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6 05:01: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學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教學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要進行有序的財務管理活動,自主開展投資、籌資及利潤分配活動,并進行相關的財務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分析等。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水平,財務管理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市場需要高校財會專業培養能參與財務管理工作的高質量人才,這對財會專業核心課程——財務管理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管理課程除了應教授一些具體的技術方法、提高實務操作能力外,更應注重對學生財務思想、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適應商業環境的應變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能將所學的財務管理知識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學以致用,以此作為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
一、財務管理課程的特點
(一)知識具有綜合性
財務管理是一門跨學科跨專業的邊緣科學,內容涉及了經濟管理、金融、證券、會計、稅法、經濟法規、數學、統計等相關學科的知識。財務管理是一種價值管理。它既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獨立方面,又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
(二)信息量大,系統性強
財務管理的對象是資金及其運動,資金運動過程涵蓋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它包含著有機聯系的三個基本內容:資金籌集;資金投放和使用;資金收入和分配。財務管理內容特點決定了財務管理具有很強的系統性。
(三)理論性與務實性強
財務管理作為一門跨學科課程,不僅理論性強,同時也具有較強的務實性。財務管理的務實性主要表現在該學科屬于應用學科,用以解決具體的財務問題、金融問題。如:如何進行籌資,如何進行投資等。財務管理學產生至今一百多年來教育學論文,其理論總是伴隨這企業理財實踐的需要而產生。因此,財務管理的教學必須與實踐相結合。
從財務管理課程的特點可以看出,財務管理是財會專業學生較難掌握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因此,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認真分析在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用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達到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二、目前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
1.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
財務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財務管理課程的實踐性教學方式往往需要通過校內和校外相結合。校內實踐主要包括課堂的案例、討論、習題以及校內實驗課,校外則主要采取校企結合的方式論文開題報告。由于建設條件的限制,校內模擬實驗室在硬件上很難仿真企業的理財環境,因此,大多數學校財務管理實驗課開課率不足或者根本沒有校內實驗課;與企業結合也不緊密,讓學生動手實踐,參與企業具體管理的機會更少。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沒有感性的認知和了解,更無法對企業的財務活動有深刻的認識,從而不能真正了解學習財務管理課程的重要性,更無法了解財務管理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2.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與其他相關課程內容重復
財務管理課程內容中經常涉及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和統計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教學中容易出現教師僅重視本課程的教材、教案以及本課程的講授,而忽視本課程與其它相關學科的聯系。例如,在實際教學中,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是兩門課程,其內容卻有許多重復的現象,如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中的財務預測方法、投資決策方法、存貨控制方法等。這樣浪費不少時間,同時由于時間有限,對兩門課程都不能進行全面系統的學習和實踐。
(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1.先進的教學手段利用不足
目前的財務管理教學大多數還是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部分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傳統的課堂講授采取板書的方式,形式呆板,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傳達的信息量也十分有限,不利于學生快速有效掌握知識,也不利于教師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教師,由于技術手段的限制,多數也把ppt課件制作成教案的電子版,沒有真正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甚至由于多媒體課件的信息傳輸量大,課件制作水平不高,反而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及時消化吸收課程知識,致使多媒體課堂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在財務管理的教學方式上通常都采用以教師課堂教學為主、輔以學生練習來展開,教師通過講授將大量的理論知識“填鴨式”地灌輸給學生。雖然注重內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教育學論文,但教學方法呆板、單一、枯燥。學生按照教師的思維和意圖被動地理解和接受,不易形成系統、連貫的知識體系。教師布置的復習思考題和習題,往往只能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雖有一定的思考作用,但難以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對課程逐漸失去興趣,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思維沒有個性和創造性,動手能力很弱,綜合素質難以提高,進入社會,難以學以致用,不能適應崗位需求。
(三)考核方法單一
課程考核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檢驗課程教學目標是否實現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數高校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考核仍然以期末閉卷考試為關鍵詞解釋題、簡答題、選擇題、判斷題、計算題、案例題等,大部分題目學生只能考記憶解決,題型死板僵化。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只要考前背筆記、惡補專業知識就可以過關。這種單一的考試方式容易助長學生的惰性,抑制學生個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準確客觀的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和能力,更不能公正評價和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改進該課程教學的建議
(一)轉變教學觀念,構建師生互動平臺
轉變教學觀念主要是財務管理教學要從“以教師為主體”過渡到“以學生為主體”。 “以教師為主體”即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聽、記、練為輔。學生被動參與到教學中,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即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前提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探索,掌握所學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解疑和總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不應當把學習過程局限在課堂上,而是應該構建多樣化的師生互動平臺。教師可以通過大多數學生習慣使用的網絡工具,建立課程博客、開設空間、聊天群等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將課程的相關知識更好的呈現給學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利用學生慣用的方式進行交流,也利于增加學生對教師的親切感和信任感,最終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制定科學的授課計劃,協調與相關課程關系
財會專業的三門核心專業課——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存在交叉重復的現象,諸多研究者為此一直爭論不休。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避免課程教學內容重復所導致的教學資源浪費,教學效率低下等情況?在每學期授課前,財務管理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計劃中各門專業課的開課順序教育學論文,了解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程度,合理安排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例如,部分高校財務管理課程開課學期在管理會計之前,就可以將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課程當中的相同內容,包括財務預測方法、投資決策方法、存貨控制方法、財務預算方法等放在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中,同時增加財務管理課程的課時。如果管理會計開課學期在財務管理之前,就可以根據由易入難的規律,在管理會計中講授基本理論和方法,在財務管理課程中在適當增加知識的難度和深度。同時,各課程授課教師應通過專題討論、座談等方式加強溝通,及時交流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對課程重復之處進行分配,制定科學的授課計劃。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財務管理課程信息量大、應用性強,傳統的“黑板+粉筆”的課堂授課方式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因此財務管理課程一般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節省教師板書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通過多樣化的展示方式也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所學知識,教學效果良好。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課程知識,還要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方法。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應力求滿足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在課件的總體設計上力求美觀、簡潔、圖文并茂,以增加學生的直觀理解,對于抽象的概念、復雜的公式及難點采用圖解說明,對于容易混淆的概念采用表格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講解。突出該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論文開題報告。在課件制作上還應該增加教學案例分析內容,增加例題和習題的講解,便于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一系列工具和方法的集成,各種工具和方法的每一種新的組合,就是教學方法的一種創新。目前提出的教學方法包括:案例教學法、復案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等。教師不應該拘泥于某一種教學方法,而是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摘要求。
