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7 22:56: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實踐研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通過校本研修,教師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習所獲的技能及學習所得,也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修養,那么具體的個人工作計劃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帶來關于小學教師個人校本研修計劃范文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小學教師個人校本研修計劃范文(一)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服務,根據學校的工作實際,自身的發展要求,特制定校本研修個人工作計劃。
一、研修目標
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促進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研修內容
(一)多讀對自己有用的書,進行讀書研習。
廣泛閱讀各類書目,不斷充實、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領悟生活化、情境化課堂教學的真諦,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時,注意多鉆研、勤思考,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在總結和反思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在實踐中進行教學研討。
目前進行的新課改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我將繼續積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教研活動,平時就當天發生的教學突發事件,教學感悟反思,學生的思想問題及解決方法等與同組教師交流學習。
三、具體實施方案
1、勤于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1) 堅持不懈地學。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2) 多渠道地學。做學習的有心人,在書本中學習,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教育教學理論和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理論積淀;也要在“無字處”學習,豐富的教學經驗,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通過網絡學習新課標,在教學中理解應用新課標。
(3) 廣泛地學。廣泛地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技能,特別要學習現代信息科技,不斷構建、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2、多聽課,堅持做到聽好每一堂教研課,做好教研筆記。
取長補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勤于動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 及時積累專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2) 嘗試進行教學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專題研究從實踐層面提升至理論層面。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走進學生心靈,創造多彩人生,學習,再學習,在學習中不斷超越自己。
小學教師個人校本研修計劃范文(二)新的學期,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現將本學期個人研修計劃擬訂如下。
一、研修主題
以“提高作文課堂教學實效性”做為本學期個人研修主題。研修重點:以提高自身素質為基礎,以課堂教學為重點,以提高學生作文質量為突破口,以新課程標準為指針,為語文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二、研修目標:
1、加強理論學習。
通過參加集體學習及自學等方式認真學習新理念,及時把握課改的前沿信息,并努力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之中。
2、立足常規教學。
潛心鉆研本學段教材,以上好每一節課為前提,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逐漸突顯出個人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3、注重經驗積累。
積極撰寫教學反思、案例和論文,將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悟記錄下來;隨時上傳到小學語文論壇,以便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效果。
三、研修措施
按照個人工作特點制定一年的發展研修計劃,努力結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提升,使研修、工作、發展同步推進。
1、研讀課標
研讀《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習作階段目標要求,交流課標研讀體會,以便準確把握各學段習作目標要求。
2、鉆研教材
鉆研本學段教材中習作內容,整理歸類,總結出本學段習作內容的共同特點,找出難點問題并和其他同行交流研討,以便全面把握小學教材中的習作類型及習作難點。
3、交流互動
積極參加教研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全體教師主動交流研修歷程。結合區域內的教研活動,認真上好作文指導課并做好案例分析、總結和再設計,以此鍛煉對習作指導課的駕馭能力。
4、撰寫經驗
在平時的教學中,堅持寫教學反思、記錄研修過程中的得與失,不斷積累經驗,學期末形成關于作文教學的經驗論文,爭取在教學刊物上發表。
小學教師個人校本研修計劃范文(三)新的學期又在春暖花開的季節來臨了,踏著輕柔的春風,面對著生機無限的校園,心中又充滿了無限的期待和斗志。校本研修是新課改以來一直所倡導的一個十分利于教師成長的方式,它的制定和實施理念更加符合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對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起到了切實有效的作用。為了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特制定個人校本研修計劃。
一、工作理念:
1、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原則。
2、把新課改的精神落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3、建立扎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4、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發展、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5、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二、學習內容:
1、以《〈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綱要〉及解讀》、《〈學科課程標準〉及解讀》、學科新教材等為主要培訓教材。
2、以典型課例和專題課教學教研為媒介進行“研”“訓”,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3、學習《教師職業道德》,進一步提高師德。
4、學習《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識,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主動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三、學習形式:
以參加學校校本研修活動為主,個人自主研修為輔。在學校安排下,統一內容,統一進度,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學習。根據學習內容,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并進行實踐。在自學的同時,要做好重點突出的學習筆記。
(1)專題培訓
交流研討、教學設計、說講評課等形式,將培訓學習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2)專題總結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對以優化教學過程的基本原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探索。對其他教師的專題總結、論文、調查報告、實驗報告、教案、觀察日記等進行分析與系統整理。
