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9 22:27: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養殖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獺兔各階段的管理尤為重要,總體要求是:三查、五看、八注意。三查:即查食量、飲量、糞便。五看:即看精神、食欲、五官、動作、皮毛。八注意:即聽到特殊動靜應注意、聞到特殊氣味應注意、天氣突然變化應注意、幼兔斷奶應注意、新的飼料更換應注意、更換飼養環境應注意、新引進的種兔應注意、新發生疫情時應注意。獺兔的生長階段分為仔兔期、幼兔期、青年兔期、懷孕母兔期、哺乳母兔期、種公兔期。各個階段的管理如下:
1.1仔兔
從出生到斷奶的小兔為仔兔。此階段要保證仔兔早吃奶、吃足奶,防黃尿病、凍傷、獸害、外傷等。
1.2幼兔
斷奶3月齡的兔為幼兔。這一時期的獺兔最難飼養,應給予富含蛋白質又易消化的飼料,少添勤添,保證定時、定量喂食,積極預防球蟲病及腸炎的發生。
1.3青年兔
3~6月齡的兔為青年兔。此時公、母兔應分開飼養,防止早配。這一時期青年兔代謝旺盛,采食量大,日糧中應適當加大粗纖維的比例,有利于兔的健康成長,又可降低飼養成本。
1.4懷孕母兔
在懷孕初期,應給兔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苗進行預防。母兔產前3天,應做好接產準備,對產箱消毒、清洗,放入軟的墊草,預產期可適當安排飼養人員值班,防止發生意外。
1.5哺乳母兔
這一時期應保持兔舍、兔籠內清潔衛生,環境安靜。飼料要多樣化、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根據哺乳的數量、產后的天數決定飼喂量。除此之外,還要經常檢查母兔,防止發生炎。
1.6種公兔
種公兔要一籠一兔,防止相互咬斗,兔籠地板要光滑,經常清掃消毒,以防發生生殖器官疾病。公兔的日糧中要注意添加維生素A、D、E,以及微量元素Zn、Fe、Cu、Mn、Se等以提高配種受胎率。配種前要檢查公、母兔的生殖器是否有炎癥和兔梅毒等疾病。公兔1d可1~2次,連續2d,休息1d。
2搞好防疫
2.1要搞好日常衛生
除每天清掃糞便外,還要定期進行消毒,消毒方式可采用物理消毒法和化學消毒法。
2.1.1物理消毒法
(1)機械消毒法:包括清掃、洗刷、通風和濾過,清除病原體和排泄物、分泌物。(2)熱消毒法:通過高熱使病原體變性、凝固,達到滅活目的的一種消毒法,如火焰或沸煮消毒等。(3)光消毒法:利用陽光和紫外線進行消毒。
2.1.2化學消毒法
(1)福爾馬林:用37%~40%甲醛溶液浸泡器械或消毒兔舍、籠、地面、墻壁、料槽及用具。熏蒸消毒兔舍,每m3空間用高錳酸鉀25g放于容器內,加福爾馬林25mL、水13mL,密閉消毒24h,1d后放兔。(2)來蘇爾:3%用于兔舍籠、用具及場地、車輛、兔的排泄物、分泌物的消毒。(3)復合酚類(農福、農樂、菌毒敵、毒菌凈等):0.3%~1%濃度的溶液可用于兔籠、舍、用具、場地、車輛、排泄物、分泌物的消毒。(4)氫氧化鈉:又名火堿、燒堿、苛性鈉,2%~4%濃度熱溶液可用于兔舍、水泥地面、木制用具、陶瓷用具等消毒。該藥物對金屬制品有腐蝕性,對人的皮膚和黏膜有損害,一般不用。(5)生石灰:10%~20%濃度的溶液用于地面、墻、圍欄、糞池及污水溝的消毒。(6)草木灰:草木灰20kg加水100L煮沸,過濾后即可。30%草木灰水溶液常用于洗刷兔舍的地面、墻壁及飼養用具。(7)漂白粉:每m3河水或井水中加6%~10%消毒30min后可作飲水用。10%~20%乳劑常用于兔舍、地面運輸工具消毒,3%的澄清液用于食槽消毒、飲水器消毒及非金屬用品的消毒。(8)過氧乙酸:國產藥制品分甲液和乙液。配制時取甲液2份和乙液3份混合,再配成1∶20濃度的溶液,用于兔舍噴霧消毒及室內空氣消毒。(9)新潔爾滅:0.1%的溶液用于消毒木制品、洗手等。0.15%的溶液用于兔舍噴霧消毒。(10)洗必泰:0.02%的溶液用于洗手,0.1%的溶液用于飼養用具及器械的消毒,0.05%的溶液用于兔舍、場地、倉庫及工作室的噴霧消毒。
2.2按期防疫
母兔配種前3天注射葡萄球菌苗,每兔2mL。母兔產仔當天皮下注射敵菌銳克0.4mL/只。仔兔23日齡肌肉注射敵蟲銳克0.06mL,皮下注射敵球銳克0.15mL。仔兔27日齡肌肉注射波大疫苗2mL/只。仔兔32日齡肌肉注射巴波二聯苗2mL/只。仔兔40日齡皮下注射兔瘟單聯苗1.5mL/只。仔兔60日齡皮下注射二聯苗或三聯苗2mL/只(二聯苗:瘟巴苗或巴波苗;三聯苗:瘟、巴、魏三聯苗)。每5個月對兔群加強免疫1次。對烈性傳染?。ㄈ缤梦?、巴氏桿菌),4個月免疫1次,每年3次。斷奶仔兔立即進行首免,60日齡時再加強免疫1次,可有效控制兔瘟和兔巴氏桿菌(出敗)病的發生。
2.3常見疾病的防治措施
發現病兔立即進行隔離治療,病情嚴重的立即淘汰撲殺,尸體火焚或深埋,以免病情蔓延。兔常見病有兔瘟、腹瀉、皮膚真菌病、球蟲病、傳染性鼻炎、葡萄球菌病、魏代松菌、河門氏菌及兔疥螨、毛球病等。
2.3.1兔瘟(又名病毒出血癥)
