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建筑工程施工實訓總結
時間:2022-08-21 22:31: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工程施工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工程素質
隨著建筑產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建筑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幾年來,一些學校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然花費巨資建設實訓基地,緊跟人才市場發展變化,加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培養力度,期望培養出動手能力強、掌握最新工程技術的企業和社會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發點都非常明確,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實訓基地如何構建才能達到人才培養目標,高額投資能否達到建設初衷,如何避免實訓基地擺樣子、走形式,如何充實實訓內涵、提高實訓質量,如何科學評價實訓效果,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訓基地如何為其他院校同類專業提供實訓服務等問題,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本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方案是確定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就業崗位群、課程體系等內容的綱領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簡稱我系)在企業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多次研究、討論,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旨在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新型工業化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備從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實施與質量控制、施工組織與管理、成本控制等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建設行業一線高素質技術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測量員、資料員等崗位就業。
構建學習領域課程體系及能力體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通過多年的教學改革,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加強內涵建設,突出職業崗位需求,積極完善“雙證書”制度,以造就建筑企業一線需要的“精施工、會管理、懂設計、通經濟”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將理論知識學習、實踐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不斷探索和實踐,摸索出了工學結合的“一·二·三”人才培養模式。“一·二·三”人才培養模式內涵:“一”指搭建一個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聯動,校企共建的合作平臺;“二”指構建畢業證和上崗證雙證融通的課程體系;“三”指通過三階段工學交替,實現三級能力遞進,達到“零距離”就業。三級能力指基本能力、綜合能力、頂崗能力,如圖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過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確定了11門學習領域課程,每一門學習領域都是基于工作過程的典型工作任務,代表一個專向能力,因此形成11項專項能力:施工圖識讀與會審、建筑材料監測與應用、建筑施工放線、施工安全預防與監控、施工組織設計、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磚混結構主體工程施工、現澆結構主體工程施工、建筑防水與裝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資料整理與歸檔等。
(二)綜合能力
按照行業和職業崗位需求,以真實的建筑工程項目為依據,創立專業綜合實訓,包括工程招投標訓練、施工圖紙會審、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工程預算、項目實施監控、技術資料歸檔、工程質量驗收等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綜合實訓,努力營造真實的工作場景和教學情境,可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三)頂崗能力
通過在真實工作崗位上頂崗訓練,使學生具備頂崗能力,實現“零距離”就業。
實訓基地建設要求
11門學習領域課程都是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需要真實工作任務的實訓室或教、學、做一體化教室,需求見表1。
綜合能力培養需要建設的實訓室有工程招投標、技術資料歸檔、工程質量驗收、施工建造實訓室。為培養學生的頂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設一批校外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建設思路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本著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原則,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虛擬工廠、虛擬車間、虛擬工藝、虛擬實驗。于是,形成以下建設思路:(1)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建立真實建筑工程的數字化三維結構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材料檢測中心;(3)將施工建造實訓中心建設成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種鑒定中心及施工員等資格認證中心和企業的職工培訓中心。
實訓基地建設方案
我院作為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既要考慮實現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又要控制建設成本。從我院實際情況出發,形成以下建設方案:
(一)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建立真實建筑工程的數字化三維模型
近年來,隨著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各種各樣的建筑結構拔地而起,積累了大量的工程實例。通過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軟件ANSYS的強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結構的模型,還可通過設置不同的材料、實常數、單元類型等參數,快速、有選擇地展現所要觀看的構件或細部構造。
通過編制APDL程序建立真實建筑工程的數字化三維模型,能達到如下的預期目標: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個建筑的結構模型,包括基礎墊層、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等;真實地顯示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各種鋼筋的形狀、彎勾位置的定位、鋼筋彎弧內半徑、鋼筋的錨固、鋼筋的層次關系等,都必須與真實的結構完全一致;能確定鋼筋的下料長度;能統計混凝土的體積;能統計不同種類鋼筋的體積;能顯示施工縫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獨特性,不僅受季節、場地限制,而且技術含量高的還屬隱蔽工程,施工完畢后多為不可見。數字式三維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實的建筑工程圖紙為藍本,進行1∶1的全真建模;可設置混凝土為透明的而鋼筋則為彩色非透明;可隨時隨地、身臨其境地進行實訓或進行建筑翻樣。
