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9 23:01: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專業合作社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F306.4;F30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21-4966-03
Study on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ZHANG Jian-ning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Shaanxi,China)
Abstract: As an organization carrier of new rural economic order, the rural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could not on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c, but could als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standardization of rural social management.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we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ly, which could help improv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Key words: rural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restricting factors; suggestion
許多地區的實踐證明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種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是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有效途徑。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由此可見,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現階段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的嶄新形式,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要廣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還存在諸多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完全釋放農村專業合作社對農村發展的助推能量。
1 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地位與作用
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種合作經濟組織,直接作用是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經濟發展。但是其作為農村經濟新秩序中的一個組織載體,在農村社會的地位和作用已遠遠超出自我服務的范疇,已成為農村社會的重要管理載體,承擔著相應的社會責任。
1.1 農村專業合作社的自我服務功能
1.1.1 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農民收入 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是破解當前農民增收困難這一突出問題的重要途徑。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不僅有力地解決了農民購買農業生產資料難和銷售農產品難的問題,而且通過產業鏈的延伸,使農民不局限于農產品生產,產業領域涉及農產品加工、運輸、服務業等,使農民能夠參與多個生產經營環節的利益分配,增加了農民收入。
1.1.2 提升了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農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規?;洜I,規模效益明顯;并且相比單個農民生產模式,規模化增強了市場的話語權[1]。農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專業化分工,在組織內部通過生產、物流、銷售的環節分工,提升了各個環節的效率,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1.1.3 推動行業自律與規范 農業產業的大起大落一直是困擾農業持續發展的頑疾,原因在于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生產、銷售會有很大的自發性、趨同性和盲目性。通過組建農村專業合作社,避免了農戶之間、農戶與加工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維護了農民的利益,發揮了行業優勢,聯合互補,促進了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1.2 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社會管理功能
1.2.1 農村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 在中國農村社會保障不健全和不完善的現狀下,農村專業合作社給職工提供了就業機會,并承擔部分對職工的福利、教育、安全、社會保險等方面的社會義務,對于農村社會保障體制補充具有推動作用;農村專業合作社與農民的利益關系比村集體與農民的利益關系更直接,農民行使自己的民利的意愿更高,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民主意識,促進農村社會民主;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能夠使政府在制定農業政策的過程中更加科學、合理,從根本上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和農村社會的穩定。
1.2.2 政府管理的關鍵紐帶 隨著政府職能的改變,地方政府對農村和農業生產由過去的直接管理轉變為間接管理,間接管理必然需要中間載體,農村專業合作社正是合適的承接載體。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政府管理的橋梁紐帶,主要作用體現在:一是基層政府管理人員通過直接參與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與發展,帶領周圍群眾共同致富,實現了自身角色轉換,由一般的“動嘴”干部變為身體力行的“動手”干部;二是在農村專業合作社這一平臺,政府人員與群眾經常交流思想,這種交流有利于密切干群關系,維護社會穩定。
2 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制約因素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外部環境的成熟,中國各地的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迅速增加,在一些農業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尤其是有特色產業和已經實現規模化經營的農村,農村專業合作社在農村社會中的作用已舉足輕重。但與此同時,許多農村地區的合作社發展存在著諸多障礙,制約了合作經濟的發展,甚至有些地區出現了已成立的合作社解體的現象。分析這一現狀出現的根源,探尋制約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是現實的迫切要求。
2.1 政策扶持不足
