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14:51: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閱讀教學;批注;積極作用
語文閱讀教材中,如何指導學生批注,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文本理解的疑惑點;二是文本留有的空白點;三是文本內容的矛盾點;四是文本描寫的精華點;五是文本描寫的著重點;六是文本蘊含的豐富點;七是文本角色的沖突點。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如能按此線索,提出疑問,尋找答案,寫上批注,對全文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F筆者就這一問題進行粗略論述。
1、依據閱讀節奏,指導學生有順序批注
閱讀是一個從淺入深,從表入里的層層推進、逐步感悟的過程。為了體現批注的層次性,依據閱讀節奏,可讓學生在三個時段進行有順序批注,課前批注,初讀感知;課中批注,再讀感悟;課后批注,研讀深悟。
1.1、課前批注,預習感知
學生初讀課文后,一定有疑問,有思考,有感知,有初步的情感體驗。比如《黃山奇石》一課,學生讀了課題后在旁邊兩次質疑:一是破題質疑(黃山有哪些奇石?這些奇石奇在哪里?為什么稱之為“奇石”?);二是破名質疑(怎樣破解這些奇石秘密?觀賞這些奇石之后,有些什么感受,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學生初讀課文后又寫了這樣的批注:“黃山之石真是奇特呀!讀著這些文字,我仿佛站在了神話般的黃山之上。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難怪古人會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闭n前批注,以掃清閱讀障礙,初步思考課文后問題為主。
1.2、課中批注,復讀感悟
課堂上,師生共同走進文本,有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有情意的體悟與對流,有美感的激發與生成,學生獲得了精神滋養,就會流瀉于筆端。同伴引發的批注,教師誘導的批注,自己再發現的批注,一定會相得益彰,精彩紛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例,一學生在課文中第二次描寫爬山虎處寫了這樣一段話:在與葉圣陶先生聊天中,“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一個小孩,而是一個大人,一個葉圣陶先生的老朋友?!拔摇备惺艿搅巳~老的認真、親切、質樸,此時“我”再看爬山虎,自然就覺得它綠得濃郁,綠得可愛。綠著的爬山虎,象征著葉圣陶先生對下代的關愛,“我”難忘爬山虎!三言兩語,卻是學生鉆研文本,與文本之間的親切對話。
1.3、課后批注,深入研讀
課后的批注是課堂對話的意猶未盡,也可以是對課堂對話的反思、提煉、總結。學了《幸福是什么》一課后,在談“我的幸?!睍r,學生這么寫道:幸福就是為村人挖一口井,幸福就是治病救人;幸福是學習中的一份滿意答卷,幸福是課堂上老師的一個微笑;幸福是他人困難時伸出的一雙援手;幸福是公交車上的讓座,幸福是遮風擋雨的傘;幸福是偎依在媽媽溫暖懷抱里的溫馨。只言片語,卻是學生對幸福意義的獨特感悟,是學生積極的情感活動,是對文本主題的升華。
2、依據閱讀個性,指導學生有指向批注
學生的閱歷有深淺,理解有強弱,觸角有長短,對文本解讀的層次有不同,層面也不同,批注的指向也隨之不同。依據學生的閱讀個性,筆者認為可以指導學生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批注:
2.1、批注理文法
這是對文本表達方法的梳理。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文章的最后一句是這樣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的。這與文章的題目表達的意思相同,有的學生這樣批注:這是在篇末點題,與題目相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緊密、嚴謹,可見,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給作者的印象是那么的深刻。作者難忘爬山虎,更難忘的是葉圣陶先生。以后寫文章的時候,我也要用到這種方法。再如,這篇文章是寫事的,為什么寫在葉老先生家做客時,作者兩次提及院子里滿墻的綠綠的爬山虎?這景物描寫的目的是什么?有學生這樣寫道:作者想到自己馬上就要見到斐聲國內外文壇的大作家,內心異常緊張。隨著與葉圣陶先生的接觸,葉老平和待我,使我緊張的心情頓時消失,正如“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少了許多”,甚至連火辣辣的太陽也變成了“綠色的”。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是作者在借描寫爬山虎的綠,表達自己心情的起伏變化。這樣的批注,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學生讀懂了文本,感受到了語文的含蓄之美。
2.2、批注展聯想
這是對學生知識儲備的激活。如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后,學生在詩旁邊寫滿了學過的表達離別之意,抒發惜別之情的詩文:“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讀古詩,敘別離,抒情意,此時讓學生批注,激活了腦海中優美的詩文儲備,強化了語言的積累運用,豐富了學生的真切情感。這樣的批注提升了學生的辨析能力,拓展了文本的內涵與外延,真真切切體現了語文是人文的語文。
2.3、批注話感受
【關鍵詞】營造;輕松;課堂;氛圍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良好的教態讓課堂變得輕松
教態是教師講課時的情緒的外在表現。比如:教學心情、表情、體態動作、神態、能喚起激情的語言等,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教師有聲有色的語言很快的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教師的教態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教學氣氛,讓學生巧妙地感受到并積極的配合,便會很自然的形成一種有利于課堂教學的良好氛圍。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到整個課堂的氣氛。
