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2 08:46: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圖像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曲面,測量,規劃
正文
一、數字化測量方法分類
數字化測量方法主要有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大類。
1、接觸式測量方法
接觸式數據采集方法是通過機械探頭接觸被測表面,由機械臂關節處的傳感器確定相對坐標位置。該方法穩定,即偽劣點少、精度高、重復精度高,缺點是測量速度慢。接觸式數據采集方法包括基于力觸發原理的觸發式采集和連續掃描數據采集。
(1)觸發式數據測量
觸發式數據測量原理為采樣測頭的探針剛接觸到樣件表面時,探針尖端因受力而產生微小變形,觸發采樣開關,使得數據采集系統記下探針尖的坐標值,逐點移動到所需測量的點,便可以采集到樣件表面輪廓的坐標數據。在采集過程中,由于探針需要偏移某個固定數值才會觸發開關,而且一旦接觸到樣件表面后,探針需要法向退出以免過量而折斷,因此數據采集速度較低。
(2)連續式數據測量方法
連續式數據測量采用模擬量開關采樣頭。原理是利用懸掛在三維彈簧系統中的探針的位置偏移所產生的電感或者電容的變化,進行機-電模擬量轉換。當采樣頭的探針沿著樣件表面以某一切向速度移動時,就發出對應各坐標位置偏移量的電流或電壓信號。最常見的接觸式數據采集方法是三坐標測量機。
2、非接觸式測量方法
依據光學原理發展起來的非接觸式數據采集方法主要有激光三角測量法、光干涉法、結構光學法、超聲波、圖像分析法以及工業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法等。
(1)超聲波法
超聲波法原理是當超聲波脈沖到達被測物體時,在被測物體的兩種介質邊界表面會發生回波反射,通過測量回波與零點脈沖的時間間隔計算出各面到零點的距離。這種方法結構簡單,但測速較慢,測量精度不穩定,目前主要用于物體的無損檢測和壁厚測量。
(2)全息干涉法
利用光的相干性原理,測量分辨率可達光波長的幾百分之一。但需要干涉性好的激光光源和精確的干涉光路,測量范圍較小,在以內。
(3)立體視覺法
是一種仿效人眼觀察物體的方法。通常情況下,測量精度不高,分辨率在毫米數量級。優點是能快速獲取被測物信息,并可實現動態測量。主要應用于地形地貌測量、機器人視覺、物體特征識別以及三維物象分析等場合。
(4)工業層析法
最早應用于醫學領域,目前工業領域已可對工件內部形狀、結構、壁厚等進行測量,是目前極具發展前景的一種非接觸式斷層測量方法,可用于工業產品的無損檢測和探傷。缺點是空間分辨率較低、獲得數據需要較長的積分時間、重建圖像計算量大、造價高,只能獲得一定厚度截面的平均輪廓。
(5)核磁共振圖像法
核磁共振斷層成像法是世紀年代末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式醫療診斷影像技術。具有深入物體內部且不破壞被測物的優點,對生物體無損害,在醫學領域具有廣泛的前景。不足之處是不適用非生物材料的工業產品,空間分辨率不及層析法,且測量時間長,設備昂貴。
(6)結構光法
結構光法是基于三角測量原理的非接觸三維物體測量方法,又稱為投影光柵法,是將具有一定模式的光源,如柵狀光條投射到被測樣件表面,用兩個鏡頭從不同角度獲取表面反射的圖像,通過圖像處理的方法得到整幅圖像上像素的三維坐標,即對圖像進行分析以確定表面上數據點的坐標。這種方法具有非接觸、測量速度快、精度高、算法相對簡單、系統實現方便、造價相對較低等優點,己成為逆向工程三維數字化領域的最重要的三維形貌測量手段。
(7)激光三角法
激光三角法的原理是采用激光作為光源,照射到被測物體上,利用CCD(ChargeCoup1edDevice)接受漫射光成像點,根據光源物體表面反射點、成像點之間的三角關系計算出表面反射點的三維坐標。這種方法已經相當成熟,并已廣泛使用。
表1接觸式與非接觸式測量系統比較
優點
缺點
接觸式測量系統
1、 因為機電技術的成熟,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2、 與工件表面反射特性無關,與顏色曲率關系不大
3、 適合基本幾何形狀的測量
1、 有時需要特殊夾具,使測量成本增加
2、 需要經常校正探頭直徑
3、 操作不當容易損傷表面精度和探頭
4、 逐點進出方式測量,速度較慢
5、 需要對探頭進行半徑補償,會導致修正誤差的問題
非接觸式測量系統
1、 不必作探頭半徑補償
2、 測量速度快
3、 軟、薄、不可接觸的工件可以直接測量
1、 測量精度較差
關鍵詞:音樂欣賞,視覺圖像,語言提示,形體動作,綜合記憶
音樂欣賞教學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途徑,但如何通過音樂欣賞教學進行素質教育呢?我認為,設法使學生準確理解音樂形象是音樂欣賞教學的關鍵,對于中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歸納為以下四種方法,供同仁在音樂欣賞教學時參考。
一、視覺圖像法
視覺圖像法就是以圖片、顏色、圖解等方法使音樂成為可視的形象。欣賞課是讓學生通過聽來接受知識、信息,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所以時間一長,就會造成聽覺疲勞。如果將聽到的音樂用看到的圖片來表現,讓學生通過視覺接受信息,分擔部分聽覺任務,聽覺系統就可得到適當的休息,從而緩解疲勞,提教學效率,如:欣賞教材六年制小學音樂第九冊第七單元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時,聽覺并舉,我利用了錄像,在學生欣賞時,我一股腦地播放錄像,電視上出現了一個晴朗的早晨,苗族山寨的農舍頂上冒出了裊裊的炊煙,樹林里的小鳥從窩里探出了小腦袋……學生從畫面上看到了苗嶺山寨春意盎然的秀麗景色,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再通過讓學生涂顏色(紅黃綠等)的方法把自己體會到的情緒表現出來,如綠色表示悠靜,黃色表示舒暢如柔和,紅色表示歡快的情感等。把聽覺獲得的信息通過可視的顏色來表現。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最后讓小朋友根據欣賞的內容作一幅想象畫,畫的主題在表現歌曲的基本情緒和內容,學生可一邊畫一邊反復聽音樂。
以上圍繞一首欣賞曲,通過讓同學們看、涂、畫三種不同的形式來完成對作品的欣賞,加深了學生對作品中音樂形象的理解。
二、語言提示法
在欣賞樂曲的關鍵處是簡潔生動的語言加以提示,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師啟發式的語言可在樂曲開始前或欣賞的中間,也可在樂曲結尾處,可根據不同的樂曲采用這幾種方法。如在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六年制小學音樂試用課本第八冊第六課樂曲《瑤族舞曲》時,可以在開始前用幾句精煉的朗誦詞來對樂曲作基本情緒的介紹:鼓咚咚敲、木葉聲聲叫?,幷矐c豐收年,樂陶陶。話音一落,音樂立即開始。
在欣賞教學的過程加以富有創設情境的語言,會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音樂作品。如在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一年級下冊《鴨子拌嘴》時,可在初聽音樂時邊聽音樂邊作解說:晨,大鴨子和小鴨子撲扇著翅膀先后走出舍門來到池塘,水打鬧,拌嘴饒舌,然后又小心滿意是地搖搖擺擺走回鴨舍的生動情景。在欣賞結束時用概括性的語言對樂曲內容對樂曲內容進行總結。如: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玩具進行曲》學生復聽完全曲之后,用幾句富有詩意的話作為語言提示:同學們聽完樂曲之后,在我們腦海中是否出現了一幅這樣的景象:深夜,孩子們進入夢鄉,隨著玩具箱子里響起的輕輕的軍號聲,靈巧可愛的玩具精神抖擻地從箱子里列隊走出來,調皮的玩具兵隨著樂曲歡跳起舞,天快亮了,玩具兵司令一聲令下,玩具兵們爭先恐后地爬入箱子,轉眼間,一切都銷聲匿跡。
三、形體動作法
形體動作法可用身體(包括站立、行走、蹦跳等)來表現聽覺體驗。在欣賞音樂時讓學生借助身體的動作表現樂曲中音樂形象,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一年級下冊樂曲《猴王進行曲》時,讓學生模仿“獅王”行走,把“獅王”的吼聲學一學,讓學生都來積極參與,從中感知音樂、理解音樂,創造音樂。又如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一年級音樂《我是人民小騎兵》,可讓學生自己或分組進行,通過各種不同的形體動作表現樂曲情緒的變化,一開始用具有濃郁的內蒙民間特色的動作塑造小騎兵威武活潑,揚鞭催馬在草原上巡邏的形象,再用優美抒展的形體表現美麗遼闊的大草原,抒發對草原的熱愛,接著用剛強有力的動作描繪小騎兵頂風冒雨同大自然搏斗的情景,表現出英雄的氣概,最后再用揚鞭催馬的動作表現氣氛的熱烈歡快。這些都對學生理解音樂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綜合記憶法