(3)網上學習
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技術知識的網絡資源優勢,在網上查找所需學習資料,進行互相學習和交流。
四、研修主要措施:
1、認真參加集體組織的學習培訓,作好培訓記錄。
2、認真參加學校的校本研修活動,吸取其他老師的成功經驗。
3、精心準備自己的研修課程,發揮信息技術特長,努力提升使用現代教學設備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校本研修;探索
新課改理念下的校本研修是基于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出發的培訓活動,這種活動能夠不斷豐富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使教師能夠通過培養,達到時代對學校教育的新要求,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健康的教學理念下,快樂成長。下文就校本培訓研修問題進行淺略探討:
一、校本研修的概念及其特點
校本研修指的是教師在校教學過程中,以學校為依托所形成集培訓、研修、科研為一體的教師成長模式,校本研修能夠真正的將新課程理念與教師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有效解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對推進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改革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作為教師,校本研究可以進一步增強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在教務工作中的多元互動。憑借校本研修的互動性以及開放性,教師可以將教學實踐中所存在的共性問題提出來,將不同的教學經驗與教學實踐方法融合起來,以促進在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層面的溝通與交流。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校本研修的內容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隊伍建設,以科學的、先進的、完善的教育理念為依托,不斷創新思想與理念,解決實踐教學中所遇到的新問題,以滿足新時期教育改革的要求。校本研修所研究的內容不僅包括實際教學工作的教材研究與教學進度,其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如何將創造性思維融入到實際教學工作中,以學生為主體,主動構建教育教學工作的知識框架,并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積極的提升自身的從業水平,改變教務教學行為。因此,校本研修所涉及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充分理解“課程標準”,并樹立全新的教材觀。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理解“課程標準”,只有理解了“課程標準”之后,才能明確教學內容?!罢n程理解”不僅要使教師要吃透教材,更需要教師通過對“課程標準”的研究,領悟“課程標準”中的精髓,并真正的應用到教學實踐當中,以增強教育教學的主動性與目的性,避免被動、盲目的教學工作。
再則,校本研修的研究對象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背景、經驗、能力等諸多方面原因能夠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工作,因而校本研修的研究核心是學生,要通過學生的主動接受來實現課堂教學,盡量避免學生產生被動與消極心理;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構建知識框架,而不是單純的復制。只有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細致的觀察學生的經驗與能力,才能對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構架,進提高對知識更深層次的認識、理解和把握。
三、新課程理念下的校本研修的實施策略
教育改革的“主戰場”是課堂實踐,因而校本研修工作也應以課堂為重點來強化教育改革。因此,教師需要把握好課堂這一校本研修的載體。
(一)校本研修
(二)要加強針對性要加強校本研修
(三)的針對性,其目的在于解決教學工作中所存在的共性問題,并且對新教育改革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校本研修
(四)要保證所提出的問題具有真實性、實質性與普遍性,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能夠在務實的基礎上提高創新意識,解決教學實踐中的難題。以語文的校本研修
(五)為例,教師要牢固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觀念,打破以往單純使用教材的狀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開發利用課堂資源,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達到教學方法的最優化。
(二)校本研修
(三)要立足于教研主陣地
教育體制改革中,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載體,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因而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教育實踐為基礎,對原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大膽創新,并且將教育改革與課堂教學緊密的聯系起來。同時還需要在課堂實踐中積累和總結經驗,最終在回歸到課堂實踐中去。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化技術將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將原來照本宣科的教學變為形式多樣的互動教學。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運用網絡等媒介,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教學資源,進一步增強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三)校本研修
(四)要注重個體的反思自我反思、溝通互助與專業領域是校本研修
所研究的三項重要內容。自我反思能夠幫助教師通過教學中的經驗積累,探索教育教學規律,進而將這些經驗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自我反思是教師對教學實踐工作的思考,只有加強反思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是確定教學方向的基礎,也是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必要條件,非常具有研究價值。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對教學工作作出反思,并且積極主動的傾聽學生反饋,從而不斷優化教學工作。
(四)校本研修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新課程改革涉及到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因而對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必須形成系統性。校本研修工作不但能夠將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概括和總結,還能對新問題進行提煉與升華,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結論。與此同時,具有方向性的校本研修工作也能夠促進對課題研究的目的性,通過對自身條件的分析,在理論與實踐上獲得更深層次的認識,力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不斷的反思中總結經驗教訓,從多角度來對校本研修工作進行分析,以達到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并最終將其投入到教學實踐當中。
四、結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校本培訓研修是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素養能力提升的途徑之一,也是使教師能夠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我的主要手段。學校要根據本校教師的實際,選擇有針對性的研修內容,對教師進行階段性和長期性的培訓,使新課改理念不斷深入課堂,深入教師心中,讓教師真正理解課改的目的和意義,通過反思、寫教學隨筆、教學札記等方式,使教師成為心理健康,知識豐富,溫文爾雅,氣質非凡的美麗、幸福的教師。
