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1 21:41: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性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語文教學中“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內涵
在語文教學中,“教育性”是本質的一種特征,語文教師通過語文教學傳輸給學生一定的語文知識。另外,還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教導學生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教育的內容,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語文教學中教育性的內容和主要特點。
此外,除了“教育性”,還有“趣味性”的特點。語文教師講授語文知識,不應該只是一味地、枯燥無味地灌輸,而應該讓課堂生動活潑起來,多教授學生感興趣的語文知識,培養學生對待語文的審美情趣及綜合素養。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育性”與“趣味性”滲透在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趣味性很濃的講解,成功地教授給學生語文知識。這樣讓學生有很豐富的體驗,真正地讓語文學習成為一門讓人享受的課程。
二、為什么要注重“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教學功能
在語文教學中,“教育性”和“趣味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是評判語文教學實踐是否合格與優秀很重要的一個標準。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成長成才,教育學生成為一個綜合素質很強、能夠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缺失了教育功能的語文課不能稱之為語文教育,任何時候,教育性的功能是最本質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缺失了趣味性,語文教學才會成為枯燥無味的“灌輸”。這樣的教育方式,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甚至有可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反感。在這種情況下,不利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不利于踐行新課標的有關精神,不利于深化語文教學實踐與改革。
三、怎樣讓語文教學更好地達到“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效果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學會在語文的閱讀、寫作等各個版塊中,滲透進更多優秀的思想。不僅僅是讓學生單純地學習語文的表達,而應該將它與愛國主義情操、團隊意識、民族情感等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吸收有助于提高自己綜合素養與情操的東西。
其次,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避免“知識面窄”的現象,盡量讓學生學到多元化的語文知識。比如,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學點“四書五經”以及中國其他傳統文化知識??梢宰寣W生練毛筆字、學習朗誦、表演小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到的語文知識面會很“廣”,避免了狹窄性,受到的教育會更加廣泛。
然后,還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念,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語文的學習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而是終身的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可以讓學生一生保持一個學習的狀態,積累更加豐富的語文知識,為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 活動化教學
一.課題的界定
“初中語文活動化教學”,是指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學形式。它不同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曾一度盛行的“語文活動課”,語文活動課雖試圖解決傳統語文教學遏制學生主體性的問題,但它與一般的語文課相并列,將語文課的知識性(或學科性)與活動性割裂開來,形成純粹的知識分析課和單純的語文活動課,顯然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而我們提出的活動化教學正是力求尋找兩者的最佳結合點。它也有別于新課改過程中提出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立足于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拓展了語文課程資源,而我們提出的語文活動化教學立足于課堂教學,正好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互為補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研究意義
