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5 20:04: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五年級語文重點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語文朗讀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實際上朗讀教學訓練過程是一種語言運用的實踐過程,學生可以通過對范文的朗讀接觸到豐富的詞匯以及優美的語言運用。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會隨著朗讀時間的增多而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積累,會將朗讀的內容以及語法的運用消化,最終形成自己的東西。小學朗讀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其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一個重要階段,所以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對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在傳統性的朗讀教學訓練中,過分注重朗讀形式的教學,而忽視教師在朗讀訓練當中的指導性作用,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導致傳統朗讀教學的教學效率很低。所以,這需要教師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進行改良與創新。
二、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訓練的調查分析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語感,促進學生提高語文學習素養。調查方式是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展開,調查對象是本市一所普通的五年級小學學生,其調查學生的總人數為300人。調查統計如下:
首先,五年級學生對朗讀的喜歡程度調查與統計。調查結果為不喜歡朗讀的人數為3人,占調查人數1%,選擇一般的人數為50人,占調查人數16.7%;選擇喜歡朗讀的人數為128人,占調查人數42.7%;選擇非常喜歡朗讀的人數為119人,占調查人數39.6%。
其次,五年級學生自己朗讀水平的調查與統計。調查的結果為選擇朗讀得非常好的有60人,占調查人數20%;選擇朗讀得還不錯的有130人,占調查人數43.4%;選擇朗讀得一般的有100人,占調查人數33.3%。選擇朗讀得比較糟糕的有10人,占調查人數3.3%。
第三,五年級學生通常會在什么情況下進行朗讀訓練的調查與統計。調查結果為選擇自我主動進行朗讀訓練的人數為160人,占調查人數53.3%;選擇在老師的要求下進行朗讀訓練有102人,占調查人數34%;選擇在家長的督促下進行朗讀訓練有12人,占調查人數4%,選擇在同伴的幫助或提醒下進行朗讀訓練的有26人,占調查人數8.7%。
第四,五年級學生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主動對詞語、句段的積累程度的調查與統計。調查結果為選擇能主動積累的有89人,占調查人數29.6%;選擇有時能主動積累的有206人,占調查人數68.7%;選擇不能主動積累的有5人,占調查人數1.7%。
第五,五年級學生是否喜歡將朗讀訓練與其他形式相結合的調查與統計(例如:讀寫結合、朗讀與表演結合等形式)。調查結果為選擇喜歡的有82人,占調查人數27.3%;選擇比較喜歡的有110人,占調查人數36.7%;選擇一般喜歡的有79人,占調查人數26.3%;選擇不喜歡的有29人,占調查人數9.7%。
第六,五年級的學生是否喜歡通過教師的朗讀指導來提升自己朗讀水平的調查與統計。選擇喜歡的有186人,占調查人數62%;選擇有點興趣的有96人,占調查人數32%;選擇一般的有16人,占調查人數5.3%;選擇沒興趣的有2人,占調查人數0.7%。
通過調查統計表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五年級學生對于語文朗讀訓練還是能夠接受的,其喜歡與非常喜歡的人數分別占到了調查總人數的42.7%、39.6%,并且學生自己的朗讀水平也很高,占到了總人數的96.7%,這一人數基礎為更好地開展朗讀教學奠定了基礎。
三、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大膽實現學生自我朗讀訓練。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教師以輔導的地位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所以,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大膽嘗試學生作為主體進行自我“教學”的訓練。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將朗讀課程的目的與主旨要求傳達下去,然后由學生自主朗讀分析與實踐,教師針對課堂中學生出現的問題與錯誤進行修改與指導,在課堂的后期,教師進行點評與總結。
其次,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打破傳統的朗讀教學模式,讓朗讀的形式變得多樣化,比如在進行敘事性的朗讀教學中,教師根據文章的情節劃分出幾個角色,先讓學生自己通篇進行朗讀,熟悉范文的整體結構,然后再請同學根據文章角色的特點進行朗讀訓練,以便于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朗讀技巧,更重要的是使朗讀訓練“游戲化”,這種角色扮演式的朗讀練習很容易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學生根據自己所負責角色的人物性格配以相應的語氣來朗讀,并且樂在其中。
首先我們組內同志團結一致,一切事務不論大小大家一起商量著辦努力著做。我們組的工作沒有你的工作和我的工作之分,所有工作大家都爭著做強著干。每節課前我們都站在自己班的教室里僅僅是為了撫慰學生,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在他們不再心浮氣躁,因為在學生看來在學校老師是他們的精神支柱。
其次談談我們的工作:
抓好常規教學,保證教學質量是非常重要的。開學初,我們立即就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行了討論交流,確定了本學期教學的重點,做了全盤計劃,保證安排的合理性及教學的順利。我們將一切問題落到實處:
1、深入細致的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我們認真研究教材,力求準確把握難重點,難點.并注重參閱各種雜志,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并不斷歸納總結提高教學水平。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
3、認真及時批改作業,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輔導。
