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0 02:19: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程設計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實踐;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2-0205-02
《化工原理》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必修專業課程之一,理論課之后國內大部分高校的本科人才培養計劃中安排了實踐教學環節――《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我們學校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培養計劃也如此?!痘ぴ怼氛n程設計是培養化工專業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解決常規化工設計中一些實際問題的一項重要的實踐教學。其出發點是通過課程設計提高學生搜集資料、查閱文獻、計算機輔助繪圖、分析與思考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等能力。筆者從事了3屆的課程設計教學,從中總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學方法,以期提高教學效果?,F將筆者的教學體會作一介紹。
一、課程設計題目應具有普遍性、代表性
我?;瘜W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化工原理》課程設計一般為二周時間。課程設計基本要求是通過這一設計過程使每個學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訓練,使將來在不同崗位就業的學生都能受益,都能解決這類工程的實際問題,并可以舉一反三。所以課程設計的選題需要我們指導老師慎重,盡量選擇化工行業中最普遍且最具代表性的單元操作進行設計。根據以往的教學的經驗,題目的選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課程設計題目盡可能接近實際生產,截取現有的某化工項目中的某一操作單元為設計模型,比如某合成氨廠的傳熱單元的設計,流體輸送過程中離心泵的設計,管殼式換熱器等等。這樣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有參照體系,不至于出現不合理的偏差。
2.課程設計題目應該圍繞著常見的化工操作單元進行展開,比如我們都知道在講授《化工原理》理論知識時其中的單元操作有流體輸送、傳熱、精餾、吸收、萃取等等。一個課程設計題目應該包括2~3個常見的單元操作,從而實現某一簡單的化工任務。
3.課程設計題目中涉及的物質盡可能常見易得。因為完成虛擬的生產任務過程中需要這些物質的物性參數進行核算,常見易得的物質能夠降低學生在查閱參數方面的工作量。比如,如果我們設計分離任務盡量選擇苯-甲苯,或甲醇-水等這樣的體系,因為這些混合體系的參數大部分工具書能夠查到。
4.《化工原理》課程設計題目選擇還要兼顧后續的《化工機械設備》設計。根據我校的本科人才培養計劃,緊接《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是《化工機械設備》設計。這兩次的教學實踐緊密銜接,互相補充?!痘ぴ怼氛n程設計的側重點為工藝流程及流程參數的確定、主要設備及管線的布線及選擇,而《化工機械設備》設計側重點為典型設備的選型、設備的結構、材質的選用及操作參數范圍的確定等。所以《化工原理》課程設計題目設置時保證每個題目中包含2~3個典型設備,以備學生后續的《化工機械設備》課程設計。
二、指導教師對學生的進行積極指導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大部分學生接觸到課程設計課題題目的時候,猶如身置茫茫大海中,不知該如何開始。此時,我們指導教師的積極指導就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指導教師的指導猶如指路明燈,為學生撥開疑霧,給學生指明方向,讓學生知道如何順利完成接下來的課程設計。
1.積極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指導教師首先講解一個完整的課程設計應該包括哪些主要內容,涉及哪些參數計算及相關文獻查閱,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完成這些內容。指導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標準和規范,從工藝和設備全方位考慮設計問題。“萬事開頭難”,學生克服了開始之初的茫然后在老師指引下很快進入角色。在設計過程中指導老師鼓勵學生多做深層次思考,綜合考慮經濟性、實用性、安全可靠性和先進性,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和創新能力。
2.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軟件輔助課程設計。計算機軟件的發展,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F如今的《化工原理》課程設計的要求和十幾年前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設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應用計算機對操作參數的計算、設備的繪制、工藝流程的繪制。這就要求學生在課程設計前就應該熟悉部分專業軟件的學習如Chemoffice,AutoCAD,Mat Lab,Aspen Plus??紤]到后續的課程設計,《化工原理》理論授課的過程中授課老師要求學生課余學習課程涉及的相關軟件,部分課后習題作業要求學生編程計算,比如精餾塔塔板的逐板計算法。經過一個學期的理論結合實際的學習后,大部分學生對相關計算機軟件有了了解。進入課程設計階段,指導老師引導學生把學過的軟件應用到課程設計中。計算機軟件輔助課程設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課程設計。
3.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化工原理》課程設計過程中,學生是以分組的形式進行的,每組4~5人,并任命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為組長。為了方便工作的進行,組長根據組員的特長進行適當的分工,比如有的同學負責查閱資料,編輯文檔,有的同學編程計算,有的同學負責繪圖。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的工作是獨立的,課程設計的工作一環扣一環,相互關聯,需要全組同學發揮出自己的特長,相互幫助,齊心協力合作完成。設計過程中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難免在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產生分歧。對同一個問題產生分歧的時候,作為指導老師要求大家采取公開討論的方法,相互傾聽對方的意見,然后對比各種方法,最后選擇最適合本設計的最佳方法。通過課程設計,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經歷了一次合作鍛煉,團隊合作能力得到提高,這也是課程設計的另一寶貴收獲。
4.撰寫正規的課程設計說明書。為了達到鍛煉的目的,我們在設計之初就要求每組學生按著設計院或者設計公司的標準,編制一份正規的設計說明書。說明書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設計的文字說明書、設計項目的流程圖、2~3個關鍵設備的剖視圖(A3圖紙)。課程設計結束時,每一個小組課程設計說明書都要裝訂成冊,之所以這樣要求,其目的是鍛煉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
三、鼓勵表現突出的團隊參加設計比賽
結合現今高等教育的培養計劃,國內化工學會每年都組織大型的化工類的課程設計大賽,參賽對象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化工專業。根據這一情況,我們指導老師從設計之初就鼓勵學生爭取把自己優秀的作品展示給化工領域的專家和同齡人。到目前為止,我們指導的課程設計至少已經有三屆學生參加過了國家級的設計大賽,并獲得了獎項。這說明課程設計是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一次綜合訓練。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中,學生不僅認識到了“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良好的工程設計思維”的重要性,也從中學習到了“理論與實際融會貫通”的精髓。從老師的角度來看課程設計不僅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也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生產實踐及畢業設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蘭義,張月明,李軍,等.Aspen Plus在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化工,2009,36(12):173-175.
