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2 23:31: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教育調研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加強基地建設,實施集約生產。為解決龍頭企業生產所需原材料供應不穩定,質量無保證等問題,古冶區積極引導協調龍頭企業加強基地建設,通過合同、訂單等形式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僅企業生產所需原材料有了保障,還解決了農民生產的后顧之憂,維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鮮鮮食品有限公司在區內建立了甜玉米、辣椒、胡蘿卜、青豆等萬畝專用農產品種植基地,直接帶動農戶6000戶,在周邊縣區建立基地5萬畝,帶動農戶2萬戶,年拉動農民增收每畝可達500元。為進一步加強基地管理,該公司還準備實施向農民統一提供種子、化肥、農藥、技術指導和統一收購的一體化集中管理模式,連片開發基地,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伊家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在本區和周邊縣區建立了30萬只羊養殖基地,在張家口建立了穩定的肉羊供應基地,帶動牛羊養殖戶4000戶,年拉動農民增收1000萬元。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全區共建立蔬菜、果品、花卉、專用農產品種植基地6萬多畝,直接帶動農戶1.9萬戶,占全區農戶總數的61.3%,基地農戶比過去的分散種植每戶年增收2000多元。
2、培育龍頭企業,發展龍型經濟。以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為重點,培育壯大了伊家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鮮鮮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北方實業有限公司等1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伊家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穆斯林特色的清真肉制品屠宰加工企業,20*年羊、牛屠宰量分別達到30萬只和6萬頭,進入全國前三名和前十名。產品暢銷京津冀及東北、寧夏、河南、上海等地,并遠銷中東地區,連續兩年向中東國家出口冷凍羊肉居全國第一位。被約旦國武裝部隊確定為冷鮮羊肉供應基地,20*年向其供應冷鮮羊肉6500噸,創匯800萬美元。鮮鮮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果菜清洗、加工、速凍、冷藏、包裝、外運等。投資1.6億元建設的10000噸冷庫項目,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是河北省重點項目,唐山市十大標志性農業重點項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投產,生產的30多種冷鮮農產品全部銷往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際市場,年可出口8萬噸,創匯3000萬美元。
3、發展特色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古冶區堅持以項目為載體,加大農業有效投入,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進一步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結合城郊型農業特點,20*年以來共實施農業重點項目1*項,累計投入資金2.5億元,實現經濟效益1.4億多元。大力開展采煤塌陷土地復墾工程,落實國家專項復墾整理資金3500萬元,整理土地14000畝,在復墾后的土地上建種養小區50個,形成了以養殖業為主導,蔬菜、果品為支柱,花卉、專用農產品為特色的五大產業格局。20*年,投資1137萬元,復墾整理土地8721畝,新增耕地1344畝,采煤塌陷區景觀再造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研究項目順利通過省級驗收,閑置塌陷土地綜合利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培育了“伊家”牌清真食品、“鮮鮮”牌冷鮮農產品、“紫魁”牌罐頭飲料、“農魁”牌蔬菜、“新秋”牌黃瓜、“東方美格”牌優質瘦肉型豬等20多個品牌農副產品。20*年,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5%,蔬菜、果品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8%,花卉和專用農產品種植面積超過5000畝,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朝陽產業。
二、實施工業化戰略,開辟增收新空間
1、加強四大工業園建設。古冶區以四大工業園建設為平臺,全力推進工業發展,工業經濟呈現迅猛發展的態勢。20*年以來,全區共建設工業項目217個,累計投資48.86億元,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4個,1億元至10億元的項目8個,1000萬元至1億元的項目41個。以唐山不銹鋼有限責任公司、唐山開灤東方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唐山風帆宏文蓄電池有限公司三個立區項目為基本骨架,構建了新興工業園;以榮義、永順、匯豐三個大型焦化企業和國義、春興特鋼為基本骨架,構建了煤焦化工業園;以六九、京華、燕南等水泥企業為基本骨架,構建了新型建材工業園;以三鑫、利康、紅星等制藥企業為基本骨架,構建生化制藥工業園。四大工業園的建設,有力帶動了古冶區經濟的發展,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延長產業鏈條的好項目紛紛入駐園區。20*年,全區城鄉工業現價產值完成125.8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7.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1.2%和85%,工業經濟占全區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68.8%。
2、加速發展服務業。服務業的發育程度體現一個區域的經濟實力,還能增加就業。近年來,特別是區委七屆五次全會做出了《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決定》后,古冶區堅持以擴大就業為著力點,大力發展服務業,為農民轉移勞動力提供了新的廣闊空間。累計投資5億多元,先后興建和完善了唐山市駕駛員考試中心、冀東商貿城、宏源污水處理廠、古冶舊貨市場、花卉交易市場等一批服務業項目,商貿流通、郵電通訊、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水平明顯提高。20*年,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4億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28.3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8%和16%。總投資8.5億元,總長40.39公里的城區外環路所經地區大部分為農村,已基本完成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將于今年春季開工建設。對此,古冶區超前謀劃,確定了以外環路為依托,打造沿線經濟隆起帶的構想,為農村勞動力的加速轉移提供又一個廣闊空間,將成為一條引領農民致富的“金路”。
