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4 23:44: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當地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淄博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山東 淄博 255000)
【摘 要】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文化悠久,創造了五千年的文明,建筑史上也涌現出許多典范之作。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地域文化越來越重視。國外新建筑理論不斷涌入的同時,國內建筑師也與時俱進,創作了大量有特色的建筑作品,其中不乏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優秀作品。但在地域特征的應用上,不能松懈,還應該進一步發掘。下面以山東援疆基層組織陣地工程設計方案(喀什地區)為例, 對建筑設計中的地域特征應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 地域特征; 基層組織陣地; 喀什; 高臺民居; 喀什平原氣候區; 帕米爾高原氣候區
【中圖分類號】TU201
【文獻標識碼】A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applications
Liu Yuan-yi
(Zibo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Zibo Shandong 255000)
【Abstract】China’s vast territory, history and culture, created a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ivilization,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also emerged as a model for many.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regional culture. Foreign influx of new architectural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domestic architects times, created a lot of distinctive architectural works, many of them with the typica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works. But on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application, can not relax, but also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The following position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Shandong Yuanjiang engineering design (Kashi), for example, fo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application to elaborate.
【Key words】Geographical features;Grassroots organization positions;Kashi;High-houses;Kashi plain climate zone;Pamirs climate zone
1. 概述
近年來,隨著國外新建筑設計思潮的不斷涌入,我國建筑師也不斷學習進步,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但在地域特征的應用上,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山東援疆基層組織陣地工程設計方案(喀什地區),充分考慮了喀什地區的地域特征——包括當地文化特征和當地氣候特征,使得建筑與文化、自然環境進行對話。這種設計方式,比較好的融合了地域元素、展現了現代建筑特征。
2. 喀什平原氣候區基層組織陣地
(1)“不到高臺民居,不算到喀什噶爾”,喀什的高臺民居——“闊孜其亞貝?!敝锝o了我們很多的啟示。平日,在小巷中,孩子們愉快的笑聲,輕快的腳步聲,以及老人們悠閑的獨坐抑或是幾個人圍坐起來的攀談,都令人感到小巷的活力。
(2)喀什平原氣候區村級基層組織陣地(圖1、圖2)的設計,充分借鑒“闊孜其亞貝希”之巷的空間形式,利用現代手法進行表達,注重塑造人群公共活動空間,有利于當地居民的生活交流和情感溝通,營造一種和諧的生活氛圍,提升整個區域的人文氛圍。
(3)功能布局方面,就近葡萄架之下設置小型超時入口,向群眾供應日常商品,提供便民服務;村級基層組織陣地的一層綜合布置民兵值班室、衛生室、計生室、共青婦辦公室,圖書室、電教室、多功能室(集活動、會議、電教、培訓等功能于一體),實行一室多用。
(4)村級基層陣地的室外環境充分借鑒民居的庭院元素,對葡萄架利用現代手法進行表達,注重與建筑本身的銜接,體現設計的整體性。同時,葡萄架與地面的銜接處設置種植斜坡,視覺效果猶如地面綠色植物通過葡萄架與建筑成為了一個和諧的整體。同時在葡萄架之下,塑造公共活動空間,讓居民能夠體驗到舒適并具有親和力的室外環境,并能體現出基層組織陣地的吸引力。
(5)細部設計方面,提煉當地民居的一些設計元素——圓弧和十字紋,并重組這些元素以進行現代手法表達,室外的片墻引入十字紋進行現代表達,葡萄架借鑒當地圓弧形態進行現代表達.室內大廳的設計也受到“闊孜其亞貝?!敝锏膯⑹具M行空間塑造,同時引入了同樣的細部元素,著力塑造空間環境。在體現傳統性的同時,也體現了日新月異的時代性。