目前的農村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著地方政府扶持政策不足的問題。尤其在稅收、信貸、土地、用電、用水等方面的扶持優惠政策不到位,制約了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掇r民專業合作社法》雖已頒布實施,但是合作社法上規定的相關部門的配套政策尚未出臺,導致農村專業合作社幾乎沒有享受到政策實際的扶持優惠。地方政府對農村專業合作社扶持政策遠不能與當地龍頭企業相比,扶持力度不大,僅僅停留在一般性鼓勵上,沒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支持。
2.2 信任缺失
從農村專業合作社的運行來看,在發展過程中產生很多問題,問題的根源在于運行中的相關主體存在信任缺失[2]。由于長期以來的小農經濟模式,形成了中國民眾濃厚的小農意識。這種缺乏合作的農村經濟模式使農民對于合作經濟組織缺乏信任。具體表現在農民和政府之間、農民和合作社之間、農民和農民之間都缺乏相互信任,造成農村專業合作社運行低效,發展緩慢。
2.3 資金缺乏保障
農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主要來自社員自籌和自身的資本積累。由于社員資金實力有限,且大多數農村專業合作社僅僅是服務型組織,自身沒有資金積累。即使有少數經營性的農村專業合作社但因發展時間短,資金積累不足,總體表現為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籌資渠道較少,籌資數額有限,難以快速發展。再加上政府的扶持資金缺乏,更加劇了合作社的市場風險,影響了合作社的穩定發展。
2.4 專業人才匱乏
在中國二元社會結構的環境下,農村教育資源不足,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農村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自身供給不足。同樣由于城鄉環境的巨大差異,農村很難從外部吸引人才,即使在農業類高等院校學習農業知識的專業人才也不愿回到農村去從事農業。另外,由于農村專業合作社大多數是服務型組織,沒有盈利,即使是營利性組織,其主要目的也是把農民組織起來,帶領農民致富。即使盈利也是微利,從而合作社難以以優厚的薪酬去吸引專業人才。諸多客觀因素的綜合作用,形成農村專業合作社專業人才匱乏的現狀。
3 對于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建議
3.1 落實針對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政策
農村專業合作社尚處于發展初期,自身對抗市場風險能力弱,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國外實踐證明,合作社發展較好的國家都對合作社進行了多項政策扶持,主要采取的政策有:一是稅收優惠,如日本農協所得稅是一般企業的58%;美國合作社納稅只有工商企業的1/3;加拿大新成立合作社3年內不納稅[3]。二是進行行業補貼,如德國對合作社管理費用進行補貼;日本農協獲得政府同意的農產品加工項目所需投資的50%由政府提供。三是生產資料低價優惠措施。借鑒國外經驗,地方政府應從法律法規、政府補貼、稅收優惠及生產資料的提供等方面制定適宜合作社發展的系列寬松政策。另外結合我國國情可以在土地使用、工商注冊、行業準入等方面提供支持,為合作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發展空間。
3.2 提高基層鄉鎮政府干部的思想意識
基層鄉鎮政府是與農民直接打交道,接觸農村最頻繁的國家政權機構,因此鄉鎮基層干部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認知程度將左右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要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社在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解決合作社發展面臨的信任缺失等諸多問題,就應加強對基層干部的培訓。一是進行講座、座談等多種形式的培訓,灌輸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有關知識;二是組織干部到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良好的地區體驗學習,認識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優勢,改變干部的認識;三是運用典型示范的方法,通過樹立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典型事例,大力宣傳教育,使他們擺脫傳統行政管理思想的局限性,認識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繁榮農村經濟、參與農村管理、維護農村穩定的重要工具[4]。
3.3 拓寬資金籌集渠道
要實現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快速發展必然要解決目前資金來源少、規模小的現實問題。雖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處于發展初期,尚不成熟,但鑒于其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管理的巨大效應,政府應實行資金扶持,加大財政資金的直接投入及信貸資金的支持,直接補貼、低息或免息貸款、生產資料投入都是可選擇的途徑。農村專業合作社亦可以通過積極吸引農民入社,擴大社員數量,以社員數量增加帶動資金規模擴大。農村專業合作社還應拓寬合作領域,尋求跨區域、跨行業合作,加入有資金實力的區域或企業的產業鏈條,以獲得發展資金。
3.4 建立靈活的吸引專業人才機制
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農村專業合作社難以直接吸引農業人才到合作社工作,應采取“軟引進”的方式來引進農業專門人才。可以通過提供農業試驗基地的方式,吸引農業方面的專家、教授去進行科研和農業推廣。一方面可以從專家、教授那里獲得直接的技術指導,提升合作社內技術人員的科研能力和技術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第一時間獲得農業新技術[5]。另外,農村專業合作社可以與農業學校尋求合作,作為農業大中專院校學生的實習基地,吸引部分大學生來合作社進行短期實習,借助農業院校專業平臺及學生的理論知識,解決農業生產技術難題。
3.5 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
合作社的教育是國際合作社聯盟提出的合作社七條原則之一,引導農民走上合作道路,對他們進行合作理論和教育的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一方面可以解決農民對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思想認識問題,增強相關利益主體互信,提升農民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農民作為合作經濟組織主體,其依靠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獲得利益的關鍵在于他們的自身素質,加強對農民的市場營銷、組織管理、農業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可以解決農村專業合作社人才不足的困境,增強合作社的市場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張艷春.信任缺失制約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分析[J].農業經濟,2010(12):38-39.
[2] 齊 力,任 春.制約廣東省農村專業合作社運營效率的內部制約因素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0(10):217-219.
[3] 徐志剛.公共管理視角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狀況與改進對策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09.
[4] 趙 凱.中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5] 譚智心,孔祥智.不完全契約、非對稱信息與合作社經營者激勵[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5):35-42.
