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4 23:48: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村級調研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村級債務沉重,已愈來愈成為困擾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已愈來愈成為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丞待破解的難題,已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障礙。自年省委、省政府化解村級債務試點工作會議后,枝江市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切實把化解村級債務作為農村工作的一項突出任務和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來抓,堅持清理與化債并舉,增收與化債并重,探索了一些化債的途徑和措施,遏制了村級債務急劇攀升的勢頭,取得了化解村級債務的階段性成效。我市拽車村率先實現了零債務。截止年12月底,我市已化解村級債務5152萬元,占2002年鎖定村級債務29084萬元的17.7%。
一、村級債務現狀
村級債務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在90年代初逐步顯現,特別是90年代中后期村級債務以翻番的速度急劇膨脹。
一是負債面廣。2002年農村稅費改革時,我市鎖定村級債務29084萬元,全市198個行政村村村負債,負債面達100%。
二是負債數額大。截止年底,全市198個村負債額仍達22243萬元,村平112.3萬元。負債在10萬元以下的村僅有5個,占村總數的2.5%。全市負債在200萬元以上的村有30個,負債額達8486萬元,占全市村級總負債22243萬元的38.2%.
三是債務硬,債權軟。從調查情況看,絕大多數村債務的往來關系是明確的,是必須要償還的,是硬的。但債權清收,省委、省政府明文規定:只能清理村干部養老保險,追繳單位和干部職工拖欠村集體的款項,清收村辦企業承包款。農村稅改前農民歷年形成的稅費尾欠,繼續執行中央暫停清收的規定。同時,從債權結構分析,90%左右的村級債權是農戶稅費尾欠款,這些欠款戶中有的已經遷走,有的人已去世絕戶,很難回收,導致有相當部分成為呆、壞、死賬。
四是向村組干部借款數額大,不穩定因素增多。在稅改前,村組干部為完成上級上繳任務,用本人存款和向自己親戚朋友等借款完成上繳任務(在村存款戶頭都是村組干部個人的名字)。由于村集體長期不能還清村組干部借款,一些債權戶經常到村組干部家中索債,甚至拖刀動斧追款,村組干部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證。據統計,我市有173個村、1010名村三職干部在村集體以自己名字立據存款1977.29萬元,占債務總額的8.9%。
二、村級債務形成原因
造成村級負債不斷增大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決策中興辦企業、借貸上交形成的債務,也有管理不善、非生產開支失控的漏洞,還有非正確政績觀的誘導,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現行管理體制和投資分配政策上存在的制度缺陷。
首先,國家對農村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投入主體錯位。在財政分灶吃飯的體制下,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項目,幾乎都要求地方配套資金,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財力往往呈倒金字塔,財政越往下越困難。縣鄉財政被喻為“吃飯財政”,根本無力配套資金,搞建設。隨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的加快,地方財政入不敷出,村級承擔的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村級債務因此也越積越多。加上有些領導片面追求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制定不切實際的生產建設項目和經濟發展指標,開展名目繁多的達標升級活動,以政府責任狀的形式進行考核,村組干部不得不靠大量舉債“搞建設、謀發展”,使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村級財力更加舉步維艱。
其次,稅費征收制度中存在的業績考評缺陷,是導致村級債務增加的重要因素。農村稅改前,完成上級下達的稅費任務,是村組干部的一項重要使命。為保障稅費的足額上繳,大都采用績效掛鉤的辦法,實行獎勵或直接與本人工資報酬掛鉤。考評指標也只管稅費是否收繳上來,所反映的只是收入完成情況,而不問錢從何來?是否舉債?一些村組干部為了完成任務,拿到獎金,除了挪用村“三項提留”外,向農戶或個人借款或直接從銀行、信用社、農村合作基金會貸款完成各種稅費上繳任務。
第三、原國民收入再分配體制不利于農業農村的快速發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二元社會經濟結構沒有打破,國民收入再分配重點向城市傾斜,財政支出中用于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的投入比例依然不是很高。農村稅費改革前,村級公益事業靠“三提五統”維持。農村稅費改革后,國家政策支持仍然沿用過去國家、地方、村級各出一點的辦法,在操作上實際是有資金缺口的。在現有農民收入水平下,村組要完成這些投入任務,出路只有兩條,不是增加農民負擔,就是向私人借債。
三、化解村級債務的對策
沉重的債務負擔已嚴重影響基層的正常運轉和社會穩定,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綜合改革的重大障礙。真正化解起來盤根錯節,有些問題是積重難返,不可能畢其功一役,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必然會導致舊債未還又添新債。筆者認為,應本著不操之過急,不增加農民負擔,確保農村穩定的原則,按照“禁增新債、化解舊債、分類處理、逐步消化”的思路,在法律、法規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大膽探索各種有效的化解辦法。
