時間:2022-12-30 13:50: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食品檢測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傳統實驗教學中驗證性實驗項目多年不變,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創新性項目建設不全,滯后于新知識和新技術的發展,導致實踐教學更新不能緊隨企業生產實踐發展。
(二)傳統實踐教學內容以單一性、章節性教學為主,理論與實踐教學分離,各課程實訓內容缺乏系統性,學生難以系統地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有些相近的專業課實驗內容部分交叉重復,但由于教師工作量分配及課酬的原因,還保存著各自的實驗課,存在“小而全”的現象,實驗內容相似或相同,只是由不同的教師上課,難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四)在實驗實訓教學方式上,規定實驗的具體內容和步驟、規定實驗使用儀器以及規定實驗完成時間的“三規定”制度尤為普遍。從實驗效果上看,學生雖然做了不少實驗,但不會設計實驗、不會觀察和分析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種被動式的實驗教學方式,學生感到枯燥無激情,也激發不了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創新欲望。
(五)課外實驗內容非常少,形式比較簡單,沒有服務性學習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的職業訓練型實驗。
二、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根據食品工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趨勢及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在進行充分的人才市場需求調查、學生就業崗位群的分析和在行業企業專家的要求倡議下,經過三年的教學實踐及專業建設,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核心,根據分析檢測技術自成體系,相對獨立、標準化以及檢驗項目操作獨立性強的特點,構建了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一)以食品檢測與質量控制為專業核心能力的項目式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根據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專業核心技能的要求,本專業確定了四個核心模塊:食品理化檢測技術類課程模塊、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類課程模塊、食品感官檢測技術類課程模塊和食品營養檢測技術類課程模塊。每個課程模塊均采用項目式教學,由于我國食品檢驗的方法、使用的儀器、結果評價已經標準化,并成為職業技能等級鑒定的考核標準,所以,各課程項目的設置及選取以國家食品檢驗工的考試大綱作為參照,各個項目的檢測均使用國標法,并將食品檢驗技能鑒定納入課程考核,達到了“課證一體”的教學目的。
在項目操作過程中包括了各檢測項目應用的專業理論知識、標準的檢測操作、數據處理與統計、檢測報告編寫、產品檢測訓練、檢測人員道德要求等。并依據認知規律,項目安排由簡單到復雜,采用項目導入、操作示范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現場教學,實行“教既做,學亦做”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規范學生操作技能。
為保證項目任務的順利實施,需將學生按照3~4人一組分為若干項目小組,小組根據學生的專業基礎、學習情況、動手操作能力等進行分組。然后根據項目任務和教學目標,合理分配組員的工作任務,讓他們搜集項目所需資料,確定實施項目需要的檢測手段、試劑、檢測儀器等。最后按照項目任務展開項目教學,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感受學習的過程。教師在學生操作過程中適時穿插講授項目涉及的專業理論知識,規范操作過程,并幫助和引導學生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配合和鼓勵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后,每個小組針對項目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寫出實驗報告。
(二)食品檢測真實工作任務一體,綜合能力集成的校內綜合實訓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以前學生只是按照課程安排一門課接一門課進行實訓,學生的學習缺乏系統性。通過改革,我們將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校內綜合實訓由原來的各單項檢測改為對各種食品的綜合檢測,并將檢測內容分為食品營養成分檢測、食品理化檢測、食品微生物檢測和食品感官檢測四大模塊,每個模塊由兩位教師負責。教研室通過調研、討論確定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食品用于四大模塊的檢測。
首先將學生按照3~4人一組分為若干項目小組,然后向各項目小組下達檢測通知單(以小麥粉檢測通知單為例見表),學生按照通知單要求查閱資料,在教師指導下確定檢測方案并在實驗室完成檢測任務,最后由學生撰寫完整的檢測報告。這樣不僅增強了綜合實訓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提高了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了企業的檢測模式,使綜合實訓更接近企業的生產實際。綜合實訓時間安排在第5學期的9~11月進行。
(三)校企合作教學平臺的構建
企業頂崗實訓是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工學結合、校企貫通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重要環節,是學校教學活動的繼續和延伸,是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專業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是學生職業能力形成的關鍵性實踐教學環節。
企業頂崗實訓就是讓學生以“準員工”的身份參與企業生產過程,感受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檢驗和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在企業頂崗實訓過程中,學生按照頂崗實訓要求,結合課題及就業方向、個人專長與興趣愛好,選定合適的頂崗實訓單位,確定頂崗實訓內容,制定實訓計劃,自我管理、獨立解決實訓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技術問題,完成實訓任務。企業頂崗實訓時間安排在第5學期的11月至第六學期的5月進行。
河套學院農學系與內蒙古中糧番茄制品有限公司、內蒙古恒豐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內蒙古泰盛興業食品有限公司、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萬野食品有限公司、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股份有 限公司、巴彥淖爾市北辰食品有限公司、巴彥淖爾市小肥羊肉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為本專業學生企業頂崗實訓提供了良好的實訓環境。
通過企業頂崗實訓,學生開始正式步入職業生涯的實踐階段,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深了對所學專業的了解和認識,看到了企業的發展和對大學生的要求,進一步明確就業方向、就業崗位,進一步增強職業意識和崗位責任感,進而提升就業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達到優秀員工的基本要求,實現了學校與用人單位的零距離對接。通過校企聯動,本專業教師掌握了食品營養與檢測技術的最新動態變化,行業、企業的最新要求以及課程內容與企業要求之間的差距,及時調整課程內容,保證內容的實時性、先進性。
我們的頂崗實訓得到實訓企業的肯定和好評,既提升學校的聲譽,又鼓舞學生學習的熱情,達到“實習學生、實習企業、實習學校”三方共贏的目的。
三、新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效果
