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 排除其他臟器功能障礙者。其中男 68例, 女 42例;年齡 18~68歲, 平均年齡 (56.5±7.8)歲。..." />
時間:2022-06-25 00:09: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疼痛護理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76
胃癌是發病率極高的惡性腫瘤,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和生命[1, 2]。本研究將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療的 11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優質護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5年 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1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確診晚期胃癌, 預計生存時間均 >6個月, 排除其他臟器功能障礙者。其中男 68例, 女 42例;年齡 18~68歲, 平均年齡 (56.5±7.8)歲。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 55例。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疼痛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 具體如下:①引導患者正確對待癌性疼痛, 告知患者疼痛程度與環境、疼痛敏感度、其以往的生活經歷、疼痛體驗等因素有關。給患者講解疼痛評估方法。②癌性疼痛是晚期胃癌患者的一個重要表現, 疼痛程度較嚴重, 多會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極大痛苦, 同時造成心理負擔, 所有多數患者表現出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 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疼痛知識宣教, 給患者和家屬講解疼痛產生的原因、疼痛的治療方法、藥物使用方法以及藥物干預產生的副作用等相關知識。讓患者和家屬認識什么是藥物成癮性, 告訴患者產生藥物成癮性的因素與藥物的使用劑量、使用方式等情況有關, 認識到藥物成癮性的發生的可能性較小, 一般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患者的疼痛程度, 根據患者的疼痛描述將疼痛分為 5個等級:Ⅰ級疼痛:無疼痛感;Ⅱ級疼痛:有輕微疼痛感, 可被忽視;Ⅲ級疼痛:有疼痛感, 但不影響日常生活;Ⅳ級疼痛:有嚴重疼痛感, 影響日常生活;Ⅴ級疼痛:有劇烈疼痛感, 需臥床休息。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表總分 10分, ≥8分視為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
2 結果
2. 1 疼痛程度 觀察組Ⅰ級疼痛 9例, Ⅱ級疼痛 8例, Ⅲ級疼痛20例, Ⅳ級疼痛18例, Ⅴ級疼痛0例;對照組Ⅰ級疼痛3例, Ⅱ級疼痛6例, Ⅲ級疼痛12例, Ⅳ級疼痛31例, Ⅴ級疼痛3例。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護理滿意率 觀察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率為 98.2%(滿意 54例, 不滿意 1例),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87.3%(滿意 48例, 不滿意 7例),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3 討論
癌性疼痛是多數晚期胃癌患者存在的問題, 疼痛程度因人而異, 情況嚴重時可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造成極大痛苦, 極不利于患者預后[3, 4]。所以對晚期胃癌患者的疼痛管理和干預是臨床治療普遍關注的問題。優質護理應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疼痛管理是根據患者癌性疼痛表現給予進一步干預, 為患者預防、緩解疼痛提提供有效條件[5]。告知患者以及家屬癌性疼痛產生的原因、疼痛的干預方案以及用藥劑量、用藥方式、用藥時間等相關注意事項, 以此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發揮疼痛干預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另外利用疼痛轉移法轉移患者注意力, 緩解疼痛, 必要時可利用藥物止痛。優質護理的實施加強了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家屬之間的交流和通過, 讓患者和家屬對癌性疼痛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有利于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疼痛管理質量。
[關鍵詞]老年骨折;疼痛管理;快速康復護理;應用效果;探析
老年群體由于骨質疏松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容易發生骨折現象,并且骨折后因臥床時間長也更易發生壓瘡、墜積性肺炎、下至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而令康復時間延長,甚至會危及生命[1]。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深,老年骨折患者呈爆發式增長,而臨床中為了減少發生術后并發癥,改善患者預后,快速康復護理方法已經被廣泛用于老年骨折患者的護理中,但是經過大量臨床實踐發現,患者骨折創傷以及手術創傷所引起的疼痛感對快速康復護理的實施進程有著嚴重影響,進而會導致患者錯過最佳康復時間而令康復效果不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疼痛狀況有著重要意義[2,3]。本次我院在55例老年骨折患者快速康復護理中應用疼痛管理方法取得滿意效果,為給臨床護理工作提供有效參考,現將具體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折患者,隨機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60~77(68.5±5.7)歲,骨折部位分布:股骨頸骨折21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8例、踝關節骨折16例;骨折原因分布:平地跌傷27例、交通意外16例、高處墜落7例、其他原因5例;骨折Garden分型分布:I型13例、II型19例、III型15例、IV型8例。觀察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60~79(69.0±5.8)歲,骨折部位分布:股骨頸骨折19例、股骨粗隆間骨折20例、踝關節骨折16例;骨折原因分布:平地跌傷28例、交通意外15例、高處墜落8例、其他原因4例;骨折Garden分型分布:I型12例、II型21例、III型13例、IV型9例。兩組性別、年齡、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①入院后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各類骨折臨床診斷標準及分型標準;②對本次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
