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0 18:21: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帶教模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城市軌道交通;本科畢業設計(論文)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3-0023-02
一、基于“卓越計劃”的城市軌道交通類畢業設計(論文)實施現狀
畢業設計(論文)是大學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其不僅是學生整個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的融會與應用,更直接影響該校本科教學質量的高低。教育部辦公廳曾于2004年《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就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教學過程質量管理、帶教導師職責和論文選題等相關內容做出了明確說明,各地高校也相繼出臺了加強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管理辦法,同時還針對畢業設計(論文)的現狀問題、過程質量控制、導師評分體系、管理模式等開展了各類教學教改研究。為貫徹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重大改革項目的開展,教育部在2010年推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并于同年度在在國內遴選60余所國家重點和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率先實施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本科專業試點。作為國內第一家以專門培養城市軌道交通專業人才的行業特色學院,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在其產學合作單位——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相繼在2010年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本科專業方向,2011年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本科專業方向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和第二批卓越計劃試點,自2010年以來,城市軌道交通學院3個卓越計劃專業的在校學生數為480人,約占學院本科學生的85%。2013年年底,首批國家卓越計劃試點專業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就將如期展開,畢業設計(論文)作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企業培養方案中最重要的實踐環節,該環節實施得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的質量。為了保證國家卓越計劃首批試點專業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于2013年年底的順利實施,城市軌道交通學院一直積極從事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改革實踐與探索,主要包括:
1.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立題必須貼近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并與軌道交通企業就業前的見習實習相結合,緊密圍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維護保障現場實際開展實戰性的項目工作。
2.積極開展“雙導師制”畢業設計(論文)帶教計劃,每年都聘請相當一部分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及其他軌道交通企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企業帶教導師,與校內教師共同完成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立題、過程指導、論文評閱和答辯等工作。近年來,“雙導師制”指導本科畢業生的人數已占總人數的15%以上,僅學院交通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2011—2013畢業設計(論文)企業帶教導師就涉及上海地鐵、無錫地鐵、寧波地鐵、杭州地鐵、鄭州地鐵等共計13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完成本科畢業設計(論文)34篇。
二、基于“卓越計劃”的城市軌道交通類畢業設計(論文)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率先采用校企合作實施“雙導師制”指導城市軌道交通類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方面的大量探索及實際操作過程中,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發現該方案的實施主要存在如下三個問題:
1.學生參與實踐程度不高、與帶教導師溝通不頻繁。采用“雙導師制”的城市軌道交通類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立題工作主要由企業導師確定,因此選題類型豐富,貼近運營實際。單以交通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為例,近年來采取“雙導師制”指導的本科畢業題目就涉及到行車組織、客運管理、安全管理、班組管理、新線接管、運營網絡化、設備管理等多個方向。企業導師極其希望學生通過為期半年時間的畢業設計(論文)解決現場實際問題,但部分畢業生受就業單位實習、培訓、考研或出國等各方面因素影響,真正系統地參與畢業設計(論文)現場實際調研和相關實踐的機會較少。同時,由于企業導師均為相關企業高級管理或專業技術人才,部分學生因膽怯心理而不敢主動聯系企業導師,企業導師也時常會因為工作繁忙而疏于對學生的監督,最終導致雙方因溝通不及時而造成論文進度滯后、論文關鍵問題處理不清等相關情況的發生。這些均會對論文的撰寫工作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
2.企業導師與校方導師權責不清晰。畢業設計(論文)由企業導師和校方導師共同帶教,能充分發揮企業導師的豐富實踐經驗和校方導師的專業理論知識。一般而言,企業導師根據現場實際問題確立論文題目,并針對論文撰寫思路、采用計算方法和具體內容進行指導和建議,是整篇論文的主要帶教導師。校方導師主要負責對論文撰寫過程中涉及到的專業理論進行解釋說明,并負責整篇論文在最后定稿時的格式校對,輔助企業導師共同完成學生畢業論文的帶教工作。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導師時常因工作忙碌而忽略與學生的溝通,認為有校方導師監督,學生會抓緊完成論文,但校方導師則會因為企業導師負責學生專業內容而對學生不加以過多干涉,從而導致學生時常處于“兩不管”地帶,對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和按時完成有非常大的影響。
