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5 14:30: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程思政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思政課程 高校 改革
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作為對我國大學生進行思政培養的最主要途徑之一,其實效性作為評價思政課程教學的目的和最終歸宿。高校思政課程肩負著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學生、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同時也為大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積極促進作用。但就當前我國高校思政課程教學實效性來看并不樂觀,其中存在較大的缺陷,因此改革我國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方式方法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1.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現狀
筆者作為一名高等院校的思政教師,通過對自己平時教學情況以及將與業界同行進行交流中所得之的情況進行總結,針對目前思政課程教學現狀進行了如下幾條總結:
1.1課堂教學質量差
目前高校思政課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均是通過傳統的口頭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整堂課程均是教師在臺上講,即使是一些條件較好的高等院校,有充分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但教師也是將PPT打開,整堂課還是自己在講,PPT始終是哪一張,貌似是作為背景資料展示,可見高校許多思政教師不愿進行改革,思維老套,跟不上時代進步,這樣的枯燥無味課堂教學模式完全不能適應目前大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此導致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睡覺、聊天等等。
1.2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
目前我國高校思政課程主要是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四門必修課程組成。雖然這四門必修課程雖然在在內容比較齊全,但總體而言顯得比較繁雜,尤其是對于一些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來說,要較好的掌握這四門課程的學習是相當有困難的,特別是《基本原理概論》。由于難度大,內容廣,因此讓很多學生都不能較好掌握這幾門課程,從而引起學生對這幾門課程的反感,因此逃課率較高。
1.3實踐知識極端欠缺
雖然思政課程作為一門理論課程,但由于其教學實效性能深刻影響人各項品質的形成,因此其又存在較強的實踐性,只是一般人不會注意到這點。這也是目前思政課成注意是課堂教學為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國各高校思政課程均是安排課堂教學,基本不會涉及到實踐,課堂絕大部分都是采取教師灌輸式的教學,因此課堂難免會枯燥無味,學生也會因此而厭煩這門課程,從而導致思政課成為高校逃課率最高、學生睡覺率最高的課程。
1.4整體對思政課程不夠重視
目前高校對思政課程的不重視主要體現在學生、教師和學校三個方面。首先在學生層面,對于考研的學生可能要好點,因為他們這門課程會影響到他們能否繼續深造,但他們對這門課程的努力也只是體現在對理論知識的重視上;而那些不考研的學生則對這門課程較為放松,最終目的只是為了學分,當教師不點名時,則能逃就逃。在教師層面,由于思政課程作為全校學生的必修課,因此思政教師也是全校最忙碌的老師且每個班級所講述的知識都是一樣的,因此教師每章知識都要在不同班級重復,這樣一來教師也會產生疲倦,且重復次數越多越沒動力,貌似一種完成任務的感覺以求解脫的感覺。最后在學校層面而言,基本所有學校在思政課程的宣傳上做的很多,在表面上看的確貌似是很重視思政課的教學質量,但在落實到教學上時,學校卻表現的不夠積極,在思政課上也不肯下大投入,給人一種感覺是學校將主要功夫放在思政課程的宣傳上,可能這也是學校的政治需要。
2.提高我國思政課程教學質量的改革措施
2.1完善教學體系
由于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多且較為深奧,但課時安排較少,因此必會造成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或者是即使完成,但完成質量是可想而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求在教學體系上進一步完善,要圍繞國家制定的目標和要求并狠下功夫,充分了解現在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并在此基礎上來展開教學。在完善新體系時,首先要突出觀念性,由于絕大多數學生軍費與政治相關的專業,因此在理論知識的安排上要盡可能的少,更多是貼近實際,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2創新教學方法
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與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實踐。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現在很難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力,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學生選擇思政課逃課,因為老師講的乏味,上課如同備受煎熬,這樣的課程上著既是浪費學生的時間也是浪費學校的教學資源,毫無效果,筆者曾經通過問卷調查,發現超過 60%的學生在思政課上大部分時間是在玩手機。因此有必要讓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進,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或者是多媒體輔助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
2.3創新考核機制
創新考核機制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考核機制進行創新,也包括對教師考核機制進行創新。對學生的考核機制上,應該改變傳統那套以分數和到課率為評價體系,而應該以學生的思想品質表現為指標;對教師來說,其評價體系應該交給學生,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參與教學,因此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具有最直觀的的感受,且最具有發言權。
3.結語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高校思政課程作為提升學生內在品質的主要途徑,因此其教學質量直接關系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國高校思政課程教學團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針對目前高校思政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只有通過改革來進行彌補,因此要求高校領導層具有改革的決策魄力,來提高思政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燕爽.關于高校思政課若干問題的思考[J].探索與爭鳴,2010,8:41-43.
[2]趙光軍,董武清.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巢湖學院學報,2009,11(4):124-128.