魯亞敏老師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年輕教師中的老教師,工作扎實,敬業精神強.,上學期他接了五四班的數學教學,他不僅在數學學習方面關心這批社區的孩子們還從生活中愛護他們,經常用一些動人的故事感染他們使他們更加喜歡數學。對于那些成績落后的學生,她經常不厭其煩的叫她們到辦公室補課。
4、對學生習作的要求:五年級學生的作文水平應該上升一個高度,不在是片段的練習,而現在的學生因為父母給加的課外班過多,在習作方面疲于應付,懶得動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把做批注筆記作為提高學生寫作練筆的一個好機會,課堂上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專門做做筆記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還提高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何樂而不為呢?我們在學生的作文方面還有一招就是每周寫上一兩篇完整的作文不管內容如何只要學生自己真正動筆寫出自己的真實感言,我們給學生以積極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在賞識中喜歡寫作,在鼓勵中寫出好作品。
5、我們對學生的評價采取家長老師孩子互動式評價,比如在孩子們用完一本課堂作業之后,我們會讓還之間互相評價作業找出作業中的差距,同時提高自己的作業水平,還讓孩子把作業帶回家讓家長看看孩子的作業提出意見和建議一方面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另外也讓家長看看孩子的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哪個更好了解我們老師為孩子的學習所付出的努力。
最后我再談談我們所取得的成績:
1、學生行為習慣好,學習風氣濃厚,雖然我們五年級是學校有名的大班,同時我們的學生也是學校學校的佼佼者,他們動禮貌知禮儀勤奮上進尊師愛校,在全校的捐書活動中我們五年級學生所捐的書是最多的。當老師生病的時候他們會給老師拿來各種藥物,雖然這些藥物不對癥但是它溫暖了老師的心,讓老師真正地體驗到了孩子在老師的培養下有一顆淳樸的愛心。
2、學生能以大局為重,五年級學生的學習任務很重讓他們要參加學校的大型活動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年級的學生從不因為害怕影響自己的學習而影響學校的大型活動,跳皮筋舞同學從開始訓練到最后圓滿完成任務從不叫苦叫累。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人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蔽颐靼椎絺湔n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古詩》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認識和理解其中的意義”,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使教學生動,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到一半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課件,讓學生進行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乜醋约旱氖谡n,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并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后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了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語文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了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后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采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將繼續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加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初三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計劃
2012年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的同主題文章:
2012年六年級英語教學工作總結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工作總結
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一年級教學工作總結
初三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畢業班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2012年上學期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關鍵詞]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措施
在小學教育當中,小學語文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并且能夠了解基本的語法和初通語言的基本功學習,在學習中能夠有效提升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文字組織能力,而這當中,朗讀教學是訓練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實際上朗讀教學訓練過程是一種語言運用的實踐過程,學生可以從這一活動中領悟到語言的形成以及語言運用的生存環境。學生們還可以通過對范文的朗讀接觸到豐富的詞匯以及優美的語言。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們會隨著朗讀時間的增多而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積累,會將朗讀的內容以及語法的運用及時消化,最終形成自己的東西。小學朗讀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其學習語文基礎性知識的一個重要階段,所以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小學生語文整體素養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而在傳統的朗讀教學訓練中,我們往往過分注重朗讀形式的教學,而忽視了教師在朗讀訓練當中的指導性作用,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導致傳統朗讀教學的效率低下。