3.論文實際應用的評價體系不完善。采用“雙導師制”的城市軌道交通類畢業設計(論文)題目主要來源于軌道交通企業,旨在解決軌道交通企業在現階段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但學生在經過18周的畢業論文撰寫后,如何對學生設計成果的實用性進行評價仍有待完善,比如:研究結論能否使問題得到解決?設計方案能否應用于現場?研究方法能否推廣實施?……同時,企業方對畢業設計論文研究成果的認可度、重視度也缺乏全面的評估體系,因而可能使參與“雙導師制”的城市軌道交通類畢業設計(論文)與普通論文相似,不能充分體現企業導師指導帶教的優勢。
三、基于“卓越計劃”的城市軌道交通類畢業設計(論文)實施過程中突出問題的解決嘗試
1.將畢業設計(論文)撰寫與就業單位實習緊密結合。針對學生因受就業單位實習等情況影響,而未能系統參與畢業設計(論文)的相關現場調研的情況,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提出將論文撰寫與就業單位實習相結合的探索實踐,即在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時就充分考慮學生就業情況,如該生已與某地軌道交通企業簽訂三方就業協議,則優先安排該生參與畢業設計(論文)的“雙導師制”帶教計劃,由未來任職企業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擔任企業導師,針對未來任職企業的實際情況開展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該方案不僅能有效保證學生投入畢業設計(論文)的時間和工作量,企業導師還能安排帶教學生前往涉及論文相關問題的崗位進行跟班實習,真實了解問題產生的各種原因,使畢業設計(論文)充分結合現場實際,研究成果也將更具有工程實際意義。不僅如此,該方案還能幫助學生更進一步了解未來的任職企業,在畢業設計(論文)完成過程中增加對任職企業的歸屬感,而企業導師也能在帶教過程中充分認識帶教學生的優缺點,并在日后給予相關工作建議。經過學院近幾年畢業設計(論文)的實踐探索表明,該方案實踐效果較好,深受企業導師和學生的普遍認可。
2.加強企業導師和校方導師間的溝通,明確雙方權責。企業導師與校方導師權責不清晰的情況主要由于企業導師、校方導師和學生三方面溝通缺陷所致,為此,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在充分考慮三方人員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操作可行性后,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對此進行改進嘗試:(1)提高選聘要求以加強校企雙方導師的溝通。對于企業導師而言,除了需要在相關軌道交通企業任職,擁有較為豐富的現場實踐經驗外,還需要擁有高級(含)以上職稱,能對學生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與幫助。(2)敦促時間節點以加強導師與學生間的溝通。參與“雙導師制”帶教計劃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其主要撰寫方向和撰寫內容由企業導師負責,一旦學生和導師疏于溝通,論文進度在前中期階段就會普遍滯后。針對該情況,學院將進度指標明確為校方導師職責,要求校方導師在聯系自己帶教學生的同時,敦促雙導師制畢業設計學生的論文進度,并及時將進度情況與企業導師溝通,以提高學生對論文時間安排的合理性,保證論文按時間節點完成。
3.將企業方評價納入論文考核評價體系。畢業設計(論文)的考核評價體系主要由帶教導師自評、評閱老師互評和答辯成績共同組成。其中,自評教師主要從學生論文運用的理論依據、數據處理方法與結果、工作量飽滿程度、積極主動性等方面進行考核,互評老師主要從論文格式規范、闡述內容正確性、條理清晰、結構嚴謹、語言流暢等角度進行評定,最終的論文答辯則主要從思路清晰、論點明確、回答問題準確性等方面進行打分。為了更好地了解“雙導師制”論文的實際應用情況,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還將企業方評價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從現場可操作性、方案可推廣性、實際應用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幫助了解學生畢業設計的真實情況,同時為下一屆論文選題工作進行有效指導。近年來,經過論文考核評價體系發現,通過“雙導師制”完成的畢業設計(論文)不僅能有效幫助現場實際問題的解決,還能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進行提升。如2013年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在13號線試點站長責任制,企業導師制定了“城軌車站站長責任制管理模式利弊分析研究”題目,對于站長責任制問題進行調查及需求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海地鐵第一運營有限公司周捷工程師指導的2011屆本科畢業論文“軌道交通車站設施設備布局對大客流疏導作用的影響”,結合車站實際情況對于不同車站內部布局下的大客流疏導問題進行重點分析,該畢業論文的研究對于車站客流組織工作有較大的指導性,得到了運營公司的一致認可。
基于“卓越計劃”的城市軌道交通類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作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重要實踐環節,應將所學理論與現場實際進行有效結合的“雙導師制”畢業設計(論文)帶教方式作為主要應用方式。同時,加強學生與帶教導師的溝通、落實學生的現場實踐、明確企業導師和校方導師的權責劃分、完善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價體系等也是有效落實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強落實、總結完善、有效監督,才能使城市軌道交通類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真正做到現場對接度高、設計效果理想、軌道交通企業滿意。
參考文獻:
[1]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5-20.
[2]王強,張治明.畢業設計質量評價體系的探討和實踐[J].華北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3,19(2):47-49.
[3]饒家輝,王宏娟,周虛.推進本科畢業論文模式改革探析[J].實驗研究與探索,2012,(3):160-162.
[4]甘勇,甘杜芬,熊彬.影響應用型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因素與對策研究[J].高教論壇,2011,(1):52-54.
