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5 01:38: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質裝備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校,戶外運動,體育教學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厭倦了鋼筋水泥的囚禁、都市的喧器和快節奏生活的壓力,使人們逐漸產生了回歸自然的情節。人們開始找機會親近自然,喜歡到大自然中去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空氣和雨露,在大自然中放飛自己的思緒,尋找那份屬于自己的寧靜的空間。去戶外放松一下身心、鍛煉你的身體不僅僅是冒險,也不再是盲目的時尚。它更多的是讓你拋去一切壓力、充分釋放自我和回歸自然、探索自然的夢想之旅。因此,戶外運動在當今社會倍受關注,尤其受時尚青年人的歡迎。在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中,一些高等院校依據時代的要求,也在償試開設時尚的戶外運動。正如有人所言,20世紀是體育運動的世紀,21世紀將是“戶外運動”的世紀。
1戶外運動界定
“戶外運動”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根據傳統的觀點,它是對應于室內運動的相對概念,凡是在戶外所進行的體育運動一概統稱之為戶外運動。現在人們所說的戶外運動不再具有以往人們所負于的寬范含義。它特指以野營、漂流、探險、徒步穿越、溯溪探源、滑翔傘、登山、攀巖、騎車、野外定向等為典型代表的以自然環境為場地的具有探索性的運動項目。其基本特征就是崇尚自然。“戶外運動”多數帶有探險性,屬于極限和亞極限運動,有很大的挑戰性和刺激性。它以擁抱自然、探索自然、挑戰自我為主要特征。論文參考網。
2高校開展戶外運動的有利條件
首先大學生廣博的知識可為戶外運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戶外運動是個涉及廣泛的體育項目,也可以說是學科交叉性極強的體育項目。它涉及到醫療衛生、天文地理、人文歷史以及一些實用性科學知識。從事戶外運動,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學科繁多,尤其是綜合性大學囊括各種學科,可以說是一座知識寶庫。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資源,根據戶外運動項目的具體要求獲取各方面的相關知識。論文參考網。其次,我國地域遼闊,地貌豐富,為戶外運動提供了無限空間。另外,由于我國南北夸度較大,氣候也相應的有較大的差異。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冰天雪地,有的地方烈日當頭;氣候的差異使戶外運動的開展少了季節氣候因素的限制,同時,也為開展多樣性的戶外運動提供了有利的天時條件。再者,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以及各行各業的繁榮興旺,使人們的經濟條件大為改善,物質資源日漸豐富。經濟條件的改善使戶外運動的開展有了必須的財力支持。同時,現代科技的發展也給戶外運動提供了必要的現化代裝備。如:高科技的戶外運動用品與儀器、現代化的通訊與交通工具、便攜式的醫藥裝備等等。這一切不僅是戶外運動得以順利開展所必需的經濟和物質保障,而且也為戶外運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安全保障。另外,充足的時間是戶外運動得以開展的必要條件,大學生擁有各種假期之多、之長是其它任何行業所不能與之相媲美的。每個星期的兩天假期以及五一、十一長假足可以從事野外定向、野營、登山、攀巖這類時間要求相對短的戶外運動,而寒暑假期可以從事時間要求較長的遠足、騎車、徙步穿越等戶外運動。平時也有充足的課余時間為戶外運動做一些必要的身體訓練。
3.高校開展戶外運動的意義
3.1戶外運動有利于學生心身健康發展
現代體育科學研究提出適量的體育運動才有益于健康,戶外運動強度的不大,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而且可以依據個人情況調節運動量和強度。這樣的適量運動不但能夠給予機體有效刺激,而且還能避免運動過量帶來的損傷。如:徒步旅行可以在欣賞風景的同時使心臟、肺和肌肉得到鍛煉。戶外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戶外運動以克服自然困難和超越自我為運動的最終目的。它能培養學生自制能力,也能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堅忍不拔的意質品質。在戶外運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領略到美麗的自然風光,激發個體對美好事物的認識和向往,激發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優美的景致和新鮮的空氣使人神清氣爽,可以起到開闊胸襟、陶冶情操的作用。
3.2戶外運動有利于適應力的提高
戶外運動多在野外進行,不僅要求個體要能適應自然環境,并且要應對各種自然現實。從事戶外運動勢必會提高個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和應對能力。戶外運動的特殊性,個人出行是危險的,因此要求人們結伴而行。在整個過程中,必須和同伴一起克服各種困難,這就要求個體之間必須相互交流和同共協作。在交流和協作之中,可培養個體良好的社會勾通能力和協作能力,從而促進個體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
3.3戶外運動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
戶外運動所經過地區的地質地貌、氣候、動植物以及風土人情都是很好的活生生的實物教材,使學習者的記憶更加深刻。在戶外運動中,可以結合地理學科,了解當地的地質地貌,進行地質研究;也可以結合動植物學了解當地的自然生態;亦可以通過走訪當地歷史古跡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這都可以有效的豐富和擴展學生的文化知識。論文參考網。此外,戶外運動裝備所涉及的各種知識也是相當廣泛的。如:著裝、海拔儀、測距儀、指南針、凈水藥物等等都孕涵實用的物理、化學知識,學生在運用這些設備儀器中都可以從中獲取到相關知識。
4.戶外運動的開展
4.1戶外運動組織機構的建立
只身戶外或者是和朋友一起走入荒野,縱情于山水之間,在大自然這個博大精深、美麗而兇險的演練場里,以冒險的精神去超越自我,挑戰極限。這一切聽起來讓人著實動心。但我們也必須明白戶外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從安全角度來說還是以有組織的群體活動為好。首先,要建立起戶外運動的組織機構。充分發揮集體和組織的力量,以組織的形式開展各項活動。組織的負責人應推舉是一個品質高尚、為人熱情、有責任感和豐富戶外經驗的人擔當。其次,建立、建全選拔機制和考核制度。戶外運動對身體條件有相應的要求,在隊員的選拔上,要求選拔身體條件良好的學生從事此項運動。同時,還要進行基本知識、技能的考核,以便及時淘汰不合格的人員,這是保證戶外運動能否成功開展的重要前提。再次,要建立起分工合作制度。戶外運動多以群體的形式開展,是必要求每個隊員要有團隊合作精神,擔任起力所能及的組織工作,以便協調好整個戶外運動的開展。
4.2 戶外運動相關知識的培訓學習
進行戶外運動我們必需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安全常識,如:營地的選擇、行進的方法、危險動物的防范、飲食與飲水的安全等等。同時還要結合戶外運動的實踐,介紹一些實用性的戶外運動的知識、經驗、裝備、技能以及小技巧。應定期安排相應的理論學習,理論學習不僅僅指以上所說的基礎知識,它還包括一些地理、地質、生物、歷史、氣候、醫學等學科,使學生在戶外活動中多方面、多層次吸收知識,增強戶外活動的知識性、趣味性,從而提高戶外活動層次。戶外運動多在野外進行,很多突發事件是我們意料不及的,就學習和掌所致處理突發事件的基本技能以及自救知識。戶外運動是一門實踐性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基本理論的學習過程中,還要適當地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戶外運動各項技能和技術的一系列培訓。理論聯系實踐不僅會加深學生對戶外運動的認識與理解,而且在實踐中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說教,更利于學生掌握一些戶外運動的技能以及應對一些突況。
4.3戶外運動的實踐
