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8 19:32: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論科學發展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科學發展觀的世界視野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從它提出的時代背景看,科學發展觀是向世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二是從它的基本內涵和實踐看,科學發展觀符合人類社會發展方向和時代潮流;三是從它的理論意義看,科學發展觀為世界提供了有益的研究視角和理論資源。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世界視野
科學發展觀深入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什么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體現了關于發展的民族視野。同時,科學發展觀又把中國的發展放在宏大的全球背景中去思考,自覺融入并引領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潮流,為世界提供了研究視角和理論資源,體現了關于發展的世界視野。
一、科學發展觀面對全球化困境,以世界眼光廣泛借鑒人類發展的經驗教訓
科學發展觀堅持把中國的發展與全球化相聯系,強調游離于人類文明之外,斷絕于現實資本主義之外,是不可建設好、也不可能捍衛好社會主義的。
首先,科學發展觀是面對全球化困境作出的戰略抉擇。當前,人類社會面臨一系列的全球化困境,例如:實現社會公平的愿望與社會差距擴大之間的矛盾;追求發展的愿望與幾乎停滯不前甚至出現負增長之間的矛盾;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深化與舊規制、資源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新興力量的崛起與舊的格局之間的矛盾;西方文明強勢擴張與世界多樣性之間的矛盾;和平發展的大趨勢與局部動蕩、沖突、戰爭增多之間的矛盾;人們物質生活的豐?;c精神追尋的空虛化之間的矛盾,等等。全球化的矛盾和困境也在中國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例如:繼續保持經濟長期較快增長的目標與人口、環境、資源以及技術瓶頸等制約趨緊之間的矛盾;堅持的指導地位與社會思想意識日趨多樣化之間的矛盾;中國實力的穩步增強和其他大國力圖維護有利于它們的世界格局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逐步富裕和在社會轉型、體制轉軌過程中產生的信仰危機、道德失范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一系列矛盾,要求我們必須在實踐上和理論上作出探索和回答。歸根到底,也就是如何進一步開辟當代中國的發展道路問題。因此,科學發展觀是面對全球化困境作出的戰略抉擇。
其次,科學發展觀是面對人類發展經驗教訓作出的理論回應。科學發展觀以開放思維和世界眼光汲取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一是借鑒了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教訓及認識成果。當代一些拉美國家有增長、無發展的現象,即“拉美化陷阱”,使我們反思自身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以后,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在推進發展的實踐中,對發展問題的認識也不斷深化,經歷了從經濟增長的發展觀到以人為中心的綜合發展觀的演進過程。這些探索發展的經驗和成果,成為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一個比較直接的理論資源。二是吸納了人類歷史上關于人的學說的有益成果。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這一高度概括和凝煉的范疇,汲取了我國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合理因素,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人文精神的意蘊。?三是汲取了世界各國關于社會建設的經驗和成果。西方國家先后實施了一系列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的政策,西方學者提出了社會均衡論、協和社會論、社會系統論等相關社會理論。這是我們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思想的一個借鑒,又是我們實踐和諧社會的一個現實的外部參照物。四是借鑒了世界各國政黨建設的經驗教訓。科學發展觀關于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方面的思想,汲取了國外政黨執政的經驗教訓,體現了我們黨不拒國外經驗的政治遠見。例如印度國大黨喪失執政資格,讓我們認識到了執政必須以人為本。由此可見,科學發展觀既是中國發展經驗的理論總結,又是對人類發展經驗教訓的理論回應;既進一步回答了當代中國的發展道路問題,又科學地展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前景問題。
二、科學發展觀符合人類社會發展方向和時代潮流
首先,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和平發展道路,體現在三個層面上,即對內謀求和諧、對臺局勢謀求和解、對外謀求和平。
――對內謀求和諧??茖W發展觀的基本內涵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體現了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勇氣和決心。一個和諧的中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一個混亂的中國,只會給世界帶來災難。因此,中國致力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完全符合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也必將對人類作出較大的貢獻。
――對臺局勢謀求和解。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積極謀求和平解決。今年5月,就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提出新“六點意見”,再次表明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的誠意。
――對外謀求和平。科學發展觀對外堅持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一是提出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和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二是建立與第三世界的和諧關系。在國際事務中,中國推行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把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作為外交的基石,同廣大發展中國家風雨同舟、和衷共濟。三是首次提出“和諧世界”的新理念。2005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主席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的新理念。 “和諧世界”的構想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我國外交宗旨的升華,它將中國近年來在國際上所倡導的新秩序觀、新安全觀、新發展觀、新文明觀等有機聯系在一起,通過向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物品――中國話語,來維護自己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茖W發展觀指導下的“和諧世界”理念,本身就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外交事務中的外露和展現,它的提出進一步豐富了世界和平發展觀,它促使人們從根本上質疑西方國際關系理論。
其次,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性問題。在環境已經上升為“全球意識形態”的今天,西方國家把環境作為對華外交的主題之一。為此,中國堅決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走最具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文明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三、科學發展觀為世界提供了有益的研究視角和理論資源
其一,科學發展觀開創了新的發展模式。近代以來大國興起的歷史反復說明,一些大國的崛起,往往導致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劇變動,甚至引發戰爭。原因在于它們走了一條依靠發動侵略戰爭,實行對外擴張的道路。中國的發展歷程,展示的是堅持理想社會的價值、立足東方文明的傳統、借鑒人類發展的經驗、倡導和平與和諧的發展道路,科學發展觀是這條道路的集中體現。它所提出的中國和平發展的理念,超越了近代以來大國崛起的老路和以往以意識形態劃線的冷戰思維。它向世人表明,中國無意于挑戰現存國際秩序,更不主張用暴烈的手段去打破它。不僅僅于此,科學發展觀還有別于西方傳統的以經濟增長為目的的文明模式,它是以人為本的文明模式。這種文明模式倡導文明的協調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走出了過去把發展等同于經濟增長,又把經濟增長局限于GDP指標的增長,致使資源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誤區。它不僅重視經濟發展,而且重視政治、文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各個方面的協調發展;不僅重視經濟指標,而且關注社會發展指標、人文指標、民主法制指標和資源環境指標。這種文明模式在追求社會公正與和諧,關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和不同群體的共同發展的同時,還強調促進人類自身的持續發展,進而追求人類的最高理想――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長期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迅速提升,關于“中國模式”的討論在世界一些有識之士中日益增多。中國特有的發展實踐、道路和理論,被認為具有世界意義,形成了“中國模式”。科學發展觀是這一模式的理論概括,它作為一個開放的戰略思想和發展理論,為我們與世界進行廣泛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對話提供了平臺,打開了中國文明發展模式與其他文明發展模式進行對話的空間,為國際社會理解中國發展道路和制度選擇的獨特性提供了理論的視角,為各國特別是大國以理性的態度接納中國的發展和崛起提供了溝通的平臺,也有助于發展中國家理解中國模式的真諦,思考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科學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它開啟思想解放的新時代,開啟科學發展的新時代??茖W發展內涵豐富,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黨的建設、人的自身的發展,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所不在。
