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1 02:23: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科技政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F303.4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2.04.007
Research on Supportive Policy System of Binha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ark in Tianjin
HUANG Xue-qun1,LI Jin1,Lü Fu-xu2,WANG Hong-ying2
(1.Rural Economy and Zoning Institute of Tianjin, Tianjin 300192,China;2. Tianjin Rural Work Committe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Tianjin 330061,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ark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aiming at the existing issues such as park land, park financing, park mechanism and park technical support at present,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o integrate and utilize five kinds of park resources that w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land resource, capital resource,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human resource, then to form the “policy making, environment creating,supervision strengthening , risk control” overall ideas of policy supporting. The paper has also constructed park policy support system on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business, tax preference, talents gathering, land supply and industry leading, then proposed innovation ideas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policy support system.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policy; system research; Binhai New Area
1 園區建設現狀
從2008年開始以濱海新區為主,啟動了濱海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共批準了8個園區,包括天津濱海國際花卉科技園區、天津濱海耐鹽堿植物科技園區、天津濱海茶淀葡萄科技園區、天津濱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天津濱海觀賞魚科技園區、天津濱海楊家泊水產科技園區、天津濱海傲綠農業科技園區和天津夢得奶??萍紙@區。從規劃看,8個濱海農業科技園區總占地規模1 133.3 hm2,需匹配建設用地71.72 hm2;總投資73.3億元,其中各級扶持資金7億元,占9.5%;全部建成后預計年產值46.7億元,直接解決就業13 850人。
到2011年,濱海農業科技園區累計完成投資34.8億元,完成土地開發利用682.4 hm2,建設各類生產車間、培訓中心、科研中心、交易大廳和附屬設施等各類建筑共計115.5萬m2,硬化路面22.5萬m2。各園區共開展科普、旅游接待22萬人次,承擔各級各類科技項目20項,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實訓農民12 700人次,解決安置就業1 700人。經營運作良好的濱海國際花卉科技園區和天津夢得奶??萍紙@區產值分別達到2.3億元和4.4億元。國際花卉科技園區、觀賞魚科技園區、茶淀葡萄科技園區、耐鹽堿植物科技園區、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和夢得奶??萍紙@區共6個園區完成核心區建設并投入生產,葡萄科技園區、花卉科技園區、觀賞魚科技園區和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分別被列為2009、2010和2011年度區縣迎檢項目,受到各界好評。
2 存在問題
2.1 園區用地問題
濱海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用地批復困難,按規劃用地規模66.7 hm2以上的園區附屬設施建設用地不得超過2 hm2的規定,多數園區建設用地指標不夠,一些必要的辦公區、農產品加工、物流、交易、技術研發及配套服務等設施都因建設用地指標問題而難以實施。各區縣國土規劃部門給予園區建設用地指標差異較大,建設用地產權關系不但影響園區建設的進度,也影響到園區融資貸款。如生態農業科技園區、茶淀葡萄科技園區、國際花卉科技園區、耐堿植物科技園區等的科研實驗樓、培訓中心、種苗繁育中心等建設用地均存在缺口,批復落實建設用地的時間較長,有些設施成為“非法”建筑。
雖然天津市農委批復了各園區的建設規模,但各園區用地性質存在差異。有的園區是租賃集體土地,有的是購買使用權,有的是國家劃撥,權屬性質影響著整個園區的持續健康發展。生態農業科技園區除在建的10萬m2生態園和部分土地完成流轉外,其余土地約367.8 hm2(現為集體土地)尚未完成流轉,給今后園區的正常運營帶來巨大的風險;國際花卉科技園區226.7 hm2土地中,一期34.5 hm2已按拆遷安置征用,其余土地征用仍存在一定困難;茶淀葡萄科技園區用地問題一直沒有明確購置和租用的比例,導致企業不愿對基礎設施過多投入;楊家泊水產科技園區項目用地未完成土地流轉,影響建設進展。
2.2 土地使用稅與房產稅問題
濱海農業科技園區主要占用農村集體土地,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集體土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56號)規定,在城鎮土地使用稅開征范圍內,租用農村集體土地,但未辦理流轉手續的,應由實際使用人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目前,多數園區免交土地使用稅,但地上物如生產溫室、培訓中心、冷藏保鮮庫和試驗用房還牽涉到房產稅。根據規定,房產稅的稅率是按照房產余值計算繳納的,年稅率為1.2%;如果按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繳納,年稅率為12%,這對經營園區的企業將是一個很重的稅收負擔。生態農業科技園區、觀賞魚科技園區已經面臨交納大量智能溫室房產稅問題。對此,塘沽地稅局對交納“智能溫室房產稅”的解釋是:直接用于農、林、牧、漁的房屋只免征土地使用稅,不免征房產稅,花窖、酒窖、煙囪、水井除外。根據稅務部門現在對征收房產稅標準的解釋,各園區正在建設中的所有設施今后都會面臨房產稅的征收問題,而且數額巨大,使企業無力承擔。
2.3 園區機制問題
目前,天津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經營主體存在重建設輕管理、重生產輕營銷等問題。園區建設主體主要有3類,即企業或公司、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和事業單位。建設及經營主體以企業為主的園區,實行企業化經營,機制靈活,管理高效,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技術研發部門,市場開拓經驗豐富。但土地整合有難度,公益性的農業科技推廣、農業技術培訓等活動難以保障,投融資機制較為單一,面臨融資的困難。以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為主的園區,投資主體包括政府、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戶等,園區用地爭端少,把農戶和園區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了農民積極性;但自身實力較弱,管理水平不高,融資及風險投資機制缺失,與技術依托單位關系松散,市場開拓能力有限。以事業單位為主的園區,由于政府是投資主體,園區生產經營的機制落后,市場意識較差,多數屬于“樣板工程”、“窗口工程”,土地為劃撥性質,不利于園區的融資貸款,經營能力有限,公益性優先,效益意識不強。
2.4 融資渠道問題
只靠政府引導,園區自我發展能力不足。耐鹽堿植物科技園區建設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各級財政部門,未吸納公司、企業和個人等社會資金,使園區建設在規模、進度、檔次上與其他園區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園區融資擔保體系、政策性保險制度等不完善,資金瓶頸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國際花卉科技園區資金短缺,目前完成一期項目仍需3.8億元資金保障,公司已與銀行接洽并達成貸款意向,但因農業設施不能作抵押,需另尋資金擔保途徑。隨著觀賞魚科技園區建設的全面鋪開和提速,造成建設資金緊張,需要定向扶持資金盡快到位。園區融資渠道不多,貸款、基金、保險、外資、民間資本等途徑尚未開拓;與各類投資公司、商業銀行的合資合作剛剛開始,金融支持園區發展的有效機制尚未形成。
2.5 科技項目儲備問題
濱海農業科技園區雖然都有技術依托單位,但技術依托單位與園區的關系多數為松散型。目前,只有國際花卉科技園區建立了天津市花卉技術工程中心,多數園區缺乏自主創新能力,與科技依托單位的合作關系停留在協議上。園區主導產業發展急需的科技研發轉化項目少,與國家級研發單位的聯系不夠密切,高新科技成果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較差,園區缺少科技經濟一體化發展亮點。由于多數園區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園區產品科技含量偏低,產業規模較小,產業鏈較短,綜合效益不明顯,科技產業化水平較低??萍既瞬乓M困難,自主研發能力不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工藝的采納應用雷同較多,園區在科技轉化、推廣普及和信息傳播等方面發揮的作用不足,對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示范帶動、引領支撐能力不強。
2.6 政策機制創新問題
《天津濱海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尚需完善,急需建立濱海農業科技園區運行條例、招商引資辦法、土地流轉辦法、財政稅收扶持辦法等管理政策體系。目前,多數園區沒有完善配套的吸引內外資企業和社會資金入園的政策措施,相關部門尚未形成支持園區建設的合力,有的園區雖然制訂了一些鼓勵措施,但扶持力度不大,難以發揮激勵作用。園區協調管理滯后,還沒有一個權威的管理機構對園區經營者、農戶、中介組織、社會服務機構等實施有效的協調管理,在“園區(協會、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組織經營形式上,真正與農戶建立起緊密利益關系的園區并不多,這不僅限制了園區自身的產業拓展、產品增值和競爭力培育,也制約了園區示范帶動功能的發揮。園區在引智入園、引智創業、成果轉化上,還沒有形成吸引企業和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有效機制。為此,創新科研支撐、項目扶持、資金籌集、土地流轉、稅收優惠、產業化經營、人才引進、開放合作等方面的制度政策迫在眉睫。
3 扶持政策體系創新設想及主要內容
3.1 園區扶持政策體系創新的思路
