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30 17:03: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人員需求分析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項目實施方案概述
軟件產品,特別是行業解決方案軟件產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戶購買軟件產品之后,不能立即進行使用,需要軟件公司的技術人員在軟件技術、軟件功能、軟件操作等方面進行系統調試、軟件功能實現、人員培訓、軟件上線使用、后期維護等一系列的工作,我們將這一系列的工作稱為軟件項目實施。大量的軟件公司項目實施案例證明,軟件項目是否成功、用戶的軟件使用情況是否順利、是否提高了用戶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僅取決于軟件產品本身的質量,軟件項目實施的質量效果也對后期用戶應用的情況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項目實施規范主要包括項目啟動階段、需求調研確認階段、軟件功能實現確認階段、數據標準化初裝階段、系統培訓階段、系統安裝測試及試運行階段、總體驗收階段、系統交接階段等八個階段工作內容,每個階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項,各個階段之間都是承上啟下關系,上一階段的順利完成是保證下一階段的工作開展的基礎。下面將按照每個項目實施階段分別介紹。
二、項目實施方案介紹
(一)項目啟動階段
此階段處于整個項目實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項目組、前期調研、編制總體項目計劃、啟動會四個階段組成。
此階段主任務:
公司:在合同簽定后,指定項目經理,成立項目組,授權項目組織完成項目目標。
公司項目組:進行前期項目調研,與用戶共同成立項目實施組織,編制《總體項目計劃》,召開項目啟動會。
商務經理:配合公司項目組,將積累的項目和用戶信息轉交給項目組。將項目組正式介紹給用戶,配合項目組建立與用戶的聯系。
用戶:成立項目實施組織,配合前期調研和召開啟動會,簽署《總體項目計劃》和《項目實施協議》。
1、成立項目組
部門經理接到實施申請后,任命項目經理,指定項目目標,由部門經理及項目經理一起指定項目組成員及成員任務,并報總經理簽署《項目任務書》。
2、前期調研
項目經理及項目組成員,在商務人員配合下,建立與用戶的聯系,對合同、用戶進行調研。填寫《用戶及合同信息表》。在項目商務談判中,商務經理積累了大量的信息,項目組首先應收集商務和合同信息,并與商務經理一起識別那些個體和組織是項目的干系人,確定他們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滿足和影響這些需求、期望以確保項目能夠成功。
3、編制《項目總體計劃》
《項目總體計劃》是一個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隨著項目信息不斷豐富和變化,會被不斷變更,主要介紹項目目標、主要項目階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項目描述,項目目標、主要項目階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計劃的職責分配(包括用戶的);
溝通管理計劃,確定項目干系人對信息和溝通的需要:即什么人何時需要什么信息以及通過什么方式將信息提供給他們。質量管理計劃,確定適合于項目的質量標準和如何滿足其要求。如果有必要,可以包括上述每一個計劃,詳細程度根據每個具體項目的要求而定。未解決事宜和未定的決策。
4、啟動會
項目組與用戶共同召開的宣布項目實施正式開始的會議。
會程安排如下:
共同組建項目實施組織,實施組織的權利和職責;雙方簽署《項目實施協議》。
項目組介紹《項目總體計劃》和《項目實施協議》,包括以下內容:
項目目標、主要項目階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計劃的職責分配(包括用戶的);
項目實施中項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進行項目管理,項目的質量如何控制;
項目實施中用戶的參與和領導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階段驗收、技術交接和項目結束后如何對用戶提供后續服務。
(二)需求調研確認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是軟件公司的項目實施人員向用戶調查用戶對系統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調研、功能需求調研、報表要求調研、查詢需求調研等,實施人員調研完成后,會編寫《需求調研分析手冊》,并交付用戶進行確認,待用戶對《需求調研分析手冊》上所提到的需求確認完畢后,項目實施人員將以此為依據進行軟件功能的實現。如果用戶又提出新的需求,實施人員將分析需求的難度及對整個系統的影響程度來確定是否給予實現。需求調研階段具體包括如下內容:
1、進行需求調研準備
2、編制《需求調研計劃》
3、內部評審是否通過《需求調研計劃》,項目組、部門經理、商務等人員根據合同要求和項目實際情況對《需求調研計劃》草稿進行評審,如評審通過,則在稍后的時間內簽署,如評審不通過則重新修改。
4、用戶是否簽署《需求調研計劃》,如用戶簽署《需求調研計劃》,則作為以后需求調研工作的指南。否則重新修改。
5、《需求調研計劃》是否有變更,如果計劃存在變更,則執行變更控制流程,否則按計劃進行后續工作。
6、編寫及發出《需求調研通知》,項目組編寫《需求調研通知》,確定進行需求調研的相關事宜,發給用戶,為順利完成需求調研工作做準備
7、需求調研,項目組以《需求調研手冊》為依據,從業務流程、單據使用、打印格式、報表查詢幾個方面展開深入和全面的調研,并搜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8、需求調研分析根據調研的結果,項目組和公司其他技術部門將進一步進行分析,確定合理、可行的需求,將分析結果形成《需求分析報告》草稿。
9、內部評審是否通過《需求分析報告》。項目組、部門經理、公司其他技術部門的人員對《需求分析報告》草稿進行評審,如評審通過,則在稍后由用戶簽署,如評審不通過則重新修改,直至內部評審通過。
10、編寫及發出《需求分析報告確認通知》。項目組編寫《需求分析報告確認通知》,發給用戶,確定進行需求確認的相關事宜,告之相關部門及人員安排好工作,準時參與需求確認工作,為順利完成需求確認工作做準備。
11、用戶是否確認《需求分析報告》。如果用戶確認,并簽署了《需求分析報告》,則需求調研階段工作結束,進行后續的軟件功能實現的工作;如沒有確認,則進一步進行調研、分析,直至用戶最終確認并簽署《需求分析報告》。雙方簽署了《需求分析報告》,需求調研工作結束之后,如果用戶提出新的需求或是變更已有的需求,則執行需求新增及變更流程。
(三)軟件功能實現確認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項目實施人員根據需求調研階段確認的《需求調研分析手冊》中的用戶需求內容進行具體軟件功能的實現工作。在軟件功能實現的過程中,項目實施人員將記錄軟件實現的詳細過程。便于公司售后服務之用。每一個實施技術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要求記錄、存檔。按照調研要求的所有功能實現完畢后,項目實施人員將編制《軟件功能確認表》,將定制好軟件功能待用戶確認,用戶根據《軟件功能確認表》上的功能逐一確定軟件功能是否達到要求,對不滿足要求的功能,項目實施人員將會記錄下來并進行功能修改,直到滿足用于要求。
(四)數據標準化初裝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項目實施人員指導用戶進行系統標準化資料的準備工作,并對用戶進行初裝資料的軟件操作培訓,以便用戶能夠及時的將標準資料錄入系統,初裝完成后,項目實施人員會對資料初裝的情況進行核查,為以后具體業務功能的開展做好基礎。
