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30 08:21: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基礎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設計主要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內容體系,包括學科教育理論、新課程、學科教育研究三個模塊。各模塊具體內容如下:學科教育理論模塊包括學科教學理論、學科課程理論、學科學習理論;新課程模塊包括課程標準解讀、新課程典型課例分析———兼談新課程學科教學設計、新課程專題研究;學科教育研究模塊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科教育研究簡介、優秀學科教育研究介紹、教育論文寫作。這三個模塊分別承擔著不同的課程功能。
其中,學科教育理論實現在職教師理論素養的提高,學習本學科領域的教學理論、課程理論和學習理論;新課程模塊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而設計,旨在使教師領會新課程標準中蘊涵的課改理念,提升相應的學科教學設計能力,“新課程專題研究”環節依據新課程中增設的學科專題開設,幫助教師解決在新增學科內容方面帶來的困難;學科教育研究是在職教師普遍感到困難的薄弱環節,也是制約教師專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在經過大學階段的專業學習以及多年教學實踐的磨練后,這一環節的具體內容設計對有效教學將起到極大的專業提升和引領作用。
職后高師“學科教學論”的課程內容設置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貼近時代脈搏,體現新課程要求職后高師“學科教學論”的課程內容設置必須敏感于時代對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也就是要“與時俱進”。在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就是要關注新課程、反映新課程、體現新課程。關注學習者,突出職后特點任何課程設計如果脫離學習者的具體特點,都很難較好地實現課程內容的適切性。教師學習是成人學習的一種,既有成人學習的一般共性,又有教師學習的專業特性。因此,在課程內容選擇、呈現方式、評價以及教與學的方式等諸多方面都應對此特點做出回應。重難攻堅,把握教師專業化發展薄弱環節職后學習作為教師繼續教育諸多形式中的一種,必須依據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針對薄弱環節,設計、選擇、實施學科教學論課程,把握教師職業發展進程中的關鍵要素,在課程內容選擇和設計上,為教師的職后學習搭建適宜平臺,很好地起到專業提升與引領作用。
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針對職后社會需求的變化和教育對象的發展特征分析,設計了主要針對新課程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內容體系,包括學科教育理論、新課程、學科教育研究共三個模塊。在數學學科中,結合學科具體特點,設計各模塊的具體內容如下:
模塊一。數學教育理論,含三個分支,分支一數學教育基本理論:一般教育理論對數學教育的影響;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教育理論;波利亞的解題理論;建構主義的數學教育理論;“目標教學”理論與中國高考;中國的“雙基”數學教育。分支二數學課程理論:課程的基本概念;數學課程理論研究概說;古代外國數學課程概況;中國古代數學課程概況與突出成就;歐洲數學課程的發展;中國近現代中學數學課程的演變。分支三數學學習理論:“學習”與“數學學習”概說;基于行為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基于認知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基于人本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基于建構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
一、師德立足高,寓德于教。
我堅持“愛是教育的工具,愛是教育的基礎”。只有教師從心眼里熱愛學生,學生才能反過來“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我盡力做到“在傳授知識時是老師——循循善誘;關心疾苦時是慈母——無微不至;交往中是朋友——心心相??;生活中是兄弟姐妹——無話不談;犯錯誤時是醫生——治病救人”。在學生生活經驗、學習方法、人際關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上,去關懷和體貼他們,幫助他們明辨是非,遠離“誤區”,用師愛滋潤了學生的心田。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了民主、和諧、信任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我重視對學生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我以身示范,高標準的道德感染力,以期影響學生的言行。對學生我從來就說到做到,培養了學生誠實守信的做人原則。無論是學生范了什么錯誤,我都壓抑住內心的怒火,對學生作耐心細致的教育,關愛學生,用行動和語言去感化學生,直到與學生心靈產生共鳴為止。處理問題過程中,我嚴格遵守國家教委規定的教師行為的《六條禁令》,從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學生也尊重我,擁護我,反應良好。
在教育工作中,我常用現代教育理論去引導學生。無論是作為班主任還是作為任課教師,我常對學生講:“我不是警察,你們也不是小偷”、“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是可以相通相融的”等人本教育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我也對學生講:“我這人嚴如師,親如兄,愛如父”等情感教育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這些理念都是我在新課程標準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的。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我堅持每天收看新聞,了解科技動態消息,利用每晚讀報時間,介紹給學生,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愛國熱情。
