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9 10:11: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貿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 國貿經濟地理 教學模式
互動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已經在經濟類課程教學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這是一種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核心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結構模式。本文通過國貿經濟地理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不斷實踐與總結,結合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國貿經濟地理的課程特點,初步構建了《國貿經濟地理》互動式教學課堂模式,期望能為相關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一、國貿經濟地理教學中使用互動式教學法的必要性
國貿經濟地理是一門介于國際貿易學與地理學之間,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商品生產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換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邊緣學科。涉及內容繁多,但并不深奧,且涉及的內容大多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更新,由于教材知識點的滯后性,以教材為中心,通過教師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僅會使學生很快失去興趣,更加達不到開設課程的效果。所以在此中情況下,課堂上繼續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用。在課程中引入互動式教學,讓學生來主導課程,教師從旁引導,是國貿經濟地理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
二、國貿經濟地理教學中互動式模式的構建
(一)學前調查。由于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中心是學生,所以教師不能只憑自己的理解去制定教學方案。為了在國貿經濟地理課程中合理引入互動式教學模式,并使之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中,必須要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意愿,從教學方案的制定開始就讓學生參與進來,與學生進行互動,真正把‘互動’二字貫穿于整個課程中。在第一堂課時,先對課程進行簡要的介紹,然后通過匿名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意愿,問題設置為以下三個:1、你對本門課程最感興趣的部分是?2、你認為本門課程的重點部分是?3、通過本門課程你希望學到什么?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把教學方案與學生的學習意愿相結合,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
(二)內容選擇。本門課程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總論,對地理環境與國際貿易的關系、世界經貿地理格局、國際貿易中的交通運輸等方面作總括性的論述;第二部分為分論,分區論述世界各大洲的國際貿易地理概況,各章按地理方向排序,主要包括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主要國家的地理環境、產業分布情況,經濟貿易區商品市場的概況及特點等內容?;邮浇虒W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尋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提出解決方案。這是全面展開互動式教學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內容選擇上,對于第一部分總論部分的內容應以教師講授為主,而互動教學的內容應該集中在第二部分。教師通過配合地圖、案例分析等教學手段,在較短的時間內先讓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掌握,這樣才能讓后續教學的互動效果最大化。
(三)實施過程
1.確定分組。將學生進行分組是為了更好的達到互動式教學的目的。以組為單位對選題進行研究,小組成員不僅可以相互討論,互幫互助,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來,應該對小組成員有所限制。以我校國貿專業每個行政班級45人為例,最合適的分組是一組4~5人,這樣的人數便于小組進行分工。
2. 選定題目。如果讓學生自由選擇,容易出現不同小組選擇同一個題目的現象,不利于教師管理。而如前所述,互動式教學的范圍選定為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全都是學生就業即將接觸到的國家,都是學生需要了解的國家或地區。所以學生先通過抽簽的方式選定國家,再從教師提供的多個方向里,選擇一個或者多個進行討論和研究。在限定的范圍內抽簽決定國家或的確,方便教師管理;具體研究內容由學生自行選定,有利于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搜集資料、撰寫調查報告。小組成員在課后自行搜集相關資料,并通過成員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對所選題目進行研究,撰寫調查報告,制作展示PPT。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掌握各小組的完成進度,并對調查報告的撰寫進行指導。本環節由于是在課后進行,為了能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后也保持互動性,可以建設課程討論群,或者課程微信公眾賬號,教師定期上傳更新相關資訊,學生也可以通過留言提出小組有待解決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讓教師在課外也與學生保持緊密練習,也能及時對學生遇到對問題進行解答。
4.課堂展示。要求每小組把自己的調查的內容通過PPT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對于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先由展示小組進行回答,充分讓學生之間相互溝通與交流,而教師主要以引導為主,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通過整個過程,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不同觀點意見,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讓他們從被動者轉變為主角;還能讓教師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完善知識結構。
(四)效果點評
為了激勵學生更積極的參與小組項目,對小組項目進行的過程進行評價,并納入期末成績。小組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共計20分:1. 小組成員互評,每個項目都是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只有小組成員最清楚每個成員的參與度與積極度,所以由小組成員互相給對方打分。滿分5分。2. 其他小組根據課堂展示內容對小組進行評價,滿分5分。3. 教師打分,教師根據每小組的項目完成情況,課堂參與情況對每個學生進行打分,滿分10分。
市場調查報告一:?
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類市場及餐飲類市場的消費情況,特進行此次調查。調查由本市某大學承擔,調查時間是20**年7月至8月,調查方式為問卷式訪問調查,本次調查選取的樣本總數是2000戶。各項調查工作結束后,該大學將調查內容予以總結,其調查報告如下: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二、專門調查部分
(一)酒類產品的消費情況
1、白酒比紅酒消費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顧客自己消費以外,用于送禮的較多,而紅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費;二是商家做廣告也多數是白酒廣告,紅酒的廣告很少。這直接導致白酒的市場大于紅酒的市場。
2、白酒消費多元化。
(2)購買因素比較鮮明,調查資料顯示,消費者關注的因素依次為價格、品牌、質量、包裝、廣告、酒精度,這樣就可以得出結論,生產廠商的合理定價是十分重要的,創名牌、求質量、巧包裝、做好廣告也很重要。
(3)顧客忠誠度調查表明,經常換品牌的消費者占樣本總數的32.95%,偶爾換的占43.75%,對新品牌的酒持喜歡態度的占樣本總數的32.39%,持無所謂態度的占52.27%,明確表示不喜歡的占3.4%??梢钥闯?,一旦某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難改變的,因此,廠商應在樹立企業形象、爭創名牌上狠下功夫,這對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要。
(4)動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費者自己的選擇,其次是廣告宣傳,然后是親友介紹,最后才是營業員推薦。不難發現,怎樣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對于企業來說是關鍵,怎樣做好廣告宣傳,消費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將直接影響酒類市場的規模。而對于商家來說,營業員的素質也應重視,因為其對酒類產品的銷售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
(二)飲食類產品的消費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一些飲食消費場所和消費者比較喜歡的飲食進行,調查表明,消費有以下幾個重要特點:
消費者認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選擇,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費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檔的,這與本市居民的消費水平是相適應的,現將幾個主要酒店比較如下:
2、消費者大多選擇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圍,有一定的區域性。雖然在酒店的選擇上有很大的隨機性,但也并非絕對如此,例如,長城酒樓、淮揚酒樓,也有一定的遠距離消費者惠顧。
3、消費者追求時尚消費,如對手抓龍蝦、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宮爆雞丁的消費比較多,特別是手抓龍蝦,在調查樣本總數中約占26.14%,以絕對優勢占領餐飲類市場。
4、近年來,海鮮與火鍋成為市民飲食市場的兩個亮點,市場潛力很大,目前的消費量也很大。調查顯示,表示喜歡海鮮的占樣本總數的60.8%,喜歡火鍋的約占51.14%,在對季節的調查中,喜歡在夏季吃火鍋的約有81.83%,在冬天的約為36.93%,火鍋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場,在夏季也有較大的市場潛力。目前,本市的火鍋店和海鮮館遍布街頭,形成居民消費的一大景觀和特色。
三、結論
1、本市的居民消費水平還不算太高,屬于中等消費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當一部分居民還沒有達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類產品消費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費,并且以白酒居多,紅酒的消費比較少,用于個人消費的酒品,無論是白酒還是紅酒,其品牌以家鄉酒為主。
3、消費者在買酒時多注重酒的價格、質量、包裝和宣傳,也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持無所謂的態度。對新牌子的酒認知度較高。
4、對酒店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中檔消費水平上,火鍋和海鮮的消費潛力較大,并且已經有相當大的消費市場。
居民市場調查報告二:?
