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5 06:54: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校管理制度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人文性
可以說傳統的學校管理相關制度,剛性有余過于冰冷,具有大量的硬性規范,特別是制定過多太細致的條款時,對人的行為和思維將會造成嚴重的約束,導致學生和教師都難以張揚自身的個性。但是,具有人文特性的學校管理制度,則富有人情味,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其是柔性的,溫情的。人文性的學校管理制度所主要體現的是學校管理上的民主性。當前我國的學校所實行的并非獨權式的校長負責,是校長責任制,其是一個組合型的概念。要實現民主的管理,就需要用學校的相關制度保障民主,用民主的方法來制定學校的相關管理制度,制度與民主是相輔相成的,其所能夠形成的是一個和諧的人文環境。
1.2發展性
學校管理制度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發展性的學校管理制度是開放的、動態的。對于一個組織來說,尤其固有的生命周期,學校也在此行列之中,在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的內在規律和外部特征。為了進一步促進組織的發展,在不同的時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制度。學校是一個特殊的組織,學校的管理者,應該根據學校的歷史、現狀、人文等為學校準確定位,做出科學的判斷和分析,提出與學校發展相符合的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并且要從制度上確保能夠逐漸實現目標。一般來說,教師自身也具有其相應的成長規律,在同一個成長期有著相對穩定的性格特征、發展水平、年齡特點,在不同的成長期教師的不同目標追求我們也是要進行考慮的。而學校的發展性、開放性制度,對人的發展需求恰恰能夠適應。
1.3科學性
科學性是學校管理制度的一個時代內涵??茖W的學校管理制度,結合了本學校的人文、現狀、歷史等,體現了學校的教學、教育、管理等的本質特性,符合管理和教學的客觀規律,在與時俱進的同時也體現了時代的相關要求。如果是移植的或者是外來的一種制度,那么就一定要進行接納、取舍、消化和吸收??茖W性的學校管理制度就是以控制論和系統論作為指導,將各項學校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個互相補充、互相協調、互相呼應的整體,在學校的管理中讓制度能夠充分發揮整體的效能。
1.4系統性
如果從管理制度的關系上來說,大系統則是國家和上級部門的法規、法律、政策和規章,而學校的管理制度則是一個小系統,其必須要服從國家的管理制度,這樣才能確保辦學方向的正確性,才能保證依法治校,才能讓學校穩定健康的發展。如果從小學內部管理制度的角度來說,學校管理的各項制度和每項制度之間,應該采用普遍的聯系觀點,對現代和傳統、未來和現在、局部和整體、個人和集體、人文性和科學性的關系要正確的進行處理,各種管理要素也要做好協調工作。營造一個和諧的教育環境,在學校的管理中充分發揮系統性制度的綜合性作用,促進學校的協調發展。
1.5公平性
公平性以制度為準則,事事進行規范,人人受益,體現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和制度平等面對人人的準則。公平不是分配制度的平均,也不是用人制度的平等,其體現的是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參與競爭,每個人所獲得發展的機會都是平等的,這就是學校管理制度的公平性特性。學校在進行管理時對制度的公平性原則要充分發揮,個性與共性之間的關系必須要處理好。
2創新學校管理制度的內容以及主要的問題
2.1創新內容
創新組織制度:主要指的是對學校的整體組織框架進行相應的調整。傳統上我國的學校是受到政府的行政部門控制的,而學校的各機構也都是按照相關的要求進行設置的。所以,這就造成了教育的發展需要難以適應舊體制的集權管理,此外,為了能夠進一步加強學校的活力,應該按照相關的流程實施程序化的管理。創新戰略管理制度:其主要包括:走向校本、追求人本以及關注成本三個方面。追求人本是學校管理制度進行創新的核心內容,以師生的發展為本就是以人為本,是對教育中師生主體的一種承認。而將學生與教師全部歸入學校的管理中所指的就是走向校本,其體現了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是對自主辦學法人地位的一種確認。在學校管理的水平評價優化就是提高學校的管理效能。這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是創新現在學校管理制度的主要內涵,是構建學校管理制度的一個新的生長點。創新決策制度:以對學校發展的相關要求為根據,進一步提高決策的質量。決策是否正確關系著學校是否能夠根據相關的教育發展要求,快速健康成長。要以現代的教育理念為本進行管理制度的創新,要建立民主、科學的決策體系,強化決策管理,要充分發揮各項功能,進一步提高管理方面的質量。創新人事制度:在學校的管理制度中一個較為深層的改革內容就是人事制度。要求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在選拔人才時要求不拘一格,不論資排輩,打破資歷等限制,在全社會范圍內和學校的輻射范圍內公開廣泛招聘教師,有讓有能力有經驗的人走上相應的管理崗位,此外,要打破終身制,終身制對于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是極為不利的。所以,要實行庸者下,能者上的創新機制,要為一切有為者、有志者提供和創造公平競爭的機會。
2.2應注意的問題