二、“業精于勤”,強化業務能力。
“人活到老學到老?!奔訌姌I務學習,加強進修,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養和業務水平,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樹立的一個終身信念。在這五年間,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參加了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對每一次培訓和學習的機會我都積極報名參加,緊抓不放。五年來,我一共參加過學校舉行現代教育技術等業務學習達20余次;20xx年,我和學校領導一起參加了巫山“電子說課”聽課活動 ;20xx年,我又被派往到重慶市開明中學參加新課程標準培訓;20xx年5月,我主動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云中聽課活動”;20xx年10月,我又去參加了重慶市教育科研管理培訓。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還自學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覽(通識部份)》,結合我的教學實際,為全校教師舉辦了題為《教師行為角色的變化》(20xx年暑假)的講座。這些學習的機會,對我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對提高我的業務水平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一是在教學基本功上了有了較大的提升;二是在專業技術上提高了一個層次。同時作為教育科研管理者,我還閱讀了《重慶市教育科研指南》、《中小學教育科研》和《教育實驗研究指導》等書籍,對提高我的業務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在教學之余的時間,我還擠出了大量的時間“走訪”學校閱覽室和圖書室,查閱了大量的教育教學書籍;每年我都自費訂閱了大量的教學雜志,每天定時閱讀,向那些“名家”拜師學藝,對我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20xx年3月,我還參加了西南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數學本科學習。在此期間,我嚴格按照學院的要求,每天定時上網學習,查閱學習資料,了解課程信息,聽網絡課件。通過一年半的學習,加深了我對教育教學理念的再認識,拓寬了我的教學視野,更新了我教育教學思想。
三、立足教學研究,以研促教。
我是一個善于學習,善于鉆研的人,為響應“二十一世的教師應是科研型教師”這一號召,我常在課后認真反思,細致總結,寫好反思記錄,這成為了我教學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教法和學法的統一,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發生過程。這五年來,我教過兩屆畢業班,每次畢業教學成績都位居全縣前列。培養了李倩倩、蔣彬彬、劉春梅等十多名優秀學生升入奉中,有張德志、匡東梅等十二名學生參加全國及重慶市初中數學競賽分別獲得國家級和市級等級獎。尤其是在99年的“三峽杯”數學競賽中,我指導的學生李倩倩同學以滿分120(全縣僅有三個)的好成績榮獲一等獎。
99年,正值“普九”高峰階段,學生層次參差不齊,為解決這一問題,我主動承擔起了校級課題“分層教學的實施”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撰寫了研究論文。20xx年我又主動加入了我校縣級課題“實踐—感悟—創新教學法”的研究,并擔任主研員。無論是課題研究,還是平時的常規教研活動,我都以非常認真的態度對待,經常深入課堂,與學生交流,與老師們切磋,不恥下問,一道總結,形成經驗。20xx年秋,我主持申報的縣級課題《班級建設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批準立項,組織部分老師正在實施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F在我正在研究高中數學解題教學,以陜西師大羅增儒教授編著的《數學解題學引論》為綱,試圖讓學生掌握解題的規律和思維程序,推動我校的數學教學。
四、獎勵頻頻,碩果累累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我近五年的努力工作,細心總結,取得了比較可喜的成績。
主管的教育科研工作先后被評為“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和“2003——20xx年度教研科研工作綜合考評二等獎”。
20xx年秋、20xx年春和20xx年春被學校評為優秀班主任;
20xx年10月被評為縣級骨干教師(已進行培訓);
20xx年12月主持主研的《實踐—感悟—創新教學法》成功揭題并榮獲縣教改成果二等獎;
20xx年4月撰寫的論文《分層教學的原則及做法》榮獲《當代重慶教育論文大系》優秀作品獎,同年該文發表在《當代重慶教育論文大系叢書》(重慶市教委編,南方民族出版社出版,ISBN7—5367—2390—3/G·458);
20xx年10月撰寫的論文《淺談初中生數學能力培養的方法》被選編入縣經驗交流論文集;
20xx年12月撰寫的論文《實行校務公開,促進學校長足健康發展》獲縣工運理論研討論文三等獎;
20xx年4月撰寫的論文《依法治校是學校長足健康持續發展的法寶》被選編入《奉節縣依法治校工作經驗論文選編》一書中;
20xx年6月撰寫的教案《矩形的性質》獲縣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
20xx年3月撰寫的論文《英語創新教學的幾點體會》獲市級優秀獎;
20xx年5月撰寫的教案《函數的奇偶性》獲縣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99年12月在“三峽杯”數學競賽中獲市級指導教師一等獎;
20xx年5月在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國家級指導教師二等獎;