(五)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財務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首先,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習題、案例和討論等方式,使學生深刻理解理論知識,并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具有共性的問題。其次,建立財務管理仿真實驗室,進行模擬實習。財務管理各章節內容銜接緊密,系統性強,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不能整體把握課程內容。通過模擬實習教育學論文,一方面可以將企業財務管理過程完整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總體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最后,加強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學生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運用所掌握的財務管理理論知識,分析企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措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六)改革課程考核體系
為充分發揮考試的激勵作用,應根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和特點選擇多樣化的考試方式。首先,課程總成績可以由筆試成績、平時成績和實踐成績兩部分組成。筆試成績重點考察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平時成績側重于學生的課堂表現及與教師的互動情況,實踐成績取決于實驗課、實習調查報告等。其次,學期內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選擇考核方式。財務管理課程內容大致可分為基本理論、財務決策、財務專題三個部分?;纠碚摽芍饕扇¢]卷加筆試方式,財務決策可采取開放式的考核方式,如面試、案例分析等,財務專題則可通過調研報告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學期內可以分階段測試。分階段測試可以與課程內容進程結合起來進行,例如將總學時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學習與基本理論內容結合,基本理論部分按百分制占課程內容總分值的20-30%(可由教師靈活掌握),在學時進行到第一階段末時進行一次測驗,期末將其換算到總成績中即可。這種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知識,避免學生邊學邊忘;另一方面也可以將考核工作分散到學期內進行,減輕了學生期末復習壓力和教師期末出卷改卷的工作量。
參考文獻:
[1]韓志麗.基于行為導向的情境教學法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運用[J]. 會計之友(中旬刊),2006,(07)
[2]胡愛榮.案例教學法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2005,(04)
[3]林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實效[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02)
[4]張前.論“學生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會計教學改革[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7,(07)
[5]沈航.關于“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技資訊,2007,(19)
[6]何云亭.高校應以學生為本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01)
[7]溫如春.市場營銷學教學改革創新模式探析[J].科技創業月刊,2008,(01)
[8]吳靜.知識經濟時代財務管理教學[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16)
【關鍵詞】開放教育;畢業論文;質量;保障
1.開放教育學生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1當前開放教育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問題
(1)畢業論文設計作弊問題,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第一種形式為論文全文或大部分網上抄襲,具體表現為直接全部抄襲網上的論文。甚至不加任何修改,或者大部分抄襲網上文章的內容,其拼湊的痕跡非常明顯。第二種形式是購買論文,主要是通過網上或者非法中介提供論文,學生支付一定數目的金錢來換取論文。第三種形式是他人論文,這種形式主要是學生通過家人、朋友找到本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或老師,來為學生論文。
(2)論文選題問題。盡管各省級電大對開放教育不同專業提供了許多論文選題的題目,但是一般多帶有指導性,不是論文的直接選題。學生提交的論文通常表現為大題小作,且題目陳舊,新穎性、創新性較差,影響了畢業論文的質量。
(3)學生論文的論述和寫作規范問題。學生的論述一般層次不分、語言套話、白話、13號居多,缺乏專業語言的嚴謹規范,在寫作規范上,不能按照學術論文的要求來完成,不會使用引注和文獻,甚至不會確定每個問題的名稱用語和目錄的級別問題等。
1.2當前開放教育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存在問題的原因影響開放教育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1)學生自身的問題。由于開放教育的寬口徑入學方式,很多開放教育??茖W生由于在中專沒有過論文寫作環節訓練,本科學生很多選擇的是非原專業學習,因此,專業學術水平不高。(2)論文指導教師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導教師的責任心問題,絲毫不考慮指導論文的水平問題。二是論文指導教師本身的水平問題,如有的工作站的論文指導教師指導的專業方向根本就不是指導教師本人的專業方向,當然也就談不上深入指導了。三是論文指導教師的知識層次的問題,指導教師對本專業的發展不夠關注,知識陳舊,很難使自己指導的論文有新穎性和創新性。(3)開放教育工作站的問題。有的開放教育工作站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源和學生畢業,對學生采取遷就心理,甚至放縱學生。鑒于開放教育學生論文設計質量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開放教育管理部門應對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引起足夠的重視,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采取各種措施來提高學生論文設計的質量。
2.提高開放教育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有效保障
2.1抓好畢業論文寫作輔導,提高論文寫作的規范性
由于開放教育的學生一般都沒有受過科研寫作訓練,所以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和查閱文獻,因此,萬方數據必須對學生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輔導。在寫作輔導中以講座的形式向學生講授什么是論文,論文的一般要求,如何撰寫論文.論文與總結、調查報告的區別,如何設計論文的結構和論文各級標題的名稱,以及如何查閱文獻和使用文獻,如何引注,論文設計的格式規范等。在寫作輔導中,要以具體的范例向學生進行說明,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2.2把好畢業論文開題關,為論文寫作打好基礎
在學生知道如何進行畢業論文設計以后,教師要對學生選定的問題進行輔導,通常學生選定問題較大或者缺乏針對性,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確定選題。在教師幫助學生確定論文選題后,就要讓學生設計論文開題報告,主要包括選題的目的和意義及研究現狀、論文提綱、參考的文獻、研究過程的進度和時間安排等。通過論文開題,保證了學生論文選題的合理性,為學生下一步寫好論文打下基礎。
2.3充分利用網絡交流平臺,全程輔導學生論文設計
學生論文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來對學生論文寫作過程進行全程輔導。在實踐中可以利用“人人網”或QQ的及時交流反饋功能進行輔導和反饋,教師及時輔導學生在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為學生提供幫助。通過指導教師的全程輔導,學生在完成論文過程中要多次提交論文稿,可以有效杜絕學生論文和購買論文作弊現象,而且通過學生進行多次修改也提高了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水平。利用網絡平臺論文指導交流,指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時間和學生進行交流,這樣能有效地保證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
2.4有效應對論文作弊,保證論文質量
如前所述,當前開放教育學生論文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作弊問題,為了有效防止學生的論文作弊問題,指導教師要通過輔導來防止學生論文作弊,學生的開題題目和論文提綱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改;還有通過和學生論文就寫作過程的交流,可以發現學生對論文的把握和理解,如果學生根本不能回答教師在輔導中提出的問題,則學生很有作弊的可能。
3.進一步提高開放教育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建議保證開放教育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不是一個工作站、一個地區的問題,而應該是整個開放教育的問題,在上述措施實施的同時,還應在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完善
3.1嚴格指導教師的選定.在學生畢業論文的設計中,指導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
用,是保障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因此,學生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選定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一般應該從各級開放教育工作站附近高校相關專業的教師中選定,建立論文指導教師人才庫,要求論文指導教師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和高度的責任心,并建立競爭選用機制,這樣可以充分保證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質量,進而為學生畢業論文質量提供保證。
3.2網絡平臺的開發應用
網絡技術的發展為人們交流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因此,網絡技術也應運用到開放教育的畢業論文設計中,可以由省級電大建立一個專門的學生畢業論文寫作過程管理與監控系統網絡平臺,并為各教學點和工作站提供專用窗口,這樣共同實現對學生畢業論文的管理,有效地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
3.3畢業論文規范標準的制定
中央電大作為遠程開放教育的主管單位,應按照專業方向制定畢業論文的標準規范,并統一標準,再由各級省級電大制定畢業論文設計實施細則,這樣從管理上就有了畢業論文設計的統一標準和規范。
3.4三級論文把關制度嚴格論文淘汰制
為了嚴格論文的管理和評審,還應建立嚴格的論文評審和答辯制度,在指導教師輔導學生論文給出初評成績后,應再設立一級論文評審組評審,由評審組給出評審成績。第三級環節為論文答辯,所有學生的畢業論文要全部參加答辯。綜上所述,由于開放教育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高開放教育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保證開放教育的質量,促進開放教育的發展。使開放教育一直保持較好的社會聲譽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姜昕.高校遠程教育畢業論文質量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9):169.