①存在全身多處骨折現象;②合并機體其他系統功能嚴重障礙;③合并精神疾病。
1.4護理方法
1.4.1對照組對本組患者常規實施快速康復護理措施,具體包括健康教育、圍術期心理干預、術后早期康復訓練指導、飲食指導、并發癥預防等。
1.4.2觀察組對本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另行疼痛管理措施,具體方法如下:(1)疼痛宣教:由主治醫師、臨床藥師及護理人員共同組成疼痛管理小組,由小組成員共同探討并制作疼痛相關知識的宣教手冊,并由護理人員仔細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關于疼痛產生的原因、緩解疼痛的方法等疼痛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疼痛的正確認識度;(2)疼痛評估:在患者入院治療全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疼痛狀況,采用主訴疼痛程度分級法(VRS)每日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采取適當的疼痛干預辦法;(3)疼痛干預措施:①非藥物干預:對疼痛評級為輕度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加強護患溝通,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同時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或采取物理冰敷法以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②藥物干預:對疼痛評級為中重度的患者,入院后至手術前即給予患者口服塞來昔布200mg及曲馬多50mg,2次/天,術后患者轉回病房后立即給予肌注地佐辛5mg,3次/天,連用3天,同時采取物理冰敷法緩解患者的疼痛,術后第4天開始服用塞來昔布與曲馬多,用法用量與術前相同,服用至術后第7天停藥,用藥過程中要對患者保持密切關注,并視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疼痛改善情況酌情減量。
1.5觀察指標
①康復積極性:采用康復積極性評分表進行評價,具體包括康復過程的心理狀態、康復措施實施的配合度以及有關康復的積極需求等三個維度,評分范圍為0~100分,評分越高,康復積極性越高;②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疼痛護理滿意度調查評分表進行評價,評分范圍為0~100分,評分越高,滿意度越高;③住院時間:入院至出院時間。
1.6統計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表示(x±s),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兩組百分率比較采用Fisherχ2檢驗;由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α=0.05。
2結果
觀察組康復積極性評分、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眾所周知,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減退,多伴有骨質疏松、骨質脆弱等情況,日常生活中一個小的意外就很有可能導致發生骨折,屬于骨折的高發群體,而受社會老齡化趨勢加劇的影響,近年來老年骨折病例也明顯增多[4,5]。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骨折患者的預后也越來越受到臨床中所重視,并且經過大量的探索與實踐,快速康復護理因可有效減少骨折術后并發癥、提升康復效果已經被臨床中廣泛采用[6]。對于老年骨折患者來說,快速康復護理實施中最重要的一環在于患者能否于術后及早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患者往往會因骨折與手術創傷所引起的劇烈疼痛而抗拒進行翻身、活動及功能鍛煉,進而會導致患者錯過最佳康復時間而令康復效果不佳,因此,為老年骨折患者實施有效的疼痛護理也至關重要[7-8]。疼痛管理是臨床中針對患者的疼痛癥狀所采取的護理方法,近年來被廣泛用于臨床中多個領域,并且獲得良好效果,而在老年骨折患者快速康復護理中實施針對性的疼痛管理方法時,首先通過加強患者的疼痛宣教,以令患者能正確的面對自身疾病所產生的疼痛,其次重視患者疼痛的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采取及時、合理且有效的改善措施以緩解患者疼痛癥狀,進而可明顯提高患者康復的積極性,從而能促進早期康復訓練的盡早實施,改善其康復效果,其應用優點在于不僅能針對疼痛進行積極有效的預防而減輕患者痛苦,有效促進術后康復訓練的實施,同時可明顯減少因疼痛給患者的造成的恐懼、焦慮等心理負擔,而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患者積極進行康復鍛煉的基礎[9,10]。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康復積極性、護理滿意度以及住院時間三項指標上均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表明疼痛管理的應用有著明顯優勢。綜上所述,疼痛管理在老年骨折快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對促進患者康復有著重要作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怡,劉優蓮,戴玲葉,等.穴位按摩對股骨頸骨折術后疼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23):71-73.
[2]高璐璐,李玉香,楊建軍,等.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功能鍛煉期疼痛管理的研究進展[J].實用疼痛學雜志.2018,14(6):469-473.