(6)技術方面,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利用太陽能技術,提供熱水和部分電力能源。設置雨水收集裝置以提供部分用水進行植物澆灌和沖洗之用。在玻璃的選用上,優先選用雙層low-e玻璃,窗戶處設置外百葉遮陽,部分墻體采用特隆布墻體。在室外環境的設計上,考慮到攀爬植物的生態效應,在夏日適當時間將室外蔭涼處的空氣引導入室內,有效利用自然通風以節能。
3. 帕米爾高原氣候區基層組織陣地
(1)帕米爾高原氣候區主要是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年平均氣溫在5℃以下,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溫和。降水較少,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大風日數多,光照充足,輻射強,天氣晴朗。針對這種氣候環境,帕米爾高原氣候區社區基層組織陣地(圖3、圖4)的設計充分利用技術手段,以創造舒適的社區辦公環境,同時在材料方面,借鑒當地的建筑材料,與當地建筑保持和諧統一。
(2)功能布局方面,一層設置司法警務室,殘聯,衛生室,社保站、醫保站、低保站、計生站、流動人口管理站、環境衛生站,在一站式服務大廳提供集中服務;二層設置綜治辦,黨員管理辦公室,圖書閱覽室,工會,會議、活動、培訓、電教等用房。
(3)帕米爾高原氣候區陽光充足,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提供熱水,并利用光電板提供部分電力能源用于輔助照明;該氣候區大風日數多,設置風力發電設施,提供部分電力能源,大風容易揚沙,設置攀爬植物架,有效防風沙,同時在窗戶外面設置擋沙板;該氣候區冬季漫長寒冷,氣溫較低,可有效利用被動太陽能,加大南向窗口的開口面積,讓更多的陽能進入室內,并利用特隆布墻進行采暖;該氣候區降水較少,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可設置有效地雨水收集裝置,對雨水進行存儲并綜合利用。并利用其他有效保溫措施,以保持室內溫度,保證室內的舒適辦公環境.通過各項技術的使用,使建筑的形式追隨當地氣候。
4. 結語
發掘地域建筑文化內涵,展示地域建筑文化精髓,是建筑師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在建筑設計中,可以適當引入具有地域特征的元素,以反映地域文化,使得地域元素與現代元素和諧統一。這種設計方式能夠不僅比較好的融合地域元素、展現現代建筑特征,同時也能夠喚起人們對當地文化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1] 鄒德依;劉叢紅;趙建波 中國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 [期刊論文] 建筑學報2002(05).
[2] 麻國慶 全球化:文化的生產與文化認同 [期刊論文]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4).
[3] 李百浩;劉煒 當代高技術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期刊論文] 華中建筑2004(03).
[4] 黃星元 地域文化和時代建筑的追求——海南廣場會議中心創作理念 [期刊論文] 建筑學報2003(6).
[5] 王濤 當前我國建筑設計民族傳統的傳承及問題 [期刊論文] 華中建筑2011(7).
[6] 薛一冰;李付強 淺議寧夏地區生態移民住宅綠色適宜技術——以紅寺堡區魯家窯生態移民為例 [期刊論文] 建筑節能2012(7).
[7] 虞志淳;劉加平 陜西關中村落生態化策略研究 [期刊論文] 新建筑2008(5) .
[8] 宣蔚;魏晶晶;唐泉 地域性的回歸——重慶山地建筑的生態性探索 [期刊論文] 華中建筑2010(5) .
[9] 伍未;魏宏楊 淺談重慶傳統民居對氣候的適應 [期刊論文] 山西建筑2009(3).
一、巧用比喻,增強議論的形象美。議論文在于表明觀點,闡明道理,而有不少觀點與道理抽象而深奧,如果直截了當地分析,會讓人覺得味同嚼蠟。精彩的比喻往往能以簡約的文詞、生動的形象引起讀者的興趣,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請欣賞2008年中考滿分作文《選擇》的精彩片段:“如果你是雄鷹,就選擇藍天;如果你是海鷗,就選擇大海;如果你是溪流,就選擇清澈;如果你是臘梅,就選擇清寒。”文中用雄鷹、海鷗等的選擇來比喻人生的選擇,形象而生動。
二、巧用引用,增添語言的文采美。議論文如果能恰當地引用名言、警句、俗語等富有哲理性的語句來說理,不僅言簡意賅,可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還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蘊。
如談“立志”,可說“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談“勤奮”,可引“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論學習要有恒心,可用“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談“愛國”,可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借助這些古詩名句,可以打造出語言的典雅美。
又如談“追求”,可用高爾基“一個人追求的目標愈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還可用萊辛“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占有更可貴”;談“積累”,可用列寧“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的積累做起”,還可用羅丹的“任何倏忽的靈感,事實上不能代替長期積累的功夫”……這些名言警句的引用,可以讓文章更加富有思辨的色彩。
論文關鍵詞:多民族社區,民族認同,國家認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一、相關概念解析