(一)降息減債。以專項治理高息借款作為化解鄉村債務的突破口。要對借款本金和利息逐筆清查,清查結束后仍然滯留賬外的借款,村級組織將不承認。村級借款利率一律降至金融部門規定的同期同檔存款利率標準之內。借款不準利滾利,已按利滾利計算尚未支付的,要糾正;已經支付的,視造成損失情況,追究責任人責任。村組干部利用職權放貸或以工資轉為借款的,一律取消全部利息。借款用于吃請送的,由責任人承擔。在償還各類債務中,要優先償還個人借款,暫時無償還能力的村,借款要停息掛帳。
(二)清收債權還債。要根據不同欠款對象分類施策,確保回收。一是對農戶的欠款要區分情況回收,能一次償還的,必須做到一次性回收;欠款額度大、一次性償還有困難的,必須作出還款計劃,簽訂還款合同,按合同約定償還欠款;對有償還能力拒不還款的,要按照法律程序依法清收。二是對外單位和國家公職人員欠款,要采取逐人清繳、財政扣繳、銀行劃撥、工資扣繳、以資抵債、依法清收等措施,力爭一次性回收;對有還款能力拒不還款或拖延還款期限的,要給予黨紀、政紀處分。三是村級組織為企業和個人借款擔保形成的債務,一律由企業或個人負責償還;企業已合并轉制的,由接收企業負責償還;企業已關?;虺D晏潛p無效益的,要拍賣其資產抵債。四是對村集體墊付各項稅費等掛賬形成的債務,應查明原因,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屬于農戶的,可以轉入農戶名下。清收的欠款要專項管理,定向用于償還債務。
(三)盤活資產還債。以盤活集體資產作為化解村級債務的重要途徑。要深化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盤活村集體資產,對長期閑置和經營不善的集體資產,如房屋、荒山、魚池等,可采取產權轉讓、承包租賃和拍賣等方式盤活集體資產。搞好集體現有的土地、水面、林地等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增加村級組織收入,以資抵債。
(四)嚴防增加新債。以杜絕新債務的發生作為化解村級債務工作的重點。要切實減輕村級組織負擔,一是任何單位不準向村級組織強行攤派報刊、書籍征訂任務,更不得以回扣、代扣、代繳等方式促訂促銷。二是不準強行開展村級組織和農民出錢出物的達標升級活動,不準強行命令村級組織完成種養計劃和技術推廣任務,不準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三是村級組織創辦企業及興辦公益事業要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量入為出、量力而行的原則,不準超出“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上限控制標準,無財力保障的不準借債進行。四是要大力精減村干部職數。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干部(黨員)交叉任職,嚴格執行村干部定額補貼標準,嚴格控制村級支出,壓縮一切不合理開支,增強村級組織還債能力。
(五)建制防債。以建立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和監督為核心的長效機制是防止新債發生的重要保障。堅持實行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議事組織,完善議事規則,規范財務公開的程序、形式和內容,重大財務開支必須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方可實施,切實加強村級組織內部民主監督;要建立村干部責任審計和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規定給村級組織造成新的不良債務的責任人,要依法追究經濟、行政、紀律責任;全面實行村財民理鄉鎮代管,實行村級賬務、資金雙代管,使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加快管理手段的現代化,逐步建立農村經濟監測系統和農村經濟管理網絡,實施會計管理電算化;加大對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力度。
(六)發展經濟化債。以拓寬農民、村級組織增收渠道作為化解村級債務的根本途徑。村級債務的解決,最終是要靠發展經濟,靠農民和村級組織增收來實現。因此一是要加大改革力度,探索新的集體經濟實現形式。積極引進資金和項目,利用集體資源、資產參股入股,實行股份合作,拓寬村級組織收入渠道,增強村級組織自行化解債務的能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盤活辦企業、上項目的資產,化解其債務。三是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引導農民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民提供科技、信息、生產資料供應和產品銷售及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務,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幫助農民發展畜牧業和多種經營。對農民進行進城務工知識的培訓,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擴大就業門路,增加農民收入,增強其還款能力,逐步回收農民欠村級組織的債務。
(七)財務清理沖債。對歷史形成的債務,區別情況,分類處置。對不符合有關政策規定的稅費尾欠,按照程序核銷,不再向農民追繳;對欠村組干部工資形成的村級債務一律不得計息,對已計息的,其利息一律從債務中剔除,據實核算;對村級生產性和非生產性投資形成的債務,由審計、財政、經管等部門審計,據實確認。所欠工程款一律不得計息;同時,對清理過程中發現收入不上帳和重報、虛報支出,虛增村級債務的應如數退回,屬違紀違法的問題,由執紀執法機關處理。
