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0 08:58: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八生物下知識點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知識點 記憶技巧 規律記憶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260107
高中生物是一門“理中文”的學科,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且繁雜,這需要有良好的記憶技巧。在此,筆者介紹幾種常用的記憶技巧。
一、聯想記憶
利用事物間的聯系,通過聯想進行記憶。比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中提到,摘除葡萄梗時,需要先清洗,再去梗,以防止微生物感染。這一知識點可以聯系生活中洗菜的方式。洗菜時也應當先洗,再擇菜,防止營養物質的流失。又如,在記憶糖被具有、保護的功能時,可聯系平時吃火鍋:很燙的食物進入有糖被的食道后,并未將食道燙傷,這可能就是食道表面糖被的保護作用。再如,記憶胡蘿卜素是橘黃色時,可聯系生活中的胡蘿卜是橘黃色來記憶。但這種方法需要注意選擇好聯想的中介,且有時并不完全準確,但可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此外,這種方法還需要注意生活經驗的積累。
二、口訣記憶
把識記材料編成“順口溜”,通過口訣形式記憶。比如在《提取綠葉中的色素》實驗中,濾紙條上的顏色從上到下可記為:胡(胡蘿卜素)葉(葉黃素)a(葉綠素a)b(葉綠素b)。在記憶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時,可采用以下口訣:甲攜來一本亮色書。而微量元素的口訣可用:鐵很兇猛(錳),碰(硼)上了新(鋅)買的木(鉬)桶(銅)。
又如,有絲分裂各時期特征,可描述為:前期,仁膜消失現兩體;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后期,點裂數加均兩極;末期:兩消兩現重開始。
三、規律記憶
通過總結規律進行記憶。例如在“必修一”中學到:凡是大分子物質水解為小分子物質,就肯定需要水,該過程釋放能量,是放能反應。釋放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儲存在ATP中。故放能反應與ATP的合成相關。
以上方法主要應用于對零散知識的記憶。但在高中生物的學習中,還必須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融會貫通,及時歸納總結,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知識網絡,解題時才能游刃有余。
四、圖示記憶、列表記憶、概括記憶
圖示記憶,也就是通常所講的知識畫概念圖。通過繪制概念圖,了解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每學完一章后,將這部分的內容回顧一遍,系統地梳理出大致的內容和結構。比如在記憶蛋白質一節的內容時,可繪制以下概念圖幫助記憶。
列表記憶的方法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比如比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異同點。
概括記憶。對知識點及其內在聯系要學會概括。例如總結產生水的細胞器:核糖體、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再如概括僅含有C、H、O三種元素的化合物有糖類、脂肪、固醇。又如在課本“必修一”中首先學到構成細胞的元素,它們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緊接著就學習元素構成的化合物,再由化合物構成細胞的基本結構,再到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以及細胞中的各種化合物。
五、通過實驗現象增強記憶
關鍵詞: 高三生物 復習 對策 思考
我從教十四載,至今為止,帶過三屆高三畢業班,算得上是從教多年的“年輕的高三教師”。在我高三任教歷程開始的時候,廣西高考就已經是“3+小綜合”的模式。在此,我以自己走過的一些“路”為引子,談談對“3+小綜合”模式中生物科的復習備考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歸納整理,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考試中各種問題的思路的根源。在生物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加以整理和歸類,使知識點形成知識鏈和知識網,便于學生理解性記憶和回顧。例如,化學元素―化合物―細胞―生物個體―生物種群―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通過這樣的知識鏈幫助學生歸納出基礎知識復習的一條主線,以利于學生較系統地對基礎知識進行重新的認識和歸納,形成學科內橫向的聯系,并建立生物學科的思維過程。目前,我校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幫助學生建立思維導圖,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較為系統的復習。
二、注重圖、表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
高三復習要特別注重對學生認識知識的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的培養。在廣西歷屆的高考中,圖、表題占了較大的比例,而且是每年必考的內容之一。我們在進行復習備考時,首先要重視對教材中的原圖的認知和解析,其次要注重教材原圖的變形與變式。在復習備考工作中,我們可以設立復習專題,對圖、表相關的內容進行較系統的、全面的復習,加強對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的培養。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圖解的分析與比較、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對比、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和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圖解的應用等。以下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為例簡要說明(原圖解見人教版教材第二冊第八章圖8―21,8―22和8―23),復習時首先引導學生注意教材中的三個圖解的側重點、特點、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再對圖解進行深入分析,抓住能量流動特點,結合能量流動的基礎知識,再依據食物鏈(網)中生物的關系,分析各營養級能量流動的變化與聯系,并將三圖進行整合,讓學生自己通過歸納,總結出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這樣就能讓學生從對基礎知識的簡單復習轉化為對基礎知識應用的思維能力訓練中來。
以往我們的學生進行的相關訓練不足,對圖、表類的試題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分析能力較差,從圖、表中獲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不足,對題目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等不良的審題習慣。對此,我從多種途徑精選各種類型的圖表題,在教學中通過精練、自評、他評的方式,幫助學生積累經驗、總結經驗,以形成對圖表類的試題具有一定針對性的分析與判斷的思維模式。
三、突出比較法的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
高三復習的特點是:知識點很多、內容要全面、時間很緊張。在進行高三生物復習時,我選擇運用比較法,把課本中相關聯的知識進行比較復習,有利于學生把知識系統化,更易識記各種重要的知識點,較容易形成學科內的“綜合”。生物復習備考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的內容,分析知識的聯系性,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思維能力上,指導學生進行比較法的學習,形成綜合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
例如: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礦質元素離子的比較、新陳代謝各種基本類型的比較、育種方法(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的比較等。這樣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高考中的重點知識,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四、強化材料題的復習,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形成良好思維品質。
在高三生物教學中,要始終重視材料題、新信息題的復習備考,精選試題,加強學生的閱讀、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問題,進而認真審核試題給出的材料,圍繞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和綜合,提煉出有用信息,排除干擾信息,準確把握題干來解決問題。這種復習方式不僅體現出生物學科的認知規律,而且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態度。這種創設情境、提供信息的材料題,是近年來高考出題的趨勢之一。
教師應在復習備考時注意一個老問題:課堂教學必須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應引導學生活用教材,切不可照本宣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主導和主體作用的有機結合,可以避免學生在探索知識過程中的被動性,使學生具有較明確的目的性和主動性,久而久之,能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在教師的啟發下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蹦敲?,會提問的學生比會回答的學生需要更多的培養。
五、增強實驗設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實驗內容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復習備考教學中應不斷總結近年高考的實驗設計題。復習教學應加強對學生實驗設計能力要求的專題研究,使學生能根據高考大綱的要求,在獲得相應實驗能力的基礎上對實驗進行較為科學的設計。高考對實驗的要求有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對教材中原有實驗的實驗原理、方法步驟、結果和結論有較深刻的理解。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實踐;體會
有這樣的一種說法說,高中生的生物課程屬于半文半理的學科。這是因為生物不僅學要計算一些數據,還要需要像背文科生的史地政一樣需要進行背誦。而且本來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由于成績這個門檻的限制,使老師壓縮試驗時間都用來上課講解,這樣就造成了生物這門課程十分枯燥無味,這就造成了一些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厭倦,學生在理解起來也很困難,這也是目前生物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有如下幾條改革建議和體會:
一、加強上課師生的互動溝通,提高生物課堂的質量