20xx年4月在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國家級指導教師三等獎;
20xx年4月在縣說課競賽中獲數學學科三等獎;
20xx年6月在重慶市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市級指導教師二等獎;
20xx年6月在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國家級指導教師二等獎;
關鍵詞:職前教師;職業化一實踐化;以就業為本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2)08-080-03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廣東調研高等教育時強調,高等教育要“改革創新,辦出特色”…,對不同地域、不同屬性、不同類別的高等學校,要改變動輒“一流大學”、“國際知名”等“趨同”思路。不同院校要“辦出特色”的首要條件是辦學定位要準確,人才培養“以能力為本”固然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但更要符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不同高校的辦學目標和層次不同,其人才培養模式也應該不同。因此,對于師范院校來說,筆者認為,“以就業為本”的“職業化一實踐化”人才培養方案也許更加實事求是:人才培養定位于“以就業為本”,變革傳統的職前教師培養模式,強調“職業化一實踐化”特色,為農村地區和山區培養“管用”的從事基礎教育的人才。
一、“職業化一實踐化”教師培養的必要性
(一)教師職業的屬性
我國的《教師法》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這表明教師不再是一般的職業人員,而是專門的職業人員。這是國家對教師身份的認同和角色的定位,所以,教師必須具有專門職業的“從業資本”,對于教育來說,就是“從事教育工作所必須的工具、手段或素質、技能”,即教師教育的從業資本是具有順利展開教育活動所需要的相關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育學科以外的其他學科知識、人格、道德、信念處于輔助地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認為,“教師是一種專業人員”,這就意味著教師的知識、技能的特定性和專門性。所以,對于師范院校來說,人才培養目標應該以追求教師職業的專門性、不可替代性為主題。
(二)師范院校的職責
一般來說,大學的職責是教學、科研、服務社會。但是就特定的院校來說,這些職責需要具體化。20世紀初,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轉型,對專門技術和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于是,范海斯校長提出了“大學應當成為服務于本州全體人們的機構”,即“威斯康星理念”?!巴箍敌抢砟睢钡膶嵸|就是大學應該發揮其服務社會的職能。對于地方高師院校來說,發揮這一職能直接實踐就是面向農村,培養適合本地區從事基礎教育的人才。
二、“職業化一實踐化”人才培養方案
本研究主要是面向高等師范院校,提出“職業化一實踐化”職前教師培養方案:人才培養定位于“以就業為本”,變革傳統的人才模式,提高職前教師對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適應性,強調“職業化一實踐化”特色。
(一)“職業化一實踐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我國的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大多數師范院校采用“平臺+模塊”或“2+2”培養模式,即前2年按學科大類(平臺)進行通識培養,后2年按學科專業方向(模塊)進行專業培養,這類培養模式使教師教育課程邊緣化;另一類是“4+1”或“4+2”培養模式,即在4年本科教育的基礎上,再接受1年或2年教育專業訓練,這類培養模式能夠滿足中心城市重點中學對“學者型”、“研究型”教師的需求,但培養出來的畢業生難以在農村中學“留得住”。
針對上述兩類培養模式的利弊,筆者提出職業化一實踐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及配套的課程設置,如圖1。
其中,教育技能實訓:普通話、“三筆字”、教學技能、教案、中學數學解題等;
前后配套仿真:微格教學、講課比賽、說課比賽、教育見習和實習;
頂崗實習見習:在真正的環境中得到真實的訓練;
相關實踐能力:教育技術、教育調查、教育論文、數學建模等。
(二)“職業化一實踐化”人才培養的建設方案
1.方案設計目標:本著循序漸進的、符合教師教育成長規律的教育鏈,有效地交叉融合中學數學課程模塊并與教育實踐活動并重,形成開放的、符合中學數學教師培養規律的課程教學體系,以“實踐化”貫穿“職業化”、“職業化”滲透“實踐化”的職前教師教育過程,通過“實踐”促使學生對“職業”認知的內化。
論文摘要:幼兒園和小學銜接問題是多年來幼兒園、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基礎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關鍵點。本文針對目前教育系統中存在的幼小銜接的種種問題,提出了改善幼小銜接的現狀的策略。
一、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的初步認識
21世紀,人類社會的發展邁進了信息化的時代,社會經濟正進入了知識經濟的時代,與此相適應的教育發展呈現出普及教育、終身教育、個性教育等時代特征,科學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和期待。
