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5 00:13: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園中班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推薦理由:我覺得這個活動的選材來自幼兒的生活,能根據幼兒的興趣的出發,在添畫的過程中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大膽地進行講述。整個活動構思新穎,趣味性強。活動設計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教師為每個幼兒提供了參與的機會,讓幼兒充分想象,大膽講述。因而活動中幼兒反映積極主動、情緒愉快,充分體驗到了創造學習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西瓜皮上聯想出多種物體,并通過添畫表現其主要特征,激發想象力。
2、能主動參與創編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豐富聯想。
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作的快樂,培養幼兒間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實物:半個西瓜皮;半個西瓜皮的圖片人手一張。
2、小動物卡片、畫有幾個西瓜皮的背景圖、泡沫板、實物投影儀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對西瓜皮進行初步想象。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半個西瓜皮)
這半個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傘、屋頂、臺燈……)
二、對西瓜皮想象并添畫,嘗試用句子進行描述
師:西瓜皮會變魔術,瞧!它變出了什么?(秋千),誰會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聽,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了兩句話:西瓜皮,變秋千,松鼠蕩來蕩去真有趣!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讓西瓜皮變個魔術?變好魔術后想一想,哪個小動物會用它來干什么?
幼兒自由想象添畫并講述。(提醒幼兒相互講述)
請個別幼兒講述
幼a:西瓜皮,變帽子,小兔戴在頭頂上遮太陽。
幼b:西瓜皮,變雨傘,下雨小貓用它來撐傘。
幼c:西瓜皮,變木桶,小狗用它來舀水。
幼d:西瓜皮,變籃子,小羊用它裝青草。
請幼兒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賞。
三、引導幼兒再次對西瓜皮展開想象,小組合作創編《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師出示背景圖,示范編故事:
有一群小動物到草地上玩,發現地上扔了許多西瓜皮。小動物們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貓撿了個西瓜皮說:“讓我來做個翹翹板吧!”它到樹林里找來一塊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個翹翹板。小貓和小狗一起玩,翹呀翹,玩得真開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許多,別的小動物會用西瓜皮來做什么呢?他們會怎么說,又會怎么做呢?請你們也來編個故事吧!一組上的小朋友你先編,再我編,再他編,大家一起接龍編個動聽的《有趣的西瓜皮》故事吧!
幼兒分組創編故事
每組提供一幅畫有幾個西瓜皮的背景圖、若干小動物(提醒幼兒選好小動物,再講述)
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特點,體驗舞蹈時的愉悅心情。
能隨風琴的聲音演唱兒歌并做相應的動作。
能友好的邀請同伴共舞,鍛煉幼兒與人交往的語言能力。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重點:有節奏的演唱兒歌。
難點:邀請同伴時的語言表達。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風琴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由我給孩子做示范邀請另一位老師的場景進入課堂。
基本環節:
1、幼兒討論一下老師剛才的表現并做小小的評論。
2、聽老師彈奏歌曲,幼兒隨節奏拍手。
3、教師教唱歌曲。
4、 幼兒跟著教師做邀請舞的動作。
5,、幼兒自由邀請同伴共舞。
要求:必須要用語言表達自己想要共舞的心情。
6、請個別幼兒帶上自己的舞伴上臺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邀請到舞伴的并自唱自演兒歌。
結束環節:
隨音樂節奏反復邀請不同同伴共舞,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
延伸環節:
1、把課堂上學到的邀請舞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可以隨意邀請爸媽或爺爺奶奶共舞
2、自己創編心的動作。
教學反思
1、 難度較低幼兒能隨音樂很快學會動作。
2、 邀請同伴共舞的時候,有的幼兒不善表達,所以沒有積極跳起來。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并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超市購物活動場景,1—10的數字卡片若干,音樂,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聽音樂開火車到超市,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數字超市,你們開心嗎?
2.在情境中體驗、感知10以內的單雙數。
(1)提問:數字超市都賣什么東西?它們的數量是多少呢?
(2)它們的擺放有什么規律?