所以,這需要教師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進行不斷改良與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穿插多種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課堂效率,提高朗讀教學訓練的實效性。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訓練的調查分析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語感,促進學生提高語文學習素養。為了能夠在實際教學當中更有效地開展語文朗讀教學,筆者進行了一次調查分析。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象是本市一所普通學校的五年級小學生,其調查學生的總人數為300人。調查統計如下:
第一,是對五年級學生朗讀的喜歡程度調查與統計。調查結果為:不喜歡朗讀的人數為3人,占調查人1%;選擇一般的人數為50人,占調查人數16.7%;選擇喜歡朗讀的人數為128人,占調查人數42.7%;選擇非常喜歡朗讀的人數為119人,占調查人數39.6%。
第二,是對五年級學生自己朗讀水平的調查與統計。調查的結果為:選擇朗讀得非常好的有60人,占調查人數20%;選擇朗讀得還不錯的有130人,占調查人數43.4%;選擇朗讀得一般的有100人,占調查人數33.3%;選擇朗讀得比較糟糕的有10人,占調查人數3.3%。
第三,是對五年級學生通常會在什么情況下進行朗讀訓練的調查與統計。調查結果為:自我主動地進行朗讀訓練的人數為160人,占調查人數53.3%;在老師的要求下進行朗讀訓練有102人,占調查人數34%;在家長的督促下進行朗讀訓練有12人,占調查人數4%;在同伴的幫助或提醒下進行朗讀訓練的有26人,占調查人數8.7%。
第四,是對五年級學生是否喜歡將朗讀訓練與其他的形式相結合的調查與統計(例如:讀寫結合,朗讀與表演結合等形式)。調查結果為:選擇喜歡的有82人,占調查人數27.3%;選擇比較喜歡的有110人,占調查人數36.7%;選擇一般的有79人,占調查人數26.3%;選擇不喜歡的有29人,占調查人數9.7%。
第五,五年級的學生是否喜歡通過教師的朗讀指導來提升自己的朗讀水平的調查與統計。選擇喜歡的有186人,占調查人數62%;選擇有點興趣的96人,占調查人數32%;選擇一般的16人,占調查人數5.3%;選擇沒興趣2人,占調查人數0.7%。
通過調查統計表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五年級學生對于語文朗讀訓練還是能夠接受的,其喜歡與非常喜歡的人數分別占調查總人數的42.7%、39.6%,并且學生自己的朗讀水平也很高,占總人數的96.7%,這些數據為更好地開展朗讀教學奠定了基礎。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朗讀訓練,并且喜歡嘗試多樣性的朗讀訓練。但是在練習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能主動地積累朗讀技能和其他的語文知識,在這兩方面還有待提升。分析還顯示學生在進行朗讀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對教師有一定的依賴性,而這些問題將是日后提升語文朗讀教學改良與創新的重點。
三、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大膽地實現學生自我朗讀訓練。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學課堂應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教師以輔導地位幫助學生進行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教學不受學科、學法的限制,所有的有效教學都應該是以學生主體為依托。所以在朗讀教學中,應該大膽地嘗試學生作為主體進行自我“教學”的訓練。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將朗讀課程的目的與主旨要求下達后由學生自主地進行朗讀分析與實踐,教師針對課堂中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與指導,在課堂的后期,教師進行點評與總結。這樣的好處在于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學習的自主性,增加學生的參與性,改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打破傳統的朗讀教學模式,使朗讀的形式更加多樣化,比如在進行敘事性的朗讀教學中,教師根據文章的情節劃分出幾個角色,先讓學生自己通篇進行朗讀,熟悉范文的整體結構,然后再請同學根據文章角色的特點進行朗讀訓練,以便于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參悟朗讀技巧,更重要的是使朗讀訓練成為一種“游戲化”,幾種角色扮演的朗讀訓練很容易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學生根據自己所負責角色的人物性格配以相應的語氣來朗讀,并且樂在其中。再如,在進行情感描寫類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題材,配上一曲美妙的音樂進行朗讀。歌曲有著優美的旋律,又有著美好的意境,配上樂曲來朗讀可以營造情境,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進行配樂朗讀時,應注意樂曲的意境、格調和旋律,它們應與課文內容相協調。由此,訓練的過程變得樂趣橫生,同時學生在分析人物性格和說話方式的時候,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這種方式大大增加了朗讀教學的趣味性。
我校原屬于廠辦子弟校,2005年企業與學校分離,開始歸屬于長春市教育局。當時學校狀況是校舍陳舊,教師觀念相對比較落后,無論在硬件設施上,還是辦學理念上,我校都與其他市屬學校有一定的差距。面臨嚴酷的競爭,改變教師觀念,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務之急。所以,我校本著“科研興?!钡睦砟?,開始走上了以科研促進教師成長,提升學校內涵發展的道路。
1.小課題來源
2006年“十一五”課題立項,為了改變當時科研與教學兩層皮的問題,學校要求每個教研組都要根據學校的主導課題選擇一個子課題進行研究,將研究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組內教師在子課題的研究中都承擔相應的任務,這是教師小課題研究的最初嘗試。比如主導課題“中小學過渡期銜接教育的研究”要求六七年級教師從學科教學、學生管理、學生德育、學生心理等方面進行銜接研究,六七年級教師選題如下:
