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0 01:13: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實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這是我第一次到公司里做實習,心情既緊張又期待,上班的第一天,我早早就起來,坐車到這家公司,到了之后該公司的負責人帶我到處去處看看,熟悉一下公司的環境,周圍的人用奇異的眼光看著我,讓我覺得有點尷尬,負責人笑著告訴我:”別那么緊張,等一下我介紹同事讓你的認識,他們都很熱情的。”這時我定了下來。跟著負責人到了辦公室,他介紹同事讓我的認識后,我覺到大家都很有趣,相信這次實習應該會學到不少東西。接著他帶我到出納員的辦公室,叫我跟著出納員學習。
出納員拿了一些資料讓我看,他說:“這是我第一次到這里來,應該先熟悉一下出納工作流程。我拿著這疊厚厚的資料,真不知道從哪里看起,沒辦法從第一業開始吧。從看這些資料可以看出出納工作流程真不簡單。有許多步驟.
這許許多多的步驟,看得我頭都暈了。心想這份工作到底要怎么做的啊,這么多要求,出納員看見我皺著眉頭,就笑著對我說:“是不是覺得這份工作十分麻煩???”我笑著點了點頭。
經過與出納員的談話,我才知道自己以前的見解是那么的膚淺,以前別人一提起出納就想到是跑銀行的。其實跑銀行只是出納的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納聊天的時候得知原來跑銀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項業務要怎么和銀行打交道以外還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誰不想呆在辦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納就要每隔一兩天就往銀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除了跑銀行出納還負責日常的現金庫,日常現金的保管與開支,以及開支票和操作稅控機。說起稅控機還是近幾年推廣會計電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電腦化了。稅控機就是打印出發票聯,金額和稅額分開兩欄,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憑證里的。其實它的操作也并不難,只要稍微懂office辦公軟件的操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簡單了。于是我便在閑余時間與出納聊聊稅控機的使用,學會了基本的操作,以后走上工作崗位也不會無所適從,因為在學校學的課本上根本就沒提過這種新的機器。
實踐的第一天雖然沒有做什么工作,但我了解到一家公司經營是有許多業務要處理的,要分成許多不同的部門,就像是出納員的工作等等。這一天對出納員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一些工作流程,如何做好出納員的工作,有了一些收獲,使我知道要做好這份工作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實踐的第二天,我依然很早來到公司,心想著這一天應該有一些任務給我做吧。心情有點興奮,又期待。出納員來了,他跟我說今天就幫著他按照收入和支出的單據,收入和支出現金。雖然這樣的工作是很簡單,但一不小心就會犯錯誤。出納員告訴我,對于這些數據,雖然簡單,但你看漏一眼,看多一個零或看少一個零就慘拉。這些錢如果追不回來,就要自己補上去了。原來是這樣的,工作雖然簡單,但一點都不可以馬虎,必須認真對待。
出納員每接到一張單據,都要認真看,看單據上是否有證明人簽名,總經理簽名,是否進行實報實銷,是否有審核員簽名,確認無誤后才給現金,最后都要在單據上面蓋章。
當一天的單據差不多沒有了,接下來就要結帳,每一張單據都要算一次,每日也要結一次,所謂月清月結就是這個意思,結帳最麻煩的就是結算期間費用和稅費了,按計算機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會出錯,
要復查兩三次才行。一開始我掌握了計算公式就以為按計算機這樣的小事就不在話下了,可就是因為粗心大意反而算錯了不少數據,竟然也算少一個零了,真是很大一個錯誤,怪不得怎么算數據也不對。
數目算好后,就要填寫現金日記帳。對于數字的書寫也有嚴格要求,字跡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寫,不能東倒西歪的。我先用鉛筆寫數據,否則真不知道要把現金日記帳本涂改成什么樣子。
這一天的工作就這樣完成了,真不容易啊,還要再接再厲。
實踐的第三天,我依然幫著出納員按照收入和支出的單據,收入和支出現金。結帳,填寫現金日記帳本等等工作。還跟著出納員跑銀行,人真多啊,還帶著這么多現金,真危險。到了銀行還要排隊,真的很麻煩。我這時真的體會到在這么熱的天氣下跑銀行真的很辛苦。
接下來的每一天,雖然我都重復著一樣的工作,但我并沒有馬虎對待,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個鍛煉我的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多星期過去了,我的實踐也要結束了,但我學到了不少東西。
這次實踐,讓我體會到做好一份工作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再簡單的工作都不能馬虎對待。
我知道課本上學的知識都是最基本的知識,不管現實情況怎樣變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如今有不少學生實習時都覺得課堂上學的知識用不上,出現挫折感,可我覺得,要是沒有書本知識作鋪墊,又哪應付瞬息萬變的社會呢?