病兔、死兔是主要傳染源。該病是由病毒性出血病毒引起獺兔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主要危害青、壯年兔,乳兔不易感染,60日齡左右有被感染的可能,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冬春季節發病更多。毛兔、肉兔、皮兔場易感染。依病情分為最急性、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型4類。最急性:健康兔感染后12~20h即突然死亡,死亡前不表現任何病狀,只是在舍內亂跳,倒地而亡,此類多發生在流行期。急性:健康兔感染病毒后24~40h,體溫升高至41℃左右,精神沉郁,不愿動,想喝水。臨死前突然興奮,在籠內狂奔,然后前肢伏地,后肢支起,全身顫抖,倒向一側,四肢亂劃,慘叫幾聲而死。有些死兔鼻腔流出泡沫樣血液,臨死前松弛,糞球外有黃色膠樣分泌物。亞急性:一般發生在流行后期,兔體嚴重消瘦,皮毛無光澤,病程2~3d,大部分最終死亡。慢性:病兔精神沉郁,低頭觸地,四肢無力,不吃不喝,拖至5~6d后死亡。病理變化:肺出血、充血、水腫,肝脾大、質地變脆,淤血呈黑紫色,部分腎臟出血。防治措施如下:(1)定期用免瘟疫苗進行預防注射。(2)緊急預防:本病發生時,表現臨床癥狀的兔很難治療,不表現臨床癥狀的,可進行緊急接種。(3)被動免疫:每只兔皮下注射4mL高免血清,可迅速控制病情,7d后注射疫苗。(4)主動免疫:每兔皮下或肌肉注射2~3倍量的疫苗,注射后4~5d病情可得到控制。為防止本病擴散,死兔應深埋或燒毀,帶毒的病兔應隔離,排泄物及一切飼養用具均需徹底消毒。
2.3.2球蟲病
兔球蟲病是球蟲寄生于小腸或肝管的上皮細胞內引起的疾病。根據其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腸型、肝型和混合型,但以混合型感染較為常見。本病主要特征是患兔瘦弱、貧血和下痢,常使幼兔衰弱或大批死亡,降低對各種傳染病的抵抗力。球蟲分布很廣,是兔的各種疾病中最主要的一種,常呈地方性流行,死亡率高達80%,故此病對養兔事業是一個極大的威脅?,F將防治球蟲病的有效方法介紹如下:(1)飼料要經高溫制粒。(2)發現病兔及時隔離、治療,病兔不作種用,死兔要深埋。(3)平時飲水中加三字球蟲粉0.03%濃度飲水,連用5d,停3d,再繼續使用。(4)發現病兔要及時治療。對原籠進行清洗、消毒。灌服藿香正氣水10mL、呋喃唑酮20片、生理鹽水50mL的混合液,每次2~4mL,每天3次。對于球蟲病的治療要及時,一旦發現有兔感染應立即使用藥物治療。除中草藥外,化學合成藥物要交叉、聯合、輪換使用。
2.3.3兔傳染性鼻炎
該病主要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引起。惡劣的外界環境或其它應激因素是鼻炎發生的誘因。癥狀:患兔鼻端周圍皮毛潮濕,從鼻腔流出分泌物,初期分泌物為漿液性、較稀薄。隨著病情的發展,漸變為黏液性或膿性,較濃稠,部分兔呼吸受到影響,呼吸加快,呼吸變粗。防治措施如下:(1)改善環境條件。兔場應選在通風良好、干燥的地方建造。舍間距離應足夠,以6m以上為宜。舍內及時清除糞尿,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經常用消毒液在兔舍內進行噴霧。(2)嚴格控制病情。首先要把好引種關。引種時應認真考察種兔場,不從有明顯鼻炎的兔場引種。引來的新種應隔離檢疫1個月,合格的作為種兔,并入大群。不合格的要堅決淘汰。(3)藥物治療。對于發病較多且又不可能全部淘汰的病兔,應給予適當的治療。注射鼻炎清1~2mL/只,1d1次,連用3~5d。或用3~4倍量氟呱酸加入飼料中,連用數日。(4)免疫注射。傳染性鼻炎的病原菌多能引起家兔的肺炎,導致死亡。為了降低死亡率,應注射相應疫苗。
3適時取皮
關鍵詞:龍蝦;無公害;養殖技術
1苗種自然繁育
1.1親蝦選擇
可在上年9~10月或當年3~4月選擇親蝦,要求體重30~50g,附肢齊全,健康無病,活動力強,雌雄比例為2~3∶1。雌雄龍蝦在外形上特征明顯,容易區別。一是性成熟的龍蝦,雄性個體明顯大于雌性;二是雄性龍蝦足粗大,龍足兩端外側有一明亮的紅色軟疣,雌性龍足相對較小,大部分足上沒有紅色軟疣,即便有顏色也偏淡;三是雄性的生殖孔開口在第5對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孔則開口在第3對步足基部;四是性成熟的雌蝦腹部膨大,雄蝦腹部相對狹小。
1.2親蝦培育
親蝦池面積以0.13~0.33hm2左右為宜,底質以壤土為好,水深1m左右,池埂寬1.5m以上,有充足良好的水源。建好注、排水口,四周池埂用塑料薄膜或鈣塑板搭建防逃墻,放養前7~10d,池塘用1125kg/hm2生石灰干塘消毒。消毒后經過濾(防野雜魚入池)注水深1m左右,施入腐熟畜禽糞7.5~12.0t/hm2培肥水質。池內放入供蝦攀緣棲息的隱蔽物,如樹枝、樹根、竹筒等,并移栽一些水草。
