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2 21:49: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個人護理調研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隨之而來的是對養老產業、康養服務、養老金融的極大需求。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老年人的問題已經不單單是家庭的問題,更多是社會問題。作為行業一員,我們愿意聚焦人口老齡化戰略,深度參與國家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但受制于公司規模限制和總公司的整體布局,目前所能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還比較少,經過公司各部門對數據的匯總和目前對該問題的認知,現將調研報告匯總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特色做法
目前公司在售的養老年金產品僅有一款,2020年銷售額度為0。老年人專屬保險也是現存一款,為老年人防癌醫療保險,目前的銷售額和件數都很低。根據總公司的整體布局,在提供各類養老服務,興辦養老、醫療機構等方面還未開展相關業務。
二、存在困難
1.開展老年人專屬商業保險產品較少的原因主要是機構為三級機構,沒有產品開發權,總公司在目前的產品開發上,暫時未對該領域進行重點布局;老年人風險較高,公司在精算時可參照的樣本和能夠使用的相關費率數據不足,可能會造成成本端的壓力;
2.經營人才力量不足等因素,公司在人力配置上未設置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難以跟相關項目進行對接,且受制于企業用人成本等問題,難以支撐專門崗位的人才。
3.與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合作方面存在困難。保險公司和養老服務機構各自處于一個較為封閉的循環系統之中,兩者之間并沒有建立起相互連接和溝通的機制;目前公司業務規模較低,市場占有率不高,如果合作基本是通過第三方的平臺進行,中間會產生部分成本。
4.長期護理險等重點險種落地實施存在困難。市場認可度不高,團隊的銷售意愿也不強烈;保險公司經營該險種時間短,經驗不足,風險控制能力弱;相關護理標準及專業機構和人員缺乏,難以保證護理質量。
5.養老保險推廣宣傳方面存在困難。很多居民對于商業保險依舊缺乏一個基本的概念,認為其與將錢存進銀行中并無太大差別;目前享受到商業養老保險人員較少,收益的人不多,但對保險存在抵觸和誤解的人員卻很多,現在自媒體網絡很發達,很多時候一個不客觀的發言很有可能讓很多人改變對商業養老保險的看法;宣傳材料必須是總公司進行配發,
6.政府支持、溝通協調方面存在困難。政府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不足;相關的正面宣傳希望政府加大力度推動,更加具有公眾信服力。
三、意見建議
1.商業養老保險的險種分類較為陳舊老化,翻來覆去也不過幾種險種,無法滿足人們日益提升的需求。商業保險自身的適應性質偏差,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并沒有什么較大的吸引力,目前創新性偏低。在頂層上需要再進行市場的相關調研和產品的創新。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在門診用藥物終止早孕的患者300余例,年齡19~25歲占65%,26~40歲占35%。無孕史占50%。用單獨評估量表測量藥物性流產恐懼(ARD)的程度,例如等級量表(用無、輕度、中度、重度代表嚴重程度)。評估恐懼的性質及對能力方面的影響,應用信息量大的多維評估量表,如通過3個問題調查恐懼的強度和影響:①你感到過恐懼嗎?②如果有,用輕、中、重表示恐懼的程度;③恐懼對你有何影響?
