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9 19:28: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學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傳統文化中存在很多對生命漠視的觀點
中國傳統文化中充斥著對生命的輕視、漠然、貶低、排斥。由于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學校的生命教育依然缺乏,生命教育沒有真正得到學校的重視。在家庭、學校中,父母和老師或認為談論死亡不吉利,或認為年輕的學生距離死亡太過遙遠,或覺得此話題太過沉重,通常會對孩子回避死亡的話題。這樣的做法導致學生對死亡充滿神秘感,所知甚少,甚至錯誤地把死亡看得過于簡單、輕松。由于學生不懂得生與死的真正意義,也往往會導致學生中出現不珍惜生命的現象。這種漠視生命的觀念也導致學校對生命教育的宣傳和研究也相對滯后,生命教育往往只是一些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等部門在開展一些不成規模的宣傳和研究。
2.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生命教育缺乏重視
2004年,上海市頒布了生命教育的具體工作方案《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來確保生命教育在學校中的有效實施。在上海市的帶動下,國內的遼寧、湖南、云南、黑龍江等省市的教育部門也相繼出臺了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指導意見,并比較明確地在學校中開展了生命教育。不過,國內仍然還有很多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門,由于沒有認識到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長期以來一直缺乏對學校生命教育的重視,沒有將生命教育正式納入到學校教育目標中來。很多學校在教育中都沒有真正去引導學生,如何去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對于學生的安全意識、生存能力的教育也談之甚少。這種教育中的目中無人和生命意識淡漠的情況,不僅使學生體驗不到生命中的樂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還導致學生出現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視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3.學校缺乏進行生命教育的操作性指導
國內對學校生命教育的研究還較多地停留在“奔走、呼吁、探討”的層面,缺乏實際可操作性。如何讓這些生命教育認知層面的構想真正轉化為可操作的實際行動,也就是說“實施生命教育,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這才是當前學校生命教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國內對生命教育進行的研究,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個體生命,對生命教育的社會價值研究比較少,并且對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也比較少。雖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提到了“學校要堅持全面發展,要重視生命教育,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市仍然沒有設立生命教育課程,生命教育的相關課程資源尚待開發,生命教育專業師資仍然匱乏。因此,學校對生命教育的指導與實施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4.學生個性中缺失責任和包容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學生的問題一直層出不窮,無一不引起社會的轟動,個性缺失在學生的身上表露無遺。學生處于發育期,其生理、認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識還處于發展中,這一時期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階段。學生年輕氣盛,看待問題容易偏激、控制不好就會出現行為沖動,甚至出現自殺、自殘和傷害他人的情況。學生在生活中都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在經歷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容易出現懊惱、后悔、郁悶的情緒。現在的中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和長輩無微不至的寵愛和呵護之下成長。學生普遍存在依賴性強,不愿意承擔責任,缺乏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個性缺失問題。學生個性缺失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一道難題。5.學生存在信仰迷失的現象我國學生的生命態度總體上是積極健康的,他們對生命有比較正確的認識,對生命價值也有一定的思考。但是,還有一些學生不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生命,沒有去積極探尋生命的意義,沒有去積極追求生命的價值。一些學生雖然生命的存在意識強烈,但是對身心健康意識和生命責任意識普遍淡薄,導致其生命價值取向呈現出信仰的迷失現象。信仰的迷失必定導致中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模糊化和邊緣化,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信仰是民族之魂,是民族的凝聚力,學生的信仰是這一切的基石。中小學階段是學生確立信仰的基礎時期,大學階段是學生進入確立信仰的關鍵時期。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未來信仰迷失了,絕對是個嚴重的問題。
二、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1.樹立起正確的生命教育觀
生命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珍愛生命,更要啟發學生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以弘揚生命價值、提升生命精神品質、陶冶生命情感、養育生命態度作為自己教學的目標指向。教師要避免空洞的說教,要研究怎樣以教學為依托,有效落實生命教育。學校要努力營造生命教育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生命、感悟生命。生命教育既要引導學生懂得惠澤人類自身,也要啟發學生樹立起與生命的其他物種和諧共處的意識。生命教育就是要學生懂得關心今日生命的存在,同時也要計劃明日生命的發展。生命教育不但要讓學生關注自身的生命,更要啟發學生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激活每一個學生的生命發展因素,使學生不斷進步、生命品質不斷得到完善。
2.發揮生命教育顯性課程的作用