1、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概念
民族認同主要指一個民族的人們對其自然及文化傾向性的認可與共識,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民族認同包含了民族關系的認同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民族關系認同是針對一個民族作為一個群體而言的,這種認同主要來自于本民族與其它民族之間的界限劃分;民族文化認同指的是在一個民族發展中,一種文化體系以民族為載體,而民族以文化為聚合。
國家認同是一種重要的國民意識,是維系一國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紐帶。國家認同實質上是一個民族確認自己的國族身份,將自己的民族自覺歸屬于國家, 形成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主體意識。
2、多民族社區的概念
多民族社區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區域內的多個民族,經過長期的共同生活與交往,從而形成具有多元文化特點的社區。多民族社區的構成要素:不同族屬的多個群體、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社會體系和結構。 多民族社區以社區民族關系的行程過程為標準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傳統型多民族社區、識別型多民族社區和建構型多民族社區。
傳統型多民族社區是指,在歷史上就一直存在,也一直被社區成員所意識到的社區。該種社區類型的特點主要表現在:(1)歷時性。歷史上長期存在,不受解放后民族識別工作的影響;(2)多元性。這主要表現在文化上,各民族文化,形成了現在地區文化多元共存的現象;(3)傳統性或原生性。這是就社區本身而言的,是放在現代化背景下的傳統性與原生性,這類社區相對于現代都市社區而言,它的傳統建筑、飲食與服飾等都保存較好,具有原生態的一面論文格式模板。
湘西州現有民族43個,主體少數民族是土家族、苗族。其中畢業論文題目,人口過千的少數民族有回族、瑤族、侗族和白族。通過上述的介紹,很明顯湘西州屬于一個多民族社區。按照我們民族學對多民族社區的分類,由于湘西州是自古就存在這樣一個多民族共聚的情況,所以我們把這樣一個社區定義為傳統型多民族社區。
二、多民族社區民族認同的維度研究
本文主要采用美國學者phinney概括出民族認同的三個維度,來探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們的民族認同情況。
1、民族身份的認知:包括對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的認知
湘西州是有著四十三個民族共同居住的多民族大家庭,盡管這里有著不同的民族群體相互雜居,但是這里的人們對于自己民族歷史傳統和自己的民族身份的認知度卻依然十分強烈。以他們的主體民族土家族和苗族為例來講,這兩個民族都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歷史傳統、風俗習慣有著極高的認知度,歷史上的民族記憶至今仍然在這些民族的人們心中留著深深的痕跡。例如湘西的土家族至今仍然保留著“所居必擇高居”的居住傳統,傳統的吊腳樓工藝一直是當地的一大建筑特色;湘西苗族的民族認同更加是能夠通過當地至今仍保留下來的“落洞”、“趕尸”、“種蠱”三大習俗來體現;土家族的傳統技藝“西蘭卡普”,就被稱為中國三大名錦之一,這對于如今的土家族人們而言,無疑是一件十分值得自豪的事情。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湘西州的各個民族都對自己的民族歷史文、宗教習慣保持著十分積極地態度,這個多民族社區內的人們是有著很強的民族認同的。
2、民族歸屬感:通過民族群體內部的團結情況和對本民族之外的群體的接納與排斥情況來了解該民族的民族歸屬情況。
由于湘西州是個多民族社區,在這里居住的人們每天除了要與自己本民族的人們相處共處之外,還要與當地的其他民族交往聯系,在這種情況之下,在與其他民族的人們的交往過程中,當地人們的族群自我意識會有所增加。教授曾指出一個民族在于外界其他民族交往過程中會增強自我的族群意識和群體歸屬感。根據我們的調查研究所得,湘西州內的各個民族都內部都十分的團結,對自己族群內部有著極高的歸屬感,都承認自己屬于某一民族群體,同時,在與其他民族交往的過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強化本民族的族群意識和族群歸屬感。例如,當涉及到民族政策、利益分配等問題的時候,不同民族之間的民族認同會被進一步的加強,但從總體上而言,湘西州內的各個民族之間的人們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畢業論文題目,他們的相處還是十分融洽的,各民族之間都能夠和睦相處。
3、行為卷入:包括人際交往的范圍和偏好、社區或民族社團參與情況等。
多民族社區里的民族主體的一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不僅要參與自己本民族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的活動,還會積極參與其他民族的文化活動,最后形成了很好的民族融合,這種文化上的互動,不僅沒有減低民族主體對本民族的認同,相反,還因為在參與其他民族的節日活動的時候,更加意識到和珍惜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可貴性,從而使得在湘西州這樣一個多民族社區內,最終達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和諧共生的局面。例如在湘西州境內,土家族的擺手舞不僅是當地的土家族人在跳,在舉行盛大的晚會的時候,來自周內的各個民族也都會參與在其中;鳳凰城里的苗寨,每天也都吸引著周內不同的民族的人們來參加這個活動。
三、湘西州多民族社區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現狀
