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0 16:26: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職后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音樂教育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學音樂教師責無旁貸的成為普及基礎音樂教育,實施音樂教育改革發展的執行者、組織者。面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持續改革和發展,加強音樂教師入職后的再教育以及終身教育就成為不斷地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素質,全面提高基礎音樂教育教學水平的必要保障和途徑。因此,深入研究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后教育的現狀,制定有效的培訓計劃將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后教育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1、職后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教師培訓的統稱,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首先要通過職前教育既高等師范的學習獲得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及從事音樂教學的基本能力如音樂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從事中小學音樂教學所要求的相應的學歷學位。職前教育為新任教師進入教學角色做好了專業準備,然而再好的職前教育也不能替代真正的教學,尤其是在終身教育思想的指導下,職后的教師教育通過對知識的必要的補充和更新以及教學能力的有針對性的提高,成為教師教育中更為重要的一環,它與職前教育構成了完整的教師教育機制,是教師教育必要的組成部分。
2、加強音樂教師的職后培訓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是知識爆炸的世紀,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小學音樂教育已經在學科發展、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教師作為未來人才的締造者,自身的專業素質,教育理念,教學能力,知識結構直接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人。因此教師加強職后的再學習和終身學習,不斷地更新教育思想,接受新知識,研究新問題,探求新成果,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發展需要。
3、音樂教師職后教育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
首先,筆者對天津市中小學音樂教師進行調查顯示,在119人在職音樂教師中,專科學歷10人,本科學歷106人,研究生學歷3人,本科以及以上學歷占總調查人數的90%以上,其中70%是通過職后教育提高的學歷層次。其次,現階段的高等音樂師范教育在職前教育階段,雖已取得從事教學相應的學歷,但教學更側重的是學生音樂專業能力的培養以及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不足,職后教育則提供了大量機會通過教學科研讓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理解,消化,補充,更新教學理論,對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職后教育更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可以說是事半功倍。職后的繼續教育是教師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因此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學質量的提高都直接建立在教師職后教育的基礎上。
二、天津市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后教育的現狀分析
知識經濟時代,課程的創新與發展和教師自身的終身發展都是以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與科研為基礎的。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師,能不能迅速地調整觀念,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職后教育能否跟上就成為了重要一環。為此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在職音樂教師職后教育和科研狀況,能夠更好地明確音樂教師在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上有哪些需求和不足之處,以求更好地組織和實施繼續教育工作。
1、本次調查的119位受調者全部為專職中小學音樂教師,其教齡10年以上的教師達到84%,中、高級職稱分別為60%和30%,本科及以上學歷占到90%,調查顯示出我市音樂教師師資結構在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等方面均比較合理。結果還表明,調查中60%的教師對自身學術水平有繼續提高需求,有90%的教師經常參加學科專業會議,有93%的教師定期參與學校及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一線中小學音樂教師們非常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能夠認識到繼續教育的必要性,有接受繼續教育的意愿,并積極參與其中。
2、調查也顯示了職后繼續教育客觀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教育內容覆蓋面的狹窄,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與教師專業化發展及教師的內在需求有所脫節。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內容,以教材教法和教育理論培訓的居多,而調查顯示現代化的教學技術、音樂制作技術如計算機音樂課件制作以及國外的教育音樂信息等是教師職后教育的最大需求。其次,由于各地區,各學校條件不同,教育培訓內容和形式參差不齊,缺乏多樣化,不利于職后教育的持續發展。對于音樂教師的職后教育應因地制宜,根據音樂教師對繼續教育的不同需求,不同接受能力,采用多樣的,多途徑的培訓形式,如脫產進修與不脫產進修相結合;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綜合培訓與專題研討相結合;面授與遠程教育相結合等。具體的如音樂教學公開課,音樂教育專家講座,音樂教學論文交流演講,進修性質的教學研討等等。
三、天津市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后教育的實施對策
1、加強職后教育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學以致用是教師職后教育的重要目標。在職的教師希望通過教育和培訓可以針對性的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將學到的新方法,新技術,新理念立竿見影的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當中。美國成人教育教授達肯沃爾特所認為的“學習與生存密切相關是成人教育的特征,……也是成人教育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①充分說明了教師的職后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它的實用性和應用性。作為培訓的組織者,實施者就應當密切關注在職教師的不同需求,關注當前教育的熱點、難點,關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遇到問題,有的放矢的加強教師職后教育環節。這種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教育培訓,可以極大調動教師再學習的動力, 提高工作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2、注重職后教育的時效性
