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0 09:32: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學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選擇的主要原則
1、需要性原則。指中小學教育教研課題應該根據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教育科學發展的需要來選擇??茖W選題的實踐經驗表明:中小學教育實踐中提出的問題是研究課題選擇的最重要的源泉。作為中小學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應該優先選擇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中最迫切、最亟待解決、最關鍵性的問題,作為課題來研究。
中小學教育科研的選題的理論價值同樣是重要的。目前,我國教育科學的理論研究落后于教育改革和教育建設的需要。教育改革時間中,有許多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亟待我們去研究、探索,給予理論上的回答。我們除了對當前教育實際工作中迫切需要優先選擇的課題進行研究外,還要對某些具有超前性的、預見性的、有應用前景的理論性課題進行研究。 總之,需要和價值是一對孿生兒,根據需要性原則選定的課題應該具備一定的應用價值和學術價值。
2、新穎性原則。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新穎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①時代感。能夠反映和體現所處時代跳動的脈搏的,諸如:“現代小學教育與農村社會發展”②內容新。要從教育實踐提出的新問題中、新生事物的萌芽中、新鮮經驗中選題;還要從教育領域里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思維、新設計、新方案中選題;還可以從不同觀點的爭議中,不同學派的對立中、原有理論和新的實踐的尖銳矛盾中選題;還可以從教育科學的知識空白中選題。③角度新。對于比較熱門的選題,要從新的角度去挖掘新意。例如:“學習興趣的培養”,已經成為很多研究者的選題,我們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提出“小學生厭學問題的研究”作為選題。目前很多研究人員在研究“兒童性格的發展”,我們可以從另一個新的角度,提出“獨生子女任性的對策”作為選題。
3、可行性原則。是指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應當具有開展研究的可行性。即必須考慮課題經過一段艱苦的研究以后應當是可以實現的或有可能被解決。選題是否可行,需要考慮以下因素:①研究者個人具體情況。比如:知識基礎、專業特長、教育工作的實踐經驗、教育科研的科研經驗、志趣和可以利用的時間。廣博的知識是我們選題的基礎,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者除了具備專業和將要選擇的課題范圍的知識外,還應當具備鄰近學科的相關知識。一方面要掌握前人對該課題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掌握與選題有關的知識空白情況。青年教師和初次參加教科研的同志,不宜將課題選得太寬、太大和太復雜。②課題組成員的結構。最好按照“志同道合”的原則組織課題組。重大的教科選題,應該由有識之士、有志之士和有權之士共同攻關,選題才有可行的組織保證。③教育情報資料的充實。要占領本選題資料的最高點。④是否抓住了時機。⑤還要考慮花費在教科研的時間因素。
關鍵詞:中小學;基礎教育;相互適應;承前啟后
中小學的過渡銜接是基礎教育中被忽視的一個薄弱環節。中小學教育中嚴重脫節的現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現在一部分小學生進入初中后,有無所適從之感,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搞好中小學教育的有效銜接,盡快讓學生適應中學的學習,擺脫依賴性,增強自覺性,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使中小學教育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小學和初中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中小學教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這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的影響,小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處在較低的階段,他們天真、幼稚,好奇心強,理解記憶遠不如機械記憶。因此,對他們的教學只能從簡單的知識入手,手把手地去教。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所學知識的增多,才能循序漸進地增加廣度和難度。當然,隨著年級的升高,所學知識也有了一些難度,為他們到中學打基礎。學生到了中學后與小學最大的差別是年齡大了,生理和心理素質可以說也是一次飛躍,這時他們面對的是更多的學科,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由此可見,中學教學與小學教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階段。
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總認為科學有效地處理好這個課題對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非常必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小學教育要具有前瞻性,善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自主學習是課程教材改革提出的新理念,理念如何轉化為一線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能力,需要教育研究工作者提出切實可行的操作措施并深入學校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指導,使理念轉變為行動。從校內實際來看,小學生中普遍存在一種學習目的不明確,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弊病。尤其在農村小學,受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往往只完成老師布置的顯性作業,對隱性作業拖拖拉拉,不能自主完成。