第一、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因此,幼兒教育階段納入基礎教育體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義和價值。幼兒教育階段與小學教育階段有各自的特點,但是其過渡是教育自然的連續過程。在基礎教育的體系中,研究幼兒階段教育和小學階段教育的銜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是相鄰的兩個教育階段,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在教育目標、教育方式、環境設置、學習安排和生活制度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幼兒園教育活動以游戲為主要形式,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促進幼兒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發展,是人的全面、啟蒙教育階段;小學教育則以系統的課堂學習為主要形式,以嚴格的學習與作息制度來保證,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人的初等系統教育階段,這種差異在客觀上形成了幼、小銜接中的坡度。減緩坡度,實現從幼兒到少兒的量變到質變,正是幼小銜接的研究內容。
第三、幼兒園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兒園學習成為小學學習的準備階段和必須階段。為使孩子能夠在進入小學學習后較快地適應小學全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在幼兒園學習階段就有意識、有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培養。幼小銜接不是簡單的把過去小學辦的學前班拿到幼兒園來辦,或是單靠在幼兒園大班增加一些過度的教育內容,而是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教學都要科學地按照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來組織教育教學活動。
二、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與小學是相鄰的兩個教育階段,教育任務不同,存在著階段性。幼小銜接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兒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諧的發展和教育質量的高低,目前幼小銜接中還存在著不少令人擔憂的問題。
1幼兒教育小學化,兒童入學后易產生厭學情緒
許多幼兒園和家長把識字課和數學課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學的教學內容提前拿到幼兒園,讓未入學的幼兒學習。這非但不能提高兒童入學的適應能力,而且還造成了種種弊端:這種“教材下放”,讓幼兒學習入學后將要學習的內容,實際上是讓孩子先學一遍,一年后又重復學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動學習的后勁,等到“儲備”用完,就會出現使用困難。
2缺乏社會適應性能力鍛煉
幼兒園平常在教學中過于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對遵守課堂紀律等非智力因素較少考慮,使得剛入小學的兒童表現得很不適應,如不知道按時完成作業、不知道準時上課等。教師更多地強調知識的培養和積累,其實非智力因素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兒童的感情、動機、意志、愛好等,這些因素不僅影響兒童的成績好壞,還會影響他們的未來發展。
3幼兒園和小學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產生不良學習習慣
有些幼兒教師由于對小學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兒園本身就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讓兒童在幼兒園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入小學后,有些兒童使用過學具后,不能自己收拾還原;書寫漢字筆順有錯誤,操作活動不規范;握筆姿勢和坐姿不當;學習方式明顯帶有幼兒園特點,習慣于依賴教師;有的兒童甚至不懂得按順序看畫面、按頁碼翻書等。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將影響日后兒童的有效學習。
三、對幼小教育銜接的實踐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動平臺
小學、幼兒園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教育機構,工作中極少往來,老師間的教學缺乏最基本的溝通、了解。幼兒入學前的教育,大班老師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長上課時間、小學化擺放課桌椅等,而無法從實質上加深幼兒對小學的認識。因此,小幼雙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臺。(1)互相學學老師都在學習、培訓《綱要》及新課標,幼兒園大班與小學一年級老師可借此機會共同學習,互相探討、交流對新課程觀的看法、問題。(2)課堂教學互聽互評。從教學實踐層面深入了解小學或幼兒園的教育方法,以便雙方在幼小銜接工作中能采取更為有效的教育措施。
2與幼兒家長、小學教師保持密切聯系
幼兒園要定期和不定期與家長交流育兒知識,提高育兒素質,經常保持聯系,糾正不正確的態度、方法,家園教育一致。幼兒教師主動與小學教師聯系,如通過個別訪談、組織參觀活動、座談會等,傾聽意見,不斷改進教學內容、方法,為小學一年級教師準備一份較為詳細的幼兒各方面發展情況表,以便全面系統了解。
3小學教師教育方法的改進
(1)注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學生剛入學,面對學校、老師、同學等新環境、新面孔,總會有些不適應。教師應主動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盡量幫助解決,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其次,為學生營造同伴間合作、交流的氛圍,提供互相幫助的機會,增進同學間團結友愛的情感。
(2)調整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個體持續發展
考分只是作為評價方式之一,而不是劃一的衡量標準。我們應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客觀地描述學生的進步與不足,以鼓勵、表揚等積極評價為主,重視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續發展。