[3]白璐.疼痛管理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0):58-60.
[4]宗慧文.疼痛管理在骨折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18):121-122.
[5]趙晶晶,史玲美,褚佳.四肢骨折患者的路徑化疼痛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7,32(10):36-38.
[6]陳艷艷.舒適護理對老年腰椎壓縮性骨折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14):43-44.
[7]張麗娟.持續質量改進在多發肋骨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3):3234-3237.
[8]陳小華,隆曉濤,熊浩嵐,等.基于持續質量改進的疼痛管理模式對下肢骨折患者疼痛管理效果的研究[J].中華創傷雜志.2018,34(9):838-84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肛腸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進行診治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如下:①所有患者均需進行手術;②患者知情同意并積極配合;③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理解能力過于低下者;②造血功能異?;蚋文I功能不全者;③具有其他重大器質性病變者;④患有直腸癌或炎癥感染者;⑤不能完成該研究或臨床依從性過差者。根據入院時間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41例,女19例,年齡18~65歲,平均(35.26±4.18)歲,病程1~7年,平均(2.32±0.87)年,其中肛瘺者20例,混合痔17例,內痔6例,外痔7例,肛裂10例;對照組男40例,女20例,年齡18~63歲,平均(34.15±4.32)歲,病程1~6年,平均(2.44±0.95)年,其中肛瘺者21例,混合痔18例,內痔5例,外痔7例,肛裂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密切關注患者整體情況,定時換藥,向患者講解相關注意事項,注意患者情緒,給予及時安撫以及鎮痛護理;觀察組行疼痛護理管理模式:①成立專業小組。由醫院主任、經驗豐富的主治醫生、相關專家以及護士長等建立專業的疼痛護理小組,分析患者在臨床治療及護理過程中疼痛情況較為嚴重的時段,制定護理方案進行重點護理,并制定監督方案。②臨床實施。對臨床護士進行定期培訓,講解鎮痛藥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多模式鎮痛、超前鎮痛以及個體化鎮痛的理念,在患者圍術期進行合理鎮痛,緩解患者痛苦,防止傷口撕裂以及傷口感染等相關要點,由專業小組人員每天不定時進行臨床檢查,了解護理方案的落實情況,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方案的漏洞及不足,并進行適當整改。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及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到配合臨床治療以及護理的重要性,緩解對換藥以及手術的排斥感,指導患者相關注意事項,促進傷口愈合。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受患病部位以及檢查治療方式影響,患者往往出現緊張、羞恥、排斥甚至厭惡等情況,患者臨床依從性不佳,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治療,積極配合。
1.3 觀察指標
1.3.1疼痛改善情況 使用VA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定[3]。其使一條兩端分別為“0”和“10”的游動標尺,使用時需將背面面對患者,讓患者結合自身疼痛情況在直尺上標出相對應位置,數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強,由醫生根據標出位置進行評分,統計患者評分情況。
1.3.2 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 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并進行統計分析;護理滿意度根據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定,問卷共10題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對護理的滿意度越好,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填寫。
1.3.3臨床依從性 根據醫院自制的依從性調查量表進行判定,此問卷一共包含4個項目:遵醫囑服藥、定時換藥、清淡飲食以及日常生活管理。每個項目包含4個小題,按照5級評分,依從性為各個項目評分總和,總分為8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依從性越好。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疼痛改善情況、住院時間、臨床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等計量資料均采用t檢驗,并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疼痛改善情況
兩組患者護理前VA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后評分均有所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臨床依從性
