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6 15:12: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李清照的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3、《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4、《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5、《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6、《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希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7、《玉樓春》: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不知蘊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8、《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9、《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衹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10、《長壽樂》:
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令容淑質,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況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後??床室聽帿I,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11、《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12、《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13、《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14、《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15、《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時。
16、《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7、《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8、《如夢令》:
誰伴明窗獨坐,我共影兒倆個。燈盡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凄涼的我。
19、《浣溪沙》: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20、《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云來往月疏疏。
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享譽盛名。她是一位詩詞文賦兼擅,有著多方面藝術才能的女作家??上?其詩文散佚太多,欲窺豹一斑者不可得,歷來學者鮮有提及。然而學者對其詩評價卻極高,稱她的詩可和李白、杜甫、陶淵明等比肩。
她的一生既享受過幸福,也飽經了苦難。尚18歲,和情投意合的趙明誠結婚。期間,夫婦倆詩詞酬唱,生活舒心適意。此時,閨房繡戶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滿幸福的婚姻愛情便成為她主要的人生理想。李清照甜蜜寧靜的生活使之詩詞風格意境愉快。隨著趙明誠的出仕,夫妻恩愛卻短暫分離,生活出現了暫時的缺憾,此時多創作表達相思夫君之詞。靖康之難是李清照的人生轉折,她家破夫亡,受盡災難和折磨。南渡后,她遺留下來的詩多是這以后所作,僅存詩近20首。這些詩文“抒情言志”,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對往昔美滿自由生活的回憶,體現了李清照不圖偏安,志圖報國的士大夫情懷。
