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6 21:30: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考生物必修知識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雙語;生物課程;高考復習;考試大綱
生物課程的教學是高一、高二將三個必修課本和兩個選修課本學完,高三只有不到一年的復習時間,如何在短時間內使學生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是擺在生物教師面前的嚴峻問題。
"雙語"教學是滿足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雙語的需要,全面提升少數民族學生雙語水平,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的教學形式。我所在學校已實行"雙語"教學6年多,首屆"雙語"班學生也參加了高考,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我是擔任首屆"雙語"班的生物課程的教師,下面我就在"雙語"班生物課程教學和高三生物復習中對"雙語"班學生學習生物和復習生物課程的方法,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看法。
一 制定高考生物總復習計劃的依據
高中生物學高考命題的依據是《考試大綱》(即考綱),是考生復習備考的重要參考,在高考復習過程中,首先要了解"考綱"與課本之間的關系,把握好復習方向和內容。通過對《考試大綱》的學習、分析以及自治區高考研討會中的討論,把握高考命題思路——"遵綱不循本"。 所謂"遵綱不循本"即知識點的考查遵循"考綱"的規定和不超出課本知識的范圍,而能力的考查可以超出課本知識點將滲透新課標理念、加強對實驗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對探究性實驗的考查。由此可知,《考試大綱》是高中生物高考復習計劃制定最主要的依據。
二 制定高考生物總復習的計劃與方法
以《考試大綱》(即考綱)為依據,完善的安排好生物三個必修課和兩個選修課的復習具體計劃。因為"雙語"班學生理解和掌握漢語的能力雖然跟民考漢的學生沒有什么太大的差距,但是還是在理解掌握上需要花點時間來吸收理解。所以在復習計劃的制定上要更詳細、合理,尤其是復習時間上更充分安排。復習的方法具體要根據學生自己學習的特點來分段加強復習,我認為生物高考復習分五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基礎知識梳理、第二階段鞏固知識點、第三階段模擬檢測、第四階段補充遺漏知識點、第五階段強化訓練。
三 高考生物總復習的計劃
1.第一階段:基礎知識梳理階段。
基礎知識梳理階段時間安排在9月至下一年1月末這一個學期,在這個階段要把三個必修和一個選修的課本基本內容、基本知識點要掌握好。
2.第二階段:鞏固知識點。
這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在2月至3月,主要是在基礎知識梳理階段的基礎上對掌握知識進行綜合,把相應內容聯系起來形成新的綜合知識系統。
3.第三階段: 模擬檢測。
模擬測試階段的時間安排在3月中旬至5月,這個階段的復習任務是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掌握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對知識有個全面、完整、準確的掌握,并反映在習題的解決上。通過這種適量的模擬測試過程,使學生的解題能力、技巧和解題速度得以提高,并培養他們應考的良好心理素質。
4.第四階段:補充遺漏知識點。
這個階段的時間在2月至高考前,主要是考生在基礎知識或能力水平上遇到困難,在教師的指導下及時解決,并在綜合復習中把知識點進行串聯起來,把遺漏的或者不會的難點及時掌握理解透。
5.第五階段: 強化訓練。
這個階段的時間在5月,這時考生已有自己的綜合知識系統,可以做一些綜合性題,或者是做一些關于探究性實驗的題,來強化自己應對各種綜合、全面的實踐性題。
總體時間上來說,雙語班的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復習,具體的復習時間安排根據學生自己的學習習慣來靈活的安排。
四 高考生物總復習的具體方法
1.第一階段:基礎知識梳理。
雖然在高一、高二把三個必修和兩個選修課本都學過,但是有些同學還是忘記基本知識點,還有"雙語"班學生理解和掌握需要更多時間,所以高中教師必需在高一、高二把所有生物課程都講完,高三上學期就要開始生物總復習階段,按照高中《生物》課本的章節進行逐章逐節的復習。引導學生理清單元知識點,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確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單元知識網絡。本階段習題重點選擇基礎題避免綜合題。雙語學生理解掌握需要一些時間所以教師要耐心的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2.第二階段:鞏固知識點。
基礎知識梳理階段以后考生要把掌握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理解,分清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熱點問題和題型分類復習,以提高這方面的應試能力。 通過各個專題的講解、測試,使學生對重點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例如通過一些綜合性題的講解讓學生知道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不要死記硬背,每個單元或者每個相關知識點必需有機的聯系起來,這樣才能做一些綜合性的題,要讓學生明白高考題不是簡單的課后練習題,高考題主要在基礎性知識上要考考生的綜合能力,所以這個階段要讓學生做一些綜合型題,讓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把已掌握的知識捋清重新在構建知識體系,這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3.第三階段:模擬檢測。
在這個階段安排適量的模擬測試。主要檢測學生掌握知識和綜合能力的情況,讓學生也適應高考的題型或者讓學生有個心理準備的階段。在模擬測試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就要及時的解決,在每次模擬考試后讓學生先看一下模擬試卷,讓學生找他們沒理解的題或者做錯的題,然后由教師來詳細講解,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讓他們自己思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再由教師來講解難點。這樣會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不足之處。
4.第四階段:補充遺漏知識點。
在這個階段,把時間主要交給學生自己,由他們自己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安排,學生在整個總復習的過程中都能完善自己的不足,在基礎知識梳理、鞏固知識點、模擬檢測、補充遺漏知識點、強化訓練每個階段若發現遺漏的知識要及時的掌握相關知識,途徑可以是從教師的講解中獲得或者是從同學之間的交流中可以完善,所以這個階段是學生提升自己能力的階段,也是學生自己自覺完成的一個階段。在"雙語"班學生這個階段教師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因學生掌握綜合知識的能力較有限,所以"雙語"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來補充學生要急需掌握的一些知識或是綜合型的題講解。
5.第五階段:強化訓練。
廣東省自2005年開始實行生物高考試卷自主命題,5年來經歷了高考體制改革、新課程改革。2005和2006年高考模式為“3+綜合+X科”,為了適應高中課改的需要,2007年開始改為“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文、理分科,貫徹了穩中求進、穩中求改的方針。為不斷深化高考改革,響應社會上的相關呼聲,2010年將考試科目調整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這與目前全國大多數省市高考科目類似。對5年來廣東生物高考單科試卷進行分析,試圖追蹤高考命題的軌跡,捕捉高考命題的規律,以便更好地適應新一輪高考改革,獲取對應屆考生的學習和備考有指導意義的信息。
1 試卷的基本情況
1.1 命題的教材依據
