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7 00:33: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旅游業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業;發展對策
引言
報告中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處理好“三農”問題的關鍵,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分,也是逐步成為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隨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當地的基礎設施也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進而產生許多工作崗位,為當地的貧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使人民的生活質量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村民通過美麗的自然環境,得到了源源不斷的收益,生活在生態宜居的地方,村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就會大大提高。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也會被更深層次地發掘弘揚,一些古老建筑、優秀的傳統少數民族文化就會被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居民的思想會更加開放,與外界的交流會更多,為了更好地吸引外界游客,村民會積極學習,進而提升本村文明風氣,這對于鄉村精神文明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貴州經濟的發展增速雖然較快,但相對于一些發達地區增長空間較大,鄉村旅游業起步相對較晚,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本文將貴州省旅游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與總結,并在此基礎上,對貴州旅游業實現鄉村振興提出了一些措施。
1貴州省旅游業的現狀
貴州是名副其實的旅游大省,打造了“爽爽的貴陽”等膾炙人口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而且旅游業也是全省經濟支柱產業。據貴州省統計局數據,2019年,貴州省接待游客113526.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318.8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7.21%、30.07%,占據貴州省2019年GDP的很大一部分。在鄉村旅游業的推動下,國家政策的傾斜與扶持,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旅游+農業”等模式的不斷發展,貴州省大部分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貧困鄉村擺脫了貧困,建成了新型的農村。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好花紅鎮好花紅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萬峰林街道處納灰村入選了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對于貴州省來說,鄉村旅游業一直是當地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托產業。
1.1“山地旅游+地方特色”模式
貴州省依靠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擁有較多豐富多彩、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舒適宜人氣候條件。同時貴州的歷史文化底蘊頗為深厚,從1930—1936年,的足跡遍及貴州的68個縣(市、區),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跡,如婁山關戰斗遺址、會址、烏江渡口、四渡赤水等地點。這些豐富的資源條件,形成了目前貴州旅游產業的一個發展模式,創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主體功能區,形成了特色突破、多極拉動的旅游模式。
1.2“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模式
貴州省發揮交通與旅游區位優勢,做好荔波、赤水、七星關、碧江、玉屏、盤州、獨山、道真、威寧、桐梓、思南、從江、羅甸等多個旅游門戶,創建了多個優質的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了“云游貴州”全域智慧旅游服務平臺和相關旅游服務APP,形成了以花溪青巖古鎮、黃果樹瀑布等景區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智慧景區,引領帶動了貴州旅游產業的高質量、智慧型、全方位的發展態勢。
1.3產業融合模式
貴州省創建了旅游業和農業相互融合發展的特色旅游模式,形成了具有貴州獨有的特色鄉村旅游。在貴州山地特色的基礎上,探索研究出了觀光體驗、休閑創意等特色功能融合模式,通過發揮區域種植、養殖特色,合理系統地設計和規劃,建設鄉村商業品牌,充分利用品牌效應,同時依靠當地特色的民風民俗文化、生態田園風光等優質旅游資源,提供多種多樣的體驗式游玩服務,讓游客充分地沉浸式觀光暢游,創新打造了一批具有貴州獨有特點的農業與鄉村旅游休閑示范區,為突出“爽爽的貴陽”的城市形象定位和宣傳多彩貴州作出貢獻。
2貴州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2.1鄉村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
由于地勢原因,貴州省山區較多,導致鄉村發展建設較為緩慢,一些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衛生等方面設施較為落后。而對于游客而言,這些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否和旅游體驗感息息相關,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游客的反饋將決定這些旅游景點是否可以長久發展。很多景區在村鎮,然而有些道路坑坑洼洼,并未得到很好的修繕,停車場位置不足使得出行不方便,景點之間不能快速直達,基本沒有公共衛生間,衛生間多為村鎮村民自建,衛生環境較差,旅館多為自家房屋改造,住宿條件簡陋,衛生不達標等一些問題都將會帶來游客一些負面反饋,導致游玩時間縮短,經濟收益減少,甚至可能會產生負面宣傳,不利于景區的長久發展。
2.2缺乏專業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
對于旅游業的發展而言,不可或缺的就是專業化的管理人才。然而對于鄉村旅游業而言,很多景點都是依靠當地居民經營,以農家樂、民宿為主,性價比較低,村民由于缺乏專業的經營與管理知識,很多村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導致綜合素質偏低,服務水平和質量均有待提高。同時,還因為管理制度混亂,缺乏規范化統一的管理制度,使得鄉村旅游業呈現一種雜亂無章的粗放式經營狀態。要想實現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多個部門之間協同合作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然而現存的問題卻是難以形成統一的規章制度進行管理,以及缺乏現代化專業化的管理人才。
