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5 05:43: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消費心理分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大學生受災消費心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地震還波及與之鄰近的甘肅、陜西等地,災情非常嚴重,給當地人民生命和財產帶來嚴重損失。作為高校教師,則須第一時間了解家庭受災的大學生的身心變化,以便有針對性的加以正確引導,幫助受災學生更好地應對災后各階段的生活,逐漸投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去。
對于家庭受災的學生,經濟支持問題是一個重要且緊迫的問題,地處四川省的樂山師范學院,學生大多來自本省,很多學生家庭都受到地震災害不同程度的影響,僅僅靠師生捐助和國家資助,還不能在短時間內幫助所有的學生解決問題。為此,本研究對受災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以期了解震后受災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傾向,從而能夠針對不同的消費傾向,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并進一步為其提供適時、適當的幫助。
一、研究方法
1.被試。選取四川省樂山師范學院四個院系的部分受災學生。
2.實施。因為本調查不適合教師親自進行,也不適合采用正規問卷形式,故采用學生之間調查暗訪的方法,安排4名普通學生志愿者在宿舍或其他課余場合進行隱藏身份的聊天式開放訪談,讓學生志愿者將每次訪談內容做事后記錄。然后由教師匯總資料進行分析。
二、結果
經過一個半月的資料收集,以及最后的資料匯總分析,發現受災學生的消費心理狀況有四個主要的傾向。
1.“車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賴心理。具有依賴心理傾向的學生,其代表性的消費心理觀念有,“車到山前必有路,要享受今天,要相信政府和學校會幫助我們的”,這些學生在消費行為方面,也表現得比平時隨意,有個別甚至大手大腳,因而導致到處欠債的窘境。
2.“花一塊錢想半天”的無助心理。具有無助心理傾向的學生,其代表性的消費心理觀念有“家里的房子都垮了,父母生活都難了,以后不知怎么生活,不能亂花一分一角”,這些學生在消費行為方面,表現得比平時拘謹一些,有的學生平日在學校的打飯都要算著賬,挑最便宜的時令蔬菜,而不是平時那樣,打自己比較想吃的飯菜。還有個別學生“兩天吃三次泡菜”,走向了另一個消費的極端,連基本的營養和身體健康都不能保障,更不要說投入正常的學習生活。
3.“網絡世界才安全”的逃避心理。還有一小部分學生的消費行為表現為沉迷上網,其觀念主要有“你想那么多也沒用,我什么都不想,網絡世界讓我忘了自己,覺得有安全感”。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具有逃避現實世界的傾向,把很多時間與精力花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有些女同學還領養了虛擬的寵物。一些以前就有虛擬家園或者虛擬寵物的學生,則在這一時期對虛擬世界給以特別的關注和熱情。這就使得他們把本來就比較緊張有限的經濟來源中的一部分用在了虛擬世界里,這樣做一方面讓其心理得到暫時的解脫和釋放,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日后的經濟負擔,增加了今后日常消費困難的可能性。轉4.“你說我怎樣幫自己”的溝通心理。在調查中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自助和尋求他人理解支持與幫助的行為,其代表性的觀念有“天助自助之人”,“你說我應當怎樣幫爸爸媽媽,應當怎樣幫自己”,這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緒比較穩定,應對生活的態度也是積極面對,經常和同學交談、溝通,主動找到輔導員、任課教師或相關領導尋求幫助,同時積極申請各種資助、貸款、獎學金等,其災后消費心理較災前沒有明顯變化,生活則比災前忙碌充實。面對現實,積極溝通,消費心理樂觀穩定,是這部分學生的共同特征,這種積極的心態令教師感到放心和欣慰,也為逐漸投到入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討論
