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7 20:00: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控制缺陷
對于缺陷的控制,應該盡量減少缺陷的可能性,對于風險管理來說,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是重中之重,在盡量減少缺陷的可能性中再創造最大的機會做出服務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對于護理管理來說,患者的態度是衡量風險管理是否成功的一個標志。減少缺陷具體體現在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做到準備充足、應對突況不能慌亂、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待患者的態度要良好等,對于護士的培訓要做全面,護理的過程中要有監督獎懲制度完善。
2嚴格要求護理人員
通過對護理人員自身的嚴格要求,不可以抱有得過且過的態度,護士的護理效果是整個護理階段最直觀的表現[1],也是患者能最直接感受到的,因此對于護士的心理素質以及護理技術要有明確的要求,只有做到每一名護理人員都有高素質高水準的護理程度,才能夠讓風險管理變得容易。具體做法可以是定期組織培訓,對于當天的工作要有考核,月度季度可以評選優秀工作者,對工作認真并且受到患者歡迎的護理人員進行鼓勵。激勵其他人員更加優質的完成工作。對于一些醫患糾紛的相關問題要及時解決,分析典型案例,爭取下次遇見類似情況可以避免糾紛產生。對成功解決問題的護理人員可以讓他們進行相關經驗培訓,為大家講解一下自己遇到那種情況的時候是怎樣解決的,分享經驗。對于相關法律要熟悉,必要的時候通過法律條款來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捍衛醫院自己的利益法律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定期對護理人員以及管理人員進行知識法律考核,這樣可以督促護理人員對相關知識牢記。
3安排正常合理的上班時間
對于護理人員來說,不僅是心理素質要高,體力也是很關鍵的,面對各種情況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24h不斷的進行觀察處理,風險管理在其中的體現的就是,要為護理人員安排正常合理的上班時間,上班時間合理意味著可以讓護理人員得到充分的休息,只有工作時間合理,他們才可以進行正常的工作,避免工作失誤以及情緒的保持。這樣醫療事故以及醫患糾紛的風險就會降低到最小。合理的工作時間可以讓護理人員在工作的時候能夠高效高質的完成工作,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需要有新人及時補充,不要讓護理人員超時工作,尤其是對于醫療行業這種行業,如果護理人員長期不間斷工作會導致身體疲憊以及精神緊張,這樣會導致工作失誤。
4做好交接記錄
做好交接記錄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醫療護理工作中面對各種不同的患者,患者病情的變化記錄很關鍵,工作記錄對于患者和護理人員同樣重要,對于工作記錄一定要規范嚴格的執行,而且在面對醫患糾紛的時候,醫院的工作記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很多醫院會因為忙或者是醫患糾紛少就對工作記錄不做太硬性的要求,這樣做是非常不好的,同樣也是增加風險的可能性,所以,一定要加強工作記錄的監督力度,做到每一個患者每一次變化和治療都要有詳細的記錄,這是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重點,無論是紙質記錄或者是電腦記錄,記錄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采用最適合自己醫院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5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
對于意外或者是醫療糾紛發生的時候一定要采取積極面對的態度,及時上報以及討論應對程序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夠有效地避免事態的惡化[2]。對于風險管理部門的機制建立也要重視起來,只有風險控制部門建立才能夠對護理部門或者其他部門進行監督,加強醫護人員本身對風險管控的重視,出現了違規的人員要及時的予以懲處,這樣才能夠起到監督以及控制的作用。風險因素的分析也是很重要的,分析風險因素對于避免下一次風險的發生有預防作用。風險因素分析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5.1從管理因素入手。只有做到先制定風險管理章程,明確責任制度才能夠保證風險管理能夠正確的實行,因此對于風險管理的理解和讓正確的人來進行管控是很重要的。無論是在風險發生之前對于風險的控制,還是風險發生之后的應急處理都需要專業的人員來操作,風險管理人員不應該缺少。
5.2從執行人員的水平入手,護理管理中風險控制者就是護理人員,對于護士關于風險知識的培訓是有必要的。很多護士比較關注護理的結果以及醫療方面的知識,但是不注重患者感受,這樣做是一個危險因素[3]。所以培訓和考核很重要,并且要監控護理人員對于風險管理的執行。
5.3患者因素也要重視,因為患者進入醫院治病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加上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心理受到很大的打擊,出現糾紛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對于特殊的人群一定要注意護理方面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減少因為護理不得當或者是態度問題增加醫療事故的產生幾率。