黨的事業需要科學發展。黨的十七大強調,要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一方面,黨的建設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堅強的保障,另一方面,科學發展觀為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發展提供銳利的思想武器。第一,黨的事業需彰顯科學發展的實踐性?!榜R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文秘雜燴網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科學發展觀是一種實踐的哲學,其實踐意義寓于并維系于科學發展之中。發展是黨的事業最大的實踐,強黨興國關鍵在于“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第二,黨的事業需彰顯科學發展的人民性??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決定以人為本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及其根本利益為本??茖W發展要求執政黨堅持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價值取向,把解決民生問題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彰顯政黨政治的“民生因素”,突出科學發展的“人民性”,圍繞“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把執政為民、普惠民生作為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干部與群眾同甘共苦,群眾與黨同心同德”。第三,黨的事業需彰顯科學發展的辯證性??茖W發展觀是一種思辨性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理論基礎是唯物辯證法中的矛盾論?!叭鎱f調可持續”中的矛盾是前進中的矛盾、是朝向和諧朝向科學發展的矛盾??茖W發展要求執政黨全面而有重點地、整體而又協調地、健康而且永續地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第四,黨的事業需彰顯科學發展的政治正義性。政治因素是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茖W發展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法寶,它旗幟鮮明地對傳統政治、經濟、社會和倫理功利價值導向予以矯正,在整合資源中扶危濟困,在統籌兼顧中維護公平,在擴大民主中保民有權,在促進和諧中彰顯正義,全面反映廣大群眾對文明和諧社會形態的正義性訴求,是對社會主義社會和諧共富本質特征與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詮釋。
人的一生需要科學發展。人是自然之精華,每一個人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甚至還是政治的。人的一生不一定苛求“以天下為己任”,但正義的人生“己任關涉天下”。人的科學發展是支撐黨的事業科學發展的基石。馬馬虎虎不能強國富民,糊里糊涂難以安度本文來源:文秘站 一生,迷信盛行無從科學發展。人的一生是完成使命的歷程,帶著使命生活是人生的真義。其一,為責任而生活。美國加州圣瑪利學院教授徐賁在《該怎樣滿足我們的需要》一文中說:人和人之間,并非孤立無關;人來到這世間,作為社會的動物,是訂有契約的:物質利益的來往,有法律的契約;行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約?!鄙畹囊饬x首先在于承擔責任,承擔工作的責任、家庭的責任、社會的道義。要有踐履責任的激情,工作的攻堅克難需要激情的粘液,事業的進擊騰升需要激情的養料,責任的承擔踐履需要激情的翅膀;要有踐履責任的血性,立身處事基于剛強,干事創業依于正直,生存發展賴于正義,任何一種艱難責任的驅就、重大使命的歸復,都需要血性的搏殺與正義的闖關;要有踐履責任的意志,漫漫人生,邁越雄關,呼喚鋼鐵意志,意志使弱者氣韻橫生,讓強者如虎添翼,它始于深刻切入,攜卷執著渴望,秉持強勁力量,成于堅定追求,開辟通往成功的捷徑。其二,為品味而生活。人活著活著,越來越覺著自己是為了追求一種道理、尋求一種感悟、體驗一種品味而生活。生命的質量與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道德修養上的品味、文化氣韻上的品味、生活格調上的品味。講操守,有善良的德行、堅強的毅力、仁愛的品質、忠勇的心性、誠信的氣度、廉潔的風范,塑造自己的良知,忠于自己的靈魂,永續地點燃生命之光;講素養,有良好的素質、健康的志趣、得體的舉止、寬廣的胸襟;講境界,有深邃的感悟、覺醒的靈魂、敏銳的思想、高遠的精神,淡定從容,超越物質,努力進入精神的殿堂,在心底為自己建立一個牢靠而堅定的中心,把自己的靈魂寄居到那里。其三,為快樂而生活。生活的價值在于過程,生活的過程在于體驗快樂。倡導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本身意寓著快樂?!翱鞓饭ぷ?,美麗生活”須成為人生的理想法則。對己樂觀,每種人都是從內心構建世界,樂觀者時常在構建自己的天堂、做自己天堂的“堂主”,悲觀者是在構建地獄、同時也在構建一個全人類的地獄;對人寬和,“當我們直接傷害了某個人的某種情懷時,還同時扼殺了與此相類似的一系列情感”,傷人更傷己,對人寬和可放大心氣,排解戾氣,怡悅神氣;對事放達,“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隨緣而動,隨賞云花,放達歡愁,鑄就和諧。
組工干部需要科學發展。組工干部是服務黨員的黨員、服務干部的干部、服務人才的人才,是全體黨員的先鋒隊,是全社會的精神旗幟。選擇了組工干部,就是選擇了奧林匹克精神,就是選擇了“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就是選擇了率先科學地發展自我與升華自我,就必須在執行黨的決策的堅定性上過硬、在服務大局的主動性上過硬、在把握組織工作的原則性上過硬、在嚴以律己的自覺性上過硬。當好組工干部,必須做“五種人”:一是做“能進能出”的人。能進,就是對組織工作心思能用得進、理論能學得進、業務能鉆得進;能出,就是進入工作狀態后能力能磨得出來、思想能悟得出來、作用能發揮得出來。組工干部只有既學得進、又用得出,才能真正為組織部門“所有”、為組織部門“所用”。二是做“能文能武”的人。組織工作要求高,組工干部必須素質全面,能文能武。既要政治素質高,又要業務能力強;既能寫一點,又能說一點;既有理論功底,又有實際操作水平;既對組織工作“線”上的情況了解,又對經濟社會發展“面”上的情況了解,了解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了解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的發展脈搏發展規律,了解地方、基層和群眾的實際,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謀劃開展組織工作。三是做“能伸能屈”的人。組織工作是一種引人注目的管理工作,同時更是一種吃苦受累的服務工作,組工干部要知榮知辱,寵辱不驚,能伸能屈。既能感受工作中的快樂,又能正確對待工作中的辛苦;既對榮耀保持冷靜,又對委屈保持平常心;既善于協調溝通與人為善,又敢于堅持原則不怕得罪人。四是做“能上能下”的人。組工干部常有一種體會,鮮花經常在眼前綻放,掌聲經常在耳邊響起,然而擁有那份繁華的,往往是坐在轎子里的人。組工干部歸根到底是“抬轎子的”。留守崗位是組工干部的常態。組工干部須以積極灑脫的心態正視現實,“漫隨天上云卷云舒”,有機會就走馬上任,為官一地,造福一方;沒有機會就留守崗位,勇于負重,甘當人梯,樂為基石。五是做“講政治、講本色、講特色”的人?!敖M工干部”本身就是一個政治名詞,要名副其實,就要關心政治,融入政治,特別忠誠黨的事業,率先做一個政治上靠得住的人;帶頭保持本色,誠信樸實,勤奮踏實,公道正派,本色為人,堅持活在本質中而不是活在現象中,活得真實可感而不是活得浮光掠影;站在更高的起點審視自我,不人云亦云、人為亦為,須有自己的價值理念、自己的 個性思想、形成自己一以貫之的特色精神,既活在面上更活在點上,既活在共性中更活在個性中,在融入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推進組織工作理論與實踐、體制與機制、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創新,不斷增強組織工作的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自由發展觀;科學發展觀 ;契合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09)-08-0037-02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把“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確定為黨和國家的執政新理念。不少學者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論來源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但很少有人研究國外學者的發展理論對我國發展觀形成的影響。筆者認為,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的自由發展觀思想,摒棄了以往“以物為中心”的傳統發展觀,具有濃厚的倫理氛圍,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新型發展觀。
一、自由發展觀的理論內涵
