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30 09:36: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管理目標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基于企業理論的選擇,企業理論的核心是產權問題。只有在產權基礎上明晰所有權結構及其影響,才能對財務管理目標作出理性的選擇?,F代企業理論中,在所有權結構影響企業效率的關系中有兩個主要的學術派別:一是目前仍占主體地位的新古典產權學派,他們主張企業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應由出資者單方面享有;二是近年來發展比較迅速的利益相關者學派,他們站在新古典產權學派的對立面,反對"出資者至上主義"的觀點,主張企業所有權應由出資者、債權人、員工、消費者等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分享。與前者相對應的財務管理目標有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與后者相對應的財務管理目標有利益相關者最大化、相關利益最大化等。本文試從產權角度進行分析,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提出一個切合現實的選擇。
一、新古典產權學派及財務管理目標
新古典產權學派關于企業所有權結構的認識,在阿爾欽和德姆塞茨(Alchin&H.Demsets,1972)、曼內(Manne,1965)、詹森和麥克林(Jensen&Meckling,1976)、哈特(Hart,1995)和張維迎(1999)等人的論著中得到了較充分的體現。雖然這些學者研究企業所有權問題的視角有所不同,但在三個帶有根本性問題的認識上,他們的觀點是一致的:第一,他們都認為利潤最大化是企業最重要的目標,因而企業的最終控制權應該由最具有追逐利潤動機的人擁有;第二,在具體的企業所有權安排中,出資者不僅是唯一的剩余索取者,而且應該掌握企業重大決策的審批權和關鍵性的人事安排;第三,在剩余索取權與剩余控制權的關系中,他們認為二者對應是有效率的企業所有權結構的基本要求。
從新古典產權學派衍生出的財務管理目標的觀點有企業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大化等。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論側重于新古典產權派別中追逐利潤動機的論述,并以之作為財務活動的終極目標。它要求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的財務活動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企業通過自身的財務活動能夠影響和控制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以此為目標還易于衡量、易于控制。股東財富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較全面地體現了新古典產權學派的理論特征,對二者內涵的界定,國內財務學界有諸多表述,有的認為二者名異實同,內涵一致,有的認為二者各具特征,層次各異。美國學者HaimLevy和MarsharlSarnat(1990)曾對此不同表述方法作了專門研究,通過嚴密的數學證明論述了這二種"最大化"的表述實質就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國內學者余緒纓(1996)也認為兩者實質是一致的。本文也持此觀點。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突出了出資人的地位,強調了出資人對企業剩余產品的索取權,并且認為剩余索取權與剩余控制權的統一是實現企業財務目標的必要保證。
對財務管理目標的評析應從其依賴的產權理論基礎入手。在對新古典產權學派關于企業所有權結構的認識中可以看出,該學派觀點最大的優點之一是在實踐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只要將企業的剩余索取權與剩余控制權賦予古典企業的出資人或股份公司的股東,那么,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或股東權益最大化的目標及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的對應,便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而且對一家企業而言,出資者或股東的身份是最容易確定的,并不需要付出太高的成本。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出資者單方面享有企業所有權的觀點,并不符合所有權結構發展變化的現實。非人力資本所有者與人力資本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共同分享企業所有權的制度安排,已經被很多企業認可并付諸實施。如員工結構報酬制度,按照新古典產權學派的觀點,雇員應該獲取"固定工資",雇主獲取全部剩余收益,但現實中許多企業對雇員實行的都是"基本工資+獎金"的結構報酬制度;再如高層管理人員多元化的激勵機制,在新古典產權學派看來,最有效率的企業所有權結構莫過于出資者與經營者的合一,而在股份公司中,不僅所有者與經營者的職能已經分開,而且不少公司為了激勵經理人員兼顧企業的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實行了股權或期權?畝嘣だ?,及高层管理人员与橱c收吖餐魅∈S嗟鬧貧勸才牛揮秩韁骯こ止杉蘋昀床喚鱸諼鞣焦冶冉狹饜校諼夜駁玫攪私峽斕胤⒄梗換褂?,覄蛩为辩R墓芾硭枷胍焉釗肴誦模綰渭だ憊げ斡刖霾吆凸芾?,任何创建蜐a嶁韉奈幕肪車任侍猓丫鵒似笠導頤塹墓惴汗刈ⅰV種質率當礱鰨諳質檔鈉笠抵?,訙灬咉业蔛嗨魅∪ê褪S囁刂迫ǖ鬧魈?,矄军x鍪淺鱟嗜嘶蜆啥?,企业管理人员、以掗拺vず推淥嫦喙卣咄斡肓蘇廡┤ɡ姆窒?,磦蝤成为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集蛿QR覽滌諦鹿諾洳ㄑ傻墓啥聘蛔畬蠡莆衲勘暌脖厝皇艿較質堤粽劍紫齲雎粵訟喙乩婕哦云笠凳S嗨魅∪ㄓ朧S囁刂迫ǖ囊?,灾k試磁渲蒙轄隹悸橇斯啥睦娑鍪恿似淥嫦喙卣叩惱P枰約胺僑死嗟淖試捶窒碇魈宓男枰?,箔h峽沙中⒄溝囊螅黃浯?,股东财富桩岓化的观店Y非蟮氖塹ゴ康?quot;經濟效率",以企業資源配置是否有利于股東財富增長來作為評判優劣的標準,難免不會導致外部不經濟,導致資源環境的破壞;再次,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人本管理已成為客觀要求,而股東財富最大化與利潤最大化也必然與"人本財務觀念"相沖突。
二、利益相關者學派的理論與財務管理目標
利益相關者學派反對出資者是企業的最終所有者,強調企業的所有權應由出資者、債權人、職工、供應商、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共同分享。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M.布萊爾(Blair,1999)、我國的楊瑞龍和周業安(2000)等比較全面地闡述了利益者產權理論,其主要觀點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反對從剩余權利分配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認為將公司的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賦予股東是一種錯誤的做法,他們認為股東缺乏足夠的力量去控制經理人員和防止公司資源的濫用,來自接管市場的壓力也會導致經理人員的短視行為;第二,與新古典產權學派強調以股東收益最大化為企業目標不同,主張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學者強調公司的目標是為社會創造財富。布萊爾說,"這種認為公司在最大化股東回報之外還應該擁有部分社會目標的觀點畢竟在競爭中生存下來了,而且還使那些率先思考公司治理問題的人對于公司的目標問題形成了一種新的認識,這一新的觀點即是:公司的存在是為社會創造財富";第三,利益相關者學派認為股東以外的利益相關者,特別是公司的職工可能是比股東更有效的公司監管者。他們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是因為股東分散可能導致"搭便車"行為盛行,從而使單個股東失去了監管企業經營者?畝Γ歡且蛭芏嗤獠抗啥⒉渙私餛笠檔哪誆啃畔?,因而栽傕股惐,也?Wゲ蛔∥侍獾墓丶O嚳矗切┚哂泄咀ㄓ沒寄艿鬧骯?,由又]塹睦嬗肫笠檔木⑾⑾喙?,而且他脷J莆樟私隙嗟鈉笠的誆啃畔ⅲ蚨盟羌喙芄鏡腦誦鋅贍蓯且恢指玫難瘛?BR>在財務領域,由利益相關者學派衍生的財務管理目標稱為利益相關者權益最大化或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等。二者僅為提法不同,內涵并無差別。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的觀點認為:企業的所有權主體并不僅僅是股東,而應拓展為出資者、債權人、員工、供應商與用戶等利益相關者共同享有。企業的財務行為與財務關系應圍繞著相關利益集團的不同要求而均衡展開,并最終達到利益相關者權益增加的目的。它考慮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率,還有社會效益目標的實現。這樣,企業的理財活動均衡各利益相關者的財務利益要求,既考慮了出資人的利益,又兼顧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既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又體現可持續發展財務的特征。利益相關者理論關于有效率的所有權結構的解釋很符合企業所有權結構的演變。但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可操作性卻又無法得到保證。第一,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觀點雖然從表面上看有利于協調出資者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有利于調動企業各方面的積極性,但是,從社會分工的角度看,企業的根本價值在于為社會創造財富,而盈利是企業得以創造財富和不斷擴張的前提。賺取利潤是企業最重要的目標,其他相關者的利益只有在企業盈利的情況下才能得以保證。第二,利益相關者理論反對出資者單方享有企業剩余索取權與剩余控制權的制度安排,強調企業所有權應由利益相關者共同分享。但在利益相關者身份確定與利益相關度的測量方面,將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究竟誰是利益相關者?每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相關度有多大?這些問題通常是難以回答的。