(一)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近三年來,在構建和實施新型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本專業教師不斷探索實踐教學改革,促進實驗課程建設,截至目前,已經建設了5門校級優質課、1 門校級精品課;編撰校本實訓教材2本;申請高等教育研究課題1項;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同時,與巴彥淖爾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恒旭人力資源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欣欣心理培訓基地等單位聯合進行檢驗師、營養師等職業認證的培訓工作,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近三年來,本專業的學生在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工的考核中過關率均達到99%以上。2012年12月,尚文婷等四名同學參加第六屆“挑戰杯”全區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榮獲優秀獎。
本專業的畢業生有71%從事食品檢測和食品質量控制工作,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培養起來的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勤奮的工作態度、富于合作與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四、結束語
構建適應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是高職高專教育改革的重點和熱點。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動手能力強、富于創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充分利用我院實驗條件,構建出項目式課程體系、校內綜合實訓體系、校企合作教學平臺3個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培養具有食品營養指導和產品開發、食品安全檢測和監管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海燕,陳亮,馬艷梅﹒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考試周刊,2012(62):15~16
食品檢驗應用型人才教育教學改革
食品分析與檢驗教學通過學生理論學習、檢驗實驗、頂崗實訓,掌握食品分析與檢驗基本原理與方法,為食品行業培養從事食品營養分析、食品質量檢驗的應用型人才。我國食品監管部門對企業產品的檢驗更加規范和嚴格,食品分析與檢驗教學與企業崗位需求接軌已成必然,食品安全新局面和新要求賦予食品分析與檢驗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新的建設內容。
一、加強食品檢驗職業道德教育
食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食品分析與檢驗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在校期間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檢驗人員應當尊重科學,恪守職業道德,保證出具的檢驗數據和結論客觀、公正、準確,不得出具虛假或者不實數據和結果的檢驗報告。把學校實驗室當作食品企業的質檢室,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標準進行質量檢驗,選用教材和教學內容都應嚴格服從于這個目標。培養學生樹立食品“安全第一”的觀念,食品安全與人民生命息息相關。因此,在食品分析與檢驗教學中培養學生樹立食品安全意識顯得尤為重要。食品質量控制和安全監管伴隨著食品生產整個過程,學生通過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學習要樹立食品質量安全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食品檢驗國家職業標準中職業守則要求食品檢測人員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負責,嚴于律己,吃苦耐勞,勇于開拓;刻苦學習,鉆研業務,努力提高思想、科學文化素質;敬業愛崗,團結同志,協調配合。
二、實現國家職業標準教學目標
國家職業標準對食品檢驗職業賦予明確定義,即能使用檢測設備,采用抽樣檢查方式對糧油及制品、糕點糖果、乳及乳制品、白酒、果酒、啤酒、飲料、罐頭食品、肉蛋及制品、調味品、醬腌制品、茶葉等各類食品的感官、理化、衛生及食品包裝材料等指標進行檢驗的人員。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以食品檢驗國家職業標準(高級)的職業功能中各項工作內容所要求的技能要求及相關知識要求為依據,在對食品檢驗的工作崗位、任務性質和對應職業能力的分析基礎上,設定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食品主要成分、質量安全基本理化指標分析的基本原理,通過系統學習食品分析檢驗方法,嚴格的操作技能訓練,掌握包括采樣、樣品預處理及相應的理化分析方法、數據處理和結果表達及評價等全過程的食品分析檢驗方法和實驗操作技能。突出其食品檢驗操作方法與儀器使用基本技能訓練的培養目標,實現學生能力培養與企業檢驗崗位要求相對接。
三、完善食品分析檢測類課程體系
食品分析與檢驗是在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生物化學、食品化學等的基礎上集檢驗理論和實踐于一體的一門技術性、應用性學科。食品分析檢測類課程體系涉及面廣,技術性和實用性強,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基礎課程。在食品分析檢測類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實踐教學等方面注入新要素,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地方區域性食品行業發展的需要。
食品分析是研究食物原料或制成品中各種成分的檢驗方法,由于待測樣品中的成分可能是未知的,需要選擇出最佳的分析方法和設計檢驗方案。食品檢測是用指定的標準方法檢驗測試食物原料或制成品的規定技術性能指標,食品檢測指標在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中已明確規定,檢測儀器選擇與使用、檢測流程與操作需按照標準檢測方法規定執行。
將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與前期課程和后續課程合理構建食品分析檢測類課程體系,將使用大型分析儀器的食品檢驗項目納入儀器分析實驗課中,將食品分析類項目部分實驗納入食品化學實驗課中,將食品微生物檢驗項目納入到食品微生物學實驗課中,將食品感官評價項目納入到食品感官評價實驗中,將肉制品、乳制品和糧油制品的特殊檢測項目納入各自加工與檢驗類實驗課中。
在課堂教學上強調食品的典型指標的基本檢測原理及方法要點的講授,采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講解檢測技術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的課時數比例達為1︰1,在實驗教學中,按基本技能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的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模式,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比例,促進學生檢驗技能的提高,加深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食品分析檢測類課程體系首先依托校內實驗室開放,課程的教學任務不僅通過在校內教學實驗室和檢測中心實訓室來完成,更需要在校外實習基地的食品企業的質檢室中得以實踐。學生在專業實習中完成“工學結合”與“學檢交替”,可使學生的食品檢驗操作能力得以規范、熟練,完成檢測能力的最終培養。
四、圍繞國家檢測標準授課
