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31 03:40: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綠色金融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一是有利于實現產業的優化升級,十以來我國將深化經濟結構調整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已經成為阻礙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而實施綠色金融則有助于在金融服務上為經濟結構轉型提供資金支持,有效地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二是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通過實施綠色金融可以在根本上遏制環境污染經濟行為,使企業重視環境保護的經濟效益。
1.2促進生態環保與能源節約
一方面粗放型經濟發展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污染,環境治理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而資金短期又是影響環境治理的主要問題,而綠色金融則是將環境治理作為工作的發展方向,通過綠色金融為環境治理提供大量的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環境治理企業,這樣可以強化企業的節約意識,規范他們的環保行為;另一方面金融機構通過綠色管理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比如銀行機構進行的賬單無紙化方式,節約了紙張的使用,有效地節約了能源。
1.3促進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綠色金融為銀行機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發展良機。環境的日益惡化,使得社會對環境的問題越來越重視,環境投資已經成為社會投資的熱點行業,而綠色金融業務則是將綠色概念與金融產品融合為一體,豐富了銀行金融服務的內容,拓展了銀行的業務;其次降低銀行的金融風險。綠色環保是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的新切入點,也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因此綠色金融產品的推出勢必會降低銀行機構的經營風險;最后有利于提高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力。實施綠色金融雖然會增加金融機構的評估成本,不利于金融機構的短期盈利。但是長遠看,綠色金融符合國家的根本政策,優化了信貸結構,實現了金融機構新的增長點,有利于實現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2低碳經濟路徑下綠色金融創新所面臨的問題
2.1政府部門對發展綠色金融缺乏動力
雖然“低碳”“、碳金融”成為當前最熱門的名詞,人們也意識到發展碳經濟的重要性,但是我國在追求經濟全面發展的同時,我國政府部門對于發展綠色金融的內在動力表現得明顯不足,而更多的是依賴外界的壓力而不得不進行綠色金融創新,比如中司沒有發揮自己的優勢從事碳交易,卻以碳交易市場規模小、制度不完善等由,拒絕參加碳交易,沒有為我國額碳交易市場建立提供應有的力量。
2.2綠色金融實施的主體較為單一
目前我國實施綠色金融的主體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銀行機構開設的綠色信貸業務,而其它一些金融機構對于綠色金融的探索則非常有限,比如證券業雖然對上市企業融資設立了環保要求,但是其主要針對的是“兩高”行業,同時對低碳、環保企業的激勵制度也不完善,導致上市企業實施綠色金融存在較高的難度。保險業雖然也在綠色金融實施方面進行著局部試點實驗,但是其僅限于環境污染責任險,使得綠色金融在保險業很難獲得全面推行。
2.3綠色金融信息溝通渠道不順暢
作為綠色金融運行過程中的兩大職權部門:環保部門和銀行部門之間存在著信息溝通不暢的現象,一方面環保部門的信息公布無法滿足銀行部門對環保信息的需求,影響綠色金融的執行效果;另一方面環保部門與銀行機構之間的信息溝通模式不科學。它們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為單項運行,導致信息反饋機制的不健全,同時監管部門與司法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不暢也影響綠色金融的發展。
3低碳經濟路徑下的綠色金融創新模式
3.1加強國家金融體制的改革創新
一是要構建綠色金融發展的宏觀調控機制,國家要制定有利于綠色金融發展的宏觀調控政策,建立與綠色金融監管體系相適應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引導社會資金對綠色產業的支持,并且要嚴格限制高污染行業發展規模;二是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機構,國家要鼓勵各大銀行進行綠色金融改革,積極推廣綠色金融服務,拓展綠色金融產品;三是要建立綠色信貸體系。實施綠色信貸體系既可以實現對綠色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也可以限制與淘汰高污染的企業,實現經濟的發展。
3.2加強環保部門與綠色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溝通,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針對環保部門與綠色金融機構、司法部門與監督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我國政府部門之間應該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提高它們之間的信息溝通:首先環保部門要加強對污染企業信息的檢查力度,并且將污染企業的各項數據提供給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則根據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對污染企業進行信用授權以及信貸審批。同時金融機構也要及時將企業的信貸情況信息反饋給環保部門;其次建立新更新和異議處理機制。環保部門要及時對要求整合的企業進行重新審核,并且將審核信息反饋給金融機構,如果企業對于重新審議的結果存在異議,環保部門則要對企業進行評估與重審,并且將重審信息提供給金融機構。
3.3開拓金融創新,豐富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發展綠色金融要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豐富金融產品創新,拓展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機構的市場競爭力:一是銀行機構要完善綠色信貸,在信貸行業、環境評估等方面制定統一的綠色信貸標準,并且創新信貸政策,比如在還款方式、還款周期上進行創新;二是保險業在現有的綠色金融產品的基礎上,要積極探索金融產品創新,比如對于環保達標的企業可以通過降低保費等方式開展保險業務產品;三是證券業要完善上市公司環保門檻,同時建立可環保板塊,為環保企業提供融資環境。
3.4加強綠色金融社會組織的建設
關鍵詞:赤道原則、德國銀行、綠色信貸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355(2012)03―0―02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德國急于改變戰后落后面貌,積極發展經濟,忽視了環境保護。萊茵河沿岸企業把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中,致使河流污染嚴重。有人形象地比喻,把照片底版扔到萊茵河里都能顯影。柏林技術大學環保專家曲希勒教授談到,那時,在德國工業重地魯爾區,人們看不到蔚藍的天空,早晨穿的白汗衫到晚上就臟了。到上世紀70年代初,德國發生了一連串環境污染的災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水域中的生物急劇減少,垃圾堆放場周圍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自然環境受到破壞,民眾深受其害。