1.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現狀
十多年來,很多高師院校都提倡向學術性和綜合性大學看齊,在教育教學上,過分地強調學科專業研究,忽視了師范院校本身的培養目標,脫離了教育教學實際,對教育研究不重視,致使學生的教育研究能力越來越低。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作為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及其掌握程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全面綜合的考察,更準確地了解和評價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檢查和衡量教育質量的高低,并培養學生的專業研究素養。它直接關系到是否全面執行全程人才培養方案和實現培養目標的要求??梢哉f是學生科研能力的統合體現。因而也是體現其教育研究能力現狀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文主要從師范生畢業論文撰寫的現狀來略談其教育研究能力的現狀。
1.1 教育研究意識現狀
師范生的科研意識主要指的是他們在主觀上有沒有開展教育研究的愿望,包括對教育教學中問題的發現與探究,其主要體現在學生論文的選題上,教育研究類論文的數量,往往體現出該院(系)整體師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識。但近幾年來,畢業論文質量逐年下滑的同時,在選題上,一邊倒的全是學科專業研究類課題,嚴重缺乏學科教育研究類課題。師范生的教育研究能力、素質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嚴重偏離培養“教育研究型”師范人才的目標。以韓山師范學院生物學系為例,本文對近三屆(2010屆-2012屆)師范類學生畢業論文撰寫的情況作了簡單統計:近三屆的師范類畢業生總共有340人,在論文選題上選取教育研究類的共有25人,占三屆師范生比例的7.35%。因此,從整體而言,其學生的教育研究意識還是相當薄弱,對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不善于發現與探究,缺乏對教育研究的興趣與愿望。
1.2 教育研究素質現狀
良好的教育研究素質不但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具有及時發現、科學分析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必須具有收集資料和信息處理的能力、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創新精神等等^。但目前很多師范生,缺乏作為一名未來教師所必應具備的教育研究素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寫作基本功不夠扎實。表現在有的論文中心論題不突出,論文結構不合理,缺乏基本的邏輯層次,思路不清;遣字造句的能力差;二是,收集和整理各種文獻資料以及信息處理能力不強。具體表現在缺少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造成缺乏第一手資料,沒有寬闊的資料收集來源,且引用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科學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薄弱。
2.提高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加強教育研究類論文指導
盡管不少高師院校十分強調要提高師范畢業生的教育研究能力,鼓勵并加強師范畢業生對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撰寫,但是并沒有落實到實處,以致在選題上,一邊倒的全是學科專業研究類課題,嚴重缺乏學科教育研究類課題。其主要原因有:1)學院政策上偏差,每年每位畢業生的畢業論文研究經費只有區區幾十元(有的院系甚至沒有),要對師范生進行科研能力的全方位訓練,的確有點困難;2)傳統的高等師范院校在專業的課程設置與教學上存在著重基礎知識教學、輕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現象;3)在校師范生缺少教學實踐經驗,盲目地進行教學研究,容易出現脫離實際,流于資料堆砌的現象,而進行學科專業類畢業論文,他們都有??煞?,有的甚至做做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再將同類例文的數據修改并將其注釋略作改動,即可成為自己的畢業論文;4)在高師院校中,老師缺少面對中學的專業教育研究類課題,大多數的教學改革課題都是針對高校課程,學生參與度不高;5)許多老師帶學生做畢業論文,所給的課題基本都是該教師的專業研究方向,甚至是其所持有研究項目中的子課題,學生所做的研究有利于他們的課題研究,故而大多數老師不愿帶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的畢業論文。
顯然,傳統的師范生培養模式及培養目標已無法滿足基礎教育對“教育研究型”師范人才的需求,高等師范學院應以培養“教育研究型”教師為目標,及時地調整培養模式,特別是在畢業論文上,應加入、加強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指導,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努力培養學生教育研究的能力及素養,為其從教后的教育教學科研打下良好基礎,更好地為基礎教育服務。
3.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實現途徑
針對畢業論文是對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集中體現,是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一個重要培養途徑。接下來本文探討如何對畢業論文進行改革,以達到提高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目的。以生物學系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為研究對象,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革:
3.1 畢業論文方向內容改革
擴大師范生畢業論文研究方向,加強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在鼓勵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同時,予以一定的要求。對有能力帶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老師做出硬性規定,規定其至少帶4位學生做教育研究類課題,而對每屆師范畢業生硬規定至少要有50%的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有的學生要考研,因此其畢業論文方向可選學科專業類的)。鼓勵師范生積極參與面對中學的教育研究類課題,自主發現問題并作出選題方向,盡可能滿足自身作為一名未來教師的需要。
3.2 畢業論文方式方法改革