親蝦池可投放親蝦600~900kg/hm2,放養前用3%食鹽水浸浴10min,以殺滅病原體。為充分利用水體和調節水質,可混養鰱、鳙魚750~1500尾/hm2。培育期間,可投喂新鮮水草、豆餅、麥麩或配合飼料,并添加一部分動物性飼料,如切碎的螺蚌肉、畜禽屠宰下腳料等。日投喂量:3月為親蝦體重的2%~3%,4月4%~5%,5月以后6%~8%,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為主,占日餌量的70%。同時加強水質管理,每10~15d換新水1次,每次換水1/3;每20d用10~25mg/kg生石灰水潑灑1次,以保持良好水質,促進親蝦性腺發育。
1.3親蝦繁殖
4~5月,水溫20℃以上時,親蝦開始。受精卵在雌蝦腹中孵化為稚蝦,孵化時間為40~70d。稚蝦孵化后在母體保護下完成幼蝦階段的生長發育過程。稚蝦一離開母體,就能主動攝食,獨立生活。當發現繁殖池中有大量稚蝦出現時,應及時采苗,進行蝦苗培育。
1.4親蝦越冬
龍蝦的生存水溫最低值為5℃。但當水溫低于9℃時,3cm左右的蝦在越冬期間死亡率很高,成蝦雖能生存,但2~3個月后也會出現大量死亡。因此,搞好親蝦的越冬工作,也是整個繁殖工作的重要環節。
1.5育苗技術
龍蝦雖然抱卵量不大,但受精率在98%以上,孵比率達80%~85%。但龍蝦出苗后仔蝦生長蛻殼頻繁,極易受環境條件制約而影響育苗率。要提高育苗率,關鍵要做好如下幾點:
(1)水質要求。按照無公害水質標準要求,保持水體相對穩定,水質清新,pH值在6.5~8.0之間;防止晝夜水溫溫差過大;水中溶解氧應保持5.6mg/L以上。
(2)水體環境。水面一定要有水浮蓮(占1/3),水底最好有水草,并有隱蔽性的洞穴,增加蝦苗蛻殼附著物,也便于通過水浮蓮洗苗檢查掌握出苗時間及蝦的生長情況。進水口加柵欄和過濾網,防止敵害生物入池殘食蝦苗,避免青蛙入池產卵,同時防止親蝦攀附逃逸。
(3)加強檢查。堅持早晚檢查出苗情況,當仔蝦游離母體后,及時捕捉親蝦返回親蝦池再培育,盡量減少盤點過池,操作也要特別小心,避免對抱卵的親蝦和剛孵出的仔蝦造成影響。
(4)保證供飼。適時培養輪蟲等小型浮游動物供剛孵出的仔蝦攝食,出苗前3~5d,開始從飼料專用池捕撈少量小型浮游動物入蝦苗池,并用熟蛋黃、豆漿等及時補充仔、幼蝦所需的食料供應。
2龍蝦養殖技術
2.1投餌
龍蝦放苗3d后,要投1個月左右的小雜魚、下腳碎肉及配合飼料。待蝦苗長至6~7cm時,可全部投喂敲碎的螺螄、河蚌及適量的植物性飼料,2次/d,早晨和傍晚各1次。餌料應投放在池塘四周,并適當分散;每天投餌量為:小蝦一般按其體重的15%~20%投放,大蝦按其體重的5%~10%投放。具體可結合蝦的吃食情況酌情增減,一般以蝦吃飽、吃完、不剩殘餌為準。
2.2換水
龍蝦生長快、耗氧量大,故蝦池水質要保持清新,每周加水15~20cm,使水質新鮮潔爽,并有足夠的溶解氧,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cm深以上,當天氣過冷或過熱時,應適當加深池水,以穩定水溫,防止出現極限溫度。
2.3增氧
當水中溶氧低、水質老化或遇雷陣雨、悶熱、連綿陰雨天氣時,應減少投餌量或停餌,并注意觀察。若發現龍蝦反應遲鈍,游集岸邊,浮頭向岸上爬行,說明缺氧嚴重,應及時注水或開增氧機增氧。
2.4勤管
應勤檢查、勤巡塘,注意龍蝦的覓食、活動、生長和脫殼等情況,并及時采取措施。要不斷清除池中青苔,檢查進、排水口的過濾網,并要注意蝦病的防治,同時注意池中是否有敵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水鳥及害魚等,如有應及時捕殺和驅趕。此外,還應隨時清除池中的浮萍、藻類、水草等有害生物。
3龍蝦養殖的幾點注意事項
3.1養殖龍蝦基礎設施很重要
龍蝦每年有幾次產卵期。1對雌雄龍蝦1次最多能繁育700只蝦苗,通常初春上市的龍蝦都是上年秋天繁育的蝦仔,而春天繁育的蝦仔只需養殖50多天,即可上市。龍蝦養殖戶第1年只要把大的整只龍蝦留住作種,到了秋天,龍蝦就會打窟進洞產仔,第2年就不用購買太多的龍蝦苗。因為龍蝦愛打洞,所以低埂高圍和內塘養龍蝦的圍埂最起碼要有5m寬,圍網也要下埋2m深,以防龍蝦逃跑。
3.2龍蝦飼料很重要
龍蝦喜歡生活在有水花生、茭白的水域,養龍蝦的塘內可以模擬湖泊生態環境,種植一些茭白、水花生,一來夏天可以蔽蔭,防止龍蝦早熟,二來可以滋生龍蝦愛吃的浮游生物。龍蝦的胃口非常好,小麥、玉米等各種野雜食都是好飼料。龍蝦是甲殼類動物,每脫一次殼就長大一次,因此塘內應經常加注新水,以助龍蝦脫殼生長。
關鍵詞:蛋雞;飼養管理;冬季
冬季溫度過低時,雞的體溫散失加快,飼料消耗增加,致使產蛋量減少,雞體消瘦,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冬季必須做好雞的飼養管理工作。
一、防寒保暖
蛋雞的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16~18℃,16~24℃時,蛋雞產蛋率較高。當雞舍溫度低于5℃時,產蛋率下降,低于0℃時產蛋量顯著減少,低于-10℃時停產,同時還會增加飼料的消耗量,所以適宜的雞舍溫度是提高母雞冬天產蛋率的關鍵。因此,入冬前應堵塞迎風口面的窗戶,裝好玻璃或塑料薄膜;隨時檢查四壁及屋頂,在修補除換氣孔窗以外的所有孔洞及裂縫的同時,適當提高飼養密度或加厚墊料,采用這種方法可使雞舍溫度提高5℃以上。墊料要干燥,經常翻動,與雞糞混合,促進微生物活動,使其發酵,達到厚墊草的目的。另外,堅持每天聽天氣預報,防止寒流的突然襲擊。