6小結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1月-12月實施風險管理的精神患者150例設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齡33~68歲,平均(36.42±5.12)歲;觀察組患者,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齡37~70歲,平均(35.25±6.07)歲。
1.2方法
1.2.1加強護理人員軀體疾病的知識培訓
精神患者多為老年人,又多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軀體疾病,患者的主訴能力較差,增加了精神科護理的難度。因此,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軀體疾病的知識培訓,內容包括:胰島素的注射方法、判別低血糖的臨床表現、處理低血糖方法等。
1.2.2提升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
定期組織精神科醫護人員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書寫護理記錄,保證護理記錄的“真實、及時、準確、具體”,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應將病情及時告知其家屬。注意護理記錄的存檔備案,提高證據意識,強化法律意識。早、晚間護理人員都需要對病房進行檢查,一旦發現違禁品應立即收繳,貫徹一日一小檢,一周一大檢的工作制度。
1.2.3注重合理用藥,避免藥物中毒
對于精神患者,臨床主要采用精神疏導加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咕癫∷幍牟涣挤磻螅瑢τ诨加械脱?、心臟病、冠心病等軀體疾病的患者尤為明顯,最為普遍的就是鋰鹽中毒事件。在對精神患者實行護理的過程當中,需要注重合理用藥與個性化用藥,建立護理表格,記錄患者用藥后的軀體反應。
1.2.4加強“三無”人員的護理
對于警察局與民政局送來的“三無”人員,按照診療制度,全部進行艾滋病與乙肝病毒檢驗,明確患者是否存在毒癮,避免發生科內感染。
1.2.5強化對重點患者的護理
部分精神病史長且病情嚴重的患者容易出現傷人、自殘的沖動,因此要將此類患者安排在方便觀察護理的床位,護理人員每隔15~20min巡房一次,做好巡房記錄,避免發生意外事件。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意外事件發生率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以派發問卷的方法調查患者家屬對于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總分100分,>80分為滿意,79~60分為基本滿意,59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9.0進行,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意外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意外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家屬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5).
3討論
隨機收集我院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900例,男533例,女367例,年齡22~74歲,平均(48.11±2.29)歲。收集風險管理后(2014年1-8月)住院患者900例,男547例,女353例,年齡20~75歲,平均(48.24±2.33)歲。風險管理前后所選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①風險管理培訓:定期組織相關護理人員參與風險意識、風險管理措施、職業教育等,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強化其服務意識,樹立起“以人為本”和“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意識。分層次組織相關護理人員開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強化其法律意識,并增強其責任意識與風險意識,將護理風險管理作為日常護理項目。②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通過積累臨床資料、不定期開展臨床檢查以及護理查房,分析日常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教訓,準確識別、評價并處理風險問題,如輸錯血、用錯藥、患者摔傷、褥瘡以及導管脫落等。加強對護理薄弱不安全因素的篩查及評估,尋找避免或者控制風險發生的方法并持續進行質量改進,確保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③風險管理的實施:a.組建風險監控小組:由科室主任、護士長以及護理人員組成風險監控小組,主要職責為分析、評估并預測潛在風險,同時制定相應的防范和處理措施。b.側重風險點管理:針對急診室、手術室等醫院主要風險點,一旦發現風險應迅速處理。c.加強護理質量管理:強化“三基三嚴”培訓,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以及專業技術水平。d.落實風險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護理管理以及風險管理制度,并建立標準化風險防范和搶救措施。e.糾紛處理:及時回應并妥善處理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各類疑問,對于其不滿以及投訴需迅速做出回應以及協調處理。