而現在漫游德國各州,從德國北部到南部,從工礦到鄉村,所經之處景色迷人,空氣清新。連綿不斷的森林,開闊的草地,無污染的風力發電大風車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無不體現著由環境保護所帶來的祥和與恬靜。這種轉變與德國人重視各種環境保護手段的應用(特別是經濟手段的應用),鼓勵各種主體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有著莫大的關系。綠色信貸政策作為德國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之一在德國環境保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銀行即是實踐綠色信貸的重要力量。
一、何為綠色信貸
鄧文和王飛是國內較少探討綠色信貸概念的學者,他們認為,綠色信貸指的是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據國家的環境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對研發、生產治污設施,從事生態保護與建設,開發、利用新能源,從事循環經濟生產、綠色制造和生態農業的企業或機構提供貸款扶持并實施優惠性的低利率,而對污染生產和污染企業的新建項目投資貸款和流動資金進行貸款額度限制并實施懲罰性高利率的政策手段,目的是引導資金和貸款流入促進國家環保事業的企業和機構,并從破壞、污染環境的企業和項目中適當抽離,從而實現資金的“綠色配置”。
二、德國銀行踐行綠色信貸的模式和效果
(一)綠色信貸實踐模式
1.德國銀行把握先機主動參與“赤道原則”的制定,并對“赤道原則”進行推介。2002年10月西德意志州立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以及荷蘭、美國等國家的九家銀行在倫敦組織召開了由這些商業銀行參加的會議。會議中,花旗銀行、荷蘭銀行、西德意志州立銀行和巴克萊銀行決定在世界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的政策,尤其是國際金融公司保障政策的基礎之上創建一套項目融資中有關環境與社會風險的指南。這個指南在后來便成為赤道原則。雖然目前赤道銀行的絕對數量還不是最多,但它們大都是國際領先的大型金融機構,在全球項目融資領域的業務量和影響力都非常巨大。截至2008年,赤道銀行在全球項目融資中的份額占到90%以上。
2.德國銀行積極加入赤道原則,按照赤道原則的要求進行信貸審批。到目前為止德國德累斯頓銀行、裕寶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也加入“赤道原則”,成為世界知名的“赤道銀行”,“赤道原則”已經成為德國銀行業普遍遵循的準則。
3.德國政府積極參與開發綠色信貸產品。德國政府支持國家政策性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運用資本市場和商業銀行來實施對環境項目的金融補貼政策,最大效率地發揮政府補貼資金的作用。其履行不同于一般商業銀行的職能,在環保領域既發揮經濟界伙伴作用又扮演聯邦政府環保目標的執行者并對企業可持續發展項目進行融資。它的綠色信貸金融產品主要由KfW F.rderbank經營,經過數年的發展,德國政府參與的綠色信貸產品已經形成較為完備運行模式。
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德國政府負責對其融資資金進行貼息并打捆形成綠色信貸產品。KfW測算出盈利利率和優惠利率,將從資本市場融來的資金開發成長期、低息的金融產品銷售給各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獲取低息金融產品后根據微利的原則再適度調整利率,然后以優惠的利息和貸款期為終端客戶提供支持環保、節能和溫室氣體減排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
(二)德國銀行實踐綠色信貸政策的效果。
德國復興信貸銀行通過信貸手段調控環境污染主體的信貸供給和資金價格,同時為清潔能源技術發展和節能降耗行為提供信貸支持,從而達到利用金融杠桿實現環保調控的信貸政策。該銀行在環保領域綠色信貸的發放占整個信貸量的比重很高,且每年都保持大幅度的增長。這些享受特殊優惠的貸款為德國環保領域、可再生領域、節能建筑領域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杠桿和資源配置作用。
2008年KfW F.rderbank的環境保護投資占政策性貸款總額的21.66%,項目貸款總額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2008年達到48億歐元。此外,對于采用最新環保技術的示范項目,還能獲得由環境部提供的最高達30%的貼息。另外2008年共計有42億歐元的貼息貸款投向了可再生能源。截至2008年底,“中小企業能效特別基金”共計批準了558個能效項目貸款,總額為3.15億歐元。KfW同時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效果進行了評估。一是減少能源進口。二是二氧化碳減排。三是創造就業。
德國復興銀行對節能建筑的貼息貸款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現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二是對新建生態建筑的貼息貸款。目前,每年大約有2.2%(大約88萬個)的住房采用了節能設施,KfW向其中一部分提供了貼息貸款。2008年節能改造項目貸款總額為67億歐元,比2007年增長了34%。項目總數為22.6萬個,大約占全國的25%。生態建筑項目貸款為24億歐元,共計5.4萬個項目。
三、德國綠色信貸政策對我國的借鑒。
(一)政府應該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商業銀行加入“赤道原則”
政府監管部門要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不僅要有對商業銀行違規向環境違法企業貸款的行為實行責任追究和處罰的措施,而且還要有對切實執行綠色信貸且成效顯著的商業銀行實行獎勵的政策。同時, 還應該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如減免稅收、財政貼息等財政政策,以調動并確保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的積極性,積極推動綠色信貸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二)銀行自身也要努力向國外先進國家的金融機構學習
關注環保問題不僅是政府的責任同時也是是銀行的社會責任,這關系到銀行業務的開展和可持續發展。我國銀行業應該從現在做起, 積極學習國外銀行業處理環境風險的先進理念和方法,通過采納赤道原則等國際慣例和規則, 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信貸體系。應當調整銀行內部組織結構,在銀行內部設立環境與社會發展部,專門負責處理貸款過程中的環境風險評估、環境保護等問題。另外,在銀行內部還要建立健全綠色信貸問責制,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對貸前調查不實造成對不符合環保要求企業提供融資的人員, 要從嚴處理;對貸款審查決策過程中忽略環保要求的, 取消審批人員的審批資格;要將信貸是否落實了環保要。
(三)掃清銀行推行綠色信貸政策的政府干預障礙
據國家環??偩止嫉臄祿? 2003-2005年,由于地方政府的縱容和袒護,全國70000宗環保違法案件僅有500件得到處理,僅為全部案件的0.71%。有些地方政府無視國家的環保政策,以各種名目、各種形式干預商業銀行的業務,進而導致商業銀行經營行為扭曲。從國際經驗來看, 政府部門行為的調整和約束、銀行與各級政府的共識是信貸政策有效支持環境保護的首要前提。因此,我國中央政府有必要將環保指標納入地方官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加大環保指標在地方政府績效考核指標中的比重,規范和約束地方政府行為,避免地方政府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影響。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和激勵機制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一些地方環保部門的企業環境違法信息針對性不強、時效性不夠,不能適應銀行審核信貸申請的具體需要,同時商業銀行還不能提供使用環境信息的反饋情況,沒有真正做到與環保部門數據共享,影響了綠色信貸執行的效果。因此,商業銀行應當加強與環保部門、當地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有效持續的信息交流機制,及時獲取企業排污及環保投入相關信息,為銀行決策提供可靠參考。
參考文獻:
[1]羅勇、曾曉非:《環境保護的經濟手段》[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版。
[2]夏光:《環境政策創新:環境政策的經濟分析》[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年版。
[3]夏少敏:《綠色信貸政策需要法律化》[J].世界環境,2008,(3).