目前,雖已進行了教學模式的改革,但是在國內,大多數的學校還是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雖然這樣會保證課堂的教學秩序,但是就教學的效果上來看,并不可靠。對于此我認為,在課堂的教學模式中,應該多向美國學習,在課堂上多采取和學生對話聊天的方式進行傳授知識,這樣不僅能夠增加課堂的樂趣,增進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友誼關系,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提高聽課效率,使學生知道的更多,記得更加牢固。
另外,在學生作業上和學生進行知識性的互動也是一個不錯的教學辦法。老師可以通過在作業上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總結,統一的在課堂上進行講授,對于個別問題,老師可以單獨和學生進行討論,幫助學生改正。
二、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
生物這門學科與一些科目不同的特點在于很多知識點是可以通過實踐來完成的。老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動手時間的機會,這樣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的深入。但是就目前來講,大多數尤其是條件不太好的農村學校,并不重視實踐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認為這是在耽誤時間,只是在快考試的時候進行突擊,這樣即便有好成績,學生也不會應用,學得也只是死知識。為此,我建議學校開設開放的實驗室,這樣學生就可以隨時去進行生物實驗,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化抽象為具體,促進對生物問題的理解。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但是由于高考的考核形式促使老師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一味重視學生的成績。生物這門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更加要重視學生的生物實踐能力,成績只能作為評判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一個標準,在生物教學中切不可因為成績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四、要有針對性,有重點的進行教學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老師的所講的內容總是面面俱到,所有的知識點都進行講解,這樣教學的重點很難讓學生進行把握。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不僅是生物學科,其他學科也都應該進行有重點的教學,課堂要有針對性,對重點問題要重點分析,這樣不僅有效的利用了課堂的時間,生物知識的重點難點也一目了然。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現在多數學校的教學基礎設施都已經完善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動畫生動形象展現細胞分裂的過程,還可以利用各種音效視頻完成生物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記憶。不僅如此,多媒體的利用還增強了生物學科的“時效性”使得生物緊跟時代的步伐。
六、建立生物興趣學習小組
突破原有自己學自己的學習方式,建立生物興趣學習小組,四到七個人一組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解決生物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自主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的養成。在此基礎之上,不定期進行學習小組之間的比拼測試,對暫時領先的生物學習小組進行一定的獎勵,以此來增加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鞏固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迎合新課改的要求。
七、引導學生多渠道的獲取知識
原來由于科技并不是十分發達,教學設施也不完善,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比較單一。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幫助,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渠道,豐富了學生學習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使他們充分認識利用這一便利的手段進行研究學習生物這門學科,真正完成“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
八、體會總結
所有的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證學生知識的學習,高中生物學科的改革也是如此。高中生物學科是中學一門基礎的學科,對學生認識自然萬物有引導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中學階段學好生物十分重要。在生物學科改革進行的大條件下,我認為老師在教學總要善于學習國外教學的先進經驗,在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上進行創新,不僅如此,教育心理的應用也十分重要,善于抓住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此外,筆者認為,老師不僅是“授業”,更應該起到“解惑”的作用,老師不應該什么都去告訴學生,應該留一些學生自己思考的余地,實在思考不出來在進行講解。老師的引導作用更為重要,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應用能力,所以,提高學生以及老師的教育素質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真正培養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是我們的教育之本。但往往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容易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注重成績忽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這樣的無論教育如何改進,學生也只是把知識學死。
以實驗為基礎的生物學科,包括化學學科在內,在教學中就應該重視實驗的重要性,真正把實驗融入到教學當中去,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知識儲備的增加。還要根據新時代提出的要求,對教學內容有所改革,不斷更新教學的知識點,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新鮮”的。我相信,在教學改革下的今天,生物學科的教學一定更加完善,學生的學習也會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王天麗.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D].西北師范大學,2005.
一、充分利用無意識記憶
很多心理學資料顯示,無意識的識記一般都是不自覺的,也沒有什么目的,同樣也沒有用意志去強迫、努力去記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較為直觀的教學方式、手段。進而去刺激學生的無意識識記。如在講解有關草履蟲的相關實驗時,學生會在無意識情況下就記住有關內容,且效果較好。此外,生物教科書中,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動植物,都會激發學生無意識的識記,教師就要充分借助學生的無意識記憶的課堂內容,去調動學生,達到深刻記憶的目的,大大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激發、培養學生的有意識記憶
在心理學上,把有事先預設好目的的,通過意志努力記憶的,統稱為有意識記。一般說來,只有通過有意識記才能獲得一項技能或系統知識。由此可知,有意識記對于生物學習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以培養。
1.努力挖掘潛在因素
潛在因素指的是非智力因素,例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心理等因素,通過激勵這些因素,提高對知識的識記效果。
首先應該幫助學生改變思想認識,重視生物學習。由于有些地區,中考并不考生物,導致很多學生并不重視生物的學習。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教材,闡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學科的發展,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好利用形象、生動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識記的能力,主觀能動性是識記能力提升的基礎。
不斷磨煉學生的意志,意志支配著人的行動,以期達到預定的目的。教師應該采取相應措施,引導學生,以達到實現有意識地去記憶。
2.找尋機械識記的方法
機械的識記雖然屬于有意識記,但它是在學生沒有完全理解的情況下,根據與周圍事物的聯系,機械地進行重復記憶,也就重復多次。強制記憶,提高機械記憶的效果。例如,形象記憶法,通過形象的比喻讓學生更便于理解,例如:“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記住,我們可以把細胞形象地比喻為班級,把生物體比喻成學校,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更加便于識記。
公式記憶法,我們可以把教材中,關系較為復雜的知識,寫成公式的形式,例如生態系統=生物群落+無機環境等等。將各種復雜關系總結后,歸納成公式更便于學生識記。
比較記憶法,將較為相似,易于混淆的知識,作比較,就有助于學生找到其中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就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識記,舉個例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高中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等等。
數字聯系法,生物教材中,經常會有難記的數字,可以通過數字之間的關系,來巧記這些知識。
繪圖法,初中學的有關細胞器的知識,比較抽象,由于較多,學生很難理解其形態,記憶其結構,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圖,描述出細胞器的特征,這有利學生識記。
壓縮精煉法,復雜難記的一些知識,我們可以精煉成幾個字,幾個詞進行識記。例如有絲分裂裝片制作過程,可以簡單總結成八個字,解離、漂洗、染色、壓片。
3.理解識記主導
理解識記也是有意識識記,它與機械識記的不同在于它是基于對事物的理解基礎上,根據內外部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識記的一種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去記憶,較容易記住,又可以長時間記憶,易被學生提取。因此它的效果較機械識記更好。
生物學習過程中,很多知識需要理解著去記憶,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等等。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理解的越是透徹,就越是記得牢,時間長。
三、抑制前攝和后攝
