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8 19:52: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飲用水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解決方法
安全可靠的飲用水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據國家發改委和水利部、衛生部今年組織全國農村飲水安全現狀調查評估結果,全國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有3.2億人,占農村人口的34%,飲用水不安全,給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帶來許多困難。
一、我國農村飲用水存在的問題
獲得安全的飲用水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關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建設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實現。目前,全世界都在關心飲水的安全問題。跟據聯合國衛生組織的調查表明,人類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圍惡劣的衛生環境造成。維護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夠得到安全的飲用水和合格的衛生環境。
我國全國農村飲用水安全現狀調查的結果表明,農村飲水中不安全人口約為3.2億人,占我國農村人口的34%。而其中,飲水水質不達標的人口為2.26億人,占飲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證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為9558萬人,占飲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調查的范圍包括2674個縣,3.8萬個鄉鎮,65萬個行政村。調查人員總數20多萬人,調查完成了《縣級農村飲水現狀調查報告》和31個?。▍^、市)的《農村飲水現狀調查評估報告》。
農村飲水工程的設施現狀為:全國農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為58106萬人,是農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萬人,占農村人口的38%。農村的分散式供水多為戶建戶用,其中淺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農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數為單村集中式供水,占總工程數的91%,這類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網,沒有水處理過程和水質檢測設施;配備有水處理設施的聯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僅占8%左右。
二、影響農村飲水安全的主要原因(1)水源污染情況嚴重,飲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約為84萬人。
《環境公報》表明,我國年廢水的排放量為670多億,在七大水系的407個監測斷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滿足飲用水的要求。而28個重點湖庫,只有7個符合飲水要求,比例為25%。跟據對我國44個城市的地下水調查表明,其中42個被污染,并檢查出數百種有毒的有機物。以往水質超標大多表現為物理和細菌指標方面,而現在是化學和毒理學指標不合格。我國農業生產的化肥用量超過3,600萬噸,而農藥的用量超過100萬噸,畜禽養殖業的糞便及廢水的排放顯著增多,對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區的農民飲用水水質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導致骨骼變形甚至癱瘓,還可導致皮膚病、癌癥、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質疾病問題。調查表明,飲用高氟水的人口為5,085萬,飲用高砷水的人口為289萬,飲用苦咸水的人口為3,855萬。而主要分布區域為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以及黃淮海地區。
(3)飲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標的問題,如曾經的血吸蟲病區。
(4)飲用水中鐵錳等其他元素超標的為4,410萬人,在東北地區、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質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質物理性狀較差(發紅或黃色)。
(5)我國局部地區還存在季節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證率低等各種問題為9558萬人。
三、農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飲水工程的建設和供水量的標準較低,目前的工程建設標準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新農村的發展要求,而水質不達標準的惡劣情況卻十分普遍。1991年我國制定的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飲用水指標從35項減少為20項,而指標值卻放寬為三級。其中,一級飲用水指標值與國際標準一致,而二、三級指標值中除毒理學指標,其他各項指標都存在放寬現象。
農村飲水的處理設施大多比較簡陋。農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經過處理,幾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戶。地表水源有些會在水源點投放藥物消毒等,做簡易處理。我國農村飲水工程具有工程規模較小、數量多、分布范圍廣的特點,導致維護、管理和經營的難度較大。
四、我國農村飲用水問題的解決辦法1.加強領導和責任分工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控制,首先將這項工作納入重要工作的議事日程,將任務層層分解,完善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落實好各項任務。監督有關部門職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時,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協調各級發改部門和工商部門,落實規劃的編寫、報批、項目審核、計劃執行以及建設和管理的監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衛生多部門負責編寫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和初步設計計劃,組織并指導項目的具體實施及實際管理。衛生部門應負責急需解決的地區氟病、砷病、血吸蟲病的病區范圍和飲用水項目建成后的水質監檢工作。環保部門要加強對農村飲用水源的環境監督。