2.3鄉村旅游品牌缺失
對于旅游業而言,一個知名的品牌顯得尤為重要。一些知名旅游勝地和城市文化旅游景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知名品牌,而對于貴州省當地的鄉村旅游業而言,則缺少品牌。鄉村旅游業主要依托于當地政府,靠政府的力量進行旅游資源開發,很少會與第三方合作,如旅行社、旅游公司等。同時,由于鄉村旅游規劃并沒有制定管理制度,因此政府對于鄉村旅游的財政支撐可能是有限的,會阻礙當地鄉村旅游業的優化配置和資源整合。臨近的鄉村之間未必能夠形成利益共同體,產生集群效應。大部分都還處于“農家樂”這個層面,不能創新推出更具有發展前景的旅游品牌,缺乏競爭力。
2.4安全意識薄弱
安全是鄉村旅游發展的保障,目前貴州省的鄉村旅游還存在一些安全問題。貴州地形比較復雜,有很多瀑布和大水潭,安全隱患較大。安全設施落實不到位,如,瀕臨水潭的地方沒有安裝防護欄,缺乏安全警告牌等。一些森林探險項目存在安全問題,如,一些巖洞沒有開發,就對游客開放,探險項目沒有配備專業的導游,而是由游客自行聯系當地的村民來引導,甚至在旅游旺季,人手不夠的時候,由當地未成年人充當導游,引導游客進山探險;而且山里部分地方沒有通信網絡,遇到突發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
2.5環境保護不力
對于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綠色手段,幫助實現鄉村振興。然而在實際的鄉村旅游產業開發過程中,有些人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對當地的旅游景點大肆開發,一些洼地、峰林、峰叢、溶洞、暗河等遭到破壞,甚至破壞了原有的歷史遺跡、生態資源等,使其變得面目全非,最終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而且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不夠,只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管生態環境的修復。如,直接將廢水排到河里,就地焚燒垃圾等行為。
3貴州旅游業實現鄉村振興的措施
3.1推動基礎設施與旅游區域的協調發展
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是要保證旅游景區有配套的基礎設施,如加寬美化鄉村連接縣城的道路,修建公共衛生間并配備工作人員定時清掃,對餐飲及住宿情況進行持續監督,通信網絡全覆蓋等。只有擁有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安全舒適的景區環境,游客才能在游玩時感到身心舒暢,擴大景區的口碑,游玩人次才會增加,鄉村旅游才能更好地發展。由此可見,基礎設施的提升、人居環境的改善,是鄉村旅游提質升級的基礎性保障。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在規劃區域旅游時應將基礎設施建設考慮在內,將餐飲、住宿等行業與鄉村旅游融為一體,相輔相成,共推貴州旅游業的經濟發展。
3.2完善旅游業規劃,保障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自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后,貴州旅游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緊抓這次機會,開發旅游資源,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利于貴州將自然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為鄉村振興的發展添磚加瓦。但是大開發不等于濫開發,不能以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要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中尋找平衡,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保障自然資源不受損害,要積極保護當地的峰林、峰叢、溶洞等自然景觀,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提高當地居民和游客保護環境的意識,只有在保障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旅游業經濟才能持續穩步增長。
3.3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突出鄉村旅游特色
通過挖掘各地民族的歷史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農耕文化等,把鄉村旅游和少數民族文化融合起來,保留少數民族村寨的原汁原味,提升鄉村旅游文化內涵,突出鄉村旅游發展的特色化,讓游客在游玩的同時感受當地的文化底蘊。鄉村旅游要準確地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將旅游產業延伸至其它產業。如,在保留傳承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開發鄉村養老、影視基地、婚紗攝影基地等其它旅游產品,打造獨有的鄉村旅游品牌。
3.4加強人才培訓,提高鄉村旅游專業服務能力
鄉村旅游業面臨著人才緊缺的現狀,為了解決這種局面,要培養旅游專業人才,要開展好職員素質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能力。對于鄉村旅游的經營者來說,可以將鄉村居民進行統一管理,進行培訓,并通過建立與培訓相關的考核制度來評價培訓情況,提高鄉村旅游職員的整體專業能力。此外,還可以采取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為農村輸送旅游專業人才,這不僅能夠提高整體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質量,還能節省大量的培訓費用。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環境下,貴州省的鄉村憑借著特有的旅游資源和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化快速發展,但還存在鄉村旅游品牌缺失、安全意識薄弱等問題,貴州的鄉村旅游業要積極查找問題、改進問題,激發鄉村旅游市場,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加快貴州省鄉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鄧小海,肖洪磊.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鄉村旅游轉向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8(05):42-49.
[2]董菁,毛艷飛,張良.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鄉村旅游產業的優化升級研究[J].農業經濟,2018(09):50-52.
[3]王琳麗.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0(06):40-41.
[4]黃快林,黃立霞.以鄉村旅游業助推鄉村振興[N].湖南日報,2018-11-18(002).
[5]陳永馳.河南省鄉村振興進程中鄉村旅游業發展路徑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20.