參考文獻:
[1]任登中.校本培訓研究與實踐[M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3
[2]鄭金洲,俞海燕.認識校本培訓[J].中小學管理,2001,?(09):21- 23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深化我市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需要
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是小學科學課程建設和發展的基本保證。雖然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化培養已經在一些院校開設出來,但是小學科學教師的課程設計方案還在探索之中。
2.加強我市小學科學學科整體建設的需要
我市自新課改以來,小學科學學科隊伍建設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與重視,改變了原來專職教師隊伍以“老、弱、病、殘、孕”為主要成員的現狀,骨干教師以兼職為主體的師資結構現狀。截至2015年1月統計:本市現有公辦小學30所,現有科學專職教師71名,專職教師每校平均2.37名,兼職教師18名,平均每校0.6名;專職教師中本科學歷49人,占70%。所以,改革本區域對科學課教師的研訓工作是我市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最為急切的任務。
3.提升我市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需要
從目前本市的科學專職教師年齡結構中來看,35周歲以下教師占比較大,五年內任教新教師比例尤為突出,這部分教師對課程目標與學生缺乏解讀、思考與理解。如何為教師搭建各種研修平臺,提高教師參與研修的主動性與有效性,使教師的研修能夠與自身的課堂教學問題相關聯,切實解決科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普遍問題,這對本市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意義重大。
(二)本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解決本市小學科學各類教研活動形式簡單、效率低下問題。
我們試圖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解決目前我市小學科學課程各類教研活動缺乏整體建構、平臺單一、研修方式單調,指向性不明、研修內容與教師的專業成長所需不匹配等問題。
2.解決本市科學教師參與教研活動主動性、積極性不夠的問題。
我們試圖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解決我市小學科學教師,特別是年輕的一線科學教師課程學習意識與能力不強,缺少課堂教學中對普遍問題的主動與創造性解決的思考等問題。
二、本課題的選題目的與意義、創新之處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
本課題的目的在于改變目前我市小學科學教師教研活動現狀總體處于一種隨意的、無系列的、完成任務式的、被動的狀態。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可以對本市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愿望、專業素質和能力、專業發展的環境、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展現、總結與探索,從而全面提升我市小學科學課程質量。
(三)創新之處
1.在研究視角上,關注小學科學教師的研修平臺及方式,關注“參與式研修”在縣域層面上的建設與實踐操作方法,更為關注小學科學教師從接受培訓到“參與式研修”的主體、內容的變化,這是本課題最重要的創新之處。
2.在研究思路上,堅持教育行政主導性和課題領導多元主體整合性相統一。
3.在實施方式上,堅持以市科學教研員、市教科員為主的縣域統籌與科學教師為行為主體的個性發展需要相結合。
三、概念界定
參與式研修:
“參與式”:參與是指參加活動的個體在群體活動中的狀態;參與式是指個體與其他個體間的互動、個體受群體影響、個體影響群體等外顯行為的方式和程度。
參與式研修:通過學習者主動的、從解決自身問題出發的參加群體組織的研究和學習方式。是為完成真實課堂問題,成員之間相互依賴、探究、交流和協作的一種教研方式。
(下轉第63頁)
(上接第59頁)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共同體建設理論
2.課程發展理論
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學習理論
4.需要理論
五、課題的研究目標
具體目標有: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參與式研修”在小學科學課程中縣域層面上的建設與實踐操作方法。形成有效的“參與式研修”的平臺及研修方式。形成本市小學科學課程“參與式培訓”實踐經驗。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對本市科學老師的培訓工作更加系統、科學,促進培訓工作的實效。加快本市科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3.形成與積累起本市小學科學系列的學科問題資源與培訓資源。
4.形成一批本市小學科學課程領域中具有較高自主研修能力的團隊與個人。
六、課題的研究內容
(一)小學科學區域教研活動現狀調查與問題成因的研究。(基礎性研究)
主要對我市目前小學科學課程中在市級、片級、校際間、校級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尋找問題,進行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二)“參與式研修”方式的現實意義與功能價值研究。(理論性研究)
主要研究在本市小學科學課程中進行“參與式研修”方式的價值取向、內涵、本質特征、功能定位等,著力研究研修建設內容、途徑和條件創設,影響“參與式研修”的方式建立相關要素,及其發生作用的一般規律。
(三)小學科學區域教研“參與式研修”組織形態的研究。(組織框架研究)
主要研究本市小學科學在實施“參與式研修”中的組織框架與結構、運行路徑 、運行機制的問題。
(四)小學科學區域 “參與式研修”運行方略的研究。 (方法研究)
主要探索小學科學參與式研修從主題的產生、確立、研究的方式、研討的方法以及技術的支撐、運行的路徑、總結交流的形式開展系列的各個層面的研究,找出小學科學課程急需解決的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成因以及解決的措施,從而整體推進本市小學科學學科課程研修,促進本市小學科學的課程實施。
(五)小學科學區域教研“參與式研修”各類型案例研究。
主要通過對典型個案的跟蹤分析,發現和探尋“參與式研修”對教師個人成長及團隊建設影響的一般規律,總結經驗。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
2.文獻調查法
3.行動研究法
4.經驗總結法
5.個案研究法。
八、預期成果形式:
1.《太倉市小學科學區域教研活動現狀調查與問題成因》調查報告
2.《參與式研修:變革小學科學區域教研方式的研究》研究個案集。
3.《參與式研修:變革小學科學區域教研方式的研究》課題研究報告。
4. 《參與式研修:變革小學科學區域教研方式的研究》課題研究論文集。
5.《參與式研修:變革小學科學區域教研方式的研究》研究活動的匯編。
九、可行性分析
一、中學職初教師校本研修課程內容模塊的編制
從職初教師崗位實踐和專業提升的需要角度看,基于導師指導的職初教師校本研修課程的內容結構如圖1所示。
(一)“課堂教學的組織”課程模塊內容要點
在導師的指導下,職初教師應通過教學實踐、課例研修與自主反思等活動,達到以下專業要求。
(1)落實教學計劃的制訂。依據課程標準,初步把握一學年的教材總體特點、學段教學基本特征以及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能結合上級部門下發的學科課程計劃,在備課組長指導下,結合學情,完成“課程綱要”以及學期、單元、課時計劃的制訂,并以此確定課堂教學的進程依據。(2)科學編制課前的導學問題。能結合學習內容,科學安排與布置課堂預習與導學問題,樹立面向全體、關注學習困難學生的意識。(3)養成提前候課、按時下課的習慣。能夠提前適當時間到任教班級,檢查和督促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并與個別學生進行課前交流或學習檢查。不把教師的個人不良情緒帶入課堂,同時有計劃地安排教學進程,按時下課,不拖堂。(4)做好教學資源的準備。能夠根據教學任務,精心備課,為保證教學正常進行,提前做好教學前的相關實驗、資源準備,并自主檢查教學設備狀態,保證教學的正常需要。(5)幫助學生樹立課堂規則意識。能夠有效指導學生制訂課堂學習規則,注意采取“解釋、演練、強化、提醒、體驗”訓練程序,培養課堂學習的規則意識,使其有序參與課堂討論;注意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間,尊重他人發言,會與他人分享學習成果和學習經驗。能有效控制和化解課堂突發事件。(6)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注意通過多種情境的創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激發與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高效地投入學習活動。