作為天津市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的推進器,濱海農業科技要按照爭創高端農業聚集區和農業科技創新領航區的總體要求,利用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創新優勢,積極落實中央和市委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創新和出臺濱海農業科技園區扶持政策,整合利用科技資源、土地資源、資金資源、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等5種資源,形成“制定政策、創造環境、加強監管、控制風險”的政策扶持總體思路。通過創新扶持政策,形成“起步有資源、成長有保障、成熟有監管”的園區動態扶持政策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6個子體系:園區投融資政策體系、園區創業扶持政策體系、園區稅收優惠政策體系、園區人才聚集政策體系、園區土地供給政策體系和園區產業引導政策體系[1]。這6個子體系不僅自成一體,而且具有系統性,共同扶持濱海農業科技園區創業和成長,逐步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政府引導、企業運作、中介參與、農民受益”的運行機制(圖1),在強化政府的宏觀指導和監管職能的同時充分發揮企業和農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使濱海農業科技園區盡快適應市場競爭、產生經濟效益和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3.2 園區投融資體系創新
3.2.1 建立發展基金 集中各級政府支農資金和部分財政資金的來源,建立濱海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園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科研開發推廣、人員技能培訓、檢測檢疫設施設備、高新技術項目投資等。如現有財政扶持資金標準在運營期再延續3年,每個園區每年500萬,用于園區科研條件改善和新技術、新品種引進。同時,制定相應實施管理細則,強化政府投資的有效運用和科學管理。
3.2.2 拓寬融資渠道 投融資渠道多元化,以業主投入為主。堅持直接投資與間接融資相結合,用政府引導資金拉動社會資金投資園區,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進行市場化運作,突出業主在投資中的主導地位。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科研院校、科研人員和外商以資金、設備、技術入股等方式聯合創辦濱海農業科技園,按拍賣、轉讓、租賃等方式交給企業經營。
3.2.3 經營項目融資市場化 根據濱海農業科技園區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經營項目融資應多元化、多渠道進行,其中也包括傾斜性政策貸款的利用。利用資本市場籌資是園區擴張升級的有力手段,園區在籌措資本時,既可以采取發行股票或債券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創業基金的方式,還可以從資本籌措上升到資本運營,綜合運作兼并、收購、重組等方式,實現盤活資產,擴張運營的目標,實現跨產業重組和經營方式創新,加速園區建設進程。
3.2.4 鼓勵民間投資 允許地方銀行參與,以股份合作制方式組建濱海農業科技園區的民間投資信托公司,集中社會資金為園區項目提供支持。同時鼓勵農民以土地、勞動等多種形式參與園區投資建設。加大對農戶參與園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對園區內農戶經營的產業化項目,應予以政策扶持和適度補貼,如適當放寬貸款抵押、擔保條件,優先使用貼息貸款等。
3.2.5 園區地面覆蓋設施的抵押貸款 由政府牽頭,園區企業參與,共同組成談判小組與在津的國家政策性銀行、濱海農村商業銀行等銀行進行友好協商,解決目前園區地面覆蓋設施不能抵押貸款的矛盾。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園區地面覆蓋設施的貸款抵押功能,提升園區企業獲取銀行貸款能力。
3.3 園區創業扶持政策體系創新
3.3.1 鼓勵科技研發機構和人員入園創業 制定優惠的政策,鼓勵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科技人員到園區創辦民營科技型企業和各類經濟實體,積極探索設立“技術股”、“創業股”等辦法,調動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3.3.2 建立和培育園區創業投資主體機構 通過發展園區創業孵化器或創業投資公司,發揮不同投資主體的作用,擴大創業投資基金的資金來源。鼓勵農業高科技企業運用自有資金進行創業投資,地方政府和園區管理者制定政策,在稅收和銀行配套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積極扶持機構創業資本,尤其是吸引保險公司參與投資。在條件成熟時,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和商業銀行等機構投資者,可以一定比例的資金參股創業投資。
3.3.3 優先貸款,財政貼息 由政府出面,與在津的國家銀行分行及地方性銀行進行協商,對進駐園區的創業企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給予貸款,貸款利率下浮10%~15%,同時財政給予50%貼息。
3.3.4 政府優先采購園區創業企業生產的產品 天津各級政府在政府采購對象選擇上,優先購買園區生產的產品,如城市綠化中的耐鹽綠化苗木、花卉等公共產品,在同等條件下依靠濱海農業科技園區提供,提高園區產品的銷售額和在本地市場上的占有率。
3.4 園區稅收優惠政策體系創新
3.4.1 創業期稅收減免優惠政策 參照已有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及高新技術開發區政策,對園區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濱海農業科技園區內企業,經財稅部門批準,創業頭5年,對其本應繳納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實行全減免政策。園區內從事農業科研和中試業務的企業,經財稅部門批準,除了免收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外,免收營業稅。對園區內企業或單位,暫緩征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不開征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
3.4.2 優秀企業稅收獎勵政策 企業投資強度大且經營業績好的,經批準后,自獲利年度起予以“二免三減半”繳納企業所得稅。如該企業被國家或市有關部門(如天津市農委、科委、發改委)認定為技術創新優秀企業,按照上述規定減免企業所得稅期滿后,可延長3年或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2]。
3.4.3 稅費返還政策 進駐園區的企業,在前10年內,除了前5年實行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實行全減免政策外,其余5年實行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返還50%的優惠政策。對于出口型企業,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出口退稅政策外,對于企業繳納的出口稅實行財政補貼全額返還政策。
3.4.4 園區企業設備采購優惠政策 進駐園區的企業在科技研發、科技轉化和新技術引進過程中在海外購置的設備,免去設備購置稅,同時,實行減免進口關稅的9%~11%。
3.5 園區人才聚集政策體系創新
3.5.1 加大園區高端人才引進力度 對園區發展急需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尤其是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要加快引進。通過建立新型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吸引、鼓勵國內外農業科研、教學和推廣單位的優秀人才,投身園區建設。
3.5.2 政策支持實用人才培養 以《天津市農民教育培訓條例》為法律依據,出臺參與濱海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農民教育培訓細則,采用有效的培訓手段,培養一批扎根于農業第一線的實用人才和鄉土人才,形成以農業科技人才為骨干,以實用人才、鄉土人才為主體的園區人才隊伍,更好地保障園區建設的人才需求。
3.5.3 建立人才流動政策 把園區作為農業科技創新基地,與農業科研機構同等看待,建立相應的人事管理、職稱管理等人才制度;加強人才流動,制定類似“博士后流動站”的政策,管理各類人才參與園區科技開發和成果產業化,打造園區人才高地。
3.5.4 通過財政科技項目立項,加強園區人才穩定性 為保障科技人才科研經費來源,提高園區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應在市農委、科委和發改委設立園區科技專項,專門支持科技人才開展研究,促進園區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
3.5.5 強化園區知識產權保護,鼓勵科技人才申報專利 對于園區的科技成果,鼓勵科研人員積極主動進行專利申報,申報數量和質量相對較高的企業給予不低于100萬元的科技項目獎勵??萍既藛T申報專利以及專利管理費用由財政統一支付。
3.6 園區土地供給政策體系創新
3.6.1 增加園區建設用地指標,延長土地租賃期限 首先,按照《天津市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暫行辦法》文件規定:園區附屬設施建設用地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建議把園區附屬設施建設用地比例從3%提高到5%,為保障企業主體建設和經營園區,需要穩定園區用地規模。對于園區租賃的土地,其租賃期限不少于30年。
3.6.2 創新土地流轉手段,拓寬園區土地來源渠道 采用先征收后拍賣的市場手段,保障園區建設用地。對于在園區規劃內的土地,先由政府對土地進行征收,再啟動拍賣程序交給企業經營,并拿出所有土地拍賣款補償失地農民;推進土地合作社建設,對于處于園區規劃內的土地使用權擁有者共同組建土地合作社,把土地集中交由合作社管理,合作社通過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園區建設[3],土地使用權擁有者獲得企業利潤分紅。
3.6.3 出臺農業房產稅優惠政策 為確保涉農企業進駐園區后能夠迅速發展起來,對農業生產設施、設備用房、農業培訓用房、智能溫室、農產品整理車間等給予減免房產稅。
3.7 園區產業引導政策體系創新
3.7.1 優先支持以發展高端產業的企業入駐園區 高端產業具體包括:以特色景觀、農業園藝設計為主的創意農業,以生物育種、生物質產品研發和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的生物農業以及高新技術農業開發應用。對于發展高端產業的企業優先進入園區,優先獲取財政支持。
3.7.2 扶持園區有實力企業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 授予園區建設主體企業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并積極協助其申報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使其享受龍頭企業待遇。在此基礎上,鼓勵園區建設主體做大做強產業鏈上附加值最高的關鍵環節,如蔬菜、花卉的制種育種;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和產品的品牌創建等,使濱海農業科技園區的技術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 黃學群,李瑾.濱海新區農業科技園區運行機制構建[J]. 天津農業科學,2010,16(1): 27-33.
[2] 湖南望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優惠政策[EB/OL].(2007-07-08).hntz168.com/ChangSha/ShowArticle.asp?