1.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重點與要求
本課程的重點是電路設計,內容側重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設計制作較為復雜的功能電路或小型電子系統。一般給出實驗任務和設計要求,通過電路方案設計、電路設計、電路安裝調試和指標測試、撰寫實驗報告等過程,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電路設計水平和實驗技能。在實踐中著重培養學生系統設計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一般要求學生根據題目要求,通過查閱資料、調查研究等,獨立完成方案設計、元器件選擇、電路設計、仿真分析、電路的安裝調試及指標測試,并獨立寫出嚴謹的、文理通順的實驗報告。
具體地說,學生通過課程設計教學實踐,應達到以下基本要求:建立電子系統的概念,綜合運用電子技術課程中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完成一個電子系統的設計;掌握電子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了解電子系統設計中的關鍵技術;進一步熟悉常用電子器件的類型和特性,掌握合理選用器件的原則;掌握查閱有關資料和使用器件手冊的基本方法;掌握用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設計與仿真電路系統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熟悉電子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學會撰寫課程設計總結報告;培養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2.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完成課題,達到對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訓練,要求本課程設計涵蓋模擬電路知識和數字電路知識,因此課程設計的選題要求包含數字電子技術和模擬電子技術。教學環節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2.1課堂講授。
課程設計開始前,需要確定指導老師。由指導老師通過兩學時的教學,明確課程設計的要求,主要內容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安排、成績評定方法等。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指導老師介紹課題的基本情況與要求,要求學生從多個課題中選擇一個。
2.2設計與調試環節。
2.2.1前期準備、方案及電路設計。
前期準備包括選擇題目、查找資料、確定方案、電路設計、電路仿真等。在確定方案時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根據技術指標,進行方案分析、論證和計算,獨立完成設計。設計工作內容如下:題目分析、系統結構設計、具體電路設計。學生根據所選課題的任務、要求和條件進行總體方案的設計,通過論證與選擇,確定總體方案。此后是對方案中單元電路進行選擇和設計計算,稱為預設計階段,包括元器件的選用和電路參數的計算。最后畫出總體電路圖(原理圖和布線圖),此階段約占課程設計總學時的30%。
2.2.2在實驗室進行電路安裝、調試,指標測試等。
在安裝與調試這個階段,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安裝和調試,達到任務書的各項技術指標。預設計經指導教師審查通過后,學生即可購買所需元器件等材料,并在實驗箱上或試驗板上組裝電路。運用測試儀表調試電路、排除電路故障、調整元器件、修改電路(并制作相應電路板),使之達到設計指標要求。此階段往往是課程設計的重點與難點,所需時間約占總學時的50%。
2.3撰寫總結報告,總結交流與討論。
撰寫課程設計的總結報告是對學生寫科學論文和科研總結報告能力的訓練。學生寫報告,不僅要對設計、組裝、調試的內容進行全面總結,而且要把實踐內容上升到理論高度??偨Y報告應包括以下方面:系統任務與分析、方案選擇與可行性論證、單元電路的設計、參數計算及元器件選擇、元件清單和參考資料目錄。除此之外,還應對以下幾部分進行說明:設計進程記錄,設計方案說明、比較,實際電路圖,功能與指標測試結果,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等等??偨Y報告具體內容如下:課題名稱、內容摘要、設計內容及要求、比較和選擇設計的系統方案、畫出系統框圖、單元電路設計、參數計算和器件選擇。畫出完整的電路圖,并說明電路的工作原理。組裝調試的內容,包括使用的主要儀器和儀表;調試電路的方法和技巧;測試的數據和波形并與計算結果比較分析;調試中出現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偨Y設計電路的特點和方案的優缺點,指出課題的核心及實用價值,列出系統需要的元器件清單,列出參考文獻,收獲、體會,并對本次設計提出建議。
2.4成績評定。
課程的實踐性不僅體現實際操作能力,而且體現獨立完成設計和分析的能力。因此,課程設計的考核分為以下部分:設計方案的正確性與合理性。設計成品:觀察實驗現象,是否達到技術要求。(安裝工藝水平、調試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應具有設計題目、技術指標、實現方案、測試數據、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法、收獲體會等。課程設計答辯:考查學生實際掌握的能力和表達能力,設計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工作作風和科學精神及創新精神,等等。
3.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步驟