關鍵詞:近代平差;思政元素;專業素養;效果評價
思政后的回饋進行了分析。高校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樹人,是為國家培養有理想有抱負的高層次合格人才,所以高校的所有課堂、所有課程不僅要滿足學生學習有關專業知識的需要,做到“授業”與“解惑”,還應該訓練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做到“傳道”,要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注入思政育人的元素[2]。在此前提下,對于測繪類研究生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也應該結合測繪專業的特點,正確引導學生認識測繪工程師的價值觀和責任擔當,時刻強調測繪從業者的職業精神,逐漸形成含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體系,在專業知識教學中逐步融入職業道德、專業素養等測繪工程師的品質培養[3,4]?!稖y量誤差分析與近代測量平差》為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方向研究生的核心基礎理論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了解經典平差理論的局限性,掌握常用的近代平差理論及運用方法,能夠對改善測量精度與測量效率等復雜計算問題進行研究,具有對不同類型測量數據進行有效處理、建模和分析的能力。該課程在研究生專業課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有利因素是:課程教學內容安排合理,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高,教學效果長期獲得好評,即這門專業課的教學建設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可以利用課程對學生的覆蓋面廣、課程量大、教師與學生接觸比較深入的特點,對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的規律和可行性進行探索。
1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提取
1.1將科學發展觀引入課程
思政元素的挖掘可從認識誤差的分布開始:在本科階段,學生知道觀測誤差是服從正態分布的,用經典平差的方法處理測量數據是合適的。到了研究生階段,會學習到觀測誤差可能服從P范分布族中的某一種分布,不同的誤差分布類型將對應著不同的參數估計準則及參數估計公式,而且參數估計方法具有的抗粗差能力也各不相同。為了得到更準確的參數估計信息,就應該深入分析觀測誤差的來源及分布,從而可以有效減弱誤差的干擾。所以,在介紹誤差分布規律及參數估計準則的課程中引入科學發展觀,要用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和區別,總結出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的客觀規律。課堂上通過公式演繹和講解,強調數據處理中尊重事物客觀規律、注重細節、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是與當代測繪人的職業精神一脈相承的。
1.2課程教學中對“四個認同”元素的融入
在課程中講到多源數據融合問題時,可以以汶川地震救災為例。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西北部突發8.0級強地震,在全國上下合力抗震救災的同時,測繪部門緊急建立了航天、航空、低空三位一體的災區觀測和遙感影像獲取體系,迅速制作災區重建選址規劃所急需的系列影像地圖,在災后重建工作中,測繪學者們采用多源數據融合的方法進行活動斷層地震危險性的評估[5],為政府部門的決策及災后重建規劃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這次救災充分體現了國家制度的優越性:一切以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重,集中各種資源辦大事。在講到用EIV(errorsinvariables)模型構建方程對變形的規律性進行分析時,可以以安徽省和縣萬壽塔(見圖1)保護性修復工程為例,由于觀測手段不能直接得到古塔的中軸線傾斜度數據,需要通過計算方法完成[6],進而介紹中國在古建筑保護上的曲折歷史,原先是拆除舊建筑建造新城市,后來經過多年的反思認識到,古建筑是歷史的例證,是文化的載體,是旅游的資源,于是對古建筑保護制定了法規條文并采取了很多保護措施,修繕了很多瀕危的古建筑。這也體現了有關部門善于總結歷史經驗,越來越重視文化傳承,尊重歷史,尊重,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起到了助推作用。在介紹周江文先生創立的擬穩平差理論時,可以穿插介紹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對平差理論作出的重大貢獻,弘揚他們專心科研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為國家建設只爭朝夕的家國情懷??梢韵嘈?,如果宣傳的榜樣人物的工作內容學生們能夠理解并能學以致用,這會更加激發他們的親切感和發自內心的尊敬。
1.3課程中對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要求的引入
在課程中應該時常提及測繪人應具有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7],如:要有責任心和職業操守;要具備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要有吃苦耐勞和攻堅克難的精神和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具有創新和不斷學習的能力并達到業務精通;要嚴格執行測量工作的技術規范,得到的每一個數據都必須經過實際測量和正確計算,決不能弄虛作假;涉及機密的測量資料和結果要嚴格保密,絕不能泄露;做外業應熟練掌握各種測繪儀器的使用;做內業應熟練掌握各種常用軟件、設備的使用等等。課程中還結合真實案例在學生中展開討論,加深認識研究生論文寫作弄虛作假、抄襲他人成果等錯誤行為對人的一生帶來的嚴重影響。以上海長江隧橋工程為例,說明在重大工程的控制測量中,測量數據的精確與否對工程成敗起到決定性作用,強調要具備確保提交數據萬無一失的職業素養和責任擔當。該工程隧道段總長7.5km,是上海當時一次性掘進距離最長的隧道,其中貫通測量是難點之一,常規布設的控制導線難以確保貫通。因此,工程采用了導線測量加陀螺儀加測部分線段方位角的方法,并在到達貫通面前50m處加設豎管并導入地面控制點數據,利用這3種數據相互檢核、共同平差來提高控制點的精度,確保了隧道的準確貫通,如圖2所示。
2課程思政中教師主導及學生評價分析
目前專業課融入課程思政在我國高校課程建設中尚處于探索階段,在實踐中逐漸認識到,教師本身的思想素質及教學能力都起到了關鍵作用,即教師對專業課內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以及對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都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首先提高自己業務能力的同時,也應該在課程思政的思想性、親和力及針對性等的設計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其次,教師也應該加強政治理論及歷史知識、時事政治等多方面的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也能夠在課程教學中恰當地進行思政元素的引用[8]。課程思政取得的效果要以學生的獲得感為檢驗標準。從2020年9月開始,在研究生《測量誤差分析與近代測量平差》的課程教學中融入了課程思政,在進行了13周的教學以后,對學習該課程的全部研究生進行了無記名問卷調查,問卷共有14題,部分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圖3中各項內容分別為:A表示在高校專業課中開設課程思政是有一定意義的;B表示思政教學可以與專業課知識結合起來;C表示《測量誤差分析與近代測量平差》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內容是合適及感興趣的;D表示《測量誤差分析與近代測量平差》課程的主旨是以教學為主、兼而融入測繪學科的科學倫理(如應尊重數據的客觀規律進行數據處理,在數據處理和論文寫作中不弄虛作假等);E表示課程思政應該有助于培養專業素養;F表示課程思政發揮的主要作用應有助于提升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有助于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學生們還提出了對課程思政改革的建議,如“在上專業課的同時融入思政元素會比單獨進行思政教育更有效果,而且可以緩和上課的氛圍”“可以結合一些由于計算失誤導致工程失敗的案件,在課程思政方面很重要”“可以多分享學長們的成長經歷、職業選擇來增強專業自信”等。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反饋,說明他們是愿意接受專業課融入課程思政的。對所有的問卷答案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新時代的研究生們有高度的國家認同感、有理想信念、有文化自信,對感興趣的思政內容也會自己找資源了解和學習,自我要求也比較嚴格,希望通過專業課的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三觀正確、具有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合格人才。