教師的教態有先入為主的作用。當上課的老師走進教室的那一刻開始,你的教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情緒,這種先入為主的方式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要用親和、自然的教態去面對學生,跨進教室前請你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精神面貌,這樣更有利于整堂課的效果。一堂新課的開始,教師可以采用和學生一起唱唱歌、猜猜謎語、背背古詩、和學生聊一聊等形式,做一些上課前的“熱身”活動。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以讓學生很快從課間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不但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
1、及時調整心態,用微笑面對學生
微笑是人際們在交往、交流中一種最禮貌的方式,微笑可以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微笑可以讓學生覺得你是一個很溫和的人,孩子們就沒有了哪種懼怕課堂的感覺,他們就能隨性的在課堂上盡量的表現自己,這樣整個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就會達到理想的效果。
2、不能吝惜掌聲,多給予孩子鼓勵
教師的語言、表情、神態等舉動對學生的刺激應該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教師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之間的差別,不但老師要積極的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而且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知道自己的長處。特別是面對后進生,教師一定要放棄嚴厲的批評、斥責,要多鼓勵、多表揚,在他們獲得欣賞,體驗成功喜悅的同時,讓他們也覺得自己能行,這樣有助于孩子重拾學習的自信心。
3、向孩子們投去溫暖、期待的目光
課堂上,根據不同的學生的表現,及時多給學生肯定的目光、鼓勵的目光,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心靈的溫暖與共鳴。特別是在提出問題而課堂效果表現沉寂的時候,我們要有一種期待,多給孩子時間思考,適當提示、鼓勵,請準備好你的掌聲等待孩子的完美表現吧。
二、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背浞终f明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學習和智力的發展。動手操作的過程,能夠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起到手腦結合的作用。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動手操作能更好的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直觀,將語文學習變得更加形象,從而使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在小學低段,很多內容都需要學生的積極動手,比如:一年級語文上冊的實踐活動,給了幾個不同的幾何圖形,讓學生自由拼接,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課堂上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有的自己動手,有的幾個人一組共同參與制作,課堂氛圍及其活躍。最后看到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完成的作品,我的內心有一種無法表達的喜悅。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平淡無味的課堂教學方式。將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一文時,我考慮到作為農村的孩子,很少有人親臨黃山觀光,為了能拉近孩子和黃山的距離,為了能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黃山的美景,我在網上尋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黃山奇石”的圖片,再配上動聽的背景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黃山的美。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學習語文,這樣既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增進了孩子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了解,而且激發了孩子們對祖國的熱愛。
四、 游戲融入課堂,活躍學習氣氛
小學生天性好玩、貪玩,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币虼耍處煂W與游戲有機結合,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學得就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快樂、有效地學習語文。
教師在課堂創設游戲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恰當的手法表現出來,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找朋友、逛超市、識字摘果、猜謎語、你說我猜等游戲活動。通過游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并從中受到啟發,獲得親身體驗,寓教于樂,在教學中知識性和娛樂性有機結合。
五、巧設懸念,激發課堂氣氛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課堂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格局,學生在教室聽評書似的聽講,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參與較少。課堂上形成了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參與面小,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分隔開,拉大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教與學日益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得不到提高。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現在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大都對“福爾摩斯探案”感興趣,那么我們完全可以在課堂上投其所好,精心設置一些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懸疑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時教師適時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學習,課堂氣氛變得異?;钴S,更能夠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六、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水平