[4]蔡芳:《環境保護的金融手段研究―――以綠色信貸為例》[D].中國海洋大學博士論文,2008.
[5]韓雪萌:《綠色信貸重在機制轉變》[ N ], 金融時報, 2008- 02- 29 ( 5).
關于應收賬款研究論文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財務管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版。
[2]谷祺、劉淑蓮:《財務管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葛家澍、杜興強:《中級財務會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田丹陽.我國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現狀與對策[J].財經界,2014,6(8):102-103
[5]胡云竹.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應收賬款質量管理[J].綠色財會,2016,12(2):54-55
[6]魯智國.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管理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4(1):130-131
[1]龍件元.淺談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J].經濟師,2010.3.
[7]王瑞玲.論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0.9.
關于應收賬款研究論文參考文獻:
[1]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EB/OL].http://wwwmiitgovcn/n1146295/n1146587/c3592332/contenthtml,2012-03-02[ZK)]
[HT5”SS][2]高建初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與發展趨勢[EB/OL].中國衡器網http://wwwweighmentcom/newsletter/year2014/m6/2196asp
[3]李玲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難多地試水“金融倉儲”[EB/OL].http://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31209-cd58cfd7html,2013—12—09
[4]李紫宸千萬中小企業遇融資痛點,應收賬款能否破解困局?[N].經濟觀察報2016—04—28
[5]韓雪萌中小銀行是服務小微企業的生力軍——訪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N].金融時報,2012—03—09(001)
[6]高思新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現狀及對策[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47—50
[7]謝茂康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應用——以衡陽市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13(32)
[8][10]中征登記公司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介紹[EB/OL].http://wwwcrcrfspcom/platform_introducedo
[9]wiwi8742問題解析:應收賬款質押的法律風險及防范措施[EB/OL].好貸網,2015—04—03[ZK)]
[11][12][ZK(]錦年應收賬款融資遇冷專家:小企業應學會造血[N].財會信報,2015—05—25(05)[ZK)]
[13][ZK(]王華如何拓展核心企業供應鏈融資[N].2013—04—26(A13)[ZK)]
[14][15][ZK(]魏安江應收賬款質押登記暗藏陷阱[J].法人,2014—10—09[ZK)]
關于應收賬款研究論文參考文獻:
[1]王曉敏.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J].遼寧經濟,2012(4):82-83.
[2]池國華.信用政策及應收賬款管理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3(4):13-15.
[3]孟慶財.我國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研究[J].財會通訊,2012(5):73-75.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國際貿易;國際貸幣
一、全球經濟逐步復蘇,但時間漫長
就目前的態勢來看,金融危機后的全球經濟正在逐步走向復蘇,但是由于受到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其要完全復蘇所需的時間將會是十分漫長的。首先,由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在本次金融危機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因此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其自身流動資金短缺或償付能力不足的現象;而另一方面,由于在本次金融危機中銀行等金融機構剝離了大量的呆賬、壞賬等不良資產,因此急需重新注入大量的資金以彌補其虧空。其次,全球經濟的復蘇還會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例如美元的貶值、經濟的失衡及失業率的攀升等等;美元的貶值極有可能造成在實體經濟或金融市場中出現新的泡沫,嚴重影響了經濟或市場的穩定性;而金融危機所造成的經濟失衡會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速度,其要達到再平衡的態勢又需經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才能得以實現;此外,失業率的攀升、就業壓力的增大等非經濟因素則會從另一角度制約和干擾全球經濟復蘇的過程。
除去上述所提到的不利因素,諸多有利的因素將從正面推動全球經濟的復蘇,而且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其形勢還是比較樂觀的。首先,針對于日益嚴重的金融危機,各國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及措施,這對刺激經濟的不斷增長、恢復當前的市場信心、扭轉經濟的下滑態勢、促進經濟的快速復蘇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國為了應對本次金融危機,刺激本國經濟的增長,從國家財政上對 交通 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進行了巨額的投資,并對其他領域也加大了其投入的力度,積極培育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政策或措施都將大大的推進全球經濟復蘇的進程,促進全球經濟的增長。其次,科技的創新、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勞動生產率和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將從很大程度上促進全球經濟加快復蘇,在長期內會決定全球經濟增長的總趨勢。因此可見,在上述有利因素的作用下,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全球經濟仍將會在整體上實現復蘇,但需經過一個非常漫長的時期。
二、經濟增長模式調整,產業轉移加速
從另一角度來說,本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實質上是對早先全球經濟增長模式的一次強制性的調整,其調整的原因是該模式無法維持全球經濟的持續曾長;經過這次強制性的調整,可以使全球經濟重新回到再增長的良性循環之中,但其調整的成本卻是極其高昂的,導致了全球經濟的一次重大衰退。
為此,從全球經濟 發展 的整體角度出發,必須對早先全球經濟的增長模式進行一次根本性的調整,例如發達國家必須適當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遏制超前和過度消費,減少自身的資產負債率,執行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等等;而發展
三、國際貿易投資加速,但受保護主義制約
[論文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集團化的不斷加深,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交往也日益增加。傳統的貿易保護主義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需要一種更隱蔽,更高級的形式來代替,綠色壁壘就產生了。本文在分析綠色壁壘的含義、表現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出口貿易的現狀和綠色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揭示了綠色壁壘的貿易保護主義實質。