1、多民族社區內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共性問題
根據我們的研究所得,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這樣一個傳統的多民族社區中,與其它的單一民族社區一樣,州內的各個民族也都存在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如今州內有部分人的民族認同是基于工具性的思考上,而關于傳統的原生性認同卻在逐漸減少,這一群體以新一代的青年人居多,他們對于祖先們的許多歷史和本民族的風俗習慣都不是怎么熱衷,他們這部分人會覺得自己的民族身份給予自己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國家政策方面的照顧、考試可以優惠加分等。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這部分人卻有著極高的國家認同感;而社區內的老一代人們,對自己本民族的認同度卻是原生性的認同多一些,不過他們對于國家層面的認同卻不如青年群體。
2、多民族社區內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特殊性問題
由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個傳統型的多民族社區,那么在這樣一個社區的各個民族之間就免不了相互之間的交往與接觸,這樣也勢必會使得在這個多民族社區內的人們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會與單一的民族社區有所區別。
(1)多民族社區內的民族認同較為強烈。
在上面介紹民族認同的維度的時候,我們都已經講過了,在多民族社區內,各民族的人們在與其他民族的交往過程中,會不自覺的去維護本民族的利益與尊嚴畢業論文題目,會增強對本民族的民族記憶和歸屬感,從而會導致各民族的民族認同有所增強。在我們所了解到的湘西州內,盡管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會增強各自民族對本民族的認同感,但是并沒有出現因為這個原因而造成民族不和的結果,在湘西州內的各個民族還都是很和睦的相處在一起的。
(2)多民族社區內的國家認同存在很大的對比性論文格式模板。
多民族社區里的民族國家認同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認同的對比性,具體來講就是說在這個多民族社區之內,大到國家的方針政策,小到社區內部的一些政策決議必須要公平公正,否則,很容易引起社區內各個民族之間的不和諧狀態。就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這個多民族社區來講,如果州內的政府只是單純的給予土家族人民一些優惠政策,而忽視其他民族,那么這樣的話,會在這些民族的心理產生對比心理,他們就會覺得國家沒有很好的照顧到他們,這樣一來,他們的國家認同度會大打折扣。
從總體層面上而言,湘西州這個多民族社區內的各個民族都對自己的民族有著很高的認同度,尤其是像土家族和苗族這些在湘西州占主體地位的民族,他們都為自己的民族身份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在談及到對國家層次上面的認同的時候,州內的大部分民族也都對國家的各種民族政策表示支持和感謝,他們也都能以作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四、余論部分
1、民族認同的原生論和工具論討論
目前我門國家基于保護民族平等的原則,對我國少數民族實行民族優惠的政策,這些政策一方面來講確實對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來講,這種民族優惠政策又使得的當今社會中民族認同的原生性受到了一些質疑。于是,在學界里關于民族認同的原因探討就出現了兩種聲音,一些學者持原生性理論,這批學者認為民族認同應該是基于對本民族的歷史傳統、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認同;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當今有一部分民族認同是帶有功利性的畢業論文題目,這些民族主體主要是基于國家優惠政策可以給自己帶來種種好處而產生和維持自己對本民族的認同感的。然而在少數民族地區該究竟如何更好的處理這二者之間的關系,至今仍需大家不斷共同的探討。
2、民族政策的文化隱喻問題
我們國家為了實現各個民族事實上的平等,而對少數民族實行政策上的傾斜和優惠,例如我們國家目前在全國各地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這些被國家化為民族自治的地方,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確實享受到了國家的很多政策上的照顧。可是,這些被國家化作自治的地方,一旦帶上“自治”的頭銜,其帶來的文化隱喻就是代表著“落后”和“貧窮”,這些地方在從國家那里得到很大的資金支持的同時卻又使得很多市場投資機會白白流失,因為很多市場投資者是不會在落后不發達的地方進行大規模投資的。
關于如何解決民族自治地區文化隱喻所帶來的問題,在這里提供三種解決途徑,希望與大家共同思考和探討。(1)對少數民族地區取消自治稱呼,而同樣的享有政策上的優惠。(2)深入研究與弘揚民族文化,讓民族地區文化品牌的旗幟飄得更遠。(3)調整有關少數民族的文化敘述,比如說“貧窮”、“落后”這些用來形容少數民族地區的詞匯,在今后的官方敘述中盡可能的少出現。
參考文獻
[1]馬戎.民族與社會發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J].北京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
[3]寧騷.民族與國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4]譚必友.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區的近代重構[M].民族出版社.2007.