靖康之難前,《分得知字》為李清照和詩友在一起分韻作詩所成。《感懷》作于宣和三年,是在和趙明誠屏居之后,趙明誠出仕時所作,表現了夫妻二人的共同理想和正直廉潔的品格?!对姾蛷埼臐摱住贩治隽颂瞥园l生安史之亂的原因,通過總結歷史教訓,表現了李清照對北宋末年朝政的擔憂?!皢韬?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后尊,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賣”借古諷今,揭示當朝政治危機,不難看出李清照赤忱的愛國之心。靖康之難以后,李清照于建炎三年,1129年,隨夫乘舟出蕪湖,沿江而上至烏江縣,創作了千古流傳的《烏江》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現了詩人崇尚氣節的精神風貌,諷刺了宋朝統治者偏安偷生?!对伿贰肥墙韫懦敖?斥責了由金人扶持的偽齊、偽楚政權,對于在民族危難之際保持民族氣節的人士給予贊揚和肯定。李清照于杭州所作五篇帖子系應酬后宮,是歌功頌德之作?!杜汲伞酚谮w明誠去世后所作,詩中撫今憶昔,從“十五年前花月下”到“安得情懷似往昔”,表達了詩人對亡夫思念哀悼之情。作《題八詠樓》時,李清照在金華避亂,“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于后人愁”她感嘆祖國山河破碎,徒成半壁,表現了她強烈的憂國之心。同時作的《釣臺》,“臣艦只緣因利往”形象地刻畫了受名韁利索所羈的世人形象,“往來有愧先生德”,是對漢隱士嚴子陵表示崇敬之情。李清照于病中越發思鄉,作《春殘》以抒發思鄉之情,“春殘何事苦思鄉”可見她思鄉之切、之苦?!稌詨簟肥俏ㄒ灰皇子泬粼?全詩想象豐富,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尋求解脫苦悶的心情。《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其中,李清照表達了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中原百姓的關切懷念?!稊嗑淦邉t》描述了詩人南渡以后的生活和時時感傷。
在李清照遺留下來的詩篇中,其中《詩和張文潛二首》是一首為數不多的和詩佳作,詩作中充分體現了詩人的過人之識和高超文藝。
眾所周知,安史之亂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但自唐以來,人們多把責任推到楊貴妃身上,即史家也不例外。而李清照的這兩首和作,不附和歌頌中興大業,也不同于即景撫今吊古、感嘆百年興廢,而是著重解析天寶的歷史根源,昭示安史之亂后皇室內部斗爭的深化,從總結歷史教訓方面拓展詩作意蘊,其中不乏警句“夏商有鑒當渠成,簡策汗青今具在”、“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見出詩人有超人的識度,應該說沒有深刻的歷史反思是難以做到的。
在宋代,幾乎沒有哪一位詩人沒有寫過和韻次韻之作。但是和韻之作,因受原唱思路、用韻的限制,一般不輕易寫好,所以和韻之篇少有名作。有關這兩首和詩,人們評價不一。有認為二詩“奇氣橫溢,嘗鼎一臠,已知為駝峰,鹿革脯矣”。也有認為二詩“未為佳作”,不過基本都承認“出婦人亦不易”。
從這兩首詩來看,應該說寫的比較直白,但也應看到兩詩寫得非常流暢恢廓,兩首詩在思想內容上渾然一體。而且詩作采摭了唐末以來的正史、野史筆記傳說,融化了大量歷史掌故,寫來蘊含深遠,顯示出詩人深廣的文化素養。而且詩人有時作詩用險韻,即以她和張文潛的這兩首詩來看,實際不是和韻,而是次韻。即完全按照原詩的韻字和次序。以次韻之作,完全按照張文潛的原詩的韻字和次序,受到的限制可想而知,且受張文潛思路的限制,能寫到如此不能不讓人佩服其詩藝之高超。
詩在中國古代很早就獲得了很高的地位,而且中國古代文化中是以史帶論的。一個文人要想證實自己有識見、有思想,他不是要在哲學中作抽象的思索,而是要在具體史實的褒貶中體現才力。在這里史和詩有著血緣關系,錢謙益說摘要:“詩之義不能不本于史。”李清照在和詩中回顧了具體史實,但就在這種回顧中表達了自己的歷史識見。
中國古典詩歌講究意境。詩詞的最大特征是摘要:“言有盡而意無窮”。李清照和詩雖行文較直白,跳躍性不是太大,但其筆力還是凝練的。關鍵是她沒有人云亦云,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體現了自己對歷史的感受,且識見卓越,不能說沒有自己的意境。尤其是兩首詩的結尾用典,讓人感覺意味深長,細細琢磨又覺得很微妙、含蓄又透徹,完全可以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
由此不難看出,她的詩多有哲理感悟、愛國抗敵的大夫情感。所以,愛國主義精神是李清照詩文創作的亮點。
李清照在她遺留下來為數不多的詩作中,生動地展示了她的情感歷程和生命歷程摘要:崇尚高潔之志;愛國抗敵之思想;針砭時弊之情感。這些詩大多和民族興亡直接有關,幾乎沒有一首是感嘆個人得失,際遇不平的,充分展示了李清照作為一個女子卻難得的政治胸懷、民族氣節、宏偉氣概。而這些詩歌的創作也無不體現其藝術價值之高。
摘要:李清照作為文學史上杰出的女作家,李清照留下來的詩歌不多。但是這些詩作反映著廣泛的社會生活場景,在藝術風格上,也與其詞作的婉約之風不同,整體上表現出一種高昂、豪放的風格來。
關鍵詞:李清照;詩歌;藝術風格;豪放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創造力最強、藝術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她在詩、詞、文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她留下來的詩歌雖然不多,完整的只有十幾首,連殘篇零句在內也不夠三十幾首。縱觀李清照的詩,可以看出她的詩作無論在思想內容,還是在藝術風格等各方面,與她的詞作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這些詩歌具有廣泛的社會內容,在藝術上有著不輸于其詞作的成就。