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講授的檢驗方法多數為經法典委員會認證認可并形成國家標準的檢測方法,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隨著檢測手段、檢測設備、食品質量安全新要求不斷發生變化。注重國家標準測定方法與現代食品分析技術的應用,掌握傳統分析原理,熟悉先進分析儀器的使用。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增加學科發展的動態,融入國內外食品安全熱點問題的檢測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擴展學生關注視野。教師教案與授課內容針對新出臺的食品檢測國家標準而不斷進行更新,在強調更新測定方法或檢測流程的同時,還要提及食品安全危害殘留標準的最新指標。
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主要講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基本知識、食品檢驗工作的基本程序、食品質量標準分析方法驗證、食品質量標準制定的原則和基本內容,有選擇地結合不同類食品的分析特點進行深入介紹,并通過食品分析與檢驗實驗,使學生掌握食品檢測的內在規律,掌握食品檢測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規范,養成良好的食品質量安全分析控制的意識與素養,明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內容參考S.SuzanneNielsen編寫的《FoodAnalysis》(4thEdition)設置為4個單元:
第一單元:通用信息,包括食品分析、食品分析相關的政府規定和國家標準、營養標簽、分析數據的評價、取樣和樣品制備。
第二單元:食品成分分析,包括水分和總固體分析、灰分分析、脂肪分析、蛋白質分析、碳水化合物分析、維生素分析、礦物分析。
第三單元:食物的化學性質與特征,包括pH值和酸度、蛋白質分離和鑒定程序、酶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免疫、食品污染物分析、殘留物化學成分分析、異物分析、需氧量的測定。
第四單元:食品的物理性質,包括流變學原理與食品分析、熱分析、色彩分析。
五、利用通用分析儀器開展教學
在進行一個在線操作演示項目前,要求學生查閱相關國家標準檢測方法,項目結束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與總結,對被測物質結構和分析方法之間的關系作總結歸納,逐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從三聚氰胺事件的分析方法,引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操作的在線演示項目,解決學生熟悉的食品安全問題,提高學習興趣,而且很多規范程序變得直觀、易理解。要求學生熟悉先進科學儀器規范操作,如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紅外色譜儀、物性測試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國際國內通用先進科學儀器設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學,善于獨立思考,既重視食品質量分析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也重視基本技能的嚴謹訓練,同時加強創新能力的基本素質培養。教師通過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網絡環境下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建立起結構和分析方法之間聯系。在開放實驗和創新實驗計劃項目中,學生探討被測物的化學結構、理化特征、存在狀況與分析方法選擇之間的關系,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食品檢驗技術綜合能力的提升最終要通過在企業檢驗崗位長期的專業實習來實現,學生在能夠在實習基地的食品檢驗崗位進行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繼續強化提高綜合檢測能力。學生在望奎雙匯北大荒食品有限公司、昊天玉米開發有限公司、綏化市食品藥品檢驗所等企事業單位的專業實習,不僅熟練掌握了規范的操作技能,養成了遵章守紀、愛崗敬業、科學嚴謹、團隊合作、愛護儀器等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在企業實習指導教師的悉心指導下,以“學檢交替”的形式,完成校內實訓到企業實習的轉換,完成從分析檢驗基本技術到檢測職業能力的提升,完成學生到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轉變。
參考文獻:
[1]食品檢驗工作規范.衛監督發[2010]29號.2010.
[2]食品檢驗工國家職業標準[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2.
關鍵詞: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教學改革;教學評價;實踐
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大多由于農獸藥殘留、添加劑等違用濫用所致。若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必須對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等各環節實施全程管理和監控,而實驗室檢測很難及時全面地監控各環節食品安全,因而快速、方便、準確、靈敏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1]。國家新的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要采用快速檢測方法對食用農產品進行抽查檢測[2]。在此背景下,很多高職院校的食品相關專業開設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課程。在綠色食品生產與檢測專業,它是一門必修的職業技術課。對應的職業崗位為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員,工作地點包括大型超市、大中型農產品物流中心、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餐飲酒店及學校的食堂等。但在實際的人才培養中往往對該課程不夠重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課時較少;②該課程的設置時間比較隨意,可開設在高職生第2、3、4學期。實際上,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課程應開設在學生學習常規的理化檢測和微生物檢測后,這樣可使學生對檢測原理和方法更容易理解。因為大多數檢測藥品比較昂貴,也限制了一些檢測項目的開設。另外,教學班級人數一般在40人以上,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筆者從教學條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法等方面對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課程進行了改革。
1教學條件改革
目前該課程的教學強調教學做一體化、理實一體化,一些內容仍然是在傳統教室中通過教師講解來實現的,這樣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一體化。由于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必須依賴動手操作才能達到課程教學目標。
1.1可實現理實一體的實驗室
快速檢測不需要復雜的儀器設備,因此要求實驗室盡量簡化。實驗臺最好為方形,臺上不要放架子,可容納3~4人。一些必需的玻璃器皿可以放在臺下的柜子里。實驗室要配有投影機和多媒體播放系統。同時,實驗室要有良好的通風系統,因為有些實驗會用到揮發性有毒有害藥品。
1.2小班化實踐操作教學
大班教學很難使每一個學生都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因而在具體技能操作課上應采用小班化教學。一般每組2~3人,使每個人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如果資源有限,只能大班上課,可在實踐課上多配備一個指導教師,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實訓中出現的問題。
1.3配備適宜數量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
快速檢測儀的檢測原理同分光光度計,不同之處在于快速檢測儀配有內置的標準曲線軟件,每次實驗只要做1個空白和1個樣品,根據樣品檢測到的吸光度值,儀器會自動計算出樣品中該指標成分的準確濃度,有的儀器也會有國標可供查閱,只要進行比對即可確定是否超標或達標[3]。一般每臺儀器設置一個空白,先做空白試驗,再進行樣品檢測。因為樣品比色需要一定的時間,學生操作速度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一般2~3組使用1臺儀器比較適合。如果多人使用同一臺儀器,可能會出現有些樣品的比色時間過長,影響試驗結果,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內容改革