[2]梁紅麗.現代遠程教育畢業論文工作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4):28-30.
一、我國教育碩士培養模式的現狀及其歸因
就其界定來說,我國的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為培養從事基礎教育的具有較強實用性的專業性人才而設置的,但教育學碩士培養的則是偏重教育科研的高層次人才。前者的目的是解決教育、教學及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而后者的目的是提出或創造出新的教育理論知識。因此,兩者培養的方式應該是不同的。但就目前而言,我國教育碩士與教育學碩士的培養模式基本相同,都偏重學術性的研究、輕實踐,更不用說理論與實踐結合,存在嚴重的學術傾向性問題,這主要體現在:
1.培養目標的定位雖然我國早已規定了教育碩士的培養目標,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院校基本還是把教育碩士按照教育學碩士處理,只是在要求上適當做出一些調整。這些院校認為教育碩士既然屬于碩士層次、需要授予碩士學位,自然也需要重視理論研究,但考慮到教育碩士自身的特殊性,在教育學碩士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降檔”處理。2.培養方案的制定由于目前我國的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還處在初級階段,各方面都很欠缺,并且在制定培養方案時,不能準確把握教育碩士的培養目標,甚至與教育學碩士的培養方案相同,也僅僅只是在個別課程的安排上做些少量的調整而已。
3.教學方式選擇方面由于受到我國傳統的教學觀念的思維定勢,在教育碩士的實際教學中主要以單一的班級授課為主,許多授課教師只是單純的在課上灌輸一些與實際關聯不大的理論知識,甚至有意回避與實踐關聯密切的部分,更不會重視學員實際教學水平的提高。當前多是現有的教育學專業的授課教師為教育碩士授課,所以在實際教學中他們常引用教育學碩士的授課方式。在授課方式方面,主要以大班課堂講授為主,極少進行課堂討論、專題講座、學術研討,并很少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授課。在授課內容方面,大都沿用教育學課程的內容,偏重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很少聯系中小學實際的案例進行教學。
4.導師水平及遴選方面教育碩士的培養質量除了決定于學員自身的努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導師的專業水平??梢哉f如果沒有能力強的導師,那么又何談能夠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目前,我國教育碩士的師資隊伍在人員數量上十分缺乏,在教學經驗上嚴重不足。教育碩士的師資隊伍建設嚴重滯后,因此根本無法滿足迅速擴大的教育碩士的招生規模。培養院校在聘用教育碩士導師的問題上也很不規范,往往以導師的學術的水平、學位的層次作為聘任教育碩士導師的標準。所以聘任的教育碩士導師及授課教師,常年從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教育碩士的培養并不十分了解,缺乏一線教學的實踐經驗。這也影響了學員在實際應用方面的能力,與國家設立教育碩士的培養目的相違背。
5.學位論文的指導與評審現在許多教育碩士的培養單位重視學術研究、輕視實踐探索。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所做出來的論文大多是空洞的文章,學術與實踐嚴重脫離,與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最初培養目標相距甚遠[1]。而在教育碩士論文的指導與評審的過程中,則過于重視學術性方面的研究。導師在對教育碩士論文指導的過程中,指導方式大多與教育學碩士的指導方式相一致。在對論文進行評審時,導師往往會減低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的要求,即以低于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的標準來界定教育碩士的學位論文水平。造成這種現象的首要原因是由于培養院校缺乏對教育碩士自身的專業特點及特殊要求的正確認識和疏于實踐探索造成的。但實際上教育碩士與教育學碩士并沒有地位高低的差別,只是應該對其培養采取不同的尺度、偏重不同的研究方向罷了。從某些角度說,教育碩士的要求更高,因為教育學碩士注重理論,而教育碩士注重實踐,而理論源于實踐,因此對教育碩士的要求更高。
二、建構新型教育碩士培養模式
針對以上教育碩士培養模式偏重學術性研究的現狀,結合當今的實際情況,需要探索出一個具有獨特性的教育碩士培養模式,而這種教育模式需要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和應用性。筆者初探培養模式的具體內容如下。
1.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教育碩士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應具有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質量觀。利用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質量觀,對教育碩士的性質、培養目標、培養標準進行深入研究及準確把握。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質量觀統領著本模式的構建,對于如何正確地處理質量與數量的關系、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起著重要作用。教育碩士的培養模式與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應該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摒棄以學術性作為唯一標準的質量觀,而其目標是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基礎教育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的教學研究型教師。
2.培養方式的改進目前我國教育碩士院校的培養方式主要有四種類型:(1)在校學習一年,余下時間在職學習;(2)利用假期等休息時間在校集中學習;(3)混合型培養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在校學習一年、寒暑假集中學習或是利用周末上課等;(4)全日制培養方式的教育碩士研究生。筆者認為,針對不同生源的學員,培養方式應略有不同,即所選擇的培養方式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籍的管理也應適應實際情況。比如,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是否保留學籍制度,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以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采取一些積極措施來開拓和穩定生源,比如中小學校選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到高校攻讀教育碩士,對其進行繼續教育工作。
3.培養體系的改進以往教育碩士的培養模式通常重理論、輕實踐,其培養體系為課堂教學、論文寫作、文獻閱讀。培養院校需要對教育碩士的培養模式進行適當的拓展。創建貫通課堂內外、連結校內校外的教育碩士培養體系?!督逃T士專業學位教學大綱》規定:教育碩士至少要修12門、34個學分的課程,課內總學時為844分”。完成課程學習的主要方式仍然是課堂教學,課程學習在教育碩士培養中占據大部分時間。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雖然可以學到較為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但一年內要修完12門課程,時間緊迫,大部分院校因此只能用課堂灌輸式教學,這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缺乏對上課的主觀能動性??梢赃m當增加具有實際操作性課程的比重,精簡公共課比例,突出教育碩士的特點。而只有這些是不夠的,還必須加強課堂與一線教學的聯系。除課堂教學外,還須通過案例分析、觀摩、學術講座等其他形式來補充或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案例分析是將案例引人課堂,引起學生興趣,結合實際,增加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才能。案例教學最容易讓學生感同身受,同時相當于搭建一個教學實踐共享的平臺。因此,學校不但要加大案例分析的力度,并編寫與實際相關的講義。還要為學生創造觀察實際教學和進行實際教學研討的機會。在每年全國各地舉辦的各種類型教學觀摩會議與研討會議期間,最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授課方式會出現,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了解當前的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把握學科的前沿動態。也會有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蒞臨研討會現場,給學生們提供直接交流的機會。觀摩活動還可以是學生相互說課、相互評課的觀摩。學術講座可以幫助學生自由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參加到教學實踐中去,帶著針對性在實踐中體驗研究性學習。重視實踐環節的同時學生還要多讀經典書,全面提升理論素養,理論指導實踐,形成良性循環。
1.一名教育學研究生的學術苦旅
2.研究生的學習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探究——基于某省教育學研究生學習倦怠狀況的調查與分析
3.研究生專業觀的調查研究——教育學研究生的個案分析
4.碩士研究生學習適應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江蘇6所高校教育學研究生的實證研究
5.論我國成人教育學研究生培養模式及其改革策略——基于價值學視角的審視
6.成人教育學研究生培養模式初探——以河北師范大學為個案
7.對我國教育學研究生教育規模發展的若干問題探討
8.學科危機與學科突圍——我國研究生教育學學科建構論略
9.教育學研究生階段教育研究方法課程研究——以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為例
10.終身教育視野下成人教育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
11.關于成人教育學研究生教育的認識
12.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生招生與培養研究
13.近十年我國成人教育學研究生教育綜述
14.職業教育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以江西省為例