戶外運動的實踐包括出行前的準備工作、活動過程的具體操作。戶外運動的具體實施較為繁瑣,從出發前的準備至整個活動的結束都要精心細致的安排和策劃。它包括經費預算和保險、各項準備工作、路線的選擇與安排以及人員分工。準備工作尤其重要,它包括物質裝備的準備工作、活動經費的預算以及相關地理、氣候等知識的了解。準備工作做的細致與否是成功出行的關鍵。經費預算、物質裝備要盡可能詳細,要列出明細單,并有專負責管。要充分了解出行地的自然環境,去環境復雜的地方,應購買意外傷害險。出行前對活動時間和線路做周密的安排,最好制定出方案,所作方案必須考慮到意外情況和每個人身體情況。在戶外活動過程中,要合理安排負荷、安排時間以及行進速度,并且不要草率和隨意地更改計劃。要嚴格遵守活動的操作規則和安全規則,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危險。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合理分工協作也是很重要的,合理的分工協作不僅有利于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而且有利于促進同伴之間的相互勾通了解,營造出和協友好的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萬石.戶外運動錢景無限[J].開放潮,2002.2
[2]曲宗湖,楊文軒.域外學校體育傳真[M].北京: 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3]劉偉石,趙懷東.戶外運動不完全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3
[4]仝仕勝.對高校開展戶外運動的探索[J].體育世界,2006.3
[5]周云.高校開設戶外運動課程的必要性研[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5
[6]李正賢.高校戶外拓展訓練課程安全問題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8.10
摘 要:建筑工程的施工測量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并且具有較大難度的建筑工程。在充分考慮可能受到的各種外部影響的同時,要確保管理方的有序開展工作,統籌各個環節,將各項具體工作進行落實,在嚴格把關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管理的同時,重視相關工程測量問題的有效控制,落實對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的控制管理實施。針對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管理的現狀,與建筑工程經驗充分結合,進行細致研究,除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定位測量管理的應用方面提出具體措施,還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高程程測量管理應用方面找出相應辦法,并進一步對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管理總結應用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管理;現狀分析;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5-02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5.153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建筑工程的實際使用功能和建筑外觀造型也更加的多元化以及藝術化,建筑物的混凝土結構在這樣的大環境以及建筑趨勢下,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豐富的內容,超常規結構的混凝土結構建筑物也越來越多的應運而生,跨度大、高度高、自身重量大通常是這些超常規混凝土結構建筑物的顯著特點,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管理在這樣的條件下的開展有了更高難度。傳統的施工方法與技術在對施工工程的質量與安全上很難確保,對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測量管理便有了用武之地?,F階段建筑工程的施工測量管理的優勢是怎么樣的,如何正確對建筑工程施工定位以及對施工高程進行測量管理應用,更好地引用實踐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管理,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管理的現狀
由于在實際操作中,建筑物高度的影響,使得在建筑上部分找一個精準的測量位置較為困難,在測量過程中,更多地運用了天頂模式,首先需要借助天頂儀,再根據預先裝備好的通道,使得建筑物下部分結構的測量點進入施工范圍內部,天頂模式的測量辦法一般是這樣的。這種方式最大的困難是需要設置數量較多的連接基準點,所以經常會受到設備等方面所帶來的影響,測量產生的誤差比較大。除此之外,數據的讀取完成的進行場所是在預先裝備好的通道內,也容易因為光線等原因的制約,導致測量工作難以完成,無法得到較為準確的數據。
GPS處理技術以及RTK的操作技術在現代技術不斷發展的推動下,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也被各個領域廣泛應用,性能穩定,操作性較強等是這些技術在人們對建筑工程的勘測以及施工的方面的應用優勢。相對定位是在實際應用RTK的具體辦法,靜態定位辦法的采用,經過大量的實驗,得出這樣的測量方法使得測量數據更加精準。
選擇視野較為開闊的測區控制點,沒有遮擋物在其15度及以上的高度角上;設置點位不會產生因重物擠壓,如車輛通行等因素導致變形現象發生;不在高壓線200米以內的范圍等方面都是在定位測量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在對樓層的控制點、架站點以及放樣點等進行設置要確保能夠相互通視,GPS信號的穩定,避免被周圍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干擾,都是確保采集原始數據的準確性方面需要特別注意的方面。
二、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管理的技術應用
(一)定位測量技術
確保GPS1、GPS2、GPS3、GPS4這幾個在操作前從有關部門得到的數據在測量過程中與在建建筑物的距離保持在300米左右,保證施工范圍內全面數據測量的實現。
選擇GPS1、GPS2這兩個點進行外部測量,用十字鋼釘設置記號在相應的位置上,在采用GPS靜態處理的辦法的基礎上,配置GPS裝備在對應的位置上,此外,基于此后的操作要求的思考,還需要對角度進行相應的調整。配置GPS裝備在建筑工程頂部并且用十字鋼釘標記好的AB兩個位置,AB兩個位置需要事先選擇,對GPS裝備進行角度調節,確保GPS設備不超出3毫米的誤差,保證測量數據的精準。
借助計算機技術對通過GPS靜態操作得到的數據信息進行綜合測繪處理,對得出的數據進行基數與平差處理,對通過借助GPS1和GPS2兩點得到的AB的數據利用全站儀作處理,施工處理位置就設立為這兩個點。
(二)高程測量技術
確定放樣點。A點設置全站儀,B點配置棱鏡。通過調整角度保證全站儀在位置方面與工程地點沒有誤差,再根據柱子的中心點確定放樣點進行放樣。利用工程施工圖以及COGO軟件可以確定柱子的具體中心位置。
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精度的相關措施
首先需要對GPS相關設備做準確度方面的測試,再分析研究相關已知點的具體坐標,保證已知點具體坐標在數據上的準確性,在根本上對建筑工程施工測量數據的準確性上得到加強。
可以通過設置一級光電測距導線在網內,特別是一些建筑工程施工測量項目對精度要求比較嚴苛,對這些項目進行GPS內部檢測時,利用設置好的一級光電測距導線的閉合坐標,提高檢測數據的準確度。這種方法不但能使GPS對建筑工程測量的精度結果進行有效控制,對于已知點的精度狀況也有較為明確的了解。
除了精度與準確度方面的優勢,GPS技術在對建筑工程進行施工測量工作方面還有諸如對測量位置要求相對較低等方面的優勢,相關工作人員利用GPS技術在對建筑工程施工測量方面獲得了極大的便利。這也要求了工作人員要學習和完善自身對于GPS技術的掌握,確保對建筑工程測量數據的精度和準確度,避免延誤工期或者返工現象的出現,造成巨大的損失。
四、結語
對于建筑工程項目施工測量工作受到多種條件的影響,包括地質條件、氣候因素、運輸、資金以及政策等人為因素等,管理這種難度較大的項目需要有系統的方案,也需要對建筑工程測量管理嚴格要求。針對建筑工程測量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尋找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法,確保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測量管理正常有序的進行。
參考文獻:
[1] 劉龍飛,趙威,韓文娟.工程施工測量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門窗,2016(6):247-248.