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農獸藥殘留等化學性危害、食品添加劑的濫用及非法添加或摻假等。結合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將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獸藥殘留快速檢測、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快速檢測、易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快速檢測、重金屬的快速檢測、劣質和摻假食品的快速檢測、生物毒素快速檢測和食品微生物快速檢測8個教學情境,并提出每個情境需要培養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通過快速檢測項目來完成實訓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4]。
3教學方法改革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講授,而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學生卻只被動地聽講和記筆記,不能積極思考問題;有些教師只注重知識點的傳授,輕視職業能力與素質以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5]。
3.1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實施
對綠色食品生產與檢測的學生而言,由于沒有開設食品安全課程,因而很多情境中都需要補充相關食品安全的背景知識,而這些理論知識十分枯燥。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課程開始時就給學生分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情境的導學。每次課前提前1周給學生提出問題、布置任務,讓學生尋找案例,進行問題分析,并就相關知識點制作PPT,然后在課堂上講解PPT,進行導學。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起指導作用,學生制作的PPT教師需要課前當面指導修改,修改后才可以在課堂上講解。聽課的同學要在導學小組同學講解結束后對一些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進行提問,而導學的小組負責回答提問。這樣聽課的學生會帶著問題認真傾聽,導學的同學更需要認真準備,才能回答可能提出的問題。教師在學生導學結束后要進行必要評價,并解釋有些學生講解不到位的知識,補充一些遺漏的重要知識點。學生的導學和課堂提問都計算在形成性考核中。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發散思維,自己尋找問題,查找問題的答案。同時,在PPT講解過程中學生能鍛煉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和學習能力,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3.2帶領學生小組參加預備實驗,以生帶教
每次實訓操作前帶領一個小組的同學進行預備實驗。預備實驗時教師會發現問題,如學生操作不規范、儀器使用問題及實訓藥品問題等,有時還可能出現時間不夠等問題。發現問題后及時處理調整,避免類似問題出現在實際教學中,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做過預備實驗的同學在正式上課時可以配合教師進行演示實驗,做教師的小助手,操作時分配到不同小組給其他學生提供指導。杜磊[5]研究表明學生教學生的教學效果比教師教學生更好,這樣也可以減輕教師上課的壓力,在實際教學中實訓課上教師十分辛苦,學生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請教教師,教師常常不能兼顧所有學生。
3.3以真實的檢測項目為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次的實訓任務都是真實的食品檢測任務,有些檢測項目的樣品由學生自己到市場進行抽樣購買,餐具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項目讓學生擔任安全檢驗員到學校食堂進行抽樣并完成檢測和出具報告,學生通過職業體驗認識到職業的神圣感及技能操作的重要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習興趣。
3.4簡化實訓任務工單,并進行面批
課程教學中采用任務工單,并配有實訓指導書,有些內容在實訓前預習時就已經布置學生完成。實訓完成后只要填好檢驗報告單就可以上交教師批改,教師在學生實訓任務結束后在課堂上就逐個批改,指導學生寫檢測報告的方法。
3.5通過PDCA的學習過程,逐步提升操作技能
每次實訓過程包括實訓前計劃制定和任務安排(plan)、實訓操作(do)、結果檢查(check)和調整(action)。在教學中經常發現同一個產品不同學生檢測到不同的結果(有些結論可能合格,有些結論可能不合格),一般在結果出來后教師需要召集學生進行討論反思,考察學生實驗執行情況,發現可能存在問題的環節,總結經驗教訓,糾正錯誤操作[6-7]。必要時讓學生重新做一次來驗證檢測結果是否具有重復性。通過反復實踐,學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教師通過多次的教學實踐,可以熟練掌握學生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以便于指導今后的教學。
3.6結合教師的科研和學生的畢業實習,以研促教
專業教師在科研上分別承擔了食品加工、檢測、貯藏保鮮等方向的科研項目。每年每位教師都會吸收部分學生來參加自己的科研團隊,教師一般帶領高年級學生進行科研,完成畢業實習,而剛進實驗室的低年級同學則作為高年級同學的助手,通過傳幫帶,高年級學生可指導低年級學生快速進入科研項目的研究。在具體教學中,這些畢業實習的學生還可以在實訓課上擔任指導教師。這樣既能以科研帶動教學,又能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8]。
4多元化教學評價方法的實施
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發生的變化,教學評價的中心由重視結果向重視評價過程轉變,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并對評價指標進行完善[9]。該課程的考核采用過程性考核和期終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模式,期終結果性考核占40%,過程性考核占60%;期終考核采用實踐技能考核的形式。一般采用實驗室現場操作,具體考核項目2~3個,操作難度差別不大,具體由抽簽決定。情境化教學的進程分項目考評,考評的主要依據是學生導學、平時課堂表現、任務工單等及在實訓過程中的操作情況、實訓態度、實訓值日等表現??荚u時小組和個人成績相結合,并考慮學生的團隊合作、責任心、主動性、書面和口頭表達等方面的綜合職業素養。實踐技能考核的項目、標準和要求事先公示給學生。從學生的期末考核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考核項目的快速檢測,且檢測結果相對可信,穩定性較好。
5結語
以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課程建設為切入點,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探索與實踐,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培養學生食品安全方面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幾年的建設,使該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完善,教學資源庫建設也已經基本完成,實訓條件也有明顯改善,學生的食品安全檢測能力有了穩步提升。該研究來源于實際的課堂教學與實踐,實用性很強,可適用于高職院校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王靜,王淼.我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發展現狀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2):42-47.