(3)小結:兩兩一排,有的都能找到好朋友,有的不能都找到好朋友。
那像這樣兩個一排,有一個找不到好朋友的數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單數。1 3 5 7 9
而兩兩一排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數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雙數。2 4 6 8 10
10以內有5個單數,5個雙數。單數挨著雙數,雙數挨著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3、讓幼兒親自操作材料感受單雙數的不同。
(1)準備3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涂卡中區分單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 ,記錄下單雙數 。
(2)進一步區分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以及規律。
4、游戲:抱一抱
(1)規則:教師出示1—10中的任意一個數字,幼兒根據數字做相應的動作。(單數——自己抱一抱,雙數兩個人抱一起)
(2)游戲反復進行,教師不斷變化數字,期間問幼兒自己抱住自己或兩個人抱在一起的理由。
5、玩火車游戲開出超市。
(1)給每個幼兒的手臂上貼上1-10中任意一個數字
(2)小朋友玩的好開心,開上火車回家吧,單數數字的小朋友跟著楊老師回家,雙數數字的小朋友跟著王老師回家吧!
活動反思:
總之這節課我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首先幼兒對單雙數的定義還是完全理解的,通過幼兒的操作體驗運用多種感官,引導幼兒發現了單雙數是相鄰的,10以上的物體,區別單雙數也知道如何去區別(兩個兩個地圈數看有沒有多的,有就是單數,沒有就是雙數)
1、初步認識生活中各種長方形的物品。
2、發音標準,敢于用漢語表達所見物品的形狀。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敢于并樂于用漢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愿。
活動準備
1、大小、顏色不等的圓形卡紙若干。
2、大小顏色不等的長方形卡片 若干
3、小紅花
活動過程
一、展開部分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上圓形,長方形圖案,請幼兒說出所指圖行的名稱。
2、教師將幼兒園帶入區角認識圖形。
3、教師讓幼兒給長方形圖片進行找朋友活動,把相同的圖片放到一起,并裝入紙箱中。
4、將幼兒分組進行此活動。
5、教師引導幼兒在教室中尋找長方形物品。如黑板、桌面、電視機、窗戶、門。
6、引導幼兒說出名句子:
長方形的桌子、
長方形的 黑板、
長方形的窗戶
二、結束部分
讓幼兒手拿粉筆在黑板上畫長方形,比一比誰畫得最好、最像,最漂亮,教師對表現突出的幼兒進行表揚,并貼小紅花。
【關鍵詞】書面數符號學習;中班數學教育
數符號的運用不僅對人類文化的傳遞和發展意義深遠,對個體的思維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也有重要影響。首先,它是兒童從具體的數學思維向抽象的數學思維轉化的標志,對書面數符號的學習和了解能使兒童在數的理解上產生一個質的飛躍。當兒童能閱讀、書寫和理解數的表征符號時,這種把數從具體事物參照體系中獨立出來的過程就趨于完善(Sophian,1995)。[1]其次,它提供了一種兒童和成人可以共享的認知模式,這一模式為兒童和成人進行有關數方面的交流提供了基礎(Munn,1998)。[2]一旦兒童開始運用這些符號,它們很快就能成為兒童數學思維的一部分,并為兒童進一步學習數學提供可能和前提。然而,由于書面數符號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它給初學者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近年來,國內外對兒童語言文字讀寫能力發展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對兒童書面數符號學習的系統研究不多。英、美兩國現有的研究也僅涉及兒童對數符號的表征方式和對數符號功能的理解,未涉及兒童數符號表征能力發展的影響因素。書面數符號是人類文化的發明,兒童通過社會傳遞的方式來掌握它,因而兒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以及機構教育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的研究發現,在中班開始的時候,約40% 的4歲兒童已能運用1~10的書面數符號來表征數量, 但兒童的書面數符號的表征和理解能力的發展表現出很大的個別差異(Zhou & Wang,2004)。