3、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促進農民增收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環節。古冶區堅持技能性培訓與引導性培訓相結合,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兩年來共培訓農村勞動力2000多人。一是建立培訓基地。依托區內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建立了4個培訓基地。嚴把培訓質量關,建立技能培訓與轉移就業互動制度,積極推進職業資格和勞動準入制度,由區就業服務局與之簽訂目標任務責任狀,使農民工通過培訓熟悉相關工作程序,適應企業用工需求。二是搭建信息平臺。充分發揮政府的推動、組織、協調作用,在區勞動力交流大廳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勞動力資源和企業用工信息庫,每周求職和用工信息,各鄉、村都明確專人負責信息交流,按照用工單位要求開展定向式、訂單式培訓,解決培訓與就業脫節的問題。三是成立維權機構。區就業服務局和社會保險局聯合成立了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小組,負責檢查拖欠工資、拒繳保險等損害農民工合法權益行為,有效保護了農民工利益。同時,加大引導性培訓力度,重點對依法維權和安全生產等知識進行培訓。20*年以來,每年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勞動力2500多人,在企業務工人員占農村勞動力的比例達到了51%。農民非農產業收入快速增長,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4%。
三、實施城鎮化戰略,建設現代新農村城鎮化是繁榮農村的有效形式。古冶區按照“突出重點、以線串點,以點帶面,全面提升”的思路,大力加強精品城區、文明生態村和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推進鄉村城鎮化進程,全面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1、統籌城鄉規劃,建設精品城區。古冶依礦建區,城區建設分散,城鄉混居現象明顯,有31個村屬于城鄉混居村。因此,古冶區堅持以城帶鄉,統籌城鄉規劃建設,將村級建設納入了城市建設整體規劃,以31個城中村、城鄉結合村為重點,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建設精品城市小區。大力實施農村平改樓工程,積極推行“村改居”管理機制,建設林、唐、古、趙、范城鄉精品區,引導農村居民向城區集中,加快鄉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目前已有9個村完成了農轉非,1個村完成了村改居。
問題一:跨文化教育之概念界定
目前關于跨文化教育的定義尚且沒有權威的、為世界公認的解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界定將跨文化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屬同一個概念,相關研究中,跨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詞語也常被混合使用。就我國而言,1994年到2008年之間,主題詞為“跨文化教育”的國內研究文章有132篇,但經查閱,存在理論研究不足、重復論述和表層研究較多等問題。比如有將多元文化教育直接等同于跨文化教育;有將跨文化教育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等同;有將國際交流等同于跨文化教育。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學者開始對跨文化的概念界定有了新的突破和進展,尤其是與多元文化的區別上。這些研究觀點大致歸納如下:
1.跨文化是動態的,表達一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多元文化是靜態的,表明一種文化多樣性存在的狀態。
2.多元文化教育一般是指在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內部,不同民族順應或融入主流文化的同時,能通過互相交流,保持和發展各民族文化。而跨文化教育主要指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在社會和文化發展進程中的交流和融合。
除此之外,還有學者認為跨文化教育是一種主動的互動式教育多元文化,主要關注多種文化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而多元文化教育隱含的含義是其他文化能被主流文化接納。從這一意義上來看,跨文化教育超越了具有被動性共存傾向的多元文化教育。[3]
以上種種關于跨文化教育的定義都有其合理和科學的一面。但以上種種定義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忽視了“教育”這一核心詞匯的含義,頗有把“跨文化性”(interculturality)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等同于“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education)的意味。本文以為跨文化教育應該是一種動態的教育過程,跨文化性,或者多元文化主義,都是最終的理想目標,不應模糊使用。那么在以上定義的基礎上,就應將“跨文化教育是培養學生跨文化理解、溝通、運作能力的教育”等類似的界定補充進去。如一學者的觀點就突顯了跨文化教育中的“教育”意義?!翱缥幕逃菍Τ尸F某一文化的人類群體的受教育者進行相關于其他人類群體的文化的教育活動,以引導這些受教育者獲得豐富的跨文化知識……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較、參照、攝取、舍棄、合作、傳播的能力,從而通過教育層面的努力……促進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盵4]
由此可見,應對跨文化教育的概念和內涵具備清晰的認識和相對深入的了解。
問題二:跨文化教育之實施形式
我國實施跨文化教育以學校為主。根據學校類型和所處教育階段、所處區域等各因素的不同,跨文化教育的實施也呈現不同的特征。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由于城市經濟開放程度和國際化程度較高,來自海外和國內其他地區和民族的移民人數較多,學校教育中跨文化教育受到一定重視,形式也較為多樣。尤其是一些具有招收國際學生資格的中小學、外籍子女學校以及留學生數目較多的高等院校,具備了開展跨文化教育的優越條件和豐富資源。但在跨文化教育的實施上都存在形式和方法單一的問題,表現為:跨文化教育實施形式以英語教學或雙語教學為主,形式和方法有待拓寬。
根據西方文獻中有關跨文化教育的實施方法分類,可歸納成非文化特色教學法、文化特色教學法、非文化特色實驗教學法、文化特色實驗教學法等4個門類。[5]非文化特色教學法主要是指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堂式教學方法,并非特指某個具體的文化。文化特色教學法則針對某一特定的文化,主要是介紹一些有關某一特定的目標文化的信息以及與該文化的人如何進行溝通交流。[6]學校應該在正確認知跨文化教育的內涵的前提下,在實施跨文化教育的形式上給予突破。還有一些跨文化教育培訓方面的技術訓練,如導向訓練、語言訓練和同化訓練等。