[5]孫桂香.新疆維吾爾族大學生民族認同的心理研究[J].西南大學.2009
[6]董珞.湘西北各民族文化互動試探[J].民族研究.2001年05期
關鍵詞:飲食,文化,風俗,儀式
在中國,尤其是在北方地區,人們普遍喜歡吃面食,在現在的華北和西北一帶人們幾乎每天都是吃面食,人們把白面做成各式各樣的形狀,做成不同的食品。本文是通過對山東膠州灣一帶的調查了解,試圖分析總結當地人為什么喜歡吃“饃饃”,并且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分析總結出由普通的飲食——“饃饃”,對山東膠州灣一帶的飲食習慣有個總結,并且對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種飲食文化并且能夠延續至今,在當今的社會還得到了發揚光大,達到了很好的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問題的提出
本文所研究的問題是探討中國飲食文化,通過全面介紹山東饅頭的由來,特點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的文化產業的發展。當今社會人們又重新對傳統的文化有了深刻反思,對傳統的文化有了重新的認識,由此社會、政府及個人對此進行了發展,從中獲取有益的文化資源,進行合理地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的項目進行開發,并且通過一些宣傳使普通大眾對此有了重新的認識。本文就是要通過對山東膠州灣一帶的“饃饃”進行闡述,分析,研究其中由普通的飲食所引起的文化現象。
二、膠州灣一帶的人們喜歡吃“饃饃”的原因
1.自然原因。膠州灣地處山東半島,也就是華北平原之內。本區域的農業灌溉水源不是充足,春季時候氣溫上升地快,水分蒸發量大,容易造成春旱,冬季氣溫不低,適宜種植冬小麥。所以本區域種植有大量的小麥。這種自然條件使得當地保留了大量的農田,而且至今這種農業形勢保持持續的發展。
2.經濟原因。本地區的人口非常多,尤其農村地區。所以本地區的人們自古就有吃“饃饃”的習慣,因為這種面食能夠極大地程度上解決人們溫飽的問題。另外本地區地處黃海北部,人們都有出海捕魚的習慣,所以在出海之前當地人都會舉行一些祭海的儀式,起初人們都是用一些牲口,后來才演變成用做成各式形狀的“饃饃”在代替牲口。
3.社會原因。本區古代時期是戰亂頻繁之地,當地人們為了求得平安,就會舉行祭拜儀式,因為離海近,人們對大海有一種敬畏之心,當地人喜歡出海捕魚,想從大海中獲得食物,所以就在出海之前舉行一些儀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這種行為逐漸演化成為一種風俗習慣。論文大全。到現在,在當地農村每家每戶都會在一些節日的時候做各種各樣的饃饃,表達自己的心情。論文大全。
三、饃饃——從一種食物是如何變成一種風俗習慣的
饃饃,作為膠州灣地區人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食物,在人們心中早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在當地,據筆者調查了解人們不僅僅把它當做一種食物,而是有了藝術的加工。在當地的農戶家里人們會有一些木材做成刻有各式形狀的磕子,然后再用面做成各式各樣形狀的饃饃,有些人還會在饃饃上面涂上顏色,做成各種小動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這種花樣面塑非常有名,逢年過節或農家喜慶之時,手巧的農婦都要做些好吃中看的花樣“餑餑”慶賀吉日。但手工制作花樣餑餑費時費力,一般手藝很難做好。于是,人們便用梨木、萊果木雕刻出專用的模子——餑餑磕子來磕制面食。這種方法工序簡便,磕出來的餑餑紋理清晰、花樣好看,很受農家婦女的喜愛。論文大全。農村家庭一般都有幾件或成套的“餑餑磕子”。這種磕子被民間美術家贊為一絕,后來流傳國內外。這種饃饃磕子距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已經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今,市場經濟時期,人們普遍有了商品意識,有些當地人就會利用饃饃的特點作為賣點,使之形成一種商品。隨著改革開放,人們對于傳統的東西有了新的認識,逐步把的儀式恢復了,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當地的祭海儀式又有了新的發展。人們在一些特定的日期都會舉行大型的祭海儀式。隨著這種活動的逐步開展,當地人們對于傳統的饃饃又有了更深的認識,開始從普通的食物轉變成為了一種風俗習慣。