[3]這種差異性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受到了家庭環境的影響,因為在幼兒園小班的活動中較少涉及書面數符號的學習。然而,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兒童可能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書面數符號。我們尚不太清楚幼兒園中班的數學教育是否涉及書面數符號的學習,教師如何幫助兒童進行書面數符號的學習,這種書面數符號的教學是否符合兒童的發展特點。本文旨在通過描述與分析來回答這些問題,并提出相關的教育建議。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對象為上海市一所一級一類公辦幼兒園一個中班的幼兒。本研究運用質的研究方法,以非參與式課堂觀察為主,并收集了教師的相關教案。該園中班2004~2005學年數學教學計劃設定每周一次數學課、一次珠心算教學。由于節假日等原因,實際全年數學教學總次數為72次,其中數學課37次、珠心算教學35次。需要說明的是,該園的珠心算教學形式上為特色教學,而事實上不僅絕大部分幼兒都參加,同年級班的教師也在一起備課。我們對該班的數學課和珠心算教學進行每周1~2次的課堂觀察,全年觀察的次數為37次(占總教學次數的51.4%),其中數學課19次、珠心算教學18次。我們對37次課堂觀察記錄作了分類和歸納后,又結合本班教師的教學計劃與教案中的教學內容作了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結果表明,在所觀察的數學活動中,共有27次(占觀察次數的73%)的教學內容中包含了書面數符號的學習,分別為10次數學課和17次珠心算教學。該班的數學課與珠心算的教學內容雖自成體系,但偶爾教師也會幫助幼兒在兩門課的教學內容之間建立聯系,如在珠心算教學中幫助兒童回憶在數學課上學過的加減法的基本概念和運算等。兩類課都與書面數概念的學習有密切關系。
該班數學課的教學內容包括數概念、形狀、排序、空間、時間、量和計量等,其中有關書面數符號的教學內容包括阿拉伯數字符號、加減符號和等號,具體內容涉及10以內的數字,如10以內數字的認讀,比較數的大小,數字與實物的相互轉換等。觀察資料表明,只有一次教學涉及10以上的數字,如從1到35的認讀。
珠心算的教學內容與數學課的教學內容有很大不同,因為該班從小班下半學期就開始珠心算教學,所以到中班后,教學內容開始涉及100以內數字的閱讀、10以內數字的加減法。我們在觀察中發現,有兩次教學出現了10以上數字的加減。從中班一年的教案中看,有5次教學涉及10以上數字的加減。
中班書面數符號的教學主要通過實物和符號的相互轉換來進行。實物包括數字卡片、算盤、圖片道具等。已有研究表明,書面數符號的表征和理解能力的發展涉及對書面符號與物體之間的雙向轉換的理解,主要包括書面數符號認讀;實物―書面數符號、書面數符號―實物(周欣,2004)[4]。如果將中班數學教學內容與書面數符號的表征和理解能力發展三方面進行比較,我們就會發現,該園中班數學教學無疑體現了這三個方面,并且過程更加豐富。下面將一一分析涉及這些具體形式的教育活動是如何幫助中班幼兒進行書面數符號學習的。
1.書面數符號認讀
書面數符號的認讀是在口頭數符號與書面數符號之間建立聯系的過程(包括數字和算式的認讀)。到了中班,隨著幼兒能力的發展,教師要求幼兒認讀數符號的內容和認讀的方式都有所改變。首先,認讀內容方面,數目從小到大,從認讀書面數字到認讀算式,如開始時閱讀1、2、3、4……到認讀……23、24……后來則開始認讀算式,如8-7=1,9-7+8-9=?;其次,閱讀的方式也有所改變。中班上學期開始時,為了配合珠心算的教學,教師只要求幼兒把142讀為“一四二”,而不是“一百四十二”。到了中班下學期,教師則在珠心算教學中講解了個位數和十位數,開始讓幼兒按照個位數和十位數的讀法認讀100以內的數字,比如把52讀為“五十二”。
(1)認讀內容的變化
“看數報數”是教師在中班上半學期經常開展的一個活動。活動過程是,教師出示寫有數字的卡片,要求幼兒不僅能正確閱讀,而且在卡片短暫出示后能正確背出數字,閱讀方式為依次讀出卡片上出現的數字,這種方式能幫助幼兒熟練地掌握10以內數的讀法。也就是說,幼兒只要掌握了10以內的數,就可以讀出卡片上的數字。見下例
中班認讀內容還包括算式的認讀。由于中班上學期珠心算的教學內容包括算式,所以教師也很重視算式認讀。在認讀每個算式的過程中,幼兒不斷重復著1到10的數字,同時也熟悉了加號、減號和等于號。如[例子12-15-2004]:
①“[例子9-29-2004]”表示該例子是2004年9月29日的觀察結果。下同。
②T表示教師,S表示一個幼兒,SS表示多個幼兒,SSS表示全體幼兒。
(2)認讀方式的轉變
比如[例子9-29-2004],只要求順次讀出卡
班上學期末,幼兒就開始按照“個位數,十位數,百位數”的方法認讀,教師詳細講解了如何讀兩位數,這樣的認讀方式無疑比單純的依次讀更有意義,因為這種讀法賦予了除個位數以外的十位數、百位數等意義,有助于幼兒理解10以上數的概念。如[例子1-6-2005]:
S:三十八。
T:(問大家)他說對了嗎?