從實際出發:學校所制定的相關管理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所以,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制度,要綜合考慮執行對象的心理特征、年齡特征以及認識水平,同時對目前的發展情況和學校的歷史傳統也有做好銜接工作,確保制度所提出的措施和要求都能夠恰到好處,切實可行。簡明完整:學校的管理制度需要逐步的進行完善和完整,對于每一項制度來說,都要求內容簡潔,要簡明扼要,以便于記憶和掌握。目的要明確:在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時,目的應該明確,只有這樣,制度的監督和執行才能夠擁有依據。所以,學校在制定或創新管理制度之前,要對為什么要制定管理制度進行充分的考慮,明確的目的,才知道該如何去做。要組織相關的人員在制定的過程中統一認識,進行充分的討論,讓制度擁有可靠的思想為基礎。相對的穩定性:學校是一個相對穩定和不斷發展的統一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組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教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而學校為了適應要求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由于教育的周期相對比較長,所以,這就需要學校管理應該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當然,這也并不是說學校的管理制度就要一成不變,其應該根據時代的要求進行不斷的改革、完善和創新。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形成適應新形勢的制度,應該在穩定中求創新,摒棄過時的制度,發展和完善新制度,以創新為根本進一步促進學校的發展。
3總結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這些年來,人們的法制意識不斷增強,為學校提供形成了依法治校的大環境。那種領導說了算的"人治"管理應當引以為恥。引導學校全面走向科學良好的制度管理,是一個校長應當具有的素質,應當具有的能力,應該承當的責任。這些年,各地教育改革得到了不斷深化,改革得以順利進行,得益于制度的建立和校長負責制的落實,可以說,在教育改革中,"制度建設"功不可沒。但是,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制度不是萬能的,它畢竟代替不了人。過分依賴制度,也會破壞學校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致使團隊精神和個體的自覺性的缺失,造成"等靠望"和互相攀比扯皮的消極思想。
現在有些基層學校的制度管理,實在讓人覺得不安,制度不少,但制度定得合理、有效、實用,且有執行力的學校,實在是不多。并不是所有的管理制度都有效果,都能發揮良好長遠的效益,更不是制度越多越好,多多益善?,F在許多基層學校管理中,熱衷于制訂各種各樣的制度,制度定了,管理者似乎輕松了,對內對外也有個交代了,但有的制度沒有執行力,形同虛設,一紙空文,這樣的制度不僅浪費資財,還分散了被管理者的視線,這樣的制度沒有更好。還有的制度,得不到當前政策法規的支持,卻暴露了管理者不太良好的心理,形成了不好的影響,發揮了相反的作用。當前,有些學校過度在制度上作文章,存在以下弊端:
首先,擬定制度時沒有大局性和普遍性。有的制度因一人一事而起,事情平伏,制度更無人提起;有的制度定得過大過硬,要執行則出大麻煩;有的制度上墻上板,打印成冊,更多是為了應付檢查交流;有的制度則干脆是為了方便管理者,針對某幾個人。此時制度不是管理的工具,而是治人的工具,扣錢的工具。
其次是制度盛行分數管理,分數被絕對化。在各種均被量化考核的狀態下,教師調動,評先推優,職稱評聘、績效工資,都是分數說了算。分數本身沒有錯誤,但在缺乏科學、民主、有效的制度下量化出來的分數,卻成為控制教師工作和學生學習的魔杖。教師和學生成為分數的奴隸,它嚴重扭曲了應有的教學原則和教學的價值取向。
第三是擬定制度時以"章"為本,形式泛濫。校章校紀是學校辦學經驗的結晶和反映,它對于穩定學校秩序、提高教育質量起著保障作用。每個人都必須接受規章制度的制約。但是學校管理不能因此見章不見人。目前不少學校變本加厲地在規章制度上做文章,把規章細則化、標準化,而且配合量化評分和經濟制裁,領導變成了監工,把教師和學生當成管教的對象,把依法治校變成了"以罰治校"。這種管理目前比較常見,它嚴重扭曲了教學的本性,教學過程被程序化,機械化,管理變成了檢查,教師疲于應付,被動執行。
最后是擬定制度時以"權"為本,權力至上。學校管理不能沒有權力,沒有權力就無法集中,學校就會陷入混亂狀態,但是行政權力至上,卻與教育主旨和使命相背離,也與當代社會民主化進程相背離。權力至上必然滋生和助長長官意志,從而排斥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學化,師生的民主參與和學校的學術研究也因此沒有立足之地。從而泯滅了教師工作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斥退了教師的個性。學校需要權力,但這種權力只能服務于學校培養人、造就人、成全人的使命。偏離這一方向的任何權力都會摧殘人、摧殘精神和摧殘文化。"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領導。"(蘇霍姆林斯基語)。有的基層學校管理就是恰恰缺乏思想,崇尚權力。不信任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上進,具有奉獻精神;忽略了培養公正和諧,具有健康心態和團隊合作精神的職業道德。
那么,怎樣建設基層學校管理制度呢?答案是很多的。但是最關鍵在校長。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可以說: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教師團隊,就有什么樣的學校。