[2]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A].2009.
[3]魏士剛.便攜式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的研制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D].長春:吉林大學,2006.
[4]翟培,韓晉輝.高職餐飲食品安全專業《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課程體系的構建[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5,6(2):723-727.
[5]杜磊.“學生教學生,學教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6(29):78.
[6]敖常偉,凌敏,林楊.《食品安全與衛生》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2,14(2):109-110,114.
[7]賈先文.基于3PBL理論的美國“教學做”一體化課堂教學新范式及其啟示[J].武陵學刊,2016,41(6):116-121.
【關鍵詞】食品分析檢驗;項目化教學;課程設計
0 前言
項目化教學是以典型產品(或服務)為載體,融“理論知識、實踐操作、素質培養”于一體,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通過科學合理的行為導向為法則,根據需要的職業能力進行學生的培養[1]。
《食品分析檢驗技術》是高職高專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圍繞核心職業能力培養而設立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大量的內容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感,知識內容掌握的并不牢固;而實驗實訓過程中,學生只按照實驗操作步驟機械操作,缺少主動思考的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2]。同時,傳統的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內容是分開的,“兩張皮”,往往理論課上在講這一方面的內容,而實驗課在做另一方面的實驗。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針對高職院校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設置,將項目化教學應用于該課程。
1 課程設計思路
職業分析是課程建設的前提,我們通過大量的企業調研,進行了充分的崗位職業分析,確定職業核心能力,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國家標準為依據、課證融合為原則,并邀請企業專家共同參與課程建設,力求課程內容與企業緊密結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做一體化,建立多元化評價方案,全方位地進行課程設計。
2 教學內容
2.1 內容選取
由于食品種類繁多,檢測方法多樣,必須選擇不同類型的產品來保證食品分析與檢測技術的完整性,本課程經過行業專家深入、細致、系統的分析,本課程最終確定了6個學習項目,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因素:
2.1.1 項目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差異性
選取釀造醬油、果汁飲料、烤魚片、火腿腸、糕點、乳制品為教學項目載體,這6個載體選取原則如下:
1)來源于企業真實檢測項目,具有典型性。
2)分別對應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6門食品加工課程,具有代表性。使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聯系更加緊密,形成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同時,使本專業學生更加明確食品檢驗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以及食品檢驗環節在食品企業中的地位與作用。
3)項目的狀態與采樣和前處理方法不同,具有差異性。項目載體的差異性體現在樣品的物質形態、樣品前處理方法等方面的差別,使得學生在完成檢測任務的同時,掌握不同樣品的采樣方法和前處理方法。
2.1.2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國家標準為依據、課證融合為原則,設置課程內容
根據崗位需求,以食品檢驗技術崗位的必備能力與素質為出發點,并以國家標準為依據、課程融合為原則,每個項目由若干個從易到難的典型檢驗任務構成。在每個檢測項目中,選擇該產品的主要檢測指標作為檢測任務來安排,力求做到各項目選擇的任務中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互補,使食品檢驗的知識與技能融合到各個項目分析與檢驗的過程中,實現知識體系的重構。學生學完課程就能順利通過食品檢驗工認證,增強了對國家標準的應用能力和執行能力,提高了實踐能力,實現就業“零距離”。
2.2 內容組織――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
遵循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將課程內容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進行編排。學生通過學習簡單的檢測技術,并將這些技能應用到后學的內容中,使所學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與提高。
3 教學設計
3.1 采用“以典型產品為載體,實施項目教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組5-6人。在每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講解學習項目,布置工作任務,要求學生按小組對樣品的檢驗任務進行資訊;通過學生查閱資料,組織學生對本次檢驗任務進行計劃;通過方案展示,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決策,制定任務實施具體計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實施檢驗工作,若遇到問題與老師協商討論解決方案,然后繼續檢驗工作。在學生完成檢驗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對各個實踐環節進行檢查,任務完成后,小組進行自評及互評,教師對任務進行知識深化、歸納總結,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學生完成的每個工作任務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標準收集方案制訂儀器設備的準備樣品抽取及制備試劑的配制樣品的預處理檢驗測定數據處理鑒定結論報告編寫”,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項目組織、實施,并完成檢驗技能的綜合訓練與提高。
3.2 教學方法
本課程是一門基于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的課程,運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討論法、可視化法、關鍵詞卡片法等。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與互相補充,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保障了教學目標的實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3 教學手段
3.3.1 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實效
課程組編寫了《食品分析檢驗技術》電子教案和課件,利用我院多媒體設備,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形式多樣、信息量大、形象直觀的優勢,不僅省去了大量的板書時間,并且以更加整齊、美觀、生動和可重現等方式展現課程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教學效果。每學期根據學生反映和教學要求,對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進行修改和完善,使之不斷更新和升級,提高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3.3.2 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
建立《食品分析檢驗技術》課程網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網教學資源,包括課程標準、電子教案、課件、圖片庫、國家標準庫、試題庫等可供師生及相關人員查閱使用。
