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8 16:55: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共醫療衛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在中國醫療市場存在著公立醫院壟斷、供者誘導消費者過度消費、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弱勢群體被排除在衛生服務提供系統之外等問題。政府應該糾正醫療市場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如果沒有政府的干預,現實的醫療市場是無效率和不公正的,也不會健康發展。醫療保健即使是作為商品進入市場,它的特殊性質也不會改變。這就決定了政府在醫療保健領域不應該放任不管而是應該有所作為。
一、消除進入市場障礙
醫療市場是個特殊的市場,存在著技術上的壟斷和不完全競爭,這些特點弱化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如果沒有政府的介入,醫療市場機制既不能提高效率,也不能實現公平?!暗谝?,市場充其量只能解決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無法解決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問題。第二,也許在經濟的很多領域,市場能夠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但在外部性很強、。信息不對稱的領域,市場往往失靈,亦即,不光不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反倒會降低效率?!?/p>
政府應當承擔宏觀調控的責任,應將其醫療服務籌資者的職能和購買者的職能分開。無論私立還是公立醫院,只要政府引導得當,都能為社會大眾造福。私立醫院也可以從事公益性的事業,只要政府給予支持,他們也能做得很好。政府不一定直接承辦醫療衛生事業,政府應該發揮自己的監督職能,應該對市場運作的結果進行測量,而不是說只要公立醫院承辦了醫療衛生服務,保證了這個過程,結果就一定是實現了醫療衛生公益性的要求。
二、建立監督機制
我國的醫療衛生市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機制,造成醫療衛生費用失控、醫療糾紛失控、宏觀調控失控。“我國醫療運動場是一個沒有裁判員的運動場,或者確切地說,只是一個有著不稱職、不負責任的裁判員的運動場?!币虼耍仨毎l揮公共管理的職能,必須設立守門人的制度,必須建立第三方購買者的監督機制。
政府發揮公共管理的職能會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公共管理有3個重要的價值取向:政治責任、公眾參與和公眾獲得信息。公共管理的過程就是實現這3種價值取向的過程,它們都有助于控制醫療衛生費用。”政府通過提供信息以糾正自由市場的信息失真:政府制定和執行政策和法規以影響公共和私人醫療活動:政府可以向公立或者私立醫療機構購買服務糾正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市場壟斷力量。政府可以糾正市場功能不完善,高額收費的現象。中國政府應該通過設立初級和二級醫療服務分工制度,充當守門人的角色,一方面為基層百姓享受到關心和照顧提供條件,另一方面也防止普通病人涌人大醫院,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醫療保障系統涉及醫療需求方、服務提供者的關系,但醫療保障機構作為第三方對于更好地協調二者的關系起著重要作用?!耙贡槐U蠈ο蟮慕】档玫接行У谋U希€必須通過政策、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來協調和保障三方的利益,規范各方的行為?!痹卺t療衛生監督方面,第三方的監督機制必不可少,“醫療保險機構建立在衛生部之外,政府會提高政府各機構實施該系統的協調能力和推進標準的壓力?!?/p>
政府不應該允許醫療保險機構設定賠付的固定限額,這樣保險機構就會有動力監督服務提供者的收費狀況,建立醫療利用審查制度。如在美國這樣的醫療市場化的國家,也設立了嚴格的醫療審查制度?!暗?0世紀90年代中期,在美國,幾乎每一個重要醫療決定都要通過審查機構的審核:住院治療需要醫療利用審查機構的批準,手術需要批準,為做其他檢查延長住院時間需要批準,將患者轉到康復中心也需要批準?!边@種審查通過成本效益分析標準作出決定。
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控制不是通過成本效益分析實行理性化的配給,而是通過設定~個賠付額度保證醫療保障機構收支平衡,因此醫療保障機構不關心供者是怎樣提供服務的,是否選擇了節省費用的合適的醫療技術,它只負責賠付固定部分的費用。所以保險公司沒有激勵機制去激動醫療保障機構監督約束供者的行為。醫療保險機構通過設定自付率、起付線、封頂線、可報銷藥品目錄等各種手段,對病人的就醫行為施加了嚴格的控制,但是對服務提供者的行為卻近乎不聞不問。
三、糾正市場的趨利性
自由市場的趨利傾向導致社會弱勢群體不能得到基本的醫療救治。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干預措施,不完全依賴市場獲得醫療資源的享有權。醫療衛生服務分為純粹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準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和個人屬性的醫療衛生服務3個層次。政府對于這3個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負有不同的責任。
(一)負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
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關系到社會人群的健康,不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是以人群為服務對象而開展的醫學干預活動。這類服務包括公共衛生系統的建立、清潔水源的提供、健康教育、重大傳染病的控制和預防、地方病控制與監測等服務,這類服務應該由政府承擔。政府應該對具有顯著公共特征的醫療衛生領域的研究開發進行直接投資,或對研發企業進行補貼和專利保護。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受益者是全體社會成員,政府提供公共衛生服務保護和增進國民健康就是履行自己的職能。