護 理
ARD的相關因素:①心理社會因素:目前對恐懼病因學尚無定論,研究證實,它與疼痛、焦慮、抑郁、孤獨、自悲等因素密切相關。疼痛和恐懼的關系極為密切,被認為是恐懼的潛在病因。疼痛的發生程度及持續時間與妊娠月份、給藥方法、劑量、時間有關。經大量臨床實驗證明,給藥時間短,疼痛加重;反之疼痛減輕。另外,個體的情緒、人格因素對疼痛的敏感程度及耐受力、注意力集中與分散、既往經驗以及環境變化、年齡、社會背景等因素,都會影響個體對疼痛的感受。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會地位,疼痛級別分辨力有顯著差異。年齡大者較年齡小者耐受性增強,對于中、重度焦慮癥狀的患者給予抗焦慮治療常能緩解恐懼。②病人的需求: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盡量滿足其一切愿望,使之配合治療,減輕恐懼,戰勝困難。
健康宣教:①讓患者多了解ARD的影響因素、表現,確認恐懼的存在。②鼓勵患者講述有無妊娠史,并制定相應措施。例如:有的患者有妊娠史,恐懼心理較強,安排與其有相似經歷的患者多接觸,也可讓患者在用藥期間聽音樂、與人聊天、看小說等,可分散精力,取得的緩解方法,減輕ARD。③指導患者掌握控制情緒的方法,提高健康意識,建立新生活。
心理調整:①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職業等,恰當地介紹相關知識,消除其恐懼。②通過熱情親切的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針對不同心理問題,做好解釋工作,使其情緒穩定,為主動配合終止妊娠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③特別是對無妊娠史的患者,她們的年齡大都在18~22歲,并多數無家屬陪伴,孤獨和自卑感更強烈,她們更需要醫務人員的幫助和關心。所以要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主動與她們談心,建立電話跟蹤服務,隨時解決一些問題,減輕心理壓力。④家屬是患者的支柱與依靠,讓家屬了解用藥過程,確立安全感,從而減少患者的恐懼反應,積極配合治療。
在院觀察及護理:藥物性流產在用藥第3天后,妊娠囊在宮縮的作用下排出體外。這一期間由于個體差異,患者腹痛程度及反應也有所不同。應密切觀察患者腹痛情況、陰道流血量及排出物。安慰并鼓勵放松緊張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對于流血較多的患者,應及時給予清宮治療,術前做好解釋工作,爭取患者的合作。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常規,避免感染。
術后指導:①術后應在院觀察2小時,注意陰道流血情況,適當休息,遵醫囑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②注意個人衛生,每日用溫水洗外,保持清潔。勤換內褲,不宜盆浴,可選用淋浴,以防污水進入陰道,引起感染。③加強營養。幫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飲食習慣,合理安排膳食結構,葷素搭配,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促進食欲,提高機體抵抗力。④術后1個月禁止性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激動的情緒。適當參加鍛煉,增強自信心,有利于康復。
ARD普遍存在,其影響因素較多,作用機制復雜,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護理對策亦非完善。但大量的臨床經驗表明,健康宣教和對癥治療有助于緩解恐懼。
參考文獻
1 姜安麗,主編.新編護理學基礎.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
安徽參合農民住院報銷比例超四成
記者從省衛生廳獲悉,隨著我省新農合實現“全覆蓋”、報銷比例提高等措施的實施,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農合住院病人報銷比例達到44.62%。
省衛生廳統計顯示,截至9月30日,全省參合農民累計已有360多萬人次的住院醫藥費用獲得了按比例補償,2600多萬人次的門診醫藥費用獲得了一定的補償。此外,我省組建新農合臨床專家庫,對典型病例或大額醫藥費用的病例進行會審。對不合理的醫藥費用,通知相應的醫療機構整改;情節嚴重的,對實行墊付補償的醫療機構,在補償結算款中扣除;對暫未實行墊付補償的醫療機構,從“費用控制保證金”中處以罰金。
寧夏:切實做到“兩促進”“兩不誤”
一、發展現狀 (一)基礎設施建設
穩坪鎮中心衛生院占地6934平方米,建筑面積1544平方米,其中門診建筑面積445平方米、病房建筑面積1099平方米,共投入建筑資金42萬,其中縣級補助21萬、自籌資金21萬。綜合住院樓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正在修建中。
(二)醫療設備配置
救護車一輛、200毫安x光機一臺、心電監護儀一臺、黑白超聲診斷儀一臺、全自動電動洗胃機一臺、制氧機一臺、心電圖機一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一臺。
(三)人才隊伍建設
2013年核準編制22人,現有在編人員15人,其中借調縣醫院1人,在編在崗只有14人。在崗13人中50--59歲4人,30--40歲4人,21--30歲6 人。具有??茖W歷9人,中專學歷4人,高中學歷1人。在崗13人中具有執業醫師資格證2人,職業助理醫師1人,無職業資格護理人員。衛生院聘用職工10 人,其中非專業技術人員5人,分別在收費室、保潔、急救車和食堂崗位,其余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分別在臨床和公共衛生崗位。我鎮轄18個村衛生室和1個社區衛生室,19名村醫生,具有中專相等學歷3人、高中2人、初中4人、小學10人。其中:20--30歲2人,30--40歲4人、40--50歲3人、 50--73歲10人。
(四)單位運行情況
2013年共接診門診人次9538 人次,門診次均費用46元,住院人次1417 人,平均住院費用495元,門診報銷費用30771元,住院報銷費用467133元;醫療總收入1160571元。20XX年1--10月份接診門診人次 9447人次,門診次均費用63元,住院人次586人,平均住院費用669.4元,門診報銷費用176274.65元,住院報銷費用269318.00 元;醫療總收入987445.08元。