仿真建模系統將提供一個巨大的仿真演示平臺,在該平臺上實現施工、預算等功能,使建筑視圖與施工變得形象、生動起來,學生一看就懂,一學就明白。
轉貼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我系已與武漢廣益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質量檢測中心。該中心定位于在石家莊周邊承攬檢測任務,同時為我系在校生提供實習實訓服務。該中心成員以武漢廣益公司的試驗檢測人員為主,同時由我系教師指導配合,以后實行以我院優秀畢業生為該中心的主要技術力量,我系教師為指導的模式,同時兼顧教學與業務開展。并且可以聘請廣益公司的技術骨干來我系進行授課與實訓指導,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長學生的工程實踐經驗,同時也為我系校企合作、資源共享、服務社會開拓了渠道。
建設目標與實訓服務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滿足學生專項技能訓練需求。該檢測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學生開展建筑材料檢測與驗收、力學性能試驗等專項技能實訓項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質檢測、混凝土基本性質檢測、砂漿拌和物基本性質檢測、常見建筑材料力學性能試驗、鋼材拉伸、冷彎試驗及鋼筋焊接試驗等檢測內容;能夠滿足本系建工、造價、監理、鋼結構、建裝、室內六個專業相關課程實踐教學需要。(2)強化施工生產性實訓環節。按照建筑施工過程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要求以及專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要求,開設與之相適應的施工建造實訓項目。利用該檢測中心開發施工建造取樣與成品檢測、工程質量與施工現場檢測等實訓項目,確保學生通過技能訓練熟練掌握職業崗位需要的動手操作能力,實現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工作任務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該合作項目已經開始實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場地,武漢廣益咨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萬元的設備,設備調試已完成,建筑工程等專業學生將于近期在此中心實訓。
(三)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方案
在建設數字化三維結構、生產性檢測中心的基礎上,專項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還需要建設測量、施工、管理三類方向的綜合實訓中心,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中心主要實訓室建設方案見表2。
校內實訓基地不僅要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要成為技能鑒定、就業培訓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設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已在建設廳指導下開展施工員、資料員、預算員等行業資格鑒定工作,因此,我們力爭將建筑工程管理實訓中心建設成為施工員、材料員、資料員、預算員等建設行業職業資格鑒定基地。與質監總站合作將建筑工程檢測實訓中心建成質檢員、取樣員等職業資格鑒定中心。與石家莊市就業服務局合作將建筑工程施工實訓中心建設成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再就業培訓基地,通過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按照企業需要開展企業員工的職業培訓。
以培訓基地為依托,加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批準在我院設立河北省建設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該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導、行業引導、企業、學校共同建設四方聯動的校企合作平臺。該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設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委員會,召開了基地建設委員會一屆一次會議,參加企業達38家。
校企雙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在各委員單位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加強和推進校外頂崗實習力度,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聘請成員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
學院將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導下,進一步擴大基地成員企業,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成員企業達到100家,以保證專業建設的需要。
結語
實訓基地建設是三級能力遞進培養體系中實踐能力培養的關鍵所在,我院三維數字化建筑結構模型軟件、校企合作生產性檢測中心以及工程測量實訓中心等三個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雖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但基本上滿足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能力培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高職 建筑施工技術 一體化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0C-
0078-02
一、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特點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技術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過程,培養學生組織建筑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對學生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核心技能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起著支撐作用。建筑施工技術與建筑學、工程測量、地基基礎、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組織、建筑結構等基礎及專業課程緊密聯系,與其他專業課相比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和技術更新快等特點。
二、目前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存在以上特點,教學中普遍存在下列一些問題。
(一)多媒體教學重形式輕內容
多數院校建筑施工技術課程能夠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圖片、動畫、視頻和其他多媒體資料,使教學難點和復雜的施工工藝過程通過具體形象的方式展現,使學生得到直接、生動的感性認識。但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缺乏對學生主動思考的引導。
(二)實習實訓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實習實訓與相對應的理論課程分開教學,中間間隔幾周甚至一學期,理論教學和實踐脫節。施工單位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慮,往往不愿意接收學生去施工現場實習,即使聯系到實習單位,也只限于認知層面,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無法在實踐中繼續學習,在走向工作崗位后仍需要花費時間重新學習。而且實訓時間一般是一至兩周,而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較長,學生一門實習實訓課程往往只能接觸施工過程中的一個或幾個分部分項工程,無法形成系統、全面的知識體系。