學校的自然、歷史、生命科學、體育與健身、品德與社會等課程,屬于生命教育顯性課程。自然課程涉及許多生命科學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合適的生活環境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條件,從而讓學生懂得保護環境是保護自身生命的一項重要措施。在體育與健身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有關人體結構和身體保健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如何強身健體。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自我保護的一些方法,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品德與社會涉及到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方面的內容也很多,學校應當特別關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鼓勵學生要在生活中去體驗、感悟生命。生命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以提高開展生命教育活動的質量。
3.挖掘生命教育隱性課程的作用
學校的語文、英語、音樂、美術等課程,屬于生命教育的隱性課程。學校在注重發揮顯性課程優勢的過程中,還應注重挖掘隱性課程所蘊涵的生命教育的內容。語文和英語有很多關于生命教育的生動感人材料,教師在語文和英語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耙朴趶恼Z文和英語課本中發現生命教育的素材,并及時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語文和英語課堂將充滿了生命教育的氣息和活力,生命教育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音樂、美術課程重在審美能力、人文素養的培養。在音樂教學中,優美的歌曲能夠讓學生心情愉悅,能夠從精神層面上達到熏陶學生情感和豐富學生文化生活的目的,獲得美的感受。美術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人類生存所依賴的自然環境的美麗,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還可以在人物的刻畫中,通過感受人體美來認識自己,從而喜歡自己。
4.通過愛心活動提升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的教學應該實現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等。通過積極參與討論、思考、體驗,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內化到他們的思想觀念中去”。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可以運用親身體驗法,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引導學生從“關愛他人”、“關愛弱勢群體”開始。通過讓學生參加愛心活動,感受和體驗生命的意義。學??梢耘c貧苦地區學校建立起“手拉手”的關系,除了學校出資建設校舍外,可以動員學生捐錢、捐物來幫助那些貧苦地區的學生。學校還可以積極號召學生關注身邊的同學,動員學生把節約下的“零花錢”用來幫助身邊的同學,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愛心教育活動可以讓學生從小就養成主動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
5.借鑒成熟地區的生命教育經驗
目前,國內學校的生命教育還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在國內學校的生命教育缺乏指導的情況下,廣東省順德市采取外出取經的辦法,學習和借鑒英國、香港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做法,并結合本身的實際將“生命教育”引入課堂,取得比較好的成效。2010年順德這個隸屬于廣東省佛山市的縣級市竟然成為了廣東省唯一獲得“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特色培訓示范基地”的城市。港臺地區在生命教育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這是值得內地教育部門重視和借鑒的經驗。美國學校的生命教育起步早,比較成熟,一些成功經驗被很多國家和地區所借鑒。美國學校的生命教育并不以獨立的課程形態出現,而是滲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個性化教育、挫折教育之中,整個學校教育呈現出明顯的生命教育特征。因此,在當前情況下,借鑒有關國家及地區成功的生命教育經驗,將有利于加快國內學校生命教育體系的構建。
6.發揮校園文化的審美教育作用
學校的校園是基礎教育培養人的重要場所,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我們不能夠把校園簡單看作只是教室、花園、操場的概念,我們應該有“把校園看作是一個育人的環境、蘊涵育人文化”的理念。校園文化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能夠產生多方面的深遠影響。學校的校園建設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特點進行綜合考慮、整體規劃、合理布局,從總體上營造出有利于審美教育的氛圍。校園的美化、綠化應該根據整體要求,統籌規劃,盡可能使校園多一點綠色,多一點生命美。讓學生置身于清潔整齊、綠樹成蔭、花草芬芳、幽雅靜謐的校園環境中,產生出美的想象,得到美的體驗和感受。和諧的校園環境無疑有助于學生提高其審美情趣和能力,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并且使學生可能出現的異常心理減少到最低程度。
7.建立互信、互愛的良好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人都需要得到關懷和,如果孩子在冷漠的環境中長大,他就會變成對善和美都無動于衷的人”。氛圍的和諧有利于心靈的舒展、愉悅,而學生具有了舒展、愉悅的心靈,教育便成功了一半。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起真誠友好的同學關系,既有競爭又攜手共進,既相互監督又彼此信任,使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充滿友情和溫暖。同學之間形成了和睦相處、誠懇幫助的友愛,那種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嫉妒猜忌等丑惡行為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學校還應該提倡并鼓勵異性同學之間正當交往,滿足青春期學生異往的心理需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益、有趣的集體活動。集體活動既可以調節學生的緊張學習生活,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使學生產生集體自豪感和精神充實感。
三、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保障機制
1.生命教育的組織機構
學校要建立以校長為組長的生命教育領導小組,整合學校各部門的力量并形成合力,共同來實施生命教育。學校行政例會要定期研究生命教育推進工作,把生命教育納入到學校整體工作中去貫徹,去落實。同時,在學校網站上要開設生命教育網頁,組織師生定期開展生命教育的學習與交流活動。學校要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鼓勵教師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積極申報關于學生生命教育方面的研究課題,不斷收集資料、積累經驗。