?一、調查方案
(一)調查目的:通過了解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為手機銷售商和手機制造商提供參考,同時為大學生對手機消費市場的開發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調查對象:在校生
(三)調查程序:
1、設計調查問卷,明確調查方向和內容;
2、進行網絡聊天調查。隨機和各大學的學生相互聊天并讓他們填寫調查表;
3、根據回收網絡問卷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根據樣本的購買場所、價格及牌子、月消費分布狀況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數字特征,推斷大學生總體手機月消費分布的相應參數;
(2)根據各個同學對手機功能的不同要求,對手機市場進行分析;
二、問卷設計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問卷
三、數據分析
根據以上整理的數據,我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學生手機市場是個很廣闊的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市場。
(一)根據學生手機市場份額分析
(二)學生消費群的普遍特點
作為學生我對這個群體做了一些了解,對于我們共同的特點進行分析,得出手機市場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發產品或進行針對性的營銷手段,才能夠搶占市場。下面我們就來對學生群體的特點來進行分析:
1、學生消費群的普遍特點:
1)沒有經濟收入;
2)追逐時尚、崇尚個性化的獨特風格和注重個性張揚;
4)學生基本以集體生活為主,相互間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學、朋友的影響。
5)品牌意識強烈,喜愛名牌產品;
(三)學生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準則和特點
通過調查大學生購買手機主要考慮因素是時尚個性化款式、功能、價格、品牌等,這也成為學生購買手機的四個基本準則。在調查中表明,大學生選擇手機時最看重的是手機的外觀設計,如形狀、大小、厚薄、材料、顏色等,占65%;但大學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內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機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50%;其次看重的是價格,而較少看重的是品牌,看來現在的大學生還是比較看重實際的。
市場調查報告三:?
目前市場上的沙發按照材質主要分為木質、真皮、布藝、以及二者結合四種,木質沙發:直接由各種木材打造,坐墊和靠背上沒有任何面料修飾,實用性和環保性比較好,但原木較生硬,舒適感不強,沒有人性化設計難以滿足現代沙發舒適性的要求;
目前市場上的沙發高檔品牌主要有以整體家居布置、沙發配套為主的全有家私、皇朝家私、香港富得寶、香港樂其、宜家家私等、以及主營沙發的芝華士;中檔品牌則包括吉斯、喜夢寶、世紀博森、伊諾維紳、成都南方等,低檔品牌則。
一、XX沙發市場概況:
目前,XX沙發銷售地主要聚居在XX大街處銀座家居、富雅家居、歐亞商城、東亞商城、清河家具、國貿家具、二印家具城。從產品和品牌檔次上看,銀座家居、富雅家居屬高檔品牌的根據地,東亞商城、清河家具、國貿家具、二印家具則匯聚了來自天南海北的中低檔沙發品牌。從經營定位上看,各商城均有自己的差異化定位,知名品牌、高檔商品的專賣店向富雅、銀座家具城集中;中檔及部分專業市場多數集中在東亞家具城;低檔商品的批發業務又集中在XX和XX家具城,歐亞則走專業化辦公家具路子,與其同一東家的銀座家居形成互補,對其他家具商城形成攻擊。
市場上的沙發按照材質主要分為真皮、布藝、以及二者結合三種,進駐XX沙發目前市場上的沙發高檔品牌主要有以整體家居布置、沙發配套為主的全有家私、皇朝家私、香港富得寶、香港樂其、宜家家私等、以及主營沙發的芝華士;中檔品牌則包括吉斯、喜夢寶、世紀博森、伊諾維紳、成都南方等,低檔品牌則匯聚了一些來自XX本土和其他各地區縣城的小品牌,如XXXX、XXXX等。
二、消費者調查:
1、消費者細分特性描述一(低、中、高檔):
a)平民百姓、普通工薪族是是低層次、低價位的主要消費群。他們的要求是:簡潔實用而又有現代美感;功能較多,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居住空間;希望中高檔次的設計及風格,但價位偏于中低價,心理上能感到物有所值。這一類消費群還是雜牌的天下,因其長于抄襲與模仿,拙于原創與設計研發。因此,它們利用自身的各項成本優勢,吸引了廣大的中下層次的消費群。
b)中高層次的消費群,這部分消費者包括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城市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他們事業有成,思想獨立,個性化追求較為明顯。對家私的性價比、設計風格、用材、品牌定位較為看重。這部分生產廠家較多,他們各自以自己的原創設計及針對目標消費者的技術研發滿足了追求不同風格的消費者的需求。
c)都市新貴或富豪的高層次群體。這部分人居于消費金字塔的頂端。一般都有別墅或寬敞豪華的住房,對家具的要求首先是品牌要與自己的社會或金錢地位相匹配,通常選擇的是國際品牌或知名品牌。
2、消費者細分特性描述二(辦公、家居):
a)辦公沙發消費群主要是經濟水平處于中高層次的群體。購買群也多位于這個群體。經濟佳者,由于公司形象或私人喜好的需要,他們看重品牌,因此選擇的一般都是知名品牌。經濟一般者,則選擇中檔品牌,既顧及到了形象,又節省資金。
b)家居沙發消費群的范圍比較廣泛,幾乎涵蓋了所有成家立業或將近成家的消費者。對于私人使用物品,他們選擇起來相當慎重,不僅注重質量,而且在與室內風格匹配上也花盡心思。由于經濟狀況的不同,選擇的品牌檔次亦各不相同。
3、影響消費者購買沙發的主要因素:
訪問5人,綜合如下:
消費者選擇標準無污染、沒怪味、舒適、款式合理、價格實惠
高消費大品牌
中低消費舒服、價格便宜
現用沙發品牌南方、泰新、以及濟南本地產布藝沙發
認為現在較好的沙發品牌是芝華士、皇朝家私、全有家私以及一些香港品牌等。
三、沙發產品的未來發展走勢:
通過訪談和查找二手資料,有三大走勢:
a)產品設計開發方面:力求創新,國際一體化,簡約、舒適成為城市中人們放松壓力生活的主題;
一、英國公務員的法制化管理
1.公務員的人員范圍和級別劃分。英國公務員的范圍,僅限于中央政府范圍之內,而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員只是當地政府的雇傭人員,不具有公務員身份。1979年撒切爾夫人執政之初,公務員的人數為79萬,經過近20年的改革,1997年為4813萬人,其中高級公務員為3000人。關于公務員級別劃分,首相是公務員的最高領導,對議會負責,內閣大臣接受首相領導并對議會負責。各部門均設永久第一部長、第二部長,第一、第二永久部長初任時由首相指任,是永久公務員,以后各屆政府一般在無空缺時不做更換,第一、第二永久部長的職責是負責對所屬部門內部公務員進行指導、監督。英國公務員一般分為高級公務員和一般公務員兩類,高級公務員又分為3級,一般公務員分為8級。
2.公務員管理的法律制度。根據英國《公務員準則》及《部長工作程序規定》,各部門制定了相應的實施細則,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公務員法律制度。(1)公務員行為規范。如規定公務員應當忠于政府,保持正直、誠實、公正、客觀,幫助政府制定政策、執行決定、管理公共事務等。(2)公務員義務。如必須對議會負責,向議會和公眾通報盡可能多的關于政府政策、決定和活動的有關信息,不得欺騙和故意誤導議會和公眾,不得以任何方式從事與公務員準則相沖突的活動等。(3)公務員的錄用。公務員的錄用、包括其內部調動均適用《就業法》,采用與社會其他機構、單位相同的錄用程序。英國議會設立公務員服務委員會直接對議會負責,高級公務員的錄用必須得到該委員會的認可。