(三)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差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在施工現場主要是負責工程施工組織管理。目前本專業的學生施工動手能力不足,施工組織管理能力更有待提高,在施工現場不能及時發現施工存在的問題,更難以對施工出現的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難以滿足高職教育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三、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本課程教學團隊根據建筑工程技術領域高級技能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從崗位分析入手,參照施工員、資料員、質檢員等崗位要求,歸納學生應該具備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以施工任務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設計的實踐性與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完善多媒體教學手段
我們根據教學實際需要,自主設計開發了多媒體教學材料,將多媒體教學設計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布置任務、提出問題―施工工藝工程錄像、動畫展示―討論問題―分析總結。比如在了解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基本流程之后,在播放視頻前提出問題:該人工挖孔樁施工中存在哪些不規范操作?存在哪些質量和安全隱患?接著給學生播放某工地人工挖孔樁的施工視頻,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視頻。在看視頻的過程中,可以適時進行啟發式提問:人工挖孔樁的直徑不得小于多少?為什么?人工挖孔樁的鋼筋籠如何放入挖好的樁孔中?等等。在看完視頻后,學生回答問題,老師再作分析總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同時提高了學生今后在施工現場管理工作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還利用網絡平臺的便捷性,建立了豐富的網上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學生自學和復習提供便利,同時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交流。
(二)采取一體化教學方法
現代高等職業技術教學,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效果不佳。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過程設計,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一體化和教、學、做一體化。
1.師資培訓。要進行一體化教學,就要建立一支能一體化教學的教師隊伍。一體化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師不僅理論功底扎實,更要有純熟的施工動手能力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為此我們組織本課程教師和其他課程教師一起,利用寒暑期到廣西建工集團第二安裝建設有限公司等實訓基地頂崗實習,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行知識更新,切實提高任課教師的業務水平,打造高素質的“雙師型”隊伍,以滿足一體化教學要求。
2.教學場地一體化。打破教室和實訓室的隔閡,直接將教室與實訓基地融合,實現教學場地一體化,教師邊教邊做,學生邊做邊學,避免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
3.教學計劃一體化。把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有機融合在一起,將獨立開設的鋼筋混凝土工程模板設計實訓、砌筑與抹灰工種綜合實訓和鋼筋綁扎安裝實訓等融入相應的理論教學中,避免理論教學幾周甚至幾月后才能進行實踐操作,理論教學與實踐實訓脫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良好。
4.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體化實施。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對基本的知識作講解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任務驅動式教學,由學生參照相關規范和施工手冊自主完成施工任務。任務完成后,再由不同的實訓小組交叉檢查施工質量和存在問題,最后老師再作點評。教學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施工動手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施工現場組織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嚴謹作風。例如在教授“輕型動力觸探試驗”一節,我們的課程設計包含以下環節:布置任務―方案討論―操作示范―進行試驗―數據處理―評價總結。具體過程如下:
(1)布置任務。某基坑開挖后需要利用輕型動力觸探儀器測試地基承載力,提出問題:怎樣利用輕型動力觸探試驗測定地基承載力?然后根據測試過程對學生進行分組,一般5人一組。
(2)方案討論。根據教材和《施工手冊》,各小組自行討論試驗方案和分工。
(3)操作示范。教師用多媒體講解,實際操作示范。學生觀察提問,改進試驗方案。
(4)進行試驗。學生分組試驗,記錄試驗數據,教師答疑,指導學生試驗。
(5)數據處理。學生根據規范處理相應表格數據,完成試驗報告。教師答疑,檢查學生試驗完成情況。
(6)評價總結。對試驗和試驗報告中的問題和錯誤進行記錄、整改,思考并討論,教師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總結。
(三)現場教學
由于建筑工程項目受季節性、周期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約,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很難找到一個工程讓學生從頭至尾地參與其中。而“建筑施工技術”是專業實踐課,我們借助學院的發展機遇,參與到學校建設的施工建設項目。簡單介紹基本理論知識后,先讓學生識讀施工圖,再到現場實地參觀。對于重點內容,借助施工工地條件讓學生進行分組實踐操作。我們將建筑施工技術和高層建筑結構施工課程進行整合,讓建筑施工課程學習時間跨度可以達到一年,讓學生基本能夠接觸到施工項目的每個分部分項工程。通過對整個建筑施工過程的跟進,對施工過程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學以致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實習實訓的基礎上,使學生將施工工藝知識系統化,切實提高學生的施工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時,通過認識施工現場的組織方法,了解施工現場的人員組成和施工布置,也對提高學生施工現場組織管理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實踐操作+理論考試”的考核方法
該課程采用“實踐操作+理論考試”的考核方法,實踐操作完成過程和成果先由學生小組相互評分,再由老師統一總評。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技能競賽,對參賽取得好成績的同學考核成績進行加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理論水平、操作技能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五)校企聯合提高教學效果