收稿日期:2011-12-16
[關鍵詞] 合作社助 農村經濟 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9-0004-01
茶業一直是歙縣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全縣茶園總面積近26.7萬畝,居安徽省首位。2008年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縣”。2011年,全縣茶葉產量8600噸,初級品總產值5.1億元,列安徽省第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生態綠茶生產加工基地。其中名優茶產量2800噸,產值3.8億元;出口茶加工量8500噸,創產值1.5億元,自營出口茶1600噸,創外匯近500萬美元。歙縣云谷茶葉專業合作社注冊生產的“云谷”牌袋泡茶是省名牌產品;產品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歐美、日本、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茶業之惑
一個原本單打獨斗的茶葉加工企業,四年前的一次變革,由“獨走江湖”改為“抱團發展”,產品遠銷國內外,成為黃山市茶業生產加工與銷售的佼佼者,帶領大批茶農走上致富道路。其實數年前,歙縣唐里村的鄭紹東一直很困惑,他家從事茶葉加工與銷售已幾十年,卻越來越感到生意難做。茶園基礎設施薄弱,茶樹老化,茶園稀疏,管理粗放,采摘期短,無性系良種普及率低,基地建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企業與農戶之間缺乏有效的運作機制。一些經營者受利益的驅動,仍在銷售和使用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給茶葉質量安全和出口帶來嚴重的隱患,給黃山茶葉聲譽帶來潛在的威脅,茶葉品牌競爭力不強。這些問題象山一樣壓在他心頭,怎么解決?這個年青人苦苦思考,卻不知路在何方。
帶著這些問題他不停地尋找答案。2007年,在一次茶葉加工技術培訓班上,縣農機局的同志帶領學習了《農機專業合作社法》,他似乎看到了方向,但仍然很迷惑。好在迷茫是暫時的,縣農機局的同志很快上門了,送服務,送技術,送信息來了,并大膽的建議他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解決上述問題,并保證全力做好后續服務,這讓小鄭吃了顆定心丸。
一、破冰之舉
2007年10月23日,歙縣星星茶廠負責人鄭紹東說服村民鄭仁海、江春蓮、方耕利、汪紅霞等5人投資2萬元,在黃山市歙縣杞梓里鎮唐里村成立了黃山市云谷茶葉專業合作社。該社以黃山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為龍頭,以“公司+合作社”的模式組建而成。合作社設理事會成員2名,理事長1名和監事會成員2名,成員 302名,理事長和執行監事由成員選舉產生。辦公地點在唐里村,辦公面積有120平方米,電腦2臺,信息機3臺,打印傳真機3臺,辦公室管理人員10人,應用網絡信息平臺了解市場信息和本社產品信息,合作社工作常態化。
合作社擁有中小型初制茶廠十座,加工機械91臺(套)。合作社的星星茶廠有初制機械37臺(套)名優茶機械12臺,6條蒸青茶和2條烏龍茶生產線,其中4條為日本原裝進口,每天可加工鮮葉15-20萬斤,還有加工綠茶的生產線10條,年加工能力總共可達10000多噸。合作社成員的鮮葉由合作社高于市場1-2毛統一收購后賣給合作社的初制廠和星星茶廠進行初加工,最后由星星茶廠統一精加工后對外銷售。
二、成長之路
2008年,歙縣云谷茶葉專業合作社組織人員對5620畝茶園進行徹底的翻新改造。原來茶農茶園管理粗放,產量低,每畝收入僅800多元,將茶園改造成有機茶園后,每畝收入可達3000~4000元,比原來老式茶園增加4倍左右。云谷茶葉專業合作社通過近四年的發展,茶園面積擴展到6615畝,已全部轉化為有機茶園,合作社成立后,通過對無公害茶生產引進新茶苗,提供茶苗種植、產品包裝、儲存、運輸、銷售等相關服務。除此之外,合作社還為社員提供技術輔導,各項事務咨詢,幫助社員提供優質的生產資料,想方設法提高茶葉銷售價格,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合作社實行“五統一”制度,即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責任同當,成果共享,形成了公司+合作社新型模式。
合作社成立基地部,負責基地日常管理工作,并制定基地管理辦法和一系列規章制度,配備基地管理員和植保員,落實茶園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制度、安全用藥制度等,從源頭上保證茶葉產品的品質要求達到國家規定的生產標準。合作社無償發放無性系茶苗給合作社成員,統一茶園改造。還聘請技術專家,指導社員按標準化種植茶苗,為發展無公害茶園提供技術保障。統一種植綠肥及有機農家肥的施用,維護茶園的生態環境,嚴格禁止在茶園內使用任何化學合成農用物資,對實施責任書農戶,公司按每畝獎勵200斤有機復合肥給農戶。杜絕任何污染源,從源頭上保證了產品的衛生質量。當發現病蟲危害輕微時,主要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機械防治等措施,如發現茶園確遭病蟲危害嚴重時,則由基地統一購藥組織防治。合作社統一按各地塊建檔管理,有系統的記錄管理追溯制度,對各地塊的茶園改造到人工鋤草及鮮葉采摘各生產環節都有詳細記錄備案,做到隨時可了解基地的生產、生長情況,涉及產品加工,銷售等全過程?;嘏溆邢鄳牟枞~質量檢測監督體系,強化質量管理,對不同地塊各批生產的產品除本公司進行感化檢測外,還抽樣報送相關部門檢測檢驗,百分之百做到產品不含任何農殘超標成分?;剡€配備了修剪機、機動噴霧器、采茶機4臺套等。由基地管理員和植保員統一對茶園進行有計劃機剪和病蟲害防治。
三、騰飛之始
云谷茶葉專業合作社主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通過社員的合作與聯合,以技術交流,優勢互補,互相幫助,技術引進等方式提高茶葉初制水平,制作衛生質量符合標準的產品,適應市場準入的需要,促進社員增產增收,推進產業化分工和規?;a。
2009年,歙縣云谷茶葉專業合作社榮獲安徽省農業綜合開發局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頒發的《安徽省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農業科技項目、農業信息服務技術體系建設與示范》示范點榮譽稱號。云谷茶葉專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的發展, 農機專業合作社參加社員574戶,服務農戶574戶,入社經營土地面積6615畝,從業人員60 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名,機手及修理工 2 人,年收入達50萬元。
“有機、綠色、環?!边@三把金鑰匙打開了歐洲大門。云谷谷茶葉專業合作社良好的質量和信譽引來了金鳳凰,德國KK公司對她情有獨衷,成了長期合作的伙伴。公司下屬的云谷茶場6615畝和唐里茶場地3220.5茶園基地已獲得瑞士生態市場研究所頒發的歐盟EU認證,下屬加工企業歙縣星星茶廠生產的蒸青茶、綠茶、烏龍茶、獲得了瑞士生態市場研究所(IMO)頒發的歐盟EU和美國的NOP認證、日本JAS認證,唐里茶場3220.5茶園基地獲得歐盟EU和美國的NOP認證日本JAS認證、公司的茶葉生產基地1500畝獲得萬泰認證有限公司頒發的GAP認證證書。2011年合作社共實現銷售收入731萬元,實現利潤68萬元,分配給農戶的利潤為46萬元,占合作社可分配盈余68%。
合作社進入快速發展期。近年來,合作社所在的黃山茶葉集團先后獲得“安徽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省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省級首批扶貧龍頭企業”、“銀行信貸誠信企業”、“安徽省民營企業500強”、“安徽省民營企業出口創匯100強”、“全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等稱號;合作社負責人鄭紹東被評為“縣優秀人大代表”、“黃山市農民創業帶頭人”、“黃山市十佳青年創業之星”、“歙縣雙帶標兵”等光榮稱號。
參考文獻