在“電子技術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通常只介紹單元電路的設計。然而,一個實用的電子電路通常是由若干個單元電路組成的。通常將規模較小、功能單一的電子電路稱為單元電路。因此,一個電子系統的設計不僅包括單元電路的設計,還包括總體電路的系統設計(總體電路由哪些單元電路構成,以及單元電路之間如何連接,等等)。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各種通用和專用的模擬和數字集成電路大量涌現,電子系統的設計除了單元電路的設計外,還包括集成電路的合理選用。電子電路的系統設計越來越重要,不過從教學訓練角度出發,課程設計仍應保留一定的單元電路內容。電子系統分為模擬型、數字型及兩者兼而有之的混合型三種。雖然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設計的方法有所不同(尤其單元電路的設計),但總體電路的設計步驟是基本相同的。電子電路的一般設計方法與步驟包括:總體方案的設計與方案論證、單元電路的設計、單元電路間的連接方法、繪制總體電路草圖、關鍵電路試驗、EDA仿真、繪制正式的總體電路圖等。
關鍵詞:機械零件課程設計 教學方法 教學效果
機械零件課程設計是工科類中等專業學校學生第一次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知識,并借助設計資料、標準、規范和一些經驗數據進行的綜合設計訓練。機械零件課程設計是一門實踐教學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設計思想,讓學生掌握機械設計的一般方法,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通過學習,最終讓學生掌握一般機械傳動裝置、機械零件的設計方法及設計步驟,同時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例如計算、繪圖、熟悉和運用設計資料(手冊、標準、圖冊和規范等),讓學生了解、掌握常用機械零件、機械制圖、機械傳動裝置、簡單機械的設計過程和實施步驟。
機械零件課程設計的課題很多,而選擇帶式運輸機的設計計算為零件課程設計的典型題目,其難易程度符合工科類中等專業學校教學大綱的要求。內容包括電動機功率及類型的選擇、帶傳動和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軸和鍵的設計計算、軸承的選擇和軸承壽命的計算以及減速箱的結構和附件的設計等。就課題的工作量來說,除上述內容外,學生還需完成減速箱的裝配圖和部分零件工作圖。對于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均不足的中專學生來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圓滿完成以上任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來指導學生,以較高的效率完成這一設計工作呢?筆者認為,采用“分步教學法”(即一看、二講、三討論、四總結、五答辯),指導學生進行機械零件課程設計,可以較好地達到預期目的。
一、看
要進行機械零件設計,必須認識設計對象。鑒于機械零件設計一般安排在下廠實習以前,學生現有的實踐經驗不足,因此必須由指導老師帶學生到實習工廠進行一次減速箱的現場拆裝,使學生對減速箱的組成、類型、結構、附件和作用以及機械傳動裝置有一個完整的感性認識。若條件許可,教師最好一并介紹幾種外形各異、采用不同類型傳動方式的減速箱,以開闊學生視野。
二、講
指導老師的講授包括平時的機械零件理論課程講授和進行零件課程設計時的講授兩部分。首先,對于教材的講授,要有的放矢地提出理論課結束后將要進行的機械零件課程設計任務。如帶式運輸機,教師要概略地闡述在帶式運輸機的設計過程中將要遇到哪些問題,用哪些知識去解決,把機械零件的各章內容用一個實際問題有機地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學習時就可以不斷地體會教材本身的完整性和各章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從而帶著帶式運輸機這個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積累知識,為機械零件課程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在講授機械零件課程設計初期,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設計知識,但接到具體的設計任務時卻往往感到不知從何下手,即對機械零件課程設計的程序缺乏全面了解。在這個階段,教師講授的重點則要結合課題講清設計程序、步驟以及在設計過程中應正確對待的一些問題,如查閱已有資料與創新的關系,正確使用標準和規范,零件強度、剛度的計算與結構和工藝要求的關系,以及如何處理計算與圖幅的比例關系等。在講授傳動裝置的總體設計時,教師要求學生按照規定的傳動方案選定電動機的功率、型號,合理分配傳動比以及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等,具體的運算過程留給學生自己完成。
三、討論
經過減速機實地拆裝和教師的講授,學生們對帶式運輸機的整體設計過程已經比較清楚,即可按照“三邊設計法”(即邊畫圖、邊計算、邊修改)進行設計計算。在這一階段,教師工作的重點應轉到觀察發現學生們在設計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上來,特別是一些共性錯誤,進行歸納分類,為機械零件課程設計答辯收集資料。在適當的時候,教師可組織討論,讓學生自己提出糾正錯誤的辦法。在討論中,教師只作啟發性的引導,經過討論待問題已基本清楚時,再由教師作總結性發言。這種討論大致要經過兩輪,第一輪要解決傳動裝置的總體設計和傳動零件設計計算中出現的問題,第二輪要解決減速箱的結構、附件及在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四、總結
總結,即整理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設計計算說明書是圖紙設計的理論依據,又是設計計算過程的整理和總結,它是設計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毫無疑問,學生自我總結、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的過程是獨立獲取知識的過程。通過總結,學生回過頭來系統地分析整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更正和修改。同時還可以通過這一典型的課題設計,從中悟出一般機械設計所遵循的普通規律,舉一反三。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提出統一要求。
五、答辯