3結束語
關鍵詞:環境設計;思政元素;思政育人
2018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1],明確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強化課程思政和專業思政”。
1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必要性
環境設計專業的多數學生重視專業學習,忽視文化教育。環境設計專業90%本科生為藝術生入校[2]。據研究結果表明,多數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對自身專業課學習興趣較為濃厚,對色彩、圖形敏感,但對數字計算等較抵觸。環境設計專業課程自帶大量思政元素,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工匠精神”“生態環?!钡?。通過問卷調查法,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切入點排序(見表1~4)。
2思政課程融入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目標
2.1專業基礎
環境設計專業畢業生要求掌握造型基礎、形式基礎、透視與解剖、專業速寫知識,具有良好的創新思維意識;了解現代設計的發展歷史,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掌握環境設計表達相關技能與方法,包括徒手藝術表現和專業計算機繪圖軟件。
2.2應用能力
掌握建筑構造、園林工程與植物、裝飾材料與預算、家具與陳設、模型制作等環境設計的相關技術與工藝;具備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的綜合應用能力,能夠獨立完成方案設計。
2.3人文素養
掌握哲學、文學、心理學、法律等人文社科知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法制意識;能夠應用基本原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掌握一定的中國歷史文化知識,有良好文學素養,能夠根據國家的政策、方針與行業發展動態合理地進行職業規劃。
3思政育人具體策略
通過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梳理主要課程對接思政切入點(見表4),例如“環境設計概論”結合室內陳設設計典型案例,從文化創新與人文氛圍營造角度出發,強化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及文化創新意識[4]?!癈AD繪圖”引導學生了解AutoCAD軟件在中國環境設計領域中的應用及發展現狀,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導學生研究中國園林設計思想及圖紙表達,探索現代景觀園林發展方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及使命感?!敖ㄖ嬙炫c造型”結合案例說明建筑構造對建筑設計的重要性,增強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意識、環保節能意識和設計責任意識。結合中國傳統的磚墻組砌方式和工藝,弘揚“工匠精神”。“設計制圖”結合工程圖樣在環境設計行業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自覺執行國家標準和設計規范的責任意識,建立積極的職業價值觀。結合作圖實踐中的各種線型、尺寸標注和圖面質量等,要求學生樹立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工匠精神”,以及嚴謹細致的職業素養?!笆覂瓤臻g設計”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家居室內空間發展歷程及發展現狀,提升學生對我國室內設計發展的文化自信。從家具空間功能布局角度出發,以人為本,建立合理流線,增強設計服務意識?!皥@林工程與植物應用”針對園林河道工程存在社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施工材料及工藝方面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為社會服務意識[5]。結合中國綠色環保典型案例解析,培養學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結合中國假山藝術文化傳承與創新設計案例解析,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叭梭w工程學”關注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生活與居住環境的“無障礙設計”問題,體現以“人”為核心的設計價值觀?!俺鞘锌臻g環境實習”倡導學生用環境藝術語言和思維方式,弘揚主旋律,進行相應的設計方法和基本城市空間環境空間處理手法知識的講授。通過案例解析、作品創作及總結答辯等環節,體驗、領悟中國城市環境設計中的“工匠精神”、優良傳統和服務社會意識。中外造園藝術比較,中國園林為世界園林之母,結合中國名園典型案例,分析中國園林與詩詞、繪畫、書法、戲曲關系,提升學生文化自信。分析中國園林文化傳承案例,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模型制作”通過特定比例模型制作,在設計中提高學生精確的設計意識,進而增強“匠人精神”。
4結語
如何使思政課程融入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是環境設計專業高校教師應重視的課題。本研究探究思政課程融入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必要性,明晰思政課程教學目標,提出主要課程思政育人具體策略。所提出的思政導學方案還需在今后的課程實踐中不斷打磨,以期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可推廣性的優化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EB/OL].2018-10.
[2]盛佳依.思政課程融入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研究[J].智庫時代,2019(17):76-77.
[3]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31-34.
[4]王敏,王濱.熱觀察與冷思考:新時期推進“課程思政”改革的必然選擇[J].教育探索,2019(1):102-107.
[5]呂寧.高?!八颊n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學教育,2018(1):122-124.
(一)高職思政課教學現狀目前,我國高職教育中的思政教育有了長足發展,各地教育部門及學校都組織了優秀的教師隊伍,建立了完善的思政教師培訓制度。各地政府也加大了對高職教育的財政投入,核定了思政課程教師的編制,在思政教學上實現了規范化、現代化。但是,在高職教育中,思政課程的發展起步晚、發展緩慢,各地發展狀況參差不齊,個別高職院校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高職學校的思政教師產生了職業倦怠,而學生對思政課程興趣平平,加之現在社會環境對思政教育的消極影響,思政課程的教學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其本質原因在于沒有充分發揮積極心理學在思政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二)影響因素