以往的畢業論文絕大多數是學科專業類論文,因此其論文形式比較單一。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這種單一的畢業論文形式已無法滿足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要求,因此應拓展畢業論文方式方法。師范生在撰寫畢業期間,應積極地走出實驗室,到教學一線去開展畢業論文,學校為此應該多與中小學合作,建立長久的見習實習聯系,讓學生能在做畢業論文時,有學??扇?、有對象可研究,學生也可以回到自己的母校開展研究。鼓勵學生在教育見習和實習中開展畢業論文,實習中或見習的學生就是師范生完成教育研究最好的研究對象(在我們從業之前)。在見習、實習等教學實踐環節中,將課堂所學的教育理論聯系實際,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以此作為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成果形式也應該多樣化,除了撰寫論文之外,還可以將制作的優秀課件、優秀教案、優秀教具作為畢業論文的成果,但必需附上一定字數的說明。優秀的課件、教案或教具,不僅展示出作品本身的內涵,更是學生對課程深入了解與剖析的體現,只有具有較好較強教育研究素質,才能更好地發揮想象,展開思維,制作出新課標改革下適用于面向新時代學生中學課程教學的課件、教案、教具。因此,應鼓勵學生針對中學課程教學,進一步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制作相關優秀課件、教案、教具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的成果。對畢業論文成果是課件、教案形式的,應以一定章節的課程量制作。而教具應是以某一知識框架內的所有相關可行可用教具或模型。在質的要求下,對量進行一定要求,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教育研究,而不是給學生逃避進行其他繁難畢業論文提供便利或途徑。
3.3 畢業論文考核方式改革
針對畢業論文方式方法的多樣化,畢業論文考核方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學生完成初步的畢業論文初稿后,經指導老師審查,再進行相應的修改。而以非論文形式作為成果的畢業論文,也由指導老師審查,以及有經驗的教師或相關人員給予意見后,做出完善和修改。對于學科專業的畢業論文應由學科的資深教授組織團隊進行審核,再給予評價;而教育研究類的論文應由從事教育研究的專業教師進行審核并給予評價。從而確定優秀畢業論文的選取與確立。除此之外,在答辯方面,對每種形式畢業論文的答辯,應由相應資深教授主持并當任答辯審核員,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畢業論出審核考察并給予建議和補充,尤其是教育研究類的畢業論文,更應如此,學生可通過老師們所提的問題和所給的建議作進一步的探究,不至于因為畢業論文的完成而停止了對教育研究的進行。
3.4 畢業論文管理制度改革
改進傳統的畢業論文管理制度,從院到系再到導師,再由導師到學生,建立“院-系-導師-學生”四者于一體的管理模式,相鄰兩者相互監督,導師應定期對學生畢業論文進行指導和指正,學生應多向導師請教與探討。每篇畢業論文,導師應不低于10次指導次數,做畢業論文期間師生見面不低于10次。學院(系)應對參與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學生給予經費,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給予發揮,為學生聯系中學以便開展研究。對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在政策上也應有所傾斜,放寬學生教育研究的方向,提供更多的優秀畢業論文名額和獎勵,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研究,選擇教育研究類課題作為畢業論文,為其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作鋪墊。
4.結束語
【關鍵詞】預防醫學;本科教學;雙導師;實踐教學;人才培養
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預防保健意識越來越強,社會公眾對公共衛生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自2003年SARS暴發流行后,國家加大了對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力度[1],各級政府資金投入也快速增加。但2008年的甲型H1N1流感和2013年的H7N9型禽流感的流行提示,公共衛生體系的人才建設仍然不能滿足形勢的需求。這種需求不僅體現在人才數量的擴增上,更體現在人才質量的需求上。要求高等學校不僅在專業、課程設置上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專業課理論學習和實習期間給予更多的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教育更是高校教師需要探索的課題[2]。當前,多數預防醫學專業本科實習仍然沿襲以往培養模式,即專業理論課由在校老師承擔,后期的實踐實訓由實習基地完成,學生在基地完成一個階段的轉科實習后,返回學校由專業教師指導完成畢業論文[3]。而全國許多教學型醫學院校普遍面臨著師資力量薄弱的難題。一方面存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呈現明顯的脫節現象;另一方面由于學校能指導畢業論文的高年資、高職稱的專業教師不足,必然會出現一位教師指導多名學生的現象,很難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和學生能力的培養。為充分利用校外師資力量,培養本科生實踐能力及科研思維能力,本課題組開展了相關的教學研究工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為了解某醫學院校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實習雙導師制實施的效果,對2008級開始的近三屆學生雙導師指導情況、實習基地帶教老師學歷和職稱、畢業課題經費來源和情況進行總結。其中2008級學生83人,2009級學生223人,2010級學生230人。3軟件進行數據錄入,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率的變化采用趨勢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雙導師指導比例
本課題組在省級和校級質量工程項目的支持下,在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中全面推行本科實習雙導師指導,2008~2010級536名學生中,由雙導師指導畢業論文比例由87.95%上升到2010級的95.22%,平均雙導師指導比例為93.28%。3年比例呈上升趨勢(Z=2.15,P=0.032),具體見表1.
2.2指導教師職稱
為了保證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質量,學院對實習指導教師職稱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根據學校實踐教學文件,本科生帶教老師至少為中級職稱以上,三屆學生實習單位帶教老師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比例為72.19%??紤]到實習單位指導老師工作任務較為繁重,原則上一名指導教師同一時期內指導一名學生,對于能力強的指導教師,同一時期指導學生人數不超過2人,三屆學生平均每名教師指導學生人數為1.43人(具體見表2)。
2.3畢業課題經費資助
學生畢業課題的選題一方面可以結合實習單位的常規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是專項項目或工作。目前,國家對公共衛生機構普遍實行政府花錢購買服務的模式。課題組調查了近三屆本專業實習課題經費資助情況,結果表明:實習單位與帶教老師科研項目經費、校內帶教老師科研課題經費、大學生科研基金、生產實習經費等途徑完全能夠滿足學生畢業課題的需求,其中實習單位項目資助比例高達93.28%(具體見表3)。
2.4學生情況
通過與實習單位協商,積極鼓勵學生就實習課題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統計結果顯示:2008、2009級學生26篇,平均每百名學生8.5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20篇,每百名學生6.54篇(具體見表4).