3.3.3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本課程向學生推薦了與課程有關的專業網站,提升了學生查找資料和跟蹤食品檢測技術發展的能力。
3.3.4 通過考核制度改革和技能競賽促進教學
把過程考核納入課程考核制度,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日常工作行為直接影響自己的成績,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定期舉辦食品檢驗技能競賽,以賽促學,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鞏固專業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技能。
4 總結
《食品分析檢驗技術》項目化教學實施以來,學生由被動變主動,查閱資料、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為提高,通過分小組學習,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經過調研,總體上來說學生滿意度高、企業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也大為提升。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課程設置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是當代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涉及科學、技術、政策等方面。技術涉及食品加工過程、分析及生物檢測等技術,其管理過程涉及政策、法規、文化和消費觀念等問題。目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主要涉及重金屬超標、農藥殘留、加工過程中污染、不當使用添加劑、添加禁用化工原料、包裝材料、摻假等諸多方面。[1]食品生產、經營與管理機構中懂得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稀缺,這就迫切需要高等院校能夠培養出高素質的食品安全監管人才,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文章以西安文理學院為例,從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現狀出發,準確把握學科發展方向,遵循創新人才培養規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重點探討食品安全檢驗課程群建設,研究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方向、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等內容,從而為轉型背景下應化專業建設提供一些方法與思路,這對構建地方性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新體系也具有重要意義。
一、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人才培養
在西安文理學院應化人才培養方案中,質量檢驗方向培養目標是培養工業品質量檢測、食品檢測、環境監測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分離科學技術、近代工業分析、食品分析、環境監測等課程。專業轉型過程中,西安文理學院也正在積極籌建食品檢測中心,可以為學生的食品分析實踐教學提供場所,建立一體化實訓中心。依托校內外教學平臺,構建“平臺+雙師”高校企業合作教學育人新模式,滿足學生一體化課程教學、生產實訓和頂崗實習需要,也為課程群教學多樣化提供了保障。
食品分析課程體系的構建以專業培養目標為中心,將培養方案中的多門課程重新進行整合構建課程體系,發揮群體優勢,突出特色,構建以食品分析為特色的質量檢測方向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推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按照“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的辦學定位,本著“基礎型、應用型、技術型”的人才培養思路培養創新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通過與食品生產企業溝通、調研,根據食品行業需求培養食品質量與安全方面的人才,搭建“食品質量與安全”人才培養平臺。
二、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課程設置
公共基礎平臺是為發展學生智能、提高綜合素質、打好基礎而開設的課程。如形勢與政策、大學語文、英語、體育、大學信息技術基礎、高等數學等課程。
專業基礎課程是專業知識結構的基本骨架,是進行專業學習、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而開設的。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等。
專業核心課程圍繞學科專業的要求和培養目標設置。如工業分析(工業分水質、化工產品、其他產品分析等)、食品分析、分離科學、色譜分析、化工原理、現代分析測試技術、分析化學前沿、食品理化分析、食品法規與標準等課程,整合后既符合專業培養目標,滿足質量檢測的能力要求,又突出食品分析特色。學生應掌握食品安全檢測及食品質量管理等課程的基本理論和知識,能在食品生產、流通、質檢及消費等領域就業,從事食品分析檢測、安全評價、質量管理、企業管理、科學研究及教育方面的工作。
專業選修課程的設置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要體現專業性質和特色。根據市場需求和專業要求,選擇開設如食品感官評定、功能性食品、食品質量體系與認證、食品添加劑、市場營銷學、食品質量與安全等。
食品分析課程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要求非常高,食品分析實踐教學是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容替代的環節。構建實踐教學平臺。
基礎化學實驗平臺,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課程如:基礎化學實驗1-5、儀器分析實驗、綜合實驗等。
專業實踐平臺,根據區域食品行業企業的發展現狀和人才需求現狀,聯合校企專家對專業工作領域、工作任務、職業能力進行分析確定學習課程。如食品理化分析實驗、食品分析綜合實驗等。
專業實習平臺包含認識實習、專業實習,大一開設認知實習,大三專業實習,大四企業專業實習、企業導師崗位實習,畢業論文等環節。專業實習采取校企合作,搭建企業操作平臺,建立集“科研服務―實習―就業”于一體的實踐基地;構建校企聯合培養的“預就業”模式,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綜合創新平臺:指科技創新項目、課外學科實踐,是課堂教育的延伸與補充,開拓學生視野和了解最新科技發展動態,實現學生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蒲袆撔马椖?、第二課堂、各種資質技能培訓考試等多種形式。激勵學生參加開放實驗、創新訓練等。創設隱性課程,如開展“博士論壇、名師講學、校友講學”等系列講學活動。
三、結束語
在n程體系構建中,還需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根據企業的需求設置課程體系,制定教學內容,并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使課程體系逐漸趨于科學規范。構建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從而優化學生知識結構、促進專業人才培養。作為新建本科院校這一方面還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斷進行學習改進。
【參考文獻】
[1] 肖貴平,鄭寶東.新形勢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的思考福建輕紡,2007.7.1-5.
[2] 許喜林,吳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探討,2007.23(11)99-100.
[3] 王芳,王衍安,李濱,郭興啟.遵循人才培養規律的生物學系列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06.
[4] 姚芳,劉靖,張Z晶,唐勁松.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食品專業課程群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01.
[5] 榻啵胡文忠,于基成,李婷婷,杜雄偉.民族高校食品質量與安全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2.01.
[6] 張光杰,袁超,杜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以安陽工學院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1.08.