為解決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切實存在的不足問題,衛生部聯合教育部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版)》中增加了農村醫學專業。本專業畢業生面向農村衛生所及貧困邊遠地區鄉鎮衛生院,他們主要從事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治、康復指導、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這是基層農村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醫學中等職業學校應適應城鄉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需要,合理編制農村醫學專業教學大綱,整合優化醫學基礎、專業課程設置,改進相關教學方法。以培養能力為中心,注重對學生醫學基礎知識、社會實踐的訓練及人文道德的修養,為農村基層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型人才。
1 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與培養“實用型”人才目標相一致
衛生部等印發的《關于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意見》中指出:2009年以來,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竟残l生服務項目主要是通過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為全體居民提供服務。而在現階段,我國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涵蓋:建立居民的個人健康檔案,健康教育知識[( dylw.NET) 專業提供寫作論文和的服務,歡迎光臨]的普及,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常見病多發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支)和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指導等。并且要求,在全科醫師、農村衛生服務人員和社區護士培訓過程中應強化公共衛生知識和技能,提高公共衛生服務的能力和水平。①由此可見,農村醫學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適合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實踐能力較強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相結合的實用型衛生人才。畢業后在農村基層從事疾病的初級診治和轉診服務、預防保健、康復指導與健康教育。
農村醫學專業培養目標決定,畢業生將立足于農村社區,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新觀點對待健康和疾病,著眼于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綜合服務,為居民、家庭及社區人群提供方便、有效并且經濟的醫療保健服務。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社區常見病診斷治療的同時,還必須具備防、保、教、指、宣的本領,以適應新時期下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需要。因此,農村醫學專業課程設置應遵循醫學基礎課程以“有用、夠用”為原則,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強調專業知識的針對性和適應性,課程設置應按照專業方向,調整基礎課程比例;醫學專業課程以“必需、實用”為原則,突出應用性和適用性,加強動手能力培養。②課程設置可適當延伸專業內涵,加大預防醫學、社區醫學、醫學人文、心理學、社會學和社區健康問題處理技能等課程的比重。實現課程體系由“普通基礎課、醫學基礎課和醫學專業課”向“自然科學基礎課、醫學基礎課、預防保健醫學課、人文社會科學課、臨床專業課”等課程模式的調整。
2 改進公共衛生專業課程教學方法,強化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統一性
基層衛生人員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第一報告人、疾病監測的前哨以及日常個體化預防保健服務和疾病管理服務的提供者,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衛生專業課程是農村醫學專業重要的學科,且實踐性強。強化學生在校期間公共衛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是培養實用人才的重要途徑。③目前,醫學教育在公共衛生專業課程的編排上缺乏專業特色,不具針對性。一些課程側重于理論,實踐機會少;一些課程知識的更新落后于實際工作需求。教學過程中,教師上課講、學生被動聽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仍是醫學教學的主要形式。學校僅滿足于課堂上教,忽視了臨床與社會實踐課程的安排。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便可通過理論考試,卻忽視綜合、操作及實踐能力的訓練。由于缺乏實踐的環節,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結合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對比較差,工作中面臨多變的現場常不知所措。
要改進公共衛生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手段。通過教學互動和師生討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散發思維能力。如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結合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提出問題,開展課堂討論,還可以從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聘請具有實踐工作經驗、理論水平較高的公共衛生醫生給學生做專題講座,開展案例教學。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在閱讀、分析和思考中提問、討論和爭辯,以提高其思維、推理和處理問題能力,促使學生把學到的專業理論靈活地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④