雖然小學生的智力水平有限,但是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過程中時刻要為他們的下一階段的學習考慮,要逐步引導,強化訓練,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小學生不太懂事,好奇心強,但是他們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能否寫人對他們終生都受益的文字是至關重要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烙印。自學能力是指學習新知識的技巧,其中包括較強的求知欲和靈活而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很強的求知欲才能成為有理想、有能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二、中學教育要做到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欲速則不達
由于小學生到中學后所學的科目多了,知識的難度較小學也深了,一時間有一大批學生不適應,他們面對五花八門的學科一時覺得手足無措,特別是一些基礎較差、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表現得更為突出。面對這種狀況,教師要及時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幫助他們渡過困難期,盡快讓他們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和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證明,有效的方法就是“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否則欲速則不達,勢必使大部分學生成為中小學教育銜接不當的犧牲品。
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每位中學教師從初一的第一節課開始,用小學的教學模式逐漸地往中學教學模式轉變,也就是說教給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的方法,使他們自己克服被動學習的不良習慣,養成自己動腦動手的良好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老師的引導,離不開教師的關愛,特別對學困生,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求全責備,要有愛心,要有耐心,要把這項工作當做一項工程去對待,因人而定,做好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只有這樣才能科學有效地處理好銜接的難題。
三、班主任與科任教師必須團結協作
中學教學學科多,教師各負其責,而小學學科相對于中學少,班主任幾乎全天跟著。為了避免中學班主任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詳細,就必須同所有的任課教師密切協作、及時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了解學生在校的全部。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的溝通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前提,也是關心學生、引導學生、分析W生的立足點。無論是班主任還是課任教師都要面對每一位學生,主動擔負起培養教育學生的歷史重任,向社會負責、向家長負責、向每位學生的未來負責。
處理好中小學生教育的銜接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難題,也是部分學校教育失敗的主要根源。所以,我們每位教師都要將銜接這一課題納入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中,要認真對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探索,爭取銜接的最佳效果。
關鍵詞:美國教育;中國教育;教育文化
中圖分類號:G40-05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0-0052-02
中美教育文化差異一直廣受關注,也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孰是孰非,褒貶不一。2015年,筆者有幸作為訪問學者出訪美國西俄勒岡大學,親身感受了美國的中小學教育文化。本文中的幾點切身體會希望能給國民大眾、廣大教育工作者及管理者帶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啟示,同時也會對促進我國教育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點點有益的幫助與借鑒。
一、美國的中小學教育體制
美國中小學教育的學制總共是12年,一般是小學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同時,美國中小學教育通常實行小班化教學,每班20―30人,小學教師一般每天上5節課,教師辦公室常常設在教室里專門的教師辦公區域。簡單說來,美國的教育體系分為私立和公立兩大部分,但是沒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在美國的中小學中,25%左右是私立性質的,他們的經費來源主要是學費、社會捐贈以及宗教社團的支持等。75%左右的學校是由政府資助的公立學校,實行12年一貫制的義務免費教育。而在美國的中小學生總人數中,大約有10%來自私立學校,90%來自公立學校。
美國小學教育的學習課程一般科目較少、內容較淺,同時學生在校時間短,課后家庭作業也很少,因此學生有很多的時間可以用來安排課外生活,小學生也有充分的時間去玩。筆者所參觀的一所小學是上午8:15上課,下午3點放學,一天上6節課。附近的一所中學也是一天上6節課,為了錯峰,這所中學上午9:15上課,下午4點放學。美國中小學所進行的教育活動、教學內容乃至布置作業,都會盡量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聯系?,F在,美國的中小學有畢業考試,但是不排名,也不作為升學的依據。此外,美國的教室面積大都比中國的小,但設備設施相對先進,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教學軟件、配套資料等隨時可用。在美國,窮鄉僻壤的學校和城市的學校之間沒有多大的差別,雖然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基本設施都有,所以美國上公立學校的W生基本上就不存在擇校的壓力。