一、調整與優化教學內容[2]
為進一步適應我院人才培養模式全面轉型的需要,為滿足企業的需求,為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學組成員經過討論,重新制訂了乳與乳制品檢測技術課程標準、乳與乳制品檢測技術授課計劃,加大了學生的實踐課時,減少了理論課時數;學生本門課程分若干個項目一一進行,并且制訂了每一項目的任務書、知識儲備單、考核單、電子教案和PPT課件等,編寫了項目指導書。為更新學生的知識結構,乳與乳制品檢測技術教學組全體老師不斷進行教材的更新與完善,近期教學組老師正在編寫十二五規劃教材。
二、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乳與乳制品檢測技術涵蓋了檢驗項目中的乳品感官檢驗、理化檢驗和微生物檢驗等三大內容[3],是乳品質量檢驗鏈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乳品企業受三聚氫胺事件重創之后,新的經濟發展時期和新的國際局勢賦予乳與乳制品檢驗課程新的意義,因此,為了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能理解有關乳品檢測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現代分析檢測技術的發展和要求,在課堂教學上強調基本原理及其應用的講授,更多地滲入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及最新研究成果。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求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了解乳品分析技術的新發展,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
在教學方法中注重以下幾點:
(1)課前:每一項目講授之前,先給學生發任務書、知識儲備單,讓學生提前自己查閱資料,了解該項目所學內容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3名學生為一小組,設計實驗方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
(2)課上:先隨機挑選學生講解課前所了解的該項目相關知識,并對所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塞選,結合最優方案,老師進行講解和補充。方案確定之后,老師進行演示實驗,學生分小組練習,老師隨堂指導。引導學生自主性、進行啟發式教學,促進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創新性地學習和思維,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3)課后:有適當的課后思考題,引導學生逐步接觸本課程學科的發展前沿和動向。
(4)針對乳與乳制品檢測技術課程的特點,在教學中按授課知識點制作了乳品分析與檢驗課件,開展多媒體教學,針對國際國內乳品安全的新形勢、新案例,及時補充相關知識,爭取同步傳遞學科的發展成果和動向。
(5)加強實驗教學環節的管理和考核,每一次項目結束后都進行記分考核,對學生進行綜合式的、全方位的實驗技能考核。
(6)在實驗教學方法上,我們以注重取得實驗結果的技能訓練而不是實驗結果的數據本身,注重學生主體對知識、技能的構建為目的,用新的理念組織教學,將平時單個實驗串起來,達到前后連貫、融會貫通,特別是將乳品工藝實驗結合進來,把乳品中的感官特性、營養成分、添加劑的檢測等內容整合成一個大模塊,讓學生參與到從一個產品加工到對產品進行綜合分析的全過程中去,達到全方位提高學生實驗技能的目的。
(7)每學期末進行教學情況匯報,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師寫出總結材料,并對試卷進行卷面評析,找出不足之處,提出今后整改措施和方法。
三、改變考核方式,突出技能測試
改變了傳統的期末考試,只考理論的形式。加強了過程考核記錄,避免學生考前突擊的形式,強化了技能考核,具體如下:
(1)項目考核和終期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項目考核占50%(平時表現占20%,技能考核和口試共占30%),終期考核占50%。
(2)終期考核采用理論考試+實踐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其中理論考試與實踐考試的比例為4?6。
四、改變教學地點,新增實驗儀器,強化實踐技能
教學地點由教室轉移到了實驗室,對著儀器給學生講解每一細節及使用注意事項,使學生更易于掌握。為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乳品分析與檢驗課相應的增加了實驗課的學時數,也增加了實習實訓項目,以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同時實驗室增加了無菌操作臺、高壓滅菌鍋、液相色譜儀、分光光度計,電子天平等,以彌補以前學生多,儀器少,只能少數學生動手操作的缺陷。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模式的轉型必然要求教學方式相應地改變。教學方式由以課堂教學為主向指導教師團隊全方位技能訓練指導、輔之以相關知識講授的教學方式轉變,這是現代課堂教學與現代學徒制教學復合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形式對教師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對教師的實踐能力要求更高,對教師的知識面要求更寬,對教師的適應性要求更廣,這就使得教學團隊的建設任務更加緊迫和繁重,要求有更多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和教師,將會使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大為提高。
[關鍵詞]任務驅動;競爭模式;虛擬仿真實訓;食品專業
[DOI]10.13939/ki.zgsc.2016.32.246
1 虛擬仿真實訓教學的歷史和現狀
食品工業是人類的生命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最為重要的支柱產業。隨著國家食品行業的不斷發展,食品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多,對學生的要求逐漸提高。[1]不僅要求食品專業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掌握大型檢測設備的使用和工廠的實際生產過程。這些要求都對高校食品類專業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虛擬仿真技術可以有效還原生產、操作和管理崗位的真實場景,為學習者提供技能訓練所需要的“真實”環境、“真實”工藝、“真實”工具等,從而有效提高技能教學質量。虛擬仿真技術是指使用儀器設備、模型、計算機虛擬技術,以及利用場地、環境的布置,模仿出真實工作程序、工作環境、技術指標、動作要求,進行科學研究、工業設計、模擬生產、教學訓練和考核鑒定等的一項綜合技術。[2]同時,可以降低教學成本、規避實訓危險、降低環境污染、實現綠色教育。因此,虛擬仿真教學是深化教育教學思想、內容、方法、手段、模式改革,推動職業院校內涵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為此,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虛擬工廠、虛擬車間、虛擬工藝、虛擬實驗”。[3]
根據食品行業人才的需求和國家的戰略部署,虛擬仿真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高職院校食品加工和檢測課程的教學。[1-4]然而,我們在虛擬仿真實訓課程的開展過程中,發現教學實踐不足,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引入任務驅動的競爭模式,來實現虛擬仿真實訓的教學效果提升。
2 任務驅動的競爭模式
任務驅動法具有“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1]它是將以教師傳授為主的單一傳統教學轉化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互動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問題推進式的教學,教學內容蘊含在任務中,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習教學內容。[2]
實踐表明,單獨的任務驅動并不能很好地發揮激勵的作用,只能導致學生片面機械地接受任務。在任務驅動的基礎上,引入競爭的機制,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興趣。
2.1 任務驅動的競爭模式在虛擬仿真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必要性
虛擬仿真實訓教學可以分為3個階段:①初級階段。這個階段學生剛開始接觸虛擬仿真系統,對虛擬仿真系統還比較陌生,很多的功能還不熟悉,需要教師對學生加以引導;②模塊建立階段。當學生對虛擬仿真系統熟悉之后,就需要根據教學計劃和學生學習的側重點對虛擬仿真系統的實驗加以調整,做到可以提升學生專業知識能力的效果;③模塊應用階段。當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實驗知識或儀器操作技能后,就可以通過所學的知識,探究虛擬仿真實訓中實驗知識的運用。[5]