評價標準:①護理綜合質量:定期對各科室開展護理綜合質量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危重患者護理、病區管理、急救藥品及器械管理、護理文件書寫、消毒隔離、護理安全管理、應急預案、護理“三基”理論以及技術操作考核等,總分100分。②護理投訴事件:統計任何原因所致患者對護理工作不滿,并投訴至科室負責人處、護理部或者醫院等事件。③風險事件:統計在開展護理工作中風險事件發生率,包括輸錯血、用錯藥、患者摔傷、墜床、褥瘡以及導管脫落等。④護理滿意度:采用科室自制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統計學分析:數據以SPSS18.0軟件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比較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開展風險管理后,患者的投訴率、風險事件發生率較風險管理前顯著降低(P<0.05);風險管理后患者的滿意度較風險管理前顯著提高(P<0.05),見表1。風險管理前后護理質量評分比較:風險管理前,綜合護理質量評分(91.09±3.15)分,開展風險管理后,綜合護理質量評分(97.16±2.62)分,風險管理后較風險管理前顯著提高(t=44.445,P<0.05)。
三、討論
目前,在市場經濟的運作下,工程項目管理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像項目管理層的監督不到位、對項目管理的水平低、企業的擴張與企業間的利潤不同步以及總公司與各分公司間的利益沖突,這些都是項目工程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完善工程項目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工程項目管理的企業可以為客戶提供解決不同困難的途徑,解決客戶的實際性問題。針對工程項目復雜性的特點,企業的管理層應做到不斷加強與完善項目工程的管理策略、提高組織機構的管理效率、加快各企業間的信息傳遞、完善業績考核以及優化各部分間的利益達到化解內部矛盾的功效。工程項目管理的不斷優化,能夠使得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使得企業更具有實力,企業將會在不斷調整的基礎上,繼續開闊市場、加大宣傳,對項目工程進行進一步的專業化管理。由此可見,項目工程的管理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
2物資采購
2.1采購的涵義
采購是指企業或個人在商品流通的過程中對所需的商品進行預測,從商品的質量、價格、渠道以及數量上進行進一步選擇,采購的方式包括很多種,有批發、零售、網上電子采購,還可以是供需雙方面對面的交易,主要是指需求方為獲得物資、信息、技術等進行的一種交易行為,在市場經濟的交易工程中當物資、信息、技術的所有權發生轉移時意味著采購的交易過程完成了。
2.2采購的重要性
現代企業的管理中采購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工程項目中設備采購的好與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優化工程項目中原材料的采購,一方面能夠增強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面能夠降低生產成本。
3工程項目采購風險的發展現狀
目前,在市場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工程項目的采購管理成為工程項目管理的一個關鍵之舉。所以,加強對采購工作的管理,對于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采購工作效率、項目工程的順利進行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隨著國際市場的不斷開放,建筑市場的競爭力也越來越激烈。進入21世紀,國際、國內的各大企業都在不斷地擴張,而工程項目管理的專業性人員缺乏以及工程項目中物資管理水平的低下,使得整個工程項目采購的發展現狀呈現出粗放型、不完善型的狀況。
3.1國內研究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在項目工程風險的管理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很多學者將從風險中得出的分析、對策、識別方法等運用到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中。但是,就目前看來,我國對采購風險管理的專門性研究還是比較少,況且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都只停留在表層上,深層次的成果相對缺乏。有學者指出我國目前的采購風險體現在采購的各個環節中,各企業中的采購人員對采購中存在的風險認識不足、企業制定的采購決策不科學、容易受利益關系的限制等,這些都是造成工程項目設備采購風險的成因。工程采購的風險與其他類型商品采購的風險相比較具有特殊性,工程采購的材料都是特質的,它會在一段時間內一磚一瓦地呈現在你面前。因此,工程采購除了具有一般風險外,還具有一些特殊的風險。現在,我國很多企業中的采購者在采購過程中效率低下,在采購工程中信息來源的多樣性會消耗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很多采購者為了方便,省時間,在采購時沒有做到貨比三家,自然而然采購的效率就比較低。另外,在采購過程中還存在采購方與供應商間的溝通不完善、信息共享程度差等問題。采購方與供應商之間相互隱瞞各自的信息,多次的談判是通過電話來實現的,所以相互間的信息共享度差。
3.2國外研究現狀
在項目工程采購的風險研究現狀中,國外的研究多趨向運用定量的方法對項目工程中的風險進行管理研究,其研究的范圍較為廣闊,對風險的分析、識別占有較大比重。目前國外已經建立了識別項目風險的管理機制,對一些大型工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應對措施。一直以來國外的項目工程管理大都基于主觀經驗,缺乏實質性的探索,所以,建立對項目工程的風險探索、風險評估、風險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在項目實施之前就將項目的風險指數降至最低,盡可能地減少工程項目的生產成本。2007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目前很多企業管理者更多地是在應對工程項目中的風險,而不是從最初的防范風險做起,針對此風險各企業應該盡早地不斷完善防范風險的對策。雖然,國外在項目工程采購風險的管理中取得了不少優秀成果,但是對于項目工程中的一些風險還是缺乏定性的、專業性的研究。
