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05:50: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花園規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前言
隨著城市化程度的加速,建筑用地的日趨緊張,人口密集區不斷增加,以及人們工作居住環境要求的進一步提高,人們不得不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生存空間,這就使得屋頂花園成為現代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1]。在寸土寸金的“鋼筋混凝土森林”中建設屋頂花園,有效提高園林綠地的面積,拓展綠色空間,是促進城市生態平衡、優化人居環境,滿足人們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需要,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需要,值得提倡和推廣。
屋頂花園是利用建筑屋頂的面積覆土種植花草樹木,形成屋頂庭院,是園林建設的形式之一[2],屋頂花園是利用建筑屋頂的面積覆土種植花草樹木,形成屋頂庭院,是園林建設的形式之一,,可以廣泛地理解為在各類古今建筑物、構筑物、橋梁(立交橋)等的屋頂、露臺、天臺上建造的各種游園的統稱。屋頂綠化不單單是為都市的居民在緊張工作之余提供一個休息和消除疲勞的舒適場所,對于一個城市來說,他更是保護生態,調節氣候,凈化空氣,遮蔭覆蓋,降低室溫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美化城市,活躍景觀的一種好辦法。
1 屋頂花園的發展現狀
1.1 國內屋頂花園的發展現狀
在我國古代建筑屋頂上大面積種植花木營造花園的尚不多見。據《古今圖書集成》記載,古代南京城墻上曾在中國樹木;距今500年前,明代建造的山海關長城上種有成排的松柏樹;山西平定縣的娘子關長城上亦有樹木種植;另外公元1526年明嘉靖年間建造的上海豫園中的大假山上及快樓前均有較大的喬木;清乾隆二十年河北承德普寧寺大乘閣外,用磚石砌筑的平臺上亦種有各種樹木[3]。
我國自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研究屋頂花園和屋頂綠化技術。開展最早的是四川省,60年代初,成都、重慶等一些城市的工廠車間、辦公樓、倉庫等建筑,利用平屋頂的空地開展農副生產,種植瓜果、蔬菜。20世紀70年代,我國第一個屋頂花園在廣州東方賓館屋頂建成。它是我國建造最早,并按統一規劃設計,與建筑物同步建成的屋頂花園。1983年,北京修建了五星級賓館――長城飯店。在飯店主樓西側低層屋頂上,建起我國北方第一座大型露天屋頂花園[1]。近10年來,屋頂花園在一些經濟發達城市發展很快。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建成區中綠地面積不足的現象日益明顯,建設屋頂花園,提高城市的綠化覆蓋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已越來越受到重視。
1.2 國外屋頂花園
屋頂花園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古代蘇美爾人最古老的名城之一UR城所建的大廟塔,就是屋頂花園的發源地,真正的屋頂花園是在亞述古廟塔以后1500余年才發現的著名的巴比倫“空中花園”[4]。
1959年,一位美國風景建筑師以開拓者的精神,在一座6層樓的頂父建造了一個景色秀麗的空中花園。他在屋頂上作了防水滲透處理后,上敷薄層土壤,配置喬木、花草,又曲折的甬道穿行其間,并設靠椅和小凳工人休憩,為樓頂綠化開了先例,被視為建筑與綠化藝術“雜交”的奇葩。
2 關于屋頂花園的規劃設計方面的研究
屋頂花園的規劃設計,應綜合滿足使用功能、綠化效益、園林藝術美和經濟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要堅持“適應、經濟、在可能條件下注意美觀”的設計指導原則。規劃設計時要考慮到“實用”是造園的目的,“精美”是造園的特色,“安全”是造園的保證。要按營造屋頂花園的類型確定設計方案。
2.1 關于屋頂花園的分類方面的研究
2.1.1 游憩性屋頂花園 這種類型的屋頂花園,在國內外均為主要形式。其主要目的是為工作和生活在該樓的人們提供一處室外活動的花園。在設計上考慮到它服務對象的公共性,在出入口、園路、場地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符合人們在屋頂上活動、休息等需要。
2.1.2 贏利性屋頂花園
多用于旅游賓館、飯店。主要是為國內外游客提供夜生活的場所,開辦露天歌會、冷飲茶座等,以達到多贏利的目的。一般場地窄小,又要擺放茶座,因此花園中的一切景物、花卉、小品等均以小巧精美為主。植物配置應考慮使用特點,選用傍晚開花的芳香品種。
2.1.3 家庭式屋頂花園
近年來,隨著多層階梯式住宅公寓的出現,這類屋頂小花園走入家庭。它一般面積較小,計算單位多為平方米,重點放在種草養花上,并且設置園林小品、假山、水體等。但可充分利用墻體和欄桿進行垂直綠化。
3 關于屋頂花園工程處理技術方面的研究
3.1 減少荷載問題:用于園林造景的屋頂應采用整體澆筑或預制裝配的鋼筋混凝土屋面板作結構層,有條件者,可用隔熱防滲透水材料制成的“生態屋頂塊”。一般情況下,要求提供350千克/平方米以上的外加荷載能力。同時在具體設計中,除考慮屋面靜荷載外,還應考慮非固定設施、人員數量流動、外加自然力等因素。為了減輕荷載,應將亭、廊、花壇、水池、假山等重量較大的景點設計在承重結構或跨度較小的位置上,同時盡量選擇人造土、泥炭土、腐殖土等輕型材料。
3.2 防水設施及排水系統:在滿足承重要求之后,應對整個屋頂進行防漏處理,其防水層處理應采用復合防水設施,即設置涂膜防水層和配筋細石砼剛性防水層兩道防線。涂膜防水層應用無紡布做一布二涂或二布六涂,在此基礎上做剛性防水層,剛性防水層與屋面泛水必須一次做成,以保證其防水質量。涂膜防水層施工完畢后,還應進行一次防水試驗。同時,在實施屋頂園林施工中,不管何種設施均不得打開或破壞屋面的防水層或保護層。緊接著就是設置完善的排水系統,除溢水孔、天溝外,還應設置出水口、排水管道等,滿足日常排水及暴雨時泄洪的需要,并做好定期清潔、疏淘工作。