(7)著眼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以多樣化的探究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能夠合理調節與控制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8)根據教學任務選擇適合的課型。根據不同課型,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時間,規范地進行教學示范或實驗演示,通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教學方式,有效實施學科教學。(9)實施基于目標導向的教學。會規范編制課時教學目標,陳述發生預期學習的條件,并明確規定學習行為達成的標準或水平;能圍繞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有效調控教學過程,對學習困難學生提供及時指導與幫助,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或破壞課堂紀律的行為,對學生的問題行為能機智地引導和調控,保證教學沿著正常軌道展開,避免基礎薄弱的學生過早掉隊。(10)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習要求,有效地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手段整合應用到教學過程設計中,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11)熟練使用多種教學方式組織教學。課堂上能夠熟練應用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會控制各個教學環節或步驟的過渡時間,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評估,并結合合作學習的進展,進行適度的教學過程調整,促進和保證學生實現有效學習。(12)科學安排和實施反饋矯正。能夠針對學習目標,恰當運用課堂的矯正與反饋手段,及時了解和把握學生學習效果和狀態,有效鞏固學生所學內容。在教學中注意進行教學調控,對學生實施多樣化、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得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保證教學目標的高水平達成。(13)增加課堂提問的效度。能善于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具有簡潔性、啟發性與導學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思考和理解;能把握提問的時機性、層次性、針對性和科學性,注意先提問后叫答學生姓名,提問后要留給學生適度的思考時間,并且能進行恰當的追問。(14)重視教學語言的錘煉。課堂語言應規范、簡潔,有啟發性、激勵性、幽默性,語言的內容能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避免不必要的口頭禪(語),不對學生使用侮辱、歧視性語言;注意引導學生規范使用學科語言進行學習和交流。(15)科學布置鞏固性的作業。根據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結合學情特點,布置鞏固性的作業。作業內容應是所學內容的鞏固,作業容量適度,能啟發思考,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作業的形式避免單一化,可以采取書面作業或實踐性作業;作業的內容應有層次性,可以給學生提供選擇;布置的作業教師必須事先做一遍,凡布置的書面作業應及時批改,實踐性作業應及時講評,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必須及時糾正。
(二)“監測試卷的命題”課程模塊內容要點
在導師的指導下,職初教師應通過教學實踐、課例研修與自主反思等活動,達到如下專業要求。
(1)把握課程標準的內容和評價理念。學習和了解學科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和探究活動。知道“內容標準”和探究活動中各條目考查水平的具體要求與層次,對學科標準中的“評價建議”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把握學科評價的基本理念和原則,以及筆試內容考查的命題要求。(2)落實基于課程標準的目標分解。針對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和探究活動的具體條目,結合教材特點、學情特點,能對課程內容的具體目標進行初步分解,細化對課程內容具體目標的理解和認識。(3)掌握教學評價的基礎知識。知道有關命題編制的一般理論,了解評價一份試卷的常用指標,如均分、眾數、中位數、難度、信度、效度、區分度、差異系數、標準差與方差、標準分等基礎知識。(4)熟悉試卷命制的技術和流程。掌握基于課程標準開展試卷編制的一般過程,會根據命題任務,準確確定考查內容和水平要求,科學編制雙向細目表,合理確定考查覆蓋度,題型結構與分值,控制試卷總體難度、容量,注意試題語言、字體和圖表的學科規范,命制一份合格的試卷,制訂科學的評分標準或細則,并能根據網絡閱卷的需要編制合乎規格的試卷。(5)初步掌握三維目標達成的評價命題技術。能夠結合學科的課程標準,針對三維目標的具體內容,熟悉和掌握三類目標命題的一般特征和試題的呈現形式,科學編制信度高、區分度好的試題。(6)基本把握不同類型試卷的命制要求。能根據學科評價的功能,結合教學任務,命制形成性評價試卷和總結性評價試卷。能根據評價需要,制訂表現性評價的方案或評價量表。(7)規范落實學業試卷的評閱。根據試卷評分標準,合理判分。注意在評卷中收集學生典型錯誤信息,反思教學的得失;同時,能熟悉“網絡閱卷”的一般流程,掌握“網絡閱卷”的具體方法,并能利用閱卷平臺提供的功能,收集數字化的學生錯題信息或典型答題案例,并能結合閱卷數據進行書面的診斷分析。(8)實施學業監測后的診斷分析。根據試卷評分標準,能夠合理判分,并進行學生學業成績的判定與統計;能借助一定的質量分析系統或平臺的監測數據,進行任教班級學業質量測試后的診斷分析,形成學業質量診斷分析報告,并制訂教學改進方案或措施。
(三)“教學課例的研究” 課程模塊內容要點
課例研究,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持續進行實踐改進,直至問題解決的一種研究活動。它將教師的研究、進修和日常教學實踐緊密聯系,具有基于專題、持續研究、見證效果、形成成果等特點。在導師的指導下,職初教師應通過教學實踐、課例研修與自主反思等活動,達到以下專業要求。
(1)認識教學課例研究的實踐意義。教學課例研究的目標指向職初教師個體課堂教學技能,著眼教師專業的成長。開展課例研究的目的是改進自我教學,發展自我,為自己而研究;通過同伴互助,幫助教師理解自己的教學行為,并在同事或同行間建立起牢固的、專業互助的伙伴關系。(2)明確教學課例研究的一般方法。知道課題研究是貼近教師專業實踐最為緊密的質性研究方式。其主體研究方法是基于教學中的問題,在行動中研究、行動中學習,一邊工作,一邊研究。具體可以采取觀察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3)把握教學課例研究的基本流程。教學課例研究以問題為導引,基于教師自身專業提升,具體遵循確定主題、教學設計、課前會議、課堂觀察、集體反思、自我完善、總結分享、循環跟進的程序。(4)整合教學課例研究的活動形式?;谥黝}的教學課例研究的形式應避免單一化,力爭研究主題系列化;在一課一議的基礎上,可以將研究形式拓展為同題異構、同課一人多輪循環、同課多人多輪循環、基于網絡的團隊協作教研等多種形式。(5)規范教學課例研究的實施過程。能根據研究任務和專業研修需求確定研究主題和教學內容,切合研修專業需求和同伴認同態度,成立或組建研究團隊,合理進行研究的協作分工;能圍繞研究的主題,設計課例研究的實施方案,根據研究方案開展實踐研究。研究中善于建立對話互動的平臺和氛圍,著眼同伴互助,能夠聚焦主題開展對話,梳理和形成促進課堂教學問題改進的措施與基本經驗。(6)優化教學課例研究的技術手段。課例研修主要以課堂觀察為主,采取集中評課、議課的方式進行。應掌握課堂觀察基本方法,根據研究的側重點,科學制訂課堂觀察量表,開展課堂教學觀察實踐。初步熟悉和了解基于信息技術的視頻課例錄播系統,恰當地運用DV、手機、數碼相機等低成本技術工具,能夠進行視頻教學研究課例的診斷分析與研究。(7)初步掌握教學課例評課議課的方法。在開展教學課例研究實踐活動后,能根據課例評課的標準,聚焦主題,展開深入研討。評課議課應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結合,評課觀點的陳述應基于具體、典型的課堂觀察證據,不輕易做主觀性的價值判斷,對于課例實踐中任教教師專業優點的評述不吝嗇,對于專業不足的闡述要到位,不走極端,做到客觀、公正、準確。(8)善于提煉教學課例研究的成果。能夠帶著目的進行課例觀察,暢所欲言地表達;對研究的過程進行詳實的記錄和整理,并基于觀察數據,理清課堂教學改進的脈絡,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成果文本,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從而保證后續研究更加深入;善于挖掘課例研修的價值,針對課例中典型的共性問題,能轉化和上升為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四)“學生學法的指導” 課程模塊內容要點