綜合記憶法就是以音樂欣賞為中心把多門學科內容融洽進去,協助搞好欣賞教學,使學生不但能提高音樂修養,同時能獲得多方面的知識能力。
如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六年級音樂上冊《渴望春天》時,先把詩歌《春曉》與音樂教學結合,讓學生在朗讀詩歌、理解詩意的同時熟悉樂曲,接著聯系自然課學到的有關知識編成律動:播種、插秧、收割等動作編成律動,最后結合手工課的教學內容,用各種樹葉樹本制作為我們報春的布谷鳥或蝴蝶等動物造型,這樣將語文、自然、律動、手工各科教學合為一體,使學生在讀、做、唱、跳中輕松地學到了知識,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力,也豐富了其他學科的知識,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滲透。
參考文獻:
[1]管惠璇.以學生音樂能力整體發展為目標 改進音樂欣賞教學[J].科教文匯,2010(7).
[2]高職音樂欣賞教學芻議[OL].互聯網-學科教育論文-項目管理-道客巴巴.
[3]吳柯蓉.有效重復:音樂教學不可或缺的元素[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3(5).
[4]柯達伊教學法[OL].互聯網.
[5]彭小芬.淺析音樂教學中的音樂欣賞[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6(7).
[6]束燕.淺談如何培養學生音樂的耳朵[J].文理導航,2012(6).
論文摘要:回顧了全息術的歷史,闡述了全息術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紹了全息術在實際中的應用及其發展方向。
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三維的、彩色的,這是因為每個物體發射的光被人眼接受時,光的強弱、射向和距離、顏色都不同。從波動光學的觀點看,是由于各物體發射的特定的光波不同,光的特征主要取決于光波的振幅(強弱),位相(同相面形狀)和波長(顏色)。如果能得到景物光波的完全特征,就能看到景物逼真的三維像,這就是全息術。全息術誕生到現在60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已被廣泛地應用于近代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中。
1全息術的歷史和發展階段
1948年,丹尼斯·蓋伯提出一種記錄光波振幅和相位的方法,隨后用實驗證實這一想法,即全息術,并制成世界上第一張全息圖。蓋伯本來是為提高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而提出的設想,雖然未能用電子波證實其原理,但用可見光證實了。從第一張全息照片制成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全息圖制作具有以下共同特點:全息圖都是用汞燈作為光源;而且是所謂同軸全息圖,即物光和參考光在一條光路上得到的全息圖。這一時期的全息圖被稱為第一代全息圖,標志著全息術的萌芽。第一代全息圖存在兩個嚴重問題,一個是再現的原始像和共軛像分不開,另一個是光源的相干性太差。因此在這十多年中,全息術進展緩慢。
1960年激光的出現,提供了一種高相干度光源,為全息技術發展提供了可能。針對第一代全息技術出現的問題,利思和烏帕特尼克斯(1962)提出,將通信理論中的載頻概念推廣到空域中,用離軸的參考光與物光干涉形成全息圖,再利用離軸的參考光照射全息圖,使全息圖產生三個在空間互相分離的衍射分量,其中一個復制出原始物光。該方法被稱為離軸全息術,這是全息術發展的第二階段。第二代全息術解決了光源的問題,并且在立體成像、干涉計量檢測、信息存貯等應用領域中獲得巨大進展,但是激光再現的全息圖失去了色調信息。
科學家們開始致力于研究第三代全息圖到。這是用激光記錄,而用白光再現的全息圖,在一定的條件下賦予全息圖以鮮艷的色彩。第三代全息術已經在很多領域的到了應用,例如:像全息、反射全息、彩虹全息、模壓全息等。
激光的高度相干性,要求全息拍攝過程中各個元件、光源和記錄介質的相對位置嚴格保持不變,這也給全息技術的實際使用帶來了種種不便。于是,科學家們又回過頭來繼續探討白光記錄的可能性。第四代全息圖應該是白光記錄白光再現的全息圖,它將使全息術最終走出有防震工作臺的黑暗實驗室,進入更加廣泛的實用領域。
2全息術的基本原理和特點
全息術是一種“無透鏡”的兩步成像法,它能在感光膠片上同時記錄物體的全部信息,即物體光的振幅和位相。全息照相過程分全息記錄和再現兩步:第一步稱為波前記錄(全息記錄);第二步物體的再現(重現)。
波前記錄依據的是干涉原理,物光波和參考光波相干疊加而產生干涉條紋。干涉條紋的反襯度記錄了物光波前的振幅分布,干涉條紋的幾何特征(包括形狀、間距、位置)記錄了物光波前的位相分布。就是說,全息圖上的強度分布記錄了物光波的全部信息-振幅分布和位相分布,它們分別反映了物體的明暗和縱深位置等方面的特征。應當指出,任何感光底片都只能記錄振幅(或者說強度)的分布,而不能直接記錄位相分布,全息照相之所以能記錄位相分布,是利用了參考光波把它轉化成了干涉條紋的強度分布。假如沒有參考光波,或者它與物光波不相干,波前上的位相分布是不可能記錄下來的。
波前再現的理論依據是衍射原理,照明光波(再現光)經過全息圖衍射后出現一個復雜的光波場。全息圖的衍射波含有三種主要成分,即物光波(+1級衍射波),物光波的共軛波(-1級衍射波),照明光波的照直前進(零級衍射波)。在現代記錄和重現的全息照相裝置中,這三種衍射波在空間彼此分離,互不干擾,便于人們用眼睛或鏡頭去觀測物光波的虛像或其共軛波的實像。
全息術的原理決定了它所記錄的全息圖有下列特點:
(1)三維性——因為全息圖記錄了物光的相位信息,圖像具有顯著的視差特性,可以看到逼真的三維圖像。
(2)不可撕毀性——因為全息圖記錄的是物光與參考光的干涉條紋,所以具有可分割性。它被分割后的任一碎片都能再現完整的被攝物形象,只是分辨率受到一些影響。
(3)信息容量大——同一張全息感光板可多次重復曝光記錄,并能互不干擾地再現各個不同的圖像。
(4)全息圖的再現相可放大或縮小——因為衍射角與波長有關,用不同波長的激光照射全息圖,再現相就會發生放大或縮小。
3全息術的主要應用及其發展方向
全息術經過60年的發展,已與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以及非線性光學技術緊密結合,成為一種高新技術,擴展到醫學、藝術、裝飾、包裝、印刷等領域,在一些發達國家還興起了全息產業,并且正在形成日益廣闊的市場,實用前景非常可觀。本文介紹全息術中幾個應用較為廣泛、產業化較成熟的領域并說明其發展方向。
3.1全息存儲
全息存儲是依據全息術的原理,將信息以全息照相的方式存儲起來,它利用兩個光波之間的耦合和解耦合,可以把信息存儲和信息之間的比較(相關)、識別,甚至聯想的功能結合起來,也就是可以把信息存儲和信息處理結合起來。用于全息信息存儲的記錄介質較多,可永久保存信息的全息圖用銀鹽干板、銀鹽非漂白型位相全息干板、光聚合物及光致抗蝕劑等;可擦除重復使用的實時記錄材料有光導熱塑料、有機或無機光折變材料等。全息存儲在存儲容量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原因是:
(1)全息存儲具有存儲容量大的優勢。用感光干板作為普通照相記錄信息時,信息存儲密度的數量級一般為105bit/mm2;用平面全息圖存儲信息時,存儲密度一般可提高一個數量級達106bit/mm2;如果用體全息圖存儲信息時,存儲密度可高達1013bit/mm2。
(2)全息存儲具有極大的冗余性,存儲介質的局部缺陷和損傷不會引起信息丟失。
(3)全息存儲具有讀取速率高和能并行讀取的特點,每個數據頁可包含達1Mbit的信息,寫人一頁的時間在100ms左右,讀信息的時間可以小于100μs,而磁盤的尋址時間至少需要10ms。
當前,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全息存儲研究的熱潮,并取得很大的進展,其主要表現在:
(1)存儲容量迅速提高和性能不斷改善,并逐步走向實用化。例如,1994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在1cm3摻鐵妮酸銼晶體中記錄了1000幅全息圖,同年,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把經壓縮的數字化圖像視頻數據存儲在一個全息存儲器中,并再現了這些數據而圖像質量無顯著下降。1999年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利用空-角復用技術,在同一塊在摻鐵鈮酸鋰晶體中存儲了26000幅全息圖。北京清華大學實現了在摻鐵妮酸鏗晶體中的同一空間位置記錄1500幅全息圖,并研制了具有緊湊結構的靈巧型全息存儲裝置。
(2)實用化的全息存儲系統逐漸推出。例如,1995年由美國政府高級研究項目局(ARPA)、IBM公司的Almaden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學等聯合成立了協作組織并在美國國家存儲工業聯合會(NS1C)支持下川,投資約7000萬美元,實施了光折變信息存儲材料(PRISM)和全息數據存儲系統(HDSS)項目,預期在5年內開發出具有容量為1Tbit數據,存儲速率為1000MB/s的一次寫人或重復寫人的全息數據存儲系統。同樣的研究在法國、英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也正在加緊進行。
近幾年來,光電子技術和器件取得了系列重大進展,為全息存儲器提供了所必要的高性能半導體激光器、液晶空間光調制器、CCD陣列探測器等核心元器件,全息存儲的理論和方法的發展使這項技術日趨成熟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全息圖的壽命問題尚待解決,雖然張澤明、謝敬輝等對Ce:Fe:LiNbO3晶體的全息存儲和熱定影進行了理論和實驗研究,從方法上給出了記錄角度越大,光柵周期越小,熱定影所需最小離子數密度越高,存儲系統的整體性能越好,但是目前還未解決的一個難題是尋找合適的記錄材料。無疑,這將成為全息存儲界研究的熱門課題。
3.2顯示全息
顯示全息技術是在激光透射全息圖的基礎上來制作各種類型的全息圖,如白光反射全息圖、白光透射全息圖等,各種類型的顯示全息圖可用于舞臺布景、建筑、室內裝飾、投影等;再如,以動態顯示的全息技術、層面X射線照相術、3DCAD技術、3D動畫片、雷達顯示、導向和模擬系統等,每3年一次的顯示全息國際會議上都有全息界泰斗展出令人吃驚的全息圖,它們充分展示了全息技術創造性的魅力和藝術的美。
顯示全息目前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Lippmann全息圖,制作方法有Denisyuk的單光束法和Benton的開窗法。第二類是S.A.Benton的彩虹全息圖,這是一種透射式顯示全息圖,可在白光照明下再現立體圖像,且圖像的顏色隨觀察的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從紅到紫如雨后彩虹而得名。隨著高質量記錄材料的發展,隨后的一些研究者和藝術家不斷追求更實用的拍攝技術,如假彩色編碼和真彩色反射全息圖等。美國光學學會主辦的《AppliedOptics》和《OpticsLetters》在20世紀80年代都有關于這方面的論文報道。由SPIE主辦的《Holosphere》和美國全息制造商協會主辦的《HolographyNews》以往和近年都不斷地報道有關顯示全息圖的最新制作技術和商業信息。但從這些報道情況來看,顯示全息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
(1)視角范圍、圖像體積有限;
(2)沒有獲得特別有效的全息圖的計算方法;
(3)由于全息計算數量巨大,導致動態顯示異常困難??朔陨喜蛔悖瑢⒖赡艹蔀轱@示全息研究的幾個熱點。
近年來,顯示全息技術掀起一場數字化變革,數字合成全息技術為全息三維顯示開辟了前所未有的應用前景。隨著計算機運行速度的提高和高分辨空間調制器件的發展,利用顯示全息的大視場、大景深、全視差、真彩色、可拼裝、價格低廉等特性,在不久的將來開發出真正意義的全息電影和全息電視,為顯示全息技術創造良好的商業前景。
3.3模壓全息
模壓全息是1979年RCA公司為解決視頻標準件的全息拷貝而提出的,它是將全息術和電鍍、壓印技術結合起來,使全息圖的制作產業化,用白光再現時,可得到色彩鮮艷逼真的三維圖像,并可通過印刷方式大批量生產,使得它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以商品形式走向市場。模壓全息的制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激光攝制原片全息圖;電成型制金屬模板;模壓復制。這三個階段生產工藝和技術要求都比較高,因此,模壓全息作為安全防偽首當其沖,是安全防偽技術的一個里程碑。正如全息圖的新奇性、強烈的視角效果、制作的難度以及易于應用在鈔票的包裝上,不能去除性、價格低廉、容易驗證等特點,使它很快占領了防偽領域。模壓全息是一種技術與藝術結合的高科技產品,無論在高檔商品促銷、名優商品的防假冒或在有價證券(如信用卡、鈔票、護照簽證)的防偽和加密以及圖書、印刷、印染、裝磺、紀念郵票和廣告標牌等都有采用模壓全息技術,并備受使用者青睞。
模壓全息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80年代中期已形成了一種產業,90年代達到了鼎盛時期。本世紀初,隨著防偽技術要求的不斷提高,模壓全息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美國斑馬圖像公司推出了二維圖像的數字化采集和拍攝技術;2003年,蘇州大學研制成功并已批量生產“數碼激光全息照排系統”;同年,倪星元、張志華等成功研制了可替代傳統鍍鋁防偽薄膜的透明TiO2激光全息防偽薄膜。這些模壓全息的一個個技術突破,使防偽功能有了提高,讓激光全息防偽技術達到新的境界。
模壓全息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迅猛,目前國內已有100多條模壓全息生產線。為了使模壓全息技術健康發展,我國模壓全息產業發展必須在三個方向上引起重視:首先是開拓全息燙金材料,取代金膜和銀膜,其次開發全息包裝材料,實現立體防偽包裝,第三個方向是模壓全息技術和現代印刷術相結合,體現傳統的美術效果和現代科技的藝術魅力。
3.4全息干涉計量
全息干涉計量術是將不同物光,在不同的時間記錄在同一張全息干板上,然后利用全息術的空間波前再現原理,非接觸地對物體表面進行三維測量而獲得信息。全息干涉計量術是全息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能實現高精度非接觸性無損測量,比一般光學干涉計量有很多優點。一般光學計量只能測量形狀比較簡單、表面光度很高的零部件,而全息計量方法則能對任意形狀、任意粗糙表面的物體進行測量,測量精度為光波波長λ的數量級。目前,全息干涉計量術在方法上先后發展了實時全息干涉法(單次曝光法)、二次曝光全息干涉法、時間平均全息干涉法、雙波長干涉法以及雙脈沖頻閃全息干涉法,此外,J.A.Leendertz開辟了全息干涉計量術的另一個新的分支-激光斑紋計量術。隨著光電技術、計算機技術、CCD器件及光纖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全息干涉計量技術在信息采集和處理上更為方便、快捷和可靠,并得以在惡劣環境條件下對某些物理量進行定時測量。再加之相移技術、外差技術和鎖相技術等,可使測量精度提高到λ/100或更高。
全息干涉計量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等西方先進國家已產業化,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有幾所大學和科研單位的研究項目通過鑒定,其中有些達到當時的先進水平。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和研制,我國在全息干涉計量測試設備方面主要發展有:
(1)用于測試火箭發動機噴霧化特性的YSCI型離子瞬態激光全息測試儀;
(2)用于激光熱核聚變稠密等離子體電子密度測量的SPQ-1型四分幅皮秒紫外線激光全息探測儀;