我院與廣西建工集團第二安裝建設有限公司等建筑類企業簽訂了協議,作為本課程和其他相關課程的實訓基地,并建立了訂單式聯合培養冠名班,共同探討本課程的教學改進方法。同時邀請這些企業一線的能工巧匠參與到我們的教學特別是實踐教學中來,進行砌筑與抹灰工種綜合實訓、鋼筋混凝土工程模板模擬制作實訓和鋼筋綁扎安裝實訓等示范操作,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更新更規范的施工實際操作。學校培養的學生是否成功,是否符合企業或者社會的要求,企業最有發言權。與企業聯合辦學,學生就是企業的準員工,企業按照實際需求與任課教師一起進行課程改革,學生愛學,培養出來的學生企業愛用,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通過教學改革,我們將被動的多媒體教學設計成學生主動參與的多媒體教學,將分離的理論教學課程與相應實訓課程整合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將一周的認識實習調整成跨度可達一年的課程實踐,采用“實踐操作+理論考試”的考核方法,與大中型企業聯合辦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掌握建筑施工技能的同時,切實提高學生施工現場組織管理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秀紅,步文萍,王靜.關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J].職業教育研
究,2011(S1)
[2]李燕燕,張鵬,鐘靜.高職院?!敖ㄖ┕ぜ夹g”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3)
關鍵詞: 建筑結構構造模型制作實訓建設校企合作
實施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可以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實踐等創新活動。高職院校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開展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可進一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不斷激發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院2009年參加這一實踐活動的學生,項目來源于建筑工程系建筑結構構造實訓室建設內容的一部分。憑著對建筑結構構造模型的熱愛與執著,07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6名學生自發組織,通過對建筑結構構造實體模型的制作,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也為系部的示范性專業建設作出了貢獻。我們在此把實踐創新訓練過程作一總結。
一、調研學習
入校以來我們已完成了《建筑結構》、《房屋建筑構造》、《建筑施工技術》、《地基基礎》、《建筑材料》、《平法識圖》等專業課程的學習。我們參加過假期工地生產實習,在理論和實踐上對建筑結構構造有了一定的科學認識,對于制作建筑結構構造實體模型具有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
制作建筑結構構造實體模型對我們來說,既是興趣也是特長。在課余時間,我們和指導老師一起到施工現場、相關院校實訓室、教學模型生產廠家參觀學習,經常在圖書館查閱建筑結構構造模型的有關介紹,加深了對制作建筑結構構造模型的認識,提高了自身對專業的理解和水平,調研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組員間的溝通協作能力。
二、方案設計
建筑結構構造實訓室是建筑工程系重點建設實訓室之一,適用于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工程監理等專業中結構構造實踐教學。鋼筋工程對上述專業非常重要,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核心崗位――施工員而言,鋼筋圖紙識讀、鋼筋制作安裝和鋼筋質量檢驗是其典型工作任務之一;對工程造價專業核心崗位――造價員而言,鋼筋圖紙識讀和鋼筋工程計量是其典型工作任務之一;對工程監理專業核心崗位――監理員而言,鋼筋圖紙識讀和鋼筋質量檢驗是其典型工作任務之一。
當建筑物上部結構采用框架結構或單層排架結構承重時,基礎常采用獨立基礎。獨立基礎一般只坐落在一個十字軸線交點上,有時也跟其它條形基礎相連,但截面尺寸和配筋不盡相同,獨立基礎如果坐落在幾個軸線交點上承載幾個獨立柱,叫做共用獨立基礎。基礎之內的縱橫兩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鋼筋,且長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單層輕型門式剛架結構是指以輕型焊接H形鋼、熱軋H形鋼或冷彎薄壁型鋼等構成的實腹式門式剛架或格構式門式剛架作為主要承重骨架,用冷彎薄壁型鋼做檁條、墻梁;以壓型金屬板做屋面、墻面;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巖棉、礦棉、玻璃棉等作為保溫隔熱材料并適當設置支撐的一種輕型房屋結構體系。
單層輕型門式剛架結構具有質量輕、工業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綜合經濟效益高和柱網布置比較靈活等特點,近年來得到迅速的發展。在目前的工程實踐中,門式剛架的梁、柱多采用焊接H形變截面構件,單跨剛架的梁柱節點采用剛接,多跨者大多剛接和鉸接并用;柱腳可與基礎剛接或鉸接;圍護結構多采用壓型鋼板;保溫隔熱材料多采用玻璃棉。
建成后的理實一體化實訓室,有利于基于工作過程組織教學,以項目為導向組織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構建“學做結合,邊學邊做”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圖1錐形獨立基礎鋼筋模型圖
圖2門式剛架梁柱節點模型
三、模型制作
我們依據設計好的施工圖,計算工程量,購買鋼材等原材料,在實訓室制作獨立基礎鋼筋模型,在鋼構公司制作門式剛架梁柱節點模型。
1.獨立基礎鋼筋模型
獨立基礎鋼筋模型的制作工藝為:抄平放線墊層施工鋼筋工程展牌制作。
(1)抄平放線
實際工程施工前,為了使基礎底面標高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基礎前應在基面上定出基礎底面標高,模型基底標高即為實訓室地坪標高。
(2)墊層施工
為了保護基礎的鋼筋,施工基礎前在基面上澆筑細石砼墊層。
(3)鋼筋工程
根據施工圖紙要求,在墊層表面上彈出鋼筋位置線,鋪放鋼筋網片,連接柱的插筋,在綁扎的平面鋼筋上,不準踩踏行走,嚴格控制板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主筋的鋼筋網,則需交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相鄰綁扎點的鋼絲扣成八字開。鋼筋安裝完畢后應檢查驗收。
(4)展牌制作
制作模型實訓的項目、功能,鋼筋模型名稱等標牌
2.門式剛架梁柱節點
門式剛架梁柱節點制作的主要工藝為:加工制作圖的繪制放樣與號料切割坡口加工制孔邊緣加工矯正和成形組裝焊接涂裝與編號展牌制作。
門式剛架梁與柱的連接,可采用端板豎放,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連接的螺栓應成對稱布置。在受拉冀緣和受壓冀緣的內外兩側均應設置,并宜使每個翼緣的螺栓群中心與冀緣的中心重合或接近,為此我們采用將端板伸出截面高度范圍以外的外伸式連接。
在兩個模型制作前,要進行安全教育,經過培訓,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問題。
在實踐中我們注重過程管理,分階段由項目負責人和導師共同檢查項目的進展,定期召開總結會議,以保證項目能夠順利進行。指導老師協助策劃項目和制定實施方案,對整個訓練過程做好指導工作,及時幫助解決項目中出現的問題。
運用專業知識,結合系部示范性專業建設,制作出用于實踐教學的獨立基礎鋼筋和門式剛架梁柱節點模型兩個建筑結構構造模型,有利于組織實施項目化教學。
通過實踐訓練,我們進一步提高了專業動手能力,提高了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等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杜紹堂.鋼結構施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馬寧.土力學與地基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高職教育 教學改革,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2