1.活動化教學實踐有利于改變滿堂灌、滿堂問的教學現狀,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語文課堂長期以來存在著大量的課文分析和以“一問一答”為主要形式的所謂“啟發式”教學,導致學生普遍感到語文課枯燥無味,出現了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尷尬局面?;顒踊虒W以大量生動活潑、求知求樂、益智啟智的語文實踐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習得知識,無疑將會為改善師生關系、營和諧教學氛圍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2.活動化教學實踐有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顒踊虒W以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將徹底改變傳統課堂的學習方式,努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活動化教學實踐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克服學習意志薄弱等不利因素。活動化教學將相對枯燥的語文知識學習巧妙地化入了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符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無疑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覺避免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等不利因素。
三.研究目標與內容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目標是,探索初中語文活動化教學的某些規律,改變初中語文課堂滿堂灌、滿堂問的教學現狀,提高我校語文教學質量;探索形成初中語文活動化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本課題圍繞研究目標,主要研究如下內容:
1.研究設計初中語文課堂實踐活動的方法。也就是根據語文教學的內容設計一個個生動活潑、求知求樂、益智啟智的語文課堂實踐活動。
2.如何進行初中語文活動化教學設計。即根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選用合適的語文實踐活動并將其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設計。
3.研究初中語文活動化教學的操作流程,構建初中語文活動化教學的基本模式或一般模式。
4.研究初中語文活動化教學模式在散文教學、詩歌教學、小說教學、說明文教學、議論文教學、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
四.研究步驟
準備階段:1.成立課題研究組織機構,制定課題研究與管理的相關制度。2.對我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反復調研、反復討論,查閱新課改和活動化教學等方面的專著,確定課題研究計劃與方案。3.廣泛占有資源,征訂《語文教學通訊》等專業雜志,購買《活動教學原理與方法》等教育教學專著,開通中國知網、龍源期刊網等專業網站。4.邀請專家進行開題論證。
研究實施階段:1.建立課題研究小組成員月會制度,將活動化教學理論與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反復討論、交流,逐步形成對初中語文活動化教學的共識。2.聯系語文課堂教學實際,征集導學、探究、運用、拓展等教學諸環節的課中實踐活動,并圍繞這一主題開展1~2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力爭結合現行初中語文教材設計出一批實踐活動,供教師在教學中選用。3.圍繞“如何進行初中語文活動化教學設計”這一主題開展理論思考、論文征集、課堂教學研討等系列活動,力爭總結出簡潔明了、易記易懂、合理實用的教學設計口訣。4.邀請專家進行中期檢查、評估,并結合中期評估意見對研究工作做適當調整。
關鍵詞:游戲化學習社區;教育游戲;教育性;游戲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18—0019—05
一 、游戲化學習社區現狀
1.游戲化學習社區概念界定
2005年司治國在其論文《游戲化學習社區的開發與應用研究》中將游戲化網絡學習社區定義為:在一個虛擬的游戲場景中,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習者們在輕松和愉快的探索和互動過程中學習知識,建構知識。[1] 他的定義側重于教育游戲(本文下面提到的教育游戲大都指網絡化學習社區)。游戲化網絡學習社區,顧名思義,重點是在學習社區,即它首先是學習社區。但是它什么樣的學習社區呢?即游戲化的、網絡上的學習社區。
2.國內外游戲化網絡學習社區相關數據統計
國內在網絡上比較盛行的游戲化學習社區有:摩爾莊園、奧比島、盒子世界、賽爾號等。國外最具代表性的游戲化學習社區有“企鵝俱樂部”(Club Penguin)和“網娃”(Webkinz)等。
下面僅從發行時間、注冊用戶、用戶群體、收費方式等維度對它們進行簡單的統計與比較,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國內外游戲化網絡學習社區都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盡管它們發行時間不長,但是已經擁有龐大的用戶,并且它們的用戶群體大多是6—14歲的兒童群體。另外,除了少部分游戲化網絡學習社區和游戲中一些特殊服務收費外,其他的幾乎是免費的。因此,游戲化學習社區發展勢頭強勁,越來越受青少年和家長的青睞。
3.游戲化網絡學習社區應用存在的問題
盡管當前市場上出現的游戲化學習社區數量眾多,門類齊全,囊括了幾乎所有青少年和兒童所能觸及到的各個領域,但是由于缺乏兒童教育的實踐經驗與理論指導,其開發出的游戲的教育性、游戲性大打折扣,真正適用于兒童的教育游戲并不多。加之近幾年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現象嚴重,不僅影響青少年的身心成長,也使得包括游戲化學習社區在內的網絡游戲成為學校和家長的眾矢之的。
我們對游戲化學習社區進行調研發現,游戲化學習社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 游戲性為主,教育性為輔