二、補充光照
光照能促進性腺的分泌,從而促進產蛋,蛋雞每天需16h的光照,但是冬季晝短夜長,自然光照短于12h,不能滿足蛋雞對光照的需要,因此,需人工補光。一般1m2雞舍地面有2.7~3.0W白熾燈光源就能保證光照強度,燈離地1.8~2.0m,燈與燈之間3m左右,燈與燈之間的距離要相等,一般適宜的光照強度為5~10Lx,舍內各處光照均勻,保持燈泡清潔,否則影響光照強度。另外,凌晨是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時候,此時的低溫對處于睡眠狀態的雞所造成的冷刺激最嚴重,因此早晨4時開燈喂料,使雞在溫度低的時候開始采食和運動,增加機體產熱量,以提高其抵御寒冷的能力,緩解冷刺激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一般情況下,晚上8時即可關燈。補充光照時間一旦確定,就要準時開、關燈,持之以恒,切不可時斷時續,忽早忽晚。
三、通風換氣
養雞場多采用高密度飼養,冬季許多養殖戶為了給雞舍保溫,都將雞舍門窗緊閉,有的養雞戶甚至整個冬天也不打開1次,致使雞舍內有害氣體氨、硫化氫、二氧化碳增多。氨和硫化氫濃度過高時,會刺激呼吸道黏膜,誘發雞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導致產蛋量下降,進而降低經濟效益。因此,要定期進行通風換氣,以排出舍內的有害氣體,保持空氣清新,一般可利用中午比較暖和時打開門窗進行換氣,并注意不要讓冷空氣直接吹向雞體,更要防止賊風。另外,為有效清除或降低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可撒過磷酸鈣,每周0.05kg/m2或30mL/m3,進行過氧乙酸噴霧,每周1次。舍內的糞便、污物要每天清掃,也可降低氨和硫化氫濃度。
四、控制雞舍濕度
舍內的相對濕度以50%~70%為宜,最高不得超過75%。要經常檢修飲水系統,避免水管、飲水器或水槽漏水淋濕雞體、飼料,造成舍內濕度和雞體散熱加大。要保證排水暢通,及時排除舍內污水。
五、注意飲水
蛋雞的飲水量與氣溫高低有直接關系,水溫過低會明顯降低雞的耗水量。這是因為雞飲低溫水后會增加體熱的損失,加重冷應激,同時對消化道黏膜造成不良的刺激,甚至引起痙攣,而影響消化和吸收。因此冬季飲溫水為好,最好飲大蒜水,能健胃,促進食欲,助消化,而且能提高雞的抗病能力,對雞瘟、雞白痢等都有預防作用。水量偏少也會影響產蛋量。一般來說,喂干料時雞的飲水量約為采食量的2倍,若連續36h不給飲水,母雞產蛋量下降直至停產,因而要保證產蛋雞的飲水。
六、改善營養水平
冬季氣溫低,體熱容易散失,需要更多的營養維持正常體溫,產蛋也需要大量營養物質,為保持高產穩產,必須改善營養以滿足雞體抵抗寒冷和產蛋的需要。首先,增加日糧的能量水平,提高玉米、稻谷等能量飼料的比例,亦可添加適量油脂,適當減少麩皮、米糠等粗纖維飼料,并依產蛋情況適當增加日糧。其次,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全面滿足蛋雞對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的需要,可提高蛋雞產蛋量。另外,每隔幾天喂點碎辣椒,以刺激食欲,增加雞的抗寒力,同時夜間補喂1次粒料。:
七、疾病防疫
冬季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有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鼻炎和慢性呼吸道病等。對于這些疾病,除了做好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外,還要按當地的疫病流行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并按程序有條不紊的免疫,使產蛋雞獲得較強的抵抗力,以防止疾病在雞群內擴散,從而在產蛋相對較少的冬季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八、減少應激
各種應激反應都會造成雞產蛋量下降或停產。因此,要保持雞舍內外及周圍環境安靜,禁止高聲播放音響、鳴笛等,以防雞受驚嚇而影響產蛋。飼養人員要穿著固定的工作服,嚴禁穿著紅色衣服進入雞舍,工作時動作要輕緩,嚴禁外界人員和車輛進入雞舍。要堵塞雞舍及雞場內外的鼠洞,定期在雞舍及雞場內外投放鼠藥以消滅老鼠;要防止犬、貓、鼠等進入雞舍驚嚇雞群。如有應激因素存在時,可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對由于應激反應造成的產蛋量下降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參考文獻
[1]付健康,王玉紅,崔春生,等.談談冬季的飼養管理[J].河南畜牧獸醫,2007,28(2):40.