3.3發展的方向
工程項目設備的風險管理是項目管理與風險管理的結合,是風險管理在項目管理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從總的發展趨勢上看,我國目前的項目工程風險管理的發展朝著計算機化、專業化、全球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是一個周期性長、不確定因素多、投資消耗多、技術要求高的過程,且我國在風險應對水平上也低于國際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項目工程設備風險管理的水平是一個重要課題。對于風險技術管理中的風險分析、風險預測等技術還要繼續探索。隨著,自然科學與技術科學的不斷發展,我國在項目工程風險管理的領域中提出了許多新觀點:風險效益的綜合化、風險預測的定性化以及風險管理模式的完善化。伴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采用計算機技術來管理工程項目越來越具有優越性,現在有些學者運用計算機技術針對項目工程中的采購風險提出了風險評估系統、風險預測系統、信息管理系統。各個企業的管理者在計算機上運用這些系統解決一些大型工程中遇到的風險問題。對于一些地區跨度大、專業分類比較雜的大型工程來說,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地加強信息溝通,及時地提供有效信息。計算機管理技術的運用,使得項目管理的科學性逐漸朝著成熟的方向發展,可以說項目工程的管理也逐漸走向專業化,企業主將項目工程管理體系理論逐步運用到實踐中。工程項目風險的管理在不斷朝著全球化的方向發展,集中體現在國際間項目工程的合作不斷增多、國際間專業信息的共享以及國際間專業活動的增加。項目工程風險管理全球化的發展一方面為我國提供了技術與知識,另一方面,伴隨的挑戰也加強了,對我國項目工程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F在的項目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領域比較廣,所涉及的知識也比較廣,在很大程度上項目工程管理將抽象的轉化為具體的,總之,我國的項目工程風險管理在不斷朝著綜合化的趨勢發展。
4結語
關鍵詞:農業銀行信貸資產風險管理利率
一、利率市場化給農行帶來的風險及應對利率市場化的風險管理措施
利率市場化的目標是形成以中央銀行調控的基準利率為基礎,以反映市場資金供求的市場利率為主的利率體系。利率水平的預測和控制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雖然從每個金融機構的自身來看,它對自己的金融產品具有定價能力,也就是說它能確定本機構的籌資成本和貸款收益,但它的定價水平能否被市場所接受,則取決于能否與市場利率保持一致。因此,它的定價能力是受到限制的,必須考慮市場利率水平,與市場利率保持一致。
從國內金融市場的實際狀況來看,結合西方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經驗,我國農業銀行要從四個方面著力,循序漸進地構建有效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從而加強利率風險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完善利率風險管理的組織結構。一套完善的利率風險管理組織是實現有效的利率風險管理的基礎。我國農業銀行的機構設置還不夠完善,不能完全同步市場改革進程,管理的力度滯后于風險的強度,內部職能分工不夠明晰,日常工作管理重點在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只是其市場風險管理中的一個方面,并未在銀行日常經營和風險管理中充分考慮。以信貸管理部、資產風險管理部等部門替代資產負債管理部,一些行以信貸風險管理作為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重心。
此外,一些行計劃財務部也在行使資產負債管理的職能,對銀行資金來源和運用加以規劃管理,但其管理目標是保證銀行各項資產負債指標符合比例管理的標準,資金在全國各分支行的調配上滿足流動性和盈利性的需要,很少考慮利率風險問題,關于利率預測更是一片空白。因此,建立利率風險管理必需的組織機構,發揮相關組織結構的實際作用,是農業銀行加強利率風險管理的前提。
2、借鑒西方先進利率風險識別和管理技術,開發金融衍生產品交易規避利率風險。
3、提高對長、短期利率的預測能力。農業銀行要想減少利率風險,必須通過各種方法縮小風險缺口。如果農業銀行能正確預測利率走勢,并保持相應的風險缺口。那么,不僅能回避利率風險,而且能獲得更高的收益。筆者以為,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結合國內外宏觀經濟的長期走勢,可以判斷利率的長期走勢。從中長期來看,目前人民幣名義利率進入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水平,不排除未來有望走高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農業銀行可適當考慮借長貸短的經營策略,保持適當的利率缺口,以實現中長期較高的收益。
4、完善農行內部控制機制。合理確定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是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加強市場風險管理的環節。
二、信貸風險的表現及成因
1、歷史遺留因素。
在傳統的產品經濟時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階段,企業自有資金過少,支撐企業運營的資金大部分由銀行貸款鋪墊,由于經濟結構不合理,市場體系不健全,金融體制不完善,社會信用混亂,企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問題都造成了銀行不良貸款,且沒有更多的轉化渠道和分散途徑,使銀行信貸風險具有普遍性和難控性。農行承擔了國家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成本,如供銷系統企業貸款、農發行劃轉的貸款、國有農場和國有企業貸款等,現在都成為農行的沉重包袱。