[1]劉婧.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自提出以來,在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都發揮出巨大優勢。但是同時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新興事物,在其初期發展中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很多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有頭無尾的現象,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帶來困難。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都是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起步階段,難以深入人心,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合作社的規模小。目前全國現存的合作社的注冊資金大都不超過100萬,資金投入不夠,合作社的發展受資金限制,整體實力較弱,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抵御風險的能力差。其次,合作社在發展初期,相關法律法規側重點在與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合作社,合作社具體流程的法律制度缺失,合作社管理人員職責不明,即使法人外逃,也難以糾責。最后,合作社形同虛設。合作社是黨和政府大力提倡的經濟組織形式,但是在基層政府執行過程中,更多的將其視為形象工程。大量合作社猶如雨后春筍,真正發揮作用的合作社不超過三分之二。
二、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政策建議
1.加強監督
加強監督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全心投入,開展監督工作。首先,在合作社成立初期,對農民進行培訓宣傳,增加農民對合作社的了解,確保每個入社農民都是在自愿的情況下入社。其次,加強對基層領導者的培訓,全面提高基層領導者的素質,增強法律知識,杜絕基層領導者將合作社視為其形象工程而開展工作。再次,在合作社發展過程中,政府設定專門的監督小組,全程跟進監督合作社的發展,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促進農民合作社的透明、公開,實現合作社健康良好發展。
2.健全相關法律制度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是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現存主要法律,該法在合作社發展初期確實大大促進了合作社的發展,但是隨著合作社進程的推展,《合作社法》已然不適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例如,《合作社法》中對合作社注冊設定限度較低,對成員的權利義務規定不明確等等。現存法律制度嚴重制約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實行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實行農產品的市場化經營,但是,由于農民知識水平以及市場意識的淡化,農民專業合作社難以獨立成型。因此,需要政府圍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息需求,加大對于農業信息化建設,并且指派專人負責,對于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并將難以理解的信息內容用簡單的敘述方式表示出來,方面農民查閱。不斷對農民進行高科技手段的普及,提高農民使用網絡查找所需資料的能力以及在實際中使用信息的能力。
三、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
現階段,隨著農村經濟與農村建設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需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才能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更進一步發展,本文主要針對以下幾種發展模式進行介紹,探索新農村建設視角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
1.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
由龍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預測,通過合同與合作社約定本年度生產的數量、品種及主要品質和技術指標。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家提供統一的生產資料供應、技術服務。產品成熟之后,由合作社驗收,收購、包裝、儲藏或初加工,然后由龍頭企業集中并作最終加工和銷售。模式優勢:通過有效的合作方式把農戶與市場連接起來,即可提高農戶經營的規模效益,降低中間交易成本和違約機會,增強了農戶與工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
農民合作社依照本地特色建立良種、生產和加工基地,“以名特優新”為發展方向。通過為社員統一提供生產技術服務,統一防病蟲害,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公平,公正互利互惠的銷售,統一進行產品質量認證,樹立特色品牌、發展特色農業。模式優勢:生產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可以極大增強農產品競爭力,促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
3.合作社+農業科教單位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 發展模式 以東為鑒 發展西部
我國農民合作社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到了90年代開始進入蓬勃的發展時期。在2001年我國加入WTO之后,我國的農村建設和農業經濟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種優于的更先進的組織,成為了應對形勢變化的主要途徑。作為“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組織,農村專業合作社不僅使農民增收,而且也為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雖然在幾十年當中農村專業合作社本身的運行機制正在走向完善,但筆者通過調查發現我國農村專業合作社在東西兩地的發展程度相差很大。自然而然,兩地的農民加入合作社的受益程度也天差地別。除去人口、地理等客觀因素,實際上兩地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也成為其發展不均的主要原因。
一、東西兩地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異同
雖然甘肅省的面積幾乎是山東省的三倍之多,但由于農戶人口和地形等原因,甘肅省內的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遠遠少于山東省。筆者對于甘肅省蘭州市和山東省濟南市周邊共八家農村專業合作社進行了重點調查,發現兩地的差別之處主要有五點。
1.濟南市周邊的農村專業合作社相對來講規模更大,所惠及農戶人口更多
在所調查的八家合作社當中,濟南周邊的合作社全部擁有分社,注冊資金都在五十萬元以上,擁有的社員數由500到1500不等,而蘭州周邊的合作社注冊資金在10萬元到15萬元之間,只有一家達到了50萬元,社員數最多的一家合作社是127人。
2.濟南周邊的農村專業合作社全部發展為股份制
并且都有三位以上的大股東,75%以上的合作社成員入股,而蘭州周邊的合作社有一半并非股份制,大股東一般只有一位,而且大多是合作社的創立者,選擇入股的合作社成員基本都是大股東的親屬或關系較好的朋友。濟南周邊的農村專業合作社全部為鄉鎮的農業能人所創立,基本都是在鄉鎮、農村中比較有威信和經驗的人,在他們的號召和宣傳下,農戶們基本理解也會選擇入股,獲得分紅。
3.濟南周邊的合作社擁有更為規范的銷售和服務渠道
基本上所調查以內的每家合作社都注冊了商標,并且還擁有固定的二次加工渠道,比如提供統一包裝。由于可以統一低價批發大棚塑料膜、種子的物資,并且播種機收割等機器都是合作社所有,可以共同使用,農業生產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而蘭州周邊的合作社由于參與農戶偏少,基本上還不可能創造自己的供銷渠道。并且調查以內的四家合作社全部沒有自己的商標。很多濟南周邊的合作社法人和股東漸漸有了品牌意識,在這些農民合作社里農副產品是被放在高檔包裝里作為中高檔消費品擺上貨架的,這些合作社的核心領導們通過有意識地申請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來進行品牌化經營。他們生產的很多農副產品,比如濟南平陰縣周邊的合作社生產的以玫瑰花為原料的玫瑰茶、玫瑰餅等產品已經在當地消費群體中建立了一定威信,形成了一定品牌效應。而蘭州周邊的合作社基本上還沒有形成品牌經營的思路,并且由于受到人員數量和經營理念的限制,很多合作社并沒有建立長久的銷售渠道,還要經過很多銷售的中間環節來實現產品分流,這就大大縮小的農產品的銷售利潤。