現在的教師,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日益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心理壓力很大,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教師自身能力的不足。要讓教學成為一種藝術,這不能一味的高談闊論,還需要腳踏實地,從自身能力建設抓起,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從而有效促進教學健康發展。
教學藝術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應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知心理?!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一種寬松、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這樣教學效果才能有所提高。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氛圍。創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欣賞學生,努力營造輕松濃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課堂上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拋棄以往把語文課堂變成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施舍知識的場所,認真反思,改變教風,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去真誠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坝H其師,信其道”,學生才會喜歡語文,才能學好語文。
參考文獻
[1]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
本文根據初中語文教學方面的工作實踐,對于目前在初中語文課堂有關教學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供了改革以及創新初中語文具體課堂教學的相關對策與建議,旨在為初中語文有關課堂教學方面的創新改革研究以及實踐工作起到一定借鑒與參考的作用。
1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發展現狀
目前有很多中學還一直沿襲著傳統之中的課堂教學模式,由教師單調的進行內容講解,利用黑板粉筆進行輔助。這樣的方式非常陳舊,在有關語文方面的課堂教學時,往往教師只重視語言知識方面的輸入,反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在語言方面的交際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導致學生擁有大量的知識卻不曉得怎樣有效的運用。與此同時在傳統課堂教學當中,教師一直占據著課堂上的主導地位以及主體地位,忽視學生在教學當中所占有的地位,這種情況致使學生僅僅只是被動的接受教育,根本無法對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培養。并且中學生在心理方面還沒有成熟,對所有的新鮮事物都會感到好奇,但是語文知識的單調性卻無法滿足中學生所具有的好奇心理,所以若想要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是對教師在教學方式應用上的一個考驗以及挑戰。
2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中需要創新的方面
2.1課堂教學的使用方法:對于教材選擇來說,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的學情、培養目標以及教學進度,從而靈活、正確的選擇教材。這是能夠使教學內容得到合理優化的重要任務。與此同時,教師應該依照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識水平,合理的控制教學進度,并且還要做到教學內容主次分明,重難點突出。這也就是說教師實際在講課的時候不能全盤托出所有的內容,必須要篩選其中的重點部分然后再給予詳細準確的分析,合理的給學生留白,從而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進行思考,并主動對未知的世界進行探索。例如在講解朱自清《背影》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不對其進行明確的界定,而是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尋找腦海里有關父親的背影,這樣能夠有效的對學生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培養。
2.2課堂教學的內容:在語文課堂當中,如果教師應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可以調節語文課堂的氣氛,使其更加活躍生動。所以,教師必須要突破傳統當中僅僅局限在黑板粉筆上的教育,應用多媒體相關教學設備,利用音頻、圖片以及視頻等有關方式輔助教育,這樣不但提高了課堂所具有的趣味性,同時還深化了學生在內容上的理解。與此同時,圖片以及視頻能夠給予學生非常直觀的視覺沖擊,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音頻更是能夠為學生的朗讀方面提供正確的模范。例如,在講解《孔乙己》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合理、巧妙的附上圖片,從而使孔乙己的形象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做能夠有效的引起學生共鳴,提高學習效率。