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全省旅游發展大會精神,這次全市旅游發展大會。安排布置全市旅游業發展工作,分析研判形勢,動員全市上下積極行動起來,超前謀劃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推動旅游業跨越式發展。
印發了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會議傳達了全省旅游發展大會精神。市旅游局就旅游業發展和行業管理工作作了發言。剛才,市委張書記的講話,充分闡釋了發展旅游業的重大意義,對全市旅游業發展作出了全面安排安排,請大家認真領會,抓好落實。下面,就貫徹這次會議精神,再強調幾點意見。
一、加快旅游業發展。發展思路上有新拓展。市加快旅游業發展具有豐富的資源、較好的基礎,當前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放寬視野,把旅游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來超前謀劃,發展大旅游,開拓大市場,形成大產業。一是與歷史文化相融合。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近年來,市依托文化節會,為旅游業發展搭建了良好平臺,但融合得還不夠深、不夠精。要大力推進歷史文化資源旅游化,通過革命激進教育、香包刺繡、繪畫等創作和演藝、節會、全國乃至國際性學術會議等多種載體,使無形的文化形象化,零碎的文化系統化,豐富旅游資源,拓展旅游空間,空虛旅游內涵,提升旅游品位。二是與城鎮化相協調。城鎮在現代旅游中扮演著客源地、集散地與目的地的三重角色,旅游業發展的支撐點和大本營。快速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無論是舊城鎮改造,還是新城鎮建設,都要充分考慮旅游功能,把每一個工程都作為一處景觀來雕琢,更多地汲取人文元素,植入旅游基因,賦予旅游內涵,使城鎮建設風格個性化、功能人性化、建筑風景化,使城鎮文明和旅游發展和諧推進。三是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農村是旅游發展的廣闊天地,現代都市人向往田園生活,回歸大自然,探尋原生態,鄉村旅游成為一種時尚。新農村建設中,要充分考慮旅游業發展的要求,規劃要與旅游相銜接,基礎設施建設要與旅游相配套,環境建設要與旅游相適應,大力發展鄉村游、民俗游、觀光游、采摘游等,使新農村成為旅游業發展的大舞臺。四是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積極盤活各類旅游資源,綜合開發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帶動旅游紀念品、民俗文化產品生產制作銷售,帶動餐飲服務、酒店住宿、交通運輸、商貿物流、文化娛樂等產業發展,延長旅游業的產品鏈、服務鏈、經營鏈,提高旅游經濟的整體效益。促進旅游與工業、農業、林業、水利、體育、文化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加快發展工業觀光旅游、農業觀光旅游、生態旅游、體育賽事和健身旅游等旅游新業態。利用我市2011年舉辦全國紅運會的契機,大力推介和組織開展紅色旅游,紅運會與紅色旅游的結合上實現創新和突破。
二、加快旅游業發展。規劃編制上有新水平。編制旅游發展規劃,思路要新,起點要高,措施要實。新,要體現在思路和運作機制創新上;高,要體現在旅游業發展的定位上;實,要體現在規劃的可操作性上。要在前一階段工作的基礎上,加快制定一個總體規劃、四個專項規劃,即:全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紅色旅游規劃、民俗文化旅游規劃、重點景區(景點)建設規劃、鄉村旅游規劃,構成完善的旅游業發展規劃體系。強化旅游規劃的權威性,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加大監管力度,防止盲目開發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三、加快旅游業發展。王牌景點建設上有新突破。立足建設全國重要的紅色旅游基地、西部重要的特色旅游基地,努力爭取和實施一批在全國、全省叫得響、有較高知名度的骨干項目,做大做強標志性王牌旅游景區。突出打造我市旅游“四大名片”一是立足老區豐富的革命遺跡,打造紅色革命旅游品牌;二是立足底蘊深厚周祖農耕文化和岐黃中醫文化,打造歷史文化旅游品牌;三是立足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四是立足“天下黃土第一原”和子午嶺自然風光,打造黃土生態、鄉村旅游品牌。堅持在奇”字上造勢,特”字上作文章,精”字上下功夫,充分挖掘景區、景點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進行全方位包裝、精細化雕琢,使每一處景觀特色鮮明、引人入勝。
今天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省、市旅游發展大會精神,對全市旅游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動員,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目標、落實措施,加快推進旅游經濟強市建設。
一、肯定成績,堅定加快旅游業發展的信心
20*年,全市旅游系統按照市委、市政府保增促調的總體工作部署和“發展大旅游、開拓大市場、形成大產業”的工作要求,圍繞建設旅游經濟強市的階段性目標,合力興旅,探索創新,銳意進取,克服多重不利因素,進一步加大旅游營銷推介力度,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旅游經濟逆勢增長,旅游經濟實力不斷提升,主要指標再創新高,取得了不凡業績。20*年,全市旅游總收入突破450.2億元,接待入境旅游者、旅游外匯收入、接待國內旅游者、國內旅游收入等旅游業發展指標的增幅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幅,產業實力在全省排名第二,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六。旅游業發展直接帶動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旅游業已經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成為保增促調的一個亮點,為我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合力興旅氛圍基本形成。近年來,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加大政府主導力度,明確產業定位,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研究出臺政策措施,著力推動品牌建設,旅游經濟呈現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各有關部門進一步樹立大產業、大旅游的觀念,根據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強部門協作,積極支持、推動旅游業發展,逐步形成了百業扶旅的良好局面。各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旅游,根據旅游業發展的形勢變化,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充實旅游工作領導力量,強化旅游工作目標考核,進一步加大旅游發展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啟動首批浙江旅游“十百千”工程創建工作中,各縣(市)區堅持政府主導和部門聯動相結合,強化創建活動與城鎮綜合建設、旅游重點項目推進、旅游目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結合,進一步促進了各地旅游經濟的發展。鄞州、象山進入省首批8個旅游強縣(區)行列,*鎮等5個鎮(鄉)、街道成為首批省旅游強鎮,鎮海九龍湖村等12個村成為首批省特色旅游村。