(五)系統培訓階段
系統培訓階段工作是整個項目實施工作中比較重要的工作,用戶對軟件的操作功能是否熟練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軟件應用效果,所以軟件公司和用戶雙方要對此階段的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要充分認識培訓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在項目實施之前對用戶的相關人員進行系統和規范的產品培訓是非常必要的,達到讓用戶了解軟件產品,最終自己能夠解決使用中的具體的問題。
此階段的培訓工作中將用戶參加產品培訓的人員劃分為三個層次:決策層、技術層、操作層,對不同層次的用戶參加產品培訓人員的培訓內容分別是:
決策層:領導在實施中的作用與重要性、決策查詢。
維護層:系統維護知識、操作方法。
操作層:操作方法。
具體的培訓工作流程為:
1、調研培訓信息:在培訓開始前3天由用戶實施負責人,將參加培訓的部門和人員情況填入《受訓部門匯總表》、《受訓人員情況一覽表》。
2、編制培訓計劃:結合調研結果,與用戶實施負責人商議具體培訓內容、時間,場地,人員等。項目組編制《培訓計劃》。
3、簽署培訓計劃:用戶簽署《培訓計劃》,進一步確認培訓安排。
4、發培訓通知:培訓開始前2天,按照簽署的《培訓計劃》,將培訓內容、時間,場地,人員等信息通知用戶實施負責人。
5、搭建培訓環境:公司項目組在培訓開始前,將培訓環境搭建及檢查妥當,將培訓提綱及培訓手冊準備好。
6、組織培訓:公司項目組培訓負責人與用戶實施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培訓,按培訓制度嚴格考核。由用戶將考勤情況填入《培訓人員簽到表》。
7、培訓考核:公司項目組培訓負責人與用戶實施負責人組織受訓人員參加上機及理論考試。
8、培訓總結:公司項目組培訓負責人與用戶實施負責人一起將出勤情況及考核情況做出總結,填入《培訓及考核統計表》,及時向相關負責人
匯報。
(六)系統安裝測試及試運行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在用戶真實環境下,對用戶網絡及硬件設備進行測試,對軟件系統進行容量、性能壓力等測試測試及試運行的目的在于確保系統各項功能均能正常使用,并且符合用戶簽署的《需求分析報告》中描述的需求,同時把盡可能多的潛在問題在正式運行之前發現并改正;同時目的還在于在正式運行前用戶的有關人員能進一步提高操作水平,掌握操作規范。此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為:
1、 編制計劃:與用戶實施負責人商議具體測試及試運行時間,地點,人員等安排,項目組編制《測試及試運行計劃》。
2、簽署計劃:用戶簽署《測試及試運行計劃》,進一步確認測試及試運行安排。
3、發測試及試運行通知:在測試及試運行開始前2天,按照簽署的《測試及試運行計劃》,將時間,地點,人員等信息通知用戶實施負責人。
4、搭建環境及數據準備:在試運行開始前搭建好軟件環境、硬件環境、網絡環境、調通線路;檢查軟件、硬件、網絡、線路等各個環節是否有問題;
5、組織測試及試運行:用戶相關各級領導給予全面配合,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測試及試運行。
6、測試及試運行總結:測試及試運行完成,總結試運行中設備、軟件的運行情況,總結試運行中業務流程和操作環節的情況,以書面總結形式將測試及試運行結果通知相關負責人。
公司項目組負責擔當指揮,檢查用戶人員組織情況并給予指導,跟蹤檢查如下情況:
跟蹤單據流轉狀況。
跟蹤新資料登錄環節。
觀察業務流程執行狀況。
觀察操作人員操作表現。
觀察系統運行速度及異常表現。
觀察關鍵數據的正確性。
及時糾正錯誤操作、對于新發生的問題及時與相關人員溝通,確定解決辦法。
(七)總體驗收階段。
此階段是對項目總體的完成情況進行驗收。驗收分階段進行,在每一項目階段結束時,用戶對這一階段的可交付成果進行驗收,在測試及試運行結束后,對系統進行總體驗收。
需要驗收的可交付成果:
主要項目階段
階段組成
主要里程碑
可交付成果
關鍵詞:項目實訓課;虛擬公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7)05-0023-04
對于IT院校常出現的問題是教育與實踐脫節,常常是培養出的學生到IT企業后不能適應公司的工作環境,所學的知識與應用存在距離,公司還要對他們進行特殊培訓。在IT院校開設項目實訓課,模擬公司的工作環境,把學生組織成項目小組,按照公司的項目開發流程指導學生對真實項目的開發,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為此,本文提供了一個項目實訓課的實現案例。學生通過項目實訓課的學習鍛煉,使其達到具有一定IT領域項目開發經驗,體驗、了解公司的工作環境,熟悉公司的項目開發及項目管理流程,成為上手快、實戰能力強、技術過硬、基本功較扎實、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創業能力、用人單位搶手的人才。如果條件允許項目實訓課程可采用雙語教學,指導教師可盡量用英語指導學生。
1 項目團隊組成
教師指導學生以一個虛擬公司為背景,組織成多個項目小組,每個學生在項目小組中承擔一個或若干開發角色。進入項目小組后不得無故退出。項目小組有以下角色:
項目經理:負責本小組的人員協調和安排,制定項目開發計劃,按照開發計劃控制進度,在負責整體的同時,開發好屬于自己的模塊。
產品經理:主要使命是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在項目開發過程中代表為項目付款的系統擁有者的利益。
用戶體驗角色:代替實際用戶使用產品,排除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障礙。
文檔人員:協助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員完成要提交的文檔,并敦促小組成員提交他們所負責的模塊相應的文檔,并整理后按照存儲路徑和格式及項目開發計劃任務書中的時間段提交給導師。
系統分析員:負責本小組項目開發技術支持(軟件配置管理、培訓等),協助項目經理帶領小組成員完成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等一系列工作。
開發人員:按照項目經理和系統分析員以及項目開發計劃任務書的要求,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提交自己所負責的模塊或者子系統的文檔給文檔負責人。
測試人員:負責系統測試。
2 實施流程
實施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實施流程
3 項目管理
為了使同學們更好地熟悉掌握軟件項目開發流程及項目管理規范,項目管理通過適當精簡,主要包括以下活動:
(1)項目進度跟蹤與監控
①項目周報制度:項目團隊每周總結項目進度情況,撰寫《項目周報》。
②周例會制度:導師每周召開項目例會,探討問題,總結工作。
③項目計劃跟蹤:老師指導下各項目小組由項目經理根據項目開發計劃對實際項目進展情況進行跟蹤,作好項目跟蹤記錄。
④控制偏差:老師指導下項目經理根據項目的需求及設計文檔對項目的功能實現進行監控,如果出現偏差應及時更正。確保項目的各功能與需求文檔所要求的一致。
⑤指導教師應該給學生作適當的項目管理方面的培訓,讓學生了解軟件工程及項目管理方面的知識。
(2)項目各階段評審
①項目開發計劃評審:由指導教師主持,由該虛擬公司的所有項目小組參加,對各項目小組制定的開發計劃進行評審,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老師進行講評總結,然后各小組對項目開發計劃進行修改、提交,作為考核項目小組工作的文檔。
②項目需求分析報告評審:由指導教師主持,由該虛擬公司的所有項目小組參加,對各項目小組作的需求分析報告進行評審,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老師進行講評總結,各小組對需求分析報告進行修改、提交,作為考核項目小組工作的文檔。