2.組織好可行性分析報告和具體實施方案的編寫工作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廣的特點,要把工作抓好、做實的難度很大,在中央宏觀規劃的指導原則下,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能動性,由地方各級政府在確定的任務目標、建設的規模與標準等規范下,編寫細化轄區內的可行性分析報告,提出分步的實施計劃,制定出管理辦法,培訓技術管理人才,組織好設計力量,培養典型和示范,用點帶面,逐步推廣,加強監檢力度,嚴格把好質量關。
*區地處秦嶺深山,丹江上游,為商洛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定貧困縣。全區54.4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45.62萬人,總面積2672平方公里,有耕地34.67萬畝,人均0.64畝,有效灌溉面積10.22萬畝,人均不足2分。多年平均降水量725.5米,水資源總量5.67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041立方米,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是一個人多、地少、山高、坡陡、土層薄、質地差、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人畜飲水困難的貧困山區。
根據*市水務局于3月22日召開的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緊急會議部署的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前期工作的各項任務。我區進行了全面的安排落實,并于3月23日至4月5日,對全區農村飲水安全現狀進行了全面調查評估?,F將調查評估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成立機構
區委、區政府對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將解決群眾飲水安全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寫入了區人代十五屆三次會工作報告。3月22日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會召開當天,我局負責人就及時將會議精神向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作了匯報,提出了我區貫徹實施意見。區政府研究決定,成立了由主管副區長任組長,水務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衛生、計劃、財政、環保、國土資源、水利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和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水務局,水務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主要負責安全飲水調查評估等項目前期及建設實施有關事宜。要求各鄉鎮、辦事處成立相應機構,落實專人負責,逐級夯實責任,明確工作部署。并落實了專項工作經費,確保工作順利進展。
二、組建調查班子,開展業務培訓
3月23日,區水務局負責抽調7名專業技術骨干組成了全區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調查組,由主管局長任調查組長,召開了調查組第一次會議。對調查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制訂了工作方案。3月25日,全區抽調了32名由水利、衛生部門熟悉農村工作的專業業務人員組成了專門的調查組,召開了調查組第二次會議,對調查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將調查人員分為現狀調查組、規劃編制組和審查評估組,嚴格按照水利部、衛生部制訂的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的四項指標進行調查,摸清農村飲水狀況和供水工程基本情況,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普及程度,農村自來水普及情況;農村飲水不安全人數、范圍、問題的類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點摸清飲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無供水設施的人口、取水極不方便的人口、經常發生季節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了解農民對解決飲水安全的意愿、籌資能力及水價的承受能力以及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存在的種種問題。逐村組核查登記,結合飲用水質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基本摸清了我區農村安全飲水及存在的問題,為編制規劃提供詳實科學的依據。
三、全面調查檢測,認真分析評估
一)、調查方法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安全飲水工作量大面廣的實際,我們根據上級安排精神,充分利用已有資料,采用全面調查和典型調查相結合的辦法,于3月24日開始,以鄉鎮為單位,調查人員深入到村組,采取走訪、現場查看等方式,充分聽取村組群眾意見,對飲水現狀及飲水類型進行了詳細地核查登記,認真分析缺水原因。外業調查期間,規劃編制組根據全區流域自然水系水資源分布狀況,利用2003年12月安全飲水普查時選取掌握污染典型進行分析。在外業普查的基礎上,對全區的人飲現狀調查進行了匯總。結合各地實際調查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評估,召開全區飲水安全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污染水調查點鄉鎮負責人會議進行通報,廣泛聽取各部門、各級意見,在意見反饋后再次深入調查點進行復核,在此基礎上進行全區飲水安全現狀調查報告的編制。審查評估組織水利、衛生、財政、計劃、環保、國土資源等部門的專家領導對報告進行了評估,審查評估認為:調查評估內容全面,數字詳實,客觀、全面、實事求是地反映了商州農村飲水狀況,為編制全村安全飲水規劃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二)、調查結果
經調查,截止*年底全區農村飲水安全人數為26.10萬人,占全區農村總人口的57%,自來水受益人數為12.76萬人,占全區農村總人口的28%。集中供水工程中供水到戶人口12.76萬人,有集中供水點供水人口1.81萬人。這些供水工程按供水規模分,日供水量達到20噸以上的124處,供水人口9.66萬人,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工程72處,地下水源供水工程52處,自流工程82處,提水公文易文秘資源網-工程42處,有凈化設施的43處,無凈化設施的81處。全區124處集中供水工程中43處水源水質和供水水質良好,符合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目前有供水管理人員102人,其中專職管理人員92人,兼職管理人員10人。全區有供水設施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18.71萬人,其中水井10.85萬人,引泉水7.49萬人,集雨人飲水窖0.36萬人,無供水設施的人口12.34萬人。