二是旅游營銷推介卓有成效。20*年,全市各級旅游部門抓住*灣跨海大橋通車、北京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等重大歷史機遇,堅持城市形象宣傳、旅游線路推廣及旅游產品促銷相結合,不斷創新旅游營銷機制,拓展境內外客源市場。策劃推出具有城市標志性意義、大眾參與性強、綜合帶動力大、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旅游營銷節慶活動。先后舉辦了“*旅游節、*旅游*推廣年、中國開游節、中國開漁節、象山國際海釣節”等各類旅游節慶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利用*灣跨海大橋通車帶來的旅游格局變化,進一步拓展長三角區域合作空間,充分挖掘歷史人文、海洋島嶼、山地湖泊、生態鄉村等系列旅游產品,整合資源,整體促銷,加強與嘉興、*、蘇南等*灣北岸城市的區域合作,增強旅游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旅游在長三角的影響力,使這些地區成為我市游客增長最迅猛的客源地。
三是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各地、各有關部門圍繞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提升需要和休閑旅游需求,積極打造“大海、大港、大橋、大佛、大湖”五大品牌,進一步加快休閑旅游基地和商務會議基地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推出旅游新產品,努力營造旅游產業發展新亮點。各地充分發揮規劃引領業態的作用,積極引導旅游產品從單一的觀光產品向多樣化的休閑度假專項產品轉型。精心培育海釣、濱海高爾夫、游艇等休閑旅游新業態,開發建設了慈溪達蓬山旅游度假區、奉化彌勒大佛、鄞州走馬塘等內涵豐富、類型多樣的旅游產品。同時,圍繞“中提升”戰略,積極推進都市旅游發展,著手啟動一批旅游演藝、旅游購物商場、都市一日游專線等引導性項目。整合社區、廣場、校區、博物館等社會公共資源,推出了一批社會資源訪問點,積極推動城市公共設施向旅游產品轉化,進一步提升了*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
二、突出重點,著力推動旅游業發展任務的落實
全市旅游發展大會明確了我市加快旅游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緊緊抓住當前旅游業的發展機遇,自覺把旅游業的發展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把加快旅游業發展作為抓經濟結構調整、抓經濟增長點培育、抓城鄉統籌、抓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按照“大旅游、大產業、大提升”的發展理念,強化合力興旅戰略,在保增促調中推動旅游業發展,努力開創旅游經濟發展新局面。
(一)著力推進休閑旅游基地和商務會議基地建設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市休閑旅游基地和商務會議基地建設五年行動計劃》要求,分解任務,落實責任,積極培育核心產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營銷能級,積極打造休閑旅游基地和商務會議基地,加快推進旅游強市建設。一是著力打造休閑旅游基地。要進一步完善旅游規劃體系,充分發揮“大港、大橋、大海、大佛、大湖”的資源優勢,加快休閑旅游基地建設,確立“一核四區二十大基地”的空間發展格局,推進旅游產業和要素集聚,建設不同能級的休閑旅游目的地體系,形成濱海度假、山水人文、運動休閑、會議度假等休閑旅游基地,培育游艇、游輪、海釣、戶外拓展等休閑旅游新業態。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等區域性地塊要積極研究休閑旅游客源市場,加快培育區域性休閑旅游度假分基地,根據發展定位、市場需求,有意識地打造一批主打產品,引進扶持一些新興產業,開發幾個區塊,使之成為我市休閑旅游新的亮點,新的增長極。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把鄉村旅游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推出一批面向大眾休閑的具有鄉土特色、能帶動農民就業致富的鄉村旅游精品,積極鼓勵農村、山區、海島大力發展農家樂、漁家樂,加快形成鄉村旅游消費新熱點。二是積極打造商務會議基地。我市是商貿業較為發達的城市,商務活動和商務客人較多,各地在加快推進旅游產業發展中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加強旅游與商務會議的融合,依托*商務會議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國內外商務、科技、文化、旅游等各類會議、論壇、展示和節事活動。加快發展會議會展型、城市商務型、休閑度假型等特色主題酒店,完善各類會議場館和設施,提供一站式會議服務,加強會展業與旅游、賓館、餐飲、商貿等相關服務的互動發展,進一步完善商務會議旅游產業體系,著力打造特色鮮明、接待能力強、知名度高的商務會議基地,吸引更多的商務客人來*休閑旅游,形成商務會議、旅游、休閑消費的疊加效應,帶動商貿等相關產業發展。
(二)加大旅游營銷力度,進一步促進旅游消費。一是要加快推進旅游集散中心建設。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是我市建設旅游經濟強市的一項重要工程,也是對接*世博會的一個重要平臺。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快地塊拆遷和項目立項進度,盡早啟動建設,盡快形成以旅游集散功能為主要依托,集旅游投訴、旅游咨詢、旅游緊急救援、旅游信息化、旅游推廣于一體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和對接世博的主渠道。同時要加快縣(市)區分中心建設,形成市本級主中心,縣(市)區分中心為支撐的全市旅游集散網絡體系。二是要積極開展區域旅游合作,拓展旅游發展空間。要借助*灣跨海大橋建成后交通格局的改變和世博營銷戰略,打好“*牌”,加強與長三角及舟山、紹興等周邊城市的“同城營銷”,積極推進長三角旅游一體化。尤其要加強世博旅游的對接,將*旅游產品納入世博會整體對外宣傳平臺,著力做好滕頭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世博主題體驗之旅等旅游營銷工作,力爭使*成為*世博旅游的換乘中心之一。三是創新營銷手段,進一步開拓旅游市場。各級旅游部門要把傳統的旅游宣傳促銷向旅游目的地整體營銷轉型,把我市的主要旅游景點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宣傳推介。特別是要引導和整合旅游景區、旅行社等旅游企業的力量擴大宣傳促銷,進一步提升*旅游的整體形象和競爭力。要大力開發推介城市周邊和中短程旅游產品,把*旅游產品納入新華東黃金旅游線,形成與黃金周、小長假、長周末等熱點時段相適應的旅游消費熱點,充分挖掘老百姓的旅游消費潛力。要依托*商務會議資源優勢,促進旅游與商務會議的融合,把*旅游節培育成為較具影響力的品牌節慶;要不斷提升中國開漁節、中國開游節、梁祝愛情節、彌勒文化節等品牌節慶,辦好系列鄉村農事節慶活動。同時要在*國際服裝節、浙洽會等會展活動中充分融入旅游元素,提升*旅游節慶、會展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要按照國家旅游局提出的“國民旅游休閑計劃”、“全國鄉村旅游倍增計劃”、“入境旅游發展計劃”等要求,積極推動以“暢游阿拉*,共享甬城美景”為主題的國民旅游休閑推廣行動,整合政府、企業、媒體等資源,積極開展旅游產品的研發和旅游形象的推廣,包裝推出生態旅游、鄉村旅游、都市旅游等大眾化旅游產品,進一步拓展城鄉旅游市場需求,拉動旅游消費。