4.濟南周邊的合作社的技術人員數量更多,也更專業
技術人員對于農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在蟲害和種植等等技術的問題上如果處理不當,可以對農戶的收益產生巨大影響。雖然蘭州大部分的合作社擁有技術站,會給予農戶一些技術上的支持,但是技術人員并不多,很多時候也不能及時地對有需要的農戶進行技術指導,并且這些技術人員中能達到本科學歷的更是鳳毛麟角。有些農戶甚至還沒有建立技術意識,耕種的效率和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幾十年不變,并沒有完全跟上技術更新的步伐。而個別幾家合作社打算種植新的、利潤更高的農產品時,并沒有做好充足的技術準備就開始播種,結果遇上了土地條件不適合和蟲災嚴重等問題,結果得不償失。濟南周邊的合作社技術人員更多則更專業,基本都是專業對口的大學生,或有一定農業技術經驗的農業能手。由于信息流通較快,專業知識相對更充足,種植農作物的方式和時令也更科學,有利于農民增產增收。
二、對于農民合作社治理模式的建議
目前合作社在甘肅省和山東省的發展并不同步,無論在經營模式和管理理念上都有很大的落差。濟南周邊合作社的規模更大、效益更多,為農民增收起到的作用也更為顯著,因此對于蘭州周邊的合作社來講,濟南周邊的合作社的發展經營模式和策略有很多借鑒和學習之處。
1.推行股份制
推行股份合作制是我國廣大農民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自主創辦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對于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強合作社及其成員抵御市場風險、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大部分農村,土地流轉較快,合作社的大股東也基本是創始人,這就更要大力推行股份制,讓更多的農戶以地入股,收益按比例分成。那些未入股或股份較少的合作社成員,他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使用者、獲利者、控制者,如果他們享有較少的股份,他們自身的利益和權利往往會受到大股東的限制。在調查當中,這部分農戶回得到大股東給出的一些優惠和使用政策,但是在他們得到這些利益的同時,他們實際上就是為了市場進入和價格改進等利益就放棄了對組織決策權額剩余控制權的要求,這樣實際上不利于合作社的長久發展。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蘭州周邊有幾家合作社是由鄉鎮干部而非農業能人所創立的。在合作社的治理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管理經驗實際上來自于管理者的人際關系或情感。因為在我國的傳統文化土壤中,農村農戶之間的關系網絡實際上成為了管理者對于控制社員的重要約束,因此在合作社的管理中,更需要通過股份制,提前與入股的農民簽訂合同,以防止利潤的分配是由人際關系的好壞決定。
2.推廣品牌經營
濟南周邊的合作社經營理念已經遠遠先進于蘭州周邊的合作社,并且通過努力,濟南周邊的幾家大型合作社已經在周邊群眾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相對來講,蘭州周邊的合作社人員應該打開思路進行品牌經營戰略。
品牌經營合作社品牌文化是合作社品牌的價值核心,這將決定品牌的發展方向,推廣路徑,是品牌的精神理念,也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消費者共同構建的價值體系。近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迅速,政府為了促進農產品競爭力的提高.出臺了一系列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扶持和獎勵措施。扶持和獎勵的標準大多是需要合作社所生產的農產品獲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質量認證、或者無公害農產品質量體系的認證、以及農產品商標注冊等等。這些標準對于農民來說并非很難,只需通過一定手續,并且在檢測中農作物質量達標就可獲得。
合作社品牌文化構建得好,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必然就強。并且合作社的運行和發生機制對品牌培育非常重要。目前大部分合作社都存在資金、人才、技術、土地短缺和服務功能相對單一,嚴重阻礙了合作社的品牌的形成。歸根結底,合作社在品牌培育的迂程中都是文化在推動著品牌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農民等業合作社需要整合各種經濟的文化的資源,并結合各自的獨有特色,樹立合作社的品牌化方向,以此尋求合作社的超常規發展之路。
3.人才培養
雖然濟南周邊合作社擁有經驗和技術的人員相對較多,但普遍來講,對于大部分合作社,人才始終是短缺資源。實際上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營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調查顯示,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最缺的是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專業合作社會計人員、農產品經紀人(農產品營銷人員)、合作社企業經營管理骨干四種類型人員。
首先,農民專業合作社亟需既懂合作經濟知識又懂經營管理的帶頭人。合作社帶頭人是一家合作社的靈魂人物,對合作社的發展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但是農村優秀人才基本上都已經從農村轉移到城市,轉移到非農行業就業。現有合作社帶頭人基本是農民推舉的技術能人或者鄉鎮干部,他們的的素質和能力還遠不能滿足合作社發展的需要。在合作社初建時期,由于受到資金等條件的限制,也沒能力聘請到專業人員進行管理。因此要大力利用政策培養和吸引管理人才。在調查中,濟南周邊的合作社有相當一部分是聘請專業對口、具有本科學歷的技術人員進行審計工作,而蘭州周邊的合作社還是由村會計人員合作社會計工作,或由人社的社員兼職,而這些財會人員不僅缺乏會計專業知識,對合作社會計核算辦法也了解得很少,從而導致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的不規范,會計報表中不能完全反映這些合作經濟組織的資金、分配、財產等狀況。并且,相對于濟南周邊合作社的成員來講,蘭州周邊合作社的核心成員缺乏最新消息的掌握,這使得廣大農民接受不到最新信息,加之沒有技術,所以不少農產品多年來一直停留在原始加工階段,從而成為制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瓶頸。
為了解決人才流失問題,首先可以推廣合作社經濟專業(目前青島農業大學已率先成立了全國首家合作經濟學院),這就相當于建立了一家人才培養基地,并且在招生和畢業生就業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合作社地處農村,條件相對艱苦,給予一定的物資、股份或其他方面的酬勞可以增加人才留駐的籌碼。同時合作社企業除了具備一般企業的性質外,還具有合作社企業自身的性質。因此,為合作社企業培養人才應采取定向培養為主。在招生方面,應允許高校自主招生,以便選拔有志合作社事業的本土青年入學;在收費方面,應設立途徑,對于就讀涉及合作社專業、并且有意留在合作社工作的學生采取學費減免或給予獎學金資助;在待遇方面,合作社對于有技術知識的畢業生應給予股份或較高酬勞的薪資。事實上,目前的“大學生村官”大多缺乏專業支撐、缺乏事業平臺,大學生到合作社工作也許是“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最佳切人點。構建合作社人才培訓體系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急需人才培養,要按照分類指導、分級負責、注重實效的原則,制訂培訓規劃,開展培訓工作,提高培訓質量。
參考文獻:
[1]Williamson.O.E,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rk