(3)包括記錄、再現、圖像處理三部分的瞬態激光全息干涉計量測試系統;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科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在傳統物理教學中,教師把重點放在考試大綱上,在教學理念上以考試大綱為教學要求,只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教授,沒有去深度探究知識的發現和形成過程,形成了教師的封閉式教學和學生的任務式學習,造成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所以在物理教學中一定要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把基礎文化知識和科學學習方法教授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科學方法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物理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不僅是物理學在漫長的發展中形成的產物,也是發展物理學的手段,科學方法以物理知識為載體,存在于豐富的物理知識中,物理知識與科學方法構成了統一的有機體。結合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大綱,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在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掌握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的同時,也可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物理思想和創造才能,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的基本原則
隱性教育為主,顯性教育為輔
所謂隱性教育是指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隱蔽的發揮教學科學方法的導向作用;顯性教育主要是指通過特定和容易讓學生理解的方式,提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方法名稱。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把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科學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隱性教育的滲透性影響,為顯性教育創造條件,實施隱性教育為主,顯性教育為輔,最終以顯性的方式展現出來。
應用性原則
物理科學方法是知識性和實用性的結合體。把科學方法教育應用到實踐中,通過訓練可以獲得所學物理知識的反饋和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參與能力,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
循序漸進
在物理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接受能力等特點不同,實施循序漸進的科學教育方法。
傳授知識、科學方法與發展能力相統一
物理知識是在科學探究方法的基礎上得出的,因此方法是知識探究過程中的產物,知識與方法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科學方法教育與學生能力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不以任何背景為依托,即使在任何條件下,也具有不斷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所以為了充分實現物理知識的價值,在物理教學上要正確處理好知識、方法和能力之間的關系。
三、在實驗中的科學方法教育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驗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方法,在物理教學中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法,確定實驗的目標和方向,運用物理理論知識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在把實驗提升到理論高度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
1、分析設計實驗思想,挖掘實驗科學方法
在每個實驗精心設計的方法上,不僅有一定的規律,而且也具有創造性和啟發性,蘊含了豐富的科學方法,例如:
(1)等效法:在高中物理教學試驗中,在有限的器材等硬件條件下,通過運用等效法,利用簡單的測量儀器測量出較難得出的物理量,例如: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和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試驗中都運用了等效的方法。
(2)理想實驗法:物理實驗中,依據科學實驗的理論,運用邏輯推理總結出物理結論的方法即理想實驗法,例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斜面研究。
(3)比較的方法:比較法就是在實驗進行前,提前制定一個標準,然后通過實驗與之相比較,例如通過比較的方法得出內接電阻和外接電阻的優缺點。
(4)試驗放大法:通過利用放大法把很難直接觀察到的微小變化顯示出來,例如對萬有引力的證明。
注重實驗過程和實驗記錄的處理,進行科學方法教育
觀察作為實驗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科學方法,在實驗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的觀察法有:
(1)重點觀察法:保持物體質量一定并一定的控制力F,來觀察加速與F和質量的關系,從而得出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a=F/m。
(2)對比觀察法:例如蠟燭在焦點內和焦點外的透鏡成像定律研究。
實驗記錄是科學方法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將思維方式和數學方法統一起來,把實驗結果進行數據處理好而理論分析,主要的數據處理方式:
(1)近似值法和平均法: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在物理教學實驗中,得出的數據會有一定程度的誤差,為了得到比較精確的數據,這就需要進行多次試驗,最終選取其中的近似值或平均值。
(2)表格法:在金屬電阻率實驗中,把導線的電阻R、導線的長度L、導線的直徑d和導線的面積等列入表格中,采用相應的儀器測量出他們的參數,進而算出不同數據的電阻率ρ。
(3)圖像法:物體平拋運動的實驗是圖像法最為典型的應用,通過圖像的方式勾畫出物體的運動軌跡,最終求出重力加速度和初速度。
改進和設計實驗,是檢驗科學方法掌握程度的最佳檢測手段
改進和設計實驗是科學方法教育的重要方式,選取物理教學中的經典實驗,對其進行創新,改變原有的實驗條件,強調實驗目的,使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和影響實驗的主要因素;從實際出發,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懸掛測試中心等)設計實驗,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步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觀察實驗過程,記錄實驗結果,最后得出實驗報告,這樣不僅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參與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想,鞏固了課堂知識,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結束語:
科學方法教育對擺脫傳統思想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教學功用,在物理教學中要不斷深化和滲透科學方法教育,推動科學方法教育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大昌.新課程理念與初中物理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國家研究理事會.科學探究與國家科學教育標準[M].羅星凱等譯.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0.
[3]王文英.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開展科學方法教育之實踐和探索[D]:[碩士學位
論文].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0.