因而,可操作性的缺乏將使利益相關者權益最大化目標成為現實的跛行者。追求多元目標的隱患是企業可能喪失生存與發展的基本保障;企業的財務活動圍繞利益相關者而展開,但利益相關主體的模糊定義必然導致財務關系的含混,利益相關度的測量也難以尋求一個成熟而準確的標準。
三、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由上可見,股東財富最大化由于過分強調出資者的利益,無法解釋企業分享制日趨發展的現實,也無法適應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需要;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從企業財務活動應圍繞利益相關者服務的多元化目標出發,在理論上有較好的解釋,但在可操作性方面存在難以逾越的缺陷,結合二者,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應是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它的內涵是處于均衡狀態的出資者權益與其他利益相關者權益的共同發展,從而達到企業或企業財務管理在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上保持平衡。
從產權理論角度可以推出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權益最大化目標的邏輯過程。首先,從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的產權特征看,非人力資本如機器、廠房、資金等。不僅易于觀察和度量,而且具有可抵押性,非人力資本所有者可以通過非人力資本的抵押來顯示自己的信譽;而人力資本如人的知識、技術、能力等不經過使用過程,通常難以被準確觀察和認可,而且人力資本與其主體天然不可分割的特性又決定了人力資本是不能抵押的。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產權特征的這些差異,決定了非人力資本所有者在企業初建時能夠獲取全部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此時,選擇股東財富最大化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必然目標。其次,人力資本難于觀察的產權特征雖然在企業初創時使其所有者處于信息劣勢地位,但是,在企業的實際運行過程中,人力資本所有者又會因此而處于信息優勢地位。具體地說,雖然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的產權差異決定了非人力資本所有者在初始締約時成為雇主,而人力資本所有者成為雇員,但是,一旦雇傭關系確立以后,雇員又可能反過來運用人力資本難以被監察的信息優勢,損害雇主的利益。所以,為了激發雇員的工作熱情,最大限度地挖掘雇員人力資本的潛力,雇主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也不可能獨享控制權與剩余索取權。相反,他們可能通過分享的方式使雇員的個人收益與企業的利潤掛鉤,并鼓勵雇員參與多種形式的管理與決策。此時,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必然要兼顧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利益相關者的權益要求必然對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作出影響和修正。那么,這種修正的幅度如何呢?主要由兩點決定:一方面,非人力資本所有者作為最初的既得利益者,在所有權動態調整的過程中,仍然會占據主導地位;另一方面,非人力資本所有者出讓所有權的大小,主要取決于這種分權能否為他帶來效用與財富的增加,如果雇員對分權的要求達到雇主對企業失去控制的情況下,雇主可能采取關閉企業的策略??梢娖髽I的財務活動必須兼顧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但出資者的權益要求仍占主導與決定的地位。因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必然選擇是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
這種目標的關鍵還在于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者權益均衡點的度量,從以上的邏輯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出資者對其權益的讓渡是以其總體效用的增加為目的的,如果分權導致了其總體效用下降,出資者必然采取策略應對直至關閉企業,使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權益都將受損;因而,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均衡點由股東的邊際效用來決定,其邊際效用為正值,呈下降趨勢,并以零為極限,從這個側面,也同樣說明了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應是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權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美]阿爾欽、德姆塞茨:《生產、信息成本與經濟組織》(M)(中譯本1999),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72年版,第146-176頁
[2][美]O.哈特:《企業、合同與財務結構》(M)(中譯本1998),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美]瑪格麗特.M.布萊爾:《所有權與控制》(M)(中譯本1999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4]張維迎:《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5]楊瑞龍、周業安:《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6]周首華、陸正飛、湯谷良:《現代財務理論前沿專題》(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7]李心合:《知識經濟與財務創新》(J),北京:《會計研究》,2000,(10)
[8]JensenMichaelandWilliamMeckling:"The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Ownership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
Economics,1976,305-360.
[9]LuigiZingales:"InSearchofNewFoundations"(J),TheJournalofFinance,2000,VOL.
首先,財務管理目標應著眼于企業的總目標。企業以營利為目的,這是企業的重要本質屬性,也就是說企業的生產經營應以提高經濟效益、確保資金的保值增值、避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為總目標。而要實現企業的總目標,就要對財務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保持以收抵支和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企業才能具備繼續生存的基本條件;只有及時籌集到所需資金,才能保證企業的穩步發展;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資金,企業才能獲利。
其次,財務管理目標應協調各契約關系主體的利益。隨著經濟學界契約理論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贊同把企業視為一個契約網絡的觀點,這種契約關系主要有:企業與所有者、企業與債權人、企業與職工、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經濟關系。契約關系的形成改變了企業要素所有者的地位,現代企業不再僅僅屬于股東,而應歸屬于各利益關系主體,如債權人、股東、員工等等。企業是各種要素的所有者達成的一個契約,企業的利益是所有參加簽約的各方共同利益,而不僅僅是股東的利益。另外,從“收益與風險”對等的關系看,各契約關系的主體都為企業承擔著一定的風險,他們的收益大小與其承擔的風險高低相對稱。所以說財務管理目標應力求使契約關系主體的利益最大化。