SS:不對,應該是八十三。
T:對,應該先讀前面的,再讀后面的。
S:(點頭重讀)八十三。
2.實物―書面符號的轉換
這一轉換是將實物的數量轉換為書面數符號的過程,在數學課與珠心算教學中都有。舉例來說,教師先要求幼兒數出圖片上有幾個蘋果,幼兒數好后請他們找出寫有相應數字的卡片或把答案寫在紙上。觀察資料表明,這種將實物轉換為書面符號的實踐機會并不多,特別是沒有出現寫答案的情況。
下面例子[例子10-20-2004]表明從實物到書面符號轉換的過程。
T:這里有幾只小鴨子?
SSS:1只。
T:在算盤上怎么撥?(SSS撥1。)
T:又來了幾只小鴨子?
SSS:1、2、3、4、5,5只。
T:算盤上怎么撥?(SSS加撥5。)
T:你算盤上是幾?
SSS:6。
SSS:加號表示。
3.實物―書面數符號―實物的轉換
這一轉換是將實物的數量轉換為書面數符號,再還原到實物數量的過程。如[例子12-24-2004]:
T:看,黑板上有幾張卡片?[黑板上有5張卡片,每張卡片上有一個相同的實物(圓點)。]
SSS:5。
T:在你面前有一個盒子,里面有許多數字卡片(數字卡片一面是數字,另一面是相同數量的圓點數),5用數字卡片怎么表示?
T:好的,5個圓點是5個,5個點子數和數字5。那5加1個卡片是幾?
SSS:6。
T:(在黑板上做相應展示)很好。(指著黑板上的實物卡片)5添上1就是6,等于6。
SSS:(重復說)5添上1等于6。
……
4.書面數符號―實物的轉換
這一轉換是將書面數符號轉換到實物的數量的過程,就是常說的按數字取物。即教師出示數字或算式,讓幼兒用操作材料表示出來。比如教師說:“請大家拿出與卡片上數字一樣多的雪花片,7?!庇變耗贸?個雪花片,就證明他們理解數字7的含義。讓幼兒用算盤來計算5-4=1的過程,也是書面數符號向實物轉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斷領會符號的含義。
書面數符號―實物的轉換是四種轉換類型中出現次數最多的一種活動形式,因為這是珠心算教學中常見的形式。10以內數字的加減運算是珠心算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常常出示(連續)加減的算式題卡,讓幼兒撥算盤,比如
從上面的歸類和分析可以看出,數符號閱讀、實物―書面數符號轉換、書面數符號―實物轉換是書面數概念學習的基本過程,其中實物―書面數符號―實物的轉換形式是實物―書面數符號轉換形式的變體。這一描述分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教師如何靈活地運用書面數符號與實物之間的轉換,讓幼兒進行多角度的練習與實踐。
三、討論和建議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幼兒園中班的數學教育中,不管是在正規的數學課程的教學中,還是在課外的珠心算教學中都包含了較多的書面數符號知識的學習。在正規的數學課程中,以接觸10以內的書面數字符號和簡單的算式為主。我們認為,10以內的數學知識內容基本符合大部分中班幼兒的發展水平,但學習重點應放在對1~10書面符號的表征及理解上,涉及書面算式的教學內容不宜過多,且一定要結合實物和幼兒的生活經驗來進行。而在該班的珠心算教學中,已經涉及100以內的書面數符號、簡單算式(包括連加連減的算式)的橫式與豎式的表達方式。很顯然,珠心算的學習內容已經大大超過了以往幼兒園教育大綱對數學內容的年齡班的教學要求。當然,從大多數中班幼兒的學習能力來看,他們完全有可能掌握。我們的研究也證明,即使是發展水平較低的中班幼兒,經過幾個月的教育干預,也能正確地表征100以內甚至100以上的書面數符號。但過早地要求幼兒掌握10以上的數符號,特別是連加連減的算式,對幼兒的發展也許是弊大于利。我們的觀察資料表明,珠心算教學中書面數符號的學習盡管結合撥珠的過程進行,但不少操作需要重復練習,這些活動不僅與對數概念的理解沒有直接關系,而且由于它機械、枯燥以及對幼兒記憶方面的高要求,很容易引起中班幼兒的反感。我們的另一個家庭日?;顒拥挠^察研究表明,在家練習珠心算是家長建議頻率較高但遭幼兒拒絕的百分比最高的活動。有相當多的中班幼兒不喜歡珠心算,這已經成為事實。
從教學方法來看,教師較注重幫助幼兒認讀書面數符號,并能注意循序漸進,從易到難,逐步提高要求。如要求幼兒先學會讀出數字,再學習數字的進位關系。研究表明,進位概念的學習對幼兒來說是個難點,如在本研究中幼兒把83讀成38就一點都不奇怪,這樣的情況在中班可能不是個別現象。即使幼兒能正確讀出數字,也未必表明他們真正理解數的位置與數值之間的關系。英、美兩國的有關研究發現,有些兒童甚至到小學四、五年級都對此頗感困難(Hughes,1998)[5]。我們覺得可能沒有必要在幼兒園中班就通過正式的集體教學活動來教進位的概念,而應通過一些材料的操作為幼兒理解這一概念打好基礎。如20的數符號可用20個珠子表示,也可用2串(每串10個)珠子來表示。在個別幼兒感興趣、對數的理解水到渠成的情況下,教師完全可以給幼兒講解這些概念。
