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7 07:15: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微企業融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小微企業融資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
收錄日期:2016年6月14日
一、小微企業融資能力影響因素
(一)企業規模的影響。小微企業缺乏充足的資金,難以獨立提供企業運營所需要的費用,因此小微企業的破產率較大,而且小微企業的破產成本較高。有研究表明,企業規模對小微企業融資能力有著直接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有著較高的標準,企業只有達到貸款標準才能向企業發放貸款。而銀行的貸款標準與企業的規模有著密切聯系,企業規模越大,競爭力就越大。大規模的企業容易獲得銀行的貸款支持。而小規模的企業本身資金較少,而且還貸能力缺乏保障,難以取得銀行的資金支持。
(二)銀企關系的影響?,F階段,我國小微企業的規模較小,有些小微企業的市場信息不夠完善,銀行在對小微企業進行調查時難以全面了解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容易導致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不信任。而規模較大的企業具備完善的市場信息,銀行在其貸款過程中能夠了解到企業各方面的信息,從而制定貸款決策。另外,企業與銀行的關系對企業的貸款有著重要影響。如果企業與銀行長期保持著信貸關系,并且能夠按時還款,具有良好的信用記錄,那么企業在之后的貸款過程中就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容易贏得銀行的信貸支持。
(三)資產擔保的影響。企業管理人員在企業運營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負擔著企業資產擔保的責任。較強的資產擔保能力有利于增強企業融資的可信度,從而提高投資方進行投資的可能。而如果企業管理人員的資產擔保能力較低,投資的風險較大且缺乏投資保障,造成投資方難以信任企業。企業資產擔保對小微企業融資能力有較大影響。
(四)企業競爭力的影響。企業競爭力是衡量一個企業的最重要依據,企業的競爭力越高,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越大。而金融機構在衡量企業的發展狀況時,大多以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為考察依據。這是因為,金融機構難以深入企業內部,了解企業的內部信息。只能以市場占有率為依據,推測企業本身的競爭力。較高的企業競爭力能夠給金融機構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使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成為可能;反之,一個企業的競爭力較弱,隨時面臨破產的風險,金融機構在投資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風險且沒有保障,難以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企業競爭力對小微企業融資能力有著重要影響。
(五)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是影響企業融資的重要因素。企業盈利能力越高,獲得的經濟利益越大,長期的良性循環不僅使企業能夠償還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而且還有利于企業在金融機構樹立良好形象,對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進一步合作具有深刻意義。同時,企業具備較高的經濟能力能夠幫助企業擺脫對負債融資的依賴,擴大企業的規模,促進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而如果企業的盈利能力較低,則會導致投資方的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難以為投資方帶來經濟利益,甚至難以歸還投資方的資金,嚴重阻礙小微企業融資能力的提高。
(六)企業機制的影響。企業機制對企業融資有著較大影響。在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可以依靠外部資源進行融資。但是企業的融資主力還要依靠企業本身的融資。為此,企業應積極完善融資機制,在重視外部融資的同時,還要注重企業本身的融資能力,重視企業內部的資金積累,完善企業的分配機制,促進企業內部融資的發展。
(七)企業抗風險能力的影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對企業融資產生直接影響。如果企業具有較高的抗風險能力,則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更容易獲得金融機構的信任,為金融機構樹立良好的形象,方便企業日后的金融貸款。另外,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能夠減小企業融資風險,方便企業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進而減少對融資的依賴,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而企業缺乏抗風險能力會導致企業在經濟發展中隨時面臨破產的風險,難以取得金融機構的信任,給企業融資帶來困擾。
二、小微企業融資能力低的原因
(一)企業資產擔保價值低。企業資產擔保價值低是小微企業融資能力較低的重要原因?,F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實行的貸款抵押擔保制度對企業資產擔保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在向商業銀行貸款的過程中,要向商業銀行提供自己的資產擔保價值,確保商業銀行能夠在貸款之后,具有一定的資金保障。而我國大多數小微企業的擔保難度較大,而且現在我國專門的融資擔保機構較少,小微企業缺乏充足的資產擔保,導致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缺乏保障,商業銀行難以向小微企業提供貸款。
(二)企業缺乏競爭力。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并且大多數小微企業選擇的行業具有較大的競爭力。小微企業的規模限制了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因此許多小微企業缺乏競爭力,在市場經濟中面臨破產、倒閉的風險。同時,我國大多數小微企業處于創業階段,缺乏充足的運作經驗,企業的破產風險較大。小微企業缺乏競爭力導致企業融資能力較低。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小微企業;融資瓶頸;創新模式
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都深受人們的重視,在當今互聯網金融的宏觀背景下分析小微企業融資的現狀,對促進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微企業融資瓶頸