六七年級學生自主管理方式銜接的研究;六七年級(語文)學科知識銜接的研究;六七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銜接的研究。另一主導課題“小學生有效評價方式的研究”,在教學評價方面分學科、分年段分配任務,數、語、外、音、美、體六大學科教師參與了課題的研究,以數學學科為例,低年段數學教師選題有以下幾個:低年段數學課堂評價語言的探索;低年段數學課堂學生自評方式的探索;低年段數學作業評價方式的探索。
學校中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相應的任務,有些老教師覺得獨立承擔有困難,就與同年段教師共選一個主題進行研究。
2.研究過程
學校要求同學科教師每周都要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和集體教研。集體備課是同學科同年級老師在一起,探討每一章節教學內容和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問題。集體教研是整個學部同學科教師在一起,以學科主題研討和教研課兩種形式為主,將教師在日常教學和課題探索中出現的問題作為研討主題,以課例的形式進行研究探討,通過教師之間互相聽課、評課,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由學科組再次組織課例展示并研討,經過反復研究最后形成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一些古詩在中學再次出現,比如:《浣溪沙》《龜雖壽》《觀滄?!贰端投派俑问裰荨贰冻菸鳚尽贰兜怯闹菖_歌》《春望》等。在新課程標準中,各學段內容統一編排,那么,教科書知識重復出現其編排的意圖是什么?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尺度,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知識進行整合與拓展?;诖?,在中小學知識銜接研究中,語文教師將“古詩教學的銜接研究”作為學期研討主題。中小學語文教師首先互看教材、課標,研究課程標準對于不同年級古詩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學生將達到什么目標。然后,根據不同的年段目標對該年段古詩教學內容進行整理與分析,將問題集中在教研會上進行討論研究,確定同一首古詩在小學、中學不同的教學重點、形式、銜接的關鍵,在具體操作中及時收集資料,逐個問題破解,不斷總結經驗,并選擇典型課例進行對比觀摩,最后形成中小學古詩銜接教學模式。
以《春望》為例,其在五上教科書與七下教科書中同時出現。經過中小學語文教師共同研究,確定了《春望》這首詩在不同年級的教學重點和要達到的目標:五年級上冊的教學目標重點在于識寫生字,理解與感悟詩情,朗讀背誦詩句。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寫字、朗讀、背誦這樣的要求就很容易達成,所以要重點放在對語言的感悟、對情感的理解上。教師在教學時,將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為課堂拓展內容,讓學生從作者的這兩首詩中更加透徹地領會詩人的愛國情感,一悲一喜,把一個愛國詩人的情懷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七年級下冊學習《春望》的時候,首先就是了解學情,根據學生對這首詩已經了解詩意、初步感悟詩情的情況,確定七年下《春望》教學目標,重點就在于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領略詩情,記憶名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同時領略古詩詞的凝練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拓展內容應該更寬,除了對杜甫的愛國詩篇進行賞析、品味外,還要以詩歌、短文等不同的形式寫下自己的感受,真正地學語文、用語文。
3.成果形式
在學科組的集體教研當中,教師實實在在對問題進行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每位教師在研究過程中,思想觀念都有很大的轉變,研究意識與研究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師在研究過程中的小課題成果以課例、敘事、案例、論文、校本教材、評價工具等不同形式呈現,學校收集教師關于小課題研究的文章,制作了案例集、論文集,以記錄教師在小課題研究中理念與行為的不斷變化。
校本教材方面如語文學科王偉老師主編的《偏旁部首情節識字》,語文教師共同編撰《誦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英語教師分年段編撰的《每日一句快樂英語》,數學教師編撰的《天天動腦我聰明》等。
評價工具主要有各年段各學科課堂評價表、評價欄、評價標準等。
二、深入研究,規范管理
在對小課題初步探索階段的總結中發現,一些教師對小課題研究方法還不得要領,對小課題的研究缺少深度,在管理上也有很多的不規范之處,因此,學校從2009年開始,加大研究力度,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小課題研究過程。
一、研究內容
(一)PBL教學法
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簡稱PBL)),也就是項目制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論。PBL把教學內容與實踐經驗所碰到的問題或挑戰整合起來,這些實踐主要聚焦于學校環境或者日常生活。這一方法論的發展主要根據一系列以項目形式呈現的教學法,這些系列提前由教師團隊編排完成,然后由學生擔任主角分組積極協作;以最終成果的展示作為結束節點,其全程一直都需要進行持續評估。
項目化學習是當前全球教育中的一個熱點話題。上海教育學會會長尹后慶在一次演講中認為:項目化學習,是一個改變學習的生動實踐。他認為,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的課堂想要把“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為“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把以講授為中心的課堂轉變為學習為中心的課堂,必須大力推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改變。
PBL讓學生成為個人學習的主角,允許他們直面挑戰、解決問題,在一種自治而有組織的氛圍中與同伴合作,教師團隊則給他們充當顧問,并全程進行評估。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教師協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和促進了學生進步與全面發展,包括知識、智力、情感、創造力、思維與實踐能力等方面。
(二)快樂讀書吧名著閱讀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中的閱讀策略單元是其編排創新之處,但閱讀策略的學習與運用絕非僅限于閱讀策略單元。以五年級語文教材選編的快樂讀書吧中的古典小說閱讀為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針對單元選編的不同文本,將聯結、提問、推測、速讀等策略有意而自然地貫穿名著閱讀教學過程,并根據名著閱讀設置的問題情境選擇策略交替使用,使學生通過名著閱讀,領略民族文化與傳統語言的魅力,打開閱讀古典名著的窗戶。