____縣位于陜西東南部,全縣總面積3554平方公里,轄22個鎮、318個村(社區),總人口45萬人,是革命老區縣,全國文明村鎮建設示范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把村級文化設施器材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進一步加強村級文化活動器材的管理和使用,使其真正在構建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和諧新農村中發揮作用,極大的豐富和活躍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配送情況。自2007年以來,我縣緊緊抓住國家和省上重視、扶持基層文化建設的機遇,加大申報和爭取力度,幾年來,省文化廳共為我縣191個村(社區)、28個移民集中安置點(小區)配送了鑼鼓、樂器、服裝等文化活動器材。從2009年以來,為全縣19個鄉鎮基層服務點、10個社區基層服務點配送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設備,建設318個農家書屋、10個數字化農家書屋、22個公共電子閱覽室,并已完全對外開放,為城鄉群眾參加和分享公共文化服務、豐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我縣廣大群眾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管理情況。為確保公共文化器材不損壞,不流失,有人維護,有人管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基本需求,我們要求各鎮、各村(社區)責任到人,加強管理。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村級文化器材管理情況良好。首先,配發給各村(社區)的文化器材,鎮文化站都逐村逐件的清點、登記,村(社區)也能按件登記造冊,統一管理,確保了文化器材按計劃配送到位,不漏件,不重復。其次,文化站、村委會、自樂班等都能安排專門的器材存放點,保持器材擺放有序、衛生、安全,并安排專人對器材進行管理,定期檢查器材是否完好無損,確保開展活動時能正常使用。再次,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堅持“誰接收誰管理,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提取、使用器材實行登記制,誰提取誰簽字,并嚴禁文化器材私自借給他人使用和租用。鎮文化站安排專人每季度對各村、自樂班、文化大院的文化器材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三)使用情況。在調研中得知,我縣絕大多數村級文化活動器材能得到合理使用,如配備給自樂班、文化大院的器材都能常期使用,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活動;配送給社區、移民安置點(小區)的器材也能夠常期使用,尤其是音響、燈光、樂器類,大部分用于廣場舞、民間樂隊等各類大眾文化活動中;也有部分行政村對文化活動器材不能合理使用,一年中只有在大型節慶活動中使用幾次,使用率低,沒有使文化活動器材真正發揮作用。
近年來我縣文化活動器材的配送使用和管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過調研發現,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具體體現在:
(一)重視程度不夠,投入經費不足。部分鄉鎮在文化工作方面的思想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文化經費投入不足;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器材等管理人員沒有工資報酬,加之開展活動沒有專項經費,嚴重制約了文化活動開展,導致文化設施器材使用率不高。
(二)器材管理不力,導致設備閑置。有部分村條件較差,交通不便,沒有辦公用房,造成器材設備無固定存放地點。另有部分村(社區)對文化設備、器材的管理不夠細致,有的設備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沒有得到及時維修;有的存在設備閑置,有的村節慶紀念日沒有正常開展活動,導致部分設備沒有發揮作用。
(三)配送不夠合理,作用發揮有限。雖然省市已分批次配送了文化活動器材及設備,但仍無法滿足我縣所有文化站及文化活動室的需求,而且配送的部分農村文化活動器材不適合農村實際,適用性不強,比如大鼓不好使用,揚琴不會使用等,致使文化器材閑置,不同程度造成了資源浪費。
(四)專業人才匱乏,制約活動開展。近年來,雖然我縣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長足發展,但是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并不健全,特別是缺乏文化專業人才,導致很多器材不會使用,甚至有的拿著器材不知道干啥用。還有部分文化站長和文化專干對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還是外行,許多文化專干知識老化,專業素質不適應崗位需要,阻礙和制約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導致村級文化活動器材不能起到豐富活躍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
(一)統一思想認識,加大經費投入。各級黨委、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文化工作方面的思想認識和重視程度,增強做好基層文化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引導和鼓勵全民參與各種文化活動。同時加大文化經費投入,確保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日常化,自樂班、文化大院等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文化活動,使村級文化設施器材得到充分利用。
(二)制定管理制度,強化責任落實。結合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文化設施器材管理使用制度,文化站、村委會、自樂班、文化大院要安排好專門的文化器材存放點,落實專人管理,確定熱愛公益事業、文化程度較高、責任心強、熱心為公益文化事業服務的人員具體擔任管理人員,管理人員要按照相關規定對設備進行管理、維護和使用,對設施器材造冊登記,履行正常的借用、歸還手續,嚴禁文化器材私自借給他人使用和租用。同時做好防火、防盜、防潮等工作,定期檢查器材是否完好無損,凡造成損壞或丟失的,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以此保證各項器材設備在開展活動時得到正常使用。