通過一個半月的調查分析,發現震后受災學生的消費心理狀況有依賴、無助、逃避、溝通四個主要的傾向。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能夠面對現實,積極溝通,消費心理樂觀穩定,也有不少學生出現了極端或偏差消費心理。有的學生同時表現出的2種以上的消費心理,有的學生消費心理具有不穩定性,受他人影響很大。調查結果一方面反映了現震后受災學生的消費心理狀況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高校教師和社會工作者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幫助糾偏;另一方面震后受災學生的消費心理狀況存在綜合性和不穩定性,也為教師的幫助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正是這種不穩定性,使幫助其轉變思想觀念相對更容易進行。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偏差心理的存在,也有其積極的意義,“大手大腳”、“謹小慎微”甚至“上網逃避”,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暫時擺脫心靈的創傷,生活在一個相對自我中心和安全的心理環境中。暫時的消費心理偏差就像偶爾的“心靈的發燒”,發燒是我們應對體內細菌的自我保護措施,但是不能讓病癥一直持續下去,否則就會傷到身體。對于震后受災學生的消費心理出現的偏差,則應及時了解和把握第一手信息,從而應針對不同的偏差消費心理傾向,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幫助更多的學生真正走出陰影,過上健康、愉快的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1]金磊:加強我國城鄉綜合減災規劃設計的建議——寫在汶川“5·12”大地震后的科學思考[J].安全,2008,6:1~3
內容提要:商業保險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有著相應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心理。把握保險消費心理,探求商業保險消費心理的影響因素,對有效地開展保險營銷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保險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服務行業,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商業保險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有著自身的消費者和相應的消費需求。把握保險消費心理,積極開展保險商品的營銷活動,是擺在新老保險公司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本文擬分析商業保險消費心理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有效地進行保險營銷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保險及保險消費
在保險理論界,各國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保險下了定義,較為普遍適用的定義是:“保險是結合具有同類危險的眾多單位或個人,以合理計算分擔金的形式,實現對少數成員因該危險事故所致經濟損失的補償行為?!?/p>
商業保險以保險作為經營的對象,在這里保險取得了商品的形態,它具有經濟損失補償的功能或者說能夠提供經濟保障,從而滿足人們轉嫁危險損失的需要。保險是一種純粹獨立形態的保障性商品,它的體化物即為保險單。保險的消費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保險公司和客戶之間是商品交易的關系,保險消費的前提是支付代價(保險費)。進行保險消費必須有一定的支付能力。
商業保險消費也即投保人交付保險費購買保險單,接受保險公司提供的服務;在保險標的發生約定事故時,得到保險公司的經濟損失補償,或當約定事件發生時,得到保險金的整個過程?;诒kU自身的特性,保險消費也有著不同于其他消費行為的特點:
1.存在危險是保險成立的條件。因此,保險消費的前提是消費者有著潛在危險;
2.保險消費必須是多數人的共同行為。保險是根據大數法則、不確定性風險損失率、概率論等數學手段對經濟損失補償的部分或全部進行平均分攤,保險消費的過程也是多數人的互助過程,因此必須有多數人參加;
3.保險消費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保險是事后補償經濟損失,保險合同履行的結果建立在合同規定條件下,事件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基礎之上。因此,消費者在進行保險消費決策也即購買保險單時,不能明確知道自己的消費結果;