最開始學習的知識,對后學習的知識的干擾成為前攝,相反若是后學習的知識對先前學習的知識的回憶的干擾成為后攝。研究表明,早晨大腦處于清醒狀態,實際效果好,且沒有前攝的影響,因此可以識記一些較為難記的內容,在晚睡時,剛好與早晨相反,沒有后攝的影響,可以進行每天的小結,過電影,回憶白天所學的知識。
四、經常性復習
復習是對記憶的進一步加深的過程,通過不斷復習,可以使知識更系統,更加容易保持,減緩遺忘的速度。眾所周知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有這樣一條記憶發展的規律,在短時間遺忘得比較快,而以后就會逐漸緩慢下來。由此可知,新識記的知識點需要不斷復習。每次老師上課就需要對上一堂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
當然,不能是滿貫的復習,而是分散復習,根據遺忘曲線,需要在一段時間后進行復習,例如章節復習、單元復習、期中和總復習。不能考前進行突擊,這樣不利于以后的學習。
生物課外出聽課心得一:20xx年4月14-15日,我參加臨沂市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研討會活動,無疑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使我受益良多,現將我的感受總結如下: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比如:魯橋一中的黃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再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采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生物課更加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并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老師學習的地方。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并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松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汶上縣二實中的何敬霞老師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親身感受蝗蟲等生物的身體結構,并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練習的設置上,何靜霞老師采用娛樂節目開門大吉的形式出示問題,既活躍了課堂,又激發了學生們的熱情,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學習研討,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許多差距與不足,也從優秀教師那里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后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也使自己不枉為人師。
生物課外出聽課心得二:第一: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模式初中生物自主互助型課堂教學模式:包括新授課、復習課和講評課三種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生物新授課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導入,明確目的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便于學生整體把握所學內容。
(二)、學案導學,導引誘思
1.教師依據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將“知識”設計成幾個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編寫成學案,在課堂上發放給學生,為學生的自學定標定向;讓學生根據學案閱讀教材或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閱讀教材的重難點,從而使學生理解本課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對本模塊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初步構建起知識體系。
2.學生在自學時,要求邊看邊思,反復推敲。對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作出標記,在此環節,提倡自主思考,最大限度地自主解決問題。
3.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了解學習進程,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對于學生中遇到的障礙,教師要適時適度的進行點撥。
(三)、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對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學習內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組內得到解決,并找出本組的共性問題。
2.針對各小組存在的共性問題,圍繞重點難點易錯點,教師精選具有思維價值、創造價值和發散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展示交流。教師要適時點撥,保證課堂討論的方向性和順暢性。還要結合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適時組織即時互動。教師也可精選例題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
(四)、當堂鞏固,課堂總結
1.留給學生整理學案、理解記憶的時間,可由組長負責檢查落實,進行交叉鞏固,確保學生能夠達標。
2.由教師或學生對本節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師生共同整理完善本模塊的知識系統。
(五)、達標檢測,布置作業
1.針對目標設計題目,難易適度,以能檢測學生是否達標為目的,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2.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觀察性的,調查研究性的課外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生物復習課模式
(一)、概括導入,確認目標
生物復習課的導入,不同于新授課,最好直擊要點,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復習任務及所要達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復習課的目標不同于新授課的目標,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二)、梳理知識,構建網絡
生物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在于:強調“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所以,學生能清楚再現各類生物的結構特點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網絡時,可采用多種方式——知識綱要、填圖、列表比較、問題提示等,幫助學生完成這類知識的梳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回顧一邊在黑板上板書;也可以直接出現在復習課的學案上,讓學生在復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網絡;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建立知識網絡(多用于初二綜合復習)。
對于教材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可以通過一對一檢查、教師抽查或集體默寫等方法進行落實。
(三)、典題引導,點撥深化
1.結合教材知識以及與其他版本教材的聯系,用典型例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思考并完成,進行自主訓練同時將疑難問題劃出。這個過程對于學生思維的形成至關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典型例題要有層次性,應與WAT考試接軌,應密切聯系實際,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開發。
2.小組就典型例題進行交流,重點在于發現題目所考的知識點、出錯的原因;小組內出錯多和無法解決的題目,有組長記錄并質疑。教師集中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全班進行交流展示,教師進行點撥。
教師進行點撥時應進一步從復習的整體考慮,就某一個問題展開,以點帶面,從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深化及規律的總結;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達標練習,提升能力
精選題目,當堂達標,鞏固所復習內容,并進行反饋和落實。進行達標檢測,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是強化基礎知識的扎實記憶和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培養的過程;對于初二學生要直擊中考,讓學生明確中考的難度;還應密切聯系實際,用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做到生物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反思總結,布置作業
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簡單總結本節的復習內容,自己的收獲及存在的問題,并適當布置課下的復習要求,將課堂延伸到課下。
生物講評課模式
(一)、錯題統計,找準錯因(課前準備)
1.在每次閱卷后教師應進行必要的數據統計,如測評結果的統計——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題的得分率;錯誤率的統計——主要是統計學生出錯率;錯誤類型的統計——主要是統計學生出錯的類型及人數。
2.課前教師要認真檢查每位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統計各題的錯誤率,細致診斷學生的解答,弄清哪些題錯得多,錯在哪里,找準錯誤的癥結。準確地分析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講評時有的放矢地解決這些缺陷和問題。
(二)、自主糾正,反思內化
1.自改:要求先獨立自查,盡量嘗試自行訂正。學生自己糾正前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指導(如:應得分與實得分;錯因分析;以后的目標等),并將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做上標記,因為這是后面小組內交流的重點。
2.互改:在小組內重點交流做標記題目,由學生提出不會的問題由會做的同學進行講解,展示思路。在這個階段由學生給學生講解達到學會的目的。組內都不會或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就由組長記錄并反饋給老師。
(三)、展示思路,暴露問題
將互改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展示,將“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將“錯因”充分暴露出來,將“當時的解題思路”充分暴露出來?;驅W生講解,或師生共議。
(四)、重點點撥,方法指導
根據學生暴露出的問題,教師需要重點指導。這是試卷講評課的發展部分,重在解法的強化、規律的總結、認知結構的完善等。