[2]張桂新,張明江.產蛋雞冬季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J].吉林畜牧獸醫,2006(3):36-37.
1蜜源植物特點
固原市主要蜜粉源植物有紫花苜蓿、紅豆草、枸杞、刺槐、百里香、椴樹、黃芪、黨參、向日葵、密花香薷和蕎麥。在蜂群繁殖和生產中的輔助蜜粉源植物有山桃、白樺、丁香、蘋果、草木樨、蠶豆、西瓜、南瓜、西葫蘆、小茴香、棗樹、白刺花、鹽膚木、沙棘和玉米等[2]。主要蜜源植物均集中在夏秋兩季,面積大,分布廣,花期交錯,花期長。由于地形和小氣候的不同類型,形成了同種蜜源植物的不同花期。6月初馬牙蠶豆、紅豆草、紫花苜蓿、枸杞相繼開花流蜜。7~8月蕓芥、百里香、向日葵、小茴香、密花香薷、蕎麥等蜜源又相繼開花流蜜,這為中蜂養殖提供了非常充足的物質基礎。
2蜂箱類型
從前期的調查中看到,中蜂箱有樹桶、意標箱和自制的蜂箱。樹桶蜂箱的蜂群群勢都較強,缺點是蜂群失王時難更換蜂王。意標箱有的蜂群都能達到滿箱,自制的蜂箱巢框太高,還有待改進,目前正研制適合本地區中蜂養殖的新蜂箱。
3中蜂優化養殖方法
3.1培育適齡采集蜂
為了讓中蜂能優質高產,在蜜源大量開花流蜜時有強群可采蜜,需在3月前40天左右開始繁殖蜜蜂??梢圆扇⊙a足飼喂(白糖∶水=2∶1)后進行獎勵飼喂(白糖∶水=1∶1)[3],這樣蜜源大量開花流蜜時就可以有大量青壯年蜜蜂參與采集,蜂蜜的產量和品質會上一個檔次。
3.2適時加脾繁殖
適時加脾繁殖很重要,加早和加遲都會影響蜂群發展。當蜜蜂在保溫板外密集時,可以加進第一張脾,當蜂王在加進的脾上產卵孵化成小幼蟲后且蜂群中蜜粉充足時可加入第二張脾,依此類推,加入第三張及更多的脾,到蜜源開花流蜜時就會有強群采蜜。
3.3中蜂不應無王
取蜜中蜂無王群在大流蜜期會因情緒低落等原因而采集不積極。樹桶等老法飼養的蜂群因蜂王老化等原因在流蜜期會分蜂,處理不好就會失王,所以在蜜源流蜜時一定不要出現分蜂,否則會影響蜂蜜的產量和質量。
3.4隨時保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稱
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稱是為了保持在蜜源集中并延續開花流蜜的地區高產穩產,同時也可避免巢蟲危害及其它疾病的發生。
3.5育王換王
為了保持中蜂蜂群可持續發展,采集蜜源和來年蜂群有活力,盡量在半年后用人工育王的方法換去老王和性狀不好的蜂王,只有好的蜂王才能保證蜂群健康穩定的發展。
3.6夏季應遮蔭喂水,冬季加強保溫
紫花苜蓿等蜜源大流蜜時正值炎熱的夏季,所以蜂群應擺在遮蔭好的地方,飼喂干凈的水。秋季固原地區比較寒冷,蜂群保溫非常重要,有的用稻草放在蜂箱周圍和下面,然后在邊上用磚砌起比蜂箱高的墻,上面用石棉瓦蓋起,達到保溫效果。
3.7中蜂囊狀幼蟲病的防治
因夏秋季節雨水多,濕度大,容易爆發中蜂囊狀幼蟲病,蜂群下降很快。當發現蜂群中發生中蜂囊狀幼蟲病,首先是換王,其次是用事先消毒殺菌的蜂脾和蜂箱換去原蜂箱和脾。對換下的蜂箱和蜂脾用福爾馬林浸泡消毒殺菌,然后加強蜂群的飼養管理,及時給其喂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
3.8留足越冬飼料
固原地區冬季較冷,越冬時間長,所以無論是舊法飼養的蜂群或是新法飼養的蜂群都應留足越冬飼料,尤其是樹桶蜂箱。
4中蜂養殖技術優化的效果
經過近年來對固原的涇源、隆德和西吉等地方的中蜂養殖戶的現場考察指導,養蜂經濟效益較顯著,養殖中蜂80~100群的蜂農每年收入3萬~5萬元,蜂蜜單價普遍在50元/kg左右?,F在固原的蜜蜂資源對蜜粉源植物利用不足,仍有較大空間進行中蜂規模飼養[3]。如果定地再結合小轉地飼養,蜂蜜產量可能會更高,經濟效益會更顯著。
5討論
1.地點
??诠鹆盅罅_非魚養殖基地。
2.池塘條件
面積1.8畝、平均水深2.8米、全池用地膜護坡,池底無淤泥,地下水源,動力排灌,配備3臺1.5千瓦的葉輪式增氧機,備用15千瓦的發電機組一部、投料機一臺。
3.苗種放養
苗種為經標粗培育、平均個體規格達100克的吉富品種,為避開高溫期易發生鏈球菌病影響試驗效果,投苗時間選在2013年9月25日,按常規池塘消毒進水后投苗10800尾,畝均6000尾。
4.飼養管理