論文關鍵詞 民事案件 指印特點 檢驗方法
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的發展,民事活動日益活躍。當需要在合同、借貸、證言材料、授權書等民事法律文件上簽名、蓋章、捺指印時,一般在落款處先簽名后捺印指印,起到雙重印證的證明作用。在某些特殊的文件中出現當事人姓名或修改的地方時,需要捺指印,表示對簽名、修改等法律行為的認可,這時指印比簽名、蓋章更令人信服。當發生糾紛需要進行民事訴訟時,指印檢驗就顯得尤為重要。民事案件指印的檢驗是對當事人一方是否在相關文件上“捺印過指印”這一民事行為的檢驗,即檢驗只需通過指印進行人身同一認定。雖然民事案件指印檢驗任務單一,但捺印雙方通常不具備捺印常識,或沿襲一些民間的捺印習俗,使遺留在相關文件上的指印表現形式多樣,反映出一些有利于檢驗的特點和一些不利于檢驗的特點。筆者依據在司法鑒定實務中的觀察和思考,剖析這些特點,力圖找到民事案件指印檢驗較好的方法與途徑。
一、民事案件中指印的特點
(一)有利于檢驗的特點
1.造痕客體多為右手食指,指位相對固定
捺指印表示信用及個人識別的方法在我國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用右手來捺印,表示尊敬、慎重。民事案件中出現的指印大多為右手所留,一般情況下在一個簽名處只捺印一枚指印,個別情況下出現兩枚指印或多枚指印甚至整個手掌印。據筆者所在鑒定機構鑒定過的近百份民事案件中,指位以右食指居多,占90%以上,其次是右中指、右拇指,少數人由于手指殘缺、左撇子習慣等原因,出現環指印、小指印或左手指印。
2.承痕客體多為紙張,客體單一
民事案件中出現的指印一般遺留在紙張上,承受客體比較單一。指印所留紙張的材質比較豐富,主要是辦公、文化用紙、印刷用紙,如普通打印紙、復印紙、稿紙、作業紙、新聞紙、報紙等。紙張的成分、物理、化學性質,如光滑、粗糙、平整、凸凹、滲透性等性質影響指印的質量及指印在紙張上客觀形態保持的狀態。
3.乳突紋線明顯,多為紅色,可以直接觀察
民事案件中的指印,均為有色紋線,多數為紅色印泥或印油形成,偶爾也見黑色或藍色指印,指印一般不需要顯現,既可直觀觀察到有色紋線。紋線大多為乳突線痕跡,條條脊紋清晰可見,偶爾可見小犁溝痕跡或乳突線與小犁溝混合痕跡。
4.檢驗對象已知,樣本范圍確定
民事案件中出現的指印,均有特定檢驗對象,且指位相對固定,樣本指印采集時捺印目的明確,可以進行重點捺印。一般情況下捺印當事人一方的十指指印,重點捺印右手食指,特殊情況下需捺印多人或進行多指位捺印。
(二)不利于檢驗的特點
1.捺印器材不專業,使用介質種類多,背景復雜
民事案件中指印的捺印器材、工具不專業。捺印盒內的襯墊物多為海綿或紡織品,少有以陶瓷板作捺印盒的,由此導致捺印介質在指肚表面上分布不均勻,指印捺印效果不理想,使流暢連貫的紋線斷裂呈虛線狀。捺印使用的介質種類多,有印泥、印油、鞋油、墨水等,顏色常見的是紅色,但也有黑色、藍色、紫色等,造成民事案件中指印雖然均為有色指印,但濃淡不一,以形成堆積,清晰程度不佳。另外指印一般捺印在紙張上有證明作用的文字、簽名、修改、紙張的格線等地方,背景復雜增加了指印檢驗難度。
2.捺印不規范,指印殘缺,多為指尖印
民事案件中出現的指印是當事人有意捺印,但大多捺印動作不規范,用力不均勻,局部變形大,如捺印時有的當事人手指沾取印油后,用手指尖在紙上戳幾下;有的當事人擔心捺印不清用力過大;有的當事人滾動手指捺印但滾動不到位等。捺印后呈現在文書紙張上的指印殘缺、移位、扭曲、變形等情況非常普遍。其中指尖印較多,面積較小,有的留下一個輪廓幾條紋線;有的特征量少不具備檢驗條件;有的乳突線和犁溝擠在一起、紋線清晰度差、穩定性差。
3.檢材形成時間長,印油多擴散,不易尋找特征
民事案件中的指印從捺印到檢驗鑒定經過的時間一般較長,有的相隔三、五年,有的相隔十余年。由于檢材形成時間長,文書保存不當,受自然環境溫度、濕度及霉變的影響,紙張粘連或紙張變脆,出現印油擴散,致使乳突紋線和小犁溝糊在一起的現象,或出現指印紋線顏色變淡,特征模糊,不易尋找特征的情況。
4.出于多種因素,捺印往往不配合
中國是指印應用的發源地,在司法行政、民事活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般公民都有“捺印行為代表契約和信用”的常識。在實際的民事活動中,由于多種原因,有的不愿意承擔某種民事責任;有的態度輕率;有的想逃避責任,而不愿意捺印。所以捺印時往往不配合,故意使動作過大或過小,或隨意捺印,致使指印殘缺、模糊、變形,細節特征反映不充分、不穩定,增加檢驗難度。
二、民事案件中指印的檢驗方法
針對民事案件中指印的特點,在進行檢驗鑒定時,立足充分利用有利于檢驗的特點、克服不利于檢驗的特點,進行逐步檢驗。
(一)針對有利特點的應用
1.重點檢驗右食指,其余指位不放過
民事案件中的指紋,指位相對確定,可以減少工作量。檢驗時,一般先重點檢驗右手食指,從紋型、中心、三角、指尖等幾個重點部位著手,確定種類特征,在種類特征相同的情況下再逐步尋找細節特征。當排除右食指后再依次檢驗右中指、右拇指。實踐中罕見用環指和小指捺印的(有些地方認為使用小指捺印表示對人的侮辱)。
2.紙張客體,掃描放大檢驗
民事案件中形成指印的承痕客體多為紙張,屬于平面承痕客體。檢驗時可以用放大鏡直接檢驗原物,或者用掃描儀將文件掃描到計算機中放大觀察。一般可以選擇600~1200dpide分辨率,彩色掃描,反差自動調整等方式進行掃描,得到最真實或最有利于圖像檢驗指印。指印在掃描、放大過程中無變形,能較好保持原貌,原有紋線、特征位置關系不變,為檢驗提供了有力條件。
3.檢驗有色紋線,省時省力
乳突紋線多為有色紋線,減少了區分乳突紋線和小犁溝的工作。但少數情況下因沾取印油過多,用力不均勻等原因,形成小犁溝痕跡,或形成乳突線和小犁溝混合的痕跡。小犁溝痕跡以特征出現的位置及特征相互關系為檢驗依據,不必再拘泥特征名稱,注意與樣本乳突線痕跡特征的相互印證;混合痕跡可分區檢驗,分區檢驗乳突線痕跡和小犁溝痕跡,注意兩種痕跡過渡處的斷線、錯線。
4.充分捺印,制作實驗樣本
由于樣本采集對象單一。捺印樣本指紋時,可以充分捺印,如對十個手指進行三面捺印、平面捺印等,對重點手指、重點部位可以多次捺印,充分收集樣本指印。遇到殘缺、變形指印,可以分析形成指印的具體部位,形成動作,用力方向等,模擬原始條件,按照特定的部位、順序、動作進行實驗樣本捺印。
(二)針對不利特點的檢驗方法
1.排除干擾,分離紋線
民事案件中出現的指印常有文字、格線、印刷暗紋等背景干擾;有的簽名寫在乳突紋線之上,朱墨順序顛倒,難以判斷指印真假;有的模糊紅色指印粘連在一起。對字跡的干擾一般用多光譜照相法、或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顏色通道功能進行分離。紅色、藍色、藍黑色字跡分離效果好、細節損失少;黑色碳素墨水字跡分離效果不明顯。對朱墨順序的辨別,先用顯微鏡觀察法、交叉點切面鏡檢法、光譜成像法等進行分離,這些方法屬于無損檢驗;效果不好時可用轉印法、脫色法、粉末吸附法、掃描電鏡檢驗法進行分離,這些方法對檢材有一定耗損,并且不可逆,需慎重使用。對模糊紅色指印可進行高分辨率彩色掃描處理,對經過掃描儀獲取的紅色印泥指印,效果不理想時,還可用《圖像處理系統》進行調整處理。模糊紅色指印還可進行高倍像素拍照處理,選擇小光圈、高倍像素,通過透光、反射光拍照,可以取得比掃描效果更好的指印檢材。
2.分析指印形成動作,定準遺留部位
民事案件中出現的指印一般是面積小、殘缺、模糊、變形的疑難指印。針對這些疑難指印首先要判斷形成動作,是一次形成還是晃動、重疊形成?是垂直向下靜態捺印還是滾動中動態形成?手指與紙張是水平還是傾斜形成?可以通過檢材指印形成的環境和手印遺留情況判斷當時的動作。其次要判斷指印遺留的部位,可以根據指印移動的方向、紋線的形態如弧向、弧度、粗細等確定具體部位,是指尖或是指側等。在確定的具體部位中一般能尋找到的幾個特征,但這幾個特征在完整指印中是孤立的,很難確定這幾個特征距中心、三角的距離,也就無法和樣本指印相應位置特征進行定位檢驗。這時需要對殘缺部位再次定位,即殘缺部位在整枚指印中的具置,如距中心、三角的紋線數或距某一特殊特征的紋線數,可以根據紋線密度、稀疏、紋線弧度、形態來判斷,確定殘缺部位特征和中心、三角的位置關系。之后在樣本指印相應位置上尋找對應特征進行檢驗。
3.靈活尋找指印特征,重點觀察紋線細節
民事案件中出現的指印殘缺、模糊、紋線少,尋找特征方法可靈活運用。如從印痕中心到外圍、或從外圍到中心,把不多的紋線逐個查清,從中發現特征。如用追跡法,順著紋線追跡到有背景干擾的地方,如果干擾對紋線影響不大,可以按紋線的流向繼續尋找細節特征,如果干擾影響較大,不能正常順線追跡時,要把背景筆劃、格線與乳突紋線分離,可用描繪法繪示意圖;還可以觀察殘缺指印兩頭紋線的變化,從中發現細節特征。對發現的為數不多,異?!罢滟F”的細節特征,要深入剖析每個特征的具體構成、有無變形、其形態、大小、位置、方向、角度等,以及各個特征間的彼此距離、方位構成的圖形、相隔線數等,使每個特征更具個性化。檢驗時還需盡量運用褶紋、皺紋、傷疤及細點線、汗孔等特征。這些特征不但增加了特征的種類和數量,還提高了特征的質量,使指印特定性更強,為檢驗鑒定得出可靠結論提供了充足材料。
【關鍵詞】物理教學創新教育實施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育實踐中存在著許多困惑或誤區:有人認為上活動課、成立鼓樂隊、減少主課時、不打百分而改為“等級加評語”等就是創新教育,把創新教育誤認為非知識教育、非考試教育、非升學教育。但實踐證明,牢固的基礎知識是創新能力發展的基礎,而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所以,只有課堂教學才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
