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1 06:55: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衛工人事跡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灑向街道都是情。
凌晨4:00,人們還在暖和的被子中香睡,而××*的小鬧鐘卻準時鬧開,他匆忙洗漱后出發——清掃街道,一年365天,天天如此?!痢?今年50歲,在環衛清掃工作這行干了近20年。近20年的時間里,他日復一日所做的工作就是:凌晨4:20第一個到崗,接著開始認真清
關鍵詞:走轉改;新聞;溫度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4-0110-03
一、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的傳播價值
(一)新聞理念:百姓視角 挖掘新聞溫度
新聞的“溫度”,也就是新聞媒體的人文高度。做“有溫度”的新聞,就是媒體從社會關照的角度審視和理解新聞現象,找到與基層百姓需求相契合的傳播亮點。新聞工作者只有把新聞寫在大地上、寫在人民心坎上,才能解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只有把視角對準基層,把版面留給群眾,才能彰顯媒體的民生情懷和“平民化”本色。
《武漢晚報》“關注環衛工人”系列報道堪稱“有溫度”新聞的典型代表。2012年10月15日,《武漢晚報》刊登了一張拍攝環衛工人王桂香因過度勞累靠樹打盹的照片,感動了上千網友和市民?!段錆h晚報》趁熱打鐵,繼續刊發調查報道《武漢環衛工人吃冷飯已成習慣,門店討熱水被冷拒》,指出環衛工人每天干著最辛苦的事,但想喝一口熱水、吃一口熱飯卻很難的現實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震動。雅虎門戶網站制作專題網頁,并發起網上調查;網易、搜狐、新民網等多家網站轉載……當善待環衛工人的輿論持續發酵,《武漢晚報》順勢推出《晚報急添微波爐飲水機,服務附近環衛工》,呼吁愛心單位和人士,為環衛工捐贈微波爐、飲水機或保溫杯等。通過媒體的呼吁和號召,截至10月18日,《武漢晚報》共募捐到210多件愛心物品,陸續分發到武漢三鎮街頭的環衛休息間,武漢四大連鎖超市的637家門店也已全部掛起了“愛心服務牌”,主動招呼環衛工進店打開水、熱飯菜,整個愛心行動惠及環衛工約1.5萬人。
“報紙的主要產品既不是新聞也不是信息,而是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主要體現在社會影響和商業影響上。[1]”《武漢晚報》這次“關注環衛工人”系列報道就將媒體的社會影響力發揮到了極致,也充分挖掘出了新聞的“溫度”。新聞的“溫度”源于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感,更源于媒體人對基層百姓的感情積累。
(二)報道方式:基層體驗 提升新聞發現力
做“有溫度”的新聞,要對基層百姓懷有真摯感情,從心底去理解基層百姓,通過記者的親身體驗,深刻領會他們的所思所想,切身體會出基層心理。媒體不僅要走進基層現場,更要善于發現基層現場的新聞點,提升新聞發現力。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中,大批記者直奔基層和現場,發現平常生活中的閃光點,深入挖掘人物、故事、細節,將小故事與大主題結合,涌現出大量體驗式報道。
武漢交通廣播《暢行江城路》播出廣播專題《烈日下的堅守――記者實地體驗“建新華”崗長熊威的交警生活》,記者柳鶯、陳艷菲、賀曉春通過實地體驗武漢市公安交管局新華路崗崗長熊威的交警生活,挖掘出基層人物的真性情。柳鶯等記者的體驗式報道,不是“旁觀”,而是親身“參與”,不僅表現“我看到了什么”,還突出“我感覺到了什么”。感人的故事、生動的細節,原汁原味地展現了群眾最樸實的語言,極具現場感和參與感。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群眾就是大地,斑斕的生活就是大地。只有行走在基層,貼近群眾,深入群眾,才能挖到新聞富礦,直溯新聞本源。實踐證明,只有深入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深入新聞現場,以敏銳的時代眼光提煉報道主題,以深厚的生活積淀豐富報道內涵,才能采寫出有價值的新聞作品。