除此之外,學校作為實施教育的主體,還應在課程設置、日?;顒拥确矫娼o予加強。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終身教育滯后,學校承擔幾乎全部教育任務,社會資源和其他社會機構的協調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使跨文化教育的實施途徑和形式都受到限制。
問題三:跨文化教育之實施內容
就我國目前的現狀來看,跨文化教育在實踐內容上還比較混沌無序。其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對教育實踐者的理論指導。盡管國際上關于跨文化教育的研究早已自成體系,但與其他教育領域一樣,從事跨文化教育實踐的教育者與理論研究者之間存在知識的轉化和溝通期,或者說是斷層,因此,大部分位于教學一線的實踐者并未及時準確地獲取有關跨文化教育的信息和國際研究成果。
2.缺乏明確的教育綱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跨文化教育的文獻是綱領性文件,沒有明確的指導綱要。我國的教育綱要中并沒有明確的跨文化教育的內容,只是在一些學科教學綱要中零散地存在著一些跨文化教育的指南?!翱缥幕弊鳛楦拍钪钡?001年才出現在我國基礎教育文獻之一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試驗稿)》中。[7]比如在素質教育中,明確提出了“面向世界”、培養“世界意識”,但究竟如何進行實踐,卻無明確指導,也無自覺的系統的教育實踐。至今對于跨文化教育該教些什么,怎么去教,尚無一個科學有效的宏觀層面指導。
3.缺乏科學的教育內容??缥幕逃谝恍W科教育實踐中內容程度深淺不一,知識范圍不一,各個城市、地區、學校都在或有或無的自我意識指導下,進行著無序和零散的跨文化教育。而在國外則恰恰相反。比如,美國紐約州規定,不論何種專業的四年制本科大學生,大學一二年級都必須安排以通識教育課程為主,為學生建立一個“核心課程體系”。[8]該體系明確將外國文化、世界歷史、本國多民族文化研究等放進必修課程,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性和執行性都十分強,教育內容十分明確。
問題四:跨文化教育之目標群體
跨文化教育的目標群體應劃分為三種:在何種區域實施;在何種教育階段實施;在何種人群實施。以我國現狀來看,跨文化教育實施的目標群體普遍存在不均衡、不協調的問題。
1.目標區域??缥幕逃壳霸谖覈拈_展存在較大的地域差距。大部分學校將跨文化教育等同于了解外國文化,這其中以武漢、西安為代表的中西部地區居多。[9]在以西安為首的陜西省各個城市,在回族學生和漢族學生的教育問題上,都應系統和深入地開展跨文化教育。
上海、北京等發達城市,對跨文化教育的認識、理解和具體實施都有較大進展。高??缥幕逃问胶蛢热荻枷鄬Χ鄻?連中小學的跨文化教育也開展得豐富多彩,教育者的跨文化意識和理念在逐漸形成,需要不斷完善和更長時間的實踐。
2.目標階段。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階段的學生,對外來文化缺乏判斷和甄選能力。對外來文化的心態觀念也不盡合理。比如在美國的911事件中的漠視個體生命的民族主義觀點在大學生、甚至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10]一名日本來華,在西安就讀小學的留學生就有多次被小伙伴辱罵“小日本”、疏離和排斥的經歷。新疆和的學校教育種遇到的種種民族沖突等,這些正是由于跨文化教育的缺失,使我們的學生在面對跨國、跨民族、甚至跨地域的文化沖擊時,不辨良莠、無力抵抗。
3.目標人群。從狹義上說,跨文化教育實施的目標人群應包含教育系統內所有的學生在內,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任何的偏差和失衡都會帶來諸多嚴重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的不良影響將是長期的、隱性的、難以快速消除的。
從廣義上說,跨文化教育的實施應從教師開始。教育政策制定者、辦學者、管理者也要對跨文化教育有深入系統的學習和了解。教育政策制定者對跨文化教育的重視,確保從政策和制度層面給予跨文化教育的實施以保障。辦學者和管理者對跨文化教育的透徹了解,有助于在整個學校貫徹跨文化教育,促進學生跨文化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而作為直接面對學生的教師來說,他們是文化的傳播者,他們有權選擇向學生傳播何種文化、如何傳播,是客觀全面還是帶有主觀偏見。因此,對于教師的跨文化教育也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3]黃志成,魏曉明.跨文化教育――國際教育新思潮[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
[2]趙中建,等譯.全球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國際教育大會60年建議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7]魯子問.試論跨文化教育的實踐思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4).
[5]孟凡臣.跨文化教育及其方法[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5).
[6]范征,張靈.試論基于動態平衡模型的跨文化培訓[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3(05).
[8]Atlanta Regional Council for HigherEducation(2008).Higher Education in America's Metropolitan Area
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 **
脫貧工作開展來,人社局高度重視包保幫扶工作,認真按照“六扶”包保責任要求,積極探索幫扶工作新模式、新措施,多次到包保村開展扶貧調研工作,切實履行幫扶單位工作職責,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工作提質提效。
一、**村基本概況
**村全村1209戶,總人口5360人,耕地面積8600畝,位于**鎮西側,由11個自然莊組成, 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84戶156人。目前系統內未脫貧59戶104人,其中一般貧困戶3戶13人,低保貧困戶21戶53人,五保貧困戶35戶38人,由人社局10名干部職工負責包保30戶66人。包保人每月走訪貧困戶至少一次,幫助解決他們的生活、就業 、產業發展等問題,投資10萬元建設60㎡愛心超市,同時捐贈電腦、空調、辦公桌椅等辦公用品用以改善**村辦公環境。
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調研中發現,***村的貧困人口在生產、生活在都存在一些特殊困難和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村交通、飲水、用電、住房等基礎設施仍然相當落后。一是交通難?!敖煌y”導致農副產品流通難,市場占有份額低,農產品收購價格降低,農民增收難。二是飲水難。據統計,全村飲用水主要靠自家打井取水,到目前飲水難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三是用電難。村中雖已不存在無電村,但由于基本未進行農村電網改造,用電損耗大,因此經常缺電。四是人居環境條件差。通過危房改造,三官村的貧困戶住房問題已有很大改觀,但仍有部分貧困家庭住房缺乏科學布局,人畜未進行分離,并且村中衛生條件較差,居住環境不容樂觀。
(二)貧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質低,自我發展能力不強。貧困人口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十分落后,發展商品生產、開拓市場的能力相當弱。大部分群眾還存在著嚴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勇于致富的勁頭。群眾文化生活貧乏,違法現象時有發生。