3討論
本科生導師制誕生于國外,在我國,導師制長期以來主要針對研究生教育和七年制、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培養[4-5]以及低年資護士培養。當前國內外高校部分專業逐步實行了“實習生導師制”,如周勇等[6]提出的校外導師制對預防醫學本科生應急能力培養起到了很大作用,顯示利用校外資源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但這種導師僅在學生學習理論期間進行課外指導,時間較短,和學生之間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一對一指導,并不能適用我校目前形勢;李志忠等[7]介紹了實習基地如何完成預防醫學本科生后期全部實習和畢業論文工作,但這種模式要求實習基地具有非常高的教學管理能力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因而不容易復制,嚴志平等[3]介紹了深圳某預防醫學實習基地對預防醫學本科實習生管理和指導,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導師制。其他相關研究也在該領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8-10]。本研究結果顯示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雙導師制模式不僅可行而且與我國目前公共衛生運行體系及可能的發展趨勢相適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1實習基地人才隊伍和實驗儀器設備完全能滿足
“雙導師”制的需要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公共衛生體系的大力投入,省、市、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單位逐級建立了一支高職稱、高學歷、經驗豐富的人才隊伍,其人數能滿足對實習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即一個學生能有一位老師指導。本調查結果表明指導教師的職稱基本符合帶教老師的高職稱要求,同時,指導教師指導學生數量的限制也保證了帶教質量。
3.2實習基地的項目和經費能滿足
“雙導師”制的需求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單位項目資助比例高達93.28%,滿足了學生畢業課題的需要。隨著我國公共衛生服務戰略的實施,政府“花錢購買服務”,“中央、省、市財政轉移支付”項目、重大傳染病(如艾滋病、結核和瘧疾等)慢性病防治項目專項經費和國外合作基金(如GAP項目、克林頓基金等),均能夠保證學生畢業課題的完成。
3.3實行本科實習生“導師制”也是實習基地的需求
眾所周知,科研專題實習模式是一種重要的橋梁式與擴散式的教育方式,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自我決策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科研專題實習也是檢驗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是否合格的有效方式,目的是培養他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為他們成功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有別于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科研專題實習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內容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探索性,可以對學生技能進行綜合性、系統性鍛煉。因此,科研專題實習模式是對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在提高高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亦有利于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筆者在十余年的科研活動中,陸續指導了近20名高職學生進行科研專題實習,深刻體會到科研專題實習模式有利于學生專業知識的鞏固與擴展,有利于學生實踐技能的應用與提升,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文字與表達能力的鍛煉,有利于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因此,筆者更加堅定地認為,科研專題實習模式是藥學高職實踐教學多元化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高職藥學教育實施科研專題實習模式的可行性
當前,在一些高職院校中仍存在著高職生不同于本科生,無需進行科研活動訓練的觀點。表面上看,科研與高職生未來的就業方向與崗位工作不符,實際上是忽略了科研過程對高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及對高職生今后職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高職生的科研應側重于應用型而不是學術型,應注重應用技術或產品的開發而不是理論基礎研究。
一方面,隨著高職教育的深入發展,對雙師型教師的要求不可能僅停留在擁有幾本證書的層面上,而是要求教師能深度融入企業的產品生產、研發等實踐活動中,能服務于周邊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事實上,高職院校中部分教師已經在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實踐活動中提高了實踐技能,也積累了豐富的科研經驗,具有指導學生從事科研活動的能力。此外,高職院校聘請了大批行業、企業中的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其中亦不乏可作為科研專題指導教師的人選。因此,在高職院校中正在不斷形成一支具備科研專題實習指導能力的師資隊伍。 另一方面,無論哪種類型或層次的教育都不能批量地復制或制造人才,而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科研專題實習模式正是滿足這一條件的有效人才培養途徑。現實中存在一批迫切想繼續深造的高職生,也存在部分對科研具有濃厚興趣與好奇心的高職生。對于這部分學生,科研專題實習模式將比頂崗實習更具有吸引力,也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
3科研專題實習模式的實施
開展科研專題實習模式的基本出發點是基于對高職生的實踐、應用、創新等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應針對高職生基礎相對薄弱、就業崗位偏重實踐應用、獨立思維能力不足等特點,在專題內容、指導方式、組織實施等方面開展有異于本科院校的專題實習。
3.1師生篩選
師生篩選即對指導教師及學生的篩選。對于指導教師,應由具有中級以上職稱或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并且有在研項目的教師擔任;對于學生,則采用自愿報名的原則,以欲參加專升本考試的學生為主,或選擇對科研感興趣、想在該方面有所提高的學生。另外,為了保證高職生科研專題實習的質量,應根據教師科研水平的高低來控制指導學生的數量,如可根據指導教師在研課題數及課題級別高低確定具體的學生數量,原則上一項課題安排一名學生,對研發資金規模較大的課題,允許安排多名學生。
3.2開題
為幫助學生明確研究目標、理清研究思路、預見可能碰到的問題,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形成文本材料并在課題組內以PPT的形式匯報。在報告會上,帶教教師應針對匯報細節,包括實驗設計思路、方法、儀器與試劑的準備以及實驗中應注意的操作問題等逐一進行點評。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完善實驗設計,使其對即將開始的科研活動更有信心。
3.3指導方式