一、李清照的詩完整的只有十幾首,連殘篇零句在內也不過三十幾首,她的詩可以大致分為詠史詩有《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夏日絕句》、《詠史》、失題: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南來面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意水寒等。憂國詩有是《《上樞密韓佗胄詩》、《題八詠樓》;感懷詩有《曉夢》、《感懷》、《釣臺》、《偶成》等。應酬詩有《端午貼子詞》、《春貼子詞》、《皇帝閣春貼子》、《貴妃閣春貼子》等。
她的詩在思想內容上,價值更高些、更積極些。詩中擺脫了她的詞所表現傷春悲秋、個人悲歡離合的低沉的情調,取而代之的是關心國家的生死存亡的激昂的愛國主義情調。
李清照的詩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洋溢著愛國主義情懷。從以詠史來借古諷刺今的《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到表達自己的對英雄主義的追求的《夏日絕句》,再到抒發自己對有德之士的敬仰之情的《釣臺》,還有她那羨慕追求一種神仙般無拘無束生活的《曉夢》,體現出不同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見解。
如《題八詠樓》:“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盵1]該詩作于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或五年,作者避亂流寓金華。詩人登上了“八詠樓”面對祖國的大山大水,想到了自己有家不能歸,而且現在已經家不成家,國不成國,詩人不免觸景生情,感慨頗多。更深層地看出作者對祖國的未來憂心忡忡,擔心國家的內憂外患,只能感慨:“江山留與后人愁”。
另外在《上樞密韓佗胄詩》就傳遞出詩人憂國如焚的心聲。這首詩是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寫的: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五月,宋高宗趙構派韓肖胄、胡松年使金,不惜以國土和民脂民膏向敵人求和。這個消息刺痛了深受貧困交加的詩人,她用淚水寫下這首詩。詩中說道:“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塵泥。誰當可將令,幣厚辭易卑?!盵2]表明了作者對統治者的憎惡,對待國土和人民的財產不愛惜,輕而易舉地給了別人。詩的最后幾句作者對自己無力挽救祖國的危亡深表慚愧,只能說:“不乞隋珠與和璧,只乞鄉關新信息”、“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山東一抷土”。[3]還有《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就是直接地把矛頭指向最高的統治者,在批評統治者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而最終會導致國家的滅亡。這些詩作者雖然在諷刺,但是也表明作者心系國家,她痛恨統治者面對內憂外患的環境而實施不抵抗的政策。從這些詩中表明了,女詩人只有愛才能恨,就是因為太愛自己的國家了,才恨當權者不去保護自己的國家。所以她的這種愛國主義情懷必然會洋溢在她字里行間里。
我們從李清照留下的十幾首詩中不難看出,她的詩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且也折射出了當時的社會現象,把史實融入到自己的詩句里,有利于后代人對歷史的考察和評論,同時激昂的愛國主義的文字也有利于激勵當時的愛國主義仁士去抗擊外族的入侵。而她的詞卻是反映的生活內容十分的狹窄,都是關于自己個人的相思閑愁,從她的“一處相思,兩處閑愁”到“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再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寫的都是個人的悲歡離合、傷春悲秋的情感。
二、從語言上看,李清照的詩中大量用典和化用古代的名人典句,這使她的詩具有言簡義豐的特點,深化了詩歌的內涵。她用幾十個字就能傳達出自己的思想和品格,這使她的詩讀起來耐人尋味,從而讓人讀出詩的品味和思想內涵,更能顯示出詩人的才華。如從寧死不屈的項羽,不愿為司馬氏效勞而慷慨就義的嵇康,到不為名利所累、功成名退的嚴子陵,用這些歷史典故來表達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如《詠史》:“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盵4]這首詩主要是在公元一一二七年,徽宗、欽宗被擄以后,金人先后扶持漢奸張邦昌和劉豫成立偽楚和偽齊傀儡政權,作為對漢族人民進行統治的工具。在詩中以兩漢喻指兩宋,把類似忠于新王朝的楚、齊偽政權,擬為令人憎恨的“贅疣”,說明南宋繼承北宋。借寫歷史上反抗虛偽禮法慷慨就義的嵇康,表示對北方金人支持傀儡政權的憎恨。歌頌抗敵忠士,鞭撻投降奸賊。[6]