阿馬蒂亞?森摒棄傳統的狹隘發展觀,認為國民生產總值(GNP)的增長、個人收入的提高、工業化、技術進步以及社會現代化等僅僅是在發展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的各種手段或工具,而并不等于發展本身。阿馬蒂亞?森的自由發展觀強調發展可以看做是擴展人們享有的真實自由的一個過程。同時還認為自由既是發展的首要目標,又是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自由應當是一種實質的自由,即享受人們有理由珍視的那種生活的可行能力。按照阿馬蒂亞?森自由發展觀的觀點,能力就是一種自由:能過有價值生活的實質自由。自由作為“目的-手段”的統一 ,本身具有建構性作用和工具性作用:(1)自由作為發展的首要目的具有建構性作用。阿馬蒂亞?森的自由發展觀所講的自由是一種具有“實質意義”的自由,所突出的是享受人們有理由珍視的那種生活的可行能力。更具體地說,“實質自由包括免受困苦--諸如饑餓、營養不良、可避免的疾病、過早死亡之類--基本的可行能力,以及能夠識字算數、享受政治參與等等的自由”。[1]由此可見,實質自由本身就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標,對發展具有建構性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 ,自由本身就是發展的首要目的;(2)自由作為促進發展的重要手段,也發揮著工具性作用。通過實現這些工具性自由,能夠幫助人們按自己的意愿過有價值的生活。上述以自由為中心的自由發展觀思想,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自由既是人生活追求的目的,又是實現人自由的手段,或者說是工具。它集中體現了一個良性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協調發展的鮮明特征,而這也是一個社會所要追求的發展狀態和發展方向。
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
在認真總結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經驗教訓,全面借鑒世界各國發展的有益成果和深刻分析傳統發展觀弊端的基礎上,2003年10月,我國創造性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的基本內涵被高度概括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這樣,才能始終保持經濟的理性增長;全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滿足“以人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調控人口數量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維持、擴大和保護自然資源基礎;始終調控環境與發展的平衡;集中關注科技進步對于發展瓶頸的突破等。
三、自由發展觀與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契合
阿馬蒂亞?森的自由發展觀和科學發展觀之間存在一些理論上的契合,二者均屬于那種“以人為中心”的理性發展觀,它們之間的理論契合主要表現在:
1.都倡導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目標,把依靠人作為發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為發展的根本途徑,把尊重人作為發展的根本準則,把為了人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阿馬蒂亞?森的自由發展觀的出發點是對人的權利的關注,它的中心是以人的自由看待發展,它強調要以個人實質性自由的獲取來看待發展,發展的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的實質性自由??梢姸叩墓餐瑑r值取向都是要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發展的終極目標,都堅持發展要以人為本。
2.都注重發展要具有全面性
全面發展,就是要在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和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阿馬蒂亞?森的自由發展觀論證了發展是涉及經濟、政治、社會、價值觀念等多方面的綜合過程 ,闡述了人的實質自由是發展的最終目的、重要手段的重要思想 ,指出發展意味著消除貧困、人身束縛、各種歧視壓迫、缺乏法制權力和社會保障的狀況,從而提高人們按照自己的意愿來生活的能力。[2]從上可看出,阿馬蒂亞?森的自由發展觀注重發展的全面性,特別注重人的發展的全面性,也就是給予人充分的自由,因為發展是對自由的各種可能性的承諾、發揮和實現,而自由是發展的前提、目標和手段,它最終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科學發展觀也提出要堅持全面發展,認為發展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多方面的發展??梢姸叩氖滓碚骶褪且⒅匕l展的全面性。
3.都強調發展要注重協調性
強調發展協調性,其實質是要努力實現速度、結構和效益相協調,人口、資源和環境相協調,投資、消費和出口相協調,國家、區域和城鄉發展相協調,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阿馬蒂亞?森的自由發展觀認為,發展不應該僅僅指社會經濟的增長,也不僅僅是社會經濟層面的問題,而應從社會的倫理層面--全體社會成員的主觀能動方面和福利方面的實現看待發展,這個價值目標與標準就是自由。[3]這就說明阿馬蒂亞?森的自由發展觀是立足于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然后著重強調發展要注重協調性,特別要注意人的自由和經濟發展的協調。而科學發展觀認為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梢姸叩墓灿兄x就是要注重發展的協調性。
4.都認為發展要兼具可持續性
可持續發展主要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倡導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維護世界物種的多樣性,確保資源、環境和生態的永序利用。它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阿馬蒂亞?森的自由發展觀就是要使所有的人享有更多自由,全面地提高其可行能力,并將這種能力充分地運用于各個領域--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領域,并且要保持子孫后代的發展權利,這屬于一種典型可持續的發展觀。而科學發展觀也同樣倡導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義??梢姸叩墓餐非缶褪且獙崿F可持續發展。
阿馬蒂亞?森的自由發展觀,是克服了傳統的“以物為中心”的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新發展觀。他強調要以個人實質性自由的獲取來看待發展,發展的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的實質性自由,而不僅僅是GDP的增長。它為我國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來源,對解決我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與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印)阿馬蒂亞?森著,任頤、于真譯.以自由看待發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30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征稅率退稅零稅率退稅率取消
人類的活動可以用生產和消費來概括,生產和消費的不斷轉換由買賣來完成,買賣又以貨幣為媒介;增值稅是對買賣方按市場成交價同時征稅,是國家用貨幣來體現意志、實現職能,公平參與社會生產和消費的首次強制性分配,終點都在貨幣,而通貨膨脹或緊縮只不過是貨幣運動的現象。退稅是征稅的逆向運動,如果沒有按照征稅的規則退稅,那么對社會生產消費的分配,公平參與就會變成干擾。
一、科學的認識要源于增值稅的自然規律
由賣方向買方按成交價和征稅率收取銷項稅,賣方以抵扣進項稅后的差額向國家繳納增值稅,只要買賣成交,買賣雙方一定分別就是銷項稅和增值稅的納稅人,這個過程和結果是增值稅征收的自然規律。
增值稅最大的特點是科學地把同一市場成交價由買賣方按各自的規則同時納稅。買方的納稅額是成交價×征稅率,由賣方收取,而把計算賣方的稅分成固定和變動的兩個部分,把賣方買入的原材料零部件價格÷(1+征稅率)×征稅率作為已經征收的固定稅額,即進項稅,也就是把這部分含稅的價格作為將來賣出的整個成交價中國家已經征過稅的一段價格,另一段在產品還沒有賣出的時候,稅是潛在和變動的,當賣出時,成交的價格就成了全部應該納稅的價格,那么全部應交稅額減去已經交納的稅額,就是賣方的實際應交的稅額,即增值稅,這段價格也稱為增值額。假如買方不是最終消費者的話,成交價÷(1+征稅率)×征稅率又會成為其已征的固定稅額。因此,增值稅的稅收成本對買方來說僅與成交價有關,而賣方的稅收成本也只是與買入的固定進項稅和賣出的成交價有關,與經營者的其它成本等要素都毫無關系。
買方納稅的隱蔽性是造成我國退稅問題的根源。由于買方交的稅是在不知不覺中由賣方連貨款一起收取,買方也不與國家直接發生納稅關系,容易被誤認為只有賣方納稅人,我國一直實行免賣方出口產品本銷售環節的增值稅和退進項稅,實質就是買方納稅隱蔽性的結果。
但免賣方本銷售環節增值稅并不符合WTO的相關規定。世貿組織在GATT附件9《注釋和補充規定》關于“免征某項出口產品的關稅,免征相同產品供內銷時必須繳納的國內稅,或退還與繳納數量相當的關稅或國內稅,不能視為一種補貼”的規定中并沒有把增值稅包括在內,只有進口商購買出口產品的進項稅是該出口產品內貿時必須繳納的國內稅。而免賣方增值稅退進項稅只不過是一種形式。因為退稅的結果只不過是按免退賣方的稅額為標準計算而已,實際上退的仍然是買方的稅,因為結果只是買方價格降低了與退稅額同等的價格;就算把賣方的進項稅由抵扣改成了由國家直接退還,但是賣方按成交價向買方收取的銷項稅又怎么會自動改變呢?假如銷項稅照收,進項稅又直退,豈不重復!
成交價是買賣方納稅的計算依據。要使內外貿價格不變,又要使外國的消費者不再是本國產品的納稅人,只有通過退稅讓出口的成交價正好零征稅率,而國家退給賣方的稅額加上零稅率的成交價又正好等于賣方內貿含稅的銷售價。這樣對國內來講是經營者不會因內外貿的變化而稅負發生變化,公平內外貿市場的貿易;對國際來講,由于各國的稅率和征稅方法各不相同,需要以零稅率來統一,所以,出口退稅才會成為國際慣例。
以賣方固定變動稅額和退稅率計算退稅,降低的價格就會改變原來環環相扣的征退計稅依據,造成增值稅對社會財富的無序分配和混亂!