15.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生培養目標與模式研究
16.高等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探討——基于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發展背景
17.我國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導師群體特征研究
18.我國成人教育學研究生的培養研究:回顧與展望
19.影響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就業的市場因素分析
20.職業教育學研究生參與導師課題的創新能力培養——基于協同理論的討論
21.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問題與對策——2006年全國高等教育學博士點和碩士點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
22.應用型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定位研究——基于舒爾茨人力資本理論的視角
23.音樂教育學學科建設與音樂教學論研究生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24.我國成人教育學專業研究生教育現狀分析與改革方略
25.職業技術教育學應用型碩士研究生培養:理想、現實與抉擇
26.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及其培養
27.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探析與反思——以陜西地區為研究對象
28.在讀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的研究——以H大學為例
29.職業技術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現狀、利弊及策略研究——以江西農業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生培養為例
30.中國職業教育學研究生教育回眸:1978~2008
31.論“研究生教育學”學科建構的合用性、合法性與合理性
32.護理教育學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33.中美高等教育學博士研究生培養制度的比較研究——基于廈門大學與斯坦福大學的案例分析
34.中國職業教育學研究生教育的歷史回顧
35.成人教育學研究生專業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36.從就業視角談我國成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
37.對成人教育學研究生教育的再解讀
38.高等教育學研究生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SWOT分析
39.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困境與出路
40.對我國研究生教育學學科建設若干問題的幾點認識(下)——試論研究生教育學研究對象、方法和學科體系
41.國內外職業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比較研究
42.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43.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研究
44.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標準設想
45.美國碩士研究生教育經驗與啟示——以高等教育學專業為例
46.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生培養的現狀與建議
47.“動態培養”:成人教育學研究生教育新模式探析
48.關于創建研究生教育學的思考
49.影響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就業的市場因素分析
50.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生“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及實踐探索
51.對我國研究生教育學學科建設若干問題的幾點認識(上)——試論研究生教育學研究對象、方法和學科體系
52.愿景與可能: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之思
53.當前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三大困境
54.對我國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就業難問題的思考
55.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56.中美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制度比較研究——基于廈門大學與哈佛大學的案例分析
57.就業導向下我國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目標的理性思考
58.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59.制約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就業的市場因素分析
60.基于“發現教法”的研究生學術論壇與創新能力培養研究——以湖北師范學院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為例
61.中外職業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的文獻綜述
62.我國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調查研究
63.當前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職業角色定位
64.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就業取向及原因分析
65.對構建成人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聯盟的思考
66.略論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
67.辦好成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68.成人教育學研究生遠程教育培養模式論析
69.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取向現狀及原因分析
70.地方大學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構想
71.完善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的思考
72.思考與展望——淺談音樂教育學研究生的培養問題
73.我國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研究綜述——以中國期刊網錄入論文為例
74.成人教育學研究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75.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實現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76.關于我國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未來走向的思考
77.當代成人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文化集注
78.在讀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的調查研究——以H師范學院為例
79.職業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綜述
80.案例教學法在“研究生教育學”教學中的運用
81.成人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現狀問題與創新
82.關于建構研究生教育學學科體系的思考
83.基于學術勞動力市場對培養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思考
84.關于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實驗報告——基于高等教育學專業兩門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行動研究
85.斯坦福大學高等教育學博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特點及其啟示
86.職業技術教育學應用型研究生培養:理想、現實與抉擇
87.職業技術教育學應用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研究
88.生活即研究:我讀教育學研究生期間的感悟
89.科學方法論與《研究生教育學》理論體系探究
90.美國教育學研究生院50強
91.我國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發展問題研究
92.我國職業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專業設置的應然構建
93.成長的軌跡——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25年來研究生學位論文分析
94.困厄與出路:成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專業化
95.開拓、創新、求真,科學構建研究生教育學學科體系
96.高等教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選拔問題研究——基于中國15所院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目錄的分析
97.論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及其實現路徑
98.動態學習模式構建:成人教育學專業研究生教育創新基石
99.試析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雙導師制”
100.成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現狀研究
101.我國成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問題與對策