4.保險消費具有個人性。保險合同所保障的是遭受損失的被保險人本人,而個人的稟性、行為等將極大地影響到保險標的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和嚴重性。因此,保險人根據不同投保人的條件及其投保標的的狀況決定是否接受抑或有條件地接受其投保。
二、保險消費心理分析
消費行為的直接原因是其心理動機,它是人體內在的主動力量,能夠驅使、促使消費者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進行消費活動。投保人參與保險活動,同樣也是受一定心理支配的。
(一)求平安的心理
保險動機是直接推動保險消費者進行保險活動的一種內部的動力。它是一種對保險的需要,這種需要是客觀要求在保險消費者頭腦中的反映,其表現為保險意向、愿望等的產生,對保險消費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具有五種需要。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社會交往需要;四是被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實現的需要。一般,一個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會向另一個較高的層次發展。保險需要以生理需要為基礎,是安全需要的一種延伸。具體而言,人們對保險這種特殊商品的需要,是源于人們對安全、穩定和秩序的需要。
(二)儲蓄心理
隨著保險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投資型的險種得到了推廣,比如當前的子女教育婚嫁保險、養老保險等都有投資儲蓄的特點。一些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就會考慮這類保險。這類險種一方面具有安全保障的作用;另一方面還有儲蓄保值的作用。這種心理對于保險消費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在保險消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受社會風氣、消費階層、社會群體等因素的影響,產生某種與其職業階層、群體保持一致的心理。一些人聽周圍的人說保險是件好事就投保。這種人投保具有盲目性,他們往往并不清楚保險的內涵和意義,這種由從眾心理導致的保險消費往往不是持久的。
1997年底,保險出現了幾近“脫銷”的火爆場面。在“搶購風”中,有大批一哄而上、人云亦云的盲目者,到第二年續交保費的時候,才發覺自己的經濟實力沒有辦法承擔如此高額的保費,年復一年地續交下去力不從心,不少人被迫退保。退保除了給雙方帶來損失,一些退保者還常因費用損失與保險公司爭論或投訴。
因此,從眾心理盡管在一定時期內對于保險消費會起到促進作用,但是這種促進作用并不持久。
(四)自私取利心理
受自私取利心理驅使的保險消費行為往往置保險公司于不利。如上所述,保險消費具有個人性,因為保險標的發生危險的可能性以及發生危險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保險消費者自身行為的影響。而投保過程中,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存在顯著的信息不對稱。
自私取利心理的保險消費者十分清楚保險公司的職能、經營方法以及有關的規定,他們把保險當成了牟利的階梯。他們在保險中不擇手段,或超額投保或隱瞞投保條件,故意把預計必定要發生的危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比如私人危房、集體危房投保等等。甚至有一些人會故意制造保險事故來欺騙保險公司的“賠償”,比如人為制造失竊的假象,騙取保險公司的財產保險賠償。這種心理雖然促使了部分保險消費行為,但是這種消費行為本身是不利于保險業發展的,隨著商業保險相關法規的健全以及經營的規范化,這種心理也會趨于減少。
(五)運氣、僥幸心理
在前面的分析中說到保險消費的結果依賴于在規定的時期內,符合合同規定條件的事件是否發生。保險消費的不確定性導致了消費者的運氣、僥幸心理。
一部分人認為危險可能發生,他們憑著運氣心理,指望交納較少的保費得到一筆豐厚的賠款。但是如果經過一段時間后,沒有保險事故發生,便自認為投保不必要,預防災害是杞人憂天,這時候他們的防災性心理就會消失,而僥幸心理卻占上風,最終導致退保,這類人的投保動機不穩定,這種心理不能持久地促進保險消費,對保險消費有著阻礙作用。
(六)依賴心理
影響保險消費的還有依賴心理。這類心理部分受到了過去計劃經濟的影響,他們認為發生了意外,個人可以靠單位,單位可以靠國家財政或是民政救濟。同時,中國人傳統的朋友互相依靠、父母靠子女、子女靠父母心理也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人們的依賴心理。在這種心理影響下,一部分人不是采取保險的方式防備危險,而是依賴于親人、朋友或是單位、國家。這種心理導致了部分人對于保險消費的淡漠態度。
(七)比較選擇心理