銀川市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35個“嚴重缺水”大中城市之一,2011年銀川市人大常委會確定的銀川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有8處,即:銀川東郊水源地、北郊水源地、南郊水源地,南部水源地、南梁水源地、征沙水源地、永寧縣水源地、靈武市水源地。上述水源地的水資源80%以上來自地下水,地下水的補給主要為地表補給。根據新修訂的《銀川市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到2020年,銀川市城市人口要達到l20萬人,最高供水量要達到78萬立方米/日,依據目前的水源狀況,屆時水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不論是建造“宜居城市”、還是打造“宜于創業的城市”,飲用水的安全保障都是實現目標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須未雨綢繆,除了尋找新的水源地,盡早采取措施保護引用水源地,建立節水型社會,是銀川市政府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的必然選擇。
然而,在銀川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中,就有12家工業企業和33家規模化養殖戶,有27446農村人口居住,對水源地環境影響最大的是四二干溝和穿越北郊、東郊、南郊三個水源地的第二排水溝,可以說工業污染、化肥、農藥污染、畜禽糞便污染、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同時存在。另外,銀川市的污水處理和再利用能力偏低,水資源的浪費情況較重。嚴重的水資源短缺與水源污染、水資源浪費三種因素疊加,客觀上放大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直接影響到銀川市民飲用水的安全保證。如果說水資源短缺是客觀地理環境所致,而水源地污染和水資源浪費則完全是人為造成的。因此,政府和市民都必須明確認識到,保護、治理飲用水源地的問題已迫在眉睫,越早采取措施清除污染源、建立水源地生態體系,所需成本越少,危害后果越輕,如果拖的時間過長,將會導致巨大的治理成本,而在持續發展和生存環境方面的損害也將是無法挽回的。
治理地表污染是防止地下水污染、改善地下水水質的重要措施,為此,銀川市市委、市政府多次組織專家對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進行論證,行政主管部門做了多次調查、研究,先后制定了4部相關的地方性配套法規, 2008年又制定了《銀川市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如此密集的規范水資源保護工作,反映出銀川市政府對此問題的高度重視和關注。然而,銀川市人大代表和筆者的調研中發現,在銀川市引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仍有幾家工業企業存在,水源地上的養殖業、農業活動和居民生活污染,嚴重威脅水源的安全?!躲y川市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中規定的2011年治理目標沒有完全實現。
二、治理飲用水源地環境不利的癥結及其對策
(一)配套措施不到位,執法不利,監督走形式
西方有句諺語,“一盎司的預防勝過一磅的治理”,控制新生污染源就是最好的污染預防措施,也是成本最低的保護措施。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保護引用水源地環境的首要措施是堅決杜絕新生污染源的發生?!端廴痉乐畏ā丰槍π律廴驹吹姆乐螁栴},規定了五條嚴格的禁令,一是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設置排污口;二是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三是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四是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五是禁止在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改建建設項目,不得增加排污量。只要地方政府嚴格執行上述規定,飲用水源地上新生污染源的問題就能夠得到遏制。執行上述規定的難點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思想觀念的問題。在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還處于資金積累階段,當地政府的第一要務仍然是發展經濟、促進就業、提高民眾經濟收入,治理污染的問題還缺乏積極性。
從制度層面看,配套措施不完善也是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不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水污染防治法》明確了國家通過財政支付轉移,建立健全位于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域的水環境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但在實施中,國家支付的生態補償資金不足以彌補水源地治理的費用。必須要地方政府有相當的配套資金,如果地方政府資金籌措困難,治理工程必然是緩步進行。其次,《水污染防治法》規定了政府環境保護部門“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對違法行為的舉報后不予查處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法規定履行職責的行為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但實際上, 在環境保護問題上,最大的問題是不少違法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追究。從職責劃分層面看,飲用水源地保護涉及環保、城市規劃、城市建設、水務管理、農業管理、林業管理、供水管理、衛生部門等,在實踐過程中,有的職權交叉,有的又無人管理,管水量的不管水質,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又不管污水的回收再利用,需要罰款的時候都想伸手,需要投入的時候都講困難。事實證明,管理部門多,則管理效果差,環保責任難以落實。
從執法層面看,我國的《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都規定了政府環保部門對于企業和個人違反環保行為的監督和制裁,也明確了上級環保部門對下位地區環境污染控制問題的監督,但是, 對于環保部門的不作為,卻沒有嚴厲的責任追究制度。現實情況是,只要不發生重大影響的污染事件,環保部門更多的是服從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的第一要務,被動查處。恰恰是環保部門的被動執法,降低了環境保護法的實施效果。