1.學生已經將大部分題目的解題方法得以掌握,但只是做到了就題論題,教師應根據學生暴露的問題“借題發揮”,進行重點指導;在分析學生解題思路展示的基礎上,找出學生在理解生物學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在思維方法上存在的缺陷等,發揮好教師的支架作用。
2.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找準切入點,進行方法指導。如從何處分析,為什么這樣分析,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如何挖掘隱含條件,如何建立正確模型,如何排除思維障礙等。還要指導如何快速切題,如何才算完整的敘述規范的表達等。
(五)、變式訓練,升華提高
針對有代表的共性題設計相應的變式練習。以練促思,以練促改,練中悟法。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知識,掌握方法、思路、規律。
(六)、反思總結,二次達標
1.學生總結本次考試的經驗和教訓,并相互借鑒,相互學習。
2.針對出錯多的試題,再設計類似的試題組成試卷,進行二次過關,以檢查學生改錯程度和掌握程度。
第二:導學案的編寫和應用
編寫好設計精到的導學案是關鍵
設計應用好教材、教法、學法落實的載體---導學案,做好學案導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總體思路為:突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主體參與意識和自主發展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加強能力培養,增加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學案,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材料依據,它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自學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探索過程的學法指導、學能嘗試測試、自我矯正反饋等環節,由師生共同完善。好的“學案”,實際上就是教學內容的深化與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構成知識網絡,使知識的網絡構成體系,它體現的是師生共同探索知識、方法、規律和被優化了的過程。
學案導學,是以學案教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突出學生自學能力,注重學法指導的教學策略體系。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能力培養,把學生由觀眾席徹底推向表演舞臺。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為先學后教、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關于“學案”的理解及學案的編寫
課堂教學中有兩種尷尬的現象:一是強調落實基礎知識,就是滿堂灌,一味對觀點、結論的死記硬背,產生所謂高分低能的學生;二是強調發展能力,就是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匯報演講,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知識的掌握卻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滿堂灌是缺少學生的參與、缺少活動,只背結論是缺少對知識形成過程和運用過程的體會。而后一種熱鬧課堂中的“參與、活動、過程”則由于未能緊緊圍繞知識點來展開,流于形式。
利用學案則既可以克服上述兩種模式的不足又能夠保留它們的優點。因為學案把知識點問題化、練習化,進而過程化,并以此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緊扣知識點,又展開活動、體驗過程,而且有學生的充分參與。需要指出的是學案設計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效果。所以最后著重談一談如何編寫學案。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為了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啟學生智慧、發展學生能力而設計的,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直接參與并完成的一系列的問題探索、要點強化等全程學習活動的案例。它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實質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學案能體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問題探究是學案的關鍵,它能起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的功效,并能幫助學生如何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
(二)知識整理是學案的重點,學案的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將教材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三)閱讀思考是學案的特色。
(四)鞏固練習是學案的著力點,在探索整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鞏固練習。對探索性的題目進行分析解剖、討論探索。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編寫的,但不是教案的濃縮,所以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一)課時化原則 分課時處理學習內容,防止幾個小專題的內容只寫成一個學案,一般一個小專題為1-2課時。
(二)問題化原則: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三)參與化原則:在學案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通過學案創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增強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四)方法化原則: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教學變“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發展性。
(五)層次化原則:在編寫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
依照上述原則編寫成的學案一般構成主要有:
(一)學習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有可檢測性,使本節內容的當堂檢測題能夠與之相對應。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而是用“能記住”、 “能說出”、“會運用﹡﹡解決﹡﹡問題”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并指出重難點。
(二)知識準備(課前小測)
為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將學習新知識必需的上一節課知識、或其他章節的舊知識,設計成小的問題組、或習題、或預習指導。
(三)知識構成及對應練習
知識構成可以分成基本線索和基礎知識兩部分。線索針對一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基礎知識是學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識結構框架、基本知識點、教師的點撥和設疑印證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編排要體現教師的授課意圖。對于重點內容要設計思考題。
1、知識點1及對應練習1
2、知識點2及對應練習2
3、知識點3及對應練習3 … …
對應的練習要與知識點在內容上和學習目標上相呼應。
(四)學習方法的總結
學案中所介紹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針對所學內容設計的。一般包括記憶方法,分析、理解角度,理論運用等。
(五)知識結構整理歸納(課堂小結)
按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歸納出知識線索,具體的知識點要盡可能留出空由學生來填。與其他章節知識聯系緊密,在歸納出本節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要體現與其他章節等知識聯系。
(六)技能訓練
技能訓練是對一節課學習的檢驗鞏固,有選擇題、填空題、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等。訓練題的設計,要體現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礎知識的檢驗,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訓練。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題目編排由易到難,控制習題數量,按容易題、中等題、高檔題等,其比例為3:5:2,為兼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適當編排一些選做題,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學案把教學內容問題化、練習化。學案與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的區別在于它的條理性和遞進性:即學案中的問題或練習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呈現順序與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呈現順序是一致的,而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則是不一致的;另外,學案中問題或練習的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現象(事實)到本質(結論)、由結論到運用等遞進的過程,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遞進性沒有那么明顯或沒有體現那么完整的遞進過程。
六、幾個重要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學生自學時應該解決哪些問題?
1、學生學什么?內容上應該注意三個層次:
(1)基礎性內容;(2)能力性內容;(3)發展(拓展性)內容。
三個層次最好均能涉及到。只有基礎內容,顯得淺薄;只是停留在書本上,有“教教材”之嫌;全部是能力、拓展內容,則沒有知識的支撐,恰似“空中樓閣”,其目的也難以達成。
2、怎么學?(1)根據問題的要求學。(2)互助?;ブ鷮嶋H上包含了自助與互助兩種形式:A.自助:獨立學習,靜心思考,鍛煉思維的獨立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B.互助的形式:生教生、生問生、生幫生、生考生、生評生、生影響生、生啟發生……
C.互助的內容:校對答案、講解原因、質疑解疑、督促檢查、體會學法、總結規律等。
(3)讓學生質疑。自學不應該是死扣教材,不應該是沒有波瀾,它是在教材知識基礎上升華的過程,是尋疑、質疑、解疑的過程。
3、教師如何操作?
自己靜心細思-----對提綱,細讀書,勤動手,圈勾畫,多歸納,抽主干
小組結對互助-----一對一,對答案,有歧義,共商討,求共贏,促發展
疑難問題求助- ----遇疑難,組內商,不能解,展示出,求他組,解決掉
組內監督落實-----記什么?怎么記?記到什么程度?怎么用?