與其他消費行為一樣,消費者在保險消費時也有著比較選擇的心理。他們會根據能夠獲得的市場信息,對各種保險商品及其可能的替代品(比如投資型的險種和儲蓄之間有一定的替代作用)進行比較,通過分析其價格和質量,從而選擇對他們來說效益最大的。
三、影響保險消費心理的因素分析
不同的保險消費者有著不同的保險消費心理,保險消費心理受多種因素影響。這些因素之間也有不同程度的相互影響。
(一)個人心理因素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心理結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個性傾向。主要包括人的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個性傾向導致每個人有不同的風險態度。風險態度是影響保險消費者心理的內在主要原因。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Arrow把人們對風險的態度分為三種,第一種“好冒風險的”;第二種是“回避風險的”;第三種“風險中性的”。風險態度不同,面對未來客觀存在的危險,不同的人有不同防備危險的需要,也就有不同的保險動機,進而有不同的保險消費行為。
(二)保險商品的質量和價格
消費行為中,人們不可避免地會追求“價廉物美”,因此,保險商品本身的質量和價格成為影響保險消費心理的因素之一。
保險商品的質量體現在保險企業的服務質量、理賠度、人員素質、職業道德以及經營環境等要素。其中保險企業的服務尤為重要。除了災后能夠得到一定的補償之外,消費者還希望在投保方案的設計、防災技術咨詢等方面得到滿意的服務。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保險服務還需要注重對市場的調研,及時捕捉信息,不斷開發設計滿足時代要求的險種。
保險商品的價格即保險費。商業保險消費是建立在一定的貨幣支付能力基礎上的,所以,保險商品的自身價格對保險消費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一般來講,兩者呈反方向關系變化。個人或單位購買保險時是比較理智的,他們遵循的是最大邊際效應原則。就是說,他們會根據自己有限的收入和所獲得的市場信息,去選擇最需要、最有價值的保單。
(三)社會因素
1.傳統文化的影響
傳統文化是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生活方式、倫理道德等等。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的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都深深地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保險消費心理也同樣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
首先,受勤儉節約思想的影響,許多人對于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消費往往是精打細算的,而且通常更為關注眼前節省,而沒有考慮長遠的利益。
其次,受傳統家庭倫理觀念的影響,許多人把撫養子女、贍養父母看是家庭內部必須履行的責任,不接受將這些責任轉嫁給外界,從外界尋求保障的保險行為。再次,普遍存在的求同心理也是受傳統文化影響而致的,人們力求與外界保持一致,也即所謂的“求大同”。
最后,封建迷信的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保險消費心理,人們一方面忌諱考慮未來的危險,存在僥幸心理;另一方面面對危險,一些人寧愿求助于“神靈”或將一切視為“天意”。
2.社會群體的影響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中,通常一個群體中的人有著某些相近的客觀條件,如年齡、性別、職業、支付能力、文化水準等。每個人的保險消費心理也就受到了自身所在群體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其他群體的影響。社會群體內部的交流和溝通不斷促使群體信念、價值觀念和群體規范的形成,這就形成了群體之間的一致性。一般來說,個體出于對群體的信賴以及對離群的恐懼心理往往希望保持群體之間的一致性。
面對保險消費,個體有自己的判斷力,但是在其做出決策時,群體就對個體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進而影響了個體的心理和行為。
(四)經濟因素
1.經濟的發展
經濟發展對保險消費心理有著重要的影響,原因在于經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經濟實力。