在導師的指導下,職初教師應借助教學實踐、課例研修與自主反思活動,達到如下專業要求。
(1)把握學科學習規律。應初步把握本學科學習的一般特點和規律;知道學科認識過程包括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基本階段。能在學科學習中采取四輪學習方略(也把一節課分為四輪):第一輪——預習,查出障礙;第二輪——聽課,破除障礙;第三輪——復習,掃除障礙;第四輪——作業,學會應用。預習是為了對一節課初步感知,聽課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復習是為了鞏固,作業就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能堅持“前移后續”的策略,培養學生“先預習再上課,先復習再作業,先思考再求助”的學習習慣,有效落實四輪學習方略的指導。(2)善于集中學生注意力。能夠從學習目的、學習內容難度、心理壓力、疲勞程度等方面進行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歸因分析;能指導學生采取放松訓練、調節學習難度、多感官協同、排除干擾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3)學會制訂學習計劃。能根據學生特點,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制訂計劃要保證學習任務實現的可能性,明確哪些學習內容是必須做的,是否應該做的,是否能夠做的。同時要明確學習計劃落實的具體安排,計劃目標要求明確化,可衡量,可達成,符合實際,并且有時間限制。突出針對性、可操作性,提高學習整體實效。(4)學會有效聽課與筆記。指導學生領會聽課的作用,學會選擇性地進行筆記。學生不僅要注意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點和核心,而且要根據自己學習的需要,選擇性地記載關鍵知識和疑難知識。在每章復習結束時,還要經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較成功,哪些還存在問題。(5)有效開展學科訓練。明確學科練習和訓練的功能主要是鞏固、反饋與強化,作業訓練要精選試題,強調訓練的計劃性,著重練習的針對性。具體要求做到:一是加強習題選擇的典型性,學會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二是加強錯題鞏固的自覺性,重視測試中錯誤類型的歸類,注意習題解題方法的歸納,注意定期進行錯題重做;三是注意習題訓練的科學性,抓好基礎訓練、專題訓練、模擬訓練,突出訓練方式的科學選擇,即要科學安排分層訓練、循環訓練、規范(性)訓練以及限時訓練,答題要克服猶豫心態,從而達到有效訓練的目的,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四是加強習題訓練的規范性。習題訓練要注意規范化,處理好“求快與求準”“會做與得分”“難題與易題”的關系,避免粗心大意和熟題答案的思維定式的影響,避免“看錯、想錯、算錯、寫錯、抄錯”,抓穩基礎分,做到“該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丟”。(6)學會選擇教輔資料。資料是復習的補充,要指導學生 “抓綱務本”。抓綱就是要正確認識考綱對學習的指導作用;務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寬知識內容,延伸課后習題。挖掘教材,注意細節。一般一門學科配置1~2本綜合性教輔用書即可,堅持舉一反三,“以一當十”,即聽懂一題會解一類題,引導學生避免過分依賴資料的習慣性心理,決不能舍本逐末。(7)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注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對學生加強克服考試綜合焦慮癥或考試綜合恐懼癥的心理輔導,要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焦慮和壓力,合理歸因;合理確定學習目標,調整考試動機,將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提高對考試環境的適應性,擺正心態,避免怯場;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8)學會巧用草稿紙。指導學生平時的草稿要整潔,草稿紙使用要便于檢查。不要在一大張紙上亂寫亂畫,打草稿也要像解題一樣,一題一題順著序號往下寫。為了便于練習做完后的復查,草稿紙一般可以折成4~8塊的小方格,標注題號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計算過程。(9)定期自主診斷。指導學生認真、客觀地對學習進行總結與反思,及時彌補,尤其是對薄弱環節加強反思診斷,及時確定查漏補缺的重點學科,保證學科的均衡發展。
二、中學職初教師校本研修課程的實施要求
中學職初教師校本研修課程的實施,應結合學校特點,總體上采取導師負責專業指導,職初教師落實知行結合、自主實踐與自覺反思,職初教師所在學校承擔過程監控與效果評價的方式。具體說,導師、職初教師、學校應分別落實課程實施的具體要求。
(一)校本研修教師課程實施的導師要求
(1)落實課程實施計劃。根據校本研修教師課程實施指南的基本要求,導師針對每一校本課程制訂課程實施計劃與方案,明確每門校本教師課程評估的基本要求,并要求職初教師了然于心。(2)實施課例研修指導。導師能在安排自身工作的同時,隨機觀摩和觀察職初教師的常態教學情況,有計劃地組織職初教師開展主題性、專題性、系列性的課例研修,主動聽取職初教師的匯報課,做好課堂觀察的記錄,能結合課堂診斷情況,給職初教師提出書面的教學改進建議和措施,并明確職初教師落實整改的時間要求。(3)落實課堂教學組織的指導。導師能對職初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組織的理論學習指導,結合自身教學示范,幫助職初教師形成課堂教學組織的基本規范。(4)落實學業評價的專業要求。導師能對職初教師的教學命題評價提出具體技術指導,定期對職初教師的學科命題提出任務性要求,明確具體數量和內容要求,能針對職初教師編制的試卷給予具體的專業指導,并落實書面改進意見,同時能保存好試卷命題改進的過程性資料,作為職初教師檔案袋評價的基本證據資料。(5)落實學法指導的建議。導師能給職初教師提供適合學科特點的學法指導建議,并在教學實踐中對職初教師學法指導的落實進行督促和檢查,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供必要的專業支持。
(二)校本研修教師課程實施的職初教師要求
(1)虛心聽取導師專業意見。能按照校本研修教師課程指南的要求,虛心聽從導師的專業指導,規范落實研修的任務和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善于聽取導師的專業指導意見,進行課程研修和專業實踐。(2)定期開展研修總結。要能養成獨立思考的專業習慣,定期進行專業研修的反思和總結。針對課程研修中出現的專業問題,能主動思考解決辦法,并善于結合導師的指導意見,創造性地進行落實,不盲目從于導師的建議。(3)主動落實課堂研修要求。根據課堂教學組織課程研修的要求,圍繞課例進行專業研修,能主動定期觀摩和聽取導師的常態課,學習導師的課堂專長,并主動開展課例研究教學實踐,征求導師或同行的意見。(4)主動落實學業命題研修要求。能根據導師對學業試卷命題的指導意見,主動進行命題實踐,同時主動學習有關命題評價的相關理論,充實自我對學業試卷命題的評價理論水平;同時能夠根據研修的要求,在研修期間提供規定數量的學業試卷。(5)做好研修材料的積累。能夠根據導師要求完成各類專業研修過程資料和評估資料的填寫,并做好專業研修過程中各類研修課程過程性資料的積累,能夠選擇和提交體現專業研修成效的典型性材料。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職責和義務,教師是教授者,更是學習者,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不進則退,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時代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教學業務潛力,也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工作質量,縣教育局、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校本培訓。
這些校本培訓無疑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促進我們迅速地發展和進步。在這一學年的時光里,我認真進行著研修,從自我的教育教學中尋找突破口,為了以促使自我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個新臺階,現將其總結如下:
一、端正思想,高度重視。
在校本研修期間,本人是以用心進取的精神去完成這次任務的,我相信任何的收獲都離不開辛勤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們提升專業水平的平臺,也是把知識轉化為力量的平臺,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認真實踐從培訓院學到的理論知識,我們的進步才能與日俱增,我之所以去學習是因為我渴望進步,進步還需要在一步一步的扎實的教學實踐中去實現。
我很珍惜校本研修的機會,即使會遇到困難,也在所不辭,即使很辛苦,也不埋怨,不退縮。為確保研修任務的順利進行,我一開始