二、感受美國的小學教育
為了切身體驗美國的小學教育,通過鄰居教育專家Sara的介紹,筆者獲得了去美國西俄勒岡大學附近的一所小學參觀學習的機會。下午1點,筆者隨同Sara開車前往Salem附近的一所小學。由于是提前預約的,該校校長協同一位教師共同接待了我們,這位教師全程帶領我們參觀各年級的課堂教學。
參觀的第一個班級是一樓的一年級。一進教室,筆者就看到歲數不同的學生在同一個教室。原來這節課是安排五年級的學生一對一地教一年級的學生學習如何使用學校圖書館查找并借閱圖書。在這所學校中,學會在圖書館查資料、借書是對每個學生的基本要求。其中,這所學校圖書館中的書籍條碼都被形象化為不同種類的菜單目錄,每一類型的書籍歸屬于不同的菜單目錄下面。通過使用書類菜單目錄,在五年級哥哥姐姐的幫助下,每個一年級的小朋友都學會了在學校圖書館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籍的方法。接下來參觀的是一個三年級的課堂,課堂氣氛顯得很活躍,后來聽隨行教師介紹這個課堂是三年級學生和四年級學生的混合班級。見筆者疑惑,隨行教師補充說這種混合班級有助于培養高年級學生配合教師管理低年級學生的能力。隨后參觀的是一個二年級的課堂,一些小孩在用火柴棍之類的東西借助膠水動手搭橋,另一些小孩子則直接坐在教室圖書角看書并討論,其中還有個小孩是用左手寫字畫畫。一個教師坐在講臺旁邊一邊看資料一邊監控整個班級,并不干預學生的異常行為。參觀的六年級學生是在上閱讀課,教師和學生圍成一圈坐在地毯上,教師講得眉飛色舞,學生聽得全神貫注,故事結束,教師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都是積極踴躍地發言,師生之間的關系非常融洽。
在課堂考察過程中,基本上沒看到教師一本正經的在講臺上講課。在所參觀的學校中,我們看到走廊、教室墻上到處都懸掛著學生的故事集、小論文和一些圖文創意作品和作業。此外,在本次參觀過程中,筆者就看到一個小女孩坐在走廊地上看掛在墻上火山爆發的圖文資料,于是筆者就順便問小孩:“是不是每天在學校都很開心?”當然,筆者得到的是不容置疑的肯定回答。
在與一些教師和學生的閑聊中,筆者除了發現小學教師包班上課和混合班級等事情外,還發現了一些現象。譬如:小學沒有課本;小學升中學不必考試;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打瞌睡、可以看與本課無關的書籍;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接話或者是提問;學生學習環境比較輕松,從來沒有聽說過什么“教輔”;等等。真不敢相信這就是我們所羨慕的美國小學教育。筆者以前對美國人的印象是他們活潑開朗、自信樂觀、充滿活力,然而當筆者深入了解他們的教育之后,才逐漸理解這些性格是來自教育上的培養。
三、美國自主研究的中學教育
美國初中生的課程內容與小學相比,開始逐漸加深,但是與我國初中生的課程內容相比,其難度仍舊低很多。在小學階段,美國教育主要培養的是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到了初中階段,美國教育主要培養的是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美國初中的課堂教學氛圍還是和小學一樣,都是比較活躍的,同時也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關注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教學方法上,由全班性的教和個體性的學轉化為小組化的集體教學。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每個學生都會有較高的參與度。教師也不會以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教材內容去束縛學生的思維模式,而是積極地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聯想或者是想象,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學生不僅能在輕松、和諧、開放、自主的氛圍中進行學習,而且其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地重視和體現。因此,美國教育在注重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學生獨立能力與個性的培養。
美國的中學和高校一樣都推行學分制、選課制和主輔修制。美國高中課程設置多元化,除了必修課英語、數學、科學、社會研究、體育與健康等,剩下的全是選修課,因此也沒有同班同學的概念,大多實行的是走班制。在選修課教學過程中,實行的是分層教學,分為初、中、高班,目的是因材施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尤其是那些動手操作比較強的課程很受學生們的歡迎,比如各式各樣的體育項目、勤工儉學項目、演講辯論比賽以及一些社會公益實踐活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美國教育非常重視每個個體的綜合發展和進步。同時,美國的中學培養完全是和大學教育接軌的,大學需要什么樣的學生,中學教育就努力向什么方向去培養每一個學生,所以學生在升入大學后完全不存在不適應大學生活的問題。但是,美國的高中教育也是比較嚴格的,和中國的高中生一樣,美國的高中生升學壓力也很大,尤其是那些想要考取名牌大學的高中生,他們要努力學習,去盡力考取好的成績,以便可以實現自己的名牌大學夢。
四、結語
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孩子會在家里接受家長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地位會越來越高,而這種教育方式是每個家庭的自愿選擇,不是美國各州統一協調安排的結果。美國是一個追求民主和平等的社會,他們的教學目標是每個孩子都具備天生獨特的優點,不允許每一個孩子落后,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應該一視同仁,不受出身和種族等的各種影響,這也是我們國家必須要學習的先進教育理念。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美國的教育正在進行一定的改革,也在學習我們國家的統一大綱和統一考試,因此我們也要看到我國教育的獨特優勢,不能妄自菲薄。
參考文獻:
[1]曹萬生.錢學森之問與基礎教育[J].教育科學論壇,2010,(2).