二、科學的思想是破解現象的法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基本采用了現代經濟學的經濟制度,卻出現了許多用相應的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理論來源實踐又返過來指導實踐,當出現了理論不能解釋的現象時,就往往預示著執行中出現了問題,而問題往往也就隱藏在尚無法解釋的現象之中。
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林毅夫有句話說得非常經典:“理論本身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邏輯體系,一個理論在其邏輯中僅能保留很少幾個對其所要解釋的現象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最重要的社會經濟變量”。
增值稅是以國家權利作后盾,對社會生產消費的買賣雙方按成交價和征稅率進行的首次強制性分配,在各種要素形成的社會經濟總量和格局中,是最重要的環節和經濟變量,其中,為什么退稅率與當前出現的許多用理論不能解釋的現象都會密切相關?急需用科學的發展觀進行深思!退稅的作用就在于影響和決定出口產品的成交價,只要降低了產品的退稅率,國家就減少了退稅額,企業又可以提高價格多收匯,世上絕對不會有比此更美的好事了,但這種違反自然規律的現象絕對不會是天上掉下的餡餅,會遭到自然的懲罰而適得其反,會造成以下四個方面的影響。
一是退稅低容易按提高的成交價把產品給便宜賣了
退稅率是計劃的產物,退稅率與按市場成交價和征稅率征稅沒有必然的聯系,因此,雖然以退稅率來衡量是“多征少退”,但從出口退稅中央財政欠退稅看又是“少征多退”,這種現象只能說明是因為不該退的退了,該退的又沒有退;或是一部分退多了,另一部分退少了。但是,多退會造成該賣的賣不出去,不想賣的少退了反而又給便宜賣了。這是由出口退稅的作用就是影響出口成交價的特性所決定的?!傲愣惵省笔钱a品內外貿市場價格差別的分水嶺,是決定外銷價是否就是國內價的“正常價值”的關鍵點。當多退稅超過了“0”,國際市場的價格就會低于國內市場,而國內市場價格本身已是一個由競爭形成的最低價格,因此,企業沒有特殊需要是不會虧本銷往國際市場的;當退稅少了或取消時,同樣成本的出口成交價就會相應的提高,又會起到鼓勵出口的作用。
國際貿易平價是客觀規律。這是由商品和貨幣等值,國際貿易是不同國家間的商品與貨幣之間的平價交換,是不同貨幣按一定的匯率兌換關系所決定的。因此,退稅減少,價格提高就必須進行貨幣升值,否則就會變成價格提高了多少,成交價就便宜了多少。因愿意便宜甩賣甚至贈送沒有市場制約的機制,所以,退稅降低,價格就可以提高也不會有障礙。
在美元紙幣本位制和匯率的條件下,假如降低退稅率提高了價格,同時進行人民幣升值,那么這種提高了的價格只不過是一種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的平價關系;假如降低退稅率提高了價格,又不升值,或升值小于價格的提高,那么就等于以便宜提高的價格把產品給賣了,因為,匯率對不同貨幣的比例互為倒數。假設1美元=8元時,如果某個商品價格=1美元
,那么國際貿易平價這個商品價格=8元。假如該商品由于降低退稅率價格提高了1元時,那么人民幣就只有升值才能維持匯率不變,即8/9美元:8元=1美元:9元,假如沒有升值,那么就等于是將價值9元的商品以8元的價格就給賣了,或者說只要用8/9美元就可買到8元的商品了。
是不是出現了這種情況,我們還可以從傾銷的特點中得到啟蒙。傾銷的特征是商品賣得便宜消費者得益,但本國同行業卻遭到了損害,所以又會進行反傾銷保護,下面現象就是對退稅少了,出口成交價提高了,但對不同的貨幣來說實際上是賣得更便宜了的最好實踐證明。
我國遭到反傾銷的產品主要是降低或被取消退稅的產品,而且對我國反傾銷的發展中和落后國家越來越多,按貿易額遠遠超過了發達國家;中國是遭到反傾銷最多的國家,浙江又是中國遭到反傾銷最多的地區,浙江的特點是:加工貿易少,小商品多,順差最大時占全國的37%,究其原因,一般貿易比加工貿易退稅少、小商品的退稅率往往較低,實質就是退稅少了,價格提高了反而便宜了的結果,順差大則說明退稅率低對出口并沒有影響。
鋼鐵退稅率下降或取消后,鋼鐵反傾銷的案件就開始不斷的增多。我國1998年到2003年底鋼鐵的退稅率一直都是17%,退稅超過了零稅率,還增加了“以產頂進”的專項政策,但外銷總是較少(當然其中還有由于退稅不算收入,不得退稅額轉增銷售成本、反映的收入進一步減少,使經營成果低估或叫人民幣低估的問題),并根據鋼鐵產能已嚴重過剩的狀況,在2004年上半年對江蘇鐵本鋼鐵項目不惜血本的做出了下馬的決定。但只因2004年后開始鋼材退稅率調整下降,下半年鋼材就變成供不應求,價格也在上漲,還帶動了國內鋼材的上漲,產量也由年產3.5億噸迅速增長到了5.5億噸,產量增長了57%。
認為鋼材出口快速增長是國際鋼材需求的快速增加是一種誤解。實質上是鋼材退稅少了、價格漲了,今年一季度鋼鐵行業平均利潤率增長了43%,企業出口的積極性高了,但對進口商來說卻因不同貨幣的匯率比例互為倒數的關系,實際上是買入更便宜了。因此,是消費者愿買我國更便宜的鋼材,外國減產的結果,才有了鋼材產品反傾銷案越多的現象。但征稅與退稅不同,以海關2007年1-10月公開的數據,從只受退稅影響的鋼材看,出口還是量價快增,出口總量同比增加63.8%,出口總額同比增長了88.9%;相反的是取消出口退稅后,僅從2007年4月1日開始加征10—15%出口關稅的鋼胚及粗鍛件,出口絕對值同比就下降了13.1%,可見征稅才會成本增加,退稅則相反,不然今年退稅下降了47%,還加快了升值,順差為何只是增長率的相對數同比有些降低?
二是提高價格形成的外匯儲備會造成資產與貨幣重組和價值扭曲
退稅少提高的價格,累計結果就是經常項目下的外匯儲備順差,本幣就必須等額增加發行,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升值又會引來炒作的外匯;即使升值到位,減少的外匯也只能是炒作的外匯,因退稅少而累積的外匯只有等美元大量發行時才會重新流回市場,日元一直升值值得我們借鑒。
對出口商來說可以按降低退稅率提高的價格收匯,兌換本幣兌現提高的價格,但外匯儲備增加,本幣增加發行,流動性增加,會引起貨幣與資產的價格重組、價值重估。
而貨幣與資產的價格重組結果決定于供求的關系。進口國會對因越來越便宜、供大于求的商品過度的消費,造成大量的浪費,這與我們由于錢越來越多,1分、2分和5分的錢早已不再實際使用了是一樣的道理,不是這部分貨幣不能用,而是幣值占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微不足道的結果,國際市場上到處是中國造質優價廉的商品,就是中國商品的價格已低到對外國人的收入來說已微不足道的表現,國際市場對中國商品的強勁需求是由大量浪費形成的;而出口商卻因為退稅率降低提高的價格,彌補了退稅減少的損失,造成了產能沒有過剩,虛假的供不應求現象,超量的生產又會超越環境的承載,付出慘重的代價,在被嚴重污染環境中生產出來的食品,又最容易遭到是否健康的懷疑。因此,在退稅影響的價格導向下,貨幣與資產價格重組結果會造成商品價值與成本的嚴重扭曲。在歐美等國買一瓶礦泉水需要兩美元,在國內買一瓶礦泉水也只需要1.5-2元人民幣,而一些產品在國際市場折合人民幣計價比國內市場還便宜,就是造成價格與成本嚴重扭曲的結果。
出口商的價格可以提高,對進口商又是更便宜,這是市場最容易成交的買賣。但成本不變可以提高價格,決定于哪種商品的退稅率要降低或取消,何再優秀的企業家也只能無奈的認命。
三是退稅低會把原來以成本差異賺錢變成以資本賺錢的新模式退稅與征稅正好相反。征稅是增加成本,增加成本就意味著利潤的減少或會被迫退出市場;而退稅則是退還全部或部分已征收的稅款,是增加收入。由于增值稅只與價格有關,又因為計算賣方的增值稅分為固定和變動價格兩個部分征收,按現行免本銷售環節增值稅的政策,就閃失了征稅與退稅變動的價格相互制約的關系。而增值稅征收的自然規律,是不管你愿不愿意,看沒看見,賣方總是向買方收取了成交價×征稅率的稅額,價格越高,收取應交給國家的稅也越多,但都免了,因此,退稅實際上只是減少了原來的稅收成本或相當于是提高了價格。
正常經濟的發展,經營者之間是靠技術、生產、銷售和財務成本的差異來獲取超額利潤的,而成本的降低主要靠勞動的結果,因此勞動者的技能和素質就是關鍵,勞動者的地位和勞動力的價格也會隨之提高,經營者增加的資本積累和勞動者收入的差距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退稅率造成外匯儲備增加、資產與貨幣的價格重組、價值重估的貨幣運動,只要有資本可以經營,小資本經營只要不被大資本經營重組,那么就可以從原來的靠降低成本賺錢,變成靠資本賺錢,可想而知資本賺錢比靠成本差異賺錢不知要容易和快多少倍!短短幾年社會財富越來越向少部分人集中,勞動力價格越來越便宜,就是這種原來靠成本差異賺錢變成靠資本賺錢的變化結果,因此,越來越多空閑的房地產,以及各層官位、學位、職位和煤等等,受到資源限制的產品越來越成了資本經營依附的主要對象。
四是國際糾紛和國內問題增加
退稅率提高的價格使得進口商購買的產品越來越便宜,但也會損害外國相同行業的利益,會遭遇越來越多的反傾銷糾紛,有損我國的國際形象。
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達到了65%,退稅的量和影響也越來越大。九十年代中期、2004年和2007年我國三次大范圍降低退稅率,都在短期內造成了貨幣流通量增加過快,還會引來國際熱錢炒作人民幣。即使我國已嚴重產能過剩的狀況,新增生產的產品一時也難以彌補新增貨幣與資產等價的空缺,因此,短期內都引起了物價上漲,而通貨膨脹造成的經濟動蕩容易引起社會的動亂。
1998年至2004年,我國的匯率能夠得以維持歷史上唯一穩定的時期,是因為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沒有現在這么大,究其差別,是因為那個時期的退稅率高,平均約15%,退稅比較接近出口額÷1.17×17%的零稅率??梢姵隹谕硕惣炔荒芏嗤?,也不能少退,更不能不退。
三、科學的辦法是遵循增值稅的自然規律退稅
退稅的目的是為了通過退稅的作用降低出口產品的成交價到零稅率,并不是為了有利于我國的產品以不含稅的價格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怎么退?怎么征還是怎么退!國家按買方已征的稅額退給賣方,賣方市場的競爭,出口成交價就會下降與退稅等值的價格,讓買方得到的是一個零稅率的成交價。
即使出口產品已是零稅率的成交價,也無法改變成交價中仍然包含了賣方向買方收到了成交價×征稅率應交給國家的稅額,這是增值稅征收的自然規律;賣方還因為銷售的是出口產品,因而才收到了國家成交價÷(1+征稅率)×征稅率的退稅額,該退稅額是出口商因銷售同一出口產品而發生的銷售收入,同時該退稅額中同樣包含了出口商收取了退稅額×征稅率應交給國家的稅額,因此,出口商把收取應上交國家的稅額抵扣出口產品進項稅的差額就是出口商應交給國家的增值稅額,而退稅額減應交增值稅的差額才是征稅與退稅兩清的結算結果。
例如有一臺設備內外銷的價格對企業來說都是117萬元,銷項稅17萬元,進項稅13萬元,內貿的話應交增值稅是4萬元。假設出口成交價為X,由于出口成交價+出口退稅額=117萬元,因此出口成交價是:
x+x÷1.17×17%=117萬元
x=102.1567萬元
退稅額=102.1567萬元÷1.17×17%=14.8433萬元
外貿收入=成交價102.1567萬元+出口退稅14.8433萬元=117萬元
由于內外貿銷售收入和已收的銷項稅相同,抵扣進項稅后應交增值稅4萬元也應該相同。那么應交增值稅“抵”出口退稅才是最后實際應退還給出口企業的稅額,即14.8433萬元-4萬元=10.8433萬元。
一、嚴格制度規范學習
㈠在學習中,我局在總結以往教育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努力在學習方式上求活、求新、主要以圍繞中心主題學。圍繞總書記在十七大上的報告及等內容開展學習,并積極引導全體工作人員圍繞中心討論和交流發言有深度、有內容。
㈡是共同交流互動學習。我局集中組織進行學習交流會,大家都結合本職工作實際,積極參加交流學習、互相學習、互相提高。