(五)急救及疾病服務
1、疫情發生及控制情況
20xx年110月份發生傳染病感染性腹瀉11例;所發生的傳染病已及時上報,同時得到及時控制,未引起重大疫情。
2、重點疫情監測
一是疫苗針對性疾病監測。一年來加強了疫苗針對性疾病監測,未發現疫苗針對性疾病;二是瘧疾監測。為鞏固瘧疾防治成果,110月份完成血片57張,當地居民16張,流動人口 41張;重點加強了流動人口監測,未發現瘧疾疫情;三是麻疹病例監測:全鎮18個村1個社區,110月份未發現麻疹疫情。
二、存在問題 (一)入院程序較復雜?;颊咦≡?、買藥、門診等程序復雜,不便捷群眾,導致群眾輕病首選個體門診。
(二)醫療技術待提升。醫療技術跟不上群眾的需求,缺乏技術人才,不能讓群眾信服,留不住患者。
(三)醫療設備不齊全。條件跟不上未配備醫療設備的和配備的醫療設備未投入使用,基礎設備配備差,難以解決大病不出鎮的問題。
(四)部分衛生室禁止報銷合醫制度不合理。制止5公里以內的村衛生室報銷合醫,基藥少,不便捷群眾醫療,難以解決小病不出村的問題。
(五)服務態度需提升。醫護人員積極性不高,作風渙散,缺乏耐心給予群眾講透政策,服務態度不好,服務存在不公平現象。
(六)醫生不注意個人形象。醫生在上班時說話不文明,與醫生的職務不相匹配,損害衛生院的整體形象。
(七)衛生保潔差。院內院外衛生差,住院部墻上到處亂畫,床單換洗不及時,辦公室規劃布局不合理。
三、對策及建議 (一)技能培訓強內質,補人才空缺。醫療技術是衛生院的生命,是留住患者最有利的后盾。當前,大病小病進大醫院的現狀已日趨嚴重,歸根結底就是醫療技術的緣故,而醫療技術的來源無非就是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兩種。引進人才對于落后貧困的山區來說是不現實的,但可以通過個人關系或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填補人才空缺。培養人才也是強醫療技術的有效辦法。要立足衛生院人才緊缺狀況,通過引進專家進行系統性技術培訓和送醫療隊外出考察??等方式提升醫療隊的醫療技術,從而補人才空缺問題。
(二)專家坐診增人氣,提醫院信譽。信譽決定衛生院的出路,如何提升衛生院信譽問題值得我們深思。通過多方關系或者高薪聘請專家蒞臨衛生院坐診,與專家建立友好關系,派請專人配合專家醫療工作,以便技術學習。在專家不能抽身蒞臨衛生院時,通過現代科學技術遠程指導醫療工作。利用趕集天擺攤設點專家免費診療,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將穩坪衛生院深入人心,全面提升衛生院信譽。
[論文摘要]在大三護理專業學生中組建護理科研寫作的團隊小組,并將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應用于護理專業學生科研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實踐。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護理科研的實踐與論文的寫作,能夠激發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提高護理科研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護理科研論文寫作的能力。
本科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就是使護理專業本科生具備初步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識、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備護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來,我們以課題《探索以社區為教學輔助背景的護理實踐教育模式》研究為抓手,以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為中心,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背景,以綜合素質培養為目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科研創新性思維。
一、合作學習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基于我們是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教學輔助背景所進行的學生護理科研能力素質的培養,因此,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主要以社區點實踐小組為基礎,每個小組配備1名社區醫護人員和指導老師,并以這個小組為一個科研項目申報學校課題,科研立項的申報人就是該小組的負責人。
2.理論授課。(1)合作學習方法介紹。在以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開展護理科研前,我們先進行護理科研與論文基本技巧的講授和指導,使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確立自己小組的科研意向。(2)護理研究理論指導。制訂護理科研理論授課計劃,利用學生晚上課余時間進行護理科研理論授課,使學生對護理科研具備一定的研究理論基礎。(3)科研選題與立項指導。組織學生下社區見習,參觀和收集與社區整體健康狀況相關的資料,老師根據各小組的選題,征詢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的意見,初步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課題。最后指導老師根據課題的名稱、任務、目標等提出指導性要求。