所謂綠色貿易壁壘,實質上是指進口國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綱,以限制進口保護貿易為目的,通過頒布復雜多樣的環保法規、條例、建立嚴格的環境技術標準和產品包裝要求,建立繁瑣的檢驗認證和審批稅、實行環境構想制度,以及保證環境進口稅方式對進口產品設置的貿易障礙。綠色貿易壁壘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府引導型的綠色壁壘,另一類是非政府引導型的綠色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的內容主要包括環境進口附加稅、綠色技術標準、綠色環境標準、綠色市場準入制度、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等方面的內容。將環保措施納入國際貿易的規則和目標,是環境保護發展的大趨勢。由于西方國家的公眾和政治家對環境的關注,環境保護逐漸成為服務于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一種武器,而且成為在國際貿易談判中討價還價的籌碼。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
環境保護與貿易保護的契合決定著綠色壁壘的應用較為廣泛,涉及到的不僅包括制成品,還包括中間產品;不僅包括產品的質量,也包括產品的加工生產方法以及產品的設計和消費處理過程。綠色壁壘應用的廣泛性,使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1.綠色關稅制度
發達國家對一些污染環境和影響生態,可能對環境造成威脅及破壞的產品征收進口附加稅,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進口,甚至對其實行貿易制裁。但是,在標準的實行上常常內外有別,明顯帶有歧視性,可以說是以綠色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2.綠色技術標準制度
通過立法手段,制定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標準,限制國外商品進口。發達國家憑借自己的經濟技術優勢和壟斷地位,不考慮或很少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對進口產品不分國別一律采取非常嚴格的技術標準,事實上導致發展中國家產品被排斥在發達國家市場之外。
3.綠色環境標志制度
綠色環境標志又稱綠色標簽或環境標簽,是環保產品的證明性商標。發展中國家產品為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必須提出申請,經批準取得綠色環境標志。目前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行綠色環境標志制度,并趨向于協調一致,相互承認,對發展中國家產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形成了巨大障礙。
4.綠色包裝制度
發達國家制定的較高且比較完善的包裝材料標準,包括廢棄物的回收、復用和再生等制度,是為了防止包裝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裝廢棄物給環境造成危害,結構不合理的包裝容器可能損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但某些過于嚴格的綠色包裝措施,則可能事實上妨礙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引發貿易爭端。
5.綠色補貼制度
發達國家認為,如果一個國家內部采用比較寬松的環境標準,這些國家的產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環境成本,與本國產品競爭時就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其實質是政府在對企業及其產品提供消極的環境補貼,所以進口國基于環境保護和本國的利益而有權征收反補貼稅。
6.綠色衛生檢疫制度
綠色衛生檢疫制度是指國家有關部門為了確保人類及動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劑等的影響,對產品實施全面的嚴格檢查,防止超標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綠色衛生檢疫制度影響最大的產品是藥品和食品,為保障食品安全,許多國家采取了嚴格的檢疫制度,有些國家通過立法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檢疫標準和措施,形成了實質上的貿易保護。
二、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由于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達國家對環保的標準和認識往往超過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運用綠色保護來實施其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限制和歧視行為,使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場之外。我國處在發展階段,綠色保護對我國產品出口已經產生很大的影響。主要有:(1)縮小出口產品市場范圍;(2)增加出口產品成本;(3)引發出口貿易摩擦;(4)高污染產業的轉移。
三、應對發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的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國家以環境保護為幌子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因其發展較早在環境方面的標準和措施遠遠超越了發展中國家。所謂的綠色壁壘對我國形成了歧視性,并嚴重限制了我國的出口貿易。
1.正確認識綠色貿易壁壘
要對綠色貿易壁壘有一個客觀認識。綠色貿易壁壘存在著有利于市場發展和國際貿易一面,也有阻礙國際貿易發展一面。以保護環境為目的而采取的綠色壁壘措施,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嚴重危害生態環境產品的國際貿易與投資。另一方面也為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使這些產業成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新的增長點,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
2.加大對綠色產業資金投入
要使我國的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增強我國綠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使綠色產品和技術走出國門,離不開財政金融部門的扶植。財政部門應給予綠色產業以優惠的鼓勵政策,加大對綠色產業的資金投放。金融部門應在信貸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3.實施出口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
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成為我國國家的基本戰略,出口貿易也就必須服從于這個基本戰略,這就要求出口不僅要追求增長的數量,還要追求增長的質量,及其與生態環境保護、勞動條件和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
4.發展環保產業,推行綠色管理
以環保產業作為提升出口產業結構的重點。政府應制定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環保產業的發展,把環保產業培育作為提升出口產業結構的重點和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應設立綠色銀行和綠色產業基金,為環保產品的開發與出口提供專項貸款和信貸擔?;稹?nbsp;
對我國的出口企業而言,應積極推行綠色管理。綠色管理是指將環境保護的思想觀念融入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這一思想可概括為“5r”原則,即研究(research),將環保納入企業的決策要素中,重視研究企業的環境對策;消減(reduce),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或消除有害廢棄物的排放;再開發(reuse),變傳統產品為環保產品,積極采取環保標志;循環(recycle),對廢舊產品進行回收處理,循環利用;保護(rescue),積極參與社區內的環境整潔活動,對員工和公眾進行環保宣傳,樹立環保企業形象。
參考文獻:
[1]海聞.國際貿易理論的新發展[n].經濟研究,2004,(7).