目前我們最需要的管理,不是制度管理,而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所謂的制度管理是管理者的懶惰,致使校長主觀武斷,不思個人修養和人格魅力的提高。校長要多一些自律,樹立威信,要讓人敬而不是讓人怕,管理上要多一些人文關懷,要相信教師,尊重教師,培養教師,讓教師心悅誠服。以人為本的管理需要教師的素質和配合,教師的素質不高,是不具備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條件,但校長可以培養自己需要的教師,其實培養教師讓校長很辛苦,培養教師是學校發展和提高管理的瓶頸,學校管理要以人性化管理為主,輔以制度,以人為本的管理容易使人心服口服,最大化的調動教師積極性,增強團隊精神,激發教師愛心,群策群力促進管理,提高教育質量,辦出特色校園,和諧校園。因此作為學校的校長至少要有以下意識:
要建立民主科學的教學管理機制。教師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狀況,直接影響著教師民主化教學意識的養成。為此,作為校長,要能科學的管理,有民主的作風,要有服務教師的奉獻精神和培養教師的能力。必須抓好教師素質的提升,特別是抓好教師師德建設和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在制度建設上,要引導教師自我發展,也要尊重教師合理需求??梢宰尳處煿餐瑓⑴c制定,建立起既能夠制約又能夠激勵的機制??梢酝ㄟ^層層聘任和簽訂目標責任書等措施,形成競爭上崗、優化組合、職責清楚、層層負責的用人機制,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梢詫嵭卸ㄐ耘c定量,過程與結果、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對教職工進行德、能、勤、績的綜合考評,在分配制度上按工作量的大小、責任大小和績效情況進行獎金發放。做到優質優酬,低質少酬。
建立健全寄宿制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習心得
通過近期的培訓學習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在寄宿制學校學生的生活、學習、心理問題、后勤人員的管理以及以后的制度完善給了很大的幫助。在我校有200多名寄宿學生,學生的安全尤其重要。在排除一系列大的安全隱患(食物中毒、煤氣中毒、消防安全)的前提下。
在學校近幾年發展規劃實施過程中,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是一項必須要做而且要認真做好的重要工作,因為它是實施依法治校、提高管理績效的前提。我校把現代學校制度定義為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而制定的符合學校發展需要的,以鼓勵與倡導為主的,以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學校管理機制。本著這樣的思考,學校近幾年開始了在原有制度基礎上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梳理、修訂、完善、建構的過程是對學校發展規劃的再認識過程,也是對學校文化建設、思想建設、制度建設等的再思考過程。怎樣的制度才是現代學校最需要的?本著“制度建設促發展”的思想,學校召開教職工座談會,學生座談會,職工代表會,討論了學校需要建立健全哪些制度,需要完善哪些制度?對此,展開了有針對性的討論和建設。不盡合理的,力求合理;力度不夠的加大力度,落實各項制度,補充考核細則……學校逐漸梳理出了《考核制度》、《學生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住校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力求做到了科學,規范,合理,所制定的各類規章制度起到了規范與約束作用。從而盡量減少教師“必須要這么做”“不得不這么做”的心理壓力。以學校文化建設為大背景,以學校辦學品牌與特色打造為根本目的,將教師的注意力引導到為學校建設出力流汗和不斷促進專業成長上來。在學校的“軟肋”上加上獎勵力度,以鼓勵更多的老師爭優創先;在團隊建設和教師專業成長上加大引導力度,讓老師知道可以怎么做以及做得好壞的評價要求。
作為管理者需要時刻思考:在發揮現代學校制度最大作用的過程中如何調動廣大教職工自覺遵守各類規章制度的積極性,如何把教職工的注意力引導到以主人翁的姿態為學校建設添磚加瓦上,如何讓每位教職工實現高度的文化自覺?作為一個冷靜的管理者,千萬不能有“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的思想,恰恰要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思想準備,更要有“如何讓制度真正內化”的不懈思考與實踐。用好制度,踐行制度,完善制度是管理者重點要思考的問題。
當然,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沒有盡頭。當管理者在遇到管理問題的時候,不是一味地發牢騷或泄氣,而是從如何以更健全的制度或機制建設來規范和提高管理質量,解決管理問題,深化管理,使學校走上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新課改;學校制度建設;以人為本;因校制宜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2010-2012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堅持為學生可持續發展點擊的辦學理念,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和能力。