《建筑施工技術》是高職建筑工程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專業主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技術課,只要是相關建筑工程方面,就避免不了和它接觸。本課程任務是使學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過程,培養學生組織建筑施工和管理能力。與其他專業課相比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和技術更新快的特點。如何讓學生更輕松的掌握這門課程,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現階段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傳統教育模式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以“知識為本位”,強調學科知識的科學性與系統性,教學上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強調識記,但忽視了對學生能力和創造性的培養。
2.很多教師由于沒有從事過建筑施工的任務,也缺少與建筑企業保持長期有效地溝通,始終保持在原有的課本知識。
3.教學方法手段相對單一,教法上采用填鴨式、一言堂,由教向學生灌輸教材的內容,而且偏重于理論部分的講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淹沒在深奧的理論和枯燥的原理中,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獨立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難以滿足社會對人才動手能力的要求。
二、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鑒于該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其在培養目標中的重要地位,對該課程進行了探索,并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結合目前高職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構想。
1.應用項目教學法
施工技術是在企業發生的實際由工人進行操作的一項具體工作,學校教學只能是在模擬的基礎上進行。為此,在這門課程開始前就需設計套較全面的模擬工作任務,由學生完成整個項目的工作任務,并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完成活動報告。由于實際工作中是分崗位、由分工不同的若干個人員共同完成的,所以教學安排中,在明確總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又按不同崗位設計各子項目,分階段逐個完成各子項目的工作任務。
本課程可設置土方工程、基礎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屋面工程、裝飾工程等六個項目,再由學生自主選取其中若干小項目,完成各小項目。學生分組討論制定項目計劃。分組教學是項目教學法常用的模式,教師根據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讓學生自由組合,然后教師再進行調整,指定項目組長,然后給每個組分配任務,教師應將事先準備好的書面項目指導書發給每個小組檢查核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析項目要求,學生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小組的項目行動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分工合作,以便于更好地進行項目工作。
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每個人主動參與的創造性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溝通合作等關鍵能力。
2. 引用工程施工案例
通過對一個已建工程的實例進行綜合性的講解,對工程的每個分部分項工程,從質量要求、精品策劃、過程控制到質量驗收檢驗標準這四個方面對工程的每個施工環節進行解讀。讓學生系統的了解并完成一個工程的各個細小環節的準備、檢驗及處理方法。
再通過對一個實際在建工程的參觀及其現場施工負責人的介紹講解,讓學生深入了解安全、材料、資料、質量、施工等幾大負責人的工作任務及其在現場日常中的工作。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對于這一門實踐性、專業性極強的課程來說,要求任課教師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現場施工實踐經驗。老師除了要改進授課方法和提高教學水平外,加強實踐方面的鍛煉顯得尤為重要。有針對性地選派教師到施工現場進行為期一年半的鍛煉,參與實際工程的施工技術管理,以此來提高教師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另外,在施工現場還可聘請一些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授,定期到學校舉辦大中型工程項目施工方面的專題講座,以此來增加學生的認識,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鞏固學習效果。
3.充分利用實訓室
按照“營造真實環境,進行生產實訓”的原則進行實際操作,如在砌筑磚墻施工操作中,普通磚的砌筑形式(三順一丁、一順一丁、二平一側等)和砌筑方法(三一砌磚法、鋪漿法、擠漿法、刮漿法)等都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實訓室完成實際操作。這樣學生記憶深刻,增強學習興趣。
結語
課堂、實訓室、施工現場是學生學習的立足點。三點鏈接在一起為一條主線,如何讓學生充分利用這條主線,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水平起著決定性作用,學生可以在這條主線中讓各個構件鏈接在一起。通過上述的教學改革,學生在《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學習效果上取得了明顯的改善,動手能力進一步加強,并能熟悉各個環節的質量驗收標準。根據對畢業生跟蹤調查,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有些逐漸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
參考文獻:
[1]董偉;“建筑施工技術”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22期
[2]江玲.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述評――兼談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J].滁州學院學報,2010,(3).
[3]王?。粡堈?;張偉;;《建筑施工技術與組織》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改革探討[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2010年
工程開工前,踏勘施工現場,根據施工合同、各種工程施工圖紙、規范等,認真審查圖紙,編制施工測量方案,進行施工區域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將有關控制點及資料向作業班組進行書面技術交底。進行基礎開挖前的原始地面高程測量,以便在土方開挖完成后進行土石方工程量的計算。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建筑物定位測量、軸線和高程放樣及傳遞、基礎施工測量、墻體施工測量、竣工測量,同時在各測量工序間及時進行班組驗收及監理報驗,并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及時進行工程測量資料歸檔,確保安全、文明、環保施工。為此,課程考核應該緊緊圍繞完成上述典型工作任務所須的測量技能,以技能培養為目標,將技能培養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以考促學,以考促練,充分發揮考試在人才培養活動中的導向作用。同時在考核過程中加強教風、學風、考風建設,嚴格考試管理,客觀、公平、公正地評價教學效果,充分調動測量教研室十余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使學生刻苦認真地學習,提高教學質量。最終實現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2《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課程考核改革方案