3.公務員的績效評價及監督。公務員績效評價首先是由本人對前一段工作進行總結,對照檢查工作計劃完成情況作出評價,并與直接上司討論同意后,報部門負責人審核,最后將評價結果報人事部門。每3個月或者6個月考核一次,年終由部門負責人作出評價報告,評價結果直接影響公務員本人收入。公務員晉升不僅僅根據工作年限,同時根據工作表現,通常由上一級主管推薦,越級提拔必須經過難度較大的考核。
二、關于英國維護公平競爭的行政機制
1.反壟斷的政府機構。1948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專門法案,成立了調查壟斷和企業合并問題的機構———壟斷與合并委員會(MMC),專門負責調查公共事業管理機構提出的有關壟斷與其企業合并的案件(如有關通訊、燃氣、水、電力等方面),并向政府和有關管理機構提交調查報告,由政府作出決定。20世紀90年代又在此基礎上改組成立了專門的競爭管理機構。
2.維護公平競爭立法。1998年英國通過了競爭法案,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將英國競爭法律制度與歐洲委員會的有關法律相銜接;二是賦予政府競爭管理機構新的權利,如有權調查卡特爾和優勢企業阻礙競爭的行為,有權對被認定有阻礙競爭行為的企業處以年營業額10%以下的罰款等;三是成立了競爭委員會上訴法庭。此外,競爭法案還規定,競爭委員會由政府提供經費,向議會負責。
3.競爭委員會。英國新的競爭法案把MMC和新成立的上訴法庭合并成立了現在的競爭委員會(CC)。其主要職責是:對政府、公平貿易辦公室和公共事業管理機構提出的有關壟斷和有礙公平競爭的企業合并等案件進行調查,并提出報告。該競爭法案同時明確規定,由英國貿工部對競爭委員會進行監督。競爭委員會委員有50名,任期3年,可連任,由國家貿工秘書負責任命。競爭委員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董事會。董事會下設三個機構:一是由董事會主席直接負責的調查機構,負責對各案件的調查和報告的起草、提交、公布與出版;二是由董事會成員負責的上訴法庭,負責審理對公平貿易辦公室及其他管理機構作出的有關卡特爾和優勢企業阻礙競爭行為處理決定不服而上訴的案件;三是由董事會成員任行政長官的行政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專業組、案件組、戰略計劃、上訴案件的日常管理和后勤服務。
4.競爭委員會工作程序。(1)對每個案件組成專門調查組,委員會工作人員分別參加各調查組的工作;(2)進行事實調查,包括由相關利益團體提供證據、聽取被調查主體的陳述;(3)根據調查的有關情況、事實、證據進行綜合分析;(4)就是否有損公眾利益作出結論;(5)提出糾正措施,包括禁止合并、要求拆分業務、價格控制等;(6)起草、提交調查報告;(7)出版、公布調查報告,并接受議會、媒體的質疑。被調查對象和相關利益團體如果對競爭委員會的結論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如果認為競爭委員會報告不合理、行為違法或者報告的措施不當,有權報告結論。除競爭委員會外,英國還有公平貿易辦公室作為處理競爭與壟斷一般性問題的行政機構。一般說來,競爭案件首先由公平貿易辦公室進行審理,只有在案件比較復雜時,公平貿易辦公室才提交競爭委員會進一步調查。2001年,公平貿易辦公室涉及的企業合并案件有300多個,其中只有5個案件提交競爭委員會處理。據了解,英國將于2003年4月出臺新修訂的競爭法案。屆時將依法賦予競爭委員會對所調查案件的決定權,而不僅僅是提交調查報告。同時,對調查內容和標準也將作出新規定,重點是調查認定企業合并是否會導致實質性的減弱競爭;調查認定是否存在阻礙、限制或者扭曲市場競爭的可能等。
三、幾點啟示與建議
英國政府的行政方式,特別是在行政執法與執法監督方面的做法具有一定的特色。盡管我國的國體、政體、所有制結構、法律體系以及所處的發展階段與英國相比有很大不同,但從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和手段來看,他們的許多做法和經驗,為我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強經貿行政執法與執法監督、推進經貿系統依法行政等,提供了頗有價值的啟示。
1.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應該結合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政府管理經濟的新方式。近年來,英國政府廣泛運用合同方式規范行政管理的做法是很有創意和特色的。我國在進行行政審批項目清理和制度改革時,從上至下都把精簡行政審批項目作為主要目標,這在近期是十分必要的。但也應該看到,我們還未能真正實現政府職能的根本轉變。因此,在下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對經貿領域取消47項行政審批后,如何有效地保證政府對經貿活動的必要調節和監管,需要進行新的探索。借鑒英國政府多種手段并舉的經驗,我們應該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堅決摒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量大面廣的政府管制、審批的陳舊方法,樹立市場經濟的新理念,使經貿行政管理職能轉變的重點以是否符合和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為衡量標準,真正集中到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維護公平競爭、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上來,主要依靠經濟、法律手段的靈活運用,在產業政策和經貿立法引導、稅收杠桿調節、行政執法與執法監督以及政府采購、合同招標等方面探索新途徑。
2.加強經貿行政執法與執法監督,應該高度重視公務員的隊伍建設。借鑒英國公務員管理的經驗,加強我國經貿系統公務員隊伍的培訓與監督,不斷提高經貿執法隊伍政治、業務素質特別是法律素質,這是做好經貿行政執法與執法監督的組織保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公務員知識更新和專業培訓制度,尤其是對具有行政審批、審核、核準、備案等職責的行政執法人員,要實行培訓考核制度。二是要加強對公務員執法隊伍的監督,通過建立經貿行政執法責任制,明確各級行政管理人員的執法責任;確立內部機構的執法權限、執法責任及執法目標;制定對內部機構和執法人員完成執法職責的考核辦法,舉報、控告的受理、查處辦法等。三是應建立行政責任追究制度。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服務一體化,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企業越來越意識到客戶的重要性,樹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高校的客戶關系管理課程也要相應地更新和完善,使培養的人才符合企業的需求。用項目驅動教學法來改革客戶關系管理課程的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客戶關系管理課程的性質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性質