她詩歌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化用名句。例如她的失題中“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的詩句,化用了曹操的《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绷硗庖皇资ь}中的“少陵也自可憐人,更待來年試春草”,則是化用了杜甫的《雨過蘇擔詩》中的“也復可憐人”和《瘦馬行》中的 “誰家且愿終惠,更試明年春草長”來詠杜甫。[7]從以上看出她無論是用典還是化用別人的詩句,都能讓人感覺巧然天成、天衣無縫,看不出一點模仿的痕跡。并且這些詩句,讓人讀起來并不覺的艱澀難懂,這正是她的過人之處。
而李清照的詞以明白易懂為特點。這個特點決定了在讀李清照的詞時,我們明顯的可以感覺到她的詞通俗易懂,大量地用白描的手法和平常的語言,詞的容量并不大,她所抒發的就是她所要表達的。如《詠遇樂·元宵》中寫到:“不如向簾兒,聽人笑語?!边@樣直白之語,讓人一讀就懂,并沒有其它的值得人們去深刻品味其中的內涵和深沉的含義。所以從語言上來分析,她的詩歌語言是那么的精練和生動。這個特點是她的詞所不能相比的。
三、從風格上看,李清照的詩占主導地位的是豪放、剛健、激昂的風格,與她詞中悲傷、低沉的情調是迥然不同的。所謂一定的思想內容要借助一定的語言形式,一定的語言形式表現出一定風格。李清照的詩大都是以關心現實、關心國家的生死危亡為主題,抒發著自己對祖國的一腔熱血,形成了一種豪放的特點。如她的那首五言絕句《夏日絕句》: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5]全詩激昂萬分,氣勢奔放,語言鏗鏘有力。詩人把矛頭直指向統治階級的最高領導,痛斥了皇帝在面對外族入侵時的逃跑的可恥行為,真是一針見血。特別是句中的“人杰”、“鬼神”等詞,表現出一種大氣、豪放的特點。還有《題八詠樓》詩中用“三千里、十四州”描寫了江南形勢的大氣磅礴,如此一番壯觀的景象。全詩表現出了意境闊大,體現一種豪放的風格。其實李清照的詩不僅是這兩首表現出豪放的特點,而是大多都表現出一種豪放的風格。正如清人李調元評價李清照的詞“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用這句話來評價李清照的詩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李清照詩中豪放、剛健的特點屬于她的詩。她的詞中我們很少能讀到的。她的詞的內容都是表現自己個人悲傷離愁,吐露女子相思之苦的情愛,不敢于把自己的相思閑愁寫的那么直白,只能通過委婉含蓄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聲。例如她的《醉花陰》中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從這幾句看出李清照并沒有直接地寫相思之苦讓自己的體重下降,而是用黃花比擬人的瘦,用瘦來表達自己被相思、寂寞折磨得玉體受損,一切的痛苦盡在不言中。不敢直白地說出自己的感情,即便說了也沒有什么價值可言。從這相比較而言,我們不難看出她的詩所具有的特點是獨一無二的,無論從思想內容、語言、到風格等方面都是她的詞所無法相比的。
參考文獻:
[1][2][3][4]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三河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120,109,140,127.
[5]王延梯.李清照評傳[M].陜西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45.
[6]蔣文華、李廣華.磨盤下盛開的奇葩[N].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第2期.
關鍵詞:清照詞;意境;自然美;凄美;壯美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09-0065-01
李清照,宋代濟南人,是我國詩歌史上著名的女詞人,她才氣橫溢,“直欲壓倒須眉”,以其獨特的風格屹立于文壇,為中國的詩歌長廊留下了璀璨的一筆。王灼在《碧雞漫志》中稱“若本朝婦人,當推辭彩第一”,胡仔則在《漁隱叢話》中說道“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從中可見李清照的詞在當朝已是遠近聞名,又以斐然的詞彩獲得好評。而給予李清照極高評價的是王世G(明)在《花草蒙拾》中稱贊“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這肯定了李清照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后人也因此將李清照與辛棄疾合稱“濟南二安”。
李清照多才多藝,目前留下來的詞作有七十八首,此外還有詩作,散文,辭賦以及理論作品《詞論》。在《詞論》中,李清照提出了詞“別是一家”,不用典,“詩言志,詞抒情”等理論主張,而其詞作也以婉約之情獨成一家。李清照的詞以建炎元年為界分為前后期,前后期的詞作雖都充滿著婉約的風韻,自然之景的描寫尤其是對菊梅等花木的情感貫穿在其前后期的作品中,但因生活境遇的迥異婉約之中又贏溢著異質的美。