(一)社會實踐可使大學生健康社會化
社會化,是指個體與社會互動過程中,人的個性與人格逐漸健全和完善的過程。據教育部社政司2000年3-4月份的調查顯示:“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當代大學生能夠擁護并支持黨的方針、政策,理性看待國家問題,社會化的主要問題是政治社會化不夠、生活社會化不足、技能社會化不強。即愛國熱情、民族自尊心強,政治鑒別力弱、對國情、民情和社會缺乏實際深入的了解;受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影響,致使大學生價值觀念扭曲,價值主體過于自我化,價值取向功利化;由于教育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灌輸,忽視社會實踐的重要性,造成理論與實踐環節結合不當,導致大學生對社會缺乏正確和全面的認識,實踐能力不強。社會實踐可以讓學生走出校園,廣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在實踐中找尋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調整角色期望值,進而完善自我價值取向,鍛煉社會適應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大學生社會化健康發展。
(二)服務社會大眾和提高自身能力
從高中到大學,是從“兒童我”向“社會我”轉變的過程,從大學到求職,是“社會我”向“職業我”的轉變的過程?,F在社會需求的往往是具有創造性的說寫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人。大學生投身于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服務中,能夠使其與社會進行良好的接觸,在實踐中培養大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同時,還能夠培養一定的吃苦耐勞和踏實奉獻的精神。這樣,大學生在就業面對現實問題時,就能積極調整思路,選擇應對策略,使社會實踐達到“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目的。
(三)形成教學、科研、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高校的教學內容嚴謹,但相對滯后.與社會的創新性需求存在差異,學習教育與社會教育需要不斷形成對接,才能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鍛煉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用促學的目標。同時,讓學生了解本專業領域創新發展的前沿和方向,架起學校與社會的橋梁,學校也能將社會需求與教學內容進一步整合,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等。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社會實踐的認識不到位
受傳統教育體制和思想觀念的影響,從大學生自身到學生家長,從高校到社會,對社會實踐都缺乏深刻的認識,制約了社會實踐的深入發展。首先,大學生認識不到參與社會實踐的意義,或為了獎勵或為了應付學校,并不將其作為職業鍛煉的機會;其次,家長缺乏長遠的考慮,一般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慮,不愿讓兒女們接觸社會、走進社會;第三,很多高校的管理者認為實踐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殊不知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第四,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部門雖然鼓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但具體措施不多,資金投入也有限。
(二)社會實踐體系不夠完善
首先,很多高校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并沒有真正被納入教學計劃,在實際操作中,各高校團委缺乏教務等相關部門的支持,缺乏必要的課程計劃、大綱和考評體系。其次,各高校用于社會實踐的經費不足,難以滿足實際開展實踐活動的需要。再次,評價體系不完善,多以實踐報告、接收單位評語和實踐論文進行考評,缺乏操作性強的考核體系,缺少系統的社會實踐檔案,激勵機制不健全,不能將社會實踐與獎學金評定、先進個人評選等掛鉤,影響了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社會實踐的實效。
(三)社會實踐基地化建設薄弱
據了解,現在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隨意性和臨時性大,通常有個實踐活動,就找一部分人參加,針對性與大學生所學的專業不相符合,不能很好體現大學生的人才優勢和特點。缺乏固定的社會實踐形式和服務地,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夠了解,數量不多的實踐基地也存在不能將大學生放到實踐主置的問題,不能將單位發展與大學生這一資源聯系起來,使大學生不能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理論和實踐不能有效融合,使基地化建設的薄弱在影響社會實踐實效性上尤為突出。
(四)社會實踐指導隊伍建設不夠
很多高校將社會實踐單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形式,僅僅依據學校特點有選擇性開展,重視程度不夠。專業指導,是影響實踐實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調研,統一組織的社會實踐,指導教師多為輔導員和黨政干部,專業教師隊伍進行技術型指導比例甚少。各高?;蛉狈⒓由鐣嵺`的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專業培訓,或培訓不夠系統,多數都是學生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踐,已經建立的社會實踐基地也基本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指導,都是臨時指定人員。由此,脫離了專業教師的優勢資源的高校社會實踐,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導致實踐效果不理想。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轉變育人理念,營造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氛圍
社會實踐保障支持環境欠缺、高校自身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不健全和高等教育理念有很大的關系,我國的高等教育理念屬于是精英教育的人才質量標準和培養模式,但沒有發現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能夠縮短人才的培養周期,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力。作為高校,應樹立實踐育人的教育理念,從重視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向注重學生豐富個性和完整人格的培養過渡,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時,加大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力度,充分調動企業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性,在全社會形成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環境和氛圍,探索出實踐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二)理順管理機制,提供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制度保障