觀察組遵醫囑服藥、定時換藥、清淡飲食、日常生活管理以及依從性總分分別為(18.66±1.34)分、(17.45±2.26)分、(18.45±1.38)分、(17.21±2.15)分以及(73.75±5.14)分,對照組分別為(17.78±2.15)分、(16.15±2.47)分、(17.48±2.45)分、(15.13±2.86)分以及(65.44±5.07)分,觀察組臨床依從性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肛腸疾病臨床較為常見,病程長,給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帶來極大不便,目前醫學記載肛腸部位疾病可達70余種,臨床以痔瘡、肛裂以及肛瘺較為多見,多是為炎癥侵犯所致[4]。其中痔瘡主要是痔下靜脈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臨床可見皮下生成圓形或橢圓形腫塊,壓力增加時會脫出肛外,目前以手術切除法為主;肛瘺一般行瘺管切開術治療,需將樓管內肉芽組織刮去,創面填塞紗布并定期換藥;肛裂是患者產生肛管處劇烈疼痛的主要原因,愈合困難,通過手術切除創面較大,傷口愈合緩慢,術后換藥、小便以及排氣時將反復對傷口進行摩擦,內括約肌的不定時痙攣以及收縮也將對患者切口進行刺激,疼痛劇烈[5]。
疼痛護理管理應用于臨床獲得患者以及專家認可,可有效改善常規護理中患者與護理人員溝通較少,劇烈疼痛時默默忍受,或服用過多止痛藥引起不良反應以及對臨床治療產生消極抵抗心理等弊端。其主要通過建立專業小組,制定臨床護理方案,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運用多種疼痛護理方式緩解患者疼痛癥狀,同時制定嚴格的監督制度,定期考核,使疼痛護理得以有效落實。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疼痛改善情況、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以及臨床依從性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體現出經系統培訓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規范的針對性超前鎮痛、個性化鎮痛以及多模式鎮痛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促進創口愈合速度。專業小組在圍術期仔細觀察患者整體情況,統計護理方案的實施效果,護理人員在麻醉失效前先進行超前鎮痛,減輕疼痛程度,對于個別對疼痛耐受較差的患者,格外加大鎮痛力度,進行個性化鎮痛護理,同時鼓勵患者多與他人進行交流,轉移注意力。要求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換藥技巧,要求動作輕柔,防止傷口的再次撕裂或加重,指導患者清淡飲食,病房內可放置鮮花,保持整潔干凈,定時播放音樂,緩解患者緊繃情緒,提醒術后及時排尿,防止尿毒癥的發生。定期進行考核,統計考核相關項目情況,使臨床護理規范化,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人員的信任以及臨床依從性,促進創面愈合,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在肛腸科應用疼痛護理管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水平,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燕芳,劉雪芳,陳芳.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在混合痔術后疼痛護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3):219-221.
[2] 張春蓉,胡蘭蘋.綜合護理干預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醫藥前沿,2016,6(7):45-46.
[3] Aitken,R. C. B.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S].1969.
[4] 馬明娟,周靜.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痔瘡術后排尿排便困難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11):1178,1180.
[5] 郭璐瑜,郭麗娟,呂美玲.綜合護理干預對非手術型痔瘡患者疼痛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0):204-206.
【關鍵詞】 疼痛管理; 腰椎間盤突出癥; 手術后; 術后護理。
根據國際疼痛研究學會的定義,所謂疼痛是一種與實際已經發生的或潛在的機體組織損害相關聯或者以這種組織損害進行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覺性體驗[1]。大部分需要手術治療的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前伴有劇烈的放射性腰腿痛,保守治療效果欠佳,迫切希望手術能徹底解除病痛。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手術治療后,疼痛完全緩解率大約80%左右,同時增加手術切口疼痛,部分患者術后往往出現巨大的失落情緒。因此,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如何獲得良好的鎮痛效果一直是困擾骨科廣大醫護人員的一個重要問題,盡管采用各種鎮痛藥物,鎮痛效果仍不盡人意。本研究嘗試采用疼痛管理護理模式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鎮痛中,療效良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骨科住院且需要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72例,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齡23~55歲,平均(38.3±12.3)歲;致傷原因均為慢性積累傷力所致,無一次性外傷暴力因素;腰L4~5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2例,腰5/骶1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6例,腰4/5及腰5/骶1椎間盤均突出患者24例;手術方式有單純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及椎間盤髓核摘除+椎間融合術。隨機將其分為兩組:疼痛管理組(實驗組)和傳統對照組(對照組),每組各36例。