經濟發展只有在滿足了人們第一層次的需要后,繼而引起了人們更高層次的需要。在人們收入較低時,首先考慮的就是滿足生理上的需求,解決溫飽的問題;在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第一層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滿足之后,人們開始更多地考慮安全問題。收入上升的結果將增加其支出,其中的部分支出用于購買耐用消費品,如汽車、房屋等,人們擁有的實物財產也就越來越多。因此,需要考慮的財產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同時,個人開始意識到身體的健康將帶來持久的收入,進而為自己和家庭帶來幸福,因此也更多地關注身體的安全。因此,經濟發展促進了人們的保險消費行為。
2.社會保障程度
社會保障政策是由國家制定,對公民個人提供某種形式的補貼以彌補他們由于退休、失業、傷殘等原因造成的收入損失,并在他們患病期間提供醫療服務的一項政策,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內容。由于社會保障和商業保險有一定的替代效應,因此,社會保障的發達程度直接影響商業保險消費心理。通常,社會保障程度越高,覆蓋面越廣,消費者的僥幸心理和依賴心理越強,越不利于保險消費。
3.利率變化
論文摘要:大學生是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人數眾多,是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而且表現出明顯的消費特點。面對這個特殊的群體,商家該如何運用有效地營銷策略,來網羅這個群體,文章從這個角度進行了探討。
大學生一進入大學之門,即意味著要遠離家鄉父母,消費大概在3000元每學期,一年也就是6000元了,(這還是南昌水平,別的省份可能更高)全國高校在校學生約有一千三百多萬人,總的估算,約有七百八十億了,可見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消費群體呀,難怪有些老太太常說,我就是在學校門口賣茶葉蛋也可以把自己養活。細心的人們一定發現,每個學校的外面總會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對的市場也就是學生。他們都是讓學生供養的。很多的商家在競爭過程中,都紛紛把目光投向學校了,并爭著到學校做廣告。由此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市場是多么的巨大,因而商家如何運用有效地營銷策略來搶占這個巨大的市場,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去探索的。
一、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特點
上面說到,大學生每人每年平均消費6000元人民幣,這些都是他們的自主消費,作為同一類人,他們在消費的時候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即他們有什么樣的消費心理呢?下面來具體探討一下:
(一)獨特性
大學生處于消費成長期到成熟期的過渡時期,一方面表現得求新求異、富有好奇心,對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別強。于是在社會許多新穎玩意的吸引下,“試一試”的想法成了這種心理的源泉。因此他們往往走在了朝流的前列,同時又追求個性,喜歡做把自己打扮得與眾不同,或是購買一些與眾不同的物品,以求引人注意達到一種自我滿足的效果。
(二)興趣性
目前許多年輕人都是“追星族”,大學生也是如此。于是,他們便把生活費的一部分用在購置自己偶像的磁帶或CD上,畫報,娛樂報,還有一些專業雜志等和明星有關的東西。另外還有上網,其實每個大學生都會有這樣一筆開支,只是或多或少,據了解,有的學生一年上網的錢,都得花好幾千元??偟膩碚f,大學生容易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花錢,主要消費對象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
(三)時尚性
有人說,大學校園是最時尚的地方。他們總喜歡時尚消費,比如旅游、電腦、和手機消費,再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特別是女生們的服飾,不要很多錢,但是搭配很現代、很時尚。她們在選購服飾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想花不是很多的錢,去購買那些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衣服,結果呢,實在是喜歡,一狠心,花一個不低的價格把它給買下來了,過后卻難過好幾天,成天叫著自己大出血,在選購其它東西的時候也是一樣的。男孩子就有些區別了,他們一般是準備已久,根據手頭情況去購買相對較高檔次的品牌,也不會太計較已花掉的錢。由此可總結出兩句話,男生少購買,大品牌,強出手;女生多出動,中品牌,軟上手。