2.3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教師在課堂的初始階段應該合理的進行導入,這不僅需要本課內容的正確導入,同時還需要使學生的狀態正確的導入。其有關方式有很多,例如講解《黃山奇石》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導入有關的圖片信息,讓學生瀏覽一遍黃山的景象。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同時還能讓學生們產生一種愉悅的感受,然后再合理的導入課文。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在課堂當中適當的穿插一些小活動,從而促進課堂互動,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例如進行短文朗讀比賽,由教師選取某段和課本之中的人物有關的材料,讓學生們開始朗讀比賽。這樣做不但能夠打破課堂當中沉悶的氣氛,同時還能夠對學生自身的課外知識進行拓展,并糾正其朗讀上的錯誤,使學生對課本之中的內容進行深化理解??偠灾?,教師必須要對教學環節進行精心優化,合理的設置有效的教學活動,從而提升課堂所具有的趣味性。
3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路
3.1創新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初中語文有關教學當中,作為老師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愛好以及興趣,和善細致的強化溝通和交流,從而促進學生主動進行探索以及學習;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討論以及練習,培養并鼓勵學生自主的查找以及研究問題,從而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出準確的結論。
3.2創新初中語文自主教學的內容設置:初中語文教學當中在講完相關的課程規定之后,不能僅僅局限在參考書以及教科書的范圍之內,還應該自主設置有關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利用個性化課堂有關教學內容的設置,從而使學生能夠進行個性化的認知與學習,穩步提高語文課堂實際的教學效果。
3.3創新初中語文的教學評價:在語文課堂的有關教學當中,老師應該使過程性相關評價和終結性相關評價進行有機的結合,使用多種合理有效的形式,利用師評,理解并尊重個性化之間的差異、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潛能;利用互評,培養學生在合作性學習以及互動流等方面的能力;利用自評,提高學生自身的反思能力,并主動對自身的不足進行改進。
3.4改革和創新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外延:對于語文教育來說,其是和日常生活之間具有緊密聯系的學科,因此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在生活當中進行應用。有關語文教學的相關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課堂之中的內容和實際生活合理的結合起來,從而組織學生們切身投入到相關的情景當中,和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討論以及互動,進而妥善的培養學生互相協作以及主動思考。
4結束語
初中語文課堂有關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深入的思考,在教學改革方面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一定要敢于創新,依照學情以及教學進度,合理準確的實施革新。除此之外,對于課堂教學方面的開展,應該充分發揮教師所具有的主導地位以及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切實做到“教”和“學”之間的有機結合。從而使課堂教學能夠在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等有關方面更加完善、更加高效,進而妥善的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朱玲 單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作業形式;彈性作業;聯系生活;學科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7-0-01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作業已不只是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而且是課程與教學的一種組織方式。作業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是學生自我表現、自我反思、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為了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以豐富的作業形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以多樣性、富有趣味性的作業設計,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這樣能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趣味橫生的作業設計。對于一些故事情節強、富有趣味的課文,如《狼和小羊》、《奴隸英雄》可以讓學生演一演。這樣富有情趣的作業,能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二)讀讀抄抄寫寫。為了豐富學生詩文詞句儲存量,提高學生鑒賞能力,豐厚文化積淀,可以讓學生誦讀、摘抄、歸類積累各種詩文、詞句。
(三)說說寫寫練筆作業。有些課文適合學生轉述、復述,可以布置相應作業,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例如教學《黃山奇石》《參觀人民大會堂》等描寫景物的課文時,可以設計讓學生當小導游的作業,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創設寫話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體驗,激發學生練筆興趣。學生對課文理解加深了,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得到有效訓練。
二、安排彈性作業,發展學生個性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作業設置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語文作業設置中出現的“眾口難調”現象正是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的反映。但它也是學生求異思維的發散點,創新思維的切入點。