一、美國支持農業發展的科技金融體系經驗借鑒
(一)美國支持農業發展的科技金融體系
1.政策性科技金融機構
美國的政策性農村金融體系非常完善,主要包括農民家計局、農村電氣化管理局、商品信貸公司、小企業管理局等,由美國農業部直接管理,資金都來源于政府提供,是美國政府貫徹實施農業政策的主要工具。政策性金融機構通過政府資金、預算撥款與借款等手段為農業提供市場金融機構不愿提供的貸款服務。農民家計局主要對農場主發放水利和土地等貸款;農村電氣化管理局為電力和其他農村基礎設施提供貸款;商品信貸公司對農產品和農業生產提供支持與補貼;小企業管理局專門為融資困難的農業小企業提供貸款幫助。
2.農村合作性科技金融機構
美國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是在20世紀初經濟大蕭條時期由政府倡導建立的,主要由聯邦中期信貸銀行、合作社銀行、聯邦土地銀行等構成。聯邦中期信貸銀行吸收城市資金貸給農民合作社等農民經濟組織進行融資。合作社銀行通過貸款為合作社添置設備、補充營運資金、購入商品等提供貸款,幫助農村合作社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與出口農業有關的活動。聯邦土地銀行主要通過向農場主、農業生產業及與生產有關的借款人提供長期不動產貸款來支持農業發展。
3.商業性科技金融機構
美國的商業性科技金融服務機構主要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及個人和經銷商開展的農業信貸服務。商業性農業科技金融機構作為政策性與合作性農業科技金融機構的補充,共同為農業發展提供科技金融支持與服務。美國聯邦儲備局規定,農業貸款占總貸款額25%以上的商業銀行享受稅收優惠,這極大地增強了商業銀行參與農業科技金融服務的積極性。
(二)美國支持農業發展的科技金融體系經驗
美國科技金融支持農業技術創新體系的特點是以資本市場為中心,同時輔之以政府政策引導和商業銀行信貸支持,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的獨特優勢。
1.發達的風險投資體系
美國風險資本熱衷投資于新領域的科技創新,并將資金主要集中在企業的初創期和成長期,有力推動了高新技術研究和項目開發,被譽為美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孵化器”。為了鼓勵風險投資,美國政府于20世紀50年代推出了小企業投資公司(SBIC)計劃,規定SBICS發起人每投入1美元到風險投資項目中,便可從小企業管理局(SBA)得到4美元的利率僅為2%的低息貸款,同時還可享受特定的稅收優惠。20世紀80年代后期,又對稅制進行改革,使風險投資稅率由49%大幅降到20%。通過這種手段增強了市場對于農業科技創新的融資支持力度。
2.完善的信貸擔保體系
美國目前形成了3個層次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一是全國性的信用擔保體系。由小企業管理局及其在各地的96個辦公室直接操作。小企業管理局為15.5萬美元以下的貸款提供90%的擔保;為15.5萬~75萬美元的貸款提供85%的擔保。通過政府貸款擔保計劃,商業銀行可對小企業提供最長達25年的貸款,并且利率優惠。二是區域性的專業擔保體系。由地方政府操作,因各州情況不同而各有特色。三是社區性的擔保體系,為社區性融資提供擔保服務,服務于基層農業科技創新組織。通過完善的信貸擔保體系的擔保,農業科技創新組織能夠順利地進行融資,實現農業科技創新研究,促進農業發展。
3.靈活的債券發行市場
美國政府對農業企業發行債券融資規定較為寬松。農業企業與作為承銷商的證券公司對債券發行總額、發行條件協商一致,即可作出發行決定??萍紕撔滦娃r業企業能夠方便地發行資信等級低或無等級債券?;钴S的“垃圾債券”包銷市場為科技創新型農業企業提供了一個便捷的融資平臺。此外,美國政府所屬的小企業管理局還對農業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支持和技術、管理支持。
4.發達的科技金融資本市場
國外科技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除了財政和信貸之外,方式十分多樣。如美國聯邦土地銀行可向金融市場發行債券和票據籌集資金。當美國農業科技型企業發展到成長階段的后期或者處于成熟階段的時候可以進入交易市場通過發行股票來進行融資。美國還專門成立了納斯達克市場(NASDAQ),為中小企業及科技型企業進行融資服務。
二、美國支持農業發展的科技金融政策經驗借鑒
科技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美國具有豐富的科技金融手段,主要是以政策性金融為主導,商業金融、資本市場、農業保險、財政支持與其他投資主體為輔助的綜合金融服務,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促進農業發展。
(一)美國科技金融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
1.金融支持大型水利工程建設這類工程投資量大、涉及面廣、工期長,工程的建設資金尤其是前期投入資金一般以國家投入為主。在前期投入基本完成時,金融機構也會以收益權質押或國家擔保為條件介入對這些項目的支持。金融支持的方式主要是銀行貸款、建立信托基金、發行建設債券和股票等。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治理工程項目的建設為例,在開發田納西河流域時,美國建立了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政府撥款不足的情況下管理局通過向銀行貸款、發行公債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并建立了“開發基金”,以保障項目對資金的需求。
2.金融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田基本建設美國的農田基本建設如平整土地、建設水利工程等采用成本共享政策,所需資金由農場主和聯邦政府或州政府共同負擔,農場主所負擔的部分可由農民家計局提供低息貸款或由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貸款,農民家計局可以為這部分貸款提供擔保。農業電氣化管理局主要對農村電業合作社和農場等發放貸款,用于建設農村電網、購買發電設備等,以促進農業電氣化水平的提高,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
3.分階段地為農業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美國專門對小企業提供貸款的機構是小企業管理局,向那些不能從私人信貸機構獲得貸款的小企業提供貸款。1976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將該局的貸款范圍擴展到農場和農工聯合企業的技術改造,并發放農場經營貸款。小企業管理局對小農場的貸款是與農民家計局分工協作,借款人經濟狀況不好且貸款額度小,由農民家計局提供資金支持;當借款人經濟狀況得到改善后,更多的貸款需求則由小企業管理局提供。美國金融集團根據農業科技創新企業在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量身定制各種金融產品,為農業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將農業科技創新企業分為3個階段,并分別成立獨立的業務小組為它們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一是加速器(Accelerator)階段,農業科技創新企業處于初創期或早期發展階段,農業產品或技術還在研究開發過程中,沒有銷售收入或銷售規模很小,不足500萬美元,在此階段主要提供中長期創業貸款,與企業吸收的創投資金進行配比,以支撐農業科技創新企業完成產品的研究開發并實現對外銷售。二是成長期(Growth)階段,此時農業科技創新企業的產品已經進入市場,銷售收入日益增長,規模在500萬~7500萬美元,主要為農業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業務發展需要的流動資金貸款,一般采用應收賬款質押等供應鏈融資產品。三是公司金融(CorporateFinance)階段,此時農業科技創新企業的銷售規模已經超過7500萬美元,向企業主要提供現金管理和全球財務管理解決方案。
4.科技金融支持農業生產活動對農業生產活動提供支持的金融機構既有農民家計局、聯邦信貸系統等政策性金融機構,也有聯邦土地銀行、聯邦中期信貸銀行、合作社銀行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例如,聯邦土地銀行主要提供長期不動產貸款,用于購買土地、修建房舍、改進生產設施等。聯邦中期信貸銀行主要提供中短期貸款,用于農民購買種子、飼料、生產設備等;中央合作社銀行為區合作社銀行提供資金并獨立辦理跨地區的大額貸款,還可以買賣商業票據,辦理清算;區合作社銀行主要是對農業合作社提供貸款和咨詢服務。
(二)美國科技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豐富手段
1.健全的政策性農業科技金融農業科技研發具有風險性高、收益不確定等鮮明特征,因此市場融資環境惡劣,政策性金融就成為科技金融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的基礎力量。美國農業金融以政策為導向,為農業機械化、科技化、土地改良、育種等項目進行融資服務。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有專門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或政府部門專門負責,實現產學研相結合。政策性金融為其進行融資服務。
2.完善的商業性農業科技金融商業金融因其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因此只能作為農業科技金融的輔助項目,主要服務于能夠創造利潤的農業技術的研發融資。美國等發達國家具有發達的商業金融服務體系,能夠為農業生產者、企業、農業科研院校及科研機構提供科技開發融資。在盡量保證投資盈利的前提下,支持農業科技開發。商業金融與政策性金融相輔相成,共同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融資服務,促進農業發展。
3.先進的農業科技金融保險由于農業科技研發風險大、成本高,美國通過建立健全的農業保險制度支持農業發展。美國主導著全球農業保險,它提供了兩個非常龐大的農作物保險計劃,一是聯邦農作物保險計劃(FCIP),它提供有補貼的多險種農作物保險(MPCI)。二是私營企業、商業化運作、無政府補貼的農作物雹災保險方案,以及一些規模較小的牲畜保險計劃。農業科技保險能夠分散農業科技開發的巨大風險,為企業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
4.農業科技財政支持美國經過70多年的不斷調整和充實,目前已形成一整套完整而又復雜的補貼政策體系。美國通過利差補貼、稅收優惠等手段鼓勵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科技創新與農業發展。通過直接財政補貼、專項補貼等手段鼓勵農業科技人員進行科技創新;通過稅收優惠等間接手段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融資、保險業務。
5.其他投資主體除了金融、財政、保險等傳統科技金融手段之外,美國還采用了靈活多變的手段支持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發展。美國私人企業通過基金委員會農業科技研發進行融資;農業科研院校的研究經費通過聯邦政府和國家科學基金進行撥款,企業、個人也可以進行資助。并且通過補貼的手段鼓勵民間資金投資于農業科技研究。這些投資手段都極大地豐富了農業科技經費的增長。
三、對中國科技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啟示
1.完善的農業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成功的案例顯示,發達國家具有完善的農業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財政,保險等全方位支持農業技術發展,實現了科技與金融的深度結合,促進了農業的快速高效發展。農業政策性金融在支持農村科技發展的金融體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并以其他多種形式的科技金融方式進行輔助,為農業科技創新與農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融資服務。同時,美國政府通過優惠政策促進市場金融與農業科技進行結合,讓商業性金融在農村科技融資中發揮重要的補充作用。
2.政府的主導作用由于農業科技創新的高風險特征決定了政策性金融是科技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主導力量,這就決定了政府在科技金融支持農業發展中起到主導作用。政府一方面直接通過政策性金融手段直接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融資服務,鼓勵農業技術創新與發展;另一方面政府通過財政專項撥款、稅收優惠、制定科技保險政策等優惠手段激勵商業性金融機構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金融服務。美國在科技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過程當中扮演著主導作用,引導整個過程的進程。