4 屋頂花園發展趨勢展望
4.1 在德國,種植屋面有相當可觀并且在逐步增長的市場占有率。2003年,30―40%的新的平屋面是種植屋面;80%的綠色屋面是輕型綠色屋面覆蓋;20%的種植屋面是重型綠色屋面覆蓋(屋頂花園)。最早的綠色花園屋面已有120年的歷史并且仍然發揮著植物根阻攔和防水作用。綠色花匿屋面是有利于環境且經濟的,因為它可使屋面防水的壽命延長到普通條件下的兩倍。注有添加劑的改型瀝青卷材用作植物根阻攔的材料30年來仍然表現出很好的性能,然而竹子囪于其強壯的根狀莖在德國并不太常見。并且在德國的屋頂花園中,竹子總是被放置在特殊的籠子或是容器中。
4.2 "屋頂綠化"目前在美國、西歐、澳大利亞等地區興起,尤其“島國”日本,寸金寸地,對這空間綠化計劃更為重視。而荷蘭、意大利、新西蘭等一些國家對農村的住宅屋頂進行綠色和生態相結合的改革尤感興趣?,F代高科技為興建“屋頂花園”、“屋頂綠化”奠定了物質基礎,例如人造輕量土壤、防水布及噴塑夾層防滲漏技術等。肥料使用的是混合肥料及廚房廢料的混合物等。"屋頂綠化"還為一些公司、企業提供了新的商機。以園林設計、建筑公司等為主,日本不少企業都在研究開發適合于"屋頂綠化"使用的土壤、器材及園林設計、綠化方法等。一家名叫“MAP”的風險企業開發成功"屋頂栽培系統",可在屋頂建花園、種植各種蔬菜。
參考文獻
[1]殷麗峰,李樹華。屋頂花園的功能與效果。園林。2004(6):25-28
[2]蘇永強,李云勝,黃玲。以安全性為前提的屋頂花園屋面設計.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4(9):50-51
1、天河公園附近地鐵站為地鐵員村站,途徑地鐵線路為地鐵五號線,從員村站C出口出來后向北走500米即可到達天河公園。
2、員村站是廣州地鐵五號線的車站,位于天河區花城大道東及員村二橫路交匯的地底,西鄰珠江新城,與琶洲隔江相望。
3、天河公園,是區屬綜合性公園,位于廣州天河區員村,西靠天府路,南連黃埔大道,北接中山大道,以自然生態景觀為主要特色,公園規劃為五個功能區,百花園景區,文體娛樂區,老人活動區,森林休憩區,后勤管理區。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字】生態型;校園規劃設計
引言
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的同時,對人居環境質量亦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把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視為一個密不可分的,以人為中心的復合環境。對于我們來說,其理想的環境應該是一個與大自然和諧發展的空間,是一個以人為本,創造寧靜、優美的自然生態空間。人們在其中學習和居住有一種歸屬感、安全感、舒適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態的功能和作用。
近些年,國家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決策的實施,為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了大好的發展機遇,由此也引發了發展高校新校園建設的熱潮。本文著重運用生態學原理到校園規劃設計的工作中,探索能夠適應21世紀生態文明時代要求的生態型校園規劃設計的思想,指導學校走“以人為本”的環境生態化,符合學校建設百年大計的新型生態型校園之路。
第1章
生態型校園規劃設計綜述
21世紀是回歸自然的世紀,隨著城市的進步,現代化交通的發展與城市地域不斷擴張,加劇著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如大氣、河川污染及熱島效應等不良現象接踵而來,人居環境矛盾突顯……。城市漸漸成為了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人們渴望綠地、渴望森林、渴望回歸自然,城市生態建設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校園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同樣重視生態建設,生態型校園規劃設計已成為今后校園規劃設發展方向。
1.1校園規劃設計的特點
校園是育人的環境,是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豐富個性的空間,它應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種個性成長的需要和心靈成長的力量。它應是積極向上、充滿知識和趣味的室外大課堂。校園環境應寓教于綠、寓教于樂。它應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
校園規劃設計是要給青少年創造一個積極向上、和諧美麗的環境,使它既有視覺效果,又會使置身于此環境者產生心理聯想,它尤如一個無聲的課堂。在這大自然的課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著豐富的思想內涵,有著高度的啟迪感。它們對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養無時無刻不在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校園中良好的教育環境、自然環境,能滿足他們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從而使學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個性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根據校園的具體情況將其劃分成不同功能區,并發揮各自的作用,為師生服務。
1.2生態型校園特點
通過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規劃布局,營造出生態環境優越的綠色網絡體系,更適合師生的工作與學習。
生態型校園應具備以下的特點:
校園規劃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