(三)產業結構單一,群眾生產技術落后,科學技術普及率低。主要以種植玉米、小麥為主,經濟作物小部分貧困戶養豬、雞、鴨、魚或牛、羊等,但形成不了規模。種養科技含量低,產出效益低,村干部未能掌握實用技術,不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三、導致貧困落后的原因
(一)歷史原因和自然原因。從地理位置上說,***村主位于我縣西北部,位置偏遠,人多地少,缺水、行路難,生產和生活條件差。農村基礎設施落后,交通不便,通訊缺乏,信息閉塞,農副產品運輸通道不暢,加上農副產品開發與市場需求局部脫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開發農副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以致難以脫貧。
(二)因病致貧。由于人口老齡化、醫療技術和設備的進步更新等多方面的原因,居民所承擔的醫療費用正在逐年上漲,基本醫保難以解決群眾因大病承擔的重負,在一些家庭,往往病倒一個,就塌下一個家。截至目前,系統內****村的貧困人口中,因癌癥、先天性心臟病、慢性病等疾病致貧的有32人,占貧困人口總數的30.8%。
(三)自身原因。文化教育落后,人口素質還偏低;對新思想、新觀念、新科技、新事物、新產業的認識和接受慢,是造成貧困的內在原因。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文化教育的層次和科技普及率低,作為農村主要勞動力的青壯年,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術。
四、解決貧困村現狀的對策及建議
加快村集體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因此,為了實現***村率先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必須要加大對貧困村的扶持力度。
(一) 提升站位,夯實幫扶工作基層基礎。堅持將優秀干部沉到脫貧攻堅一線,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扶貧專干,鍛煉黨性、增長才干。做到把精兵強將選出來、派下去。真正把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和扶貧政策發展的優惠政策用足、用好、用實。在實施農村基礎設施、道路交通和生態文明村建設“三大革命”中,要加大對***村的傾斜扶持和照顧力度,以幫助當地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
(二)改善條件,加大投入扶持力度?;A設施落后仍然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個主要因素,今后要想方設法在公路、農田基本建設、村村通廣播電視、自來水、環境改造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貧困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切實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問題。多組織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活動,免費為貧困群眾傳授科技知識,送醫送藥,加大高新科技投入力度,用新技術、新思維、新理念的思路扶持****村發展。
(三)立足自身,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村的脫貧與增收,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任何外部環境的改善都只是為農民增加收入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農民增加收入最終還是要依靠農民自身,有賴于農民觀念的轉變,素質的提高和艱苦的努力。人社局依托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技工學校等培訓機構,針對****村有條件、有意向的貧困勞動者,采取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同時針對已經創業或者是有創業意愿的貧困勞動者開設免費創業培訓班,成功提高了這些貧困戶的就業技能。
[關鍵詞] 農村人力資源 成人教育 新型農民
一、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現狀
1.思想素質差
思想素質,主要指人出生以后,從后天獲得的有關思維觀念、行為準則、習慣教養、道德觀念等思想品質。從縱向看,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的一些思想觀念得到不斷更新,思想素質發生許多變化。主要表現在農民的婚姻觀、倫理道德觀以及致富觀都發生深刻變化,農民求知欲增強。從橫向看,由于傳統觀念、世俗、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農村人力資源的整體思想素質較差 , 仍落后于城市居民。
2.文化素質低
文化素質是農村人力資源素質的核心,體現農村人力資源的質量,是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文化素質能比較集中地反映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教育水平。我國農村文化教育水平的狀況說明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的文化素質較差。這一方面表現在我國農民受教育年限較低。國家統計局《2004 中國農村統計年鑒》顯示,我國農村勞動力的文化構成狀況如下:文盲或半文盲8.96%;小學33.65%;初中46.05%;高中9.37%;中專1.57%;大專及以上0.40%。
3.科技素質不高
國務院2007年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我國農村勞動力中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達76.4%。受文化素質的影響,加之缺少適時的農業技術培訓,絕大多數農民對農業技術的接受能力不高。
4.農村人力資源數量大,勞動力大量剩余,閑置現象明顯
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基數大。2007年全國農村人口為72750萬人,占總人口的55%。隨著人口的增長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這就必將對農村就業、耕地利用、農業生產環境的保護等形成巨大的壓力,對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如果不能有效開發利用將會造成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并將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的重大障礙,影響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
農民素質的現狀說明,必須重視農村成人教育,尤其要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提高農民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經驗的適應能力,不斷提高農民的創新能力。
二、成人教育對農村人力資源的影響