一、農業科技進步系統的描述
本文研究的是宏觀層面上(從整個國家的角度)的農業科技進步問題,構建的農業科技進步系統由研究與開發、推廣服務、農業技術應用、市場和宏觀調控五個子系統構成,根據“創新”的概念界定,該系統其實可以說是一個國家層次的農業科技創新系統。系統中每一個子系統都是多因素、多結構、多變量的系統,都包含著具有復雜關系的要素。農業科技進步系統的運行展開為研究與開發過程、農業技術推廣過程、農業技術應用過程、農產品價值實現過程、宏觀調控過程和市場調節過程,這六個過程相互銜接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要使農業科技進步過程順利地運行,必須保證每個子過程運行良好,必須使各子過程依次遞進,有機銜接,協調配合。任何一個子過程內部運行不良,任何兩個子過程之間銜接遞進發生阻滯和斷裂,都會導致整個農業科技進步過程的中斷,從而影響農業科技進步的速度和質量。宏觀調控過程和市場調節過程是農業科技進步總過程中的兩個有機的組成部分。但它們不是農業科技進步順序遞進的第五、第六個過程,而是貫穿于農業科技進步全過程之中,是對農業科技進步全過程的系統調控。農業科技進步系統的環境因素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人口、資源、自然環境和國際環境等。其中,經濟因素包括經濟體制模式、經濟發展模式與經濟發展狀況;資源包括勞動力、資金及自然資源,現代農業發展也受到上述九個因素共同影響。
二、農業科技進步系統運行過程解析
農業科技進步系統中五個子系統都可分為輸入模塊、運作模塊和輸出模塊,三個模塊相互作用。輸入(運籌決策)模塊主要由目標、計劃、方案、決策等要素構成。在目標指引下,制定周密的計劃,包括客觀約束條件、資源配置、排序等,再做出決策。運作模塊按可實施操作的規則,通過指令集,實現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經客體狀態發生變化、轉換的過程。輸出模塊最終實現人的目的,達到了目標,導致人化產物。人化產物為人所用,其功能、效果、價值等是否真正符合預計目的,將反饋至運籌決策模塊,若不能達到預計目的,則反映系統存在功能障礙,需找出原因加以改進,使系統得到優化,導致系統的演進。
1.研究與開發子系統運行過程解析研究與開發是進行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活動,研究與開發各階段的相互關系是科學與技術之間相互關系的反映。
(1)研究與開發子系統的輸入模塊研究與開發的基本功能就是增加知識總量及創造新技術,是科技成果的供給方。因此,筆者認為研究與開發子系統的目標就是產出農業科技成果。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由備子系統輸入的要素包括資金、設備、研究選題、與研發相關的法規政策等,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選題、論證、立項并實施投入。提出研發選題的主體可能包括農業生產者、農業科研機構、教育部門、農業推廣及中介機構、企業及政府等,不同的主體提出的研究課題是有差異的,不同時期研發的重點也會不同的。在一定時期,經濟系統對科技的有效需求則是研發的根本動力,會促成研究與開發活動的開展。
(2)研究與開發子系統的運作模塊運作模塊是由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個階段組成的統一過程,備階段之間是相互傳遞與聯系的,從基礎研究到試驗發展包含了如下幾個科學和技術之間相互關系的中間環節:①科學原理的證實;②技術可能性的發現;③技術原理的提出與完善;④工程技術的設計和試驗;⑤技術手段的研制??傊?,在研究與開發子系統的運作模塊中,科學要經過中間環節與技術聯系起來,技術需要經過中介因素作用于科學,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又是在時代的、社會的環境中進行的。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思想的因素影響著科學和技術,科學和技術叉對社會歷史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3)研究與開發子系統的輸出模塊經過運作模塊,預計目的包括產出科學論文、技術專利、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等農業科技成果及一些間接的收益,如技術貿易額的變動率、技術貿易收支比、科研人員人力資本存量的增加及質量的提高等。產出的科研成果進入推廣服務子系統待推廣,成果的相關信息也會反饋到宏觀調控子系統、市場子系統和農業技術應用子系統,受信息傳播途徑、渠道及備主體對信息接收能力的影響,備子系統接收到的成果信息量會存在差別。另一類產出(包括該子系統運行的功能、效果、價值與預計的差距等信息)將反饋至運籌決策(輸入)模塊,作為系統下一輪運行的決策依據。
2.推廣服務子系統的運行過程解析推廣服務子系統的目標是將研究與開發子系統輸出的具有潛在生產力的農業科技成果傳遞給需求方。輸入模塊中由各子系統輸入的要素包括農業科技成果、資金、設施、信息、潛在的技術采用者、與推廣服務相關的政策法規等。推廣眼務的運作過程包括溝通、創新擴散、培訓、咨詢等,推廣服務過程結束,預計目的是農戶等成果需求方獲得知識、信息、生產技能,而且其觀念、行為發生改變等。達到預計目的的產出進入農業技術應用子系統,其他相關信息分別反饋到本子系統的決策模塊(即輸入模塊)及其宏觀調控子系統、市場子系統和研究與開發子系統。推廣服務子系統的主體主要是農業推廣與中介服務機構。
3.農業技術應用子系統運行過程解析農業技術應用的主體主要有農戶、農民合作組織、涉農企業等。作為技術需求方,農業技術應用主體的行為受至4許多主客觀因素}臼影響,因此,分析農業技術應用子系統的運行過程,需先了解農業技術應用的主體及影響因素。農業技術應用子系統的目標是實現農業技術在生產中的大面積應用。由備子系統輸入的要素包括農業技術、資金、農業生產組織體系、與農業技術應用相關的法規政策等,運作過程即農業生產過程,預計目的是產出有技術含量I初級農產品,間接產出是農業勞動者人力資本存量增加,素質得到提高。產出的初級農產品進入市場子系統,其他相關信息反饋到本子系統的決策模塊及宏觀調控子系統、研究與開發子系統和推廣服務子系統,作為各子系統下一輪決策的依據。
4.市場子系統運行過程解析市場子系統的目標是將農業技術應用子系統產出的初級農產品投入市場流通,走產業化經營道路。由各子系統輸入的要素包括技術、初級農產品、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關的法規政策等,經過流通過程,預計目的是實現農產品的價值,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或社會、生態效益),產出結果反饋到宏觀調控子系統,其他相關信息反饋至0本子系統的決策模塊及研究與開發子系統、推廣服務子系統和農業技術應用子系統,作為各子系統下一輪決策的依據,通過系統的不斷優化,最終達到農民增收、農業發展的目的,市場子系統的主體是涉農企業。
5.宏觀調控子系統運行過程解析宏觀調控子系統作用于整個農業科技進步系統的全過程,鑒于農業科技進步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技術經濟現象,農業科技進步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運行過程,農業科技進步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技術經濟系統,諸多因素對農業科技進步產生影響,因此,農業科技進步的宏觀調控必須使用多種政策手段,采用多種調控方式來完成。因此,農業科技進步的宏觀調控,就是要制定農業科技政策,運用各種政策手段,作用于農業科技進步系統的各個要素和各個過程,使其與農業科技進步系統運行的整體要求和整體目標相適應,提高農業科技進步系統的有序度和運行質量,從而達到促使農業科技進步系統有序運行,有效地促進農業發展的目的。農業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是一個自適應控制過程。設有w、Y、E、P、I、F、D、G、V、0等變量。農業科技政策系統的目標是w,實際產出是Y,兩者之差為E。R是調節器,即政府行政當局,P是農業科技進步系統。I是系統辨識器,包括各種各樣的統計、調查和軟科學研究。I將收集到的各種參量,經過系統辨識,把重要參量F送給決策機構D,決策者將決策結果送給調節器R,對舊的政策進行修正或制定新的政策。調節器R根據決策者的指令G和政策執行誤差E來制定或修正政策,產出是V,V與外界(社會、經濟和政治系統)來的干擾O一起加在農業科技進步系統P上。這里包含一個農業科技政策的制訂、實施和評估的負反饋回路(w—E—R—V—岬一Y)(w屬于輸入模塊、E、R、V、P屬于運作模塊,Y屬于輸出模塊)和一個自適應校正回路(Y—I—F一[>_卜_+R)。這樣一種自適應控制系統正在我國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逐步完善。
6.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系統實際運行結果
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系統的實際運行結果是,據統計,“十一五”末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S2%,而發達國家在2O世紀8O年代就已達到80%左右,表明我國現行農業科技進步系統是存在功能障礙的。
電子系統的運行結果分別是:
(1)研究與開發子系統每年產生60:)0—7(X)O項農業科技成果,成果的數量達到系統目標,但質量情況需看其他子系統反饋信息;(2)改革開放以來,推廣服務子系統每年完成的成果轉化率只有30—4O%,有4OO0多項成果未能轉化。而英、法、德的轉化率達5o%,美國更是高達80—8S%。由此表明推廣服務子系統和研究開發子系統都存在功能障礙;
農業科技供需問題是決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高低的首要因素。很多學者們就農業科技成果供需問題,做了深入的研究。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組成部分來看,其主要涉及了農業科技研發部門、農技技術推廣部門、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戶,現有文獻也作了這方面的探討。
1.1農業科技成果供給問題
我國農業科技成果在供給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我國大部分學者在關于我國農業科技成果本身質量問題 、轉化渠道、資金的投入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且有人提出要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上述幾方面已成為農業科技成果供給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而我個人認為農業科技成果在供給問題上還主要有科技人員的素質問題,如果科技人員沒有相應的科技素質,科技成果的質量、轉化 和應 用也將成為空談。農業科技人員主要包括 科技研發者和農業推廣科技人員,農業科技成果的供給都離不開科技研發者和科技人員。
1.2農業科技成果需求問題
在我國農業生產中,還有相當部分的小農生產存。最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區,在農業生產還沒有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而西北和西南地區占據了中國的大部分土地 ,這樣小規模的農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業生產對農業科技的有效需求,小農生產在農業在農業經營規模上達不到一定的標準,那么就無法有效運用科技成果。而大部分從事農業生產的大部分農民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農業專業教育,農業技術教育,再加上農民長期在飲食結構方面不注重營養,身體素質也較差,這就形成了農民的主體素質比較低,對農業科技沒有正確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了對農業科技成果有效的需求。農業科技成果的需求是阻礙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方面,需要我們的高度關注。
2加強我國農業科技成果供需的建議
2.1加強我國政府對農業科技轉化的支持