現行的大學生社會實踐管理體制以教育部門、高校為主,需要按照“合理定位、理順關系、明確職責、強化效能、雙向受益”的原則,形成由政府教育部門主管、高校主辦、社會各企事業單位等共同參與的管理模式。需要廣泛汲取典型經驗,發現問題尋找對策,有效整合本地區社會資源,建立社會與大學生之間的供求關系。進而在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形式、類型上精心設計,探索出學生興趣所在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指定專門人員負責實踐崗位的調配、專業教師的人員安排、實踐學生的生活保障和其他事宜。對社會實踐的程序、操作規程、安全保險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為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供安全制度保障。
(三)健全管理體系,建立過程化的社會實踐評價機制。
高校要明確社會實踐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規范社會實踐的內容與要求、保障措施和獎懲辦法,使社會實踐活動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本著“科學合理、注重實效、簡便可行”的考核原則,建立科學合理目標體系,盡可能量化考核指標,最大限度減少主觀隨意性,確??己四繕丝茖W合理。將大學生社會實踐與教學、科研相掛鉤,規定實踐學時和學分,制定大學生各學習階段的社會實踐教學計劃,并配備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建立全程督導的考核評價機制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加能夠促進社會實踐在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方面的效果。實踐中,采用指導教師實時督導的方式,將理論知識最大限度運用于實際,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服務社會;實踐后,采用高校和接收單位雙向考核的機制,對學生社會實踐效果進行評價,同時可以設立實踐學分制的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
(四)完善運行機制,促進大學生社會實踐常態化發展
1.1大學生的專業興趣。
專業興趣就是對專業的喜歡程度,是從事專業實踐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專業實踐的原動力。專業興趣一旦形成,便會給從事專業實踐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體現在此。因此,只有培養學生強烈的專業興趣,才能在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建立在對專業實踐興趣的基礎之上,興趣使然必然能讓能力的提升水到渠成。
1.2大學生的基本能力。
我們認為大學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認知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1.2.1認知學習能力是基礎。
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們對事物的構成、性能、發展的動力、發展的方向以及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認知能力是人們從事一切實踐活動的基礎,包括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象的能力等。作為一從業者,要掌握的不僅僅是一成不變的理論知識,它更需要不斷地進行知識的更新和積累。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快速,從業者只有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掌握最新的理論和方法,才能在工作崗位上得心應手、不斷進步。
1.2.2表達能力是關鍵。
表達能力即借助各種方式能準確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的能力。不僅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即標準的普通話,而且還包括非語言表達能力,即良好的肢體語言,熟諳的人際交談的技巧。任何一種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只有被清楚、準確地表達出來,才能讓人知曉,才能夠得以運用。
1.2.3溝通能力是保障。
溝通能力指有能力跟各種人打交道,可以從交往對象的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能處理好上下級和同事的關系。在網絡信息時代,溝通能力還包括基于網絡技術的網絡溝通能力,能夠運用網絡進行搜集、存儲、管理信息,能在社會中扮演各種角色,并能與相關社會群體保持穩定的關系,能互相進行物質與信息的交流。
1.3大學生的應用技能。
應用技能是指運用所學的專業進行社會實踐所表現出的一些能力,考察各專業學生的表現,我們認為通識性的應用技能是大學生必須要了解的。
1.3.1實踐操作技能。
實際操作技能亦即通常所說的動手能力,就是用雙手進行實驗和制作物品的能力。它能使我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又能使我們較好地強化實驗技能,養成有條不紊的工作作風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1.3.2組織管理技能。
組織管理技能是一個人的知識、素質等基礎條件的外在綜合表現。現代社會是一個龐大的、錯綜復雜的系統,很大一部分工作往往需要多個人的協作才能完成,所以,從某種角度講,每一個人都是組織管理者,承擔著一定的組織管理任務。組織中每個成員之間的協作,遵循一定的組織管理規律,發揮自己的組織協調技能,使內在的知識、素養得以體現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這是組織管理能力提升的關鍵。
1.3.3創新技能。
創新技能是一種“產生新穎而有價值產物的能力”,包括:產生新思想、提出新概念、形成新設計、解決新問題、做出新成績的能力。我們認為,實踐和創新在不同學校、不同學科專業、不同培養層次上應有不同的對象和目標,不能一概而論,否則難以付諸有效的實際行動。不論是在重點院校還是二本、三本院校,學校對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會直接影響到每個院系、每個專業的學生。
1.3.4適應社會技能。
適應社會技能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與環境形成默契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征,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善于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反饋、隨機應變地進行調節的能力。
1.3.5自我決策技能。
自我決策技能就是能識別和理解問題,并能把握時機,根據不同來源的信息得出結論,運用有效的方法來選擇行動方針。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員工,必定是能夠在關鍵時刻及時、準確地剖析問題并做出正確決策的人。決策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各項能力培養之上的,其他能力的提升在無形中就會使決策的過程更加簡便輕松。