(三)合理配備器材,保證發揮作用。建議省市以后在村級文化活動器材配送上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盡可能選配一些農村經濟實用的文化器材,基于現在跳廣場舞的人越來越多,建議給各村配備便攜式音箱、電子琴、架子鼓以及適宜農村的鑼鼓響器等,以便各村組織開展活動時派上用場、發揮作用。
一、××鄉村級婦聯組織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鄉婦聯采取多種措施,加強了村級婦聯組織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村婦代會主任進村“兩委”比率為,村級婦女組織健全率為?;鶎計D女干部年輕化,文化層次有了較大幅度提高,現任村婦代會主任平均年齡歲,其中歲以下的占;—歲占;—歲的占;—歲的占;歲以上的占。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村婦女工作的開展重視力度不夠,未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優勢。因村情不同,待遇落實情況也不盡相同,的村以工資形式發放,的村以其他形式發放,的村無工資待遇,婦代會主任年工資僅在元左右。版權所有
二、存在的問題
⒈舊的傳統觀念影響了婦女群眾的參政意識。長期以來,男性為主的封建思想,使中國的女性深受其害,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女人當家墻倒屋塌的封建思想成為群眾的社會習俗。
⒉婦女進村“兩委”的比例偏低。《村委會組織法》第九條村民委員會成員中規定,婦女應當有適當的名額,××鄉婦女進“兩委”比率與縣委、縣政府要求相差甚遠。就當前狀況來說,男勞力大多外出務工,而婦女成了家庭的頂梁柱,我們就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為她們選出帶頭人,有利于農村工作的開展。
⒊農村婦女受教育程度較低,科技水平較差。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的不是簡單的勞動力,而是掌握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的人才,而廣大農村婦女由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科技素質較差,沒有一技之長,缺少致富門路。
三、進一步加強基層婦女組織工作的建議
⒈加強對基層婦女組織建設的領導,各級領導應充分認識到農村婦女是農業生產的主力軍,以及在農村“三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樹立婦女觀,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利用“三八”節、“六一”兒童節,母親節搞好宣傳,爭取村婦代會班子健全率,村婦代會進“兩委”比率至少要達到以上。
⒉改善基層婦女組織的工作待遇。沒有經濟地位就沒有社會地位,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基層婦女組織工作的艱辛與勞苦,采取多種形式,發展農村經濟,為農村婦女干部解決后顧之憂。婦代會干部爭取享受村“兩委”成員工資待遇,符合退休年齡的辦理退休手續,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在一年的駐村工作中,通過不斷的調查、摸底,對鎮的各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基本掌握,對新形勢下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了初步思考,并提出幾點想法和建議。
一、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鎮位于市東北部,全鎮區域面積平方公里,總人口人,耕地面積畝,轄個行政村,個社區居委會,現有工業企業家,在全鎮范圍內形成服裝、羊毛衫、五金建材、箱包童車、酒業等五大支柱產業。農業生產較為發達,無公害大棚、微型西瓜、草莓、特色水產養殖、生豬養殖及花卉苗木產業都具有較大的規模,糧經比例已接近50:50。
近年來,我鎮不斷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全面加強村班子和村干部隊伍建設;以“三個培養”為載體,抓好村級組織和黨員人才隊伍建設;以村務公開為重點,積極推進村級民主政治建設,加大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指導和扶持力度。目前,村辦企業全部轉制,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村級集體經濟逐步發展壯大。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還有一部分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貧富差距在繼續拉大,特別是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與形勢任務不相適應,距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差距較大,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很少。長此下去,村干部的積極性將難以調動,進而影響到村級組織作用的發揮,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度,甚至關系到社會的穩定。
二、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原因剖析
1、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單一、數量小。據調查,在鎮各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排除一些村依靠區位地理優勢,取得了一定數量的征地補償款外,其余以“發包及上交收入”為主,其中提留收入占絕對數量,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單一,村集體經營收入少。20*年全鎮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合計為萬元,其中經營收入萬元,占%,發包及上交收入萬元,占70.4%,占絕對數量。全鎮沒有一個收入超百萬元的村(征地補償收入除外)。收入在30萬元以下村有1個,隨著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村級收入相應還要減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缺乏后勁和活力。