農業科技的轉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策方面,政府要有相關的政策支持農業科技的轉化。例如對農業科研人員、農業科技推廣者和對農民素質的提高有相應的政策,從政策抓起,在西北和西南形成一定規模的農業生產,便有利于農業科技的轉化。在資金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資金的匱乏嚴重影響農業科研的發展滯后農業實際的生產,也影響到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民素質的提高,因此需要政府在資金方面大力支持,這樣才有保障農業科技成果有效的應用到農業實際生產中。政府的出現也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容易導致“搭便車” 以及“市場失靈”的現象的出現了一定的保障,能最大限度地轉化農業科技成果。
2.2加強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
2.2.1加大農業推廣體系建設
農業科技推廣是農業科技轉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沒有農業科技的推廣,農業科技成果也只能將永遠陳列在實驗室或冰柜中,失去農業科技研究的實際意義。在農業的科技推廣過程中,政府也要承擔一部分的推廣任務。
2.2.2優化農業科研體系建設
要提高整體農業科研水平,除了投入大量的資金外,還要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力求做到科研、開發、推廣的有機結合。
2.2.3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相關人員的素質,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美國著名學者舒爾茨說過“人才是關鍵”。當務之急必須把人才的培養和人才引進工作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來抓。
2.3加強農、科、教的有機結合
農業科技發展的金融支持需要充分發揮市場融資機制、政府支持機制和社會參與機制的協同效應,激發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科技投入的積極性。湖南是傳統農業大省,擁有實力雄厚的現代農業科技龍頭企業。近年來,農業科技發展較快,多元化融資需求呈增長趨勢。區域金融對湖南農業科技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但是依然存在市場機制不完善、政府機制未充分發揮、社會參與機制不足等問題,主要表現在融資渠道單一、農業科技企業直接融資比例低、科技金融產品創新不足、農業科技保險缺失、農業科技金融政策協同不足、農村合作金融發展滯后等方面。因此,針對湖南農業科技金融發展現狀和問題,提出建立農業科技與農業金融的協調機制、鼓勵與現代特色農業科技和科技園區農業項目相結合的金融創新、營造良好的現代農業科技金融生態環境、大力培育和建設農業科技金融人才隊伍等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
農業科技;金融支持;融資;對策建議;湖南
金融在現代農業研究開發、技術推廣和科技成果產業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從國際經驗看,農業科技金融模式主要分為美國式的市場主導型和日德式的銀行主導型。從我國實踐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有銀行主導的金融制度、農村經營體制、農業科技投入機制、多元文化特色等因素決定了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金融支持模式具有一定復合性和區域特色[1]。即科技貸款、創業風險投資、科技資本市場和科技保險等市場機制起到基礎作用,政府對科技金融市場起引導、服務、補充和監督作用,農業產業鏈主體之間的拆借、合作社內部的資金互助等社會機制起重要的補充和輔助作用。湖南是傳統農業大省,擁有實力雄厚的現代農業科技龍頭企業,但是依然普遍存在農業企業直接融資比例低、科技金融產品創新不足、農業科技保險缺失等問題。因此,針對湖南農業科技發展實際,深入研究農業科技發展的金融支持機制,對于解決我國農業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的融資瓶頸,提升農業技術水平,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金融支持機制
1.1市場融資機制發揮基礎性配置作用
市場調節可以實現多元化投融資主體合理的風險收益平衡,最大限度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成長階段農業科技主體的融資需求,科技貸款、創業風險投資、科技資本市場和科技保險等市場機制起到基礎作用。一般農業科技發展要歷經研發、技術推廣、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階段,具有風險高、投入大、周期長的特點。有研究表明,一個農業新品種需要平均7年左右的時間完成研發到產業化過程,一項農業新技術推廣需要3-4年。農業科技發展的每個階段都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持,而且面臨高于其他產業的技術、應用及市場風險[2]。不同發展階段的農業科技企業對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的選擇存在差異,市場化融資提供的多樣化渠道可以對應其不同成長階段的融資需求[3]。一是種子期的農業企業和基礎研究項目資金來源主要以內源融資、政府扶持為主,此外,天使基金將投資者風險與收益緊密聯系,偏好通過獨資、合伙等形式投資早期創業企業。二是創建期的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所需大量資金主要通過吸引風險投資、融資租賃及申請政府創新基金等形式獲取。三是成長期的農業科技企業為了規模擴張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由于風險降低和盈利能力保證,銀行信貸資金會少量進入,但仍然以風險投資資本為主。四是成熟期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項目由于銷售收入和利潤水平的保障,其選擇融資手段較為豐富,可以利用銀行貸款、發行債券、上市融資等多渠道獲取資金,風險投資將擇機退出。因此,合理的收益風險平衡的市場內在機制有利于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科技,拓寬農業科技主體的融資渠道。
1.2政府支持機制發揮引導和規范功能
通過政府對市場的引導、服務、補充和監督,可以從宏觀上引導和調控農業科技金融的健康發展。首先,財政資金是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同時通過設立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科技保險補貼等形式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投入[4]。如中央財政設立專項技術推廣基金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在項目建設環節予以資助;省級農業部門及科技部門通過項目形式投入資金用于支持農業科技研發、推廣、應用以及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省級及以下財政對區域特色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推廣及產業化也都予以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對農業科技的貸款投放受財政投資的引導,與政府的農業科技項目進行配套。目前,金融機構在發放農業科技貸款時要求貸款項目必須是國家農業科技發展規劃項目或是國家、省級農業科技項目,進而給予配套資金,以降低信貸風險[5]。其次,政府可以通過建立政策性擔保公司、完善農業科技信用體系、搭建農業科技融資對接平臺等發揮其服務職能。最后,政府對農業科技貸款流向、科技資本市場的監管,保障各類主體的合法收益和公平競爭。
1.3社會參與機制對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的有效補充
在農業科技金融活動中,完善的社會網絡是農業科技金融發展的重要保障[6]。首先,農業科技信息的共享、農業科技企業的信用評級、農業產業鏈主體之間的拆借、農業合作社內部的資金互助、天使投資等融資網絡的構建依賴農村社會資本參與。其次,誠信和鼓勵創新的社會文化環境有利于治理農業科技金融市場的失靈。如民間農業科技貸款市場的建立有賴于各主體之間的信任關系。農業合作組織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增進相互信任和合作,為農業科技主體之間的聯保、互保奠定基礎。最后,社會參與機制有利于農業科技的普及和宣傳。村委會、農業科技企業、農業技術推廣的中介組織和農業科技人員等對農民進行農業科技成果的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尊重農業科技創新的意識,可以增強農業科技創新的動力,將社會機構引入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環節,逐步探索和完善農業科技與金融互動融合的統籌聯動機制。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金融支持機制應該包括以上三種機制的協同,即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解決農業產業鏈融資問題需要各種科技金融機制之間的配合和協調發展,同時在農業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中需要各種機制之間的高效融合。
2湖南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現狀與融資需求特點
2.1湖南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現狀
2.1.1農業科技創新水平較高,農業產業綜合效益逐步提升
近30年來,湖南共獲得240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其中國家級和省部級的成果近千項,年創效益超過30億元人民幣[7]。在雜交水稻、經濟作物栽培技術、大水面綜合開發、牲豬品種改良等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并與農業產業發展之間形成良性循環,有力促進了農作物種業、茶油產業、牲豬飼養等特色產業的發展。在隆平高科等農作物種業龍頭企業的引領下,超級雜交水稻、油菜、棉花等農業科技領先技術,主要農作物良種推廣率達95%以上。如油茶林總面積達133.2萬hm2,占全國油茶林面積的47.1%,改良后的油茶產油量比未經改良的油茶增產超過5倍,2014年全省油茶產值達213億元,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逐步提升。
2.1.2現代農業科技普及率較低,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有待轉變
與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不相適應的是,湖南農業科學技術普及率和成果轉化率不高。根據湖南省鄉鎮企業局的數據,2012年湖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為55%,農業科技貢獻率53%,農產品的加工轉化率則僅有20%,低于全國30%的平均水平。以鮮銷為主要銷售目的的農產品達到80%,農產品加工業的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率為1∶1,低于全國的1.4∶1,更低于山東的2.3∶1,可見湖南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不力,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亟待轉變。
2.1.3農業科技投入力度不足,投入結構和經費分配有待改善
由政府主導的農業科技投入存在資金投入力度不足、資金投入結構不合理、經費流向分配不均等問題。如湖南農業科研機構人均經費1萬元左右,不到全國農業科研機構人均經費的一半;全省農業科學領域的研發機構只占全省所有研發機構總數的7.5%;湖南省農業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三個環節資金投入結構為1∶0.3∶100;而發達國家這3個環節投入比例為1∶10∶100。這些都導致湖南農業科技的前期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的投入不足,影響農業科研水平的提高[8]。
2.2湖南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融資需求特點
2.2.1農村小額信貸需求萎縮,現代農業科技推廣需要多元化金融支持