(三)加快旅游品牌建設,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緊緊抓住當前國家擴大內需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我市的自然和旅游資源優勢,從規劃入手,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帶動,進一步加大旅游投資力度,加快旅游品牌建設,努力推動旅游產業結構優化、素質提升,促進旅游業在轉型升級中不斷發展。一是積極推進旅游重大項目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點旅游項目建設,通過政府投資帶動社會投資,全力抓好“中提升”等重點區域的旅游項目開發,重點啟動建設一批事關長遠的、引導性的的建設項目,投資建設一批高水準的旅游景區、休閑度假接待設施、旅游住宿設施、旅游道路、旅游救援和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增強旅游業的有效供給。圍繞全市“一核四區二十大基地”的旅游發展總體格局,加大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和優勢集聚,進一步做大旅游產業規模,做精旅游產品質量。項目推進建設要落實責任,重點項目要有專人聯系負責推進,確定的項目要抓緊落地,加快推進,使之早出形象,成為新的亮點。二是著力推動旅游業態多元化發展。要進一步加快旅游業與商貿、文化等產業的融合互動,擴大旅游產業鏈。積極推出都市旅游、海洋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紅色旅游等專項產品。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和綜合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生態旅游資源優勢,加快開發溫泉、森林等多元化度假旅游產品。三是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市場主體,著力提振市場信心。旅游市場主體是旅游業的根本。在當前經濟運行下行的嚴峻形勢下,要利用金融危機的倒逼機制,通過合資、聯合、并購、重組等方式,促進旅游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力扶持發展優勢企業,著力提振市場主體的旅游投資信心,鼓勵做大做強。要鼓勵我市的連鎖酒店興辦旅行社,發展專業旅游車隊,促進旅游、餐飲、酒店實行產業集群式、品牌化發展。進一步規范旅行社的發展,引導旅行社做大做強與重組提升,推動旅行社向集團化、網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積極引進和扶持一批以*為基地的區域性旅游集團、酒店管理公司、國際國內百強旅行社。鼓勵大型企業集團進入旅游業,引導社會資金向符合旅游產業發展方向、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領域投入,充分發揮旅游業拉動投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重要作用。同時,要以《旅行社條例》實施為契機,著力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素質,規范導游人員的勞動用工管理,大力推進旅游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加快培養一支懂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旅游人才隊伍,為我市旅游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強化保障,努力爭創旅游業發展新業績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圍繞建設旅游經濟強市的目標,進一步強化合力興旅意識,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爭創旅游業發展新業績,為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新貢獻。
一是進一步強化合力興旅意識。要實施合力興旅戰略,提升合力興旅水平,把加快發展旅游業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市委、市政府保增促調總體工作部署、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來謀劃,把旅游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突破行業、部門界線,加強協作,協同配合,主動關心、參與、支持、服務旅游經濟,自覺把發展旅游業與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在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等方方面面融入旅游元素,努力推動我市旅游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不斷提升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貢獻度。
深化認識,加快培育壯大旅游支柱產業。把加快旅游產業發展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和小康湖南的重要內容,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強省富民目標的重要舉措,進一步落實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旅游業發展的濃厚氛圍。堅持貫徹落實好省委關于“培育壯大旅游支柱產業,促進全省經濟快速發展”的重大決策,牢牢把握全省旅游業面臨的消費升級、中部崛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重要機遇。
轉變增長方式,提高旅游產業綜合效益。賓至如歸,拿出火火的熱情擁抱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在繼續大力發展觀光旅游,不斷完善張家界、韶山、岳陽樓、桃花源等觀光旅游產品的同時,把發展休閑度假、商務會展旅游放在重要位置,按照“重點推動、以點帶面”的思路,加快長沙、張家界、湘潭、衡陽、郴州、常德、湘西等地的一批重點旅游區休閑度假旅游發展。
宜景宜人,豐富旅游娛樂文化,迎合消費口味,寓景于情,回味悠長。借鑒《麗水金沙》、《云南印象》等主題晚會的做法,認真挖掘資源,創新表現形式,營造環境,加強招商。著力吸引大企業,運作大手筆、大制作,豐富游客的旅游生活,調動游客夜間娛樂的熱情。特別是要配合全省加快發展休閑度假旅游,力爭在湘西、張家界、南岳、韶山等地推出一些特色鮮明的旅游晚會、篝火晚會或是地方民族歌舞晚會,強化互動,增加旅客休閑度假的娛樂和趣味。
大力開發一批特色鮮明、便于攜帶、富有紀念價值的旅游商品,使游客乘興而至,滿載而歸。用民族的來回報世界,以湘繡、湘煙、湘酒、湘茶和紅瓷等傳統和新興的旅游商品為基礎,開發一批砂巖畫、瓷器等特色鮮明的地方旅游紀念品。適當加大對旅游商品研究、開發、生產的扶持,做大做優并做強幾家旅游商品企業,提升旅游產業發展水平。
大力開拓入境旅游市場。推行入境游獎勵政策,落實入境游獎勵資金并納入財政預算,充分調動各方面發展入境旅游積極性。按照市場重點突破原則,在充分總結開拓韓國旅游市場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對其他重點境外市場開發。利用泛珠三角區域和中部區域旅游合作的機遇,加強張家界、韶山、南岳、郴州、炎帝陵等主要旅游區(點)和周邊省份的九寨溝、廣東、桂林、西安等重點旅游城市(區)之間的對接。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全省發展鄉村旅游具有資源好、基礎好、市場大的優勢。根據全省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在搞好調研的基礎上,分門別類地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指導,抓好鄉村旅游發展的培訓,使鄉村旅游在保持鄉土特色的同時,提供較為規范化的旅游服務,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的發展水平。