(三)傳播效果:價值表達 呈現“有溫度”的新聞
做“有溫度”的新聞,就是要注重新聞價值的表達,有思想的傳播才是有影響力的傳播。沒有思想的統領,新聞事實的發生、發展就缺乏深刻的理由和宏闊的背景。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中,大批記者走訪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典型的一百個縣,做出“五個湖北”建設百縣行系列報道。重點關注與湖北省委“一主兩副”、“一紅一綠”、“壯腰工程”、“農谷”、“中三角”等戰略相關地區,具體深入到村、到組、到人,采寫出了一批從微觀看戰略的大作品。
《楚天都市報》的“千人走轉改?唱響湖北河蟹品牌”系列報道,三路記者分赴江蘇和湖北省內的漢川、鄂州等地,多角度解讀湖北梁子湖大閘蟹與江蘇陽澄湖大閘蟹的差距,探究湖北省打造百億河蟹產業發展之路。不僅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時也提供更多的價值訴求,讓新聞表達成為思想表達,讓新聞傳播承載價值傳播,也更具影響力。
另外,湖北媒體挖掘出的襄陽90后大學生程威休學侍母的感人事跡,通過《楚天快報》及省內多家媒體連續報道之后,感動了全國數萬計網友,并在全國掀起新一輪的宣傳熱潮。新華社播發長篇通訊《寒門出孝子90后大學生休學侍母》,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人民網等都對程威的孝行突出報道。通過媒體對程威打工救母、帶母上學、休學侍母感人事跡的報道,傳遞社會正能量,顯示出新一代年輕人對傳統“孝道”的理解,對社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有溫度”的新聞不是簡單地看新鮮看熱鬧,淺層次、一般化地反映問題,而應站在高處、胸懷大局來觀察,發掘能夠反映社會脈動、前進方向和時代精神的典型素材,加以生動深刻的充分報道,體現“走轉改”的深度和厚度。
(四)全媒體互動:微直播、微訪談 挑戰傳統新聞形式
“走轉改”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是“鞏固、提高、升華”,而對于網絡媒體來說,卻具有“變革、破繭、質變”的意義。網絡媒體抓住“走轉改”的活動契機,改變原創新聞不足、線索缺乏、采編隊伍不夠等劣勢,通過文稿、圖片、音頻、視頻全方位新聞資源的整合,豐富新聞內容,擴展新聞內涵。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中,網絡媒體涌現出微直播、微訪談等融合新聞樣態,為傳統新聞寫作帶來新氣象。
湖北網絡廣播電視臺的微直播報道《晏警官周末社區日志》,網臺記者蹲點在黃石市大智路社區,全天候跟拍社區民警晏警官的一舉一動,圍繞著送身份證、探望空巢老人、社區巡邏三個線索,用微直播的形式同步呈現晏警官的工作狀態,并由網臺記者作出文字解說,同時運用論壇、視頻、微博等多種形式,與網友展開互動。受眾隨著網臺微直播的信息,也跟記者一樣體驗了一把“出警”的感覺。
同時,各大網絡媒體還在首頁設置“走轉改”專題頁面,如“武漢廣電――我們在行動”等,官方微博中發起“走轉改”話題,集中推薦參與“走轉改”記者的微博內容,并鼓勵廣大網友推薦身邊的感人事例,豐富報道選題,讓更多網民了解并參與到活動中;網臺在首頁設有全媒體記者專欄,記者在第一現場就能及時在線新聞信息及現場圖片;還有專為網友上傳設置的“草根視頻”等;另一方面,傳統媒體也極大地挖掘網絡新聞資源,開展報網互動,并在報紙上設置“二維魔碼”,讀者通過智能手機“刷碼閱讀”,就可以在報紙上讀到動態的新聞。
在全媒體互動時代,不僅可以整合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手機等多種媒體,而且還借助QQ、飛信、貼吧、微博等新的傳播渠道、新的技術手段,在傳播方式、傳播模式和傳播過程的各個環節上進行了創新。大量新聞資源的相互整合,全方位立體化的新聞報道呈現,“走轉改”新聞實踐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二、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走基層部門,不是走基層