③項目設計報告評審:由指導教師主持,由該虛擬公司的所有項目小組參加,對各項目小組作的設計報告進行評審,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老師進行講評總結,各小組設計報告進行修改、提交,作為考核項目小組工作的文檔。
④項目實施與測試指導評審:由指導教師主持,由該虛擬公司的所有項目小組參加,對各項目小組演示所做項目的功能,講解項目實現原理,對認為好的算法或使用先進技術解決問題,應進行說明。其他學生對系統進行評審,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老師進行講評總結,各小組對項目系統作進一步進行修改,然后提交,作為考核項目小組工作的文檔。
⑤項目總結與評審:由指導教師主持,由該虛擬公司的所有項目小組參加,以項目小組為單位對項目進行總結,指導學生寫出項目總結報告。
(3)里程碑成果提交
①評審確認的各階段文檔。包括:項目開發計劃、需求分析報告、設計報告等文檔。
②項目總結報告。
③程序代碼。
④最終成果物。
可以按照需求達到設計標準的可運行系統。
(4)管理文件及表格
項目開發進度表等。
4 項目質量保證
(1)執行研發中心質量管理體系
①依據ISO9001:2000質量保證體系要素
②適當加入特定文件及質量表格
③嚴格風險控制
④嚴格設計及測試環節
(2)加強預防和糾正措施
(3)加強管理評審
(4)加強問題跟蹤
5 配置管理
軟件配置管理分為版本管理和配置庫管理,配置管理軟件SourceSafe。
版本管理包括以下主要任務:
* 建立項目;
* 重構任何修訂版的某一項或某一文件;
* 利用加鎖技術防止覆蓋;
* 當增加一個修訂版時要求輸入變更描述;
* 提供比較任意兩個修訂版的使用工具;
* 采用增量存儲方式;
* 提供對修訂版歷史和鎖定狀態的報告功能;
* 提供歸并功能;
* 允許在任何時候重構任何版本;
* 權限的設置;
* 晉升模型的建立;
* 提供各種報告。
6 項目考核
平時成績與項目結項答辯成績的比例為1∶1。
平時成績考核:由考勤、程序代碼及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所有文檔的評審結果的綜合。
項目結項答辯成績考核:
(1)檢查項目的系統運行是否正常,各項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要求實現。
(2)項目結項后組織對項目的答辯會。
7 項目培訓
指定項目實訓課指導計劃,設計流程,按計劃對學生進行培訓。
(1)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從事項目實施過程中,將“軟件工程與項目管理”課程融入到項目的立項管理、需求開發與需求管理、系統概要設計等各個過程當中。同時將進行二次集中的知識講授,講授內容包含:項目場景的描述、分析項目;項目實施與測試指導、評價。
(2)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及項目的特點對項目實現過程中所要使用的一些關鍵技術進行培訓。
(3)在項目的實現階段,對學生項目開發工具的使用、項目開發環境的設置等方面進行指導??蓪ο到y的整體框架,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對一兩個比較典型的模塊進行剖析,讓學生有一個開發參照模式,可以避免學生開發時無從下手的問題。
8 項目研討
實訓課的項目研討分為三部分內容:
答疑解問:導師集中對同學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解答。
技術預研:是指在項目立項之后到項目開發工作完成之前的這段時間內,對項目所采用的關鍵技術提前學習和研究 ,以便盡可能早地發現并解決開發過程中將遇到的技術障礙。
項目階段性研討會議:實訓課分為項目說明會、項目小組確定;項目需求分析研討;項目設計研討。其中項目小組成員對評審中的問題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進行相互辯論,最后指導教師進行點評。
9 項目評審
由指導老師組成項目評審小組,聽取項目團隊的匯報并進行評審。包括項目開發計劃評審、項目需求分析報告評審、項目設計報告評審、項目實施與測試指導評審、項目總結與評審。
評審目標如下:
* 發現任何形式表現的軟件功能、邏輯或實現方面的錯誤;
* 通過評審驗證軟件的需求;
* 保證軟件按預先定義的標準表示;
* 使項目更容易管理。
通過評審使項目小組成員真正掌握項目開發流程、了解軟件工程及項目管理在項目開發過程中的作用。同時解決項目開發中一些問題,也起到對項目小組成員工作考核作用。
(1)評審過程
召開評審會議:一般應有3-5人參加。會議結束導師給予評審分數。
評審報告與記錄:所提出的問題都要進行記錄,在評審會結束前產生一個評審問題表,另外必須完成評審簡要報告。
(2)評審準則
對每個正式技術評審分配資源和時間進度表;
對全部評審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
10 結束語
本文中所論述的實訓課的設計及實施方法已在我院的大學生創業中心實施,并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經過實訓課培訓后學生的項目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完全可以在我們的創業中心參與各虛擬公司的項目開發工作并從中得到更多的工作經驗。
參考文獻:
[1] 林銳,唐勇,黃曙江,石志強. IT企業項目管理:問題、方法和工具[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2] 陳宏剛,熊明華,林斌,等.軟件開發過程與案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項目管理經常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得到應用,在項目管理的合理條件下,要科學分配項目中的各項資源,協調各部門科學分配工作任務,在有限的資源環境下,使用系統的方法和觀點認真分析項目中存在的各項工作內容和資源安排,認真將全部工作進行有效地管理和安排。在項目投資決策過程中,項目結束的全過程開展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及評價等一系列活動。通過項目中認真負責該活動的處理方法,更好地處理項目的各個細節工作以及獨特與復雜環境下的各項活動,將活動的最終目標和價值實現,另外還要在特定的實踐、預算單位和資源限定條件內,根據相應規范和制度完成項目要求的各項參數和標準,包括項目范圍、質量、成本、時間和資源。項目管理的主要價值在于可以系統的控制企業項目操作中包含的人員、資金、材料和時間等一系列的相關因素,并用科學的方法將這些資源柔和在一起,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預算單位的工作,提高項目管理的質量。而且要在項目投資和決策的工作中,不斷提高項目操作的計劃、組織、只會、協調能力,控制好項目的每一個細節工作。
二、項目管理在中國IT外包服務應用現狀
