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7 10:33: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共英語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新媒介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帶來的主要影響
所謂新媒介,指的就是和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介完全不同的新一類媒介,其主要利用現代數字電視、智能移動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終端設備實現對用戶的信息服務。新媒介在信息傳播形式上十分多樣化,比較常見的有聲音、視頻、文字等傳播形式,不僅如此,它還能有效實現信息的跨時間、跨空間傳遞,表現出覆蓋面較廣、實時化、互動性等優點。正是由于具備上述優點,使得其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新媒介促進了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完全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新媒介時代,學生可利用智能手機、電腦等終端,按照自身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查找和獲取相關學習資源,從而實現對英語知識的鞏固和拓展,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不僅如此,憑借新媒介的優勢,還可打造一個科學完善的大學公共英語共享教學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實時交流與共享;第二,新媒介的出現極大地拓展了教學渠道,使得教學手段更加多樣化、教學內容更加多姿多彩,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與學習效率。通過各種新媒介技術來獲取教學資源,并將這些資源利用動畫、音頻等形式呈現給學生,能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2新媒介時代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還無法適應新媒介環境下的大學公共英語教學
在新時期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高校公共英語教學必須改變以教師為核心的傳統教學形式,加快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模式,學生與教師是確保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基本保障,一旦其中某一方出現問題或疏漏,必定會導致英語教學活動很難順利開展下去。經過較長時間的教學實踐,我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已經取得了一些比較明顯的成果,但隨著新媒介時代的到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都面臨極大的挑戰。許多教師的教學意識和行為習慣早就已經形成了,而且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習慣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握完全的主動權,只顧對知識進行灌輸,而不關注學生是否已經理解知識內容。教師并未意識到新媒介環境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甚至完全拒絕利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和手段,一些教師由于不具備基本的新媒介應用能力,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過于循規蹈矩,完全沒有勇氣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甚至還擔心新媒介的應用可能對當前的教學質量造成更大的威脅,不利于自身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并最終影響到個人的年終考評結果或職位晉升等。再加上學校不重視對公共英語教師的技術培訓,導致絕大多數公共英語教師在思想觀念與技能水平上都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教學需求,也無法順利實現新時期大學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
2.2學生的成績考評指標和測試方法還存在問題
隨著現代教育評估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完善,在評估重點上逐漸實現了從以前以結果為主到當前以過程為主的轉變。具體到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評估上,就是更加注重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評價,在評估的過程中,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有機融合。然而,在上述兩種評價手段相融合的過程中,怎樣才能確保操作的科學性,課后自學評估與課內教學評估之間的關系該如何處理,主客觀題所占比例應怎樣分配,這些問題都還處于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一些大學在公共英語考評測試中,由于沒有處理好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之間的關系,經常出現客觀試題所占比例偏大、不重視對學生平時測驗成績的評定以及對口語、聽力測試的尺度把握不到位等問題。
2.3交互式教學成果偏低
我國國內諸多高等院校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都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手段,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知識,學生在座位上被動接收的形式。隨著大學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的總人數也呈現出逐漸上升的發展趨勢,這就使得高校的師資緊張局面進一步加劇,教師也明顯不足,絕大部分高校的大學公共英語都無法實現小班授課的目標,只能采用傳統大班授課的模式,由于一個班的總人數較多,根本無法在課堂上開展針對性的聽說訓練活動,即便進行了訓練,由于受到課時的限制,也無法覆蓋所有的學生,只能挑選幾個學生進行訓練,更不用說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了。一些教師已經開始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課堂教學,但由于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同時兼顧電腦的操作與書本知識的講解,教師往往只能保持在固定的位置,雖然能和學生進行短時間的提問與交流,但也無法兼顧整個班級的所有學生。此外,目前我國大學一般實施的是分級管理制度,公共英語課程的選修學生往往涉及多個班級與專業,這些學生之間本身就沒有太多交集,彼此之間比較陌生,相互溝通也很少,這就更難實現交互式教學的目標了。
3新媒介時代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管理的改革對策
3.1注重對高校教師與大學生信息素質和能力的提升
在新媒介的時代背景下,對高校教師隊伍與大學生信息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要確保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質量,就必須加強對高校教師與學生的信息素質和能力建設。教師是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須首先對教師的教學思想與觀念進行改變,使其充分認識到新媒介對現代大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價值,從而主動改變教學方式,盡最大努力實現英語課堂教學和學生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還應當加強對教師操作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能力的訓練,做到緊跟時展步伐,學會充分發揮各種新媒介資源在知識講授與問題解答中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滿足當今時代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與管理的需求。此外,學生也必須注重對自身英語學習理念的更新,積極從學習的被動地位轉變為主體地位,主動利用周邊可利用的各種學習資源,有效完成英語的自學任務,進而從根本上改變以往過于依賴老師的狀態。學生在和朋友、同學或老師的日常交流中,也可適當添加一些英文對話,從而幫助自己訓練英語口語能力。
3.2構建獨具特色的英語課程體系