2、政府干預因素。
政府部門為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或為了追求任期政績,好大喜功,短期行為嚴重,片面追求產值數量、項目數量等,表面上看似乎非常支持企業發展,給銀行造成一種假象,以為政府大力支持的項目絕對沒有問題,甚至有的政府部門直接或間接、有形或無形地給銀行施加壓力,迫使銀行發放貸款,導致貸款質量先天不足。
3、市場缺陷因素。
由于社會經濟的隨機性和偶然性引發市場經濟諸多不確定性因素,銀企借貸雙方很難準確地預測經濟發展前景,使得銀行信貸資產風險加大。此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是決策的依據,銀行信貸行為以項目要素來決策,而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系尚不完善,市場法制不健全,信貸項目要素的信息不充分必然帶來信貸決策的盲目性,信貸決策所依據的信息的粗略、滯后和失真可能會和經濟發展前景不一致、不協調而歸于失敗,從而擴大了銀行信貸資產的風險性。
4、道德困境因素。
社會誠信的缺乏,企業以經濟利益為驅動力竭力追逐利潤最大化,個人盡力追求收入最大化,道德良知的約束力顯得無力。企業想方設法通過擠占挪用、隱匿資金、拖耗時效、逃脫擔保、故意拖欠、惡吞、騙取貸款等形式直接向銀行轉嫁道德風險,或以破產廢債、分立逃債、合資甩債、承包租賃不理債、轉讓出售不還債等形式間接向銀行轉嫁道德風險。另一方面,銀行個別信貸人員在各種利益的驅動下,也有發放人情貸款,或者以貸謀私,有的甚至內外勾結騙取貸款,造成銀行信貸資金損失。
5、管理失誤因素。
個別信貸人員素質偏低,風險意識不強,加上內控機制不全,管理手段不力,監督不嚴,特別是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措施不力,使銀行成為信貸風險的承擔者。如調查資料虛假不實,調查內容不完整,審查不嚴,抵押登記手續不規范,貸后檢查不及時,流于形式,重要貸款檔案保管失誤,對企業風險預警不及時等等,都將導致企業到期償還貸款能力降低,甚至債權懸空,造成銀行損失。
6、法制缺陷因素。
金融法律體系不健全,部分法規制度如《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管理規定》等尚未出臺,導致某些金融活動無章可循、市場秩序混亂;特別是法院有關的司法解釋不盡合理或有效,如國家劃拔地抵押登記有關司法解釋,導致了銀行、土地登記、房產登記三者間難于理順,在企業間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等,這些問題給企業逃廢債、金融舞弊、地方干預等留有空間,增大了銀行信貸風險。
三、建立防范新機制,有效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貸資產
(一)完善信貸決策機制,確保新增貸款低風險。
完善信貸決策機制,講求貸前調查情況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不能簡單地按企業現成財務報表統計其資產、負債及相關財務分析數據,對應該剔除的如貶值商品、應收款中的呆帳、資產的高估等因素,要予以剔除后再統計,最好企業能提供經有資質的會計、審計等社會中介機構審核認定并承擔相應責任的財務數據。
加強審查環節,明確審查經辦人和審查主責任人各自職責,強化制約和激勵機制;明確審查職能定位,在審查每筆貸款業務時,必須從客戶最基礎的數據入手對貸款的合規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等進行綜合審查,而不是對貸款材料簡單的復核和復測;加強貸審會決策議事功能,明確貸審會參加人員資格認定,貸審會成員必須是最具評審能力的業務精英,而不能隨便委托他人參加。個人經營性貸款和消費性貸款也要定期走訪,了解其生產經營和生活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確保信貸資金安全。
(二)多管齊下,加快化解信貸資產顯性與隱性風險。
1、健全風險預警機制。
嚴密關注借新還舊貸款,借新還舊對降低貸款的實際風險程度意義不大,只能在形式上使貸款保持“正?!毙螒B,正是這種“正?!毙螒B使貸款的不良屬性和風險更具隱蔽性和欺騙性。建立信貸資產質量報告制度,由經營行定期向上級行報送信貸資產質量分析報告,報告不及時或報告質量達不到要求的要予以處罰。
2、健全風險退出機制。
努力提高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行業競爭情況和客戶償債能力的判斷,主動從那些生產能力過剩、經營效益不高、缺乏優勢的傳統產業、企業提前退出,既有效防范貸款風險,優化貸款結構,又通過信貸資金的轉移和優化配置,促使企業、產業和行業進行結構調整和重組,做到有進有退,實現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大力發展財務顧問、企業并購重組、不良資產集中處置等投資銀行業務,積極推進投資銀行業務與商業銀行業務的有機結合,創新資產信托品種,提高信貸資產的流動性,轉嫁信貸風險。
3、健全風險轉化機制。
建立清收轉化責任制,結合行長目標責任制的考核,把清收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具體人員,強化對清收的考核,劃出專項費用與各行清收考核掛鉤,確保清收轉化目標的實現。發揮信貸效能,把清收轉化不良資產與執行停減免緩利息、貸款呆帳核銷、以資抵貸、貸款投放、企業重組等結合起來。依靠各方力量,運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區別不同企業,分類掌握,一戶一策予以清收、轉化不良資產。
(三)建立健全信貸資產考核新機制。