1.2 方法
1.2.1 實驗組患者給予相應的疼痛管理模式,給予耐心的術前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手術方式,手術有效率及疼痛緩解率;讓患者了解手術能完全緩解大部分患者腰腿痛,客觀的期待手術預期效果;術后切口的疼痛可以通過多種鎮痛方式減輕疼痛,糾正患者需要承受切口劇痛的錯誤思想;讓患者了解到常規應用鎮痛藥物一般不會成癮。
1.2.2 術后疼痛評估 每位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并不一樣,筆者采用口頭描述評定法(12級評定法)[2]:(1)不引人注意的痛;(2)剛剛注意到的疼痛;(3)很弱的痛;(4)弱痛;(5)輕度痛;(6)中度痛;(7)強痛;(8)劇烈痛;(9)很強烈的痛;(10)嚴重痛;(11)極劇烈痛;(12)難以忍受的痛。手術后當患者麻醉效果消失,主訴疼痛時,護士要加強對患者疼痛感受的主動詢問,判斷是手術切口疼痛還是原有的腰腿痛;分別對這兩種疼痛進行評分并做好記錄,給予相應的疼痛控制方法。同時,及時觀察切口引流情況、敷料滲血情況、雙下肢肌力、感覺等,根據具體情況及時匯報醫生,為準確判斷病情提供依據。
1.2.3 術后疼痛控制采取前期所使用的疼痛管理模式 根據疼痛分類,對中度疼痛患者(疼痛程度≤6分),護士指導其采取以下非藥物療法減輕疼痛。(1)呼吸止痛法:疼痛時深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時雙目閉合,想象新鮮空氣緩慢進入肺內;(2)松弛止痛法:松弛肌肉如嘆氣、打哈欠、深呼吸、閉目冥思等方法能減輕或阻斷疼痛反應,起到止痛作用;(3)音樂止痛法:通過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緩解疼痛,既可以邊聽邊唱,也可以閉目靜聽,并伴手腳節拍輕動;(4)轉移止痛法:可通過多種形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起到減輕疼痛的作用,如看電視、講故事、創造歡樂的氣氛、與親近的家屬、朋友相互交談等。若非藥物療法無效或重度疼痛(疼痛程度≥7分)時,護士報告醫生并根據醫囑使用有效的鎮痛藥并配合使用上述非藥物鎮痛療法[3]。
1.2.4 對照組患者按傳統疼痛管理護理模式 將患者的主觀感受及日常護理所見(切口引流、雙下肢運動、感覺情況)簡單匯報醫生,由醫生開出醫囑,護士只是執行醫囑,不采用術前健康教育及非藥物鎮痛療法,采用同樣的方法及同樣的評分標準進行鎮痛效果綜合評估,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及有無術后并發癥。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術后康復情況 兩組患者術后均康復出院,無術后切口感染、內固定物松脫斷裂等術后并發癥;兩組患者腰腿痛均較術前明顯緩解。
2.2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 術后6 h即麻醉完全清醒時患者切口疼痛評估得分最高,即疼痛感最明顯;術后1周仍有部分患者感腰腿痛。實驗組術后切口鎮痛效果在術后6、24及48 h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常見疾患,美國每年約有570萬[4]患者診斷為椎間盤退變,我國患者數為其數倍。盡管大部分患者可以通過保守治療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仍然有大約20%患者保守治療效果欠佳,需要手術治療,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及椎體融合術是最常用的手術方式。術后使用鎮痛泵本是較好的鎮痛方法,但由于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有其特殊性,即手術操作緊鄰硬膜囊及神經根,易損傷馬尾神經及神經根,造成嚴重后果,所以對雙下肢運動、感覺的觀察是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的護理要點。因為鎮痛泵可以影響雙下肢運動、感覺的早期觀察,筆者所在醫院全部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鎮痛均不采用鎮痛泵,選取合理的鎮痛方式在該類疾患術后鎮痛中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本研究采用疼痛管理護理模式聯合傳統藥物鎮痛的方法,取得了不錯的鎮痛效果及社會效益,與傳統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獲得了更好的鎮痛效果,良好的鎮痛效果往往產生愉悅的心情,形成良好的醫患關系及護患關系,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鎮痛的同時,更密切及時觀察了病情。術后護理人員更多的與患者交流,更加及時觀察了切口引流及雙下肢運動、感覺情況,及時發現病情,判斷病情,減少手術并發癥,可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手術治療可以完全緩解80%患者的臨床癥狀[2],配合有效的術后鎮痛,可以提高患者腰腿痛緩解率,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通過本研究證實,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采用疼痛管理模式較傳統術后鎮痛療法,可以獲得更好的鎮痛效果,同時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對提高患者滿意度,形成和諧醫患與護患關系,具有極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偉鵬.臨床癥狀護理[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1281.
[2] 陸廷仁.骨科康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937-938.
[3] 唐鈺,劉姍姍,謝紅艷,等.中國醫學創新,2011,8(25):72-73.