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的時代到來,知識翻新速度不斷加快。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層出不窮。而教師接受新知識是有過程的,這就容易出現教育滯后的現象。所以,對于在職教師的培訓要關注當前,關注國內外最新的行業動態,反映本學科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術,通過實時有效的培訓,以最快的速度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技術,使其教學能跟進時代的步伐,永不落伍,才能確保完成21世紀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
3、教育形式要多樣化
教師職后教育是有計劃、有目的特殊教育活動,他的內容必須是實用的,科學的,完善的,和教學前沿密切相關的。多樣的內容必須要有多樣的形式與其相互配合,才能發揮更好的教育作用。所以形式不要局限于教研活動,公開課等單一的形式,要擴寬思路, 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條件,因地制宜,將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活動如脫產進修與不脫產進修相結合;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綜合培訓與專題研討相結合;面授與遠程教育相結合等。
教師的職后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有計劃,有目的,事關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大工程,做好音樂教師的職后教育工作是保證學校基礎音樂教學的關鍵。
注釋:
①吳立寶、宋維芳、曾意:《教師繼續教育的特征》,《繼續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第18頁
參考文獻:
[1]劉麗主編潘海燕副主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研究》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2]時偉:《當代教師繼續教育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論文摘要: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而教育者的素質恰恰是教育強國策略的關鍵。本文試圖列舉出當前我國教師專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法。
1 我國教師專業化存在問題及其原因
(1)教師專業化的理念未深入人心。許多人認為教師的專業化就是老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積累和精通程度,似乎要成為某一學科領域的專才才可以稱得上是“專業”教師,這一理解往往比較片面。不可否認,要做好一名稱職的教師必須在自己學科方面有扎實的基礎,對最前沿的研究熱點和最新科研成果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果只具備這些學科知識,那教師的可替代性就大大的增加了。因此,作為老師光有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教育方法的知識。學生是個復雜的個體,特別是中小學生,他們正處于身體和心理雙重發展的階段,學生的道德發展、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價值觀等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教育者的影響。如果教師只專注于學科知識的提高,而忽略了教育領域里自身的發展,那么,教師便淪為傳授知識的工具。筆者認為教育事業是一項非常偉大的事業,這關系到整個國家未來的命運。教育者的職業認同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支撐著他不斷地進步,只有這樣發自內心的自我提升意識才能夠真真正正地教書育人。
(2)現行的教師資格制度有待改進。教師資格制度在我國已經實行了十余年,盡管對教師自身素質和學校教育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其缺點也逐漸暴露了出來。在筆試部分,考試的范圍僅僅局限于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方法三本書中,由于考題比較簡單,應試者不必具備良好的教育學基礎,只要死記硬背即可通過考試,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師資格證書的含金量。在說課部分脫離了實際的教學環境。被試者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對所給的教材寫一份教案,然后面對專家在20分鐘內把自己一堂課的基本設計給描述一遍。教師教學的對象主要是學生,給專家說課與給學生上課有著本質的差別,如果不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下講課難以測試被試者的課堂組織能力和與學生的溝通能力。并且,僅二十分鐘的面試帶有較強的主觀性,一方面無法準確測試出被試者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面試的成績與考官的個人喜好也有一定程度的聯系。
(3)教師的職前培養非專業化、職后培訓形式化。我國大多數師范類院校的課程設置基本上只有學科專業和教育學專業這兩大部分,并且這兩部分的聯系比較少,未把教學學科和教育學有機結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學科課程受到較大的關注,教育類課程并未引起重視,處于機械地完成教學目標額狀態。當前,教育類課程的設置還停留在通識培訓的水平,老三門(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方法)代表了教育理論課的全部,實習和實踐流于形式,教師教育的特色蕩然無存。
較之教師任職前的培養,職后培訓形式化的趨勢更加嚴重。一些師資培訓機構以盈利為目的,學員只要交錢就能順利畢業拿到證書,根本不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當做目的和宗旨。加之,教育行政部門“學歷至上”的傾向愈來愈嚴重,導致教師在師范學校畢業后,專業理論和實踐水平基本沒有實質性的發展。究其深層原因是,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能力的考核目前還沒有一種很科學、完善的評估體系,而學歷作為一種比較可見的杠桿自然也就被用于衡量教師專業能力的工具。因此,學歷證書在教師任職資格、職稱評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 促進我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促進我國教師專業化發展,需要在法律制度、課程設置、職前與職后培訓一體化等方面有所改進。
(1)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教師專業地位。1994年的《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這是首次從法律角度上明確教師的專業地位。2000年教育部頒布《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對取得教師資格必須具備的條件、教師資格的喪失和撤銷作了明文規定,這標志著教師資格制度開始全面實施。但是,如今還需要國家在相關的法律制度中進一步明確教師專業的內涵,確認教師的專業地位,使教師專業化的理念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認可。尤其是在提高教師待遇問題上,一個職業的專業化程度與其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密不可分,美國、韓國等國的教師待遇普遍好于其他國家,我國特別是農村偏遠地區的教師生活條件較差,所以當地的教師整體上素質較弱,更無專業化發展可言。