1.教師方面。教師對思政課程認識不清、沒有興趣,工作上缺乏動力,上課照本宣科,應付了事。思政教師待遇差,工作任務重。思政課的價值在學生和家長中得不到認可,學生認為思政教師和課程可有可無,這打擊了思政教師的積極性。部分學校不重視思政課程,管理不到位,人員、資金投入不到位,教師缺乏外出培訓和學習的機會,教師教學水平很難得到提升。
2.學生方面。學生對思政課程沒有足夠的認識,認為只需學好專業課就可以了,其他課程不重要,學不學都一樣。
二、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
(一)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當今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全面發展要求學生既要有出色的技能,又要有健康的心理。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強化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同時,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在于培養人的樂觀態度,激發人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積極心理學對于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身心健康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積極心理學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導意義高職思政課程具有兩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二是激發學生的潛能。如今,很多高職學校的思政教育課程只重視對有問題學生進行糾錯和教育,忽視了培養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思政課程重視事后教育,忽視事前預防。積極心理學的主旨在于針對人心理的問題,通過激發個體內部的積極心態,進行事前預防疏導,改變事后教育的方式。
三、如何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
(一)從教師方面看積極心理學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積極心理學以自我幸福感為中心,以積極的心態、積極的性格和積極的制度為支撐。通過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引導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將發展的瓶頸作為成長的跳板,消除思政教師的職業倦怠,提高思政教師的優越感。
1.要提升思政教師的職業優越感個體獲得幸福的方式不同,對幸福的定義也不同。高職思政教師要從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中獲得優越感,從而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和熱情投入到工作中,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事業來做,形成良性循環。
2.教師要完善自我人格目前,高職思政課教師由于課程設置、社會評價及教師自身的發展前景等原因,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工作消極等情況,因此,高職思政課教師要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應用到自我認知和職業發展過程中,挖掘自身優勢,培養積極的品質和心態,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用積極的心態和行為影響學生,使其健康成長。
3.要使高職思政課得到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思政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來自社會的負面評價。因此,政府和職能部門要深化高職教育體制改革,對高職思政教師給予政策扶持,提高他們的待遇,解決其后顧之憂。給高職思政教師提供深造機會,使其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二)從學生角度探索如何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
1.關注學生成長需求積極心理學提出了人類的三種需要,能力被認可、歸屬感和自我需要。是否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是思政課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高職思政課教師要主動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態,以滿足學生成長的心理需要為教學突破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引導學生升華信念、認可自我。
2.以學生發展為本積極心理學致力于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其形成向上的人格。只有不斷培養積極的心態,消極和懶惰才能被消除。高職思政課教學要以高職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價值;高職思政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為學生構建真、善、美的精神世界,還要注重挖掘學生尚未被激發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用積極心理學指導學生成長,才能讓高職學生真心喜歡思政課程。
3.優化學生的教學和成長環境要想讓學生對思政課產生興趣,教師就應營造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勇于嘗試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讓學生敢于挑戰自己,尋找自信,積累成功體驗。另外,思政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之上,教師應創造教學條件,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建立實踐教學活動基地,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學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是一門建立在經濟科學、行為科學、管理理論和現代科技基礎之上的綜合性應用科學。目前旅游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學的主要授課內容包括市場營銷概念解讀、市場營銷環境分析、消費者行為特征分析、目標市場選擇戰略和市場營銷策略等,要求學生能夠把握我國市場規律、了解我國市場秩序,并能夠用上述理論進行市場調研、解決實際問題。高校作為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所有課程都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這是根本的、基礎的、不可動搖的[1]。在此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學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正確的市場營銷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職業操守,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及專業素養。
1旅游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學教學問題剖析及思政元素挖掘
1.1旅游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學教學問題剖析