幼兒學習書面數符號是在他們掌握了數量的概念和口頭數符號的基礎上進行的,幫助他們在物體的數量、口頭數符號和書面數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書面數符號的重要方法。尤其是書面算式的學習。算式是一種高度抽象化的數學語言,在幼兒初步接觸算式的階段需要大量實物的操作來幫助他們真正理解這種符號語言。書面加減題做對了并不表明幼兒已經理解了算式符號。本研究中,在幫助幼兒學習書面數符號的過程中,該班教師能注重幫助幼兒在口頭數符號、實物和書面數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比較明顯的是,教師經常提供從書面數符號到實物的轉換練習,如教師出示數字卡片,讓幼兒拿出相應數量的實物。這種轉換練習有利于幼兒對書面數符號的表征與理解。觀察資料也表明,反過來從實物到書面數符號的轉換練習較少,即教師出示實物,要求幼兒找出或寫出相應的數符號的練習較少。我們認為,該班教師盡管注意到符號與實物之間的轉換,但數符號的學習與數學其他方面的教學內容,如形狀、空間、時間、分類的學習,結合得還不夠。另外,在將書面數符號的學習融入教育環境與課程主題,或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的聯系方面,也有待加強。
從課程組織的方式來看,該班仍采用了分科教學的方法。然而,當前幼兒園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都提倡綜合的課程模式。如何在綜合教育的課程模式中進行幼兒園的數學教育,這對許多教師是一個新的挑戰。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的邏輯體系和特點,在與主題綜合時往往會出現各種問題。要不要綜合,如何綜合,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參考文獻:
〔1〕Sophian,C.Representation and reasoning in early numerical development:Counting,conservation,and comparisons
between sets.Child Development,1995,66:559~577
〔2〕Munn,P.Symbolic function in pre-schoolers.In:C.Donlan ed.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Skills.Britain:Psychological Press,1998,48~71
〔3〕Zhou,X.& Wang,B.Preschool children’s representation of written number symbols.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04,173(3):253~266
〔4〕周欣.兒童數概念的早期發展.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37~240
〔5〕Hughes,M.Children and number.Oxford, England: Blackwell,1998
Math Teaching and Written Number Symbol Learning in Middle Class in Kindergarten
ZHOU Xin, WANG Yefang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為了培養中班幼兒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作為教師需要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計劃。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個人工作計劃范文,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幼兒園中班個人工作計劃范文1本學期,我們將根據上級及幼兒園的工作要求以及孩子的情況,認真貫徹落實《綱要》精神。自我加壓,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不斷嘗試、探索課程改革的研究,滲透新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不斷提高保教質量。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中班共有幼兒20名,,教師1名。通過小班一學年的在園生活,幼兒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也有了較大的進步。
1、本班幼兒特點及優點分析:
(1)基本掌握正確洗手方法和用茶水杯喝水情況較好。
(2)幼兒基本都能愉快地入園,并能與同伴一起友好地相處、交往。
(3)能進行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活動。
(4)能用簡單的禮貌用語與老師、同伴打招呼,部分幼兒能主動與客人打招呼。
2、薄弱環節分析:
(1)部分幼兒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思維不夠集中,對于老師的提問,有的表現為一種與我無關的感覺,有的則是還停留在上一個問題上,有的就是答非所問;還有的孩子喜歡在下面做小動作,而且有時會影響到他人。