(四)從眾性
不同的校園環境也會有不同的消費習慣,這跟校園內的氛圍有關。如某人搞了一個發型,大家覺得不錯,在理發的時候也就自然會想到那種效果。其他還包括穿著消費,運動消費等,都有一定的從眾性,但也要注意各校的差異性。
(五)攀比性
身在周圍都是同齡人的環境中,加之有不少學生的家境不錯,特別容易出現攀比的風氣。這便使許多人產生了“別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別人去那家高檔餐館吃飯,我也就想去,再加上時下的某些時尚主題,促進了這種心理的形成,跟進了流行大軍。明顯的主要有,購買一些流行產品及吃喝玩樂方面,而這樣的東西一般又比較花錢,但有的同學就把它當作一種身份的體現,愿花很大的代價來購買它。
(六)禮節性
在大學里,禮尚往來是很重要的消費力,今天你過生日,我得送禮給你,你請我吃飯。明天輪到我過生日或是有什么喜事,你又得大手筆的還我,還有的是一幫學生,某天某個人請大家吃飯,或是消費什么,隔幾天另一個人覺得自己要還禮,又是一幫人出來消費,結果是一個接著一個,并不斷地循環,這樣極大地擴大了消費的量。
(七)盲目性
這種心理特點的形成是基于前面幾種心理的,且從眾性心理起了主導作用。另外,受許多商家看準學生的這種消費心理而推出許多商品之類因素的影響,導致大學生消費的無的放失。比如:某歌星推出一張新專輯,某運動品牌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長時間,便會“你有我有全都有”。其實所買的商品是否實用,或是否有使用價值,在購買時學生不一定會去多考慮?!耙姾镁唾I”似乎已經成了當代大學生消費的重要特征。
(八)沖動性
大學生消費也具有年輕人所共有的特點,即在購買物品時,有時候容易產生沖動購買,例如他們容易受廣告促銷的影響,明明本身就沒打算過要購買這種產品,但當時推銷員說得很好,或是看到廣告很有吸引力,而突發其想地要購買,結果買后又后悔了。
(九)圍繞女生性
男大學生的消費一大部分是用于交往,而更多的是用于和女生交往的,也就是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就特容易花錢,細心的人不難發現,一些酒吧、中檔餐館及一些公共消費的地方,絕大多數都是男女生共同消費,而且在這個時候,男生一般都不太在乎花多少錢,只要高興就好,所以消費完以后,皆大歡喜。而同種性別的人在一起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女生,可能會少于平時的消費量。
轉貼于
(十)無計劃性
相信念過大學的人,都知道當代大學生是最會哭窮的,不管他是否很有錢,也許他一年的生活費在1萬元,但還是總叫說沒錢,每當到了月末,或是學期結束的時候,有的甚至在開學一半,就開始叫著沒飯吃了。其實他們都是很有錢的人,一開始的時候總認為自己有很多錢,有些東西看起來也不是要很多錢,又好像很實用,結果見到好的東西就是想購買,后來打開錢包才發現,原來錢這么不經花。當意識到要節省的時候,錢也就快差不多了,以后就只能省吃儉用了。由于錢袋落差太大,他們也就開始大喊窮了,殊不知是當初自己用錢沒計劃好。這是許多有錢大學生們的一個通病。
二、商家營銷策略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市場是如此的巨大,而且,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特點也非常的鮮明。作為營銷人員,該從哪些地方出發,具體實行一些什么樣的策略,才能使商家獲得最大的利益。本文認為主要通過以下幾點:
1. 許多大學生特別注重個性的宣揚。總喜歡自己與別人與眾不同,所以,生產廠家應該注意使自己的產品盡量新穎,有特點,能夠區別不同的對象,并運用不同的方式,滿足不同的對象。企業要滿足大學生的個性需求,可以開展個性營銷、定制營銷和網絡營銷。大學生都會上網,而且電腦玩得很轉,剛好為商家開展網絡營銷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而且網絡營銷也可以滿足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具體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營銷是一種以消費者為導向,個性化的營銷方式。網絡營銷的最大特點在于消費者主導。消費者將擁有比過去更大的選擇自由,他們可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和需求在全球范圍內找尋滿足品,不受地域限制。通過進入感興趣的企業網址或虛擬商店,消費者可獲取更多的有關信息和其組合,使購物更顯個性。以個人報紙為例,消費者可事先設定他們偏愛的欄目和版面,由此而獲得一份完全依據其個性設計的報紙。這種個性消費的發展將促使企業重新考慮其營銷戰略,以消費者的個性需求作為產品服務提供的出發點。