[2]亨利漢斯曼.《企業所有權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關鍵詞】農村經濟;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程度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的進程。建立新型的農村專業合作社,對于發展現代農業和促進農業產業化具有重大的意義。
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是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從事同類或多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戶為加快發展、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和提高社會地位,為市場經濟中保護自身利益,在資金、技術、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開展互助合作的經濟技術組織,可以提高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競爭力。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自發組織的新型組織,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經濟組織,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組織,在很多時候還需要充當中介組織。就是這樣的一個新型組織,其建立和運營對農村經濟有著重要的作用。
1.建立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居于重要地位。正是由于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對農業是非常重視的。在近些年的國家政策,都重點放在農業。只有農業發展好了,其他產業才能發展地更好。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努力地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的全面發展。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國家必須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但為了促進農村經濟更好的發展,就必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F在農村都是實行家發展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提高收入有限,農村經濟已經發展到了瓶頸。只有建立起新型的農業合作社,才能使農民獲得更多的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2.建立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是實現規模經濟的需要
適應了當時的發展形勢,使中國的農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形勢的變化,這種一家一戶的小家庭式生產與當今已不完全適應了,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能夠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以一家一戶的家庭式生產,產量實在有限,難以滿足農戶提高收入的需要。如果要想使農業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規?;洜I。農民只有把土地交到農村專業合作社手中,讓農村專業合作社來統一經營和管理,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確保農民獲得更多的收入。
3.建立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是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當今的農業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如果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將很難發展。農業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就要提高農民的經營水平。然而,農民個體的力量是薄弱,只有把農民聯合起來,才能抵抗市場的風險。只有建立新型農業合作社,才能把農民聯合起來。通過農業合作社,能夠提高農業的經營水平。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個經營組織,就是統一把農產品銷售出去,為農民獲取更多的利潤。農民只負責生產,剩下的經營就由生產合作社來做。農業合作社具有議價的功能。有了農業合作社,面對商家的就是生產合作社。農業合作社可以站在農民的立場上,可以跟商家議價,可以獲得農民與商家之間可以接受的價格。這樣使農民不用去尋找商家而節省交易費用,農民的收入也能提高。農業合作社作為一個中介組織,可以為農產品的銷售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農業合作社作為一個為農民服務的組織,也可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市場信息,避免農民生產的盲目性。農業合作社就可以按市場行情,安排農民進行農業生產,農民在市場經濟才處于有利地位。
4.建立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是科技興農的需要
當今農業要適應現代化的發展,就必須進行科技興農??茖W技術對農業發展才產生決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說是農業發展的第一要素、基本動力。中國把農業科學技術作為農業的第一生產力、放在發展農業的首位,走技術農業之路、知識農業之路,是正確的科學決策,也是一個永恒的決策。黨提出‘科教興國’基本國策之后,科技興農已成為發展農業的重要戰略,農業科學進入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時期,大發展的時期。農業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堅持科技興農的政策。
5.建立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
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個經營組織,肯定需要一些有管理經驗的人來經營。為了經營好農業合作社,合作社必須引進一些營銷人員、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來共同經營。因此高校畢業的大學生可以加入農村專業合作社,來經營農村專業合作社?,F在,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很多大學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農村專業合作社可以給大學生提供就業的機會。如果農村普遍推廣農村專業合作社,將需要更多的人才到農村去,大學生將有廣闊的就業機會。而且,農村有廣闊的市場,就業前景相當良好。所以,大學生應該深入農村,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政府也應該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去就業,大學生也轉變就業的觀念。
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不僅可以解決了部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能解決部分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新型農業合作社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保證農民能提高收入,農民就愿意留在農村進行農業生產。