大學階段是學生英語綜合素養與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而要讓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真正夯實自身的外語素養,就必須把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和學生的現實發展有效結合,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外語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外語綜合應用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構建科學完善而獨具特色的英語課程體系。具體來說,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應把各種類型的課程引入其中,實現課程內容的多樣化,不僅要有基本的英語聽力、閱讀等課程,同時還可增加一些有關旅游英語、商務英語方面的課程,從而構建起比較完善的英語課程體系,借助現代新媒介來強化學生的英語應用練習,在具備多元西方文化課程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對英語文化本質的深入解讀,從而真正感受到英語的吸引力。第二,應適當強化在線英語教學管理工作,打造健全的大學公共英語網絡學習體系,按照不同水平學生的實際需求,制作針對性的英語教學短視頻,從而實現將英語這門單獨學科的教學轉變成集西方文化與外語學科知識于一身的多元化學科教學。
3.3構建合理而完善的大學公共英語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在大學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關系到課程目標的設立與實現。新媒介時代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評價應當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學生在接到學習任務之后,應自主進行學習,待完成學習任務之后,可利用互評、自評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完成網絡學習平臺上的相關測試題,直觀地掌握自身的學習狀況,并以此為參考,對自身的學習方案加以調整和改進,以更好地提升學習效率和質量。僅僅對平常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是不夠的,還需要站在整體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估,嚴格掌握好各種評估方式和內容的比例,這樣才能實現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效配合的目標。
[關鍵詞]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問題思考
[Abstact] Englis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world communication,especially acts as a link and bridge betwee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trade.Therefore,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English class will play a essential role in society and further study. But the condition now in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optimistic because of so many problems.It’s necessary to have reflections on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high input and low output.
[Key Words]Public English Teachingproblemsreflections
引言:近年來,為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全國各高校深化了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教學質量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從現實狀況不難看出,很多學生經過了8年或者12年的英語學習之后,大多數學生仍然聽不懂,講不出,更不用說與外國人直接交流。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還存在一系列值得關注的問題。 1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各類院校中,影響和阻礙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問題有幾個方面,分別是:
1.1教學方法陳舊落后
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其特點是:老師講、學生聽,滿堂灌,學生機械記筆記。這種落后陳舊的方式必然帶來很多問題:1)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講得多,學生獨立思考和訓練的機會少,導致學生處于被動位置,沒有時間理解、吸收和消化知識;2)忽視能力培養,限制學習和應用潛能的發揮。學生參與機會少,對所學知識沒有應用的時間和空間,很難達到鞏固、提高和創新的目的;3)授課方式和講解單一乏味,既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一張嘴。在缺乏先進教學設備和手段的情況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灌輸,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更不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潛力了。
1.2 教學態度不認真
在以往的英語課程實施中,教師的關注點較多地放在教學內容和知識傳授上。教師認為講清知識點,做過練習,學生就能掌握所學內容,但效果卻不近人意。其實,一些教師沒能積極地“背學生”,了解學生學習特點,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英語教學中,有些教師也不能透徹地掌握教材的難易程度,無法對課文內容進行靈活處理,只是機械的講授知識點,成了“詞典搬家”。另外,對自身教學效果要求不嚴格,缺乏對課文的相關背景知識和相關材的引入,不能讓學生在一種自然的狀態和環境中有效地學習和研究英語語言國家的風土人情。這種不負責任的教學態度,不僅直接打擊了對英語學習還有興趣的學生的積極性,也使本來對英語缺乏興趣的學生更加感覺英語課上得索然無味,進一步造成了老師厭教,學生厭學狀況的惡化。
1.3興趣引導的缺失
興趣是一種探究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積極情緒,優先的對一定事物發生注意的傾向。所以,任何學生開始英語學習時,最初會感到異常的新鮮并下功夫努力學習,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新鮮感沒了,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認為英語枯燥無味。再加上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沒能很好地給予學生引導,忽視了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致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沒能充分調動起來,也就出現了“教無趣,必不樂學”的現象。所以,要想使學生保有長久旺盛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只是喋喋不休地講大道理、強調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等等,這些都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教師的主觀努力和刻意的引導,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通過不斷的觀察和總結,把培養學習興趣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2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思考
鑒于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為了提高和加強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對于深化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勢在必行。因此,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建設和改革提出幾點建議:
2.1 授課方式改革
摒棄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特點等情況,制定相應的授課方案,提倡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展開教學的主題,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來豐富課堂內容,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比如采用師生互動教學形式,使學生完全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通過與學生之間或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話,提高學生的口語和聽力能力。
2.2 教師角色的改變
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三者是教師教授學生所必備的三項能力和任務,缺一不可。但面對當今的學生,僅僅有此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轉變角色觀念,從傳統的“三尺講臺”上走下來,走到學生的中間,發現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原因,比如學生因某些因素而引發的心理問題,這很容易給教學雙方帶來負面影響,對此,應引起教生們足夠的重視。教師在學生面前,是受人尊敬的人,更是知心朋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寬容,這樣才會給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3培養學生的興趣