2、村干部改革意識、市場意識、發展意識還不夠。解放思想仍停留在形式上,個別干部思想觀念陳舊,還習慣于計劃經濟下形成的思維定式,對農村基層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缺少研究,有的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消極思想,缺少發展的內在動力,更有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知難而進,勇于開拓的精神。
3、村干部素質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村班子比較弱。在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新階段,促進農業生產率提高和農村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已經不只是勞動力、土地數量或存量的增加,而是勞動者知識、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勞動者素質越高,推動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就越強,相應地對村干部的管理水平要求也就越高。目前,部分村班子無法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提出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在引導村辦企業進入市場,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增加集體收入等問題上,點子少、方法措施不多。
4、村級組織發展不平衡,效率有待提高。20*年全鎮集體經濟收入在80萬元以上的村有個,占總村數的%。村級經濟總收入在萬元以下的有7個,占%,最低的村收入僅為27.1萬元,村與村之間發展很不平衡。個別村存在村干部辦事效率不高現象。
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事關農村工作的全局,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是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加強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是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F階段,我們要按照新農村建設的標準和要求,努力實現有人辦事,有章理事,有錢辦事,不斷壯大集體經濟,鞏固農村經濟基礎。
(一)要提高認識。我鎮目前還有一定數量的集體經濟“空殼村”和負債村,集體經濟無實力,發展生產無財力,提供服務無能力,干部說話無威力,嚴重影響了村級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因此,不斷提高集體經濟實力,增加集體積累,實現村集體“有錢辦事”是當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要配強班子。發展經濟以人為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需要強有力的村班子來作支撐,選好配強“領頭雁”,切實解決“有人辦事”的問題。
1、選好帶頭人。通過多種途徑,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一是要“選”,通過公開選拔,把社會上能力強、作風正、有本領的黨員選拔上來。二是要“請”,把外出務工經商中有能力、素質好,又愿意為家鄉群眾服務的能人、大戶、致富帶頭人請回村擔任村干部。三是“派”,對無合適人選的村,可從鎮機關或鎮屬部門中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村里任職。
2、加強村干部培訓。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講究培訓實效。每次培訓要集中解決一到兩個突出問題,使干部們增強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
3、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保障和激勵機制。上級組織和有關部門要關心、愛護、支持村干部,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在保障村干部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礎上,根據工作實績和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適當拉開收入標準,并隨著經濟發展和村集體經濟實力的增強逐步提高。要規范養老保險制度,真正發揮保障機制的作用。
(三)要找準路子。要摸清村情和群眾意愿,找準發展路子,制定好村級經濟發展的中遠期規劃。同時,鎮黨委、政府要抓好指導,整合資源,落實好幫扶工作,增強村級組織的造血功能。
1、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要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民結成共同體,建立“公司加農戶”式的貿工農一體化經營體制。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殖大戶可向村集體經濟組織租賃或承包所需用地。要出臺優惠獎勵政策鼓勵個私企業發展,特別是要制定好稅返村政策和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增強發展個私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無工業基礎的村,要想方設法建立以村民小組為基礎、村兩委為龍頭的生產經營組織網絡,集聚閑散勞力,發展來料加工。