關鍵詞:疼痛護理;管理模式;骨科;臨床療效
骨科創傷是醫院骨科常見的疾病之一,疼痛是骨科創傷患者治療期間最為常見的臨床表現。研究對于骨科創傷患者進行疼痛護理管理模式護理,觀察其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06~2015-06入住我院進行治療的骨折患者70例。35例研究組患者中,男53例,女39例,年齡23~79歲,平均(48.6±13.1)歲,致傷原因:摔傷51例、車禍20例、砸傷18例、情況不明3例,骨折分型(Evans):Ⅰ型5例、Ⅱ型32例、Ⅲ型41例、Ⅳ型8例、Ⅴ型6例;3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50例,女42例,年齡25~79歲,平均(49.1±10.8)歲,致傷原因:摔傷48例、車禍22例、砸傷20例、情況不明2例,骨折分型(Evans):Ⅰ型6例、Ⅱ型35例、Ⅲ型40例、Ⅳ型7例、Ⅴ型4例。此外,本次研究所有入選患者均在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的情況下,自愿簽訂知情確認書后方進行本次研究。
1.2護理方法
35例對照患者進行常規護理,35例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具體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如下:第一,個體化護理。根據患者入院后不同病情的差異,制定相應的護理方式。同時根據患者年齡、性別、受傷部位、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以及對骨折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法、選取不同的麻醉、鎮痛以及手術方式;第二,心理護理?;颊哂捎趯膊〉恼J知程度有限,往往在治療時、治療后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況。員此時,護理人員應該注意觀察病患的的各種異常行為,積極與其進行溝通,充分掌握其真實的心理狀態,為其心存的疑問進行解答,以幫助緩解產婦分娩前的各種心理壓力;第三,環境護理。骨折患者由于較為疼痛,加之對疾病認知程度較低,所以容易產生緊張的心理情緒、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和諧、干凈、舒適的病房環境將有助于病患放緩心態,緩解期緊張的心理情緒;第四,疾病知識教育。通常病患產生的不良情緒,大多由于其對疾病知識認知程度較低等造成的。所以,護理人員應當積極與病患進行溝通,通過圖片、影像以及講座等各種形式向病患介紹骨折相關知識。第五,飲食護理。注重高熱量、高營養、高維生素食物的攝入,減少高脂肪、高鹽、高磷、冷飲、辛辣食物、的攝入,根據病情攝入優質蛋白質;第六,用藥指導。向患者講解遵醫用藥的重要性,每種藥物的服用劑量、方法等;第六,出院回訪。患者病情痊愈或者好找出院后,護理人員應定期對患者病情進行電話回訪。
1.3觀察指標
本文以“疼痛評估尺”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分,以疼痛評分為0~10分表示疼痛逐漸遞增,以疼痛評分為0~2分、3~5分、6~8分和9~10分分別表示疼痛等級為優、良、尚可和差;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讓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評價,問卷得分為0~60分為患者對護理工作不滿意,60~90分為對護理工作基本滿意,90分以上為對護理工作滿意。1.4統計學分析方法采用軟件SPAA19.0進行分析,組間差異性檢驗通過卡方或者t檢驗進行,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對比分析
見表1。由表2可知,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價為優、良、尚可和差的患者分別有23例(65.71%)、9例(25.71%)、2例(5.71%)和1例(2.86%);對照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價為優、良、尚可和差的患者分別有12例(34.29%)、12例(34.29%)、6例(17.14%)和5例(14.28%)。研究對疼痛程度優良率為91.43%,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68.57%)(P<0.05)。
2.2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對比分析
見表2。由表2可知,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分別有13例(37.14%)、20例(57.14%)和2例(5.71%);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分別有9例(25.71%)、18例(51.43%)和8例(22.86%)。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4.29%,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77.14%)(P<0.05)。
3討論
疼痛是骨科創傷患者治療前后最為顯著的臨床體征,疼痛不僅會加重患者產生不良情緒,而且對患者的生理健康、生活質量等具有較大的影響[1]。骨科創傷患者術后疼痛將大大的降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影響患者術后的恢復速度。疼痛護理管理模式是一種主要以患者為中心進行的人文性關懷護理模式,其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疼痛知識教育、心理護理、人文性關懷護理等一系列護理管理模式[2,3]。宗美英等人[4]在創傷骨科病房應用疼痛護理管理模式發現,進行疼痛護理管理模式的患者睡眠質量、術后恢復速度等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本文研究發現,應該疼痛護理管理模式的研究組患者對疼痛程度優良率和對護理的滿意度分別為91.43%和94.29%,均顯著高于應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68.57%和77.14%)(P<0.05)。綜上所述,疼痛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骨科創傷患者中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對護理的工作的滿意度。