部編版五年級快樂讀書吧推薦閱讀整本的中國古典名著,其中包括《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這四本中國古典名著。教學意在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學習,從中認識經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產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三)PBL教學法在名著閱讀中的應用
PBL教學法指導名著閱讀,其教學形式主要聚焦于以問題為導向的指導策略。這種方法擯棄了以往以教師為核心和主導的閱讀教學方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自主學習、探索教學方式。除此之外,PBL教學法在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同時還強調以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主動性為教學目標,以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過程以及成果展示為評價標準,要求教師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激發和調動學生自主閱讀、主動學習、積極探索以及合作完成名著閱讀學習任務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PBL教學法在名著閱讀教學的應用過程中,更注重針對名著閱讀中問題情境的設置,也就是要讓閱讀學習任務和具體的問題掛鉤,教師引導學生在名著閱讀過程中帶著疑問來學習和探究;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情境最好是符合學情、契合名著內容的真實情境,能夠真實反應學生的名著閱讀學習現狀和生活實際,將復雜的名著閱讀的內容和名著閱讀中的難點、疑點、重點等,置于具體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去,讓學生可以在自主努力和合作學習的情況下有效破解名著閱讀中遇到的疑惑和難題。
本課題主要研究PBL教學模式,在小學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閱讀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實施的可能性。針對當今小學五年級名著閱讀的現狀,從學生和教師兩個角度出發,探索如何有效進行名著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
本課題的提出,是基于項目化教學的理念,以有效促進每個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名著閱讀方法為出發點,以提高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效率為核心,在項目教學理論指導下,進行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研究,以求小學語文名著閱學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每個環節的可行性、有效性,達到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和提高。
二、選題目的、意義
PBL名著閱讀教學是以實際的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為核心,以教師的引導為關鍵的啟發式教學模式,其關鍵在于有效發揮問題對學生的引導,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積極性。PBL名著閱讀教學要求教師盡量從學習的主體部分變為次要、協助部分,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閱讀能力,讓學生從閱讀興趣激發開始,經歷自發閱讀經典、合作探究經典、多彩演繹經典、總結歸納展示等多重步驟,將復雜的名著閱讀方式方法趣味化、可視化、精細化,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引導,教師在此過程中也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庫,同時還是信息的咨詢者和學習內容的引導者。
PBL名著閱讀教學的方法,首先,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相對輕松和民主的閱讀學習環境,使其能夠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自由發揮、暢所欲言,全面表達自己通過名著閱讀得到的觀點和意見,在名著閱讀的課內外讀書交流活動中,相互借鑒、交流、分享和傾聽,從而自主自發地提煉有效信息,獲得有效性、趣味性的名著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PBL在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盡量將與課程相關的問題暴露在課堂當中,在相互討論和合作學習中加深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最后,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具有重要意義,包括信息檢索能力,資料查找能力,閱讀傾聽能力,邏輯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等,為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三、研究方法
1、調查法
針對五年級學生,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的形式,調查本校五年級學生對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閱讀興趣,閱讀數量,人物、情節熟悉程度等,初步了解學生名著閱讀的現狀,為接下來的名著閱讀教學做一個學情的分析與前期的準備。通過對名著閱讀教學的教學理論、教學實踐案例等資料的搜集,對得到的大量名著閱讀教學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從而得出一般性的名著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的搜集名著閱讀教學策略以及歷史現狀。
2、實驗法
以本校全體五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名著閱讀的前期問卷調查;名著閱讀的課堂實踐的觀察、研究;名著閱讀的成果展示環節,發現教師在名著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學生在進行名著閱讀的過程中,個人存在的閱讀疑惑、閱讀困難,并針對出現的一系列實際問題尋求解決的方向和路徑。