兒童游戲化學習社區的出現,促進了兒童虛擬人際關系網絡的形成與發展。但許多游戲公司開發游戲化社區的目的并不僅限于促進兒童的知識性學習和認知能力的提升。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其開發的網絡社區產品主要還是以娛樂性為主,學習性卻處于從屬地位。[2]另外,游戲和教育之間還出現了脫節現象。
(2)目標群體定位不嚴格
雖然說這些游戲化學習社區的用戶群體定位在6—14歲之間,但是社區開發運營部門為了其開發的游戲產品適合的人群更加廣泛,不顧及目標群體的認知能力,采用大而化之的統一開發模式。例如,游戲中知識難度太高,這對于目標群體就不太適合,會增加他們認知難度,要是知識難度太低,則會造成認知資源浪費。
(3)游戲任務和環境設計欠佳
游戲化學習社區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習者學習。游戲只是學習的表現形式,實質上是學習者通過游戲掌握知識。但是,目前市場上一些游戲化學習社區的任務和環境設計不夠合理,影響了學習者學習效率。例如,游戲的場景設計過于花哨,給學習者視覺上的厭惡感;再如游戲任務設計不合理,一會兒呈現知識,一會兒進行游戲,使得學習者迷航而且感覺知識雜亂無章。
因此,有必要對游戲化學習社區的“教育性”和“游戲性”進行一些測評,下面以一個國內網絡盛行的游戲化學習社區案例來說明。
二、個案說明
研究選取的游戲化網絡學習社區,結合了我國的教育教學實際,是一款由全國多所知名院校的專門從事教育游戲研究機構,近百位知名專家教授及研究人員共同研究,國內某知名游戲公司制作,凝聚了教育專家、學者及游戲策劃制作人多年共同心血的全球首款專為中學生開發的大型知識點探究式教育網絡游戲。
這款游戲面向的對象是全國初中生及家長。之所以選取該款游戲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對象包括家長,學生與父母的關系由童年時期的服從和依賴轉變為分離和依戀,[3]該款游戲可以改善學生與家長的親子關系。它以實現新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為基本理念,以創建快樂環境實現“探究式自主學習”為主要設計思想,以游戲與學習任務相互驅動為主要方法。希望成為學生喜愛的“既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探究創新意識,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教育性及娛樂性高度統一的游戲,成為中學生課余時間的娛樂首選,成為學校教學補充和提升的快樂自主學習方式。
三、測試方法
本研究通過研究團隊對該款教育游戲的初步測試,制定針對初中生的游戲評價量表。在對量表進行小規模測試后,修正并形成最終游戲測試量表。為方便全省各地測試學生,我們在網上建立網絡問卷調查系統,并將游戲測試量表導入,用以回收學生提交的問卷。測試網址為:http:///survey/,在運用相關統計分析軟件對回收的問卷數據進行分析后,給出游戲的評價。
論文摘要: 本文認為新課程理念下語文好課的標準是:教育性與發展性的統一;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用性與先進性的統一;多樣性與充分性的統一。
“什么樣的語文課是好課?”目前,課程論專家、教材論專家、教育專家眼中的標準并不一致。在20世紀90年代對語文有工具論與人文論之爭,進入21世紀逐步歸結到課堂“以人的發展”為最高標準的口徑上,在“綜合”的旗幟下,許多語文課上得失掉了“語文味”,聞不到語文特有的氣息。在我個人看來,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側重于教師講授功底的高低,如教師基本功占30%,教學過程占60%,教學效果只占10%,而新課程理念下課堂評價指導思想是,在教師提供的條件或創設的特定情境下,每個學生自我發現了多少新東 ,在這一過程中又發現了多少解決問題的策略與途徑。
一、一堂好課是教育性與發展性的統一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就是語文教學的教育性。語文教學的目標應追求“整體效應”,重多元,重綜合,重在“立人”。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傳授重視對“經”的傳授,忽視了“人”的發展。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因此教學的重點要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
21世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競爭已經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教育不再僅僅是為了一張文憑,而是為了使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人的個性得到自由和諧的發展;教育不再是僅僅為了適應就業的需要,而是貫穿于學習者的一生。語文應使人得到全面發展。從功利性的角度來講,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當中,學生在學校要生存,今后在社會上要生存,就要考高分,讀好學校,找“好”工作,這一切都必須通過考試這一關,這是不爭的客觀事實。但是一個人能在社會上持續生存發展下去,并且“持續”得很好,就不應僅靠考高分,還應擁有較強的能力,在語文上表現為讀寫聽說能力、交際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自學能力,能迅速、準確地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還應通過學習語文懂得一點生活的情趣,建構一個精神家園,培養一種高尚的人品,形成健康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這些便構成了現代人發展的許多內涵。