102.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法律意識現狀及培養對策
103.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現狀及對策
104.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究
105.教育學領域跨學科研究生培養的特征、挑戰和對策
106.影響研究生教育學理論體系邏輯起點合理抽象的因素分析
107.我國比較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能力培養調查:理想與現實
108.發揮同輩群體優勢 提升研究生創新水平——基于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的調查
109.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110.成人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實踐性學習摭論
111.省屬綜合性大學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與對策
112.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生培養目的的價值沖突分析
113.教育學原理研究生課程設置的思考——以教育部部署六所全國重點師范院校為例
114.論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創新型人才的養成
115.成人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第六屆全國成人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工作交流研討會綜述
116.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思考
117.成人教育學專業研究生新生學習適應障礙及應對
118.職業技術教育學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研究——以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為例
119.美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特點與借鑒——兼論職技高師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
120.西部師范院校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與問題探討
121.從開題答辯看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
122.高等教育學專業核心知識研究領域的構建——以研究生必讀書目為例
123.暨南國際大學成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特點及其啟示
124.師范院校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就業SWOT分析
125.全日制教育學原理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研究——以某師范大學為例
126.全國研究生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學術影響力——基于2010年度核心期刊論文的統計分析
127.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探究
基于探索我國高等教育研究范式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本次年會以“高等教育研究的使命與挑戰”為主題,代表們主要圍繞如何評價我國的高等教育研究、如何提升我國的高等教育研究水平和如何開創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新局面等議題展開了充分的研討。
一、如何評價我國的高等教育研究自
1983年成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高等教育學正式列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的學科專業目錄至今,我國有組織領導和學科平臺作為依托的高等教育研究已有近30年的歷史了。如何評價這一時期以及我國當前的高等教育研究狀況,直接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未來走向和學科建設的前景。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胡建華教授指出,高等教育學在我國已成為一門“顯學”,高等教育研究已成為內容廣泛、人數眾多的一個研究領域。據他對萬方———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所收錄的碩、博士學位論文進行檢索統計,2006年至2010年12個學科門類共撰寫了10467篇研究高等教育的博、碩士學位論文。非教育學科的高等教育研究碩、博士學位論文數達到4478篇,占總數的42.3%。
在教育學科有關高等教育研究的5989篇碩、博士學位論文中,高等教育學專業的碩、博士學位論文為2446篇,只占研究高等教育的碩、博士學位論文總數的23.4%。結合對該時段有關高等教育研究的期刊論文和立項課題的進一步分析,胡建華教授認為,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研究呈現出“研究視角的多學科”、“研究內容的多樣化”和“研究人員的廣泛性”等三個方面的特點。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王洪才教授則從思維方式或研究范式的角度,反思了我國近30年來高等教育研究的發展變化。他認為,我國高等教育研究從注重客觀規律和邏輯起點的純理論探尋轉向了對高等教育需求和實際問題的應用研究,從注重宏觀研究轉向了中、微觀的高等教育研究。而這兩個方面的變化,事實上是高等教育研究人員的思維方式從本質主義走向反本質主義的外在反映,體現了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從單一走向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基于此,他認為,“我國的高等教育研究開始走向成熟”。
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院長蔡文伯教授通過分析2001年至2010年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專門研究我國西部高等教育的學術性論文發現,學者們研究西部高等教育的積極性與國家的政策密切相關,主要是西部的學者在研究西部的高等教育,研究內容相對集中在西部高等教育的結構與發展戰略上,指向問題的應用研究較多,而關于西部高等教育的理論研究偏少。
本次會議充分地展現了高等教育研究者們的自我批判精神。浙江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眭依凡教授認為,我國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有:研究水平不高,相當數量的論著是為滿足職稱升遷或功名利益的無用之學;遠未擔當起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沒有發出具有社會震撼力的理論聲音,且缺乏理論研究的責任感和學術勇氣;缺少有創見的學術流派,也未形成有利于創建學術流派的條件。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馬陸亭研究員把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現狀概括為:高等教育研究的入門門檻不高;文章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還沒有形成嚴謹的研究范式;爭鳴不夠,階段性研究話題高度重合,觀點一致;科研課題、博士論文選題雷同現象較為普遍。
在討論的過程中,與會專家學者還反復追問了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究竟取得了哪些理論研究成果,究竟在哪些方面卓有成效地影響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對于高等教育研究是否應該成為一塊“公共綠地”和多學科的研究領域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傮w來看,大家對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總體狀況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
二、如何提升我國的高等教育研究水平
評價我國的高等教育研究,特別是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其目的是為了提升高等教育研究水平和促進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事實上,在本次學術年會上,專家學者們更多的也是在思考我國高等教育研究與學科建設的出路問題。
胡建華教授本次會議發言的主題即是“高等教育研究如何走向深入”。在充分分析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現狀和特點的基礎上,他指出,在群眾性高等教育研究方興未艾的潮流中,走專業化道路是鞏固高等教育學學科地位和提升高等教育研究水平的必由之路。具體來說,高等教育研究要強調“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取向的轉換”和“研究隊伍的培養”,應避免“經驗總結”、“就事論事”、“簡單介紹”和“隨想臆造”式的高等教育研究。與胡建華教授的主張較為類似,馬陸亭研究員也呼吁高等教育研究要轉型。而要順利轉型,他指出,必須提高高等教育研究的專業化水平,必須在高等教育理論研究上有所建樹,必須發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的帶頭作用。
無論是方法更新和取向轉換,還是整體轉型和走專業化的道路,我們認為,最核心的還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學術規范問題。是否符合學術規范是判斷高等教育研究水準的一個重要尺度,而探討教育研究的規范性問題則是提高高等教育研究水平的內在需要。在此方面,汕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馬鳳岐研究員作了題為“教育研究的選題和論證方式”的專題發言。他認為,教育學是研究教育問題的,而教育問題可分為認識性問題、實踐性問題和價值性問題。教育學的基本論證方式是在證據基礎上的推理,認識性問題和實踐性問題的研究成果表達主要采用這種論證方式。價值性問題是教育哲學的主要研究對象,而教育哲學研究經常從一些不證自明的原則或公理開始,推導方式是演繹的,主要工具是概念和邏輯,“公理—推論”是價值性問題的主要論證方式。