[2] 楊海霞.工程施工測量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6):199-200.
瓦斯是我國煤礦的主要災害因素之一,瓦斯煤塵爆炸、煤與瓦斯突出等災害嚴重威脅著我國煤礦的安全生產。由于災害因素多、治理難度大,礦井瓦斯一直是我國煤礦安全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目前,我國所有煤礦均為瓦斯礦井,據統計,在100個國有重點煤炭生產企業的609處礦井中,高瓦斯礦井占26.8%,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占17.6%,低瓦斯礦井占55.6%。國有地方和鄉鎮煤礦中,高瓦斯礦井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占15%左右。部分局礦的情況更為嚴重,如淮南礦業集團所屬11對礦井均為突出礦井,平頂山煤業集團所屬的13對礦井也全部為高瓦斯或突出礦井。
瓦斯災害已成為制約煤礦安全生產和煤炭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實施了“科技興安”戰略,并提出了“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針”,與此同時,我國的各類科技計劃也逐步加強了瓦斯災害治理技術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笆濉币詠?,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業以產學研結合方式開展了攻關研究,在瓦斯煤塵爆炸、煤與瓦斯突出預測、保護層開采、順煤層瓦斯抽放及礦井通風系統監測、評價與決策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并獲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2瓦斯治理技術研究的新成果
2.1瓦斯煤塵爆炸危險性預測評價技術
瓦斯煤塵爆炸一直是困擾煤礦安全生產的重大災害之一。近年來,我國在煤塵著火機理及瓦斯煤塵爆炸機理研究方面,建立了粉塵云著火及燃燒過程簡化模型,得出了粉塵空氣混合物點火過程中慢速導熱燃料模式到快速輻射燃燒模式的轉變具有爆炸特征,試驗系統中點火誘導期與高溫固體顆粒燃料產物的質量分數和燃燒陣面中的熱輻射有關,在爆炸極限范圍內顆粒相濃度與顆粒點立溫度越低火焰加速效果越明顯,輻射熱損失可能導致燃燒區域的重構,粉塵空氣混合物火焰穩態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等重要結論;通過研究得出了瓦斯煤塵共存條件下煤塵云著火特征參數計算方法,揭示了瓦斯爆炸過程中爆炸波和火焰的變化特征。
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了礦井瓦斯煤塵爆炸危險性評價模型,用事故樹方法分析了掘進、采煤工作面瓦斯煤塵爆炸發生的影響因素擴權重、可能發生事故的模式和避免爆炸事故發生所要采取的途徑。確立了礦井采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瓦斯煤塵爆炸危險性預測評價指標體系,并將指標分為爆炸易發性指標和爆炸后果嚴重性指標。前者包括自然因素、技術因素、管理因素和經濟因素四方面指標,后者包括煤塵爆炸指數、沉積煤狀況、隔抑爆方式、隔抑爆用水量、井下作業人員、以往事故損失及礦山救護能力等。開發出了瓦斯煤塵爆炸危險性預測評價技術和專家系統軟件,并建立了瓦斯煤塵爆炸的危險性評價和防治專家系統。
2.2煤與瓦斯突出區域預測技術
采用瓦斯地質理論與物探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突出區域預測,一直是國內外的研究方向?!笆濉庇媱澮詠?,我國煤與瓦斯突出區域預測技術取得重要成果:
(1)我國采用瓦斯地質方法,建立了瓦斯地質理論與物探技術相結合的多技術(數字地震勘探、無線電波透視和構造軟煤測井曲線識別)集成的多尺度(礦井突出區和工作面突出帶)瓦斯突出區域預測瓦斯地質新方法;提出了以瓦斯地質單元基礎的由構造軟煤厚度(H)和煤層瓦斯壓力(P)相配套的突出區域預測瓦斯地質指標,初步確定構造軟煤厚度的突出臨界值為0.90m;
(2)開發了具有信息輸入、動態管理和空間分析功能的瓦斯突出區域預測WebGIS信息平臺,實現了瓦斯突出區域瓦斯地質方法的自動化和可視化;
采用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形成了一套礦井瓦斯富集部位地震探測技術與方法,建立了由3D3C地震技術、AVO技術、地震反演技術、地震屬性分析技術、地震波形分類技術、瓦斯地質技術等構成的瓦斯富集部位地質—地震預測模式,形成了瓦斯富集部位探測的核心技術;
(3)采用地質動力區劃的方法,確定了活動構造和巖體應力狀態對突出的影響,并劃分出應力升高區、應力降低區和應力梯度。為此開發了突出多因素模式識別概率預測計算機軟件,確定了活動斷裂、最大主應力、應力梯度等8個主要影響因素,并可方便地劃分突出的危險區、威脅區和安全區,開發出了突出區域預測決策分析系統軟件,實現了圖、文、聲和像的可視化;
(4)采用電磁波透視技術,成功研制出了探測煤層瓦斯災害易發區的技術和裝備,建立了電磁波反射和吸收特征數據庫和地質異常體的識別系統,得出了瓦斯災害易發區分布規律,提出了判定瓦斯災害易發區的敏感指標和臨界值,形成一套適于瓦斯災害易發區的判識方法。
這些技術成果的研究和應用,完善并發展了我國煤礦瓦斯突出區域預測技術體系,提高了突出預測的準確性,非突出危險區預測準確性達到100%,突出危險區預測準確性超過70%,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掘進和回采過程中的瓦斯影響,顯著提高掘進速度和提高回采工作面產量。
2.3煤與瓦斯突出動態預測技術
煤與瓦斯突出的非接觸式預測是通過對瓦斯或煤體本身的信號的實時監測而進行的連續動態預測技術。這種方法具有測試簡單、不與生產發生沖突、實時連續監測等優點。因此,非接觸式連續預測是目前突出預測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九五”攻關成果的基礎上,針對掘進工作面煤與瓦斯突出非接觸動態預測預報的需要,分別研究出了基于動態瓦斯涌出規律原理、AE聲發射原理和電磁輻射原理的工作面突出危險性連續監測技術與裝備。
通過分析瓦斯涌出動態變化規律與突出危險性的關系、實時監測瓦斯動態涌出特征波形、提取與突出危險性相關的特征指標,建立了煤巷掘進炮后30分鐘的噸煤瓦斯動態涌出量指標、瓦斯涌出變異系數指標、炮后瓦斯涌出最大速率指標等連續預測指標,研究確定了這幾種指標與炮掘工作面突出危險性的關系及指標臨界值,以此綜合判斷工作面所處地點的安全狀況以及前方的潛在危險性,實現了炮掘工作面瓦斯動態涌出預測,為我國煤礦提供了一種新的瓦斯涌出量預測方法和煤與瓦斯突出預測工藝技術;
開發出了一套AE聲發射監測煤與瓦斯突出的技術裝備,提出了AE聲發射濾噪綜合處理技術和方法,通過阻噪、隔噪、抑噪、濾噪和有效AE信號提取等途徑,實現了有效濾噪的目的,取得了歷年來濾噪研究中最有突破性進展的研究成果,研究出了包括傳感器在內的AE聲發射預測工藝技術,分析和總結了煤巖破壞AE聲發射規律、AE聲發射與瓦斯動力災害的關系;