3.研究實施。(1)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目標。在社區見習和理論授課的基礎上,結合老師提出的社區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方向,小組成員帶著問題,利用網絡、圖書館、社區老師咨詢、社區人群走訪等各種資源獲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最終選出一個題目作為自己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目標。(2)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在確定課題后,小組成員從針對課題立項申報到最后論文形成課題結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工,每個小組成員對自己負責的階段任務進行具體的策劃,當課題研究進行到哪個階段,那么該階段負責的學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組其他成員就聽從該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務,達到既分工又協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論文。當課題研究進行到最后時,要求各小組在集中討論、匯合充實的基礎上,將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燈片進行交流匯報,再由指導老師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進行點評,然后,各小組再進行積極修改最后形成論文。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自2006年我們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用于培養護理學生的科研與論文的寫作能力的教學中,共有數百名大三護理學生受益。幾年來參與的學生共協助社區衛生服務完成了學校所在地區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情況、農村合作醫療就醫狀況、社區老年高血壓認知誤區的調查與干預、湖州地區更年期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等多項調查,完成調查問卷數千余份,形成調研報告十余篇,編寫了社區多種常見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冊。在此基礎上,同學們積累了資料和數據。許多同學完成了自己的論文選題,并在《解放軍護理雜志》《護理研究》《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社區醫學雜志》《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中外醫療》《全科護理》等省部級以上正規刊物上公開近百篇。
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總結
1.小組合作學習精神的內涵及意義。小組合作精神是一個集體團結的象征,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護理學科多元文化護理的發展,其交叉性和滲透性的特點日益突出,各種知識領域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錯、相融,一個人的專業知識面早已遠遠不能滿足護理學科發展的需要,當臨床搶救生命,當我們進行護理科研,許多尖端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小組團隊的攻關。為此,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一份《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報告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為高校的護理教育工作者在對護理學生的培養中不但要求培養的個體具有淵博的醫學知識、嫻熟的護理技術、科研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的工作能力,還要求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地融入社會和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
2.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研究的特征。小組目標一致,與知識、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合作進行護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曾指出: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的工作,那么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化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組團隊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實際運作中,小組目標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殺個人目標。當個人目標最大限度地與小組團隊目標同步時,必會推進小組團隊研究的進程。這樣的一致需要對共同目標的忠實和堅持。知識和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研究內部知識互相傳遞和積累的過程。通過一定的規則和激勵措施達到知識和資源的共享,可以有效發揮團隊成員個人的優勢,達到團隊內部的互助。在科學研究中護理一直是一個較弱的學科,為了實現護理學科科學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須發揮團隊合作研究的優勢,使團隊智慧超過個人智慧的總和,實現“1+1 >2”的目標。