1、建立一整套科學、嚴密、可操作的責任追究制度,使信貸管理做到程序規范化、責任明確化,獎罰標準化,通過建立完善的檢查、監測、評價體系,使信貸人員責任明確,獎罰具體,充分調動其管理信貸資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2、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信貸管理的規章制度,包括審貸分離、獨立審查、授權授信、貸后檢查等制度,并對每一個工作環節和業務流程的關鍵點與風險點實行約束,把內部控制制度置于貸款的全過程,使各職能部門和信貸人員在內部控制之下不敢違規操作和越權行事。
3、建立貸款的法律審查制度,切實做到每筆貸款手續都具有合法性和法律約束力,要強化轉授權的管理,根據業務品種、地區風險狀況、貸款管理能力來決定轉授權的要限,并實行動態調整。
4、建立健全管理行對經營行的檢查監督機制,定期對經營行執行規章制度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并認真嚴肅處理,同時也要對制度可操作性、有效性進行評價,根據實施情況及時進行修訂、完善,對下級行要承擔管理責任。
(四)加強信貸人員素質教育。
1、強化理念教育。
牢固樹立發展理念,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求真務實的精神、不斷創新的方式,去推動我行信貸業務的集約經營、高效發展,開創信貸工作新局面;牢固樹立競爭理念,將優質信貸拓展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徹底摒棄“等、靠、要”思想,強化競爭意識、營銷意識和開拓意識,做好“搶、新、快”文章;牢固樹立風險理念,正確處理好加快發展與控制風險的關系,既不為了發展而盲目放貸,也不因害怕風險變成發展的障礙,堅持發展與控制風險兩手抓,排除各種干擾,切實實行各種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貸款的安全性;牢固樹立責任理念,正確處理責任追究中的主動與補動關系,懲罰不負責任的行為。
2、強化業務培訓。
嚴格培訓管理,把培訓與上崗、任職、晉升和獎懲緊密結合起來。每次培訓都要進行測試,成績不合格者要重新培訓,并視情況降低資格等級。
3、強化激勵機制,建立一套尊重員工、信任員工、培育員工的政策和機制,使員工在公開、公平、公正的機制下,從理念到制度都把全行整體利益及員工自身利益調整到一個方向上,構成一個有機價值鏈,使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調動與發揮。
四、加快改革外部環境
1、轉變政府機制職能,杜絕行政干預。
真正實行政企分開,使企業成為獨立自主的經營者和法律責任的承擔者;建立多元投融資體制,并明確投資主體,建立出資人制度,政府不干預投資主體的決策和銀行貸款;真正實行政商分離,商業銀行不再辦理政策性業務,杜絕政府對銀行的行政干預,以保證信貸資金的合理使用,降低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
2、加快社會信用建設。
盡快對征信行業立法,為信息資源共享創造條件,為個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存儲、查詢、使用涉及到個人隱私、商業秘密提供法律保護,也只有通過立法,才能保證企業和個人信用聯合征信系統的合法性,才能高效地采集、開發、利用和披露信息,避免多頭投入,重復建設和浪費資源。
3、出臺不良資產處置優惠政策。
在深化金融改革的過程中,允許國有商業銀行借鑒資產管理公司的經驗,進行不良資產內部剝離,實行人員、帳務和資產的徹底分開,自主經營;對企業債務的減、免、停、緩可以考慮逐級放權,以加速處置銀行不良資產,在放權的同時,從上到下都要建立檢查監督機制,對不能嚴格執行減、免、停、緩政策,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或損失的,要嚴厲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對歷史遺留和政策因素產生的不良資產,如農發行劃轉的貸款、供銷系統企業歷年滾動下來的貸款以及一些特定貸款,建議由國家財政彌補銀行損失;稅費優惠,對銀行提取準備金支出和核銷各類損失支出允許稅前列支,減免銀行收取、處置抵債資產相關稅費,訴訟費允許參照資產管理公司減半支付。
從而導致護理工作面臨的風險多的特點。
1.1病人跌倒、墜床
骨折后自理能力下降,行動不便,易發生跌倒、墜床的危險。
1.2輸液外滲
骨科患者多用20%的甘露醇脫水、消腫,因該藥物為高滲液體,如輸液外滲,處理不及時易出現局部軟組織壞死,甚至引起各種糾紛。
1.3引流管扭曲、脫出、堵塞
各種引流管的擺放,對于疾病的治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未能及時觀察和發現問題,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或出現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1.4窒息
頸椎外傷尤其是合并脊髓損傷的患者存在的影響呼吸功能的因素:延髓呼吸中樞受壓迫,引起中樞性呼吸抑制、咳嗽發射遲鈍、呼吸機麻痹、氣道狹窄等使氣道內分泌物增加、排除困難、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頸椎前方重要器官、血管較為集中,而血管、組織水腫及假體滑出造成的呼吸困難,可引起患者窒息。術后活動性出血形成的血腫可直接壓迫氣管,造成窒息。
1.5泌尿系統感染
由于治療疾病和手術的需要,骨科患者常常需要留置導尿管。護士在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留導尿者每天必須行會陰擦洗兩次。如果操作不當或患者體弱多病,機體抵抗力低下事,就有泌尿系統感染的護理風險。
1.6護理書寫不規范
護理文書是重要的病案資料,對患者的診斷、治療提供了依據。同時,也是很重要的法律依據。具有嚴肅性、嚴格性,更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護理文書的書寫必須保證全面、真實、及時、準確。但在實際工作中,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如記錄不全面、時間或日期未寫、問題處理后未做記錄、前后記錄有矛盾、不觀察病情照抄上一班記錄等,嚴重違背了護理文書規范要求。如有糾紛,將直接導致敗訴。
1.7治療操作中的風險
