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家鄉發展變化調查報告
時間:2022-03-05 23:47: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鄉發展變化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九年級《思想品德》(全一冊)第七課“關注經濟發展”中,有一重要內容: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為了使學生對“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更好的理解,我提出研究型課題《從實際出發,建設陽原縣》,設想引導學生關注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讓學生從社會實際中獲取知識,更好地把握國情與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關系,明確立足國情的意義;培養學生從實際出發,調查研究的求實精神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
二、指導思想
1 指導思想。一是主體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課題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實踐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二是問題性,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有關知識,帶著問題參加實踐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社會性,密切關注陽原縣的歷史、地理、經濟發展狀況,并了解縣政府的有關路線、方針和政策。四是實踐性,引導學生從社會實踐中得出結論,強調“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五是全程性,關注學生研究學習的全過程,不包辦,也不放任自流,對學生及時引導。
2 操作思路。動員準備;實施調查;結題及評價。
三、具體操作過程
1 動員準備。宣布課題研究方案,布置任務。首先,向學生宣布研究型課題《從實際出發,建設陽原縣》,要求學生把調查陽原縣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狀況作為課題重點,同時選出具體的參觀考察地,即代表陽原縣農業發展狀況的東井集農業區;代表陽原縣工業發展狀況的縣第一瓷廠;代表陽原縣第三產業發展狀況的縣城商業區。根據考查地確立三個小型考察課題,即《陽原縣農業發展狀況》《陽原縣工業發展狀況》和《陽原縣第三產業發展狀況》,把一個班分成三個課題小組,選出小組長負責結題,對每個小組的課題任務、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以及怎樣結題等做了說明。最后根據小組課題及相關材料,要求每位同學完成有關課題《從實際出發,建設陽原縣》的論文或調查報告等。其次,聯系采訪對象,為了對陽原縣委縣政府在發展本縣包含多種所有制經濟在內的三大產業的政策及發展思路做進一步了解,在老師的指導下,三個課題小組自主聯系縣委縣政府有關三大產業管理的聯能部門,并制定采訪計劃。再次,熟悉材料。根據課題熟悉教材有關內容:“三步走”發展戰略;“兩個100年”的目標;公有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個體、私營經濟的地位與作用。為課題的順利開發研究做了知識準備。在各小組組長的安排下,同學們分工合作,就陽原縣三大產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縣政府對本縣的發展政策和思路為內容,從鄉土地理材料、本縣網收集材料,了解并記錄有關陽原縣建設的輝煌歷史。
2 實施調查。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利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同學們面對融入社會的機會都很激動。躍躍欲試,由于之前做了充分準備,同學們有條不紊對所確定的考查地進行考察和走訪,進行得很順利,得到有關部門的歡迎和支持,對本縣三大產業及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情況有了一個基本了解,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性質、地位作用和黨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3 結題及評價。學生在調查采訪中積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學到了許多書本沒有的知識,還有待人接物的許多道理。我及時引導學生整理、分類、篩選,通過分析綜合,寫出論文調查報告及自己的感想等,對學生的研究成果給予充分肯定。
四、意義與思考
1 意義。第一,作為以思想品德課為主導課程的研究型學習,讓每一位學生經歷了研究型學習的過程,參與了社會實踐,得到了某種精神世界的體驗,增強了對學習的親近感,提高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給了學生一個了解國情、認識國情的機會,明確了制定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都必須從國情這個實際出發,使學生更加理解并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學生認識到我國生產力水平的多層次性、人民群眾需求的多樣性、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等方面的因素決定我國不能實現單一的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通過對陽原縣歷史、地理和三大產業的發展狀況的深入了解和學習,看到了陽原縣可喜的發展變化,使學生更加熱愛家鄉。
重視升國旗儀式