四、傳統飲食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近些年,膠州灣饃饃的飲食文化隨著當地的經濟發展也逐漸地傳播到了周邊地區,這種文化形式也逐漸被許多人了解認識。隨著當地旅游業的興起,政府的大量宣傳,使得這種飲食文化逐步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牌,作為宣傳膠州地區的很好的工具,政府通過旅游業的帶動,通過高文化產業的方式,讓更多的來到這里認識當地的文化,風俗習慣,使得當地的經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例如:在一年一度的即墨田橫祭海節上,田橫鎮的大饅頭也“出盡風頭”。祭海節上的饅頭裝飾有松樹、鮮花,還有龍、鳳等花樣。當地人說,這種面塑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女人們一到祭海節就研究制作面塑的花樣,不斷推陳出新,從龍、鳳、仙鶴等傳統作品發展到熊貓、牡丹花等新花樣。據悉,為了給當地人引一條致富之路,田橫鎮當地政府想盡辦法作好饅頭文章,包裝、注冊商標,舉行饅頭“選美大賽”等,田橫饅頭也逐漸打出了名氣,成為了“香餑餑”。在山東農業商務網上,“田橫饅頭”也圖文并茂地做了展示。
筆者通過對當地的實地走訪調查了解總結出一些觀點:傳統文化意識的回歸給傳統文化的新發展的機會。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對于傳統的文化有了新的認識,能夠充分地發展傳統文化的優勢,使之成為發展的一種很有效的方式方法。既然現在人們能夠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那么就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只有通過有效地宣傳,很好的運作,才能使這種傳統的東西合理有意義的發展,使得人們能夠欣然接受,并不斷地發展下去,做大做強。經濟的發展要依靠很好的領導,要依靠強有力的手段,要依靠不斷創新的產品,同時也要依靠對于傳統、特色的發掘和發展。這樣經濟就會與文化有機地接合,通過一個合理的平臺使其達到利益最大化。
“饃饃”這種飲食文化的發展還是個開始,人們還會不斷地創新,通過“饃饃”還會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文化和商業形式。通過“饃饃”的發掘和發展,會給當地帶來一定的改變。
參考文獻:
[1]hi.baidu.com/482530/blog/item/0f06012d3049cd34349bf7a0.html.
[2] cnr.cn/newscenter/gnxw/200903/t20090321_505278238.html.
中國廣播電視網/國內新聞
[3]胡自山等編.中國飲食文化.
[4]龐毅,王敬武.飲食與文化.
[5]王仁湘.民以食為天——中國飲食文化.
[6] wanbao.qingdaonews.com/html/2009-04/25/content_2095681.htm青島晚報/北京人賣王哥莊大饅頭.
其一,戲曲的表演形式亟需革新?,F代人眼界開闊,通過傳媒對各種高水平的藝術表演見識得多,欣賞水平自然高了。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人們對大段慢條斯理的唱腔難以容忍,更不用指望他們去理解那文縐縐的唱詞了。
其二,戲曲創作與演出市場嚴重脫節,獲獎劇目得不到普及推廣。許多投資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梅花獎”“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獲獎劇目在大城市受到專家好評,但在基層演出市場卻備受冷落。而獲獎劇目以悲劇為多、以哲理見長,這就導致獲獎劇目與群眾欣賞水平間形成巨大的反差。地方劇團完全成了替地方政府粉飾升平、晉京拿獎的工具,由此而產生大批公式化、概念化的戲曲作品,這種創作傾向直接導致戲曲愈發脫離群眾而陷入困境。
其三,青少年觀眾以及接班人的缺失。從觀眾的構成上說,戲曲在今天的演出對象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鮮見有青少年觀眾。
如今時代不同了,戲曲舞臺風光不再,這是個嚴酷的現實。讓戲曲就此消亡,無疑是藝術界的極大損失,是中華民族文化生活的一種缺憾。因此,重新架構戲曲藝術在群眾文化生活中的位置,使之以更新的演藝向現代人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展示出其魅力,這就要求藝術家在藝術創新的道路上與時代同步,不斷開拓,不斷攀登。要實現突破,必須注重以下幾個環節:
一、改革創新,戲曲才有發展