項目管理在中國IT外包服務的過程中,其應用價值主要集中在對中國IT行業的集中管理和資源協調方面。根據組織中存在的矩陣形式展開組合,按照傳統的行政部分構成,將主導地位的工作和項目管理的基礎內容進行整合,對于不同部門的人員組成和項目組的工作分配進行詳細劃分,并進行控制。在若矩陣項目組織的特點中,主要包括:項目經理的權力有限,全職項目組工作人員的比例在25%以下,項目管理的行政人員也處于兼職狀態。在一些行政部門的發展和IT企業內部組成的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配合中,受到一系列的影響,項目管理的基礎內容會因為各個部門工作協調和控制的不均衡導致一系列的問題產生。例如,在生產IT產品的過程中,立項的各項基本要素都需要將財務部門的信息與生產部門的信息進行協調和整合,形成一種全新的項目開發模式,注重對項目管理本身的開發協助,改善項目管理能力,提高辦事效率,通過項目管理改善中國IT企業的發展狀況,協調各項資源的支出與管理。項目管理活動中,企業的發展通過項目管理各項因素的整合而不斷加強,項目管理中各項內容需要不斷改善控制機制,利用企業的管理模式創新與項目管理理念的轉變,提高企業文化的深邃發展。利用企業的項目管理模式,提高項目管理理念的全新應用,讓項目管理的時間充分利用,資源充分利用。在項目管理的當前狀況中,注重對項目管理和活動的質量管理,通過質量管理項目完成質量控制,通過設定質量標準,提高標準的適用性,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在質量管理體系中設定有利的計劃方案,有組織有策略的開展工作。在項目管理中監控特定的項目成果,判斷未來的質量標準情況,并找出方法消除造成項目成果不令人滿意的原因。在項目管理過程中,IT企業的推廣方法要與項目管理相互結合,當前的IT企業正是因為沒有樹立好項目管理的定位,才導致了項目管理的長期規劃變得更為有效。但是在項目定位中很多IT企業自身的發展水平和能力沒有按照質量標準進行控制,項目本身的獲取經驗和項目發展能力也都受到了束縛。
三、項目管理在中國IT外包服務中的應用
1.項目管理在意向提出時的應用
項目管理的使用和實施在意向階段就可以得到應用,業務部門的信息整合和資源應用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來實現,在業務的需求和實施過程中,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和發展,都可以在意向提出過程中運用項目管理方法得到有效實現。在意向統籌管理與規劃過程中,信息化的部門管理能力處理環節,信息化部門的資源整合與處理是一個難題,只有幾種業務規劃時間和信息資源,才能保證意向的產生和使用,正常情況下處理好生產與經營模式下的改進和改革工作,這樣可以將項目管理中信息化工具產生的需求問題進行解決。在這段項目管理的使用時間間斷內,產生的業務模式和改進方法對項目意向的使用需求產生了影響,信息化工作下的需求問題也產生了很多無法預期的風險。根據初步形成的項目建設發展情況和具體的項目戰略重點資源投入與建設方案,項目管理與排序方法需要確定好項目建設重點,并在工作規劃中確定好整體發展路線,根據整體規劃和計劃方案的論證內容更加謹慎小心的確定案例中存在的各項競爭因素,在項目管理和使用中要將全部資源和信息集中處理,意向管理階段就需要正確處理好各個內容。例如項目的必要性、投入的合理性、資源到位的可能性,對已建和在建系統的影響等等。信息化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建立一些制度與流程,對業務需求的意向進行引導,盡量使意向在集中規劃時期提出。意向提出作為項目啟動的一個階段來管理,其意義就在于:對意向進行統籌規劃,保證系統建設的整體合理性。
2.項目管理在需求分析階段的應用
項目管理本身的工作在意向管理后期,還需要再需求分析階段進行應用和分析,提出具體的需求分析方案,解決好預期存在的問題。再需求分析階段的應用是要將人員、資金、信息各項基礎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提出確實可行的應用和執行方案,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項目管理中需求分析的具體內容,更好地解決IT企業項目管理的需求內容,處理好外包服務的具體包含內容,降低未來的風險。在受理了項目的意向以后,就進入對項目需求的分析階段。這一階段需要有信息化人員與業務人員組成的小組,對業務需求進行詳細的調研與分析。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各業務層次人員訪談、會議。在這一階段,往往出現案例中的情況,信息化人員可能認為業務的需求不清晰,而業務認為自己的需求已經十分清晰。解決這個矛盾的關鍵在于要有詳細的管理控制方法,引導業務人員進行需求的細化。例如,制定需求分析報告的框架,針對關鍵點形成文檔。根據項目管理的需求分析階段產生的問題,采用項目管理階段方法進行合理地處理,有效規避項目管理期間存在的問題,降低未來的風險,選擇合適的機會處理好各項工作。例如,需求分析包括以下內容:當前業務流程分析、未來業務流程分析、當前業務與未來業務的差異分析、信息化功能點需求、對將來系統的非功能需求,如性能需求,環境需求,安全需求等、需求的優先次序、需求分析報告形成以后,還需要組織對需求的評審,以達成項目關系人對需求的一致認可。
3.可行性方案論證階段項目管理論壇
可行性方案的論證是項目啟動階段的關鍵活動,它的質量直接影響項目的實施效果。論證小組一般由企業內部的業務與IT技術兩方面的人員組成,視項目的重要程度、難度與規模,可能還需要企業外部的專業顧問資源??尚行苑桨刚撟C的目的是通過確認管理體系和系統技術構架,從而確認未來的管理和技術方案是否有效。它立足于項目從管理上、技術上、實現上的難點進行闡述,逐步理清楚客戶的需求。并在需求的基礎上,規劃總體解決方案,以作為項目投入產出評估的依據、產品選型的依據,以及后續實施方案的約束。產品選型的依據:可行性方案的制定是建立在業務需求的基礎上,是不受任何產品影響的。因而它是后續產品選型的依據,它使得企業可以在產品選型過程中始終堅持從自身的需求和規劃為原則選擇產品與方案,而不至于受到供應商解決方案的誤導。
4.立項報告審批階段
【關鍵詞】軟件生命周期;質量管理;軟件測試
1.引言
軟件質量是指與軟件產品滿足明確或隱含需求的能力有關的特性,由于軟件產品是邏輯體,不具有實體的可見性,因而其質量也就更加難以把握。軟件產品的質量是通過軟件開發活動和軟件開發過程構造入軟件的,所以軟件開發管理者和軟件開發者必須了解每一個開發活動對軟件產品質量可能產生的影響,及時掌握每一個開發活動對軟件質量所產生的影響,并且對在開發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或已經產生的質量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并加以控制。要做到這些必須實現軟件開發的工程化。軟件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實際上就是工程化管理。它的主要任務就是使軟件開發活動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軟件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據軟件開發活動的各階段,將質量管理目標分解為若干可實現并可管理的部分,并采用相應的技術和方法進行管理,并對其階段性產品的質量進行驗證,確保最終軟件產品質量滿足用戶的要求。下圖是一個軟件開發過程的主要階段分解圖。
2.需求分析階段
2.1 任務及目標
軟件需求分析階段的任務是確定所開發軟件的運行環境、功能和性能要求,編寫開發計劃。軟件需求分析是由軟件開發方根據委托方提出的軟件任務書以及其它文件,詳細確定軟件需求并編制出一個需求完整、詳細的軟件需求規格說明。
2.2 實施步驟
1)分析和確定軟件開發和運行的環境;2)明確操作者的要求,經分析后將任務書中的技術指標條文擬定成相應的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的條文;3)確定人機界面;4)編制項目開發計劃,確定項目質量要求,并將它分解為對軟件開發各階段的質量要求,給出檢查準則;5)確定本項目的質量保證、配置管理工作,并寫入項目開發計劃;6)編寫軟件需求規格說明;7)初步編寫軟件測試工作計劃,明確計劃安排。軟件測試工作計劃一般由軟件項目組編寫。如要求獨立測試,則測試計劃應由獨立測試單位在本階段評審通過后根據需求規格說明另行編寫;8)開始編寫軟件使用說明;9)評審;10)安排測試工作。若需要開發專門的測試軟件或研制專門的軟件測試設備,則應在本階段評審通過后與軟件開發并行地進行此項工作,以保證軟件測試工作按時順利進行。軟件測試的測試軟件開發和測試設備的研制工作按計劃由軟件項目組或獨立測試單位承擔。
2.3 階段產品
1)項目開發計劃;2)軟件需求規格說明;3)軟件測試工作計劃;4)軟件項目計劃數據表。
2.4 技術要求
1)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應對軟件的主要功能、性能、技術指標進行定義,其內容應全面、可檢查;2)項目開發計劃中應給出階段評審及配置管理計劃,并明確人員。