1.3.6應用轉化能力。
就是指將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社會實踐過程中的能力,這也是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關鍵能力,應用轉化能力強會使所學知識轉化過程更加順利,理想目標更加容易實現。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使各項技能熟練地運用到社會生活中,這是最關鍵的一道程序,如果運用不得當,可能沒有任何的效果,也有可能適得其反,貽害社會。所以技能的應用轉化,實屬關鍵步驟,不容忽視。
2、結語
1.1制度化保障
建立學生社團開始社會實踐活動的激勵機制高職院校應加大對大學生開始社會實踐活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引導方面給予制度支持,一是建立健全社會實踐學分制度,即將社會實踐作為一門大學生的必(選)修課程納入到學校的課程體系中去,肯定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建立完備的社會實踐成果認定規范與流程,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固定;二是建立健全社會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負責制度,學生社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其指導教師應是該社團的指導教師(在開展大型活動時,可以增聘1-2名指導教師),肯定指導教師的工作量,激勵專業教師參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熱情,讓教師積極深入基層,在以個人專業素養引導學生的同時,鍛煉個人專業業務水平,擴大課堂教學信息量;三是建立健全大學生社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引導機制,在社團管理規范中,結合社團的性質與類別,規定學生社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大致方向與頻次,鼓勵學生走向社會,發揮大學生的智力優勢;四是建立健全學生社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激勵機制,對開展效果好、輻射范圍大、社會反響好的優秀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指導教師給予表彰,對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優秀的學生社團在社團評比中給予傾斜,以形成高職院校大學生走向社會、服務地方經濟、服務社會大眾的良好文化氛圍。
1.2項目化操作
促進學生社團開展社會實踐內容的持續更新項目化操作是指將學生社團在開展某項社會實踐活動之初,以項目申報書的形式向團組織申報社會實踐活動項目,遵照高??蒲许椖抗芾淼姆绞椒椒?,需要學生在完成社會實踐活動后提交較為完整、科學的實踐報告或者調查報告等。這種操作方法是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一種系統式的管理辦法,在很多高職院校都得到實施。如在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2004年開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就開始引入了項目化,至今已成功實施了10年,累計立項的校級社會實踐團隊和院校社會實踐團隊近200項。學生社團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項目化運作有如下優點:一是有利于將學生的科研創新與實踐有機結合,在實踐中進行科研創新,在科研創新過程中進行實踐檢驗,學生在開展社會實踐的同時,能夠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有更為清晰的理解,同時將畢業設計、科研項目揉入到實踐過程中;二是社會實踐活動的專業特性,可以使開展教科研的社團指導教師受益,教師借助學生的力量開展科研項目論證、中試等工作,同時也為社會實踐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經費保障;三是進一步豐富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創新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健康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也為大學生在科研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平臺;四是使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性更加明確,使單一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更為豐滿,參與其中的學生收獲更多,避免了活動內容簡單、形式單一帶來的不良影響,使社會實踐活動更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學生,真正使學生了解國情、服務社會、增長才干,從而培養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因而,高職院校應積極支持學生社團開展項目化社會實踐的嘗試,發揮學生社團尤其是專業類社團開展項目類社會實踐活動的申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社會實踐社團化運作模式走上一條科學化、長期化的健康發展道路。
1.3專業化實施
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優勢,打造精品活動依托社團開展社會實踐要緊扣社團的專業性質與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社團專業知識背景,同時提供活動層次。高職院校應根據學生社團的性質進行分類,各類社團應根據個人特點開展與之相對應的活動。對于學生社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而言,應充分利用社團專業知識背景,發揮自身優勢。這樣,既可以讓社團成員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檢驗理論知識,增強對所學專業的認知,鞏固專業思維,提升專業歸屬感;也可以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層次和內涵。如,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協會到農村開展農機維修,電子協會進社區開展家電維修,英語社到偏遠山村開展英語支教,街舞協會開展老年舞培訓等等。
1.4基地化承載