3.小組合作學習在護本生進行護理研究中的優勢。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證實,學生會吸收所讀的10% ,所聽的20%,所看的30%,看與聽結合的50%,聽與說結合的70%,說與做結合的90% ,教別人時的95%。那么在學習者之間建立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互相學習、傳遞經驗時學習效果應該是最好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實踐就是在團隊成員之間建立了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在進行課題研究過程中傳遞經驗、相互交流、相互質問對答,在辯論中產生新的思維和見解。(1)團隊內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員的新知識、新思想,節省成員獨自學習的時間,避免走彎路。(2)有利于在課題研究成員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團隊中只要有一個成員努力,她的研究收獲就會在團隊中進行傳播,給其他成員帶來壓力,進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克服懶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學習。(3)每個人所學習獲得的新知識在團隊內的傳播,有利于交換信息并進行深入討論,對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難題能盡快解決,從而推進更深的研究,開闊更廣的空間。
4.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影響。合作能力是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與周圍環境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本領,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現代醫學和護理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對醫護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醫院科室之間、醫生護士之間、護士和患者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也將變得更加重要。因此,許多用人單位在對護生的素質進行考察時對其合作精神也十分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研究進行護理科研實踐的鍛煉,既培養了小組學生彼此相互寬容和謙讓的意識又達到了知識資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組的課題和論文的合作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霖,袁長蓉,陳曉英,等.淺析《護理科研》教學與提高護理人員自主學習能力的關系[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
[2]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
萬博宣偉全球總裁Gail Heimann表示:“對于我們這些工作在技術和人文交叉領域的營銷和傳播從業人員來說,我們深知技術顛覆會帶來挑戰,但同時也為推進變革提供了機遇?;谄胀ㄏM者和專業營銷人員對人工智能的現有認知,正是開始了解人工智能將如何影響人類、品牌及我們周圍的世界,更明確地揭示人工智能的定義及其潛力的絕佳時機?!?/p>
AI業務
AI正在迅速改變業務和營銷流程。在我們的研究中,近70%的CMO(68%)表示其所在公司目前正在銷售、使用或規劃AI時代的業務,近五分之三(58%)認為,在未來五年內,公司需要在AI領域站穩腳跟,以取得成功。至于他們自身的角色,55%的CMO認為AI對營銷和傳播的影響超過社交媒體。這是來自于過去10年被社交媒體顛覆的行業發出的強烈呼聲。
迎接AI,準備就緒
全球消費者中僅8%認為AI是科幻小說,永遠不會實現。大多數消費者(92%)希望AI能最終實現――40%認為AI現在已經接近或得到充分發展,52%認為現在AI還僅僅停留在最初發展階段。事實上,大多數消費者似乎已經做好迎接AI成為現實的準備。在聽到有關AI的潛在好處和擔憂后,四分之一的消費者(26%)希望AI加快發展步伐。半數(51%)消費者希望保持目前的發展速度。只有23%希望發展放慢或完全停止。根據他們今天的看法,消費者似乎已經做好迎接AI成為現實的準備。
AI 無所不能
消費者究竟可以依賴AI做什么?三分之二或以上消費者認為可以利用AI替代體力勞動,處理用藥提醒、旅行導航、休閑娛樂、獲取針對性新聞資訊以及進行機械維修等事宜。50%或以上的消費者認為可以利用AI獲取老年護理、健康咨詢、財務指導和社交媒體內容創作等服務。并且,40%或以上的消費者認為可以通過AI技術獲取法律咨詢、烹飪、教學、警察和駕駛等服務。但他們認為AI做不到幫助消除社會不公平現象。
媒體充當傳播AI知識的主體
當問及他們對AI的總體印象來自哪里時,80%的全球消費者提到某種形式的媒體,主要是互聯網、社交媒體、電視、電影和新聞。媒體曝光作為信息來源,勝過個人經驗。
事實上,逾半數的全球消費者(59%)表示,在過去30天里從媒體上看到或閱讀過有關人工智能的內容,或個人有過AI相關經歷。82%的消費者對他們所看到、聽到或經歷過的相關AI應用持有積極態度。
AI信任來自于經驗和專長
在問及關于AI的準確信息來源時,全球消費者認為最可信的信息來自于實際經驗(46%)和技術專家(46%)。消費者還表示,他們信任專業領域(39%)和專業產品評測(38%)的學者和專家。在我們的調查中,受訪者表示對來源于朋友、家人和其他個人關系的觀點(28%)給予較少的重視。
AI采用遭遇恐慌
盡管普遍認為AI對個人和社會生活具有相當積極的影響,但近三分之二的全球消費者(64%)對AI的應用表示擔憂,目前這種擔憂尚處于中等程度(49%)。在要求消費者列出AI的潛在缺點時,犯罪行為、網絡攻擊、失業問題成為最受關注的嚴重問題。調查還發現,消費者對于隱私侵犯和政府干預個人信息表示高度關注。
當直接問及潛在的工作損失時,五大市場絕大多數(82%)的消費者均表示AI將造成失業率上升。只有18%的消費者認為AI將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人工智能采用和整合的指導原則
LIU Ying-ying.
