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3 05:56: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冶金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冶金工程;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思路
一、培養方案與提高專業興趣
以培養冶金工程專業工程應用型技術能力為宗旨,恰當設置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例及邏輯關系,加強本科生工程能力培養力度。專業課理論教學中,以講授冶金工藝基礎知識和生產控制基本規律為重點,培養學生冶金知識學習與應用能力。結合冶金行業工程案例講解,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和工程設計問題,培養思維判斷與分析能力。例如,氧化鋁生產工藝專業課,根據氧化鋁生產主要流程,從原料制備到氧化鋁成品生產共12個主要工序,制定12個專題講座,在闡明原理的基礎上,采用視頻、圖片輔助,詳細介紹工業化生產中的主要設備、工況條件及調控機制,使氧化鋁冶煉過程講解更加具體。在入學教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了解所學專業,掌握一定專業知識[4]。介紹教師的研究課題及參與的工程項目,引導學生搜集整理冶金研究領域有關最新科研成果,提高專業和科研興趣。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提供圖、文、聲、動、實等信息,加深對抽象知識點的理解與應用。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學術講座,了解專業最新發展,開闊科技視野,加深對專業的認識。
二、優化教學方法及資源
(一)工程案例教學法
結合冶金工程專業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工程案例教學法,并將大量工程實踐研究成果編入教案,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生產問題,培養知識應用、思維判斷和分析能力。聘請企業工程師任教。外聘的校外導師定期以生產流程工程技術路線及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為案例,講授冶金專業生產實踐,傳授專業知識在生產實踐的應用。目前,學院已聘請了3位分別來至中國鋁業貴州分公司、貴州中鋁鋁業有限公司及貴州華錦鋁業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為冶金專業校外指導教師,近期將與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大龍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省內企業合作,聘請具有一線豐富生產經驗的高級工程師為校外導師。
(二)實驗室教學平臺
本科生實驗課大多數是基于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進行的驗證性實驗,是提高專業基礎實驗技能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專業基礎實驗技能的培養目標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重點在于儀器使用、基本操作規范和對基本實驗現象的理解[5-6],加強冶金工程實驗教學平臺建設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極為重要。目前,冶金實驗中心規劃建設的主要實驗室為“冶金專業基礎實驗室”、“儀表實驗室”、“礦物預處理實驗室”、“有色金屬冶金實驗室”、“鋼鐵冶金實驗室”、“冶金環保實驗室”及“分析實驗室”。所有實驗室建設方案已完成,相關主要設備已完成選型,保證冶金工程本科實驗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三)虛擬仿真實驗室
近年來,虛擬仿真技術被應用于冶金工程專業實驗、實習和課堂教學,顯著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學習效果[7-9]。冶金實驗中心規劃重點建設實驗室有“虛擬仿真型實驗室”,主要建設內容有“鋼鐵生產全流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以燒結、高爐煉鐵、轉爐煉鋼等系統全流程實驗教學資源為核心,建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利用虛擬仿真技術資源,結合實驗教學大綱和實驗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該中心規劃采購METSIM過程模擬軟件,應用于冶金工藝流程熱量平衡計算、化學反應、過程控制、設備設計、成本估算和過程分析,實現實驗過程零污染,教學資源零消耗,實驗無危險性[6],實驗教學內容豐富,增加學生動手操作機會,為冶金工程專業工程師培養提供重要保障。
(四)實習基地平臺
按照冶金專業本科培養方案,集中實踐性環節學分比例占整個培養方案的17.14%,具有相當分量。本校已與中國鋁業貴州分公司簽訂《冶金專業本科教學實習基地建設》合同,共建冶金專業本科實踐教學實習基地,將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在企業進行,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實現專業基本應用能力培養。實踐基地主要為冶金專業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場所,項目實施后,將定期聘請較高專業技術水平和生產經驗豐富的企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項講座和培訓,可滿足每年300人次冶金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實踐需求。根據冶金專業發展需要,學校將陸續拓展實習基地建設,選擇國有或地方大型骨干冶金企業作為合作對象,增加冶金專業實習基地的多樣性。
(五)“雙創”項目全覆蓋
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強責任、精技術、善管理、重實踐、求創新”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確立了“113”創新創業教育目標(“雙百分百”),即“讓100%學生接受創新創業知識教育,資助100%學生經歷創新或創業訓練,期待3%學生取得優質創新創業成果”。開展“本科生導師制”,由學生自愿選擇專業老師,并在其指導下,申報“雙創項目”,獨立開展立項項目的實驗研究、撰寫論文、完成課題。以本文指導的2016級3名本科生為例,經過一年來實驗室科研項目實踐,在專業認識和科研開展基礎手段方面獲得較大提高。
(六)提高師資隊伍工程教育素質和水平