2.5 配置管理要求
軟件任務書、開發計劃、軟件需求規格說明、軟件項目計劃數據表、軟件需求分析階段評審表、軟件測試工作計劃進入受控庫。
2.6 評審要求
在軟件需求分析階段,必須進行軟件需求評審,以保證軟件需求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準確性。提交軟件任務書、項目開發計劃、軟件需求規格說明、軟件項目計劃數據等,針對項目開發計劃及軟件需求規格說明,對任務和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質量保證、標準化、配置管理等進行評審,以決定是否開展下階段工作。
3.軟件設計階段
3.1 任務
軟件設計階段的任務是根據軟件需求規格說明進行軟件的總體結構和功能模塊間的設計,初步編制軟件集成測試計劃。定義各功能模塊的接口并設計數據結構,對功能模塊進行過程描述設計,設計功能模塊的內部細節,包括算法和數據結構,為編寫源代碼提供必要的說明。
3.2 實施步驟
1)總體結構設計;2)設計該軟件系統的數據結構,給出所需的模型及所采用的算法原理;3)設計高層模塊的數據流和控制關系;4)給出各個功能模塊的功能描述、數據接口描述及全局數據定義;5)根據軟件可靠性要求,對各功能模塊進行可靠性指標的分配和相應的可靠性設計;6)進行安全性分析,使安全性關鍵的軟件設計符合安全性要求;7)初步編制軟件集成測試計劃;8)確定所有模塊的功能及詳細的接口信息;9)對構成軟件系統的各功能模塊逐步細化,形成若干個可編碼的程序模塊或程序單元。
3.3 階段產品
1)軟件設計說明;2)軟件集成測試計劃(初步)。
3.4 技術要求
1)各功能模塊間應具有低耦合度及高內聚度,功能模塊的作用范圍應在其控制范圍之內;2)各模塊功能單一,模塊接口的復雜度低;3)軟件設計說明和軟件需求規格說明要保持一致,并具有良好的可追蹤性;4)各子項目、模塊的功能和接口要求必須完整、正確。
3.5 配置管理要求
集成測試計劃(初步)、軟件設計說明進入受控庫。
3.6 評審要求
評審軟件設計是否實現了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的要求;評審設計方案與主要算法的可行性和先進性;并針對集成的單元之間的信息流和控制流的可追溯性、數據加工處理與數據結構的一致性、并發性信息處理的正確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技術應用的程度及正確性等進行評審,并最終做出本階段工作是否完成、是否轉入下階段工作的評審結論。
4.代碼開發階段
4.1 任務
根據軟件設計說明對各程序單元進行編碼、調試、靜態分析和單元測試,驗證程序單元與設計說明的一致性,并將經過單元測試的模塊逐步集成和調試,完成軟件系統集成,
4.2 實施步驟
1)對每個程序單元用指定的程序設計語言進行編碼和測試;2)對完成編碼的源程序進行靜態分析;3)補充和完善單元測試用例并依此產生測試輸入數據,開發單元測試程序;4)進行程序單元測試;5)將經過單元測試和調試的程序逐步集成和調試,直至集成為相對獨立的軟件功能模塊;6)及時清除程序中用于調試等項工作的多余語句和程序“垃圾”;7)在集成調試后,對經過修改的模塊應進行單元回歸測試;8)編寫軟件使用說明初稿;9)評審。
4.3 階段產品
1)修改了的軟件設計文檔及相應的修改報告單;2)程序單元的編碼;3)程序單元的測試結果、測試用數據及測試輔助程序;4)軟件使用說明初稿。
4.4 技術要求
1)用指定的編程語言進行編碼;2)編碼符合規定語言的編碼格式約定;3)每個程序單元實現的功能、性能和接口應該滿足設計說明的要求;4)必須進行程序靜態分析;5)按要求應分別采用自檢、互檢、專檢等方式檢測軟件,以提高軟件質量和可靠性;6)被測試單元中的每項軟件特性和功能都必須被至少一個測試用例所覆蓋;7)采用必要的安全性設計措施,保證安全性設計需求的實現;8)對在單元測試中發現錯誤的程序應進行修改,修改后的程序單元必須進行回歸測試;9)不僅要考慮對合法的輸入產生測試用例,而且要對非法的、非預期的輸入產生測試用例,既要對正常的處理路徑進行測試,也要考慮對出錯的處理路徑進行測試; 10)程序單元的測試用例需加明確的注釋,并和測試輔助程序一起納入測試集,存檔保留。
4.5 配置管理要求
修改的文檔和相應的修改報告單、軟件使用說明、程序單元的代碼、單元測試數據和測試程序、軟件實現階段評審表進入受控庫。
4.6 評審要求
評審編碼、單元測試的正確性和完整性,在完成文檔、程序編碼、程序單元調試及單元測試的前提下,提供程序單元的編碼、程序單元測試的結果和測試用例、程序開發卷宗等,對程序代碼與詳細設計的一致性、代碼格式與規定要求的一致性、程序代碼調試結果的正確性、靜態分析過程的正確性和合理性、單元測試用例的充分性和合理性、單元測試數據的產生和測試過程的正確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軟件實現過程中若修改了軟件詳細設計或概要設計,則應多途徑審查從被修改階段開始到軟件實現階段為止所有改動部分的正確性等進行審查,做出軟件實現階段是否完成、是否將程序和文檔提交,以便進行軟件集成測試的結論。
5.集成測試階段
5.1 任務
根據集成測試計劃,在將底層程序單元逐步集成到子項目、直至整個開發項目的過程中對軟件進行測試。在進入集成測試前,各程序單元必須完成代碼靜態分析和逐步審查、無錯誤地通過編譯或匯編、完成單元測試、滿足軟件質量要求、程序單元已置于軟件配置管理之下等。
5.2 實施步驟
1)補充、修改和完善軟件集成測試計劃;2)校訂集成順序,編制軟件集成測試程序并核對其正確性;3)建立軟件集成測試環境;4)對集成軟件功能模塊進行測試;5)對集成軟件子項目進行測試;6)對集成軟件產品總體進行測試;7)分析測試結果,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8)提交軟件集成測試分析報告,以便盡快修改錯誤;9)完成軟件使用說明的編寫工作;10)評審。
5.3 階段產品
1)修改后的軟件集成測試計劃;2)修改后的軟件設計文檔及相應的修改報告單;3)軟件集成測試分析報告;4)通過集成測試的代碼;5)集成測試用例集和集成測試輔助程序;6)軟件使用說明。
5.4 技術要求
1)軟件集成測試應保證模塊間無錯誤地連接;2)應測試軟件系統或子系統對數據的正確處理能力和經受錯誤的能力;3)在軟件集成測試中,在找出錯誤后,程序應送回編碼者進行修改、調試和單元測試,然后再重新進行軟件集成測試;4)通過軟件集成測試的軟件應滿足各模塊無錯誤地連接、滿足各項設計要求、對錯誤輸入有正確的處理能力、人機界面正確無誤、滿足全部操作要求等。
5.5 配置管理要求
軟件集成測試計劃、修改的軟件設計文檔及相應的修改報告單、軟件集成測試分析報告、最后集成完成的程序代碼、集成測試用例集和集成測試輔助程序、軟件使用說明、軟件集成測試的評審報告進入受控庫。
5.6 評審要求
評審集成測試結果的有效性、軟件的結構和接口間的協調性;評審在軟件集成測試中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軟件設計修改、程序代碼修改的正確性。在完成測試、測試分析和文檔提供軟件集成測試計劃、軟件集成測試分析報告、軟件問題報告單的前提下,對軟件集成測試的恰當性、測試用例集的完整性和恰當性、測試結果和測試用例集的一致性、測試環境和正式運行環境的相容性、測試分析過程和結論的正確性等進行評審。
6.確認測試階段
確認測試主要是針對軟件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的黑盒測試。軟件項目開發單位的質量管理部門的測試人員負責測試過程的實施和測試結果的確認,技術管理部門的有關人員與業務部門及項目組成員共同組成確認測試小組,完成確認測試任務。
6.1 任務
1)根據軟件需求規格說明中定義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及確認測試計劃,測試整個軟件,確認其是否符合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的要求;2)軟件確認的依據是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概要設計說明及詳細設計說明等,測試對象為通過了軟件集成測試的源程序代碼;3)軟件確認測試工作包括測試環境的建立和測試計劃的編制兩項,此兩項工作在軟件需求分析階段就應開始。