第三,財務管理目標應充分考慮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考慮社會責任。企業在采用正當、合法的手段謀求利益的同時,更應擔負起其所要履行的社會責任,企業只有考慮其經濟行為對國家、社會、公眾的影響,才可能把“蛋糕”做得更大。也就是說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狀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在理財活動中必須為此作出經常性的努力。
、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定位
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應是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它的內涵是處于均衡狀態的出資者權益與其他利益相關者權益的共同發展,從而達到企業或企業財務管理在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上保持平衡。這是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理性選擇,也是適應我國國情的財務管理目標。
一是符合我國企業理財目標模式的三項基本要求。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的合理經營,采取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最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這一目標的基本思想是將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擺在首位,強調在企業價值增長中滿足各方利益。與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相比,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同樣充分考慮了不確定性和時間價值,而且它還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1)這種經過企業努力所達到的“最大化”目標,應該是一個動態過程,而不是一個終極的靜態過程;(2)創造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協調關系,努力培養安定性的股東;(3)關心本企業職工利益,創造優美和諧的工作環境,培養員工的認同感;(4)不斷加強與債權人的聯系,重大財務決策請債權人參加討論,培養可靠的資金供應者;(5)關心政府政策的變化,努力爭取政府制定政策的有關活動,以便爭取出臺對自己有利的法規,但一旦立法頒布實施,不管是否對自己有利,都應嚴格執行;(6)關心客戶的利益,不斷推出新產品滿足客戶的要求,以便保持銷售收入的長期穩定增長;(7)講求信譽,注重企業形象的優化,持續發展能力的增長等。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真正在企業中傾注心血的其實還是企業的經營者和廣大職工,而許多的物質資本所有者作為企業的股東常常在資本市場上扮演著“投機者”角色,他們只關心市場上資本價差蘊涵的套利機會,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并著意。
二是從產權理論分析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目標。從產權理論角度可以推出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財富最大化目標的邏輯過程。一則非人力資本不僅易于觀察和度量,而且具有可抵押性。非人力資本所有者可以通過非人力資本抵押顯示自己的信譽,而人力資本如人的知識、技術、能力等不經過使用過程,通常難以被準確觀察和認可,而且人力資本與其主體天然不可侵害的特性又決定了人力資本是不能抵押的。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產權特征的這些差異,決定了選擇股東財富最大化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必然目標。二則人力資本與人非人力資本的產權差異決定了非人力資本所有者在初始締約時成為雇主,而人力資本所有者成為雇員,為了激發雇員的工作熱情,最大限度地挖掘雇員人力資本的潛力,雇主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可能通過分享的方式使雇員的個人收益與企業的利潤掛鉤,并鼓勵雇員參與多種形式的管理與決策。此時,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必然要兼顧相關者的權益。如果雇員參與分權的要求達到雇主對企業失去控制的情況下,雇主可能關閉企業??梢娖髽I的財務活動必須兼顧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但出資者的權益要求仍占主導與決定地位。因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必然選擇是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這個目標的關鍵還在于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者權益均衡點的度量。從以上的邏輯分析可以看出,出資者對其權益的讓渡是以其總體效用的增加為目的的,如果分權導致了其總體效用下降,出資者必然采取策略應對直至關閉企業,使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權益都將受損。因而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均衡點由股東的邊際效用決定,其邊際效用為正值,呈下降趨勢,并以零為極限。從這個側面也同樣說明了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應是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權益最大。
三是這一理財目標更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我國雖然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但國有經濟仍占主要地位。在國有經濟中,企業的行為主要受國家利益與公司社會責任的雙重制約,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符合國家利益的要求。另外,現代企業制度在我國有著獨特、復雜的發展歷程,我國企業更注重職工的利益和權利,強調社會財富的積累,強調各方利益,從而實現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符合我國經濟改革與建設的基本要求,而股東財務富最大化符合這些要求。
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評價
(一)利潤最大化。在微觀經濟學理論中,通常將“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的理財目標,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分析也往往建立在這一前提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初期,將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更具適用性。一則實現利潤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企業長期虧損,勢必導致資不抵債,從而陷入破產、倒閉境地,所以追求利潤必然成為企業的首要任務。二則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就必須講求經濟核算、加強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三則利潤的獲取,不但可以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物質基礎,還可以增加國家的財政收,提高企業職工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所以人們一度把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主要表述為“企業利潤最大化”。在這種觀點下:利潤代表企業新創造的財富,利潤越多,企業的財富越多,越接近于企業的目標。然而,這種觀點片面地將利潤理解為企業的財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考慮利潤取得時間、所獲利潤與投入資本額的關系及獲取利潤所承擔風險的大小。