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樣,學習上的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越大,就越能夠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教師培養學生對英語感興趣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讓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和了解英語在社會實踐生活中的實用性。作為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工作中要做到課前精心準備,搜集充分的資料和實例,科學合理的運用各種語言材料,延伸到課文教學內容,如在商務,科技,文化生活中的使用等等。還可以通過影音教學手段,了解英語語言國家的地理歷史、城市風光、鄉村地貌、民族習慣、民俗風情及價值觀念等,進而調動學生眼、耳、腦、口對語言信息綜合反應的習得語言環境,培養學生興趣、提高語言水平。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否能取得最終的勝利--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作為高校教師,必須針對產生問題的原因和存在的實際問題,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從學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而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教學態度和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扭轉高投入、低產出的不良局面。
參考文獻
[1]李文娟.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J].長沙大學學報,2001,15(1)
[2]胡學文.教師話語的特征及功能[J].山東外語教學,2009(3):23-24.轉.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模式
一、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概述
在高職院校,學生們除了要學習必修的專業技能課之外,還要學習公共英語課程,由此可見,公共英語課程的重要性。公共英語課程學習范圍廣,教學內容充實,學生們在這門課程的學習成果直接影響到其應用型人才的塑造,因此,有一個良好的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情況看來,公共英語課程較其他專業技能課程的發展稍微落后,尚未形成一套明確的適用于公共英語課程的教育教學體系,由于缺乏課程分類教學指導,使得公共英語課程不能適用于不同類課程學習人才的發展,除此之外,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手段也僅僅是重復高中英語或者是本科英語難度的簡化,因此高職院校應形成一套適合不同類課程學習人才進行學習的公共英語教學體系模式,以滿足人才的全面發展,培養其綜合素質。
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1.教學現狀。以開封大學為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學生方面。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因此導致其學習積極性不夠高,學習興趣自然提不起來,許多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對于就業沒有太大的幫助,也有學生認為自己畢業后就不會再用到英語了,所以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夠高;二,教師方面。教師的教學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不能將英語教學與學生的就業相關聯,除此之外,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知識儲備不夠,缺乏相關教學經驗以及行業經驗;三,教材方面。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課程教材專業性不夠強,僅僅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簡單對話,沒有學生所學習課程的專業詞匯,這對高職院校學生而言,是缺乏教學目的性的。2.問題及成因。以開封大學為例,公共英語課程在教學方面的問題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層面展開:一,公共英語教學目標錯位,未能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高職院校旨在培養技能型人才,因此公共英語教學是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但是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公共英語課程只是圍繞基礎英語展開,缺乏與學生所學習的必修課程的相關性,未能體現高職院校的職業特性;二,過于注重基礎,沒能考慮學生的就業實際需求。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在高中就已將英語的基礎語法全部學完,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英語學習基礎,但是部分高職院校在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上,還是將英語語法課程再教一遍,這沒有體現公共英語課程為專業技能課程服務的目的。
三、加強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研究———以開封大學為例
1.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就開封大學目前的公共英語教學實際情況看來,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就要對學生的英語基礎進行加固,注重對其基礎知識的培養。教學管理小組應制定具有實際性的教學目標導向,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鞏固學生的基礎能力,所教授的內容應該圍繞日后的就業展開,并涉及專業應用詞匯以及句型等。除此之外,教師的作用應是引導性的,通過不斷地實踐后制定出一套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并進行教學角色的轉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則起到輔助作用。在教材的使用方面,要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材,這樣能夠培養其英語方面的專業性,為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英語運用基礎。2.改革課程體系。目前,以開封大學為例的高職院校,還是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課本為教學主體。各高職院校應改革課程體系,與多媒體技術結合,通過技術模擬建立仿真性的職業工作現場,培養學生的職場交際能力。建立一套與多媒體技術結合的教育體系,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建立,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3.交互式教學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高職院校應該更加注重課程的實用性,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回答問題與課堂的活動,這樣對其語言能力能夠起到一個鍛煉的作用。教師要做好每節課的課前準備,每一個環節都要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這樣能夠使得課程順利地進行下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要發生轉變,以學生為主體,更多是的學生主導課堂,教師起到的則是輔作用,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課本內容設置不同的課程模式,例如讓學生演講與自己相關的生活主題或者是進行一個短劇表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課程模式,這樣的交互式教學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4.公共英語與專業英語的銜接。通過日常的教學與調研,發現大多數開封大學的學生在前兩年是英語學習的最佳狀態,因此,學校應制定一套銜接式英語教學模式,先在第一學年進行公共基礎英語課程的教學,將學生的英語基礎打好,教學內容應對其高中學習內容進行一個承接。在第一學年完成基礎英語的教學任務之后,在第二學年加入專業英語課程,不同專業學生的課程內容是不同的,這樣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有利于學生英語專業性的培養。這樣銜接式的教學方式能夠起到一個承接的作用,打下良好的英語學習基礎對于學生日后學習專業課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堯學.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可持續發展.北京: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講座,2009—7—7.