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是一種新型的制度,對促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實現農村經濟的飛躍發展,必須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黨和政府應給予農村重大支持,促進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普及和完善。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機專業作社;新農村建設;自主發展
Abstrac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olve the drawbacks of previous"organic farmers find work hard,live inorganic dry", the collective economy "system" is not up,the national economic departments do not,farmers ChanGuDuHu do not matter,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s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agricultural socialservice system and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近年來,我疆各地農機專業合作社蓬勃興起,使農機服務的產業鏈進一步加強,有效化解了長期存在的機械利用率低、經濟效益差等不良現狀,通過實行自主經營、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農機化運作模式,使農機生產與市場取得良性對接,增強了農機服務群體抗御風險的能力,成為農業、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 具體的工作環境的突出影響
1.1 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技術交流、物資交流和信息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機專業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機經營者和農機使用者組織起來,以互惠互利、互相協作、取長補短、自愿平等為原則。開展技術交流、物資交流和信息交流活動。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成立不僅提高了當地農機化科技應用水平,也推動了當地經濟的蓬勃發展。農忙時由農機專業合作社統一組織、統一調動使用、統一作業標準、統一收費標準,開展機械系列化作業,解決了農機經營者有機車無機具和部分村農機車少的問題,做到了優勢互補,利益共享,提高了農業機械的利用率。
1.2 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維護行業利益發揮了監督作用
監督和規范農機供應市場和農機作業市場,保護廣大農機經營者和使用者的權利,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的責任。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民間群眾組織同樣有責任保護廣大社員的利益。在農機供應市場,假冒偽劣產品一直充斥著市場,侵害廣大農機經營使用者的利益,還危及著農民的生命安全,在農村部分地區行政管理形成盲點。在農機作業市場,如何運用作業合同約束農機經營者和農機使用者,如何保證農機作業時間、保證農機作業質量、保證作業收費的兌現等問題,不能全部通過行政手段來解決,農機專業合作社在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 發揮作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1 促進了農民增收
我鎮通過各種培訓,組織村民有序地到外地務工,以一人帶多人的方法外轉勞動力3290人,占全村勞動力的60%。他們不僅在外學到了經營知識和專業技術,有了一技之長,有的還成為管理人員,人均增收收入600元。
2.2 促進了畜牧業繁榮發展
為安置剩余勞動力,在村里修建了養殖園區,協助村民貸款,鼓勵養殖。同時,我鎮與德隆牧業集團公司合作,采取公司+農戶,龍頭帶基地的模式,養牛3700頭,養羊38900只,養殖戶加大了信息溝通,降低了不良競爭帶來的風險,增加了收入。全鎮養殖戶發展到323戶,從業人員達到1500多人,人均增收460元,占農業總收入的30%。
2.3 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依托農機合作社 ,實行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兩年,對全鎮村民實行“兩免一獎”政策,即免農戶的合作醫療費、免中小學生的學雜費。對于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獎勵2000元,全鎮實現了合作醫療,使老百姓有病能得到及時就醫治療。農機專業合作社是農機作業的信息平臺。有了農機專業合作社,形成了統一的作業服務質量和作業價格,避免惡性競爭,維護了機手和農戶之間的根本利益,在為機手和農戶服務的同時,它自身也得到發展和壯大,真正實現了“三贏”。
3 總結
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村專業組織,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逐步遍及我縣,涵蓋了農機作業的全過程,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解決農民機手作業面積不足,。但還存在發展不平衡,組織不規范,內部發展動力不足,造血功能低下等問題,必須加以重視,在發展的過程中予以解決和完善,使之能夠快速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金融機構;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
文章編號:1003-4625(2011)01-0075-02 中圖分類號:F832.35 文獻標識碼:A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及信貸支持情況
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以信陽為例,該市農村金融機構通過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改進創新支持方式等措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一是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信陽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支持是從無到有,穩步推進。截至2010年9月底,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各項貸款余額3165萬元,比2009年增加了1124萬元,增長55.6%。其中:社員貸款2183萬元,法人貸款982萬元。目前,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信貸支持的主要是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機構,轄內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涉及茶、蠶、果、魚、禽、花、種植、加工等產業。二是創新信貸品種。信陽農信社系統在“公司+合作社+信貸”、“公司+基地+合作社+信貸”、“合作社+社員+信貸”等成熟農業信貸模式基礎上,積極探索“專業合作社+訂單+信貸”的訂單農業貸款、“合作社+合作社+信貸”的合作社聯貸聯保貸款、“合作社+農業擔保公司+信貸”的擔保貸款、“社員+合作社+信貸”的社員銷售收入作抵押、合作社作擔保的雙保證貸款以及土地承包經營抵押貸款等多種信貸支持模式,積極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需求,實現銀社雙贏。
二、農村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地方政府優惠扶持政策力度不夠