要更加重視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是將知識、素質、能力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式訓練,是培養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的運用,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關鍵環節和有效途徑。因此,要改革課堂實驗教學方式和增加社會實踐機會。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適當增加課堂實驗實習的綜合性、設計性及現場見習,提高學生實驗室動手操作技能。要實行課堂教學與社區醫療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深入社區開展衛生服務實踐活動的機會,通過社區實踐,鞏固與提高理論知識,增強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將專業知識與現實緊密結合的能力,提高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的興趣和主動性。同時培養學生社交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并增強社會責任感。
3 要重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生物—心理—社會的模式是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轉變的方向。在這種模式下所培養的醫生,不光需要精湛的專業技術,還須具備高尚的人文素質。教育部聯合衛生部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醫學研究與服[( dylw.NET) 專業提供寫作論文和的服務,歡迎光臨]務的對象是人,在醫學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加強文、理、醫滲透和多學科交叉融合,把醫德和醫術的培養結合起來,加 強綜合素質培養”?;鶎有l生工作者是社區居民健康的守衛者、醫療行為的決策者、衛生知識的傳播者、心理疑惑的溝通者以及社區衛生服務的管理者。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在農村醫學專業學生中顯得非常重要。⑤
加強農村醫學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應從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普及教育著手。如開設相應的“人文素質修養”必修課,并在醫學專業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以達到教授基礎人文知識的目的。同時讓學生確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忱,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有目的地選修人文學科打下一定的基礎。第二,在專業課程的教授中穿插人文素質教育。專業教師要將專業課程與人文課程相互結合,使相關的人文社科內容融合到醫學課程中去,讓學生在接受專業訓練的同時普及有關人文社科教育。第三,明確學生是人文素質教育的主體。運用教學相長,平等討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并學到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謙虛謹慎的人文精神。⑥⑦
只有在重視了人文素質教育,通過強化課堂教學環節,營造人文氛圍,并輔以社會實踐的歷練,才能使農村醫學專業學生的文化素質、政治素質、法律素質、道德素質不斷提高,以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建立尊重患者、關懷患者的高尚職業道德,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和“救死扶傷”的職業觀等人文精神理念,做到深入群眾,服務群眾,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真正適應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
注釋
① 衛生部,財政部,人口計生委.關于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意見.衛婦社發〔2009〕70號.
② 郭遂榮等.農村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衛生職業教育,2012.30(3).
③ 傅華.如何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來夯實公共衛生這道墻.復旦教育論壇,2005.3(1).
④ 黃進等.臨床醫學生公共衛生教育的現狀與對策.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0.7.31(7)總第408期.
⑤ 路建華.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芻議.教育與職業,第12 期(總第508期).
關鍵詞:醫務社會工作;研究現狀;必要性
一、醫務社會工作概述
(一)醫務社會工作定義
醫務社會工作是指社會工作者運用其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方法在醫院領域,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必要的醫務社會服務,幫助其舒緩、解決和預防醫務社會問題,以便使整個社會在和諧的氣氛中得到發展。醫務社會工作在不同的國家的定義并非一致,也反映出各個國家的結構特征和福利制度,因此,不同國家的醫務社會工作的內容不盡相同。隨著醫務社會工作內涵不斷豐富,醫務社會工作的概念也具有反映醫務社會實務客觀發展規律,而以不同名稱出現,先后經歷了:醫院社會工作階段、醫務社會工作發展階段和健康照顧社會發展階段。
(二)醫務社會工作的起源
醫務社會工作萌芽起源于英國濟貧法時代醫療救助站,主要的任務是幫助窮人獲得醫療救助,實現社會公平。18世紀的工業革命使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工具,工廠取代手工工場,極大地推進了英國生產力的發展,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帶來了眾多的社會問題。比如環境污染、人民貧富差距拉大等,導致窮苦人民看不起病,這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這時便出現了以專業的濟貧者為主要形式的社會慈善組織,他們幫助窮苦病人看病,這就是早期醫務社會工作的雛形。