就制定了研修計劃,在研修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計劃來實施,不管是個人的任務還是小組的任務,我都用心參與其中,盡最大的潛力去完成,從不因為私事而耽誤研修的進展。
二、團隊攜手,共同進步。
校本研修是集群眾和個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帶動一方的教育,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才能到達必須的目的。我們的隊伍不是很龐大,但大家是同心協力的,每次的群眾活動都不可缺一,群眾備課,群眾評課中進行了智慧的碰撞,給我明亮的火花,這火花不能照亮天和地,但能照亮一間教室,一個課堂,也照亮我的心,能在這個群眾中找到靈感,收集智慧,是我的幸運。
三、刻苦鉆研,激流勇進。
(一)聽課評課
作為一項校本研修的基本要求,聽課評課是我的研修中最平常,最頻繁的一項工作。每周一至兩節聽評課記錄,我都按時完成,整個研修階段聽課共20節。聽評課除了在本校進行,還在校外進行,比如“名師大篷車”教學活動、校際賽教、交流學習。
另外還在組里的群眾活動中聽課,每一位主講老師的課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我所缺少的淡定和從容。在聽課
的過程中需要敏銳的眼光,敏銳的眼光能夠發現別人有的而自我沒有的優點,也能夠發現自我有的而別人沒有的優點,便于課后相互交流,促使雙方都得到進步。
(二)教學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我每上完一次課,都會靜下心來對自我的課堂來一次深刻的反思,而且,平時的教學中就每一節課都會做不一樣層次、不一樣深度的反思,反思自我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等,從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課堂調控,師生互動,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去進行反思,并認真地做好記錄,作為以后的教學經驗來儲存。
(三)網絡遠程研修
網絡遠程研修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研修學習方式,在一個平臺上,我們能夠跨越時空交流經驗,獲取知識,交流環境簡單自在,我很喜歡這樣的研修方式。在這一學年里我參加了四次網上在線研修學習:陜西省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陜西省中小學班主任遠程培訓等。在這些校本培訓與研修過程中,具有以下特點:
(1)課程總學習時光不少于200小時。
(2)完成兩個學習回顧題。
(3)閱讀所有簡報。
(4)完成本研修總結;觀看所有視頻答疑。
四、收獲與體會。
經過一年的研修學習,我深深感到自我在教學上有著很大的不足,也感受到教育的復雜。教學設備的或缺,教學資源的匱乏,教師的思想沒有提升,是整個農村教育落后的根本,真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農村教育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會一如繼往地把自我的汗水灑在教育這片熱土上。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在上級各部門領導的引領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加強集體研討,充分利用教研活動的時間,全面提升了教師的基本素養和業務綜合能力,對于我校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廣大教師的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下面作簡單的總結。
一、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我校所有領導和教師積極投身于課改理論的學習當中,領導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他們既是新課程實驗改革的身體力行者又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責任人,因此,在課改實驗中,他們切實做到了三個“自覺”:自覺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自覺參加校內每次課改學習,自覺學習教育報刊,廣泛吸收課改信息。為了激發廣大教師參與校本研修的積極性,我校首先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新一輪校本研修的工作方案。
通過座談,討論,使全體教師明確現代教育的本質,明確課改對于教師提出了什么樣的素質要求。廣大教師通過深入學習,從而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增強了教師的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樹立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二、形式多樣,講求實效。
校本研修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按照我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我校采取了集中研修與教師自主學習相結合方式對全體教師進行全面培訓。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活動一次,把備課、聽課、上課、評課、反饋、總結落到實處,不走過場,把每一次“公開課”當作提高業務水平的一個機會,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對教學案例的實效性,以及教學中的一些困惑、教學理念的理解以及各疑難題的解決辦法、課堂教學改革內容進行研討、交流,互說、互聽、互幫,從而使教師樹立積極參加教研的意識,真正發揮教科研的作用。
在研修方式上,形式多樣。首先是行之有效的教研組活動,我校通過各教研組的活動,讓每位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由各位教師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匯總,定出每次教研活動的
內容,由教研組長負責,圍繞每次活動主題開展活動。為了使研修更加生動,我們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如專題培訓、主題研討、教研活動、集體備課、教學觀摩、教學會診等多種形式,務求取得實效。
三、繼續努力,力求完美。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雖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有許多工作有待加強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更加努力工作,為建設一支合格穩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而不懈努力。
(一)繼續強化教師素質意識,使校本研修工作更加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二)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造就一大批名師、青年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三)深化教育科研工作,形成兄弟學校那種良好的科研氛圍,并爭取把我校的教師教育博客辦成在當地有影響的博客群體。
總之,校本研修是我校教學工作的重點,通過校本研修,要力求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的健康成長,切實提高教師的教。
校本研修是一種融學習、工作和教研于一體的學校性活動和教師行為。校本研修就是為了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托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為了改進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同時為了提高教師的
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我校采取了集中研修與教師自主學習相結合方式進行了校本研修活動,回顧一年來的研修活動,我覺得有受益匪淺?,F總結如下:
一、按時參與校本研修活動,積極反思和發言。
積極參加學校的研修活動是教師專業素質形成和提高的必由之路,是未來教師職業的基本生活方式。為此在校本研修活動中我認真聆聽別人的觀點,做好聽課筆記,在交互中學習,在交互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吸取別人的優點和好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二、促使自己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勤學教學理論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觀是“傳道、授業與解惑”。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培養”學生只能跟著教師走,復制教師所講的內容。學生先教后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使學生喪失了創造力。