200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八條第一款規定,“國家通過財政支持、稅收優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產業政策引導等措施,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蓖瑫r,國家鼓勵和支持包括供銷社、科協、教學科研機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單位、農業企業等在內的社會各方面力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政策、技術、信息、市場營銷等服務。但目前國家、省、市、縣各級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優惠政策缺乏具體的實施措施。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程度不高
一是法人治理不健全。從大的方面看,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法可依,但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仍存在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的問題,仍存在“三會”不健全、內部管理粗放、監管機制薄弱、自治能力較差等問題。二是產業化發展層次水平較低。服務內容單一,服務水平不高。如精深加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產品不多,龍頭企業數量較少,規模相對較小,帶動作用不夠明顯,農業產業化鏈條簡短且脆弱,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強,“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機制仍處于初級松散型階段。三是“小、弱、散”現象比較突出。信陽市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相當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偏小,資本金較少,利益關系聯結不夠緊密,合作社對社員、對農戶的帶動作用較弱。
(三)金融服務不相適應
一是農村金融服務不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多元化需求。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涉及領域廣泛、組織形式多樣、對外交往頻繁等特點,迫切需要資金、結算、保險、理財、信息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而作為農村金融服務主角的農村信用社無論在服務品種上還是在結算手段上都比較單一。二是農村金融的經營原則不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信貸需求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的矛盾:信貸需求的長期性與信貸資金流動性的矛盾、資金需求急頻快的特點與信貸資金安全性的矛盾、農業生產的低效性與信貸資金效益性的矛盾。三是信貸管理的規范性不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的松散性。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度建設滯后,致使其發展不夠規范、管理比較松散,缺乏可供抵押的資產,而隨著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農村金融機構的內控制度更加完善,責任追究更加嚴厲,貸款發放慎之又慎,導致農民專業合作社信貸供求矛盾日益加劇。
(四)農業生產風險較大
一是技術風險。作為農業科技應用者的農民,大部分文化層次較低,科技應用效果較差。獲取信息不及時、不全面,一方面在內容涵蓋上不全面,如在市場供求與價格、科技、政策法規、生產、資源環境,特別是國內外市場行情、產銷形勢的分析預測等方面欠缺;另一方面受經濟與教育狀況所限制,農民對于信息的敏感程度、信息的收集與接受渠道、處理信息的手段與能力等都受到很大限制。二是自然風險。自然條件的差異性及其變化的頻繁性,也可能造成農業生產在地區、季節、年度之間的巨大反差,給農業造成不可估量的風險。三是市場風險。一方面市場調節滯后,市場機制對農產品產量和生產結構的調節,是根據現行的生產價格而不是未來的生產價格進行的,由于農產品的生產周期長,所以生產無法迅速適應變化多端的市場;另一方面農業生產季節性強,錯過季節,損失就難以避免,對于鮮活產品,一旦流通受阻,后果不堪設想。
三、農村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制定和落實配套扶持政策
一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應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的信息、培訓、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推廣等服務。二是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向其社員提供技術服務或勞動所取得的收入,應免征所得稅,對從事農業農機作業、排灌、病蟲害防治以和技術培訓所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三是健全農業保險體系,建立風險保障基金。
(二)改進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服務
一是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業銀行應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支持對象,盡快確定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的相關領域和制度安排,由縣級銀行具體實施。同時,改進農村信用社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服務。二是培育充分競爭的農村金融市場。應認真落實銀監會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鼓勵在農村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等銀行業金融機構,制定滿足區域內農民對金融服務需求的信貸政策等的考核與評價。三是開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用等級評定。各級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應加強與農村金融機構的協調配合,發揮自身的信息優勢,定期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分類評級,作為農村金融機構評級授信、擇優支持的參考依據。農村金融機構應根據農民合作社貸款業務的特點,積極開展制度創新,建立符合合作社貸款業務特點的信用評級、業務流程、風險控制制度。
(三)創新信貸管理方式,不斷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效信貸需求
一是要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平臺上,完善農戶聯保貸款辦法,在合作社內成立農戶聯保小組,大力發展聯保合作社,通過互保,放大信用總量,強化信用約束,擴大農戶聯保貸款的覆蓋面。二是應本著“分別對待、擇優扶持”的原則,設計相應的分類支持制度,借鑒農業主管部門的評級分類結果,及時調整信貸措施,優先支持規范化程度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嘗試發放由龍頭企業信用做保證的信用貸款。三是認真研究不同生產經營行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前、產中、產后資金需求狀況,推出風險度小、推廣價值高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專項貸款新品種。降低門檻,適當放低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條件的要求,在貸款形式上,可把小額信用、支農信用卡、財產抵押有機結合,綜合運用。四是創新貸款擔保抵押方式,積極探索采用無形資產、應收賬款、訂單等多種抵押形式,允許自然人、法人、核心股東等提供的以其個人財產或權利為抵押的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