農村成人教育是對農民實施政治教育和文化科學教育,以科學技術為主要內容,以提高農民的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為主要目的的教育與培訓活動。農村成人教育要注重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經濟功能和身心功能的統一。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根本手段在教育,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育新型農民。
1.大力發展成人教育,提高農民思想素質
通過對廣大農民進行成人教育,可從根本上轉變農民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引導農民通過投身建設新農村的實踐,轉變傳統觀念,提高文化水平,陶冶精神情操,在走向富裕邁向文明和建設新農村過程中使自己真正成為這個偉大事業的價值主體和創造主體。
2.大力發展成人教育,提高農民文化素質
農村成人教育應當依據不同層次的受教育人群 ,做好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文化素質。一是掃盲教育。即對農村的文盲、半文盲群體進行的文化基礎知識教育 , 以及各種農業專門技術、技能的簡單培訓。掃盲的對象可分為兩種群體 , 即較長期存在的中老年文盲、半文盲和農村新增的青少年文盲、半文盲。同時,可通過加強農村的基礎教育 , 來避免或減少農村新的文盲、半文盲的產生。二是普及教育。即對廣大農民進行的文化知識、專業技術、經營管理知識、法律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使培訓對象既掌握一定的知識,又掌握一定的技能,增強管理經驗,提高法律意識,以適應農業經濟和技術發展的需要。三是提高教育。即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農村中青年進行的教育和培訓, 使他們掌握現代農業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 并成為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和骨干力量。
3.大力發展成人技術教育,以培養現代農業所需要的新型農民
培養新型農民和專業農民,是省2010年實施的民生工程之一。開展各種形式的新型農民技術培訓,不但可以提高農民的素質,而且可以使大量的農業科技成果最終被這些農民所掌握,從而轉化成為現實生產力;通過培訓還可以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新型農民,可以使更多的農民適應農業專業化、規?;涂萍蓟l展的要求,不斷提高經營現代農業的水平,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市場意識、經濟意識、發展意識、競爭意識、開拓意識與擺脫溫飽則足、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
4.大力發展成人教育,開發農村人力資源,轉移農村剩余勞
動力
農村成人教育要貼近農民的需求。農村成人教育的內容,包括向農民傳授農村實際的、豐富多彩的農技知識,也包括向農民傳授非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開展電工、維修工等培訓,以便更多的農民走出農村,進入國內城市工作和生活。對進城務工的農民要加強崗位培訓,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和安全生產知識,營造農村人力資本培育的良好環境,提高他們的競爭就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以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第二、三產業及現代化小城鎮中從事非農產業的迫切需要,為實現農村“城鎮化”以及農業產業化的非農化奠定堅實的基礎。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水平決定著農民的素質,決定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對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人力資源開發,使他們投入到社會中去。
參考文獻:
[1]李愷 李崇光 趙正洲:農村成人教育的國際比較[J].理論與改革;2003年06期
關鍵詞:村鎮銀行;小額信貸;江夏區;調研報告;脫農化
中圖分類號:F8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9-0-02
一、調研背景
近年來,武漢城市圈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小額信貸的需求越來越大;但小額信貸業務發展進程仍然較為緩慢,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問題:其一,貸款門檻較高,擔保抵押仍然是制約農戶小額信貸的主要因素;其二,小額信貸業務由于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問題嚴重,“啄序”行為難以避免(郭興平,2012);其三,信貸市場供給不足,金融服務業務缺少,市場定位不準確。
村鎮銀行方面,在大部分擁有涉農業務的國有商業銀行將發展重心轉移到城市后,農村地區出現了較大的信貸供給缺口。2010年10月,位于武漢市內的第一家村鎮銀行——江夏民生村鎮銀行掛牌成立。這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武漢城市圈農村金融的融資渠道,增加了農村金融的活力;但新成立的村鎮銀行并沒有完全彌補信貸市場的供給缺口,很多村鎮銀行缺乏公眾認同,客戶資源稀缺,在經營管理上存在諸多問題。
二、研究方法
(一)問卷法
課題組結合江夏區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反復通過預調研和反饋來設計和完善問卷。2012年9月至10月,成員走訪了江夏境內鄭店街道辦勞一村等6鄉鎮1林場共計近30余村莊,共派出18批次調研組,參與調研人數達44人次,期間共發放了202份調研問卷,成功回收197份有效問卷。
(二)數理統計
課題組運用數理統計對問卷結果做了基礎的分析,得出問卷中的各問題選項的答案頻率、頻數及問題間的相關性聯系等信息。
(三)訪談法
調研期間,課題組成員同時對江夏民生村鎮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金口街道辦金水閘支行等幾家銀行進行了走訪,獲得了當地銀行信貸業務的相關信息。
三、調研樣本基本信息
(一)樣本農戶的年齡機構特征
從年齡分布上看,大多數戶主年齡在30歲至60歲間,屬于主要勞動力年齡內人口,其合計比例高達81.22%;其次,30歲以下的農戶有22人,占11.17%;最后就是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只有15人,占7.16%。另外,30歲以下的農戶主要集中在20歲到30歲區間,其數量較少的原因是大多數該年齡段內的農戶外出務工或者與父母共同生活。
(二)樣本農戶戶主的文化程度
從樣本戶主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來看,主要集中在初中階段,共有93人,幾乎占到一半的比例;其次是高中及中專,合計有48人,占比24.36%;再次是小學,占比19.80%;最后是數量極少的大專、本科和文盲,合計有17人,占比8.64%。與以往的相關資料對比,農戶整體上的文化素質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樣本農戶戶主的專業技能