二、一堂好課是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課要姓“語”姓“文”,體現它本身的個性,就必須體現出師生是在進行語言學習,應有語言積累、語言誦讀、思維訓練。語言與思維密不可分,語言是思維的現實,是其外在表現形式。所以語文教學就要圍繞著語言去做文章,大力提倡范讀、誦讀、賽讀、析讀、理讀、比讀、品讀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這樣語文學科本身的科學性才能體現出來。有人說“教育是人學”,語文教學更是如此。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所以教學方法又要體現人文性,充滿著人性的關懷,尤其是在教學評價上,更要突出這一點。對于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我們要貫徹“及時、客觀、豐富、有情”八字原則。
1.及時——“趁熱打鐵”,知曉“學情”。及時評價,讓學生及時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有利于學習反饋,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持續學習。
2.客觀——求真務實,追求“真”理。正誤要分明,不能誤導學生,以培養學生追求真理、堅持科學的品質。這樣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3.豐富——“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學情不同,個性也有差異,對待不同的學生,我們要用不同的策略。有人說,黃沙如海,找不到絕對相似的兩顆沙粒;綠葉如云,尋不見完全雷同的一雙葉片。那么我們也可以說,人海茫茫、教海無邊,我們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又找不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我們來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宜“激將”就多“激將”,宜表揚就多表揚。評價時的方式也應豐富多彩,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師的語言本領,可根據學生學習行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說法”,朗讀方面可側重于語速,可側重于重音,可側重于變調;寫作方面可側重于開頭,可側重于結尾,可側重于表達方式,可側重于語言表述……
4.有情——熱情鼓勵,增加動力。學生畢竟是學生,他是為“學”而來的。對正確的學習行為與結果要肯定表揚,對不正確的學習行為的評價要講究策略,可變直為曲,變灌為導,變批評為啟發,變嚴肅為幽默。一切旨在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三、一堂好課是實用性與先進性的統一
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學手段就要改革,這是必然的。手段要為教學服務,要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為提高教學效率服務,不能總是“一支粉筆一本書打天下”。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各種教學資源,調動一切可用因素為教學服務。所以,語文課從其學科本身角度來看是實用性與先進性的統一。
四、一堂好課是多樣性與充分性的統一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課堂活動就是一種語文實踐,所謂活動的多樣性是指課堂活動形式多樣。目前,語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由于升學的壓力、教學方法的呆板、教學內容的落后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厭學語文的現象比較普遍。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要求,組織不同的活動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感受語文學習的真諦,從而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的充分性是指我們開展活動不是為“活動”而“活動”,不是表面上的“嘩眾取寵”,而是讓活動達到一定的層次和深度,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
關鍵字:“四位一體” 教育教學管理
一、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
“四位一體”教育教學的具體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教育教學計劃。在開學初,學校德育領導小組召開政教主任、班主任、團總支書記少先隊輔導員、政治思品教師聯席會議,根據思想政治思品課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課的內容,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校本學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體”的教育教學計劃。計劃包括:本學期德育工作的重點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課哪些內容作為本學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思想政治品德課怎樣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地進行教學,向學生提出哪些行為要求;政治思品課教師、班主任、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共同開展哪些教育活動,內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誰牽頭組織等。
二根據計劃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統一、內容統一、行動統一。