(2)在進餐方面,約有1/4的孩子速度較慢,而且經過了一個暑假,有部分孩子對于餐后的衛生工作(清理桌面、擦嘴、搬椅子等環節),有所淡忘,在洗手環節上愛在盥洗室逗留,玩耍。
(3)幼兒在操作能力及操作常規上,有待提高。
(4)幼兒在戶外運動時的自我保護能力需要提高,有的孩子在動作的協調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5)個別幼兒(新生)在與人交往上表現的較膽小,他們不敢主動地尋找同伴交往,而是坐在椅子上等待別人來和他交流,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意愿。
(6)當遇到困難時,幼兒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叫老師,缺乏自己動腦筋解決的主動性。
(7)幼兒的任務意識較弱,任務不能及時、按時的完成。
二、本學期工作目標:
本學期我們兩位老師將會團結協作,針對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參照本年齡段幼兒的發展要求和幼兒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新《綱要》指導思想的引導下,進行行而有效的指導,用適時的家園溝通方法,達到家園共育的效果。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三、工作任務及措施
(一)加強班務管理,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1、班上兩位老師要搞團結、講合作,教育觀念達成一致,堅持常規培養一貫性。
2、定期開展班級會議,找不足、定措施、認真實施。
3、以一日活動中的安全為重點開展安全活動。
如:通過照片再現的形式或結合幼兒的游戲活動及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使幼兒對自己的安全提高警惕。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身體素質,重視常規指導和體育鍛煉:
1、培養幼兒養成自我服務的自覺性,建立為他人服務意識。
2.在平常的教學中穿插一些健康方面的知識,教給幼兒一些增進健康的方法,使幼兒初步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為習慣和態度。
3.開展家園活動,雙方面的促進幼兒體能和行為習慣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個人工作計劃范文2經過小班一學年的教育,幼兒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語言方面,班級幼兒學會了安靜的傾聽,能用普通話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語言的連貫性及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社會性發展方面,大多數幼兒喜歡幼兒園,愿意親近老師,能主動參加集體活動,樂意和同伴一起游戲,并且嘗試與同伴一起分享玩具,并體驗其中的快樂。在科學方面,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欲望不斷增強,并且在老師的引導下樂意用多種感官感知周圍的事物,通過上個學期總結,我班還存在問題:
1、安全情況存在隱患,所以這學期本班教師應該繼續把幼兒安全放到首位,把事故降到最地點,時刻給自己敲警鐘;
2、區角創造不夠完美,在區角創設中我們會修改去年的不足,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創設出更適合本班幼兒發展的區角活動。
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主題有《我長大了》《豆子大家族》《輪子滾滾》《紅紅的新年》《鳥兒飛飛》以及數學資源包《認知與探究》,根據這些主題我特制定了以下教學計劃:
幼兒需要在適宜的情境中,在與環境,材料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實驗、獨立探究、合作等方式進行學習。因此我將充分利用資源包讓幼兒多動手操作,實驗,讓幼兒去探索問題的答案;教學時一個教室與兒童積極互動,合作建構的過程。其中既有兒童獨立完成的部分,又有兒童必須借助教室的支持才能完成的部分。因此,我們要讓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自主的探索,主動地構建,教室也要適時的,恰當的為孩子提供一種暗示性,建議性的知道,并不斷的調整和修改提供給幼兒的支持的內容和形式。