(一)作業量彈性設計。作業量分層,即根據學生情況提出不同量的作業要求。對于學習能力強,態度認真,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可適當減少作業,甚至不留作業;對于學習能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的,可適當布置一定量的鞏固、提高性的作業。這樣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獲得更大的自由發展空間,基礎薄弱的學生又能鞏固基礎有所發展。從而使所有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二)作業難度彈性設計。例如教學《白鵝》時,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1.摘抄描寫白鵝特點的詞句;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白鵝的特點;3.收集有關鵝的圖片和生活習性的文字資料,在班中展示;4.仿照課文的描寫方法介紹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這樣的作業布置由易到難,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三)作業規定彈性。作業內容不應整齊劃一,可以設置一些多角度、可選則的題目供學生自由選擇。如六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課后,我設計了三個辯題供學生練習:“小學高年級學生要不要在正式上課前集體唱歌”、“小學生應不應該幫助家長做家務”、“小學生是否可以網吧上網”。這樣的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生活實際和喜好自由選擇,當然受到學生歡迎。
三、加強與生活的聯系及各學科間融合
(一)加強與生活的聯系。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作業設計可以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體驗,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也就是說,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到圖書館、大自然中去。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知識和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更應該注重在現實生活中應用語文的意識。
1.加強與學校生活的聯系。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舞臺,如:學校舉行的慶典、展覽、報告會、班隊活動等各類活動,文娛、體育等各項比賽都便于學生說一說,寫一寫。
2.加強與家庭生活的聯系。家庭是學生語文學習的第一場所,我們可以把學生家庭生活中有意義的內容利用到語文作業內容之中。
如教學《荔枝》、《地震中的父與子》等歌頌父愛母愛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父母關心自己的事。學習《魯本的秘密》等孩子關愛父母的課文時,則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自己應如何關愛父母的。
這樣就可以使家庭生活與學生學習緊密聯系到一起,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很好的實現語文教學的情感目標。
3.加強與社會的聯系。語文作業內容向社會開放,可以使學生從小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社會活動、社會現象、風土人情、等內容,比課本內容更豐富,更鮮活,更珍貴,更能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大瀑布的葬禮》等課文后,可以布置學生開展對當地生態環境狀況的調查研究。
(二)加強與其他學科間的融合。語文學科是多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綜合學科,我們可以從語文與其他學科的密切聯系中,找出綜合點,從其他學科中汲取語文營養。
如編撰學生作文精選集時,可以讓學生集文字編輯、美術編輯于一體,創作圖文并茂的作文集,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
如學習《烏鴉喝水》《稱象》《撈鐵?!返瓤茖W知識較強的課文時,可以布置學生動手進行科學實驗的作業。
總之,作為教師,只有正視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想方設法使作業設計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才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才能使學生享受到勞動的愉悅,促進了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和發展,使學生產生了更加強烈的學習動機。如此,語文作業設計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關鍵詞: 教語教學 學習空間 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這就要求教師拓展語文教材,拓展語文課堂,拓展語文學科。
一、拓展語文教材
過去我們只管“教教材,考教材”,把教材看成“教材”,現在我們把教材看成“學本”,學生對教材有發言權、選擇權、主動加工權。我們把課本徹底地留給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興趣學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成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
1.將孤立的課文拓展整合為“大教材”。比如:人教版第四冊第六單元導語中有這樣的提示:“從古到今,有許多品質優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謙虛,有的人勇于承認錯誤,有的人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做品質優秀的好少,年?!苯虒W這一單元課文時,我們結合“課前三分鐘演講”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名人故事知多少”的活動,學生通過找故事、讀故事、講故事、評故事這樣的活動,拉近了與故事中人物的距離,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物良好品質的熏陶。教材中的單元導語都圍繞一個主題,通過延伸拓展,其主題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綜合性學習更廣闊的空間。再如:新教材中的每個欄目,如“課外書屋”、“趣味語文”、“閱讀鏈接”、“資料袋”、“展示臺”、“寬帶網”等,都為綜合性學習創造了條件和機會。