本課程是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職業崗位平臺課程,教學計劃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學期進行,采用我院自編教材,96學時,采用理論講授與課內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模式。其中理論講授一般安排56學時左右,按順序講授初識測量工作、場區控制測量、施工場區測量、定位測量、施工測量、變形測量、竣工測量等7個單元。課內實踐緊隨理論教學,主要安排了水準儀的認識與使用、閉合路線水準測量、場地原始地表標高測量及土方量計算、微傾式水準儀檢驗與校正、DJ6經緯儀的認識與使用、DJ6經緯儀閉合路線角度測量、DJ2測回法觀測豎直角、DJ6經緯儀檢驗與校正、直線定線及鋼尺量距、光電測距儀量距、全站儀閉合路線導線測量、使用經緯儀、鋼尺進行點位放樣、使用全站儀進行點位放樣、建筑物定位與軸線放樣、點位高程放樣等項目,課時在40學時左右。測繪技能的培養,應貫穿于上述課程教學活動中。理論講授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自編教材、工作單和教學資源庫實施教學,課內實踐項目應充分利用學校內的測量實訓室、風雨實訓室、測繪工學結合電教室和建筑工程技術實訓室、工程實際現場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真實的任務及作業現場進行測量施工方案編制以及工序質量驗收檢查,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教學。課程考核改革也以技能培養為導向,結合近兩年來在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中的教學實踐總結出“理論+技能”,日常儀器技能與期末結業技能考核相結合,理論統一命題、集體流水評卷的教考分離模式。課程考核改革方案分為以下兩部分。
2.1理論考核
理論統考試卷以教學大綱為依據統一命題。理論試卷的命題前三題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選擇注重對測量基本概念的考查,后面三題簡答、計算、實踐操作題則注重對測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測量數據的內業處理、測量儀器的掌握程度以及對測量儀器的應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理論考核安排在學期末統一進行,統考分數占總成績40%。試卷由教研室老師集體流水評卷,共六大題,每位教師只負責一個大題的批卷。
2.2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實行日??己撕驼n程結業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法。
2.2.1日常技能考核
日??己说捻椖拷Y合平時課內實踐項目進行,考核項目及分值見表1。日常技能考核占總成績15%,主要以平時學生工作單完成的質量和對自己成果的答辯結果作為考核依據,結合學生日常出勤、學習態度和主動性給出日常考核成績。日??己说恼嬲康氖且钥即賹W,以考促練。實行日常考核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業余時間結合課程進度隨時向測量實訓室借取儀器進行練習,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日??己诉€結合學校、學院每年的測量技能大賽,“魯班杯”技能比武等活動展開,真正實現職業教育有大賽的生動局面,在競賽中不斷鞏固和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素養。
2.2.2期末結業技能考核
期末結業技能考核是對學生一學期以來課內實踐及平時練習的檢驗,一般安排在課程結束后的兩周內進行。期末技能考核共分三項:DS3微傾式水準儀閉合路線水準測量;DJ6光學經緯儀閉合路線角度測量;拓普康全站儀平面點位放樣。技能統考分數占總成績45%。
(1)技能考核組織及考場、時間輪次安排。
水準儀場地、經緯儀場地、全站儀場地各由測量教研室3名教師負責組織考試,共9人,編號為T1、T2、T3等。同時對建工學院13級應參加考試的700多名學生按班級抽簽順序重新分組編號,以字母A、B、C等分為考試大組,每個場地由一組36名學生同時考試,又分為3個小組(例如A組學生又按小圖1考場布置組編號為A1、A2、A3等),對應三位監考老師。每位老師每一輪負責本場地本組內12名學生的監考,其中學生按3人一組。每項比賽時間均按30分鐘計,到時應立即停止考試,換下一個人進行操作。每位老師所監考的12名學生本項目的考試應控制在2小時能完成,之后再進行轉場進行下一項目的考試。每位考生按小組號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找自己的監考老師進行三個項目的考試,三個科目均考完之后方可離場。
(2)技能考試題目。
由教研室專門編寫“建筑工程施工測量技能考試大綱”,電子稿提前一個月發給各個班級,并督促學生提前向測量實訓室借儀器,嚴格按照考試標準練習儀器操作。學生平時練習時按照考試科目內容每三人一組領取所需儀器及記錄表格。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按小組可分別領取:水準儀(及1架腿、2水準尺)一套;經緯儀(及1架腿、2測釬)一套;全站儀(及1架腿、1帶尖棱鏡頭、4木樁、1手錘、另帶1單棱鏡組及架腿)一套。平時練習為不影響正常教學鼓勵學生周末借,下周一提前向實訓室還儀器。
(3)技能考試閱卷及評分標準。
技能考試作業內容及限差的規定由“建筑工程施工測量技能考試大綱”給出。監考老師依據標準答案及限差要求現場閱卷給出分數,具體量化打分按下述標準執行:①水準儀科目。雙儀高法共3段線路,每測段觀測方法正確,測段高差符合限差規定得3分,求得線路閉合差符合限差規定,各測段閉合差平差分配改正正確得1分,求出各待定點平差后高程得1分。即3測段每段按5分計,總分15分。②經緯儀科目。一測回閉合路線角度觀測,共三個測站,每測站所測角度觀測方法正確,測站角度值符合限差規定得4分,角度閉合差符合限差規定,平差計算結果正確得3分,共計15分。③全站儀科目。極坐標法平面點位放樣,放樣方法正確,點位精度符合限差規定,在規定時間內放出4個點得15分、3個點得12分、2個點得9分,1個點及以下得0分。最終成績按班級統計成《建筑工程施工測量》成績統計表。成績表中分項給出日常技能成績、期末三項技能成績、理論成績五部分。除日常技能成績外,其余四個分項哪項成績不超過及格分,均必須進行補考,補考可以進行多次,直至每項均及格為止。最終給出每位同學的綜合成績評定。
3《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課程考核改革效果
【關鍵詞】技能;實訓;實戰;模型
【中圖分類號】F407.9【文獻標識碼】B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在建筑工程施工與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中較之其它專業課而言,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要求學生必須在掌握了基礎性專業課的有關知識后才能有效地學習,職校學生本身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就有待提高,平常積累的知識并不充分,這給計量與計價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但不管如何,讓學生較好地掌握預算技能并能進行實際操作是教學的關鍵,實現技能訓練與職業能力之間的有效“對接”。
基于職校學生學習情況的特殊性,教學中借助建筑實體模型應始終貫穿其中,尤其在后期的實訓過程中可大大提高學生技能的應用能力、實踐的操作水平。
一、實訓強化技能,理論聯系實際。
教學中把一棟建筑的土建可分解為地基與基礎工程、主體工程、屋面與防水工程、裝飾工程等四大塊,每講解完一大塊便進行圖紙的實戰練習。
具體做法是在用圖紙實訓前,先結合利用學校實訓基地中的建筑模型,開展如土石方工程、基礎工程、梁板柱工程、墻體工程、門窗工程及抹灰工程等實際建筑構件的預算編制。在這些分部的教學實踐中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工程對施工圖預算造價的影響是最大的,它占總造價的30-40%。尤其是其中的鋼筋工程量的計算是最難的,由于中職生學習能力的現狀,一般的認識、讀懂圖紙都需一段時間,何況現在結構圖紙都采用了“平面整體表示法”進行標注,其知識點是最難理解、最難想象、最難鞏固和最抽象的。我校實訓基地中柱、梁、板的鋼筋綁扎實體模型很好地幫助解決這一教學難題,使學生有更深的感性認識,通過測量到繪圖到實際操縱再到最后的工程量計算、查定額一系列中提高了識讀圖、測量、施工技術、預算等的綜合能力。