整個課堂沉悶壓郁,使教走向其反面,最終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愛學。因此改變傳統的課堂模式已成了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只有教師的教學觀念得到轉變,他的教學行為才能得到轉變,只有教學行為的改變,才能改變學生單一的學習方式。
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應注重師生共同探究新
作為培訓實施模式的校本研修,經過新課程改革的洗禮,已蔚然成風;迫切要求摒棄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指令式、作秀式的教師培訓,實施以校本研修為主線,自下而上的,教師享有自主權的,自律性、創造性的教師研修。然而,既往的校本研修(含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除了存在著被應試教育綁架的危機之外,還戴著傳統教師培訓理論、觀念和經驗等的鐐銬,缺乏制度、機制的創新,缺少隊伍、資源的保障,缺失操作、管理的規范。有學者指出,多年來的校本培訓實踐,遺留著一統化師訓范式所固有的若干負面傾向,訓教脫節、訓研分離、標準統一、缺乏互動等等。
一、規范校本教學研修的依據及思路
國際教師教育學倡導教師學習的三大定律越是扎根教師的內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師的鮮活經驗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師的實踐反思越是有效值得傾聽。教師不是為規定而研修為晉升而研修,而是為兒童而研修為成長而研修。為兒童研修需要將研修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研究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師的水平只有在課堂的拼搏中才能成長。因此,教師研修的重心在于對課堂的研究,校本研修的重點是教學研修。
(一)校本教學研修的發展趨勢
1.信息技術是校本研修的工具。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改變著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等,迫使教師必須具備信息技術素養與能力。教育部要求,根據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學習特點,有效利用網絡研修社區(教師網絡研修社區以區縣或地方為基本單位,以網絡學習平臺為技術支持,建立網絡學習空間,組織教師開展常態的網絡研修,促進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推行網絡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積極推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推行移動學習。這些要求,通過教育行政推動著中小學及全體教師依托三通兩平臺(三通兩平臺為教育部提出的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發展核心目標,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與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及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將信息技術作為實施校本教學研修的基本工具和常用手段。
2.校本研修的新目標與新內容。為兒童而研修的價值定位,要求教師研修內容由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教師研修需要汲取包括腦科學、教育神經科學在內的學習科學的研究成果。另外,20142017年實施的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員培訓的目標定位是,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要求中小學校要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校本教學研修將會增添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等新內容。
3.校本研修的新模式與新方法。近年來,教育部出臺的教師培訓有關文件,突出強調模式改革,提出了學分制、教師自主選學、混合式培訓、教師網絡研修社區、教師學習共同體、教師培訓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等制度與方法,強化基于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實踐性培訓,實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測評應用系統化等,都與校本研修聯系密切。這必將引領校本研修模式變革與方法變化,使之符合教師學習特點,滿足教師專業發展個性化需求,實現自律性與創造性的教師研修。
(二)校本教學研修的規范指導
長期以來,中小學教師培訓(包含校本研修)沒有組織實施的標準,往往依據教育行政部門的文件通知,結合累積的教師培訓經驗,規范性嚴重不足。也有教師培訓機構,參照企業培訓的國家標準(如GB/T 190252001 質量管理培訓指南),指導教師培訓的組織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規范性。
(三)規范校本教學研修的思路
規范校本教學研修的操作與管理,至少有兩個依據:一是校本研修實踐的發展及變革,包括目標內容、模式方法及教師參與研修所使用的工具手段等;二是教師培訓的國家標準,包括培訓服務的術語、要求和評價等,特別是對服務行為、培訓教學、培訓服務過程、組織內部管理等培訓組織服務的要求。因此,規范校本教學研修的基本思路為:
1.以當前教師培訓的政策為導向。落實國務院、教育部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既定的教師培訓機制與制度,并結合培訓隊伍與培訓資源實際,立足提高培訓績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繼而促進學生發展和學校發展,進行校本教學研修的機制制度創新。
2.更新目標內容、變革模式方法。在堅持以校為本研訓一體的前提下,實行校本教學研修的行為轉變:從聚焦教師的教轉向聚焦學生的學,如學習指導、學習模式和學習評價等;從信息技術操作技能訓練轉到應用能力提升,特別是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和在線學習的優勢,依托三通兩平臺及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如網絡研修聯盟);以對課堂研究為重心,通過落實推的機制、引的機制與悟的機制,創新有效的校本教學研修方式與方法。
3.在三項標準指導下操作與管理。雖然說校本研修是教師培訓的基本實施模式之一,但是三項標準不是只針對校本研修的。校本的真正含義應該是以學校為本,立足于本校,以本校實際為出發點,以本校教師為主體,為了解決自己學校中存在的問題它的本質并不是場所的轉移,而是機制的轉變。
二、校本教學研修實踐的重構及改進
縱觀對校本研修的研究,大多數關注的是研修機制和研修模式,著重探討校本研修的內涵、特點、作用、途徑、方法、機制及制度的存在問題與對策,以及總結校本研修的實踐經驗,而對操作流程及過程監控卻鮮有研究。下面,對中小學校實施校本教學研修,如何確定研修需求、設計策劃研修、實施支持研修、評價研修結果和全程性監控展開討論,以期對校本教學研修實踐進行重構及改進。
(一)確定研修需求
對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是確定研修的必要性和研修目標、內容的過程,并明確研修需求,形成報告。主要包括開展研修的必要性分析,彌補能力差距的解決辦法說明,確定研修目標,選擇研修內容等。
(二)設計策劃研修
設計策劃研修是對校本教學研修活動的目標、內容、過程、條件、資源、評價等進行的整體性計劃與安排,形成研修方案。校本教學研修方案一般分為研修目標、研修內容、研修過程和研修評價等4個方面的內容。(1)研修目標是校本教學研修的目的和預期成果,中小學應在定位上分清層次(教師專業發展階段):職初期主要是生存關注,成熟期主要是任務關注,專家型教師主要是關注自我更新。(2)校本教學研修的內容通常包括理論問題(支撐)和實踐問題(行動)兩個方面,發現問題澄清問題找準問題,轉化為校本教學研修的主題,細化為某次研修活動的議題(話題)。(3)校本教學研修的過程重點要計劃好流程安排、方式方法和條件與資源。其中,校本教學研修的條件包含研修制度、場地設備、研修平臺和經費等,資源包含研修工具、指導團隊和學習資料(文本、電子)等。(4)校本教學研修評價包括對評價指標、評價方法及結果運用等的計劃與要求。
(三)實施支持研修
校本教學研修的實施是將研修方案付諸實施,而支持是指對整個流程(前、中、后)所提供的支持活動。(1)活動前。告知教師有關研修活動的信息 :時間、地點和工具等;簡要介紹活動性質:目標、內容及準備等。(2)活動中。方式:課堂式、現場式、遠程式、行動式和自學式等;方法:講授、討論、演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支持:保障條件、針對性反饋、應用與展示等;技術:多媒體、網絡平臺和移動終端等。(3)活動后。從教師、指導者收集反饋信息,進行效果分析;向組織者、管理者反饋信息,為調整計劃方案(如就某一主題增加或減少活動次數)提供支持;活動總結與后續跟進(如遠程在線或面對面的互動交流)。