為學生社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廣闊平臺社會實踐基地有別于我們理解的活動場所,基地是一個相對穩定、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供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鍛煉的物質平臺和場地資源。近些年,高職院校十分重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以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近三年來,累計建設社會實踐基地100余家,其中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40余家,為大學生開始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平臺。一個優秀的社會實踐基地必須滿足如下幾個條件:一是明確的思想性,具有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功能,不能違背教育的基本原則;二是具有一定的專業價值,能夠提供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平臺,避免活動內容單一、形式簡單、思想消極的不良影響;三是社會實踐基地方與學生雙贏,應在對大學生起到教育作用的同時不忽略基地的利益,強調雙方利益最大化。此外,在眾多社會實踐基地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品牌基地、精品基地、優秀基地的示范作用,開展優秀社會實踐基地評比。地方政府也應該響應高職院校和社會實踐基地雙方的訴求,為社會實踐基地在稅收、人員培訓、產品宣傳等方面給予支持,充分調動基地單位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育人的良好氛圍。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為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兩種資源提供了通道,是整合大學生社會教育資源的途徑,為大學生盡快走入社會提供了方便,也為學生的就業、創業提供了機會。在當前社會背景條件下,只有實現雙贏的社會實踐基地才有生命力,即各社會實踐基地力爭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接受思想教育的場所和施展才華的平臺。
1.5科學化管理,建立學生社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社團化運作模式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堅持學生社團和社會實踐管理的原則,科學化管理社團社會實踐,建立學生社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額長效機制。一是要建立學生社團尤其是專業實踐類社團的量化指標考核體系,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考核體系當中;二是加大社團社會實踐的總結制度,把實踐工作經驗總結與升華作為一項重要制度確定下來,常抓不懈,在常規工作中尋求亮點,不斷創新;三是圍繞精品社團建設,開展“一社團一品牌”活動,加大社團品牌活動建設,引導學生社團將活動重心由“內部相對封閉型”向“社會開放型”轉變,由“自娛型”向“服務型”轉變;四是高度重視社團社會實踐對于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活動時間上進行外延,在活動內容上進行拓展,在活動形式上豐富,力爭社團社會實踐的常態化。
2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課堂不同于其他理論教學課堂,設計講究實踐,因此如果單純依靠理論講解,難以讓學生掌握課程知識和達到課程的技能要求,而如果單純依靠設計作業去強化,又不容易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大部分學生都是敷衍了事,而將設計賽事和展覽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則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近年來,各種設計競賽及展覽層出不窮,而高校向來是各種設計比賽和展覽的重要參與者,同時設計比賽與設計展覽也開始成為一個新的元素被引入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由于環境藝術設計競賽與展覽的目的性強,對成果要求較高,因此對藝術設計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比較明顯。賽事展覽與藝術設計課堂教學的結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首先要對教學計劃進行設計,掌握競賽展覽介入的時機。每個課程都有其獨立的體系,因此教師在上課前必須進行課程的整體設計,從而指導整個教學環節,達到教學的最優化。如果想把設計競賽很好地融入到教學環節,必須在課程設計開始便有整體規劃。設計競賽是綜合性的設計教育活動,要求參與者有良好的專業技能,因此設計競賽適合放在大三進行,這一時期有大量的專業課,競賽也很容易與之融合。這需要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能夠積極調整教學方式,制定較為靈活的教學計劃,為競賽項目的實施完成留下充足的時間。同時為了更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適當將競賽結果與課程評價相關聯。比如長沙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大三的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當中就結合了技能抽查組織和設計課堂教學。環境藝術設計技能抽查其中一個模塊就是室內設計公共空間設計模塊,在教學上,修改了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把以前的公共空間基本設計理論的內容省略,主要以技能抽查的項目拿來給學生做模擬訓練,做輔導。以公共空間設計的KTV包房設計、餐飲空間設計、酒店客房設計、辦公室設計等等作為學生訓練的主題,把設計理論的知識點穿插到實訓當中來講,完全以符合公司需要的技能抽查的標準來要求學生,這樣,學生在實踐中就掌握了必備技能和重點知識理論知識也能在實踐中來理解、掌握和消化。這個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賽結合”,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培養了企業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第二,對相關競賽展覽進行必要分類。為了恰如其分地融入競賽,對各層次的設計競賽進行分類和選擇非常重要,因為設計比賽層出不窮,但是并非每個比賽都適合融入到課堂教學,且不同比賽也需要和不同的課堂教學相結合。選擇競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其一,選擇適合本課程內容的競賽,比如家具設計課程中,可以選擇“2014‘安吉椅業杯’中國座椅設計大獎賽”。把比賽融入到課堂,用比賽的要求來要求學生做設計,他們的認真程度比傳統的模擬練習更大,因為真實性很強,對于作業的要求也會更加嚴謹地執行。如果比賽中能夠得到一兩個獎,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起到了更大的推動作用,這樣的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二,選擇最能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比賽項目,比如在指導大三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的同時,也可以參加“中國高等學校環境設計學年獎——城市設計/景觀/建筑/室內/光環境專業畢業設計競賽”的比賽項目,老師可以用此競賽的要求來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促進教學實踐與學習交流,激發學生對本專業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堅實地邁入社會與市場,也能催生中國環境設計專業創新人才。
第三,樹立健康的參賽理念,避免功利性與盲目性。競賽有優勢和益處,但它并不是一把萬能鑰匙,并非所有環境藝術設計競賽都與課程內容相契合。因此需要參賽單位和參賽者學會甄別,同時擁有相對健康的參賽原則,避免或減少盲目性及功利性,尤其在設計教育相對浮躁的當代,更應該以積極的行動、泰然處之的心態面對名種比賽,否則可能得不償失。