教學上采用任務驅動法?!叭蝿镇寗印笔菍嵤┨骄渴浇虒W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從學習者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學習方法,它適用于學習各類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知識和技能。從教師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里,任務的確定、完成、對完成任務情況的評估成為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由傳統的“主角”轉變為“配角”,學生也不再把學習當任務,而是根據任務需求來學習,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尋求知識。
因為“平面整體表示法”教學教材上一直以來是空缺,所以教師首先應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把知識點化難為易。以下是用項目教學法在實訓基地開展鋼筋工程的工程量計算教學的一個案例。
二、理論知識的學習、講解
KZ鋼筋的構造連接知識點講解是按施工順序由下往上從基礎層的鋼筋制作、綁扎、錨固開始,到中間層,再到頂層逐步進行。
第一部分基礎層
(一)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保護層取值:有墊層時一般取40mm,無墊層時一般取70mm。
(二)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
第二部分中間層
(一)柱縱筋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按圖集03G101-1中關于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教學。
第三部分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
三、實訓基地參觀模型
在黑板上講授理論知識、提出問題,讓學生有初步印象帶著問題到實訓基地現場。
分組帶學生圍著柱子鋼筋綁扎模型進行講解,進一步讓他們熟悉其中的每根鋼筋的構造與相應的理論計算公式;
四、實際丈量、按圖施工操作
準備好安全帽、卷尺、下料鋼筋、鐵絲、筆和紙等分組進行實際丈量,將每組的丈量結果公布于黑板上,取統一準確值(有實際的施工圖紙作參考),然后繪出圖樣;在繪出的圖樣基礎上(下工地)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綁扎鋼筋。
五、計算應用
有了前面的理論學習加實踐技能操作作鋪墊,學生技能的綜合能力尤其在預算的理解、應用能力方面較以前有明顯的提高。
算出每一分項的工程量,查、套定額;求出每項直接費,把所有的結果匯總;
六、歸納、總結
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歸納、總結,選一組員暢談感想。學生在此基礎上計算實際工程圖紙中的內容就相對容易理解多了。
七、實戰總練習。
在學生進行了實際建筑構件的預算編制后,將已經準備好了的實際施工圖紙拿到教室讓學生分組練習。
在實訓基地上課認真的基本上已能按圖紙算出鋼筋的用量,但如何帶動落后面?采取措施:將全班分組、分塊、座位打亂,讓不會的圍著會的一起算、一起討論,老師就主要負責把關,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此實踐后大部分人接觸到工程實際圖紙后不用緊張,也能較輕松地應用。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體現以下特點:
教學對象學生的主體性。讓我們擺脫了“一支粉筆”、“滿堂灌”、“填鴨式”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培養脫節的教學方法,教師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的組織安排到最后答疑解惑、歸納總結,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從分組討論、接受任務、分工合作、完成任務到分析得失、提出困惑,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教學過程實現做學合一,以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課堂直觀、情景化。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了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的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對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而言,既要多利用現成的建筑如柱、梁、門、窗等作為最直觀教學參考之用,同時更要應用實訓基地的建筑模型如基礎、鋼筋、模板等幫助我們解決“直觀”上的問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學習成果明顯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分小組從量尺寸到現場制作、綁扎都離不開同學間的團結、互助、溝通交流的能力;另外這一教學任務的完成不僅掌握了計量與計價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鞏固落實了制圖、測量、材料、施工技術等的技能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潔,顧泠沅.《行動教育-教師在職學習的范式革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高職院校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TU198文獻標識碼: A
1 引言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是學生取得預算員、造價員資格等社會職業資格考試的主要內容,也是今后考取建造師、造價師等職業資格證的主要考試科目之一。在以往的教學目標中比較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沒有將能力培養列為課程主要的培養目標。而且本門課程獨有的專業性與實踐性、政策性和時效性都十分突出,涉及建筑工程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同時也融入了國家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教學內容多,學習難度大。不少學生就因為基礎知識薄弱或部分專業課程未學好而產生為難情緒,也有不少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重點是建筑結構設計或是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從而輕視了對本課程的學習[1-2]。
2 現狀
目前,計量與計價這門學科的課程設置不是很合理。筆者調查發現:該課程內容遠遠偏離學科發展前沿方向,有些內容陳舊而且過時,而對于高職教育來說,這門課程教材的地方性較強,授課時應該重點突出其地域性;教學方法大多限制于書本教學,不能從實際工作出發總結教學方法。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與造價工作崗位距離較大,難以適應就業市場的需要,學生的動手能力差,不能與企業接軌[3]。
3 課程改革研究
3.1 結合崗位需求,調整課程體系
在計量與計價這門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理論教學往往是教師的主要手段,實踐教學在實踐階段往往難于實現。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主要是目前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開設有待調整,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偏少,前置課程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工程認識,導致本門課程在實踐時難于實現。第二是本門課程的實訓內容比較系統,若是內容過于細則時間安排不夠,或是內容粗則達不到實訓效果,所以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只能被動的“照本宣科”,過多的強調課本上的內容,而學生也只能被動接受。最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厭學情緒上升。對學生來說這是殘忍的,也無法符合“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目的,無法滿足職業教育的教學要求。所以教學方法應該是強調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主線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生與崗位零接口就業,除了充分掌握課本知識外,還必須分析企業的需求。因此在進行授課前,我們要充分調查相關的房地產企業、建筑施工企業、造價咨詢公司、招投標公司等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掌握企業對崗位能力的要求。通過這個調查,可以得到學生的第一就業崗位群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3.2 案例教學為主,與實際工作接軌