從監督層面看,法律雖然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水環境,并有權對污染損害水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然而,地下水環境的監督依賴檢測技術的支持和檢測信息的公開,民眾在不能及時得到準確、真實的監測信息的情況下,所謂監督也必然是空談。監督力度小,違法成本小而守法成本高是污染治理不利的主要原因?,F實還存在企業、養殖場建設在先,水源地劃定在后的情況,缺乏合理的補充而讓企業和養殖場搬遷的阻力太大,農村環境保護經費投入不足、生態農業補償資金少,水源地企業和村民在承擔環境保護義務時抵觸情緒較大,增加了執法難度,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的運用缺乏協調,未能實現兩種手段的相互支持。
(二)對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實行封閉式管理
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實行封閉式管理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能否盡快協調籌措治理飲用水源地環境的專項資金,直接關系到飲用水源地治理的成敗問題。根據銀川市環保局的調查,銀川市飲用水水源地中一級保護區內共有工業企業8家,加油站1個,地下油罐6個,農村居住人口24611人,他們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為基本生存來源。按照《全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的技術要求,對一級水源保護區應當實施封閉式管理,這意味著一級保護區上要拆除所有與水源無關的建筑物,遷移居民,并對土地進行植被修復,改造為水域用地、水源涵養林用地、天然濕地、人工濕地。為此,有兩個方案可以選擇。
方案一:對一級飲用水源地區域實行土地征收,遷移企業和居民,按照水源涵養區的要求實行封閉管理。這是一種徹底解決問題的實施方案。據統計,銀川市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土地面積共122.77平方公里。如果考慮征收全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的土地,依據銀川市政府2010年頒發的“銀川市征收集體土地及房屋拆遷安置補償辦法”的規定,綜合地價最高每畝4萬元,最低每畝1.7萬元,平均地價為每畝3.2萬元,假設水源地居民能夠接受上述土地征收價格,再加上房屋、青苗、溫棚、養殖場、果樹等各項補償,征地所需資金超過數十億元。而銀川市政府2011年的財政收入合計為180多億元,節能與環境保護支出總計5億多元,巨大的資金缺口成為水源地環境治理的瓶頸,對于銀川市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沒有中央的專項資金支持,到2016年銀川市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實現封閉管理的目標根本無法實現。
方案二:實施生態工程建設,改造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生態環境。實施這一方案,資金是逐年投入的,但投入是長期的,關鍵的問題是,生態建設區的標準是什么?能否達到飲用水源地涵養要求?首先是對一級保護區內的8家企業實施搬遷,33戶養殖場實行無害化處理。其次是對于一級保護區內近70多平方公里的耕地,涉及2萬多名農村居民的生產轉型,實施以水源涵養林、濕地維護,對村民居住區實施無害化處理,使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對水源地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僅此項工程,同樣需要數億元的投入。這項資金不是一個小數目,而受益的不僅僅是銀川市民,在地下水相通的情況下,周邊及地下水的下游地區都有可能是受益人群。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不是一項法律就能夠解決的,協調城市與飲用水源地居民和合理利益,決定著水源地環境治理工程的成敗。面對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成立專門負責機構,銀川市人大常委會應當考慮制定“銀川市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就專項資金的來源、使用范圍、申請條件和程序、資金審計等問題做出詳細的規定。同時成立有民眾代表參與的“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門委員會”,包括水源地土地征收監督委員會,水源地生態環境評估委員會等,政府負責,民眾參與,保障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準水源地保護區的生態建設問題
《銀川市飲用水源地現狀調查報告》顯示,銀川市水源地準保護區有4家工業企業,居住農村人口2835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保護飲用水水源的實際需要,在準保護區內采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濕地、水源涵養林等生態保護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飲用水水體,確保飲用水安全。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水環境保護的需要,可以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采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滌劑、化肥、農藥以及限制種植養殖等措施。但是在水源地準保護區實施生態農業,由此而增加投入、增加農產品的成本是必然的結果,在利潤不能相應增加的情況下,農民肯定沒有積極性。美、德等國都是運用生態補償機制平衡雙方的矛盾,與污染賠償機制不同的是生態補償機制強調的是“受益人付費”的原則。筆者認為,實施生態補償的前提是客觀、準確地確定水源地農民生產轉型、建立污染物處理設施等所需資金的具體數據,以及建立長期的準保護區地下水質檢測制度,按照補償標準與水質優劣相符的原則實施生態補償,調動水源地居民的積極性。從國內外環境保護的成功經驗看,生態補償制度是協調城市居民與水源地居民利益沖突的有效措施。
三、建立節水型社會與水源地環境治理并重
節約用水是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另一項重要措施,對于銀川市的情況而言,堅持水源地治理與建立節水型社會并重是最佳的選擇,可以達到成本最小,見效最快。一個地區節約用水的水平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污水回收再利用的程度,二是工業企業、農業、居民的節水習慣。在污水回收再利用方面,銀川市還有很大的挖掘潛力。據統計,2011年銀川市的工業污水排放6千多萬噸,生活污水排放近一億噸,而銀川市的污水處理廠有7家,目前只有3、4家具備中水處理能力,中水年產量為3千萬噸左右,污水再利用約占污水排放量的18%。銀川市必須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新建和擴建中水處理企業,增加4倍的中水年處理能力。