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的位置,應該“在路上、在現場、在基層”,只有扎根于社會現實中,深入到新聞最前沿、最核心的陣地中,完成最接近客觀事實的新聞采集,才能寫出鮮活的新聞內容。在“走轉改”的過程中,媒體不能簡單按照“田間、地頭”來定義基層,認為只要姿態上走進落后地區,就算完成了“走轉改”新聞報道,而應該從根本上理解基層群眾的所思所感,發自心底去感受百姓真情。
事實上,很多媒體工作者形成了依賴心理,一到基層地區首先就聯系當地政府宣傳部門,工作上依賴當地宣傳部門提供的典型材料,將已經報道過的,或政府力推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進行再次報道,缺乏記者自己發現的新鮮素材。這種“炒剩飯”式的“走轉改”報道題材狹窄、內容重復,寫出來的內容自然索然寡味,讓受眾提不起興趣。新聞素材脫離了最真實最鮮活的基層人物,也違背了“走轉改”的初衷?!皩嵺`出真知?;鶎邮菍嵺`的主戰場,是新聞的原產地。走基層,就是讓記者深入基層、讓新聞回歸現場,在新聞的源頭吸取‘氧氣’和‘養分’。讓新聞回歸現場,體現了新聞觀的本質要求。讓新聞回歸現場,反映了新聞生產的內在規律。讓新聞回歸現場,是杜絕虛假新聞的重要途徑。[2]”
(二)部分稿件官話、套話、宣傳味過濃
“走轉改”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踐行,要擺脫宣傳味,避免寫成假大空式的歌功頌德稿件。湖北“千人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火熱推進的9、10月份,正值“十”召開前夕,媒體需要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記者很容易寫出應景式的文章。
雖然湖北省委宣傳部部長尹漢寧在“千人走轉改”動員會上講話時,就提出了這次“走轉改”的核心主題是“科學發展、成就輝煌”,意在新聞媒體要全面展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通過深入挖掘在改革發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為黨的十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但是,這樣的宣傳任務是建立在追求新聞報道的“短、實、新、深、活”的基礎之上的,陳腐、老舊的宣傳味反而幫了倒忙。
“走轉改”新聞中確實需要加強主題宣傳,但要善于以小見大、由點及面、以事喻理,從基層的生動實踐中、從群眾的切身感受中挖掘深刻內涵、體現重大主題,使主題宣傳富有更加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實踐基礎。
(三)人為拔高,用宏大主題引導采訪對象
新聞觀強調,新聞真實性既包括具體事實真實,也包括社會總體真實。新聞媒體要根據真實事實來描寫事實,不能根據希望來描寫事實。運用到新聞業務上,則媒體記者不能先入為主,主觀臆斷,用宏大的主題思想引導被采訪者,人為地拔高采訪對象的說法。
如湖北某臺記者在采訪基層區縣的幼兒園校車使用狀況時,竭力引導該幼兒園負責人的回答往政府大政策上靠攏,稱是在政府管理壓力下,更換了長鼻子校車。實際上只是幼兒園的舊面包車不堪重負,迫于家長壓力而更換的,政府管理壓力不能算主導因素。當然,記者為了迎合當前的政治宣傳需要,在采寫新聞事實時要經過適當地提煉,挖掘出新聞事實背后的主題深意,但是要注意拔高的分寸,不能把預設的觀點強加在新聞事實之上,按照自己的希望主導新聞走向,這樣也改變了“走轉改”活動的初衷。
三、解決“走轉改”新聞疲態的具體措施
(一)“走基層”不是簡單的走底層
走基層不僅僅是走向田間地頭,走到群眾中去,更重要的是理解人民群眾,理解基層群眾的工作、生活狀態、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這樣才能觸及新聞事件本質,寫出有溫度的新聞稿件。
另一方面,“走基層”并不局限于偏遠山區、落后地區的基層,大城市中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心理狀態,也是走基層關注的重點。如武漢廣電總臺科教頻道的《山區法官:夫與妻》,武漢廣電總臺新聞綜合頻道的電視新聞專題《清掃工徐菜榮》,廣播系列報道《尋訪救助青少年大病貧困家庭》,《記者體驗:高溫下的供電巡檢員》等等。大城市中的出租車司機、民工、快遞員、運輸工等基層崗位、底層人物,同樣是“走轉改”活動中的重點關注對象,也能挖掘出富含新聞“溫度”的好稿件。