關鍵字:慕課;主體;主導;新課標
慕課,是近年來教育界十分火熱的一個詞。它代表著一種全新的開放式在線學習模式,它包含了以前的教育資源、學習管理系統、評價系統,形成了既開放又嚴格的全新學習系統。
“慕課”(MOOCs),是一個舶來品,“M”代表Massive(大規模),學習規模宏大,學生成千上萬,突破傳統學校限制;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課程的意思。
慕課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規模大,慕課的學生動輒上萬人,甚至十幾萬人,優質教育受益范圍可無限擴大;二是授課形式生動活潑,充分運用動畫、視頻、微課程和小測試等手段,使教學深入淺出,更加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三是很強的教學互動,線上“你問我答”,亦學亦師,形成強大的線上學習社區,極大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學、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同學習。
慕課的課程范圍幾乎涵蓋了各個學科,并提供該學科的系列課程,學習者只要有興趣去完成學習,甚至可以零起點起步學習直到精通。同時,學習者在學習的同時,還要不斷地參與測驗,測試合格才能繼續學習。從某一個角度來說,慕課是內嵌學習跟蹤評價系統的在線學習平臺。
慕課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對學習者而言,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它脫離了傳統課堂來自老師的“束縛”,可以自主選擇課程,參與學習。因此,它更適合那些有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的學習,比如成人自學考試、大學課程等。那么,慕課能否完全適合中小學教育呢?
慕課正在逐漸中小學基礎教育滲透,這個步伐已經不可逆轉,那么慕課對于基礎教育到底有多大魅力呢?
首先,慕課是開放的,同一課程會有不同的教學資源,這就給學生已選擇的余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同一課程下的不同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同時,不同地域不同學校的學生也可以選擇“名師”課程來學習。慕課是打破名校界限,實現教育均衡的有力武器。
其次,慕課使用微課手段,使用短視頻、小資源來進行學習,這種人機互動學習是可重復的,學生在學習某一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時可以反復學習,知道學會為止。這種重復性是課堂教學不能給與的。
再次,慕課是一個開放的學習社區,學生可以就自己的學習情況隨時在社區上進行提問、交流從不同層面角度對同一知識點進行深入學習,使學生深入掌握理解所學知識。
慕課的這些優勢,使得它與中小學教育越來越緊密的融合在一起。在慕課走進中小學的時候,很多人也對在中小學開展慕課提出了質疑,認為慕課并不適合中小學教育,闡述了一些慕課的短板。
慕課的存在沖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翻轉課堂一時間讓老師和學生們都難以完全接受。中小學生與大學生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完全的翻轉課堂很容易讓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中小學生迷失,不知該學什么甚至逃避學習。老師也無法及時掌控學生的學習狀態。
中小學課堂教學,是依據教學大綱,有嚴格的課時進度的學習過程。完全脫離課堂“束縛”展開開放式的教學是不現實的,那樣完全有學生興趣出發的學習很容易偏離教學目標和延誤教學進度。
那么慕課,真的不適合中小學教學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研讀新課標,不難發現,慕課與新課標的思想理念并不沖突,甚至是“量身定做”。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創新,改革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1.自主學習:學生積極培養自主學習習慣,通過慕課平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逐步做到想學、能學、會學,堅持學。
2.合作學習:學生通過慕課平臺的社區活動,在小組和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學習
3.探究學習:學生針對學習目標,自主探究,通過任務驅動完成學習內容。
如果,學生自律能力比較差,不能有效自主學習怎么辦?