市場營銷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比較強的課程。雖然市場營銷理論引入我國已有三十多年,但是目前高校市場營銷教學依舊存在教學模式陳舊、教學目的不清晰、實踐教學機會少、教學理論不完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落后等一系列問題[2]。在從事市場營銷教學工作的四年時間里,筆者通過訪談學生、教師互評、采訪專家等途徑了解到,僅就筆者所在學校而言,市場營銷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1.1教學案例陳舊,缺乏吸引力案例教學法是市場營銷課程中被普遍認同的有效教學方法,優秀的案例對于學生理解理論、應用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而言市場營銷學課程中應用的案例多為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案例,雖較為經典,但是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陳年案例一方面難以適應當前市場規律,另一方面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大大削弱了教學效果。
1.1.2缺乏市場營銷基本理論與本專業的結合市場營銷學是管理學下屬學科,是眾多專業的必修課程。教師在講授市場營銷課程時,需要將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與本行業的實際情況融會貫通。但是由于目前很多講授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師缺少行業工作經驗,在授課過程中較少結合專業特點和所屬行業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學生對行業市場認知缺乏,專業認同不足。
1.1.3對學生實踐能力訓練不足市場營銷學這門課程理論與實踐并重,尤其是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言,應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探索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3]。在目前市場營銷學授課中,教師對理論的講解是較為成熟的,但是學生缺乏將理論應用到實踐的機會。最終,學生僅掌握了市場營銷專業知識,相關應用操作技能缺失。
1.2旅游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構建高校課程思政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思政元素,發揮各門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對解決上述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課程思政理念提出之后,眾多教師對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元素進行了挖掘,可以將這些要素總結為對家國情懷的弘揚、對個人品格的提升以及對專業素養與科學精神探究三方面。其中對家國情懷的弘揚包括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等,對個人品格的提升包括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等,對專業素養的提升與科學精神的探究包括建立專業認同、堅持學術誠信、具有批判精神等。
2旅游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設計
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同時,教師也需要將這些元素整合并自然融入授課中,使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進而實現最大效用。市場營銷學課程一般以案例引入、理論介紹、學生討論、理論總結作為授課思路。將思政元素與上述四個階段進行融合,便能夠形成一個關于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范式。
2.1選取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案例引出理論
案例在市場營銷學課程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而優秀案例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能讓學生產生真實的共鳴,其思政教育效果遠甚于單純的說教。[4]將思政元素融入案例中是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的第一步。在選取導入案例時,要能夠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優秀國貨品牌營銷示例、國內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優秀人才、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企業以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外優秀企業營銷案例,都可作為導入案例。另外在案例的選取方面要注意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引入優秀的具有時代代表性的案例。
2.2結合旅游市場現狀講解市場營銷學基礎理論
市場營銷學是一門應用型較強的課程,作為營銷者,必須了解圍繞顧客關系管理和伙伴關系管理的微觀和宏觀因素[4]。因此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教師不能單講理論不談實際,而應鼓勵并引導學生關注行業發展的趨勢、了解與行業發展有關的相關政策、分析游客行為特征的變化等,并能夠將這些趨勢和變化應用到課堂中,改變單講理論不講實際的授課方式。為此,教師也需要以身作則地走出去,多與行業接觸,了解行業前沿及企業用人需求,培養行業真正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例如,在“產品策略”這一章中,可以將旅游服務這一無形產品與有形產品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旅游行業及旅游產品的認知;在“渠道策略”這一章中,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傳統旅行社銷售渠道與目前OTA銷售渠道的不同等。2.3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市場營銷學始終強調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另一方面,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導這一觀念深入人心。這兩點都與以人為本的理念相契合。因此在進行市場營銷學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作為指導,多采用項目式教學的方法,通過翻轉課堂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技能。例如在市場調研相關章節,可以安排學生自主選題,深入市場進行調研,并展示自己的調研成果。
2.4將營銷道德作為升華,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市場營銷學是將人置于復雜的市場環境中,考驗人的品質與職業道德。[5]尤其是網絡營銷飛速發展的時代,種種不良營銷行為涌現,使大眾對營銷的誤解不斷加深,甚至學生在學習市場營銷時也會帶入不良營銷的觀念。但是市場營銷學這門課程所用的大多數主流教材中,僅提及市場營銷觀念中的社會營銷觀念時,會對營銷道德的內容進行講解。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樹立營銷道德成為授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可以在每節課后對課程內容進行升華。例如,在競爭策略中強調公平競爭、反對惡意競爭,產品策略中強調產品質量是營銷的基礎,溝通策略中反對虛假宣傳等不端營銷行為等,以此引發學生對營銷道德的思考。
參考文獻
[1]項波.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四個維度[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4):153.