(2)建立起一個正規化的教師團體組織,維護教師專業地位。教師專業化要順利開展,離不開專業團體的支持,為了謀求教師的合法利益、保障教師權利、提供教師學術交流機會、提高教師專業水準、提高教師福利待遇等,建立一個正規的教師組織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國的教師專業團體規模最大最完善,如:NEA(美國全國教育協會)、NETEPS(全國教師教育和專業標準委員會)和AACTE(美國教師教育學院協會)等組織,他們的職責包括:“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并促進教師的福利、加強教師教育,倡導未來教師都必須接受高等教育并經過教育專業的專門培訓,招收和選拔新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并利用各項資源以加強教師職前教育與在職培訓。”①因此,中國也應效仿這些國家一樣,建立一些教師團體來切實維護教育者的合法權益。
(3)增設教育專業課程,提高未來教師專業化水平以及完善教師的職后培訓制度。目前,我國在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這次改革“而是要對原有的課程和教學體系進行系統而深刻的反思、論證,以重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開放的、與時俱進的課程體系。”②新課程改革中提出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更加合理的評價機制,因此,對一線教師來說更具挑戰性,也需要高素質的教研人員?!凹訌姮F代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與實踐,是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以及新的評價理念的形成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雹劭偠灾?,師范院校在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上要加強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比重,注重教育實踐的設置,培養新型教師的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專業發展不是在幾年或者十年能完成的,而是一個終身的過程。因此,教師的職后培訓是專業成長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中所描述的那樣:“今天,世界整體上的演變如此迅速,以致教師和大部分其他職業的成員從此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即他們的入門培訓對他們的余生來說是不夠用的,他們必須在整個生存期間更新和改進自己的知識和技術。”我國可以仿效美國等國家,讓教師清楚認識到教師專業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和改進教學方法,通過教學實踐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水平。“指導教師由單一的教學理論實踐者向教學研究者和實踐者雙主體轉變、由單一的課程實施者向課程的開發者與傳授者轉變,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新知識的學習和發現。”④要不斷引導教師把職后培訓看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階段,使教師走出僅僅是追求資格認證和學歷提升的誤區。
注釋
①蔣華鐘,桃英.試析美國教師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J].他山之石,2000(1):57.
②勇.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高師教育科學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3(1):78.
一、頂崗實習是教師專業化和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
(一)頂崗實習的理論基礎
1.教師專業化理論。教師隊伍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以后,教師專業化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思想浪潮,極大地推動了許多國家教師教育新觀念的形成和新制度的建立。教師職業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所教學科知識,還應具有作為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教學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明確提出教師職業是一種“專業”,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一個合格的現代教師不僅要有知識和學問,還要有與教師職業相應的品格和技能,要有對教育規律和兒童成長規律的深刻認識,要有不斷思考和改進教育工作的意識和能力。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①。教師專業化已成為促進教師教育發展和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的策略,成為世界各國教師教育發展的共同目標。教師專業化需要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則需要師范生通過教育實踐,在真實教育情境中獲得。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的學習不是簡單的由外而內的授受過程,它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教師和伙伴)幫助,以個體已有經驗為基礎積極地建構過程,即學習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據此,高師院校應重視教學情境的真實性,強調教學的實踐性環節對個體職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的意義,使師范生在真實的職業情境中建構知識、能力。而傳統職業教育的模式是重理論輕實踐,對于實踐在形成緘默知識、個體的教育信念、專業情意和專業能力方面的價值沒有足夠的重視。
3.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思想?!敖虒W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的教學論,是最富有創造性的現代教育方法論之一。它的含義是“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教法、學法、做法應當是合一的。我們對這個問題所建議的答語是: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怎樣教就怎樣訓練教師”。②也就是說教與學都應以“做”為中心,要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以“行”求知,“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教學做合一”思想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原則,為高師培養服務基礎教育的實用型人才,進行實踐環節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二)頂崗實習是服務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1.頂崗實習是實現高專實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高師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初等教育專業則主要是為小學教育培養合格的教師,即具有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必要專業知識的“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這就需要為師范生充分提供以真實教師身份接觸小學教育教學的鍛煉機會和實踐平臺。