通過連續監測含瓦斯煤巖流變破壞過程中產生的電磁輻射信號強度和脈沖數及其變化的研究,實現了對煤與瓦斯突出等煤巖動力災害現象的預測預報,研究并揭示了電磁輻射與煤與瓦斯突出影響因素間的關系,提出了臨界值法與動態趨勢法相結合的煤巖動力災害預警方法,開發成功了煤巖動力災害非接觸電磁輻射連續監測儀,實現了煤巖動力災害的非接觸、連續動態監測及煤與瓦斯突出預警。
2.4高產高效礦井瓦斯災害綜合治理技術
加強瓦斯災害的治理是防止煤礦重特大事故發生的重要保證。高瓦斯煤層群保護層開采、低透氣性煤層瓦斯強化抽放、巷道邊掘邊抽等技術是瓦斯治理的有效措施,也一直都是煤礦瓦斯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在煤層群保護層開采方面,通過開展了保護層作用機理的研究,利用三維離散單元法對淮南礦區保護層開采后,采空區頂、底板煤巖體應力重新分布的規律、頂底板變形和破壞特征進行了數值模擬研究,從理論上計算了保護層開采后卸壓范圍向頂、底板方向發展的深度,為確定被保護層的保護效果和卸壓范圍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
針對首采保護層開采時,上下高瓦斯突出煤層的瓦斯集中向首采工作面涌出的特點,并考慮到確保和提高防突效果的要求,試驗成功了多種首采層瓦斯綜合治理技術措施:
保護層底板巷道+上向穿層鉆孔抽放瓦斯技術、被保護層頂板煤(巖)巷道+下向穿層鉆孔抽放技術、首采層(保護層)頂板巷道抽放技術、首采層(保護層)頂板走向鉆孔抽放技術、首采層(保護層)工作面采空區埋管抽放技術、首采層(保護層)掘進工作面邊掘邊抽技術。在試驗研究中還在實際層間距70m(相對層間距35倍)近水平煤層群的下保護層開采和80-90~急傾斜近距離煤層群的下保護層開采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順煤層強化抽放方面上,通過試驗和理論研究,形成了一套在順煤層鉆孔中運用高壓水射流擴孔和鉆擴一體化技術提高瓦斯抽放效果的成套技術和裝備,以及對石門揭煤抽、排瓦斯鉆孔擴孔的工藝技術和方法。擴孔后鉆孔直徑達到200-300mm,為擴孔前的4.5倍,最大擴孔直徑達619.9mm。擴一個鉆孔的時間相當于施工一個鉆孔時間的1/6,而一個擴孔鉆孔的抽排放瓦斯及防突效果相當于2個以上的鉆孔,明顯提高了瓦斯抽放的效果;
在瓦斯抽放效果評價方面,研究了根據煤層的最小突出瓦斯壓力、瓦斯含量為依據,合理確定評價預抽防突措施有效性的預抽率指標和臨界值的方法。下向鉆孔及深孔預裂爆破是提高瓦斯抽放效果的另一重要技術途徑。通過試驗研究,解決了下向鉆孔施工中的排渣、排水等技術難題,取得了下向孔鉆探長度達到70.1m的良好效果。研究中完善了適合于高瓦斯低透氣性、有突出危險煤層深孔控制預裂爆破強化抽放瓦斯技術和石門快速揭煤技術;
對于單一低透氣性突出煤層巷道掘進的瓦斯抽放技術難題,通過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發現煤層巷道掘進工作面和巷道兩幫的煤體在松動和原始煤體之間存在的隨巷道向前掘進而向前移動的蠕變“u”形圈,在“u”形圈內煤層的透氣系數成百倍地增加;
分析了煤層賦存參數、瓦斯抽放參數對抽放鉆孔抽放瓦斯效果的影響,確定了有效抽放半徑與抽放時間的關系、抽放負壓和抽放量的關系,并據此合理布置邊抽邊掘鉆孔,其截流抽放瓦斯率可達到30%以上,并且煤體的強度有較大增加。
2.5礦井通風系統安全可靠性評價與決策技術
礦井通風是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性環節,合理的通風是防止瓦斯積聚、抑制煤炭自燃和火災蔓延擴大的重要手段,通風系統布置不合理或管理不當,則是導致瓦斯積聚和自然發火及造成瓦斯、火災事故進一步擴大的主要原因。集約化生產的大型礦井實行一礦一面已成趨勢,要求通風系統具有更強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具有較強的抗災能力。
我國開展了礦井通風系統安全可靠性評價和決策技術的研究,建立了基于評價指標體系和網絡仿真技術的兩種礦井通風系統可靠性評價理論體系、評價方法和數學模型,開發了智能化、可視化通風系統可靠性評價和決策支持系統軟件。
在災變風流動態模擬及虛擬現實技術方面,研究并完善了一維動態模擬技術,開發了礦井災害風流流動模擬的GIS顯示系統,實現礦井災變動態模擬結果在礦井通風系統圖各巷道通風參數的動態顯示,提高模擬結果與各巷道的對應性,減少礦井災害防治及救災決策中應用災變狀態各參數的失誤率,提高決策效率。研究出了礦井火災區域內煙流流動的三維數值模擬研究和礦井巷道中火災煙流流動的虛擬現實技術。
在通風系統自動調控方面,研究成功了井下自動控制風門及遠程控制技術,研制出了帶有卸壓窗和撞桿自動開啟裝置的遠程自控風門,實現了井下人、車信號分離,采用控制命令分級管理的方法,徹底貫徹了“生產服從救災,行人服從行車”的風門管理理念,有效地提高了通風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作為配套技術研究,將礦井通風系統安全可靠性評價和決策技術、礦井災變風流動態模擬及虛擬現實技術和井下風門遠程控制技術等有機整合成一體,開發了軟件平臺,初步實現了礦井通風系統從監測、分析、決策到控制等各環節的閉環運行。
3存在的問題和急需開展的研究
煤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能源,煤礦安全是煤炭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證。瓦斯災害治理是煤礦安全工作的重點。對煤礦瓦斯災害進行監測監控、預警防治等瓦斯綜合治理技術措施,是減少煤礦傷亡事故,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煤礦安全工作面臨兩大的挑戰:
一是產業結構的調整,生產高效集約化程度的提高,瓦斯涌出量倍增,產塵強度大幅度上升,通風壓力增大,瓦斯煤塵爆炸、煤與瓦斯突出等災害事故的預防難度增大;
二是礦井生產水平的逐年延伸,地應力增大,瓦斯涌出量也增大、煤與瓦斯突出和沖擊地壓危險性增加,惡化了煤礦生產條件,增大了生產中的不安全性。為此,煤礦安全技術也需從兩個方面開展攻關研究:
(1)根據礦區煤層條件不同、瓦斯賦特征不同、生產條件的變化,采用新的科技手段進一步完善提高現有瓦斯災害治理技術體系并進行適應性研究,如采用現代通訊技術、自控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傳感技術,解決我國現有煤礦安全監測系統相互不兼容、無法互聯互通的技術難題;
(2)不斷解決瓦斯治理技術研究中出現的新問題,如伴隨我國東部深井開采帶來了“三高”和深部礦井的延期突出問題,松軟低透氣性煤層長鉆孔瓦斯抽放技術難題。這些問題急需開展科技攻關加以解決。
4結論
瓦斯災害治理新技術在淮南礦區進行了試驗和應用,取得了經濟、社會、安全環境的多重效益。這些研究成果對我國煤礦生產條件和瓦斯災害特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具體成果表現為:
(1)瓦斯煤塵爆炸危險性預測評價技術在淮南潘三礦、張集礦應用表明,評價結果準確可靠,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為預防煤礦瓦斯煤塵爆炸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2)瓦斯地質、動力區劃和地球物理探測方法的煤與瓦斯突出預測技術是經實踐證明是有效的,是減小防突工程量、提高防突效果的保障技術措施。