3、經驗總結法
通過對名著閱讀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具體情況,進行探索與提煉,歸納與分析,總結和深化,使小學中高段的名著閱讀教學策略系統化、理論化,并以上升為經驗和規律為目標,總結并推廣行之有效的實施經驗和教學方法。
四、研究進程安排
(一)前期研究階段( 2019.09-2019.11 )
1.大面積調查語文名著閱讀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名著閱讀課堂教學的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學生的名著閱讀現狀調查、訪談,完成分別針對教師和學生的雙向調查報告。
2.PBL教學和名著閱讀教學文獻資料的查找、收集和整理、歸納。文獻研究,確立本課題并加以論證,運用PBL進行名著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完成課題研究方案
(二)組建課題小組階段( 2019.11-2020.01 )
成立五年級語文課題小組,確立課題實施方案,提出組織、管理、科研的具體任務。
主要任務:
1. 深入課堂,通過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編寫典型案例。
2.完成經典名著閱讀激趣以及閱讀方法指導有關的階段實驗報告。
3.進一步開展研究以及課堂實驗,邀請相關教師商討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對策。
(三)具體研究階段( 2020.01-2020.04 )
1.名著閱讀任務的驅動。
(1)自由閱讀名著,設置閱讀打卡活動。
利用寒假時間,教師提前設置名著閱讀活動,對學生提出了《三國演義》《西游記》整本書閱讀的要求,鼓勵學生每天進行閱讀打卡活動,并設置學分鼓勵機制,以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以讀書筆記的方式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讀書筆記的內容設置包括:好詞好句,佳作片段,感想體悟等三個部分,通過對讀書筆記內容的比對和分析,從好詞佳句、佳作片段可以初步獲知學生對于名著閱讀的興趣點:或是精彩的情節,或是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或是優美生動的描寫,或是寓意內涵的深刻……同時,從學生讀書筆記的感想體悟部分,能獲知學生對于名著閱讀內容理解的深淺度和疑難點。
通過寒假一個假期的時間,學生充分地進行了自由閱讀名著,獲得了名著閱讀的體驗和感悟,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對名著閱讀的內容和知識儲備。
(2)名著閱讀調查、訪談。
由于疫情的特殊時期影響,對學生名著閱讀的調查和訪談,課題小組調整了方式,全部從線上進行。
首先,通過線上與學生連線,一對一交流溝通的方式,初步了解學生對于假期中名著閱讀的興趣所在,以及在閱讀當中存在的困難和對名著內容上存在的疑惑、困難,從而為教師的問卷調查設置,做好鋪墊。
其次,以線上訪談為參照,設置名著閱讀調查問卷,調查本校五年級學生對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閱讀興趣,閱讀時間,閱讀數量,閱讀困惑,閱讀疑點、難點等,以及對名著中的主要人物、關鍵情節的把握度、熟悉程度等,初步了解學生名著閱讀的現狀。
2.名著閱讀興趣的激發,閱讀方法的指導。
(1)興趣的激發: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分別從四大名著中選取了或情節精彩或人物風趣的部分,作為名著閱讀的“敲門磚”。充分利用《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味》四篇主體課文的學習,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四大名著的閱讀興趣,并在主體課文的學習中,獲得名著閱讀的一些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更好、更有效地進行名著的閱讀。
結合本單元快樂讀書吧,利用課前三分鐘,拓展每日名著閱讀分享交流活動,學生以紙質文稿、課件、音頻、視頻等多元方式呈現自己的讀書分享和讀書心得,教師根據單元拓展閱讀提示,給讀書分享的同學指導,并適當給學生補充,如:《西游記》中的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女兒國遇險、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三國演義》中的煮酒論英雄、火燒赤壁、千里走單騎;《水滸傳》中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吳用智取生辰綱、三大祝家莊、扈三娘比武招親;《紅樓夢》中的結社賦詩、黛玉葬花、湘云醉臥芍藥……
結合本單元語文的口語交際活動,開展名著的課本劇表演,讓學生分成各個小組,以學習小組的形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體性,經歷課本劇表演的四個環節:選文——改編——排練——展示。讓學生選取自己在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根據需要對選取的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改編,設計表演時人物的臺詞、動作、表情,師相機引導學生小組注意在設計時,要盡量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分好人物角色,各個角色說記臺詞,小組商量設計該怎么演,安排好時間進行排練;利用課堂時間,學生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展示。通過這個課本劇活動,學生極大地激發了名著閱讀的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對名著中的人物、情節等認識。
設置名著閱讀學分儲存卡,學生可憑自己的讀書筆記、閱讀記錄、閱讀分享、閱讀小報等形式換取相應的學分,這使學生假期的閱讀任務得以延續和提升,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于名著的繼續閱讀和興趣。
(2)方法的指導:
在閱讀教學課堂實踐中,結合文本內容,適時給學生補充名著閱讀的方法,并整合單元教學,總結歸納名著閱讀的方法:
第一, 遇到難以理解,讀不懂的詞句,可以聯系上下文猜測語句的意思。如《猴王出世》中有“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聯系上文的“仙石”,學生可大致猜測出這句話在講仙石很有靈性。
第二, 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語句,不用反復琢磨,如《紅樓春趣》中“剪子股兒、籰子”等詞語,只要知道是與風箏有關的物品就行了。
第三, 借助資料,查找與名著閱讀背景、人物等相關的資料,可以幫助理解人物,也有了閱讀名著的興趣。
第四, 結合電影、電視劇等,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得到更多閱讀樂趣。