高中新課程實驗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它包括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確立,基礎教育保障體系、結構、內容的改革與調整,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沙掷m發展的保障評價體系,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全面開發各種教育資源,學校各項管理制度的完善、創新和重建,是確保新課程實驗改革全面、積極、穩健實施并取得預期目標的重要保證。所以具有鮮明特色、充滿活力,能夠體現時代精神、彰顯學校特點、促進學生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提高辦學水平的學校管理制度建設,將對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高中新課程實驗改革雖然不是對傳統高中課程的全盤否定,它依然要繼承傳統高中課程的優秀和積極成分,但其改革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它是與當今國際教育改革趨勢相一致的,是與我國為實現大國崛起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相一致的,是與我國教育長期處于應試教育狀態且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已到不改革不行的程度相一致的,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次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高度且不可逆轉的巨大變革,也是通過無數專家學者和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探討和實踐操作,并經歷許多風雨,許多反復,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創新與重建因應高中課程實驗改革的實施已成為必然。
根據自己在教育戰線36年的工作經歷,深知我縣大部分學校管理嚴重滯后,尤其是學校人事制度管理方面,基本上還停留在“吃大鍋飯”的年代,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不區別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學校沒有人事自,學校實行的聘任制是一種走過場;人事管理制度老化直接影響學校的發展,影響教職工工作積極性;用人機制急需改建,如:學校解聘的教師得不到相應的制約,經人為的調配到舒適而輕松的崗位上,造成學校聘任制度走過場,失去了應有的效能;普通高中實行全寄宿制管理模式與原有的管理模式有著根本的區別,經實踐證明這種管理模式是名族地區辦學的有效途徑,所以各項制度建設也要按照新的管理模式而改建、創新,特別是滯后的學校人事制度必須創新和改建,以適應時展,學校發展的需要,并為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
學校管理制度是學校依法治校,推進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已跨入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學校,肩負著培養合格公民的重要任務,因此學校管理制度必須與時俱進。對于學校管理制度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需要的,要采取對現行學校管理制度進行梳理,而后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輕重緩急對各項管理制度分別進行修改、創新、重建,其中教學管理制度、學生學習評價管理制度、教師考核評價管理制度必須要做好改建或重建。學校管理制度的改建、創新、重建工作不能隨心所欲,它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繼承創新的原則。對于遵循教育規律,貼近學校實際,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及其他管理工作有指導和規范作用,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發揮積極作用的規章制度,應予以保留,以保證學校管理制度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因此,學校管理制度要調整、要改造、要創新,但也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
第二、以人為本的原則。學校諸多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要素。制定學校各項管理制度,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是教師與學生,要把他們的利益、感受、意圖、發展擺在第一位,要以人性化的理念來構建新的學校管理制度。
第三、規范發展的原則。改建與創新學校管理制度,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沙掷m發展的規范制度為目的,就是要讓制度有激勵性、促進性、導向性。使廣大師生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提升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所以,學校管理制度的改造與重建,必須把學生、教師、學校的發展作為核心。
第四、與法一致的原則。學校管理制度的重建、改造必須與國家憲法、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一致。我們有不少學校對學生遲到、早退、曠勤、亂扔紙屑、違紀等行為予以罰款,這些制度必須剔除重建。