(1)增氧機的使用:3臺機分別安置在遠離池堤1.5米處且用扦桿固定、形成三角對稱,調整后同時打開作業,以在水流動中沒有出現死角為最佳選擇點。魚體重300克/尾前白天開一臺機,傍晚視天氣、魚活動情況打開1~2臺機;中、后期白天開2臺機,晚上12點前一般開2臺機,隨后看天氣或魚活動情況增開1臺機,其原則是魚不浮頭少開,反之則多開或延長開機時間。(2)投喂飼料:個體重250克前投喂粗蛋白質含量40%、日投餌率4%~6%,后期改投粗蛋白質含量28%、日投餌率1%~4%的浮水膨化料,每天分2次投喂。中、后期由于池塘載魚量較大,投喂時應注意魚攝食及活動情況,適度控制關停機時間,一般至少保持一臺機正常作業,每周停料一天。(3)水質調節:每半月潑灑一次生石灰,用量20千克;前期每周加水一次,后期采取每天微量排灌,且每隔10天大量排灌一次,每次換水量不超過池水的1/2。對水質進行不定期檢測。(4)專人專池管理:定期檢查增氧機及供電線路、發電機,及時排除故障,切實保障增氧機正常作業;勤巡視池塘,觀察魚活動攝食是否有異常,制訂應急方案。檢測水質,做好試驗記錄及建檔等。
二、結果
2014年4月5日起捕銷售,飼養時間6個月左右,最大個體重750克、最小個體重550克、平均個體重650克;收獲商品魚6669千克,成活率95%,畝均單產3705千克;扣減苗種重1080千克,凈增重5589千克,投入飼料8271千克,餌料系數1.48。
三、討論
1.在和目前海南一般性養殖池塘對照分析中可見,畝均單產提高將近2.5倍,畝純收入增加1倍多,盡管其電費支出是一般性飼養池塘的近3倍,但餌料系數下降了0.12,經濟效益是比較可觀的。
2.本試驗主要通過增氧機改善水質條件,達到增加放養密度、提高產量的目的。檢測數據可見試驗池塘的各項有害物質指標均處在安全可控范圍內,盡管后期有個別超標,但筆者認為只要使用微生物制劑或及時銷售就可回避,表明了通過池塘增氧機的控制可大幅度提高池塘養殖生產的高密度集約化程度,降低養殖生產成本,且只要管理措施到位,就可避免高密度放養帶來的養殖風險。
3.本模式主要是對管理上具有較高的要求,為此飼養者應視其技術水平、池塘水深、面積、單產要求,電價、魚價等綜合考慮。尤其是高溫期高密度飼養易暴發的羅非魚鏈球菌疾病尚未能得到有效治療的現階段,在飼養中應當盡可能地避開高溫季節,降低病害風險。
一、基礎設施建設準備工作
(一)養殖地點的選擇。黃河口大閘蟹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所以養殖地點應具備淡水供應充足、注水和排水通暢、水質良好、水草豐富、位置僻靜、交通運輸方便、基礎設施配套健全等特點。
(二)養殖池塘的建設。養殖池塘面積一般10畝—30畝,其中,環溝面積占40%—50%,環溝坡度1:5,平均水深1-2米,池埂堅實不漏水。池底平整少淤泥且有一定的坡度,使池底向出水口一側傾斜,池塘土質以粘土或粘壤土為好。
(三)養殖水源的選擇。要選擇水質良好,沒有工、農業和生活污水污染。同時注意養殖用水的排放,防止養殖污染。
二、苗種投放前期工作
(一)安裝完善防逃逸設施。防逃設施一般用加厚簿膜或鈣塑板等材料。防逃設施一般高約75厘米,在地下25厘米處將防逃設施固定,其余則高出地面,并每隔45-55厘米用樁體支撐,拐角處成弧狀結構;防逃設施里面留1.5米左右的空地或堤埂,并用網片將池塘圍攏,高度大約在1米左右,便于檢查和防止黃河口大閘蟹逃逸。
(二)對養殖池塘進行消毒處理。選好養殖地點后,要對池塘進行清淤整理,采取太陽暴曬的方式殺菌。同時在蟹苗投放前,用85公斤/畝的生石灰溶化后注入池塘進行消毒,去除病體和殘留的兇猛魚類,并改善池塘環境,提高水質的酸堿度,增加鈣含量,這些方法都有利于黃河口大閘蟹的生長和品質的提高。
(三)改善養殖池塘環境。池塘中種植一定量的水草,既可提供黃河口大閘蟹棲息、避敵的場所,又可作為部分青飼料來源,還可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這樣做的有點在于提高黃河口大閘蟹的成活率,同時促進其生長。蟹池中的水草分布要均勻,種類搭配要科學合理,挺水性、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栽植要保持相應的比例,以適應黃河口大閘蟹生長棲息的要求。放養一定規模的螺螄,在凈化水體中浮游生物和有機質的同時,還可以給黃河口大閘蟹提供鮮活餌料。
(四)采取隔離方式進行蟹苗暫養。在進行蟹苗投放前期,要選擇一處約占池塘總面積1/4左右的水域進行隔離,并將蟹苗放到隔離區內進行一段時間的養殖,大約放養到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池塘內存在相對豐富的水草和一定規模的螺螄的時候,將蟹苗投放的池塘中進行大規模養殖。
三、蟹苗的選擇和投放
黃河口大閘蟹蟹苗選擇的好與差,直接關系到養殖的成敗。由于黃河入??谔厥獾臍夂?、土壤條件,以及運輸等因素的影響,黃河入??诘貐^培育的種質純正黃河口大閘蟹蟹苗其成活率、抗病性及生長速度都明顯好于外購的蟹苗。因此,宜選擇本地養殖戶自已培育或黃河入海口地區培育的黃河口大閘蟹蟹苗。進行投放蟹苗的時間一般在11月份和3月份,放苗時池塘與育苗池鹽差≤5‰,溫差≤2℃,要防止冰凍嚴寒和溫度、鹽度變化太大。在蟹苗規格每公斤120-200只的情況下,每畝池塘放養蟹苗約為400只到700只左右,要選擇規格一致,無斷肢,無性早熟。