另外,還需要加強對企業、居民的節水習慣的引導作用。自2004年起,銀川市對居民實行的階梯式水價征收和對企業實施的超計劃用水加價收費的辦法,通過水價結構調整引導用水人提高節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浪費水資源的行為。能否再次提升超量用水的價格,需要考慮民眾、企業的承受能力。另外,需要通過宣傳教育培養民眾和企業的節水意識,養成節水的習慣,逐步建成節水型社會。筆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市民不知道《銀川市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的存在,更不知道該規劃的內容和實施的進程,不少民眾仍然抱著“天下黃河富寧夏”的想法,不清楚銀川市飲用水資源短缺的情況,更不知道應當對水源地的生態保護承擔費用的道理。因此,飲用水源地的環境保護關系民眾的切身利益,應當讓廣大銀川市民參與并了解政府相關決策制定過程,與政府建立經常性的溝通、對話機制,通過民眾的主動的、廣泛的參與,使公眾節約用水的行為由被迫變為習慣。
注:銀川市統計局主編,銀川市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第575頁。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人飲供水工程;給水工程;輸水工程;給水凈化站;配水工程
1 工程概況
根據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財建[2007]524號文《關于下達2007年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項目支出預算的通知》的要求,受開縣國土局委托,設計院多次深入現場踏勘和調查訪問,在落實水源資料的基礎上,為了節省工程投資,減輕礦區居民經濟負擔,提出利用泉井作為礦區人飲工程供水水源的方案,并于2008年8月編制了《重慶市開縣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2007年度人飲供水工程實施方案》。
2 編制原則
2.1 保證供水水源的可靠性
本次實施方案在對供水水源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居民的分布情況,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統籌兼顧的原則進行編制。設計從64個泉井中選擇的26個泉井作為永久供水水源,流量比較穩定,水源基本可靠,根據《重慶市鄉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并參照開縣已建成的村鎮集中供水的用水標準,經計算,選擇的26個泉井可解決礦區年華、紅旗、群和、雙河、長坪等5個村居民3883人的飲水問題。
2.2 保證飲水安全
為了確保礦區居民的飲水安全,根據重慶市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礦區泉井水源水質的檢驗報告,興建17座凈化站,并根據水源水質采取水處理工藝,經處理后達到國家飲用水的標準,通過自流送達用戶。
3 項目實施方案
3.1 礦區居民飲水現狀
由于礦區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質條件,礦區飲水困難總人口5,268人,由于水質極差,長年有痢疾、紅眼病、腸炎等多種疾病蔓延,嚴重影響當地群眾的身心健康。
3.2 設計規模
3.2.1 供水范圍
綜合考慮礦區行政區劃、飲水安全問題類型及分布、經濟條件、水資源條件、地形條件等因素,本工程設計選擇地表泉井水作為供水水源,在礦區范圍內共新建17座凈水站,解決礦區范圍內5個村受地質環境破壞而造成的部分居民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
3.2.2 供水人口
根據2007年7月《重慶市開縣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重慶市開縣煤礦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報告》確定的原則,開縣煤礦礦區飲水困難人數共5,268人,本次設計供水人數為3,883人。
3.2.3 用水指標確定
經實地調查分析,并結合開縣已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用水標準,參照《重慶市鄉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DB50/T30-2000),綜合考慮后確定為:居民生活最高日用水量70L/人.d,家禽最高日用水量為:0.5L/只.d,豬30L/頭.d。
3.2.4 用水量計算及設計規模
供水規模根據當地實際用水需求列項,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飼養畜禽用水量、庭院用水量、管網漏失水量和未預見水量等,按照最高日用水量進行計算。
1)生活用水量Q1
2)飼養畜禽用水量Q2
3)庭院用水量Q3:按生活用水量的15%計;
4)管網漏失水量和未預見水量Q4:按1-3項用水量的10%計。
5)總用水量: Q1+Q2+Q3+Q4。
6)設計用水量:按總用水量的(1+8%)計。
根據礦區水源和居民的分布情況,設計擬建凈水站17個,各系統計算用水量詳見表1。
清水池的設計規模按照一天用水量確定,各凈水站清水池的容積分別為1#、2#、4#、7#、8#、9#、10#、15#為20m3;3#、5#、6#、12#、13#、14#、17#為50m3;11#、16#為100m3。
3.3 設計供水要求
3.3.1 供水水源水質情況良好、便于衛生防護。經現場實地調查,原水水質經衛生防疫部門化驗,其結果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的要求,經凈化消毒處理后,符合《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CJ3020)的要求。
3.3.2 供水水質和水壓目標
1)水質目標:處理后水質指標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要求。
2)水壓目標:本工程服務范圍內的供水水壓按不小于0.10Mpa考慮,管網末梢壓力不小于0.15Mpa。
3.4 給水處理工藝
從水源出來的水,利用地形高差,自流輸送到凈水站,進行給水處理。各座凈水站的水源為地下泉水,濁度一般不大于25NTU,水質穩定,采用的處理工藝 為:原水重力式無閥濾池清水池用戶。
3.5 取水工程
綜合考慮地形因素,將取水口設在出露的泉井水附近,將水引至凈化站進行凈化消毒處理。
取水水源點26個,水源點水池蓋板采用100mm厚鋼筋混凝土,底板采用150mm厚素混凝土,池壁為240mm厚磚砌體(采用M10水泥砂漿,Mu10頁巖實心磚)。水源點水池長2.4m,寬2.4m,水池深1.0m。
3.6 輸水工程
本工程設計采用管道自流輸水,采用DN15-DN50
的鋼塑復合管作為原水輸水干管,根據取水口至凈化站的距離,輸水管水力計算公式如下:
沿程水頭損失h沿=i×管段長度
式中,i-水力坡度,i=0.00107v2/d1.3
局部水頭損失h局按沿程水頭損失的10%進行計算。
管道安裝時,每隔200m設置伸縮節,在低洼地帶必須設置泄水閥。
3.7 凈水站
3.7.1 站址選擇
關鍵詞:環境健康;形勢;問題;發展方向
近年來重金屬污染健康損害事件此起彼伏,僅2009年就相繼發生了陜西鳳翔鉛污染、湖南武岡鉛污染等多起重大環境健康事件。
1我國當前環境健康的基本形勢
1.1我國居民疾病負擔中環境因素的比重呈上升趨勢
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包括營養條件、生活習慣、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傷殘調整期望壽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 DALYs)計算,我國居民疾病負擔中有21%是由環境污染因素造成的,尤其是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的慢性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和癌癥等的發病率近年來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