(二)股東財富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財務管理目標與利潤最大化財務管理目標相比,由于它考慮了不確定性、時間價值和股東資金的成本,無疑更為科學和合理。另外,股東(所有者)財富最大化財務管理目標充分考慮了利潤取得的時間性、利潤和投入資本額的關系以及獲取利潤所承擔的風險大小這幾個關鍵因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業追求利潤的短期行為。但同時,衡量股東財富的股票價格不穩定,不利于處理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各種利益關系,不利于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僅適用于上市公司。
(三)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充分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風險價值和通貨膨脹對企業資產的影響,因而許多企業將它當作最佳的財務管理目標。但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假說在理論上還不成熟:(1)“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一個十分抽象且很難具體確定的目標。所謂企業價值就是指公司資產的市場價值,而市場對企業價值的評價,不僅僅是根據企業目前的獲力能力,更注重的是企業未來和潛在的獲利能力,在實際中較難操作,實用性不強。(2)企業價值的概念模糊,其與股東財富的關系未理清。有觀點認為“股東財富最大化”與“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一個要領的兩種表述方式,但有的學業者認為企業價值不能等同于股東財富,企業價值指的是企業總資產的價值。而股東財富指的是企業對股東的回報,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利益主體是企業,而股東財富最大化的利益主體是股東,由于理論界對企業價值的評說不一致,造成了其目標假設的理論也無法確定。(3)企業價值難以計量。由于企業價值與股東財富的界限模糊,因而其計量指標也不確定?!捌髽I價值最大化”目標在實際工作中也可能導致企業所有者與其他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F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他們共同參與構成企業的利益制衡機制。只強調一方利益忽視或損害另一方利益是不利企業長遠發展的,而且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更加強調職工的實際利益和各項應有的權利,強調社會財富的積累,強調協調各方面的利益,努力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因此,“企業價值最大化”不符合我國國情,在我國當前還只能是一個理論公式和理想的發展目標,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指導作用并不大。
————
參考文獻:
[1]王光遠:《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理論研究》,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年版。
[2]朱翠蘭:《論股份公司財務管理目標》,《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年第3期。
[3]劉惠利:《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新思考》,《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5期。
1 前言. 1
1.1 論文研究的背景... 1
1.2論文研究的內容... 1
1.3論文研究的意義及要解決的問題... 1
2 傳統環境下的企業財務管理. 2
3 新時期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變革及挑戰. 2
3.1經濟全球化的沖擊... 3
3.2知識經濟的興起... 3
3.3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4
3.4企業組織的重構... 5
3.5人才環境的變化... 6
3.6稅制法規環境的變化... 6
4 企業財務管理新舊觀念的差異. 6
4.1財務管理觀念的不同... 6
4.2財務管理目標的不同... 7
4.3財務管理技能要求的不同... 7
5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發展的趨勢. 7
5.1企業管理目標多元化趨勢... 8
5.2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更新趨勢... 8
5.3企業財務風險和安全管理化趨勢... 8
5.4企業財務制度靈活性趨勢... 8
5.5企業財務評價體系創新性趨勢... 9
6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9
6.1財務管理理論的滯后... 9
6.2風險理財觀念反應的遲鈍... 9
7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發展趨勢的啟示及對策. 10
7.1現代企業財務管理趨勢的啟示... 10
1.財務管理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基于“3+1”人才培養模式
2.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基于《基礎會計》
3.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模塊化人才培養方案探索——以合肥學院為例
4.后現代教育理論:財務管理本科教育的新視角
5.基于目標起點論的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研究
6.優化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與思考
7.國外教材在財務管理本科教學中的應用
8.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目標體系的構建及實施
9.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
10.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探析
11.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優化研究
12.把握財務管理本科教育特點 加強實踐性環節教學
13.財務管理本科課程標準建設的思考
14.論《公司金融》與《財務管理》本科教學差異——內容側重和教學法的選擇
15.德國應用技術大學之經驗對我國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教育的啟示
16.能力導向的財務管理本科教材設計研究
17.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教材建設探索
18.我國高校財務管理本科實踐教學研究綜述
19.財務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探討
20.關于財務管理本科課程體系設置的探討
21.財務管理本科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
22.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考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研究
23.案例教學在財務管理本科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4.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貨幣銀行學》教學研究
25.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四證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為例
26.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財務管理》課程設置合理性探索
27.財務管理本科“目標導向”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28.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培養財務技能應用型人才研究
29.吉林省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0.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專業基礎課設置——以海口經濟學院西方經濟學和企業管理學為例
31.應用型新建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綜合改革的邏輯
32.本科財務管理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33.新形勢下地方院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發展定位的SWOT分析
34.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35.財務管理本科雙語教學環境下的案例教學研究