首先,包括農業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內的農業技術推廣主體對資金需求旺盛。據人民銀行長沙支行的調查顯示[9],由于種植和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以“農戶+基地”“、農戶+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始涌現,傳統農戶小額信貸需求日益萎縮,例如某農村信用社5000元以下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占農業貸款的比重在2004年為50%,2012年減少至27%。一方面,對于農業科技企業而言,貸款融資遠遠不能滿足其長遠發展的資金需求,因此許多優質農業龍頭企業通過上市融資,實現規模持續擴張。以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的隆平高科為例,公司融資規模逐年增長,2013年末資產總額達38.4億元,比2003年增長近4倍,為公司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農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由于技術升級而產生的融資需求越來越大。其次,農業科技服務組織的信息化網絡建設、技術支撐和組織運行都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維持。如平江縣近年通過各種渠道整合資金2000多萬元,新建和改造19個農技站,搭建“農技寶”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快速通道和縣、鄉、村農業科技試驗示范網絡。
2.2.2農業科技小微企業期盼引入風險投資
第一,對于初創期的農業科技企業和孕育期的農業科研項目而言,前期資金基本來自自有資金或者少量的科研經費,急需風險投資基金,特別是天使投資。第二,對于中小型農業科技企業而言,雖然能夠通過金融機構獲取一定數額的貸款,但是資金有限,自身條件又不能支持上市融資,發展與壯大階段的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2013年湖南省股權投資協會對1200多家中小企業進行融資需求調查,其中541家企業提出了120億元的融資需求。許多中小型農業企業急需提升技術競爭力,資金缺口較大,期盼能引入風險投資。第三,風險投資不僅能夠提供資金支持,還可以通過投資參股參與決策,提供先進的管理經驗和企業發展咨詢,緩解“種子期”和“成長期”農業科技資金困難和發展困擾。
2.2.3農業的脆弱性需要農業科技保險支持
一方面,農業科技企業投資周期長、預期收益難以估測導致了農業科技企業融資難度大、風險大,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農業科技保險來實現風險轉移,保證現代農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農業科技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農業保險的需求不同,這對農業科技保險的種類和服務范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保險機構提供能滿足企業不同階段需求的復合型保險種類。
3湖南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現狀
3.1金融機構支持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狀況
3.1.1農村信用社在支持農業技術推廣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截止2013年底,湖南農村信用社共有4065家網點,遍布全省,特別是在大型商業銀行缺位的縣鄉,有力支持了農業技術推廣。如懷化市溆浦縣農信社自2010年起累計對農業產業化公司、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戶放涉農貸款5億多元,先后幫助開發油茶等農業產業化生產基地2680hm2,支持養殖專業協會和君健茶葉、眾發養牛、張英旺種糧等專業合作社、專業戶50多個,扶持宏大林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中小農業科技企業10多家。常德農信社在探索建立科技銀行試點上取得積極成效。目前,武陵農商行正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系,爭取市政府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試點銀行資格,并開始組建武陵農商行白馬湖科技支行。2014年已投放科技企業貸款18戶,共計1.75億元。
3.1.2農業發展銀行逐步增加農業科技貸款
截止2014年底,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湖南省分行累計發放農業科技貸款、農產品加工貸款等867.1億元,擇優支持金浩茶油、金健米業等農業產業化加工龍頭企業1560家,其中支持國家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26家,省級龍頭企業187家。通過支持隆平高科、雪峰種業等農業科技龍頭企業,推動了制種、農機、化肥等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為湖南農業科技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
3.1.3商業銀行積極探索服務農業科技新模式
農業銀行開展了“三農金融事業部”試點,增大對農業產業的投入和支持,和湖南省52%的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如農業銀行湖南分行從兩個方面支持了隆平高科的現代農業科技發展。一是輸送金融服務到客戶終端,為1681家隆平高科的農資連鎖店提供結算與現金管理服務;二是探索建立以隆平高科為依托的農業產業鏈整體金融服務模式,搭建連接企業、銀行與農戶的橋梁。根據湖南漁業科技發展需求,近3年來農業銀行湖南分行對大通湖生態水產公司、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相關水產養殖合作社、飼料加工企業、生態養殖園區、漁民加大支持力度,累計發放貸款近40億元,其中用于支持“名特優”水產技術發展的貸款累計達30多億元。
3.1.4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開始涉足農業科技金融領域
截止2013年底,湖南省村鎮銀行達30多家,涉農貸款余額為68億元,占貸款總額的87%。村鎮銀行推出農戶聯保貸款、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流轉權抵押貸款等新的農村金融產品,極大地減少了農業科技企業的融資難度。另外,農業科技龍頭企業紛紛入主村鎮銀行。2008年成立的桃江建信村鎮銀行,發起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占股51%,隆平高科、克明面業等本土農業科技企業出資占股49%,其中,隆平高科為桃江建信銀行第二大股東。隆平高科充分利用其農村科技資源優勢,為客戶提供農業科技融資方案,農業科技信息、農業科技產學研合作咨詢等優質服務。
3.2農業科技企業上市融資狀況
湖南農業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飼料、種植、牲豬養殖和谷物加工等傳統農業科技較強的產業。如正虹科技、金健米業、隆平高科、新五豐、大康牧業和唐人神等農業龍頭企業都得益于上市融資,但上市融資比例較小。據統計,2013年湖南企業通過上市直接融資達1860億元,但農業企業融資不足5%,這與湖南農業發展不相適應。目前,湖南加大了對農業科技企業上市融資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政府加大力度引導重點農業企業上市融資,建立“省重點上市后備資源庫”,通過組織嚴格審查,篩選具有一定優勢和發展潛力的企業入庫,其中不乏像湖南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瀏陽河農業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天心種業有限公司、湖南省春云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農業科技企業[10]。另一方面,長沙產權交易所、湖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和中部林業產權交易服務中心等在推動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3農業科技企業風險投資融資狀況
目前,湖南國有獨資創業投資機構——湖南高新創業投資集團參與設立36家基金管理公司和專項基金,總規模達200億元,支持200項科技新成果的產業化。其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規模達到3億元,湖南特色農業科技和生物科技等高新技術領域是其主要的投資領域之一。以惠生國際為例,惠生國際是湖南省主要的豬肉供應商之一,市場份額全省第三。2013年7月湖南高新創投對惠生國際進行了投資,半年之后惠生國際成功在香港上市,風險小、收效快,投資收益較好。但是從整體上看,風險投資公司仍偏好發展較成熟的農業企業,目前僅長沙4家本地較大的風險投資機構,管理的資金規模達到了300多億元,他們對農業科技企業的投資大多集中在已經上市或者即將上市的大型科技企業,對初創期的農業科技企業關注不足。
3.4農業保險發展狀況
在農業政策性保險的推動下,湖南農業保險發展較快,具體表現在保險的品種不斷增加,覆蓋的保險范圍和保費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湖南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20.11億元,居全國第5位、中部六省第1位。2015年上半年全省農業保險賠付支出2.39億元,同比增長5.59%。累計支付農業保險賠款69.29億元,受益農戶1262萬戶次,為度過自然災害提供了堅實保障。2014年湖南省又推行了特色農業保險試點,資金專項用于特色農業保費補貼。依托湖南省農業保險的發展,農產品保險、農業保單質押融資等使農業科技企業受益匪淺,提高了承擔風險的能力、拓寬了融資渠道,充分滿足農戶和農業科技企業的需求,農業風險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3.5農業科技園區的金融支持狀況
截至到2015年4月,湖南省擁有8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總量在中部地區位于前列。其主要采取由地方政府牽頭管理、與科研院所共擔科研項目、農業科技企業獨立發展的運營模式。目前,農業科技園的主要融資渠道是銀行貸款。首先是農業發展銀行對湖南農業科技園區中的多家農業科技骨干企業發放了大量科技貸款,有力帶動園區的建設發展。其次是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農業銀行2013年提出大力支持農業科技園、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業科技項目的方案,湖南省多家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業科技園從中受益。
4湖南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科技發展存在問題
4.1市場機制不完善導致農業科技金融有效供給不足