承擔冶金專業本科生培養任務的工科教師,不僅應在工程教育教學方面具有突出能力和綜合素質,還應具有工程實踐、工程設計開發、工程技術創新和工程科學研究背景[1]。高校教師更擅長于知識理論性和系統性講解,對知識的實際應用和工程實踐掌握相對薄弱。本校為新建院校,教師以剛從高校畢業的博士為主,他們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工程經歷和實踐經驗。目前,本院現有專職教師44人,其中具有2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雙師型”教師只有6人,占比不超過14%,總體而言,是一支實踐能力較弱的教師隊伍。為提高工程實踐能力,選派新入職教師去企業進行脫產1年的實踐。目前約30%青年教師完成了相關實踐,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非國有企業專業技術人員。
二、評審級別
助理工程師(初級)、工程師(中級)、高級工程師(副高級)。
三、評審方法
采取“直通車”的辦法,不受每年職稱評審一次例會的限制,根據申報情況隨時組織評審。
四、評審申報材料
1、高級工程師審核表一式三份(中級以下不需填);
2、遼寧省專業技術資格評定表一式三份(帖上照片);
3、遼寧省專業技術資格報評推薦表一式三份;
4、反映個人學歷、資歷、的相關證件(原件、復印件);
5、主要業務成果(獲獎證書及有關業績證明復印件);
6、論文、著作(原件、復印件);
7、一寸照片四張。
五、評審的工作內容
1、計算機職稱考試考前輔導;
2、職稱指導與推薦;
3、工程師報卷資料指導;
4、高級工程師答辯培訓與指導。
六、評審條件
1、學歷、資歷要求
高級工程師:博士畢業滿2年;本科滿5年。工程師:博士畢業;碩士、雙學士學位滿2年;本科、專科滿4年。
2、業績成果要求
高級工程師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①國家級自然科學獎、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星火獎;②省(部)級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星火獎;③市、省直廳局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或二等獎兩項以上;④科技成果被列為市、省直廳局級以上重點推廣項目,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并獲得有關方面的獎勵;⑤市、省直廳局以上先進科技工作者;⑥?。ú浚┘壷卮罂萍记闆r(信息)成果二等獎。工程師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①省級以上自然科學獎、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星火獎;②市、省直廳局科技進步三等獎;③科研成果通過技術鑒定,并有一定推廣價值(須附“技術鑒定證書”);④市、省直廳局級重大科技情報(信息)成果獎;⑤科研成果被列為市、省直廳局級推廣項目。
3、論文、著作要求
在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參加相應級別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時,對論文數量不做限制性要求。經本(行業)企業采用的技術創新報告、發明專利、研發項目、工藝方案、技術鑒定報告、可行性方案、行業標準等可替代論文。
4、直接申報
(1)助理工程師:本科畢業1年、大專畢業3年、中專畢業5年;
(2)工程師:碩士畢業2年、本科畢業5年、大專畢業7年;
(3)高級工程師:博士畢業2年、碩士畢業7年、本科畢業10年。其工作業績、技術水平和貢獻以近五年內取得的成果和業績為依據。工作業績、論文(著作)、外語及計算機能力水平按現行評審條件掌握。
關鍵詞:焊接冶金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8-0203-02
焊接是現代工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先進制造技術,焊接工藝廣泛應用于汽車、船舶、航空、航天、化工等制造行業,它是一種精確、可靠、成本低的連接金屬材料工藝方法。焊接冶金學是焊接專業的主干課,主要學習金屬材料在熔焊條件下,有關化學和物理冶金方面的普遍規律。在此基礎上,分析各種具體條件下金屬材料的焊接性,為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藝、探索提高焊接質量的新途徑以提高理論依據。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學生的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如何使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具有自身優勢,在工作崗位上具有較高的工程素養,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的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對一些基本原理的掌握應更加牢固,同時,對焊接連接領域的新方法、新工藝及新材料更應快速、透徹的學習與掌握。焊接冶金學課程在培養焊接工程技術人員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專業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完成了本課程的學習之后,學生才開始具備對焊接知識體系的全面認識,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而本課程在專業知識體系結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大力加強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從而在教學改革中不斷地提高教學效果。
焊接冶金學是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最重要課程之一,是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反映學習內容較多且抽象,一些內容難于理解,不容易抓住重點等,因此學習起來比較吃力。本人在早期深入課堂,認真聽取了我校及其他重點院校有經驗老師的講課,虛心向他們請教。同時,利用書店、互聯網以及實際手頭資料研結了大量關于教學方法、教學心理及實際教學的內容,經過幾年從事該門課程的教學工作,針對上述現象與問題,在教學中進行了較深入細致的思考與探討,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精挑細選教學內容,優化課程設置
焊接冶金學課程是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根據我校所處的地區優勢,本課程學生從事行業主要為船舶、汽車、航空等行業,為滿足學校應用型工科專業工程師及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在加強理論基礎的同時,拓寬學生知識面,精選課程內容。
1.突出重點內容。在基礎理論部分,掌握焊接的概念、分類、作用及其在工業生產中的地位與發展趨勢,焊接過程中氣相、熔渣與金屬的作用,熔滴過渡的形式、特點及其對焊接的影響行為,焊縫形成過程及其與焊接質量的關系,焊接材料的性能特點及成分及其對焊接質量的影響規律、控制與改進的措施;常用焊接冶金原理部分講解焊條冶金反應及分析選用,針對焊絲的應用越來越廣,可能采用焊絲代替焊條,因此,此部分增加焊絲的冶金反應及分析選用。其次講解熔池形成規律及其控制,講解手工電弧焊、TIG焊、MIG焊、埋弧焊、CO2氣體保護焊等焊接方法的特點及應用。焊接缺陷部分主要講解各種焊接缺陷的種類、形成機理、危害及其防止措施。