2005~2006年的高考試卷主要根據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舊教材)進行命題,從2007年開始,廣東生物高考試卷統一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為依據進行命題,與新課標教材教學要求相適應,并增加選做題型,其內容包括選修模塊一《生物技術實踐》及選修模塊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考生只需二選一。每年的命題亦需綜合考慮廣東采用的各不同版本教材的內容。另外,試題的部分考查內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高于基礎,這是廣東省高考命題的一大特色,且生物高考題的選材內容很多是來自課本之外。
1.2 題型及其分值
5年來廣東生物單科考試的試卷都為150分制,全卷分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表1)。
從表1可以看出,2007年新課改后,多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所占的分值增加了,單項選擇題的分值則減少了。這樣分值分配的變化,提示教師對基礎知識及其靈活應用的考查難度增加了。
2 2005-2009年涉及新課標教材內容的試題的分值分配
廣東現在采用的生物教材基本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人教版),所以將2005~2006年的高考生物試卷的考題按照現行生物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進行分類。如舊教材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相當于新課標必修一“細胞的分子組成”的內容(表2)。
有的綜合題則涉及多個章節的知識點,特別是非選擇題中,為使各內容比重盡量準確,將同一題中考查到不同章節內容的,按照評分標準分別將分值劃分開。如2009年高考試卷第29題(8分),要求考生根據病毒感染人體后,免疫細胞作出應答的部分過程的示意圖回答4道問題,考查考生對各細胞器功能及其相互協調配合、遺傳信息的表達等基本知識,從題目中獲取生物學基本信息,綜合運用免疫學基本知識分析問題等能力。圖示要求根據形成的抗體推斷其前體細胞類型(2分)、判斷B、T細胞間功能的區別(1分),以及病毒(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和由T細胞將抗原傳遞給B細胞的兩個過程(2分),屬于“細胞結構”的內容;推出遺傳信息表達過程中合成蛋白質的模板是mRNA(2分)屬于“遺傳的分子基礎”的內容;而蛋白質(抗體)的合成和運輸的過程(1分)則屬于“細胞結構”的內容。
2.1 必修部分各內容所占分值
高考考查知識覆蓋面廣,必修部分幾乎每個內容都成為高考考查的范圍,雖然有些內容所占分值不是很明顯,但其相關知識也是解題的基礎。
從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按舊教材命題的生物試卷,還是按新課標教材命題的生物試卷,其中生物學科各內容的比例基本上是“細胞的代謝”、“人體的內環境和穩態”所占的比率最高,其次是“生態系統”和“遺傳的基本規律”。也可以看出所占比率高的幾部分內容之間的分差懸殊逐漸拉近,其余部分所占的分值相當。
2.2 選修部分各內容所占分值
選修部分主要考查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和選修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的內容,舊教材全一冊第三章“遺傳與基因工程”和第四章“細胞與細胞工程”體現在新課標教材選修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中l,舊教材全一冊第五章“微生物與發酵工程”體現在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中,其中微生物的利用、酶的應用、PCR技術、基因工程、克隆技術、生態工程、細胞工程等內容比較??肌_x修部分內容在試卷中所占分值在15分以內,其中2005年和2006年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2007-2009年以非選擇題考查,且為2選1的選做題。
3 試卷命題的亮點
3.1 重視對科學探究性實驗的考查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學的基礎理論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分析2005~2009年廣東高考生物試卷,實驗部分考查的試題占了18%以上的比例(見表3)。
實驗試題所涉及的知識覆蓋面廣,并涉及課內外知識,考查考生對實驗原理、實驗目的、材料的使用、實驗操作的方法步驟,以及實驗設計、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實驗結果的預測等多方面的掌握情況。從認知層次看,包括識記、理解、綜合運用三個方面。其中綜合運用層次的實驗試題不僅考查考生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綜合運用知識和知識遷移的能力,而且對文字表達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一般以非選擇題的形式命題,所占分值16分以上。如2008年的第35題,要求考生完善“免水鹽代謝調節實驗”的實驗報告,主要考查考生驗證生物學事實的能力,預測實驗結果,運用水鹽代謝相關知識分析、解釋所預測的實驗結果;對實驗方案作出恰當的評價,并預設后續實驗。
3.2 重視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熱點話題相關生物學知識的考查
重視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是生物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關聯系,關注和參與生物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決策,是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v覽這五年來的生物高考試卷,與生物學知識相關的現實生活、社會熱點話題也是高考的常考題目(表4)。
這類題目給出問題情境考查考生利用相關的生物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題目涉及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相關的問題,還涉及關于健康和環境等社會熱點話題題,如艾滋病、癌癥、非典、禽流感、甲流感等與健康相關的話題,環境污染(富營養化、赤潮等)、環境治理等環境問題。
如2009年的第28題,關于甲型H1NI流感病毒與H5N1禽流感病毒的比較,就是以當前及近年的社會熱點話題為背景命題的,考查有關免疫接種疫苗的知識及考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綜合了抗原的特異性、不同人體的免疫能力差異、特異性免疫以及病毒的基因突變等生物學知識。
3.3 注重考查解決綜合性問題的能力
知識性內容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相關性越高,實現遷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時效性就越長久,對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價值就越大。從近五年廣東生物高考試卷看,所涵蓋的知識面很廣,但一道題只單獨考
查一個知識點的很少,大部分都是一道題考查了幾個相關的知識點,或需要考生從題目、圖表中獲取信息,重在考查考生對相關知識理解、應用的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在非選擇題中表現更為明顯,大多為綜合性題目,而且對文字表達能力、生物學專業詞語的掌握應用也有較高的要求。如2008年的第29題??疾閷C體受病原體刺激后,免疫系統會產生相應抗體的應答過程。其中考查了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以及遺傳信息的表達的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涉及的知識覆蓋了必修部分的3本書,考查對抗體的化學本質和來源的了解,以及綜合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準確用語言文字描述的能力。
3.4 各內容所占比重趨于穩定
分析2005~2009年高考考點,按歸屬現行生物課程標準的內容進行分類并統計相應的分值,結果顯示細胞的代謝、人體的內環境和穩態占的比率最高,是高考的重點內容;其次是生態系統和遺傳的基本規律,每年考試各部分的分值比重趨于穩定。但值得注意的是,涉及分值很少的內容并不是不重要。
4 對高考復習、備考的建議