[2]王芳,王西銀.高職高專英語教材應用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6):72.
關鍵詞: 高職公共英語 教學現狀 改革措施
一、引言
英語作為我國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中一門重要的基礎科目,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影響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質量。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一至兩年的公共英語必修課程,但目前公共英語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進行改革,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高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質量。
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狀
1.生源
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總體都很薄弱,要比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的成績差很多,很多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就只有初中水平,總體存在詞匯量較少、語法基礎薄弱、聽力差、口語表達能力欠缺等問題。此外,高職院校的生源非常廣泛,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水平不高,學習熱情缺乏等,這就導致在傳統的單一化公共英語教學中,基礎好的學生學不到東西,基礎差的學生又接受不了,結果英語水平都得不到提高。我院的學生生源是通過普通高考錄取招收的普通高中生,有相當多學生的英語水平為初中水平,甚至沒有任何基礎可言,加上進入學校后所學專業又非英語專業,因此大多數學生根本不重視也沒興趣學英語。
2.師資
首先,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大多沒有把英語教學與學生就業結合起來,沒有體現出高職教學的特色。要么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學風格,側重高深的學術研究,忽略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要么沿用中職學校的老一套,以語法知識講解為主,教學模式陳舊,墨守成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開口說英語。我院是2003年由中等職業學校升格為政法類的一所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主要沿用之前中職的特點,側重知識點、語言點的講解,缺乏先進的職教理念和實踐經驗。又由于近年來學院擴招給公共外語教學帶來一定的壓力,教學任務重,每位教師超負荷工作,沒有充足的時間加強職教能力的學習。而且,高職高專的教師大多不是師范類畢業,“雙師型”人才更少,去高校進修和進實務部門或企業交流的機會比較少,盡管有機會去實務部門或企業學習,但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大,學到的東西有限。所以即使選擇了貼合系部專業的英語教材,教師也無法把其中的內容講解透徹,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就很難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3.教材
目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種類繁多,大部分高職院校都采用不同版本的高職高專類課本,但是普遍存在全校多個專業共用一本教材的現象。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基本上用的是本科或??频慕滩?,缺乏針對性強的、專門的高職教材,沒有考慮各專業的就業市場需求,教材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未來就業崗位要求,要么過于簡單,要么過于晦澀難懂。此外,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側重基礎知識而忽視技能訓練的現象比較嚴重,側重基礎知識教學而沒有結合專業教學,不能突出專業特色。
4.教學模式和方法
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比較單一,大多沿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仍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采取“填鴨式”教學法進行滿堂灌,不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強調英語基礎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訓練,重學不重用,與將來崗位脫鉤,導致學生過于依賴教材和教師,缺乏英語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學不致用。此外,教學也很少采用新式的教學設備和技術。
三、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幾點探索
1.分級教學
我院的公共英語課程采用分級教學,根據所屬系部的不同和學生的入學摸底考試成績進行分級、分班,將公共英語課程分為A、B、C三個級別。這三類的英語課程采取不同的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對A班的學生可以盡量用全英授課進行互動式教學,必要時使用漢語加以解釋,這樣可以強化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并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此外,還可補充更多學生感興趣的項目主題讓他們討論,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A班學生除了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之外,還可補充閱讀材料擴大詞匯量和拓寬知識面,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針對B班的學生,教師盡量用英文授課,側重課文內容,同時也要注重口語能力的訓練。針對C班的學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適當地降低教學難度,教學著重放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比如音標、單詞拼寫、基本句型和基礎語法等。我院的公共英語根據A、B、C三個不同級別,分別以《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基礎教程、《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第一冊和《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第二冊為起點安排教學,通過分級教學,有針對性地設計和調整教學內容,使課程的難度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水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師資隊伍“雙師”化