二、將真實社會實踐項目引入課堂
第一,首先必須通過實踐總結經驗,有計劃、有創意地組織教學。比如室內設計的教學內容,應在技術與工藝、設計理念與形式的銜接方面,增設現代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課程。在強調系統性設計的同時,建立和完善教學實習基地,使學生了解室內設計等相關知識,這些都有利于室內設計課程的建設和研究的系統性發展。要力求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等人才培養諸環節中注入新鮮的、系統的教學新理念,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設計創造潛能。第二,在室內設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拿真實項目來讓學生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發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從而做到更好。比如在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室內設計”課程中,就把真實客戶請進課堂,讓學生了解客戶的需求。隨后教師又根據室內設計的基本理念,結合室內設計的特點,讓學生做設計思維和創造力方面的練習。然后帶學生走進工地現場量房,做出設計。在裝飾裝修過程中,親身體驗走進材料市場選購材料,跟進工地現場施工,了解室內設計工藝流程,深入到室內設計的各道工序,讓學生們在一次次的參觀學習、修改訂正中將理論聯系實踐,提升設計的務實水平。課程考核也可以請客戶參與考評。
三、深化校企合作
首先,和校外的設計公司及企業進行聯合教學,聘請一些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來進行講座、授課,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將學生獨特、新穎的創意思維能力與社會需要較好地結合,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市場調研能力及社會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及創意能力,掌握和達到對環境藝術的應用能力和實施能力,使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其他各門課程進行有效地綜合和融會貫通,最終能夠更深入、更熟練運用環境藝術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校外室內設計與裝飾公司及企業在操作中也可以從學生的思維中源源不斷地汲取新奇創意和觀念,達到互助互利的雙贏效果。例如長沙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從社會企業中聘請了資深專家,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建設中,幫助學校制定更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提出建設性建議。校外專家也不定時來校為學生進行講座和授課,能為學生帶來最新的企業文化以及專業知識,事實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大,學院和企業的聯合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其次,實行企業頂崗實習。職業院校最終要完成的使命就是為學生找出路、謀工作,將在學校中學的東西轉化為勞動力為社會做出一份貢獻。頂崗實習即把學生都放到企業去頂崗培訓,讓他們與企業直接接洽。頂崗實習通常可以放在大學最后一年的下學期,畢業設計前后或同期。提前進入工作狀態,提前進行崗前培訓,等到學生真正畢業時,不僅專業能力得到了長足進步,也已經熟悉了企業的運作模式,提前結束了試用期和適應期,就可以實現到公司直接上崗。長沙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大三的最后一個學期有為期至少半年的頂崗實習,從環境藝術專業去年的就業情況來看,有90%左右的學生都在頂崗實習的單位通過試用期并正式工作。
四、建立工作室,開展產、學、研相結
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建立工作室是高職院校發展的趨勢和需要。例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建立模型工作室,學生們可以將自己的設計制作成模型,不但能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還能提高他們從圖紙到實物這個過程的理解和認識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這種專業技能和技術是對課堂理論教學的有力補充:對外走市場化道路,利用工作室資源優勢,聯系企業,待業,承攬業務;對內提供教學實踐與科研資源。形成與企業、行業產品與技術發展緊密聯系的產品設計與技術聯合體,使得專業教學得以更有效地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架起了專業教學與行業技術發展之間的橋梁,為課堂帶來了大量來源于生產實際的項目和課題,從而為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提供了堅實可靠。
五小結
實踐期間我爭取一切可能的機會讓我動手,短短的幾天時間,自己裝過至少三臺電腦,絕大部分自己都曾到過用戶家中為 用戶解決問題,我對計算機的一般性故障也能作一定的維護,具備了一定的產品真偽識別能力,甚至我還學到了很多經營技巧和對付奸商的手腕,對計算機的總體認識和把握也有了顯著提高。
實踐也讓我對百諾威電腦城和交大慧谷電腦城的整體運行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百諾威電腦城地處上海市中心附近,門前每天有大量的流動人口,而且電腦城也有一定的歷史。幾乎上海所有的市民都知道百諾威電腦城,給人的感覺是進入百諾威電腦城后又沒有一個是來閑逛的,一般都是有備而來,而且一旦看中馬上就會付錢購買。所以基本上百諾威電腦城每來一個顧客就會有一樁生意成交。交大慧谷電腦城地處上海市交通大學附近,一樓是電器城,二樓才是電腦城,而交大慧谷公司對其電腦商家宣傳力度不夠,致使很多人并不知道交大慧谷電器城有電腦。一般來的都閑逛而已。所以盡管交大慧谷電器城的顧客人數要稍微多一些,但是真正成交的生意還是比較少,相對百諾威來說,生意則要蕭條一點。
因此,我認為對交大慧谷電器城和百諾威電腦城應該采取兩兩合作,優勢互補,進一步加強交流和溝通。對百諾威的電腦公司來講,通過與交大慧谷電腦公司的合作可以發揮其顧客比較多的優勢,有利于宣傳自己的品牌,彌補客流量的不足。對交大慧谷的電腦公司來講,通過與百諾威的電腦公司的合作可以進一步擴大交大慧谷的影響,讓交大慧谷電腦城在上海市民的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同時也可以利用百諾威電腦公司成交率比較高的優勢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銷售量,發展壯大自己。
陽光燦爛,春風和煦,藍天白云下的上海更加漂亮。但大家們卻一點都沒有留意周圍的景色,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把今天的義務活動搞成功,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術盡量多的傳授給市民,為市民盡量多的排憂解難。上午9:30我的義務咨詢活動正式開始,廣大市民向我提了很多問題,我不辭辛勞,耐心地一一解答,甚至派人到群眾加中解決他們的問題。很多市民對我的配機方案表現出了濃厚興趣,他們不斷地詢問配置單上各部件性能、價格、兼容性等方面的問題。對我給出的常用故障檢測及其解決辦法也作了較高的評價。咨詢活動圓滿結束。2月19日,該活動在火車站再次成功舉辦,并且收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調查總結