㈢是集中組織系統學。我局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出了統一的集中學習計劃,安排集中系統的學習都由局領導帶領全體人員學習。通過嚴格落實學習制度,全體黨員干部每人參加學習80小時以上,撰寫心得體會文章5000字以上,參學率達到了100%。
二、通過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思想大討論活動,促使了我局黨員干部進一步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科學內涵,精神實質的根本要求的認識,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目前,深刻認識到思想不夠解放,思想觀念上的差距仍是我縣與經濟發達地區的最大差距,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加快元陽經濟社會發展的當務之急,改革創新才是加快元陽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只有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全縣黨員干部的頭腦,著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才能進一步“促進我縣科學發展、維護邊疆穩定、增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元陽”。
三、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環境保護工作,只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才能堅決防止和糾正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資源環境代價,盲目發展等現象,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尊重經濟規律,還要尊重自然規律,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加強對土地、水、森林、礦產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才能適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需要。
四、通過大討論認識到,保護環境,科學發展,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建康,是環保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建設小康和和諧社會的基礎,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及時了解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狀況,著力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努力改善環境質量,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五、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做好與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環保工作的需要,只有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才能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才能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六、在今后經濟社會發展中,應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承受力,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既積極實現當前發展的目標,又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自然生態糸統和社會經濟糸統的良性循環,為子孫后代留下充足的發展條件和發展空間。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縣域經濟;轉型
縣域經濟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水平與質量,與其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基礎地位很不相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縣域經濟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和資源依賴型特征,使其發展受到局限。特別是隨著資源稀缺度的增加和環保要求的提高,傳統縣域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轉型挑戰。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既對縣域經濟轉型提出了緊迫要求,也為縣域經濟轉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本文對此加以探討。
一、科學發展觀要求實施新的縣域經濟評價體系
長期以來,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是以GDP及人均GDP、財政收入及人均財政收入、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速等主要經濟指標為衡量標準的。受這樣一種評價體系的主導,黨委、政府在領導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到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上。由此形成五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一,政府履職單一化。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職責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由于過多地強調經濟總量增長,必然導致其他職能的弱化,形成全體干部去招商的格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得不到發揮。其二,社會發展邊緣化。以完成經濟指標為最高追求和單邊追求經濟增長的必然結果,是縣域社會發展嚴重滯后,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被黨委政府邊緣化,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其三,資源消耗升級化。為了招商引資,縣級黨委、政府以廉價出售、出租、轉讓土地、礦藏、森林等自然資源作為手段,加快發展資源型企業,由于資金和技術力量不足,導致資源浪費嚴重,縣域經濟指標伴隨資源的高消耗而增長。其四,環境破壞嚴重化??h域擁有河流、礦藏、森林等豐富的自然資源,自然環境比較好,由于過度開采資源而又缺少有效的補給措施,加之工業項目造成的廢物排放,使縣域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環境保護的任務更加艱巨。其五,縣域矛盾擴大化。在縣域項目建設的過程中,為了爭項目、爭進度、爭形象,往往對被征地農民和被拆遷居民采取強制性措施,導致農民與企業、政府之間的矛盾突出,影響縣域穩定與和諧。
上述諸多問題的存在和演化,根本原因在于傳統縣域發展理念及評價標準,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適應,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存在差距。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對縣域發展的基本理念進行調整,確立新的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評價體系。這一評價體系的確立,應體現五個方面的要求:其一,體現統籌發展的要求。評價縣域經濟發展,不能單純以經濟指標進行核算和比照,應該把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統籌起來,既要看城區,也要看鄉鎮,既要關注經濟發展速度,更要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及與社會發展的互動性,注重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潛力及社會基礎。其二,體現協調發展的要求。協調是科學發展觀對縣域經濟發展轉型的一個基本要求,縣域雖小,內容體系卻非常完備,發展縣域經濟,不能孤立地搞經濟項目建設,應該促進經濟項目和社會項目的協調發展。即使在經濟領域中,也應使工業項目、農業項目、商業項目等結合起來,注重項目建設間的聯動效應,使項目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其三,體現可持續發展要求。在新型縣域經濟發展評價體系中,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評估應作為一個重要標準,對GDP、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的形成,要對其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狀況進行科學評估,防止過度消耗能源和破壞環境,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潛力。其四,體現和諧發展的要求。縣域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發展縣域經濟,應該考慮縣域干部群眾如何更好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并充分考慮縣域干部群眾的利益訴求和承受能力,在關注經濟指標增長的同時,更要關注人民群眾生質量提高的幅度。其五,體現民生發展的要求。發展經濟的目的在于改善民生,縣域貧困人口比較集中,必須把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重點解決城鄉困難群體脫貧和社會救濟問題。
二、科學發展觀為縣域經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科學發展觀由傳統“發展就是經濟增長”轉變為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種發展理念、發展內涵、發展道路、發展目標、評價體系等的變化及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政策取向,為縣域經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1.緩解了縣域經濟指標增長壓力,提供了縣域經濟發展戰略調整機遇期。長期以來,縣域經濟發展過度重視經濟指標增長,指標論英雄,數字出政績。在這種發展理念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變為全部精力抓經濟,抓經濟最主要的就是抓GDP增長。為了完成經濟增長指標任務,縣級黨委、政府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人人抓招商,人人抓項目,不僅政府職能被扭曲,而且在經濟指標增長的背后,形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與資源浪費。提出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使縣級黨委、政府能夠從單純抓指標增長的思維定勢和壓力下解放出來,進而從縣域發展全局出發,進行縣域發展戰略布局的調整,為實現縣域經濟轉型和新的跨越,提供了有利機遇。