校園道路系統完善,便捷,步行空間與非步行空間關系處理得當;
建筑物盡量選用新型環保、節能無公害材料;
校園內部綠化自成網絡系統,具備自我調節、發展、循環的功能;
綠化植物豐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達到以點帶面的綠化效果。同時多采用對人體有益的植物,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
生活服務娛樂設施齊全,方便師生購物與休閑;
整個校園具備良好的采光通風條件;
校園采取先進技術和嚴格、科學的管理方法,對校園內的空氣、噪聲污染、垃圾處理、污水排放等進行監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質的收集與處理符合國標。使校園內形成一個清潔、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的學習、生活環境。
1.3生態型校園規劃設計的基礎與條件
校區基地環境、土壤、氣象、地質、水文等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條件。
第2章生態型校園規劃設計的內容
2.1規劃設計的思想
通過環境景觀布局,美化校園,裝飾建筑,創造一個以靜為主,具保健功能、凈化空氣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藝術式校園,適合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態環境景觀場所。
2.2規劃設計的原則
(1)體現園林景觀與生態保健相結合的原則
充分利用具有生態保健功能的植物來提高環境質量,殺菌和凈化空氣,以利師生身心健康。
(2)體現生態環境藝術式學校的原則
在布局上增設建筑和園林小品,強化校園的園林氛圍;在綠化上以常綠樹為主基調,適當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樹木高低錯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優良的植物總體和局部效果,真正達到綠化、美化、凈化、亮化、香化和靜化,從而產生一種安靜優雅的綠化格調。
(3)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以生態理論作指導,盡可能進行喬灌草復式綠化,增加單位面積上的綠量,以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使其可持續發展。
(4)以人為本的原則
生態景觀規劃上要考慮以人為本,體現個性化,這要求:A空間的組織與劃分應依據不同層次需要,組織不同活動空間;B為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渴望,各種空間中的設施設置、材料質感的應用,景觀的創造應充分考慮人們鐘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C關注人的審美習慣,以園林山水布置景觀,并賦予文化內涵表達思想感情;D綠化植物配置應選擇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種能消除疲勞的芳香植物。比如,園路的設計走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出入方便,大喬木的位置要考慮到是否影響師生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風及安全問題。
(5)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相結合的原則
做好平面綠化和景觀并進行垂直綠化和布景,同時在一些建筑天臺布置空中花園,組成一些立體圖案,形成立體景觀。
第3章生態型校園規劃設計的實踐
3.1概況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林校區是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地總面積約80公頃。東臨邰城路,南接陜西省飼料廠,北靠渭匯渠,西面為大片的綠地。整個規劃地被城市主干道劃分為三部分。
3.2規劃的指導思想
運用生態學原理,力圖在有限的環境空間中解決功能與形式美的矛盾,通過規劃設計改善生態條件,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營造宜人的校園生存環境。
3.3布局手法
規劃布局手法是條帶加組團的布局方式。
道路交通
設東北兩主入口,并有60M的景觀道通入校園;連接兩次入口的自然環路為車行道(14M),引導車流;教學實驗區道路采用規則式棋盤式布局(7M);學生生活區道路自成體系,各組團均有或縱或橫主路(20M)引向自然式環路;體育運動區道路將各場地整齊分割成各功能小區,相互聯接,并有道路引向主環路。
建筑樓群
教學實驗樓建筑群成條帶狀布置,為東西走向;宿舍樓為組團式布局。
3.4布局結構
總體布局可用“一心三帶四區”來概括。
一心:為核心生態區。其內綠地連片布置,形成整個校區的中心綠島,并與其它各功能區的條帶狀、環狀、團片狀綠地共同組成縱橫交錯的校園綠色網絡系統。它由樹木園、植物園、苗圃三部分組成。樹木園、植物園內樹種繁多,內置花架、鋪裝步道、坐凳;苗圃內設一大型溫室。此區不僅滿足了師生的教學科研需要,而且方便學生課余休息和晨讀。
三帶:全院三條主干道構成一橫一縱一斜三帶。一橫一縱為東、北主入口各寬60m的景觀帶,其兩側配置高大喬木,構成林蔭道,中間為寬20m的綠地,兩景觀帶交匯處為一圓形廣場,其內設置有升旗臺、雕塑以及一圓形禮堂,產生對景的效果。此種設計使入院者視野開闊,心情不受壓抑,并且高大喬木與綠地的規則式條帶狀布局充分體現了高等學府的嚴謹、有序、端莊、優雅的高品位、高質量。斜向景觀帶采用節點呼應手法,大學生活動中心、禮堂、信息交流中心分別位于其起點、中點和端點處,遙相呼應。大學生活動中心有建筑組合成麥克風型,內設影劇院、咖啡廳等活動場所,意寓此為大學生文化傳播地,提高了學生文化生活質量。在信息交流中心旁邊,為園林園藝和校園特色(植物標本館、昆蟲博物館、校史館等)兩大展示大廳,供人參觀欣賞并可由此加深對本校的了解。斜向景觀帶為步行道,植物配置采用漸變式,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使校園景色具有較高的園林藝術水平。