2.頂崗實習是基礎教育教師角色轉型提出的要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創新的速度越來越快,要求教育培養出能“生產、創新”知識的人才,因而教師不僅要傳遞知識,而且要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和不斷創新的能力。教師角色要從過去那個復制知識的“教書匠”,轉變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社會的需求、學生的需要,能不斷調整、改進、更新教學方法,使師生雙方都獲得長足發展的“教育家”。面對基礎教育的變革對教師角色轉型的要求,高師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就需要轉變教育觀念,通過緊密聯系中小學,產學結合,從封閉單一轉變為開放多元的培養模式,全面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服務并促進基礎教育發展。
二、初等教育專業頂崗實習的實施
(一)分階段、漸進式的全程教育實踐
在反思、總結過去師范教育得失的基礎上,我們認識到原來的教育實習時間太短、太集中,不利于師范生職業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因此自2005年以來,我校教育與管理系初等教育專業進行了全程教育實踐的探索和研究。該探索研究主要是把原來安排在大學最后一學期的一星期的集中見習和一個月的畢業實習,改為貫穿大學三年的具有過程性、階段性和漸進累積性的全程教育實踐。具體實施步驟為:
1.第一、二學期是認識性實習,進行教師職業感受教育活動。聘請優秀小學校長、優秀小學教師到校開展講座活動;帶領師范生到小學進行參觀,了解學校教育教學狀況等,以“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讓學生感受一線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等良好職業意識。
2.第三、四、五學期每學期進行30個課時的專業性實習。組織師范生到小學當教師的助手,進行參與性觀察,觀察小學教育的諸環節、班級活動的開展、師生的一日生活等,并深入課堂聽課,學會評課,嘗試組織班級活動,進一步體會教師職業的特點。
3.第六學期進行8周240個課時的畢業集中實習。畢業集中實習在原有認識性實習、專業實習等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在大學教師和一線小學教師的指導下,以真實教師的身份全面擔任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親身體驗、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的基本環節和一般過程。
(二)頂崗實習的具體實施
通過認識性實習、專業實習、畢業集中實習,師范生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學實踐的基本能力,有了對教育事業和教師職業的認識和體驗,因此,在第六學期七周的畢業集中實習結束之后,按照學生的就業意向,愿意今后當老師的學生,在學校的幫助下聯系小學,進行近十三周的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缺少老師的城市小學進行頂崗實習,有經濟報酬;另一種是到比較偏僻的缺少老師的農村小學去頂崗實習,沒有經濟報酬。頂崗實習要求師范生以真實教師的身份全面參與所在學校、班級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獨立處理工作中碰到的問題。這種工學結合方式,有利于師范生將所學到的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激發其研究的意識和能力。頂崗實習延長了實習時間,讓師范生以真實教師的身份參與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突出了師范生的實踐性和探索性,使其體驗了教學中的隱性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師范生更好地完成由生到師的角色轉變。
三、頂崗實習的效果
經過幾年來實踐與探索,初等教育專業的頂崗實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工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師范生在認識性實習、專業實習、畢業集中實習的基礎上進行頂崗實習,做到了工學深度結合。這種實習改變了以往師范生易脫離教育實際、“臨床經驗”少的局面,而且師范生還有機會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進行“沒有依靠”的獨立實習。因而每個師范生需要以“主人翁”的責任感和態度來對待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碰到問題時必須獨立面對和處理,遇到困難還得主動向一線老師請教。通過與教育教學實際工作百分之百的“面對面”、經歷碰到疑難問題的質疑、思考以及反復鉆研,師范生不僅能較快、較熟練地掌握教育教學的方法技能,培養了班級管理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工學結合方式的頂崗實習提高了師范生職業能力,促進了師范生的職前教師專業發展,也提升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很多畢業生由于擁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順利走上了工作崗位。特別是2007屆畢業生譚凌強和麥茜,參加桂林市秀峰區小學教師錄用考試,均以優異成績被正式錄用。譚凌強工作后獲得2007年桂林市和廣西小學美術課現場執教比賽一等獎,自治區教學論文一等獎;麥茜在2008年廣西全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暨首屆教師教科書美文誦讀評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
(二)產學結合,服務基礎教育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取得的成果與一線教師重視對教育教學進行研究與反思是分不開的。頂崗實習讓師范生全面真實地參與、體驗教育教學實踐,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職業情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利于師范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形成,促進職前教師專業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實現高師院校以就業為導向、服務基礎教育改革、促進基礎教育發展的目標。
在我國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統籌城鄉發展的今天,師范生到偏僻農村小學去頂崗實習,有利于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由于農村教育經費緊張,農村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和培訓的機會不多,流動也比較少。同時,農村教師的教學經過一段時間后容易形成“高原”現象。相對而言,頂崗的師范生擁有較新的教育理念,較高的理論水平,能彌補農村小學教師的不足,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頂崗教師的不計報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緩解農村教育經費緊張的問題。頂崗教師能夠運用新的教學方法,能激發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改變部分學生由于厭學而輟學的現象,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通過對農村教育情況的了解,頂崗教師還可對學校的管理建設提出可行性建議,進而促進農村學校的發展。師范生通過頂崗實習,產生熱愛農村教育的感情,進而也可能留在崗位上繼續從事教育事業,這對于解決農村缺乏教師,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義重大。
總的來說,工學深度結合的頂崗實習有利于提高師范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對于高等師范院校說,也有利于促進教學改革,促進專業內涵建設和發展,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適應并服務社會和基礎教育發展。
[注釋]
①劉捷.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99.