幼兒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學習:一是操作探究,自主建構,即幼兒再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對各種事物的探究中自主的建構關于自然的經驗;二是對話協商,社會建構,即幼兒在與他人的互動與協作中,進一步深化著自己關于自然的經驗的建構,同事也建構者自己關于社會的經驗;三是了解體驗,文化建構,即幼兒在對豐富,多元的社會文化的認識與體驗中,建構自己關于文化的經驗;四是探索經歷,自我建構,即幼兒在對自我與自我成長歷程的探索總建構關于自我的經驗。除此之外,在日常活動中,我們將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生活習慣及學習習慣的培養,堅持使用日常英語常規,注重幼兒的情感培養。
主題性目標:
主題《我長大了》以認識自我、肯定自我作為教學目標。引導幼兒學會與人分享,學會關注周邊的環境;感受集體生活的樂趣及與他人相處的快樂;學會調節控制自己的言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正確的認識自我,肯定自我。
主題《豆子大家族》以豆子大搜索、豆子的生長、好吃的豆子和豆豆玩游戲等線索展開。讓幼兒了解豆子的用途及生長過程,積極運用豆類進行藝術創作,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主題《輪子滾滾》以各種各樣的車輛為切入點,引領幼兒走進輪子世界,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啟發幼兒去運用多種感官積極探索,大膽想象。初步了解乘車、過馬路等簡單的交通安全知識,在體育游戲中,進一步感受輪子滾動的特點,體驗團隊協作,客服困難的喜悅心情
主題《鳥兒飛飛》引領幼兒走進鳥的世界,了解一些常見的鳥的形態和習,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知道我們應該保護鳥類朋友。
主題《紅紅的新年》讓幼兒體會紅色搜象征的喜慶熱鬧,吉祥祝福的含義,了解各地傳統的民間習俗,感受中國特有的年文化,學習一些基本的拜年禮節,感受春節的喜慶氣氛。
以上便是我這學期的工作計劃,我會認真的書寫教案,準備教具,上好每一節課并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積極配合,做到家園共育。
幼兒園中班個人工作計劃范文3一、班況分析
朵朵二班有幼兒46名,其中男生 23名,女生23名,通過兩周的觀察,發現我班孩子有以下優點:
1、能禮貌待人,高興入園,樂于主動幫助同伴、教師。
2、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能主動積極為集體、同伴服務。
3、喜歡聽故事,大部分幼兒能聽懂故事寓意,講述故事基本內容。
4、樂于參加體育活動,有集體榮譽感。
5、敢于大膽講述自己的意愿。
不足之處:
1、孩子天生好動,但有部分孩子太好動,還要影響周邊的小朋友。
2、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不能完整講述一件事。
3、傾聽習慣弱,不能安靜聽別人講話。
二、工作任務
結合本班實際,首先要抓好幼兒的常規教育,抓好幼兒的衛生習慣。培養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飯后漱口,擦臉,保持衣服整潔等;抓好幼兒的日常行為規范,鼓勵幼兒相親相愛,不掙搶玩具,不打架罵人,小朋友有了困難要主動地幫助他;在學習方面,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在藝術活動中要求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平時應加強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以兒歌、故事等形式提醒幼兒已經升入了中班,有些事情應該自己來做。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普通話訓練,逐漸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對于發音不準的幼兒做一些糾正和幫助。
三、保育方面
1、每天做好室內外清潔、通風工作,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嚴格執行幼兒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合理安排好幼兒的一日生活,整理好室內外的環境布置,為幼兒創設一個清潔、舒適的生活學習的環境。
2、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教育幼兒注意個人衛生,不把臟東西放入口中,以防止病從口入。加強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學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在日常的清潔工作中,我們必須做到一天一小掃、一周一大掃,并做好各項消毒工作,保持室內外的衛生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教給幼兒一些自我服務能力和自我保護的一些常識。
全班人員要做到因人施教,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對能力弱的幼兒給予特殊幫助.