四區:按用地功能不同將其劃分為四個區,分別為:
教學區
由條帶狀的公共實驗區、公共教學區、各院系樓群和圖書信息中心組成。其中以教學樓、辦公樓為主體,并配置雪松和彩色植物圖案。植物配置豐富,裝飾性較強,其目的在于為全校師生教學和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體育活動區
分為對內對外兩部分。對內使用的體育活動區位于校園西面,連片集中布局,通過其間道路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小區。以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各類運動場為主體,適當配置耐踐踏的草坪、生命力強的植物,供活動后短暫休息。對外使用的體育活動區,位于規劃地的東北角,由于此地瀕臨城市主干道,交通方便而設在此處。
學生生活區
采用組團式布局,各個組團鑲嵌于大片綠地之間,通過道路、公共綠地,運用藝術手法將其內的建筑和大大小小的空地有機的組合,達到和諧的境界。從建筑的通風、采光、用材,植物的遮蔭、減噪等方面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生態型設計規劃理念。組團內又分別包括商業服務中心、食堂、浴室和休息運動廣場,以滿足學生各方面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教師生活區
關鍵詞:南通大學啟東校區;碧水連珠;五區相系;大學校園規劃
中圖分類號:TU24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3954(2013)21-0094-02
1 項目概況及用地現狀
南通大學啟東校區工程,選址于啟東市濱海工業園內,是園內規劃的唯一的一所大學,校區規劃全日制在校學生規模為1萬人,總體規劃面積為1200畝,擬規劃校區建筑面積為32.7萬m2,主要包括杏林學院、實驗實訓區、科技園、學術交流中心、中科院研究所五個部分。
啟東市地處長江入??冢瑢儆诮诔练e平原,三面環水,形似半島,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門戶,也是長江北岸祖國大陸最東部,故啟東有“啟吾東疆?之意。啟東濱海工業園是蘇中蘇北接軌上海的橋頭堡,是上海北翼最大的現代化工業園。用地東臨新海堤,新海堤外為黃海,西靠振海河,南北在東海路和南海路之間,東側為東疆河。用地地勢平坦,屬沿海低平地區,地形略有起伏,西北向東南微傾。本文方案為啟東校區總體規劃投標方案。
2 規劃構思
2.1 碧水連珠――一彎流水系五區
啟東校區的規劃難點在于如何將一個校區分為五個相對獨立的板塊卻又不失科學有機的聯系。經過多輪的論證比選,方案采用了“一彎流水系五區”的設計構思,利用內聚的蜿蜒水系將校區五個獨立組團自然地聯系在一起,一彎流水從北向南如同碧水連珠般,串聯了杏林學院、科學園、實驗實訓區、國際交流會議中心以及中科院海洋分所等。校區渾然天成的被劃分為五個獨立板塊,而各個板塊之間又通過生態環境的有機融合,形成一個既統一和諧又科學合理的功能布局體系。整個水系包括其濱水空間,作為一個核心靈魂穿插滲透在整個校園中,并聯系了所有功能板塊當中,創造了無窮盡的環繞式花園環境(圖1)。
2.2 分散的功能與整合的規劃
校區由五個相對獨立的功能板塊共同構成,在這種分散的功能體系下,規劃利用化零為整的設計手法,采用兩種交織的軸網系統以及環境景觀的統籌設計,使整個校區融為一個整體。在方案中,五個板塊各有獨立的中心區,有獨立入口,可各自運作,而整區杏林學院的中心廣場作為心臟進行統領,以一彎流水作為骨架牽動其它中心節點,各個分區通過軸線控制互相呼應,有主有次,形成有機的整體。因此,規劃的結果是,分散的功能保證了校區的合理運作,而整合的規劃又保證了校區統一的景觀。各個功能組塊分別自行組合,又在統一的框架內得到整合;校園既形成了強烈的中心,亦各自成區,各分區分散但不凌亂,核心區空間豐富而秩序嚴謹。
2.3 多層次的水系景觀
利用地形特色,方案規劃的一彎流水貫穿校區,溝通了西邊振海河、南邊的海濱河以及東邊的東疆河。整個校區由于水系的融會貫通,與環境一起夠成中心湖、水溪、河流、大海等多層次的生態水系景觀,大大強化了用地特色和校區個性。水系由北至南貫穿校園,首先穿過中心廣場,在杏林學院中心區域營造了豐富視線景觀。流水向南,到達各個板塊中心,創造了濱水兩岸的生態空間。整個水系既有婉轉柔和自然駁岸,亦有直邊硬朗的人工駁岸,并回轉成為多個形態各異的水體院落,整體構成婉約變化、無法一眼望穿的水系空間。校園由嚴謹秩序的建筑形態與婉轉靈透的綠色生態環境共同疊加營造,形成園林化、現代化的新型大學校園空間(圖2)。
2.4 “一環加十字”的交通體系設計
與其它校園規劃所不同的是,本校區交通不單純服務于教學、生活的單一模式,而是有多種不同的使用者以及不同的交通需求。例如杏林學院,主要為全日制住校學生所服務,需要大量的步行綠化空間,交通必須以步行為主。而國際交流會議中心及科技園等,社會化功能很強,交通必須以機動車為主。針對這一特點,方案采用了“一環加十字”的交通規劃。一環,即服務于杏林學院的“人行內,車行外”的交通體系。這一體系有利于形成安靜舒適的校園內部步行空間。而在校區南部則采用十字形交通體系,使多個社會化板塊擁有明確的用地劃分,同時形成便捷的交通服務網絡。這種特殊的交通流線設計科學而有效地組織了校區內的多種車流,保證了各板塊內部的獨立運作。
2.5 濱海景觀優勢
方案將生活區布置于校區東側,充分利用濱海景觀,形成宜人的生活區氛圍。學生宿舍采用跌級綠化平臺的處理,不但使大量學生可以在平臺上享受大海景觀,拓寬生活區景觀視野和活動范圍,也為濱海路提供了極具特色的優美的濱海建筑輪廓線。
3 功能分區
方案采用“一彎流水串五區”的空間格局以及“一環加十字”的交通規劃,科學、合理的將校區分為五個板塊,包括杏林學院、實驗實訓區、科技園、國際學術交流會議中心以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
杏林學院為整個啟東校區的核心區,布置在校區北邊,向校區北部、西部分別開設主入口,直通校園中心的圖書館,以便教學樓、圖書館、中心廣場、體育場館等向啟東當地共享。杏林校區內由一彎流水間隔形成一水兩岸、教學和生活相對分離的空間格局。由教學區環繞形成中心廣場,生活區圍繞弧形水岸展開,沿濱水散步道為商業服務設施。體育場與體育館結合形成體育運動區,布置在西入口的南側,有利于向社會共享。其它體育設施與生活區結合,以便學生日常的運動和鍛煉。