無論是前期的婉約還是后期的凄美,清照詞中都營構著靈透的意境,彰顯著女性詩詞特有的哀婉。意境是中國古典文論中極為重要的審美范疇,在傳統的抒情文學和藝術創作中無不體現著作家對意境的追求,在情景交融中抒發作家們的感懷。清照詞中充溢著月、雨、黃花、楊柳、梧桐等繁多的意象,在這交織的意象中詞家追求的是“思之于心”的意境。
李清照前期的詞作中洋溢著清新雅麗的自然之美。這時期的作品清新靈透散發著自然生命的氣息,格調活潑歡快,表達了深閨少女的天真無慮情懷以及婚后對丈夫的無限思念。秦觀、賀鑄雖也專做閨怨詩,但他們是以男性之心揣摩女性的心理,有代人立言之意。相比之下,李清照則是在抒自“我”之情,真切地關照女性獨有的內心世界,情感更加細膩,這情感又與自然之境水融,別具風格。膾炙人口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是李清照前期的一首游行詞,小詞語言自然純樸,明白曉暢,意境玲瓏剔透,人物、荷花、水鳥動靜相生,形成一幅自然愜意的日暮圖。作者“沉醉不知歸路”,“誤入藕花深處”,正當焦急時卻是“驚起一灘鷗鷺”,至此由酒醉沉浸在自然之醉中。全詞雖著墨不多,但詞人的盡興之情,自然的醉人之景(藕花紅、鷗鳥白)在平淡中鋪敘開來,正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走出閨閣,沉浸在自然中,感受自然的美韻使李清照的詞作別具一格。中國自古文人多悲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李清照的《怨王孫》也寫秋,但其中透露著對自然的依戀,流露出喜悅之情 。雖是“秋已暮,紅稀香少”但詞人并沒有因此悲嘆,而是滿心的愉悅“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山色與人親,是李清照向往自然與自然相容的內心感受,進入了物我兩忘怡然自得的心境?!懊呱锄t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早歸”,詞人將自己舍不得離去的心情轉嫁到鷗鷺恨人早歸,鷗鷺與人之間有了綿延的感情,這情正是詞人對自然的眷戀。 《如夢令》、《怨王孫》兩者都以清新淡雅的筆觸描繪著自然之景,景與情相容,躍動著自然的生命和情感,隱藏著詞人超逸、歡愉的情愫,情景交融的意境如畫蔓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建炎元年,隨著金兵的入侵,李清照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丈夫的病逝,小人的誣陷,在這一時期的詞作中抒發的是愁腸百結抑郁難解的苦悶之情,雖有自然景物的描寫但多表現的是愁美、凄美。此時期的詞大多借景抒其孤獨、哀怨的愁緒。這種愁美在李清照的詞作中以動態的具象化表現出來,形成獨特的藝術美,開拓了意境的空間?!奥務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雖然是萬物復蘇的春天,詞人已沒有了那份歡愉,“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拜d不動”以流走靈動的姿態表現了無限的愁緒,原是抽象的哀愁,在李清照筆下卻成了具體可感的,有質地、有分量,又如“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滿庭芳》),“從今更添一段新愁”(《鳳凰臺上憶吹簫》),這種動態具象化的愁思表現可以與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相媲美?!熬G肥紅瘦”,“人比黃花瘦”,“新來瘦”,李清照將“瘦”字用到極致,“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在“瘦”中綿延?!熬G肥紅瘦”雖出自早期作品《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但其中有著深深的悼花情節,一夜雨后葉茂而花殘,詞人憐花自憐的情感與外在自然物聯系起來,將情感作為過程表現出來,更加含蓄、委婉?!叭吮赛S花瘦”寫盡了愁容滿面的李清照瘦弱不堪的形象,以花比人,這也是女性獨有的細膩心理,花中蘊含著人生苦短,好景不長的濃重傷感,容顏易老,青春易逝的愁緒。這種愁緒在《聲聲慢》中達到頂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疊字以短句強有力地道出了詞人晚年的彷徨,無所依靠,極度的憂愁。“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又以花自比,感嘆逝去的容貌,為晚年的孀居又增添了幾分愁緒。
在前期的作品中,李清照向往自然,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生命氣息,“淡蕩春光寒食天”一切生命都在復蘇,詞人的心情也如春天般燦爛,這時期除思念丈夫的作品有絲絲愁意,他者多是清新明快之作。后期的作品卻充滿著愁緒,寫到自然之景時也多是黃花,秋風,愁雨,既有喪夫的悲痛,又有國破、居無定所的哀愁以及自憐的情愁。詞人的愁緒借客觀物象流淌出來,多了一份凝重,一份凄美。自然之物成為清照心情的指示燈,也由此營構了前后期迥異的意境,或空靈或沉重,但都真切反應了清照的心之思。
婉約、凄美是李清照詞的主要風格,“人比黃花瘦”是李清照瘦弱的寫照。李清照以其詞文明于詩壇,以詞之婉約冠冕,而她是個性復雜的詞人,在婉約、瘦弱中還流露著丈夫氣概,詩作中洋溢著悲壯之美。