2.焊接連接領域的新方法、新工藝及新材料等新知識的講解。在注重相關基礎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不斷緊跟學科前沿,在教學內容上適當引進相關新方法、新工藝及新材料等方面的前沿知識,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如我校成立了“高強激光智能加工裝備關鍵技術產學研開發中心”,該中心擁有國內少有的5kw光纖激光設備及其他普通激光設備,且正在引進10kw光纖激光設備。同時,還擁有Pro-beam公司生產的加速電壓為150KV,功率30KW,真空室16m3的先進電子束焊接設備。兩臺設備屬于當今世界高端設備。另外,還擁有CMT冷金屬過渡焊接設備及高速攝影儀等,通過對一些先進焊接方法及工藝的講解,使學生對一些前沿焊接有所掌握。加強對基本的焊接理論知識的掌握。
二、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興趣
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手段上采用板書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多媒體課件能夠將一些抽象的、難于理解的知識以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提高教學效果。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越來越受到歡迎。如在講解到熔滴過渡對形式時,采用高速攝影方式拍攝整個熔滴過渡過程,以及各種工藝參數對熔滴過渡的影響。通過一些動態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很快掌握什么是短路過渡、大顆粒過渡、細顆粒過渡以及射流過渡等,改變工藝參數對熔滴過渡如何影響,通過高速攝影后制作的動畫就能很直觀的表現出來。
2.研究式教學。在學習焊接冶金學的概念和原理的同時,以大量的應用實例和工廠中的實際質量事故為線索,啟發學生分析問題。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增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直接對話,增加學生的“發問”與老師“提問”。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及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如在“焊接工藝對焊接接頭組織及力學性能的影響”的講授過程中,通過一個實例:LNG儲罐焊接技術研究,要求學生分析LNG儲罐的服役條件和焊接要求的基礎上,合理選擇焊接方法、材料,擬定焊接性試驗方法及相關焊接工藝,老師點評。然后學生在老師點評的基礎上,作為一個大作業,由學生課后組成幾個科研小組,撰寫出焊接工藝的科研小論文。通過這種自主式的學習方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焊接專業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研工作能力以及科學研究的基本技巧。
3.網絡教學。在不斷完善原來多媒體課件的基礎上,逐步融入網路教學的內容,建立課程網站,不斷豐富課程網上的教學資源。教師在網上對一些重點難點進行答疑,同時網上布置作業,學生解答,老師再在網上點評。另外,老師定期在網上開展一些專題討論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這樣,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同時讓學生對未聽懂的部分加深理解和強化。
4.改變傳統的考核模式。采用“平時+期末”的考核模式,平時成績除完成課堂上思考題、出勤情況外,還包括研討課對應的大論文、綜合設計性試驗對應的學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及實驗報告,網上互動教學對應的平時學習和作業情況等。因此,加大了對學生綜合能力考核的比例,將末端控制改變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控制。
5.實踐教學的充實及部分實驗設計為開放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本課程除了課堂理論教學外,還設計了大量的實踐教學環節。一部分實驗保留了原有的實驗內容,如焊接接頭的金相分析。然而,在分析過程中,課程負責人及實驗室準備了大量接頭的金相照片,在課程教學中集中加以對比、鑒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通過對比不同焊接組織的形貌特點,使學生對焊接結構的組織有深入的認識及掌握。同時,部分實驗設計成為開放性實驗。如氬弧焊工藝參數及對焊縫成形的影響。實驗室配置相關的焊接設備、材料及實驗指導書,學生可以在實驗室設定的時間段內隨時到實驗室進行實驗。還有一部分試驗設計成創新性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試驗,提出自己的創新思想并付諸于實驗過程中,發揚學生的創新精神,訓練學生的操作技能,使工藝和焊接操作技能相互促進,提高學生的焊接工藝能力。最后把實驗總結學成實驗論文。如,在焊條配置實驗中,結合長三角焊條生產廠商產品研發需求,根據企業產品研發目標,擬定焊條配方,學生自主測試焊條的工藝性能及各類焊接缺陷,分析焊條成分與焊條工藝性能之間的關系,改進焊條成分,最后配置出企業需求的焊條成分。
在《焊接冶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整合梳理教學內容,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大大節約了教學時間,增加了教學信息量,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促進了學生思考,激發了學生潛能,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同時也改進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發現問題、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也為以后的專業課程實驗、畢業設計及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永東,周月波,鄭光海,等.《焊接冶金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北方經貿,2012,(9):157-158
[2]吉愛國.綜合性實驗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94-96.
[3]李曉泉,楊宗輝,初雅杰.工程類專業“焊接冶金學”課程新教學法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2,(28):65-66
[4]于治水,施一豐.焊接冶金學與金屬焊接性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J].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1994,8(2):59-62.