[2]馬曉燕.高校市場營銷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評《市場營銷學》[J].學術論壇,2015(4):178.
[3]譚娟,龍桂杰.基于市場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項目化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7(5):87.
[4]繆小莉.淺議市場營銷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J].教育經濟,2019(10):116.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方式;高職思政課
中圖分類號:G641;G71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一、高職思政課運用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從問卷調查的情況看,學生每天花在上網方面的時間很長,也樂意接受利用互聯網進行交流與學習這樣的方式,對思政課信息化教學饒有興趣。互聯網又是一把利器,具有兩面性,學生們今天的思想和言行受到互聯網的巨大沖擊,老師們應該正視這樣的現實,充分利用全面信息化帶來的挑戰和契機,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思政課有效運用信息化教學方式也是可能的。學生們都擁有了上網的基本條件,除了機房,還都擁有智能手機,相當多的學生還擁有私人的電腦或平板電腦,能通過校園網上網,也能承受必要的上網費用。學生們還掌握了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與交流的基本技能。
二、已經決定放棄的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方式
一年來,我們對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方式進行了多種設計和實踐,已經確立了一些可以采用的方式,同時也放棄了一些不太現實的方式。
決定暫時放棄的方式主要是信息化慕課平臺在線自學方式。首先,通過和重點本科學校專家們的交流,我們得知建設慕課平臺花費巨大,動輒數百萬經費,作為高職類學校在思政這樣的公共課上如此投入是不太現實的,而且在技術和師資方面也存在短板。其次,現行的慕課都是本科學校打造,我們認真進行了觀摩,也讓部分學生進行了學習,結果學習效果甚差,主要原因是這些平臺的課程不太符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
同時決定暫時放棄的還有微課方式。高職學校的思政課是公共課程,學生精力投入方面有限。從課程特點來看,該課程屬于德育類課程,把德育類的課程當成知識類課程來進行傳授不太符合教育規律。傳統的說教方式已經被證明不是一種理想的德育課教育教學方式,而把說教方式變成微課這種互動性更差的方式搬給學生效果不會太好。微課方式至多只能作為思政課教學的一種補充,而不會成為主要使用方式。
三、已經決定采用的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方式
以下幾種方式經過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決定繼續觀察和采用。
(一)信息化課件學方式
這種方式的主要表現就是“講授+演示”,已經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最具有可行性,是思政課進行課堂信息化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對設備和老師學生的要求也最低。這是運用信息化方式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升級,是整合互聯網資源和多媒體技術的一種教學呈現方式,形式活潑,方式多樣,內容豐富,老師們能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案例式教學和情景式教學。流程如下:
1.老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利用PPT、Word、Excel、flash等工具,根據需要準備好授課材料,包括文本、音頻、視頻等,然后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整合。
2.老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課件。教師利用教室多媒體設備和校園網絡,合理安排進程,逐步呈現這些內容。
3.老師在適當的時機,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協作討論學習。
4.老師進行引導和總結,達成觀點,完成教學目標。
(二)信息化小組協作教學方式
這個方式是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教師提出小組協作學習完成的學習目標,組織學生對同一內容進行相互的溝通和配合,以達到對教學內容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這是思政課信息化教學在課外開展的一種重要方式,主題明_,任務驅動,團隊協作,共同提高。其流程如下:
1.老師幫助學生建立協作學習小組。
2.老師提供在線資源共享,建立協作學習的網絡環境。
3.老師組織協作學習活動,完成協作學習的成果報告,最后進行成果的展示和評比。
(三)信息化主題探索與實踐教學方式
思政課有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實踐性的問題,教師選擇適當的問題,由學生在這個范圍中自主選擇一定的主題,然后利用互聯網的豐富資源和交互功能進行探索學習和實踐提高。這是思政課信息化教學在課外開展的另一種重要方式,保持了學生較強的自主性,保證了學生能根據自己興趣特長探索與實踐合適的主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其流程如下:
1.教師提出探索性和實踐性的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自主選擇適宜的課題。
2.教師提供與主題相關的資源目錄和網址,供學生查閱或學生自己網上尋找。學生以相關的資源為基礎,作與主題相關的研究報告和實踐報告。
(四)信息化交流群互動教學方式
這個方式是利用QQ、微信等工具,建立學習交流群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也可在互聯網上建立貼吧進行專題交流。這種方式主要運用于教學的課前準備和課外拓展,彌補了課堂學方式的不足,尊重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效增強了思政課的德育功能。其流程如下:
1.老師利用QQ、微信等工具,建立學習交流群,或在互聯網上建立專題貼吧,引導學生加入。
2.老師在群里進行作業布置,資料上傳,視頻播放,答疑解難,心靈溝通等活動。這些可以有效節省課堂用于播放視頻、觀看資料的時間,把更多空間留給學生進行活動的開展,觀點的碰撞,成果的展示和個性的宣揚。