高職學生第一次進行設計性的實踐活動,由于理論知識不夠扎實,且缺乏實踐經驗與技巧,在好奇與興奮的同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無法預料的問題和困難,挫折感也隨之而來。對此,首先應加強指導的頻度,切不可放羊式帶教。筆者的課題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由每位學生匯報前一天的實驗情況,包括檢查實驗記錄、實驗結果的分析、發現實驗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安排當天的研究工作內容等筆者堅持每天現場指導1-2次,晚上及周末則通過電話或QQ的方式與學生聯系與溝通,適時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題,這樣既保證了研究工作的效率,又使學生在與帶教教師高頻率的接觸中不斷學習科研思維與技巧,從而提高了科研專題實習的帶教質量。其次,要注重開展階段性的小結匯報,不可埋頭苦干式帶教。筆者將課題組學生分為若干研究小組,要求每間隔兩個月左右,各研究小組的學生均應對前一階段的科研工作進行小結匯報。通過PPT形式進行口頭匯報、互相提問、教師點評,同時展示文檔形式的研究內容小結,師生共同從文字、標點符號、圖表、文本排版等方面找出不足。這樣既能促進學生及時回顧研究內容和理清研究思路、把握科研進度,同時也增加了師生、生生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互相了解不同課題的研究情況,還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述、概括總結能力。最后,應盡可能增加科研訓練的途徑,如帶領學生深入生產一線,使其進一步融入生產企業氛圍;利用到外單位進行委托測試或合作研究的機會,將學生派往其他科研機構,使其進一步了解先進的設備,學習先進的技術。
3.4成果匯報
為評價學生進入科研專題實習階段以來的學習成效,在實習結束時,要求每位學生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撰寫出完整的科研論文,并由各教研室進行考核與評價。考核優秀的學生參加系部論文答辯,要求學生在10分鐘內就課題研究的目的、內容、方法與結果等方面進行闡述。由校內外同行專家組成的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的課題意義、研究結果、論文寫作、幻燈片制作、表述能力、回答問題的思維等進行綜合評判,并按照考核評分標準給出學生相應的評分和評語。
4結語
組織機構
1.主辦:北京高等教育學會、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
2.支持單位: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高教處
3.承辦:北京教育雜志社、北京師范大學
征文要求
征文內容須圍繞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和人才培養能力提升計劃的要求,結合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改革、教師團隊建設等方面,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深入研討新形勢下高校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和現實問題。
論文要求:主題鮮明、論述得當、邏輯嚴謹、史料準確、語言流暢、符合學術規范;理論聯系實際,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實踐性、針對性與借鑒性。
格式要求:理論類文章字數6,000字以內,實踐類文章字數4,500字(均含摘要、關鍵詞、正文及參考文獻),引文和史料要注明出處(統一要求文末注);請附作者單位、姓名、職務職稱、聯系方式(手機等)、郵編和詳細通訊地址等。
征文范圍:立足北京,面向全國所有高校。
選題建議(具體論文題目由作者自定)
全國高校思政會首次提出: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高教對外開放新格局下,結合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國家標準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等計劃,圍繞高教質量提升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角度自選、題目自擬。
論文報送及采用
l.論文以電子版文檔(Word 97-2003/2010)發送至《北京教育》高教編輯部郵箱:,注明“人才培養”征文。
2.截稿日期:2017年10月1日。“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論壇初定于2017年11月中上旬召開。
3.聯系人:
于 洋:13911403023 翟 迪:15011558233
關鍵詞:生物類專業 畢業論文 培養模式 地區特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093-02
畢業論文是實踐教學中的重要部分,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手段,也是由理論認識到實踐認識飛躍的重要過程。畢業生就業的多元化追求目標,也對高等教育實施多樣性培養模式、特色性培養目標提出了條件[1~4]。生物類專業有本身的優勢和特色,也有自己的發展領域。特別是突出地方特色是廣西高等院校的生物類專業得以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的途徑。
結合我校生物類專業的具體情況,分析了在立足地區特色的培養模式下,如何對畢業論文教學進行改革和探索,改革的切入點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等專業素質上,具體措施不僅落在對畢業論文的選題改革上,而且要對人才培養規格和發展空間的關注,依托廣西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建設教研項目的支持,積極開展畢業論文教學研究,以期有益于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并達到畢業論文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特色教學結合。
1 注重地區特色的畢業論文培養模式
畢業論文在選題上結合泛北部灣特色,體現學術前沿、學科交叉、學科融合,利用得天獨厚的生物專業資源,例如,廣西的木薯和甘蔗是實驗研究的資源,比如有的學生針對廣西辣椒病毒病進行抗病基因克隆,有的研究廣西木薯原料生產燃料酒精用的關鍵酶,有的研究廣西玉米的功能啟動子克隆,有的以廣西甘蔗葉和桑葉為材料提取分析活性成分;有的從廣西泡菜中篩選產細菌素的乳酸菌,有的利用自選微生物生產制備有活性的黃單胞菌多糖衍生物、殼聚糖衍生物以及異麥芽低聚糖等。學生自行設計選題,實驗材料準備、實驗方法收集、實驗內容完成諸方面是可以實現的。結合地方生物資源,學生興趣高,改變了過去學生出成果難的局面,并與地方特色經濟開展合作項目,培養出符合地方需要的特色生物人才。同時,結合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以幫助學生完成畢業論文實驗前的知識積累,在企業和社會實踐中擴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優化學生的理論結合實踐的知識結構。在指導選題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引導,改變過去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題目以教師為主導的分配式,變為通過啟發式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參與到論文題目選擇方案的確定過程。以學生為主導,老師成為組織和引導者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采用郵件、QQ及實驗平臺在線等方法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提供有益的建議,嚴格把好畢業論文按要求完成關,實施“立足地區特色”的培養模式,激勵學生學有所獲和提高自身的綜合創新能力。
2 搭建穩定的畢業論文實驗平臺
依托廣西亞熱帶生物資源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給學生提供畢業論文實踐平臺,鼓勵學生從二年級開始進入實驗室,直面生物資源的研究現狀,置身真實的資源研究情景,能尋找到為畢業論文打基礎的課題,目標確立和興趣激化可以驅動學生去探求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通過教與學的互動,校內與校外的互補,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以培養。結合社會就業需求,也為將來學生能夠投身到分布廣泛的生物類相關行業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以區域生物資源的研究作為科研切入點,本科生可以申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校級和院級項目作為畢業論文的前序工作,我院本科生在2003至2011年通過實驗平臺創新實驗,連續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獎。不少本科生考上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還有不少專業能力強的畢業生,在南寧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生物公司及相關企業里很受歡迎。