②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重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91.
[參考文獻]
[1]許鳳琴.教師教育與教師專業化[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3(3).
[2]馮曉燕.淺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及現實意義[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4).
[3]王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學的啟示[J].黑龍江高教,2006(7).
[4]陳英,郭壽良.高師學生“頂崗實習”的社會價值探討[J].教育探索,2007(8).
[5]吳文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現代教學改革的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2008(2).
[6]易聯云,卜越威.探索與實施“頂崗實習支教”模式促進農村中小學師資更新[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關鍵詞】 農村小學教師; 專業化;特性;任務;策略
教師的專業化,從廣義來說,不同于律師、醫生和工程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這里所說的教師職業是專業,應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把教學視為專業,二是把教師視為專業人員。教師專業發展是通過教師個體專業化和教師職業專業化兩個方面來實現的。教師職業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探索來拓展其專業內涵的過程。教師個體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依托專業組織,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也就是一個人從“普通人”變成“教育者”的專業發展過程。從狹義上來說,教師的專業化也可以理解為教師在教學生涯中教學經驗的積累程度與教學的熟練化程度。
不論專家學者從什么角度對教師專業化進行論述,都明確地告訴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教師專業化發展這個時代命題,通過對教師專業學習,提高專業化認識,增強專業化意識,理解現代教育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
一、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的特性
教師專業化是全國所有教師的共同任務,但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與其他教師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其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實踐性、發展性更加鮮明而突出。
(一)綜合性
小學課程內容的綜合性、課程功能的發展性、課程學習的自主性,對農村小學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新要求。 農村小學教師專業不僅僅是分科知識及相應技能,還涵蓋了教育教學所需要的所有知識、能力和必要的理論與實踐。這里的知識與能力是廣泛的、無止境的,也就是說,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具有無限制性和不可代替性。教師必須要終身學習,既是一個職業者,又是一個學習者。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及時了解和吸取各方面的知識。教師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要學習宏觀教育、現代科技知識、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知識,以適應農村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當然農村小學教師要達到較高的教師專業水平是比較困難的,但可以通過職前教育改革、職后教育改革,提高廣大農村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農村學校在教師專業發展上具有可探究的方面,作為學校管理者,就要思考如何幫助農村小學教師教師實現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二)實踐性
教師職業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是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情感、社會責任感,及對所教學科的價值、認知、審美等方面的理解與把握,教育實踐能力,教育經驗等不斷成熟,不斷提升的過程。實踐學習就是引導教師將學習、培訓與教師自身日常的教學實踐有機統一起來,把學習當作工作的新形式,運用理論對自身的教育或教學情境和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反思;將工作作為學習的新載體,從問題性經驗的批判分析中獲取實踐知識。這一過程是一個長期的螺旋反復的過程
這里通過教育教學實踐促進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綜合實踐對促進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有兩個方面的作用。第一,要開展綜合實踐教學活動,農村小學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從而促使農村小學教師通過教育科研和學習進修提高自身的專業化程度,即農村小學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才能開展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第二,在開展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農村小學教師為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必須不斷的提高自身基本能力,適應綜合實踐教學的特點和基本教學要點要求,促進自己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三)發展性
教師職業專業化是教師群體專業化的發展和社會承認形式。教師專業化在本質上強調的是教師在學習中的成長和發展的過程。美國的布萊克曼曾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下了一個定義,不論時代如何演變,不論自發的還是贊助的,教師始終都是持續的學習者,此種學習就是專業發展。國內外不少學者專家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內在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以下特點:專業發展的自主性,專業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專業發展的情景性,專業發展的多樣性。
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也是很豐富的,主要體現在:知識系統,教育實踐和教育研究能力,積極情感和高尚人格等方面。教師專業發展性具有目標的明確性、自主能動地發展,有刺激而開放地發展,按階段、有計劃劃地發展,多種路經和模式地發展等等。