2、大力發展效益農業。要大力發展區域特色農業,擴大種、養殖基地規模,重點發展有市場前景的農副產品,一個村打造一個品種、一個品牌,形成資源優勢,提高土地經營效益。以村為例,應在兔子的品種改良和后期加工上作足文章,把傳統養殖業發展成品牌戰略項目。
3、推行農業資源資本化經營。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可通過股份合作、轉業承包、招標經營等形式,搞活集體土地經營。也可以集體所有非農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參與興建工業園區,建造標準廠房、專業市場、倉儲設施等開展物業租賃,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可以通過反租倒包、承包權入股等形式,對農戶自愿退出的耕地進行統一規劃、招標承包、集約開發,發展效益農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4、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對區位優勢明顯的村要抓住小城鎮建設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利用土地資源,適量進行固定資產投入,發展飲食、賓館等旅游輔助產業,拓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新途徑。同時要針對目前回歸自然休閑觀光旅游盛行的情況,挖掘潛力,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
5、精兵簡政,勤儉持家。精兵簡政,勤儉持家,歷來是節省開支的良方,村級組織也不例外。村級組織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采取交叉兼職、精簡人員等方法,減少沒有必要的支出,建立高效精干的村級干部隊伍,也是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有效方法。
一、調研內容
1、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分析。
包括農村實用人才對象、標準和范疇;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結構;我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經驗;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等;
2、農村實用人才隊伍需求預測。
根據我縣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預測未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規模和結構特征;調研人才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缺口、分析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發展趨勢,分階段設定未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發展的目標要求;
3、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體制機制研究。
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流動、保障、激勵等環節涉及到的體制機制問題進行調研,提出解決的辦法和思路;提出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指導思想、原則、目標和發展途徑。
4、工作重點和項目。
調研提出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重點;提出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支持項目。
5、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
各類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措施、評價辦法;扶持人才成長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人才發揮作用的政策措施;促進農村實用人才合理流動的措施;農村實用人才激勵政策;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政策措施;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組織領導等。
二、調研對象
農村實用人才是指在農村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能夠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具有一定的創造性,為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并得到群眾認可的農村勞動者。主要有以下幾大類型:
1、農業種養業人才
科技示范戶
種植能手
養殖能手
2、農村合作組織人才
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
農產品流通經紀人
3、農村生產生活服務性人才
村社管理干部
村級畜禽防疫員
農機作業駕駛員
農業生產資料經營者
農村生活資料經營者
農村勞務經紀人
村級水務管理員
4、農村創業人才
農業產業化經營職業經理人
農民企業家
農民回鄉創業領辦人
5、鄉鎮衛生工作者
6、農村民間文化藝人
7、農村能工巧匠
8、鄉鎮農業公益性技術推廣人才
9、鄉村農業科研創新人才
三、調研方式
1、面上統計和典型分析相結合。各成員單位分頭開展本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專題調研。
2、內部協調和部門協作相結合。既要注重農業系統內的協作,又要注重與組織、人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相關部門配合,既要注重農業、文化、衛生人才的培養,也要注重人才評價、使用、激勵、發揮作用的政策研究。