如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小壁虎借尾巴》,課后的泡泡這樣提示:“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它們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可以讓學生課外收集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訓練口頭表達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讓學生當一回主編,引導學生自編教材。首先讓學生收集自己喜歡的格言、名言、成語故事、諺語、歇后語、趣聯故事等,從書報上選取適合兒童閱讀的中外名篇,包括詩歌、寓言、童話,裝訂成冊。然后制訂學習計劃,朗誦、背誦自編材料。最后全班學生交流自編教材,實現資源共享,不僅給孩子們字詞句段篇這些量的積累,還讓孩子們從心靈上感悟這些古今精品和人生格言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二、拓展語文課堂
呂叔湘先生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闭Z文教師如果把語文教學僅局限于一本語文課本,那么語文課永遠難“活”起來。拓展語文課堂,必須以課堂為中心,向課前、課后拓展延伸,教師要善于營造自主拓展的氛圍,啟發學生獨立拓展、思考,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加強合作學習、交流,喚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驅力,真正做到主動地學、自主地學,積極構建“拓展式”的教學模式。
1.向課外閱讀拓展?!墩Z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明確指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階段課外閱讀不少于140萬字。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使閱讀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教師必須將課外閱讀與語文語文教材及學生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主動閱讀,樂于閱讀,既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怎樣才能豐富語文教材,使課外閱讀成為教材的必要補充呢?第一,向“原著”延伸。學了《景陽岡》,讀一讀《水滸傳》;第二,向“作者”延伸。讀一讀作者的其他一些代表作品。讀了馬克?吐溫的《威尼斯的小艇》,再讀一讀他的《競選州長》、《湯姆?索亞歷險記》等。第三,向“主人公”延伸。學習《一夜的工作》之前,可以讓學生閱讀的故事,了解在住院動手術前一段時間的工作情況,從而深刻體會為了中國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質。第四,向“疑問”延伸。即針對課堂中的疑問閱讀相關的自然、歷史等資料。第五,向“相似”延伸。學了《黃山奇石》,再讀《黃山奇松》,體會大自然的奇異;學了《鳥的天堂》,再讀《蝴蝶王國》,體會鳥類、蝴蝶與環境的關系。
課外閱讀還應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聯系,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愛看的書進行閱讀。語文教師要把引導學生走進書的世界,讓學生在書的世界里流連忘返當做自己的神圣職責。
2.向生活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富有啟迪性,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濃厚興趣。教師可以結合教學,機智生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促進語文知識、能力的運用和提高。
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團體舉辦的各種活動,進行一系列的采訪和社會調查,加深感性認識,激感;帶領學生到廣闊的大自然中,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欣賞花鳥蟲魚的可愛,陶冶情感;帶領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社會現實生活和科學研究中,觸及社會焦點,追蹤時事話題,表達個人觀點,培植理性情感。例如:第一,倡導學生觀察四季的景物、風魚雷電、日月星辰等,主動寫觀察日記、隨筆,練習語言表達。第二,要求學生結合各種節日進行訓練的嘗試,如“三八”婦女節到了,“我”給媽媽一個驚喜,講一個故事,作一首詩,做一張賀卡,寫一封信等;元旦時圍繞“我在新年里想到了……”這一主題,可以做想象作文,也可作即興演講。第三,結合學校開展的實踐活動,如和災區小朋友結對子,互通信息交流思想。針對環境的污染、資源的減少、新產品的誕生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社會調查。第四,要求學生為家中的新電器寫使用說明書,為新產品寫一段廣告詞等。第五,要求學生跟著爸爸媽媽外出旅游,參觀游覽時,先看一看、想一想、聽一聽,然后講一講、評一評、寫一寫,進行運用語言的多種實踐嘗試。
三、拓展語文學科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改革課堂教學,就是要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一般情況下,寫人、敘事的文章與社會、歷史有關,寫景、狀物的文章與地理、自然有關,它們都不是孤立的,在實踐中可以加強學科之間的融合。
1.學科內的整合?!罢n文無非是例子”,這些例子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高效的語文教學呼喚整組甚至整冊備課,呼喚融會貫通,呼喚整合教學,呼喚綜合性學習。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時,就以第14課《荷葉圓圓》為中心,將課本13課的古詩《小池》、第15課《夏夜多美》與《古詩過級》中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江南》進行整合教學。除此之外,補充閱讀文筆優美的文章,如《荷葉》、《荷葉上的小水珠》、《迷人的夏夜》,還有與課文同題的《夏夜多美》,等等。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收集有關夏天的古詩文。如:高駢的《山亭夏日》,白居易的《池上》,陸游的《初夏絕句》,李白的《夏日山中》,等等,學生自己會背之后,在班級推廣背誦。這樣的綜合性學習并不是教材所要求的,但是學習的效果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