二、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在國外,醫務社會工作問題研究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話題。醫務社會工作最早起源于英國,成熟于美國,日本又是借鑒美國醫務社會工作經驗最成功的國家。在發達國家,醫務社會工作已相當成熟,有明確的組織章程來規定相關組織的工作目標、基本責任、具體工作,而且從事此類工作的大部分都是與醫務社會工作相關的專業人員。他們認為醫務社會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擺脫傷病的陰影,同時能夠起到安定社會秩序的作用,因而,國外有著明確的法律條文,鼓勵支持相關人員從事醫務社會工作。
(二)國內研究現狀
當前我國發展現狀,醫務社會工作發展緩慢,相關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善。通過分析知網檢索到的資料,以“醫務社會工作”為中心詞的論文自2006年開始出現,迄今不足20余篇,被轉載、引用次數較少。以此題支撐碩士、博士論文的數量不足10篇,獲得省部級、國家級課題立項的數量也是屈指可數。從研究內容看,研究理論還處于理論論證的初期階段,雖然也出現了關于對策研究的部分論文,但是還沒有形成系統化研究,難以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三、發展醫務社會工作的必要性
(一)醫療體制改革需要
為了解決我國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現狀,我國大力實行了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醫療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為了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目的是為了確保每個人包括弱勢群體都能享受到政府的醫療服務[1]。然而,患者在就診過程中,處理對疾病的擔憂又多出對報銷情況的困擾和擔心。醫務社會工作者在醫院內可以幫助患者理解國家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和措施,以及如何在醫院內進行報銷。醫務社會工作者可以幫助患者理解醫療保險政策和方法,使國家優惠的醫療政策更好地落實到患者身上。
(二)緩解緊張醫患關系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正處于轉型時期,許多社會問題未能得到解決,醫患糾紛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醫患糾紛已經成為醫院最棘手的問題[2]。醫患關系緊張主要是醫生和患者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醫患之間基本的信任度的缺失,醫護人員未很好地履行治療照顧的義務,是醫患之間信任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醫務社會工作者的介入,以第三方的身份,促進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醫生的治病方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患者和家屬理解并及時治療,同時讓醫護人員提高自身職業理念和工作倫理和道德,讓患者在醫院有溫馨家的感覺[3]。
四、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發展社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一)政府加大支持醫務社會工作開展的力度
由于政府對醫務社會工作制度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政府相關部門一時也不可能制定出相對完善的政策。同時在我國,無論是在政策層面,還是在律法規層面都沒有明確醫務社會工作的地位和崗位要求,這對于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極為不利。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已經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軟肋”,把醫務社會工作納入社會工作構建中,對完善我國的社會公共衛生體系有著很大的作用。因此,政府應在在財政政策、法律法規、人事制度、就業崗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同時也要積極發揮非政府組織和社會自組織系統的作用,建立流暢的個人奉獻的渠道和空間[4]。
(二)加大醫務社會工作隊伍建設
在我國,由于社工知識、理念沒有普及,許多人還不明白社會工作是做什么的,不知道醫務社會工作是何物,更不明白醫務社會工作的意義所在。還有我國醫務社會工作在崗人員多由醫護人員轉型而來,缺乏社會工作專業特色,難以充分發揮醫務社會工作者解決問題和服務病人的應有功能,因此加快人才隊伍的培養使當務之急[5]。首先,要在相關的醫學院校設立社會工作專業,培養專業性綜合素質較高的醫務社工人才,既要具備基本的醫學知識素養又要具有社會工作的專業人才。
(三)醫務社會工作理論實現本土化發展
長期以來,應用型和務實性是我國的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較為側重的因素,因此我國社會工作理論研究相對滯后。我國的醫務社會工作理論研究沒有充分考慮本國基本國情,把建立在充分社會福利基礎上的發達國家醫務社會工作理論照抄照搬到中國。因此,我們應該在充分考慮本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對于西方學說做出自己的理論借鑒,對于傳統資源做出自己的理論開發,對于中國經驗做出自己的理論提升[6]。同時在借鑒西方已有資源的基礎上,面向醫務社會工作的開展情況和中國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迫切需求,尊重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特有規律,找準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和醫務社會工作的最佳結合點,為醫務社會工作和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融合進行理論支持,為政府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醫務社會工作制度框架做好決策參考,使醫務社會工作理論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趙娥.醫務社會工作視角下醫患關系研究[J].南京大學,2012年.