6.2 實施步驟
1)組織和確定軟件確認測試組成員;2)修訂確認測試計劃,對確認測試計劃進行評審,經批準后實施;3)建立和確認軟件測試環境;4)接口測試;5)根據軟件需求規格說明中規定的功能對軟件逐項進行測試;6)根據軟件需求規格說明中規定的性能要求,如精度、速度、適應性等,對軟件逐項進行測試;7)逐條運用軟件使用說明進行測試,以進一步證實該說明的適應性和有效性,并改正其中的錯誤;8)分析測試結果,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9)編寫確認測試報告;10)評審。
6.3 階段產品
1)確認測試計劃;2)確認測試分析報告;3)確認測試用例集及有關測試輔助程序;4)通過確認測試的程序代碼。
6.4 技術要求
1)關鍵軟件部件或測試項目的確認測試應由與該軟件項目組無關的技術人員進行,以保證測試的客觀性;2)應在正常輸入數據和合理的異常輸入數據的條件下,考查被測軟件功能和性能的完備性;3)確認測試的測試環境必須與軟件真實運行環境一致或相容;4)全部測試結果、預期結果及測試數據應當存檔保留;5)個別功能和接口要求只能在系統聯試后才能確認的,必須在確認測試分析報告中寫明;6)軟件項目組應積極配合確認測試組的測試工作。
6.5 配置管理要求
確認測試計劃、確認測試分析報告、確認測試用例集及有關測試輔助程序、通過確認測試的程序代碼、確認測試計劃評審表和確認測試階段評審表進入受控庫。
6.6 評審要求
在本階段應進行兩次評審,軟件確認測試計劃評審和軟件確認測試階段評審。
1)確認測試計劃評審
評審確認測試計劃的合理性、完備性以及與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的一致性。提供軟件確認測試計劃,確認測試計劃安排的合理性;確認測試環境選擇的合適性;確認測試計劃中功能測試的合理性、齊全性;確認測試計劃中性能測試的合理性、齊全性;確認測試用例、測試數據、測試方案的合理性、正確性和全面性;確認測試結果分析的合適性;確認測試組人員組成和安排的恰當性。該評審應得出的結論是該確認測試計劃是否可行,是否批準實施。
2)確認測試階段評審
評審確認測試結果的有效性;評審軟件功能、性能與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的相容性;評審確認測試分析結果的正確性。完成確認測試后提供軟件確認測試分析報告、確認測試用例集,對確認測試用例集的完備性和恰當性、確認測試用例集和確認測試結果的一致性、確認測試環境和運行環境的相容性、確認測試分析過程和結論的正確性進行評審,最終確認該軟件是否實現了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所要求的技術指標,對確認測試過程不正確或不完整,需改進測試過程后重做或另外組織確認測試組重做。
7.系統聯試階段
7.1 任務
系統聯試是大系統開發的一個重要階段。系統聯試應由大系統的開發部門主持,軟件項目組參加,以保證軟件與大系統的對接。
7.2 技術要求
1)軟件與所屬大系統的接口應重點測試,不允許有不協調之處;2)對軟件向所屬大系統輸出的信息以及從所屬大系統向軟件輸入的信息,都應仔細歸類進行測試,并注意邊緣測試;3)測試應在軟件和大系統的正式工作環境下進行;4)對存在的問題應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給出修改意見;5)全部預期結果、測試結果及測試數據應存檔保留。
8.總結
軟件生命周期質量管理就是使軟件開發過程規范化、程序化和標準化。它通過將復雜的問題分解為若干可實現并可管理的部分,對軟件生命周期的各階段采取相應有效的方法,對其階段性產品的質量進行驗證,以保證軟件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周艷會,王靜.軟件質量管理的幾點做法[J].電腦與電信,2012(4):70-71.
關鍵詞:供電 績效差距 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指由培訓管理部門采取各種分析方法和技術,對企業及員工的工作目標、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鑒別與分析,從而確定培訓必要性、培訓內容、培訓的對象及培訓時機等問題的過程。
培訓調查分析的重要性得到了培訓業界人員的認可,各級培訓管理者都以不同形式進行培訓需求調查及分析,但培訓需求分析是否準確一直困擾著很多培訓管理者,很多時候無論是培訓主辦者還是參與者對培訓需求調查敷衍了事,培訓需求調查的目的不明確,使用方法不當,結果培訓需求分析不準確?;诖?,本文結合佛山高明供電局的實踐情況對基于績效差距的培訓需求分析方法做探討,從而提高需求分析的準確性。
一、基于績效差距的培訓需求調查分析
當組織的要求與員工的績效產生差距,培訓的需求就發生。傳統理論認為是因為企業工作崗位要求的績效標準與員工實際工作績效之間存在著差距;新的理論則認為也應包括企業戰略或企業文化需要的員工能力與員工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導致低效率,阻礙企業目標的實現。只有找出存在績效差距的地方,才能明確改進的目標,進而確定能否通過培訓手段消除差距,提高員工生產率。然而,培訓的需求有真假之分,如何通過績效差距挖掘真正的培訓需求,是培訓管理者開展培訓需求分析的目的。不同層次的培訓需求要求培訓的內容及方法也是不同的,佛山高明供電局通過對農電體制改革接收人員進行績效差距分析出真正的培訓需求,從中實踐出一套有效的基于績效差距的需求調查分析。以下結合佛山高明供電局基于績效差距的需求分析實踐介紹和探討,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二、基于績效差距的培訓需求分析方法探討
造成員工績效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找到績效差距的存在并不代表完成了培訓需求分析,因為不是所有的績效差距都是可以通過培訓手段可以解決的。作為培訓管理部門必須要根據差距產生的原因,決定是否采用培訓方法或采用培訓與非培訓結合的方法去消除差距,并且要進一步對員工的態度、知識和技能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不是因為員工個人難以克服的情況,培訓才是必要的。2012年,佛山高明供電局采用了績效差距分析法對144名農電體制改革接收人員進行了培訓需求分析,形成了培訓需求分析報告,其簡單的步驟就是要找對人、問對問題和辦對事,具體操作流程如圖1所示。具體分析方法如下:
1.準確定義問題關鍵績效指標。由于縣級供電企業的考核指標比較成熟,模糊業績問題(即績效差距)的表現比較容易發現,但要準確定義關鍵的績效指標(KPI)還需要通過對業務主管部門的高層領導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分析方法可以用問卷調查法、關鍵事件分析法或直接訪談法(5w1h法),其中,關鍵事件分析法一般用于安全、技能培訓需求調查方面。2012年,佛山高明供電局的局領導及中層管理人員向培訓管理人員反映農電體制改革接收的部分員工績效表現相對較低。為了查找農電體制接收人員較低的關鍵績效指標,培訓管理部門運用5w1h法對學員直接上級進行訪談,即什么出了問題(業務指標)(what),出了什么問題(程度上的)(how),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where),哪個部門(環節/人)出了問題(who),為什么會出問題(why),什么時候開始出現問題(when),等等,共訪談8位領導及學員上司。同時設計開放式問題的調查問卷,對班長及部門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了問卷138份,通過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和逐步篩選,鎖定了需要關注的指標,如供電可靠性指標及客戶滿意度指標。