三學校德育領導小組負責監督“四位一體”教育教學計劃的實施,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共同搞好學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體”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有利于發揮思想政治思品課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學校整個德育工作的開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結構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結構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學生撰寫小論文、專題講演會、英模報告會等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地對學生進行“知行統一”教育的教學結構形式。
一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的基本原則,也是思想政治品德課的內在要求。一方面,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恰當運用實際材料講清理論基礎知識,使學生懂理論,掌握基本觀點。另一方面,教師必須逐步培養學生學會運用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實際問題,使學生運用所學理論指導自己的言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覺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組織學生搞好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實踐。教師組織學生到社會做調查,是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思想政治課授課之前或授課之后,師生堅持向社會做調查,了解社會生活實際。把調查上來的材料運用于課堂,進行理論聯系實際教學,這樣做有利于教師講清知識理論,學生弄懂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
三組織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定期召開小論文宣讀會。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覺悟三統一的重要一環。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和宣讀小論文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思想政治課學到的理論、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見,教師組織學生撰寫小論文,定期宣讀小論文,是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動課。思想政治活動課是和政治課有聯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課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它是圍繞思想政治課的有關內容或在思想政治課的理論、觀點指導下開展的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須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適當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富有教育性的活動,如主題班會、講演會、知行統一匯報會、小論文宣讀會、知識競賽等活動。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的知行統一體綜合評定制度
對思想政治品德課進行整體改革,充分發揮其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僅要在教材內容、教學管理體制、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而且,必須在考試方法上進行改革,打破單一筆試、一張考卷定成績的考試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的知行統一綜合評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師、班主任、政教處和共青團少先隊干部組成“四位一體”的評委會,把學生知識理論學習情況和行為表現情況綜合起來,評定學生政治課思品課的學習成績的制度,它包括理論知識考試評定和行為表現考核評定。
一理論知識考試評定:把每個學生期中、期末兩次考試分數平均作為一學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論知識成績,然后根據這個成績做定性評價,90分以上為優,70分—89分為良,60分—69分為及格,59分以下為不及格。
在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今天,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要搞好學生德育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區學生德育教育,切實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綜合素質.對班主任高質量地開展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學生就是未來的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前途和命運。學生正處于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其心理生理發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強的特點,他們在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時,能否全面認識、理性分析問題,不僅是部分人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目前和今后我們在德育工作中要積極探索。 