36.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路徑探析
37.對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的幾點思考
38.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39.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40.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分析
41.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研究
42.我國財務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
43.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職業能力培養框架的構建——基于Dural System教育教學模式
44.財務管理本科教學的案例教學探討
45.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培養與教學
46.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
47.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48.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模塊化課程改革與實踐
49.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
50.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
51.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幾點設想
52.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課程研究
53.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54.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的思考
55.加強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思考
56.高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的構想
57.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58.本科階段財務管理教學改革探討——基于課堂內外的分析
59.關于構建民辦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
60.財務管理本科課程內容的優化
61.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視角
62.“零距離”特征的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探索
63.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64.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特色建設探析
65.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理性分析
66.淺談本科階段財務管理專業體系的建設
67.我國高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建設的思考
68.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結構體系研究
69.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財務管理專業為例
70.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置研究
71.基于就業能力導向下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協同改革研究
72.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柏攧展芾怼苯滩娜舾蓡栴}研究
73.《財務管理案例》課程的本科教學調查——來自某師范學院的調查數據
74.關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探討——基于對長三角地區企業的調查分析
75.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下財務管理課程標準建設
76.高職與應用型本科“3+2”分段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研究
77.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考核方法改革探究
78.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有效途徑研究
79.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
80.本科院校財務管理教學改革探索
81.轉型背景下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
82.案例教學法在本科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研究
83.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勝任能力框架構建與評價研究
84.新建本科院校財務管理規范化探討
85.從高等教育國際化談本科財務管理教學改革
86.提高本科財務管理教學質量思考
87.論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88.高等院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研究
89.新建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創新研究
90.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建設思考
91.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教學誤區與創新研究
92.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初探
93.民辦本科院?!陡呒壺攧展芾怼方虒W體系改革——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94.虛擬班:民辦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精英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
95.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96.珠三角地區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研究
97.高職本科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構想
98.本科傳統教學模式特征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以《財務管理》課程為例
關鍵詞:應用型;財務管理;實踐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3年6月25日
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而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是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
(一)培養職業素質,提高專業技能。職業素質培養可以通過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加強專業思想教育,注重職業道德教育以及模擬崗位訓練等形式開展,注重多元技能培養,強化實踐環節的教與學,鼓勵學生考取相關專業的職業技能證書,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質,提高專業技能。
(二)培養社會實踐能力,縮短過渡期。努力創造條件,提供時間場所,鼓勵大學生深入到相關專業的社會生產實踐中,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達到有所學有所用,學用結合,學用相長。對于實際問題能夠善于觀察,敢于分析,正確解決,縮短學習期和工作期之間的差距,達到“無縫對接”,順利過渡。