答辯是機械零件課題設計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學生準備答辯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化設計知識的過程。課程設計完成后的全部圖紙與說明書應有設計者和指導教師的簽名,未經指導教師簽名的設計不能參加答辯。由指導教師組成答辯小組按設計小組進行答辯。答辯時按說明書編寫順序,設計者首先對自己的設計進行5~10分鐘的講解,說明主要解決的問題,然后回答教師的提問。每位學生的答辯時間不超過15分鐘。課程設計成績根據學生平時設計情況、課程設計質量以及答辯情況,由答辯小組綜合衡量、討論評定。本課程設計成績為百分制,其中平時表現占30%,以做課程設計時的表現為主要依據;設計質量占50%;答辯占20%。
關鍵詞: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課程設計;組織;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9-0071-02
一、課程設計的目的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是與實際工程緊密相關的專業學科,學生僅僅通過在校期間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本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是遠遠不夠的。課程設計這一教學環節的設置意在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相結合,將自己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與此同時,結合實際的工程設計,了解設計的內容、方法和步驟,增強收集資料、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最后,以小組的方式進行的課程設計,能夠在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對未來工作的適應能力。
二、課程設計的教學組織
北京工業大學建環專業本科生課程設計安排在大四上學期第四周至十六周共14周,成績總計分。課程設計內容主要以“空氣制冷”、“供熱鍋爐”課程的教學內容為基礎,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分工合作,完成從冷熱源到末端的供暖空調系統的設計。
(一)課程設計步驟
(1)布置設計任務。北京工業大學建環專業的教師團隊共同商討確定課程設計的題目以及內容要求,針對以往同學們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細化設計任務,制定詳細的綜合課程設計指南及任務書,并且為學生們提供必要的設計參數,設計對象為某高校辦公樓供暖空調系統設計。
(2)授課講座答疑。在課程設計過程中,針對學生在課設中出現的問題,圍繞課程設計的重點、難點,分階段集中不定期安排幾次專題講座,如典型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方法、計算機輔助軟件應用、工程案例剖析等。通過專題講座解決學生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貫穿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并能熟練使用標準、規范和設計手冊等資料。
(3)導師監督考核。為了做到因材施教,努力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及時解決問題,提高設計效率,同時鍛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采取分組導師制度,每位教師負責3~4名學生。
(4)課程設計答辯。課程設計答辯時間安排在第11周以及第17周,分別進行供暖和空調設計答辯,答辯方式為集中答辯,所有教師分組根據學生答辯情況提問,獨立給分,最后全體教師匯總給出綜合答辯成績。
(二)課程設計講座與內容
為了使學生了解整個課程設計時間安排并且增加對內容的了解,由課程設計負責老師安排一次課程設計動員及任務布置,選擇兩名研究生作為助教,由于他們對本專業內容熟知,并且熟悉課程設計流程以及內容,易于引導學生更快的從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設計中,建立學生與教師之間有效地溝通機制。具體的授課講座內容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1)采暖空調系統設計引論。綜述本科生在前三年里學習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專業課程,針對暖通空調設計基本常識,讓學生講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中,同時介紹在設計中基本注意事項,避免出現設計失誤。
(2)采暖負荷計算及常規設備選型。首先回顧學過的《供熱工程》等相關課程,提出設計必須遵循行業規范,讓學生逐步從學習轉向設計,講座教師介紹采暖設計步驟,為學生們詳細講解采暖中走廊、衛生間、樓梯間等供暖常見問題,避免學生走進誤區。
(3)鍋爐房設計。結合《鍋爐與鍋爐房設備》課程以及鍋爐房設計規范,從鍋爐容量、循環泵流量、揚程確定、軟化水系統、補水系統、定壓系統以及送引風系統等各個方面介紹鍋爐房設計的步驟。
(4)空調系統設計及設備選型。結合《空氣調節》課程,以及前面關于供暖設計的相關講座,學生獨立完成空調系統的設計,讓學生在設計中體會到設計與理論知識的不同,設計中應當結合建筑中各領域的要求,融合到一起,完成設計要求。
(三)課程設計考核方式
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分為導師考核和集體答辯兩個方面,各個設計階段的考核,由各位指導教師靈活安排、分工負責。集體答辯分為兩個部分:供暖設計以及空調設計。組織全學科部教師分組答辯,每次答辯每位學生限時15分鐘,學生匯報8分鐘,教師提問7分鐘。最終的考核成績總分為100分,學分為分。
三、課程設計的效果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課程設計,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現有:
(1)學生能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理論進行有效的結合。在課程設計初期,學生由于沒有經驗,對于工程會犯一些常識性問題,比如管道的設計中,沒有考慮閥門的分類和使用。經過鍛煉,學生能夠很好的更加全面的考慮問題,考慮實際工程的需要,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更好的結合。