2.扭轉了縣域基礎建設和社會發展薄弱狀況,提供了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社會基礎??h域經濟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項目建設為重點,是發展縣域經濟的一個根本方向。然而,以項目為載體的縣域經濟建設,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h域經濟發展緩慢,一個重要和共性的原因,就是縣域基礎建設和社會發展嚴重滯后,既缺少經濟建設、項目建設的社會環境和氛圍,又使縣域經濟建設、項目建設缺少強有力的軟實力支撐,特別是人才匱乏,管理落后,使縣域經濟發展潛力受限。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基礎建設和社會發展、生態發展等擺上重要位置,推動縣域黨政工作機構開始關注縣域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從而改變縣域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失衡狀態,進而為縣域經濟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奠定社會基礎和人才保障。
3.國家逐步調整產業政策和相關政策,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作為黨和國家所確立的重大發展理念、指導思想,必將圍繞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宏觀層面進行產業政策調整,在財政、金融、稅收等各個方面向縣域傾斜,著重解決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發展等領域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特別是加大對解決“三農”問題的投入力度,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這一切,都使縣域經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由于農業、農村、農民在縣域發展中占有較大比例,也縣域發展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和最為薄弱的環節,依靠縣域自身的力量難以得到解決,從而成為影響縣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國家在政策層面進行調整并加大對“三農”的投入,為縣域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有利機遇??h域可以抓住“三農”政策調整的契機,在推動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和農業產業化、農民市民化、鄉村城鎮化、管理社區化等方面進行新的探索。
4.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得到加強,增強了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經濟建設、項目建設的環境影響與評估,被納入到法制軌道,有利于加強環境保護,這對縣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資源豐富是縣域發展的基礎,資源型企業是縣域發展的依托,但在資源開發的過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環保措施,不僅造成縣域生態破壞嚴重,影響縣域氣候和環境狀況,而且形成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使縣域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削弱,形成縣域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宏觀層面加大了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狀況將得到改善,從而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保護力度,這不僅對于恢復和改善縣域生態環境有利,而且促進企業更新設備、提高技術,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增強企業競爭力,從而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三、科學發展觀使縣域經濟面臨轉型壓力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使縣域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而且挑戰大于機遇??茖W發展觀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挑戰,主要是傳統縣域經濟發展理念、發展道路、運行管理到人才保障等,都面臨轉型壓力,縣域經濟如何從傳統發展觀相適應轉型到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需要系統性創新和變革。
1.科學發展理念要求縣域發展思路轉型
科學發展觀對發展內涵、發展道路、發展方式、發展評價體系等做出了新的回答,與傳統發展觀相比,科學發展觀具有四個方面的特征:其一,強調發展要以人為本。發展由人來推動,同時又要使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最終體現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程度。其二,強調全面發展的重要性。發展應該是全面的而不能是局部的某一方面的發展,是包括經濟發展、政治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發展在內的統一體系。其三,強調發展的和諧性。發展的各個方面都應該是協調的、和諧的,不能只注重一個方面而忽視其它方面,單一經濟增長并不代表發展的本質和社會進步程度。其四,強調發展的可持續性。發展應具有全局和戰略眼光,既要考慮當前,還要考慮今后和資源、環境的保障能力。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念,使傳統縣域經濟發展思路面臨轉型壓力,如何從單一注重經濟增長轉到注重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等共同進步,如何從單一注重經濟增長規模和速度轉向注重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如何從“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轉向注重節能環保產業開發,等等。這種與科學發展理念相適應的發展思路的確立,需要一個較長和痛苦的過程,也是縣域經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
2.國家宏觀政策調整要求縣域經濟結構轉型
為了推進科學發展觀在實踐中得到貫徹,國家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相應調整,一方面,加大了對“三農”、社會發展、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項目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杠桿,對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產業發展進行了限制。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對縣域經濟結構產生重大影響,結構性調整壓力增大。其一,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壓力增大。長期以來,縣域經濟增長中,第一產業占較大比例,在縣域GDP中比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第二產業是縣域經濟的支柱,但產品科技含量低,資源主導型項目為主體,產品關聯度弱。第三產業發展薄弱。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應對三次產業結構進行較大調整,由過去更多地關注第二產業轉向提高一產和三產的質量、規模,使三次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其二,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壓力增大。在縣域三次產業總體布局失衡的同時,每一個產業的內部,也都存在失衡狀況。如在第一產業中,種植業占主體。在第二產業中,采掘業和加工業占主體。第三產業中,以城市商業為主體。每一產業內部都缺少有帶動作用的核心集群,使產業發展壯大受限。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使調整產業內部結構以增強產業競爭力成為必然選擇。其三,產業項目調整壓力增大??h域產業是以縣域項目為支撐的,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一些縣域傳統經濟項目,如采礦、冶煉、礦產品加工等,國家政策支持力度減弱并增加限制性措施,市場準入和經營門坎提高,在新項目沒有建立起來之前,老項目面臨淘汰出局風險,使縣域經濟發展面臨項目調整壓力。
3.資源短缺與環保力度加大要求縣域增長方式轉型
簡單、粗放、科技含量低、資源依賴及高污染、高消耗、低產出,是縣域經濟傳統產業發展的基本特征。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縣域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要求提高,一些傳統發展項目因不符合環保要求而將被淘汰出局。由此,使以資源為依托的傳統外延式縣域經濟增長方式面臨轉型壓力。其一,項目建設的資源約束增強。不能再以廉價出讓、出租土地、礦山等資源作為招商引資的籌碼,逐步提高的投資強度,提高了縣域項目建設的成本,使縣域招商引資的競爭更加激烈。其二,項目建設的環境約束提高。隨著環境保護立法和執法力度的加大,項目建設的環境影響評價要求更加嚴格,環保設施投入增加,一些對環境有重大污染和破壞力的項目將禁止上馬,這將對縣域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其三,項目建設的資金約束顯現。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國家加大了金融領域的宏觀調控力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使企業融資面臨更多困難,而銀行貸款又是縣域經濟增長的主要資金來源,由此迫使縣域尋找擺脫投資拉動之路?;谏鲜龇N種情況,縣域經濟增長方式亟待轉型。