四、餌料喂養注意事項
黃河口大閘蟹的餌料主要有植物性餌料和動物性餌料兩大類別。在黃河三角洲地區主要是以人工和天然餌料兩種配合進行喂養。池塘中放養的螺螄、水草等天然餌料,可解決黃河口大閘蟹部分飼料來源。黃河口大閘蟹的餌料投喂還因生長階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一齡蟹苗至成蟹養殖階段,投喂的餌料以蟹類人工配合飼料為主。河蟹生長中期應以投喂植物性餌料為主,搭配動物性餌料,后期應多投喂動物性餌料,做到“兩頭精,中間青”。黃河口大閘蟹喂養餌料主要是螺螄、小雜魚等,同時搭配一定數量的植物性飼料。黃河口大閘蟹的餌料系數一般在5以上,究竟投餌多少,應視季節、水溫、蟹的不同生長階段來定。總的分配原則是:上半年投餌占總量的30%-35%;7-11月份占總量的65%-70%。蟹苗至成蟹的日投喂量為在池蟹總重的8%-10%。成蟹喂養按蟹體重5%左右投喂,動物下腳料按占顆粒飼料的10%左右投喂。另外還要視黃河三角洲地區天氣、水溫、水質等狀況,以及河蟹吃食情況,靈活掌握,及時合理的進行調整。黃河口大閘蟹要每日喂養2次,一般為上午7、8時左右,下午6、7時左右,第一次投喂的飼料約占總量的30%左右,第二次投喂的飼料約占總量的70%左右。同時加強觀測,根據飼料剩余的情況決定投放的品種和數量,以無剩余為標準,不宜過量投喂。
五、養殖水體操作規程
池塘水質的保持和穩定對黃河口大閘蟹的品質、生長速度非常重要。從蟹苗投放到成蟹出塘,水質一定要保持清新,溶氧量豐富,水體肥沃,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厘米左右,苗期以肥為宜,成蟹期以瘦為宜。池塘水體的高度在養殖前期一般應在0.6米左右,養殖中期應逐漸增加水深,一周左右注入一次新水,當溫度升高時,水深一般保持在1.3米左右,并每天都要注水10-20厘米左右增加水深。同時加強水草的種植管理,覆蓋池塘的面積約為40%左右,有效降低水體的溫度,優化黃河口大閘蟹生長發育的良好環境。根據黃河口地區的水質特點,春、秋兩季一般為7-10天換水一次,換水量為1/3,夏季一般每3-5天換水一次,換水量不超過1/2。加強池塘溫度的測量,池水溫不能波動太大,避免因為溫度變化或溶氧不足造成大量死亡。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對養殖區的抽樣化驗,及時掌握養殖區中水環境的各項理化指標,合理調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當遇到池塘水質變壞的時候,應采取使用生石灰或施用生物制劑等措施,調節水質,改善水體,降低有毒物質含量,防止病害的發生。
六、日常管理要點
日常管理的主要方法就是經常巡塘,做到一天至少1-2次,做到“五查、有五定”。一是查有無剩余餌料,定當天投餌品種和數量;二是查水質水體是否正常,定換水時間和換水量;看水體是否缺氧,是否能見度降低等,若黃河口大閘蟹受驚后不下水,或下水后立即爬上來;傍晚或清晨黃河口大閘蟹大量集在池邊岸上,說明水中缺氧,必須立即換水或增氧。三是查防逃設施是否正常,定維修加固措施;四是查有敵害,定防范辦法;五是查有無病蟹和死蟹,定防治挽救措施;還要看黃河口大閘蟹的活動狀態是否正常。
七、防治病害措施
黃河口大閘蟹的病害防治應堅持以防為主,防治并重的原則。大力應用生態養殖技術,通過池塘清淤消毒、選育優質蟹苗、改善水質、健康餌料、生物制劑調控等措施,改善黃河口大閘蟹的生長發育環境,提升大閘蟹的抗病能力。如發生病害時,要詳細分析,分清病害類別,針對腐殼病、黑鰓病、爛肢病、水腫病等不同病理,采用國家允許的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漁藥進行處理。
1材料與養殖技術
1.1養殖海區和試驗時間
試驗海區選擇在福建省寧德市三都澳猛澳海域,離岸250m,水質良好,水深≥10m,流速約1.5m/s,潮流順暢,透明度500~900mm,鹽度24.0~28.9,pH7.5~7.9,溶解氧≥5mg/L,表層水溫10.4~29.9℃,養殖期間月水溫變化見表1。養殖試驗時間從2011年6月16日到2012年10月18日。
1.2網箱規格和材料試驗
全部采用浮動式木結構漁排,以塑料泡沫桶為浮力,規格為4.8m×4.8m×5.0m,網衣為聚乙烯結節網,網衣隨苗種生長,網目分別換為10mm、15mm、20mm、25mm規格。
1.3魚種來源
魚種為海水育苗場人工培育,選擇外觀健康、活躍、無畸形及攝食良好的健壯苗種,活水艙運回,經高錳酸鉀消毒后放入網箱。苗種規格為平均全長55.2±0.64mm,苗種數量為10000尾。