作者:王燕 單位:龍口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參考文獻:
[1]許喜筠,胡寶山.骨科患者心理護理及疼痛干預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27(9):332-333
[2]左霞,黃燕,陳玉芳,等.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3):102-103
1.1研究對象
2018年1月起該院在職腫瘤胸內科專業護士30名,年齡從21~45歲不等,均值年齡(38.6依2.7)歲。??茖W歷12名、本科學歷18名。
1.2方法
1.2.1精細化分層管理
結合護理人員的能力、資質、職稱與學歷,對護理人員做層級確定,將其分成院執行護士、責任護士、護理組長與助理護士曰其中護理組長要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可以在循證醫學的思想指導下解決腫瘤科病區的疑難護理問題,同時對責任護士的工作進行指導曰責任護士要求可以熟練運用各類護理器械,掌握各項護理操作技能和急救技術等,能精準且獨立地完成護理工作,獨立解決科室常見護理問題。定期結合評估結果不斷改動層級劃分,實現競爭上崗,對工作能力強、表現優異的護士予以獎勵。
1.2.2疼痛管理培訓
培訓之前,組織麻醉科主任、護理部主任、腫瘤內科護士長以疼痛管理理念為出發點,制定疼痛管理培訓的內容和方案。具體內容包括院非藥物鎮痛方法、腫瘤疼痛基礎知識、癌痛管理知識、腫瘤疼痛的評估、對待腫瘤疼痛患者的安撫與交流技巧等。委派有癌痛管理經驗和授課能力的專家作為授課教師,按照計劃實施表,采用多媒體教授、操作演示和自由討論等形式,對護士進行集中培訓(科室護士安排在1周內完成培訓,每周設置3節內容相同的培訓課程,提倡護士利用工作日積極參加培訓工作,時間可結合護士班次自行調整),并發放有關培訓資料,加強其對疼痛管理知識的掌握。
1.2.3培養肺部聽診技能
由胸部腫瘤??漆t生采用視頻、文稿等形式,向護士講解肺部聽診部位、正常呼吸音與異常呼吸音的特點和區別,結合科室收治患者其疾病特點,重點對疾病常發生的并發癥的呼吸音特點進行講解曰于不定期給護士隨機播放呼吸音的錄音資料,加強學習。
1.2.4加強護士風險意識管理
定期組織科室護士學習葉執業護士法曳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曳等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對腫瘤胸內科常見、多發的護理風險應急處理程序、各項規章制度等進行考核評估,并請專業人士專題講解護理糾紛案例,強化護士履行法定職責的意識,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不斷強化護士的責任感、提高其風險防范能力。于組織安全法制教育活動院對科室常發生的差錯事故,組織科室護士進行分析討論,并得到最后的整改措施,對媒體報道的有關案例摘選出來進行討論,提高護士對風險管理的認識。盂定期開展護理操作示范、培訓及考核,不斷提高護士的業務技能。榆建立常見護理風險的應急處理程序與??谱o理流程,結合腫瘤胸內科工作實際,對多發、常見的一些公共突發事件以及相關疾病應急預案,常用的基礎操作告知程序等進行強化培訓。
1.3評價內容
分別在2017年7要12月(培訓前)及2018年1要6月(培訓后)這兩個時間段內選出腫瘤胸內科患者200例,比較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于護理管理前后兩組護士癌痛控制護理活動評分[3]院采用疼痛控制護理活動問卷進行評價,包括疼痛評估、藥物鎮痛管理、非藥物鎮痛管理與治療溝通和宣教4個維度,得分越高表示表現越好。
1.4統計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使用(x依s)表示,進行t檢驗曰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字2檢驗。
2結果
2.1對比護理管理前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護理管理后不良事件發生率2.5%明顯低于管理前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比較護理管理前后兩組護士癌痛控制護理活動評分
護理管理后護士在癌痛控制護理活動4個指標上的評分評價均要高于護理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關鍵詞】 疼痛規范化管理; 骨科關節; 圍手術期
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患者對診療質量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無痛管理”的治療理念已成大勢所趨[1-3]。疼痛規范化管理以“定期疼痛評估、個體化多模式鎮痛和患者教育”為核心,改變了傳統疼痛處理模式,應用于臨床后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疼痛狀況[4-6]。為了探討疼痛規范化管理在骨關節科圍手術期患者中的臨床應用療效,筆者所在醫院選取54例膝關節和髖關節置換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對比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膝關節和髖關節置換的患者54例,年齡為17~65歲,平均年齡為(42.8±16.1)歲,男36例,女18例?;颊咝邢リP節/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排除患有其他器官器質性病變、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采用常規鎮痛治療及護理患者27例為對照組,采用疼痛規范化管理干預患者27例為觀察組,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鎮痛治療及護理。觀察組采用疼痛規范化管理干預,內容分為認知干預、教育干預、行為干預、藥物干預。