4.以人為本與構建和諧要求縣域領導方法轉型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構建縣域和諧社會。這一本質要求,對縣域經濟發展和轉型具有重大影響。其一,堅持以人為本必將增加縣域經濟發展的人力成本。除物質資源之外,廉價勞動力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優勢??茖W發展觀的提出,使國家從法律和政策層面更加注重保護群眾利益和群眾訴求,加強了對企業用工行為的監督,并對提高勞動力工資和改進勞動力工資支付方式做出了新的規定,這一切使得勞動力成本提高,增加了企業用工成本。其二,堅持以人為本必將增加縣域決策難度和復雜性。長期以來,縣域經濟決策更多關注項目建設的速度,而對百姓訴求關注較少,堅持以人為本與構建和諧社會,要求縣域黨委、政府在做重大決策時,必須考慮涉及到的群眾利益保護,依法制止項目建設過程中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這將使決策難度增大而且復雜化,傳統決策方式與方法需要加以改變。其三,堅持以人為本對縣域領導方法提出新挑戰。傳統縣域領導方法具有極強的“霸權”色彩,法治觀念比較薄弱,黨政領導個人主導型濃厚,由此也為不和諧因素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使這種傳統魄力型領導方法面臨轉型壓力。
四、縣域經濟應對科學發展觀的策略選擇
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既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也對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了轉型要求。在機遇與壓力面前,縣域發展應該積極應對,采取以下策略。
1.加快干部培養,推進干部隊伍轉型。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縣鄉領導干部起關鍵作用。應對科學發展觀要求,推動縣域經濟轉型,首先需要對縣鄉領導干部進行轉型教育,推動干部隊伍轉型,由具有科學發展理念的縣鄉領導干部主導縣域經濟轉型。為實現干部轉型目標,其一,應加大用科學發展觀武裝縣鄉領導干部頭腦的教育力度。采取剛性措施,對縣鄉領導干部進行以科學發展觀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培訓,使其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和意識。其二,應著力提高縣鄉領導干部綜合素質。改變干部教育中的實用主義傾向,加強縣鄉領導干部理論修養,提高領導干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其三,應強化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領導干部能不能踐行科學發展觀,除其能力、素質原因外,最為關鍵的因素在于考核評價體系能否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特別是在干部政績考核過程中,應改變“經濟指標定乾坤”等“一票否決”作法,由只重結果轉向重視決策、重視過程、重視全局、重視前景,只有考核評價體系體現了科學發展觀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才能真正樹立科學發展的思維,實現縣域經濟轉型。
2.加強縣域發展規劃,優化縣域發展目標。實現科學發展和縣域經濟轉型,既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更需要循序漸進。因此,應加強對縣域發展規劃的科學性研究與論證,使縣域發展規劃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①以體現科學發展觀為要求,調整和制訂縣域中長期發展規劃??h域中長期發展規劃體現縣域發展策略,具有長期指導性,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調整和確立縣域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使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統籌起來,作為縣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綱,對于促進縣域經濟轉型具有戰略意義。②以優化項目布局為重點,調整和制訂縣域經濟發展規劃。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必然要突出項目建設的重要性。應在縣域發展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按科學發展觀要求,對項目建設的總體布局進行規劃,制定相應的經濟發展規劃、土地調整規劃等單項規劃,為科學發展觀提供規劃支撐。③以強化目標激勵為手段,制定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戰略。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應強化目標激勵的作用,從縣域實際出發,制定規劃實施的具體發展戰略,使科學發展的目標與科學發展的實踐結合起來,推動縣域經濟逐步與科學發展的要求接軌。
3.推進區域資源整合,拓展縣域發展空間。因應科學發展觀需要而推進縣域經濟轉型,應打破縣域自成體系的封閉發展局面,綜合考慮縣域發展外部環境與內部資源,增強縣域發展的區域規劃性與協調性。特別是應充分考慮每個縣域的優勢和劣勢,從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保護環境的需要出發,對相關縣域資源、產業進行適度整合,加強區域性宏觀調控,避免重復建設、重復開發和資源的重復浪費,從而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潛力和可持續能力。在推進區域資源整合過程中,應以省級行政單位為牽引,以項目為核心,以協作區為主要載體,以宏觀調控為手段,由自然資源拓展到資金、技術、人才等各種生產要素,提高區域資源利用效率。
摘 要: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一切都要圍繞“發展”展開。__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不走尋常路——建立內陸首個保稅港區。隨著“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__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的消息,全世界的目光聚焦__保稅港區。堅持科學發展觀其根本著眼點是要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__保稅港區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對外開放的先行區,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戰略上總攬全局,方案上周密論證,工作上審慎操作。努力將__保稅港區建設成為“政策疊加、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功能集成”的特殊功能區域,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建設保稅港區的全過程,落實到各個方面。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保稅港區;功能創新;政策整合
科學發展觀在發展戰略思想上、發展規律認識上、發展機遇把握上、發展方式認識上、發展目標追求上突出了與時俱進,涉及到發展的價值、代價、主體、動力、條件、模式、戰略等一系列重要問題。中國保稅港區目前正逐步形成區域性格局,南有以廣州、深圳為主的珠江三角洲區域,中有以上海、寧波為主的長江三角洲區域,北有以天津、大連、青島為主的渤海灣區域。保稅港區開發建設是前所未有的事業,盡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如何定位我國第一個內陸保稅港區和第一個“水港 + 空港”的__保稅港區這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發展模式和功能創新,理清思路、找準切入點是亟需研究的新課題和重大戰略問題。關鍵是要結合__保稅港區的實際情況來落實科學發展觀,注重解決自身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一方面要借鑒國內保稅港區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為防止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科學發展觀揭示的是發展的普遍規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__保稅港區的實際條件和發展需要有重點、有步驟地采取以下措施。
一.實施區域功能綜合,防止“境內關內”的區域定性難以發揮開放優勢
科學發展觀從其本質屬性來說是一種新的戰略思想,保稅港區是創新的產物,制度創新是根本。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提出來的新發展觀,豐富了發展內涵、創新了發展觀念、開拓了發展思路、破解了發展難題。保稅港區是具有多重戰略意義的制度創新。所謂保稅港區是指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在國家對外開放的口岸港區和與之相連的特定區域內,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目前海關特殊監管區名目繁多,功能單一,政策缺位,一些保稅港區雖然就進出口稅收而言處于關外,但在海關管理等許多方面仍未真正實現“境內關外”,而只是具有口岸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造成了各種資源的浪費以及低效率和低效益??偫硪暡旌jP時,明確指示“推進海關特殊區域整合,充分發揮特殊監管區域的示范、導向和輻射作用,延長加工貿易價值鏈”。 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重大戰略思想,著力在保稅港區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做到以點帶面、協調推進。設立__保稅港區并不只是看它可以創造多少經濟效益,重要的是為了起到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真正成為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和“發動機”。