(3)AE聲發射、電磁輻射等非接觸連續監測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并進入實用化和產業化階段。
(4)保護開采、顧煤層瓦斯強化抽放技術在聯合攻關,取得了理論、技術和試驗研究的重大進展,是淮南礦區治理瓦斯的有效技術途徑。
(5)通風系統的監測、可靠性評價技術隨著礦井集約化水平的提高會越來越突現其基礎作用,而虛擬現實技術要達到應用階段仍需開展大量工作。
關鍵詞:輸配電線路,運行,管理制度
1.運行值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員應按交接班制度中規定的值班方式、交接時間、交接程序、交接內容等進行交接。未辦完交接手續,交班人員不得擅離工作崗位巡視與檢查制度:電氣設備在運行中的巡視,可分為定期巡視、特殊巡、登桿檢查。
2.運行維護管理制度
線路運行維護工作必須嚴格遵守電力行業標準DL/T741《架空送電線路運行規程》和DL409-1991《電業安全工作規程》(電力線路部分)的規定,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認真搞好線路的運行維護工作,即做好巡視、檢修及反事故措施的實施工作。運行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其所屬(包括代管)的每條線路都應有專人負責運行維護。
每條線路必須明確其所屬的線路運行單位,并明確劃分運行維護界限。一條線路屬兩個及以上線路運行單位維護時,應有明確的運行分界點,不得出現空白。對于重污穢區、多雷區、重冰區、洪水沖刷區、不良地質區等特殊區段和大跨越的線路,線路運行單位應根據沿線地形地貌和氣候變化等具體情況及時加強巡視和檢修,并做好預防事故的準備工作。
3.設備缺陷管理制度
在線路運行維護工作中發現的設備缺陷,必須認真做好記錄,及時匯報,并根據設備缺陷的嚴重程度進行分類和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對于近期內不會影響線路安全運行的一般設備缺陷,應列入正常的年度、季度檢修計劃中安排處理。
對于在一定時期內仍然可以維持線路運行,但情況較嚴重并使得線路處于不安全運行狀況的重大設備缺陷,應在短期內消除,消除前要加強巡視。
對于已使得線路處于嚴重不安全運行狀況、隨時都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緊急設備缺陷,必須盡快消除或采用臨時安全技術措施后盡快處理。
4.設備的檢修管理制度
4.1檢修原則:①運行單位必須認真抓好設備檢修工作,加強設備檢修管理,使線路設備經常處于健康完好狀態,保證電網安全經濟運行。②線路設備檢修,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應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則,并逐步過渡到狀態檢修。③線路設備檢修,應采取停電與帶電作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并逐漸減少停電檢修的次數。論文格式。④線路設備檢修,要盡量采用先進工藝方法和檢修機具,提高檢修質量,縮短檢修工期,確保檢修工作安全。
4.2計劃管理:①運行單位應根據線路設備健康狀況、巡視檢測結果、設備檢修周期和反事故措施的要求,確定下一年度線路設備的計劃檢修項目。②運行單位應在每年九月份根據線路運行工區申報的計劃檢修項目,編制下一年度的檢修計劃,并報上級部門審批。③運行單位應根據上級審批的年度檢修計劃內容和實際情況,編制季度、月度檢修計劃。④線路運行工區在檢修計劃下達后,應認真做好各項檢修準備工作,嚴格按計劃執行。
4.3施工及質量管理:①檢修施工中應健全完善檢修崗位、施工質量和安全工作等責任制度,要認真執行工作票和工作監護制度,并做好檢修施工記錄和帶電作業統計工作。②重大檢修項目和大型更改工程要按正常審批程序,完成施工設計,編制施工技術、安全、組織措施,明確工藝方法及質量標準,并認真組織實施。③參加帶電作業、焊接、爆壓等技術項目的檢修施工人員,必須經專門技術考試并持有合格證明方能上崗操作。④檢修施工所用器材及更換零部件必須選用經鑒定合格、性能符合要求的產品。⑤檢修施工的外包工程項目必須簽訂正式合同或協議,并認真做好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工作。
5.基建工程管理制度
5.1設計審查:①運行單位應參與新建(或改建)線路工程的規劃及設計審查工作,并參與設備選型及招標工作,根據本地區的特點、運行經驗及反事故措施,提出相應的要求和建議。論文格式。②運行單位應參與線路工程終勘定線、定位、斷面地質勘測工作。
5.2設備驗收管理:①運行單位應選派有實踐經驗的人員擔任常駐施工現場的質檢員,負責施工質量檢查和中間、隱蔽項目驗收工作,對施工質量不符合要求或施工中采用未經設計、運行單位認可的代用設備、材料時,質檢員應拒絕簽字驗收。②運行單位應嚴格執行部頒的《電氣裝置安裝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110kV及以上送變電基建工程啟動驗收規程》的規定,全面做好工程工作。對不符合設計、施工驗收規范和安全運行要求驗收的不合格工程,線路運行單位應拒絕接收運行。③在新線路投運后的一年試運行期間,線路運行單位應加強巡視、檢測,對發現的問題應協同設計、施工單位認真分析,各負其責,積極處理。
5.3生產準備:①運行單位應搞好新工程投運前的生產準備工作。②運行單位在新工程投運前,應根據有關標準和定額指標,配齊經過培訓的運行維護人員和專用交通工具、通訊設施、儀器儀表、備品配件等生產、生活設施裝備。
6.技術專檔管理制度
①運行單位應按照其運行管理范圍,分別存立或建立線路設備技術專檔,專檔形式可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并逐漸實現微機存檔和管理。②線路新設備投運或舊設備更新后,運行單位應及時建立或更新技術專檔,保證資料與現場相符。
7.運行分析與故障統計制度
①運行單位應加強線路運行分析工作。對線路運行狀況、設備存在缺陷以及所發生的線路典型障礙、跳閘、事故的原因進行認真地分析,并協助安監部門搞好事故調查。論文格式。②運行單位應及時分析設備故障原因。搞好線路故障調查統計、掌握事故規律、積累運行經驗,提高送電專業生產管理水平。
8.輸配電線路運行人員的技術培訓
開展技術培訓和方法、手段可采用多種多樣形式,如定期技術問答、現場考問講評、短期講座、反事故演習、實際操作和基本功演習等等。
9.輸配電線路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產是的一項綜合性工作,必須實行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
9.1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在輸、配電部內形成主任與班組長、班組長與班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各級管理網絡。安全責任制包括:輸配電部主任的安全責任制、班長的安全責任制、安全員的安全責任制、班員安全責任制。