1.2化學性環境污染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環境因素
WHO認為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叫以分為傳統型和現代型。傳統型環境健康問題是由于缺乏安全飲水、基礎設施不良和發展不足等而引發的,環境因素以生物性污染為主,疾病類型主要是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等;現代型環境健康問題指在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中不注意環境和生態保護,走不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產生的,環境因素以化學性污染為主,相應的疾病類型主要是慢性病(如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
2我國當前面臨的主要環境健康問題
2.1大氣污染與健康
近年我國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狀況的惡化趨勢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并呈現逐步好轉的趨勢,但總體形勢仍然不容樂觀。中國環境質量報告表明,2007年我國有21.9%的城市可吸入顆粒物(即PM10)的年均濃度超過了國家二級標準(0.1 mg/m3),14.40%的城市SO2年均濃度超過二級標準(0.06 mg/m3)魏復盛等研究了空氣污染對兒童肺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空氣污染可使兒童呼吸道阻力增加或產生通氣功能紊亂。金銀龍等的研究表明,重度污染區成人發生呼吸系統癥狀和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危險性分別是相對清潔區的1.7倍和1.5倍,重度污染區小學生非特異免疫指標和體液免疫指標均明顯低于相對清潔區。Guo等研究了北京市空氣污染與心腦血管病急診率的關系,結果顯示,PM2.5、 SO2、 N02等污染的升高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急診門診率的升高,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室內空氣污染與健康
在城市,由于建筑裝修污染導致的室內空氣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閻華等測定并比較兩組以及不同裝修程度(毛坯房、簡裝修、精裝修)居室空氣中甲醛的濃度,分析兩組兒童哮喘的癥狀和體征,結果表明,病例組室內空氣中甲醛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病例組兒童哮喘刺激性干咳、大量白黏痰、呼吸困難、煩躁不安、被迫坐位、伴腹痛、聽診有哮鳴音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2.3飲水污染與健康
飲用水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包括介水傳染病、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疾病等,如肝癌、食管癌等,也叫導致出生缺陷高發。王志強等對福建省11個縣飲用水水質與胃癌死亡率的關系研究認為該地區飲用水受有機物污染是引起胃癌高發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余新華等對粵北某農村地區居民飲用水水質污染與該地腫瘤高發的相關性研究認為研究區周邊礦山廢水已污染附近農村居民飲用水,并與該村人群的腫瘤高死亡率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關于飲用水健康風險的科學評價方法應當引起重視。
2.4土壤污染與健康
相比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我國土壤污染與健康的關系研究。尚琪研究了云南個舊砷污染區人群砷累積暴露量與砷中毒的關系,當地暴露人群砷中毒發生率己達10.4%;王福琳等的研究表明濟南小清河污灌區長住居民血液、唾液與尿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污灌區居民,污灌區居民標化死亡率、標化癌癥死亡率分別為0.67%和0.16%,顯著高于對照區居民的0.55%和0.07%;駱永明等對長江三角洲某地區電子廢物污染與健康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由于當地長期露天拆卸廢舊變壓器、電子洋垃圾及焚燒廢棄電纜電線等,局部農田土壤表現出較高的二噁英類化合物積累,并且易經食物鏈而被人體吸收,當地居民二噁英的暴露量已超過WHO制定的日允許攝入量(TDI)標準最大值的16倍以上,成為威脅健康的重要危險因子。
2.5有毒有害污染物與健康
重金屬和無機非金屬污染仍是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鎘、汞、砷、鉛等重金屬污染在我國各環境介質中廣泛分布,并在人體的體內富集,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2001年對我國9省19個城市3-5歲兒童血鉛水平的調查結果顯示6502名被調查兒童血鉛均值為88.3ug/L,其中有 29.91%的兒童血鉛>100ug/L,明顯高于發達國家兒童血鉛水平;其中蘭州市、??谑小⒙尻柺?、新鄉市、鄭州市兒童血鉛>100ug/L的比例均>50%。
3主要科研方向
3.1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初步篩選和評估
由于我國當前各環境介質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類污染物的污染,究竟哪些介質、哪些區域、哪些污染物對哪些人的健康風險最應當引起關注,尚屬末知。當務之急,應當采用健康風險評價的方法,結合污染物毒性、我國各地區及各介質中的污染程度、各類人群暴露水平等,對當前我國環境中現存的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分析,篩選出我國現階段應當主要關注和優先控制的污染物名錄,為污染控制、環境管理等政策措施提供依據。
3.2污染物毒性和生物標志物評價方法的研究
在環境毒理研究方面,從器官、組織、細胞、亞細胞到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外來化學物的毒性機制,研究環境毒物對人類基因組的結構和活性(包括基因組決定和控制的細胞分子產物如mRNAs,蛋白質及其調控和代謝)的影響;開展環境有害因素對健康危害的生物監測研究,建立靈敏度高、操作簡便、適合于現場使用的監測方法和以生物傳感器為探測元件的在體檢測;篩選出具有價值的環境污染所致健康危害生物標志物,主要包括暴露標志物、易感標志物和效應標志物;研究基因多態性和健康危害的環境污染因子之間的關系。
3.3新型環境健康問題的研究