(3)采用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課上的模仿和記憶,尤其是數學,可參照幼兒園的學習方式,通過生活活動、動手操作活動、游戲活動等進行;經常開展班會活動,給幼兒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機會,提高學習自主性。
總之,幼小銜接是教育整體改革上的一個重要內容,只有搞好幼小銜接,才能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保證基礎教育質量提高。我們應對處于銜接年齡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規律作進一步探索,不斷尋求符合我國國情的幼小銜接的途徑,幫助幼兒順利地解決好其間的過渡和銜接,使千千萬萬幼兒健康、活潑、愉快地成長!
參考文獻: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培養21世紀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徑。早在20世紀80年代,勞動教育就被列入基礎教育的課程表。進入新的世紀,我們對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對人的全面發展、素質提高的價值認識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覺悟。但由于升學指揮棒的負面影響,學校、家庭不重視甚至輕視勞動與技術教育,導致我們的學生勞動觀念單薄,勞動認識片面,勞動態度消極,勞動習慣不良,勞動技能低下,許多農村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不但不愛勞動,而且輕視勞動,少數學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進入社會后往往難以獨立生活,“高分低能”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一實際,我校決定加強勞動與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特色項目應運而生,學校開發了《勞動與技術教育》校本課程分冊――《烹飪》,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使學生在真正的身體力行中愛勞動、會勞動、善思考、能創造,通過把勞動技術的教育與道德情感教育緊密結合,促使學生健康和諧個性的養成。
二、烹飪課程開發的理念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勞技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是小學的一個必修的基礎性學習領域。烹飪課程充分體現了手腦結合、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原則。在強調其基礎性、探究性、參與性、實踐性等特征的同時,我們尤其要重視理解以下理念,并付諸實施。
1.動腦與動手結合。烹飪領域的學習是以操作為基礎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即建立在操作學習基礎上的知識、技能、態度、方法與習慣的綜合性學習。
2.以項目為引導的課堂教學模式。烹飪教學以項目為載體(如:進行一項設計,完成一件產品、一個任務、一樣制作等),先后展開“決定――計劃――實施――檢驗”這一系列教育過程。
3.以學生為中心。這是真正貫徹項目引導教學法精神的核心要素。烹飪教師要扮演另外一種角色,即由原來單純的講授,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建議者。學生的組織形式可以是小組式、伙伴式或個人式。
4.與現實世界緊密結合。課程的設計以當地的經濟、社會和技術發展的大小環境為基本背景,選取其中對學生發展有益、對未來生活有用的內容(如:環保觀念與行為措施)來組織教學。烹飪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5.學習領域充分開放。烹飪課程其鮮明的生活性、現實性特征要求教學應盡可能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三、烹飪課程實踐的措施
烹飪貴在實踐,在黑板上學炒菜,是絕對不能體驗情趣、感悟真知,掌握技術的。要真正實施烹飪教學,必須要有充實的設施設備,才能保證以實踐為主要特征之一的勞技教育特色的健康運作。
加強領導。成立勞技教育研究工作室,建立學?!杜腼儭沸1菊n程開發及實施管理領導小組,確定一名分管負責人,把《烹飪》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推進列入學校的工作計劃,從實際出發,多方面、多途徑組織和實施。根據勞動與技術教育指南,結合本校實際,落實課程計劃。積極、穩妥地組織學校教師和相關人員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烹飪》教育校本課程,使其內容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上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編寫教材。我們除了以省編勞技課教材為主要內容組織教學外,還結合學生實際和本地經濟發展實際,根據安全性原則、實踐性原則、遷移性原則、量力性原則、時代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綜合性原則。編寫了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地方經濟發展的烹飪教材。
設置課程。根據江蘇省課程設置的要求,我們依據中德合作項目要求開設、開全、開足課時,從地方課程中拿出一節課,每周比我國現行課程計劃多1課時,即每周2節勞技課,且連排,烹飪課3-6年級學生每月到烹飪專用教室實踐一次,實行小組合作、探究式上課,烹飪課是我校學生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培訓師資。為培訓勞動師資,我們一方面選送骨干教師到省勞技師資培訓中心短期進修,一方面立足于校本培訓,學校定期舉行專題知識講座,并以市級課題“學校、家庭、社區力量的整合促進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研究”為核心,定期舉辦勞動教育學術沙龍,編印教師勞動教育論文專集。同時還邀請校外廚師到校對勞技教師進行烹飪指導,我們對教師提出了“專一會二學三”勞技教學基本功要求。近兩年來教師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勞技專題論文或獲獎40多篇。烹飪課教學故事《幸福的感覺》發表在中央教科所主辦的《勞動與技術》上。