9.2開展安全活動班(組)應開展經常性、多樣化的安全學習、宣傳教育和崗位練兵活動,使職工熟練地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術及安全作業標準,不斷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安全活動包括:①安全日活動;②安全生產的自查、互查和抽查;③安全分析;④安全例會;⑤定期反事故演習;⑥班前會和班后會;⑦開展事故調查活動;⑧安全培訓。
參考文獻:
[1] 施工、輸配、營業三位一體[J]城市煤氣,1995,(10) .
[2] 李建忠. 如何做好輸配電線路安全運行維護工作[J]電力安全技術, 2007,(05) .
[3] 梁勇,余華. 輸配電線路運行管理[J]農村電氣化, 2005,(02) .
[4] 沈義福. 輸配電線路在特殊氣候條件下的安全運行[J]農村電氣化,2003,(04) .
[5] 左仲坤. 輸配電線路的運行與保護[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 2007,(06) .
關鍵字:鉆探機具;鉆探工程;鉆探;機械;設計;可靠性
Abstract: Drilling engineering drilling machine is the main equipment, and drilling equipment is advanced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drilling engineering in the quality of work and drilling engineering drilling machine, that is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design for drilling equipment reli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rilling tools and its reliability design was analyzed.Key words: drilling machine; drilling; drilling; mechanical design; reliability;
中圖分類號:TV53+8.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鉆探設備及其鉆探技術的現狀礦產資源在當今已經成為急缺資源,如何對礦產進行勘查,并保證我們礦產資源的供應已是一個迫切的問題。經過數十年勘探工作人員的努力,現今對表層礦床的勘查和開發已經幾乎完工。在21世紀中我們面臨著向深層地段進行探礦,要對深層的礦層進行鉆探和勘查,這就對取樣、鉆進的速度、工程的成本以及工程安全防護幾個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勘查深層礦產,除了理論上的支持外,鉆探的驗證相當重要。在深部找礦過程中,除了利用更成熟的地質理論和更先進的物化探方法、遙感技術等新探測技術外,最終還需要使用鉆掘(探)技術來取心取樣,證實推斷和探測的正確性。鉆探是人類目前獲得地球內部信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目前,
在我國勘探行業中存在著鉆探設備陳舊、效率低下、技術落后等很多問題,由此可見,加強我國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應進一步推進現代化鉆探技術和裝備的建設。
二、鉆探工程及鉆探機具鉆探工程指的是利用機械工具和設備將地殼巖石破碎,并鉆出一定深度和直徑的的圓柱型孔,取出巖礦樣品并進行分析以了解和掌握地下的地質情況,或者作為某種專門的用途,以滿足地質礦產、工程地質、巖土工程及國民經濟中其它相關部門所需進行的工程。
鉆探機具的主要設備是鉆機。鉆機一般是由液壓傳動系統、機械傳動系統、回轉機構、升降機構、給進機構、機架等結構組成。現代化鉆進深度一般為10米至10000米范圍,鉆井的口徑一般是0.05米至6米。
鉆探機具在破碎巖石中使用不同的機理,由此可將鉆探方法分為化學的、物理的和機械的三種?;瘜W和物理的破碎方法,目前只處于實驗室的研究和試驗階段,并未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應用。機械方法對所有類型巖石都能進行破碎,因此,這種方法在鉆探工程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機械方法主要表現在以外集中載荷使得巖石中產生巨大的局部應力從而使其破碎。因此,機械方法破碎巖石時,由于外力作用的施加方式和性質的不同,將機械鉆探的方法分為沖擊鉆探、回轉鉆探、沖擊回轉鉆探這三大類。
根據鉆探的工具不同,其鉆探方法可以分為金剛石鉆進、鋼粒鉆進、復合片鉆進、硬質合金鉆進等方法。根據取樣工具的不同,可以將取樣的方法又分為雙管單動鉆進、雙管雙動鉆進、單管鉆進、沖擊取樣鉆進、靜壓取樣鉆進繩索取心鉆進等方法。
三、鉆探新技術在礦產勘查中的應用鉆探技術的應用向著專業化發展。其表現形式有兩種:在礦種方面的專業化發展,例如鋁土礦鉆探、硅藻土鉆探、砂礦鉆探、鹽并鉆探等;在施工的區域方面向專業化發展,水上鉆探、污染地區鉆探、凍土層鉆探、河谷區鉆探等就是這方面的實例。最近幾年我國在地質找礦及勘查方面進行了巨大投資,尤其是在煤炭、鐵礦的勘查,許多先進的新技術在這兩個領域廣泛得到應用。我國的西部存在著干旱缺水和地層破碎漏失的地質特性。在這些地區如果利用傳統的做法進行鉆探施工,就需要在施工過程中配備專用的供水車,并且到很遠地方去拉水,這樣下來工程成本就非常高??諝饨M合新型鉆探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將這一問題得到解決。這種技術充分利用了空氣無處不在的特點,利用空氣或者僅消耗少量水的泡沫液作為循環介質。
現在各種用途的新型輕便鉆機、機械轉盤式鉆機、全液壓鉆機、多功能鉆機等,無論在功能、結構,還是在自動化程度方面都比老一代的鉆機技術更加先進。并且現代鉆探設備配套使用了輔助機具、產品的標準化、檢測儀表、信息技術和新型材料的應用等,這些技術和設備都不斷的走向成熟。 鉆探工程中鉆探機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廣泛應用在鉆探行業。按照鉆探機具的主要用途可以將其歸納如下:(1)對地質的普查鉆探。目前淺孔輕便的鉆機或者地表取樣的鉆機常使用在地質普查和找礦中。(2)對水文地質的鉆探。水文水井的鉆探大多使用專門的水文水井的鉆機進行鉆井和鉆探;(3)在工程地質中的應用:為查明壩基、橋基、路基、港口、水庫、大型設備和大型建筑物基礎等鉆探工作,鉆孔多數為淺孔并且對取樣有特殊的要求。在這些工作中必須使用專用工程地質的鉆機進行地質鉆探;(4)應用于礦產的勘探鉆探。仔細調查礦區的礦體品位、產狀、儲量和地質構造及礦區的水文地質等,根據這些地質材料進行礦產的開采。(5)油田和氣田鉆探。在石油、煤層氣、天然氣的勘探以及開采工作中都需要鉆探。
四、鉆探機具的可靠性設計
鉆探機具在開采礦產及地質勘查中非常重要。要使得鉆探機具發揮其作用,就要對其進行細致的可靠性設計??煽啃跃褪钱a品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條件下完成預定的功能的能力。鉆探機具必須根據可靠性的設計來完成我們的需要和生產目的。下面對機械可靠性的設計進行分析:
定性和定量的可靠性的設計是機械可靠性設計中的主要內容。定量的設計就是充分了解所要設計中零件的應力和強度分布以及各種設計中參數的隨機性的基礎上,利用建立隱式極限狀態函數的關系設計出滿足規定可靠性要求的產品;定性的設計是在故障模式和危害影響的基礎上進行的,并對針對應用成功的設計和經驗使得設計的產品能夠達到可靠的目的。