在當今中國的經濟體系中,小微企業對促進經濟的快速穩健發展,促進員工就業,維持社會和諧穩定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2015年1月廣發銀行的《中國微小企業白皮書》顯示,當前我國小微金融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高達22萬億元的缺口,超過55%的小微企業信貸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的融資瓶頸集中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即抵押、質押標的物缺乏,借貸風險大、融資途徑單一、融資成本偏高、放貸手續瑣碎。1.抵押、質押標的物缺乏,借貸風險大。我國的相關抵押、質押等制度還不能夠及時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仍然需以不動產、動產等作為主要的抵押、質押標的物。對銀行而言,其放貸對象必須滿足信貸標準、放出的錢能按時收回等要求,以確保銀行自身貸款低風險率、降低壞賬率,保障銀行利益。但由于小微企業的資產經營規模較小、管理經驗不足、財務制度不完善、企業融資政策和信息不暢通、經營方式簡單不規范等特點,導致銀行很難精準掌握小微企業的財務狀況,同時也冥冥中提高了小微企業融資的門檻。2.融資途徑單一。從融資渠道來源上來看,小微企業融資可分為“內部融資”方式與“外部融資”方式兩種。目前,內部融資成為我國小微企業最普遍采用的方式。內部融資是指企業選擇使用內部留存利潤進再投資。近75%的小微企業通過自我融資,資金通常來源于合作伙伴、企業員工籌資以及親戚朋友等。從經營年限和總體的比例來看,小微企業無論是處于創業期,還是發展到一定階段,越是經營多年的企業對于融資的需求越大,自我融資占比也更大。可見,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狹窄且單一,內部融資占比高。3.融資成本較大。經營業績不穩定、經營信息不公開、財務不健全、融資經營規模較小等諸多問題使得小微企業融資融資能力低下,許多傳統的金融投資機構不愿意放貸給小微企業,有些金融機構干脆提高貸款利率,拔高貸款門檻,以此來規避壞賬風險。這就涉及到商業銀行必須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商業銀行在對商品定價時,既要能達到滿足客戶金融需求,也要滿足支持商業銀行收益。59.4%的小微企業借款顯性成本在5%-10%。除此以外,還存在貸款資金存放銀行,或者強制購買理財產品等隱性成本,從而推高了小微企業融資的總成本,為融資帶來一定的難度。4.放貸手續較為瑣碎。商業銀行主營業務的本質就是吸收儲存資金,發放貸款。對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向大型企業或小微企業放出同等額度的貸款,其利益是沒有多少差別的。但是,大型企業要想獲得貸款資格,商業銀行僅需要查找并收集部分信用記錄資料以了解企業的信用情況從而做出較為明智準確的判斷。相反,要將等額貸款發放給一家小微企業,銀行就得收集大量企業財務經營信息,在無形中增加了銀行征信難度,同時也提高了銀行征信成本。此外,銀行還需承擔無法估量的放貸風險和較高的發生壞賬的概率。小微企業在取得貸款資格后,常常會因苛刻的審核標準面臨復雜的放貸手續。由此可見,在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傳統銀行繁瑣的貸款手續已無法適應小微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
二、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
互聯網融資模式是不同于傳統融資服務的基于信息技術,云計算,搜索引擎和社區網絡為結構的融資模式。以互聯網金融為背景的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實質上是基于線上網絡實現資金融通的融資模式,擴大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融資的困境。1.建立開放的互聯網平臺。從平臺的角度,互聯網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是立足于一個開放的網絡資質平臺上的。其實質就是構筑了以債權轉讓渠道為基礎的互聯網信用體系融資模式?;ヂ摼W平臺為新型融資模式的發展提供了一套詳細的信用體系,成為有別于傳統銀行征信體系的互聯網信用體系。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過互聯網信用體系的指標來考核融資對象進而決定發放融資額度。而采用第三方支付,小微企業可在相關的金融平臺上融資要求,貸款方通過平臺進行交流,確定合作意向。降低借貸雙方的匹配與量化的風險控制,實現產業化資本融合目標,從而進-步滿足小微企業融資時間快的需求。第三方支付平臺既可以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高,還同時可以為因銀行小微企業的貸款手續繁瑣、信息不對稱等因素而造成融資困難提供解決方向。2.拓寬融資渠道。從金融的視角,融資渠道主要涵蓋了兩種類型,一種就是小微企業的股權眾籌渠,另外一種就是創新項目眾籌渠道。大數據下的互聯網融資的途徑簡便、快速、高效,融資的提供者和需求者的交流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信息技術解決了傳統金融服務機構和小微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融資決策將日益基于數據和分析來擴大資金供給者和需求者的交流渠道,傳統金融機構中介功能將被逐步弱化,大數據通過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以及對小微企業經營狀況的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可以直接在網上發行和交易貸款、股票、債券等。彌補了傳統金融機構利率沒有市場化的不足,從而吸引更大量的資金供給者,從而突破小微企業融資困局。3.建立新型融資服務模式。從大數據的視角,互聯網下小微企業融資模式還有別于其他傳統金融機構的融資技術。金融機構的作用就是實現有限的資金的最優化分配,而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數據的處理。大數據金融具有非常巨大的優勢,可以對于小微企業提供非常良好的融資服務。所謂大數據金融即借助于大數據來進行實施的金融服務,有助于信息數據挖掘技術等一系列的新技術,能夠科學合理地分析蘇寧等電商來建立起來的小額貸款公司,為了迎合電子商務環境中多樣的數據,能夠獲取更加有效的小微企業的信用情況,從而能更好的了解互聯網金融下小微企業融資的現實需要,通過大數據來科學合理地為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融資等服務。
作者:高瑞嬋 陳寒胭 徐惠珍 單位:江蘇大學
參考文獻:
[1]王志瑛.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研究.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02).
[2]于雅靜,李尋.互聯網金融視角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探討.經濟天地,2016(07).