四、教育教學方面
4歲以后,兒童心理發展出現較大的飛躍。45歲兒童心理發展的質變,主要在于認識活動的具體形象性和行為的有意性明顯地開始發展。他們對周圍環境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動植物、自然現象等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喜歡向成人刨根問底的提問為什么?他們喜歡與同伴共同操作和探究,并進行相互商議和交流以滿足好奇心和活動的愿望,45歲兒童在動作的靈活性和認知經驗上強于34歲兒童,但在控制能力和認知活動的深度上又不如56歲兒童。因此,要很好地把握這些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
1、樹立正確的觀念,認真思考各科教學的活動價值,有效地實施活動整合課程。
努力鉆研業務,積極參加各類教研學習,采取分組、集體和個別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活動。
2、加強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談話的水平和幼兒良好地傾聽習慣。
3、重點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并在主題活動中通過活動區的規則培養幼兒的責任行為和自控能力。
4、根據主題活動多組織幼兒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和社會交往能力。
多開展合作性游戲和年級組間的交往等手段,培養幼兒的合作行為的發展。
5、注重幼兒自我服務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并加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五、班級管理
1、樹立安全第一思想,加強班級安全和管理工作,認真督察安全工作的實施。
2、認真制定月、周、日計劃,按計劃開展各項活動,幼兒一日要動靜結合,科學管理。
3、管理好班級物品,培養幼兒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愛護公物;節約用水、用電、用紙。
4、抓好區角活動和早操活動的管理。
5、三位老師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并互相幫助、共同合作完成班級各項工作。
發現問題,及時商討,共同商量解決辦法。
六、家長工作
1、尊重每一位家長,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積極為家長服務,盡力讓每一個家長都滿意。
2、不來園的孩子當天電話聯系,了解情況。
3、通過多種方式,如家訪、電訪、個別談話、園地、家長會等方法與家長溝通,使家園配合更加默契。
幼兒園的主題教育活動是最近幾年在教育改革中在全國范圍內流行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育學科分工明確不同,主題教育活動是一種綜合的課程,也就是一個主題課程。在這個課程中,有明確的主題,但是教學方式是發散的,教學內容是綜合型的,可以讓幼兒在一堂課上學到綜合的知識。在信息技術發展的大環境下,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主題教學活動的良好效果,如何讓幼兒教育中的師生在信息技術中受益,是大家普遍在思考和實踐的重要問題。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其鮮艷生動的圖像,動靜結合的畫面,以及與畫面相協調的聲音,對幼兒各種感官提供多重刺激,使之產生興奮,快速進入學習的意境和較佳的學習狀態。另一方面,有機結合各種教學信息,提高教學效率。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學信息以圖像、文字、聲音等多種形式呈現,多方面、多角度地傳播到幼兒的大腦中。這樣,知識在幼兒頭腦中的印象更為深刻,認識事物可以全面而立體,更有效地掌握知識或技能。以我們幼兒園中班組織的一次《有趣的泥塑》主題活動為例來詳細談談信息技術在主題活動中的創新應用。這次教學活動的核心主題是“泥塑”,希望通過傳統的民間藝術泥塑的教學,幫助幼兒增強對優秀傳統民間藝術的認識和喜愛。在這次教學中,主要使用的信息媒體是圖片和錄像,通過ppt來輔助實現。在導入的時候,直接引出了活動的主題———泥塑,然后對它進行了簡單地介紹。在介紹泥塑的過程中,教師利用ppt進行圖片演示,呈現了大量的泥塑作品。在教學的第二個環節中,教師向幼兒播放了提前準備好的泥塑制作的錄像,同時,教師還在關鍵的地方進行講解、總結、演示,讓幼兒了解泥塑的制作過程。在教學的第三個環節中,教師要求幼兒自己制作一枚泥塑作品。幼兒由于看過了錄像中師傅做泥人的手法,之前又看過了很多有名的泥塑作品,他們在自己制作時也發揮出了極其豐富的想象力。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信息技術的創新使用,將生活中不能接觸到的作品收集起來呈現給幼兒看,開拓了他們的視野,尤其是各地方的名作品,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使得幼兒園的主題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二、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幼兒語言教育活動
語言教育活動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一種重要手段,在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開發幼兒語言教育資源,優化幼兒語言教育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我們可以說,在幼兒園教育中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語言能力教學模式對于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1.信息技術輔助語言教育活動,要體現幼兒的思維特征在幼兒的思維中,任何事物都是可以進行交流的,都是有生命的東西。因此,教師要利用幼兒這一思維特征,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把靜態的、單調的教學內容,通過生動的、豐富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教師的教學內容才會“活”起來,不但會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非常符合幼兒的心理認知發展規律,有利于幼兒的成長。
2.要重視利用信息技術來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幼兒階段的語言教學中,口頭語言的表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方面。在利用信息技術對幼兒進行語言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精心制作課件,把無聲的教案制作成為有聲有色的課件,把虛構的童話故事制作成為生動的演示動畫,把抽象的、難懂的知識制作成為深入淺出教學形式,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幼兒認知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