根據患者的臨床診斷與CT結果建立疼痛管理檔案,有專業的護理人員進行資料填寫,并對患者進行鎮痛的質量評估,根據疼痛的評分情況進行相應的鎮痛處理。(1)認知干預由專業的護理人員為患者介紹手術與疾病的相關知識,解釋疼痛的原因、程度、時間等,以及規范化疼痛管理的主要內容,各種鎮痛藥物使用的好壞,使其對疼痛及治療護理有一定的認識。(2)教育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個體或集中授課的方式介紹疼痛藥物的控制方法,對于不良情況給予介紹,并引起患者重視,講解各種藥物的使用方法,以及通過改變、深呼吸、聆聽音樂等方法,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減輕疼痛。(3)行為干預。保持病房安靜,減少家屬的探視次數和時間,調整良好的溫濕度,保持光線柔和避免陽光直射等,選擇患者喜歡的節目,舒緩心情以減輕疼痛。指導患者呼吸,放松肌肉的緊張程度,局部使用冷敷可以降溫以緩解疼痛,但要注意避免發生凍傷,對患者的疼痛部位或太陽穴可以進行按摩干預。(4)藥物干預。指導患者定時服用鎮痛藥物,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再進行藥量的適度調整。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在患者疼痛需要幫助時護士的主動反應、患者滿意度、患者早期功能康復訓練等方面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伴隨著護理專業的不斷發展,護理人員參與治療決策的機會越來越多,表明護理已經不再是患者疼痛管理的附屬品,而是疼痛管理的主角之一,護理人員在疼痛管理中擔任的角色越來越重要:(1)疼痛教育者。通過對“無痛病房”的入院患者進行疼痛認知調查,可以發現25%患者在發生疼痛時忍耐,不能忍耐時才會通知護士,45%患者擔心鎮痛劑等藥物會引起損傷大腦或成癮等不良反應,改變患者對疼痛的錯誤認知是控制疼痛的重要環節。通過教育使患者了解無痛理念和疼痛控制的措施,消除“恐癮”心理,并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2)規范化的疼痛管理者“無痛病房”的患者用藥同普通病房,但在術后的疼痛控制和睡眠時間方面改善明顯,主要原因為普通病房內醫生根據個人經驗對患者使用鎮痛藥,而“無痛病房”的鎮痛方案是以護士為主的疼痛管理小組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的,有專職護士執行,避免了個人主觀意見引起的疼痛控制差異,規范化的疼痛管理是疼痛控制的關鍵。(3)疼痛評估者。如何準確及時獲取患者疼痛的信息并簡明地做記錄是疼痛治療的關鍵之一,規范化的疼痛管理能簡明、直觀、動態掌握患者的疼痛強度及變化情況。便于護士進行記錄和評估,大幅縮短記錄時間,也便于醫護人員進行查閱。同時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控制整體效果,能指導患者功能鍛煉期間的用藥。(4)疼痛預防者及治療者。33%的“無痛病房”患者術后3 d疼痛控制效果顯著,僅為輕微疼痛或無痛,通過護士的按時給藥,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可以有效控制和預防疼痛,多數患者的疼痛可以通過護理措施得到緩解。
通過建立“無痛病房”,與普通病房的護理手段進行對比研究,采用疼痛規范化管理與常規疼痛護理兩種不同的干預方法,可見無痛病房的臨床療效顯著。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夜間睡眠質量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疼痛規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給疲勞的患者減少了夜間的疼痛刺激,進而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狀況。觀察組在患者疼痛需要幫助時護士的主動反應、患者滿意度、患者早期功能康復訓練等方面均明顯好于對照組,說明疼痛規范化管理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可以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狀況,還可以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使護理人員工作得到了認可,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還能提早進行功能康復訓練,這都有助于患者的恢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疼痛規范化管理明顯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還可以減少了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綜上所述,疼痛規范化管理可以明顯改善骨關節科圍手術期患者的疼痛狀況,提高患者的夜間睡眠質量,有效緩解患者疼痛,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麗紅,祝安慶,嚴仕華.規范化管理在外科手術后疼痛患者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9(2):525-526.
[2] 劉慧萍,汪玉君,胡麗華.急性疼痛服務在外科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79-80.
[3] 陳秋蘭,李麗.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規范化疼痛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0,25(12):24-25.
[4] 洪溪,黃宇光,羅愛倫.術后鎮痛的規范化管理[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5,25(10):798-799.
[5] 席惠君,周潘宇,王立芬,等.急性下肢創傷患者的規范化疼痛管理[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1,6(4):629-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