預防機械故障的設計:串聯系統是機械產品中經常使用的,但是串聯系統的設計在操作中很容易出錯,并且對零件使用材質有較高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對材料進行整體性的提高,這樣才能保證機械產品的可靠性。
機械簡化的設計:在滿足機械設計的功能要求時,應盡力做到簡單,對零部件的使用數量上要盡量減少,而復雜的設計增加工作人員失誤的可能性,因此使得產品的使用風險增大,由此可見設計簡單是可靠性設計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減少故障從而提高可靠性。
機械產品耐環境的設計:機械產品都有自己的使用壽命。在設計時要考慮到振動,裝配、運輸時的沖擊對機械產品的壽命影響。在貯存時濕度、溫度、霉菌、氣候、沙塵等等對機械使用的損耗。
機械的余度設計:余度設計是針對完成規定功能中重復的備件和結構等,用于防止局部壞損而不致于造成系統或者整機喪失規定中的功能設計。在機械設計中使用這種方法從而提高系統的可靠度,然而會降低了基本可靠性,因此在機械設計中采用余度設計時要對其做到慎重。
人機工程的設計:通過發揮人和機器的配合這個特點來提高機械產品在可靠性這方面的設計,從而減少了人在操作中的差錯。做到人機一體的密切配合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減少人為的錯誤,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機械的可靠性。
此外機械設計時還要做到健壯性設計、概率設計、權衡設計、模擬方法的設計、降額設計等等,這樣才能達到鉆探機具的可靠性。
結語:如今是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茖W技術不斷地進步,鉆探工程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而且應用范圍逐漸擴大。鉆探工程在以下行業中廣泛應用:礦產資源的勘探及部分礦產開采;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工程地質的勘察以及生態環境的研究;國防工程等等。安全系數法是目前常規鉆探機械設計中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將作用在零件上的載荷、材料極限的應力和零件的尺寸等用作常量來進行的,這些盡管使機械的安全系數大于1,但是這并不能說明產品的安全。在實際設計時要對機械設計引入可靠性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孫志寶.鉆探工程的幾點技術淺析碩士論文[J].科技風,2011,06.
【關鍵詞】測繪工作;遙感測繪;應用
1 遙感技術發展概況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遙感技術就已經步入人們的視野,第一顆由蘇聯發射的人造地球衛星就是憑借遙感技術而取得成功。截止到目前,遙感技術已譜寫了半個世紀的篇章,縱觀今天的遙感技術,已經不再應用于人造地球衛星領域,多種應用在航天飛機衛星運轉、發射、檢測以及環境方面的遙感技術提供更為客觀、真實的數據?,F階段,我國測繪工作具體涵蓋資源測繪、地質勘測以及環境檢測等方面,由于遙感技術的顯著性效果,在此行業中被普遍應用。
所謂的遙感技術,主要是指利用相關設備對遙遠的事物進行監測,從而獲取信息及感知的有效方式。其中,傳感器這項裝備可以說是遙感技術最為關鍵的設備。利用傳感器自身的傳播性能,遙感技術感知附近及地面事物,在經過確定及篩選之后,獲得有用的數據,同時再將這些信息與數據利用傳感器傳遞到地面,采用分析法與計算機技術對其進行系統的比較,最終得出較為全面、客觀的信息。此外,遙感技術滲透了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測繪科學及地球科學等學科知識,結合了各個學科的優點,整合而成的一項高端、先進而又精確測繪技術。
遙感技術具有獲取數據資料范圍大、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獲取信息受條件限制少、獲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等特點。航空遙感具有技術成熟、成像比例尺大、地面分辨率高、適于大面積地形測繪和小面積詳查以及不需要復雜的地面處理設備等優點。缺點是飛行高度、續航能力、姿態控制、全天候作業能力以及大范圍的動態監測能力較差。但作為一種探測和研究地球資源與環境的手段,仍是方興未艾、不可取代的。
2 測繪工作中遙感技術應用現狀分析
2.1 測繪遙感應用不夠廣泛
在我國,在所有的測繪工程項目中,遙感技術是完成任務目標的必備手段,可見,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技術的水平與領域也隨之不斷延伸。然而,由于人們習慣和觀念,對遙感技術存在一定陌生感,導致其推廣受限。
2.2 遙感工作資金造價高
在實際工作當中,有些測繪項目因為遙感技術價格高等問題望而怯步,隨著近幾年來計算機技術以及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促成遙感技術由最開始的理論層面正式步入實質階段,其具體的環境資源、災害監測、地質勘探以及地理測繪方面的檢測功能逐漸明顯。但是,仍然遙感技術造價高、花費大等特點仍然制約了其發展。此外,在我國,遙感技術主要應用在一些重點研發的科研項目上,譬如說資源勘探、環境污染以及地址災害等方面,而用于煤礦開采或工程地址檢測方面的則少之又少。
2.3 遙感信息源空間分辨率較低,應用水平較低
遙感技術在環境污染檢測以及地質災害勘測方面的優勢將會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失業用戶地質災害研究事業的長遠發展,所以,從某種方面來看,提高遙感技術信息員的空間分比率,在測量水平、覆蓋范圍、以及信息數據準確性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3 完善遙感技術在測繪工作中應用的策略及其具體做法
隨著時展,遙感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各個測繪工程項目中,遙感信息技術的漏洞與不足也愈加明顯,而完善遙感技術手段、加強其宣傳力度以及提高技術水平可以說是普及遙感技術的主要方式。
3.1 遙感技術在測繪工作中的應用
現階段,遙感技術在我國測繪工程項目中應用較為廣泛,因為遙感技術相比傳統的測繪工具,其優勢更為明顯,避免了很多容易出現的測繪漏洞。
3.1.1 跟傳統的測繪技術相比,遙感技術發生人為干預的情況較少,可以客觀、全面的將監測區域的情況反映出來。而若是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測量,極容易出現誤差偏大或誤差累積等現象。而不得不說,遙感技術的測量數據比較真實、準確。譬如說:在礦區資源的定位和監測上,可以通過遙感技術來確定煤礦資源的具置,避免以為內不科學開采威脅生命或資源浪費等問題。
3.1.2 與傳統的測繪方式不同,遙感技術能夠動態實時、全方位、全天候的進行工作,這可以說是遙感技術最為顯著的特點,它以全球定位系統作為后盾與支撐,在完成空間定位與導航工作之后,能夠實時監測區域的實際情況。