眭依凡教授則把捍衛大學作為一種學術組織的特殊性與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水平結合在一起加以考慮。他認為,大學是存儲科學知識、發展科學知識和傳播科學知識的專門組織,高等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于深刻認識大學組織的本質屬性及準確掌握大學辦學活動的基本規律。在強調大學應該堅守理想主義精神氣質的同時,高等教育理論研究者也應該站在尊重大學的本性和遵循大學規律的立場上,大膽地責難、質疑和批判現實,承擔起理性捍衛大學的社會責任。高等教育研究若能夠擔負其應盡的責任,其水平也就毋庸置疑了。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盧曉中教授則肯定了學術創新對于提升高等教育研究水平的重要性,而社會變革是進行學術創新的動力和源泉。基于社會變革與學術創新兩者相互關系的視角,并以高等教育發展理論創新為例,他認為,上個世紀后半葉出現的較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發展理論,如馬丁·特羅的“高等教育發展階段論”等均是因應劇烈的社會變革引起的高等教育大變革、大發展而產生的。但是,盧曉中教授認為,隨著高等教育日益進入“社會的中心”和在國家及人的發展中日益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發展理論創新則應當以引領社會變革為己任,從“適應性”創新走向“引領性”創新。
論述提高高等教育研究水平的一般性策略、途徑或方法等固然重要,有選擇地推介或展示一些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也是一種快速提升高等教育研究水平的新思路。作為本次會議精心策劃的一個重要內容,日本廣島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開發中心黃福濤教授作了“高等學校專業教育的變革———歷史與比較的視角”的專題報告,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閻光才教授作了“我國學術職業環境的探索性研究”的專題報告。前一個報告通過對中世紀、近代以及二戰后專業教育在理念、制度和課程三個方面的變化分析,同時考察每個時期若干個國家或地區在專業教育理念、制度和課程三個方面的顯著差異,完整地闡述了專業教育的概念,清晰地再現了專業教育變遷的過程,有針對性地回應了我國在實施專業教育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后一個報告則基于對我國學術職業環境的大樣本調查,論述了影響我國學術職業環境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大學教師的職業認同情況以及對高校內部組織環境和制度、學術交流合作環境的基本看法,并得出了我國大學教師“對組織的依賴高于共同體”、“對政府的依賴高于組織”等一些很有價值的結論。
三、如何開創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新局面
提升高等教育研究的水平有助于推進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但是,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有其自身的要求與行動準則??紤]到中國的國情,提升高等教育研究的水平可能更需要良好的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平臺的支撐。特別是自2009年國家頒布實施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置與管理辦法之后,針對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在本次學術年會上,探究制約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因素,尋找開創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新局面的新思路,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張應強教授認為,我國早期的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由于選擇了經典學科理論作為指導思想,以至于我們在學科理論研究方面產生了方向性偏移。自1997年和1998年的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學術年會之后,我國高等教育學界基本放棄了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研究而轉入高等教育具體問題研究。他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表面原因是“高等教育改革實踐的需要”,而根本原因則是“我們無法解決建設作為一門經典學科的高等教育學所面臨的理論難題”。
基于此,張應強教授指出,走出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困境,我們的選擇和任務是“建設作為現代學科的高等教育學”。其主要理由是:學科劃分的標準并不是絕對客觀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從人類知識和學科的譜系來看,學科劃分標準經歷了從經典學科到現代學科的演變。關于“現代學科”,他認為,現代學科具有四個特點:即“以社會需要為學科演化和發展的動力,學科劃分的標準由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實踐目的所決定”;“以重大的社會問題和綜合性主題為研究對象”;“以應用性學科為主,并衍生出豐富的應用技術知識體系,學科內部很難形成嚴密和統一的理論體系”;“以多學科(跨學科)研究和交叉研究作為主要研究方法,沒有專屬于學科自身的獨特研究方法”。至于如何建設作為現代學科的高等教育學,他指出,一是要突破經典學科框架,建設作為現代學科的高等教育學。二是要突破教育學視界,建設作為一級學科的高等教育學。他呼吁我們要“放棄追求經典學科思路,回到現代學科框架中來”,同時也要“增強學科自信”、“確立開放的學科姿態”和“重視高等教育學核心理論研究”。
“建設作為一級學科的高等教育學”可以說是本次學術年會發出的重要聲音。除張應強教授明確提出這一主張之外,深圳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李均教授、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科院王建華教授的大會發言,也都是在強調高等教育學已不再適合作為教育學的分支學科或二級學科,高等教育學應該按照一級學科甚至是一個學科門類來進行建設。
李均教授認為,在中國,學科不僅指一類知識或學問,還是國家管理和調控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單位,是行政建制在科學研究中的體現。歷史地看,教育學實為“兒童教育學”,主要研究兒童教育,與高等教育學有著不同的“道統”,歷史上的高等教育學與教育學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學科。而現實中的高等教育學與教育學相比,兩者的研究對象、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也有較大的差異,高等教育學已形成種類齊全、涉及面廣泛的分支學科,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有日益增大的社會需求。對照國家關于設置一級學科需滿足的基本條件,他認為:“高等教育學已具備國家現行學科政策規定的關于一級學科的所有條件?!彼€強調指出,高等教育學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危機尚可在“二級學科”框架下得到解決,而化解“一級學科”政策所引發的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危機,或許只能通過高等教育學建成一級學科來完成。把高等教育學建成真正的一級學科,當前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去教育學化”。
王建華教授認為,學科是學者的“家”。它既是一種組織建制和制度安排,也是一種心理情結和認知方式。學科的存在為學術同行的相互認同提供了必要的象征,為學術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平臺。在仍以學科為基礎結構的大學里,只有維持對學科的必要忠誠與認同,統一的學術共同體才有可能存在,健康有序的學術生活才有可能。在學科交叉盛行的今天,如果放棄了對于學科的堅守,高等教育研究將有可能會失去獨立存在的價值。他指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困局在于滿足于作為教育學的一個二級學科被列入官方的學科專業目錄。伴隨國家學科專業目錄的修訂,高等教育學作為教育學二級學科的行政合法性正在逐漸喪失。今后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必須突破我國現有學科專業制度的約束,首先實現從作為一門學科到作為一級學科的轉變,然后再爭取實現從作為一級學科到作為一個學科門類的歷史性跨越。
1.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是影響學生的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據,是連接“教”與“學”的橋梁。因此,在設計教學資源時,要體現出鮮明的人際交往特征,盡可能地采用便于理解和閱讀的方式,選取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輕松地參與教學環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教學資源的開發
要想提高遠程教學質量,還應滿足學生自主學習所需要的條件。各試點高校應將教學資源開發與儲備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各高校的師資力量、設備系統和技術條件的優勢,集中主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用來研制科學的多媒體課件,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教學系統等,從而形成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資源。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更全面的掌握所學知識。除此之外,各試點高校還應重視所設專業的精品課程的開發,利用這些優勢的教學資源來提高遠程教育的質量。
3.圖書館資源在遠程教育中的運用
大部分高校都設有圖書館,圖書館就是一個龐大的知識儲備庫,圖書館中的圖書、電子資源可供學生查閱資料、豐富知識、參考文獻。但是,如果對這些資源管理不當,或者沒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可能出現學生抄襲的現象,所以,要強化對圖書館資源的管理,規范學生行為,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如何讓遠程教育的學生與在校學生一樣方便地享有圖書館資源?這個問題需要遠程高校與校圖書管理機構共同探討,設計出一套合理的圖書資源利用體系,給遠程教育的學生提供更多的享用圖書館資源的機會。