虛擬仿真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完成相關的虛擬軟件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夠根據教學任務完成虛擬仿真的操作。在我校虛擬仿真實訓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老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通過先講后練的方式,讓學生機械地訓練虛擬仿真軟件的操作。由于虛擬仿真軟件相對比較枯燥,部分學生會放棄練習,而部分同學也會因為老師的要求,機械地完成虛擬軟件的操作。但讓學生真正地操作儀器時,學生往往無從下手。虛擬仿真實訓就沒有達到“虛實相結合”的教學效果。
這就對虛擬仿真實訓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讓學生對虛擬仿真軟件感興趣,樂于在練習中學習知識與技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把虛擬仿真軟件中的操作運用到真正的實驗之中。這也正是虛擬仿真實訓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也需要新的教學方法來改變這一現狀。
2.2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虛擬仿真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2.2.1 依據任務創設情境,設置競爭激勵
在操作虛擬仿真軟件之前,恰當地導入情境,能夠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一個廣闊遐想空間,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投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創設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學生了解學習任務的必要性與學習任務相關的學習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習任務的動機。在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之后,引入激勵機制。例如,以團隊形式組建項目小組,優先完成虛擬仿真軟件操作的小組,獲得分數獎勵或者其他嘉獎。
2.2.2 分析學習者特征,建立競爭團隊
任務驅動的競爭模式是典型的合作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基本特征是:積極互賴,直面互動,責任到人,人際技能和小組建設。學習任務由小組團隊成員合作完成,通過組員討論來解決難題。小組成員面對面地交流、討論,在小組中形成合作互助的氣氛。要求成員的個人責任感強。通常將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混合編組,同時根據各組員的性格差異、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2]合作學習是以各小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以團隊的總體成績為主要獎勵依據的。因此建立一支成員構成合理,能夠融洽溝通合作的團隊非常重要。每個團隊推舉1位基礎知識扎實、熱情、性格開朗、有責任心的同學來擔當小組長。組長的任務為督促團隊成員完成任務,協調團隊成員共同解決問題,協助老師傳達教學任務。
2.2.3 設計教學目標與任務
虛擬仿真軟件中包含許多操作任務,每一個任務都應該明確地進行分解,務必讓學生知曉詳細的操作任務。學生接受任務后,教師先不講解,讓學生以團隊形式討論分析任務,思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會遇到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積極思考把問題提出來,這就調動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此時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指導完成任務的方法。倡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通過不同觀點交流,加深每個學生對解決當前問題的思考。實操任務是任務驅動的核心,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條件,引導學生“學中做,做中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帶領學生逐步完成任務。
2.2.4 展示交流,評價任務,實施獎勵
學生每完成一項任務,都會獲得一定的成就感。當學生完成虛擬仿真實訓任務時,需要通過對其學習成果進行展示交流,分析點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和反饋。評價要從多方面進行,可以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以及學生之間互評相結合的方法。教師對完成任務的優秀團隊進行獎勵,并對他們的方法進行總結和評價,將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再度提煉出來,提醒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要熟練運用和掌握。
3 意 義
基于任務驅動的競爭模式實訓教學法,一方面發揮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創新精神和自學能力的優勢。另一方面,通過團隊之間的競爭,讓學生既看到自身取得的成績,又看到自身的差距,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在虛擬仿真實訓教學中,教師圍繞教學任務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實訓任務,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使學生在教師任務的驅動和激勵下,為完成任務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同一教學任務的要求下,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配在同一團隊,促進學生個體間的競爭與融合,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從而全面提高虛擬仿真實訓課程的實驗教學質量。將基于任務驅動的競爭模式實訓教學法貫穿于虛擬仿真實訓的全過程,有利于全方位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食品專業虛擬仿真實訓教學發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該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參考文獻:
[1]左麗麗,富校軼,王舒然,等.食品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 103.
[2]李冬,李敏,馮喬.淺析高職院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4(18): 157-158.
[3]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6(1):14-15.
[4]趙鋼.虛擬仿真技術在食品加工教學中的初探[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0,4(3):70-73.
[5]鄧鴻鈴,王海波,吳桂貞.食品質量與安全監管專業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分析[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3(3):52-54.
[6]黃國平.食品檢測專業數字化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踐[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4(1):153-155.
[7]王少康,孫桂菊,楊立剛,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食物中毒虛擬仿真實驗的構建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5(44):233-234.
[8]陳啟華.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2(20):70-71.
[9]汪靖,林植,劉光蓉.基于任務驅動的分級競爭模式計算機實驗教學研究[J].電腦學習,2009(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