該地區的農戶戶主有近一半擁有某一領域內的專業技能,主要體現在:個體經營最多,有41戶,占比高達20.81%;其次是司機,有17戶,占到8.63%;再次是手工藝者,占6.09%的比例;泥瓦、養殖、獸醫等行業內的從業人口較少;最后,完全依靠土地生存的農戶有38戶,占比例19.29%。而其他項有大約38.58%的農戶,這部分農戶屬于非土地種植業,主要有鄉村教師、護士等,但比例都非常低,在此不再枚舉。
(四)農戶家庭成員務工及農業收入等情況
受訪者中,有63%的家庭有成員外出務工,主要集中在武漢城市圈;其余沒有家人外出務工的家庭有72戶,占比37%。外出務工的家庭中,外出務工的時間占農業生產時間的比重基本在80%以上,其余大部分也占到了51%-80%以上。與此相對應,務工收入是家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來看:該比例占到80%以上者有50戶;其次,有41戶的收入比例在51%以上(見表1)。
關于農業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有112戶家庭,沒有農業收入;其次,有49戶的農業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在20%以下;再次,20戶的比重在50%以下;剩余只有少量農戶的農業收入占據家庭總收入的較大比重,其中,9戶比重在50%至80%,7戶在80%以上(見表1)。
(五)江夏區村鎮銀行的基本發展歷程和現狀
截止2013年7月,江夏區僅設有村鎮銀行一家——江夏民生村鎮銀行。該行是2010年10月中國民生銀行聯合當地8家企事業單位發起成立的,其注冊資本8000萬元。主要信貸業務有:組合貸、聯保貸、高管保證貸、機械設備抵押、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近3年來,該行的業務范圍進一步增加,存款貸額也有所增加。但該行在各街道辦均沒有開設分行、辦事處、甚至自動銀行機等設施。
四、主要發現
(一)村鎮銀行方面
1.缺少市場推廣活動
村鎮銀行在其所在地的知名度較低,加之“村鎮”二字,以及儲戶不愿意在新成立的銀行辦理業務的傾向,都增加了農戶對其業務能力和資金安全的質疑。調研數據顯示,只有23.9%的農戶了解過村鎮銀行,其中只有8.6%的農戶非常了解或者比較了解其業務;相反,農戶對郵政儲蓄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的了解程度較高。針對此種情況,村鎮銀行可以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農戶接觸銀行信息的主要途徑(見表2)進行其品牌宣傳及業務推廣,從而提升農戶對其了解程度和認可度,促使農戶參與村鎮銀行的信貸及存款業務。
2.村鎮銀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村鎮銀行營業網點少,業務辦理成本較高,導致吸儲能力差。在江夏范圍內,江夏民生村鎮銀行是該行在武漢的總行,也是唯的一家營業廳,其他街道辦或者鄉鎮均無支行或業務處。相反,農村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在各鄉鎮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營業網點。由于村鎮銀行幾乎沒有分支機構,無法完成通存通兌,農戶接受金融服務時,需要前往縣城營業廳柜臺辦理,交通極其不便,業務辦理成本較高,造成村鎮銀行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3.小額信貸業務脫農化現象嚴重
村鎮銀行成立的目的是彌補農村地區的金融供給不足,但是部分村鎮銀行卻變成外資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躲避監管限制,進行市場拓展的工具。同時,由于村鎮銀行遠離農戶所在地,工作人員較少,雙方沒有充分的了解,為規避風險,村鎮銀行貸款中農戶小額貸款較少,農轉非、脫農化現象明顯。調研中,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銀行小額信貸業務的客戶中,農戶數量極少,小企業、鄉鎮企業較多,有相當部分是非涉農企業,并且信貸產品大部分是針對小型企業而非個人。
(二)農戶方面
1.社會關系好的農戶貸款需求小,貸款成功率高
該項研究中,我們把社會關系好壞的標準定為農戶家庭中是否有親友在村委會或者地方政府任職。在我們收集的197份問卷中,只有22戶農戶有銀行機構貸款經歷。在這22戶中,其中5戶社會關系好,貸款5次;其余17戶社會關系差,貸款32次。而社會關系好的農戶貸款次數占比13.51%,低于其人口比例23.7%。由此可知,社會關系好的農戶貸款的需求較小。另一方面,5個農戶共申請貸款5次,4次成功貸款;17個農戶共有申請貸款32次,22次成功貸款;其貸款成功率分別是80%和68.8%(見表3)。由此可發現,社會關系好的農戶的貸款成功率高于社會關系差的農戶。
2.農戶信貸需求較大,貸款額度需求較小
總體來看,農戶非常支持小額信貸,有很大的貸款需求。數據顯示,約45.2%的農戶認為小額信貸對改善農業生產的幫助比較大或者非常大,另有37.6%的農戶認為小額信貸對提升生活水平的幫助比較大或者非常大。在農戶對政府和銀行的態度上,六成以上農戶希望政府鼓勵農戶銀行間的信貸業務,也說明農戶對貸款的需求較大。另外,94%的貸款需求在5萬元以內,可見農戶的小額信貸具有明顯的小農經濟特征,即以生存為目的,不是以追逐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劉玲玲,2009)。
3.農戶反映貸款門檻較高
在江夏民生村鎮銀行中,基本上所有信貸業務都需要抵押物或者較高的信用評級,對農戶的要求門檻較高。這樣做可以規避小額信貸的道德風險,但卻把大部分農戶拒之門外了,使很多需要貸款的農戶因為沒有規定的抵押物而放棄貸款,轉而尋求親友幫助,形成“內源融資”(張杰,2004)。調查結果顯示,在選擇籌資方式上,八成以上農戶會選擇親朋籌資,只有一成會選擇銀行機構。
參考文獻:
[1]王玲玲,李冠華,郭慧.村鎮銀行發展現狀研究——村鎮銀行貸款“脫農化”調研報告[J].才智,2011(14):18.
[2]郭興平.村鎮銀行經營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基于兩家村鎮銀行的調研報告[J].銀行家,2012(03):92-95.
[3]劉玲玲.《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調研報告綜述[J].甘肅金融,2009(11):4-7.
[4]何惠珍.發展我國村鎮銀行的SWOT分析[J].學術探索,2013(02):43-46.
(一)課堂教學為主導
高校大部分的知識傳授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這種最傳統、最基本的教學手段實現的。同樣,特色水教育融合了知識和文化教育的特征,課堂教學仍是其實現育人目標的主要手段,整合水教育知識體系,開發特色水教育課程是實施“以水育人”的基礎。我院通過數年努力,自行開發了特色水教育課程,并作為一門必修課在全校所有專業開設。與其他通識課一樣,課程只有18學時,沒有深奧的理論分析,卻包含了大量與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水的知識典故。如下表所示,課程知識體系主要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旨在向學生傳遞水的常識,令其“知水、懂水”,傳播水的規范,學會“用水、節水”。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多媒體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方式完成,可將課堂搬進水利實驗室、博物館、自然水域甚至水利工程現場,重點是強化環境渲染,使學生身臨其境、置身其中,更加深切地感知水、認識水。第二部分水文化的內容旨在傳承水利精神、水的品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其懂得“賞水、愛水”。這部分主要通過環境模擬、情景模擬的方法,利用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媒體手段,以歷史為主線講授人與水的故事,體現“人水和諧”的理念,并通過情感熏陶將水的品質與精神傳遞給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其價值觀、世界觀。