[3]王琛.小微企業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融資分析與探討.金融天地,2016(22)
[4]張淑丹.互聯網金融新形勢下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創新研究.時代金融,2015(04).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互聯網金融;小微企業;金融創新
一、受制于金融環境的傳統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融資機制創新未能奏效
小微企業融資困局,從金融機構的視角看就是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存在所謂的“三難”:一是小微企業財務報表、抵押擔保以及信用記錄等“硬信息”的缺位,和與其他客戶的交易狀況、信用狀況等“軟信息”的缺失導致的“收集信息難”;二是由于小微企業資金投向、經營狀況等信息不透明和缺乏具有更高流動性、可以作為金融機構抵押物的不動產等導致的“控制風險難”;三是傳統的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短、小、急、頻”的特征導致的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控制成本難”。為了解決小微金融服務中的三難,金融機構開始了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的新探索。
(一)基于當前融資環境的傳統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融資機制創新
1、從企業金融到產業鏈金融。產業鏈金融模式是指金融機構依托產業鏈的核心企業,理順產業鏈上相關企業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有針對性地設計個性化、標準化的金融服務產品,其核心是面向產業鏈進行整體開發,提供全面金融解決方案,以替代針對單個小微企業進行營銷、調查、審批、放款、貸后管理、不良清收的企業金融模式。代表性的案例包括2003年中國光大銀行推出的“總對總”工程機械按揭貸款業務和“鏈式快貸”產品,以及2012年民生銀行乳業產業鏈小微企業批量開發模式等。這種針對小微企業的產業鏈金融模式為解決小微金融服務的“三難”問題提供了契機。產業鏈金融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一是通過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的信息流獲取小微企業的規范的硬信息,以解決信息獲取難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所收集信息的及時性、全面性和準確性;二是通過核心企業與產業鏈的資金流和物流控制風險,以解決風險控制難問題,并通過與產業鏈上各企業的合作形成金融機構穩定的客戶群以降低經營風險;三是通過對產業鏈的整體開發和全面服務控制成本以解決成本控制難的問題。產業鏈金融模式是金融機構以產業鏈的核心企業為依托,為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一種服務模式。然而受制于金融環境,產業鏈金融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對金融機構的專業性和對其產品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無疑會增加金融機構的管理和研發成本;二是必須面對可能出現的行業整體風險,這可能會限制金融機構針對某一產業鏈的信貸規模;三是產業鏈金融模式要求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封閉運行,限制了這一模式服務對象的廣泛性等等。這些都決定了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對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仍然是杯水車薪。2、小微企業抵押機制創新。毫無疑問缺乏合適的抵押品是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者并不意味著小微企業真的無可抵押,僅僅是其可抵押之物不符合傳統金融機構風險控制的要求。顯然放寬和改善抵押貸款條件、創新抵押方式成為一個選擇項。為此,國內小微融資服務機構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創新,各地金融機構針對中小企業所處的生長周期、行業特點,開發了不同創新形式的抵押品,抵押品創新發展的特點是從“物”向“權”轉變,包括林權、礦業權、海域使用權、農村土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開始作為標的抵押物;抵押資產的類型從“有形”轉變為“無形”,包括應收賬款、知識產權、商標、專利權等質押方式開始出現,最為典型和成熟的是應收賬款質押。綜合來看,雖然理論上支持小微企業的抵押品創新方式較多,但相較創新類的抵押品,不動產抵押價值明確、權屬明確、易于保存和出售等優勢。因此當前銀行、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等金融服務機構還是以傳統的不動產抵押貸款為主。在整個金融環境未發生實質性改變的情況下,寄希望于傳統金融機構小微企業抵押機制創新解決大面積的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在短期內很不現實。3、小微企業擔保機制創新。信用擔保機制的不斷完善對小微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意義重大,然而高擔保成本和擔保公司要求提供較為嚴格的反擔保措施使得小微企業普遍認為現行擔保機制加重了企業的負擔;擔保行業運營過程中存在的諸如找不到可持續的利潤增長點、公司治理基本規范缺失、權力制衡和激勵約束機制的缺失以及風險防控機制的不完善、銀行和擔保公司之間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銀擔合作準入門檻過高和行業缺乏獨立的法律法規和明確有效的監管等問題,倒逼著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行業開始了擔保模式創新。比較成熟的模式包括:(1)引入第四方來分擔企業的違約風險,減少擔保機構的代償損失,以“橋隧模式”最具代表性;(2)在擔保機構同一平臺上采取融資擔保與股權投資相結合的業務模式,擔保機構直接扮演風司的角色;(3)開發不以銀企之間直接聯系為基礎的融資模式,代表性模式有“抱團增信模式”和“路衢模式”等。無論橋隧模式還是“抱團增信模式”和“路衢模式”都是擔保行業為求自保和基本生存而采取的技術措施,并不能改變擔保行業艱難的外部生存環境和內部治理結構的困局,相對于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巨大擔保業務量而言,只能說這些創新措施在某種程度上改善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擔保環境。
(二)基于當前金融環境的小額貸款公司對解決