師資的能力水平是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取得顯著教學效果的有效保證,應給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提供學習、深造的機會,積極鼓勵和創造條件使公共英語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加大英語骨干教師培養的力度,鼓勵公共英語教師通過參加培訓、研討、教學交流、到實務部門掛職調研、到企業實習鍛煉等形式了解行業背景知識,爭取做涉外秘書、翻譯、導游等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比如擔任交通管理專業的英語教師可到交警部門了解交警的業務和規章制度;擔任治安管理專業的英語教師可到派出所熟悉辦案工作的各個環節;擔任司法警務專業的英語教師應到監獄系統了解工作程序等提高自己的行業素質,從而建設一支既懂英語又懂專業的校內外“雙師結構”公共英語教師隊伍。
3.教學模式改革
項目化教學是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新模式,項目化教學體現了高職教育特色,是高職教育課改的發展方向。高職英語項目化教學法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突出“能力本位、學生為主體”,以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英語能力為出發點,通過設計合理的“項目”,將語言知識和技能融合到一個個完整的工作任務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強調在“學中做,做中學”,使學習過程始終圍繞任務的探究和解決展開,課程項目設計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項目化教學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一言堂”模式。教師通過設置任務讓學生自行探索總結知識,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
4.教學評價機制改革
高職公共英語應采用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課程考核體系。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核評價,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小組活動、考勤、作業完成情況、口語測試等情況加以評價。終結性評價是指期末筆試考試,即對學生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加以評價。根據公共英語課程目標,在考核評價體系中應從側重理論知識的終結性考核轉為側重實踐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我院的考核方式總結歸納為形成性評價(60%)+終結性評價(40%)。形成性評價為一種過程性評價,貫徹整個教學過程,其手段和形式是多樣化的,包括有出勤(5%)、課堂表現及作業(5%)、課內實踐(20%)、期末口試(30%),終結性評價即期末筆試成績(40%),對學生評價要口頭與書面相結合,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綜合技能進行評價,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技能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后續學習和崗位需求,確保社會對高職學生“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結語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在改革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問題,只有不斷地嘗試改革才有發展。我們一定要堅持學生主體、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使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滿足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劉一平.關于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探討[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12).
[3]燕靜君.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陰.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8(2).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狀,對策
高職英語教學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關系到每個高職學生。如何才能恰當而有效地針對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實施高職英語教學,是擺在我們每個英語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課題。緊緊圍繞職業崗位群的需求,改進英語教學,構建以培養職業能力和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目標的英語教學體系,真正滿足職業崗位對英語的需求,是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為此我們在全省高職學校中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和分析,并對改進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改革設想,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進一步探討。
一、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 生源總體水平不高。從我國的教學現狀來看,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普高生,經過了三年高中階段英語學習,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由于生源逐漸減少,本科院校擴大招生數量,高職院校為完成招生計劃,使得錄取分數線逐年下降,與考入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差距仍非常大;二是三類生( 即從中專、技校和職業高中升入高職院校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入校前英語基礎非常差。原本的教育背景差異造成了學生之間較大的個體差異,統一的教育教學方案很難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起點不一,總體水平不高,缺乏學習熱情的現狀加重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難度。
2. 師資隊伍不合理。近年來,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急劇膨脹,使得承擔公共英語教學任務的英語教師嚴重缺乏。雖然各學校每年都在不斷招聘新人,補充英語教師,但遠遠不能滿足高校擴招的要求。有些高職院校聘任了大量的兼職教師,這雖能彌補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但缺乏相對的穩定性,無法保證英語教學的延續性,且缺乏科學完善的考核機制,增加了教學管理難度,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總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人數少、年紀輕、經驗少、職稱低、不穩定,這些現狀使得高職院校英語師資無法做到職稱、年齡、學歷等的合理搭配,無法形成合理的教師梯隊。