新課標強調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意思是說:教學以學生的學為主要目的,應為學生服務,教學要圍繞學生展開,而教學過程的開展,教師要起到主要的引導、導向作用,不是由學生自由開放去學。這樣既避免以教師為主的現象,又克服課堂學習學生自學式的“散”。
這句話,既適用于傳統課堂教學,同樣適合于以慕課平臺為環境的學習過程。針對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強調“學生為主體”,這個“主體”并不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忽視教師的作用,變成以學生為“主”,而是在“教師為主導”前提下的“學生為主體”。在開放的慕課平臺下學習,“教師為主導”一定不能夠忽視,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學習、怎樣學習,教師要“約束”學生在一定教學目標、教學框架下自由學習,不能任由學生散漫學習。同時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確保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教師的教學進度相一致。
結合中小學的特點,應該有適合基礎教育的慕課平臺。這個慕課平臺,應該是以新課標下的課程體系為核心,以教學大綱、教學進度為脈絡的學習平臺。
中小學慕課學習平臺,要尋找學習開放性和課程統一性以及學生統一管理的平衡點。
課程統一性:在一定地域內,學生都是使用材,按照同樣的教學大綱和學習進度進行教學。慕課學習平臺也必須嚴格把握這一點,才能在基礎教育中生存。慕課學習平臺要以各學科教材的章節順序為基礎建立學習過程。按照課時劃分學習節點,學習節點內課程知識點的展開,緊密圍繞教學大綱。
學習開放性:失去開放性的學習平臺不能再稱之為“慕課”。所以在嚴格遵照教學大綱,形成的學習節點后,其下的教學內容應該是開放的。也就是說在同一教學目標下,應該存在為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或者學習同一知識點的不同開放性學習資源。
這樣,在課程的統一性“約束”下,學生可以在就某一章節和知識點“自由”學習。
學生統一管理:在中小學慕課學習平臺上學習的學生,不能脫離教師的掌控,教師要隨時發揮主導性作用。因此,慕課學習平臺必須有“班級”這個組織,這樣,教師才能及時了解跟蹤自己學生的學習狀態,指導學生學習過程。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班級管理布置作業,安排測試,完成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過程。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中小學 現狀 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007-02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性格和精神形成的土壤,是我們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所在。在當今文化多元化發展的社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逐漸削弱,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已是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在北師大座談時,強調古代詩詞和散文的重要性。另外,教育部也下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重視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地位。中小學教育作為傳承與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擔負著中國文化繼往開來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中小學階段普及傳統文化,目的是讓學生找到情感上的歸屬,在精神上變得豐富,在思想上獲得根基,做一名有內涵、有文化修養的文化人。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過與校長的座談,以及教師教學的觀摩,發現我縣的傳統文化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的傳統文化素質不高,無法承擔傳統文化教學;教學方法單一,以誦讀為主;專門的國學課少,以活動為主;學生可利用的資源少,沒有傳統文化基礎。因此,為了改變這些教育現狀,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教育要出特色,就不能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主席說過,“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由于學校教育長期處于傳統文化的“枯水期”,教師群體也同樣“傳統文化營養不良”,作為傳統文化的教育者,教師首先要補文化課,也要補思想課。另外,中國傳統文化不是一門具體學科的知識,而是有關生命的學問和智慧,需要個人在日常工作中進行理解和認識。這些都需要教師深刻的理解和鉆研,把握其思想精髓。教師只有成為具有文化素養的人,才能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除了“言傳”,更重要的是“身教”,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在言行中使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實現知識的潛移默化。
二、教育內容實現由“知識――情感”的轉型
傳統文化內容在中小學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少??梢哉f,我們不缺少傳統文化教育的素材,缺少的是教學的方式與方法。我們的教師習慣于講授一些知識性的東西,學生聽了不僅沒有興趣,而且也沒有情感的共鳴與體驗。從實踐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現行的傳統文化教育只是完成了知識的灌輸目的,并未達到讓文化深入人心的目標。