無論是輸血、輸液及各種注射,還是發口服藥,采集各種血標本等稍有不慎均可造成各種損失甚至是傷害,特別是配藥和更換各種液體時,由于現在各種藥的品種繁多,用藥頻繁的更換,輸液人次多,實習生多,輸液量也大,使用雙通輸液器等原因使配伍禁忌問題時有發生,這使護理工作潛在的風險問題更加繁多。
1.8壓瘡
骨科病人因需長期臥床、截癱或需牽引、患肢疼痛、全身血液循環差、皮膚抵抗力低下、康復時間長,如護理未到位易使患者形成壓瘡。
1.9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滯后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法制日漸完善,人們的健康意識和維權意識也日益增強,患者及家屬對醫務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受傳統護理習慣的影響,護士對潛在的、無形的工作重視不夠,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危機意識、風險意識。[3]
1.10專業理論技術及新設備操作知識缺乏
骨科手術發展較快,各種新技術和手段不斷更新,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參差不齊,若對各種??撇僮骷皩?浦R不熟練,而產生技術風險。如在對頸椎損傷病人翻身時,操作不當易發生呼吸驟停;脊髓損傷患者在搬運或翻身時,未保持頭、頸、軀干呈軸線而造成損傷加重;在石膏未干的情況下搬動病人,造成石膏變形、折斷等技術風險。
2護理風險可能導致的后果
導致病人受傷、傷殘、并發癥及死亡;延長病人的住院時間,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對患者的健康權益和經濟權益構成危害;導致醫療糾紛、投訴,甚至法律申訴;使職工工作壓力大;使公眾對醫院失去信心,使單位在人力、金錢及聲譽受到損失,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本身也構成危害。
3護理風險管理的策略
3.1樹立護理風險意識
組織護理管理人員參加風險管理培訓,同時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全員防風險的能力,灌輸“醫療護理風險無處不在”的理念,采取各種形式組織全科護士反復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知識,讓每個護士通過學習強化風險意識,使之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和常規。
3.2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制定護理風險管理預案
風險管理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組員由護理質控人員、護理骨干組成。通過以往積累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明確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事件,在結合骨科患者的病史資料進行評估,制定各種應急預案。
3.3持續護理教育培訓、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定期組織業務學習,遇到疑難病例、復雜手術及新技術、新項目,邀請醫師講課,制定護理計劃,有效地做好病情觀察,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士對疾病的預見性。對年輕護士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分階段考核,營造學習氛圍,鼓勵護士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的學術活動,提高護士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減少系統內部人為因素而引發的護理風險事件,對各種新設備、新儀器實行專人管理,定時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制定統一的操作規程,且做好培訓,確保人人掌握。
3.4加強護患溝通,規范護理記錄
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及時于患者和家屬交流溝通,解決患者的問題及不適,疏導不良心理反應,滿足患者合理要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針對護理文件書寫常出現的問題如缺項漏填,護理措施及過程記錄不全,護理記錄與醫療記錄不符合等,通過培訓及不定期檢查,進行持續質量改進,提升護理質量。
3.5維護病區環境安全
對危重、大手術后患者,盡量調至易于觀察接近護士站的病房;對意識不清、小兒、老年人及病情危重患者應加床護欄,并將危險品遠離患者,以防墜床、燙傷或意外傷害;對行動不便者將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盡量保持衛生間、開水間、走廊、病房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濕處放置防滑標志,以防摔倒。
4效果
4.1提高了護士的風險意識
通過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和運用,針對護理薄弱環節進行分析,找出避免和控制風險的方法,提高了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及應對能力,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強了護理隊伍的抗風險能力[4],避免了護理工作中的風險。
4.2提高了護理質量
護理風險管理與護理質量二者相輔相成,及時發現護理風險問題不僅拓寬了護理工作大的范疇,還為護理質量管理提供了可靠的臨床依據,促進了醫院護理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林菊英.醫院管理學護理管理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07.