國旗是我們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象征,人人都要養成對國旗的崇敬和熱愛,而學校所進行的升旗儀式正是養成這種心理的重要方式。我們學校從1981年就開始進行升旗儀式,并為旗手專門制作了服裝,每周一的升旗義式,學生都身穿校服。實施《國旗法》以后,學校認真組織學習,并依法進行升國旗儀式。愛國不是抽象的,要從愛集體、愛校做起。我們學校有校訓、?;?、校歌。校訓是:求實、創新、勤奮、獻身。我們的?;帐菑娜M瑢W設計的37個方案中投票選中的。
我們的校歌是發動全體教師集體創作的。師生們履行校訓,佩戴?;?,高唱校歌,有一種自豪感和責任感。
善于捕捉激勵愛國熱情的有利時機
時機和效果的統一,是一個教育原則。1985年2月20日,“中國南極長城站”屹立在神秘的銀色寶庫一一喬治島上,中國人民為南極勇士們的這一偉大壯舉而振奮不已。學校請來了南極考察隊的黨支部委員給同學們報告英雄們的光輝業績,隨后又舉行了“學習南極精神”?演講會。?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前后,學校圍繞著“我為亞運做貢獻”、“弘揚亞運精神”等開展各項活動,使學生樹立亞運意識,發揮亞運精神,為振興中華而拼搏。
高教育于參規游覽的活動之中
活動是一種符合青少年心理、性格特征的動態教育。我們學校每年都要組織學生到甘肅、青海的名山大川去游覽,或開展夏令營活動,使學生對這些美麗的山川名勝產生一種傾心的愛。學校還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組織他們參觀蘭州科學院、蘭州大學、蘭化公司的生產廠、劉家峽水電站和龍羊峽水電站,讓他們了解祖國科學技術和生產建設的偉大成就。
寓教育于體育之中
體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這幾年我們逐步探索出三條教育途徑。
一是學校對優秀運動員采取鼓勵政策。1986年,我校田徑代表隊主力運動員郎秀花選入國家青年女子壘球隊,又于1987年到美國參加國際比賽。出賽前,校長和體育教師都先后寫信鼓勵她為國爭光,并用她的事跡教育全校學生。二是由體育教研組編寫了《中國現代體育簡史》,作為體育室內課的愛國主義教材。三是從1979年開始,學校每年舉行一次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象征性長跑。如1979年開展了“由蘭州經西寧過唐古拉山口登上世界屋脊一一珠穆朗瑪峰”的象征性長跑,198l年開始“從蘭州到臺灣”的象征性長跑,1985年開始“從蘭州到香港”的象征性長跑,1989年開始從“蘭州到北京亞運村”的象征性長跑,激勵同學們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統一大業貢獻力量。
舉行各種報告會,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操
學校以多種形式開展國情教育,陸續舉辦了“中國歷代著名科學家”報告會,從祖沖之的圓周率講到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認張衡的地震儀講到李四光的第四紀冰川,從四大發明講到人造通訊衛星上天,教育學生不能數典忘祖。
學校還舉辦了“我國歷史上著名愛國人物和事件”專題講座?!凹o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報告會,“一二,九”報告會,觀看“老山英模報告團報告”錄像等,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開展評論活動,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文化遺產學校通過文學藝術的評價活動,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教育。l986年有一段時間,學生中流行歌曲特別盛行。于是,我給全校學生作了一個以談音樂美為主的藝術報告,從《蘇武牧羊》講到《阿里山的姑娘》,從《鮮紅的太陽永不落》講到《十五的月亮》……。我們審定了40首富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古今中外的優秀歌曲,錄制成《校園歌聲》專輯。每天在校園播放,并提倡學生學唱。
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忱中學歷史教材中有不少章節的史事記述,我們采用正反歷史人物及其活動的比較和對照方法講述,不僅使學生辨善惡、明愛憎,而且可以激發他們繼承前輩的愛國主義傳統,為民族興旺,國家富強、祖國進步獻身的精神。還如初中語文課本中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講演》就是愛國民主志士的宣言書和絕命書。他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的視死如歸的忠誠的愛國之心,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珍寶,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材。
開展軍事訓練,樹立國防觀念
軍事訓練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真刀真槍的刻苦訓練,體驗軍人的生活、軍人的感情和軍人的追求,?從而樹立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思想感情。我校從1985年夏開始了學生的軍事訓練。軍訓學生與部隊官兵同吃、同注同練,不僅受到了正規的軍事訓練,而且受到了艱苦奮斗的教育,增強了國防觀念和愛國意識。
經常進行形勢教育
形勢教育也要以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的前途命運,國家的安危進退為宗旨,使大家經常了解國家所處的環境,國家的發展變化,把自己的成長和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教育的方式要多樣,要廣開言路,平等對話,要置疑解難,點撥誘導。