第五、因校制宜的原則。學校管理制度的重建必須要結合學校實際,不同的辦學檔次、辦學水平的學校,其管理制度也應有所不同。特別是我縣普通高中實行全寄宿制管理模式剛剛起步,所有的管理制度都要符合學校發展、符合師生實際,因此,改造和重建學校管理制度,一定要充分考慮本校的辦學實際。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效率化;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01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007
學校管理制度是基于實現規范化校內管理所制定的系統化行為規范,依托管理制度能夠確保校內日常教學、行政工作的有序實施。通過學校精細化管理制度的實施,將確保教師不斷進行自我教學水平的提升,激勵教師投身于科研工作之中。同時,學校精細化管理制度的實施,亦能夠實現對學校行政、教輔人員的有效規范,使其勤于履職,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而落實好相關工作。此外,學校精細化管理的實施,亦能夠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使學生自覺遵守學校出臺的各項規章制度,勤奮好學,最終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從而成為適合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可以說,學校精細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出臺與實施,能夠使學校走上科學發展之路,并且有益于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進而提升學校的競爭力。
一、積極更新觀念
“觀念”一詞乃是指主體根據自身經驗水平、學識狀況,從而實現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主體的觀念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主體自身經驗水平的增長、學識狀況的提升而發生變化。不過需要看到的是,任何主體的觀念形成并非朝夕之事,而是其在較長的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可以說,觀念的更新同樣并非易事,需要主體為此付出努力方才能夠實現。而對于學校管理而言,管理者必須注重自身管理觀念的更新,如此方才能夠確保精細化管理的實現。精細化管理就是要本著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認真負責的工作責任心去做好我們的每一項工作。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就必須首先從思想認識上完全轉變對管理的傳統思維模式,建立起現代化管理理念。任何管理理念與管理思想都要付諸于實踐,均需依賴與之匹配的管理手段,因此可以說,科學的管理手段是踐行先進管理理念與管理思想的必由之路。通過管理理念與管理思想的更新,能夠改變以往學校管理者較為粗放的管理方式,而欲達成這一目的,首先要作的便是實現學校管理制度的規范化與健全化,即通過制度建設與制度引導,確??茖W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思想在實踐中得以真正落實,進而實現學校管理精細化的目標。
學習“精細化管理”完全是有必要的,精細能體驗個人精明、細心的工作作風,培養個人嚴謹扎實的工作風格。精細不是小氣,是一種深度、一種拓展,它能培養人的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延伸成個人的內在氣質、工作習慣,為以后工作、生活鋪就平坦的路。
二、注重實現管理精細化和管理效率化
所謂的教學管理精細化,便是注重對每一個教學環節實現節點式管理,避免出現管理盲區,從而確保教學管理活動能夠兼顧到任意一個教學環節。
教育行政機關對于教學計劃、作業批改、教學評價、教學反饋、學情分析、輔導答疑等方面均做出了細致的規定,并給出了具體的操作實施標準。學校應當以此為指導原則,同時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具體的教學管理實施細則,進而確保學校制定出臺的教學管理制度更“接地氣”。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如若學校管理者不加分辨地將上級機關制定的教學管理規定直接照搬、套用,盡管也能夠發揮和彰顯出一定的實效性,然而考慮到不同學校的不同情況,以及上級教育機關所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宏觀指導性,因此,學校管理者必須在制定教學管理制度時,既要做到貫徹上級教育機關的指示和精神,同時又要做到所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符合本校實際,如此方才能夠真正實現教學精細化管理的目的。
教學管理在追求精細化的同時,必須注重管理效率問題,唯有教學管理實現了精細化同效率化的匹配,如此方才是真正的效度化管理。有鑒于此,學校管理者在制定學校教學管理制度過程中,應當邀請一線教師參與決策,以便確保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內容能夠真正契合實際,并具備可操作性與可實時性,這樣方才可以使學校管理制度在實踐中真正發揮作用。
三、確保精細化管理更具可操作性
學校管理者在踐行精細化管理過程中,應當注意到管理制度的操作性問題,具體應如下兩個方面著手實施。