(二)轉文風要杜絕“虛華、冗長、淺表、媚俗”
做“有溫度”的新聞,就是要媒體從大局著眼,從基層落筆,用基層的生動實踐來展示社會進步,用群眾的真切感受來說明深刻道理。只有堅決杜絕套話空話,才能讓新聞報道更有現場溫度,更帶有真情實感。
在受眾媒介素養不斷發展的今天,過于陳舊的宣傳稿件反而會引發受眾的反感,產生對新聞媒體的抵觸心理,不僅不利于新聞媒體公信力的提高,更不利于政府長遠的宣傳工作。新聞媒體只有將現實生活生動地刻畫出來,把人民群眾的呼聲真切地表達出來。通過有價值、有生命力、有廣泛影響力的新聞事實來引發社會關注、引起百姓共鳴,從而把握輿論熱點,引導正確導向。
這一思想具體體現在新聞業務上,就是讓稿件回歸客觀的新聞傳播規律,倡導清新樸實、生動鮮活、言簡意賅的文風,以新聞性、真實性、平實性,素材本身的感染力贏得受眾。媒體要真實的反映社會,而不是粉飾社會。講人話,少套話、空話,竭力避免寫成“假大空”式的官樣新聞;說實話,大白話,多短語,才是老百姓的基本語態。有些老百姓在接受采訪時受長期歷史影響,動輒脫口而出“感謝黨,感謝政府”的話語可以理解,但媒體要順應時展的形勢,不能沿用老舊的樹典型思路,要堅決抵制陳舊思想和言辭作風。
(三)建立長效機制,“走轉改”不能流于形式
媒體要從組織策劃、工作流程、績效考核、好稿選評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確?!白咿D改”活動落到實處,轉化為日常工作機制,并且形成追求新聞“溫度”的長效機制。我們要讓“走轉改”成為常態,而不是一陣風,最終流于形式。
一是要建立廣泛的基層聯系點,保證聯系點常年有人駐點采訪,年輕編輯記者分期分批赴基層聯系點駐點?!逗比請蟆方⒘司庉嬘浾呋鶎勇撓迭c制度,聯系點總數達到210多個;二是要有激勵機制,做好從部門內部到全市、全省的“走轉改”好新聞的推選、交流、表彰。此次湖北的“千人走轉改”就評選出了10名“走轉改”十佳新聞工作者和20篇“走轉改”優秀作品;三是完善后勤保障機制,對于深入農村、社區、廠礦一線及邊遠地區的記者要提高稿件稿酬及生活補助,保障基層蹲點記者的物質生活待遇。此外在報紙版面、廣播電視時段上為“走轉改”新聞留有足夠空間,充分利用記者從基層采回的新鮮資源。目前,湖北省已建立閱評制度、講評制度、考評制度“三項制度”,確保活動開展形成常態,推動新聞媒體持續深入基層。
(四)充分發揮各媒體資源優勢,實現媒體聯動
在當前“走轉改”全面開花的狀態下,媒體想要做出真正意義上的獨家好新聞已非常困難。各家媒體都在追求信息和時效時,跨媒體聯動成為現代傳媒發展的必然趨勢。
這種媒體聯動不是簡單的拼接、組合,或者轉載別家媒體的新聞就實現了資源共享,而是建立在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上進行優勢互補。最終報紙與廣播、電視與報紙、廣播與電視、甚至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實現聯合互動、資源共享、錯位競爭、最終共贏??上У氖悄壳斑€沒有看到特別成功的媒體聯動具體實例,各家媒體的聯合都停留在表層水平,需要廣大媒體人繼續探索出成功路徑。
另外,湖北省內參加“千人走轉改”的各家媒體實現聯動,不僅僅是出于節省資源、降低成本的考慮,更是需要多個媒體聯動形成聲勢浩大的“走轉改”輿論氛圍,實現凝聚民心、引導社會輿論走向的最終目的。
四、結 語
當前,傳媒信息空前發達,傳播空間眾聲喧嘩,傳媒生態極速變化,媒體人的心態也更加浮躁?!白咿D改”就像一劑良藥,雖不能徹底根除病癥,卻能督促我們媒體人沉下心來挖掘出更多“有溫度”的新聞?!白咿D改”不應成為一時一地的應景之作,而要內化為媒體人的職業素養和新聞追求,用嚴謹的態度捍衛新聞品質,守護新聞紙的公信力。就像在十講話時所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泵襟w也應以此為指導,成為美好社會的建設者和參與者,為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建設做出實質性貢獻。
參考文獻:
[1] (美)菲利普.邁耶.正在消失的報紙:如何拯救信息時代的新聞業[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2] 韓少林.都市報:在“走轉改”中找到自己[EB/OL].中國記者,2012-12-17.
[3] “走轉改”:回歸與升華[N].光明日報,2012-09-03.
[4] 陳力丹.從新聞職業角度闡釋和貫徹走轉改[J].青年記者,2011(30).