2.生命教育的全員參與
學校要號召全體教職員工樹立起“人人都是生命教育工作者”的意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學校所有教職員工的人格魅力以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價值觀,都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校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建設,把生命教育作為校本培訓的主要內容。通過培訓,讓全體教職工都能正確把握生命教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內涵,把生命教育有機地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之中。
3.生命教育的評價激勵機制
學校要建立開展生命教育的評價激勵機制,制定教職工在學科教學、課外活動、業務工作等方面實施生命教育的評價指標。評價指標包括組織生命教育活動的時間、內容、課程落實情況和教育實效等。學校要把開展生命教育的能力和實績作為教職工業績評定的標準之一,要定期對生命教育中涌現出的優秀項目及優秀人員進行表彰獎勵。
4.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學校要認真探索適合本校的生命教育的方法,可以參考港臺學校生命教育中普遍采用的“閱讀指導法、親身體驗法、模擬想象法、角色扮演法、欣賞討論法、隨機教學法”等。臺灣的林永茂教授認為“學校生命教育課程的研究與設計,應該以教育心理學所采取的行為論取向及認知論取向為基礎,透過認知生命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學習評鑒,協助學生破除一些錯誤的、非理性的自我挫敗,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同時,為了保證生命教育的貫徹落實,學校在資金、人員安排上也要給予充分的支持,以確保生命教育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5.生命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會議主題: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新時期我國繼續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二、會議時間:2013年10月16日報到,17-18日開會
三、會議地點: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四、論壇組織機構:
1.主辦單位
中國科協繼續教育中心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總裝備部繼續教育中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繼續工程教育中國教席
2.承辦單位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五、參會人員:全國科協系統學會、協會、研究會、地方科協、科技進修學院主管教育培訓工作的負責人;各高等院校繼續教育學院、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管理者,部隊及軍隊院校主管繼續教育的負責人;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主管;政府機關及所屬教育培訓機構管理者。
六、會議形式及內容:
1.專家報告。圍繞會議主題,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中國科協等有關政府部門領導和軍隊有關專家做主題報告,介紹國內繼續教育發展的最新理念、形勢、政策和趨勢,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繼續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2.交流研討。邀請部分優秀論文作者做專題發言,分享他們在繼續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和討論不同行業開展繼續教育工作的經驗和熱點問題,并開展相關合作。
七、征文要求:
為提高本屆論壇的學術水平和質量,現面向全國繼續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員征集論文。
1.征文截止時間為2013年8月31日,請將應征稿件書面文稿及電子文檔郵發至論壇秘書處,注明作者的詳細資料(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通信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提交的稿件包括:標題、摘要(300字以內)、關鍵詞(5個以內)、正文以及參考文獻等。
2.應征稿件處理方式?!独^續教育》雜志常年設“21世紀繼續教育論壇”專欄擇優發表部分應征文章;同時,對其他優秀應征文章將出版《21世紀繼續教育論壇論文集》,部分優秀論文作者將在會議上宣讀交流論文。
八、論壇咨詢:
1.李雋
電話:
(010)62797407
手機:18611426369
2.王愛義
電話:
一、會議主題:信息化條件下繼續教育發展
二、會議時間:2012年10月
三、會議地點:四川省綿陽市
四、論壇組織機構:
中國科協繼續教育中心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中國人民總裝備部繼續教育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繼續工程教育中國教席
中國人民總裝備部繼續教育中心
五、參會人員:全國科協系統學會、協會、研究會、地方科協、科技進修學院主管教育培訓工作的負責人;各高等院校繼續教育學院、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管理者;部隊及軍隊院校主管繼續教育的負責人;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主管;政府機關及所屬教育培訓機構管理者。
六、會議形式及內容:
1.專家報告。圍繞會議主題,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中國科協等有關政府部門領導和軍隊有關專家做主題報告,介紹國內繼續教育發展的最新理念、形勢、政策和趨勢,共同探討信息化條件下繼續教育發展。
2.交流研討。邀請部分優秀論文作者做專題發言,分享他們在繼續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和討論不同行業開展繼續教育工作的經驗和熱點問題,并開展相關合作。
七、征文要求:
1.征文截止時間:為2012年8月30日,被論壇錄用的論文將于2012年9月20日前通知作者。論文收錄大會論文集。論壇秘書組將組織專家對全部論文進行評審,獲獎論文優先安排在論壇交流,現場頒發證書,并推薦在《繼續教育》雜志上發表。
2.提交的稿件包括:標題、摘要(300字以內)、關鍵詞(5個以內)、正文以及參考文獻等。
3.省略(地方)、jxjylt@freemail.mtn(軍內),注明作者的詳細資料(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通信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并在稿件首頁注明“21世紀繼續教育論壇”征文。