二、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任務
(一)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能力包括教學過程中多種要素(過去的教學經驗、職業的信念、學習資源的信息和知識、學生現有學習情況、長期目標、課程指導原則、學校周邊環境等)的綜合全面處理能力、教學活動方法(必要的學習資源、相應的教學媒體、學習環境的營造、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等)設計能力、教學過程中評價的方式方法設計能力等等。
新的課程設置已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顯現,科學課程(包含傳統的理化生地內容)、藝術課程(包含傳統的音樂美術等內容)、社會課程(包含傳統的政史法等內容)、健康課程(包含傳統的體育生理衛生心理教育等內容)等新課程暨將替代某些傳統的分科課程,語數外作為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也發生了較大變化,每個中小學教師都將面臨如何適應新型課程教學要求的問題。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先驅,綜合實踐教學活動首先將教師適應新課程教學方式的能力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給學生提供校內外聯系起來的機會,使學生充分了解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社會的關系,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社會參與”和“實踐體驗”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在教室里完成的課題或是在學校、家庭、社區中進行的活動,都需以最終作用于社會為目的。面對教學作用的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也必須進行相應調整,特別是針對綜合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基本教學要點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進而在分科教學活動中改進常規教學方式,促進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
另外,當前所有學校和班級的教科書、教參和教學大綱,只有一個統一的教學要求,因此,要求農村小學教師必須根據所在學校所處地域、學生情況、教學條件、環境特點等多方面因素設計適合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案,并根據方案進行具有創新特色的農村小學教學實踐活動。由于綜合實踐活動一般是以課題(問題)研究為基礎而開展的,而關于社會、自然、科學和人類自我的課題(問題)又都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沒有統一的學習內容和標準,教學活動中各方面的擴展空間十分廣闊,信息量很大,不可控制因素繁多,農村小學教師的自由度和選擇度都很高,所以要求農村小學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教學活動過程、教學策略等教學要素進行有效的設計。
(二)教學預測的能力
在綜合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選擇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預測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綜合實踐教學更重視為學生提供有效的、高質量的問題,更強調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強求學習結果的統一性,更關心學習結果的個性化,因此農村小學教師就需要全面掌握有關這個問題的知識和背景,對學習過程的發展階段有所預測,從而有效地調控學生,正確引導學習的順利進行。當然,由于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的特點,要十分準確地預測是比較困難的,可以在設計、實施、評價的過程中不斷的調整預測。
(三) 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在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能否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培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很重要的問題,同時也是綜合實踐教學內容之一。因此農村小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必須足夠強,不僅要能指導學生,還要自己能首先示范。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的基礎是應用信息的能力,包含四個層面:第一,對信息的判斷、選擇、處理能力以及對新信息的創造和傳遞的能力;第二,對信息化社會的特性及其對人類影響的理解;第三,對信息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對信息的責任感;第四,對信息科學的基礎和信息手段特征的理解及相關操作能力。
(四)綜合評價的能力
對綜合實踐教學活動進行評價,必須全面綜合地考慮和檢查學習活動的過程、成果、作品、討論、合作、協調、筆記、論文、模型、創意、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動手能力、對社會產生成效的程度、學生個體差異等多方面的因素,評價要對教學活動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因此要求農村小學教師具有綜合評價的能力。
(五)促進學生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能力
綜合實踐教學活動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得,教學過程就要盡量使每個學生施展自己的特長,產生不同的學習結果,實行個體化教育、差異化教育,培養學生新的學習能力。教師的教學不是單純的傳遞信息,還要幫助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積極探究知識進行有效幫助,進而建構學生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體系。
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僅是活動中的某個環節,而是在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都要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保護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上,還要做到適度調控學生,讓教學活動順利完成。
(六)協作性教學的能力