3.教學設施相對滯后。我國的高職院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中專、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格的,英語教學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再加上升格后投入的資金不足和重視的程度不夠,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甚至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很多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還一直處于“三個一”( 一本書、一盒粉筆加一個錄音機)的傳統模式中,缺乏多媒體、網絡輔助教學活動。英語教學嚴重滯后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缺乏良好的英語教學的硬件和軟件環境,從而影響了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4. 英語教學模式有待創新。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中英語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教學中照搬大學專科甚至本科的教學目標要求,把高職英語課當作一門語言學科來教,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針對性。課程設置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重客觀、輕主觀,重書面、輕口語,缺乏實踐實訓教學環節,與職業崗位實際需要脫節,這一切制約了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嚴重影響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造成學生所學與崗位需求的錯位。
由于生源狀況、師資隊伍、教學設施、教學模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加之英語教學長期以來受應試導向的驅使,我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無法保質保量的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問題的對策分析的探討
造成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上述問題的主要癥結在于英語教學與社會實際脫節,學生英語能力水平與職業崗位需求錯位?,F就解決問題的對策做如下探討:
1.明確教育目標,更新教育觀念。高職英語教學在內容方面強調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語言技能的培養,突出實際應用。因此,高職英語教師要特別重視轉變教學思想,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質量觀: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以應用為目的的活動性、實效型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好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與語言能力之間的關系,刻意培養學生把獲取的語言知識盡快轉變為能力。
2.實施分層次教學。所謂分層次教學,就是教師在承認并充分考慮學生間存在的差異,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設計出不同的教學內容。分層教學法充分體現因材施教、主體參與、分層優化、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教學原則,學生可以各盡其能,各有所獲,主動地獲取知識,大面積地提高學習成績。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具有起點低、多層次、全面提高的特點。
3.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作為大學外語教師,我們應抓緊研究現代技術引入外語教學的問題,包括錄音、錄像、多媒體、教學軟件、人機對話等,創造信息量大、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量越來越大,而教學實踐又在不斷縮小,解決這個矛盾的基本辦法是增大課程的信息量,增大每一單元的信息量。在此,科學技術和手段擔負著基本的、不可替代的任務。
4.改革教學模式,突出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高職辦學模式應該是把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和學的過程從傳統的、封閉的高校教育情景中解脫出來,并以較大程度置于校園課堂以外的真實社會環境之中, 通過教學、實訓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英語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模式,把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培養有機地貫穿到整個教學和實訓活動中去,強化實訓環節,側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教學方法方面,可采用啟發式、探究式、模擬互動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突出應用,在應用中去培養學生。
總之, 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上只有端正教學思想,改革英語教學體系,創建英語教學特色,才能擺脫目前的被動局面,開辟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張迎雪.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6).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學;外語能力;綜合素質;活化
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高科技經濟信息時代,是我國逐步與世界接軌,深入改革的時代,這就需要更多的既懂專業知識,又能熟練運用英語與外商談判、交流的外語人才.雖然各所外語院校培養了大批大學生,但很多外語專業的學生不道得其它專業知識,如電子、機械、化工、紡織等專業知識,直接制約著工作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國大學公共外語教學的現狀越來越不適應21世紀對外語人才的要求,所以,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李嵐清副總理說:“我國的普通外語教學,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到大學二年級,花那么長的時間,從一個普通大學畢業出來,既不能看,又不能聽,更不能講,再不研究這個問題能行嗎?”的確,我國大學畢業生的英語水平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許多畢業生雖然拿到了英語四、六級證書,到了用人單位聽、說、寫、譯的能力一樣都不行,更不要說參與國際學術會議或與外商談判。單位領導只能將他們重新送入大學“回爐”。因此,我國外語教學必須“上臺階”。
由于受到國家四、六級考試的束縛,大學英語教師不得不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向學生直接灌物知識.在課堂七教師占了大部分的時間講解語法規則、語言知識、詞匯的運用,學生很少有機會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長期使用非交際教學法,學生始終不能在語言環境中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他們從課堂中獲得了相當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而語言能力(聽、說、讀、寫、譯)卻得不到相應的發展,這就造成了英語教學中的高分低能。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而社會大批需要的就是具有較強運用英語能力的各種專業人才,而不是具有一定英語基礎知識的人才。因此,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公共英語教學進行了改革。