[2]李亞潔、張立穎等.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19-920.
1.戰略管控型。
母公司利用控股權支配從屬公司重大決策和經營活動,追求資本增值和區分戰略板塊、業務板塊的多元化發展。
2.財務管控型。
母公司通過資本運營手段指導、監控從屬公司,對從屬公司的經營計劃和執行過程不過多關注,以實現財務目標為終極目的,以財務指標考核、控制為主要手段。
3.運營管控型。
采用運營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團,對集團資源高度集中、企業經營活動的統一并優化。從戰略規劃到實施,從生產經營活動到業務管理,都要納入集團管控范圍。通過上述介紹,我們可以看出,運營管控型是最集權的管控模式,而財務管控型又是最分權的管控模式,而戰略管控型則介于兩者之間。隨著集團管控管理模式的不斷演變,有的集團又將戰略管控進一步細化為“戰略實施型”和“戰略指導型”,前者偏重于集權而后者偏重于分權。
二、組織架構和發展戰略管控
1.集團公司組織架構管控。
組織架構包括集團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部門機構設置。建立統一、合理、高效的組織架構體系是實現集團有效管理的關鍵,在管理控制體系中起著“骨架”的作用。組織架構設計與運行通常存在以下潛在風險:治理結構形同虛設,企業缺乏科學決策和良性運行機制,有可能導致經營失敗,難以實現公司戰略規劃;內部職能部門設計不合理、權責分配不合理,可能導致機構重疊、職能缺失、互相推脫、效率降低等問題。所以,集團公司必須建立有效的組織架構管理體系,并確保其行之有效地運行。主要手段如下:一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治理結構。內部管控是一個系統工程,設立集團公司的公司治理體系,要從內部控制角度考慮建立一套相互分離、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公司治理體系。要按照公司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體系,制定完善的決策體系和議事規則,執行和監督職能相互分離、相互制衡。二是合理設置內部部門,分清職責。在部門內部運行過程中一經發現有存在職能重疊、缺失或運行低下的問題,要及時調整部門架構,通過制定公司組織架構圖、業務流程標準、部門職責說明、崗位說明書等手段,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做到各司其職、權責明確。
2.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管控。
公司發展戰略是指企業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對未來發展的定位和預測。集團公司要做到統一發展,必須要有共同的發展戰略,集團內各成員單位在共同的戰略指引下制定經營計劃,以確保集團整體戰略的實現。通常情況下,集團公司在董事會下設戰略委員會,負責公司的發展戰略制定工作。戰略委員會要綜合考慮宏觀經濟政策、國內外市場的變化趨勢、生產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結合自身情況和資源,制定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董事會審議發展戰略后提交股東會批準實施。
三、集團公司的財務管控
財務是公司發展的命脈,因此,實行集團公司的集中管控必然要做到對財務的集中管控。隨著現代網絡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集團公司通過統一的信息平臺和財務共享中心實現對集團內單位的財務集中管控。建立統一的會計核算科目體系、統一的會計核算處理系統、財務報表合并系統、統一的現金管理平臺、預算管理體系、內部審計體系等。著名的GE公司(通用電氣公司)通過與銀行網銀支付系統對接的現金管理平臺,將子公司資金每日下班前定點上劃,集中大量資金利用北美與歐洲的時差進行“隔夜”資金運作,資金運作是按小時甚至分鐘計算的。這樣,產生了不小的資金利用收益。近年來,大型集團公司紛紛采用財務共享中心模式進行財務管控。它將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子公司的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統一拿到總部進行,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作為一個財務管理平臺,僅需設專人負責票據的收集、掃描及上傳工作。這樣做的優勢:信息統一和集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提升財務決策水平等。
四、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