組際挑戰檢查-----搞競賽,查三點,指定答,促落后,把基礎,砸結實
教師糾錯矯正――拔高、解疑、升華
(二)提高學習小組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細化小組成員分工,分工一定要明確。
(2)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進度,隨時指導,對學生學習情況充分了解,便于及時點撥。
(3)教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4)課堂前5分鐘要注重前置測評,檢測上節課的重難點問題,溫故而知新。
(5)強化學生自學方法、規范的訓練,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6)對小組長和課代表強化培養,提高學科學習要求。
(7)自學之前,學生的學習目標一定要明確,不能無目的地看書。
(8)提綱的設置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簡到深,由表及里。
(9)在組織自學時,一定要發揮小組長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提高本組自學環節的效率。
(三)如何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是促進學生反思自己,找出缺點和不足以便及時進行矯正的最佳途徑,也是教育評價中的“促進學生發展”功能的最好體現。在主體性教育中,藝術性地進行評價可使學生充分體驗成長的愉悅,發展健全的自我意識,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將各種知識有效地納入自我的認知結構中去。因此,對學生的展示做及時的評價是不可缺少的。
評價可采用即時評價(一個小組展示完畢接著進行評價)、延時評價(部分或者全部小組展示完畢后再進行評價)和選擇性評價(選擇典型的展示內容進行評價)。即時評價可以有針對性地穿插于整堂課之中,及時給予矯正糾錯或者表揚激勵,一是可以防止過后遺忘;二是及時鼓勵,增強干勁。延時評價可以在下課之前進行,可采用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辦法。評價范圍很廣,可以評價展示的形式、表演技能、課堂語言以及問題回答的廣度和深度等多個方面。選擇性評價具有較強的隨機性,主要針對課堂生成性的問題或碰撞中產生的智慧的“火花”來進行評點,以求達到激勵的最佳效果,讓課堂因為有了科學客觀的評價而精彩。
學生評:可評價自己小組,也可評價其他小組;可評價同學的演技,也可評價內容與教材的結合度。評價要有肯定、鼓勵、贊揚,但應把重點放在找不足與缺點上,要敢于質疑、敢于找差距、敢于點毛病、敢于指出展示內容與主題體現的程度。要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想說站起來就說,省略舉手點名環節,節約時間,增加課堂緊湊度。
教師評:教師的評價不宜多但要精彩,要點出學生點評不出的內容,要多一些建設性的點評,如多用“如果……效果會更好”來激勵,這樣也教會學生思考。
(四)反饋矯正環節具體怎樣操作?
達標測試題的設計應緊扣學習目標,盡可能讓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和能力遷移。試題要主客觀相結合,并設計一定比例的開放題,注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教師巡視,發現題目本身的問題和重點學生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
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帶領下統一答案,無爭議的判明對錯,記入成績。并在組內反饋矯正,有爭議的寫到黑板上(寫明組別和題號或不理解的題目)。
反饋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明確正確的認識,明確科學的方法和思路,對于測試中的失誤,應及時給予矯正補救。補上前面所學的不足,為今后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黑板上的組別和題號,組與組之間互相答疑。對同一個問題無疑問的小組可主動到有疑問的小組去進行講解,教師參與到有較大爭議的問題的小組間去答疑,爭議問題得到解決的小組到黑板畫掉本組標的問題,使各個問題逐一解決。
2.“學案導學”的課堂操作模式
“學案導學”的教學精髓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不僅著眼于當前知識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于能力的開發和未來的發展,其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習的基礎;培養創新思維是學習的核心;教師的導學是學習的前提;討論質疑是學習的方法;更新教學手段,開展多媒體教學是學習的有力保證。教學形式應是多樣化的,如講授、啟發、自學輔導、實驗探索、問題討論等,教學中應盡可能創設問題情景,以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求知欲、探究心和主動性,讓學生提出問題,模擬情景,發表不同見解,引起爭論,進行批判性思考,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創造與主體性品質。 學案的組成部分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疑點、讀書思考題、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活動的設計、梯度導學導練、知識拓展等部分。學案的設計,包括學習內容和學法指導,如觀察、記憶、聯想、對比、推理、歸納、思考、討論等,還要擬定培養學生何種思維方法,訓練何種學科能力,指導何種解題方法等,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
“學案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環節:示案自學→以案導學→信息反饋→組織討論→精講點撥→當堂達標→扣標整合→拓展創新。
(1).依據示案自學情況,進行以案導學
課前下發“學案”后,學生據此進行預習自學,課上老師可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指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會學。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閱教材、工具書,做實驗,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2).依據疑難信息反饋,組織討論,嘗試解疑
“學案導學”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去試一試,并給了學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時間。學生在嘗試中遇到困難就會主動地去自學教材和接受教師的指導。對于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生個體發言、同位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辯證等多種討論方式,并充分調動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辨析,盡可能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
(3).教師精講點撥,學生歸納總結
對于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4).扣標整合,形成網絡
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規律和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識梳理成線,形成網絡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薄弱點,引起全體同學足夠的重視;教師及時反饋,評價學生課堂表現,起導向作用。
(5).當堂達標訓練,知識遷移拓展
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
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待教師及時矯正之后,可即時補充補償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面向全體教,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逐層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開放的學習思路,拓展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把新知識納入到個體的認知結構,進而形成個體的創新性能力。
生物課外出聽課心得三:昨天上午,不到10點半,我和幾位老師乘車來到了臨沂翔龍金鳳大酒店,每人交了200元錢,安排好了食宿,歇了一下。12點開始午餐,飯后休息了一會,步行來到臨沂十五中,開始了聽課學習,聽了三節課,課題是一樣的,是復習的第一個專題《生物與環境》。
今年我市進行了中考改革,八年級的生物和地理學科在六月份和九年級一起中考,下年的九年級不再考這兩科。連續帶了四年九年級和一年七年級,本來今年帶的是八年級,想輕松一下,緊張的中考撲面而來,沒有回旋的余地。
三位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在講臺上展示自己,任憑他人評說,通過聽課,受益非淺。
今天上午不到8點到達十五中,開始了上午的學習。
講課的三位老師說了自己的講課思路和反思。
然后其他幾位老師進行了專業性評課和分析了去年的試題和建議。 如下幾點,對我啟發很大。
1、定位要準:目標明確,二輪復習專題要打破四本書的限制,專題不是分開,而是交集。本專題不僅要聯系到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的作用,還要聯系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教材要優化組合。
2、高效課堂,不僅容量大,還要有效果。課前導入和最后幾分鐘都要利用好,不要耽誤時間。
3、 精選題目,精講精練,易綜合不宜簡單。
4、面向全體學生,提醒學生查閱資料。
然后聽了臨沂二十中的田總秀老師的報告:《我很慶幸自己成為一名生物教師》,講述了自己教學的做法。
最后密老師講了課程標準和概念教學。中考變化是要用陳述句解釋概念,而不是以前的填空的形式。
學習是伴隨一生的活動,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不斷積累和成長。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知識的海洋里,勇于探索的人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
生物課外出聽課心得四王學語 張華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為了給教師提供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取長補短的平臺。20xx年9月18日——9月21日,在河南省教研室的精心組織和南陽市實驗中學的大力支持下,舉行了20xx年的省優質課競賽活動。我們有幸代表實驗中學生物組參加了此次比賽的觀摩活動,通過本次活動,收獲頗多,感觸很深。參加競賽課的教師,無論在個人素質上還是在教學設計上以及課堂駕馭上都有過人之處:絕大多數競賽課教師普通話標準,語速掌控好;善于制作課件和使用多媒體,使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更直觀生動;而且許多參賽者上課富有親和力,表情和肢體語言豐富,課堂氣氛輕松活潑,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帶動學生。
現將體會羅列如下,有不當之處,請領導和同事批評指正。
一、 導入靈活多變,引人入勝
興趣以需要為基礎。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于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并注意探索其奧妙。一節課能否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好的導入是關鍵。
參賽教師的教學導入設計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通過視頻導入新課的,有通過精美的圖片導入的,有通過一些游戲導入的等等,雖然樣式繁多,但都是緊扣教學主題,并且生動形象,透過對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快速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概念教學,關注知識的梳理總結
概念教學是當前一個研究的熱門話題,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原有教材重新進行調整和組合。能充分運用知識遷移的原理,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學,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適時進行滲透,使前面的學習為順利地學習后面的知識打好基礎,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形成一個最佳的認知結構。這不是一般地教給學生一個個知識,而是教給學生知識的基本結構,更加關注概念的來龍去脈和知識的梳理總結。在本次教學競賽中,很多教師在教學方法中用到了概念教學。
如《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一節,老師在講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之前,先以提問方式做了如下鋪墊,師:大家來回顧一下,什么是呼吸運動?什么是呼吸作用?它們是相同的概念嗎? 生:吸氣和呼氣的過程就是呼吸運動。外界氣體進入肺是“吸”,排出是“呼”。 師:大家學習過植物的呼吸作用,哪位同學能和大家分享下你對呼吸作用的理解?