2010年,將迎來新一輪高考改革,高考統考科目調整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文/理綜合試卷均采用3科合卷的方式,不設選做題,選修一并人實驗題中考查,與之前的生物單科考試有比較大的差別。但廣東省生物高考命題中充分體現的“體現基礎、重視實驗、關注熱點”等命題特征相信仍將繼續。生物高考重點內容的大方向應該不會有很大的改變。
4.1 全面掌握課本知識,注重重點內容章節的理解與識記
2010年的高考與全國大多數省市高考的模式相似,從近幾年全國卷Ⅱ理科綜合生物部分的分析來看,考查的內容主要是3個模塊,即代謝、遺傳與變異、調節與免疫,這與近5年廣東高考的生物試卷考查的主要內容相當。所以,在全面復習的同時,教師要使學生重點掌握這些重要章節的內容。
4.2 注重實驗、探究,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新課標下了考試大綱從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對高考所要考察的能力進行了界定,明確了觀察、實驗(包括調查)、分析、綜合、假說演繹等科學方法在能力要求中的地位,與課程標準的要求一致。所以考生對考綱所規定的實驗,要理解其實驗原理、實驗目的,了解使用的材料,掌握操作的方法步驟,對實驗現象進行科學的判斷、分析,實驗設計和結果的預測等,能將實驗設計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的運用,并能學會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
4.3 聯系生活,關注社會熱點話題
生物高考命題將更多地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這是命題的重要方向之一。所以復習時教師要注重有關生物學與生活、健康、生產和環境等方面聯系的內容及知識點,使學生學會運用生物學知識、原理去分析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
關鍵詞 廣東高考 非選擇題 題型特點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筆者本著學習與研究的態度,結合近三年廣東高考“非選擇題”的特點,對常見題型特點進行歸納與分析,以其拋磚引玉,助力2013高考備考!
1近三年生物試卷“非選擇題”對比分析
近三年廣東省生物試卷“非選擇題”對比分析見表1。
由表1分析可見,《必修1·分子與細胞》、《必修3·穩態與環境》這兩大模塊在近三年的高考考查當中,分值最為穩定,都為16分,占所有非選擇題分值的25%,可謂非選擇題中的重頭戲,不容小覷。而《必修2·遺傳與進化》模塊則由2010、2011年的6分,近9%的比重。一躍升至16分,在2012年高考當中占非選擇題總分值的25%,回升到了與必修1和必修3模塊同等的分值比重。因而在接下來的復習備考當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單純地認為必修2模塊所占比例相對較弱的錯誤觀點,應加強相關專題的備考復習工作,特別是此專題的非選擇題訓練,其突顯性已相當明確。
對于選修模塊方面的考查,《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僅在2011年以非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且分值8分占非選擇題總分的13%,實屬較為罕見和偏重考查的一年,而2010和2012年非選擇題對此模塊的考查均未出現??梢姡窈髮x修3模塊的考查,仍會以選擇題為主。而《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在2010及2011年的非選擇題中只有2分分值,在2012年非選擇題中卻未曾出現,這與其尷尬的地位及題目命制的可行性有很大關系,在非選擇題中刻意設置一兩道填空。顯得有點唐突;若較大幅度的形式命制,又不符合考綱要求,且很可能會出現像2011年非選題中對選修3模塊過于偏重的情況。因此,對于這兩個選修模塊,今后復習備考當中仍然要以選擇題的形式練習為主。
實驗部分在非選擇題中的考查由2010年的38%的比重回歸至2011和2012年的25%,符合考試大綱的要求。而近三年對實驗部分的考查主要都是在于對教材、考綱中規定的最經典,最主干的實驗進行命題設計,著重突出考查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且命題者在題目的創設上能大膽創新,穩中有變,同一個實驗,可以有不同的考查方式,避免了考生死記硬背實驗原理、現象和結論的陋習,更突出考查學生在具體題境中運用所學知識來完成相應的實驗任務。如同樣對有關“酶”實驗的考查,2009年主要考查學生繪制曲線的能力,而2012年則考查如何繪制表格,作“雙因子”分析。真可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考查形式千變萬化,而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真諦,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在考場中處變不驚。
2010-2012年廣東理綜生物卷非選擇題(信息類試題)分布及分值見表2。
從近三年的廣東高考試題中可以看出,試題的新穎度、難度和區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于信息類題目的創新,這已成為命題的重要切入點。信息類題目對能力的考查通常是在分析、理解和應用的水平上考查考生的認識能力和對生物學常用圖形、表格、文字類所表達的內容和含義的正確理解,另一方面是考查考生運用圖形、表格的表達方式去描述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能力。通過表2的數據分析可知,有關信息類的試題均占了非選擇題總分的53%以上,可見,注重考查學生從試題中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近三年廣東高考的著力點。解答這類試題時,考生務必通讀全題,獲取、加工和處理題目相關信息與其設問的聯系。值得一提的是,題目最后小字部分,諸如:“注”、“圖”等題目的下標注釋,往往有利于考生快速切入題目主干,及時獲取相關信息,從而達到快速透析題目的效果。特別是在2011與2012年的廣東高考試題中,類似的“注”、“圖”等題目的下標均達到3處,這對于非選擇題的解題過程中如何快速、有效地獲取信息,則顯得尤為重要。
2 近三年廣東高考“非選擇題”常見題型特點分析
近三年廣東高考“非選擇題”常見題型特點分析見表3。
通過表3發現,其實近三年非選擇題中有不少題目的背景材料都與華師的研究生招生專業的研究方向以及本校的精品課程內容相吻合。如2011年第26題考查的“蝴蝶蘭”這一素材背景,本身就是華師大“生物科學”專業的選修課程,在本科生中作為一門課程已開設多年,且相應的教師團隊在蘭花方面的研究,如“蘭花鑒賞”、“蘭花栽培”等項目的研究上在國內已嶄露頭角,所以作為考試素材,也就不足為怪了。又如2010年第29題實驗“探究A動物蛋白對小鼠生長的影響”,就屬于華師大研究生專業動物學中“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研究中的一個研究課題。因為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博導與教授在相關內容研究上有較高的造詣,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力與權威性,畢竟高考涉及到省內“千家百戶”的子女前途命運問題,不能隨便開玩笑,甚至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與數據。只有自己掌握一手材料,在自己研究方向上拿出確鑿可信的實驗數據與材料,才能科學合理地命好一道題。此外,從命題者的本身角度而言,由于自己親身經歷這方面的試驗與研究,對此方面的命題就會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命題時也相對比較得心應手,不會顧此失彼。
通過表3還能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身在廣東,情系廣東”。廣東高考年年都不忘體現地方特色,采用具有廣東特色的素材。如荔枝、水稻、羅非魚、蝴蝶蘭、登革熱病毒、廣東飲食講究色香味等等,很好地體現了富有濃郁氣息的廣東地域特色。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中“注重與現實生活聯系”的基本理念。
縱觀近三年的廣東高考非選擇題,其常見題型無外乎分為以下四大類。