計量與計價這門課程的另一個特點便是課程的案例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中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工程實際中的應用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緊,而計算量大,在課程上一般難以實現整個計算過程。但案例是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強調課程的重要性,調動學生主動計算的積極性。在制訂《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這門課程的教學計劃時,要考慮到本門課程的特點適當增加實訓課課時,同時適當壓縮理論課課時數。由于本門課程實訓的特殊性以及延續性,建議在課程理論課程授課完后增加適當課時用于集中安排實訓環節,這樣可以避免因為實際操作時間的不足,而影響職業能力的培養效果。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與熟練度,學習能力的形成都可以通過實習教學環節來培養。在課程實訓環節,采用“任務驅動法”指導實訓教學,以實際工程造價的編制為例,模擬真實的職業崗位情境,要求學生把在校期間學到的專業課知識都調用起來,編制一份完整的施工圖預算書[4]。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提高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課程實訓,縮小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與造價工作崗位距離,以適應就業市場需要,真正實現頂崗就能上崗。
3.3 啟發示教學,調動學員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建筑工程量計算過程中,實際規范條文計算規則相對呆板,記憶起來比較煩鎖、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工程圖紙是千盡相同的,每個工程都有各自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深刻的理解計算的規則,找到最恰當的計算方法是實際工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比如在建筑面積的計算這一教學過程中,同一個圖形可以有不同種算法,計算的順序也可以不同,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做答,沒必要全班都是一種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出方向性指導性的意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選擇自己理解和認識的方法進行大膽的嘗試。最后再在小組內進行討論,讓學生修正自己的認識與理解的不足,最后教師再對其進行總結講評,使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解決方法。經過筆者實踐,這樣教學方式既可以加強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5]。
3.4 小組式學習方法,加強學員團隊合作能力
建筑類職業崗位要求團隊合作能力強。這是因為今后的工作是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任何一個項目,無論多小,都是一個團隊來完成的。所以在這方面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可以盡量加強學員這方面的培養。筆者在所在的工作單位做過試驗,筆者將建筑1班分為10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6-8人,每組由組員推薦二位組長,要求組長在自己掌握所授知識后,帶動組員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特別是帶動后進同學,這增加了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團隊意識。經過一學期的教學,筆者所教的建筑1班的學習成績與動手能力,明顯高于同是筆者所教的建筑2班。這是因為小組式學習方法有利于加強學員自學能力,并且學員通過與同組同學的交流,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認識,自我改正這個途徑,真正的掌握學習知識。同時,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某些認識的差距,有一些可能教師認為很簡單的細節問題但對于學生來說卻很關鍵的知識沒有講解到,從而導致了學生的認知跟不上進度。而通過小組的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就不會存在此類問題,因為小組成員處在同一水平線上,認識能力大致相同。
3.5 改革考核模式
據筆者調查發現,大多高職院?!督ㄖこ逃嬃颗c計價》課程大多采用閉卷考試。受限于形式,考試時間一般只有二小時,且本課程大量定額不可能記憶,所以閉卷考試只能考核一些需要死記硬背的概念、問答題、簡單理論計算題。這樣的傳統考試方式比較死板,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作業容易出現大量抄襲現象,不注重實際應用,分數高,但是能力低。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可以把該課程考核成績采用平時考核+小組考核+實訓考核+筆試考核的形式。其中平時考核占10分,主要考察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小組考核占10分,考核方式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考核,主要考察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實訓考核占30分,主要考核學生實訓環節的成績;筆試考核占50分,采用開卷考試,題目選取難度適中一套小型單層建筑工程施工圖預算的編制做為試題,考試時間為8小時,主要考核學生編制工程預決算的能力。這種考核形式能考核學生對本門功課的基礎知識,還能通過施工圖預算的編制,使學生掌握整個預算書涉及工程量計算計價計費部分數據相輔相成??己酥攸c不在某個單一的知識點、單一的概念,而是需要學生掌握讀圖算量查找量套價計費全過程[6]。
四 結論
作為培養土建類專業職業核心能力之一的專業課程,《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的課程改革有待進一步深究,我們要緊緊圍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地進一步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結合崗位需要,調整課程體系;加強案例教學,深化與企業無縫對接;啟發示教學,調動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式學習方法,加強學員團隊合作能力;改革考核模式,建設“要以就業崗位的實際工作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把學生培養真正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利娟.中職《建筑工程概預算》課程的教學變革實踐與反思[J].中國建設教育,2009.8,(52)
[2] 翁其能.工程學科精品課程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J].教育與教學論壇,2012,(37)
[3] 翟麗. 如何改進《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 課程教學[J]. 考試周刊. 2008, (36).
[4].朱平.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教學效果[J].考試周刊. 20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