4.征文主題:(征文請圍繞信息化條件下繼續教育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相關理論研究、實踐與探索等方面展開,所列主題僅供參考。)
繼續教育發展中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研究;
繼續教育基本理論研究和繼續教育學科建設;
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的理論創新研究;
繼續教育質量控制和保障研究;
企業高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
遠程教育模式下繼續教育創新研究與探索;
軍隊任職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
繼續教育的軍民融合理論與實踐;
軍民融合式聯教聯訓機制建設;
有關繼續教育的其他值得關注的問題。
5.聯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6304信箱《繼續教育》編輯部
郵編:102206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
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素質教育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提高廣大在職勞動者的素質,已成為教育新面臨的一項十分重大的戰略任務,而這一任務的完成主要依靠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因此,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推行素質教育成為廣大職教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樹立素質教育意識
傳統教育重在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在中等職業學校中推行素質教育,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如人際交往能力,創業能力,自學能力等)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如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專業技能素質等),促進學生健康活潑的成長。傳統教育不僅片面強調知識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與智力的培養,而且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推行素質教育,必須牢固樹立學生為主體,能力為本位的意識,即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身實踐,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更多的自學時間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和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的培養對象直接是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的。因此,人才的培養一定要與市場掛鉤,與社會接軌,滿足社會各行業的需要。這樣,職業學校就應根據人才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和層次性來調整、規劃專業結構以及課程的設置,并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落實到各個具體的教學環節上。做到人才培養的速度、規模與市場的需求相適應。
二、努力探索和建立適應素質教育的教學機制
素質教育沒有固定模式,它的實施可以制定某種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規定,但更重要的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探求適合于學生個體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應承擔提高學生素質的使命。
1.推行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渠道。
不論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還是語言科學,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都可以結合知識教育進行素質教育,即“寓素質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就是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把文化知識“內化”為學生穩定的素質和自覺的行動。
在教學內容上,應重視專業課,但不可忽視文化基礎課。職業教育應在完成了相當于高中階段文化基礎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專業理論、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學生也只有具備了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才會有較強的融會貫通能力,有較靈活的思維方法,才可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將專業課知識真正學好,弄懂。
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從僅僅“教會”學生轉向同時指導學生自己“會學”。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靠包辦式的“傳道、授業、解惑”來教會學生,大量的時間放在課堂教學上,這種方法不利于學生能力素質的提高。在職業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就應當改變原來的單一刻板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通過講課、討論的方式引導、幫助學生學會怎樣去學習,怎樣去克服一個個疑難問題,從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中國。
2.推行素質教育,日常生活中嚴格管理是一個重要環節。
管理是一種無形的教育,科學、規范的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習慣,是加強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渠道。每年新生入校先集中軍訓半個月,確立內務、紀律、隊列等行為標準,培養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軍訓后認真抓成果鞏固,長期堅持。平時各項工作都要定期進行檢閱與比賽,檢查評比結果與班級獎勵掛鉤,形成一種無形的推動力。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守時守紀、關心集體的良好品質,為學生就業打下基礎。同時讓學生參與管理,有意識、有目的地使學生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增長了多方面的才干。