(二)社會實踐項目為載體
水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導,但不局限于課堂,相應的社會實踐既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續,也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檢驗。學生通過實踐,進一步深化鞏固所學知識,鍛煉能力,提升素質,并形成社會輻射效應,服務社會,實現實踐育人。水教育社會實踐的項目化管理可借鑒高校科研項目管理辦法,由學生組織團隊自行選題申報項目,學校統一評審,立項項目由學生組織實施,并撰寫總結報告參加驗收。其優勢在于項目全程主要由學生負責實施,全面鍛煉了學生團隊合作、協調溝通、分析總結等綜合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水資源及水事活動的感性認識。我院幾年來利用行業優勢,在“以水育人”的特色水教育社會實踐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組織學生開展的與水有關的實踐主要有三大類。1“.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系列實踐。2005年起,學校每年參與或承辦浙江省“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宣傳活動。根據每一年的主題制作展板、燈謎,組織文藝演出,發放宣傳資料,征集簽名;組織學生深入社區、學校、鄉鎮進行宣傳;舉辦知識競賽、制作專題網站、征集短信等宣傳及水知識普及活動;成立水資源社團、編演水保護文藝節目等,倡導全社會關注水問題。這樣的專題實踐已經持續了8年,每年參與的學生超過了1000人次,社會反響良好。2.重大水利工程、水利法規、科學節水宣傳教育實踐。結合近幾年浙江省關乎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走進全省各地市縣,深入鄉鎮、農村、農戶,采用現場咨詢、展板展示、發放宣傳資料、入戶走訪、問卷調查、納涼晚會、有獎問答等喜聞樂見的形式調動民眾的參與度、了解民眾想法、有針對性地增強宣傳力度、提高宣傳效果,使民眾了解水利法規對水事活動的規定,理解工程建設的意義,自覺依法用水、科學節水、支持水利工程建設。這類實踐充分發揮學生來自全省各地、假期時間長的優勢,鼓勵學生以團隊形式開展實踐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接受生態水利教育,逐步樹立良好的生態道德觀和發展觀,帶著保護生態的睿智反哺社會,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3.水利系列專題調研實踐。我校依托學生所學專業,結合社會熱點,組織學生深入調研,撰寫較高質量的調研報告。近幾年,我校學生參與調研的項目有杭州下沙大學城景觀水水質調研、浙江省下山移民工作調查、浙江省農村飲用水工程運行現狀調研、舟山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現狀調查等十多項。通過調研,學生深入了解了我省水資源、水環境狀況,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客觀的認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問題,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欲望、提高綜合能力。
(三)重視網絡平臺的媒介作用
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網絡已悄然走入校園,成為當今高校學生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相對于枯燥的課本,網絡的巨大信息量以其生動、開放的特質更能吸引學生。為了更有效地發揮“水”的育人功能,全方位實施特色水教育,必須重視網絡平臺的媒介作用,深度挖掘網絡育人功能,利用網絡平臺傳播水知識、弘揚水文化?;ヂ摼W的特點決定了網絡育人效率遠遠超過傳統教學模式,網絡育人功能的實現始終與其密切相關。網絡的大信息量使得學生學習內容不再局限于書本,學生能在網絡上找到任何想要得到的資料,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網絡的開放性使課程打破了專業班級界限、學習人數界限,所有學生可隨時隨地學習相關內容;網絡的平等性、交互性使學生能自由傳遞所學知識、表達價值觀念,通過輿論影響擴大育人范圍,完成二次育人。我院依托浙江特色水教育課程自主開發了水教育教學平臺,包含供學生學習、練習的課程資料、教學視頻、課件和題庫等完整的教學資源,以及特色水教育實踐的相關信息和報道。學生從課堂、網絡兩個渠道獲取水教育資源,完成學習任務。學校還自主研發了水利數字文獻資源共享平臺、浙江水文化專題網站,為教師、學生及其他相關人員學習研究提供大量文獻資料。除了加強網絡學習資源建設,學校還通過浙江在線、浙江高職教育網、鳳凰網等主流媒體宣傳我校特色水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學生“惜水、愛水、節水、護水”。
(四)營造“人水和諧”的校園環境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交往的主要場所,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在校園中度過,校園環境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場所,尤其要注重校園文化環境的塑造,發揮環境的育人作用。廣義的校園環境包括物質層面的校園設施、自然環境和行為層面的人文環境。營造“人水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就要在校園規劃、設計上秉持生態文明理念,在學生活動中凸顯“人水和諧”的文化氛圍。1.物質環境育人。學校人文景觀、設施的設計塑造蘊含水文化特色,如增加水景、水文化雕塑;在建筑、園林外部設計上融入水文化元素;在教學、行政、宿舍、食堂等功能性建筑的命名和內部裝飾中挖掘水文化資源,增強文化氛圍;校園內安裝使用特色節水、水循環利用裝置,在細節上處處體現“節水、護水”理念。以我院為例,校園環境塑造處處彰顯水文化特色。學校在新校區規劃上就設置了湖、池、灘等多處水景,整個校園水系環繞,人、水、建筑自然融洽。學校湖邊的“遨游”塑像、下沉廣場側立面的“上善若水”浮雕、廣場上的“融會貫通”雕塑還有圖書館內“水利今昔”治水歷史長廊無不反映了水利精神和水的品格。學校綠化帶中安裝了節水灌溉裝置,將節水理念有效融入到校園管理中。2.行為環境育人。特色水教育在環境育人層面的更深層次涵義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校園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水的認知和理解,重塑“人水和諧”的生態價值觀。校園文化活動由學校管理者主導,旨在營造一種氛圍,使學生作為參與主體充分融入,通過環境熏陶,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和修養,培養健康人格。融入水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主要有學術類的講座、知識競賽,實踐類的水宣傳、水調查,文體類的征文、演出、產品展示等。水文化作為我院的特色校本文化,在各種校園活動的設計、組織中凸顯出來。學校引導、支持學生創建了水文化社團,開展各種水文化、水教育活動。為了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培養學生“賞水、愛水”,學校多次以水為主題,開展征文、攝影比賽;指導學生學以致用,設計制作水文化創意產品;向學生征集具有文化意味的、體現水的美好品質的校園主要建筑設施名稱。為了做好水文化宣傳,使學生“知水、懂水”,自覺“節水、護水”,學校創辦了水文化學習刊物,創建了水文化、水教育網絡平臺,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水宣傳、水調研。我校具有水特色的“弘揚水文化,培育水利人”“、用腳丈量職業深度,用心感受行業精神”主題實踐活動先后被評為浙江省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充分顯示了我校校園文化實力和特色。