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理解,須經過兩次認識上的飛躍。第一次飛躍是外界物理環境和學生原有的物理認知結構相互作用,重新組合、形成概念、掌握規律,并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接著,進入第二次飛躍,即從理性認識回到實踐——分析、解決物理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學生靈活地把理性認識運用于實際,思維從抽象上升為具體,使知識從弄懂到會用。物理課堂教學要實施創新教育,就必須把握好這兩次認識上的飛躍。
一、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教師要采用“引探式”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知識,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自覺、主動地完成認識上的第一次飛躍。
1.構建適合創新教育的學習環境。
(1)教師應破除教學上的“師道尊嚴”觀,正確對待學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錯誤的意見和想法,避免扼殺他們的創新欲望。
(2)教師要營造一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盡可能增加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活動量,讓學生可以毫無顧忌地發表見解,發展創新性思維。
(3)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凡是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應該讓學生自己去創新、自己去做;寫、算、說等活動都是如此。在學習活動中,教師主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啟發、誘導、點撥,長此堅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形成,創新能力就會得以發展。
2.注重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學。
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分析法、綜合法、類比法、假說法、數學法、理想化方法等,我們可將這些方法靈活機動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夠掌握方法,從而培養其創新能力,使學生在“三維空間”學習知識和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看似浪費時間,實質上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大有益處。
3.加強物理概念、規律間的邏輯體系
加強概念、規律間的邏輯體系,就是要弄清各個基本概念和規律在一個整體中是以何種方式結合起來的,并在知識體系中占據什么地位。例如學習了力學知識之后,可以畫出概念、規律邏輯體系,知識就不再雜亂無章地堆積在頭腦中,而是以一定的結構方式和邏輯體系儲存著,從而增加了知識的有序性。這樣,知識就容易被理解、提取和再現,也容易向應用和學習新知識中遷移,創新能力自然得以發展。
二、使學生積極、愉快地從理性認識上升到實踐——分析、解決物理問題。
教師通過拓寬思維、多角度、數題一解、一題數解使學生積極愉悅地解決物理問題,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新的疑難問題面前,往往從容不迫,思維興奮,解決問題的路子寬,創新能力強。
1.教給學生靈活多變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中學物理解題方法有多種:整體法、隔離法、圖像法、等效法、極端思維法、類比法、估算法、移植法、微元法、逆向法等。掌握了這些方法,可以使認識活動變得有序,可以把知識有效地組織起來,按照一定的規律去實現預期的目標,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從而發展創新能力。
2.發展新知識組塊的創生能力
新知識組塊的創新能力主要包括下列要素:①提出探索性新問題的能力。表現在不盲從教師和課本,對學習的任何內容都要問幾個為什么,不輕易承認、附和、接受某種觀點、思路和方法。②脫離習慣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應經常訓練學生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能夠解決為過去的經驗和習慣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以及在解決問題上有創新,用新穎、巧妙的方法簡捷地解決復雜問題。③設計探索性實驗的能力。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性實驗、研制教學儀器,根據實驗任務提出新穎的、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并能獨立完成。④創造超出已掌握知識范疇的新思維成果的能力。教學中應經常引導學生研讀并習作小論文,讓學生給出有創建的物理知識結構圖,鼓勵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創造,這樣能夠在理論上提出新見解,總結出不同的知識結構體系,擴大物理知識與其它學科知識相互聯系的范圍。
三、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除了完成認識上的兩次飛躍外,還必須進行非智力因素的培育。
——湖北省“十五”重點課題初中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
階段性總結會匯報材料
--縣---中學課題組
我校“初中創新教育教學研究與實驗 "課題,是XX年底申報,XX年1月正式啟動的,至今已走過了兩年半的研究歷程。在市教科院和縣教研室的指導下,回顧這兩年多的研究,應該說,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績。現在向各位作匯報,匯報的題目是《“鏈接”創新教育,“刷新”學校形象》。主要從創新教育的“著眼點”、創新教育的“著力點”、創新教育的“落腳點”,談談怎樣“鏈接”;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實踐創新的過程中、研究創新的效益里,說說如何“刷新”。
一、把創新教育的“著眼點”放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肩負著民族創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主體,而能否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首先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道路上來”。而教師的這種精神、意識與能力又完全取決于學校管理層的教育理念是否創新。
自XX年底接題以來,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質量,靠教育科研上臺階”的共識,明確提出了“把課題研究作為提升辦學水平的階梯、把課題研究作為培養教師隊伍的機制、把課題研究作為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手段、把課題研究中的創新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目標”的研究口號。把創新教育的“著眼點”放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
一是理念,學校辦學理念的的創新;二是觀念,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三是信念,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
1、學校辦學理念的創新:力爭提升一檔品味
在思維上創新
學校能否與時俱進,辦學理念很關鍵。學校如何在新形勢下與時俱進?我們覺得過去的辦學理念缺少特色,于是將辦學理念創新為與教育方針緊密吻合的十六個字。即:修德為先、啟智為要、強體為本、成才為上。德、智、體渾然一體,構成辦學主體行為。"德",要修;"智",要啟;"體",要強,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鑒于此,我們于XX年底就把當時有著32年辦學歷史的長沖中學的辦學理念作了大膽創新,集中為八個字:修德、啟智、強體、成才。