小微企業融資難作用有限小額貸款公司是作為政府規范民間金融的試點,很快就彌補了銀行貸款中的一些空缺,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局開拓了一條新渠道。以2005年12月27日山西省平遙縣日升隆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成立為標志,以2006年中央1號文件為政策依據,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啟動。2008年,人民銀行和銀監會開始規范小額貸款公司的市場準入、經營行為、監督管理、退出機制。2009年6月9日,銀監會鼓勵有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改制為村鎮銀行。2012年3月,經國務院審批的溫州“金改”啟動;5月,銀監會專門提出了村鎮銀行發起設立的問題。小額貸款公司迎來了快速擴張期,截至2014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791家,貸款余額9420億元,2014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228億元。1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的小額貸款公司與傳統的銀行業務相比表現出以下特征:第一、大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尚能處于盈利狀態;第二、該產業的地區分布很不均衡,實收資本和貸款規模的地區間差別巨大;第三、貸款余額增速強勁,但絕對數量尚不大;第四、其資金來源主要是自有資金;第五、從貸款的期限和用途來看,主要以短期貸款為主的經營性貸款,貸款對象主要為小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等實體經濟。然而由于小額貸款公司法律地位不明,身份問題使得小額貸款公司被排除在正規的金融體系之外,在法律訴訟、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同業拆借等方面難以享受與金融機構的同等待遇;但受限于1:0.5的融資比率和10%的最大股東持股上限,很難滿足小貸公司的融資需求,雖然一些省份相繼放寬當地小貸公司從銀行能夠獲得融資的比例,然而實際情況是很少有公司能突破50%的融資杠桿;由于未接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小額貸款公司不僅經營風險大,也降低了小貸公司的審貸效率,影響其小額貸款的發放;由于各地金融辦的監管標準不統一,小貸公司難以建立統一的IT系統,也加大了跨地區開展業務的難度,業務拓展受制約??梢哉f,目前小額貸款公司的作用還十分有限。
二、受制于既有金融環境的互聯網金融小微融資創新
(一)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小貸公司+平臺”模式
在不允許非金融類企業開展信貸業務的政策環境下,阿里巴巴最初也只能與銀行合作。但銀行對電商平臺上的交易和信用數據不感興趣,電商的優質客戶在銀行很難通過審核拿到貸款。電商和銀行之間的服務錯配倒逼著阿里巴巴分別于2010年與2011年開設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利用小貸公司的牌照優勢結合電子商務企業的渠道與信息優勢,有效降低了客戶的信用風險和搜索成本,擺脫了與銀行合作帶來的束縛。理論上講,阿里金融使得資金供需雙方之間信息不對稱和風險管理上的激勵不相容這兩個難題有了解決的可能:一是降低了信息搜尋成本,顛覆了銀行業運營的“二八定律”。電商平臺海量的交易、信用、評價等內部數據和海關、納稅等外部數據,改變了銀企間信息不對稱;信用評級與貸后管理在一個量化模型下自動完成,使得優質客戶甄別和貸款管理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大數據經過云計算后得到的風險定價和違約概率分析降低了風險管理成本等,使得貸款機構有機會從80%的小微客戶身上獲取不低于社會平均利潤率的收益。同時大數據挖掘的系統處理與實時監控簡化了業務流程,提升了信貸效率,適應了小微企業貸款需求“短、小、急、頻”的特點。二是提供了激勵相容的風險管理模式。阿里金融對企業穩健經營、現金創造和還款能力的持續考核與監控,用經營和交易數據、單據等“軟信息”的考察取代對資產負債表等“硬信息”的考察,用對電子系統的依賴取代了對人力的依賴,風險管理的激勵不相容問題不再成為制約小微金融發展的桎梏。應對系統性風險的能力低下和風險分散機制缺位制約了阿里金融模式業務展開。首先,阿里金融依賴構造精密的電子系統,應用量化分析系統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和判斷,但量化模型的調整規則與參數設定是主觀的,無法對宏觀經濟環境的結構性變化進行預測和判斷,其應對系統風險的能力幾乎為零。其次,服務提供、資金流、信息流和信用評級由一個網絡平成,并且完全由一家公司控制,使得信用風險過于集中,缺乏風險分散機制成為該金融模式的致命傷。
(二)以宜信為代表提供融資中介服務的P2P模式及其缺陷
P2P(PeertoPeer)模式是互聯網生態下弱化信用中介所形成的,貸款人與放款人一對一地談判并直接簽署借款合同的高效資金對接模式。這種低門檻、低渠道成本的直接融資模式,可以顯著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保證投資人與借款人之間的信息基本對稱,多樣化的利率、金額、期限使更好地滿足了小微企業融資中占比最大的流動性資金需求。P2P是以簡單中介模式開始,其基本思想是通過資金供求撮合方式組織信貸資源的分配,這種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先進模式引進中國后,因信用狀況與金融環境不同而水土不服。這樣的局限性促使中國P2P從簡單中介向理財式中介轉變。2015年12月18日宜信旗下平臺宜人貸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宣告中國網絡P2P金融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與西方發達國家成熟P2P相比,現階段中國P2P模式存在很多致命缺陷,突出表現在風險防控方面:第一,較低的違約成本與借款人欺詐。由于缺乏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P2P完全依賴對借款人提交的信息自己進行線上信用審核,在中國目前整體信用體系與誠信約束機制下,很難約束借款人很強的欺詐動機,征信系統的漏洞也使得借款人違約成本很低。第二,缺乏對投資人的權益保障機制,投資人完全暴露在信用風險之下。中國現行的P2P模式尚未有足夠的投入保護投資人權益,更沒有開展面對民間借貸的保險業務,在欺詐與違約的成本很低的情況下,一旦出現經濟衰退,信用風險極易集中爆發。第三,監管政策不明朗,企業成長受限。政策監管上的不明朗造成了兩大嚴重后果:一是互聯網金融機構難以獲得外部融資等支持;二是相關機構缺乏規范與引導,很多P2P機構可能淪為非法融資的理財機構。
三、小微企業融資環境供給的政府責任
從公共經濟學的視角看,一個國家的融資環境,作為正外部性很強的公共產品,只有政府提供或者政府主導提供才有效。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在小微企業融資環境供給上應承擔以下具體責任。
(一)逐步推進政府主導的數據開放與共享,提高數據的真實性與可得性
信息不對稱是市場失靈的組要表現之一,而數據的開放與共享又是大數據時代的典型特征,打破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間的信息不對稱格局,需要綜合多方面的社會信息來支撐,但社會信息的收集與分享是一個外部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必須由政府機構來主導實施。從金融、社保、電信、房地產、征信體系、醫療等部門,到社交網站、電子商務平臺等市場交易主體,政府有責任完成潛在的大數據資源整合,并向公眾開放和共享。當然最基礎的工作是鼓勵小微企業生產真實數據,培育良好“數據生態”。因為現行稅制和信用生態下,小微企業基于避稅(費)導致的虛假財務信息泛濫是個常態。政府可以從加強對小微企業的監督、提高其偽造數據的成本入手,同時應切實減輕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減弱其財務造假動機。