[2]郭芳.環境成本內在化的必要性[j]. 晉陽學刊,2002,(6).
[3]王繼祖.近年西方新貿易理論淺探[j]. 南開經濟研究,2003,(5).
[4]李湘等.國際貿易教程[m]. 上海:上海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5]黃立新.綠色壁壘及我國的應對策略[j]. 外向經濟,2000,(1).
[6]胡蓉.試論gatt/wto貿易與環境保護條款[j]. 當代法學,2002,(5).
【關鍵詞】綠色金融 綠色信貸 商業銀行
綠色金融在國際上也可以稱為可持續金融。全球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問題等日益突出,綠色金融已發展成為國際大勢所趨,它不僅僅是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在我國,綠色金融主要表現為綠色信貸。研究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的發展,既能順應國際經濟的發展潮流,又能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培育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另外,提供專業的服務來實現減少排放、環境保護和增加社會福利是銀行社會責任的核心。這要求其遵循市場準則,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來支持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探討商業銀行在綠色金融中的發展之路有著重要的意義。
國內銀行業有關于綠色金融的實踐起步較晚,經驗較少,不過近幾年發展迅速。政府層面上,中國人民銀行、環境保護部、中國銀監會三家機構共同構建環保信息的溝通交流機制和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行業指南。環境保護部將所有企業有關于環境保護的信息交到中國人民銀行,人民銀行把信息寫入企業征信的管理系統,銀監會負責把環境違法的相關信息傳遞給商業銀行。在商業銀行層面上,目前綠色信貸發展得比較突出的銀行主要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及興業銀行等4家商業銀行。工商銀行把綠色信貸理念融入到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信貸文化、信貸管理、流程和產品設計等各個環節之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綠色信貸長效機制。興業銀行是我國首家采用“赤道原則”的銀行,截至2012年10月末,興業銀行共對718筆貸款項目進行了赤道原則適用性審查,所涉項目總投資高達9884億元,其支持的綠色金融項目可每年減排二氧化碳6618.55萬噸。
一、綠色信貸在全銀行業范圍內推進所面臨的問題
盡管綠色信貸在部分商業銀行得到較好的實踐,但是綠色信貸在全銀行業范圍內推進還面臨著不少問題。主要有:
(一)相關配套法律不健全,激勵機制運行不順暢
有效的激勵機制是綠色信貸政策落地的保障,它使銀行和企業在綠色信貸時都“有利可圖”。目前,我國有關于綠色信貸的法律法規尚未健全,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立法有所欠缺,僅僅有《循環經濟促進法》和《環境保護法》。我國消費者的綠色消費觀念并不強烈,環境污染風險也被一些地方政府承擔著,污染企業并不完全承擔其所帶來的成本,企業缺乏節能環保的激勵。銀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自然不愿意承受企業由于節能環保方面的成本而導致其無力償貸的風險,從而缺乏推行綠色信貸的動力。
(二)企業對環保信息披露不夠充分,環保信息不對稱
近年來,雖然我國企業環保信息披露機制有較大進展。然而,其環保信息披露機制還是非常的不完善,存在著如信息披露的形式、內容不規范、缺乏強制性、信息披露的部門聯動機制和審核程序還沒有完全建立和信息披露的有關主體的責任和權利缺失等問題。從而導致商業銀行可以得到的信息數據庫中不能完全反應污染企業的環保違法記錄,不健全的信息共享機制,使得信息完整性得到不保障,從而導致核查成本過高。而且,政府部門所提供的環保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和遺漏,各商業銀行也不能實現信息共享。再次,綠色信貸的實施缺乏具體規則,《意見》中并沒有給出綠色信貸相關的評估細則。環保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大大降低綠色信貸業務的可操作性。
(三)商業銀行對于社會責任的認識不夠
我國商業銀行在保護環境、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偏差。有銀行向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行業企業發放貸款,損害了其聲譽,部分銀行甚至還沒有意識到將會對其社會自身長遠利益造成損害。大部分銀行將推行綠色信貸看成政策或公益性活動相應的活動,并非核心的商業運營元素。目前僅僅有少數銀行在其年報中有社會責任相關的簡單報告,可見我國商業銀行缺乏對履行社會責任的利益的認識。
(四)綠色信貸相關產品創新不足
一直以來我國金融市場面臨著缺乏金融產品和相關服務創新的重要問題,在商業銀行打造低碳銀行的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著這一現象。雖然在這些年來國內商業銀行在碳金融業務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如商業銀行在低碳的信貸方式上的創新、開發了有關于低碳的信托產品和結構性理財產品??墒菑目傮w上看,我國金融機構在綠色信貸業務的發展仍然明顯落后于國際銀行。例如我國商業銀行的碳金融業務單一,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低和下游的環節,對于二級市場交易、項目咨詢以及相關延伸金融產品開發還是較少。我國碳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與國內碳市場的潛力不相符,我國商業銀行與國際商業銀行存在一定差距。
(五)專業人才和知識的支持有限
我國商業銀行在引進國際相關標準原則相對比較晚,對于赤道原則等國際管理和規則的了解并不深,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銀行內部還沒有建立起規范、系統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流程和制度,非常缺乏相關政策分析、環境知識、了解國家政策和環保領域、環保監督管理體系建立以及專業環境風險控制等方面的人才。同時又由于專門綠色信貸人才的缺乏,銀行并不了解綠色信貸的操作流程/操作性低下。在我國,環境金融、環境經濟學科仍然是新興學科,在這方面人才的培養相對較少,相關人才的緊缺是阻礙商業銀行打造低碳銀行重要因素之一。
二、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發展的建議
(一)完善綠色信貸的法律體系,建立起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的獎懲機制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環境經濟政策的法律保障體系,存在不少的空白,不利于有效實施環境經濟政策。政府有必要加大對企業的監督,引導企業考慮長遠的利益,考慮污染對其經營、社會聲譽等造成的負面影響,把節能環保作為其保持核心競爭力、長期穩定發展的前提。適時成立專門的考核評價部門監督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對其進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評價。對于投放在節能環保型企業的貸款額比例較高的銀行應表揚獎勵,鼓勵和支持商業銀行在綠色信貸創新產品研發,批評處罰大量貸款投放給環境違法型企業的商業銀行。
(二)建立綠色信息披露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