目前,國內鋼鐵冶金課程基本上都是按照煉鐵學和煉鋼學兩門課程進行分別授課的。主要中外文教材如表1、2所示。由表1、2可知,國外冶金工程教材的編寫時間都在20世紀80、90年代,最新教材編于2008年(印度)。利用國家級雙語師范課的資助資金,購買了國外的大部分原版教材。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國外教材中的數據和技術相對陳舊。即使2008年的新書,所用數據也為20世紀末的統計。此外,很多近年來新出現的技術和工藝也未見說明。例如,基于流態化還原的Finex工藝,在韓國已經實現了工業化,但在教科書中未見任何說明。其它非高爐煉鐵工藝如ITMK3、Hismelt等也鮮見論述。另外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隨著近幾年轉底爐工藝的廣泛應用,直接壓塊工藝已經初具規模,但教科書中未見對該技術的系統總結。國內教材中,最新出版的教材對于煉鋼工藝尤其是連鑄工藝的介紹比較全面,但對于煉鐵工藝和技術的進步總結較為缺乏。針對上述情況,補充、豐富了原教材中關于非高爐煉鐵工藝及煉鐵的理論前沿。補充更新內容如表3所示。除對最近發展起來的冶金新工藝或新技術缺乏報道外,現有教材中對于鋼鐵企業主要經濟和技術指標的數據也大都過時。例如,中國目前高爐的容積大小及分布已經和10年甚至5年前相去甚遠。10年前,各地普遍存在300~500m3小高爐,2000m3以上的高爐已經稱為大高爐。目前4000m3以上才可稱作大高爐,1000m3以下的高爐已經基本淘汰。高爐的煤比和焦比也有了很大改善。目前,全國重點企業噴煤量在150~200kg/噸鐵水,而10年前不足100kg/噸鐵水。類似的問題在煉鐵學教科書上比比皆是。為使得課堂上的數據及時更新,對各種指標數據進行跟蹤。但是,從現有的文獻報道中篩選出可靠、具有一定可比性數據的工作量非常大,僅僅依靠教師很難完成。因此,教研組協商后決定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多個關鍵技術經濟指標調查小組進行該項工作(具體形式和工作內容將在本文第三部分作介紹)。
豐富教學手段,增加課堂教學生動性
冶金工程是一門與生產實際結合性很強的學科,工藝過程中既有冶金物理化學又有各種機械自動化設備及分析檢測手段。但是,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工藝過程的感性認識。隨著多媒體技術手段的進步和互聯網的發展,冶金工程的教學手段也在不斷豐富。教研組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手段,盡量傳授給學生生動形象的知識。推廣Steeluniversity網站,鼓勵學生利用其資源擴充學習內容,并積極參加網站上比賽等各項活動;增加了鋼鐵冶金工程課程學習的趣味性,變學習為“游戲”。對工藝流程的介紹和講述,多采用實物圖片或動畫的形式,提高其生動性。近幾年課題組搜集采用了很多與生產和設備相關的視頻和動畫資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反應器內溫度場和流場分布規律的課程內容,多采用計算流體力學軟件的二、三維模擬結果。建立了用于課程教學交流的qq群,教師和學生隨時可以共享自己的資料。開辟了第二課堂,為師生間的交流建立了平臺。對于很多共性問題,教師可以在群討論中建立常見問題解答(FQA),提高了課堂效率。為活躍學術氛圍,促進學科發展,每年聘請若干國內外同行專家學者來校講學,鼓勵學生敢于向報告人提出問題,這對于鍛煉學生學術交流能力有顯著效果。
改革成績考核方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課外作業是大學教學的必要構成部分。作為專業骨干課,如何設計課外作業,使其既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融匯貫通能力,又提高學生對課外作業的積極性,這是擺在教研組面前的現實問題。經驗證明,課外作業過于枯燥會出現學生隨意應付的情況,達不到應有的目的。為突出素質教育,分別從成績考核方案、作業內容設計、作業評比制度等3方面激發學生的熱情。對學生成績的考核分成3部分:課堂成績(10%)、作業成績(30%)和考試成績(60%)。提高課后作業在最后成績中的權重,提高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該方案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尤為有效。課外作業的內容圍繞國內外鋼鐵企業各項經濟指標的調研和統計。例如,燒結機經濟指標情況調查(涉及燒結機利用系數、垂直燒結速度等),燒結礦技術指標情況調查(涉及成品率、落下強度、轉爐強度、還原度、低溫粉化等),燒結冷卻過程熱量回收情況調查(涉及回收工藝的選擇,回收效率等),高爐經濟技術指標調查(焦比、煤比、高爐冶煉強度、高爐利用系數等),高爐原料入爐品位及成分的變化情況,等。要求所有調查圍繞國內重點企業近10年的生產情況,據此解決了教材中的數據陳舊問題為提高學生作業質量,任課教師對學生提交作業的初稿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在此基礎上對調查報告進行修改,達到要求后,能獲得20分的作業成績。對完成作業優秀者,最高可得到30分的滿分成績,20分到30分的成績分布符合正態分布。為提高學生對完成作業的榮譽感,要求在所有的調查報告上面都要有作者簡介,并附上照片,教研組最后把所有的作業制作成論文集,并將該論文集發給每位學生。等到下一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時候,一方面將這些報告作為教學課外閱讀材料發給他們;另一方面,要求低年級學生對上一屆學生調查報告提出補充和修改方案,并通過課程學習期間,進一步閱讀參考文獻和網絡的數據,對所研內容進行補充完善,并編寫修改說明。由于是雙語課程,試卷是英文的,鑒于冶金專業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如果答題也全部用英文,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目前采用的是答題方式是允許中文,但是同時規定了選擇用英文答題的學生將得到5~10分的獎勵。
結語
關鍵詞:金屬熱處理工藝;教學改革;實踐能力
作者簡介:馮佃臣(1977-),男,內蒙古烏蘭察布人,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講師,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胡曉燕(1980-),女,內蒙古烏蘭察布人,內蒙古科技大學實訓中心,講師,內蒙古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內蒙古 包頭 014010)