Department of Medicine Luo He Medical College HeNan Luohe 462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employment for medical students of the setting of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medicine class in three-year junior level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Methods. By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for graduates of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and discussion of the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including employment areas and employment units, the employment of professional), job satisfaction,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n student's employment that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class setting. Results The survey found that students employment intention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big city, secondary hospital, clinical and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the actual job sit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ounty, the job that they engaged in clinical professional and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 students accounted for 49% and 49%, respectively.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was 82%. Conclusion The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class setting in clinical medical specialty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students employment career,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al specialty; general medicine direction class; employment; comprehensive ability
中?D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201-02
目前我國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但是健康意識,尤其飲食健康意識未充分重視,造成普遍人群營養過剩,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尤其腦血管病高發,危害大,致殘率高。
隨著人民生活富足,對這些病人將來重回社會將會越來越重視。同時中國調研報告網的中國康復醫療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5年版)顯示,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提高。老年人口的老齡化、高齡化,意味著失能、殘疾、帶病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這些老人將面臨日常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失能等諸多突出困難。由此帶來的老年康復醫療問題已引起社會的重視。據統計,我國需要康復治療的殘疾人有3600萬人,41萬腦癱患者、600萬腦中風患者和1600萬精神患者也有康復需求,中國康復醫學會的調查表明,我國從事康復服務的隊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萬人口僅“分攤”0.4名康復治療師。
目前全國省級康復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員,而整個社會需求是35萬人,只能滿足需求量的1/70。在西方發達國家康復醫師與康復治療師的比例要求達到1;5到1;10。按衛生部等四部門聯合頒發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指導意見》,3-10萬居民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需要可設置若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約8萬個城鎮社區服務站??祻歪t療服務是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而我國公立醫院目前基本醫療尚不能保障,私立醫院尚未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對康復醫療需求大,供需嚴重失衡。目前政府加大推出多項政策扶持,但依然不容樂觀。
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它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原以殘疾人為主要服務對象?,F在它是一門以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醫學學科,也就是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的醫學學科。可以認為康復醫學是一門有關促進殘疾人及患者康復的醫學學科。當今康復醫學已經和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一起成為現代醫學體系的三大支柱。而我國尤其是我省康復醫學教育普遍存在規模小、系統差、臨床實踐和科研能力比較薄弱的問題,經專業培訓出的合格康復人才極少,故而各級康復機構基本處于虛設狀態。
我國擁有13億多人口,目前康復專業技術人才的現狀遠遠跟不上實際的需求,因為康復人才的短缺,導致許多患者難以達到預期康復效果。鑒于目前形勢,近5年來,開設康復治療專業的院校數及招生人數增長迅速[1,2]。