第五, 結合名著內容,創作單個人物、人物群像、情節等的思維導圖,幫助更好理解整本書的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的發展。
(四)總結研究成果階段( 2020.04-2020.06 )
1.名著閱讀的推薦小報
2.名著經典人物、精彩情節的思維導圖分享
3.名著的知識問答設計以及知識競猜活動
4.名著閱讀的讀后感佳作分享
5.名著內容的精彩課本劇匯演
五、 研究成果總結
(一)PBL教學應用于古典名著閱讀的優勢
1.可行性:名著閱讀的教學以及問題的難度設計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前期學生調查,設計問題引導,符合學生學情和學習需求,不會超越學生的發展水平,學生能夠自己設計方案、執行調查和解決問題。
2.價值性:教學內容蘊含豐富的科學內容,符合部編版課程教學目標及標準要求,符合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研究方式。
3.真實性:教學設計內容以及問題設計來自于符合學生的真實又有重要價值的情境,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
4.意義性:對于學生來說,教學的設計,活動內容,師生互動過程是是直觀的,有趣的,而且對他們的學習有用,對于他們以后的閱讀能力展也是有幫助的。
5.道德性:教學設計以及整個名著閱讀的研究階段、實施階段,成果階段,保證了與人、與社會、與壞境的和諧統一,促進了學生的文化素養、藝術素養的提高與發展。
(二)PBL教學應用于古典名著閱讀的要素
1.持續性的研究
PBL應當為學生提供一個名著閱讀提問、查找資料、整合和應用信息、再進一步提問的學習環境。
2.真實的情境
PBL的本質就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完整方法,強調在真實情境中開展探究活動。在PBL的名著閱讀課堂上,要盡力為學生提供與真正的研究環境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但也會導致了與傳統課堂相比,PBL的時間比較長,學習者會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來研究問題。
3.多學科知識
在PBL中,學生想要解決問題,創造出最終答案,就必須要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復雜但真實的驅動性問題來源于現實,就意味著名著閱讀指導課設計的相關問題應是多學科交叉的。問題的設計涵蓋歷史、政治、地理等多個跨學科領域。
4.學生的自主權
學生在PBL中有很大的自主選擇權利,包括名著閱讀問題的設置,課本劇等活動的展開,讀書推薦內容的安排以及名著閱讀思維導圖、名著閱讀的讀后感分享交流形式等。
5.團隊協作
PBL希望在最大程度上,為學生提供與研究相關的真實的情境、經歷,真正解決問題時,會尋求多方面的合作。在PBL中,教師、學生及所有參與名著閱讀活動的所有人員相互合作,同屬一個學習共同體,學生在名著閱讀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尋求和學習成員小組中其他人的合作,建構對名著知識共享的理解,一起解決問題。
6.學習技術支持
來自學習技術對PBL的支持,貫穿在整個名著閱讀學習過程中。對于教師來說,要為學生提供技術支持,例如計算機、多媒體設備、遠程通訊技術等,可以提高教學水平;對于學生來說,巧妙使用各種認知工具和信息資源,例如信息檢索、思維導圖、Model-It軟件等,能夠更加清晰地表述觀點,幫助學習。
7.反思與修正
學生和老師在名著閱讀學習過程中需要針對各個環節進行反思,包括:名著閱讀學習的內容、探究和名著閱讀課堂生成的有效性、名著閱讀成果展示的質量,名著閱讀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從反思中得到反饋,從而不斷的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名著閱讀學習,提高閱讀質量,閱讀水平。
8.成果展示
學生們需要向同學、老師以外的公眾闡釋、展示或者呈現他們的名著閱讀學習成果。學生之間就最終閱讀成果進行交流和討論,名著閱讀學習的其他參與者也將積極參與。在交流和討論中,可能會產生新的問題或靈感,不斷學習進步。
(三)研究反思與總結
從學習成果來看,學生能夠從碎片化的閱讀時間和課堂單篇教學的知識點以及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生活經驗中,進行自主歸納與總結,并且在小組合作討論中取長補短,圍繞幾個名著閱讀導讀的核心問題進行思考,基本達到了PBL學習法在古典名著閱讀中的基本要求:
第一,小組合作探究,最大程度地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發揮的空間,即便遇到困難,也可以小組內互相幫助點撥,得到啟發;
關鍵詞: 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 教師作用
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正應了那句俗話“眾人拾柴火焰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開展,合作學習已經走進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合作學習使學習者在活動、探索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要比傳統的手把手地教他們“是什么”達到的效果好得多。
然而,綜觀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以下幾個問題:參與度不均衡、組員合作互動少、課堂秩序亂、流于形式。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合作學習的內容要合適
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在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時,發揮集體智慧的過程。如果合作學習的問題過于簡單淺顯,如人教版五年級的課文《彩色的非洲》中“彩色的非洲中的彩色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的答案就在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沒必要開展合作學習,否則只是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大大降低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興趣。筆者認為,合作學習的問題設置可以結合教材的重難點,選擇具有一定開放性、挑戰性、探究性的問題。
(一)總結式問題。如人教版五年級課文《橋》:“本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二)操作式問題。如人教版五年級課文《草船借箭》:“請同學們動手畫一幅草船借箭的過程示意圖?!?/p>
(三)分歧性問題。如人教版五年級課文《落花生》:“你想做什么樣的人?是‘花生’一樣的人還是‘蘋果’一樣的人?”