(二)健全小微企業法律體系
小微企業作為需要保護的市場弱勢一方。需要政府從法律入手扶持。法律體系建設的重點應包括:第一,定位小微企業地位;第二,改變小微企業的競爭弱勢;第三,小微企業信用擔保的相關法律制度,內容涵蓋擔保行業的運作和信用擔保業務的開展;第四,促成小微企業融資多渠道等。
(三)政府推動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完善
完善信用擔保體系的主要推動者只能是政府,政府在擔保體系中的責任體現在:第一,政府建立的信用保證機構是該體系的主體,其資金應來源于政府投入、公共資金導入和金融機構捐助;第二,政府主導的包括建立再擔保機構等有效分散和規避風險的制;第三,政策扶持專業化的擔保機構,包括鼓勵針對不同的對象制定不同的擔保計劃,制定專門的信用評級系統等。
(四)小微企業金融的差異化保護政策
對小微企業融資的差異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監管政策是一種彌補市場失靈的有效做法,包括貨幣當局對金融機構小微貸款業務比例的限制,在財政政策尤其是稅收優惠方面對小微企業實行的差別化對待,對金融機構小微企業信貸不良資產處置優惠以及對金融機構的風險補償方面的特殊安排等。
(五)推動征信體系的完善和推廣
目前中國只有一套央行征信系統,小微金融貸款的機構很難接入,適時發展政府主導的民營征信機構或其他專業的征信機構應該成為小微征信系統的一個選項。中國政府雖然在推動小微業加入央行的征信系統上持積極態度,但進展緩慢。政府一方面需要出臺鼓勵性政策,并拆除制度和政策障礙,另一方面鼓勵民間征信系統的創新,促進征信體系的完善和推廣。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信用風險
1.小微企業概述
1.1小微企業界定
一般認為,小微企業是指除國家確認為大型中型企業之外的所有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將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具體標準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本文研究對象集中于小型及微型企業。
1.2小微企業特點分析
與大中型企業相比,我國小微企業具有明顯特征:主要分布于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行業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資金多為自籌資金,資本有機構成較低,技術含量較低,市場競爭力較弱,容易受到外部市場及大中型企業的影響。
2.小微企業融資現狀
現階段,我國小微企業正處于一個規模擴張時期,企業家努力使企業步入健康的發展軌道。然而,僅靠初創時期原始積累、民間借貸以及集資入股等融資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其對資金的需求,因此必須拓展融資渠道。目前,最主要的外部融資方式為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股權融資方面,小微企業由于自身規模限制或行業約束,獲得股權融資機會極小。國家雖然于2004年6月推出中小企業板塊,但是主要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題,旨在為創新性中小企業服務,而大多數小微企業并不符合這類資格。債務融資方面,小微企業并不具備發行企業債券的資格,因此銀行信貸成為小微企業債務融資的主要手段。但與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相比,其在銀行獲取的信貸數目是相當少的。小微企業在商業銀行獲得貸款比重與其對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相比不斷下降,小微企業發展舉步維艱。
近幾年來,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2011年11月,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在未來3年免征小型微型企業2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以減輕小型微型企業負擔,這顯示了政府對于小微企業的重視和扶持,但從現狀來看,小微企業對資金需求的缺口仍然很大。
3.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原因分析
小微企業融資難是困擾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難題。我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晚、金融信貸政策不盡完善、小微企業自身發展能力較弱等原因,都不同程度的導致我國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
3.1小微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小微企業自身規模較小,產品的競爭力和創新度較低,在與上下游廠商的資金往來中處于弱勢地位,可持續經營能力普遍較弱,一旦受到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極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此外,小微企業管理者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管理不規范,家族企業式管理較多,經驗化、粗放型管理占據主要地位,導致企業信息不透明。因此,銀行為了保證信貸安全,對這類貸款嚴格控制。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普遍推行抵押擔保制度,抵押物一般為土地、機器、設備等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而大部分小微企業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提供此類有效的抵押式擔保,因此不能獲得銀行貸款。
3.2金融機構存在的問題
從銀行機構對企業發放貸款的一般程序來看,評估貸款企業信用風險是極其重要的一環?,F階段,多數金融機構采用的信用風險評估體系主要針對大中型企業制定,缺乏面向小微企業的風險評估體系。另一方面,很多情況下小微企業所需資金用于日常經營或貨物周轉,對資金的時效性要求較高,而一般金融機構貸款審批需要嚴格的審批程序,小微企業即使能夠獲取貸款,也不能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用。因此缺乏小微企業適用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流程。
此外,銀行對其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也無形中加大了小微企業的融資困難。客戶經理更傾向與信用風險更高、信貸規模更大的大中型企業進行溝通、合作。
3.3外部環境存在的問題