3.推行素質教育,校園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校園文化對學生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的培養,往往比課程教學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所以職業學校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營造優良的校風和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在校園內設立宣傳欄、廣播臺、團報、校報等及時向全校師生宣傳國際、國內新聞,教育新思想、新動向及校內的新人新事。還要開展多種有益于身心發展的文化、體育、文藝、美術等活動,使學生受到優良的校園文化的熏陶。如舉辦一個文藝晚會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對學生的組織能力、文化品位、藝術修養等多方面素質都是很好的培養鍛煉。每學期可以通過定期開展技能匯報、歌詠比賽、書法展覽、法制講座等活動來煅煉學生、教育學生。通過校園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質,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4.推行素質教育,強化社會實踐是一個重要手段。
職業教育強調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經常帶領學生深入工廠、車間,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體驗生活,自己動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導學生如何應用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有了這樣的經歷,踏入社會就不會有那種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會感到在學校中所學的是無用論。
三、提高師資水平,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組織者與實踐者,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素質教育開展水平的高低。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如果教師只是傳授知識,那么只要求教師通曉所教學科的知識并懂得教學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師要擔負起素質教育的任務,那么還必須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為人師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質教育的方法與藝術。在職業學校,必須倡導學習之風,教學科研之風,對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實驗方面的繼續教育,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
推行素質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過全面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全體教育工作者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并不斷深化職業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學的職業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才能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的素質,才能適應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xx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xx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我區共有252名學員參加了“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項目的培訓,包括:組織骨干教師利用暑期時間到教育學院參加集中培訓;教育學院教授來我區送教上門,全區150名小學英教師接受教育學院的教授、專家傳授知識;教育學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來到了漷縣中學,聽取了校長的有關匯報,針對學校
年青老師多、教師隊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礎這一有利條件,跟蹤指導活動結合學校發展,以教師反思為切入點,安排了3次講座。并確定漷縣中學為“綠色耕耘行動計劃”課題研究試驗基地。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通過課堂教學實錄、教育科研論文、調研報告、教學課件、個人成長案例、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技能等一系活動對推動我區新課程改革、提高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師在組織小學英語全員培訓項目上大大強化了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參訓學員一致感到此次培訓收獲很大,這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訓結束后,教育學院組織了以區縣為單位開展得教學技能展示活動。我區代表隊經過積極準備、認真訓練,榮獲教育學院組織的“20xx年京郊小學英語技能展示”活動的“教學設計獎”,獲得獎杯和獎狀。
(二)學歷教育
為提高我區教師學歷層次,拓展學科專業知識,20xx年在我開辦學歷教育班16個,共有學員1276人。2006年新招學歷教育班四個,包括中文、教育學、英語本科班,小學藝術教育大專班,共計232人,錄取率在75%。研究生課程班:上半年已經結業5個班,共200人。20xx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進入培訓階段。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xx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校活動,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xx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沙掷m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矗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的教學反愧優秀案例評癬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組織了全區中、孝幼、職、成教師繼續教育總結表彰會,認定通州區中、孝幼、職、成學校校本培訓示范校12所,表彰先進個人32名。此項活動對下一階段我區繼續教育工作深入開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xx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在“信息技術教育”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四、20xx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xx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2、培訓的時間長。20xx年暑假培訓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師在進行培訓,時間達到了43天。平時的雙休日也安排了培訓,時間超過了“八五”、“九五”以來的任何時間的培訓。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優秀老師事跡材料