3 畢業論文依托導師的科研課題
因為我院本科畢業論文每年都面臨實驗經費不足、儀器設備緊張的問題,所以依托教師科研課題和本科實驗中心平臺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實驗能較好解決該問題。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可以是本校的教師,也可以是校外企業的技術員和科研單位的高級工程師,導師在設計畢業論文題目時充分結合自己的科研課題,這樣可使畢業論文得到科研經費的支持,也可使學生真正在科研實踐中得到實實在在地鍛煉,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明顯的提高。而且這種初步的科研經歷對其今后的就業和研究生學習深造都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還緩解了教師科研與教學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論文以一個導師課題項目組為單位,按照項目子課題每人一個方向,既發揮個人的獨立工作能力,又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合作創新能力,使學生在項目的參與過程中,能夠自己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具體研究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性實驗的能力。還可以將畢業論文參與到與專業相關的校外導師的單位科研項目當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理論聯系實際運作過程中提高創新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5-7]。
4 畢業論文的實施步驟
4.1 畢業論文的題目設置
我院生物類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由校內和校外的指導老師結合自身科研課題和企業及科學院相關專業科研項目給出多于學生數的論文題目,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合適的課題。由于教師和技術員已有前期研究基礎并掌握了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指導過程中將更加得心應手,把學科前沿動態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還可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創造性科研工作能力。教師指導工作的水平關系到論文效果的優劣,這是畢業論文最重要的一環。如果導師沒有較寬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就無法解答學生做論文過程遇到的問題,也無法啟發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特別是有的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機會深入生產一線,雖然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工程實踐能力薄弱,他們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時常常脫離工程實際,因而影響了學生實踐的效果。
4.2 畢業論文的規范化指導
畢業論文作為課題研究工作剛開始時,學生對課題研究的方法、過程會感到生疏,指導教師應按照本科培養要求,規范指導學生基本掌握文獻資料的檢索方法和歸納整理方法。讓學生熟悉對課題的研究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的調研,能做出初步的設計方案,以便學生有目的和方向的進入工作狀態。導師小組對每個階段任務要給予明確指示,指導撰寫出質量高、可行的開題報告和工作計劃。開題報告通過對題目實施方案的可行性、技術創新性進行論證,提出具體的技術路線和研究方法。實驗與數據分析是課題研究的主要工作,課題能否順利完成,水平的高低、質量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驗的成功與否。因此,教師加強對實驗和數據分析的指導工作,是保證學生完成課題研究的關鍵。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建立指導教師與學生定期討論的例會制度,并對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及處理問題的方法及思路進行討論和交流,指導教師可實時掌握學生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科研氛圍。
4.3 畢業論文的撰寫指導
撰寫畢業論文是完成課題研究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是課題研究成果的全面總結和深化提高。由于畢業論文與一般的文章有較大差異,所以部分學生由于沒有論文撰寫經驗,經常出現結構不完整、邏輯混亂、格式不規范等問題。因此,通過開設科技論文寫作課堂,給出一些具備論據充足、分析充分、條理清晰、思路嚴謹、語言簡練、數據可靠、結論準確的優秀論文寫作范例,加強對學生撰寫論文的指導,并對畢業論文格式嚴格按規范要求來指導,使畢業論文的結構層次和圖表格式等更加規范統一。
4.4 畢業論文的考核與評價
畢業論文的成績評定是對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綜合評定和全面考核。不僅可以客觀地評價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反映學生的全面素質情況。學生畢業論文由平時成績、畢業論文交叉評閱成績及答辯成績三部分組成。在課題開始就向學生公布各項考核內容所占的比重,并規定平時成績不合格的同學不能進行答辯。平時成績由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在課題研究期間的工作表現(20%)、能力水平(50%)、成果質量(30%)等方面評定。由評閱人根據選題質量(20%)、能力水平(40%)、成果質量(40%)等方面評定。答辯成績由答辯委員會或答辯小組根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相關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和答題情況評定。
5 結語
畢業論文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如何在地區特色的培養模型下,強化技能,加強能力培養,重視基礎實驗,突出畢業論文的特色與質量,適合現代社會對畢業生創新能力的要求。我們將繼續從地區特色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深化對畢業論文的改革,讓學生、教師、學校和社會多層次、全方位的在教育理念上達成共識。進一步完善畢業論文的模式、人才培養目標的多樣化評價機制、師資隊伍建設、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途徑和方式。
參考文獻
[1] 徐微,秦娟.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科特色及人才培養目標探討[J].河北農業科學,2011(1):35-37.
[2] 陳玲.農林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6):11556-11558,11562.
[3] 孫愛東.以柔性的教學計劃培養創新人才[J].教育與職業,2008(8):65-66.
[4] 謝培松.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涵義、結構及歸因[J].滄桑,2007(5):190-191.
[5] 崔軍.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現實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6):72-74.