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是企業為發展與客戶之間的長期合作關系、提高企業以客戶為中心的運營性能而采用的一系列理論、方法、技術、能力和軟件的總和。它是會展經營與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經濟管理專業一門重要的核心課程,一般作為專業課或基礎課在大三、大四進行授課。它的顯著特點是綜合性非常強,涉及到“市場營銷學”、“管理學”、“消費心理學”、“經濟學”、“數據庫”等課程內容。
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從理論、實踐和操作三個層面上對客戶關系管理的知識進行系統掌握。從管理理念和技術應用兩個角度了解現代客戶關系管理的基本原理,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理念;通過具體的項目和案例掌握客戶關系管理戰略實施及項目管理方法;結合具體的客戶關系管理軟件,通過典型的操作流程和數據挖掘掌握實際的運用。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高??蛻絷P系管理課程教學中,教學改革有了一定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是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如下所示:
1.實踐模塊有待加強??蛻絷P系管理最早由Gartner Group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實踐性非常強。在最初的教學中并沒有實踐內容,只是理論知識的講授。隨著企業對實踐人才的需求增加以及軟件系統的出現,高校才認識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在授課中增加實踐內容。但是實踐模塊還是比較少,與社會、企業缺乏合作,也沒有讓學生深入企業中體會企業的實際工作過程。從而導致學生學完這門課以后,對于企業如何吸引新客戶、維護老客戶、如何根據客戶關系管理要求進行業務流程重組,如何實現營銷、銷售、客戶服務自動化方面還是沒有感性認識。
2.教學方法有待改進。隨著時展,教師們的觀念和認識改變了,但是在教學方法上面還是比較枯燥單一,很多客戶關系管理課程的教學仍舊用傳統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老辦法。教學方式上,主要從概念、原理入手,根據教材順序進行授課。先講授CRM核心理念,再講授CRM技術系統與管理,最后是CRM實施與管理。主要圍繞書本知識,布置課后作業,分析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就完成了課堂的教學工作。這種以語言傳遞為主的講授法教學,在理論性較強的知識授課時效果很好,但是客戶關系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應將案例教學法、項目驅動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穿插其中。
3.教學評價不科學?,F行的考核制度下,主要采用期末筆試成績來考查學生原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基本都是結果性評價,而非過程性評價。這種考核方式不科學,無法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二、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內涵及實施流程
教學方法是指特定課程與教學目標、受特定課程內容所制約、為師生所共同遵循的教與學的操作規范和步驟。它是引導、調節教學過程的規范體系。
(一)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內涵
項目驅動教學法起源于歐洲,主要是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行為導向理論、實用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這些理論發展而來的。所謂項目驅動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是一種課程模式,又是一種教學方法。從定義中可以看出,項目驅動教學法有非常強的實踐導向和任務導向性。
(二)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實施流程
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實施流程主要如下圖所示:
項目驅動教學法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首先,教師在充分熟悉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通過多渠道的教學信息,設計總項目。其次,學生明確了項目任務,接下來就要收集相關信息,制定計劃,進行分析決策,實施計劃,并自行安排學習、處理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問題、用新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制作作品展示。最后,通過教師點評、學生自評和互評對項目進行評價反饋。
項目驅動教學法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在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自主環境中,在團隊討論協作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活動。通過這種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實踐動手能力。
三、項目驅動教學法在客戶關系管理課程中的應用
客戶關系管理課程中有各種教學方法的應用,但是項目驅動教學法最為重要。在教學中,要將每個學習情境設計為工作崗位上的工作任務,例如接待新老客戶、網絡客戶服務、客戶資料維護、客戶開發技巧、電話拜訪、客戶滿意度調查等。
(一)項目提出
教師是項目的主導,是完成項目的咨詢師和總負責人,項目驅動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教師必須要有多樣化的知識儲備。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從實際的生產生活中選定相關的項目。在選擇項目的時候,要注意把全部教學內容按逐級遞進的原則分成不同的項目。
例如,本課程精選的一個實際教學中的項目――某某企業的客戶滿意度調查,要求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個具體的企業進行調研。
(二)項目分析實施
此階段,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查找資料,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解決方案;小組圍繞問題進行討論,歸納出一致可行的方案。教師發現問題,引導幫助。最后團隊協作、制作作品。這個環節最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學生進行分組。小組以4~6人組成一個團隊,應盡可能包含不同性格、特長的成員,以小組成員推薦和自我推薦的形式選出一個具有創新性思維的組長,負責整個團隊的工作。
2.設計調查問卷。教師指導各個項目組選擇具體企業,各個項目組間企業不能重復;指導學生設計調查問卷。學生以團隊形式進行討論,選定具體企業并設計出調查問卷,制定實地調研方案。