隨著現代文化娛樂設施的逐步完善,演出活動,方法的不斷豐富,人們處于多元化的文化氛圍,欣賞趣味也常因求新而多變,這些自然而然的成為文藝工作者們在戲曲道路上繼承傳統、改革創新、勇攀高峰的原動力,并以之鞭策自己永不停息地在舞臺上追求美、創造美、傳播美,繼續探索、拼搏,去爭取藝術創造的新成果。因此,振興戲曲,要靠兩組輪子互動??涩F在的情況是,人們太多的重視后輪了,以為后輪好了,就是一部好車子,就是不竭的動力,就能在時代的道路上把速前行。結果后輪好了,在那兒拼命空轉,車子卻并沒有前進多少,這決不是個別現象。眾多的演出團體,演藝工作人員不生產新戲或唱新曲,即使演出新戲唱新曲也只是為了參賽得獎而已,把得獎當做了終極的目標,如此帶來的后果則是虛假繁榮。
藝術生產只滿足于得獎,急功近利,心態浮躁,以為得獎就繁榮了當地戲曲藝術。久而久之,演出的戲曲越來越少,觀眾群體越來越小,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所以,我們倡導上新戲曲既要能夠進賽場,又能夠進市場,應以實際行動實踐這一理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改革創新中,各地要建立起長期有效的以市場為主導的競爭機制,有利于人才和好的作品脫穎而出??梢宰寫蚯莩鰣F體、個人公平競爭,讓觀眾也能參與進來。這樣,人們期盼已久的“振興”就會出現,有些戲曲也可能因為人民的喜愛,有了生命力,從而會進一步繁榮城鄉戲曲事業。
二、培養戲曲新人,戲曲才有希望
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的發展都一樣,要靠年輕人去繼承和發展。大力培養新人,是戲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倘若不注重培養新人,這種寶貴的民間藝術瑰寶就會失傳。培養新人,本人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一)從學校中培養
保護和發展地方戲曲,需要利用現代信息傳播手段,加強戲曲文化的宣傳教育,培養戲曲觀眾。各級文化、宣傳、教育部門及新聞媒體都應把宣傳我國的民族戲曲文化視為己任。戲曲文化在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國民教育中卻沒有應有的地位。國家和地方要立法,把包括戲曲文化在內的民間藝術內容納入國民的基礎教育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戲曲觀眾的斷代和戲曲文化的危機問題。
(二)從家庭中培養
培養戲曲新人,要從娃娃抓起。一些少年兒童,因受父母或祖父母的影響,從小就對戲曲有興趣。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欄目以及春節聯歡晚會中我們經??梢钥吹揭恍┧摹⑽鍤q的小觀眾表演得有模有樣,有的甚至還代表河南省進京參加了“中國娃愛曲藝”全國少兒優秀曲藝節目匯演,并且拿了獎,這些都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實踐證明,從家庭中培養戲曲新人,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三)從社會中培養
論文關鍵詞: 跨國公司 ;企業 道德 ; 社會 責任
論文摘要: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世界 經濟 的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消極的影響。許多人指責跨國公司利用發展
跨國公司對當今世界的 政治 、經濟和社會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跨國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甚至改變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并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促進了世界經濟和社會的進步。與此同時,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活動也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許多人指責跨國公司為了經濟利益不擇手段,破壞環境、商業賄賂、殘酷剝削發展
按照這些宣言和文件的要求, 跨國公司 應該在如下幾個方面承擔起應有的責任:(1)尊重基本人權和自由。包括尊重人的基本生存權、自由權、安全權及隱私權;不因種族、膚色、性別、宗教、 語言 、 民族 、 政治 信仰等原因而進行歧視;尊重個人自由;尊重當地 文化 價值與標準。(2)降低對當地 經濟 政策的任何負面影響。包括與當地經濟和發展政策保持一致;避免對通貨和國際收支的不良影響;遵守當地有關股權參與的政策;為照章納稅提供真實的信息;公平納稅;使用當地原 材料 ;將利潤再 投資 于當地經濟。(3)在當地政治參與方面建立高標準。包括避免非法卷入當地政治;不進行行賄或其他不正當的支付;不干預當地政府的內部關系。(4)技術轉移。包括擴大向發展