1)農業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不足。一是農業科技產業鏈融資等新業務的推廣不足,沒有全面推廣以農業產業鏈為依托,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擔保的方式來提供金融升級產品和服務。二是適應農業科技企業的抵押物不足。“種子期”和“孵化期”的農業科技企業難以提供房產等傳統抵押物和A級以上信用等級;知識產權抵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林權抵押、應收賬款質押等新型抵押物由于缺乏評估和交易市場,金融機構往往要附加擔保等條件,增加農業科技企業融資成本[11]。大多數的湖南商業性金融機構沒有細分出專門面向農業科技企業的貸款,而是籠統的使用對公貸款的流程和要求,農業科技企業很難達到這些太高要求。三是針對農業科技園區的金融產品不足。雖然目前湖南省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迅猛,具有一定的產業集聚優勢,但是體現和挖掘農業科技園區的特色和優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足。一方面,內源融資比重大,受地方政府引資偏好,政府希望借園區優惠政策吸引具有雄厚財力的大公司、大品牌入駐,而忽視本地企業的融資需求[12]。另一方面,農業科技企業以各自企業的名義進行融資,沒有形成園區一攬子融資解決方案。根據調查發現,湖南省8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都沒有成立類似于園區融資中心或者融資平臺的機構,來促進園區企業打包融資。2)農業科技企業直接融資比例低。由于上市融資門檻高,湖南農業科技企業融資方式單一,上市門檻條件不足,通過主板和創業板上市都需要接受嚴格的審批,加之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不發達,導致農業科技企業直接融資比例比較低,能上市融資的都是本地農業龍頭企業,小微型農業科技公司上市機會渺茫。同時,政府主導的農業科技風險投資規模受到財政支出的預算和結構的限制難以支持大量農業企業的需求[13],市場主導的農業科技風險投資機構對農業科技企業的投資存在信息不對稱和退出機制不健全等障礙,在湖南還未形成聚集效應。此外,風險投資的后移趨勢不利于小微企業的直接融資。3)缺乏專門的農業科技相關險種。首先,農業政策性保險不包括農業科技保險。據湖南保監局的統計,2013年湖南種植業政策保險承保了1320萬hm2農林作物,養殖業農業保險承保了1359萬頭牲畜家禽。承保主要農產品的目的是為了抵御自然災害,賠償費用也十分有限。其次,缺乏農業科技險種。農業科技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種類的農業科技保險服務,而目前沒有專門針對農業科技的險種,更沒有貼合農業科技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復合型保險。最后,涉農保險保單質押推廣不力。涉農保險保單質押能夠拓寬農業保險的使用價值,豐富農業科技企業貸款抵押種類,緩解農業科技企業融資難度。但是,湖南省涉農保險保單質押還在探索階段,種類不完善。
4.2農業科技金融的政府機制未充分發揮
第一,農業科技金融的政策協同不足。主要表現在:1)缺乏專門激勵農業科技金融的政策。涉及到金融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的具體政策非常少,需要將科技金融政策延伸到農業科技領域,將農村金融政策延伸到科學技術領域。2)不同主管部門出臺的政策不協調[14]。由于農業科技金融領域的“三叉路口”性質,導致了多頭管理現象,致使科技發展政策和財政稅收政策不能相互配合,科技引導政策和風險投資政策不能相協調,知識產權保護無法和金融財稅政策相關聯,農業科技項目與科技貸款項目不能直接掛鉤。第二,政策性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過高。農業科技貸款雖然是國家政策性的、專門化的貸款業務,但農業科技貸款發放要求甚多,門檻太高。如貸款申請對象的法人限制、貸款范圍局限、缺乏研發階段貸款、中長期貸款20%的本金要求、利率無優惠等。第三,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動力不足。從規模、特色和引導功能看,湖南引導基金的發展遠落后于沿海發達地區。2014年湖南引導基金僅6000萬元,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主要集中在長沙。而上海引導基金的規模達到60億,長三角地區引導基金已經呈現區縣級擴散的趨勢,很多地區將現代生態農業作為引導創業投資的主要戰略性產業。所以,湖南引導基金撬動社會資本的動力不足,效果不佳,風險投資難以成為湖南省農業科技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15]。第四,現代農業科技金融信用體系不完善。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的數據,湖南省信用體系建設正在不斷完善,小微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有序推進,截至2013年末,累計建立小微企業信用檔案5.28萬戶、農戶信用檔案729.24萬戶,建成9個湖南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園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縣(市)增加至7個。但還存在農業科技企業信用信息收集覆蓋面小、缺乏針對農業科技企業具體類別的歸類管理等問題。同時,現有企業信用體系的作用只停留在新成立企業的信用信息公示和失信曝光的督促作用上,沒有通過共享農業科技企業的信用信息,拓展金融機構信貸優惠、農業科技企業間產業鏈交易等積極作用。第五,復合型人才培養制度有待建立。肩負推動現代農業科技金融發展的復合型人才,不僅要具備現代農業科技知識,也要具備金融專業知識。據統計,近5年來,湖南共引進各類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3萬余人,但金融類人才引進不足100人,難以滿足科技金融發展需要。因此,亟待建立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和現代農業科技企業聯合參與的人才培養制度。
4.3農業科技金融的社會機制存在不足
首先,農村合作金融發展滯后。農村資金互助社注冊門檻較高,許多地區的農村難以滿足注冊資本、營業場所等方面的要求。雖然農業合作社內部的資金互助在部分地區實施,但在資金調劑、管理規范、風險防范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制約其對農業科技的支持[16]。其次,農業產業鏈主體之間關系較為松散。龍頭企業與上下游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民之間的合作整體上處于較低層次,缺乏深層互動。與核心企業相關連的銷售企業、生產農戶、專業合作組織分布地域較廣,對其跨區域的不動產、庫存等實施及時跟蹤監控較難,這些都導致農業經營主體之間的拆借、科技擔保等信用難以實現。再次,農民在科技領域的創新文化和金融領域的誠信意識不高。這從深層次制約了農民對農業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有效需求,也導致農村難以建立社會信用共享和監督機制。最后,農業科技金融人才、農業科技技術管理人才和農戶之間的交流缺乏互動平臺和長效機制。
5對策建議
5.1建立農業科技與農業金融的協調機制
首先,由省級科技部門和農業部門聯合設立湖南農業科技風險投資引導母基金,并鼓勵各地根據不同地區的特色農業設立不同類型的子基金,充分發揮其引入社會資本的杠桿效應。其次,農業科技部門與金融部門要聯合制定農業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評估政策及實施辦法。再次,農業科技規劃和項目申報與農業科技貸款政策協調。農業科技規劃和項目申報要為農業科技貸款提供項目引導和發現機制,金融機構要加強農業科技貸款的績效考核。最后,加強農業科技的財政投入機制和農業科技的市場投入機制的協調。
5.2鼓勵與現代特色農業科技和科技園區農業項目相結合的金融創新
第一、加大農業科技園區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入駐農業科技園區。支持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在農業科技園區設立融資服務中心,為農業企業提供“一攬子”融資服務。第二、支持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農業科技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產品。具體可以推行農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圍繞核心農業企業的產業鏈融資產品、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和轉化鏈貸款等。第三,加強具有發展潛力的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的上市培育和準備,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權交易市場,依托湖南現代生態農業科技優勢,建設現代農產品期貨交易市場,建立中部生態農產品交易中心。第四、鼓勵農業“產學研金介”模式的發展。要推進現代農業科研院所改革。在實施農業科研院所分類改革的同時,創新農業科研院所運行機制。建立以農業產業化為導向的科研立項機制。將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納入產學研,強化農業“產學研金介”協同創新機制[17]。
5.3營造良好的現代農業科技金融生態環境
一是建立農業科技金融的部門溝通協調機制。建立農業科技金融聯系會議制度和農業科技金融信息共享平臺,定期舉辦農業科技金融政策與信息會和項目對接會。二是健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和農業科技信用制度。加大對農村非法金融活動的司法力度,維護農村科技金融市場秩序。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要通過出臺配套政策、加強宣傳、征信網絡建設和行業自律等協同推進農業科技信用信息資源共享。三是建立農業科技金融績效考核和風險監控機制。通過農業政策性保險和農業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增強金融機構抵御風險的能力。四是建立健全農業科技金融中介服務體系。給予服務農業科技的知識產權評估、信用評級、成果轉化、法律服務等中介服務機構優惠和鼓勵政策。
5.4大力培育和建設農業科技金融人才隊伍
一要加大對本土人才的培養。建議依托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大學、湖南農科院、湖南林科院等高校院所農業科技和經濟管理專業教育資源,設立農業科技金融、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等專業課程,培養本地農業科技金融急需的創新與管理人才。二要建立農業科技金融培訓和人才交流制度。定期主辦面向湖南特色農業和農業科技園區的科技與金融人才招聘和人才交流專場,鼓勵社會培訓機構、農業園區創業孵化器、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立對農林院校畢業生、基層農業科技金融服務人員業務持續培訓機制,通過農業科技金融展示和交流會等形式鼓勵農業科技和金融人才的交流與合作[18]。最后,加大農業科技金融人才的引進力度。對農業科研人才、農業技術推廣和應用型人才以及金融人才的引進和交流給予政策支持,穩定農業科技金融人才隊伍。
作者:尋舸 尤文佳 朱婷婷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房漢廷.科技金融本質探析[J].中國科技論壇,2015(5):5-10.
[2]李梅蘭.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模式與路徑探討[J].農村經濟,2013(5):59-61.
[3]謝冰,蔡洋萍.科技型中小企業立體式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財貿研究,2012(2):115-119.119.
[4]程瑜.政府投資型科技金融服務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7):65-70.
[5]戴明曉,馬小南.農業科技創新視閾下對農業金融發展的研究[J].農業經濟,2014(5):109-110.
[6]周家福,翁鳴.基于社會資本視角的廣西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對策研究[J].學術論壇,2014(9):76-80.
[7]劉偉巍.從投入產出角度對湖南農業發展的幾點思考[EB/OL].(2013-12-13)[2013-12-16]
[8]楊漾.湖南省科技進步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1.
[9]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13年湖南省金融運行報告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調查分析[R/OL].
[10]朱湘平.2014年湖南重點上市后備企業擴編305家企業榜上有名[EB/OL].(2014-08-06).
[11]劉玉春,修長柏.農村金融發展、農業科技進步與農民收入增長[J].農業技術經濟,2013(9):92-100.
[12]朱學新,張玉軍.農業科技園區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互動研究——以江蘇省農業科技園區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3(9):72-76.
[13]馬似鵬.我國政府農業科技投資效率問題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3(7):49-54.
[14]龍小燕.金融機構與政府合作型科技金融服務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7):70-76.
[15]王斌,王建忠.風險投資進入農業科技企業的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2):85-89.