3.實地進行調研和分析。團隊確定分工,每位成員要承擔必要的角色,有明確的任務,實施調計研劃。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統計,獲得調查數據并進行分析。
4.撰寫調研報告和制作PPT。根據統計分析的資料和數據,撰寫公司客戶滿意度調查報告。并根據項目的具體運行情況及成果,制作PPT,進行成果匯報。
(三)項目評價
學生項目實施完畢,接下來就要進行成果展示和評價。各項目組將小組成員的分工、項目研究的問題、內容、方法和結論等做成PPT,派代表向全班進行匯報,匯報完畢由教師和學生提問質詢,最終根據項目組整體表現給予評分。成果報告會的評分標準如表1所示。評分由教師評分、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這三個分數加權得到,權重為5∶3∶2。
調查報告的評分標準如表2所示,調查報告主要由教師評分。
通過這個項目,讓學生了解提高客戶滿意度的意義,掌握客戶滿意度測評的指標體系,企業進行客戶滿意度調查的方法、流程,企業有效提高客戶滿意度的方法等。
(四)實施效果分析
對會展經營與管理、投資學、物流管理、國貿四個專業198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對項目驅動教學表示認可,有146人認為在教學中運用項目驅動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占比為73.7%;有52人認為有必要,占比為26.3%;認為沒有必要的為0人次。
四、總結
總的來說,現行的考核制度下,忽視學生能力的考核,而項目驅動教學法下,注重考核學生的能力,課程考核方式四位一體,如圖2所示。
這種考核方式,既關注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強調實踐能力;既考核團隊的書面報告,也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既考核團隊成果,也專注團隊成員間的研討過程;有教師的評價,也有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在項目驅動教學法下的這種考核方式,能很好地促進和診斷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后總結反思,在下一輪的項目教學中改進。
項目驅動教學法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客戶關系管理課程教學中,實際教學效果有目共睹。在項目提出、制定計劃、項目實施、項目評價的整個過程中,學生都保持了較高學習積極性,不斷查找資料、收集資料、探索和創新研究,協作完成作品。項目驅動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潔如.現代客戶關系管理[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8-10.
一、案件簡介
2001年4月2日,由于懷疑加拿大政府和其地方政府對國內軟木生產商和出口商采取了11項可抵消補貼(Countervailable subsidy)措施 ,美國貿易委員會(USTIC,以下簡稱ITC)應美國國內軟木產業代表的要求,展開了一項針對原產于加拿大的進口軟木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2001年5月16日,ITC初步裁定從加拿大進口軟木得到了政府的補貼以低于市場價格在美國市場銷售,并且認為加拿大進口軟木實質性威脅到美國內的軟木產業。隨著美國商務部(USDC)確認ITC的初步裁定,ITC開始了該調查的最后調查階段,并于2002年5月16日得出該調查的最終調查決議(final determination)。2002年5月22日ITC執行了對原產于加拿大的進口軟木征收反補貼、反傾銷稅的指令。
2002年12月20日加拿大駐世貿組織代表根據WTO相關法律所賦予的權力,向美國駐世貿組織提出了對美國向原產于加拿大的軟木征收反補貼、反傾銷稅的措施進行磋商的要求,美國和加拿大開始了新的一輪在世貿組織框架下解決雙邊之間軟木貿易中存在的摩擦問題,始稱美國――加拿大軟木反傾銷系列第六案。該案件開始于2002年12月20日終止于2006年10月12日,整個案件歷時將近四年。在此期間爭端解決機構(DSB)共建立了三個專家組對該案件進行審查并且產生了三份專家組報告(編號分別是WT/DS277/R、WT/DS277/RW和WT/DS277/AB/RW),而歐盟、中國、韓國、日本以第三方參與該案件的審理。
DSB對該案總共進行三次審理:
①在第一次的審理過程中,DSB原始專家組裁定“美國對原產于加拿大的進口軟木實施的反補貼、反傾銷稅措施與美國在世貿組織下的責任不相符合”,并產生了原始專家組報告。但是美國并沒有執行原始專家組報告中的裁決,而是引用了“烏拉圭回合協議法律條款中的129部分”所賦予的權利進行了另一輪對加拿大軟木的調查。2004年11月24日ITC產生了其在S129條款程序下作出的調查報告,該報告被稱為S129報告。ITC稱S129決議代表了美國對DSB原始專家組報告中相關裁定的執行。
②在2005年1月25日DSB舉行的一次特別會議上,加拿大引用爭端解決程序和理解(下稱DSU)的第21.5條款要求DSB建立一個專家組,來審查美國執行原始專家組裁定的執行情況。2005年11月15日該執行21.5條款的專家組(下稱21.5專家組)產生了對美國執行原始專家組報告裁定的21.5專家組報告。在該專家組報告中21.5專家組裁定“美國貿易委員會的S129報告沒有違反美國在世貿組織中應承擔的責任”和“ITC的S129報告代表了美國履行了在世貿組織中其應該承擔的責任”。這是DSB對美加軟木系列第六案的第二次審理。
③在第三次審理過程中DSB應加拿大的要求成立了上訴機構評審專家組,對21.5專家組報告中的某些法律事實和法律解釋進行評審。2006年4月13日上訴評審專家組產生了其評審調查的21.5評審專家組報告,在該報告中上訴專家組裁定“21.5專家組在其報告中對法律條款解釋、對客觀事實的評估等行為,與DSU的第11條款中的要求不相符合”。最后,上訴評審專家組了21.5專家組報告中的7.57、7.63、7.74和8.1段落的裁定,并裁定美國沒有履行原始專家組報告中的相關裁定。但是對于加拿大所提出的,進一步對涉及本案的客觀事實進行上訴裁定的訴請,上訴專家組以“數據不夠充分”或“沒有相應的必要”為由,不做裁定。
最終在2006年10月12日,美加雙方的WTO貿易代表通知DSB主席,美國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雙方在2006年9月12日簽訂了一份新的軟木協議,該協議被用于解決雙方在軟木貿易中的一系列貿易摩擦問題。隨后,加拿大撤銷了在WT/DS257/16、WT/DS264/17、WT/DS277/9中的訴請,而美國也撤銷了其在WT/DS257/17、WT/DS264/19、WT/DS277/10中的訴請。美加均認為新的軟木協議中的解決措施沒有損害美國和加拿大在世貿組織中應享有的權利和應承擔的義務。
二、本系列案中的爭議焦點
1.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時ADA、SCM法律條款的合并使用
由于案件同時涉及WTO的反傾銷協議和反補貼協議,在第一次原始專家組的審理階段中,加拿大在提出法律訴請時同時引用了兩個協議所相互對應的法律條款。即反傾銷協議ADA的第3.1、3.2、3.4、3.5、3.7、3.8和12條款,而所對應的反補貼協議SCM的法律條款分別是第15.1、15.2、15.4、15.5、15.7、15.8和22條款。而在第二次審理中,加拿大提出的法律訴請主要集中于反傾銷協議的3.5和3.7條款,和與此對應的反補貼協議的15.5和15.7條款。而美國也同意了在一個損害決議同時涉及反傾銷協議和反補貼協議時,對兩個協議中相同或幾乎相同的法律條款,采取合并使用的方法。