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體系不健全及社會信用體系缺失是造成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外部原因。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使得銀行產生大量不良貸款,加劇了經辦人員對小微企業的信用擔憂,使得大多數信貸資金流向大中型企業。另一方面,擔保機制不完善使得一部分有發展潛力的小微企業難以獲得發展資金,阻礙了它們的發展。(作者單位:平安銀行濟南分行)
參考文獻
[1]劉薇.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對策[J].商業文化,2011(3)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難;信用擔保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6月14日
一、小微企業融資現狀
據中小企業協會統計,我國注冊的中小企業每年的融資需求在8萬億元以上,從正規渠道只能獲得1萬億元的資金支持,每年的融資缺口達7萬億元左右。我國小微企業總體融資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融資渠道狹窄,內部融資占比高。2013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對北京、成都、溫州、深圳等地800多家小型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進行了融資方式的調查,本次融資方式的調查可作為我們了解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一個重要途徑,如表1所示。(表1)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主要通過自我融資、非金融機構、銀行貸款、其他融資渠道來進行融資。69.2%的小微企業通過自我融資,資金來源于合伙人、員工籌資以及親戚朋友。從經營年限看,小微企業不管是在創業初期,還是發展到一定階段,自我融資占據比重也都比較大,通過銀行貸款獲得資金的小微企業占8.1%,通過非金融機構獲得資金的占17.7%,其他融資渠道占5.0%,說明我國融資渠道狹窄、內部融資占比高。
(二)難以從資本市場融資,青睞非正規融資渠道。我國對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的公司在資產規模、償債能力、盈利情況、資金投向等方面都有非常嚴苛的要求,實力相對弱小的小微企業很難達到標準,根據中小企業協會提供的小微企業個人資產規模分布表,資產符合發行標準的小微企業占小微企業總數的2%左右。
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非正規金融機構歷年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當下非正規金融機構正快速發展,尤其在2009年,受經濟危機影響,多數小微企業急需資金渡過難關,這樣的需求一年間令非正規金融機構數量增加了70多倍,并且我國每年非正規金融機構數量還在以2倍左右的速度增加。其提供的融資程序簡單、速度快,滿足了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短、頻、急”的特點,深受小微企業青睞。(表2)
(三)經營壓力大,融資成本高。2012年《深圳市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小企業工資成本上升3~4成,融資成本上升4~5成,原材料價格上漲6~7成,增加了小微企業的經營負擔。主要體現在一些小額貸款公司貸來的錢,月息少則3分,高則5分,有一些年利息甚至超過60%。放款人還會索取足夠的抵押物,比如企業土地、設備,令大部分小微企業根本無法承受,貸來的錢只能購買原料,賺到的利潤還要拿去還貸,壞賬也有所增加。
二、小微企業融資難成因分析
(一)管理不到位,企業自身信譽差
1、財務管理不力。財務管理對于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國小微企業管理者在財務管理方面并不很重視,管理思想落后,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經濟效益,損害了公司的利益。
2、信用等級偏低。小微企業信用等級偏低,一部分沒有過硬實力且不負責任的商人的失敗對整個小微企業團體造成了負面影響。并且由于自身原因,小微企業可供擔保、抵押的財產少、實力弱和經營的不確定性,導致小微企業信用等級偏低。另外,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大,使得一些力求穩妥的信貸機構對小微企業產生畏懼心理,再加上小微企業貸款能夠為銀行帶來的收入有限,金融機構也不會花費太大的成本去調查客戶的真實信用情況,僅憑經驗來判斷認為小微企業信用等級偏低。
(二)市場環境不和諧,擔保體系不完善
1、人際關系較少。小微企業由于在資產總額、信用等級、技術水平上都不占優勢,在人際關系中也就相對處于劣勢,多數小微企業負責人都無法與大企業高層人員接觸交流,在企業需要融資的時候也就產生不同程度的困難。
2、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狹窄
(1)二板市場覆蓋面不全。雖然2004年建立了中小企業板以及2009年的創業板,使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成為可能,但這實際上只能解決部分的高風險、高回報的科技型企業的融資問題,對資產、管理、口碑、品牌等實力都相對比較薄弱的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則無法進入二板市場進行融資。
(2)資產證券化發展不力。資產證券化從2005年開始實行,始終傾向于大型公司或機構類客戶的債權類和收益權類資產項目,如水電氣資產、路橋港口收費權、融資租賃資產等,資產證券化沒有普遍惠及小微企業,2008年經濟危機時,這一新興事物的成長還一度戛然而止。
(3)投資基金不完善。目前,我國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針對私有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但是投資對象通常為已產生穩定現金流的上市前企業,對于絕大部分小微企業一樣不能受用,小微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同樣困難重重。
3、擔保市場不發達。目前,我國擔保市場不發達主要體現在擔保監管體制并非完美無缺,2010年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中雖然規定了對擔保公司市場準入的條件,就目前而言,擔保機構并不需要履行市場準入程序即可開展擔保業務,從而造成準入規定只針對新進入擔保行業的公司和自愿履行準入手續的擔保公司的狀況。此外,對擔保市場的退出監管還是空白,這些都影響了擔保行業的健康發展。
(三)法規體系不健全,政策執行不到位
1、法規體系不健全。我國有關小微企業的政策法規一直不完善,盡管《公司法》、《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其他部分法律對小微企業有一定的規范,但是僅停留在公司設立、組織、活動、解散方面。2011年財政部的《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方式,在核算方法上有其自身特色,在稅收規范上考慮到了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但不論是《中小企業促進法》還是《小企業會計準則》也都存在著局限性,沒有從融資、信用擔保體系和加強小微企業技術革新等方面著手,小微企業法律保障體系還有待完善。