這就是吉林省遼源市下崗工人馮海濤結婚典禮時的場面。
說起馮海濤他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每天天不亮他就會出現在遼源市區的一個市場里為幾家小店送水,這是馮海濤賴以為生的職業,也是他每天生活的主要內容??伤幕槎Y為什么會吸引這么多人的關注呢?事情要從五年前的一天說起。
兇手施暴, 六名婦女兒童命在旦夕
那天,馮海濤的街坊又聾又啞的崔老太太,因被懷疑慫恿女兒離家出走,竟被女婿侯維選殘忍地殺害在家里。馮海濤聽到后非常震驚,第二天,忙了一天的馮海濤晚上就趕到崔老太太兒子的家里幫忙料理后事。
就在老太太一家人還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時,他們沒想到一個更大的危險正在向他們逼近。下午6點多,殺害崔老太的兇手侯維選手持利斧再次出現。屋里的馮海濤聽到外面有異樣的叫喊,崔老太的兒子溫曉寶正在院內,看到兇手侯維選手持利斧朝自己砍來,便轉身向屋后跑去。侯維選并沒有繼續追趕溫曉寶,而是推門奔向了崔老太的兒媳婦徐敏等4個婦女和2個孩子。
徐敏趕緊關門,門還沒關好,侯維選已掄起斧子把門上的玻璃砍碎,推門而入,舉起斧子朝徐敏頭部砍去。本想從窗戶跳走的馮海濤,在回頭的一剎那,看到徐敏的頭就在侯維選舉起的利斧之下,正在炕上的馮海濤,離侯維選只有半步,見情勢危急,他一步跨到地上,伸手想奪下兇手的斧子,沒想到落下的斧子卻砍在了他的手腕上,馮海濤的手當時就斷了,徐敏脫險了……而侯維選這時放開了徐敏,手持利斧再次向馮海濤砍去,就在他緊接著要砍第三下時,馮海濤用左手把斧子給抓住了,侯維選隨即往回拽,馮海濤也緊抓著斧頭往自己這邊拽,順著侯維選的勁,一下子把他拽倒摁住。此時,崔老太的兒子也趕來和侯維選搏斗了起來。馮海濤把嚇呆了的徐敏的大女兒一把拉起來拽著往外跑打110報警。
禍不單行 救人英雄陷入困境
當警方趕到時,兇手侯維選已被崔老太的兒子打死。隨后,一身是血的馮海濤被送到了當地的一家醫院。因出血量過大,傷情嚴重。經仔細檢查,醫生診斷:馮海濤右手的神經動脈被砍斷,粉碎性骨折。手術中,他接了9根血管、18根肌腱,骨頭上打了4根鋼釘。醫生對馮海濤的右手進行了5個小時的手術。
聽到馮海濤為救鄰居而被砍傷的消息后,鄰居、同學都紛紛趕到醫院看望他。馮海濤痛苦的躺在床上,手術后的鉆心疼痛使他難以忍受,他硬挺著熬過了每一天,鉆心的巨痛疼得他滿身滿臉是汗,就像大雨淋了似的。
當醫生告訴馮海濤:被砍斷的右手接上后再也不可能恢復以前的功能時,馮海濤感到一陣揪心的難過。從17歲起他就開始當木匠,憑著這雙手,馮海濤不僅很快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巧手木匠,而且還成了當地的富裕戶。他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卻娶了一個漂亮的大學生作妻子,組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如今他右手殘疾,不僅失去了工作,還永遠告別了喜愛的木匠活手藝。
因經濟拮據,手術后馮海濤只住了18天醫院,就無奈地轉到一家收費較低的小醫院,進行恢復性治療。傷勢還沒好轉,他便回家養傷了。然而,在這個一下失去經濟來源的家庭里,馮海濤首先面臨的是生存問題。家里突然之間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在這期間,馮海濤父母身患重病需要照顧,在日益緊迫的生存壓力下,馮海濤的妻子對這個家失去了信心,她在照顧了馮海濤幾個月之后和他辦理了離婚手續。
馮海濤理解妻子的作法,這也是正常的,家里處于生活困難的危機中,她走了也是一種解脫,否則會拖累她一輩子的。馮海濤養傷的后期沒有了經濟來源,妻子離去后,家里又面臨著柴米油鹽的問題。每天吃喝需要錢,沒有收入的馮海濤只得借錢度日。
馮海濤賴以生存的右手出了問題,沒了經濟來源,妻子的離去,又趕上父母身患重病,真是禍不單行,面對擺在面前的困境,他是否能走出低谷?