2.1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類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是歷年高考的重點、熱點,也是教材的難點之一,特別是近三年廣東高考,可謂非選擇題第一大題的必考內容。如2012年第26題以“荔枝葉的發育過程中凈光合速率及相關指標變化”為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影響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2011年第26題以“蝴蝶蘭通過改變CO2吸收方式以適應環境”為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過程和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坐標圖的分析和植物組織培養技術;2010年第26題以“生態系統碳循環與氣候變化的相關知識”為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溫室效應以及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等知識??梢?,近三年的廣東高考非選擇題第26題始終都圍繞著“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這一知識點進行考查。這一大類題目年年考,題目的選材和提問方式不盡相同,但考查的內容無非都是光合作用的兩個過程(光反應和暗反應),以及相關反應的產物[H]、ATP,影響暗反應進行的相關因素(氣孔的開放度,CO2濃度),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以及其上的結構基粒)等。特別有趣的是,2011年26題的最后一問“植物細胞分化的根本原因”以及2012年最后一問“葉肉細胞與表皮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差異顯著的根本原因”的答案出奇一樣,都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所以,所謂看似無序的高考題,在細致分析后實則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把握住了該知識的主干,萬變不離其宗。由于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是最基本的能量代謝,是生物體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能量基礎,也容易牽涉到選修模塊“植物的組織培養”等相關知識。因此,該專題考點主要分布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過程以及二者之間的聯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的分析及相關實驗的分析與設計,此外還會涉及到選修方面的相關知識。預計2013年還會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關實驗或生產實踐為背景進行命題,且以圖表、曲線的等形式為考查載體,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2.2人體及動物生理類
此大類的非選擇題主要考查動物激素的分泌與調節、神經沖動的產生與傳遞、特異性免疫等知識,注重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聯系,以實驗或與人體健康等熱點相關的具體實例為載體來對考生進行考查。如2012年第27題以“羅非魚的生活”為材料背景,將動物內環境穩態的調節、種群數量的變化和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富集現象整合在一起進行考查,綜合性、新穎性都在此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2011年第28題以“水環境中的有機錫污染”為背景,考查了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和生物富集作用、種群數量變化、圖表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2.3遺傳類
遺傳類的非選擇題經常會考查DNA復制、基因表達、基因的分離定律、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生物遺傳變異、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以及基因工程的等。其中以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最為重要,包括由此引申出來的(遺傳概率、基因頻率)幾乎在每年高考中多少都會有所涉及。如2012年第28題以“豌豆實驗”為背景,考查基因突變、基因表達、基因對生物性狀的調控途徑、基因工程等知識,同時考查實驗探究能力;2011年第27題以“登革熱病毒”為背景,考查了基因工程、基因表達、基因頻率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2010年第28題則以“克氏綜合征”為背景,考查了色盲遺傳、減速分裂以及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相關知識。預計以遺傳變異的有關材料為背景,考查對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與孟德爾遺傳定律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將是今后幾年命題的主要趨勢。
2.4實驗部分類
一、內蒙古高考生物試題分析
1.題型穩定,包括選擇題和填空題兩大題型。必修一知識點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真原核細胞結構的區別;細胞器;細胞分化、癌變;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光合與呼吸;大分子核酸等物質。必修二知識點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必修三知識點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神經調節、水鹽調節、血糖調節、免疫調節、植物激素調節;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概念;種群的特征、種群的數量變化;群落的空間結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選修題的考查緊扣課本,題目較易。
2.實驗的考查以酶、光合、呼吸作用以及植物細胞的滲透吸水和失水等基礎知識為藍圖,考查學生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3.能力考查主要側重于理解能力,對于獲取信息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對學生仔細審題、準確規范答題和嚴謹的思維要求較高,能夠較好地考查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總體要求。
二、備考建議
1.回歸課本,夯實基礎
在許多備考資料以及專家講座上出現最多的一個有關復習的名詞就是“回歸課本”,但是如何回歸課本,怎樣通過回歸課本實現高效復習呢?首先要明確,回歸課本絕對不是簡單地閱讀課本,要注意知識的聯系與深化,形成網絡的同時還要提升能力。
回歸課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重讀課本,把基本知識點橫向聯系起來;②把相通、類似的知識點歸納總結起來,達到融會貫通;③復相關的高考試題;④適量進行典型習題精練?;貧w課本,總結歸納的方法一般有列表比較法、發散聯系法等,在復習“人體內環境與穩態”的知識時,教師可幫助學生構建這樣的知識網絡:
2.精講精練,提高解題能力
按照學生解題的一般程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學會答題,即:①瀏覽全題,理解題意,培養學生突破局部,把握全局的能力。②研究條件,抓住關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③聯系教材,結合實際,培養學生學用結合、知識遷移的能力;④明確要點,注意條理,培養學生嚴密的組織和邏輯思維能力。如講解2013年課標卷Ⅱ生物高考題32題時,具體做法如下:
(2013課標卷Ⅱ)已知果蠅長翅和小翅、紅眼和棕眼各為一對相對性狀,分別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體上。為了確定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以及控制它們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染色體上(表現為伴性遺傳),某同學讓一只雌性長翅紅眼果蠅與一只雄性長翅棕眼果蠅雜交,發現子一代中表現型及其分離比為長翅紅眼∶長翅棕眼∶小翅紅眼∶小翅棕眼=3∶3∶1∶1?;卮鹣铝袉栴}:
(1)在確定性狀顯隱性關系及相應基因位于何種染色體上時,該同學先分別分析翅長和眼色這兩對性狀的雜交結果,再綜合得出結論。這種做法所依據的遺傳學定律是什么?