上訴機構則認為在一個同時涉及反傾銷和反補貼協議損害威脅的爭端中,兩協議與評審標準相關的法律條款分別是反傾銷協議的3.1、3.5、3.7、3.8和12條款,及反補貼協議的15.1、15.5、15.7、15.8和22條款。上訴機構認為反傾銷協議的3.1條款和反補貼協議的15.1條款作為框架性的條款,在專家組評估損害威脅時通過增加某些基礎性的職責,是對DSU第11條款的構成要素是一種補充。而反傾銷協議的3.7條款和15.7條款共同明確要求(combine),一個損害決議必須是“根據事實”并且必須明確顯示貿易環境改變將會導致更進一步的傾銷或補貼進口的發生,最終產生實質進口損害,上訴機構認為這些條款對專家組在損害威脅決議評審上的標準都是相同的。上訴機構最后特別指出,反傾銷協議的3.8條款和反補貼協議的15.8條款規勸WTO成員國調查機構,在考慮和決定去使用反傾銷、反補貼措施中應秉持審慎的做法。
2.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中的評審標準
由于上訴機構曾在美國―鉛筆鉍II案中做出過裁定,反傾銷協議的第17.6條款不能運用于反補貼爭端案件。因此,專家組或上訴機構在反補貼爭端案件的評審上,只能采用WTO普遍性的評審標準,即DSU的第11條款。而反傾銷協議的17.6條款則對,那些涉及WTO反傾銷貿易爭端案件中的評審標準做出了單獨規定。
加拿大作為方在其第一次和第二次審理中提交的書面意見書中,均認為在本案同時涉及反傾銷、反補貼的情況下,應采用WTO具有普遍性的評審標準即DSU的第11條款,作為案件審理的評審標準。而美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案件審理中,均同意了加拿大在評審標準問題上的觀點,即反傾銷協議的17.6條款是對DSU第11條款的完善和補充(complement or supplement),并認為在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時應以DSU的第11條款作為專家組的評審標準。
上訴機構在其報告的對于涉及反傾銷、反補貼同時存在的評審標準,不能只僅僅單獨考慮ADA的17.6條款和DSU的第11條款,還要結合具體的案件中各個事項所涉及的其他WTO條款進行具體分析。上訴機構認為專家組在評審本案中一個損害威脅決議時,由于同時涉及了ADA、SCM條款,因此專家組應結合ADA的3.1、3.5、3.7、3.8和12條款,及反補貼協議的15.1、15.5、15.7、15.8和22條款對ITC的損害威脅決議進行評估。
在最后的復審裁定中上訴機構認為,在第二次審理中的21.5專家組在運用ADA的3.5、3.7條款和SCM的15.5、15.7條款,對ITC的Section129損害威脅決議進行評審時,沒有履行DSU第11條款所規定專家組評審標準要求,該專家組的評審行為與DSU第11條款不一致。隨后上訴機構了第二次專家組裁定的7.57、7.63、7.74和8.1段的專家組裁定。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本案中上訴機構在審核該案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時,所依據的評審標準不是ADA的17.6條款或是ADA第17.6和DSU第11條款合并使用,而是具有WTO普遍性的DSU第11條款。
三、本案對我們的幾點啟示
美國―加拿大軟木反傾銷、反補貼系列案是一樁時間跨度大、參與審理的國家和專家組、上訴機構審理次數較多、涉及美加兩國整個軟木產業的WTO貿易爭端案件。并且,該案件還是第一樁同時涉及反傾銷、反補貼協議的WTO貿易爭端,在審理中各方均未對加拿大最先采用地把反傾銷、反補貼審理合并調查的方法。因此,根據案件的審理過程及其結果,筆者總結出了以下幾點我國企業在WTO框架下應對涉及反傾銷、反補貼并按調查時,應注意的事項和相關建議。
1.雙反并案下ADA和SCM的部分法律條款應合并使用
根據一個關于WTO爭端中涉及反傾銷協議和反補貼協議爭端處理方面的部長聲明的內容,即在該聲明中部長們認識到根據《關于實施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6條的協定》或《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第五部分的爭端解決,由于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措施產生的爭端需要給與一致性的解決。即從反補貼協議的整個第五部分中的第15、16、11、12、17、18、19、20、21、22、23條款,分別對應與反傾銷協議1994中第3、4、5、6、7、8、9、10、11、12、13條款采用合并使用的方法。
2.雙反并案下WTO專家組評審標準應以DSU第11條為主
由于在烏拉圭談判中各方對美國的妥協,而導致的反傾銷協議中產生了以其第17.6條款,來單獨規定WTO反傾銷貿易爭端中的專家組評審標準。而根據國內外許多學者在評審標準的論述,兩個標準之間在事實評審方面相互不矛盾的,在法律評審方面是相互間完善和補充這樣的相互關系。在本案中各方均認為應以DSU第11條款作為專家組的評審標準,而上訴機構雖然沒有對此做出直接正面的裁定,但是根據上訴機構報告中的審理過程和最終裁定,我們可以發現上訴機構還是把DSU第11條款作為評審,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的貿易爭端案件中的WTO評審標準來進行分析和裁決。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前十位貿易順差來源地資料顯示:2003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為586.1億美元,而美國方面的統計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為1240億美元。從兩份不同的統計數據說明:2003年中美兩國貿易順差是誤差600多億美元,顯然兩國統計數字有很大出入。
1、中美貿易差額統剖析
中美兩國統計數字差別如此之大主要有二個方面的原因:(1)、美國統計時將中國通過香港部分轉口貿易重復計算在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方面.(2)、美國貿易數據的收集過程存在很多問題。而中國由于_直有出口退稅的政策,并實行嚴格的外匯管理,中國的進出口數字是比較準確的,而美國由于規定對幾千美元小額的數據不納入統計資料,因此,這一部分也造成無法統計進去。
1999年6月7日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報道說:“據美國商務部自己的估計,美國每年有10%的商品出口沒有向該部報告,如果把所有的出口都計算在內,1998年美國的外貿逆差只有1010億美元,而不是政府統計顯示的1690億美元的創記錄水平”。
2、中美貿易逆差是什么原因造成
(1)、美國政府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管制政策,是中美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美國總是從安全的角度來考慮中美貿易問題,1979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直實行出口管制政策,美國不能以犧牲美國對安全的考慮而換取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增長,但卻轉過身來對日益增長的中美貿易逆差感到不滿,這其實對中國很不公平。
(2)、美國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是貿易差額的又一個重要原因。中國盡管對美國存在偏高貿易順差,但這些貿易順差的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在中國的跨國公司,根據中國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額中的56%是由外資企業實現的,中國正成為美國的跨國公司削減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的主要渠道之一。