基金項目:本文系內蒙古科技大學教學(教改)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Y2012011)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2-0166-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培養具有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實驗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教學工作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屬于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因此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對該專業方向學生的培養而言更顯緊迫。然而,傳統的實驗教學體系規模小,實驗項目相對獨立、分散,且嚴重依附理論教學,不利于相近課程或專業知識的交叉與融合,已不能滿足現代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客觀需求。2009年開始,結合內蒙古科技大學實際情況,我們對金屬材料熱處理方向“金屬熱處理工藝”實驗課程進行了改革,單獨設立一門實驗實踐課程“金屬材料改性實踐”。并于2010 年在07級金屬材料熱處理方向學生中進行了實踐。本文對本次“金屬熱處理工藝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和實踐進行總結,為進一步整合實驗教學提供參考。[1]
一、“金屬熱處理工藝學”課程特點
內蒙古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我?!保┙饘俨牧瞎こ虒I的培養方案設置了金屬材料熱處理、金屬材料焊接兩個專業方向。學生在大學三年級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學院的教學情況,選擇其中一個專業方向進行學習。金屬材料熱處理方向針對金屬材料的熱處理工藝設計、鋼鐵材料組織和性能研究、鋼鐵材料的冶金質量控制進行專業學習和訓練。該方向是本專業的特色之一。
“金屬熱處理工藝學”課程是我校金屬材料熱處理方向的本科生繼“材料科學基礎Ⅰ”和“固態相變原理”專業基礎課程后學習的重要一門專業課程?!敖饘贌崽幚砉に嚒敝饕v授了如何實現在“固態相變原理”(即金屬熱處理原理)的五大轉變:奧氏體轉變、珠光體轉變、貝氏體轉變、馬氏體轉變和回火轉變,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再加上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包括滲碳、滲氮和滲金屬等內容。
該課程實踐性很強,學生畢業后,在企業里運用最多。根據已畢業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遇上具體鋼的熱處理的時候,他們往往不知道如何設計熱處理工藝。為此有必要對該門課程的實驗教學加以改革。
二、課程的實驗環節存在的問題
“金屬熱處理工藝”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即讓學生靈活運用熱處理工藝來解決實際問題,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理論與實際聯系的能力?實驗教學是解決這一問題很好的途徑,通過實驗教學環節,既可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反過來又可以促進理論教學效果的增強。[2]
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金屬熱處理工藝”課程的教學是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劃分出8學時的實驗課,實驗學時占總課時的25%。學生在實驗室完成老師已經設計好的實驗,例如,鋼的淬透性測定實驗,材料的熱處理過程由實驗教師完成,僅由學生進行硬度測試并繪制硬度隨深度變化曲線,確定硬化層深度,比較不同材料的淬透性。雖然學生在實踐上有一定的收獲,但這樣的實驗教學,都是老師制備好試樣后讓學生去觀察組織,或是老師制定好熱處理工藝,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完實驗、寫實驗報告。實驗教學結束后學生學習到的東西很少,遇到實際問題時不知如何下手。在每年本專業畢業論文的題目中60%以上是與材料的熱處理有關的,在本科生做畢業論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制定熱處理實驗方案,完成熱處理操作過程和分析實驗結果的時候,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學生都不知道如何制定熱處理方案,也不會熱處理操作,在后續撰寫畢業論文、分析實驗結果、組織分析和性能分析時,都遇到很多困難。因此,有必要進行該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
三、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的措施
鑒于以上的問題,我們在“在金屬熱處理工藝學”課程的基礎上專門單獨設立一門課程——“金屬材料改性實踐”,該課程要求學生在給定的材料后獨立制定熱處理工藝、獨立完成熱處理操作并分析熱處理后的實驗現象,目的是使學生學習完“金屬熱處理工藝學”理論課程后,能在實驗實踐課程中實踐實習。例如,鋼的淬透性測定實驗,改革后該實驗為綜合設計性實驗,學生根據給定材料的化學成分,基于學習過的理論知識,首先合理制定淬火工藝路線,然后在實驗室獨立完成熱處理工藝操作,這一環節結束后再進行硬度測試、不同材料淬透性比較等過程。新方式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化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樣讓學生在學會給定材料和使用性能的基礎上制定出熱處理工藝,并親自動手去完成熱處理的過程,分析熱處工藝對材料組織和性能的影響。這對學生掌握熱處理工藝在材料中的應用,熱處理如何影響材料的組織和性能很有幫助,對他們的畢業論文的完成和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幫助。
一直以來,我校材料成型和冶金工程專業學生也開設與熱處理工藝相關的課程,在傳統的教學體制下,對材料的組織與性能方面等傳統實驗方法學習和實踐環節盡管較多,但效果不是很好。由于近年學生的畢業論文都是做導師的科研項目,部分材料成型和冶金專業的學生的畢業論文也涉及到熱處理工藝制定、熱處理操作、組織和性能的分析。該門課程改革后,這兩個專業的學生也可以選修本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對他們后續的畢業論文完成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四、總結