好人相幫 英雄無怨無悔
一向堅強而倔犟的馮海濤以前再困難也不愿意向別人開口求助,這次他在無奈之下還是向同學、朋友們去求助。
馮海濤的一個朋友說,依馮海濤的性格,你向他借錢行,他向你借錢卻難于啟齒。朋友說,我的收入也不是太好,只要我能活著,就要幫他馮海濤也活著,咱們大伙兒不能把他丟下不管。幾個同學和朋友為馮海濤湊了一些錢,將他在醫院治傷欠的兩萬元醫藥費結清了,并想方設法解決馮海濤生計問題。
依幾個同學看,馮海濤落得如此境地完全是為了救別人,而如今被馮海濤救下來的那些人卻對他不聞不問,甚至醫藥費還要由馮海濤來想辦法支付,他們一起坐下來商量著要為馮海濤打官司,把醫藥費索要回來。就在聚在一起的同學們商量著怎么這些人時,沒想到一直沉默不語的馮海濤此時說話了:既然已救了人家,再去通過法院告人家,整得像個仇人似的,這事就算了吧。同學們知道:馮海濤既然做出了這樣的決定,那是無法再讓他改變的,大家只好放棄了索要醫藥費的想法。
看到馮海濤如今生活的困境,有些同情他的人,特別是馮海濤的朋友感到:當初他出手救人的行為不值得。尤其是后期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負面的影響就更大了,周圍的風言風語讓馮海濤變得更加沉默了,生活的艱難和貧困他可以忍受,但閑言碎語卻讓他承受著精神上的壓力。
盡管如此,馮海濤并沒有抱怨生活,他在生活煎熬中仍感受到了許多來自社會上的溫暖和關愛:下大雪時,不相識的環衛工人上他家清雪,下一場雪,他們就去清一場。最讓馮海濤感動的是一個最終改變了馮海濤命運的人,他就是馮海濤所在的遼源市仙城街道辦事處的佟書記。佟書記聽說了馮海濤的事后,就不斷地通過各種渠道為馮海濤爭取他應有的權益。
當時遼源市還沒出臺相關規定,因而無法給馮海濤一個說法。佟書記首先為馮海濤辦理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證金待遇,雖然只有為數不多的130元,但對馮海濤來說這是一筆救命錢。
右手殘疾后,馮海濤考慮最多的是:如何靠自己的一只手養活全家人?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他想到了居民區有一口長期被廢棄的枯井,這口枯井在修理一番后,將井水提供給周圍的缺水居民和市場。就這樣,在幾個同學的幫助下,苦干了兩天,枯井被重新利用起來。馮海濤每天為周圍的市場和居民送水。
無論馮海濤在哪家卸水,一些認識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救人的事,熱情的和他打招呼:你歇著我幫你把水拎進去。馮海濤送水雖然收入微薄,但畢竟是自食其力,解決了生活問題。同學們在高興之余又開始為馮海濤考慮起住房的事情了。每到周六、周日,馮海濤的這些同學和朋友們就會趕來為他蓋新房子。大家一來,這個整點磚,那個整點沙子,一車一車地拉來,幾個月后,房子蓋好了,馮海濤有了一個新家。
結婚證 榮譽證 證證扣人心弦
人們最操心的,還是馮海濤的婚姻問題。經過鄰居們的撮合,馮海濤認識了本地一位叫王月嫻的女士。王月嫻覺得馮海濤人挺不錯,心地善良實在。雖然家庭困難,手有殘疾,但他的救人事跡卻深深地打動了她,她情愿與馮海濤結成連理,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與王月嫻領取了結婚證以后,馮海濤犯愁了,婚禮拿什么來辦?在同學和朋友們幫助他的同時,省、市媒體也關注到了此事,更多的人被馮海濤的事跡所打動,他們紛紛表示:要幫助馮海濤把婚禮辦好。
在舉行婚禮的當天,100多輛出租車免費為馮海濤出了一列迎親車隊;時任遼源市的市委書記趙振起也參加了馮海濤的婚禮,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將兩萬元獎金發到了他的手中,副市長王宏啟給他頒發“見義勇為好公民”的證書?;槎Y現場,記者采訪時,馮海濤的情緒一直很平靜,在談到見義勇為這份榮譽時,他的眼淚奪框而出,人們不能說他不夠堅強,他的手臂斷了,家里一貧如洗了,老婆離婚了,甚至幾頓沒吃飯他都沒流過一滴眼淚,而一份見義勇為的認定證書,為什么讓馮海濤潸然淚下?記者問他時,馮海濤回答得非常坦率:這份榮譽對我來說是理解、是關愛,更是社會對我的認可,有這些我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