裝備教室。校內裝備了“三室一廳”(烹飪室、縫紉室、農具室、勞技成果展覽廳),德方資助使得我校的烹飪教室設備日趨完善,走進烹飪教室就如走進具有本地區現代化的家庭廚房,電飯煲、、電冰箱、微波爐、電磁爐、消毒柜等應有具有,學生操作臺由原先的5組增加到10組,滿足了小組教學的需要,學生興趣極高,社會影響極好。
實踐基地,充分挖掘學生豐富的閑暇時間來進行勞動與技術的學習與實踐,“學校學習――家庭實習”將成為勞技學習的主要途徑與方式。學生在烹飪課學到的家常菜回家后自己買菜、洗菜、炒菜,讓辛勞了一天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歇歇,學生不僅學會了勞動技能,而且逐漸幫持家務、養成孝敬長輩的美德,培養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德,體現我校勞技思想的內涵――以勞輔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溢美。
1、思想上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①一名好教師,愛心是最基本的條件。我報著一顆愛孩子、愛工作的心精心呵護每個孩子的心靈,與孩子們平等相處,做他們的好朋友,尊重他們、信任他們、理解他們,積極主動與他們相處。尤其是聽了李鎮西老師關于班主任工作的報告更讓我感受到愛學生對于一位教師來說是置關重要的。我還深感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先以身作則,時時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人格、行為去感染學生。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言談舉止與形象要時刻注意,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勤懇、責任心強,樂于接受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
②教師要與時俱進,爭做一名創新型人才。要成為一個新世紀的優秀教師不僅要有老牛拉車的韌勁和耐力,而且要富有勇于革新的創造力。我們面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這樣改革的大環境下我們必須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形成自已的教學風格。
2、教育教學工作方面:
一學年來,本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始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目標。根據學校的工作目標和教材的內容,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鉆研教材、研究具體教學方法,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學期工作計劃,保證了整個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對于每一個教學內容,都做到精心準備,努力鉆研教材,力求設計出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切實落實教學目標教學方案。
在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自主思考,運用嘗試學習、發現學習、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力求創新。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能力訓練,精心設計練習作業,練習作業有層次有針對性,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先要認真審題,邊審題邊思考,進行自覺檢驗。平時要求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必須寫得清楚工整、規范,作業做完后,要養成自覺檢驗的習慣,端正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培養獨立思考和認真檢查的作風、習慣。
輔導工作扎實到位。根據學生的學情每學期及時制定輔導計劃,并結合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輔導。對學生每一次獨立練習都進行分析,找出錯誤的原因,運用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多層面的輔導,并作好記錄。特別是在后進生中有少數學生出現厭學現象,如袁明尚、樂青云和沈書晨等,甚至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欠交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我就進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及時與家長進行聯系,并力爭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商教育孩子們的方法,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子方法,使學生能健康發展。
全體中小學教師(含幼兒教師);截止到*年6月31日,男55周歲,女50周歲以上者,鼓勵自愿參加。
二、培訓目標
通過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和校本研修,著力提高全體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技能水平,達到以下主要目標:
1、樹立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先進的教育理念,準確掌握本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編寫特色與內容,運用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進行教學。