1轉變思想觀念
轉變思想觀念是外語教學改革的先導。它涉及到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從學校領導到教師、學生、家長都應認識到四、六級考試只是,一種考試形式,不能用它作為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的唯一標準。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不是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而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即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在各種場合的應變能力。我們應圍繞著這個目的,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改革,逐步克服高分低能的不合理狀態,使英語教學從應付考試的“應試型”教學轉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型”教學的正確軌道上來。
2提高外語教師的全面素質
外語教學要改革,要躍上新臺階,教師是關鍵。外語教師的素質不僅包括外語水平、實際的教學能力,而且還包括良好的品質和令人偷快的個性特征。如果不注意外語教師全面素質的培養,外語教學改革就成為一句空話。因此,外語教師應博覽群書,拓寬視野,創造一切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的機會,如參加進修或出國深造。同時還要研究外語教學理論,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外語教學法和心理學等,用各種理論來指導我們具體實踐。俗話說: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此外還要注重培養個性特征,例如,良好的個人形象,健康的心理,開朗的性格,幽默的談吐。正如威爾金斯(filikir)所說,“教師教學成功與否并不全是業務培訓水平的問題,教師本人的某些重要特征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學習機會?!憋@然,教師的個性特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起著關鍵性的影響。
3改進課堂教學法
外語教學是一個系統而又復雜的過程,如何使課堂教學效果富有成效,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這種方法使學生處于語言實踐活動的中心地位,即學生充當“演員”的角色,教師退出主宰一切的地位,即充當“導演”的角色。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結對進行對話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討論、辯論等活動。例如《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三單元“The Present”和第七單元“The Sampler”這二篇課文故事簡單,語言生動,情節感人。在教學過程中,便設計了角色扮演活動。同學們情緒高昂,踴躍參與。有的小組重現課文內容,有的小組還在情節上作了些修改,把課文中主人翁的心理活動,外表特征表演得淋漓盡致。又如在進行第一冊第二單元“Sailing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學時,在教師對課文進行講述后.立即請幾位同學對照FrancisChichester航行路線圖復述課文,他們正確的發音、流利的語言、大方的神情,贏得了同學們欽佩的目光。再如,對第三冊第八單元“Daydream a little”教學時.由于人們對白日做夢有較深的偏見,因此就展開了小組討論“what’s your attitude towards daydreaming?”大部分同學認為daydream是逃避責任和現實的空想。學完課文,同學對daydream有了新的認識,于是進一步討論“what’s yourattitude towards daydreaming now?”使同學充分認識到daydream確實有很多益處。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情景中生動地表現和發展自己運用外語的能力,并通過教師和同學的反饋信息得到檢驗。這種方法克服了學生在語言交際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的參與,他們的思維和交際能力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同時又促進了寫作能力,從而達到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效果。顯然,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將打破根深蒂固的傳統的“填鴨式”被動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不可估量的效果。
4豐富語言環境
美國外語教學法專家布萊爾曾把外語教學的新方法歸納為豐富語音習得環境和語言學習環境兩大類。我國外語教育學學者張正東也強調環境是制約和影響外語教學的主要因素。這些都說明外語學習必須在語言環境中進行。這一點己在外語界達成共識。所以,豐富語言環境是現代外語教師共同奮斗的目標。除了上面所述的改善課堂教學環境,我們可以從下面二個方面進行嘗試。
建立“英語活動中心”“英語活動中心”是一個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機會的課外活動場所,是對有限的課內實踐活動的補充.因為該中心能提供真實的語言實踐環境和外國文化氛圍,學生處于自然的語言習得環境中,他們所聞、所講、所思都是用英語,沒有一點母語的干擾,在長期反復的耳濡目染和親身實踐中,高效率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在英語活動中心,我們可設置語音室、影視廳、閱覽室、娛樂室等等.里面的擺設、裝飾的格調一律外國化,以營造出一個地道的外國文化氛圍。進入本中心的所有教師、學生以及工作人員一律只準用英語交際,誰違反規則 (即用漢語交談)就要給予一定的處罰。本中心由外籍教師和英語教師、學生有計劃地組織、安排活動,如英語專題講座、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晚會、英語電影、錄像、各種游戲、自由活動等。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自由選擇參加活動,輕松、愉快地投入英語環境中去,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通過大量反復的語言實踐,逐步增強外語語感,形成英語思維,提高英語交際能力??梢灶A言,這個設想一旦付諸于實踐,必將給英語教改產生深刻的影響。
論文摘要:剖析了大學英語教學滯后的現狀及原因,強調了英語教改的必要性并就如何進行教改提出初步設想和建議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學;外語能力;綜合素質;活化
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高科技經濟信息時代,是我國逐步與世界接軌,深入改革的時代,這就需要更多的既懂專業知識,又能熟練運用英語與外商談判、交流的外語人才.雖然各所外語院校培養了大批大學生,但很多外語專業的學生不道得其它專業知識,如電子、機械、化工、紡織等專業知識,直接制約著工作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國大學公共外語教學的現狀越來越不適應21世紀對外語人才的要求,所以,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李嵐清副總理說:“我國的普通外語教學,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到大學二年級,花那么長的時間,從一個普通大學畢業出來,既不能看,又不能聽,更不能講,再不研究這個問題能行嗎?”的確,我國大學畢業生的英語水平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許多畢業生雖然拿到了英語四、六級證書,到了用人單位聽、說、寫、譯的能力一樣都不行,更不要說參與國際學術會議或與外商談判。單位領導只能將他們重新送入大學“回爐”。因此,我國外語教學必須“上臺階”。