而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醫學院校的陸續擴招,升學門檻放低,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臨床醫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度亦隨之不斷增加。而對于一些??茖哟蔚呐R床醫學畢業生來說,由于學時短,學歷低,動手能力不強,學生綜合素質不高,使其面臨的就業壓力更大。再者我國醫學專科生的培養一直沿用醫學本科生“掌握現代醫學專業診療技術、滿足醫院需求的??菩团R床醫生”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培訓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嚴重脫鉤。
這直接影響到了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的未來發展。如何解決目前部分專業醫師匱乏與高職高專醫學院校臨床醫學畢業生相對過剩的供需矛盾,已成為當前扼待解決的主要問題。鑒于目前的嚴峻形勢,國內逐漸在高職高專醫學院校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內開設康復方向定向培養進行嘗試。
一、資料與方法
本課題主要面向臨床醫學專業康復方向班的畢業生采用問卷調查、座談的方式進行廣泛的調研,采用(1)通過電話方式訪談(包括學生個人手機與家庭電話聯系方式)地址固定、 工作相對穩定, 但交通不便者;(2)通過 QQ 群 、 微信朋友圈、 E-mail等方式訪談地址不固定、 職業自由、 頻繁更換電話號碼者 ;(3)實地走訪在市內就業、 交通方便調查者等調查方式,了解上屆臨床醫學專業康復方向班畢業生的就業擇業(包括就業地區、就業單位、就業專業)情況,就業滿意度。從而能有針對性的指導畢業生擇業與就業,提高本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力,同時可評估在臨床專業設立亞專業,進行定向培養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有助于優化專業課程設置。
二、結果
1.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調查結果見表1
2.畢業生實際就業地區分布調查結果見表2
3.畢業生實際就業專業分布調查結果見表3
表3 畢業生實際就業專業分布
4.就業滿意度為82%。
三、討論
本課題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就業意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二級醫院臨床與康復專業,實際就業地點主要集中在縣區,從事臨床專業與康復專業的學生各占49%與37%,臨床專業康復方向班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82%。對所學專業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情況的反映仍是滿意者居多。認為學校課程設置較合理的90人占90%,認為不合理有8人占8%,認為無所謂的2人占2%。希望多開設中醫課的有67人占67%,希望多開設全科醫學課的有56人,占56%。 臨床專業學生經過康復亞專業課程培訓后,絕大部分學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獲,尤其是在康復功能評定、康復治療技術、疾病康復學、推拿學、針灸學、康復護理技術方面的收獲最大,并且將近37%在康復相關專業就業,如基層醫院康復醫學科、工傷康復中心、療養院、社區醫療機構康復部(社區康復站)、殘聯康復中心、兒童康復中心、按摩理療院、民政系統社會福利院、兒童福利院、養老服務機構、殘疾人用品服務站、康復醫療器械公司及中專院?;蛱厥鈱W校(聾校、語訓學校等。顯示了該項改革對畢業生就業擇業的影響。
在三年制臨床專業設置康復方向班的該項改革具有如下優勢:
(1)側重于醫師核心能力培養, 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本改革實現了臨床醫學和康復醫學兩個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以臨床醫學為主線,結合融入康復醫學知識,培養既能對臨床各種疾病進行診療的臨床醫生,又能針對各種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礙患者進行康復機能評價和康復治療的臨床復合醫學人才。
Abstract:Population aging has coming to u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experts and scholars, the news media, and care ageing men had already put forward various cop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ut, in our special groups - the ageing population, the old man needs us more refined atten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do sex stro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關鍵詞:老齡化 失能老人 社會保障
Key words:Aging disability old man social security
失能老人將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上升而不斷增加,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經濟發展的未富先老的特殊性,失能老人的生活會在人力和經濟上遇到困難。如何在我國還沒有達到人口老齡的高峰時,提前規劃、提前準備老齡人口中的特殊人群――失能老人的社會保障是我們經濟部門、社會保障部門、人口部門、民政部門、社會團體的共同目標。若把失能老人的問題解決好,那我們基本上可以說把社會老鈴化問題解決了一多半。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失能老人的社會保障:
一、家庭生命周期
一般把家庭生命周期劃分為形成、擴展、穩定、收縮、空巢與解體 6個階段。標志每一階段的起始與結束的人口事件,如表所示。
失能老人一般生活在家庭生命周期的空巢期后期和解體期。這也是家庭的衰老期。我們重點分析這一時期的家庭生命周期特性,為失能老人的生活從家庭層面上提供幫助。
一般家庭生命周期的空巢期是在最后一個孩子已離家或結婚成家,夫妻均退休,年齡大約在60歲以上開始,當夫妻只乘一方時空巢期結束。空巢期還可以70歲為界細分為前期、后期兩個階段。失能老人大都集中在空巢期后期。
由于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我國最早出生的獨生子女是在1980年出生的,他們離家或結婚是按25歲計算,那就是2005年。到他們的孩子離家或結婚時,那就是2030年,他們已50歲。他們的父母都已75歲以上了,步入了空巢期的后期,可能已有失能老人出現,需要他們在人力上給與支持。由于夫妻都是獨生子女,若將夫妻雙方的父母都接到家中照顧,那就是將三個空巢家庭合并,2位50歲的在職人員照顧4位75歲以上老人其中有可能還有失能老人。這時家庭的人力資源就會失橫,必須引進家庭以外社會人力資源來補充。