為了更好地完成“金屬熱處理工藝學”課程的改革,同時為了適應目前社會的發展,將學生培養成實用型人才,在教學中根據課程性質、內容及特點,針對該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單獨設立一門“金屬材料改性實踐”課程的改進措施,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得學生掌握實際生產過程中熱處理方面的相關知識,畢業后能夠很快轉變角色,在崗位上得心應手地工作。
另外,由于這幾年畢業生就壓力很大,很多用人單位對學生考取的各種證件很看重,多一個證件可能對學生的就業有決定性的意義。鑒于此,我們正在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協商開辦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證書的培訓。熱處理工藝實踐教學改革針對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證書進行相關的設置,學生在完成正常學業的過程中還能夠拿到認證證書,一舉兩得。按照本課程的改革后體系教學,能夠使學生畢業后走到工作崗位上體現出我校的辦學特色之一——上手快。
總之,在“金屬熱處理工藝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中,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教授,更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要不斷深入地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勤于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應不斷充實和完善課程體系,以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實用型人才為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工程設計能力
作者簡介:陳偉鵬(1974-),男,蒙古族,內蒙古包頭人,內蒙古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武文斐(1964-),男,內蒙古包頭人,內蒙古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內蒙古 包頭 014010)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3-0101-02
畢業設計是工科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前的必要訓練,是當前理工科院校本科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受到嚴謹的畢業設計訓練,是專業課教師應該認真研究的課題。
內蒙古科技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為品牌專業。畢業生主要服務于電力和鋼鐵兩大行業,大部分學生進入生產一線進行技術管理工作,因此對于畢業生工程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內蒙古科技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時間為16周,是培養本科畢業生工程實踐能力的一項重要教學環節。
一、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內蒙古科技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是一個新專業,畢業設計工作開展時間短、技術資料積累少,在工作中有許多不足。例如:熱能專業有電廠熱能和冶金熱能兩個方向,在設計難度和評分標準方面對學生要求有所不同;由于缺少資料,部分教師在指導設計時只要求學生做系統示意圖;部分教師布置工作量不飽滿,而另外一些教師布置工作量較大,很難在規定時間完成;在布置設計任務和指導設計時偏重于書本理論知識,對于實際工程知識涉及較少。如工程圖紙不規范,熱工設備設計中只計算理論熱量和產量等,不涉及爐體、爐墻耐火材料等。
以上問題不可避免的都會對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產生負面影響。為了提高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相關教師針對畢業設計教學環節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實踐研究。
二、畢業設計教學改革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1.建立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工作能力考核和培訓
本科畢業設計對指導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要求較高。因此,需要對指導教師進行較嚴格的考核和培訓,只有具備了指導本科畢業設計能力的教師才能從事畢業設計指導工作。
(1)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工作能力考核方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核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工作能力:
首先,指導教師必須具備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技術職稱是衡量教師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根據相關規定,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本科畢業后一般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學和工作經驗,基本可以擔任畢業設計指導教師。
其次,要求指導教師必須收集3套以上完成的工程設計資料。工程設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有其自身的工作方式和特點,參考現有的工程圖紙和設計資料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項好的工程設計都離不開對前人工作經驗和成果的繼承和發展。因此,指導教師在承擔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前應收集大量工程技術資料,特別重要的是應有幾套完整的工程設計資料。
最后,指導教師在獨立承擔畢業設計指導任務前,必須有一年以上的畢業設計助教工作經歷,并且經過考核才能承擔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在助教過程中要求年輕教師與學生一起完成相關畢業設計,將設計過程和相關資料充分掌握,并組織專門的考核來確認年輕教師是否能承擔畢業設計指導工作。