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的同時,對人居環境質量亦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把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視為一個密不可分的,以人為中心的復合環境。對于人們來說,其理想的環境應該是一個與大自然和諧發展的空間,是一個以人為本,創造寧靜、優美的自然環境。人們在其中學習和居住有一種歸屬感、安全感、舒適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態的功能和作用。
近些年,國家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決策的實施,為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了大好的發展機遇,由此也引發了發展高校新校園建設的熱潮。本文著重運用景觀規劃設計原理到校園規劃設計的工作中,探索能夠適應21世紀生態文明時代要求的景觀型校園規劃設計的思想,指導學校走“以人為本”的環境生態化,符合學校建設百年大計的新型景觀型校園之路。
1景觀型校園規劃設計綜述
21世紀是回歸自然的世紀,隨著城市的進步,現代化交通的發展與城市地域不斷擴張,加劇著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如大氣、河川污染及熱島效應等不良現象接踵而來,人居環境矛盾突顯⋯⋯。城市漸漸成為了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人們渴望綠地、渴望森林、渴望回歸自然,城市景觀生態建設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校園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同樣重視景觀生態建設,景觀型校園規劃設計已成為今后校園規劃設計發展方向。
1.1校園規劃設計的特點
校園是育人的環境,它應是積極向上、充滿知識和趣味的室外大課堂。校園環境應寓教于綠、寓教于樂。它應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1]。校園規劃設計是要給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和諧美麗的環境,使它既有視覺效果,又會使置身于此環境者產生心理聯想,它尤如一個無聲的課堂。在這大自然的課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著豐富的思想內涵,有著高度的啟迪感[2]。它們對學生的道德、品格、修養無時無刻不在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校園中良好的教育環境、自然環境,能滿足他們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從而使學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個性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根據校園的具體情況將其劃分成不同功能區,并發揮各自的作用,為師生服務。
1.2景觀型校園特點
通過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規劃布局,營造出生態環境優越的綠色網絡體系,更適合師生的工作與學習。
(1)校園規劃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
(2)校園道路系統完善,便捷,步行空間與非步行空間關系處理得當。
(3)建筑物盡量選用新型環保、節能無公害材料。
(4)校園內部綠化自成網絡系統,具備自我調節、發展、循環的功能;綠化植物豐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達到以點帶面的綠化效果。同時多采用對人體有益的植物,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
(5)生活服務娛樂設施齊全,方便師生購物與休閑。
(6)整個校園具備良好的采光通風條件。
(7)校園采取先進技術和嚴格、科學的管理方法,對校園內的空氣、噪聲污染、垃圾處理、污水排放等進行監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質的收集與處理符合國標。使校園內形成一個清潔、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的學習、生活環境[3]。
2景觀型校園規劃設計的內容
2.1規劃設計思想
通過環境景觀布局,美化校園,裝飾建筑,創造一個以靜為主,具保健功能、凈化空氣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續發展的景觀型校園[4],適合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態環境景觀場所。
2.2規劃設計原則
(1)體現園林景觀與生態保健相結合的原則。
充分利用具有生態保健功能的植物來提高環境質量,殺菌和凈化空氣,以利師生身心健康。
(2)體現景觀型學校的原則。在布局上增設建筑和園林小品,強化校園的園林氛圍;在綠化上以常綠樹為主基調,適當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樹木高低錯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優良的植物總體和局部效果,真正達到綠化、美化、凈化、亮化、香化和靜化,從而產生一種安靜優雅的綠化格調[5]。
(3)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景觀規劃設計理論作指導,盡可能進行喬灌草復式綠化,增加單位面積上的綠量,以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使其可持續發展。