[2]王衛平.醫療體制改革呼喚醫務社會工作[J].醫學與社會,2004年.
[3]劉繼同.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與醫務社會工作的專業使命[J].中國醫院管理,2006年.
[4]袁敏,朱惠蓉,李贛,等.醫務社會工作本土化現狀與推進策略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年第8期.
[5]郭永松,吳水珍,張良吉,等.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現狀研究[J].醫學社會學研究,2009年2期.
【關鍵詞】山東省 財政支出結構 優化
山東省是我國北方的經濟強省,GDP增速居全國前列,財政支出增幅顯著,2012年全省實現GDP50013.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5%。財政支出5904.52億元,比上年增長18.04%。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山東省財政支出結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問題,如何解決財政支出結構中所存在的問題都有待探討。如何在現階段的大背景下,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對促進山東省經濟的增長,推動經濟社會全面持續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山東省財政支出結構現狀
2007年~2012年山東省各項財政支出是逐年增加的。教育支出增長的幅度最大,由2007年的453.36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311.80億元,基本貫徹落實了城鄉義務教育政策。社會保障支出由2007年的251.78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596.48億元,城鎮、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已經較為完善。農林水事務由2007年的163.01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673.82億元,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林業生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自2007年以來,各個項目的財政支出都在不斷增加,財政支出總體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山東省的財政支出結構并沒有太大的改變。
二、山東省財政支出結構存在的問題
(一)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速度過快
山東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的數量和增長率連年增長,特別是在2010年,增長速度躍到了11.05%,增長速度十分驚人。雖然,山東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的增長速度一直低于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但是,一般公共服務的支出增長率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且有繼續增長的趨勢,而財政支出的增長率卻極不穩定且有下滑的趨勢,這應該引起我們充分的注意。
(二)教育支出結構不合理
山東省201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為1311.80億元,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分別為4999.69元,7034元和7416.75元,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公用經費要明顯高于初等教育。世界銀行經濟學家Psacharopoulos認為:教育投資的世界平均社會回報率初等教育為20.2%,中等教育為13.5%,高等教育為10.7%。因此山東省現階段的初中高等教育支出結構,即大量的教育資金投入了具有一定程度排他性和競爭性的高等教育,對于具有更高社會受益的初等教育投入則十分有限。
(三)醫療衛生支出投入不足
近年來,山東省對醫療衛生支出逐年增加,2007年醫療衛生支出為99.65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40%,2012年醫療衛生支出為422.91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7.16%。但總體上仍然存在投入不足的問題。發達國家和東歐國家一般都占到財政支出的 10%以上,在發展中國家也為6%以上,例如2006年,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美國為21%,澳大利亞18.2%,德國13.6%。這就說明,地方政府應該加大醫療衛生支出的投入,提高其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使得地方政府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貢獻占主要的地位。
(四)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較低
山東省2012年的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為5904.52億元,比2007年增加了3642.02億元,增長的幅度比較大,但同時也可以看到,相較于2007年,2012年山東省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下降了1個百分點,而且近三年來占比始終在10%左右。此外,從歐美國家的經驗來看,社會保障支出至少應當占財政支出的30%,相比之下,山東省社會保障支出無論是總量還是其占支出的比重都明顯偏低的。
三、山東省財政支出結構優化措施
(一)轉變政府職能,逐步退出一般性競爭領域
一是要按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改變大包大攬的供給制,清理整頓財政供給范圍。二是結合政府機構改革,開展控辯減員和定編定崗工作,嚴格控制行政經費過快增長。三是在區分事業單位“公益性”和“經營性”的前提下,減撥部分事業單位的事業經費。四是在政企分開和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前提下,財政從一般性的經濟領域中逐步退出,同時加大對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二)進一步增加社會公共性開支,優化財政支出內部結構
一是要建立財政教育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優化教育投入結構。盡快建立規范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使義務教育經費投入規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確保義務教育經費有穩定來源。二是構建全方面社會保障體系。要促進城鄉就業,繼續推進醫療保險體制改革,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制度。三是深化醫療衛生改革。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維護人民身體健康,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三)繼續深化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強財政支出管理
第一,對正常經費可以實行“零基預算”的方法;第二,對專項經費實行“績效預算法”,把專項經費的安排與使用單位工作實績和經濟效益掛鉤,使得專項經費的供給視工作實績、經濟效益的好壞而增減;第三,對一次性經費實行“立項反饋”的預算辦法,即對一次性經費建立立項制度,先進行可行性研究論證,在此基礎上按照從嚴或從緊的原則予以核實。對一次性經費財政部門與使用單位財務部門要分別建立立項反饋制度,防止資金的挪用和浪費的損失。
參考文獻
[1]蔚慧.《河北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08.5.