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情感意識,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古詩學習,教師可以引領學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嘗試從作者的視角來思考,感受古詩所表達的意境,同時,要杜絕死記硬背,減輕學生的壓力。針對戲劇,教師可以發揮學生的表現力和想象力,讓學生親自表演和感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所了解和思考,而且還降低了學習難度,培養了學習興趣。總之,學校作為學生興趣和潛能的開發者和引領者,應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資源,找到其與課堂的切合點,讓學生體驗民族氣息,培養文化情感。
三、解除“應試教育”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捆綁
應試教育極大限制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教師的施教水平。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傳統文化的熏陶,教師就必須改進自己的教學。以語文中的文言文為例,教師要改變以往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引導學生賞析、體會作者的意圖,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樣的,在歷史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之間有其內在的聯系性,站在歷史情境中分析問題,提高興趣。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輕松自由的氛圍。在傳統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的文化鑒賞力,發掘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對文化產生感情,以文化中的價值觀指導自己的行為。因此,將傳統文化作為一門課程講授時,教師要突破舊有的思想束縛,考慮其內容的特殊性,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講述一些關于諸子百家及中國古代各派名人的故事,利用動畫、看電影等多媒體娛樂活動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樂趣中學會知識,收獲情感。最終實現教師會教、學生愛學,讓傳統文化思想在中小學生心里扎根生長。
四、引導學生多讀國學經典
接受國學經典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人自覺走進“文化”的過程。閱讀經典可以改變人的氣質,教會學生學會做人。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加強誦讀教學外,還提倡學生在課外時間多讀國學經典,閱讀的次數多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就會感受到經典中的博大精深,逐漸內化為學生自身的感悟,實現生命成長。所以,教師要關注誦讀的價值,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推薦學生一些經典的、民族的、優秀的書籍,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多國的經典文化,讓學生在對經典的了解之中把握傳統文化的真諦,在比較撞擊中逐步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五、加強漢字書寫訓練
教師培養:縣以下是關鍵
2006年制定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至今已滿10年,目前,情況進展距離計劃的目標相去甚遠。這份計劃的目標是:到2020年,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長足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監測評估等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1世紀初的水平。目前的情況是,至少在中小學教育中,科學素質教育的推動乏力。在剩下的最后5年時間,如再無大力推動舉措,計劃目標或許會落空。
根據調查,《綱要》推行10年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依舊差距甚大。公民科學素質的城鄉差距十分明顯,適齡勞動人口科學素質不高;大多數公民對于基本科學知識了解程度很低,在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等方面更為欠缺,一些反科學的觀念和行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區較為盛行。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低下,這些,已制約了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綱要》規定:實施科普工作,需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各級政府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工作,加強領導。各級政府將《科學素質綱要》納入有關規劃計劃,制定政策法規,加大公共投入,推動《綱要》的實施。社會各界各負其責,加強協作。公民是科學素質建設的參與主體和受益者,要充分調動全體公民參與實施《科學素質綱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