(4)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相結合的原則。做好平面綠化和景觀并進行垂直綠化和布景,同時在一些建筑天臺布置空中花園,組成一些立體圖案,形成立體景觀。
(5)以人為本的原則。生態景觀規劃上考慮以人為本,體現個性化:①空間組織與規劃依據不同層次需要,組織不同的活動空間。②為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渴望,各種空間中設施的設置、材料質感的應用,景觀的創造充分考慮人們鐘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關注人的審美習慣,以園林山水布置景觀,并賦予文化內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選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種消除疲勞的芳香植物[6]。
2.3規劃理念
通過環境景觀布局,美化校園,裝飾建筑,創造一個以靜為主,具有保健功能,凈化空氣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藝術式校園,適合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良好生態景觀場所。
根據功能定位,景觀規劃設計的理念確定為:環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態;綠化布置上追求大綠化;藝術構思上追求大景觀?;径ㄎ?“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四書•大學)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技能和方法。大學不僅提供用于傳授知識的課堂,還必須提供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啟發智力的場所[7]。隨著知識經濟與網絡時代的到來,現代教育已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大學的職能已有了新的內涵:綜合教育治學場所;科技研發中心和綜合發展實驗室;社會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藝術展示中心。
3校園景觀設計決定因素
3.1氣候
氣候包括溫度,濕度,降水量,風速風向和日照時間,日照強度。氣候是影響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
3.2規劃
規劃有助于設計形式區別化的調查。中心區要求景觀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紀念性意義。而學生宿舍區以寧靜,安全,社區形象為特征,運動場和娛樂場按游戲和競賽規則設定其大小布局,停車場可以按規定標出管理區和便利區。
3.3環境適應性
環境適應性同樣重要,因此也是一個設計決定因素。設計樹木和草坪都要考慮生態問題。草坪就是校園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單一樹種,苗圃盡量多樣化。
3.4校園的面積,布局與周圍環境
比例,周圍環境,面積,布局是重要的校園景觀設計因素。校園景觀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8]。校園所在地的面積,布局及周圍環境的特征是決定校園景觀的要素。
3.5風格
無論是校園整體景觀還是局部景觀,風格的選擇是設計的一個決定因素。從風格上講很少有校園是單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觀表達形式各不相同,風格上的多樣性也許具有教育價值。
3.6植被
氣候影響植物的選擇和利用,每一種植物都有其獨特的形狀,外觀,顏色和質地。研究它們的特性,把設計理念與實際的視覺效果結合起來。樹和草是校園景觀中必不可少的。樹木是“健體強身,放松神經和刺激靈感的工具”。綠色植被在校園景觀設計中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9]。排列成行的樹木能清晰表明大路,小徑,界限的位置與方向。如果恰當選取樹木,校園路線會更加明晰。在校園周圍種植的樹也許會像綠化帶一樣的密度,但樹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懸浮粒子過濾器一樣提高空氣質量。樹木能加強建筑群的整體結構感,無論是按傳統還是現代的觀點,校園樹木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4結束語
校園環境要求完整性、穩定性和統一性,要求一種具有嚴格理性和有意義的設計。校園環境應是恬靜和充滿文化氣息的空間,它的設計應創造一個戶外學習、休息、思考、交流和集會等適應學生要求的活動場所?,F代教育理念提倡以人為本,注重功能、技術和使用特點,打破對人發展的禁錮,解放人的個性,由重“教”轉到重“學”上。校園規劃設計應本著人本主義原則、生態優化原則、創新開放原則及地方性原則等理念,為學生提供表達情感、啟發智力、培養興趣、提高素質的場所。
〔參考文獻〕
[1]理查德P多貝爾.校園景觀———功能•形式•實例[M].北京世紀英聞翻譯有限公司譯.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2]李學忠.景觀設計[M].臺北:六合出版社,1998.
[3]張國強.風景園林設計———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作品集粹[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4]戴志中.高校校前空間[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5]楊志疆.當代藝術視野中的景觀[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6]《校園景觀與綠化設計》編委會.校園景觀與綠化設計[M].長
春:吉林文化音像出版社,2005.