3.1.3 遙感技術發展至如今,應用范圍已經極為廣闊,它可以迅速了解所在區域的地質特點、資源所在地以及地理情況,從而獲取全面、精確的數據。
3.2 加強對遙感技術深度研究,拓展應用領域
可以說,在地質調查這項工作中,應用遙感技術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急迫需要與客觀要求,從事物本身出發來看,也是十分必要的。就我國目前的發展態勢來講,遙感技術的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應進一步以研究遙感技術為出發,提高其精度、準確度以及宣傳力度。首先,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可以說也為遙感技術的深入研究工作做出了貢獻。我國必須以進一步開發遙感技術為核心,以強國為目標從而不懈努力。除此之外,我國還需提高思想認識與觀念意識,增加遙感技術的覆蓋范圍,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解決當前各大測繪工程項目應用遙感技術而遭遇的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拓展其技術領域。其次,相關部門也應重視起來,加強對遙感技術的推動、深入研發與鼓勵,可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來促進遙感技術的應用及普及。
3.3 大力推廣遙感技術,加大遙感技術普及力度
只有在大力推廣工作中,才能充分的顯示遙感技術對測繪工作的適應力與優勢。現階段,不少應用遙感技術的測繪工程項目已經發現遙感技術高超的環境適應力以及技術優勢,譬如誰:能夠勘測不同地形,實現對地質災害、氣象災害以及火災等的全程監測,獲取真實的數據,為建立災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國災害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適合監測不同地形,可實現對地質災害、氣象災害以及火災的全程監測,從而獲取有效的數據信息,為建立災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國災害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增加遙感技術的覆蓋面積以及普及程度勢在必行。
3.3.1 利用遙感技術來降低項目工程的測繪造價,實現遙感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實用度。只有降低資金成本,讓更多和項目去接受,而不是目前集中在幾個重點項目上。
3.3.2 提高遙感技術的空間分辨率也將有利于遙感技術的普及。早期遙感技術受分辨率限制,較多應用于宏觀的檢測,而當前由于新工作思路的拓展,遙感技術與地質的符合程度越來越高,受距離的限制也越來越小。但是相關人員在改善工作思路,加大遙感技術地質檢測水平上還需進一步努力。
4 結束語
總之,在當今的測繪工作中,應用遙感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與科技的進步,遙感技術的覆蓋范圍將會大大增加,實現遙感工程司、災害、氣象、地質遺跡環境資源監測等項目,拓展遙感技術的應用范圍,讓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災害預防、社會發展以及國民經濟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覃永勤.淺談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及其工程應用[J].廣西城鎮建設,2012,(08).
[2] 慶斌,韓金芳,馬麗新,等.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地質測繪中的應用[C]//第二屆“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論文精選.2010.
學術研究
(1)建立新國家地理格網服務地理國情監測初探 狄琳
(3)遠離大陸海島的高程傳遞 柯寶貴 章傳銀 張利明
(5)玉樹地震對周圍衛星定位連續運行站的影響分析 李凱鋒 歐陽永忠 陸秀平 任來平
(9)基于eros-b影像更新礦區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方法與精度評價 陳國良 汪云甲 田豐
(12)基于lidar和航空影像的三維建模方法探討 馮梅
(15)基于無人機低空遙感系統的快速處理技術研究 尹杰 楊魁
(18)等效法收斂計變形監測 楊浩
(22)基于橢球面大尺度表達地表對象方法研究 楊永崇 競霞
(26)gis軟件自動化測試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曾波
無
(28)拓普康全站儀車模亮相首屆全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展覽會 無
技術交流
(29)基于jscors層析連云港沿海水汽的三維特征分析 董春來 王香蘭 蔣廷臣 周立
(33)基于橢球膨脹法實現獨立坐標系統的建立 于亞杰 趙英志 張月華
(37)困難復雜地區輸電防雷線塔數據機載lidar三維掃描獲取 阮羚 周平 姚堯
(40)基于點云數據的文物精細建模 孟志義 錢林
(44)利用改進的fcm方法分割高分辨率遙感影像 田慧 周紹光
(47)無砟軌道cp ⅲ平面控制網測量精度影響因素分析 譙生有 聞道榮
(50)gis與模型技術在城市排水管線承載力評價中的應用 解智強 杜清運 高忠 王貴武 黃俊
(54)基于arcgis engine的矢柵基礎地理數據空間轉換方法研究 劉佰瓊 周衛 戴相喜
(58)mapinfo二次開發在坐標轉換中的應用 李東 毛之琳
(61)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數字線劃地圖概述 武文忠 郭新成
無
(63)“則泰杯”全國第四屆大學生測繪科技論文競賽評選揭曉 無
技術交流
(64)基于webgis的復雜城市交通網絡信息服務 薛明 劉春 肖學年
(69)武漢市1∶2000房產管理圖數字化測繪與建庫工程及成果應用 鄭舉漢 張鵬 徐磊 陳鎮
(72)一種改進的折線轉分段bezier曲線的擬合方法 張超 王文靜
(75)測繪資料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趙力彬 張新利 呂志勇 施建輝 李發紅
無
(78)愛普生大幅面專業繪圖儀助力遙感產業化發展 無
徠卡測量新技術應用專欄
(79)徠卡hds 8800三維激光掃描儀在露天礦中的應用 段奇三
則泰三維技術應用專欄
&nb
sp; (81)三維激光掃描系統在舟曲重點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中的應用 周學林 魏文濤 劉麗惠 王占超
測繪教學
(83)空間大地測量學課程建設及教學方法研究 魏二虎 張奇 李征航 王甫紅
(86)gis應用技術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微 舒娛琴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