2.羅列因素,找差距原因。通常影響關鍵指標的因素很多,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培訓解決。為了找出培訓可以解決的具體因素,佛山高明供電局對業務主管或實施的部門領導或學員上司進行進一步調查分析,組織部門領導或學員上司通過頭腦風暴法或魚骨頭法對可能導致差距的因素進行羅列,通過分析高明供電局對客戶滿意度指標共羅列了30多條影響因素,然后通過組織要因分析法和崗位工作要因分析法對羅列的因素進行逐條分析,對鎖定最后關注的10條因素,最后根據二八原則找出其中最重要的且可以通過培訓解決的1到2點因素,從而鎖定需要培訓的主要內容為營銷員工的業擴知識培訓。
3.準學員分析。培訓需求內容確定后,并不代表能馬上組織開展培訓,因為是不是所有人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是認識問題還是能力問題、是知不知的問題(知識)還是會不會的問題(技能)等,還需要培訓管理者進一步確定和分析。佛山高明供電局在實踐中,為了區別是態度問題還是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問題,設計了開放式與封閉式問題結合的調查問卷,對員工本人、員工上級及中高層領導等進行調查,通過整理分析調查問卷、將體制改革接收人員與績效優秀的員工對比分析,找出績效差距產生的真正原因,從而鎖定了需要培訓的人員范圍。通過由培訓管理者對各部門的業務指標進行比較,找出業務績優者的差異行為因數,并通過向學員上級求證(如圖2),確定培訓準學員需要培訓行為因素即培訓的重點內容(準學員的短板),從而提升培訓針對性。
4.學員期望分析。學員期望分析是需求分析的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最難操作的一步。在縣級供電企業中很多培訓管理者通常在確定了培訓內容、培訓的人員后便匆匆組織開展培訓,但往往收到的培訓效果與期望相差甚遠,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培訓管理者忽略了學員期望分析。只有學員的期望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并采用學員愿意接受的教學方式,培訓效果才可能達到組織方的需要。在縣級供電企業中,由于各層級員工的年齡不同、學術背景不同、工作經驗差異造成每個學員期望相差甚遠。為此,佛山高明供電局在學員分析中,采用了員工技能差距診斷及抽樣考試方式,將學員細分成3個檔次,為不同層次員工設計不同課時的培訓要求及培訓方式。為了讓學員的期望與企業的績效要求達成一致,由培訓管理部門牽頭與業務部門制定培訓目標,并組織過關式員工技能競賽,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促使員工參加培訓,提高培訓實效。
參考文獻:
我國現有的大量中小型科技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在國家建設、科技創新以及勞動就業等多方面承擔著重要任務,國家為其發展也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但目前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小型企業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對信息資料管理不夠嚴格等問題[1],致使這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本文以某科技企業為例,在對該企業所處地區的中小型民營科技企業的知識管理現狀進行了解分析的基礎上,將該企業的發展現狀、需求和知識管理特點與實施中小型科技企業知識管理的切實措施相結合,采用基于網絡的ASP.NET的“B/S”結構為該企業搭建了科技信息管理平臺[2],并對企業未來的知識管理進展做出了短期規劃。
該企業主要經營激光器等相關產品,擁有員工數量長期保持在50-60人之間,人員流動性較大,主動的產品技術開發環節較薄弱。經過對該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并與企業領導進行詳細的討論,歸納總結出企業現階段在知識管理和知識經營方面所面臨的問題:①企業整體資金投入有限,知識管理專項資金投入受限;②企業技術隊伍不穩定,技術人員流動性大,同時缺乏對員工素質的進一步提高;③企業技術隊伍獲得外界新信息、新知識、新技術的途徑有待改善;④企業知識體系結構不完整,導致知識分布零散、不均衡,降低了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轉化效率;⑤企業內部缺乏知識共享互動,導致知識增值周期延長;⑥對于知識的資本化運營意識薄弱[3]。
在對經營現狀、前景以及現階段所面臨問題的基礎上,具有針對性設計、搭建了企業科技信息管理平臺,提高科技信息管理水平。
1知識信息平臺模塊設計
通過對該企業所面向的產品市場特點、自身條件及企業預期發展方向的了解和分析,小組對企業信息管理平臺搭建的預期目標以及該企業在信息、知識管理方面的短期規劃進行了如下歸納:
通過實現信息資源庫的多個子端口共享更新,能夠有效實現企業內部知識共享與互動,改善由于溝通交流不及時和技術人員流動性大導致的企業技術知識儲存不穩定的現象;
通過專設數據采集員定期集中采集相關電子資源并進行數據更新,以保證企業技術隊伍對于外界信息、新知識、新技術的獲取需要,能夠簡化技術創新的流程和時間;
通過設置資料存檔模塊,整理企業現狀,便于后期在市場需求分析和技術對比分析的基礎上調整企業運營策略;
通過設計業務分析模塊,便于企業直觀了解自身的知識體系結構,從市場需求信息、產品工藝信息和技術信息的對比分析中,制定企業發展路線。
綜合預期目標,知識管理平臺模塊劃分情況如圖1所示,總共分為三大模塊:知識積累、資料存檔和業務分析。知識積累模塊的設立,能夠有效解決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流動所帶來的知識損失;在保證模塊內容及時更新的情況下能夠為企業技術隊伍獲取外界新信息、知識和技術提供有效途徑;并且能夠促進企業內部小組知識互動。資料存檔模塊的設立,使企業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其自身資源體系,能夠解決由于人員流動引起的資源流失。業務分析模塊的設立,對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有促進作用,通過市場需求分析規劃企業發展方向,通過產品工藝分析不斷改進企業產品系列,通過技術對比了解差距,以上都為企業能夠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搭建的知識管理平臺初步擬實現以下幾方面功能:數據倉庫;共享知識積累;資料存檔;簡易數據庫檢索;簡單信息分析報告展示等。
2信息平臺相關技術信息
通過對企業實際情況的調研,在與目標用戶進行多次需求分析以及計算機水平的溝通討論之后,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擬采用基于網絡的ASP.NET的“B/S”結構。相比傳統的“C/S”架構,其優點在于:B/S架構更易于部署和維護,其“瘦客戶”端的特點,使在系統部署時僅需要配置部署于一臺普通的企業級服務器即可,系統的升級維護僅在服務器上進行。不需要對各工作點PC機進行安裝與維護,工作用機無需安裝額外軟件,利用現有的網絡瀏覽器即可登錄。有效地節約企業管理和維護的成本,同時保證了企業內部使用過程中版本的統一。同時,基于網絡瀏覽器的數字圖形操作界面,更貼近于用戶日常上網的習慣,使用戶可以方便快速地上手,降低了操作的復雜性。
平臺的開發結合企業實際使用需求和預期實現功能,小組采用了3層架構的平臺結構,即前端的用戶操作界面、中間的業務邏輯層和后端的數據層。
前端的用戶操作界面(即表示層)通過ASP.Net的Web Forms實現,使用戶能夠根據需要,通過網頁進行具體操作。對于用戶身份和權限不同的問題,小組將用戶劃分為4組:①管理員,可對系統進行遠程后臺登錄、相關信息、數據倉庫整理及備份。②數據采集員,允許對企業相關的產品資料、員工資料、客戶資料進行收集歸檔,對紙質的數據電子化,提交至系統,供業務流程下一環的審核員進行審核。③數據審核員,對采集員提交的數據進行審查核準,無誤后審核通過,相應數據轉移至企業知識庫相關表中。④普通用戶,一般用戶可對知識庫數據進行查詢、瀏覽,實現知識庫數據的使用。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可以實現對一般用戶的分部門身份識別,即不同部門的職工僅有權限查詢與本部門相關的信息,有效確保企業知識庫的安全性。