本次社會調查穿插在我的計算機義務咨詢活動之中,調查對象主要為上海市民。通過抽樣調查使我的出以下結論:
一、地方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價值與意義
(一)地方高校轉型的必然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特別是高等教育資源日益豐富,大學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成為社會需求的主體。應用型高校是我國高等院校的基本組成部分,地方高校大部分屬于應用型高校,定位面向地方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既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又要有熟練的操作能力。這就要求地方高校轉變傳統的精英型人才培養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在深化學生理論基礎的同時培養其扎實的實踐技能,更好地將產學研結合起來。
(二)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高等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與目前應試教育的體制機制存在一定錯位。高校作為集中培養學生素質的最后一站,具有其他教育單位無可比擬的責任與義務。在當今社會崇尚能力本位的大環境下,高等院校需要通過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雙重手段,一方面提高學生理論涵養,豐富頭腦;另一方面提高學生操作能力,掌握本領。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大學生可將課堂中所學知識運用到生產生活中,以親身經歷磨煉意志,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學會科學地處理各種危急情況,學會如何與人協作,端正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學生創新創業的現實需要加強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是當前我國高校面臨的艱巨任務,關系到我國建設創新型社會的成敗。地方高校在就業機會、就業質量、就業范圍等方面與重點院校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鼓勵大學生創業,對解決地方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實際上,學生在校期間主要通過書本、媒體及教師講授了解創新創業知識,對企業創立的實際程序及其中遇到的諸多問題認識不清。加之高校缺乏創業環境,學生的懶惰心理嚴重,部分學生貪圖享樂而不愿吃苦,未經糾正走向社會后極易迷失自己。[1]因此,地方高校必須通過推動社會實踐活動,以政策引導、教師指導、學生主導為框架,以創新創業大賽、學生微型企業為平臺,鞭策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創新創業知識,鼓勵學生在與企業接觸中學習更多實戰技巧。
二、地方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
(一)認知不足導致社會實踐流于形式
雖然目前政府、社會、高校都在倡導大學生深入社會開展實踐活動,各項支持鼓勵政策層出不窮,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表面風光火爆,但實際上仍有很多院校和學生對社會實踐的價值與意義認知不清,活動組織要么形式呆板、內容陳舊,要么敷衍應付、缺乏深度,甚至有高校將大學生社會實踐變相為組織師生旅游觀光,嚴重影響了社會實踐的實施成效。
(二)社會實踐與理論學習脫節
地方院校在師資培訓和引進力度上弱于傳統的重點大學,對行業專家的吸引力不高,其教學主力有年輕化傾向,教師普遍缺乏社會經驗和企業一線生產經歷。這一現象導致學生在校期間過于偏重理論學習,輕視實踐操作。由于知識系統更新較慢,學生的理論學習與社會需求存在一定脫節,導致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減弱了社會實踐對學生專業技能和素質的提升效用。
(三)社會實踐方式與內容單一
由于資金、人力等方面的限制,現階段地方高校組織的社會實踐仍主要以短期的參觀、調研和考察為主,組織方式和活動內容較為單一,社會實踐的深度、廣度和力度不大。就目前來看,大部分地方高校的社會實踐活動覆蓋面不寬,真正深入鄉村、社區和生產一線的較少,這與政府、社會及學生對社會實踐的期望存在較大差距。
(四)缺乏專業指導與社會組織支持
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條件下,地方高校組織大學生社會實踐往往是由管理人員帶隊,而非專業教師,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難以得到教師的專業指導,影響社會實踐效果。此外,社會組織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發揮不完善,各類行業協會、社會公益組織等并未給予實踐活動應有的支持。
(五)實踐基地數量不足
據統計,目前我國高校所需實習崗位與企業提供崗位的比例為2∶1,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無法通過學校集體組織進入企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這一方面與近年來高校擴招及專業設置等因素有關,更主要的原因是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中小企業不愿接受學生前往實習,[2]數量有限的國企、央企及大型民營企業成為高校社會實踐的主要輸送地。然而在學校影響力、學生素質、校友資源等方面地方高校均無法與重點高校抗衡,在與重點高校爭奪實踐基地過程中往往處于劣勢。實踐基地數量不足導致的學生實習難問題在未來仍將困擾我國地方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
三、地方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操作模式與特征
(一)地方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操作模式
在國家政策引導、社會需求變化等外部刺激下,地方高校也在不斷摸索符合自身特征的社會實踐操作模式,目前已基本形成“學校主導模式”、“學生自主模式”、“政府引導模式”及“社會主體模式”四種。1.學校主導模式學校主導模式是地方高校發展最早、應用最廣泛、操作最成熟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模式。這一模式以高校為組織主體整合校內外資源,根本目的是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滿足學生成長成才需要,其社會實踐形式包括課程演示實踐、團隊合作實踐和實習基地操作實踐等。2.學生自主模式學生自主模式是高校未能滿足學生實踐需要,或學生主動申請開展的社會實踐模式,是目前最靈活、最多樣、最具針對性的社會實踐模式。這一模式以學生個人、學生集體或學生家庭為協調組織主體,通過自身尋求或社會關系尋找社會實踐機會,根本目的是滿足自身發展需要,其社會實踐形式包括個人的企業崗位實習實踐、家族企業實習實踐、自組小團隊的項目實踐及家庭親友協作項目實踐等。3.政府引導模式政府引導模式以政府職能部門為行為主體,特點是宏觀性、高平臺及高要求。這一模式其根本目的是幫助企業選拔人才,以及吸引媒體及相關機構關注,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社會實踐形式包括搭建各類創新創業平臺、組織各類科技競賽、開展社會實踐宣講活動等。4.社會主體模式社會主體模式以用人單位及中介機構為主體,特點是主體龐雜、市場化程度高,其根本目的是在為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的同時,降低企業成本、滿足用工需求、遴選專業人才,社會實踐形式包括認知實習、畢業實習、勤工儉學等。