[2]馬進.《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的理論分析及研究綜述》.《社會科學家》,2006.4.
關鍵詞:醫療,財務會計,制度,可持續
1.我國醫療衛生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現存問題
1.1 固定資產核算問題
(1)醫療衛生單位資產不實,會計信息失真
固定資產計提修購基金后沒有真是反映固定資產凈值,因而導致醫療衛生單位資產不實,會計信息失真。當前《醫療衛生單位財務制度》規定,醫療衛生單位固定資產按賬面價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購基金,用于固定資產的更新和大型修繕。其實質是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反映在“專用基金――修購基金”里,但沒有設置相應的“累計折舊”科目作為固定資產的減項,以反映固定資產凈值和累計提取修購基金。從而造成醫療衛生單位資產不實,會計信息失真。
(2)固定資產價值失真,會計信息不實
沒有設置“固定資產減值”會計科目,尚不能真實反映固定資產價值。隨著技術更新,原來貴重的醫療設備儀器已日趨減值。然而,這些實際上已經發生減值的固定資產,仍舊按購置時原值在固定資產賬面反映,那固定資產價值就明顯失真,違背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的原則。
1.2管理費用的分攤不合理
現行醫療衛生單位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管理費用按醫療、藥品部門人員比例逐項進行分攤。。采用這種方法分配后,醫療衛生單位的公共費用已完全攤入醫療、藥品成本中,人為加大了醫療、藥品的成本費用,使醫療、藥品成本不實,隱瞞了醫療、藥品的真實結余。
1.3會計報表缺失現金流量表
目前,醫療衛生單位財務會計報表主要有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總表、藥品收支明細表、醫療收支明細表、基金變動情況表等,作為經濟活動規模較大的醫療機構來說,會計報表體系中缺少了反映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變動情況的重要報表現金流量表,使會計報表不能全面真實反映其經濟活動。
1.4 藥品差價率計算不科學
現行《醫療衛生單位會計制度》對藥品實行統一零售價核算,然而,由于醫療業務的特殊性,在開展醫療服務過程中,藥品不僅直接提供給病人,在其他環節也要使用藥品,如科室領用的消毒藥品、特殊崗位醫務人員的保健藥品、科研用藥品等。由于醫療衛生單位藥品實行零售價結算,使這類藥品也反映了藥品進銷差價,因此,已實現的藥品進銷差價中也包含了這一部分非銷售藥品所實現的進銷差價,這使得藥品差價率的計算不盡科學,也必然導致計算出藥品差價率高于國家規定的情況,不利于物價部門對醫療衛生單位藥品作價的考核。
1.5其他
在我國現行醫療衛生單位財務會計制度中還有發放的獎金沒有對應的入賬科目、“在加工材料”科目列支的人員經費在年度分析中沒有體現、在構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等問題,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
2.建議
作為管理工具的醫療衛生單位財務會計制度,必須為醫療衛生單位總體改革服務,其改革必須與之相適應、相協調。醫療衛生單位財務會計制度改革必須符合法律并緊跟財政、會計改革步伐。
2.1建立規范的財務會計體系,做好四個“必須”
一是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稌嫹ā肥菚嫻ぷ鞯母敬蠓ǎt療衛生單位財務會計制度修訂要體現法律的基本要求,將法律的約束體現到制度中去。二是必須符合國際會計慣例。醫療衛生單位修訂財務會計制度時必須以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會計準則為依據,并注重借鑒企業會計改革的成功經驗。。三是必須與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相適應。四是必須滿足社會各方對醫療衛生單位會計信息的需要。同時,修訂的醫療衛生單位財務會計制度必須滿足財政、衛生、物價等政府主管部門管理的要求,滿足醫療衛生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
2.2加強醫療衛生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的監督機制, 確保會計制度嚴肅性
在醫療衛生單位財務會計核算的過程中,會計主體出于自身局部利益的考慮,比如為增進收入賬目制定出的會計制度往往會與正式的規定不相符,這種有利于自身的會計行為是缺乏有效監督的。。一般而言,會計主體采取不同的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都會得出不同的會計信息,從而影響主體在利益上的分配。因此資產負債表中應有一個固定資產的備抵項目,使醫療衛生單位的會計報表能夠真實地反映其資產、凈資產以及收支結余的情況,確保會計制度應有的嚴肅性。