(四)開放性問題。如人教版三年級課文《和時間賽跑》:“我們要如何和時間賽跑?”
二、合作學習的分組要科學
要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科學分組是前提。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狀況、性別、性格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并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每組4至6人為宜。以四人小組為例,組內應設一名優等生,兩名中等生,一名學困生。這樣能保證組內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也有利于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小組成員確定后,可在較長時間內不變動,有利于組員在合作學習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也有利于增強組員之間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除了異質分組外,根據學習的需要,也可以臨時同質分組,常見于辯論式問題的合作學習時,將同一觀點的學生分成一組。
三、合作學習的分工要明確
分工明確是保障有效合作學習的基石。分工明確要做到明確小組中每一個成員的責任,每一個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小組長在合作學習小組中是“將領”的角色,也是任務最重的組員,要選擇有責任心、號召力、協調能力強的學生。小組長可以為輪換制,從而讓每一位成員都有鍛煉和展示的機會。
以四人小組為例,設一名小組長、一名匯報員、一名記錄員和一名操作員。組內分工落實后,教師應可以對每一個同學所擔任的角色可根據教學情況定期作適當的調整或輪換,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要培養
(一)培養樂于傾聽的習慣。傾聽是一把金鑰匙,它能打開更廣闊的交流空間。課堂上只有調動每個學生“聽”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促進小組合作學習。要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教師首先要樹立榜樣,做學生最忠實的聽眾,欣賞學生碰撞的思維火花,不打斷學生。其次要教給學生傾聽的技巧:專心致志地聽,謙虛細心地聽,即使答題者語無倫次或意見不對時也要耐心聽完。再次,要表揚認真傾聽的同學,經常讓學生就同學的回答給予評價,這樣有助于他們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另外,還可以強化傾聽訓練,如聽記訓練、聽答訓練、聽后復述等。任何習慣的養成都貴在堅持,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在聽中質疑、聽中解惑、聽中積累、聽中成長。
(二)培養勇于質疑的習慣。教師應不斷啟發學生去想:“我有什么疑問?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如果這樣做可能有什么后果?……”教師要教學生提問質疑的方法,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對學生提出問題時應給予表揚并號召全部同學學習;對不愛提問的學生,教師應多提問問題,表明態度,營造敢于質疑的氛圍。如筆者在教《威尼斯的小艇》時,我把話語權最大限度地讓給學生,我少講,學生多問,并在課后鼓勵學生問或以紙條的方式提問等。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質疑,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養善于表達的能力。教師應多鼓勵孩子,特別是那些不愛表現自己的孩子,要鼓勵他們敢說,走出第一步。如果說錯了,那么教師不要否定和批評,同時不允許其他學生嘲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敢于表達。接下來,教師就要大膽給他們時間,逐漸用一段話把要表達的主要意思表達清楚,并教會學生抓住重點,條理清晰地說。這樣怕表達―愿表達―能表達―善表達,慢慢進步,慢慢培養,教師要有耐心與學生一同進步。
五、教師應有的作用要充分發揮
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參與,是組織有效合作學習最有力的保證。在課堂秩序混亂時,個別學生不認真參與討論學習時,小組活動流程亂時間拖沓時,教師應起到組織調控的作用;在學生初次接觸合作學習時,在分組、分工、交流、匯報、評定成績等眾多流程中教師應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在合作交流中思維的火花閃現時,需要教師及時地鼓勵和肯定,此時教師的激勵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評價和獎賞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教師不但要評價小組整體表現,而且要對個體進行評價。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行“最佳學習小組”、“最佳小組長”、“最快進步獎”等評選活動。
實踐證明,要組織有效的合作學習還有諸多困難,但只要教師以先進理念為指導,積極鉆研,大膽嘗試,勤于實踐,不斷完善,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