生: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氧氣,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的過程。這樣把學生本來極易混淆的,不是在同一時間出現的一組概念放在一起比較,更易區分。
概念教學不僅表現在把不同章節的相似概念綜合分析,還能把本節課概念重新整合,以得出新的概念。在《人類的性別遺傳》一節中,將男女體細胞染色體組成和男女生殖細胞染色體組成分別以公式的形式梳理總結,由學生自己比較發現人類性別遺傳的規律。
二、關注學科特點,通過實驗探究實現學習目標,充分體現高效課堂新理念,并在實驗中注重創新高效課堂核心就是充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欲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效課堂應該是一個互動的課堂,探究式的課堂,教師扮演了一個導演和導師的角色;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學生活躍的表現,他們完全脫離了被動的角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主學習中,并把自己對新知識的感悟及時地表達出來。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自然科學,生物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的主要途徑。如果能使學生在動手實驗過程中學到知識,就達到了高效生物課堂的教學目標。這在本次教學競賽中也有充分體現。如:《運輸作用》一節中,教師設計四組探究實驗,引導學生分別探究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有機物的運輸”、“運輸的結構基礎”、“植物輸導組織連成整體”。這四組實驗環環相扣,知識之間相互滲透,使學生在主動探究和交流共享中理解水和無機鹽、有機物的運輸部位和方向以及植物莖導管和篩管的結構,高效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課堂中合理安排的實驗不僅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還能被巧妙地用于解決抽象的、現有知識水平難以理解的問題。如《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一節中,七年級學生沒有物理知識基礎,不容易理解物體在視網膜上的成像原理,老師為了助于學生理解,在教學中加入了一組物理實驗“蠟燭成像原理”,通過觀察蠟燭透過凸透鏡在白紙板上的成理解物體在視網膜上的成像;通過調整凸透鏡的凸度和白紙板與凸透鏡的距離讓學生理解近視原理,巧妙地化解了課本中的部分重難點。
但由于條件的制約,當前課本上的很多實驗不夠接地氣,不易操作,很難通過實驗達到教學目標,很難體現出生物科學的學科特點,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對試驗器具或實驗過程進行創新,有時需要自制教具,輔助課堂教學。
在講《動物的運動》一節中,為了觀察運動系統的組成,老師以一只雞翅做教具,依次剪除皮膚、肌腹、肌腱、關節囊,逐步向學生展示肌肉與骨的關系、骨的運動、骨與骨之間的連接,一組實驗器材展示多組實驗結果,使實驗操作變得更可行,同時又讓學生對知識有了直觀的認識。
通過本次觀摩活動,我們從參賽選手身上發現了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閃光點,也發現了很多以前被自己忽視的缺點,在今后教學工作中,要從以下幾點改進:1、把握課標,吃透教材,拓寬知識面。只有有了充分的知識準備和對教材的良好把握,才能有針對性的設計問題,有條理的安排實驗探究,才能更好的掌控課堂。2、關注學生,不僅表現在關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還包括對學生參與過程中新生成問題的關注和解決、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合理評價。
我還認識到了在生物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關鍵性和積極意義。 《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積極情感如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情感作為生物教學目標之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梢姡锝虒W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努力促使學生德、智、能、情、趣均衡發展,使認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進,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今后教學中,我會學習借鑒他人的優秀經驗,吸取他人教訓,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充實、更有效!
生物課外出聽課心得五按照學校課程的安排,2月28日下午,我們10級生物科學a班在胡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教育見習課,順利觀摩了來自廣州市越秀區應元中學周老師講解的初二生物----《鳥的生殖與發育》。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但是在課堂教學,特別是針對生物實驗的創新課堂教學方面,我領悟很多,對教學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周老師給我們帶來的課堂雖然不是完美無缺的,但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亮點,讓人受益匪淺。
一、課堂的導入(5分鐘)
在上課的前幾分鐘,周老師她先安排了同學們欣賞幾張春暖花開、百鳥高飛的資料
圖片,這樣通過事物的演示、直觀的教具創設了一定的情境和表象,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就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進而再巧妙地引出新課的題目----鳥的生殖與發育。一般而言,教師在引出新課內容都習慣用直奔主題式的導入,這種開門見山的開場白容易讓人感到厭倦和疲憊,還有可能會讓學生產生排斥心理。而周老師的這種課堂導入的方法有很多優點:
1、資料的選擇目的性強,與教學無關的沒有加上去,緊扣課堂教學中心,,體現了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
2、圖片給學生展示了春天充滿活力的畫面,帶來了新鮮感、趣味性,有助于同學們產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和正確動機;
3、再者,老師的導語既不嘩眾取寵、繁冗累贅,又不喧賓奪主,很自然地轉入正題。
4、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周老師選用了一些符合初二學生的年齡和性格、愛好特征的資料作為導入素材,富有啟發性。
教學不是單純的教授過程,也不是單純的學習的過程,而是教師的教授過程和學生的學習后動的統一。但是二者的統一并不等于二者的簡單相加,只有當學生成為自我活動的主體時,真正的學習過程才能形成,從而才能有知識的獲取和有效的吸收。所以,教師在教堂中充當的角色之一就是形成學生的自主學習氛圍的驅動者。在視頻當中,我們很清楚的看到,周老師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而周老師又是如何做到給予學生一個充分發揮的舞臺同時又不磨滅自己在這個舞臺中必不可少的地位?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周老師的教學亮點:
二、新知識教學環節的設計
(1)資料的排序(3分鐘)周老師從生活經驗和實際案例入手,給同學們提供豐富的資料圖片:孔雀開屏、丹頂鶴跳舞、織布鳥筑巢、雌雄鳥、鳥在孵卵,母鳥喂雛鳥。然后要求同學們組成小隊,各小組根據圖片討論分析鳥的生殖與發育過程和行為特征,得出正確的排序。
(2)學生得出結論,老師做出分析和改正(10分鐘)老師指引學生分析各個圖片中隱含的各種生物信息和生物行為,循序漸進,由深到淺,由簡到繁,得出結果。在這個步驟中,老師鼓勵性地糾正學生的錯誤結論。
(3)穿插杜鵑的生活習性(2分鐘)在課中插入一些新鮮的內容,緩沖了學生繃緊的精神,課堂氣氛輕松起來,讓學生疲累的頭腦變得清晰,更好地吸收新內容。
(4)接著,雞卵的觀察(5分鐘)她給每一位學生提供了一個雞蛋和相應的教學儀器,老師讓同學們自己動手打破雞蛋,觀察里面的結構,思考各個結構的功能,同時提出了‘雛鳥是怎樣來的?’的探究性問題,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去觀察雞卵而不僅僅是滿足好奇心而亂作一番。
(5)學生得出結論,老師做出分析和改正。(10分鐘)