(2)通過上述分析,可對兩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染色體上做出多種合理的假設,其中的兩種假設分別是:翅長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棕眼對紅眼為顯性;翅長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棕眼對紅眼為顯性。那么,除了這兩種假設外,這樣的假設還有多少種?
解析:通讀全題后,讓學生找到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體上”說明這兩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白右淮斜憩F型及其分離比為長翅紅眼∶長翅棕眼∶小翅紅眼∶小翅棕眼=3∶3∶1∶1”可推知長翅∶小翅=3∶1,說明長翅對小翅為顯性。在讀到第二個問題時,“其中的兩種假設分別為:翅長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棕眼對紅眼為顯性;翅長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棕眼對紅眼為顯性。那么,除了這兩種假設外,這樣的假設還有幾種”,可推知作假設是依據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及其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來進行,結合長翅是顯性的信息,得出如下假設:
學生能學會這樣的分析方法,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關鍵詞:全國卷I;生物;非選擇題
2016年廣東省全國卷考試,到目前為止,山東、福建、重慶等省份都加入全國卷。雖然考試大綱沒有發生大的改變,但是試卷結構、知識點考查的形式都發生了變化??v觀近三年全國卷I生物非選擇題部分,試卷結構總體穩定,知識點考查的形式不一,既突出主干知識,又注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試卷結構安排
理科綜合試卷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個科目,生物總分為90分,一共12道題,題目的序號是按照一定順序排列。其中,1~6題為生物選擇題,分值總共為36分;29~32題為生物必做題,每題的分值在8~12分之間,分值總共為39分;39~40題為生物選做題,這兩道題目二選一,兩題的分值都為15分。總的來說,試卷的結構穩定。
從非選擇題知識點的分布表可以看出,必做題考點主要集中分布在主干知識,如代謝、遺傳規律、調節、生態系統等。選做}中,選修1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養與運用,選修3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動物細胞工程。在必做題中,重視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往往一道題目結合多個考點,而且必做題的內容都是必修1-3。而選做題中往往找準一個點,進行小范圍知識的詳細考查。同時,具體問題會與必修模塊聯系,進行知識點整合。
二、剖析試題考點
對非選擇題進行分析,發現知識點的考查有以下幾個特點:
1.基礎知識的簡單填空
高考卷考查的知識點都在考試大綱的要求范圍內,覆蓋面比較廣,還有各種能力要求,但是考題并不意味著難度都很大。從表2中可以看出,6道非選擇題,每一年都會出現,不少的填空只是考查知識點的識記情況,這一些只需要學生回顧起知識點就可以直接填空。所以,在高考中,不管題目難易程度如何,學生都要有信心,這樣,容易得分的點才能拿下。
2.知識點綜合考查
全國卷的試題,會在一道題目中考查多個知識點,讓學生內化知識點的聯系和網絡化構建,重點進行生物本學科知識點綜合考查。如2016年31題,同時考查學生免疫調節、細胞物質輸入與輸出的相關知識。在知識點綜合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懂得知識點聯系,而且要通過比較、分析對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提高綜合考查的難度。
3.創設情景,創新考查形式
在考試的過程中,學生會覺得試題比較難,除了本身的知識儲備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全國卷考題中經常采用新穎素材,創設各種的情景,或者考查知識點采用新角度,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新鮮感,提升了考試難度。如2016年31題創設了病毒感染生物情景,考查免疫調節;2015年31題創設了一個生態系統情景;2014年31題,創設了小鼠實驗情景等。在考查的角度上,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年份采用不同的形式。如2015年29題和2016年30題都是考查光合作用的內容,但是2015年采用的是光合作用實驗的形式,考查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2016年采用的是坐標圖的形式,考查獲取信息、綜合分析能力。
4.學科特點突出,體現生物素養
在全國卷的試題中,關注農業生產、食品安全、人體疾病和健康、生態建設等問題,引導學生在實際的問題背景下關注生物學。在題目中考查學生閱讀、圖表曲線分析、實驗探究等能力,讓學生綜合分析后,運用生物學基本知識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考查,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卻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懂得運用,對待問題有自己正確的看法,同時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復習策略
根據試題考點的考查內容和形式,對復習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回歸課本,吃透基礎知識
在生物復習過程中,不少教師和學生都沉迷于題海戰術,脫離了最重要的教材。從考試大綱來看,所有的內容都是源于教材,我們必須在思想上重視教材。在考試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講解題目時,學生經過老師講解后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填這個,此時,學生對知識理解還是不夠透徹。因此,老師要讓學生明白基本概念、原理的本質,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如遺傳規律,學生很難明白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本質。如2014年32題(2)要求學生寫出預測兩對相對性狀雜交結果需要滿足哪三個條件時,學生就不知所措。老師講清楚知識點后,可以以基因為中心,教學生進行拓展,聯想起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伴性遺傳、中心法則、基因頻率計算等,形成知識串,溫故而知新。
2.認真審題,規范作答
學生普遍看題比較馬虎,掃一眼,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答。我們仔細分析試卷會發現,題干給的信息對解題是有提示作用的,在問題的設計上是有層次的,步步加深。因此,學生認真審題,能更好地了解出題人的考查方向,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學生在做非選擇題時,經常出現各種錯別字,如“神經遞質”寫成“弟”“第”“乙烯”寫成“?!薄跋 钡?,因此,要端正態度,要注意課本中專有名詞的寫法。不少學生在語言的描述方面不通順,因此,平時要訓練語言表達和措辭,學習如何概述一些重要概念、原理、實驗,在做題時要先把知識點找出來,然后進行合理的語言組織,再填寫。
3.多練,善于總結錯漏點
想要提高分數,做題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題目,鞏固知識點,把握課本的主干知識,了解知識的考查方式。同時,對同類的題目進行總結,歸納作答的方法。建議同學們做題時,準備一本錯題集,把自己做錯的題目整理成冊,從錯題集中找出自己知識的錯漏點,及時回顧課本。老師也可以通過練習,得知學生知識短板,課堂上再次強調,鞏固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4.關注生物熱點
生物知識源于生活,是一門有重要實踐意義的學科,分析全國卷的試卷特點時,不難發現我們的命題人也非常重視這一點。因此,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新聞熱點,可以嘗試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既能提高我們的生物素養,也能讓學習充滿趣味。
高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根據大綱和考試要求,進行全面的復習,不斷提高自己綜合、創新、邏輯推理等能力,培養自己的生物素養,這樣才能在高考中更加有把握。
參考文獻:
[1]陳龍.近三年新課標理綜卷I生物試題分析及備考策略思考[J].中學生物學,2015,31(10).