4.教學資源建設的評估
教學資源建設評估是遠程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實行遠程教育的高校應制定出科學的教學資源建設評估系統,定期對遠程教育的各個方面進行評估與檢測。這樣可以檢測出遠程教學的成效,還能發現本校遠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教學資源建設評估對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也起到督促作用,可以規范他們的行為,防止出現一些不符合學院辦校宗旨的行為。
二、教師隊伍的組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學行為的設計者、教學過程的評價者,并與學生直接接觸,由此可見,教師隊伍質量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教學活動的成敗。教師和一些教學輔助者是儲備教學資源的主要力量,在遠程教育中,教師并不單單指的是教師個體,而是教學整體的總稱。如果教師資源不足或質量不好,那么想要提高遠程教學質量無疑是天方夜譚。所以,要想做好遠程教育,就必須組建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熟練掌握遠程教育特點和教學規律的師資隊伍。就目前情況來看,專門從事遠程教育的教師并不多,遠程教育高校的老師大部分是聘請的兼職教師。由于遠程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較大差異,而且對于兼職教師來說,教學任務繁重,容易力不從心。因此,為遠程教育匹配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還應強化遠程教育學院中專業教學委員會的建設,加大對專業教學委員會的資金投入,使他們召開探討遠程教育發展的會議,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除此之外,還應建立教師教學評價系統,對進行課程教學的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方式、教育成果做出綜合測評。還應設立一些教學質量監控部門,搜集遠程學生對于遠程學習的意見,檢測他們的學習效果,從而及時診斷出遠程教育中的問題,制定改善策略。
三、組建輔導教師隊伍
由于目前我國嚴重缺乏專業的遠程教育老師,為了完善遠程教育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提高專業輔導能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促進教學改革,遠程教育學院應聘請一些對學生進行專門輔導的教師。助教可以摘錄一些與課程有關的專業案例,將這些案例放在論壇上與學生分享,這樣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把握所學知識,并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鍛煉了他們的應用能力。助教要經常與課程主講教師交流,提出自己對于教育方式的見解,豐富教學活動。輔導教師的主要職責有:
1.熟悉專業和課程的特點
作為一個專業或課程的輔導教師,首先應該了解該專業和課程的特點,以及主講教師的授課現狀,仔細研究主講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和網絡課程的內容,這樣可以掌握主講老師的授課特點,了解學生心中的重難點,并結合課程特點總結主講老師的授課經驗,還能從旁觀者的角度提出與這門課程最匹配的教學方式。
2.與主講教師多交流輔導教師應與主講教師多交流,探討與教材內容、多媒體課件、教學活動、作業設計相關的教育方式。幫助主講教師輔助學生學習、修正課程導論、制定課程講稿、尋找參考資源、編制課程教學大綱等。
3.輔助設計實驗
針對一些實驗性較強的課程,輔助教師要輔助主講教師設計實驗,必要時可到學習中心對學生進行面授指導。輔助教師在輔導學生學習時要適當地給予提示,多給他們留些實踐操作的機會,這比直接講解更有效,更能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4.作業輔導
維護作業題資料庫,并依據課程的重難點設計出更為科學的作業題,以此充實資料儲備庫。檢查學生的作業并點評,將普遍都犯錯的地方反饋給主講教師,針對個別基礎在平均水平以下的學生,要進行面對面的輔導,幫助他們跟上課程進度。
5.提交工作總結
助教要及時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給學校,定期向學院督導提交工作總結。這就需要他們及時記錄、統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研究出教學問題的根源。如果遇到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問題,就要及時反映給教學部門。
6.遠程輔助教師管理
要想使遠程助教系統發揮其最大價值,就要完善遠程助教的管理制度,制定遠程輔助教師職能和報酬計劃,對他們進行相關的教學培訓。提高輔助教師待遇,增強輔助教師的輔助能力。
四、創建學習平臺體系
遠程教育是在因特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遠程教育學習技術平臺是遠程教育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創建一個好的學習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也可以為教學管理部門提供更多的教學設計模式,推動遠程教學的發展。學習平臺系統是一種借助于互聯網結合開放式和集中式課程點播、學習輔助、同步答疑的遠程教學平臺。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習效率作為主要目標,設計教學活動、作業資料、試題測試等多個教學項目,掌握遠程教育的特點,使教學方式適應遠程教育的發展,為學生提供較好的學習支持服務。遠程試點高校要加大資金投入,建設維護網絡教學系統、教務管理系統等的管理體系,這可以讓遠程教育的教師和學生享受到最好的學習支持服務。加強教學信息化建設,加快教學資源儲備的步伐,提高教學效率,保證遠程教學質量。
五、畢業設計
畢業論文設計是畢業環節中重要的一項,也是對遠程教育學生的考核。經過對畢業論文管理現狀的調查,發現在遠程教育畢業論文的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如管理制度不統一、在論文的許多環節沒體現出成人學習的特點。我國的教育部門應當針對畢業論文管理中的缺陷,規范畢業論文管理程序,完善研究課題、畢業指導、論文答辯的設計,保證學術質量。
1.教師指導
畢業論文設計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要規范畢業環節的工作,提高畢業學術性論文的質量。學校應多給學生提供畢業論文指導,引導他們選取合適的研究主題、設計科學的研究流程,可采取組織學生觀看視頻資料的方式。而且,學校應該設置專門的畢業指導部門,該部門的主要職責是為畢業生匹配論文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全面輔導,并實時反映學生在設計畢業論文時遇到的問題,以便優化學校的畢業論文管理工作。
2.對學術負責
學生在進行畢業論文設計時,應多與指導教師交流。首先要定下研究主題,教師經驗豐富,能夠為學生提供最為適合的研究主題,讓學生少走彎路,減少設計畢業論文時的困難。論文指導老師應認真對待論文指導工作,時刻關注自己所指導的學生,引導學生尋找與畢業論文有關的資料,但應點到為止,不應過多地指導,這樣不利于學生養成自主研究的習慣。培養學生形成對學術負責,對專業負責的觀念,遵守學術道德規范,力求創新、科學的研究態度。
六、結束語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接受主體;教學模式
距離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設立,至今已經過去31個年頭。31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為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專門人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不能否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與現實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需要還存在著很多差距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單一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多樣化社會需求之間的脫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受教育者的接受效果不理想。
一、《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的整體教學思路
接受即教育的實現。一般來說,個體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諸多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只有知、情、意、行同時發揮作用并形成合力,才可能推動個體由“知”到“行”的轉變,進而養成行為習慣并內化為思想品德。如果教育者孤立地從某一個環節進行教育而不兼及其他,則很難推動接受主體思想矛盾運動轉化。因此,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時,可以從某一開端入手,也可以有所側重,但不可以忽視或放棄其他環節,而應使各個環節同時發揮作用。但實際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堂教學實踐受現行評價體系等因素影響,一考定終身單一考察知識掌握的程度,較為重視“知”的環節,重結果輕過程。如此教學,最終結果只能是單一發展了接受主體的閱讀、記憶、背誦等知識技能,而情、意、行等有益大學生個體心智發展并有益社會需求的環節卻被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一)《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的評價理念