(2)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工作能力培訓。當今世界工程技術發展很快,無論青年教師還是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老教師都需要不斷學習先進的工程技術。在這方面教研室主要采取“請進來”和“送出去”的方法來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所謂“請進來”,是指請相關設計院的專家來指導教師進行畢業設計工作,可以采用設計方法講座、帶領教師一起指導畢業設計等工作方式。所謂“送出去”,是指將教師派往設計院、設計公司等單位與專業設計人員一起工作。教研室與多家相關設計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選派相關教師到專業設計單位從事設計工作,并且要求教師至少參與完成一項完整工程設計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和現場服務)。
2.加強畢業設計過程中的指導和監督
內蒙古科技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時間為16周,幾乎占用大四最后一個學期。在如此長的一個時間段中,完全靠指導教師和學生自己把握工作進度是不合適的,因此教研室制定了畢業設計總體進度表,以便于學生和指導教師統一安排工作進度,具體見表1。指導教師根據表1安排的各組的畢業設計任務,在各工作階段最后一周檢查每個學生的階段性工作成果,對于沒有達到要求的階段性成果給出評價意見,要求該學生進行修改。
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各種問題,需要指導教師定期指導。由于學生出現的問題比較零散,同時指導教師在承擔畢業設計工作以外還有其他多項工作,因此不可能每天都到設計教室指導設計工作。教研室在征求指導教師和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指導教師工作時間安排,要求每位指導教師每周定期安排2個半天的時間指導本組學生。每次指導間隔為半周,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來自己解決問題,并且可以培養學生帶著問題來完成工程設計的能力。因為在實際的工程設計過程中不可能所有的問題都能夠馬上得到解決,如其他專業資料提供不及時、局部設計方案沒確定、部分參數不知道等問題。
當出現部分問題不能馬上解決時,正常的設計工作不能停止,而是在設法解決相關問題的同時繼續開展后續的設計工作,當問題解決后再來完成相關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按期完成設計工作,不會因為一個局部問題影響整個設計進度。
3.建立公正合理的畢業設計評價體系
(1)規范各設計方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量。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題目分別涉及熱力發電廠、鍋爐和冶金加熱爐三部分內容。畢業設計題目的分配主要是根據就業意向由同學們自主選擇。由于每個設計方向特點、工作內容有較大區別,在評價畢業設計工作時較難有統一標準。
教研室針對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生將來的工作需要制定了畢業設計應涉及到的重點內容。首先畢業設計應完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項目,可以是工廠整體設計,也可以是鍋爐或冶金加熱爐整體設計。設計說明書要包括如下內容:完整工藝流程設計、熱平衡計算、燃料與燃燒計算、空氣和燃氣管道計算、爐體鋼結構和耐火材料選擇等。特別是部分指定教師布置的題目為工廠整體設計時,除了進行全廠工藝設計外,還要求指導教師必須選取工藝中某一熱工設備單獨設計,來保證同學們在熱平衡計算、燃料與燃燒計算、空氣和燃氣管道計算、爐體鋼結構、耐火材料選擇等方面得到鍛煉。
(2)遏制畢業設計抄襲現象。針對畢業設計抄襲問題,教研室做了大量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求每位指導教師最多帶10位同學。要求指導教師在布置設計任務時要盡量做到每人一題,如果題目大體相近,也必須做到主要技術參數不同,并且嚴格要求每個學生都按照指導教師布置的題目和技術參照進行設計和繪制施工圖,其設計結果必須與指定參數一致。通過以上方法,可以保證每個學生設計的結果都與其他同學不同,進而遏制畢業設計抄襲現象。
(3)建立公正合理的畢業設計評分體系。畢業設計的最終成績是對即將畢業的同學16周工作的主要評價,并放入學生檔案跟隨學生一起進入工作崗位。很多企業領導都會查閱學生檔案,根據畢業設計成績來考慮如何培養和使用新員工。因此每位即將畢業的學生都應重視自己的畢業設計成績。如何公正、合理的評價學生的畢業成績是擺在指導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
在畢業設計成績評定過程中有兩個相互矛盾的問題。首先指導教師都希望本組學生取得好的成績,這樣他們不但可以順利畢業,同時在走上工作崗位后會給領導產生一個好印象;但是如果沒有原則的給每位學生都評定為較好的成績,就不能起到鼓勵優秀學生、鞭策落后學生的目的。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使他們失去認真完成畢業設計的動力。長此以往,會使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產生不信任,不利于本專業的長期發展。因此,教研室規定總體成績中優秀占15%,良好占25%,中等占40%,及格和不及格占10%。
對于畢業設計的成績評定主要考慮三方面成績:一是平時成績。由指導教師根據階段性工作結果的完成情況評定。二是畢業設計說明書和工程圖紙完成質量評定。由指導教師以外的其他教師評定,該教師有教研室指定。三是答辯成績。答辯分為自己講述和教師提問兩部分,答辯組的五位教師根據該學生的講述和回答問題情況給出評分,由答辯秘書取平均值作為答辯成績。
學院會在每組學生中隨機選取部分學生進行二次答辯,來檢查教師答辯過程中是否公正、公平,同時檢查指導教師的工作結果是否符合學院要求。
三、結束語
內蒙古科技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教研室針對本科畢業設計開展了大量的實踐和研究,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畢業設計指導和評價制度,重點加強了指導教師的工作能力考核和培訓,加強了畢業設計過程中的指導和監督,建立了公正合理的畢業設計成績評價體系。通過兩年的實踐發現畢業設計質量明顯提高,同學們的工程設計能力明顯增強。
參考文獻:
[1]趙斌.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指導[J].中國冶金教育,
2006,(5):33-35.