(三)培養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概括為:自學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科研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等。其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審美素質等。通過實踐教學體系對大學生實施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踐中提高專業技能,培養財務管理意識,提高財務分析技能,綜合培養大學生的管理能力,以達到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使學生自身的價值、潛能、個性在學校以及工作崗位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現與開發。
二、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現狀
(一)校內實踐教學基礎薄弱。校內財務管理實踐教學主要是通過實驗室中模擬財務管理工作程序與方法,使學生對工作環境產生直觀的認識,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部分理財實際操作技能,從而滿足日后工作單位的實踐應用。而一般高校對實踐教學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只是把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等方面作為專業建設的重點。此外,近幾年高校擴招,學生數量增加,也給高校安排實習單位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一些學校干脆不實行集中實習,而是讓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
(二)沒有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盡管在人才培養方面,許多高校開設了實驗課、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實習教學環節,但這些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安排缺乏總體設計,沒有形成一個前后銜接、層次清晰、共同為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的有機整體。
(三)實踐性教學環節組織不合理。如在實習方式方法上存在缺陷,沒有具體的考評標準,許多學校缺乏對畢業生實習工作的有效管理等。
(四)缺乏組織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求教師不僅具有扎實的財務管理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我國高校中大部分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就走上教學講臺,雖然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習慣于按照教材組織教學,從而使實踐教學的質量難以保證。而且許多高校的實驗室教師數量少,不能滿足實習的要求。
三、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按照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和特點,整體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四個組成部分,即日常課程實踐環節、綜合實踐環節、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實踐教學體系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1、學生在日常授課學習過程中完成日常課程實踐環節,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熟練掌握專業技能,主要涵蓋會計學的基本核算技能、財務管理學的基本理財技能。
2、學生在完成全部專業課程之后,集中進行校內實習,即綜合實踐環節,將以往所學的相對零散的專業技術能力綜合運用,可以通過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掌握會計核算流程,完成財務數據的準備工作,再進行相關企業的財務管理綜合分析訓練,進而完成財務管理學綜合實訓。
3、學生進行完校內實習后,統一安排校外畢業實習,充分利用實習基地,采用集中安排和自主選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頂崗實習,真正做到生產實踐。
4、學生在畢業實習中可以同時開始畢業論文的社會調研工作,在畢業前完成畢業論文,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學習成果有機結合,以論文的形式訓練文字處理能力、綜合的表達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層次的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見圖1。(圖1)
(二)構建模塊化的實踐教學體系。以上實踐教學體系設置,涵蓋了四個學年的實踐教學思路,形成從理論認識到素質培養、再到實踐技能培養、最終發掘學生創新潛能的實踐教學體系。將每一個實踐環節模塊化,構建出如圖2所示的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圖2)
1、會計基礎核算模塊。支撐本模塊的專業課程主要有: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學、高級財務會計學、會計電算化、稅務會計等課程實踐,實踐內容主要包括:會計憑證模擬實驗、會計賬簿模擬實驗、特殊會計業務處理實驗、財務軟件應用、納稅登記表填制模擬實驗等,屬于操作性實驗,著重培養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理解以及應用軟件的掌握能力,培養學生會計學的基礎核算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實踐基礎。
2、理財能力培養模塊。支撐本模塊的專業課程主要有:財務管理學、個人理財學、資本運營、資產評估等課程實踐,實踐內容主要包括:項目投資決策實驗、財務預算編制實驗、財務分析實驗、沙盤對抗實驗等,屬于設計性實驗,著重訓練學生在掌握會計基礎核算技能的前提下,整理運用財務數據,設計分析模型,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綜合訓練模塊。支撐本模塊的主要課程與環節有:會計模擬綜合實訓、財務管理案例分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屬于綜合性實訓,使學生能把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接近實際工作,并深化學生在前兩個模塊中掌握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
(三)建立校內實訓場所,實施“教學+經營”或“教學+理財工作室”的實踐教學模式。針對目前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校外實習難以順利開展及專業教師實踐能力欠缺的主要問題,可以考慮在校內注冊成立“財務管理咨詢公司”或者“理財工作室”等實訓場所,由學校創建,受學校監管,由教學單位運行,并選派專業教師輪流到“工作室”(公司)從事經營與管理工作,讓高年級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工作,既可以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四)參照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進行實踐教學。財務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很強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發展迅速,要求學生能掌握最新的財務理論和技術,培養出的人才只有達到了實踐性和實效性的統一,才能被社會認可和接納。因此,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其培養模式需不斷地研究、完善和創新。根據財務管理職業資格鑒定的要求設置相應的課程,并加強技能訓練,理論教學課程應綜合本專業的應知部分,實踐教學環節應融合本專業的技能部分。通過正常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經過考核與鑒定,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使其綜合能力更接近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提高其就業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程臘梅,王雪冬.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教學體系構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4;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9-0134-02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我國下一階段教育改革戰略的主題是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人才培養要做到三個堅持,具體要著力提高三大能力,即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憋@然,《綱要》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業建設提出了新的目標。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應該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出發,著重培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結合《綱要》,以黃河科技學院為例,探討完善和構建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的特征