3.老師應在群里和學生建立良好關系,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并根據學生發言情況,學生的個性簽名、個人說明、個人空間等細節,了解學生心理動態和關注焦點,在適當時機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增強思政課的德育功能。
4.老師在課堂上對交流群的交流情況進行總結,該表彰就表彰,該批評教育就批評,以表彰為主。普遍性的問題就統一講解,個別性的問題就在課后個別輔導。
5.通過交流群活動,老師擁有了大量的具體化學生元素(如該班級具體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思想狀況、專業特長、實踐活動等),老師應該盡可能的在課件制作和課程設計中以具體化學生為本,重新設計貼合學生實際和熱點的案例與問題,讓思政課教學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授課班級的學生為本。
關鍵詞:思政;普通動物學;德育;水產養殖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同向同行、相互配合、相互支撐,有利于實現立德與樹人、育人與育才的有機結合、辯證統一。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積極響應中央要求,2018年起就要求專業課程建設必須加入思政元素。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自2003年開設水產養殖專業以來,就把普通動物學作為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如何使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到普通動物學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更好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非常值得探索的一項課題。本文將普通動物學的部分內容與思政元素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與課程學習緊密聯系在一起,以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緒論部分——引經據典,實施思政教育
普通動物學展示了人類認知動物世界的歷程,是無數動物學家和生物學家對動物世界的總結和提煉。其中,緒論是這門課程的概要,具有讓學生了解課程內容、課程意義與重要性的作用。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向學生講述各種正面事例。如,當講述動物學發展簡史時,可以順勢介紹明朝的著名科學家李時珍,簡要介紹他用了27年時間編著《本草綱目》。期間,李時珍以身試藥,嘗遍百草的事跡能讓學生明白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在講述孟德爾遺傳定律時,教師可以簡要講述遺傳學之父孟德爾在做出了奠基性突破后,雖終生沒有被當時主流學術界認可,卻依舊堅持真理的科研精神。孟德爾的事跡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偉大的科學家是如何淡泊名利、一心科研的。講到哺乳動物,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著名動物育種專家熊遠著院士。除了介紹他在科研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還可簡要介紹熊遠著院士治學嚴謹、為人師表、甘為人梯的精神,并講述他以此精神培養了一大批學科帶頭人,為中國動物遺傳育種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了卓越貢獻,在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這些講述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們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他們探索世界的精神和造福人類的情懷能夠深深震撼學生的內心,有利于提高課程思政和專業知識的教學效果。
二、原生動物門——講述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原生動物源于生活,又能影響生活。任課教師要努力提高思政水平,從思政的角度來觀察分析周邊生活,努力挖掘富含思政元素的原生動物的生活案例,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工作,讓學生在學習原生動物門知識的過程中樹立講究衛生的生活理念。當課程內容介紹到原生動物門孢子綱——間日瘧原蟲時,就不得不提到我國本土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藥學家屠呦呦教授。教師簡要介紹其團隊如何創制出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2],并講述屠呦呦教授團隊抗瘧藥研發的艱難過程以及藥物成功研制的重大意義,告訴同學們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獎是我國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被世界認可的標志。同時,講述瘧疾為什么讓人談之色變,此疾病為何能夠影響人類歷史的進程。由此可見,原生動物雖然微小,但跟人類關系非常密切,研究小小的原生動物也能為國家和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生活中還有很多既包含思政元素又融合原生動物知識的生活案例。任課教師需要認真觀察思考,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導入思政元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樹立良好的“三觀”。