《綱要》中提出的“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險等知識”的科普教育內容,在全國中小學中開展并不充分,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學校中,差距更大。
教育部門有必要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采取多種途徑,開展中小學和農村化技術學校教師的培訓工作,尤其重視縣及縣以下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師的培訓,提高學歷層次和實施科學教育的能力。鼓勵師范院校設置科學教育專業,培養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的教師。
“笑傲江湖”PK“星球大戰”
曾經伴隨著推廣傳統文化的聲音,武俠小說和傳統戲劇都走進了中小學課堂。就連《三字經》和繁體字也借著國學和書法的名義走進課堂……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打著復興傳統文化的大旗,向中小學生灌輸過去的東西。而面向未來的科幻文學作品,一直不能走進中小學課堂。
只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才會意識到教材改革的意義。2015年12月,由北京市景山學校編寫的初中六至七年級語文、數學教材共8冊,已通過教育部全國教材審定委員會審訂,并正式申報八至九年級的教材。這是首套由一所中學自己編寫、經由教育部審訂的教材,可在全國推廣使用。參與語文教材編寫的景山學校初中語文骨干教師透露:該校編寫的4冊語文教材,呈現幾個新的特點:嘗試在語文教材中納入了科幻作品,選編了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劉慈欣獲得世界科幻文學雨果獎之前,就已經在進行教材的編寫,所以還是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激發學生想象和讀書興趣”為主題,還選用了科幻大師阿西莫夫的作品、《哈利?波特》作品中《大難不死的男孩》等,為的是努力抓學生的興趣點。
這種編寫思路借鑒了美國中小學的一些做法。近年來熱映的美國科幻電影《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都是美國中小學課堂上討論的話題。一開始,美國的教師發現學生在操場上熱聊科幻電影,于是就在課堂上引入討論科幻電影的環節,以此普及物理學天文學知識。
近幾十年來的中學課本中,一直沒有科幻小說。現實是,中國有多少武俠小說,美國就有多少科幻小說。美國中學課本有很多科幻作品,有400多所大學開設科幻課。當美國的孩子在《星球大戰》之類的科幻片中長大時,中國的孩子正在《笑傲江湖》一類的武俠片中流連忘返。當發達國家的孩子們打開面向未來的想象大門時,中國的孩子們卻被封閉在幾個世紀以前的城堡中。毫無疑問,中國孩子的缺乏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整個文化背景不無關系。
我國教育的土壤中也曾有過科幻文學的一席之地。早在上世紀初,梁啟超和魯迅都提倡科幻,他們或創作,或翻譯,為中國科幻做了拓荒性的工作。1904年,一位筆名荒江釣叟的作者創作了長篇科幻小說《月球殖民地》,連載于上海的《繡像小說》。這是中國原創科幻小說的開端。此后,中國科幻作品時興時衰,磕磕碰碰,恰如蹣跚學步的幼兒??苹米骷伊_金海說,“科幻中世紀”在中國持續了很長的時間。
目的:讓孩子看得更遠
2014年底,在北京天文館舉辦的國際天文館學會大會上,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表示:“天文學人才現在依然非常缺乏。天文臺和各天文館每年都招不夠人!”在一系列天文工程和探空計劃如火如荼推進的當下,人才短缺,依然是制約我國天文學發展的主要障礙。
隨著郭守敬望遠鏡等大科學裝置的大規模建設和深空探測工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天文事業,對人才需求旺盛,而科研人才的缺乏也更加凸顯出來。
朱進說:“當下天文學人才的匱乏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天文學專業科研機構的后備人才不足,二是天文學科普人才的嚴重缺乏。而后者更容易被忽視?!?/p>
隨著近年來天文科普教育在中小學中的推廣,天文學教師的短缺則更為明顯。相關調查顯示:在北京天文館所在地、天文教育推廣最為深入的北京市西城區,全區也只有兩名具有天文專業背景的老師,絕大部分天文課老師由地理或物理老師兼任,個別學校,天文課程甚至由英語老師教授。在“數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礎學科中,天文學是目前唯一沒有被列入我國中小學正式課程的學科?!翱荚?,特別是中考、高考這樣的升學考試,具有‘指揮棒’作用,如果天文學沒有在這些必考科目內,那么在緊張的升學壓力面前,學生只在自然或是地理課程里接觸少量的天文學知識,他們對天文這門學科缺乏了解和興趣,也就不難理解了?!?/p>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所長孫小淳認為:“天文學應當成為社會通識教育的一部分,它在回答人類的最基本問題,是能夠提高公眾科學意識、介紹科學概念和科學思維的最好工具?!敝爝M認為,中小學開設天文課,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天文興趣,“不僅能從根本上解決天文人才需求不足的問題,對于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也大有裨益”。“我們的天文教育確與歐美發達國家有差距,但擁有全國統一的體系來推動科普教育,這其實是我國教育的一個明顯優勢”。
“并非每一個人都要成為天文專業的學生,但每一個人都從學生時代開始了解天文卻是非常必要的?!敝爝M說,天文學是一個發現的過程。它能夠讓人把目光投向宇宙,看得更遠,它能給孩子更多的啟發和好奇心。這種培養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當下,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