應用型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應用能力強的高素質技術人才,而不是普通本科培養的學術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因此,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應以應用能力為主線,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在系統、完整的課程體系基礎上側重應用性、針對性和模塊化,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學生在實驗、實訓、實習、課程設計等實踐課程中的親自操作,培養學生針對企業實際財務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做好理論與實際的銜接。
二、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目標
依據黃河科技學院“學歷教育+職業技能教育”的人才培養總目標,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更突出應用性、明顯的職業性、鮮明的崗位性。其中,應用性要求培養的人才是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并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財務專門人才。明顯的職業性是指培養的人才絕大多數去向是財務、會計實務領域,因此,要求人才培養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最高追求。任何一個企業、事業和機關單位都有明確的財務與會計崗位,財務管理專業與專業崗位的對應性極強,學生就業前應該具備某一職業崗位或崗位群所必需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實際上是由一組特定的、明確的職業能力組成的。會計職業能力是能夠有效履行會計師職業角色而必須具有的知識、技巧、才能和行為的總和。因此,在注重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素質的要求。
圍繞財務管理專業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上述特點,以會計職業能力培養為著眼點,建立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中心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我們的努力方向。目的是圍繞著實踐性環節有機地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相互滲透的整體,形成適合理論教學體系并具會計實踐教育特色的,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體、職業素質訓導和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為支撐的“一主體兩支撐”式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首先,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是按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體、職業素質訓導和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為支持的“一主體兩支撐”模式構建。以專業應用能力為主體設計實踐教學計劃,確定專業應用能力的實踐教學目標,并在課時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進行大力度的改革,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實踐能力訓練機會;在實踐教學內容上,形成包括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專業應用或綜合能力訓練課程(或實訓項目)的實踐教學體系;在訓練方法上,學生能通過多種教學形式,如參觀、實物演示、實驗、實訓、實習等等,技術應用與職業素質訓導有機結合,接受仿真或真實的實踐訓練。
其次,教學體系設計體現職業素質教育,以能力為本位,按照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來設置課程,建設“課堂學習”加“實踐深化”的職業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并以校內外實習基地為載體,突出“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訓導”兩大中心任務,把職業素質教育貫穿到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環節中,大到嚴格執行各種會計工作操作規程,小到點錢與書寫數字,都有嚴格的規定和監督,不斷強化學生的職業行為養成,使之符合現代工業要求的職業習慣,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遵紀守法意識等等;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考核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人際溝通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
再次,對學生將實行“雙證制”,要求畢業生在獲得大學學歷證書的同時,還必須取得相應的會計職業資格證書。目前的設計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大學二年級要求98%—100%的學生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并按3個學分計量;第二個層次是:在畢業前80%的學生取得助理會計師證,并按4個學分計量;第三個層次為積極引導學生考取注冊會計師證書,每一科目按2個學分計量。該目標是依據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設計的?!稌嫹ā访鞔_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經歷。
三、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學歷教育+職業技能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應以校內實驗環節為基礎,以校外實習環節為補充,以校內外科研環節為高度,形成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體系。
(一)校內實驗環節
實驗環節由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組成。實驗環節一般結合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進行,可安排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或于課程結束后進行。
1.課程實驗
財務管理專業主要課程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學》、《財務管理學》、《成本管理》和《財務分析》等。每門課程都可以在教學中或教學后進行相關課程的實驗,通過實驗能夠將每門課程理論知識應用于實務中,從而達到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基本動手能力的目的。
課程實驗的實施可采取單項實驗或整體實驗兩種形式。單項實驗一般在教學過程中,以課程的章節為實驗單位,按理論教學進度分別組織實驗。整體實驗一般在課程結束后,以課程系統理論知識為實驗單位進行較綜合的實驗,以強化對課程知識的系統性。在一門課程中可分別采取兩種單獨的實驗方式,也可采取兩種實驗方式結合的形式。
比如,在《基礎會計》的教學過程中,可分別進行原始憑證及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會計賬簿的開設和登記等單項實驗,又可以在課程結束后設計一整套關于企業賬務處理流程的整體實驗,讓學生完成從建新賬開始,到處理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一系列基本會計業務。
又如,在《成本管理》的教學過程中,可分別進行各種費用分配表的編制、輔助生產成本分配、產品成本計算表的編制等單項實驗,又可于課程結束后設計一套運用所學的成本計算方法,完成從費用的發生、歸集和分配到產品成本計算的整體實驗。
2.課程設計