一、試卷結構
全卷共34題,包括20道單項選擇題(1~20題)、5道多項選擇題(21~25題)和8道非選擇題(26~33題)。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計15分;非選擇題部分共計65分。與前兩年的試卷結構上的最大不同點是:非選擇題由原來的9道減為8道,其目的是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去思考、去推理,進而組織答案,這也體現了江蘇生物高考的人性關懷。在分值分配上,考查必修1模塊內容的有29分,占24.17%;考查必修2模塊內容的有20分,占16.67%;考查必修3模塊內容的有29分,占24.13%;考查選修1模塊、選修3模塊內容的有31分,占22.4%。其中,考查實驗方面的有27分,占22.5%。
二、試卷特點
1.遵循考試說明,體現教學要求
《2011年江蘇省高考說明(生物學科)》是命題的依據,教材是命題的藍本,試卷尊重江蘇不同地區的教材差異:有的學校選用的是人教版,有的學校選用的是江蘇版,但考查的試題很好地兼顧了兩種教材的差異。試卷全面考查了《考試說明》中所列知識點,且知識點的考查遵循《考試說明》中的相關等級要求。如選修1 “發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等級要求為A,即了解所列知識點,并能在相對簡單的情境中識別和使用它們,命題者尊重《考試說明》的要求,選擇題第3題就以“發酵技術的應用”為背景,考查的內容較為基礎;又如“葉綠體的結構與功能”屬于B等級,要達到“理解”水平,選擇題第4題設計角度新穎,雖然考查的知識點是“葉綠體色素的分離和功能”,但不是知識的簡單再現,讓學生去單純地記憶葉綠素吸收什么光,類胡蘿卜素吸收什么光,而是巧妙地引入了“突變體”這個新概念,增加學生的思維強度,達到“理解”和“在新情境中運用它們并作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這一要求。
2011年的《考試說明》與2010年相比較,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也能在高考試卷找到它們的“影子”。如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由B級要求上升到C級要求,旨在喚起民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強烈責任。選擇題第20題較富江蘇特色,以江蘇境內發生的幾個生態事件為素材,考查學生的甄別能力。
2.設問角度新穎,突出考查主干知識
從整卷來看,沒有一道題直接設問“是什么”,而是引領學生思考“為什么”。例如第1題,考查的是“元素和化合物”,本題跳出常規,以往??蓟衔锏脑亟M成、功能,而今年以“功能”為切入點,考查哪些化合物合成時需要模板,這樣的設問角度具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第22題以“可遺傳變異”為切入點,將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存在的可遺傳變異類型進行分類與篩選,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與比較能力,角度新,立意高。
整卷從命題的分值分布來看,“細胞”、“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遺傳與變異”、“生物與環境”、“生命活動調節”依然是必考點,但考查的形式又作了變換。如每年必考的遺傳系譜圖今年在多選題中出現,而在遺傳題中安排的第32題,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本是一道難度不大的常規題,而題中再加上“染色體缺失導致花粉不育”這一新情境,情況就變得稍許復雜了。對于“基因工程”部分,今年沒有考查“雙酶切”的問題,但最后一道題以PCR技術為背景,提供圖表與文字信息,讓學生調動思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注重能力考查,力求還原生物學科的理科屬性
多年來,生物學科被較多同學和老師誤解:生物只要記一記,只需背一背,就能考高分,一時生物學科被烙上了很深的“文科”印跡。其實,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有著很強的理科思維,近幾年的江蘇高考卷,一年一個臺階,“能力立意”的考查逐年顯現,尤其是2011年的江蘇卷,對于純靠記憶的學生就很難得高分。能力考查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對學生圖表信息處理能力的考查
在全面考查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試卷尤其注重考查學生對圖表信息的閱讀與處理。全卷33道題中圖表題有14道,非選擇題除32題外,每題都有圖或曲線或表格。如第33題有4個圖解,一頁紙,還要求學生畫圖;第27、28、30題都分別有兩幅圖或表格或曲線。信息量大而且隱蔽,考生需看懂題意,完成圖文轉換,方可作答。要想準確轉化圖文信息,既要有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又要有較高的信息處理能力。
例1.(2011年江蘇生物卷-8)核孔是具有選擇性的核質交換通道,親白需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發揮功能。下圖為非洲爪蟾卵母細胞親白注射實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親白進入細胞核由頭部決定
B.親白進入細胞核不需要載體
C.親白進入細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親白進入細胞核的方式與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相同
試題立意:本題命題者試著通過圖表,讓學生來理解實驗,重在考查學生從圖像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是一道能力要求較高的試題。
解析:圖示可見放射性的親白能從細胞質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中,放射性的尾部也能從細胞質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中,但放射性的頭部卻不能從細胞質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中??梢娪H白進入細胞核是由放射性的尾部決定的,A項錯誤。親白需與特定的載體結合后才能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消耗能量,方式類似主動運輸,B項錯誤。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為協助擴散,D項錯誤。
答案:C
例2.(2011年江蘇生物卷-25)在野外試驗站,研究棉蚜發生期開放和封閉條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頭/葉)的棉蚜種群密度變化,各實驗組均放置規格、數量相同的棉葉,結果如下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初始密度相同的種群開放條件下先于封閉條件下衰退,可能與遷出有關
B.初始密度相同的種群開放條件下先于封閉條件下達到密度峰值,可能與遷入有關
C.開放和封閉條件下種群數量均在達到K值時開始衰退
D.開放和封閉條件下種內斗爭均在種群衰退時開始減弱