其次,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人工智能、遙感和遙控技術的進步,現代企業將具備以較低成本進行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能力,這一能力的增強為個性營銷奠定了基礎。但要真正實現個性營銷還必須解決龐大的促銷費用問題。網絡營銷的出現則為這一難題提供了可行的解決途徑。企業的各種銷售信息在網絡上將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在,可以極低成本發送并能隨時根據需要進行修改,龐大的促銷費用因而得以節省。企業也可以根據消費者反饋的信息和要求通過自動服務系統提供特別服務。例如可通過電子郵件向消費者傳送特定的信息或致以節日的問候。這樣使得商家盡可能地滿足大學生個性消費的需求。
(2)網絡營銷能滿足大學生對購物方便性的需求。網絡提供24小時服務,不存在節假日或營業時間限制。消費者可隨時查詢所需資料或購物。查詢和購物過程需時極短,程序簡便快捷。在一些選購品或有特殊性的商品購買中這種優勢更為突出。例如書籍的購買,消費者不必遍尋各大書店,也不會因本地書店沒進貨而求之不得。這一特點使網上購物特別受那些需要大量信息進行決策的分析型消費者或以縮短購物時間為目標的消費者青睬??蔀榇髮W生購物節省時間和精力。
(3)網絡營銷能滿足價格重視型消費者的需求。如前所述,網絡營銷能為企業節省巨額的促銷和流通費用,使產品成本和價格降低成為可能。而消費者則可在全球范圍內找尋最優惠的價格,甚至可繞過中間商直接向生產者訂貨。與電視直銷或多層次傳銷相比,消費者不必負擔高昂的廣告費用或傳銷員的多層銷售提成,因而能以更低的價格實現購買。剛好滿足了大學生對產品低價格的追求。
2. 針對于大學生消費的興趣性和時尚性,建議某些商品在銷售過程中能和一些明星的東西混在一起,作為贈品也行,比如畫報、歌碟等。另外,售銷商還應在一些新出事物上大作宣傳,做一些比較新鮮、活潑的校園促銷活動。還可以通過播放一些有關校園靚麗生活廣告,把它同時尚連接起來,引導一種時尚消費。這樣的話,同樣會吸引那些具有從眾和攀比消費心理的人。
3. 商家要注意利用好大學生消費的盲目性和沖動性購買行為。如何能使人們購買,關鍵是促銷手段和行銷方式,如何激發學生在第一時間里購買,這里大概有這幾種情況:(1)廣告說得很好,一聽就想吃或是想用;(2)價格便宜,買一送一,或是送別的東西,讓人感覺購買該種東西很劃算;(3)有精神價值,比如一些紀念品,或是小玩意兒;(4)有挑戰性,比如搞一些能考驗智商的謎語或游戲。
4. 不管是產品生產廠家,還是服務業,只要是重點面向學生市場,都應特別注意女生的服務。產品或服務業不僅要多注意適合女生的口味,還要注意營造一種浪漫的氣息和氛圍,甚至可以考慮向女生提供免費服務,引來了女生,自然就會帶來很多男生的光顧。
5. 針對大學生用錢針計劃的特點找準銷售時機。大學生用錢一般很難有計劃性,而且是越有錢,計劃性就越差,作為商家在制訂一些銷售方略的時候,一定要看準時機,最好在開學的那段時間,同學兜里都比較滿,容易購買一些高價商品,而到后半學期,特別是快放學的那一個月,除一些比較便宜的食品外,其它商品促銷活
動最好停止。因為,學生已經沒錢了,并且那個時候考試也快到了,他們一心想著學習了,沒那么多精力去關注
這些商品。
三、結語
大學生是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也是當前很多商家爭向競足的焦點。誰能利用更好的營銷策略,盡可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求,獲得更多大學生的青睞,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勝,成為最大的贏家。
參考文獻
[1]白戰風.消費心理分析[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一、從卡通藝術到卡通品牌Micky、Hello Kitty一直都是屹立不倒的常青樹,它們受到世界各國的兒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的青睞,它們已經深深地印在人們的心里,形成不可磨滅的品牌印象;更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這無疑與這些品牌的設計理念和品牌營銷戰略密不可分的。那么,什么是卡通文化、卡通藝術,什么又是卡通品牌呢?卡通品牌又是如何發展的呢?(一)基本概念1.卡通藝術:卡通藝術包含許多互相聯系的藝術體系,涉及動漫和電影。
2.卡通品牌:卡通品牌的實質是一種由“虛擬”開發過渡到實體的品牌,品牌和內容在它的生命周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ㄍㄆ放仆渌放埔粯?,基石是可使用性與質量合成的產品。
(二)卡通藝術打造了卡通品牌