(2)自主學習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理論知識都是書本上的,而實際的項目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意想不到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通過收集資料,查閱規范,與同學探討等方式,不僅僅加深了對專業知識與行業規范的了解,更加加強了自己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了團隊合作能力與教師的溝通能力。得益于團隊合作的教學方式,學生通過團隊合作,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培養團隊意識;教師的直接指導,加強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使得學生與教師共同學習,交流,增強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四、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法探討
通過本次的課程設計,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能夠對整個暖通設計的流程及基本的設計問題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和把握,但從平時的答疑、課程設計講座的提問及答辯的情況來看,很多同學的課程設計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現主要提出以下幾點:
(1)設計手冊及節能規范的熟知度不夠。工程設計手冊及國家、地方行業規范、標準作為暖通工程設計的基本依據,理應是最為重要的參考資料,理論教學難以涵蓋工程設計的各個方面,需要從這些參考資料中尋求答案。由此看出,面對諸多暖通行業的參考資料,在理論教學中進行適當的解讀與學習很有必要。
(2)系統方案的確定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有力的依據。供暖、空調系統形式的確定是整個課程設計中最重要的環節。很多同學在系統形式確定這一環節只懂得選用而不懂得比較。從最終課程設計的結果可以看出,在方案確定這一環節,不同方案的思考與評比這一內容還有待完善。
(3)水力計算部分有所不足。風系統及水系統合理的水力計算不僅關系到冷熱源部分所輸出的冷熱量能否按需分配到末端用戶,更關系到整個系統的運行是否穩定、有效、節能。水力計算的理論學習往往是最難掌握的部分,一個簡單的小系統就需要很大的計算量,不同的系統形式往往有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并且計算步驟繁雜,雖然很多同學的水力計算部分能夠完成,但其中的步驟并不明晰。如何尋求理論設計與軟件輔助設計的平衡變得極為重要。
(4)分類設計理念不強。同一建筑往往有不同形式、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間,尤其對于綜合性建筑,很多房間的使用時間不一,所以,對不同的房間、空間,應有不同的分類,同時應劃分不同的系統。通過本次課程設計的情況來看,系統劃分單一。另外,對各類型房間的供暖、空調的形式不明確,對特殊類型空間如走廊、樓梯間、衛生間、地下車庫、門廳的設計知識缺乏,是普遍存在的又一問題。無論在參考書籍還是在理論教學中,往往重視供暖、空調的共性而忽視適用于不同類型空間的個性。所以,此方面理論的學習與指導還有待加強。
(5)對系統的認識缺乏整體性。無論是空調系統還是供暖系統,都是與冷熱源機房相連。所以,冷熱源側與用戶側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系統設計應該有整體的理念。但很多同學只知道供暖系統需要補水定壓而不知鍋爐房需要有補水定壓裝置,只知道供暖系統需要補水定壓而不知空調系統需要補水定壓,只知道用戶側需要水力計算而不會機房側的管路平衡與確定。多數時候,理論教學教授的是共性的知識,但往往,這種共性沒有推廣到個性中去,這同樣是理論教學有待完善的重要內容。
五、結語
通過專業課程設計的學習,學生不僅僅對于專業知識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對于將來從事的行業,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根據課程設計過程中反映的問題,教學工作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1)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將實際與理論相結合。學生在課程設計中,尤其對于工程知識,會犯一些常識性錯誤。這就要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針對一些重要的工程常識性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和講解。
(2)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學生對于一個完整的設計,缺乏整體的認識,指導老師應當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這需要指導教師和學生能夠進行密切的聯系,良好的溝通,使老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問題,并給與恰當的指導。
(3)課程設計完成后,及時進行總結。由于課程設計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學生需要多次進行修正和完善,這就需要在每一個階段學生和指導老師都需要進行設計的總結,通過總結,學生能夠學會如何更好的解決問題,避免類似錯誤的出現,老師能夠總結經驗,對今后的教學進行更好的指導。
參考文獻
[1]陳超,藺潔,李俊梅,等.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指南(第二版)[M].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13.
[2]謝靜超,刁彥華,畢月虹,趙耀華.探討科研與教學結合的必要性[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2010.