【關鍵詞】語文教學;民俗;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積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要有效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關注民俗,進而走出課堂,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
一、以教材為切入點,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本單元選取的《端午的鴨蛋》和《春酒》兩篇文章飽滿了作者對兒時端午節和春節的深沉的懷念,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典型材料?!抖宋绲镍喌啊分型粼魍ㄟ^鴨蛋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對故鄉的懷念,從小小的鴨蛋里嘗出生活的真味。課堂上我因勢利導,引導同學們談一談自己家鄉的端午習俗,大家暢所欲言,歸納出了“包粽子”“插艾蒿”“插桃枝”“桃木劍”“掛紙葫蘆”“掛小掃帚”“帶五彩線”等習俗,除了“粽子”這一特殊的節日食俗,更多地反映了生活中人們的信仰,一種趨吉避兇的愿望。通過盤點端午習俗,我們對這一節日習俗的起源、文化內涵及發展變化有了全面的了解,在西方洋節日勢頭日漸高漲的今天,對青少年加強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是迫切而必要的?!洞壕啤分戌榻B了春節的風俗。常言道:十里不同風,百里不通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同學們搜集了遼寧省內各地的春節習俗,除吃餃子、貼春聯、守歲、拜年等共通習俗外,更有一些習俗展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如在院子里鋪芝麻秸,寓意“芝麻開花——節節高”,正月二十五在院子里用草木灰畫出糧倉放入五谷,寓意五谷豐、糧食滿倉。此外一些口耳相傳的民間歌謠也反映了人們忙碌的節前準備:“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小年過大年?!薄岸枪险海膾叻孔?,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刀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倒酉,三十晚上守一宿,初一早上走一走?!蓖瑢W們通過實地調查、走訪鄉里老人,了解現行的或已消失的民俗,了解了民俗的演變及其社會歷史原因,同時記錄自己的節日故事,豐富了寫作的素材。
二、以教材為媒介,引導學生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
吆喝是一種口頭文化,主要通過特殊的唱腔語調或者押韻、反復等語言表現方式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聲音將被淹沒在都市的喧囂聲中,我們應搶救這種具有獨特價值的傳統文化。以《吆喝》一文為契機,同學們搜集自己身邊的吆喝聲:“磨剪子來搶菜刀”“收頭發,收長頭發”“兩塊錢,這里的東西全都是兩塊錢,兩塊錢,你買不了吃虧,兩塊錢,你也買不了上當?!薄氨镜晟唐?元,19元,29元?!边汉冗@種招徠語是行商坐賈招攬生意的方法,這些吆喝收集起來就是一部生活教科書。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行業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而與之相關的一些吆喝也漸漸被人們所遺忘。引導學生記錄并整理街頭的招徠市聲可以重溫那些已經消失的民俗風情,為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做貢獻。
三、開展語文實踐性活動,關注民俗中的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善于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苯滩南蛭覀冋故玖素S富多彩的民俗風情,我們要開拓語文學習新渠道,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以“家鄉風情”為主題,讓學生了解、關注當地的民風民俗。經過實地調查、參觀民俗博物館、查找文獻資料、走訪高齡老人,搜集了各種廣泛流傳的民歌、民謠,主要分為以下幾類:1.反映民間信仰的民謠。迷信治療小兒夜哭的民謠:“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哭夜郎,過往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反映民間游戲的歌謠。跳皮筋歌謠“學向陽,堅決不投降,敵人來打我,我就跳高墻。高墻不管用,我就鉆地洞。地洞有槍子,專打小日本?!薄袄箐?,扯大鋸,姥兒家門口唱大戲。接閨女,叫女婿,小外甥也要去,沒水喝,給他泔水喝,沒飯吃,給他羊巴巴蛋吃?!?.反映節日習俗的歌謠?!岸露远寡?,丫頭小子往家爬”。同學們搜集的民歌、歌謠涉及到年節習俗、兒童游戲、信仰習俗等各個方面,這些歌謠記錄了人們生產生活的情形,描述了兒童游樂的情景,描繪了一幅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畫卷。民俗實踐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婚喪禮儀及節日習俗并撰寫調查報告;記錄春節祝福短信、春聯,并且對這些語言材料進行分析,了解其語言特點及民俗寓意;開展“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演講及正文比賽;制作民俗知識手抄報;開展“我看民間風俗”辯論大賽,在辯論中提高我們的辨識能力,摒棄迷信,吸收健康優秀的民俗文化。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民俗文化因素,使學生受到優秀民俗文化的熏陶,并且合理開發教學資源,讓學生們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曲彥斌.民俗語言學(增訂版)[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4.