(五)水文化研究為依托
水文化研究為特色水教育課程與實踐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深入的水文化研究構建了特色水教育知識體系,并使其內容更加豐富、與時俱進。水文化研究要不斷創新研究手段、開拓研究領域,利用理論研究成果指導實踐、服務社會,充分發揮水文化研究的應用性,擴大影響力。我院依托水文化研究所,從水制度文化、水工程文化、水景觀文化、水利科技文化、水利風俗、水文學、水藝術、水利人物等幾方面對水文化進行全面考證、研究,成果斐然。幾年來,獨立承擔多項水文化、水教育課題,編纂出版多部相關書籍、教材,公開三十余篇。
(六)制度建設為保障
論文摘要:近年來刑釋解教人員再犯罪成為刑事犯罪的重要部分之一,刑釋解教人員由于自身素質低、就業缺乏競爭力、社會歧視等諸多原因導致出獄又被捕。為了深入了解刑釋解教人員的特征、成因,本文以花都區檢察院自2009年三年來的所逮捕查辦的刑釋解教人員再犯罪案件為基礎深入研究分析,并試圖提出相關對策。
論文關鍵詞 刑釋解教 再犯罪 原因
近年來,刑罰處罰釋放人員、解除勞動教養人員(以下簡稱刑釋解教人員)重新犯罪人數呈大幅上升趨勢,據統計,2009年至2011年三間,花都區院共批捕刑釋解教人員再犯罪366件504人,分別占三年總逮捕書的8.1%和7%,其中2009年為89件108人,2010年為159件185人,2011年為186件211人,再犯罪人數同比上升率2010年為41.6%,2011年為12.3%,刑釋解教人員再犯罪成為刑事案件犯罪主體重要構成部分之一,其再犯罪往往手段更為隱蔽、反偵察能力更強、社會危害性越大。同時其數量的不斷攀升也的凸顯我們在教育改造、以及后續幫扶有待更深一步研究。
一、刑釋解教人員再犯罪主要特點
從案件性質上看,多為暴力侵財型犯罪。從花都區檢察院統計的的數據看,刑釋解教人員再犯罪的案由多為綁架罪、盜竊罪、故意傷害罪、搶奪搶劫、販賣等暴力侵財涉毒型犯罪。其中犯盜竊罪占總犯罪人數的26.4%,其次是兩搶犯罪占18.3%,然后是走私、運輸、販賣占17.1%。從犯罪主體看,重新犯罪的釋解教人員存在三低三多現象:即受教育程度低社會階層低犯罪年齡低和男性多累犯多共同犯罪多。據統計,在該院近三年批捕的重新犯罪的刑釋解教人員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5%,其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占34.5%;無業人員與農村富余勞動力共占95.6%(其中無業人員占35.9%,農民共占59.7%);犯罪時年齡30歲以下占53.6%,其中18歲以下未成年人占7.7%;犯罪人員中男性占98%,累犯占67.1%。共同犯罪占49.2%。所判刑罰相對較輕且與前罪間隔時間較短。在所統計的數據中,在二進宮中,判刑不滿三年徒刑的251人,占49.8%,十年以上的僅占0.7%;在累犯中,再犯罪與前罪的時間多數相差較短,再犯罪事件超過三年的僅僅占23.9%,其中不超過一年的占24.1%。部分犯罪分子已經將犯罪作為自己的職業。在統計的案件中,部分犯罪分子尤其是犯盜竊罪、搶劫罪、開設賭場罪、販賣罪等罪名的犯罪分子,已經將違法犯罪作為自己謀生的手段,形成慣犯,屢犯率抓,一放又犯。再犯罪刑釋解教人員反偵察能力較強。刑釋解教人員由于經歷過被偵查與被詢問,對偵查人員定罪量刑的證據標準以及法律規定較為熟悉,所以相對初犯,其反偵察能力有所提高,會揣摩偵查人員證據獲取情況而撒謊掩蓋犯罪。
二、刑釋解教人員再犯罪原因分析
缺乏正當職業及求職能力是其再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農村富余勞動力及待崗人員不斷增多,很多刑釋解教人員在初次犯罪之前即大多數為無正當職業者,且自身文化修養與素質較低,求職缺乏競爭力,無法在在社會上謀取高報酬正當職業。如在調查的人員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5%,無業人員與農村富余勞動力共占95.6%。而在首次犯罪被刑釋解教后,社會對他們的接納程度更為降低,生活的壓力迫使他們再次走向犯罪,在筆者承辦的黃XX盜竊案中,黃XX在首次犯罪后刑滿釋放后第三天又因盜竊361?服裝店被抓獲,問其原因只因釋放后天氣太冷,沒錢購置冬衣,只好再次去偷。好逸惡勞、惡習難改導致一錯再錯。一些刑釋解教人員本身好逸惡勞無法適應繁重骯臟且收入低的工作,且部分刑釋解教人員甚至有吸毒賭博的惡習,離開監管場所后沒有辦法依靠自身能力維持正常的生活,以至于將犯罪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如刑釋人員李X運今年已近60歲,出生在農村,由于從小好逸惡勞,無法適應農村繁重的勞動,從十幾歲開始就到處流浪,靠偷摸拐騙、搶劫販毒為生,在監獄里進進出出無數次,五十多年中竟有近三十年是在監獄中度過。3.經歷復雜、交友不慎難以脫離以往生活圈。部分刑釋解教人員在以往生活過程中,所結交的朋友也大多同樣是以盜竊、搶劫、販毒為生的同道中人,同時在服刑或勞教過程中還結交了一些同樣犯罪服刑的人,這些人一起交流犯罪心得,交叉感染反而使一些本來對法律對監獄心存敬畏的初犯變成了老油條。如石X寧盜竊案中,石X寧在初犯刑滿釋放后因生活無著落,職能求助于之前的朋友。對方告訴他借錢沒有,但是他們正準備去盜竊,要求石X寧為其把風,事成后可以給他分贓,結果三人在盜竊過程中全部被抓。在統計的案件中,筆者發現犯罪分子經常有集中活動的地點,如花都區獅嶺鎮某網吧,經常是犯罪分鐘集中地,在多起盜竊、搶劫案件中都與這個網吧有關系。法律意思淡薄、缺乏正確的是非觀和道德感。部分犯罪分子經過監管場所的服刑改造,但并未真正悔悟,相反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覺得自己進了監獄,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具有炫耀的資本,證明自己敢闖敢干、不怕死。同時由于法律意識淡薄,平時橫行霸道已成習慣,不自覺地又犯罪。如侯X偉尋釁滋事一案中,侯X偉與其朋友只因為在住旅店時候,認為前臺人員登記完后將其身份證是扔回給他,態度不好,在回到房間后想想不舒服,就返回將前臺男子暴打成輕微傷并且砸掉了旅店的柜臺和電腦。社會歧視、親友冷落,難以重新融入社會。一些刑釋解教人員由于存在劣跡,重新走向社會后,已經被人不自覺的視為異類而退避三舍,在升學、參軍、就業、婚姻等方面都會遇到比常人更多的困難,被社會排擠到邊緣,同時也有些家庭覺得自己家人進了監管場所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對其冷落不管不顧,從而使這些人由自主的產生對社會對家庭的排斥心理,以至于破罐子破摔,一錯再錯。
6.改造方式存在不足,后續幫扶未能無縫銜接。部分監管場所改造手段單一、方法落后,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罪犯思想改造。一些監管場所主要通過減刑、假釋的方法來進行改造,這樣容易造成一些罪犯在改造中投機取巧,處心積慮使自己能得到減刑、假釋的機會,但其內心深處的劣性往往沒有得到徹底、有效的改造。同時后續幫教工作未得到很好銜接,刑釋解教人員回歸社會后,社會上的監管工作不到位,導致刑釋解教人員驟然失去規制,很容易回歸到違法犯罪的老路。一些地方安置幫教組織機構形同虛設,黨政領導不重視,措施不得力,無過渡性安置基地,無職業培訓和推介,安置幫教工大多流于形式。
三、防范刑釋解教人員再犯罪的對策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