(6)板書總結(5分鐘)周老師的板書: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求偶、、筑巢、產卵、孵卵和育雛七個階段??偨Y詳略得當,層次分明,脈絡清晰,重點突出。
(7)系統復習(5分鐘)在結束新課之前進行系統的復習,把新知識整理化,使學生獲得的新內容在頭腦中的印象及時得到加深并便于記憶。
周老師在課堂上做到隨機應變,靈活調整,各個環節如何控制時間,各個步驟如何有條不紊、一環緊扣一環,大的環節里又如何安排小的環節,怎樣使課堂結構符合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什么時候學生自主探究,什么時候學生合作交流,什么時候反饋評議,什么時候質疑討論,什么時候歸納小結,種種細節問題她都全面考慮到,從而做到了合理安排,科學調配,充分發揮每一分鐘時間的效能。
三、‘‘指導—自學’’式的教學模式,穿針引線
這種教學模式是根據‘教為主導,學位主體’的辯證統一的教學觀和‘學會學習’的學習觀參加學習,并在實踐、實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周老師專業地把它應用到教學上來,就拿鳥卵的觀察這個環節來分析吧。首先,周老師提出‘鳥卵有哪些結構?各個結構的功能?哪一部分可以發育為雛鳥?’一類問題-----然后,開展小組自學,進行觀察鳥卵的實驗---探究討論---得出結果---老師及時評價---系統小結。這種教學模式,老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的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這堂課不再是老師的滿堂灌,學生被動的局面,而是學生與老師共同參與的過程。
毋庸置疑,這堂課給了學生廣闊的舞臺,老師則隱藏在舞臺的后面,在適當的時機走出來,及時‘引導、點撥、補偏、補漏’。學生的潛能被挖掘了,教師的作用也發揮的淋漓盡致??梢韵胂蟮氖牵@樣的課堂,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因為學生只有在課前進行細致的自學,在課堂上才會有一條清晰的思路,才能經過老師的指導迅速地了解和掌握課本內容。而長期這樣的學習過程,知識必然更加有效地積累,學生的學習成績必然會提高。
四、教學目標全面。
教學目標應該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大部分教師忽略了情感價值觀這一個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可能失去了對學生的教育機會,造成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扭曲,教師只教學不育人,也是造成現在學生難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
周老師帶領同學們探究了雞卵的結構及各個部分的功能、鳥的生殖發育過程,在講解到親鳥給雛鳥喂食的環節時,除了仔細地解釋哺育的原因和意義,還自然地鏈接到生活當中我們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從而教育學生要懂得父母的艱辛,學會感恩。這種智育與德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樸實而貼近生活,使學生容易產生共鳴,形成熱愛人、尊敬人、責任感、義務感等的道德情感,情感價值觀自然得到了升華。
五、過硬的基本功
周老師在課堂上的語言簡練到位,表達流利,嗓音清晰,內容的重點難點突出,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評價并且多元化,課堂氣氛輕松愉悅。可見,她對教材的把握、挖掘分析、重新組織,策略的合理運用能力以及應對突發狀況的處理能力非常強。另外,周老師整節課一直笑容可掬,給人一種可敬可親的感覺,這樣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敞開心扉、大膽向老師提出質疑,而且對學生產生了積極健康的情緒,使教和學更加配合默契。
周老師教學上的亮點還有很多,我認為,沒有哪一個課堂是毫無瑕疵的,真正有意義的課堂,是能留給聽者啟發和思考的課堂,這也是我在周老師的課堂上得到的最大的體會。這些領悟讓我在受益的同時也思考以后自己的教學歷程,兩年后,我也會像周老師一樣登上三尺講臺,我是否能做到像她那樣,在課堂上充滿自信,給學生帶來難以忘懷的講課?而今后,我所要做的,是多學習多研究多練習,多聽教學實例,不斷總結不斷積累,慢慢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這樣才能有更大的進步,將來自信地站在我的講臺上。
生物課外出聽課心得六李佳惠
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我有幸和學校五位老師一起到太原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全國教育名家山西片區小學語文精品課堂展示研討會。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這樣一次學習機會來之不易,非常感謝學校領導對我們年輕教師的培養。
在山西現代雙語學校的報告廳里,我們觀摩了張龍的《將相和》,羅才軍的《臨死前的嚴監生》,何捷和吳琳的作文課,王崧舟的《望月》及講座《閱讀教學,指向文本秘妙》,和于永正的作文《學寫對話》及講座《語文老師要有目標意識、過關意識》。
真可謂大師!我欣賞吳琳的潤物細無聲;欣賞張龍的以學定教;欣賞羅才軍的幽默風趣;欣賞何捷的抓特點加聯想;更欣賞王崧舟的詩意語文;于老的簡簡單單、扎扎實實,還欣賞„„他們親切的微笑、精準的語言、巧妙的引導、淋漓盡致的表演,精湛的教學藝術,讓我受益匪淺,回味無窮。近距離地感受大師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學藝術,使我更加深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于永正老師《學寫對話》的教學,他氣定神閑,生動活潑、不厭其煩地表演。特別是在練習寫“小猴子和猴媽媽”對話這個環節,他先讓學生分角色讀對話體會人物心理,然后再和學生表演了這個對話。年逾古稀的于老師在和學生表演時,把小猴子表演的惟妙惟肖,詼諧有趣。學生們在哈哈大笑之余,看到情境的真實再現,調動了自己的寫作興趣,很順利的完成、豐富了這個對話的寫作。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受到教育,更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贊嘆,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這樣的作文課學生還會抓耳撓腮嗎?我想這就是作文課的最高境界吧!在這次學習中,我想孩子們不僅僅學會了怎樣寫對話,還掌握了一點表演的技巧。這堂課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于老的簡單有效、目標不高、要求不高、訓練扎實。
一.指導思想
依據《考試大綱》、《考試說明》、《教學大綱》,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準確定位起點,立足雙基,夯實基礎,瞄準高考,培養綜合能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學質量。重點講解和練習能夠拿分的知識點。
二.學科目標
1.構建知識網絡體系,通過案例教學提高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勇于探索,提高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抓好二輪專題復習,研究考試說明,捕捉高考信息。三輪作好模擬訓練,增加高考經驗,爭取xx年取得優異成績。
三.具體措施
1.備課中對每節內容、重點、難點、疑點、材料的選擇,怎樣呈現給學生要進行充分研究。教學中要及時反饋,根據學生掌握情況不斷改進和修正教學方案。教師要多作題,多參考資料。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課堂效率。
2.認真搞好練習和試卷講評,每次訓練測試全批全改,分數登記入冊。有練必改,有考必評,練考必講。引導學生去分析每一個問題及原因。考后及時鞏固。
3.鉆研考綱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試卷??偨Y高考經驗,指導好復習
4.二輪專題復習時間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個專題。注重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突破重、難點。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綜合、探究的能力。強化學科用語、規范用語。三輪復習時間5月1日至30日,這段時間主要是查漏補缺,全面鞏固,綜合訓練,深化知識,加強學生應考能力。四輪復習5月30日至6月3日,進入考前知識再現階段。主要是回歸基礎和課本,教師答疑解惑,增強應考信心。
5.教師廣泛搜集資料,選擇最適合學生的習題進行練習,每練必改,每考必評。增強訓練的針對性,收到更大效果。
6.認真做好輔優工作,進行個別輔導,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及時引導,讓他們有足夠的信心參加高考。