1、差異化教學思想
差異化教學策略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為我們解決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上述問題提供了有力幫助。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湯姆林森指出,“差異教學方式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視為教學的組成要素,教師根據學生的準備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風格設計教學內容,以適應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從而最終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差異教學以學生個體為中心,強調人的自主性、整體性和獨特性,與我國傳統的因材施教教學思想有相通之處。針對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教學中的問題,我們借鑒差異化教學思想,提出一種基于差異化教學策略的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新模式。該模式不但使得課程設計任務和內容具有層次化差異化,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結合課程設計本身的特點,我們對差異化教學策略進行拓展,采用差異化的實驗對象和多樣化的課程設計手段,提高學生課程設計中的獨立性,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課程設計任務的差異化
在差異化教學策略的指導下,課程設計的具體任務和教學內容應該體現出明顯的層次性,從而滿足不同能力學生學習的需求。因此,我們把課程設計實驗內容分為如下三個層次。
(1)基礎型實驗—主要包括實驗裝置的機理建模、基于實驗曲線的辨識建模、裝置物理模擬和控制系統構建等;
(2)綜合型實驗—是課程設計的主要工作,該部分內容包括Matlab控制系統工具箱的使用、PID控制器的設計、控制器參數變化與根軌跡的關系、串聯校正技術、控制系統的能控能觀性分析和狀態反饋控制器的設計等;
(3)提高型實驗—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自動控制系統的綜合研究能力,包括最小拍控制器設計、純滯后系統構建與控制和基于觀測器的狀態反饋控制等。
3、課程設計實驗對象的差異化
(1)不同的實驗裝置—在有限的實驗室裝置中,為每組學生隨機指定不同的雙容水箱裝置,不同裝置的物理參數有一定差別,必然會帶來不同的被控對象數學模型。
(2)不同的裝置參數—在同一套實驗裝置,為每組學生設置不同的水箱出口擋板閥開度,從而使得每組學生測試得到不同的實驗對象數學模型。
(3)不同的裝置工作點—要求學生設置不同的工作點,雙容水箱系統本身為非線性系統,選擇不同的工作點會導致不同的近似線性模型。雖然所有學生均針對雙容水箱實驗裝置建立二階被控系統作為實驗對象,但是以上三種措施使得學生面臨不同參數的二階實驗對象,做到實驗對象相似而不相同。因此從根本上避免了設計方案和實驗結果的雷同性,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創造性的開展課程設計工作。
4、課程設計實驗手段的多樣化
針對學生無法有效聯系控制理論與工程實際的問題,采用控制理論分析、數字仿真分析與實驗測試驗證多種不同實驗手段相融合的課程設計模式,學生課程設計過程中做出的每條實驗曲線,教師都要求其應用控制理論進行解釋分析,同時通過Matlab控制系統工具箱進行仿真對照。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學生發現問題時不應直接解答,而是有意識引導學生結合理論概念進行思考分析,進一步利用Matlab仿真平臺驗證想法,并在模擬實驗箱上進行測試,從而真正獨立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幫助其總結歸納分析,提煉使用控制理論分析解決實際控制問題的思路和步驟。
5、課程設計考核方式的綜合化
自動控制課程設計的考核,不但要測評學生的最終實驗報告,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學生的課程設計過程和平時表現。因此課程設計成績評定過程中采用綜合化考核方式,平時表現、成果檢查與總結報告按照一定比例(如3:4:3)構成課程設計成績。
二、結語
【關鍵詞】電子類專業 課程設計 教學模式
目前,各大高校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上都加大了投入。應用電子專業課程設計是電子專業課程一個重要的環節,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這不僅僅給學生一個動手操作的機會,也很好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對于理論的理解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就目前高校擴招,在學生基礎知識較薄弱的現狀下,本文就應用電子專業課程設計提出一種普遍模式,且對目前現有的模式進行一個一個改進。對各課程的課程設計都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一、課程設計的目的與要求
課程設計針對某一門課程,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訓練,培養學生運用課程中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獨立的解決實際問題。
應用電子專業課程設計應到達如下幾點要求:
1.綜合運用電子技術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去獨立完成一個設計性課題
2.學會通過查閱資料、手冊去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學會電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
4.掌握電子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5.學會撰寫課程設計報告和總結
6.培養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課程設計的主要過程
(一)選題
教師可以根據自身具備的能力,緊密結合理論課程,從中選擇一些題目予以公布,供學生們選擇,題目的難度最好有檔次的區分,以便不同能力的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對于某些動手能力特別好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自己出題,教師把關就可以了。
(二)任務書的下發及開題
課題的任務指標必須能夠實現。學生拿到任務書以后,下一步進行開題。開題是一個非常細致的階段,教師應鼓勵學生大量的去翻閱資料,鼓勵學生對課題進行前期的調研,收集大量的素材。隨后,學生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及自身的設想,提出完成課題的總體方案和周密的計劃。在這個階段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是替代,在以往的教學過程當中,一些教師常會出現給定學生能實現的方案,學生就省掉了去查閱資料和提出方案的階段,這樣的教學效果只能助長一些學生的依賴性。
(三)學生設計階段