科研引路 精益求精 勇創佳績
——記東華小學教師李同志她對本職工作精益求精,勇于開拓創新,探索出了“自學點撥式”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依據“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自主學習的教育理念,合作學習的教育理論”,樹立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構建了“學生先自學,教師后點撥”的教學模式,創設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教學效果非常顯著,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并大力推廣應用。多年來,她所帶班級學生的數學及格率均達96%以上,優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穩居同級同科第一或全縣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學生在縣級以上數學競賽中獲獎或發表了數學小論文。所代六年級四班68名學生在全縣畢業會考中數學及格率96.92%,優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綜合成績93.71,再次名列同級五個教學班第一。
她堅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論文在國家、省、市、縣20多家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或獲獎。其中《聯想轉換“五技巧”》、《加強小學數學中的素質教育》、《實踐新“課標” 做到“四轉變”》、《增大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等發表在《中小學數學》、《甘肅教育》、《蘭州教育》、《平涼日報》、《平涼教育》、《甘肅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小學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論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榮獲第二屆全國教學與管理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榮獲甘肅省優秀論文一獎,《增大學生學習的自由度》榮獲平涼市素質教育有獎征文二等獎;《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編題訓練》、《轉“差”貴在“五心”》等入選《中國教育叢書》、《教壇群英論文集》、《中國素質教育論文集》等書;4月她出版了個人第一部教研專著《學步集》,全書分為上、下篇,上篇收錄研究文章40篇,以解題方法的研究為主,兼及素質教育、創新能力、作業訓練、“差生”轉化、課程標準、教學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錄20例教學設計,全是示范課教案;從這些文章和教學設計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進的教學思想,靈活的教學方法,獨特的教學思路,鮮明的教學風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創新的精神,嚴謹務實的教學態度和熱愛工作、熱愛學生的品質。她的這些論文或總結教學經驗、或研究教材教法、或進行學法指導、或指導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李同志二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著,無私地奉獻著,孜孜地追求著,用自己的青春譜寫著輝煌的篇章……
《中學課程資源》雜志是由中國新聞出版署批準,由中國教育部主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大連理工大學主辦的面向廣大中小學教育、科技工作者的教育類國家級學術刊物。旨在推廣新理論、新經驗,為廣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推動科教事業發展。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3-2634,國內刊號:CN21-1526/G4。本刊為月刊,16K本,官網網站:zxkc.省略,郵箱: ,電話:024-81305007。
期刊收錄: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引文數據庫期刊源、龍源數據期刊網收錄期刊。
征稿對象:
全國教科研工作者、廣大中小學教師、各級科技與教育管理部、科研院所、科技教育人員、科教領域管理人員、各大院校的在讀博士生、研究生及社會各界關心科教工作的人士。
稿件范圍: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備課、課程、課評、課后輔導;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研究。學生學習方法、技巧研究;課程內外、學校內外教育延伸;教材、教法研究,課改實驗探索;教學、教研心得體會,經驗交流;學生和學校管理,教育論文、成果交流等
主要欄目:
教育綜合研究;語文教與學;數學教與學;英語教與學;政史地教與學;物化生教與學;音體美教與學
辦刊宗旨:
《中學課程資源》雜志辦刊宗旨深入研究、預測、報道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現狀以及教育熱點、焦點;廣泛探討、交流科教工作中的優點;多方位、多層次介紹科教的前沿性內容;有效傳播我國科教工作中的新理論、新方法;合理構建我國科研教育學術交流平臺,推動和促進我國科教創新事業的發展。
社會點評:
《中學課程資源》雜志取得了國家級刊物中的領導地位;成為知識領域書刊的權威代表;本刊為科學教育工作貢獻卓著!
征稿要求:
1、論文應具有較高的質量,學術觀點有新意、有理論價值或實用價值,引證的材料要準確,論證方法力求新穎,結構嚴謹,文字流暢。
2、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不多于20個漢字。
3、電子稿件必須采用Word格式隨郵件的附件發送,題目下須注明作者姓名、單位、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并須注明:摘要、關鍵詞。
4、論文字數按每版2300字內,兩版不超過4600字制作,依次類推。做到字跡清晰、工整,標點符號用法規范。要注意區分字母大、小寫,不潦草。圖表清晰、準確。上下角標標示要清楚、準確。
5、文中如有參考文獻,應依照引用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在右上角標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順序標注出引用參考文獻的作者名、引用文題名、出版單位以及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