李清照的詩大多作于南渡之后,是愛國愛民,關心國家時局的悲憤之作,主要諷刺趙構集團的賣國投降的逃跑主義。詩歌以慷慨激憤的情感抒寫著作者面對國破家亡的憂憤,寄予著收復失地的希望?!吧斪鋈私?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女詞人的婉約不現,而以雄渾壯闊的格調喊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呼聲,將批判的矛頭直指茍安的皇帝,呼喚時代英雄?!扒Ч棚L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詩人以宏偉的氣象展現了寬廣的胸襟,這之后也蘊含著詩人的愁思,憤慨如此壯麗的河山趙皇帝竟自顧逃命,辜負了故國的山山水水,愁思,憤慨中抒發的是對逃跑主義者的不滿。身為女兒身的李清照雖不能上戰場殺敵,但她用柔弱的筆寫出了壯美的詩篇,鼓勵愛國的將士。在《上樞密使韓肖胄》中,分別運用五言七言作詩,格調闊達,氣度非凡,對將士的舍身救國的忠義行為大加贊賞,流露著詩人的一腔愛國之情?!坝麑⒀獪I寄山河,去灑東山一g土”,這不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哀怨,是為國犧牲的大氣凜然。
李清照以其特質的風格成為三千年中國詩歌史上的一顆明星,用實踐創造了“易安體”,獨成一家。自然風物的描寫是清照詞的一大特色,在梧桐細雨、遍地黃花、玲瓏明月中流露的是的她情思,她的憤懣,情景交融的意境在她的詞中成為綿延的畫卷。
參考文獻:
[1]金諍.宋詞綜論[M].巴蜀書社.2001年版.
一位中南大學的男老師正在講春天的詩詞。
打開電視的時候,正好碰到他講到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李清照的詩詞很有名,于是我便聽了會老師的解析。
老師從詩詞講到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感情生活,以及暮年寫這首詩詞時有些惆悵的心情。
我對這首詩詞不熟,問了萬能的度娘,這才得知它的全貌。詩詞很美,我還特地默誦下來。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我很喜歡第一句的風住,塵香,簡單二字卻道出意境,李清照寫這首詩詞時心情惆悵,我默誦多遍,不自覺間,心情竟是也莫名低落起來。
出身詩書世家的李清照,18歲時嫁給才華橫溢的大才子趙明誠,成就了當時一段佳話。
那應該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日子,跟自己心愛的人把酒言歡,賦詩唱詞,人生多么愜意。因為前期生活安定優裕,李清照的詩詞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
但是好景不長,當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行至鎮江時,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南渡后,詞人的生活困頓。1129年農歷八月十八趙明誠卒于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p>
之后,李清照從建康出逃,一直漂泊到海上,又過海到溫州,眼巴巴地追尋著國君遠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親靠友,帶著她和趙明誠一生搜集的書籍文物,苦苦地堅持著。趙明誠生前有托,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丟的,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出版,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在當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這期間,她寄存在洪州的兩萬卷書、兩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一夕之間她信念被摧毀,幾乎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
中年守寡,一個人的孤單寂寞中她也總有一絲希望,盼望著自己能夠有機會迎來第二春,找個人托付終身,就是寂寞時彼此做個伴也是好的。就在這個時候她認識了張汝舟,那時候的張汝舟大獻殷勤,李清照決定再嫁。
結婚之后張對李清照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邊的文物。兩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權上鬧矛盾,漸漸發現志向情趣大異,真正是同床異夢。無奈之中,李清照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原來,張汝舟在將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將自己科舉考試作弊過關的事拿來夸耀。李清照知道,只有將張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脫離苦海。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對錯輸贏,都要坐牢兩年。所以這場官司的結果是張汝舟被發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隨之入獄??赡苁抢钋逭盏拿曁?,當時又有許多人關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幫忙,李只坐了9天牢便被釋放了。