2、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敬業愛生,為人師表,舉止文明,以學生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術未達到初級水平的教師經過培訓,全部達到初級水平。已經達到初級水平,年齡在45周歲以下的中小學教師,省、市級骨干教師達到高級水平,并且進一步提高已經達到高級水平的年齡在45周歲以下的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4、拓寬學科知識領域,更新學科知識結構,使廣大教師的學科水平,教育教學能力明顯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學研究的能力,力求成為創新型教師。
5、指導教師學會自主學習。立足校本,積極主動地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教師自主成長,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師自主成長的培訓機制和必要的規章制度,提高專業化水平,促進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6、使教師立足本地,放眼全國和世界,逐漸適應學習型社會的需要。
三、集中培訓內容和學時分配
本周期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分集中培訓、校本研修和教育實踐活動、遠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訓的時間不少于240個學時,具體內容和培訓學時分配為:
1、師德教育:32學時,4學分,這是貫穿整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首要內容。主要通過舉辦講座,組織優秀教師報告團,看《師德啟思錄》,開展師德師風大討論及師德教育論壇等形式,加強對教師愛崗敬業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抓好文明禮儀教育。所學課程為:《教師禮儀》《探究教學論》《中小學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見的讀本》。
2、新課程培訓:42學時,5.5學分。這是本周期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核心內容。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精心組織,使教師在進入新課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學時的集中培訓,在此基礎上,轉入校本培訓。所學課程為《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走進新課程》和各學科課程標準、課標解讀及教材。
3、信息技術培訓:60學時,7.5學分。按照省市有關文件要求,繼續做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和考核工作,不斷提升我區教師信息技術的層次和水平。信息技術已達到高級水平的教師,可以參加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培訓,發揮在信息技術培訓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所學課程為《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上、下冊》。
4、學科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培訓:88學時,11學分。具體內容包括新知識、新理念在本學科教育技能訓練中的培訓。按照基礎教育課程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識為基礎,針對不同學科的要求,開展素質教育理論和新知識的學習,使教師不斷拓寬知識領域,更新知識結構,更好地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結合我區的教育教學實際,重點抓好教師的基本功訓練和課堂教學技能、學科教學技能的訓練工作,把教學技能與課程改革結合起來,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改革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所學課程為:
(一)小學教師用書:
語文:《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新課程教學論,小學語文》、《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小學語文》。
數學:《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堂改革》、《小學數學參與培訓教程》、《新課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課程教學法叢學》(品德與生活)。
體育:《體育新課程教學法》。
音樂:《音樂課程與示范教學案例》。
美術:《美術教學實施指南》。
(二)中學教師用書由市教育局和培訓院校確定
5、地方課程:24學時,3學分。培訓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據教師的需要另行選定。
四、培訓時間安排
根據省市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部署,*~*年,全區中小學教師已有90%參加了新課程通識性培訓,1、2、7、8年級各學科教師已參加了課標、教材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區教師運用新理念推進教學改革的能力。為確保我區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工作的順利圓滿完成,擬定于:
1、*年4月23日開始舉辦小學教師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班,首先組織小學1~3年級全體教師分語文、數學兩個學科進行培訓。中學教師由市教育局組織開始分批分專業的新周期繼續教育培訓。(中學教師的通識培訓由區師訓中心負責)