試題立意:本題曲線多,且涉及兩組變量――開放與封閉、初始密度不同。讀懂圖,是解決這道題的關鍵。此題對曲線的解讀和相關生態學知識的結合要求高,需反復察看曲線中蘊含的信息,緊密聯系學過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難度。
解析:A、B兩選項在初始密度相同的背景下,分析開放或封閉條件下的有關指標,其實可以理解為:與封閉條件相比,開放狀態下存在著棉蚜的遷入或遷出問題,因此A、B的描述合乎情理,均正確。而C、D兩項更強調讀懂圖中曲線,其中C項,可觀察開放條件下1頭/葉的曲線,它達到K值后穩定一定時間后才開始衰退,故C項描述錯誤;種群的衰退指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表現為年幼個體數量少于老年個體數量,而種內斗爭則與種群個體數量(或種群密度)呈正相關,因此種內斗爭未必在種群衰退時開始減弱。
答案:AB
(2)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考查應用能力
“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聯系生產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江蘇的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現狀。”這是《考試說明》力求高考達到的目標之一,試卷在設計過程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如選擇題第3題,此題考查的是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辨別比較能力;選擇題第15題,綜合考查了棉織物與加酶洗衣粉的關系、“多酶片”片劑的設計與消化的關系。試卷充分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及時滲透科普知識和人文思想,如第20題以江蘇境內發生的幾個生態事件為紐帶,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落實課程的情感目標,體現高考“關注考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這一價值追求。
本份試卷十分重視與生產生活、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的聯系,較好地體現了考試大綱中“能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觀點解釋和解決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發展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一些相關生物學問題”的能力要求。
(3)突出生物學科的實驗屬性,考查實驗技能
高考中如何考查實驗,這是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命題者的難題。如何增加區分度,讓做過實驗和不做實驗的學生在高考題中有所區別呢?今年的高考題,加大了對實驗考核的力度,一改以往“背實驗”給中學生物教學帶來的傷害。對比近三年高考的實驗題可以看出,盡管對實驗題的考查內容都在《考試說明》規定的范圍之內,但考查的方式有所變化,由對實驗原理和操作技能的考查向對探究過程的考查轉變,更加注重實驗的數據處理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這有利于實驗教學的實施和落實。
2011年試題大多以實驗或科研素材為背景,情境新,試題靈活,體現學科特點又聯系實際,加大考查考生的學科知識在新情境下的運用能力和實驗能力。選擇題中有4道題(第4、10、12、19題)考查課本相關實驗,還有一些以實驗為背景的試題;非選擇題的第28題是實驗題,源于教材實驗“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及“低溫或化學物質誘導染色體變異”,考查學生對本實驗中試劑特點、試劑的作用、正確規范的顯微鏡使用操作、得到科學可靠實驗結果的基本策略方法、用準確恰當的語言表述的能力等。
例3.(2011年江蘇生物卷-11)將有關生物材料直接制成臨時裝片,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 )
A.菠菜葉片下表皮保衛細胞中具有多個葉綠體
B.花生子葉細胞中存在多個橘黃色脂肪顆粒
C.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線粒體數目較多
D.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中細胞核清晰可見
試題立意:此題考查的是教材一系列基礎實驗的內容,意在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與分析能力。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教材實驗中實驗材料與試劑的選擇。A項正確,菠菜葉片的下表皮保衛細胞中含有多個綠色扁平的葉綠體,可不需染色作為觀察葉綠體的材料;B項花生的子葉細胞需制成臨時裝片再經蘇丹Ⅲ染色才能觀察到;C項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中線粒體也需用健那綠染液染成藍綠色后觀察;D項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中清晰可見的是紫色的大液泡。
答案:A
三、對高三復習的啟示
1.剖析教材,研讀教學要求
教師對教材上的生物學科主干知識及相應的教學要求應爛熟于胸,引導學生把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再把這些線連成知識網絡,通過不同的知識網路的交叉連接,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除此以外,還要關注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一個問題上的不同呈現方式。我們要將目前的《教學要求》和以前的版本進行徹底對比,搞清楚修訂的《教學要求》增加了哪些知識點,刪除了哪些知識點,還有哪些說法發生了改變,這些改變的說法是提高了教學要求,還是降低了教學要求,如果是提高,提高到什么程度,如果是降低,降低到什么程度。這些問題,我們在高考復習中要準確把握,確保既不增加學生負擔,枉做無用功,又不遺漏知識點,造成遺憾。
如2011年第17題,較多學生對“群落”、“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空間結構”等概念理解不清,有不少同學誤選了B項,他們誤認為不同海拔的植被類型不同是空間結構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在概念教學時,一定要分析到位,把握好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并且要結合特定的情境去理解這些概念。
2.適應高考要求,提升學科能力
高考強調以知識為載體,著重考查學生的能力。能力范圍很廣,主要是理解知識的能力、從新材料新情境中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圖文信息轉換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語言(包括圖、表等)表達能力等等。要提高學生的能力,關鍵是把知識教活,把發展能力作為復習教學的重點。因此,在復習時或小考后,都要有針對性地總結,尤其是那些易錯題,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如本題考了哪些知識點?題目是怎樣綜合這些知識點的?題目又考了哪幾方面的能力要求?等等。