感情生活中的各種不順,加上丟了生活下去的信念,李清照備受打擊,如同一葉孤舟在風浪中飄搖。此時,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著一孤清的小院落。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號易安居士。18歲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生活相當美滿,夫婦唱和詩詞,鑒賞書畫金石,被譽為夫妻的楷模。后金兵入侵,家鄉淪陷,舉家南遷,而且丈夫突然病死(趙明誠死時她46歲),使她身心都受到極大的打擊。可是,她支撐著、抗爭著,活過了古稀之年。
李清照的養生、長壽得益于她自幼喜郊游,并為多種技藝的愛好者。由于喜歡戶外活動,常常接觸大自然,除了筋骨得到鍛煉以外,也養成一種豁達、豪放的性格。晚年的李清照,雖生活在國破家亡的境況中,但由于她自幼養成的豁達大方的素質,使她以一弱女子而能經受風霜雨雪、天災人禍的打擊,而意志卻更堅強,得到古稀之壽。
健康活潑美少女
與一般的那種弱不禁風、足不出戶的貴族小姐不同,出身書香門第的李清照是一個健康活潑、聰明靈動而又博聞多學的女孩兒,少女時代的她就顯露出了與眾不同的過人才華和見識。她的這種見識、氣質,決定了她的藝術成就。
這位天真活潑的少女,對大自然是一往深情,她向往自由,熱愛大自然,渲染于水光山色之中,領略大自然的奇麗風光,享受大自然賜予的無窮樂趣,創作出一系列清新明麗之作?!俺S浵と漳海磷聿恢獨w路,興盡晚回舟,誤人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睜I造出一種健康而靈動的歡暢,體現了詞人內心和自然界美質的和諧跳動,清晰而典雅,凝練而疏朗。
命運坎坷意志堅強
李清照出身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出嫁后,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共同從事學術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滿。金兵入侵中原后,流落南方,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其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在文學領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融,渾然一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贏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贊揚。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茶令娛情且養生
據說,茶令是李清照發明的游戲和養生的方式,而茶令的首創推易安居士李清照。據說,為了撰寫《金石錄》,她與趙明誠回青州(今山東益都縣)故第而居。夫妻倆每得一本好書,即共同??保匦抡?。得到書畫、彝鼎等文物,也一起把玩賞析。在治學著文過程中,李清照對自己的強記博學頗為自負,于是忽發奇想,推行一種以考對方經中典故知識主為的茶令,贏者可以先飲茶一杯,輸則后飲茶,與酒令之行大相徑庭。
兩人每次吃完飯,坐于“歸來堂”中,烹好茶,然后一人指著成堆的書籍,要對方說出某一典故出自哪本書的第幾卷、第幾頁甚至第幾行,以是否說中來決勝負,并確定誰先飲茶。兩人在行茶令中,常常是李清照獲勝。
飲茶行令,啟智助學,使人興奮,對著書立說大有裨益,趙明誠終于寫出了我國第一部考古學專著《金石錄》,成為考古史上的著名人物。
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南侵,李清照夫婦先后背井離鄉,逃往江南。建炎3年(1129年),趙明誠不幸病故,李清照只身漂泊,晚景更是凄苦。但茶令一事并未因李清照的落泊而絕跡,相反,它又在江南地區廣為盛行起來。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茶,又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七件事”之一,并且早已成為炎黃子孫的“國飲”,無論從物質到精神,茶已成為人們“不可一日無此君”的親密伴侶。更是晚年貧困憂苦、流徙飄泊的李清照養生法寶之一。
經營婚姻身心健
李清照是一個身處亂世的弱女子,再加上中年死了丈夫,在“誰憐憔悴更雕零”、“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生活狀態下,流蕩無歸,屢遭打擊,曾多次因病不能下床,居然活到了古稀之年,實在令人訝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