2、*年暑假對走入新課程的1~3年級、9年級教師進行課標教材培訓。并按照新課標、新教材逐年推進的安排,有計劃地組織完成小學4~6年級教師的新課標、新教材培訓。
3、定期組織教師到中小學聽課、評課,開展課題研討,加強學習反思,有效指導我區課程改革的實施。
4、組織教師開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區校本研修的指導意見和評估管理辦法,確立校本研修培訓基地,并認真總結推廣經驗。
五、培訓要求
1、樹立先進培訓理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終身學習和教師專業化理論為指導,學習和借鑒先進的教師培訓理論和實踐,總結以往教師培訓經驗,堅持以人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重視教師主體參與、開展實踐反思、加強合作學習、體驗成果分享,突出研訓一體,發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學習型團體建設和學習型組織建設,使教師培訓的過程成為教師人力資源開發的過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和專業發展的過程。
2、更新培訓手段,變革培訓模式。以信息化帶動教師培訓的現代化,充分發揮網絡在教育培訓中的作用,堅持培訓與教研、教改相結合,集中研修與分散研修相結合,短期面授和長期跟蹤指導相結合。集中培訓要把理論學習與教學觀摩、案例分析、技能訓練結合起來,把講授與研討交流、教學反思結合起來,采用靈活多樣化的方式、方法,不斷完善推廣專題講座式、“菜單式”、“自助餐式”,送教下鄉等培訓模式。校本研修的學時數與集中培訓學時數的比例應達到2:1以上,針對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新問題,通過自修反思,研討交流等形式進行,把學校建成教師終身學習的學習基地。積極探索以參與式為主的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師培訓模式,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強培訓基地的師資、設施建設,整合培訓資源。
根據省市新一輪教師繼續教育的有關規定,衛東區教師培訓中心承擔全區中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的培訓任務。多年的師資培訓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在新的培訓任務中,師訓中心將在先進培訓方式的實踐、新理念與中小學實際的聯系、校本培訓的實施、反思型教師的培養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為適應教師教育發展的需要,師訓中心、局教研室、電教站的資源有必要進行有效整合,不斷更新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方式,優化培訓手段,大量運用電化教育設施和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技術開展培訓教學。同時為提高培訓者的素質,師訓中心還將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教師參加省級培訓者培訓,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通過聽課指導、學習反思、課題研討、切實增強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為新一輪教師全員培訓的圓滿完成提供保障。
2、嚴格培訓的管理、考核登記制度。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長,要支持教師參加繼續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學習。中小學教師應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努力探討教育教學規律,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質。
考核堅持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查相結合,平時考查與作業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估相結合。
考核內容包括培訓要求的各門課程,以開卷考試,閉卷考試,撰寫論文、課題研究、教育教學實踐等方式靈活進行。學員學完全部課程,考核合格,經市教育局審核驗收后發給繼續教育培訓合格證書。
3、落實各項措施,保障培訓經費。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是各級政府的職責,要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按照教育經費管理體制,分級負責,確保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學繼續教育經費由政府、學校、教師個人共同負擔成本經費的機制。按照《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經費解決辦法》的規定,本區參加新一輪繼續教育的教師需交納的培訓費如下:
1)、中學教師參培院校由市教育局決定,其培訓費用由所培訓院校確定。
2)、小學教師參加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按照省市有關文件規定為,預交書費、證書費160元,培訓費240元,(除政府補助外應交160元)(已參加通識性培訓者交書費100元,培訓費110元)
七、有關政策
1、接受繼續教育的教師進修期間在原單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變,學員學習期間各單位要按有關規定酌情給予生活費和交通補助。
2、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費原則上由學員所在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書費、證書費等由學員個人負擔。
3、持有新周期繼續教育合格證書者,在晉升職級、評先表優等方面各單位應給以優先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