3、問卷調查。根據問卷調查對象的不同,制作兩種調查問卷,分別由農村實用人才和群眾代表及對口業務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填寫,由各成員單位、各鄉鎮組織開展問卷調查。
4、召開座談會。(1)召開農村實用人才和群眾代表座談會;(2)召開相關業務部門及專業技術人員座談會。
四、調研任務分工
1、各成員單位負責本系統縣、鄉、村三級農村實用人才基本情況(統計表1—14)的統計上報工作,并參考附件1形成本系統、行業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專題調研報告。
2、各鄉鎮負責本鄉鎮鄉、村兩級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基本情況(統計表2—12)的統計上報工作,并參考附件2形成本鄉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專題調研報告。
3、縣人事勞動保障局負責建立同心縣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信息庫。
4、縣人事勞動保障局負責收集整理各部門、各鄉鎮專題調研報告,由調研活動領導小組形成《同心縣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調研報告》和《同心縣關于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實施意見》。
五、時間及要求
調研從9月下旬開始,10月底前結束。
1、9月25日,召開承擔課題調研任務成員單位會議,進行安排部署。
2、9月25日至10月15日,各成員單位、各鄉鎮根據任務分工統計報表,填寫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進行專項調查,組織開展調研活動。各鄉鎮填寫《農村實用人才和群眾代表綜合情況調查問卷》150份,各成員單位組織下屬有關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填寫《專業技術人員和對口業務部門調查問卷》100份。10月15日前,各成員單位、各鄉鎮將農村實用人才和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統計報表(附電子版)、調查問卷及專題調研報告經單位主要領導審簽同意后,報縣人事勞動保障局。
3、10月15日至10月30日,形成《同心縣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調研報告》和《同心縣關于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實施意見》,報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議。
4、成立縣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調研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人事勞動保障局,縣人事勞動保障局局長馬鋒任辦公室主任。
設立專題調研報告撰寫小組
組長:**
成員:**
5、各成員單位、各鄉鎮要對這次調研工作高度重視,明確一名主要領導抓此項工作,并抽調事業心和責任心強、政策理論水平較高、善于分析研究問題的同志和相關專家參加調研工作。此次調研要注意與其他縣市該類人才隊伍建設狀況進行比較分析,確保調研成果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前瞻性和科學性。有關統計數據分析注意采用圖形、表格等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形式。調研報告字數一般控制在2萬字以內,做到內容充實,資料完備,預測科學;統計數據真實、準確,杜絕常識性錯誤;文筆流暢,脈絡清楚。
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專題調研報告(部門)
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專題調研報告(鄉鎮)
座談會發言參考提綱
農村實用人才綜合情況調查問卷
專業技術人員和對口業務部門調查問卷
2015年4月,我通過渾源縣組織的考試進入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工作,2017年3月,由于工作成績突出,被提拔為縣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在上級和服務中心各位領導的的正確領導和熱情關懷下,在鄉鎮中心站同事的大力支持以及村干部和村級防疫員的鼎力協助下,順利地完成了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交給我的各項工作任務。下面將我任職以來的工作情況作一次全面總結:
一、動物防疫工作
自2015年4月任職以來兩年多的時間,按照上級“春秋兩季免疫、常年補針”的工作要求,我負責的疫控中心動物防疫工作在各鄉鎮站和村級防疫員的協助下,實現全年應免免疫密度100%,免疫檔案全部建立,且免疫、消毒、用藥等記錄齊全,全縣沒有發生重大動物疫情。但是針對目前疫情復雜多變的現狀,動物防疫工作仍然不能有絲毫松懈,今后要繼續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小反芻獸疫、布魯氏菌病、豬瘟、新城疫等為代表的動物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為了加強疫苗管理工作,我們制定了疫苗管理制度,疫控中心及各鄉鎮站疫苗都指定專人負責管理,所有疫苗存放一律冷鏈運儲。我單位有冷藏庫存放補免用疫苗,同時建立疫苗出入庫臺賬,按照“誰領用,誰負責”的原則做好疫苗領用,發放使用登記工作,嚴格疫苗管理。
二、組織開展抗體監測工作
我縣獸醫實驗室2012年通過農業部考核,承擔著每年春秋防疫結束后的抗體監測工作。每年春秋集中防疫期結束以后,我都會按照上級要求,組織開展抗體監測工作,確保全縣畜禽達到“免疫密度100%,免疫抗體保護率達70%以上”的防控目標,保證我縣畜牧業健康發展。
三、動物疫情排查工作