加強綜合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旅游發展承載能力。按照“快旅慢游”的要求,以提高旅游的舒適性為重點,切實搞好旅游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加強以交通為主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設置旅游專線、建設旅游專用碼頭、發展新型快速游船、增開旅游專列、增辟熱點地區旅游航線等方式,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進入性和便捷性。將長沙、張家界開辟為口岸機場,開辟與客源國間直航,增加與境內外旅游城市、景點的直航。強化城市旅游功能建設。以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最佳旅游城市”為重點,充分發揮在旅游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加快長沙作為全省旅游發展中心和張家界作為龍頭的城市建設。不斷加大旅游區的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努力提升旅游區的整體競爭實力。
豐富文化內涵,提升旅游產業發展品味。統籌規劃文化和旅游產業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全省文化產業優勢,深度挖掘湖湘文化內涵,把全省文化設施建設,文化娛樂活動和旅游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文化設施和具有獨創性的文化活動的旅游功能。認真挖掘和發揮全省電視文化娛樂在全國影響大的優勢,加大這些活動中的旅游元素含量,促進文化和旅游的共同雙贏。
努力打造文化旅游的有機載體。在長沙、張家界、韶山、岳陽、南岳、郴州等重點景區,認真打造一批特色鮮明、構思新穎、制作大氣的主題文化旅游晚會,創作一批雅俗共賞、為游客所喜聞樂見的節目,豐富游客的文化旅游生活。充分利用全省影視文化在全國影響大的優勢,調動景區、企業、民間藝人多方面的積極性,鼓勵發展影視、歌廳、酒吧、茶藝、康體等休閑娛樂業,逐步形成具有湘楚風格的休閑娛樂品牌,使廣大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感受文化、體驗風情、追求健康、享受休閑。
壯大市場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擴大旅游業的內外開放。積極推動省內企業與國內外知名品牌的合作,加快引進國內外大旅行商、旅游飯店集團的品牌、資本、管理、技術和人才,在國際化競爭中快速成長。在旅游招商引資中,更加重視引進國內外知名旅游品牌和戰略投資者,以大企業,大資金,大品牌促進全省旅游業的大發展。
加強龍頭旅游企業的培育。從目前全省旅游企業發展情況來看,支持、培育、壯大以華天酒店集團、華天國旅、鳳凰古城公司為代表的全省旅游龍頭企業,打造湖南旅企品牌,將會收到積極的成效。
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加強對全省旅游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帶普遍性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協調相關部門,著力加以解決。規范對旅游企業的執法程序,維護旅游企業合法利益。加強各類旅游企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
加快旅游精品建設,增強全省旅游的整體競爭力。依托湖南高品位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旅游資源,按照“一個中心,一個龍頭,八條精品旅游線路”的總體旅游精品建設要求,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著力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旅游景區景點,著力抓好張家界、馬王堆、鳳凰古城、韶山、南岳衡山、炎帝陵、岳麓書院、岳陽樓、郴州溫泉度假區、洪江古商城培育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旅游產品,同時,要加強重點旅游景區依托城市的規劃和建設。
創新體制機制,形成旅游產業發展多元投入渠道。切實加大政府對旅游業的投入。近年來,全省旅游發展勢頭蓬勃,2005年,實現旅游總收入453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全省GDP的6.93%。按照全省培育壯大支柱產業的決策要求,進一步擴大政府對旅游業的引導性投入,切實增加省級旅游發展資金,并保持每年適度增長,以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導向作用,更好地引導各方面的資金,切實擴大旅游業的有效投入。
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培育壯大旅游支柱產業,必須以企業為平臺,以資本為紐帶,調動各類投資主體投入旅游業的積極性,多渠道引進內外資本,特別是國內外大企業集團、大財團以及民間資金投入旅游建設和發展,實現投資的主體多元化,投入項目的多元化和資金來源渠道的多元化。
>> 連云港旅游業發展基本條件分析 “一帶一路”下連云港的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施 連云港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析連云港體育旅游的發展現狀與對策 開封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韶關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竹島建設現狀及管理模式研究 平昌縣旅游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關于內蒙古旅游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惠州市濱海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民族地區旅游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崇禮縣滑雪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舟山旅游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鄂爾多斯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災后重建背景下鄉村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武漢市紅色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連云港地區加拿大一枝黃花發生現狀及防治對策 連云港市花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植物檢疫工作現狀及今后發展對策 連云港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周永廣.旅游業環境管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7:45-46,237-238.
[3] 熊元斌.旅游業、政府主導與公共營銷[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9:63-68.
[4] 周海燕.連云港水晶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模式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4, 12(4):99-101.