建立綠色信息披露制度的前提是法規依據。為此,適時修訂《會計法》,加入環境會計核算和監督等內容,以法律形式這最強有力手段將其付諸實施。完善會計準則,會計要素中加入涉及環境核算的內容,防止企業和有關部門的短期行為,同時規范環境會計的工作。同時,金融部門和環保部門要建立并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各級環保部門應向中國人民銀行各級分支行提供收集的企業環境信息,并將其定期或者不定期上報給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各級金融機構根據環保部門提供的相關信息審查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的申請,加強授信管理,促進污染減排。要促進商業銀行和環保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確保信息傳遞快速、準確。各機構應加強內部門的信息收集與報送工作,盡可能保持數據的完整性。
(三)營造綠色信貸文化,加強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感
首先,地方政府應把地區環境指標作為其績效考核指標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次,要加大建設黨風廉政,嚴肅處理包庇環境違法企業、的行為,提供公平競爭的平臺。再次,政府應該加大綠色信貸和環境保護的宣傳,使廣大企業和公眾得到普遍的認知,使綠色信貸的理念深入人心。商業銀行要認識到其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對其長遠利益有莫大幫助,一方面,銀行建立和提高信譽的基礎是履行社會責任,有助于提高其經營業績和長期競爭力。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承擔社會責任降低其成本。銀監局、人民銀行等監管機構通常會對具有良好聲譽、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銀行給予獎勵和認可,從而降低其接受監管的成本。
(四)積極探索和創新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
在產品創新方面,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對綠色信貸項目的研究,推出相關的金融產品。企業可以通過加大研發力度,從而開發出綠色信貸的新型產品,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對這些新型產品的運用,從而為企業提供支持,實現企業、社會和自身的利益。在中間業務的創新方面,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創新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商業銀行應積極開展綠色信貸中間業務的創新,優先發展跟綠色相關的理財產品業務,發展綠色融資擔保、交易、咨詢等中介服務業務,從而更好地適應綠色經濟發展的模式。
(五)建立人才儲備培養機制
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一個過程來轉變商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和業務人員的理念。目前商業銀行十分缺乏具備金融、法律、外語、化工及項目管理等專業知識的綜合人才,使得商業銀行難以迅速地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商業銀行應采取組織專題研討會等方式,提高銀行工作人員的低碳專業技能,并對客戶經理不斷進行綠色信貸培訓。同時,商業銀行應該吸納具有綠色專業技能的相關人才,做好人才儲備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雷立鈞,高紅用. 綠色金融文獻綜述:理論研究、實踐的現狀及趨勢[J].投資研究,2009(03).
[2]冷靜. 綠色金融發展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J].時代金融,2010(08).
[3]楊萍,徐楓.廣東新能源產業及促進政策研究[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4]楊晶.中外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分析[J]. 時代金融,2012(08).
論文摘要:全球自由貿易環境下科技標準化作用建設已經成為雙刃劍,在GATT/WTO的法律體系中第20條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規定進口國可以保護人類健康,枯竭資源,依據國家原則,制訂更高標準,保護人類健康,枯竭資源(Humanandhealth,exhaustivenaturalsource)。但是由于規定不完善,易誘導綠色貿易壁壘。一些發達國家在綠色貿易的借口下,行貿易保護之實,制定嚴格復雜的檢測和審批形成所謂的“綠色貿易壁壘”。尤其是烏拉圭回合之后,各國只能在GATT/WTO在規定第20條的安全例外中和衛生和預防協議(SPM)中,人為設置障礙。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盡快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能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體系,適應世界自由貿易環境。關鍵詞:標準化自由貿易雙重性一,引言1947年,在
論文分類
國際經濟國際貿易行業經濟新經濟學中國經濟國債研究發展戰略稅收理論稅務研討財政稅收財政政策財稅法規財政研究金融研究證券金融證券投資債務市場地方戰略銀行管理公司研究經濟學理論保險學西方經濟經濟貿易保險信托計量經濟財務分析期貨市場
論文摘要:
全球自由貿易環境下科技標準化作用建設已經成為"雙刃劍",在GATT/WTO的法律體系中第20條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規定進口國可以保護人類健康,枯竭資源,依據國家原則,制訂更高標準,保護人類健康,枯竭資源(Humanandhealth,exhaustivenaturalsource)。但是由于規定不完善,易誘導綠色貿易壁壘。一些發達國家在綠色貿易的借口下,行貿易保護之實,制定嚴格復雜的檢測和審批形成所謂的“綠色貿易壁壘”。尤其是烏拉圭回合之后,各國只能在GATT/WTO在規定第20條的安全例外中和衛生和預防協議(SPM)中,人為設置障礙。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盡快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能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體系,適應世界自由貿易環境。
關鍵詞:標準化自由貿易雙重性
一,引言
1947年,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產生了關貿總協定,3作為重要國際組織,WTO在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和世界自由貿易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貿易組織所簽的條約,尤其技術條約,已經成為規范貿易行為和制度世界性指導原則。但是這個多邊貿易體制具有大國利益傾向,尤其是自由這個貿易中的實用主義依然存在,使WTO成為大國主導操縱一個場所。事實和歷史證明:關貿總協定糾紛不斷,原因之一便是自由貿易中的實用主義和大國主導操縱,科技標準化作用的雙重性使然。有人說:WTO是一個“富國俱樂部(clubofdevelopedandrichstates)”和“只保護富國利益(protectionstates''''profitonly)”4。
全球自由貿易環境下科技標準化作用建設,已經成為"雙刃劍",既有有利的一面,亦有不利的一面,因此要揚長避短。一方面,要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參與世界經濟全球化;另一方面,也要適當搞一些自己的標準,以阻擋外國企業長驅直入,保護本民族利益。全球自由貿易環境下要利用貿易技術壁壘協定給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待遇和在WTO的過渡保護期內的條件,戰略高度上重視標準化作用。
二,全球自由貿易環境下科技標準化發展的趨勢和WTO技術標準協議