卡通形象深入人心,它的獨特個性讓人們對相關事物產生親近感、生動感和愉悅感。卡通的影響逐漸全球化,并且已經有了一定的品牌效應,但是它并不是品牌??ㄍㄐ蜗竺桌鲜蟮某霈F,為迪斯尼公司帶來了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之后延伸到卡通產品。它不是靠販賣一個單純的卡通形象而取得成功,而是圍繞卡通形象所構成的龐大的產品體系取得成功的。卡通藝術推進卡通品牌的發展,卡通藝術給卡通品牌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許多卡通品牌的推廣首先都是依靠卡通電影。
二、卡通品牌的形成與發展
(一)卡通品牌的形成起初迪斯尼片廠的成立是為了探索藝術,經過初步嘗試,開始以觀眾的樂趣為導向,隨著市場的蓬勃發展,眾多公司紛紛成立,開始走向產業化道路。許多迪斯尼和其他公司的動畫片開始注重市場推廣,受到人們的認可,深受人們喜愛的卡通藝術正逐步走向不同的民族和地域??ㄍㄐ蜗笫艿饺藗兊南矏?,它們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和生動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為了滿足受眾們日益強烈的需求,眾多動畫企業開始進行衍生產品的開發,進而使卡通從文化品牌向產品品牌延伸;使消費者或用戶通過使用產品產生好感,因而重復購買,不斷宣傳,形成品牌忠誠,這時候卡通已不單單是娛樂,更是一種承載著思想、價值觀的文化產品。隨著市場的發展,企業開始注重品牌的塑造,于是,各種各樣的卡通品牌產品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
(二)卡通品牌的發展現狀
卡通品牌的購買人群相當廣泛,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不再只滿足單純的物質需求,而越來越追求精神性消費,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卡通,接受并欣賞卡通品牌,這就形成了一個廣泛的卡通品牌購買人群。由此可見,在中國本土,卡通品牌市場就已經存在相當大的購買力度,這充分體現了人們購買目的不單單是實用,也是為了一種愉悅的精神需求,這些對于中國卡通品牌的發展無疑會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ㄍㄆ放频陌l展有利于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有利于中國卡通品牌在國際上競爭力的提升。
三、中外卡通品牌及市場態勢分析與比較
(一)中國卡通品牌發展的優劣狀態首先是起步晚。我國剛剛起步的時候,國外已經達到了黃金水平。我們的卡通品牌過于依附單純獨立的形象與相應輔助其品牌故事充實的卡通片之中,我們常常重形象設計而輕視品牌的內涵結構力量,形象變得單薄,設計也不夠成熟,它的后續開發就會遇上更新的對手,使品牌的目標市場基礎動搖,很容易被其他更新的卡通品牌替換。
(二)我國的卡通品牌沒有達到理想的發展狀態1.消費群體的流失:國內目前的卡通品牌存在嚴重的低幼化的傾向,但實際上,它涵蓋的年齡層次遠超目前市場上所能提供的產品的適應范疇。
2.產業鏈的問題:卡通品牌本身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目前國內的卡通品牌實際情況是產業鏈不順暢,問題關鍵主要表現在創意和資金上。
3.卡通品牌形象系統不穩定:許多卡通品牌的出現上升快,衰落也快。
4.關鍵性人才匱乏:我國卡通原創人才嚴重匱乏,原創人才缺口在 80 萬人左右。
四、中國卡通品牌的發展道路和前景
(一)如何更好地發展中國的卡通品牌1.強化品牌優勢和特點,產品應符合特定消費人群并進行消費心理分析。
2.運作模式:
(1)將延伸產品擴大到各種消費品:生活用品及辦公用品。
(2)充分利用網絡傳播,Disney 的網站就十分有吸引力。
(3)收藏品。
(4)主題公園等游樂場所:例如迪斯尼樂園。
(5)卡通形象代言。
3.設計創新:提升形象,要高度抽象簡潔;卡通形象內涵要深刻,增加卡通形象內涵與品牌故事;符合時代,融入現代化、國際化設計手法;可以用顯著的地域特征語言去感動消費者。
4. 注重設計人才的培養:注重設計人才的培養,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設計水平。
(二)中國卡通品牌的發展前景
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文化有很多元素可以被挖掘,我們完全可以從地域特色或神話故事以及民間傳說中汲取靈感進行創作,例如“中國娃娃”。
國內美術院校的設計人才培養不斷發展壯大,出現了許多有創新思想的年輕設計師開始涉足原創個性品牌的創立,其中就包括卡通品牌;同時創造了個性設計的氛圍,這樣就有可能為我國培養出越來越強大的卡通形象設計師隊伍。
卡通品牌將會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傳播媒介的介入、我們不斷的深入探討與研究,相信中國卡通品牌的發展道路將會越來越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