由于受到國家四、六級考試的束縛,大學英語教師不得不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向學生直接灌物知識.在課堂七教師占了大部分的時間講解語法規則、語言知識、詞匯的運用,學生很少有機會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長期使用非交際教學法,學生始終不能在語言環境中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他們從課堂中獲得了相當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而語言能力(聽、說、讀、寫、譯)卻得不到相應的發展,這就造成了英語教學中的高分低能。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而社會大批需要的就是具有較強運用英語能力的各種專業人才,而不是具有一定英語基礎知識的人才。因此,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公共英語教學進行了改革。
1轉變思想觀念
轉變思想觀念是外語教學改革的先導。它涉及到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從學校領導到教師、學生、家長都應認識到四、六級考試只是,一種考試形式,不能用它作為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的唯一標準。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不是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而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即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在各種場合的應變能力。我們應圍繞著這個目的,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改革,逐步克服高分低能的不合理狀態,使英語教學從應付考試的“應試型”教學轉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型”教學的正確軌道上來。
2提高外語教師的全面素質
外語教學要改革,要躍上新臺階,教師是關鍵。外語教師的素質不僅包括外語水平、實際的教學能力,而且還包括良好的品質和令人偷快的個性特征。如果不注意外語教師全面素質的培養,外語教學改革就成為一句空話。因此,外語教師應博覽群書,拓寬視野,創造一切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的機會,如參加進修或出國深造。同時還要研究外語教學理論,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外語教學法和心理學等,用各種理論來指導我們具體實踐。俗話說: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此外還要注重培養個性特征,例如,良好的個人形象,健康的心理,開朗的性格,幽默的談吐。正如威爾金斯(filikir)所說,“教師教學成功與否并不全是業務培訓水平的問題,教師本人的某些重要特征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學習機會?!憋@然,教師的個性特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起著關鍵性的影響。
3改進課堂教學法
外語教學是一個系統而又復雜的過程,如何使課堂教學效果富有成效,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這種方法使學生處于語言實踐活動的中心地位,即學生充當“演員”的角色,教師退出主宰一切的地位,即充當“導演”的角色。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結對進行對話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討論、辯論等活動。例如《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三單元“ThePresent”和第七單元“TheSampler”這二篇課文故事簡單,語言生動,情節感人。在教學過程中,便設計了角色扮演活動。同學們情緒高昂,踴躍參與。有的小組重現課文內容,有的小組還在情節上作了些修改,把課文中主人翁的心理活動,外表特征表演得淋漓盡致。又如在進行第一冊第二單元“SailingAroundtheWorld”的教學時,在教師對課文進行講述后.立即請幾位同學對照FrancisChichester航行路線圖復述課文,他們正確的發音、流利的語言、大方的神情,贏得了同學們欽佩的目光。再如,對第三冊第八單元“Daydreamalittle”教學時.由于人們對白日做夢有較深的偏見,因此就展開了小組討論“what’syourattitudetowardsdaydreaming?”大部分同學認為daydream是逃避責任和現實的空想。學完課文,同學對daydream有了新的認識,于是進一步討論“what’syourattitudetowardsdaydreamingnow?”使同學充分認識到daydream確實有很多益處。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情景中生動地表現和發展自己運用外語的能力,并通過教師和同學的反饋信息得到檢驗。這種方法克服了學生在語言交際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的參與,他們的思維和交際能力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同時又促進了寫作能力,從而達到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效果。顯然,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將打破根深蒂固的傳統的“填鴨式”被動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不可估量的效果。
4豐富語言環境
美國外語教學法專家布萊爾曾把外語教學的新方法歸納為豐富語音習得環境和語言學習環境兩大類。我國外語教育學學者張正東也強調環境是制約和影響外語教學的主要因素。這些都說明外語學習必須在語言環境中進行。這一點己在外語界達成共識。所以,豐富語言環境是現代外語教師共同奮斗的目標。除了上面所述的改善課堂教學環境,我們可以從下面二個方面進行嘗試。
建立“英語活動中心”“英語活動中心”是一個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機會的課外活動場所,是對有限的課內實踐活動的補充.因為該中心能提供真實的語言實踐環境和外國文化氛圍,學生處于自然的語言習得環境中,他們所聞、所講、所思都是用英語,沒有一點母語的干擾,在長期反復的耳濡目染和親身實踐中,高效率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在英語活動中心,我們可設置語音室、影視廳、閱覽室、娛樂室等等.里面的擺設、裝飾的格調一律外國化,以營造出一個地道的外國文化氛圍。進入本中心的所有教師、學生以及工作人員一律只準用英語交際,誰違反規則(即用漢語交談)就要給予一定的處罰。本中心由外籍教師和英語教師、學生有計劃地組織、安排活動,如英語專題講座、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晚會、英語電影、錄像、各種游戲、自由活動等。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自由選擇參加活動,輕松、愉快地投入英語環境中去,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通過大量反復的語言實踐,逐步增強外語語感,形成英語思維,提高英語交際能力??梢灶A言,這個設想一旦付諸于實踐,必將給英語教改產生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