作者簡介:
袁榕,女,四川省自貢市人,淮海工學院商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營銷管理;
李輝,淮海工學院商學院;
徐戴辰,淮海工學院商學院;
20*年,是我縣旅游工作打牢發展基礎、繼續鞏固提高的一年,以鄉村旅游為重點的旅游業保持了強勁的發展態勢,在20*年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突破。全縣共接待游客76萬人次,同比增長96%;旅游綜合收入2.9億元,同比增長135%。
(一)抓住規劃編制這個龍頭,著力發揮自我優勢
打造“特色旅游勝地”是我縣“十一五”規劃中的四大目標之一,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游工作,在機構、人員、資金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親自牽頭解決工作中的重點問題,經常深入到基層督查督辦工作進展情況。20*年,我縣投入資金200萬元,完成了《*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修編,編制完成了4個景區總體規劃和7個風景點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同時完成了12個鄉村旅游示范點的規劃,通過修改完善和編制各種規劃,為全縣旅游業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
(二)抓住鄉村旅游這個亮點,著力打造特色品牌
20*年,我縣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四在農家”北線示范帶的要求,在崇遵高速公路沿線全面開展以黔北民居建設為重點的“四在農家”創建活動,新建黔北民居1500多戶,做到“四在農家”創建與發展鄉村旅游相結合,既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又解決了產業富民的問題,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20*年,全縣集中打造鄉村旅游點12個,其中婁山村被命名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縣鄉村旅館發展到203家,床位數達到6526張,同比增長56%,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7.4萬人次,鄉村旅游直接收入4283.3萬元,解決農民就業3500多人。鄉村旅館年均收入在10萬元以上,最高的達到400萬元。
(三)抓住資金投入這個瓶頸,著力健全投資機制
為解決好旅游業特別是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資金問題,我縣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導投入、企業重點投入、農民主體投入”的投資機制。其中政府引導投入部分達到5000萬元以上,用于規劃編制、民居改造補助以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僅崇遵高速公路沿線的鄉村旅游發展,縣財政就投入1000多萬元。在企業投入方面,20*年我縣聯系落實的意向性投資旅游重點項目有10多個,規劃總投資30.7億元,其中規劃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8個,部分項目已開工建設或建成投入營運。在農民投入方面,農民發展鄉村旅游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預計投入1億多元。
(四)抓住宣傳推介這個關鍵,著力擴大對外影響
為進一步提高*旅游的影響力,我縣連續兩年舉辦鄉村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安排經費編印宣傳畫冊和書刊,制作視頻資料、高速公路大型廣告牌,并主動邀請國內近百家媒體進行高密度、全方位的宣傳報道,有效提升了*旅游的對外形象,特別是在重慶市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五)抓住規范管理這個基礎,著力提高服務水平
在一手抓發展的同時,堅持一手抓管理,進一步規范鄉村旅游收費標準,抓好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服務質量。20*年全縣申報3家二星級酒店,縣級評定“鄉村旅游接待點”50家,省級評定星級“鄉村旅舍”22家,建立了1家旅行社和5個游客服務中心。在全國率先推行了鄉村旅游專項保險,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20*年工作打算
(一)在規模效益上下功夫,做強鄉村旅游品牌
20*年我縣旅游工作的目標是:新增鄉村旅館100家以上,新增床位2000張以上,接待游客1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億元以上,創建申報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1-2個,申報成立旅游社1家,組建縣級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創建星級鄉村旅舍20家,申報評定2A景區一個。
要繼續突出鄉村旅游這個重點,開展《鄉村旅游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相關政策,確保鄉村旅游在規模、質量、效益等方面均有明顯的提升,進一步提高鄉村旅游這塊品牌的含金量。
(二)在項目建設上下功夫,夯實旅游發展基礎
對有投資意向的重點旅游項目,特別是遵義恒通公司旅游開發項目、水銀河生態旅游、釣魚臺景區、楠木生態景區、夜郎水寨和古耕農業旅游等項目,要加強聯系和爭取,全力搞好協調服務,力爭盡快開工建設。
(三)在融資機制上下功夫,開辟多元融資渠道
堅持企業重點投入、農民主體投入、財政引導投入的投融資機制,同時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干部職工參與發展鄉村旅游。今年中央、省、市擴大內需的涉及“三農”和鄉村旅游的項目特別多,加上縣級增加了預算投入,旅游業發展迎來了新一輪機遇。
(四)在宣傳促銷上下功夫,樹立良好對外形象
繼續圍繞鄉村旅游這個主題,開展第四屆婁山藝術節、第三屆鄉村旅游節、黃蓮方竹采筍節等一系列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在縣政府駐重慶辦事處成立鄉村旅游營銷中心,進一步擴大*旅游的影響范圍。
(五)在行業管理上下功夫,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關鍵詞:休閑旅游;經濟發展;成效
1 引言
遂昌縣境內擁有優越的生態環境、獨特的高山氣候和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是浙江省十大林區縣之一,享有“錢甌之源,江南綠?!?、“金山林海,仙縣遂昌”等美譽,是浙江南部地區的生態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區位。山區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重責任,如何協調山區森林經濟社會功能與生態功能,如何實現山區森林資源向資本轉變顯得尤其重要。2006年以來,遂昌縣充分依托和挖掘山水、文化、環境資源,加大生態旅游產品建設開發,堅持旅游綠色化,著力打造“健康、快樂、休閑”縣域品牌,帶動住宿餐飲、金融房地產等產業較快發展。全縣目前擁有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南尖巖、神龍谷三個國家4A級景區,飛石嶺、中國竹炭博物館兩個國家3A級景區。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南尖巖、神龍谷、湖山等景區已經在長三角地區形成一定的知名度。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開發出長濂、珠村畈、三井等一批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點,2009年農家樂工作考核榮獲省、市一等獎。