[2]李曉梅,張永春.畢業設計(論文)全程質量監控的研究與實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4(7):86-86.
[3]孫政榮.提高工科院校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2(27):200-203.
[4]回春光.畢業設計教學環節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冶金教育,2005,(6):29-32.
[5]王命平,王瑞萍,郭鵬.以施工圖設計深度為目標指導畢業設計[J].中國冶金教育,2007,(3):32-38.
充分認識到資源再生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從而對本專業課程展開積極、主動的學習。本校專業核心是“資源再生”,因此“再生”這一導向始終貫穿于專業培養目標中。本專業培養目標為:具備再生資源科學方面知識,能在鋼鐵、有色金屬和無機非金屬材料等部門從事再生資源利用的生產、科研開發、應用研究、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應用技術人才。掌握再生金屬資源回收、再生和利用、冶金固廢資源化基本理論,具備良好實驗操作技能。專業口徑寬,適應能力強,能在鋼鐵、有色金屬和無機非金屬材料等領域從事生產、科研開發、應用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該專業的特色是密切結合經濟發展需要,著重于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相關的學科包括:無機非金屬材料、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選礦工程等專業。本專業與上述專業的根本區別在于:上述所有的相關專業全部是研究一次資源(即原生資源),而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專業則是研究二次資源(再生資源)。此外,研究一次資源的領域已按材料的分類設置了許多專業,而再生資源與技術專業卻是二次資源領域里的唯一專業,這就使得該專業具有多門基礎理論學科、多種工程技術學科復雜交叉的特點。
二、基于循環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建設思路
在專業培養目標的指導下,該專業的建設思路緊緊圍繞“面向循環經濟需要”這一時代主題,以課堂教學為基礎,積極拓展實踐與創新教育空間,實現理論、實踐與創新的無縫對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資源再生”的認識,努力將其培養成高素質的、符合循環經濟發展需要的復合人才?;谶@一思路,我們在專業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及學生創新教育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三、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模式探索
(一)課程設置
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必須為專業發展目標服務,充分反映課程教學的目的。在參考本校冶金專業、材料專業及無機非金屬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同時參考其他院校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我們提出了本專業的課程設置。根據教學目標,我們將課程設置分為通識教育類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程。具體如下:通識教育類課程:包括德育教育類、外語、數學、物理、基礎化學、制圖、計算機、體育以及其他適合本學科的特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物理化學、冶金原理、傳輸過程基本原理、材料科學(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力學、工業生態學、機械設計基礎等。專業課程:包括再生金屬冶金、冶金固廢資源化、冶金工藝學、資源加工學以及其他與本專業相關的特色核心課程。選修課程:包括循環經濟學、環境材料、冶金過程物流管理、冶金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利用新技術等。具體如圖1所示。圖1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課程設置體系
(二)實踐教學探索
實踐教學密切聯系課堂、社團和合作基地廣泛開展。進入專業課的學習后所需要進行的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三類。認識實習的目的主要在于通過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授課,以及工人師傅的現身說法全面了解相關的工藝過程。在實習的過程中,學會從技術人員和工人們那里獲得直接的和間接的生產實踐經驗,積累相關的生產知識。通過認識實習,學習本專業方面的生產實踐知識,為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為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積累有用的經驗。本專業學生2014年將進行認識實習,為了使學生能夠真正認識資源的再生過程,我們選取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廠家作為我們的合作伙伴。比如我們選擇電弧爐廠,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對冶金過程有所了解,又可以對廢鋼的回收利用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比如選擇轉底爐廠,可以使學生知道鋼鐵粉塵回收以后在經過轉底爐的處理,就可以生成金屬率非常高的球團,可以直接進入轉爐或電爐。這是鋼鐵廠資源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這必將加深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比如生產實習,是學生在生產現場以工人、技術員、管理員等身份,直接參與生產過的程。但是目前由于各種原因,學生沒有辦法真正參與到生產過程中。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考慮將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將集中實習期變為分散實習。比如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4~6人,每周有固定的1~2天以企業員工的身份直接參與到企業的生產中。學生除了在生產現場實踐以外,還要幫助企業整理相關資料,如有必要可利用自己的理論知識對相關工人開展講座,這樣應該會受到部分企業的歡迎。這對于企業和學生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幫助企業解決了部分問題,部分學生畢業后還可能到相關企業工作。
(三)創新教育
本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擔負著為循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使命。因此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必須抓住“創新”這一重要命題開展相關教學。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1.本專業所有學生須參加“創造力與創新能力開發”
這門課程的教學。這門課程由本校從事多年素質教育的教師擔任主講,這對于加深學生對創新的認識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相關的科研課題。
從大學二年級開始,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并為學生指定相應的導師;同時也鼓勵學生到當地的再生資源企業中開展相關的社會實踐,了解目前資源循環產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利的撰寫、申報,強化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