1.4魚種放養密度
養殖期間,隨著魚苗的不斷生長,逐漸減小養殖密度,具體密度為:全長55mm時,43尾/m3;全長100mm時,30尾/m3;全長150mm時,22尾/m3;全長≥200mm時,17尾/m3。
1.5養殖技術管理
1.5.1餌料投喂
條紋鋸鮨是肉食性魚類,養殖期間主要投喂的餌料有兩種,即冰鮮雜魚和配合餌料。在秋春低水溫季節(海水溫度24℃以下時)主要以冰鮮雜魚絞成的魚糜為主;夏季高溫季節(海水溫度25℃~28℃時)以“天馬”牌配合顆粒餌料為主,當水溫達28℃以上時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顆粒餌料。投餌量以攝食6~7成飽為宜,日投餌量占魚體重的4~6%(海水溫度20℃以上時)和1~3%(海水溫度20℃以下時),根據條紋鋸鮨的攝食習性,日投餌2次,投喂時間選擇在傍晚和黎明,以少量多次投喂為準則,待魚攝食完再投喂。
1.5.2生長觀察
觀測條紋鋸鮨每日的活動狀況并做記錄,每隔30d隨機抽取30尾條紋鋸鮨,記錄全長、體質量等生長數據,并根據生長情況及時調整管理措施,提高養殖成活率。
1.5.3換網、洗網及網箱檢查
定期檢查網箱網衣有無漏洞或破損及網框架的牢固程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苗種逃逸,同時根據條紋鋸鮨苗種的生長情況,及時更換不同網目的網衣,保障水流暢通。每兩個月清洗網衣一次,避免網衣上附著物過多,阻礙水體交換。
1.6疾病預防
苗種入網箱前要經過嚴格消毒,去除畸形、損傷等殘苗,嚴防病原帶入。選擇新鮮餌料,做到及時投喂,以防變質造成病菌感染,餌料中每15d添加一次多維他及魚肝油,添加量為每kg餌料添加1g多維他和10g魚肝油,增強魚體體質,提高抗病力。定期清洗網衣,并根據魚體生長情況及時更換較大網目網衣,做到保持水流暢通,減少病害發生。做好藥物預防,定期在網箱中掛“魚康”牌藍片和白片及敵白蟲等,發現白點病時,及時用淡水浸泡處理;發現腸炎時,每kg餌料中應及時添加1g氟哌酸。做好條紋鋸鮨的渡夏和越冬工作。嚴格做到安全用藥,并做好用藥記錄。
1.7數據處理
測定的數據和圖表采用SPSS10.0和Excel2003進行處理。各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餌料系數=總投餌量/魚總增重量成活率SR=dt/d0×100%式中dt代表條紋鋸鮨最終總收獲數量,d0代表試驗開始總投放數量。
2結果
2.1生長投放
條紋鋸鮨苗10000尾,經過480d的養殖,至2012年10月18日結束,共存活7380尾,成活率達73.8%,平均全長287.9±10.77mm,平均體質量590.3±49.35g,收獲總質量為4354kg,養殖過程總投餌量(配合飼料1:4換算成冰鮮小雜魚)為31780kg,餌料系數為7.3。生長測量數據見表1,全長與體質量的關系曲線見圖1。所測定養殖條紋鋸鮨,其全長范圍55.2~287.9mm,體質量范圍在6.8~590.3g。養殖條紋鋸鮨的平均全長L(mm)與平均體質量W(g)的關系式為:L=26.411W0.368(R2=0.9753)
2.2渡夏
每年的7~9月份,水溫高于26℃,為高溫季節,條紋鋸鮨容易得腸炎等病害,極易死亡,條紋鋸鮨對環境變化會產生應激反應,應盡量少清洗及更換網衣;只投配合顆粒餌料,不投冰鮮雜魚,并進行合理的營養配制,添加多種維生素及氨基酸,投喂量減少為魚體重的2~3%。每個網箱放入體長相當的鱸(Lateolabraxjaponicus)200尾混養,創造群體攝食效應。
2.3越冬
每年的1~4月份的水溫為10.4~15.1℃時,條紋鋸鮨活力減弱,進入越冬階段,攝食量降低,為保證越冬所需的能量,減少病害,提高成活率,除了注意疾病預防外,還在餌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魚肝油等營養物質,并將網箱加深至6m,保證水溫的相對穩定。
3討論
3.1餌料投喂
對條紋鋸鮨生長、餌料系數的影響條紋鋸鮨為肉食性魚類,較為兇猛,養殖初始,由于環境的改變,較為膽怯,不會馬上攝食,需經一定時間耐心馴化,這一階段要做到認真細致,同時根據每日的攝食情況,及時增減投喂量,餌料中應定期添加多維他等物質,增強魚體體質。本試驗大部分投喂冰鮮小雜魚制成的肉糜,由于受潮流、風速等影響,餌料流失較多,還有部分餌料溶于海水中,餌料利用率低,餌料系數達7.3,希望今后能研制出適合條紋鋸鮨養殖的軟顆粒配合飼料,增加餌料的利用率,減少對水質的污染,減輕養殖水體的富營養化。
3.2渡夏、越冬、病害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