2.3固定資產增設相應科目
(1)針對醫療衛生單位固定資產計提修購基金后沒有反映固定資產凈值,從而造成醫療衛生單位資產不實,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建議醫療衛生單位會計增設“累計折舊”科目,具體核算辦法參照企業會計制度。
(2)建議醫療衛生單位會計參照《企業會計準則――資產減值》辦法,增加“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會計科目進行核算,以真實反映固定資產價值。發生固定資產減值時借記“其他支出――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
2.4藥品核算實行分賬管理
建議藥品的核算分藥庫、藥方不同價格記賬。藥品購進入庫時,均按實際購進價入賬,對于科室領用的非銷售給病人的藥品以實際成本價作支出,不反映進銷差價;對于藥房領用的銷售給病人的藥品則以零售價進藥房。這樣不僅使藥品差價率的計算更加科學,而且藥品科目的核算也符合《事業單位財務準則》第十九條“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照取得或構建時的實際成本計價”。
2.5 增設現金流量表
建議醫療衛生單位會計報表增設現金流量表以反映醫療衛生單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變動情況。
【參考文獻】
[1] 高廣穎,李月明.《醫院財務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8.
[2] 權志光.改進現行醫院固定資產核算的操作.中國衛生經濟,2005,7.
[3] 曾道君.談醫院對外投資管理的核算.事業財會,2005,2.
[4] 淑華,陳大年.醫院管理費用分攤對醫藥收支的影響.衛生經濟研究,2003,10.
論文關鍵詞:醫改 新財務會計制度 鄉鎮衛生院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鄉鎮衛生院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其擔負著在廣大農村地區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及對村衛生室的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等責任。是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樞紐。推動鄉鎮衛生院的綜合改革,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保障鄉鎮衛生院的正常運行,是實現醫改目標的關鍵措施之一。為此,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本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的指導意見》、《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財政部與衛生部專門制定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衛生部等5部門制定了《鄉鎮衛生院管理辦法(試行)》,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財務管理、經濟核算提出了明確要求。筆者通過對新制度實施前后鄉鎮衛生院財務管理、會計核算、運行情況等進行比較,探討多項新制度的實施對鄉鎮衛生院運行,對醫改目標的實現的影響,分析現階段鄉鎮衛生院正常運轉所面臨的問題。
一、推行新制度,促進鄉鎮衛生院改變運轉模式
1.建立補償機制,改變收入結構,轉變經營運轉模式、促進服務,體現公益性。鄉鎮衛生院是具有福利性質的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不以盈利為目的,但這并不等于說不談補償。新制度實施前財政投入嚴重不足,主要依靠醫療、藥品收入來實現運轉,由于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手段相對較少、技術措施相對落后,形成了“以藥養醫”、“以醫養防”的狀況,為了生存和發展,形成了以擴大醫療業務收入為目的的經營運轉思維。鄉鎮衛生院在醫療活動中,逐利性醫療行為普遍存在,造成過度醫療、盲目醫療現象。新制度實施后,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1)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鄉鎮衛生院藥品銷售實現了零利潤,作為替代,財政進行藥差補助,藥品價格及銷售量均大幅降低,醫療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下降明顯。