(3)、美國的貿易統計報告并沒有將跨國公司匯回美國國內的投資收益計算在內。根據中美商會及其在上海的姊妹商會9月26日聯合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長達4年的調查期內,美國公司去年的盈利狀況最佳。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中,有254家接受了這次調查,其中75%的公司實現盈利,并有10%的公司利潤非常豐厚,還有44%的公司回答2002年收入大幅增長。另外,調查還出人意料地發現,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中國市場,美國公司2002年所獲得的利潤率居然高于他們在全球的利潤率,而這些美國公司匯回美國國內的收益并未被統計在內。因此,如果包括這一部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基本不存在。
3、撩開美國對外貿易赤字的面紗
美國的進口大量來自本國公司在國外設立的生產線,換言之,美國跨國公司從海外子公司輸入貨物,現實的貿易許多都是公司與公司,而非國家與國家之單證貿易。據美國《巴隆氏》金融周刊數據顯示:這類海外子公司1996年的銷售額達2萬億美元,在當地市場的銷售額占65%,其余35%則輸往美國,而這35%在美國外貿統計時均被視為對美貿易逆差。
英國經濟學家朱利葉斯就曾經對美國貿易收支統計中,如果加上其海外子公司在當地重復計算,那么,1986年美國的貿易收支就從1440億美元的逆差變為570億美元的盈余了。另據美國商務部統計,1995年美國跨國公司子公司的銷售額超過2.1億美元,加上同年商品服務出口額7940億美元,幾乎達3萬億美元,而外國對美國出口及外國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的內部銷售額合計為2.4萬億美元,今天的美國就不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逆差國,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大貿易順差國之一了。
美國向國外的出口額和美國跨國公司在國外市場上的銷售,兩者之和2002年達3萬億美元。同期,美國的進口額和外國跨國公司在美國市場上的銷售,兩者之和為2.4萬億美元,因而造成了美國對世界各國的貿易總盈余6000億美元,這就是分析美國對外貿易赤字時所應全面把握問題的實質所在。
4、美國貿易赤字的真正原因
(1)20世紀70年代,因兩次石油危機導致世界石油價格兩次大幅上漲,加上來自日本及發展中國家強勁的經濟競爭力和美元匯率之強勢,這些都使得美國商品、勞務的貿易赤字在1987年達到1520億美元的高峰。
(2)美國惡化的低儲蓄率,美國必須從國際金融市場上籌措建設資金,即融通資金以進行大量投資建設。但世界各國要能貸款給美國,它們必須通過國際貿易盈余(貿易順差)來創匯,以積累資金供“美國需求”之用,即美國的貿易赤字反應了美國國內低儲蓄率與高投資率之間的“缺口”及其解決辦法,或者說,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是其為長期低儲蓄率所付出的必要代價。
(3)美國跨國公司在美國進口貿易中所扮演的“自己人”角色,即部分貿易赤字實際上是“商品回流”。
二、人民幣匯率并非是美國制造業失業率增加的原因
1、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制造業就業人數下降是全球化趨勢
制造業是美國主要的物質生產部門。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制造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然而,比重的下降并不意味著制造業產量的縮減,1997年制造業生產的產品大約為1960年的16倍,正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利用較少的勞動資源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成為可能。
調查研究發現,美國的制造業工人并非最大受害者,從1995年至2002年,美國大約削減了200萬個制造業崗位,降幅為11%,但同期的巴西制造業人數減少了20%;日本減少了16%;中國減少了15%。制造業人數下降的原因在全世界都大同小異:科技進步和競爭壓力使工廠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能夠在減少工人數量的同時提高產量,雖然制造業就業人數下降許多,但全球的工業產值卻增長了30%。
中國從1995年至2002年,制造業人數從9800萬人降至8300萬人,降幅達15%,超過美國的11%,這些都是客觀統計數據。
因此,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制造業就業人數下降是全球化趨勢。
2、美國的一輪商業周期結束是失業率增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不斷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一直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的最突出特色之一。90年代美國就業增長了16%,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5%,是工業化國家中就業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是隨著美國一輪經濟周期的結束,情況發生了變化,2003年美國的失業率為6%,其它工業化國家如法國為9%;德國在10%以上;世界上經濟最自由的香港地區的失業率也已超過8%,而發展中國家的顯性失業率與隱性失業率之和就可能更高了。因此,各國政府都面臨著不斷創造就業機會以解決龐大的失業人口的嚴重問題。
3、9·11恐怖襲擊也是造成美國制造業失業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9.11之后,美國的各個行業都受到了創傷,航空業無疑是受恐怖事件打擊最嚴重的行業。美洲航空公司裁員和聯合航空公司裁員2萬人的消息則像瘟疫一樣傳染了整個航空業,一時間裁員風盛行。
僅在2000年第四季度,加州失業率就較一年前增加了14%,達到15.5萬人。印第安納、密蘇里、賓夕法尼亞及威斯康星州的裁員人數緊隨其后,分別達到了8.1萬、6.4萬、5萬和4.6萬人。
從行業來看,傳統的制造業和高科技業是這次裁員潮的“重災區”,這兩個行業的工作在經濟下滑沖擊下成了名副其實的“玻璃飯碗”。按照美國勞工部的統計,2000年全年美國的裁員人數增加了17%,達到184萬人,制造業就占全部裁員人數的42%。
因此,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和中國的匯率機制,并不是影響美國制造業失業率增高的原因。把美國制造業失業率增高的原因,說成是因人民幣匯率所造成的理由是極不公正和客觀的,也是對國際社會極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三、人民幣匯率制度選擇及其對策建議
從中短期看,固定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不能改變
從長期看,根據國際經驗,一個開放的經濟、貿易大國,最佳的匯率制度應該選擇浮動匯率制度,以動態變化的匯率來適應快速變化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環境的變化。但是,當前中國的國情仍然不能這么做。