正是在這個令人神往的地方,人們發現了一個燒制歷史長達千年的古代瓷窯——會理窯。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來自四川文物考古部門、大專院校的兩代專家學者唐昌樸、魏達議、羅明遙、吳時敏、黃承宗五位先生,曾分別多次到今西昌地區進行考古調查,發現在西昌有唐宋陶瓷窯址遺存,會理有宋、元、明、清陶瓷窯址遺存,冕寧有元、明、清的陶瓷窯址遺存,在上述遺存地層中發現了數量比較多的“土青花“瓷碗。近年來攀枝花大學講師何霞女士亦多次去會理調查或考察,并在古窯址試掘。
上述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事后都分別在文博書刊上發表了論文。筆者研讀了他們的論文,發現其有三個共同的觀點:
1.會理古窯址始燒于宋代,最遲在元代就開始燒制青花瓷器。
2.會理元明青花瓷器無論是原材料的采用、工藝技術特點,還是產品最終的形態,都與云南體系(玉溪窯、建水窯等)的元明青花瓷器具有突出的共性,可視為一個窯系。
3.會理青花瓷器的工藝技術來源于邛窯的釉下彩,是邛窯工匠被擄南遷的直接結果。
例如:
西南師范學院歷史系教授唐昌樸先生在1982年6月對會理瓷窯(鹿廠窯)遺址進行考察后認為:“……其窯的建造時代是在宋末元初。”
四川文博考古界老專家魏達議、羅明遙、吳時敏在考察后撰寫的《論會理元代青花瓷窯》一文中論述道:
“我國陶瓷發展史釉下三彩的運用,1983年在四川成都青羊宮隋、唐窯址內已有發現,唐代長沙窯和四川邛崍縣的十方堂窯以及其他邛窯系都已廣泛運用,這種釉下三彩的技術已為大家所公認是青花釉下彩瓷的技術基礎。宋代尤其是南宋,成都琉璃廠窯就發展為劃花填彩和繪三彩的所謂‘宋三彩’的釉上彩技術。因而釉下彩技術,可能由成都地區南傳到會理為鹿廠窯所繼承發展為釉下青花。如若此推論可靠,則鹿廠窯宋、元青花就是運用當地原料并繼承發展成都青羊宮窯隋、唐釉下三彩技術而創燒出來的新產品?!?/p>
“湖田窯不是青花瓷的創燒者,而玉溪窯又晚于(會理)鹿廠窯,故鹿廠窯在青花瓷的創燒史上應占有一定的地位?!?/p>
三位先生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其考察報告中指出:“1973年云南祿豐元代晚期火葬墓出土的一件青釉青花玉壺春瓶,是玉溪窯的產品,其所繪魚藻紋圖案的繪法粗放自由,與鹿廠窯元代灰白釉下青花的繪法完全相同,因此他們之間可能有繼承關系。”
無獨有偶,最近筆者在收集、整理有關四川古代陶瓷研究論文的過程中,有幸讀到攀枝花大學講師何霞女士的論文《四川會理古陶瓷窯口歸屬的分析》一文,何女士曾多次去會理地區實地考察,她認為會理鐵廠的抱母雞坡古瓷窯的年代應比鹿廠古瓷窯更早。在那里,她發現了“原始青花的陶瓷殘片”……其色澤與玉溪窯青花中使用“珠明料”的瓷器相似。
何女士在論文中引用了故宮博物院資深研究員、著名陶瓷老專家耿寶昌先生的話:“云南的青花瓷在著色上色彩比較暗,灰,釉色泛黃,花紋多呈現青黑色?!彼J為:“會理原始青花就具以上特點且顏色更深,應早于玉溪窯青花。”
她解釋道:會理窯青花碗內底的支釘痕跡,是運用耐火材料做成的蠶豆大小的顆粒狀支釘墊燒形成的,“與玉溪窯青花的燒制方法完全一樣”。
她感慨地說:”通過對上述窯址的考古發掘和調查,人們直接感受到了邛窯工藝對上述地區的影響?!?/p>
會理元明青花瓷器的胎體呈淺灰色,胎質較細膩;釉面呈豆青色或灰白色或黃土色;普遍開“小塊冰裂紋”,青花發色呈“灰藍色”、“灰黑色”、“青藍色”、“青黑色”等,深黑為早期產品,淡藍者為晚期產品。繪畫手法分涂劃和雕皮印刷兩種:涂劃線條粗放隨意瀟灑,雕皮印刷則圖案整齊劃一。雕皮印刷為主要的裝飾手法。圖案多為樹葉或朵花,或無花卉,只有青花的圈記。厚沿外卷,弧腹或折腹,厚底,無匣缽,只有少量墊餅,用于燒制大件器物,盤、缽、碟皆為澀圈疊燒。所用青花顏料則是當地土產青料。裝燒方法多為澀圈重疊和支釘墊燒,故多數瓷碗內底有一圈無釉澀圈或五至六個支釘痕跡。
多年來,按照專家的指引,筆者出于學習、研究的需要,也陸續收藏了一些會理的青花瓷器,在此發圖與方家交流、探討。
朵花紋碗(圖1-1),元代,支釘墊燒,土黃色釉,青花色深,發黑,簡筆彎鉤狀花瓣。這只碗的花瓣畫法與南海出水元代青花碗(圖1-2,圖1-3)雷同。
青花蓋罐(圖2-1),豆青釉,有細冰裂紋片,灰藍色青花,彩繪“?!弊帧ⅰ按骸弊?。這只青花蓋罐帶八思巴文草書“?!弊值膶懛ǎc傳統漢字草書“?!弊值膶懛ń^然不同;變形花草形的“春”字,與邛窯酒罐上的“春”(圖2-2)字一脈相傳。
青花團花紋罐(圖3),灰白釉,有微細冰裂紋片,青花呈色灰藍,雕皮印刷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