城市復合污染的健康效應、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等都是當前環境與健康領域的新問題。此外,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材料和新化學物的應用也越來越多。有許多新材料和新化學物都已顯示出明顯的健康危害和廣泛的環境存在,如納米材料的大氣污染問題,以全氟辛酸胺(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為代表的氟化有機物(FOCS) ,五溴雙酚醚(PBDE)等具有POPS特性新環境污染物。從毒理學的研究中已發現這些新材料和新物質均具有較嚴重的健康隱患,如引起試驗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毒性 ,甲狀腺毒性、胚胎毒性、遺傳毒性、發育毒性、雄性動物生殖細胞毒性等,但這些物質材料的人群健康危害研究目前均處于空白狀況,將是我國環境與健康科研領域的新挑戰。
參考文獻:
觸目驚心的“水污染”
從170多年前英國太晤士河的病菌污染,到1890年代德國漢堡飲水的傳染病污染,再到1950年代日本熊本縣汞污染和本世紀之初羅馬尼亞境內多瑙河的金礦污染,一次又一次的惡性水污染不斷地侵襲著人類,而且時至今日這一“黑色惡魔”不僅沒有得到遏制,相反更加肆無忌憚。據聯合國水資源世界評估報告顯示,目前,全世界每天約有200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全世界每年約有426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全球因此被污染的河流占40%以上,其中所有流經亞洲城市的河流無一清濁,美國40%的水資源流域均被污染,歐洲55條河流中僅有5條水質差強人意。
水污染的擴散正在無情吞噬著本已十分有限的人類潔凈水資源。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的報告稱,目前全球總人口中,大約每6個人中就有1人無法獲得干凈用水,而每3個人中就有1人因缺水而無法獲得衛生保障。無獨有偶,紐約市立大學在對全球水資源進行調查研究之后繪制了一幅全球水污染圖,表明全球34億人口正面臨水污染。
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發展中國家的水污染危機更為突出。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發展中國家,約90%的污水和70%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河道,目前這些國家約有10億人喝不到清潔水。值得強調的是,在發展中國家,作為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印度與中國恰恰成為了水污染的“領頭羊”。根據聯合國印度文秘站發表的首個世界各國水資源評估報告顯示,印度生活用水質量在全球被評估的122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三;與印度不相上下,中國每年約有1/3的工業廢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水域,全國有監測的1200多條河流中,目前850多條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
洶涌的“污染源”
人類一方面在不斷遭遇著水污染的侵擾,但必須明確,恰恰是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大量污體才使本來清澈的水質承受垢污,其中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扮演著水污染的三大最兇猛力量。
工業污染對于水質的“毒化”由來已久。18世紀的英國泰晤士河曾因大量的工業廢水廢渣傾入而一度完全喪失利用價值,而歷史發展到今天,工業污染對于地球水的毒害無論從面積和深度上都更趨惡化。一方面,工業廢水和廢渣中多含的砷、鎘、鉛、鎳、鉻、汞等都為金屬污染物質的來源,同時,由于這些金屬元素量大且成分復雜和毒性大,因此,一旦進入水體就使得水質非常不容易凈化。也正是如此,全球被污染的河流中有40%由工業廢水、廢渣的排放而造成。
相對于工業污染而言,農業污染是水污染的一種新污染源。在農業污染中,農村污水和灌溉水是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由于農田使用化學農藥和化肥,灌溉后或經雨水將農藥和化肥帶入水體造成農藥污染或富營養化,而在污水灌溉區,河流、水庫、地下水都會出現污染。必須指出,目前農業污染對水環境的破壞有超過工業污染之勢。以中國為例,據中國環保部對600萬個污染源的普查結果顯示,農業污染源已成為化學需氧量的最大貢獻者,排放量占四成以上。另外,農業源污染中比較突出的是畜禽養殖業污染,其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分別占農業源的96%、38%和56%。
世界“頭號殺手”
雖然并不像氣候變暖對環境造成的侵擾那樣令人質感強烈,也不像洪水和旱災那樣更易沖擊人們的視線,但日益加劇的水污染實際上已經上升為“世界性的災難”。無論是給人類生存安全所造成的威脅,還是對社會經濟帶來的損害,水污染堪稱是“世界頭號殺手”。
水污染對于人類身體健康的侵害以及生命剝奪的殘酷結果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大約80%的類疾病是由質量低劣的飲用水造成的。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表明,因飲用受污染的水,全世界每年有3500萬人患心血管疾病,7000萬人患膽結石,9000萬人患肝炎病,3000萬人死于肝癌,胃癌,1500萬5歲以上的兒童喪生。
與人類身體遭受水污染的無情損害一樣,自然界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化也遭到了水污染的殘酷破壞。作為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已造成大約28萬只海鳥、數千只海獺、斑海豹、白頭海雕等動物死亡,同時,該事故將使10種動物面臨生存威脅,3種珍稀動物面臨滅頂之災。據美國科學家對海洋生物首次進行評估的結果顯示,作為為100多個國家的沿海居民提供食物和其它自然資源的珊瑚有三分之一因水污染而面臨滅絕。
關掉污染“水龍頭”
全球日益嚴重的水污染構成了對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挑戰和考驗,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制定出一項解決全球水污染問題的“兩步走”發展規劃:在2015年之前,使全世界長期喝不到衛土用水的人口減少一半左右;在2025年之前,力爭使全世界絕大多數人口都能喝上衛生用水。另外,包括中國在內的92個國家已經共同簽署了《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邁出了人類為關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重要一步。
但是,最大程度的遏制和消除水污染遠非規劃或者公約所能了事,只有采取更具約束性和前瞻性的措施,才有可能達到保護水環境的目的,為此:
――在全球范圍內推行“清潔生產”。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制定“清潔生產”的具體標準,各國政府依此制定相應的生產規劃,同時在財稅政策上予以重點扶持。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這次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事業現狀調查,是要摸清全區和各鎮街道范圍內村莊通路、水、電、廣播、電視、電信,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現狀,摸清農民群眾最迫切要求解決的事項,進一步明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方向和投資的具體內容,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因此,搞好這項調查有利于各級黨委、政府在下階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依據實情,把握全局,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穩步推進;有利于合理配置資源,科學決策,切實解決好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群眾反映的迫切問題;有利于各級、各部門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為民辦實事,進一步密切干群關系。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調查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統一思想認識,重視這項工作。要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是各級政府的份內事。區里已建立專項調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各鎮、街道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組織專門力量,集中精力和時間,負責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數據匯總分析等。各鎮、街道政府(辦事處)的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調查工作,分管領導要親自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明確任務,落實責任。這次調查是全省性、全面性的專項普查,內容分為基本情況、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問卷調查等三大部分。調查對象為全區范圍內所有自然村及以上的村莊,對每個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事業現狀進行全面、專項、詳實的調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個村莊通路、水、電、廣播、電視、電信,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的現狀。為切實做好這次調查工作,必須進一步落實責任。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調查的牽頭和組織工作,負責全區面上工作的指導和督促,組織骨干培訓、數據匯總和統計分析。區發展改革與統計局、規劃與建設局、財政局、交通局、水利局、農經局、環保局、國土分局、電信秀洲分局、城郊供電分局等部門和單位必須緊密配合,齊心協力,組織好調查力量,對調查工作進行指導和對調查數據進行核實。各鎮、街道政府(辦事處)是這次調查工作的主體,要把這項工作作為近期工作的一個重點,在加強領導的基礎上,配足配強辦公室具體工作人員,配好審核員和電腦錄入人員,并注重選派熟悉村莊情況、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負責的同志下村指導和幫助調查人員開展調查工作。同時,各鎮、街道要落實工作經費、辦公設施和場所等保障措施,以確保調查工作順利開展。要精心組織區域內各行政村開展調查工作。各行政村要集中村干部和農村工作指導員等力量,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分工負責,分片負責,扎實做好所在村的調查填表和及時上報工作。各調查人員在調查時一定要進村入戶,實事求是,耐心細致地按照附表(件)要求以行政村為單位逐欄、逐項據實統計填表,既不要摻雜水分,也不要縮小數字。要明確調查責任,填表后村會計和駐村工作指導員要簽名,村委會要蓋章確認。各鎮、街道要對村莊報送的表格逐村逐張審核,并形成統一的電子文檔通過農民信箱上報區。區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組織好對鎮、街道報送情況的審核、匯總、統計和分析,并就如何完善村莊規劃、實施分類指導、調整工作重點、突破制約瓶頸等方面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調查報告要分類、具體,讓人看了一目了然。
(三)搞好培訓,打好基礎。這次調查工作內容多、指標新、范圍廣、時間緊、要求高,與以往的常規調查有所不同。在調查內容上,涉及所有村莊的基礎設施和部分公共服務事業情況;在指導設置上,涉及到城鄉統一供給飲用水、污水治理、垃圾處理、通信網絡等;在調查對象上,涉及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和農戶;在工作要求上,時間緊而且要求保質保量,并盡可能采用現代信息網絡手段。因此,抓好人員培訓,特別是對村會計和駐村指導員的培訓是基礎和關鍵,直接關系到調查人員能否準確理解和掌握概念界定、統計填表,及浙江農民信箱的使用方法和本次調查方案的具體操作等實務。所以,培訓工作必須做到應訓盡訓,凡訓必會,務必使每一位參加調查工作的人員對調查指標的概念理解正確、填寫規范完整,確保調查數據準確無誤。省對各縣市區的培訓工作已經在10月11—13日完成,我區、鎮兩級的培訓工作要在這次動員會結束后盡快開展。各鎮(街道)、村的調查業務骨干由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培訓。其它參與調查的工作人員由各鎮(街道)組織培訓和指導。通過區、鎮(街道)兩級培訓和指導,要求參加調查的工作人員準確掌握調查指標體系的設置要求、概念界定和填寫方法。
(四)精心安排,確保進度。根據省、市兩級政府要求,為了給明年各級黨委、政府部署新農村建設相關工作提供科學決策依據,調查工作在四季度必須全面完成,村里的調查工作務必在11月5日前完成;鎮、街道的審核、匯總、統計和分析工作務必在11月10日前完成;區的審核、匯總、統計和分析工作務必在11月15日前完成。為了按時完成調查工作,結合我區實際,整個調查工作大致分四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10月11日—10月16日)。根據省、市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訂全區開展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事業現狀調查的實施方案,做好調查的各項準備工作。:
2、動員培訓階段(10月17日—10月23日)。召開動員會議,開展培訓工作。區組織對各鎮(街道)、村的調查業務骨干進行培訓,鎮、街道組織對各村參與調查的全體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
3、調查實施階段(10月24日—11月5日)。以各村村干部和駐村指導員為主要力量,開展全面調查,村級調查填表的基礎工作務必在11月5日前完成;區、鎮(街道)兩級要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督查、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