(二)地方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特征
1.功能的三重性按照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培養重點,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學體系可劃分為理論課程、實訓課程和實踐課程三大主體,其中理論課程主要講授理論知識;實訓課程為校內實驗室或實訓室課程,初步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實踐課程則是將學習場所放到企業生產一線,是對學生操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屬于實踐課程范疇,是課堂教育和學校教育面向社會的延伸部分,能夠幫助學生將在校進行的理論學習和實驗室訓練進一步轉化為社會體驗和企業實戰經驗。2.內容的綜合性社會實踐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鍛煉,其目標是深化學生基礎理論,提升學生身心素質,提高學生熟練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4]同時,社會實踐要達到認知修正、技能鍛煉、品行修養和生活態度等多種教育目的。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涵蓋從課堂到社會的各個環節,涉及面寬,實踐組織、考核評價、學生管理等均需考慮周到。3.體系的開放性高校社會實踐體系是面向社會、面向行業、面向崗位的,因此其運行體系具有明顯的開放性特征。任何愿意承擔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企業單位均可通過協商合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便利。高校通過廣泛接觸社會各行業,構建層次多樣、活動豐富的社會實踐體系,為大學生進入社會和企業一線提供機會。
四、地方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優化策略
(一)加強輿論引導,重視宣傳教育,提高社會認知
政府、高校、企業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三大參與主體,參與主體的認知程度決定了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質量和效率。首先,政府部門應加強社會輿論引導,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政府部門要積極利用政策導向,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其次,高校相關部門要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實踐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認真組織和實施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同時,還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大學生及家長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認知,提高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最后,企業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承擔者,應全力發揮應盡的社會義務,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給予相應的人力、物力和智力支持,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更多機會。
(二)擴大視野,集思廣益,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
高校的專業設置、企業的崗位特點和學生的個性心理都要求更新和豐富社會實踐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高校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應充分發揚民主精神,廣泛征求參與主體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學生、教師和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以便更有針對性地設計社會實踐的組織方式、活動形式、評價機制、提升方案等內容。在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上,可根據實際需要開展社會調查、志愿者服務、公益活動、生產實習、文化傳播、科技咨詢、衛生保健等,也可讓學生自我組織團隊調研、模擬創業、發明創造等創新活動。
(三)鞏固合作,積極拓展,多方開拓社會實踐基地
實踐基地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要場所之一。地方高校應在現有合作關系基礎上,積極聯系、拓展和整合各類資源,注重深化與實體單位的合作關系,強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建立穩定、完善、結構合理的社會實踐基地體系,如大學生志愿服務基地、校企協同創新基地、科技推廣基地、文化發展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5]同時,社會各方也應給予高校應有支持。
(四)完善組織環節,創新管理機制,提升社會實踐價值
組織領導決定社會實踐的成敗。在大學生社會實踐組織過程中,地方高校應逐級落實責任,規范組織形式和環節,狠抓前期策劃、過程管理和考核評價,使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更加嚴謹和規范。在教學設計方面,需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開設社會實踐理論課程,給予一定學時和學分。[6]在制度建設方面,需盡快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實施層級式管理模式(見圖1),明確科室責任,保障社會實踐活動有序開展。
(五)加大培訓力度,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專業教師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既是組織者、參與者,又是引導者,教師在課堂上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遠大于學校的各種政策宣傳。因此高校要加大對專業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對社會實踐工作的認知水平和思想意識。為更好地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地方高校需突破困難,在積極引進行業人士進課堂的同時,鼓勵本校教師深入企業掛職鍛煉,提高教師隊伍中雙師型教師比例,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良好的專業指導。
(六)改革考核機制,加大學生能力素質評分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