關鍵詞: 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 學術能力 培養模式 改革
一、引言
研究生培養模式是指在某一研究生教育理念指導下,為實現規定的培養目標而采用的特定的培養程式,具體包括培養目標的確定、生源的選拔、課程修習與考核、學位論文的指導與評審及學位授予等環節。[1]然而,我國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學術能力還很欠缺,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這主要歸因于我國高校對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模式存在局限和弊端。本文對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模式的現狀和改革方向進行研究探討,旨在尋求提高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術能力的途徑與方法,為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提供新的有效的培養模式。
二、學術能力的定義
對于“學術”這個概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而言,“學術”指的是“有系統、較專門的學問”。[2]本文所論述的學術不再是局限于狹義的學術研究,而是寬泛的學術行為活動,即圍繞研究生學術能力而開展的一系列學術活動。研究生的學術能力包括問題的發現與提出的能力、文獻的收集與整理的能力、概念的生成與厘定的能力、做出學術命題的能力、設計研究過程的能力、對學術前沿的敏感[3]。
三、我國英語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研究生是本科生的銜接與升華,與本科生有很大區別,英語專業的本科生主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而英語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和科研能力為目標。然而,目前我國對英語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仍然存在弊端與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1.考核模式單一
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培養方案主要是修學分與寫論文。兩年到三年的研究生學習幾乎有一半時間都是在修學分,研究生為了通過各門課的考試,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閱讀相關書籍,而忽略了鉆研學術,這顯然不利于研究生學術意識的培養。盡管有交學期論文的考核方式,但迫于考試壓力,學生無暇去查閱文獻、整理資料、仔細鉆研論文,很多學生都是從數據庫中尋找相關文獻稍加改進就完成任務了。這種考核方式不利于形成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學術能力難以形成。
2.師資力量不足
研究生的擴招導致了研究生的數量大幅度上升,然而伴隨而來的是研究生質量的下降。我國高校的現狀是外語專業的博士、碩導及博導相對較少,而外語專業的研究生數量不斷擴大,就出現了一個導師帶數十個碩士研究生的情況,而導師又忙于科研和教學工作,所以指導學生的時間相對不足,這就大大降低了研究生的質量。
3.學術活動匱乏
我國高校中學術活動整體匱乏,只有少部分知名的高校不定期舉行一些諸如國際會議、學術報告等的學術活動,多數高校不重視學術活動和學術氛圍的培養。很多高校都要求學生自行承擔學術活動的高額費用,迫于經濟壓力,許多研究生放棄直接參與學術活動。
4.論文創意不足
英語專業的研究生最頭疼的事莫過于寫論文了。沒有有力的實驗數據做支撐,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只能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及一些創新的觀點寫出新穎獨特的文章。然而,面對繁重的學期論文任務,一些研究生為了完成任務而生搬硬套別人的理論和方法,沒有時間專心思考創新點,寫出新穎、見解獨到的文章,導致論文創意不足。
四、英語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途徑
鑒于如上所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弊端,我認為,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1.強化文獻導讀
法國著名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指出:“沒有理論的具體研究是盲目的,而沒有具體研究的理論則是空洞的?!保?]這就要求研究生閱讀大量的優秀學術論文。廣泛閱讀文獻是一種重要的儲備知識、啟發思維、習得方法論的途徑。英語專業的研究生沒有復雜的實驗及有力的數據支持,論文都主要靠深厚的理論基礎做支撐。此外,外文文獻總是走在國際前沿,其創新性比較強,這對英語專業的研究生會有個很好的啟迪作用,激發他們的寫作靈感。
2.營造學術氛圍
對于英語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良好的學術氛圍是養成學生學術素養的基石。學術氛圍的營造可通過學術講座、學術會議、學術論壇等活動來全方位營造良好的、活躍的學術氛圍。各高校應盡可能多地舉辦學術活動,通過學術活動,研究生不僅能觸碰到很多新鮮的學術思想,而且能從很多勤勤懇懇的學者身上學到治學嚴謹的精神。研究生的培養應該以自由、開放、民主為宗旨,強調探索性、批判性與實踐性。
3.培養學術意識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正確引導學生學好基本理論,還要在教學中滲透鉆研的思想,樹立研究的意識,以搞研究的縝密態度來對待專業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本專業的知識,為科研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4.提升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種智力品質,是智力的高級表現,也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它包括敏銳的觀察能力、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豐富的聯想能力和靈活的分析能力。[5]創新能力是研究生學術能力的試金石,創新性是學術論文的閃光點。所以要提高學術的學術能力就需要重視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5.參與科研工作
潘藝林[6]主張導師應該發揮好優化研究生教育學術環境的內在因素的作用,提高指導頻率以增強學術環境的活力,為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利環境。侯光明[7]強調要處理好導師與研究生的各方面關系,特別著重強調研究生學習要與學術并進。
6.堅持勤于耕筆
論文寫作是培養、鍛煉、提高研究生的學術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根本目的。勤寫學術論文不僅能促使研究生不斷尋找新的學術興趣點,占有學術資源與資料,而且能促使他們利用這樣的機會反思已有的學術成果,這對于他們以后的學術研究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五、結語
在我國英語專業研究生隊伍不斷壯大的趨勢下,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問題突出,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在文獻導讀、學術氛圍、學術意識、創新能力、導師指導等方面訓練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學術能力,提高他們的學術能力,為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提供可行的指導模式。
參考文獻:
[1]曹靜,黃正泉.中美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系統化比較[J].理工高教研究,2005,(8):34-36.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1429.
[3]肖川,胡樂樂.論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9):1-5.
[4]布迪厄.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214.
[5]徐穎,施麗君,王麗燕.研究生學術氛圍營造和創新能力培養[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11):71-73.
[6]潘藝林.大學的精神狀況――高等教育批判功能引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