信息時代,知識已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在《善于學習增強本領努力實現“中國夢”》中談到:“有人研究過,18世紀以前,知識更新速度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來,人類社會創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還有人說,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經濟時代,一個人讀十幾年書,才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主動學習、自主思考是接受主體獲得知識的重要辦法;被動接受或以考試為外驅力的鸚鵡學舌式復述也是獲得知識的途徑,但卻難以達到教育的本真目的。作者在2014201502學期承擔了二學位《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的講授任務,借著考試形式教師自己決定的機會,改變了傳統的平時成績20分,期中期末各40分的重知識考核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考核理念,確定了過程性評價理念。即唯一標準答案的卷面考試不再是唯一考核形式,確定使用多種過程性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綜合評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的評價方式
以卷面考試為主要考核辦法的終極性評價,相對來說是有缺陷的。一是不公平:有的接受主體因為記憶力強,即使不經常出勤或者出勤了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上課過程中沒有任何的思考、沒有任何的貢獻,也可以靠著考試前的突擊取得不錯的成績;二是不全面:卷面考試單一考察接受主體的知識技能,即使卷面題型中注重了主觀、客觀試題的比例,仍然主要側重了“知”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養。相對而言,過程性評價方式可以解決“不公平、不全面”的問題。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習過程,重視非預期結果。接受主體的學習方式或過程不僅是決定學習結果的重要因素,而且學習過程本身就是考核學習結果的重要內容。“教學與評價如影相隨,相輔相成。教學內容一旦確定,就應該考慮如何評價的問題”?!端枷胝谓逃龑W原理》課程的評價方式采用多樣化考核模式。在開課之初,作者發給上課學生一個教學大綱,教學大綱主要包括:(1)本門課程的課程計劃,注明上課時間、地點和主要的教學內容及各項教學內容的開課周次及時間;(2)作業計劃,在各教學內容及開課周次下會布置相應的作業。有課堂辯論、小論文、測驗、調研報告、小組展示等。接受主體在開學初已經一目了然這門課的任務,提前會有一個規劃,學業壓力也會分散在不同的周次;(3)評價表,對上述作業計劃如何評定分數輔以相應的評價表,這些評價表格可以幫助接受主體有針對性的準備自己的課業;(4)課程分數構成,出勤10分+課堂表現20分+論文20分+小組展示調研成果20分+測驗30分=100分。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出勤及課堂表現
關注出勤,如果不出勤,在這門課上就不可能學到什么。出勤了但沒做跟這門課學習有關的事情也是徒勞無功。如何記錄出勤?如何判斷每位學生的課堂表現?作者采用的方法是上課之初,要求每位學生制作自己的專屬個性桌牌,唯一硬性要求是字體要足夠大,以后每次上課都要擺放在自己面前。同時,上課的時候,作者不再局限于小小三尺講臺宣講式上課,而選擇拿著幻燈片翻頁筆在學生中間穿梭。通過與點名相結合的方式很快就能夠喊出每個人的名字,不僅考察了出勤情況,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而且可以通過近距離的觀察,記錄學生的思考、反應、討論、回答情況評定其課堂表現。
(二)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中的很多教學內容非常貼近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距離接受主體自身的生活經歷很近,可以根據其經驗感受激起寫作興趣。因為很多接受主體寫作論文的經驗并不多,所以較為注重說清楚問題和論文展開的邏輯聯系層面,在字數上并不過多要求。本門課程中,作者布置了幾篇論文題目備選。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變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體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應如何與之對接才能發揮其實效性?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群體作為切口進行探究。因為接受主體在十幾年的求學生涯中已經較為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種種,積累了很多感性想法,借此寫作論文的機會可以較為系統地總結、梳理。在論文寫作之前,作者提供了一些查閱、篩選資料的途徑和辦法。同時接受主體可參考在開課之初發的教學大綱里的論文寫作評價表。要求在正式寫作之前提交論文寫作提綱,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寫作順序,在論文題目和各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之間注意整體協作。通過接受主體查閱資料、構思寫作提綱并最終付諸寫作的過程中鍛煉了其動手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并為探究其他問題進而嘗試解決問題打下了一個基礎。
(三)調研與小組展示
在講到思想政治教育四要素———主體建設、對象分析、環境建設、目標和內容時,作業計劃在各要素部分都設計了接受主體要面臨的一個挑戰———制作調查問卷,并在發放之后回收、篩選有效問卷。在此基礎上分析數據,寫出調研報告并在小組展示環節展示小組成果。同樣有一些題目供各小組選擇,如:新課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人格魅力塑造問題;大學生上網行為調查與建議;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職業融通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視野下赤峰學院建設問題;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政治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實踐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專業的融合••••••。這一部分中,開學之初就要求班長和學習委員按照性別差異、性格差異、小組成員任務差異的異質性要求編排4-6人學習小組。提前幾周選擇作業計劃中的感興趣的備選題目,要求各小組盡量分散選擇,做到每一個問題的探究任務都有小組承擔。設計調查問卷之前,作者給各小組發放參考樣卷,引導各小組根據各自的選題重點、難點設計題目,確定調研對象和發放問卷數量及有效問卷的要求。前期工作做完之后,作者發放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以往畢業生寫作的調研報告畢業論文作為參考,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柱狀圖、餅圖或者表格來分析問卷數據并得出結論進而輔以針對性的意見。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發放、回收、分析數據,并寫作調研報告、展示調研成果,各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又有精誠合作。這些事情是大多數學生以前從未經歷的,小組成員在討論、形成思路、付諸實施的過程中相互間思想、情感的碰撞,行為的協作使得接受主體們收獲了友誼、知識、興趣、合作、責任,更收獲了團體攻關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測驗
作業計劃中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除了課堂討論、論文、調研和小組展示的部分,其余部分作為測驗范圍。作者打破了以往教師出題的慣例,而是面向接受主體征集題目。要求各學習小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教師出題。設計的測驗題目要做到數量適中、難度適中(能夠在90分鐘之內做完),既要有一目了然的客觀性試題(比例不能超過40%),也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主觀性試題。接到任務后,各小組成員情緒高漲,紛紛翻閱筆記、教材,找出知識點,設計主客觀試題。所有小組設計完試題并作出客觀題答案、列出主觀題思路后將成果貼在教室墻上,各小組依次參觀。最后,作者在各小組設計的題目中選擇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試題并標出出題小組作為測驗內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接受主體教學模式效果及反思
因為改變了一考定終身的考核辦法,接受主體教學模式依托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整個課程學習過程的方方面面,每一個過程都是最終成績的組成部分,考試僅占一小部分。所以上課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到自己對自己負責,每一部分的分數都靠自己努力換來,而不是過去臨陣磨槍的考前狂背。學期結束時,跟學生座談了解情況,大部分學生覺得學習積極性被調動了,學到了除了知識之外的東西,鼓勵作者今后繼續采用并完善這種教學模式。但也有部分學生認為一直有任務跟著整個學期都很緊張,習慣了以往的壓力周期,這種模式有點不太適應,但是客觀上還是認可的。盡管有了學生的支持,但是回顧起來,因為第一次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授課,整體的駕馭能力不足,課業的設計、各部分的評價還是不完善,有待在實踐教學和時間流逝中繼續思考和構建。“沒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就可能蛻變為‘馴獸式’的活動?!眳⑴c、創造教學過程,為課堂做貢獻,不再是與己無關的講堂,而是積極主動、自主規劃,成為自己發展的主人的平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并通過自身的創造性活動,不斷開辟未來、塑造自我?教育者主導型教學側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接受主體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全面、可持續的發展,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設計問題體系,并把教學過程打造成師生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大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資源,是課堂教學的貢獻者。因此,這種教學模式突破了過于理論化和理想化的教學內容,使接受主體由原有的被動式學習變為一種主動的興趣追求。
參考文獻:
[1]王愛娣.美國課堂教育,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64.
[2]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