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的學習,往往采用協作學習的形式,通過學生個體間的相互影響,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而農村小學教師間的協作教學形式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也是常見的,因為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要解決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復雜的、涉及多學科知識的,單個教師的知識和經驗將明顯的相對不足,就不能有效地開展綜合實踐教學活動,那么農村小學教師之間必要的協作就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了。
(七)教育科研和學習進修能力
由于綜合實踐教學與分科教學存在較大差異,農村小學教師僅靠原有教學經驗開展綜合實踐教學將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必須通過教育科研和學習進修來研究新課程的規律,探究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提高在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互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更新,促使自己向教育科研型教師轉化。
三、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任務的策略
(一)驅動策略:
驅動策略主要是為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任務創設外部環境
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一個長期探索,不斷進步的過程,是一個變被動發展為主動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永無止境,農村小學教師培訓.必須貫穿其專業生涯始終。要改變高學歷就是專業化的片面認識,農村小學教師就必須要在自身的職業崗位上執著努力。學校要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讓教師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迅速成長。
1.建立促進教師成長的機制
農村小學教師的成長,專業化的發展需要相應的客觀條件來推動。農村小學領導應在為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中起引導作用,規劃學校教師發展目標,讓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廣闊天地里,實現個人發展目標,體現個人價值,滿足農村小學教師自我成長的需求。當教師一個目標實現時,學校管理者就要及時地給予充分肯定,對教師進行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肯定教師的成功。當教師實現一個目標之后,學校又要引導教師向新的目標努力,幫助教師走向更高的發展層面。比如,有的教師很有潛質,可他沒有向上的動力,很容易滿足已取得的成績,這就需要學校領導不斷地引導,激勵他們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目標要求。
工作環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良好的工作環境需要學校管理者去營造。農村小學要倡導寬松的環境,能給教師一種工作保障、心理安慰。教師與教師之間在專業方面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促使農村小學教師群體形成不斷向上的發展氛圍、學習氛圍、研究氛圍,使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不斷走向成熟。
2.營造農村小學教師發展的心理與工作環境
教師工作富有創造性,教師在寬松愉悅的人際氛圍中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探索教育規律,教師的心情是放松的,思維是開放的,工作的熱情是高漲的,這樣的氛圍給教師帶來的是無限創造力。會促使教師突發許多奇思妙想,在工作中會創造出許多業績。根據動機理論,教師擁有自主發展的愿望,把教育工作看作為是一種責任與使命,教師煥發的工作動力就越大,教師就能把自己的專業學好,就能發揮專業作用,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教師的人格、職業修養得以升華。這對教師專業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教師就會變被動的專業發展為主動的、能動的專業發展。
因此農村小學要給教師提供發展的空間,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支持條件,創設更多的機會,讓教師去實踐、去體驗、去感悟。教師不再是被動地對待自己的專業發展,而把專業發展看作為是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需要,具有自主意識,從而達到一種職業的滿足感。
3.制定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
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不斷促進農村小學教師積極進取的激勵性評價,其目的是培養敬業精神,激發勞動熱情,啟發教師專業自主和專業自由的樂趣,發展性教師評價是注重教師積極參與的自主性評價。尊重教師的專業發展的自主權,學校師平等對話,形成合作互動關系;對教師的工作和潛能給予充分肯定。因此,注重農村小學教師內部動機來評價和激勵教師的教學行為,構建全員參與,共同進步的教師評價模式。設計評價內容,擴大評價領域,建立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素養、教育技能、教育科技能力、敬業精神、情感態度、教育教學特殊能力以及人格等方面整體發展的多元評價模式。這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保障。評價是一種激勵,它能開發人的潛能,培育人的自主性、創造性和進取性。建立這樣一種評價制度,對農村小學教師的自我發展是一種促進。
(二)互動策略
互動策略主要是為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創設團隊氛圍
1.創建學習型教研組。
教研組是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組織形式之一。它是教師與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交流教學心得,研究教學方法的途徑。構建學習型教研組,是為了促進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成熟。教師的教學成果來自于教研組的團隊合作,大家通過公開課、展示課、研究課的實踐與反思,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提高自我的教學能力。教研組是學校教師經?;ネㄐ畔?、交流體會、相互切磋、分享經驗的平臺,是教師個性特長與教師群體優勢的配合與發揮,也是團結互助共進的團隊精神的體現。因此,建設好教研組,形成學習型教研組,有利于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是教師自主發展的動力。因而,保障教師在教研組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調動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教研活動,解決教學過程中問題,從而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促進教師發展。應該說校本教研對教師有直接的幫助,教師之間討論、交流、學習,對課堂教學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教研組的教學公開課,大家在評課中學到許多經驗與方法。這對教師專業發展無疑是一種促進,也是一種引導。同時教師與教師之間在專業方面互相學習,相互交流,共享學習的歡樂,營造了濃濃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