[16]李春艷.科技金融與金融創新中的農村金融合作社發展的思考——基于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的視角[J].科學管理研究,2013(4):113-116.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統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圍繞明年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致富對人才、技術和信息的需求,廣泛宣傳國家和省市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深入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努力幫助基層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切實把農業科技送到廣大農村、送到基層、送到農戶,讓農民得到實惠。冬春送農業科技下鄉活動,重點圍繞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及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著力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有效提高農村勞動者科技素質和農業科技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大力宣傳黨的農村方針政策。組織宣傳貫徹好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把中央《決定》傳達到千家萬戶,讓農民了解《決定》的精神實質,把農民的積極性引導到落實《決定》的各項措施中來。
(二)深入開展農業科技入戶工作。各鄉鎮要結合實際選擇好農業科技服務項目,選擇好科技示范戶,積極組織農業專家科技致富帶頭人,采取多種形式開展送科技下鄉,真正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在實際活動中做到農業專家、科技資料、農資新產品、科技指導“四個到戶”,提高農民種田的科技水平。全縣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4000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2萬個。
(三)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工作。結合全縣冬春農業科技人員送科技下鄉活動,組織縣、鄉兩級農業科技、教育和推廣人員,重點圍繞我縣推廣的各項農業適用新技術,大力開展科技培訓。舉辦各類農業技術講座不少于20場次,發放技術資料不少于6萬份,要使50%以上農民要接受培訓,80%以上農戶受益。
(四)引導農民發展科技致富項目。引導培訓農民利用現有的資源條件和設施,發展特色養殖業、保護地反季節蔬菜生產、特色小作坊加工、冬季運輸等,變冬閑為冬忙,幫助農民增強致富本領和增加收入。特別是在我縣試驗成功的科技致富項目,要認真調研和總結,積極引導發展。
(五)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按照農業內部轉移、非農領域轉移和外埠轉移的思路,通過組織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強化市場觀念、效益觀念,增強轉移就業能力和致富本領。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培訓,促進全縣勞務經濟持續發展。
三、主要措施
(一)組織宣講團宣傳政策。各相關部門要組織宣講團深入村屯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宣傳中央《決定》和黨的惠民政策,使黨對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二)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送科技下鄉。各鄉鎮、各部門要結合業務和特點,發揮優勢,利用冬春時機,積極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開展送農業科技下鄉活動。重點組織“科技大集”、“專家小分隊”和“科技巡回報告團”,深入鄉鎮、村屯和科技示范戶舉辦農業技術專題講座、現場技術咨詢。向農民贈送農業科技光盤、科普圖書資料和農業技術宣傳單,向農民推介農業科技新成果、新品種、農資新產品,引導幫助農民了解市場信息、選擇致富項目、安排好農業生產計劃。
(三)組織致富能手現身說法。各鄉鎮要把“種糧能手”、“蔬菜大王”、“養殖大王”和“轉移就業能手”等組織起來,在本地做巡回報告和開展致富論壇,以現身說法的方式,宣傳致富典型,激發農民早富、快富的積極性。同時幫助積極性高的農民,解決資金和物資等方面的困難。
(四)利用現代傳媒傳播農業科技。充分利用縣電視臺和報紙開辟專欄,宣傳農業科技知識。播發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和農業科技新成果等科技致富信息。同時注意總結和宣傳典型,用典型引路的辦法,促進農業科技推廣與普及。
四、幾點要求
(一)各鄉鎮、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明確任務和責任。把宣傳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開展農業科技下鄉活動作為冬春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項中心任務,納入日程,精心謀劃,切實將冬春農業科技下鄉活動落到實處。
(二)要把工作著眼點放在為農戶、為農民辦實事。要把科技下鄉工作重心放在農民身上,要注重實效,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特別是解決發展糧食生產、農村勞動力轉移和選擇致富項目等方面的難點問題。
關鍵詞:農業科技 融資 優化機制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8(a)-0057-02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間,國民生產總值及人均收入水平都有著顯著提高。進入21世紀后,中國作為世界上的農業大國,本著對全世界人口生存問題負責的初心,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根本和基礎,其發展必須重視科技的地位,正視農業科技的無限潛力和作用。在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進程中,農業也在隨之改變形式,傳統農業形式正在向現代化、機械化農業發展。
1 先進農業科技的作用
1.1 是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2001年加入WTO后,受國際價格封頂條款的制約,國內農產品價格因此而失調,雖然農產品價格在逐步放開,但僅僅依靠農產品價格上漲來提高農民自身收入的這一做法收效甚微。所以,要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業科技轉化農業產品水平,調整農業生產布局,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品質,實現農業生產效益的最大化,只有這樣才能穩步提高農民收入。
1.2 是推進全國范圍城市化、農村城鎮化和全國現代化的需要
現如今我國推進城市化發展,推進農村城鎮化。但從現狀來看,城市化推廣進展緩慢,城市化嚴重滯后于工業化,發展城市化的水平還遠遠不夠,而在農村勞動力卻大量過剩,政府對城市化推力十分強大而大中城市的承受力相對不足,所以,發揮農業科技的滲透、凝聚、控制作用,拓寬農業科技的使用領域,飛速發展農村私營業,發展農村周邊產業,以農村城鎮化推動全國城市化。緩解農業自身制約的矛盾,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對農民進行思想觀念教育,推動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從內而外地讓農民朋友主動推進農村城鎮化和全面現代化的步伐,改變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1.3 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堅強后盾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各個國家的農業科技進步速度都非???,高新技術不斷涌現出來并應用于農業,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經濟競爭也愈演愈烈,每個國家都力爭搶占戰略競爭的制高點。而我國的整體現實是人口數量過多,農村人口比重大,剩余勞動力過多,農民生活不富裕,農業雖然比重大,但自然災害多,這就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很大阻力。再加上農業資源及土地資源日益稀缺,而社會需求日益加大,所以重視先進農業科技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擴大糧食高產,退耕還林發展中藥材、園藝、新興果蔬等附加值高的產業,優化畜牧業結構,提高農業加工業產值,重視以生產持續性、生態持續性、經濟持續性協調統一為目標,認真落實科教興農的戰略方針,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2 農業科技資金籌集困難存在的原因
2.1 金融信貸資金供小于求,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貸款門檻高
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正當競爭的農村金融體系還未完全建立起來,多樣化合作的農村金融體系還處在建立初期。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經營一直處在商業化和支農目標間的有效銜接;與此同時,我國農村資金需求數量在不斷增加,隨著國家在政策上的不斷優化及支農助農的機構不斷增多,農村資金供給量也較以往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政策及機構給予的仍然遠趕不上農村資金需求量,資金供求缺口依然較大。從供求關系看,普通農民百姓和農村企業對金融的需求方式、數量、產品等各不一樣,而金融機構則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機構,所以農業正規金融機構沒有真正承擔起政策性金融銀行的重任,商業銀行對小微型涉農科技企業的貸款發放較為審慎,貸款門檻較高,條件較為嚴格,多數小微型涉農企業很難達到標準。
2.2 國家財政支農效率低下,管理體制不健全
21世紀以來,我國越來越意識到農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在財政方面對支農的部分也日益加重。第一,在我國財政支農的資金中,真正實際用于農村建設和農業科技的只有一半的份額,財政支持農業的支出里“非農化”現象非常嚴重,本該是財政支農直接受益對象的農民和農業反而所占比例很少。第二,農村發展涉及范圍較廣,財政支農資金遠遠不夠,財政投入需長期穩定,農村的醫療條件不夠,農村教育跟不上城市,農村社會保障及養老問題嚴峻,農村環境日益惡化,農業科技發展面臨考驗等,與城市發展相差較大,還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第三,正因為農村發展涉及范圍太廣,行政管理部門較多,項目復雜,多項目之間出現相互重合、脫節,導致財政支農資金不能發揮其最大效用,造成財政浪費。
2.3 農村金融機構自身經營效益不高,自身發展可持續性差
首先,農村金融機構在經營實力方面抵不過城市商業金融機構的發展,在整體上起步較晚,資金存儲量不足,吸金力也不夠,導致其抵御風險的能力比較差。相較于國有銀行差距較大,導致其各方面服務也相對落后,阻礙其自身發展。其次,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在政策上受到阻礙,國家對于農村金融機構的優惠政策不如城市商業金融機構那么多。最后,據統計,與城市金融機構相比較,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而農村金融機構的利潤率比城市商業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利潤率卻少了近一半,這樣一來就凸顯了農村金融機構的弱勢和弊端,使之發展緩慢,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差。
2.4 農村民間金融風險突出,缺乏有力監管
改革開放之后,農村經濟的發展得益于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農村經濟日益發展,農村民間金融機構規模擴大,其融資規模也日漸擴大,這時農村民間金融的風險也就逐步顯現出來。第一,許多人無法識別非法集資,對非法集資的認識少之又少,以熟人借熟人的情況導致集資安全性很低,非法集資的風險很大,不僅僅體現在無法還本付息上,對農戶家庭的打擊也十分大。第二,高利貸問題居高不下,農村民間借貸困難時,在農民借貸缺乏抵押物的情況下,高利貸成了農民的主要選擇之一。第三,農村民間金融機構的存在會一定程度上削減國家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效果。但銀行、信貸公司等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門檻過高,手續過于繁雜,小微農業科技企業很難從這些正規金融機構獲得有力的支持,這就勢必讓一部分農業科技企業胎死腹中,造成產業發展滯后,對國家經濟有深遠的影響。
3 對農業科技創新和發展現代農業的對策建議
3.1 加大政府財政支持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重視其他力量的補給
首先,加大對農業科技的資金投入量,對農業科研項目多做扶持,對農業科技發展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各界企業和金融機構對農業科研項目和農業科技企業創新的資金投入,政府應制定農業科技發展計劃和未來規劃發展方向,對農業科技企業和項目對癥投入。其次,鼓勵科研項目立項,培養科研人才和科研人員,對投資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業科技項目的企業和機構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使得金融企業和金融機構成為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而成為農業科技產業資金投入的有效力量。最后,要改變傳統農業觀念,要重視技術發展,重視栽培種植,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技術水平,改變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加強新品種和新技術的研發,提高農業生產率。
3.2 健全信貸機制,加寬農業融資渠道,降低農業貸款門檻
在這方面,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加快推行新的管理條例和管理辦法,降低農業貸款的門檻,放開農業貸款主體,簡化農業貸款程序,金融機構要加快推進創新業務、創新機制等,農業發展銀行則要積極響應國家金融政策,跟緊大環境的變化,創立各種應變政策和機制,推進自身業務發展新要求。所以無論是城市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還是農村發展銀行都應響應國家對發展農村經濟和推進農村現代化發展的號召,順應國家需求,提高自身發展水平,為農業科技企業、農業創新項目等各個領域提供資金投入。
同時,要拓寬農業融資渠道,創新出適合農業科技項目和農業科技企業的制度和融資渠道,創新出新的質押貸款方式,如用農業科技的專利權貸款等,推進信用擔保機制;與此同時,要發揮政府金融性政策的作用,加強對農業科技的扶持,支持農業科技的基礎性發展。
3.3 建立對農業科技創新投資的引導與激勵機制
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緊緊圍繞糧食、蔬菜、水果等日常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農產品的安全問題、農產品加工問題及農業科技資源環境保護、節約成本增強效率等問題,在越來越稀缺和越來越有限的土地資源上提高農產品種植產出率和農業生產效率,借助國家農業科技園搭建農業科技融資、信息、品牌服務的平臺,建立農產品科技成果展銷,開展展銷會可以最直接地讓農業科技產品推廣到市場,大力發展農業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激發科研機構間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及各種高校研究院的作用,充分轉化各類科研成果,并將科研成果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去;除此之外,在推進農業科研成果之余,同時要普及改革試點,抓緊改革試點品質,重視農業科技技術研究,如轉基因生物技術、有機農業技術、有機肥農業技術等。要重視創新技術,突破資源束縛,持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此同時,協調企業技術創新和農業科技協同創新。
參考文獻
[1] 郭新明.金融需要大力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和現代農業發展[J]. 西部金融,2012(1):12-15.
[2] 陳長民.對農業科技創新投融資機制的探討――以陜西為例[J].經濟論壇,2012(10):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