當今世界技術標準發展的趨勢:5(1)技術標準與技術專利密不可分,技術標準成為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因此技術標準已經成為產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競爭的制高點。6(2)國際貿易壁壘分為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是指關稅以外的通過法律、政策等形成的限制進口的貿易壁壘,其中主要包括對進口產品數量的限制,如進口配額、進口許可證等和貿易技術壁壘(3)貿易技術壁壘的核心是標準,貿易技術壁壘主要通過產品技術標準和制定技術法規,以及檢驗產品是否符合有關標準和法規的合格評定程序來實現,其核心是技術標準。當今世界技術標準發展的另一種趨勢是:技術標準與國際貿易的聯系越來越多,尤其是烏拉圭回合之后,各國只能在GATT/WTO規定第20條的安全例外中和衛生與預防協議(SPM)、《TBT協定》中,人為設置障礙,這已經成為貿易技術壁壘的主要組成部分。7
1993年,關貿總協定歷經七年艱苦談判,達成貿易技術壁壘協定(TBT)-WTO。貿易技術壁壘協定的宗旨是限制貿易技術壁壘,要求盡可能采用統一的國際標準。但是貿易技術壁壘協定(TBT)給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帶來的利益并不對稱。原因是發達國家實際上掌握著國際標準的制定權,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幾乎沒有什么技術壁壘可言,發達國家的產品能夠長驅直入,而對于發達國家,這些標準則可以成為限制發展中國家產品進口的銅墻鐵壁。8技術標準與技術專利密不可分,技術標準與技術專利捆綁現象屢見不鮮。9
三,全球自由貿易環境下科技標準化作用的雙重性研究
在GATT/WTO在規定第20條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規定進口國可以保護人類健康,枯竭資源,依據國家原則,制訂更高標準,保護人類健康,枯竭資源(Humanandhealth,exhaustivenaturalsource)。
從概念上講,WTO的規則體系中存有許多例外,如保護環境的規定,俗稱環保例外權。例如,美國汽油銷售案(U.S.A.GasolineCase),在綠色貿易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借口下,旨在保護國內
煉油企業,制定嚴格復雜的標準和歧視性達標時間形成所謂的“綠色貿易壁壘(Greenbarrier)”,這種環保例外權的行使往往和國家聯系在一起,在國家高于一切的國際法原則的影響下,有些國家利用GATT/WTO在規定自由貿易的同時,出于對環保和不均衡考慮的例外,如GATT/WTO在規定第20條的安全例外,和規定不完善,一些發達國家在過份嚴格的科技標準化的借口下,行貿易保護之實,制定嚴格復雜的檢測和審批形成所謂的“綠色貿易壁壘”,尤其是烏拉圭回合之后,各國只能在GATT/WTO在規定第20條的安全例外中和衛生和預防協議(SPM)中,人為設置障礙,綠色貿易壁壘,形式多樣,涉及產品廣泛,措施花樣繁多。綠色貿易壁壘給發展中國家造成的損失慘重,使發展中國家更加處于劣勢,淪為自然資源和初級產品的提供者,污染轉移的龐大場所。
縱觀GATT/WTO的歷史,不難發現:GATT成立之初所奉行的不歧視原則(Non-discriminationprinciple)并沒有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公平的貿易結果,1958年的GATT專家組的報告指出,對初級產品的依賴和市場問題和現存的規則和公約對發展中國家十分不利.10經濟學家勞爾.普雷比克研究也表明:發展中國家,如拉美國家,不得不為較少的回報出售越來越多的貨物.11例如,美國汽油銷售案(U.S.A.GasolineCase),在綠色貿易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借口下,旨在保護國內煉油企業,制定嚴格復雜的標準和歧視性達標時間形成所謂的“綠色貿易壁壘(Greenbarrier)”,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又如,中國作為最大發展中的國家,遭受“綠色貿易壁壘”的出口貨物已超過25%,約400-500億美元,極大地削弱WTO多邊貿易體制作用的發揮。
嚴格復雜的標準和歧視性達標不僅嚴重損傷自由貿易,而且一旦糾紛出現,WTO的爭端解決機制(DSU)缺陷是程序繁雜,使WTO成為大國主導操縱糾紛解決,利用爭端解決機制程序之便,拖延時間,采取實用主義,讓對方失去機遇和市場.首先,訴訟成本較高,須聘請精明強干的法學者,了解WTO的規則和對爭端解決機制的可能的期望進行預測,其次,訴訟時間長,在GATT歷史上,有的爭端解決拖延時間長達5年.最后,即使勝訴,在發達國家不承擔義務時,發展中國家難以采取有效的手段,難以抵償發達國家不承擔義務所造成的損失。因此,應盡快建立快速爭端解決機制(rapiddisputesofresolutionofmechanism)12
四,我國科技標準化概述
十六大報告明確要求要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探索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和標準化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尤其是隨著農業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13。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產品占領農業國際市場,是農業發展的一個戰略性問題。加強標準化建設對我國面對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能力成為當前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
目前,我國技術標準與國外具有明顯差距并且技術標準水平落后,在采用國際標準方面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14在高技術產業領域,除了在中文編碼、VCD和第三代移動通信領域有少量標準被納入國際標準外,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能被動地執行國外提出的標準,受制于人。另外,技術標準制定與科學研究脫節。15全球自由貿易環境下,中國政府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中承諾按照國際慣例,開放市場,增強透明度,公布技術標準,中國應自加入時起,使所有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符合《TBT協定》。為改變我國頻遭貿易技術壁壘限制,16成為受貿易保護主義受害大國局面,當前條件下,在WTO的過渡保護期內,應解決好以下問題:第一,找出WTO的TBT和現行的標準化的差距,集中整治,解決突出問題;第二,必須從戰略高度上重視標準化工作;第三,入世條件下實施標準化建設戰略,建設既適合我國國情又能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體系;第四,在入世條件下政府應加強立法和執法監督,淡化政府干預職能并加強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研究。
五,結論:
WTO在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和世界自由貿易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涉及自由貿易的糾紛不斷,原因之一便是科技標準化作用的雙重性使然。
全球自由貿易環境下科技標準化作用建設已經成為"雙刃劍":在GATT/WTO的法律體系中第20條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規定進口國可以保護人類健康,枯竭資源,依據國家原則,制訂更高標準,保護人類健康,枯竭資源(Human