在運行中創新。再好的辦學理念不付諸實踐不行,如何在實踐中應用辦學理念?我們主要采用了"三合一"的辦法來強化師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將八個大字的辦學理念鑄成兩米見方的大紅烤漆字,高聳在教學樓頂上,醒目、耀眼,師生無時不在關注它、談論它、踐行它。
二是"時時唱"——我們把辦學理念寫進了《民族興旺我擔當》的校歌。通過對兩小節歌詞的反復吟唱,強化師生的理念行為。如:畢升故里大道旁,青紗環繞碧羅帳--長沖中學我的向往,長沖中學我的希望--清晨的陽光,傍晚的燈光--莘莘學子書聲瑯--修德、啟智、強體、成才--民族的興旺,我擔當!國家的富強,我擔當!并把她作為初一新生進校必學歌曲,五四或十一、元旦歌詠的必唱歌曲,藝術人才選拔必測歌曲??梢哉f,在----中學近XX師生中,第一會唱的是國歌,第二會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周周講"——我們規定國旗下講話內容,無論哪個領導講話,必須緊緊圍繞辦學理念的八個字來拓展,結合校本實際去生發,并收集整理編印成冊,使辦學理念的觀念意識不僅物化為資料、更內化為行為。
此外,我們還在"校園之聲"廣播臺開辟了"化理念為行動"的專欄,在《山茶花》文學社刊內設置辦學理念實踐專頁。
總之,近兩年,我校的辦學理念不僅有形可見,有聲可聽,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內化,努力踐行。
2、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徹底消除三個誤解
一是科研創新“神秘論”。他們雖然向往上進,也崇尚創新,羨慕別人的成果,同時又覺得創新神秘莫測,高不可攀,徘徊在創新的門口。
二是創新“冒險論”,他們認為,科研創新是形式,有違常規,是“花拳秀腿”,“好看不好吃”,他們貪圖安逸,墨守陳規,不會用心去思考如何教會學生上課,復習,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去應考,更不會考慮怎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種人是抵制創新的。
三是常規與創新“沖突論”,持這種觀點的教師不懂常規與教研是一體兩面的關系,他們認為科研影響日常教學,創新破壞常規秩序,不可否認,科研創新需要花一定時間和精力,創新必然要打破傳統,然而“磨刀不誤砍柴功”,創新會讓教師從新的高度去審視常規,提高效益。
為了從根本上消除教師的誤解,學校不斷借助外力、挖掘內力,利用外派參觀學習,利用周六舉辦創新論壇、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講座,校長、副校長帶頭講創新理論、教研組長、實驗教師跟班談認識,兩年來,已舉辦講座9期,54人為創新進行了講析,外派學習63人次,印發創新學習資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師對創新教育的誤解。
3、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必須樹立四種信念。
雖然好奇心是創新的首要成分,自信心也是創新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少研究成果和經驗表明,一個人將來創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學階段創造力發展的狀況,而學生求學過程尤為關鍵的是四種與信念直接相關的內容。一是自信的求學信念,學會說“我會”;二是自愛的求學信念,學會說“我愿”;三是自覺的求學信念,學會說“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學信念,學會說“我敢”。既要從本質上培養學生的智力創新能力,讓他們獲取成功的學習經驗;更要從道德層面上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感悟失敗的痛苦,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 1
二、把創新教育的“著力點”放在實踐創新的過程中
我們認為:創新教育的“著力點”應該是在實踐過程中堅持創新。立項時的“實驗”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會議上,改為了“實踐”,這就意味著,初中創新教育應全方位,大面積地投入到實踐之中,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踐行創新,不讓實踐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落空,針對實踐中的“實”字,我校課題組明確提出了“五不空”,一是在實踐的時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實踐陣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實踐的機制上不說空話;四是在實踐的關鍵處不掛空檔;五是在實踐的進程中不行空路。
1、在實踐的時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實踐創新教育的時段,大至分為四個階段
(1)開題起步階段(
XX.12~XX.7)
我們以學科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申報立項,當時確立了六個學科共8個子課題為創新研究項目,并確立了在六個班開展實驗,還成立了科研處,確定雙周六上午為創新教育學習研究固定時間,形成了系統的實驗方案。
(2)實驗運行階段(XX.3~XX.7)
根據學科與課型的不同,不斷地實踐,反復地探索,創新了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如語文學科的個性化作文指導:啟發——激趣——引導——動筆——互評,精讀課文教學的“導——悟——創——評”;數學課思維為主線的“準備——發現——探究——質疑——應用——延伸”;物理課的八步教學模式:設疑——操作——觀察——小結——質疑——討論——解疑——歸納;化學課的問(激活思維)——動(多維互動)——探(探索求知)——導(歸納引導)——創(應用遷移);音樂課的興趣感知——模仿感悟——參與體驗——創新展現等。課題實驗涵蓋了大多數學科,涉及到絕大多數教師。
(3)全面實踐階段 (XX.9~XX.7)
是全面推行、全員參與,全方位實踐階段。即在全體教師中推廣模式,通過講、說創新研討課,寫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論文,召開學科創新說課聽課研討會,舉辦創新論壇、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講座,不斷調整完善各學科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全面摸索新的創新策略。
(4)攻堅結題階段(XX.8~12),隨著實踐的深入,借助研討會召開,利用省級新課題立項,我們發現學科創新中的國家級課程、地方性課程和校本課程以及活動性課程、展示型課程、研究性課程之間是有共性的,相對學科型課程內容而言,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束縛,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這三類課程均以活動貫穿始終,并注重學生的探究與嘗試過程,為此,我們一方面加大這三類課程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以綜合實踐活動課帶動學科課的研究,努力尋找兩者之間的結合點,隨著創新課題深入開展,開放性學習的教學理念給了“自主、合作、發展”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空間,我們相信,到結題時,教學內容的開放性,獲知過程的開放性,教師評價的開放性,師生關系的開放性,會成為創新性課堂教學的評價主體。
我校實踐創新教育的空間可謂面面俱到:
一是科科有課題。語文有“作文個性化與閱讀個性化”、“生活源泉與個性化發展。”數學有“探究式學習研究與實驗”、“課堂教學中求異思維研究”、“英語課閱讀能力的培養與研究”、“物理合作學習研究”、“政治實踐途徑研究”、“音樂地方特色研究”、“美術鄉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班班有研究。開題之初,我們只確定在三個年級共六個班中開展實驗;實驗運行階段,就擴大到八個班;到今年初,已發展到全校24個班。
三是人人都實踐。創新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我校107個任課教師都參與其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子課題,個個都有整套的方案計劃、實踐過程記錄、階段總結與反思,呈現在與會者面前雖然難免有些粗糙、簡單,但仍能反映出我校實踐創新教育教學的整體狀況。
2、在實踐的主陣地上不放空炮。
勿庸置疑,創新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讓創新實踐在主陣地上放空炮,我們的主要作法是三條:
(1)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培養創新能力。
如文科教師巧用“三境”培養創新: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質疑情境,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大膽提問;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交流情境,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討論;三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想象情境,變“單一思維”為“多向拓展”思維。
又如理科教師培養創新學生的“三性”:有的采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有的采用“一題簡解”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有的采用“一題優解”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2)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培養創新能力
主要是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三類創新性思維:
如理科主要采用“大腦激蕩法”、“反問法”、“分散法”訓練學生發散思維;文科主要采用“圖像法”、“變換法”、“情境法”訓練學生形象思維;綜合學科主要采用“設想法”“追蹤法”“類比法”訓練直覺思維。
(3)以個性化發展為重心開發學生創新能力
如學科課堂教學中的作文個性化,閱讀個性化,理科實驗個性化,信息技術個性化,綜合實踐個性化,體音美特長個性化訓練等都收到了較好效果。
3、在實踐機制上不說空話
(1)增設保障機制。首先是組織保障。自XX年春季起,學校增設了科研處,配備了一名主任,落實一名副校長專門分管;其次是時間保障。常規教學本來就時間緊,要使課題研究扎實有效,必須合理安排時間,為此,我們將周六定為課題研究時間,平時每周一次,忙時間周一次,要么“充電”:集中學業務,舉辦專題講座;要么“放電”:說課、評課、寫論文、搞制作。三是資金保障。除了圍繞科研課題增設文本論文、報告,電子課件、演示等獎勵項目外,還對周六參加專業學習的給予補助。 2
(2)完善管理機制。學校過去對課題 研究停留在表面說教狀態,沒有從管理上真正落實,自申請立項創新教育后,我們充實了對教師綜合考核的指標,增設了課題研究項目,分配了過程量化分數。
(3)調整評價機制。一是對教師的評價:由剛性變成彈性,課題內容由缺失到充實,由只以考試成績定論到既有定論又有評論,即每學期在學生中進行一次教師教育教學綜合情況調查,反饋情況分析評價;二是對程序的評價:由輕過程重結果到過程與結果和諧統一,分值上統籌兼顧;三是對學生的評價: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只重視顯性到顯性結合,既重視直觀顯性的考試成績,又重視隱性的品德行為的成長過程,設成長記錄袋,填綜合素質卡,上文明進步榜,如胡自琴,吳又紅等一批教師長期重視學生隱性評價,一月一次紅榜表彰,形成了班風好,學風純的班務特色。
4、在實踐的關鍵處不掛空檔
(1)外派學習時不放過每一次機遇。近兩年,我們先后派出86人次赴北京、武漢、黃岡、武穴、羅田、孝感、黃梅、蘄春觀摩學習,參加研討會。
(2)內部培訓時不遺漏每一個環節。從講課、說課、評課到撰寫論文、舉辦講座,環環相扣。
(3)巧借東風時不吝惜每一回投入。創市級示范時,添置了多媒體;申報立項后,購置了攝像機;最近又全部上了網。另外還從北京郵購教學光盤,到省教所購置創新專業書,每年為閱覽室訂圖書近萬元。
(4)說課評時不停留在恭維奉承狀態。
(5)教學反思時不固步自封在經
驗成績里。
5、在實踐的進程中不行空路。
無論是學校層面、實驗班級還是參與實踐的每一位教師,自開展創新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以來,一路上不斷地從認識——實踐到再認識——再實踐,內化創新認識,外化創新方法,物化創新成果。沿途拾起一串串“創新”果實:方案、報告、論文、案例、記錄、反思、總結、證書。
三、把創新教育的“落腳點”放在研究創新的效益里。
科研創新教育研究給我校帶來了勃勃生機,學校聲譽不斷提升,學校影響不斷擴大,教師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得到全面培養,會學習,會探究,會創造,會展現自我的優秀 學生在不斷涌現。
1、學校創新氛圍越來越濃。
近幾年來學校理念創新,育人環境創新,教師教法創新,學生學法創新,可謂與時俱進。
2、學校影響越來越大。
XX年初立項實驗以來,學校步入快速良性發展軌道,XX年底學校步入黃岡市第23所、英山第一所農村示范初中行列。去年底,學校還被評為黃岡市普通初中先進單位,技術裝備同時還獲得黃岡市人事局、教育局頒發的先進單位。
圖片新聞、《推管理經驗,展示范風采》的辦學事跡多次上了《黃岡報》、《鄂東晚報》。
3、學??蒲谐晒絹碓蕉唷?/p>
兩次參加全市創新教育階段總結會并作發言,三月又申報并立項省級“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去年四月接受市教科院專家視導時推出一批階段資料與成果,獲良好評價。去年在縣教研室組織的初中教學檢查中,獲得三項先進單位:一是綜合的教學工作先進單位;二是學科競賽先進單位;三是教研教改先進單位,
4、教師整體素質越來越高。
隨著創新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觀念的創新帶來了教學方法的創新,方法的創新帶來了水平的提高。校長獲全省優秀教師和全縣“十佳校長”稱號,20多名教師獲省市級骨干教師稱號,1人獲得全省綜合實踐先進個人,3人奪得黃岡說課一等獎,教師的論文在刊物發表和評獎的36篇,優質課、課件獲市以上級獎的22節、件。
5、學生創新能力越來越強
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創新能力在新的大環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課堂教學氛圍中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潛能得到釋放,聰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學生健康向上,樂觀的天性也得到自由發展。近兩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國家級獎6人次,省級獎54人次,去年全市優秀藝術人才比賽,我校獲獎占全縣三分之一,學生彭湃等多篇作文發表在《中學生優秀作文選》上,尤其是在最近的第十四屆茶葉節《茶鄉放歌》全市征文中,一(8)學生王爽奪得初中組唯一一等獎(獎金500元),學生屢屢在全縣運動會、藝術節、演講賽等多項活動中獲獎。
幾點困惑
困惑之一:創新課題研究與實踐在農村初中受到一定的局限,它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較為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設施作為后盾支撐,由于財力上的困難,難免受到限制。
困惑之二:現行的教育評價體制和中考壓力對“創新”課題實踐勢必有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如何合理解決這一矛盾?需要作較深層次的研究。
困惑之三:由于目前正處于學生高峰期,班額過大,也是制約開展課題全方位研究的一大因素,因而如何加強教師的調控能力也是必須面對的一大課題。
“創新決定未來” 。在知識經濟迅速崛起的今天,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創新能力的關鍵是人才,基礎在教育,時代需要創新教育,創新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只有打破傳統教育的禁錮 , 建立全新的教育創新體系 , 才能為創新教育的發展注人生機 和活力 , 大力實施創新教育又會進一步推動教育創新。從創 新教育走向教育創新 , 是時展的必然要求 。我們有理由相信 , 在各級教育行政業務部門指導和兄弟學校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創新教育必將開出燦爛之花。 《3》
附:
1、課題主要承擔人:詹宇意 王萬利 胡建議 蕭本初 岳伯成 舒克章 潘 峰 孫教育 余盛國 劉 斌 楊 李 程文斌 沈立新 余榮新 姜文惠 王 林 汪 鵬 夏運貴 鄭倫松 張長生 畢朝暉 許松華 張 泉 王富林 胡自琴 方 超 吳又紅 黃 偉 張梅香 姜文惠 陳世平
2、參考文獻:葉瑞祥等主編《創新學習能力論》
周慶林著《課題研究》
董奇譯編《有效的學生評價》
李祖超、劉青春等主編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選集》(XX.03)
執筆:520x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