地方政府應更多介入
科普教育涉及面很廣,在沒有材的情況下,各地教育部門只能結合本地區資源特點開展科普教育。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基層科普教育方式。
山東省濰坊市市區有100多所學校,每年有3.5萬名學生。在教育部門組織下,全體學生輪流到濰坊市中小學生實踐基地活動,到2015年底,已有40多萬名中小學生去過實踐基地。這所實踐基地,從2001年開始,就一直從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和實踐。因為綜合實踐活動國家沒有課程標準,也沒有材,也沒有專業老師,所以這十多年來,基地培養了一支專業教師隊伍,自己開發實施了200多個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在2014年國家舉辦的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上,基地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與實施”獲得教學成果二等獎,這極大鼓舞了教師們的教學熱情。
關鍵詞:財商教育;青少年;財商素養
隨著社會財富的不斷激增,金錢文化的迅速發展,人類正被包圍在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盛現象”當中?!叭绾翁幚韨€人與金錢、財富的關系”這一命題已經呈現在我們面前,并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更是要求每一個公民參與現代經濟生活的能力與之提高。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現代人的一種核心素質――“財商”。財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稱FQ),這一概念由美國的羅伯特.T.清崎和莎倫.L.萊希特于20世紀80年代撰寫的《富爸爸 窮爸爸》一書中首次提出,被用來指一個人正確認識、應用財富及財富增長規律的能力,亦可稱為財務智商或理財智慧,被廣泛認為是現代人實現成功人生的關鍵。財商教育也被廣大教育家列為青少年的“三商”(智商、情商、財商)教育之一。
為了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制高點,許多國家越發重視對青少年的財商教育。如,美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把財商教育列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人生幸福計劃”,并在2005年頒布了《將財商教育與學校課程整合》的白皮書,為中小學生開設了精彩紛呈的財商課程。英國的學校在兒童5歲時就對其進行以“善用金錢”為主題的理財教育,并在2007年增設了一門針對11~16歲學生的“經濟與財政能力”課程。法國,在兒童6歲時幾乎每所學校都開設了與理財有關的家政課。以色列對學生的延遲享受教育、創業教育等財商教育內容在全世界更是享有盛名。鄰國日本和新加坡也非常注重對孩子進行以“勤儉節約”為主的財商教育。泰國教育部也把“節省、壓縮多余的費用”“適當開支”等理財內容納入了德育教學計劃中。中國臺灣地區更是決定把財商教育作為2013年高考必考內容……世界各國、各地區都把對青少年的
財商教育提到了決定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
反觀我國現行的教育體系,財商教育幾乎處于缺失狀態,這
必然導致嚴重后果。2011年8月4號,中國平安了全國首份《中國平安國人財商指數報告(2011)》,結果顯示,我國人民財商平均得分僅為60.1分,表現出了“高態度、缺知識和低行動”的特點,與西方發達國家相距甚遠。我國青少年財商低下的現狀更加令人擔憂:畸形消費、炫富攀比、誠信缺失等現象突出;“啃老族”“月光族”“卡奴”“房奴”成為現代一些青少年的代名詞;理財能力、生存能力和創業能力等更是嚴重缺乏?!妒澜缟莩奁穮f會2011年官方報告藍皮書》顯示,我國奢侈品的主流消費群的年齡降低,中國新富們普遍存在著炫富、不成熟消費的心理……這一切都
在警醒我們廣大教育者:應把財商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來。
2011年4月6日,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研究分會“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開題會將“中小學財商教育實驗與探索”定為國家一級課題,并指出其中一項子課題研究內容為“中小學教材中滲透財商教育的實踐研究”。這其實給廣大教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指明了探索的方向――財商教育與中小學基礎課程整合。
提高青少年的財商是我國素質教育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命題。這不僅關系到青少年個體的健康發展,還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因此,我們廣大教育者應主動承擔起這一重要責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對青少年進行財商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財商素養,為青少年一生的成長奠基。
參考文獻:
[1]羅伯特.T.清崎,莎倫.L.萊希特.富爸爸 窮爸爸[M].南海出版社,2011.
[2]周華薇.美國人的少兒理財教育:從三歲開始實現的人生幸福計劃[M].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
[3]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05.
[4]楊長江.中國孩子的金錢教育[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5]康民,李曉波.平安中國首份財商指數報告[J].中國保險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