在《財務管理學》、《財務分析》、《成本管理》等課程結束后可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強調“知識點”的鞏固和訓練,強調“知識線”的貫通,通過課程設計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全面培養學生獨立、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比如,通過《財務管理學》課程設計,能夠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財務管理的知識要點,把財務管理理論知識與企業實務結合起來,強化理解理論知識,熟悉各種理財技巧和方法,對財務管理問題形成系統的認識。
3.綜合實驗
綜合實驗一般在學完主要專業課程之后進行,通過綜合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加強學生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綜合實驗的主要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針對企業全面經濟業務進行會計實務模擬實驗;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實驗資料基礎上進行財務分析和企業籌資決策、投資決策、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實驗。因此,綜合試驗的內容可涵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學》、《成本管理》、《財務管理學》、《財務分析》等多門會計專業課程。
綜合實驗安排如下:財務基本技能實訓,安排在第一學期,20個學時;會計手工實訓,安排在第五學期,32個學時;ERP沙盤模擬,安排在第五學期,24個學時;財務綜合實訓,安排在第六學期,24個學時。
綜合實驗可采取個人實驗和分組實驗兩種方式。個人實驗要求每個學生各自單獨完成全部模擬實驗內容;分組實驗是在實驗時將學生分組,在每組中按照會計各崗位的分工情況,進行分崗位操作。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可根據實際靈活選擇。
(二)校外實習環節
實習環節要求必須在校外進行,通過校外實習彌補校內實驗環節的不足,讓學生真正走進企業,進行真實的會計業務處理、財務管理。實習環節主要分為認知實習、業務實習和畢業實習三個階段,并結合實驗環節的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安排具體的實習時間。如在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的同時,安排對應的認知或業務實習,在課程綜合實驗后即安排畢業實習等,形成校內與校外、實驗與實習相互交錯的實踐模式。
認知實習安排在第一學期,是在學習《基礎會計》時進行的,主要是了解企業的記賬程序和記賬方法。主要方式是:首先,參觀企業生產工藝過程,請財務主管介紹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財務核算特點;其次,要求學生必須到企業動手實踐。認知實習要求學生了解企業的性質、規模;企業主要生產何種產品,主要生產過程怎樣;企業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如何;企業采用何種記賬程序和記賬方法等。通過實習,使學生熟悉會計科目、記賬憑證、賬簿的使用方法,了解企業的賬務處理程序和基本會計報表,為今后學習《財務會計學》、《成本管理》課程打下基礎。
業務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期初,在學生學完大部分專業主干課程之后進行。主要學生在學完大部分專業主干課程之后,基本已掌握了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業務實習,目的是使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在認知實習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會(下轉162頁)(上接135頁)計程序、會計方法、會計準則,掌握各類型會計業務處理的基本方法。通常以集中方式將學生安排到財務公司進行會計實習,通過業務實習,學生應會設賬、建賬;會對各類型企業的會計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會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基本報表;能夠根據報表和相關數據進行基本的財務分析等。
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結束后進行,往往是結合畢業論文選題和將來的就業方向進行的有目的的實習。可以分散方式將學生安排到企業、事業、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進行會計實習,主要實習各類型企業、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財務管理、審計等內容。畢業實習的目的,其一是結合畢業論文選題在實習中收集相關資料,為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論文打下基礎;其二是學生可以根據將來的就業方向有選擇地進行實習,既深入實習了某一領域,也為將來就業奠定了良好基礎。比如,如果將來要到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那么畢業實習就可以選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如果就業單位已經確定,就可以到就業單位進行畢業實習,為畢業后即能上崗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通過校外實習,學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會計、財務工作的意義,進一步深化專業理論知識,熟悉現行會計、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實務操作技能,對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工作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科研環節
科研環節是對會計相關理論與實踐的深化,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提升。通??梢酝ㄟ^諸如畢業論文寫作、開展社會調研或實踐、參加科研活動等方式進行。
畢業論文寫作是考察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財務管理專業各課程是一個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因此,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就是理解課程之間的關系,并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財務管理專業學生還應進行必要的社會調研和實踐。社會調研和實踐活動能夠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了解專業動態,了解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增強對社會的認識能力。通過開展深入的社會調研活動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素質和能力。
更多精品源自文秘站
一、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問題分析
(一)財務管理專業定位明確,但專業課程體系缺乏層次性,不利于學生的分級分類管理,不能滿足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方向性人才培養的需求。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立應提升層次、拓寬專業、提高素質、注重實踐、面向市場,體現層次性、系統性和結構性,實現財務管理課程體系的最佳組合。目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核心專業課程設置模式主要有:按財務管理的層次來設置、按資金運動的階段來設置、按財務管理的主體來設置以及按財務管理的環節來設置幾種模式。具體如表1所示:(1)課程設置與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相似度高,沒有體現出財務管理專業培養方向的定位,課程設置缺乏方向性。(2)專業課和專業特色課程缺乏深度和廣度,個人理財規劃課程、公司理財規劃課程以及企業風險管理等相關專業特色課程缺乏。(二)雙師型師資隊伍資源豐富但后續師資實踐培訓平臺缺乏。(三)實踐教學意識明確,但缺乏有效的實踐教學評估體系,實踐教學環節落實以及效果落實監控手段匱乏。(四)校外實訓基地數量稀少,建設效果不明顯。(五)學生能力目標體系僅限于對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六)實踐教學以課程實踐教學為主,手工實訓、電算化實驗和實驗室實踐比重較輕,實踐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優化路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