一.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新是解決新問題并切實推進德育工作的靈魂和動力,所以德育工作的生命力就在于創新。第一是德育理念的創新。創新就是要有所突破。這表現為老師首先要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突破傳統教育形式給我們德育指導思想上帶來的一些條條框框和一成不變的工作思路與方法。第二是德育內容的創新。首先,德育工作應充分關注知識、知識產品、知識價值觀等內容并以此作為當前構建德育工作的理論體系,整合德育內涵的取向之一。我們要以科學知識開啟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的良好協作品質,提高學生的意志能力以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的需要。其次,要把德育教育與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品質結合起來。第三是德育載體的創新。這表現為一要體現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即德育工作者必須寓教于學、寓教于樂,在方法上堅持多樣化和多渠道。因為學生的思想問題多種多樣,興奮點也不相同,所以,我們在方法上也要多樣化,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載體和渠道。二是要以活動為載體,置教育于活動之中。因為能夠成為學生德育載體的活動,必須融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娛樂性為一體,為學生們所喜聞樂見如歌詠比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辯論會以及專題講座等。
二.圍繞德育中心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義的各種德育實踐活動,這些活動要可操作性強,具有強烈的感染性,教育性。要充分發揮各學科的德育功能,在使學生形成理性的美、丑、善、惡、禮、義、廉、恥等德育觀念的基礎上,增加學生實踐體驗的機會,使德育理論轉變為日常行為習慣;德育實踐活動大多需要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親自到實踐中去了解社會、服務社會、感受競爭、判斷正誤、體驗生活;德育實踐活動強調學生親身經歷活動過程,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在“做”“考察”“實驗”“設計”“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能不斷迸發創造性的火花。;德育實踐活動要能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德育興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特長和認知方式,其個性發展都具有獨特性和具體性。
總之,我們通過對學校德育實際情況的了解和問卷調查得出的結論,在課題研究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實踐探索活動,有師生參與的德育實踐活動小論文、有德育體驗式班會、有德育校本教材、有教師德育論文、有德育新媒體新陣地等。在本課題研究中,我們盡量體現德育創新和實踐體驗性,體現可操作性和經驗總結,體現班主任和一線參與德育活動教師的工作實際。我們力圖達為學校德育提供有效參考和積極途徑。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拉卜楞藏民小學)
一、問題分析
以前,在我國音樂學專業創立時間不長、學生人數很少的時候,實施的是精英教育,主要培養從事音樂學研究和音樂學專業教學的高精尖人才。但如今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我國音樂院校及藝術院校音樂學專業的教育性質已由過去針對少數人的精英教育向既包含精英教育也包含針對較多數人的大眾教育方向發展。音樂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已并不完全是將來從事音樂學研究和專業教學的人才,而是除此之外還包括大、中、小學內非音樂學專業的音樂(理論)教學、音樂編輯和記者、音樂行政管理等多種類型;另一方面,目前就讀音樂及藝術院校音樂學專業的學生,有不少人實際上不適合從事音樂學研究和教學的工作,或者學生自己就沒有這種意愿,而從作為人才需求市場的社會來看,其實也沒有提供這么多的此類工作崗位。
雖然如今面對的教育形勢和學生狀況跟以前相比已經發生了變化,但精英教育的觀念在一些音樂學專業教育從業者中仍然習慣性地有著或多或少的延續。當今的音樂學專業教育應該怎樣妥善處理和平衡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的關系,仍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保六望九和學術論文的質量層次
在新的形勢下,如果我們還是使用較高的學術標準,一心培養高精尖人才,教學將會出現問題。一方面學生很難達到要求,學習壓力過大;另一方面教師也會很累,教學進行得很不順利。但是如果過于降低教學標準,將會損害學校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也不可取。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把握適當的分寸。
本文認為,“保六望九”的理念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在“保六望九”中,六即百分制的60分,表示及格;九即百分制的90分或更高的分數,表示優秀;保六望九即在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采取“確保及格,爭取優秀”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就音樂學專業能力和成果的主要體現,也是音樂學專業學生畢業的主要考核形式――學術論文而言,其質量和水平的表現包括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內容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創新,具體說來包含由低到高的三個層次,即學術材料、研究方法和學術理論①;形式上的要求包括表述的嚴謹、清晰、規范、簡潔和行文風格等方面,其中嚴謹、清晰、規范屬于基本要求,簡潔和行文風格屬于擴展要求。