從現在到2030年,進入老年期的是1960年左右到1980年以前出生的,這期間國家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一般家庭都會有2到4個子女甚至更多,他們步入老年初期也就是在70歲之前,還可以照顧已進入老年期后期有可能已出現失能的父母。2到4個甚至更多子女家庭來照顧雙方的失能父母在人力上沒有太大問題,他們的子女又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步入老年初期時他們的子女大都已成家,雖然要幫助子女帶孫子,但是子女雙方的父母都有能力帶,也就是會出現四個老人幫著帶一個孫子的局面,這時候若家庭中出現失能老人,家庭在人力上照顧是沒有問題的。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到2030年前我國家庭中養老養小在人力上是不確少的,也就是說在這一期間我國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政策是可行的。但是到了2030年以后,獨生子女步入50歲,他們的父母大都已70歲有可能還失能時,家庭的人力會出現嚴重不足。現行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政策將無操作性。
二、 失能老人的涵義及現狀
失能老人一般是指生活部分或全部失去自力能力的已到退休年齡的人員。分為輕度、中度、重度。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身體的不斷衰老,75歲后基本上都會出現輕度失能,一些重的、難的日常生活已不能自理需要別人幫助。中度、重度失能大都是生病后的后遺癥,中度一般是能下地活動,但日常生活都需要幫助;重度基本上已臥床不起,飲食起居都需要專人照顧。
失能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費和人力支持。經費是保證他們生活的基礎,人力則是最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目前失能老人大部分是1940年以前出生,有很多人沒有退休金,生活費用靠子女提供。沒有很好的經濟基礎,很難有基本的生活保證。急需社會經濟的支持。近期政府啟動了全民社保和醫保,使沒有退休金的老人都得到了一點補助,緩解了一點失能老人家庭的壓力。
由于我國計劃生育政策致使家庭人口減少,這就會造成失能老人的家庭人力支持彰顯不足,這是需要人力市場等社會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來緩解的,失能老人照顧的人力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是解決失能老人照顧的基礎。目前這一市場的不完善是不可能解決好失能老人的養老的。
三、失能老人的管理與服務
根據國家民政部統計2008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69億,且每年以近1000萬的速度增加。到本世紀中葉,老年人口將從現在9個人中有1個老人,發展到3個人中就有1個老人,且高齡化“空巢”化日益嚴重。全國殘疾人第二次抽樣調查數據測算,60歲及以上人口中殘疾人數量比1987年時該年齡段增加了2365萬,占全國殘疾人總數新增量的75.5%,占到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15%以上,其中相當一部分屬于重度殘疾的失能老人。也就是說在20個老人中就有3個以上的失能老人。其中:輕度的占近50%左右;中度的占20%左右,重度的30%左右。
我國的退休年齡相對國際上有些國家較低,退休人員中有年齡比較輕的身體還比較健康,若有養老金其生活質量還不錯,因此,我們在人力物力還不充分的情況下要把重點放在失能老人的管理和服務上,這樣我們才能最有效的解決我國的老鈴問題,這也是老齡工作的重點。
1、建立基本戰略和指導方針
我國已建立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殘疾人權益保障法》對失能老人的社會保障有一定指導依據,但是,隨著失能老人在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需要將失能老人做為一個單獨的群體進行獨立立法,以便細化失能老人社會保障時,有據可依。
在進一步落實全民社保的基礎上,對失能老人發放失能老人失能津貼,首先對老年人口中的6%的中、重度失能老人發放傾斜性差別化的護理津貼,把有限的財力放在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為失能老人支付社會護理打好經濟基礎。
建立社會護理服務制度,為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的護理,特別是針對中、重度殘疾失能老人,要建立具體的可操做的社會護理服務機制,規范化其服務內容,提高專業化、個性化服務水平,不能以貨幣補貼代替護理服務,若對失能老人的護理服務市場建設不完善,那么失能老人就是拿錢也是買不到護理。
2、建立多樣性的失能老人護理形式
家庭護理:通過對家庭生命周期的分析,結合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我們可以看出當前和未十年內我們以家庭護理失能老人在人力上是可行的,重點需要社會經濟支持,在這一時期主要是完善津補貼的發放。
家庭與社會護理相結合:有些家庭由于少子女或子女身體不好等各種原因可能需要請專業的護工幫助照顧失能老人。這就需要社會提供大量的專業護理人員。
社會護理:無子女或子女無能力的家庭就需要社會護理,一般都是進養老院。這種方式的條件是;要有足夠的床位和護理人員,這些都需要經濟支持和建設周期。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失能老人的保障主要是從經濟、物資和人力三個方面解決,經濟方面政府已經開始實行全民社保和醫保,對重大疾病實行了補貼,這對失能老人有一定的保障,隨著經濟的增長和人口老齡的加劇,這方面的補帖力度應進一步加強。養老院的建立是我們急待解決的問題,也可在商品房的建設中建一些老年公寓或政府從開發商手中回購一些適合失能老人居住的戶型,配備各種失能老人需要的服務,以補貼價或租賃的形式提供給失能老人居住。在專業服務方面要從學校開始,擴大衛生學校的招生,設制相關的專業,醫院設專門的失能老人護理專科,聘用這部份學生,再把這些學生派到各個養老社會服務單位,也就是勞務外派,形成良性的招生、學習、就業的環境。
失能老人的保障是多方位的,以上僅從三個方面做了簡單的分析,其實我們還可以從人文關懷方面、動員輿論關注失能老人的照顧問題,呼吁社會關心失能老人群體的生活處境,發動有愛心、有實力的企業家捐資建立專項基金,發動有愛心的年輕人成立志愿者隊伍,用于失能老人長期照料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振耀 “老齡化趨勢下的中國失能老人服務現狀與對策 ” 第三屆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論壇論文集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