7.分層施教,要求不同,爭取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
四.主要參考資料來源
1.高考完全解讀(二輪)
2.高考熱點專題訓練
3.英才苑教學網
4.藝體生考前八十天
高三生物第二、三、四輪復習計劃
周數內 容課時數備 注
第4周專題二 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5講2 練2 考評1(3月15日二晚)
專題三 人和動物的新陳代謝5講2 練2 考評1(3月21日自習)
第5周專題四 細胞的生命歷程、生物的生殖和發育6講2 練2 機動2節
3月25日 一??荚?考2 評2
第6周專題五 遺傳的物質基礎5講2 練2 考評1(3月29日二晚)
專題六 遺傳的基本規律5講2 練2 考評1(4月2日補課)
第7周專題七 生物的變異與進化5講2 練2 考評1(4月5日二晚)
專題八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5講2 練2 考評1(4月9日補課)
第8周專題九 人和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和免疫6講2 練2 機動2節
4月15日 二模考試4考2 評2
第9周專題十 微生物與發酵工程5講2 練2 考評1(4月19日二晚)
專題十一 生物與環境5講2 練2 考評1(4月23日補課)
第10周專題十二 實驗5講2 練2 考評1(4月26日二晚)
第11周 三輪 綜合復習 4講2 練2
5月5---6日 三模考試4考2 評2
第12周 三輪 綜合復習 4講2 練2
5月13---14日 四??荚?考2 評2
第13周 三輪 綜合復習 4講2 練2
5月20---21日 五??荚?考2 評2
第14周 三輪 綜合復習 4講2 練2
關鍵詞:學習品質;自主精神;向上精神;刻苦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4-083-01
學習品質是決定學習行為的傾向和特征的心理依據。學習品質和學習行為的辯證關系表明,學習品質的形成,是學習行為的結果。優良的學習品質的培養,既是學法指導的任務,也是學法指導取得真正成效的結果。這就要求在學法指導的同時,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品質,將兩者統一起來。在此,筆者以一位從事多年初中生物教學的教師身份,粗略談談如何在生物課堂中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品質。
良好的學習品質主要包括自主精神、向上精神和刻苦精神等。
一、自主精神
學習的自主精神是指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學習的意識,這種意識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并發展起來的。而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一個重要前提是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方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教師教給學習方法后,就必須引導學生運用這些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一種學習方法,只有當它被學生有效地運用來進行學習時,才算真正被掌握。因此,教師必須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立足課堂教學,探索自主學習品質的培養。
1、立足學生認知水平,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確定的三維教學目標,對學生來講可能僅僅是一種強加在他們頭上的“外在物”,只有將其“內化”并轉化為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生的課堂學習才會在這種目標的指導下有效地進行。因此教師要依據課標,客觀分析教材,立足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制定出具體化、可操作性的學習目標。
2、組織信息素材,通過領悟、推理和分析獲取知識
學習實際是一個不斷處理信息、形成知識網絡解決問題的內化過程。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實驗與探究”、“科學?技術?社會”等活動,旨在讓學生學會思考、質疑、創造。在此基礎上教師備課時充分收集的科學實驗與科研成果、生產生活實例、生物科學史等教學資源,都是學生學習的信息素材。教師根據學習要求適時提供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提取、分析、整合,從而領悟、推理出結論性的知識。
例如:“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學中,在設計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動物與仿生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備課時精心準備好有關生物反應器的視頻資源,讓學生先了解現今人類在這方面的成就,然后由學生總結出生物反應器的概念及研發生物反應器的好處。對于仿生的教學處理,教材中只是以簡單的文字列舉常見的仿生實例,這需要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準備較詳細的資料。比如可以向學生介紹長頸鹿的身體結構和特殊生理功能,請學生總結宇航服模仿長頸鹿的制作原理。最后,調動學生聯系生活,多舉例生活中了解到的仿生實例,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科技為社會造福的情境中。
二、向上精神
學習的向上精神指的是在正確的動機和濃厚的興趣支配下,自覺完成或逐步加深學習內容的意識。要求不斷地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和技能的愿望是向上精神的具體表現之一,而這種愿望又是促使學生不斷掌握新的學習方法的內在動力。循序漸進地掌握學習方法,自然會產生向上攀登的意念和情感。因此,學法指導也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難度適當,拾級而上,誘導學生積極向上的意識。
1、注意精講點撥,拓展學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精選知識點,講授時圍繞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和重要理論(概念、觀點、原理),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針對學生認識中的疑點、模糊點和新知識,進行精講點撥,啟發誘導,設置認知沖突,突出基本觀點,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拓展學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例如:“動物的運動”的教學中,教師要對“運動的產生”進行精講,最好有模型和視頻配合講解。運動的產生,學生可能誤解是由骨活動而引起,在這里,教師一定要強調是“骨骼肌接受刺激而牽拉骨,骨繞著關節活動,從而完成運動?!标P于“其他系統協同完成運動”的教學,教師也需要舉例生活中具體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到,其實運動的完成,是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的協同配合。
2、孕育問題意識,讓設問和釋問貫穿學習全過程
學習不僅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更重要的是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孕育一種問題意識,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發現知識點背后隱藏的問題,親自尋找并實踐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面對問題會形成強烈的知識和技能的“饑餓感”,從而激發學習的動機和行為。
三、刻苦精神
學習上的刻苦精神指的是學生為完成確定的學習任務而頑強地與各種困難作斗爭的意識。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并不意味著學習過程由此而變得一帆風順,學習方法只是克服困難的鑰匙。教師在進行學法指導時,必須指導學生自覺地運用學習方法來克服困難,從而一方面鞏固學習方法,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學習上的刻苦精神。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中的“先苦后樂,苦中有樂”,注重培養學生的苦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