2、政策執行不到位。2012年,全國工商聯對我國8個地區、16個行業超過2,400多家小微企業進行的“小微企業發展指數”專項調查顯示,37.5%的小微企業主不清楚相關的扶持政策,39.1%的小微企業主認為政策對企業作用不大,29.5%小微企業主對現有政策落實情況不滿,這些都表明政府政策執行力度不夠。小微企業政策執行問題主要包括宣傳途徑少、覆蓋面不足、落實力度低,致使小微企業主不能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寬松政策來拓寬企業資金渠道。
三、解決對策
(一)強化財務管理,提高企業自身實力
1、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針對小微企業財務人員素質偏低,應定期派遣財務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拓展知識結構,強化財務人員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會計職業道德,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
2、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小微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建立科學、合理、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操作。如建立一套完整的內部稽核和牽制制度、財務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財務崗位職責管理制度、財務人員獎懲制度與考核制度。
3、規范企業籌資決策。小微企業應按照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在規律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有效的風險預測機制、管理層互相制約監督機制。杜絕個人獨斷行為,成立籌資決策小組,對重大決定和重要決策采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堅持民主決策,提高籌資決策的科學性。
(二)完善擔保體系,優化市場環境
1、尋求合作,拓展人脈。小微企業可以把企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與大企業的相互合作上,可以建立與大企業配套的服務體系,使小微企業與大企業之間形成協作配套關系,并使小微企業在專業化合作與社會化競爭中不斷挖掘人脈,積累高層次的人際關系。有了大企業的協作和高層次的人際關系,小微企業將更容易從銀行和其他投資方吸引到資金,這樣,不僅有利于解決融資問題,還可以帶動和促進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
2、拓寬資本市場融資渠道
(1)豐富融資板塊。對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要模仿創業板市場,建立針對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的融資板塊,幫助其通過發行債券來解決自身資金需求。還要積極探索小微企業發行股票的出路,盡快實現小微企業通過上市發行股票進行融資,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2)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融資。資產證券化不僅要針對大型公司和機構,還要拓寬小微企業融資市場,聘請信譽良好的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進行資金和資產的托管,將小微企業缺乏流動性的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使其具有流動性,緩解小微企業的融資壓力。
(3)進一步完善創業投資基金。政府可以從公共財政資金中劃撥一定數額的創業投資基金,結合國家和地方的產業政策,通過參股、融資擔保、跟進投資等,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創業投資領域,按照“項目選擇市場化、資金使用公共化、服務促進專業化”的原則,實現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技術含量較高,創新性較強的小微企業的融資扶持。
(三)健全法規體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健全法律法規體系。為了讓小微企業的融資能夠以法律平臺為依托,能夠在法律法規保障之下開展相關業務,我國應健全小微企業融資、信用擔保和技術革新的相關法律制度,出臺諸如《小微企業融資法》、《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公庫法》、《小企業技術革新促進法》等,使小微企業融資、信用擔保業務和技術革新的開展均有法可依,從根本上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保證小微企業正常有序發展。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所謂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一是金融政策的傳導體系需要完善,在金融政策的頒布主體、執行主體和受惠主體之間建立一個暢通的傳導機制,讓小微企業及時了解相關的政策優惠;二是加大金融政策的覆蓋范圍,金融政策的制定層次不能僅停留在幫助小微企業進行融資,還可以從對小微企業科技扶持、項目資助等方面入手,拓寬扶持范圍,通過技術和項目來推動小微企業發展,從而間接擺脫融資難的局面;三是加大政策的落實力度,政府可以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來監督地方政策的執行情況,對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部門實行問責機制,提高執行力度,真正讓小微企業享受到政策的優惠。
總之,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緩解了我國就業壓力、推動著改革的進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然而,由于其自身財務管理不力、服務意識淡薄、信用等級偏低以及外部擔保體系不完善、市場環境不和諧,造成我國小微企業存在一定的融資難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微企業的發展。為此,小微企業自身要強化管理和服務,增強企業實力;在國家法律和政府層面,要健全法規體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另外,要完善擔保體系,優化市場環境。
主要參考文獻:
[1]趙晴.淺析解決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新路徑[J].中國證券期貨,2012.3.
[2]熊晉.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分析與建議[J].學習月刊,2012.1.
[3]楊啟浩.多管齊下――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境[J].經濟論壇,2013.16.