第一,學校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以及推進精細化管理過程中,必須考慮到中層干部的接受程度,原因在于中層干部乃是學校保持正常云狀的樞紐。同時,考慮到中層干部在校內不但要承擔行政任務,同時還必須兼顧教學任務,因此其本身工作負荷較大,唯有實現對中層干部接受程度的充分考慮,方才能夠確保精細化管理的效度。
第二,學校管理還要充分考慮教師的可承受度。精細化管理除了規范教師的行為外,它大量的記錄、總結和類似的重復、機械,無疑會進一步增加教師的工作量。精細化管理給教師設置了一條條警戒線和達標線,也在不斷考驗著教師心理的承受力。所以,學校管理要張馳有度,充分考慮教師心理壓力可承受的底線。
[關鍵詞]以人為本;教師管理制度;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1)02-0114-02
促進人的發展是學校制度管理的終極目標。教師是學校教育的寶貴資源,教師的高素質、現代精神和現代品格對一所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教師的整體水平和整體狀態調整到最佳的時候,才能為學生及社會提供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承擔起為社會輸送優秀和全面發展人才的重任,從而彰顯學校的真正價值。因此,只有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管理制度,注重對教師的人文關懷,才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引導社會對教師的價值期待與教師管理制度相契合,樹立正確的教師觀,關注教師的人性需要和情感體驗,最終實現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一、基于人性需要的教師管理制度
人性是人類作為生命體存在與動物相區別的共同特性,即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意識性的統一。認識一個復雜的整體,其自然性、社會性和意識性是無法割裂的整體,此三者的完整結合才構成復雜的人性。人性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強調人是社會的存在物,人性的根本則是人的社會性。因為人的自然性是社會化的自然性,人的意識性是凝聚了社會內容的屬性,人性是建立在人社會活動基礎上的自然性、社會性和意識性的統一。制度作為人的本質的對象化形式,與人性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人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制度一旦形成,會對人性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通常制度都與人性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教師管理制度也不例外,是基于人性之上產生和建立的,關乎教師自身的人性需要,是教師制度和理性的深刻根源。學校在管理活動中要尊重教師的主體性和人格尊嚴,遵從教師管理活動的規律性。
現行的教師管理制度通常過度強調秩序和效率,忽視了教師人性的需要和身心發展的需求,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經常將復雜的教育現象簡單化,以決定論的思維看待具有獨立人格的教師,否定教師作為獨立主體人格的正常需要,忽視尊重個體和教育的復雜性,用非線性和客觀的立場來實現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提倡價值平等、自由的追求。從一般意義上講,教師管理制度建設的價值取向有兩種。一是工具性價值,主要指教師管理制度所要達到的首要事實。學校之所以要利用制度來約束和限制教師,其根本出發點應當是為了讓教師的身心的需求能得到更好的滿足,目的是保障學校教育活動的正常進行,即人們常說的“秩序”,這是管理制度被學校教師認可接受并自愿遵守的一個重要前提。二是目的性價值,是和教師管理制度自身所追求的秩序必須體現學校教師所追求和理解的自由的價值理想,它應該由客觀真實的反映教育本質、教育規律和順應新時代要求的價值觀等構成,它既是制度建設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目標,體現了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對教育活動中個體獨立性和生命的尊重理解之上。因此,教師管理制度應當產生于教師自身的人性需求。
二、社會價值期待對教師的價值訴求
社會的價值期待是衡量教師管理制度合理性的一項重要指標。長期以來,“園丁”、“春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蠟燭”等稱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對教師的價值期待,這種價值期待是形而上學的假設,必須通過教師管理制度這一載體來體現,以引導教師的行為與社會價值體系相趨同。但是教師管理制度自身所蘊涵的價值并非必須和社會期待完全一致,因為教師管理制度不僅承擔著引導教師與主流社會價值期待相統一的責任,更應該將社會的價值期待建立在對教育活動和教師職業的正確認識和理解之上,尊重教師的人性需要和自身身心發展和成長的需要。教師不僅僅只是“園丁”和“春蠶”,這只是他的社會屬性,而是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生存需要,除去“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些耀眼的光環,教師也是普通人,雖然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擔任教育者責任的人要有更高的素質和品格,但是不能完全脫離教師本身來討論這一問題。一般來說,社會是將教師這個職業和教師本身割裂開來看等的,把原本統一的整體分離開來,教師的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意識屬性并未統一。因此,教師目前所處的社會地位比較尷尬,教育問題的所有矛頭都指向了教師,教師這個職業面臨著很多誤解。從這些方面來說,現行的教師管理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不合理性,其作為體現載體和橋梁,并未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