2.鼓勵非正式群體的合作研究。
農村小學教師的自我發展,自主交往,合作互助,是一種專業發展的形式。他們可以根據自我的需要,打破學科界線,探究學科領域的內容,完善自我的教學。拓展課程,開發課程,這就需要教師之間的合作研究。這種研究可以是校內、校外,也可以是校際之間的合作,這一非正式群體的合作研究精神,需要我們大力提倡,并予以尊重。農村小學管理者要鼓勵教師去研究課程、開發課程,構建校本課程,從而提高教師專業能力與研究水平,這是現代教育對農村小學教師提出的要求。因此,鼓勵教師大膽實踐,勇于嘗試,創造教育研究的新成果,這正是我們所期盼的,也是我們鼓勵農村小學教師為之而努力的方向。
3.建立交流互動式校本培訓格局。
校本培訓是對教師繼續教育的一種有效做法,它貼近學校教師隊伍的實際,制訂培訓計劃,開展系列培訓活動。校本培訓應當立足于一所學校,這一培訓對把握教師“最近發展區”,引導和促進教師不斷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在校本培訓中,我們既要注重教學技能、教學模式,又要對農村小學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教育境界進行引導。教師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工作的方向與動力;教師教育思想的正確,勢必對教育工作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始終牢記教育的職責與使命,并自覺地為之而努力奮斗,這是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源泉。作為一個教師,應當要有理想、有事業心,它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內驅力。教育理想能激活農村小學教師的教育情感,教師要熱愛學生,愛崗敬業,追求自我發展。教師就要用心教學、用心研究,把知識轉化為智慧,把理論轉化為方法,這是農村小學教師專業本領。
教師職業的生命在于學習,職業的價值在于追求。有的農村小學利用“德育苑”對教師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利用“教學窗”開展教學管理,利用“礪志閣”對教師進行激勵管理,利用“談心苑”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充分調動農村小學教師的積極性,挖掘教師的潛能,發展學校的教育,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群體專業化素養。有的農村小學還為教師的學習提供支持條件,購置有關教育方面的書籍,推薦有關教改的文章,為教師的學習搭建平臺,采用形式多樣的方法,如舉行專題報告會、開設教師教育論壇、組織教育經驗交流會、開展教育故事演講活動等,形成學習交流互動的格局,營造了農村小學校園濃濃的學習氛圍、研究氛圍,促進教師群體奮發向上,追求自我專業發展,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農村小學教師有效的激勵經驗。
(三)主動策略
主動策略主要是為農村小學教師個人專業成長搭建階梯。
1.引導教師制定個人發展計劃
農村小學教師要發展,就必須要有規劃。引導教師制定個人發展計劃,是促進教師朝著目標前進的動力。對專業發展,教師應當有自己規劃的權利。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追求,設計自我發展的方向,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學校管理者展規劃,自身的目標定位要充分尊重,鼓勵教師大膽規劃,追求個性,幫助教師通過不斷學習探索來拓展自己的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學校管理者就要滿腔熱情地尊重、關心、幫助每一位教師實現自身價值。同時,建立激勵機制,成長機制,引發教師對教育工作的認識,激發教師工作的熱情,使教師有一種工作的成就感。激勵教師走向教育的成功。
2.開展分層次聽評課研究
教育實踐是教師成長、發展的最基本的途徑。學校搭建實踐的舞臺,開展分層次聽課研究。對骨干教師與一般教師的聽課提出要求。評課是教師學習課程標準,掌握課程標準的過程,聽課也是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過程,是教師完善自我教學的好方法,也是教師自我教育,主動發展,提高專業能力、專業水平的過程,這也是自培農村小學教師的途徑之一。
聽評課的實踐活動,可以使教師跳出學科來看教學,使新課程目標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它也是教師研究教學的時機,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才會提升,他們通過一堂堂公開教學課來提高自我專業化程度,促進自我專業發展。聽評課是一種制度,也是激勵教師的機制。
3.推進案例研究和個人行動研究
案例研究是科研的基礎性研究,是幫助農村小學教師教學進步的一個很好的做法。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具有直接的感受,若能把課堂教學的過程通過案例形式撰寫下來,加以思考、分析,從中找出有價值的內容并上升到課題進行研究,這就是教育科研。教師一邊學習,一邊工作,一邊研究,在教學實踐中尋找問題,把問題上升到課題,又在工作過程中解決問題。教育科研能力,也是教師專業能力的體現。學校要重視案例研究,指導老師怎樣做案例研究,如抓住日常的教育教學的典型事例,進行記錄、整理。學校還可以請專家學者指導教師編寫成有質量的案例集。
在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個人的行動研究。教師是教學的實踐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遇到各種生成性的東西,不是教師事先預計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去研究,把握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師個人行動研究,是實現自我發展的前提,只有通過自身的努力實踐與研究,日積月累,才能使教師在教學上如虎添翼,體現個人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點。個人行動研究,離不開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經歷,它通過敘事、思考、實踐、提升,達到新的教育境界,使教師成為實踐+反思=教育的成功者。
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是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學習是教師職業生涯的首要任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條件。鼓勵教師學習,為教師的成長創設條件,保障教師的學習,是學校的職責。農村小學可以通過組織教師到外省市學習名校名師的教學經驗,擴大教師的教育視野;也可以邀請外省市兄弟學校來校開展教學交流活動,幫助教師提高專業水平;還可以通過推薦一些教師參加專題培訓等。農村小學教師只有努力好學,才能取得較為豐富的知識。教師自身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也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