科學發展觀回答的發展什么,怎樣發展,往哪里發展等問題。__處在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擁有長江上游最的港口和最具潛力的機場。20__年總理視察海關時,進一步明確指示“推進海關特殊區域整合,充分發揮特殊監管區域的示范、導向和輻射作用,延長加工貿易價值鏈”。 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們對科學發展觀本質屬性的準確定位,建議:一是從立足大局、服務大局出發來功能定位。首先,作__的保稅港區,以內河港口、鐵路集裝箱樞紐站和航空物流為其配套,形成強大的集疏運體系,服務__的對外開放。其次,__保稅港區不只是__的,也是西部的,應該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作用。通過各種交通方式聯運組織周邊省市貨源,成為西部地區的轉口加工貿易基地,服務西部的對外開放。要帶動以__為圓心、半徑500公里、面積近8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的經濟發展,就必須以“立足__,依托西部,輻射長江上游,對接海外內”的總體戰略來謀劃__保稅港區的開發建設。二是整合__各類開放區域的龍頭基地和整合的組織基地,包括對出口加工區等,實現對它們的異地整合,功能疊加。三是籌建和完善保稅港區經營管理公司,積極協調各管理部門簡化手續,做好銜接,解決現實中相互矛盾、相互抵觸的問題,防止多頭管理模式的狀況。四是通過區域通關改革,形成出海大通道,變內陸口岸為開放前沿,直接吸引來周邊地區等省市的進出口物流,改變此前,渝、云、貴、川等地企業的貨物出口,需要到上海辦理出口退稅手續,時間慢、還要占用大量資金的現象,使__成為中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橋頭堡”之一。充分發揮保稅港區境內關外、前港后區、區港聯動的特殊功能,促進剛獲批的__保稅港區盡快成為政策疊加、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功能集成的特殊功能區域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實施特殊政策疊加,防止“多頭分管”的管理體制難以提高運營效率
科學發展觀從其內容屬性來說是一種新的實施體系。保稅港區“港(口)區(保稅區)合一”的區域特征是對傳統港口和保稅區分離運作管理的一大突破。但目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有多種形態,在功能、政策、監管模式上既有區別又相互交叉,過于強調專業化的結果,就導致了功能和資源利用的單一化、分散化。單純適用現有“港”或“區”的管理辦法,將港口作業、保稅加工和保稅物流相互隔離。保稅港區在物理形式上合一后,在業務流程、管理制度上依舊沒有完全的“合一”,沒有實現港口與保稅區運作的一體化的深層次整合,口岸功能受到限制。從保稅區到保稅港區:一字之差“差”在哪里?保稅港區作為一種新型監管模式,既不同于“港”也不同于“區”,而是兼有“港”和“區”的雙重特性。按照增加總量、優化結構、提高水平,統籌市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要求,構建__保稅港區要從__內陸城市發展的需求和從與其他保稅港區發展來定位。
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于構建__保稅港區的各方面工作,用好發展機遇,創造發展條件,掌握發展全局。目前__九成以上進出口外貿物資通過水路運輸完成,預計到“十一五”期末,周邊地區經__水路貨運量將突破3000萬噸。我們建設國際樞紐港不僅是為了進行貨物裝卸,不僅是為了吞吐量,而是要促使貨物在港口地區留下來進行加工服務,保證貨物增值,促進所在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認為保稅是對外開放的產物,港口是實施保稅政策的重要依托。“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它把發展看作是相互推進、系統協調的過程,也就是__保稅港區發展的總原則、總思路,建議:一是從保稅港區核心價值功能出發來功能定位。參照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自由貿易區都與港口一體化的模式,實行港區合一,統一
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政策,實現“水港+空港”的模式,組建一個“一區雙功能”的內陸型保稅港區,使寸灘港、江北國際機場和出口加工區的深層次整合。二是將保稅港區“三合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政策加以具體化和規范化。將現在這個全國唯一的“一區雙功能”的保稅港區的政策優勢和口岸優勢有機結合,在功能上互相延伸,相互滲透,在形態上呈 “前港后區”格局,解決多年來海關特殊監管區與鄰近的港口相互割裂的狀況。三是從形成__保稅港區的特點和優勢出發來研究功能定位。目前,許多港口城市在進出口貨物品種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天津、上海、深圳等搞進口汽車基地等。__要與其他港口城市在市場培育、產品品種等多方面形成錯位發展。__除水港及空港功能區外,適時建立鐵路保稅功能區。四是打通空間連接,形成水陸、水空多形式聯運。目前__水路貨運量中有1500多萬噸來自周邊各省,預計到“十一五”末,周邊省市經我市水路貨運量可超過3000萬噸。如何利用這個坐擁長江“黃金水道”的保稅港區,打通出海口瓶頸,抓住西部大開發提速,三峽工程一期竣工和西煤東運,東西貿易頻繁的帶動的機遇,迅速吸引周邊貨源向__聚集,形成長江上游區域性航運中心是必須關注的重點。三、實施區港體制合一,防止“區港分離”難以達到發展的初衷
科學發展觀從其作用屬性來說是一種新的指導方針。政策優勢是一個地區發展優勢中非常重要的優勢,政策環境是發展環境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F行的我國國際海運法規、外貿結匯、退稅政策、轉關管理還不利于保稅港區建設,制約了保稅港區功能的發展。保稅港區與傳統保稅區相比,不僅是真正的“境內關外”,還享受稅收、監管等各項更為優惠的政策,保稅港區是目前我國政策最優惠的境內關外特殊區域,享有“免稅、免證、保稅”和國內貨物進區退稅等特殊政策,港區內企業之間及與境外之間貨物流轉免征增值稅,加工貿易料件進區可以核銷。在外貿經濟發展中真正起到降低物流成本、業務靈活性和通關效率等方面諸多的比較優勢是主要任務。
“統籌兼顧”是根本方法,離開統籌兼顧,科學發展就根本不可能貫徹落實。內陸唯一的__保稅港區的關鍵是要快速形成中西部地區的政策“洼地”,成為貿易自由化與便利化的先行區。建議:一是發揮保稅港區最高層次的政策優勢,保稅港區在海關管理上能否真正做到“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是實現“貨物進出自由”的關鍵。海關監管制度創新,將監管重點放在“二線”(即自由區與非自由區之間的隔離線)卡口上,海關設在區外辦公,加強巡察,一般不入區查驗貨物;貨物入區向計算機備案,出區核銷,真正做到貨物入區自由,生產經營自由。二是取消對區內企業在貨代、船代和外貿經營權等多領域的限制;要落實給予保稅港區企業進出口經營權;取消以配額為主要形式等非關稅壁壘將削弱保稅區現有的貿易自由度優勢。四是保稅港區應成為試驗區金融開放和資本運籌的中心,在保稅港區內適度放寬外匯管理政策, 開設外資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等,開展物流金融、離岸金融等。
四、實施產業導向外向,防止“名不符實”的功能定位難以適應發展要求。
科學發展觀從其現實屬性來說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保稅港區境內關外、前港后區、區港!聯動的特殊功能,決定了它是加工貿易企業的最好聚集地。但從目前保稅港區的實際運作情況來看,除物流功能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外,出口加工和貿易功能在保稅港區的集聚速度都比較緩慢,使保稅港區的口岸貿易、轉口貿易、出口倉儲等產業的功能未能發揮出來。由于保稅港區境內關外定位和特有的功能政策,區域產業呈現外向型特點。因此,這個地處全國最大老工業基地之一的保稅港區,主要任務是要通過集聚和擴散效應,打造保稅港區的“區位品牌”,促使__保稅港區由開發建設階段逐步過渡到產業集聚和功能拓展階段。
科學發展觀是在總結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概括形成的一種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的發展模式。設立__保稅港區并不只是看它可以創造多少經濟效益,重要的是為了改善地區投資的軟環境,特別是利用海關保稅的獨特條件,真正成為開放型經濟的新的增長點。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把握好__產業發展和國際產業分工。建議:一是從整合培育出口制造業產業鏈優勢出發來功能定位。先進制造業特別是整套的裝備制造業發展,使原材料采購、設計、加工、組裝、出口等形成了一個出口制造的產業鏈條。目前沿海保稅港區的原料中有50%-60%來自國內,__可以借此大作這部分原材料的加工貿易,為沿海保稅港區提供半成品,服務全國的對外開放。重點發展倉儲、加工后出口業務,進口分撥業務,轉口業務。二是從完善供應鏈、價值鏈出發來研究功能定位??梢詮馁Q易加工一體化的角度去,主要是包括一般的貨物出口和特殊技術裝備的進口,著重研究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整合。__發展內陸加工貿易,重點要大力發展以本地配套和加工優勢為依托的“配套型加工貿易”,推動更多的企業進入國際生產體系,使__成為重要的零部件供應基地。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為特色的異國生產裝備組裝的出口中轉基地,形成帶動__出口裝備制造業提升發展。三是發揮國際貿易保稅的政策優勢來整合加工組裝功能,建設以異國生產、__保稅港區組裝。要積極發展“一頭在外、一頭在內”的內需型加工貿易,接受國外訂單、進口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加工制造后在國內銷售。四是保稅港區的建立,意在凝聚更多的企業,甚至形成一個產業集群。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內外兼顧、趨利避害。__保稅港區也不能只做貨物貿易,同樣要發展高端服務貿易。形成加工貿易產品逐漸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資本密集型及技術密集型產品轉變。同時發揮__保稅港區的特殊服務優勢,努力建設重要進出口產品的貿易展示基地、國際貿易、國際運輸倉儲基地等、還應包括離岸服務外包的高端服務業產業基地。
作者單位:__市委黨校 經濟學教研部
參考文獻:
[1] 吳蓉、李力,現代物流:外高橋保稅區產業發展的新支柱[j],特區理論與實踐,20__.(11)
[2] 林康、尤崧濤、陳瓊秀,論世界自由貿易區與我國保稅區的功能和作用[j],國際貿易問題,20__.(3)
[3] 董維忠,區域產業發展與保稅區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__年版
[4] 姜麗麗, 王任祥,從區港聯動到保稅港——寧波港發展新亮點[j],水運管理,20__年第29卷 第01期
[5] 劉恩專,天津港保稅區區域經濟發展效應的分析與評價[j],現代財經,1999.(2)
[6] 邵小平,洋山保稅港區概況和政策功能定位[j],中國水運,20__(6)
[7] 鄭德雁,保稅區功能定位研究[j],經濟師,20__.(11)
[8] 唐憶文,解讀上海洋山保稅港區政策[j],中國港口,20__(11)
[9] 李靖宇, 劉振秀,論東北大窯灣保稅港區主體功能的定位[j],太平洋學報,20_
_(6)
[10] 梁爽,大連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可行性分析[j],商場現代化,20_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