要使教師管理制度和社會價值期待達到一個相互貫通和理解的高度,在制定管理制度之初應充分考慮社會的價值期待,把是否趨同社會價值期待作為評價教師管理制度和理性的標準之一。教師管理制度所體現的道德水準和價值水平既要符合當今國情,政治、經濟和社會需要和公民的道德水平,又要高于一般的國民道德水平。為些,最重要的是改革教師評價制度,包括學校和社會對教師的評價維度,即獎懲性評價或者是發展性評價,并將二者結合起來,各取所長。同時,將學校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自身評價相統一,擴大民主,使師生廣泛參與,避免把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僅僅局限與課堂和考試成績,而應從教師的教育思想、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教育科研、教師培訓等各方面展開,充分考慮教師和教師個體、學生個體的復雜性,客觀、公正、全面地反映教師的德能素質和行為績效。正確引導社會價值期待對教師的價值訴求。
三、管理制度與人文關懷相結合
以完全服從主要管理方式的學校理性管理,管理制度只是被看成剛性的要求和準則,強調科學管理、獎罰分明、量化考評,雖然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如果實施不當,極容易挫傷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對工作活動的開展只能被動服從,很難發揮創造性??陀^來說,學校管理者和普通教師對自己的角色期待是有區別的,學校管理者對工作和績效的關心重于對人的關心,而教師對和諧氛圍、良好人際關系的關心重于對工作的關心。這就產生了矛盾,導致教師對學校管理者和管理制度的不滿,從而影響整體教學效果。因此,建立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學校管理制度發揮作用的先決條件。
(一)尊重和理解教師
學校管理者不一定能成為教育家,但一定要以教育家的情懷對待教育。應充分意識到,對于教師和管理者,只是工作分工和各自承擔的角色不同,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因此,學校管理者必須尊重老師,尊重他們的需要和人格。教師的需要分為幾個層次,而學校的工作就是要滿足教師的各種需要,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做到關心每一位教師,關注每一個人的價值和所做的奉獻。一方面,要介導良好的人際關系,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學校要信任教師,給教師足夠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才能,讓教師有被尊重和信任的感覺,真正享受到教育的樂趣。
(二)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想做好一名教師,首先要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一種事業,熱愛和享受教育過程中的樂趣。學校要多引導教師思考和研討,反思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尋找改進方法;讓教師盡量減少教育功利性的目的,使教師有做思想者和學習者的意識,多思考教育的深層次問題,探尋教育規律和學生的獨特性及個體差異性,從各方面提升自己。還要重視教師的成功體驗,使其積極主動地體驗教育活動中的激情和在促進學生發展和成長過程中所顯現出來的成就感和喜悅感,從而產生更高的理想追求。更應激發教師在學校管理過程中的主體性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獲得角色認同。為此,學校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好學校積極、健康的競爭機制,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在學校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更看重自己的人格獨立和自尊,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榮譽,渴望自我反思、發現和實現自我價值,這是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原動力,也是一種可貴而偉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教師管理制度既要按照有關規定關注教師的物質需求,也不能忽視教師的精神需求。學校的管理工作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而人本化的管理更強調以人為本,尊重人格。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應具有融合制度管理和人文關懷的意識,引導正確的社會價值期待,實現學校管理剛性和人性關懷的動態平衡。
[參考文獻]
[1]趙敏.論教師管理制度的雙重合理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11).