3.加強實驗,關注實踐
變化之一:重視考查基本能力。如31題第(2)小題:上述雜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體中能穩定遺傳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3/64)。本題考查了考生應用遺傳規律進行計算的能力。近幾年的安徽高考題理綜生物很少考查此類計算題。本題不僅考查了計算,而且考查的是子二代的遺傳概率的計算,可以用分枝法,也可以用概率法。
如果考生沉著計算,答案是不難得出的。但本題是理綜試卷最后一題中的一個小題,很多考生可能會由于時間緊迫而放棄看似復雜的這一題目的作答,而得不到分。
變化之二:素材情境真實新穎。如第4題選擇題,以某種植物細胞分裂過程中顯微照片為背景對減數分裂進行考查,通過各個時期照片的比較,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同時也間接考查有絲分裂的知識。再如,選擇題第6題利用巴甫洛夫的經典實驗――條件反射的建立,在沒有任何圖表的情況下,較好地考查了考生對反射、反射弧以及分級調節的理解。
變化之三:問題設置梯度明顯。尤其是主觀題的設置有梯度,能兼顧到不同層次的考生,體現了面向全體考生的新課程理念。如29題第Ⅰ題第(2)小題考查二氧化碳跨膜層數;29題第Ⅱ題第(2)小題考查樣方法、競爭關系;第(4)小題考查剛果紅染色法等都是基礎題,考生基本都能答出來。有些問題,學生只要稍加思考才能答出來,但個別問題難以應答,如29題第Ⅱ題第(2)小題最后一個問題的作答(解析見變化之六)。這樣就給成績較好的學生以提高成績的機會,拉開差距,以體現高考的選拔功能。也就是說生物試題想得零分不容易,想得高分也不容易。
變化之四:設問方式靈活多樣。如29題第Ⅱ題第(2)小題的第一個小問題的作答:同種植單一品種相比,在不同田塊種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種,可增加(基因多樣性或遺傳多樣性),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該題雖然是想考查生物多樣性,但從題干形式上看并不明顯。再如第30題的第(1)小題:支配胰島細胞的交感神經興奮時,其末梢釋放的去甲腎上腺素促進胰島A細胞的分泌,卻抑制胰島B細胞的分泌,原因是(胰島A、B細胞與去甲腎上腺素結合的受體不同)。本題考查了同種神經遞質對兩種不同的細胞效應不同,根本原因在于靶細胞上受體不同。本題實際是對考生分析問題能力的考查,也是較難的一個問題。
變化之五:題干信息明顯減少。2014年的理綜生物試題改變了以往非選擇題的長題干形式,題干都是簡單的一句話,如第29題第Ⅰ題:某課題小組研究紅光與藍光對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所示;第29題第Ⅱ題:一片玉米農田就是一個生態系統;第30題:胰島細胞的內分泌活動的協調有利于維持血糖平衡;第31題:香味性狀是優質水稻品種的重要特性之一。試題的題干短,減少了閱讀量,讓考生心情放松,更容易入題,保障了考生在最后有一定時間解答生物試題。但題干的信息量減少,想從題干中找信息就有點困難了,這種考查形式反而更能體現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
變化之六:突破常規考查創新。試題素材整體上感覺熟悉,似曾相識,題目看似簡單,容易切入,但要準確回答出問題,想得高分卻不容易。例如29題第Ⅱ題第(2)小題的作答:在我國北方部分地區,亞洲玉米螟和歐洲玉米螟的分布區出現重疊,兩種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維持(生殖隔離)??忌吹健靶孕畔⑺亍焙苋菀拙拖氲叫畔鬟f,因為有關鍵詞“兩種”,考生容易從信息傳遞的具體作用方面入手答題,而把答案寫成:調節生態系統的種間關系或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因而失分。正確的分析應該是:關鍵詞“兩種”、“不同的性信息素”綜合考慮。性信息素是一種化學信息,在玉米螟的繁殖季節,用來吸引異性前來,從而完成繁育后代任務的。不同的性信息素不能被另一物種所識別,只能被同種生物的異性個體所識別,因此不同物種之間不會發生基因交流,也就是說存在著生殖隔離。因此正確的答案應該是不同的性信息素維持生殖隔離。該題真正體現了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試題的考查方式與考生的認知習慣和常規思維方式存在偏差,導致部分試題難度增大。這種試題呈現形式改變的啟迪是: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而不是依靠機械訓練固化題型、形成思維定勢,從而影響學生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提升。
變化之七:有效避免死記硬背。例如29題第Ⅱ題第(2)小題的作答:在我國北方部分地區,亞洲玉米螟和歐洲玉米螟的分布區出現重疊,兩種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維持(生殖隔離)(解析同上);再如第31題的第(1)小題:香稻品種甲的香味性狀受隱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狀的表現是因為(a基因純合,參與香味物質代謝的某種酶缺失),導致香味物質積累。教材中認為基因和性狀的關系有兩種情況:① 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如血紅蛋白正常與否影響紅細胞的形態,進而影響紅細胞的功能;② 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如白化病病例。如果學生按照教材上的內容答題,答案可能寫成相關酶不能合成,而正確答案是酶功能缺失導致香味物質積累。本題是考查學生的逆向(創新)思維能力,分析該題其實是有信息可循的,關鍵詞“導致香味物質積累”中的“積累”,因此答案的關鍵是“a基因純合,某種酶缺失”。這一題也很好地說明了課本上的知識要記,但不能死記硬背,要靈活運用,更不能把教材上的內容直接拿來作為答案。高考試題具有選拔性,有思維量,生物并不是“背背書”就能得高分。
變化之八:圖表信息前重后輕。選擇題圖表信息增多,非選擇題圖表信息減少。選擇題以往(2009~2013年)都是2個圖表題,今年是4個圖表題,分別是第2、3、4、5題;非選擇題圖表信息減少,29題第Ⅰ小題一個圖表。30題一個數據表格:血糖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表格來源于教材必修3課后習題P11拓展題的表格;31題一個坐標圖來源于必修2習題P13性狀數量柱形圖。正因為第30題的表格和第31題的柱形圖都是課后習題上的內容,所以復習時不能脫離課本,反而更應該重視課本,包括課后習題都應該認真研讀。
變化之九:知識考查角度轉變。以往考查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多數考查的是光照強度這一因素,但2014年考查的是光質(紅光和藍光),也就是教材中提到的光的成分這一因素。光照強度、光的成分、光照時間都屬于光照因素的范圍,仍然是在考綱要求范圍內。關于減數分裂的考查,往年考查的形式多是不同時期模式圖,比較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區別,或者是坐標曲線圖,比較染色體或DNA或染色單體的數量變化,2014年以真實的顯微照片識圖的形式考查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尤其是染色體行為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