知識管理平臺系統的中間業務邏輯層,包括了產品資料管理、員工資料管理、客戶資料管理、數據統計和用戶訪問管理等方面的功能模塊。各功能模塊高內聚,模塊之間低耦合。代碼相對獨立,便于維護和在未來應用中功能的擴展。
后端數據層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數據表:用戶表(通過對用戶身份進行標示,在登錄時賦予相應權限)、技術信息表、專利信息表、產品資料表、員工資料表、客戶資料表和業務分析報告存貯等。本系統的數據層全部采用數據庫的存儲過程來實現對底層數據的操作。中間層通過Database類利用ADO.NET來實現對數據層的操作。
【關鍵詞】生產性實訓;進度管理;質量管理
1.生產性實訓教學環節介紹
為了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技能,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我校從2009年起,增加了針對畢業年級學生的生產性實訓環節。生產性實訓是模擬企業的真實環境,從企業引進真實項目,教師以項目經理身份帶領學生完成項目。學生在近2個月的實訓中,是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參與其中。
學院以及各教學系建設了大量的生產性實訓基地,滿足教學需要。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項目簡介及項目組織形式
2.1 生產性實訓的項目選取
生產性實訓項目結合專業情況,均選取來自企業的真實項目。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主要方向為信息系統開發和數據采集、統計分析。由于上一年我企業實習的方向是數據分析以及數據挖掘,而且數據分析與挖掘也是今后發展方向,所以選取了一個來自企業的在研項目,即:某航站樓的燃油分析與預測。
該項目基于某航站樓2011年的燃油數據,首先對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研究其走勢,對于當日加油量等數據進行正態檢驗以及相關性分析,最后,使用多元線性回歸以及時間序列兩種方式對當日加油量進行預測。最后,提供給用戶,可以按日期對當日加油量及峰值進行查詢。
2.2 項目的組織形式
本項目由指導教師和企業人員的共同指導。
企業人員負責項目背景介紹,項目的需求分析指導,項目的技術專題指導。指導教師負責分配每組的任務,進行技術指導,并對項目進行管理,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或者指正。項目組長對項目經理負責,項目組長負責領取任務,并對任務進行進一步的劃分,具體到組內每個人員每天的工作安排,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隨時做好組員間的溝通工作,讓任務順利完成。組長還需協助項目經理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如衛生管理工作。組員對項目組長負責,組員服從項目組長的安排,完成項目組長分配的工作。
在實訓開始時,對學生進行入訓教育。首先使學生明確生產性實訓的意義,學生從心理上要完成角色的轉換,是企業員工的身份,無論是考勤、考核還有平時新知識的拓展,都不再是教師學生的模式,學生需配合組長和項目經理共同完成項目。
為了幫助學生盡快轉換角色,完成學生到員工的身份轉換,項目組還實行了簽到制度、例會制度、小組每周至少一份會議記錄。采用自學等方式,迫使學生完成角色轉換。項目中遇到問題首先組內解決,項目經理只在方法上給以指導。
3.項目中的進度管理
項目進度管理,又稱為項目時間管理,有時也稱為項目工期管理,它包括活動定義、活動排序、活動歷時估算、制定進度計劃,進度計劃控制等。進度管理是項目按時完工的關鍵。
3.1 工作分解
項目進行之初,要求學生了解項目背景,以及了解用戶需求,根據用戶需求,編寫需求規格說明書;在明確需求的基礎上,進行項目可行性分析,從技術等角度確定項目是否可行。項目經理(教師)首先根據項目的難易程度,結合生產性實訓的周期(12周),對項目進行工作分解,制定進度計劃。
項目分解的結果如下:
表1 項目分解的結果
序號 事項 人日 持續時間
1 項目背景、需求分析 20 2012-9-3至2012-9-7
2 數據描述、數據頻率分析 20 2012-9-10至2012-9-14
3 數據相關性、數據趨勢分析 20 2012-9-17至2012-9-21
4 多元線性回歸 20 2012-9-24至2012-9-29
5 時間序列 60 2012-10-8至2012-10-26
6 完成統計預測,形成報告 60 2012-10-29至2012-11-16
3.2 人員分組及制定詳細進度計劃
根據項目需求,以上工作將發放到4個組中,每組均獨立完成,所以工作量都相當飽滿,學生每天需要工作8小時,并且要有比較高的工作效率方可完成任務。
提交的成果形式成果形式包括:項目相關文檔、崗前培訓各種統計方法的文檔、整理后的需求說明書、各階段的統計結果報告、總體統計分析報告。
為了對項目進行動態管理,本項目采用project項目管理工具,由于project 2003可以定義資源和為任務分配資源、修改任務、優化項目計劃、跟蹤項目進度、輸出項目報表等功能,所以也是企業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學生在項目中了解其用法,對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大幫助的。
圖1 project項目進度計劃
4.項目中的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必須開展一系列的技術活動和管理活動,對產品質量的各種要素進行控制,以實現質量目標。
項目的質量控制主要是監督項目的實施結果以及決定他們是否符合相關的質量標準。項目質量控制的方法有:檢查、測試、控制工具、統計抽樣、趨勢分析等。
4.1 項目推進形式
為了保證本生產性實訓項目有效進行,制定了具體的項目推進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學生根據每周下發的任務,對知識點進行自學,可以參考教師下發的資料或利用網絡等,并且撰寫學習資料文檔,撰寫ppt;然后組內交流討論學習內容;根據習得的知識內容對項目進行解析,找到方法,解決項目問題,如有疑難問題,項目經理進行指導。如下圖所示:
圖2 項目推進形式
4.2 項目檢查
項目檢查可以是檢查單個活動的結果,也可以使檢查項目的最終產品。為了保證項目按期完成并且保證質量,項目在進行過程中會進行階段檢查。項目在進行過程中,一般每周項目經理都會對員工進行崗前培訓,并且下發崗前任務單,通常任務單包含本周解決項目問題涉及的知識要點。并且出具每周任務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完成。為了跟蹤項目質量,項目組考核方式采取周評價和總評相結合的方式,周評價有組內互評和組間互評。根據完成項目的質量及工作態度等進行評價。每周要上交周工作記錄,提交工作成果。
4.3 學生成果資料積累
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要求項目組成員每天對形成的技術文檔、分析報告等資料及時存檔。學生成果資料的積累反映了每個人每天的工作態度及工作業績,也是最后評價的依據之一。學生上交資料的目錄樹如圖3所示:
圖3 資料上交目錄樹
5.結語
生產性實訓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企業鍛煉的平臺,教師在生產性實訓項目指導過程中扮演項目經理的角色,有效的進度和質量管理將會提升生產性實訓項目的水平,提高教師的項目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