【關鍵詞】:學校管理;道德性;現狀;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樹立良好道德的黃金時期,學校的管理對學生的道德成長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目前,我國的各個小學越來越注重管理的形式以及制度,加強了管理的道德性。但是,有些小學在管理的道德性還有很大的不足,對于怎樣進行改善和制定相應的措施,是各個小學一直深入探究的課題。
1、目前,學校管理在道德性方面的情況
管理在學生的日常運作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教育不斷的改革,很多小學開始注重在管理過程中的道德性[1]。各大小學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的制度已經趨于完善,并且已經能夠很好的迎合當前教育的需求和相關的要求,但是在對管理進行優化和完善的道路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雖然是小學階段,但也會經常會發生一些校園惡性事件,這些道德缺失是學校日常教育工作中要應對的關鍵性問題。面對道德性問題,學校在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怎樣應對和處理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更好的解決這類問題,一定要探究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2、造成學校管理道德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2.1學校的管理理念以及體制原因
目前,響應新課改的要求,在教育方面進行體制改革已經全面開展,各個學校在對自身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2]。但是,有些小學院校依然存在管理形式化的情r,沒有切實進行改革落實,依然按照之前的管理制度進行日常的教學。這種情況使倡導的教育體制改革變成了空口號,并且不具有任何實際的價值意義,也沒有幫助學生落實管理的道德性,使學校的管理體制依然存在非常多的問題。并且,有些小學盡管非常重視管理的道德性,但是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創新上,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不能迎合現代教育的各項要求,這要導致了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失。
2.2太過注重智育教育
由于我國傳統教育理念對教育的影響非常大,學校會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在小學階段便將其放在首位,這便導致了管理制度的缺失。并且,把成績視為管理第一位置,不易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之后階段的成長,在潛意識當中將成績視為追求的標準,甚至是唯一的標準。在真實的生活當中,也會過于注重學習,忽視了培養自身的道德品質[3]。并且,這樣的教育制度導致了人才的發展的不全面性,導致我國的人才大多數都為知識型的人才,在素養和道德方面有一定的不足。學校的日常管理中思想道德是非常關鍵的環節,但是因為這項因素,在教育的理念上有一定的偏差,導致一些小學在對學生實施管理當中不注重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培養。
3、學校管理道德性的改善措施
3.1全面提升學校管理理念的道德性
學校的管理制度,其管理理念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理念為管理的指導理論和思想,在管理的道德性方面發揮著巨大的價值影響作用。因此,對學校的管理道德性進行提升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具體的管理當中,要將人文管理與科學管理進行有機結合。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一定要與學生構建相互平等的地位,并將其視為優化改革過程中所追求的第一目標。在管理上存在缺失的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管理當中沒有注重以人為本,對學生的管理要充分的建立在學生的真實需求情況條件下,并實施具體的優化。同時,理念不能脫離科學性,要全面了解小學生的內心以及思想成熟過程的規律,清晰每一階段的發展情況,以便制定合理科學的管理措施。
(2)注重理念當中的創新型以及時代性。學校在對學校管理的理念以及模式進行制定的過程中,一定要緊緊跟隨時代的發展而進行革新,理念與管理制度同樣也要進行相應的革新。但是,當前學校在管理的創新層面上依然有很大的不足之處,傳統的管理理念還是占據著主導的位置。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學校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具體需求和當前的發展情況,將觀念進行創新,以便學校在管理的道德性層面能夠有較大的突破和提升。
(3)明確管理目標。在日常教學當中,將管理的目標進行明確是創新改革思想觀念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問題。由于市場經濟產生的一些影響,有些學校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學生的升學率以及經濟收益,使學校的管理有些偏離軌道,因此,學校要對管理的目標非常明確。此外,有些小學比較重視對學生的文化和學習能力進行培養,不注重日常的學校管理,這樣學生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道德素質低下的情況,所以要將對素質的培養力度進行提升,從而切實落實管理的道德性。
3.2學校管理制度和行為的道德性
管理制度當中存在的道德性,可以從公平性原則以及善行性原則當中進行體現。其中公平性原則為,在管理當中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以便實現相關管理。善行性原則為,管理不但要在校園當中進行,更需要社會的支持,所以學校在管理當中,需要把教師社會、學校和家長進行聯系,一同為學生的道德教育努力,全力提升管理當中的道德性。
在管理當中,管理行為的道德性非常重要,面對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怎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在管理的行為上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要求:其一,要將觀念和行動進行統一。盡管很多學校都在將管理的思想觀念進行更新,但是有些進行創新的觀念很難具體進行落實,所以管理觀念與實踐進行結合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其二,學校在注重管理的道德性過程中,要注意管理手段的應用,要在不對學生產生任何傷害的情況下,實施具體的管理以及相關的教育,以便管理能夠切實的實現價值和目標。
結束語:
總之,管理是學校必備的手段和行為,對學生的建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國當前的學校管理的道德性當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學校要對該項問題給予高的的重視,以便能夠從中探究出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更好的培養學生。
【參考文獻】:
[1]湯慧杰. 論學校管理的道德性及其改善策略[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06: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