三、節肢動物門——通過蝦蟹育種研發的事例,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其中,我們研究比較深入的就是甲殼動物中的蝦蟹。眾所周知,蝦蟹類不但經濟價值高、而且營養豐富,在我國水產養殖業中占據重要地位,是我國人民非常喜愛的動物蛋白來源。對蝦的營養價值高、口感好,深受大眾喜愛。對蝦屬于海洋水產珍品,但由于其野生資源有限,長期以來一直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因此,對蝦人工養殖技術能否實現顯得尤為重要。講述到對蝦結構的時候,可以順勢介紹趙法箴院士的科研事跡。教師可介紹他如何長期致力于對蝦繁育技術和對蝦養成技術的科學研究,以為對蝦的全人工繁育技術和對蝦養成技術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同時,講述趙法箴院士科研成果的重要意義:不僅推動了中國對蝦養殖事業的大力發展,而且對海區放流蝦苗的增殖資源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養蝦大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要告訴學生,趙法箴院士能做出科研成果,離不開其對對蝦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所謂地基不牢,地動山搖。這樣,既能促進學生對對蝦知識的掌握,又能促進學生對從事科研的認可。講述河蟹結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位已故科學家——王武教授。簡要講述王武教授如何解決了中華絨螯蟹育苗和養殖的技術難題,以為中華絨螯蟹大規模養殖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教導學生,其人生信條中的決心、節儉、勤勞、謙虛、熱情,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還有很大學習價值。上述案例中兩位水產專家努力工作和攻堅克難的精神會深深地震撼學生的內心??傊?,這些恒農興邦案例能夠強化學生的科技興農、創新興農的意識,有利于培養其科研精神。
四、魚綱——以我國漁業取得重要成就為例,激發學生從事科研的熱情
魚類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支,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魚類蛋白需求愈加旺盛。眾所周知,在常見動物蛋白來源中,魚類蛋白最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經過60多年的發展,我國水產品供給能力大幅度提高,使人民消費需求持續得到滿足。我國連續23年成為世界第一漁業大國,已經將“漁業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得益于我國眾多水產科技人員的辛勤勞動。提起漁業養殖,就必須介紹我國著名魚類生理學家和養殖學家——林浩然院士。對此,教師可向學生簡要介紹林浩然院士取得的科研成就:他與加拿大學者彼得教授合作,闡明魚類促性腺激素的合成與分泌受神經內分泌雙重調節的作用機理,并將該理論應用于魚類人工繁殖,研發出使用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誘導魚類產卵的新技術——國際上定名為林彼方法[3-4]。當講解到魚類繁殖系統,還可以順勢介紹一下我國的四大家魚全人工繁殖之父——鐘麟教授。曾經,人們只能靠野外捕撈天然魚苗進行人工養殖,由于鐘麟教授的重要科研成果,才有了我國水產業的快速發展。上述水產專家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直接服務于我國的漁業生產,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為推動“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既能激發學生以后從事科學研究的熱情,又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通過課程與德育結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將普通動物學的發展史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結合,緊抓知識講授的同時,強調家國情懷,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大學生認識到自己必須擔負的時代使命和時代責任,努力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此外,教師要厚德垂范,以身作則,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榜樣示范作用,從而潛移默化感染學生,讓學生形成高尚的品格。在實踐課程中,盡量采取小組互助模式,讓幾個學生一起完成實驗,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奉獻精神。而在實驗過程中,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管理條例,實事求是,從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知不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所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要求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著重培育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和責任擔當意識。為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普通動物學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將之潛移默化移植到教學課堂中。這不僅能有效突出該課程的知識育人功能,還有利于提高專業教師的德育意識和擔當水平。結語綜上所述,把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育是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徑,能夠更好地立德樹人。結合普通動物學的特點,尤其是水生動物種類繁多、很多品種研究并不深入等情況,打好普通動物學這個“地基”,才能讓學生為自己的后續學習奠定堅實基礎,進而為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和鄉村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而且,也只有將思政和專業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當然,要講好教學中的課程思政,還需要在以后的教研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進一步挖掘和提煉與課程相關的思政元素,使普通動物學的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參考文獻:
[1]劉莉莉,張雪梅,劉琳玉,等.“屠呦呦發現青蒿素”蘊含的教育價值[J].中學生物教學,2021(32):56-58.
[2]黎潤紅,張大慶.青蒿素:從中國傳統藥方到全球抗瘧良藥[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9,34(09):1046-1057.
[3]陳曦,江月.植林于江海造福百姓存浩然正氣為祖國立功——記魚類生理學及魚類養殖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J].中國高新科技,2019(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