andhealth,exhaustivenaturalsource)。但是由于規定不完善,易誘導綠色貿易壁壘。一些發達國家在綠色貿易的借口下,行貿易保護之實,制定嚴格復雜的檢測和審批形成所謂的“綠色貿易壁壘”。尤其是烏拉圭回合之后,各國只能在GATT/WTO在規定第20條的安全例外中和衛生和預防協議(SPM)中,人為設置障礙。因此,作為發展中國家造成的損失慘重,使發展中國家更加處于劣勢,淪為自然資源和初級產品的提供者,污染轉移的龐大場所。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十六大報告明確要求要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探索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和標準化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尤其是隨著農業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17,從戰略高度上重視和加強技術標準工作,盡快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能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體系,適應世界自由貿易環境。
[參考文獻]
[1]WTO,<<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中>>,[R],/english/thewto_e/whatis_e/10mis_e/10m00_e.htm[2]劉筍,《國際貿易法》[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3]周道許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中國金融》[M],時事國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4]戰后世界政治經濟和國際經濟》[M]編輯部,《戰后世界政治經濟和國際經濟》,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版
[5]余勁松,吳志攀主編,《國際經濟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6]邵津主編,《國際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7],GeneralAgreementonTariffandTrade(GATT),[J].1947.
[8],TheMultilateralSystem:50yearsofAchievement-Introduction,[J].(AccessedinNovember2001).[9]10commonmisunderstandingsabouttheWTO(AccessedinNovember2001),[J]./english/thewto_e/whatis_e/10mis_e/10m00_e.htm[10]AngusFrancis,InternationaltradeLaw,[C].Canberra,2002(unpublishedatpresent).[11]BernardHoekmanandMichelKostecki''''thepoliticalEconomyoftheWordTradingSystem''''inFrom[12]DanielL.M.Kennedy,Jave(ed),thePoliticalEconomicoftheInternationalTradeLaw,[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
[13]GeneralAgreementonTariffandTrade(GATT),1947.
[14]ChinaandWTO,(AccessedinJanuary2002),[J].</moftec-cn/wto/>
[15]Caopeizhong,theprincipleoftheWTOandAffectionForChina.[D].Canberra,2002(unpublishedatpresent).
1曹培忠,山東農業大學付教授,澳大利亞英聯邦國際經濟法碩士CthAus.LLM。
2周艷波,山東農業大學付教授。
3參見世界貿易組織的官方文件:“Recognizingthattheirrelationsinthefieldoftradeandeconomicendeavourshouldbeconductedwithaviewtoraising
standardsofliving,ensuringfullemploymentandalargeandsteadilygrowingvolumeofrealincomeandeffectivedemand,developingthefulluseoftheresourcesoftheworldandexpandingtheproductionandexchangeofgoods。eetheGATT1947preface?!?/p>
410commonmisunderstandingsabouttheWTO(AccessedinNovember2001),
5參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中國科技發展戰略-李健司長在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培訓班上的講話>>
6參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中國科技發展戰略-李健司長在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培訓班上的講話>>
7同上。
8參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中國科技發展戰略-李健司長在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培訓班上的講話>>
9參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中國科技發展戰略-李健司長在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培訓班上的講話>>
10GATT(1958),trendsinInternationalTrade,Geneva.
11See:J,TimmonsRobertsandArmyHite,FromModernizationtoGlobalization:PerspectivesonDevelopmentandSocialChange,Blackwellpublishersled,2000,p.11.
12BernardM.HoekmanandPetrosC.mavroidis:EnforcingMultilateralCommitments:DisputesSettlementandDevelopingCountries,/wb/hoekman.doc.
13"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標志。整體上,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時期,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業生產優質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發展,要求農產品生產必須由數量型向數量與質量并重型轉變,農業生產管理必須由偏重數量向更加注重質量安全管理轉變。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過程就是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規范農業生產全過程管理,是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素質和效益,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參見******同志在十六大報告第四部分.
14已的19,278項國家標準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僅占43.5%,由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寥寥無幾。參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中國科技發展戰略-李健司長在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培訓班上的講話>>
15由于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目前技術標準的制定與相關技術的研究嚴重脫節。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不夠,技術標準經費投入不足。15我國部分行業處于幾乎不設防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