問題一:實踐活動氛圍不濃厚
【原因】不少校長、教師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認識不到位,認為要耗費較多時間和精力,會對其他學習產生沖擊,影響考試成績,因而不愿去開展,即使偶爾開展,也只是把它當作課堂教學的附庸或陪襯,因其目的指向含混模糊,而失去了綜合性學習的意義。此外,客觀上受辦學條件、活動經費的限制,以及受中考激烈競爭的影響,綜合性學習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納入評價與考核體系之中,也是導致開展時學習氛圍不夠濃厚的重要原因。
【對策】只有充分認識語文綜合性學習產生的背景,讀懂《語文課程標準》的精髓,領悟其宗旨,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開展活動的價值所在,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不管城市農村,在大背景下目標是一致的,農村的學生同樣要面向廣闊的社會,同樣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從大語文觀的角度出發,重新認識其作用,真正從觀念、行動、素質上加強實施綜合性學習教學的主動性,切實把每一次活動落到實處,提高教學實效。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價體系中應有綜合性學習的一席之地,要改革語文試題的內容和形式,在綜合性學習的考題設置上加強情境性和有效性,突出考查學生發現、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真正體現活動開展與否與得分高低的正相關關系。此外,學校還要在“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的濃厚氛圍。
問題二:活動安全問題困教師
【原因】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開放性,要求學生走出校園,在大自然、社會中親歷實踐。在目前班級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必然會遇到安全問題的嚴峻挑戰,安全出了問題,學校、教師都擔待不起。因此,“少活動,只在校內活動,或者干脆不活動”成為時下不少學校、教師消極對待這一活動的負面策略。此外,由于受時間、地點、人力、物力的限制,有些活動需要家長的配合,而農村學生家長大多外出打工,把子女送到學校就算盡了義務教育責任,有的連孩子在哪個班、班主任是誰都不知曉,更談不上配合和參與綜合性學習了,因而也導致一些活動難以開展。
【對策】任何活動,都可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真正對安全起保護作用的決定因素是學生自身的安全意識和能力,這必須通過學校、家庭、社會長期堅持不懈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來實現。在活動實施中,最好的安全保障就是充分考慮各種安全因素,有針對性地制訂嚴密的活動安全規劃和應急預案,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家校配合是語文綜合性學習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保障,教師要千方百計爭取家長的合作與支持。具體做法:1.以宣傳轉變觀念。利用開學初召開家長會或平時電話聯系,宣傳綜合性學習的先進理念,轉變家長認為的只需學好語文知識等考試內容的舊觀念,重視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2.設計“親子交流本”。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內外的活動情況,了解他們的情感世界,幫助其健康成長。3.舉辦成果展示。展示手抄報、實踐日記、活動圖片、小論文、小制作、小發明、調查報告、文藝作品、生活作文等活動成果,讓家長欣賞,以贏得肯定和支持。
問題三:忽視資源開發與利用
【原因】很多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語文綜合性學習面向生活、面向實踐的開放性特點,以及它與傳統的語文活動的根本區別,仍然把教材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把課堂視為唯一的信息交流場所,使綜合性學習囿于一個狹窄的范圍之內,處于一種封閉的狀態之中,特別是在圖書匱乏、網絡不暢的農村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資源顯得更為緊張,更束縛了教師的視野。
【對策】要加大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的力度。由于教材要考慮全國通用的問題,在內容設置上,有些活動城市味太濃、地域性太強,因此教師不能照搬照抄課本的具體內容,要因地制宜對教材作靈活處理。例如,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關注我們的社區”,雖然農村沒有人群集中的社區,但可以引領學生去探尋家鄉發展變化的過程和原因,發現家鄉人民思想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并對家鄉的未來發展提出設想和建議,這種在熟悉的生活領域里展開的綜合性學習,更具親和力和認同感,因而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師要拓寬語文課程的視野,既要從語文教材中挖掘,又要關注學科間的整合,還要通過“學校――家庭――社區――社會――自然”這條線索,結合本土文化挖掘本土課程資源,當地自然景物、民情風俗、人文景觀、傳統文化、學?;顒?、家庭生活、社會熱點、流行時尚等,通過組織加工、優化整合,都可成為創造性學習資源。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到民間采風去”,作為農村學生就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教師可以放手讓他們去廣泛搜集周圍的民風民俗,如傳統節日文化、婚喪嫁娶風俗、衣食住行習慣等,使之成為有價值的探究材料。
問題四:活動指導不力效果差
【原因】目前農村初中很多語文教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還不能完全滿足開展綜合性學習的需要。主要表現在:缺乏開展綜合性學習的系統知識和規范設計活動的經驗、能力;缺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技能,很多教師不能熟練使用電腦、不會上網和制作多媒體課件;缺乏跨學科知識,當學生研究的問題超出語文學科范圍時,教師幾乎沒有專業知識的優勢。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很多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很多綜合性學習根本無法開展,即使開展,效果也往往不盡如人意:或因教師的指導不力而放任自流,形同虛設;或因過分追求熱鬧、娛樂而流于形式,為活動而活動;或因教師把它當一般的語文課來上,把內容當課文來講,而失去了綜合性學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