[7]周逸湖.高等學校建筑規劃與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
關鍵詞:歷史保護;歷史性城市景觀;中心花園
1 概況與歷史
中心花園是天津歷史文化街區中最大的城市花園,布局精巧、特色鮮明。作為鑒證天津歷史的城市花園,它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特殊的歷史紀念性、廣闊的文脈延續性使中心花園超越了單純的景觀花園的范疇,可以視作歷史性城市景觀。
2 目的和意義
中心花園是城市開放空間的一部分,是城市居民體驗自然景觀、戶外活動、聚會息憩的場所,也是人們體驗城市空間、認知城市的主要媒介,成為人們了解認識城市歷史、現實和未來延續性的窗口。人們通過公園的規劃布局、植物景觀、設施小品等,解讀天津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進而了解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文化。
隨著天津市十四片歷史保護街區的保護規劃出臺,中心城區的改造與更新成為城市規劃的新任務。中心公園街區的整體保護利用是歷史保護中我們應當思考的新問題,中心花園歷史保護街區由于涵蓋了眾多的歷史建筑和歷史性城市景觀,那么中心花園的整體保護利用規劃將為眾多歷史保護街區更新探索新路。
3 改造面臨的問題
中心花園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社會、經濟和環境等多重功能,但是隨著天津市的經濟迅猛發展也給中心公園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社會經濟發展對中心花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心花園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問題凸顯,難以滿足現代新型社會大眾生活及審美的要求,并且與歷史街區保護有著功能上的滯后性。如何協調中心花園與現代大都市生活變化之間的平衡,己成為中心花園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4 保護原則
4.1 整體性原則
從功能布局、對外交通聯系、植物景觀和設施小品等整體設計。
4.2 原真性原則
保留法式環形放射的花園布局結構,恢復花園核心歷史性景觀。
4.3 地域特色原則
根據天津的氣候條件和土壤地質條件,選擇本地樹種中帶有法式風貌元素的樹種進行種植,體現地域的識別性和歷史風貌識別性。
4.4 以人為本原則
作為開放型的公共花園,在布局中多考慮公眾的需求,從景觀布置到休息設施都要以市民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
4.5 生態性原則
因為地下空間開發的關系,公園內部不能種植高大喬木,規劃中選擇了就近移栽的方法,有效的保留了大量古樹,并且在景觀設計中使得綠化面積增大,活動區域更集約,合理利用土地。
4.6 時代性原則
作為歷史性城市景觀的改造更新設計,既要保護原有歷史文化元素,還要在設計中體現時代賦予的新功能,兩者綜合考慮缺一不可。
5 規劃定位及方案解讀
根據綜合分析將中心花園街區打造成為輻射周邊的公共核心,充分考慮區位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利用,錯位發展將街區定位為集中展示法式風貌特征,以精品商業、文化休閑和特色居住為主的綜合型歷史文化街區。中心花園則成為高端文化休閑為主的核心區公共開放空間。
(1)在花園歷史風貌恢復方面出現過幾種方案的比擬,起初想要恢復初始模樣,但是無論交通流線還是功能格局都不符合街區的整體定位。而后提出恢復法式經典園林的設計構想,但過于奢華,不便管理和維護,且不符合公共開放型花園的風格。最終以法式經典園林元素為基礎,結合路網格局和功能需求,形成了最終方案。
(2)在歷史記憶的延續方面,以中心花園的核心景觀為切入點,恢復其建成時的八角涼亭,讓歷史脈絡通過主景觀喚醒人們心中的中心花園歷史記憶,強調了歷史文化的延續性和識別性,成為中心花園新的地標。
(3)功能分區組織方面注重與周邊建筑的聯系,強調功能上的互補。外側人行環路為商業建筑提供戶外休息空間,兩側高大喬木形成的蔭郁讓步行空間更加宜人舒適。外環路內側形成6個節點,不僅是次要的景觀節點,而且還是人們休息活動的開放空間,有效的將外側人流引入到花園的主景觀區。花園中心為核心景觀區,主要是提供觀賞和地域標示性作用。
(4)通過研究法國經典園林案例,結合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形成空間特征外高內低,強調綠化種植,幾何放射的小尺度景觀園林方案。外側為高大喬木,中間過渡區為小喬木,內側為灌木,核心是花壇。樹種選擇以法國梧桐布置于行道樹及外側;梨樹、海棠、玉蘭布置于中部過渡區;小葉黃楊、海桐、灑金桃葉珊瑚形成幾何圖案布置于內側;核心區花壇因時節定期更換(圖1)。
6 總 結
人文歷史與地域傳統對城市歷史性景觀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根深蒂固的作用深刻地影響著不斷發展變化的城市景觀。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擁有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文化習俗和其所屬的實體環境,共同構成了歷史性城市景觀。要在歷史性城市景觀設計中實現時空連續性,實際上就是要在設計中體現對城市文脈及地域的尊重。在中心花園規劃設計中,尊重文化,保護傳統,力求引出歷史保護多項原則;同時也注重現代城市文化的發展要求,將現代與歷史緊密相連,為歷史性城市景觀的保護與更新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張松.歷史城市保護學導論[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
關鍵詞:植物配置,校園,園林
園林植物造景在學校的意義非常重大,不僅為高校學生提供休息和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而且還為高校學生們提供瀏覽、觀賞的藝術空間,更能改善高校的生活環境。近些年,國家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決策的實施,為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了大好的發展機遇,由此也引發了發展高校新校園建設的熱潮。本文著重運用生態學原理到校園規劃設計的工作中,探索能夠適應21世紀生態文明時代要求的生態型校園規劃設計的思想,指導學校走“以人為本”的環境生態化,符合學校建設百年大計的新型生態型校園之路。