在這個階段,學生主要是利用實驗室的條件和設備,根據已擬定的方案逐步完成任務,其中包括電路圖的設計、元器件的選擇、參數的設置、仿真等等。這個過程也是整個課程設計時間周期最長的環節,同時也是學生鍛煉獨立解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階段。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給學生進行答疑,當學生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給學生一個方向,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有些同學自覺性比較差,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實驗室開放的記錄及答疑的記錄,對學生這個階段的工作進行監督。
(四)答辯驗收階段
教師可根據題目的難易規定好學生完成課題的時間,周期一般在2周到4周左右比較合適,要充分留給學生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時間。驗收學生的作品,不僅僅只是驗收作品制作成功與否,實際上,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東西,達到我們的培養目標。因此,教師在成績構成當中,應當考慮到幾個方面,作品的完成情況、實驗室開放和答疑的情和答辯的情況。
(五)課程設計總結報告的撰寫
課程設計總結報告的撰寫,是為日后的畢業設計甚至將來學術研究的論文書寫打下一個基礎,學生的撰寫水平是靠平時日積月累的。報告的內容應與自身課題緊密相關,鼓勵學生原創,尊重知識產權。查閱文獻是工程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參考文獻綜述應予以體現且應與時俱進。
三、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面對目前高校擴招,學生的能力也是各有差異,對于目前各大高校,特別是三本院校,學生的基礎是比較薄弱的,如果一味沿用過去的教學模式,可能對于一些甚至大多數的學生有點難以消化,或者是做完了整個課程設計都不知道是如何完成的,相當于走了一個過場。因此,針對這一情況,學??梢詾閷嵺`環節專門開設一些基礎課程,然后由淺及深,例如元器件識別課程、印制電路板的設計制作過程、電子電路調試與抗干擾技術等課程,這些基礎課程在專業課開設之前就可以給學生了解了,在學完專業課進入到課程設計階段就會有個基礎做鋪墊,學生也會容易接受。
針對“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存在的數據收集困難、指導過程的時間約束、成績評定不符實際等問題,本文探索并構建了以數據來源多元化、指導教師和方式多元化、成績評定內容構成多元化為內容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多年實踐效果表明,該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實踐應用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課程設計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關鍵詞:
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模式
1引言
課程設計是將課程理論轉化為課程實踐的“橋梁”,同時也是實踐教學和大學本科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節。[1-3]一種好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實踐動手和創新能力,從而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因此,如何實施好課程設計環節,提高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關心并認真研究的一個課題。[4]可靠性工程作為一門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延長產品壽命的新興學科,對于我國制造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轉變的戰略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作為“可靠性工程”課程知識結構體系中的重要實踐內容,是“中國質造”關鍵群體——質量管理工程專業學生從事質量管理方面工作與研究的必修課程,其在加深學生對可靠性工程專業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可靠性工程專業實踐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教學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在質量管理工程專業“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方面進行教學模式改進探索。
2“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存在問題分析
“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一般要求學生選擇一種具體產品或事件系統為設計對象,以產品或事件系統的故障數據資料為設計依據,綜合運用“可靠性工程”課程理論知識對設計對象進行可靠性分析,并針對分析結果提出系統可靠性的改進和優化對策。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2.1數據收集困難
可靠性一般是通過壽命的概率度量來測定的,因此在評定和分析產品可靠性時往往需要大量的壽命數據。[5]也就是說,單元壽命數據的獲取是進行可靠性分析和設計等所有工作的基礎,這也是進行“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的基礎。但是,產品壽命數據的獲取并非易事。壽命數據收集困難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獲取產品壽命數據的時間周期可能會比較長甚至難以忍受,二是對于破壞性產品而言獲取壽命數據的成本代價可能較大甚至難以承受。一類單元的壽命數據收集尚且如此,更何況對于“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教學來說,其分析對象往往是包含多種單元的系統,壽命數據的收集工作可謂難上加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壽命數據無法收集或者數量不夠,那么整個設計工作便無法開展。為此,有些學校和專業便采取統一給出所有單元的壽命數據方式進行課程設計教學,但這勢必給指導教師帶來抄襲、雷同現象甑別和判定的困難,同時也造成了學生獨立收集數據能力訓練的缺失,更為重要的是,原始數據的統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結果數據、設計所需分析問題的一致性甚至整個方案和結論的無差異性,這給部分學生創造了不去積極自主思考和分析問題的條件和土壤,不利于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2.2教學指導過程的時間約束
雖然課程設計過程是“以學生為中心”,但教師的指導作用也不可或缺,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指導工作。以一個兩周的課程設計為例,假設平均每個學生需要3次指導,每次指導耗時30分鐘,那么一個教師兩周的所有工作時間都用上最多也只能指導54個學生。但由于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每屆修學“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的學生規模遠超這個數字;再加上如果存在新老校區之間的交通時間耗費,課程設計的指導工作對任課教師而言幾乎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教師的指導供給不充分,勢必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課程設計最終的教學質量。
2.3成績評定的實際符合性問題