(四)評價研修結果
評價研修結果是對研修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評價和估量。校本教學研修的評價一般涵蓋方式、方法、內容和主體 4 個方面。(1)評價方式。以前測(診斷性評價)為前提,進行中測(形成性評價,即對過程中的學習成果的評價)和后測(終結性評價,即對結束時或滯后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的判斷)。(2)評價方法。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單項評價,如問卷調查、測評測試、觀察、座談、訪談和查閱資料。綜合評價,如行為變化法、績效變化法和方案假設檢驗法等。(3)評價內容。包括反應(滿意度和感受),學習(知識技能掌握),行為(知識技能轉化),結果(對學生、學校發展的作用)四個層面。(4)評價主體。實施教師評價:自評、互評;組織評價:學校、師訓管理部門;社會評價:學生家長、社區和專門機構。
(五)全程性監控
校本教學研修的監控是對確定研修需求、設計策劃研修、實施支持研修、評價研修結果四個階段所進行的持續監控與改進,以幫助教師提升師德、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監控,即監測并進行控制。監測的目的在于使研修需求能夠被準確把握,研修方案能夠針對本校問題、貼地務實,研修實施能夠有序進行,具有實效,研修評價能夠促進效果提升??刂菩1窘虒W研修,需要建立 4 種校本機制:導向機制、約束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
問題一:教師片面地理解網絡研修
網絡研修是依托網絡平臺,基于學校、為了學校的網絡教研陣地,在一定程度上,它屬于實踐者的研究,屬于解決教育教學中問題的學習研究。然而,談及網絡研修,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師就理解為上一上網絡、看一看視頻、寫一寫作業而已。據筆者調查,大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師認為自身教學工作任務重而繁雜,沒有時間進行網絡研修。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其一,農村中小學開展網絡研修,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撐,沒有系統地研讀過有關網絡研修的實踐理論與方法,致使教師們理解過于片面,無心真正潛入研修中。其二,農村中小學教師對自身發展關注不夠。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大多教學工作任務繁重,普遍兼教好幾門課程,部分教師還是包班教學,備課、閱卷等日常工作充斥工作時間,教師們無暇思考自身的發展道路,即便有些許時間,教師們也對自身發展表現出茫然,不知從何入手。
問題二:學校形式上開展網絡研修
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以校為本的教育理念廣為傳播,校本研修在信息網絡時代必然有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管理部門要求中小學校將“網絡研修”付諸實施,各學校亦進行了有益的實踐、探索;但據筆者了解,農村中小學所呈現的網絡研修現狀并不容樂觀。
(1)農村中小學的網絡研修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未形成一系列適于農村中小學的網絡研修制度。有的學校在工作計劃中雖提出“加強網絡研修,促進師生發展和學校發展”,卻缺乏長期跟蹤、監督、反饋的計劃與策略,僅僅停留在口頭督促的表面或者干脆不聞不問,只要求交差了事。校長作為“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的職責不明、熱情不高;個別教師為了完成網絡研修任務,居然采取視頻掛機、復制粘貼、漫無目的地評論留言等手段來應付!正因為網絡研修沒有基于學校、基于教師、基于學生,主題性、探究性、針對性不強,也談不上有效的監管策略,致使網絡研修實效性頗低,教師們也缺乏相應的網絡學習熱情。如此一來,網絡研修該作何詮釋,從何談及師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
(2)學校對教師的專業成長關注不夠。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教師以自身的已有基礎為出發點,朝著既定目標,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并創造出業績的過程;而網絡研修正是教師反思性的實踐和專業成長的過程。據筆者調查了解,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師認為學校勤抓升學質量卻疏于自身建設,網絡研修與日常工作有一定的距離,難以深切感受到網絡研修所帶來的促進、發展。這就說明學校在關注教師成長、引導教師網絡研修方面做得還很不夠。
問題三:評價方式單一或缺乏評價
網絡研修實施過程中,評價是必不可少的;既要求培訓機構、所在學校對教師參與網絡研修的情況進行評價,又要求教師發揮主體作用對網絡研修的內容及方式進行評價,同時還應積極地進行自我評價。筆者所了解到的是,網絡研修評價往往呈現單一化,較為注重學習參與率、結業率的評定,相對缺乏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難以使網絡研修的典型、經驗得到相應推廣、普及。
農村中小學網絡研修的現狀如此,筆者認為可采取如下對策:
1.倡導讀書活動,加深理論功底
課改的實施,給廣大中小學教師提出了挑戰,如果沒有對教學理論、新課程理念的透徹理解,很難把握新課標和新教材,教師的專業發展更無從談起。在網絡研修中,教師要發現自己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設計,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劉良華教授指出,只有當教師大規模地有了閱讀的情緒,教師才會獲得發現問題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心情”。只有當教師有了閱讀之后的心領神會,教師才有研修和交流的沖動。當然,不是雜亂地讀書,而是讀經典的、公眾認可的好書。學校可先制定教師讀書行動計劃,列出推薦書目,引導教師從“教育新理念類”“課程改革類”和“教育隨筆類”中選出自己感興趣的書來讀。當然,還要引導教師將讀書心得轉化為教學行為。在讀書過程中,學校領導和骨干教師更需作出榜樣,以此來影響其他教師。教師的書卷氣增加了,理論功底加深了,自然有益于網絡研修的順利實施。
2.立足本校實際,講究研修實效
學校管理者應立足校本、師生來組織和實施網絡研修。具體操作如下:
(1)基于學校找問題,關注師生需求和立足學校長遠發展。農村中小學??赏ㄟ^科學的調查,切實了解掌握本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網絡研修,幫助不同層次的教師制定出不同的發展規劃,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切實提高全體教師的綜合素質,以此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品位。
(2)采取靈活多樣的網絡研修形式。從理論層面來看,諸如課題研究、案例研究、敘事研究等均是網絡研修的形式。作為農村中小學,筆者在具體操作時,如下一些做法值得借鑒:①運用“自修—反思”模式進行學后思;②進行問題研究,開展專題討論;③開展線下交流,既實現資源共享,又提升教師業務水平;④建立教師成長檔案?;顒拥男问绞嵌喾N多樣,選擇時需著眼于本校實際,以便扎實、有效地推進工作。
3.注重專業引領,提升教師參與度
網絡研修不能回避校本培訓,可以借助三條基本途徑來實現提升,即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其中的“專業引領”是理論對實踐的引領、指導,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專家與實踐者的對話。
新課程強調,教學要改變傳統的“講授式”“灌輸式”,要讓學生由被動地“聽”轉變為主動地“學”。筆者認為,這也同樣適用于專家引領這一領域,要讓教師們從“聽”專家講,轉化為“自主—合作—探究—反思”地參與式活動,敢提問、敢置疑、敢研討,與專家平等對話、交流,與專家共同分享、體驗、感悟、總結,真正讓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專家與一線教師在平等、民主、熱烈的研討氛圍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樣一來,網絡研修充滿了張力,教師的提升必將帶來學校的發展。
4.加強評估管理,期待更大發展
以往校本培訓的實施情況雖已納入上級對學校評估管理之列,但網絡研修很多方面仍未納入量化目標責任之中,因此,我們必須加強農村中小學網絡研修的評估和管理,學校和教師依據上級精神制定好《網絡研修實施方案》和教師個人自我發展計劃,確保網絡研修有針對性地、有實效性地開展。廣大中小學校還要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進行評估總結,每學年對教師學習、發展情況進行檢查、量化評估,并把評估結果記入個人檔案,再由鄉鎮中心校對各學校的活動開展情況進行量化評估,形成評估報告下發至各學校。這樣逐步使農村中小學網絡研修制度化和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