關鍵詞:小微企業 融資 信用
小微企業即我們常講的小型微利企業,是年營業收入、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在一定的數額以下的企業。目前,小微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中一支重要而活躍的力量。近些年來,融資難一直困擾著小微企業的發展。因此,剖析小微企業融資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解決融資難的對策,對于促進小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一)從企業自身情況分析
小微企業自身的條件及缺陷是造成其融資難的最主要原因。從經營規模與管理模式來看,小微企業無法與大型企業相比,家族式經營管理模式又必然導致產權歸屬的不明晰,大大影響生產效率。從其自身信用的培育與維護方面看:小微企業市場占有率有限,市場開拓面臨障礙,企業形象的塑造與信譽度的建立更非一日之功,這就使小微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信用級別”大打折扣。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惜貸”與股票市場遲遲不對小微企業敞開大門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資金順暢流通對企業的意義就如血液循環對于人體,沒有充足的資金,企業發展無從談起。從其資金管理和企業內部制度來看:資金管理粗放,使用效率低下,內部漏洞大;財務制度不夠健全,多頭貸款現象嚴重,投資項目缺乏可行性研究。小微企業的這些特點,導致了小微企業自身倒閉率高、貸款償還違約率高,與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經營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目標相悖。所以,出于對提高控制信貸風險的考慮,它們都不愿資金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
另外,小微企業不善于把握市場的脈搏,主動出擊與創新意識不強;極具專業水平金融人才的匱乏,又導致小微企業對金融市場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認識與運用相對生疏,在如今風云變化的資本市場中自然處于劣勢。加之現階段我國證券市場門檻高,公司債發行的準入障礙,小微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很難找到穩定的融資渠道,造成融資難的尷尬局面。
(二)從銀行方面分析
1、由于缺乏市場化的利率調節機制,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積極性差。銀行通常實行具有“歧視性”的貸款政策,向小微企業索取更高水平的貸款利率。這給盈利水平本就不高、大多處于創業階段的小微企業帶來了更加沉重的債務負擔,將會陷入“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惡性循環。就美國而言,其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比對大企業的貸款利率一般高出1~1.5個百分點。目前,隨著我國中央銀行對利率浮動政策的相對放開,各銀行與金融機構確定自身利率的自主性大大增加,將更不利于調動它們向小微企業貸款。
2、我國信用擔保體系的不完善,也制約著小微企業的發展。因國內大多擔保機構仍然沿襲會員制的經營模式,小微企業要想獲得擔保必須定期交納相應的費用,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減緩了企業資金的流動速度。盡管近年來,專門為企業提供信貸擔保的擔保公司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建立,但相對于小微企業的數量仍舊是“杯水車薪”。另外,銀行出于對自身利益的保護,偏好于房地產等不動產作為擔保抵押貸款的抵押物,對于小微企業擔保貸款抵押物的要求更是嚴格。然而,小微企業固定資產規模有限,土地房屋等不動產數量更是少的“可憐”,很難提供合乎銀行標準的抵押品。
3、銀企信息不對稱導致銀行的逆向選擇。許多企業為實現融資目的,往往挖空心思、不擇手段。然而,一旦經營不善、負債累累,企業就會選擇破產,最終導致無法履行償債義務。銀行的呆、壞賬比例因此日益上升,銀行利益受到嚴重沖擊。如今,我國大多數銀行都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國家政府不再充當銀行虧損“買單人”的角色,銀行自負盈虧將更加關注有損自身利益的道德風險。同時,企業的公信力因此下降,資金實力薄弱的小微企業更成為銀行關注與防范的焦點?!耙怀簧咭?,十年怕井繩”的銀行,在國內信用評級體系不完善,無法完全認清企業資質的今天,不得不避小微企業遠之,不向其貸款。
(三)從政府方面進行分析
我國的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貸款援助等政策措施一般向大型企業傾斜,對小微企業的關注度不夠。小微企業在投融資時無法享受優惠。因此,其創新改革、擴大生產規模的積極性無法充分調動,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在夾縫中生存的小微企業不得不將目光轉向民間,興起了民間借貸的熱潮。這種高風險、高利率的借貸模式不僅不利于小微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更不利于我國信貸體系的完善。
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對策建議
(一)從企業自身的角度
提高小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建立良好信用,塑造企業形象,提升企業的社會公信力。小微企業要想在信貸市場上獲得所需資金,關鍵是要提升自身的信用等級。具體來講,小微企業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要增強員工的責任心與道德感,提高員工的業務水平,規范、完善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內部控制;
2、完善企業自身的信息披露制度,做到及時提供真實、全面的財務和經營信息,只有信息愈加透明,交易成本才能不斷減少;
3、企業應使經營方式更加靈活,著力增強抗壓和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制定具有戰略眼光的長期經營策略,實現“穩扎穩打,穩中求進”。當小微企業的社會信用等級提高后,從社會爭取自身發展所需的資金就成為大勢所趨。
(二)從政府及銀行方面
―深入調查研究,感同身受小微企業面臨的現實困難。黨支部多次組織黨員深入到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中調研,深入了解小微企業融資的難處、遇到的問題。同時,多次到開展小微金融服務的第一線―支行中調研,同支行普通員工座談,詳細詢問業務開展情況及問題。通過深入基層和一線調研,特別是與企業、機構面對面的交流,黨員干部深刻體會到小微企業面臨的現實困難,認識到幫助解決小微企業融資中的各種障礙,就是自身踐行群眾路線的主渠道,就是服務人民群眾的主陣地。
―體現群眾觀點,針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及時制定政策措施。通過多次調研,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剖析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同時積極吸收金融機構、企業和基層監管機構的建議,針對性地制定政策推動解決。如,針對小微企業財務信息不全、抵質押物不足等現實特點,創造性地提出了“六項機制”建設,督促商業銀行建立和完善利率的風險定價、獨立核算、高效的貸款審批機制等。并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突出的銀行實行正向激勵,在存貸比計算、日常考核、年度評級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
―牽頭督察政策落實情況,確保落實到位。好的制度政策必須真正落實下去,才能使企業和群眾受益,才符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要求。2013年7月,國務院馬凱副總理牽頭召開了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經驗交流會議,會后,根據相關文件要求,銀監會牽頭協調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等部委擬定了督查工作方案,選擇部分省市開展全面督查,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全力支持小微企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