根據上述論文質量和水平的諸項構成要素,可將論文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劃分為從低到高、從形式到內容的四個層次,即形式―學術材料―研究方法―學術理論。前兩個層次屬于低端層次,后兩個層次屬于高端層次。如下表所示:
以上層次的高低劃分是就總體而言,在形式部分的擴展要求中也包含有較高的層次,如行文風格中的文筆優美、格調高雅等,這些也是不易做到、能夠體現水平的。
雖然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學習的文體主要是學術論文,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論文以外的其他音樂文體(如綜述、教材、音樂評論、音樂新聞報道、音樂散文)及其特點告訴學生,還應該把論文質量及水平的不同層次告訴學生,使他們擁有開闊的音樂學視野和清晰的學術層次感。在具體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分別采取兩類有所不同的教學原則和方法。
三、確保及格
對于專業素質不太高或學習愿望不強的學生,采取的教學要求可以較低。在其論文(包括學位論文)中,研究方法和學術理論缺乏創新都沒有關系,只要達到論文質量和水平的低端層次,即符合論文形式的嚴謹、清晰、規范等基本要求和學術材料有所創新即可。對于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不同階段的學生,學術材料創新所要求的程度、數量、質量并不相同。但無論哪種階段的學生,這種論文質量低端層次的要求都是必須達到的最低標準。達到即可通過,達不到就是不合格。不過只要認真對待,達到這種標準即使對于這類學生來說也并不是很困難的事。
以往的教學中,常常是不管對于哪類學生,都較多地強調研究方法和學術理論的創新,而過于忽略論文的形式。研究方法和學術理論的創新具有很大難度,并不是教師多講和學生努力就一定能實現的。而且學生論文帶有習作性質,很多學生連深入了解和熟練運用已有的研究方法和學術理論都未必能做到,更遑論創新!因此導致以往教學中出現了令人迷惑的矛盾現象:一方面大談論文必須有創新,特別是研究方法和學術理論的創新(尤其針對博士研究生),但大量獲得通過的學位論文(包括博士論文),卻實在缺乏研究方法和學術理論的真正創新(國外或其他學科時興理論和方法的套用倒很常見)。
在以中國傳統音樂為研究對象的學位論文中,很多都是選取一個音樂品種進行整體性研究。這類論文除緒論、結語之外的主體框架結構和章節順序通常是:文化背景(包括自然背景、人文背景)―歷史發展―社會運用(包括組織體制、儀式程序)―音樂形態―文化內涵。由于這種結構框架應用的普遍性,有人對采用此框架的論文在學術理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上的模式化和缺乏創新提出批評。但這種整體性研究模式有其優點,它不僅對研究對象進行了比較完整的分析探討,而且其中包含了音樂形態、文化內涵、歷史發展諸方面內容,有利于學生較為全面地訓練和掌握音樂學研究的各方面基本技能,在沒有更好的研究思路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較為基本和可取的研究模式。對這種模式缺乏創新的批評在論文評價體系中屬于高端要求,而不是基本要求。
與內容創新被過分強調相伴而行的是對論文形式的過度輕視。不少論文形式粗疏,表述不嚴謹、不清晰,不說明內容出處而導致抄襲剽竊嫌疑,格式不統一、不規范,句子不通順,錯別字太多等問題大量泛濫。然而人們似乎覺得這些問題屬于細枝末節,無關大局。當事者自己毫不在意,別人連提出都覺得是小題大作、不好意思。然而實際上,這樣的論文往往是不僅高端要求沒有達到,而且連低端要求也沒有達到,真實的質量和水平可想而知!
如果對具體、實在、小規模的成就不重視而奢談遠大的抱負,最后往往是大事小事都干不成。上述論文寫作中的現象正是這種做法在音樂學領域的反映。以往這種對論文形式基本要求的過渡松懈造成了論文質量的明顯下滑。我們在論文評價中應加強這方面因素的比重。即使是有錯別字、句子不通順等最為初級和細小的問題,如果數量超過一定限度,論文就不應該通過。
只要教師和學生采取低調而務實的態度,適當降低高端層次的要求,把時間和精力較多用于關注低端層次,則不但能減低教學難度,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寫出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嚴謹、精致、規范的論文;而且這種注重基礎和細節的要求有助于培養學生細致、踏實、有序的行為習慣,能夠提高素質、塑造品德,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大學教育、公眾素質教育目的,其意義不可低估。
四、爭取優秀
對于專業素質較高和學習愿望較強的學生,可以采用較高的教學要求。在保證達到論文質量和水平的低端層次,即形式和學術材料的相應要求的基礎上,可適當鼓勵、引導其邁向高端層次,對研究方法和學術理論進行較多的思考和鉆研。
但在藝術學科的音樂學領域,要在研究方法和學術理論上有所突破和創新,需要大量扎實的感性經驗和理性認識的積累,需要長期的專業實踐,或許還需要天分和運氣。在學術研究的高端層次取得成就,對專業教師和學者來說也并非易事,對學生而言就更是如此。所以關于研究方法和學術理論的創新,應采取清醒而豁達的態度。我們除了告知學生學術研究的階梯和高峰并精心培育之外,更多的只能是希望和等待。學生能夠進入學術研究的高端層次進行探索,已經很令人欣慰了。
總之,采用保六望九的理念,可以使我們具有較為全面和可行的人才培養體系,使音樂學師生的教和學減少一些沉悶呆板,增添幾分輕松活潑。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既便于適時地培養出高端人才,又能夠實實在在地提高大量的普通人才的教學水平,從而使音樂學教學達到良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