2017年4月中旬,我們按照市疫控中心要求,對全縣范圍內養殖(戶)進行了H7N9禽流感排查,共排查雞352360羽,未發現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今年8月上旬,我們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對全縣范圍內養豬場進行非洲豬瘟疫情滾動式排查,到目前為止,未發現非洲豬瘟疑似病例。
四、參與編制《渾源縣草原火災應急預案》和《渾源縣政府購買動物防疫服務調研報告》
2017年4月,為了摸清我縣基層防疫隊伍建設情況,提升動物防疫能力,探索我縣動物防疫有償服務和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按照大同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同疫控【2017】16號文件精神要求,我與孫恒宏同志一起,組織相關人員成立專門調研組,深入各鄉鎮中心站、養殖場(戶),走訪中心站工作人員、村級防疫員、養殖戶,采取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就全縣基層防疫隊伍建設情況和開展動物防疫有償服務征求意見,通過對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整理和歸納,編制了《渾源縣政府購買動物防疫服務調研報告》,此次調研工作對提升我縣動物重大疫病防控能力,指明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2017年11月,按照上級要求,我與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一眾同事集思廣益,努力吸納各方意見,收集、分析預案所涉及的法律法規,識別危險因素,評價現有人力、物力和能力,摸清底數,有的放矢,編制了《渾源縣草原火災應急預案》,力爭做到加強草原火情監測預報,建立健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確保迅速有效地預防和處置草原火災。
五、技術推廣工作
隨著畜牧獸醫事業的迅速發展,我掌握的動物防疫方面的知識正在不斷的更新,新的知識在不斷地產生,因此就需要不斷吸收應用國內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了解和掌握畜牧獸醫科技的新動向,以便及時向廣大群眾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資料。與此同時,還需要與有關專業人員和養殖戶共同探討最佳生產方式,促進科學飼養,同時開展畜禽養殖環保達標治理,使自己在業務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按:近日,省效能辦在總結各地機關效能建設好的做法和典型經驗中,發現常山縣宋畈鄉創新載體,實施效能聽證制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深受當地干部群眾的歡迎。為此,省效能辦專門組織調研組,赴該鄉進行了蹲點調研,通過走訪、座談和直接參加聽證會等途徑,了解和掌握效能聽證工作的有關情況,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6月17日,省委副書記、省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喬傳秀在專題調研報告上作出批示:“效能辦注重抓典型,尤其開展實地蹲點調研,值得大力提倡。常山縣宋畈鄉在開展機關效能建設中創新載體,實施效能聽證制度,值得很好總結。從初步成效看:干部受到了教育,增進了對群眾的了解和感情,提高了做農村工作、群眾工作的責任性、緊迫性;農民群眾獲得了利益,維護了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選擇權,推進了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調動了群眾積極性、創造性。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據此,可作為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經驗推廣。”6月14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省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章猛進在專題調研報告上批示:“典型很好,建議轉發各縣市。請市縣也可試試,使政府和群眾進一步拉近距離,改善黨群、干群之間關系?!爆F將專題調研報告予以編發,供各地各部門學習借鑒。
常山縣宋畈鄉在開展機關效能建設中,全面推行效能聽證制度。近半年來,該鄉召開各類效能聽證會4次,數百名群眾參加,既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又促進了機關日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1、集思廣益,精心準備。在舉行聽證會之前,由駐村指導員、村級宣傳員等分別將各村有關鄉機關效能建設的問題反映給鄉效能辦,效能辦匯總情況后提議針對反映集中的問題召開聽證研討會,就實施聽證的主要議題、參加對象、時間地點和方法步驟等問題,各抒已見,并對聽證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分析預測,研究對策措施。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2、統一思想,廣泛發動。聽證議題確定后,效能辦及時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分工負責,制定比較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具體安排。一般提前一周把“效能聽證會”的議題、時間和地點,通過廣播、公告等途徑向廣大干部群眾公布,并廣泛宣傳,引導群眾積極參與聽證議題的討論,著力營造“人人參與”效能聽證的良好輿論氛圍。
3、因事定人,靈活把握。聽證代表人選主要根據議題內容確定,一般通過群眾自愿報名和鄉邀請兩種方法產生;對涉及面廣的聽證,廣泛組織相關群眾參加。如在路里坑村露天召開的關于“農民為何建房審批難”問題的效能聽證會,組織全村每家每戶都派員參與,有針對性地擴大聽證范圍。聽證員由部分鄉黨委班子成員和干部組成,有時還根據議題,適時邀請縣領導、相關局委辦負責人及專家參與,確保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