課程設計是一個包含了實踐分析和形成報告的綜合過程,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綜合利用理論知識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因此成績評定的重點和核心也在于學生的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然而教師在課程設計中承擔的只是指導功能,并非和學生一起共同完成設計任務,對于學生在課程設計中所展現的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指導教師難以全部親歷全面掌握,因而也無法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情況評定成績,大多只是根據課程設計報告來評定成績。但由于學生在敘述表達、分析總結等文字表達和圖形展現方面的能力差異,課程設計報告的表現結果和學生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實際表現情況有時會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如果僅根據課程設計報告來評定成績,勢必會造成和培養目標的實際符合性差異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的不公平感,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教學多元化模式探索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和改進,逐漸形成了一套“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教學的多元化模式,主要表現為數據來源多元化、指導教師和方式多元化、成績評定內容構成多元化。
3.1數據來源多元化
數據來源多元化是指將課程設計所需的基礎數據設定為來源于多種渠道,即其中大部分由任務書給定、少部分由學生自行收集。以《手機持續通話保證功能可靠性評價與優化設計》選題為例,任務是要求學生在分析手機通話系統持續通話保證功能可靠性基礎上基于最優成本對通話系統的應用處理器和電池進行可靠性增長分配的優化設計,需要的基礎數據包括應用處理器、傳聲器、音頻解碼器、耳機、揚聲器等十幾種部件單元的可靠性數據,以及應用處理器和電池的可靠性增長與投入成本之間的函數關系數據,如果所有這些數據都要學生自行收集,且不說存在搜集渠道的困難,即使沒有搜集渠道的障礙,要在短短兩周時間內也不可能將所有數據搜集齊全,更不用說計算、分析、總結和整理成報告了。為此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學生只需收集不少于50組個人使用手機電池的續航壽命數據樣本作為課程設計對象的電池可靠性續航壽命收據,其它所需數據一律采用任務書給定的統一數據。由于現在的手機使用非常普遍,對于學生來說收集50組個人使用手機電池的續航壽命數據并非難事。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數據來源處理方式,既有效克服了課程設計搜集數據的困難問題,又避免了所有學生的基礎數據都完全一致導致的抄襲和相關培養訓練環節缺失的問題。不過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由于可靠性壽命數據要求量一般都比較大(一般越大越好),因此數據搜集工作布置的越早越好,最好是在理論教學的第一堂課就把課程設計任務和數據搜集工作布置下去。
3.2指導教師和方式多元化
指導教師多元化是指指導教師不僅限于課程理論授課教師,而是根據指導需要由多位相關專業教師組成,所有參與指導的教師在經過課程設計總負責教師(一般為課程理論授課教師或課程設計任務的編寫者)的培訓后組成一個指導團隊,整個團隊在事前制定的指導安排下根據計劃共同完成學生課程設計的指導工作。這種以指導團隊為結構組成的指導教師多元化模式,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一個學生一個指導教師、一個教師指導所有學生的指導格局,更為顯著的效果就是由于其可以根據實際指導需求來確定指導教師團隊的規模,因此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課程設計教學指導過程的時間約束問題。此外,這種模式還為相關課程教師之間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有利于教師尤其是年青教師教學業務能力的提升。指導方式多元化是指在原有師生面對面以紙質材料為介質的傳統指導方式基礎上,進一步充分利用電子郵件、微信、QQ等現代信息手段進行指導,實現遠程指導和面對面指導相結合的指導方式,更好的滿足學生的指導需求。從這幾年的指導實施結果看,以現代信息手段為補充的指導方式多元化模式,不僅由于其克服空間和時間限制的優勢在教師層面進一步解決了指導過程的時間約束問題,而且由于其便捷性和非直面性帶來的輕松氛圍,有效促進了學生尤其是性格內向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尋求教師指導的積極性。
3.3成績評定內容構成多元化
成績評定內容構成多元化是指成績評定不再根據單一維度表現結果形成結論,而是由過程表現、報告內容、答辯表現三個維度根據實際需要按照一定比重綜合構成。其中,過程表現成績考核的是學生在完成課程設計過程的思想態度、獨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情況,報告內容成績考核的是學生在課程設計報告格式規范、結構層次安排、敘述表達、計算分析、推理總結等方面能力的綜合表現情況,答辯表現成績考核的是學生基礎理論、邏輯表達尤其是對課程設計的真實領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情況。由于這種多元化成績評定模式考核的內容全面而系統,學生很難以點代面蒙混過關,因此實施以來大部分學生都能高度重視課程設計,并認真地對待課程設計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問題,課程設計質量有了明顯提升。
4結束語
在當前高校轉型發展多元化、全面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實踐應用創新能力的新形勢下,根據“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教學探索形成的多元化教學模式,為以往“可靠性工程”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存在的數據收集困難、指導過程的時間約束、成績評定不符實際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和應對策略,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課程設計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學生實踐應用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陳洪根 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管理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魏連江,王德明,陳開巖.“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研究與改革[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7(7):163-167.
[2]劉敦文,楊光.安全工程專業實驗課研究性教學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20(5):157-161.
[3]張冬敏.高校課程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改革與開放,2009,(9):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