2 堅持大旅游發展理念,推進休閑旅游業發展
(1)以創建省旅游經濟強縣和省旅游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有效提升區域形象和旅游品牌。按照《浙江省旅游“十百千”工程創建實施意見》,科學編制新一輪《遂昌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和《遂昌縣“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以建設長三角休閑旅游名城為目標,以創建省旅游經濟強縣和省旅游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以鄉村鄉野為平臺,以民俗文化為特色,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舉全縣之力,完善各項旅游服務功能,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提升旅游發展水平,在2010年通過省創強辦的驗收,成為浙江省旅游經濟強縣。
(2)強力打造遂昌旅游品牌。堅持大旅游發展理念,突破行業、部門、區域局限,擴大旅游產業規模,優化旅游產業結構,以旅興農,以旅興林、以旅促工,推進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突出發展溫泉養生、鄉村、會務、紅色、自駕、節慶旅游,努力形成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多元化旅游業態,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實現觀光型旅游向度假休閑型旅游延伸。加快制定和實施地方特色的旅游標準規范,進一步推進旅游標準化建設,規范旅游服務行業管理,提升服務水平。按照“主攻上海、兼顧蘇南、拓展省內、深化本地”的營銷戰略,建立政府支持、企業參與的營銷經費籌集機制,每年堅持舉辦2~3場大型旅游推薦活動,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大力拓展旅游市場?!敖鹕搅趾?、仙縣遂昌”的區域形象初步打響,“健康、快樂、休閑”的遂昌鄉村旅游品牌得到有效提升。
3 大力推進景區建設,全力發展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
3.1 大力推進景區建設
在現有南尖巖景區、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神龍飛瀑景區3個國家4A級景區的基礎上,努力把飛石嶺景區、竹炭特色旅游區、石姆巖景區、湖山旅游度假區、長濂大明文化園、王村口紅色古鎮、白馬山生態旅游景區等培育成國家4A級景區,打造更加經典、多元、特色化的旅游產品。加快現有景區擴容提升,加大通景公路、連景公路建設力度,按照“全縣是一個大景區”的理念,力爭把遂昌旅游建成一個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成為名副其實的長三角休閑旅游名城。
3.2 促進旅游產業與地域特色文化的共生發展
以錢甌流域民俗文化為根基,深入總結中國竹炭博物館和耕讀人家項目中三產融合的經驗,以縣城、三墩、竹炭園區、遂昌金礦、長濂大明文化園旅游區為重點,結合周邊鄉村休閑旅游開發,深入挖掘和弘揚遂昌生態文化、湯顯祖文化、好川文化、黃金文化、竹炭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快文化與旅游的滲透融合。加快長濂文化產業園、三墩風情小鎮等的規劃建設,積極開發湯顯祖文化系列產品,做深湯顯祖晚明文化。以“健康、快樂、休閑”為方向,以農事活動、民俗文化、經濟產業等為內容,以“表演、展示、互動”為手段,以市場化、經濟化為目標,總結優化業已形成的有區域影響力、有生命力的品牌節慶,繼續創新推出新的節慶活動,加快打造區域特色文化產業體系,大幅提高文化對遂昌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效益的貢獻率。
3.3 提升遂昌農家樂的品質和內涵
探索生態公益林、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和農房抵押貸款新機制,拓寬農民生產生活融資渠道,引導鼓勵和支持農戶參與鄉村休閑旅游開發,加快完成耕讀人家、高坪景區、龍潭賓館、旅游集散中心和紅星坪溫泉度假村的建設,讓游客樂在其中,讓群眾富在其中,在更大范圍實現“全民參與、惠及全民”。進一步提升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的特色和檔次,不斷凸顯遂昌鄉村自然之美和民俗文化魅力,使之繼續保持全市、全省領先。
4 以旅游業為龍頭,有力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
4.1 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
以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通過發揮旅游業泛產業化的綜合牽引作用,推動以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等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加快縣城及周邊旅游項目的謀劃,加快推進石姆巖景區入景道路改造等通景道路及安保設施建設,推進生態旅游休閑度假中心、湯公園、旅游集散中心停車場等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增強縣城旅游接待服務功能、旅游集散功能、旅游購物和休閑娛樂功能。進一步建立完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在主要道路、旅游集散地設置大型旅游交通圖和標識標牌。
4.2 大力推進旅游軟環境建設
在全社會廣泛深入開展“微笑遂昌、潔凈鄉村”文明素質養成活動,積極在各景區、賓館飯店、旅游購物場所、農家樂經營村(點)等推行微笑服務,繼續開展“十佳文明導游”評選,實踐“不讓一位游客在遂昌受委屈”的諾言。加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提升旅游從業人員自身素質,進一步創新旅游營銷舉措,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和檔次。
4.3 全面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
按照旅游發展“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要求,改善遂昌旅游的薄弱環節,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建設一批賓館酒店、購物、娛樂場所及自駕車營地等項目。建立健全服務業發展工作機制,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服務業投資領域,加快推進工業企業主輔業務分離發展服務業,大力發展金融、商貿、倉儲及現代物流業等生產業。加強房地產行業與市場的研究,積極推進普通商品房建設,探索和培育休閑、旅游房地產業,引導和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確保規劃建設期內縣域生態旅游空間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保持在12.0%以上。
參考文獻:
[1] 吳愛麗.河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2012(1).
[2] 莊初陽.努力把湖山旅游度假區建成生態文明示范區和鄉村休閑旅游引領區[N].麗水日報,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