目前對大學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提高環境質量的諸因素中,搞好園林綠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構成園林綠化的主要材料是園林植物,其主體是樹木。作為一個高等院校,當然是園林樹木品種越多,越能構成豐富多彩的園林空間。但是由于地域、氣候、科技、經濟與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制約,園林樹木品種的利用也受到了限制,已經應用的樹木品種也不可能都非常理想。那么,對校園現存的樹木品種制定一個標準進行選擇,進而對園林樹木品種進行科學應用,這對于發展生物多樣性,建立起穩定的樹木結構,形成高校特色和風格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高等學校是培養和造就人才的搖籃 ,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高校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放在教育人、培養人的基點上。而校園綠化工作作為高校校園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它的建設程度如何 ,不僅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 ,做好環境育人有著重要意義。高校園林植物配置,不僅要體現育人功能 ,為高等學校的綜合改革、建設和發展服務 ,而且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植物品種和配置方法 ,并且還要根據不同的空間區域 ,遵循不同的配置原則。
一、高校配置主要物種
高校植物配置中,主要采用的:
二、高校植物配置基本原則
1、體現園林景觀與生態保健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具有生態保健功能的植物來提高環境質量,殺菌和凈化空氣,以利師生身心健康。
2、體現生態環境式學校的原則。在布局上增設建筑和園林小品,強化校園的園林氛圍;在綠化上以常綠樹為主基調,適當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樹木高低錯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優良的植物總體和局部效果,真正達到綠化、美化、凈化、亮化、香化和靜化,從而產生一種安靜優雅的綠化格調。
3、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生態理論作指導,盡可能進行喬灌草復式綠化,增加單位面積上的綠量,以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使其可持續發展。
4、以人為本的原則。生態景觀規劃上要考慮以人為本,體現個性化,這要求:a空間的組織與劃分應依據不同層次需要,組織不同活動空間;b為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渴望,各種空間中的設施設置、材料質感的應用,景觀的創造應充分考慮人們鐘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c關注人的審美習慣,以園林山水布置景觀,并賦予文化內涵表達思想感情;d綠化植物配置應選擇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種能消除疲勞的芳香植物。比如,園路的設計走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出入方便,大喬木的位置要考慮到是否影響師生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風及安全問題。
5、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相結合的原則。做好平面綠化和景觀并進行垂直綠化和布景,同時在一些建筑天臺布置空中花園,組成一些立體圖案,形成立體景觀。
三、高校植物配置基本要素
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但不局限于顏色,大小,形態,線條,質地和比例尺度等。因為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區分為個體或歸并為類組。這些要素從來就不會彼此獨立,而是交互作用成為一個整體。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與創作手法、創作原則要求密不可分。
1、植物顏色: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顏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標識之一。 從一個作品整體來說,要獲得和諧的顏色配置,首先必須有一個占統治地位的主色調,我們一般稱之為底色或背景色。如果沒有特別要求,主色調一般是綠色,特殊情況下,淡黃色、白色、灰色乃至黑色也可。背景顏色十分重要,我們即可以利用背景色來保持作品在顏色上的統一性也可以利用背景顏色來影響我們植物的配置效果,比如說,地面用草坪作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會淡化地面上植物的效果。而用松皮,松針,或沙石做地面背景會突出地面植物的效果,植物的數量還可以適當減少。植物景觀配置的顏色一定要與環境背景顏色結合起來統一考慮。由于植物的變化特性,一定要在變化中,搞清楚需要突出的主要色彩。
2、植物大?。褐参锎笮〖粗参锶S所占據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現實的空間特征。它直接關系著園林景觀空間的占據與劃分,也關系到園林景觀建造的時效與經濟性問題。植物大小要素是一個具有變化特性的要素。 所以植物設計上必須從兩方面來考慮:一是植物成熟時的大小,二是植物初植時的大小。植物本身的特性對植物大小和應用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說植株生長快的,初植規格可適當小些;有些植株生長慢的,規格可以適當大些;甚至將某些生長特別慢的喬木當灌木來用;有時需要的話,可以通過修剪,平茬萌發的方式來控制植物的大小。
3、植物形狀與形態:園林景觀中所有要素和物體,不管是房屋、結構還是植物都有形狀或三維大小,該形狀及其相對尺寸及與其他元素的相互關系是園林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基本問題。形狀越極端或越特別的植物,越要作為一個孤植而不是群植來使用。并且背景越是平淡,其特點襯托得越是明顯。
4、線條:關于幾何線條與形狀,與其作為一種植物要素特征來解釋,還不如說是一種植物景觀配置的組織手法。直線表現強烈的方向性、運動性,所以人們常用豎直或水平線狀的植物群植來引導人們的視線到一個有趣點而避開難看的景致點。曲線使景觀帶有更多自然、溫和,飄逸的效果。不規則直線會使作品顯得精力十足。
5、質地:質地為植物外在所具有的粗糙或精細表象和整體氣質的綜合,它是植物大小、表面視覺、葉、枝形態等的綜合表現。從遠處看,它是植物的整體視覺效果,光與陰影的效果是質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落葉植物中,質地隨季節而變。常綠植物全年質地基本相似。硬質材料的質地一般不隨季節變換,并且選擇面很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