其一,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由農村釋放出來的多余勞動力就業問題是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矛盾之一。如果中國現在讓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最大,并且升值將導致中國產品出口價格大幅提高,中國產品將失去價格競爭力,中國不僅無法成為“世界工廠”,連目前取得的良好的制造業發展態勢也將出現衰退制造業衰退的第一個直接影響就是失業率上升,很可能引發系列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
其二、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大國,其GDP將近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全世界的貨幣除了美元之外,基本上都很容易被它國操縱或被國際炒家狙擊,而美元卻從未發生過,人民幣固定釘住美元后,可使人民幣匯率更趨穩定。
關鍵詞:資本流動 機遇 風險
一、我國企業全球化機遇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占全球當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過日本(562.6億美元)、英國(110.2 億美元)等傳統對外投資大國。根據聯合國貿易發展委員會的世界投資報告,如果加上香港地區的760億美元的投資,中國的對外投資就會達到1440億美元,超過法國的840億美元和德國的1050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二。但仍然大大低于美國的3290億美元。
中國和美國作為全球經濟不平衡的兩端,兩國之間的貿易流動與資本流動對兩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都具有深刻影響。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中國人勤儉的結果,是中國國民通過減少當前的消費積累起來的一筆財富。由于外匯儲備大量投資于固定收益產品,使得外匯資產的收益率過低。同時,為了提高中國經濟未來的競爭力,中國必須投資于一些戰略資本品(如能源、資源、技術、品牌等)。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對東道國作出了重要貢獻。至2010年底,中國已在世界上178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企業,中國對外投資企業境外納稅總額已經達到117億美元,解決當地就業78萬人。
據2003-2010年的統計,中國投資者在美國投資存量超過280億美元。最樂觀的是辦事處設在北京的美國商會,它有三個1萬億的目標,即:在華美資企業年收入達1 萬億美元(6.6 萬億元人民幣);每年美國向中國出口額達1 萬億美元(6.6 萬億元人民幣);到2039 年為止的30 年內,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累計金額達到1 萬億美元(6.6 萬億元人民幣)。這就跟我們持有它的國債1.1萬億差不多了。
2010年以來,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際直接投資呈現恢復性增長。按照“十二五”規劃我們分析,“十二五”期間至“十二五”末期,中國對外投資進入加速增長期,對外投資將保持增長態勢。
二、我國企業全球化風險防范
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各種風險主要包括:(1)中美之間尚無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相對于美國在全球直接投資中的地位,中國對美國的投資顯得微不足道。美國如何以更為開放、平等的態度對待中國的直接投資,是兩國投資關系的重中之重。(2)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中面臨的反壟斷審查和國家安全審查(如美國的CFIUS和澳大利亞的FIRB),以及人權保護方面的法律風險也具有普遍性。最近,對中國投資的阻力有明顯加大趨勢,在中海油、鞍鋼投資美國遇到阻力時,往往會認為是因為國有企業的身份。2010年開始,美國政府顯然加大了對華為的審查,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受到如此待遇,讓人格外擔心。對美國外資政策的不確定性及美國國家安全審查機制,我國政府及中國企業應深入研究,不能無所作為,如研究東道國的政治商業規則;(3)企業的盡職調查不夠;(4)中國企業往往忽視與地方政府和社區的有效溝通,故應注重做好與當地的融合,增進民間交往,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5)中國企業對美國公司法和公司治理學習不夠。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密切關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的《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及意向調查報告(2008-2010)》,盡量做到知己知彼,與本土及東道國專業人士共同制定明確的國際化戰略,避免盲目投資和擴張。中國海外工程總公司(中海外)承包的波蘭高速公路項目因中海外賠光家底而失敗,正面臨波蘭方面的巨額索賠。該項目失敗原因是雙方面的,有中海外低估了項目成本價的責任,也有波蘭供應商聯合漲價封殺中海外的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中海外對合同的法律風險缺乏必要的把握和控制。最滑稽的是,中海外手里不僅沒有中文版合同,而且英文版合同也沒有。(6)商業道德修養薄弱,赴美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普遍,海外上市的誠信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地思考;(7)我國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我國政府在審批方面應當更加開放與寬松。(8)如何高效地解決,提高商事仲裁問題,我們不僅要研究實體法,還要研究程序法;(9)促進東道國的法律制度改革。(10)各國都有投資保險機構、投資保險制度。從長遠來看,也是應該有的,否則保護不了我們中國的企業;(11)國有企業市場化的機制,國有企業如何真正要成為市場化主體,涉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問題。(12)在對外投資的不利因素中,融資困難和缺乏國際經營管理人才是制約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因素。有超過60%的企業認為這兩項因素是制約企業對外投資的決定性因素或重要因素。因此,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和人才引進服務,將有效地解決我國對外投資的瓶頸問題,促進企業的對外投資活動。
當年激增的財富及日元升值造成的虛假繁榮沖昏了日本人的頭腦,日本人出于非經濟目的買了一堆“面子貨”。今天的中國還比不上當年的日本,日本人的教訓,值得我們借鑒深思。企業全球化應把握機遇與防范冒進結合起來思考。同時要防范商業性風險與政治風險(暴力風險、征收風險、政府違約風險、第三國干預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