由于有穩定的財政補助保障,生存問題可望解決,且不合理醫療行為已變得無利可圖,鄉鎮衛生院開展“小馬拉大車”似的大型手術、疑難重癥救治、大處方、不合理檢查等等趨利性動機已不復存在,轉而開展基本醫療,切實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增強醫療服務手段、延伸醫療服務內容,根據自身實際和業務發展需要,穩妥地開展醫療服務,最大限度地保障醫療安全,獲得合理的業務收入。(2)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財政予以補助,促進了基層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從事公共衛生服務成為鄉鎮衛生院主要任務之一,由于財政按服務項目及工作質量進行補助,防保工作經費有了保障,工作有了積極性,只要按質按量完成指定的公共衛生項目便可取得相應的財政補助。鄉鎮衛生院重新配備人力、物力,加強防保工作,切實做好公共衛生服務,將形成醫防并重的運營模式。(3)會計核算體現公益性。新會計制度增設了公共衛生支出科目,公共衛生服務支出核算具體,各項支出均能明確地對應分類核算,清晰地反映了公共衛生服務支出費用構成,為全面計量鄉鎮衛生院的公共衛生等公益性支出提供了依據,也為建立建全公共衛生服務補償制度提供了基礎資料。
2.細化預算核算指標,強化預算約束,促使鄉鎮衛生院加強預算監管,確保財政資金使用透明。新財務制度明確規定對鄉鎮衛生院實行“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超支不補、結余按規定使用”的預算管理辦法。加大對財政資金投入,明確使用考核辦法,細化預算核算指標。對基本補助、項目補助收支分別進行核算,單獨計算結余數,為財政資金使用效果評價提供依據,確保財政資金使用規范透明。(1)強化預算約束與管理。根據其功能,核定任務、收支,將所有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維護預算的完整性、嚴肅性,杜絕隨意調整項目支出等問題,促進鄉鎮衛生院規范運營。(2)在明確預算管理原則的基礎上,強化預算執行。新制度對預算、決算編制、審批、調整、執行程序及執行環節所遵循的方法、原則、程序等作出了詳細規定,并明確了主管部門、財政部門以及鄉鎮衛生院等主體在預算管理各環節中的職責。(3)財政補助明細表設計科學,信息豐富。對財政資金進行全面反映,準確反映財政資金對公共衛生、基建等的投入、使用情況,依據支出用途進行分類披露,體現政府對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足額安排的補償機制。將政府承擔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支出單獨反映,并將財政資金與非財政資金形成的公共衛生服務支出區分出來,在會計核算流程中清晰反映了各種補償渠道的資金流程。完整反映財政資金消耗、結余情況。便于對財政資金的使用考核,同時能夠反映鄉鎮衛生院自有資金用于公共衛生服務的情況,肯定了鄉鎮衛生院的社會貢獻。(4)明確人員等各項經費的構成。按內容進行預算管理,并嚴格執行,切實解決了鄉鎮衛生院經費支出的隨意性。
3.簡化核算程序,強化會計核算與監督制度,加強管理,規范資產購置與使用,防范財務風險。(1)明確建立財政對設備購置、村衛生室建設等經費投入機制。鄉鎮衛生院簡化核算,不進行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成本核算,無需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或提取修購基金。(2)嚴格禁止對外投資,控制大型設備購置。明確財政對設備購置、村衛生室建設等經費投入制度,規定不得舉債建設,不得發生融資租賃行為??刂曝攧诊L險,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3)建立“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并推行財務集中核算及委托記賬制度。強化財務會計核算,加強了財務監督,有效保障鄉鎮衛生院經濟活動的規范、透明。(4)把預算和財務管理責任進行落實,并將會計核算與預算制度進行銜接。達到強化財務監管和會計監督、加強鄉鎮衛生院內部管理、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4.完善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實施績效工資,設立獎勵基金,建立激勵機制。(1)制定考核方法,確保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隨著財政投入的增加,如何評價財政資金支出效果尤其重要,新制度將財政資金的組織管理、資金分配、能力建設、人員培訓、項目執行及實施效果、督導考核等情況全方位納入考核體系,并通過量化積分等方式進行財政資金支出及其產出的績效評價,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2)全面細化考核內容,量化考核指標??己藘热莩藢嵤┑墓残l生服務項目數量外,更重視過程性指標,講求科學性,重視質量,強調服務對象滿意度。保證支出和產出結果之間緊密的對應關系。(3)建立制度,確保資金合理、適當、高效使用??己耸谴_定鄉鎮衛生院使用政府投入的資金是否適當的重要辦法,但并不單純靠考核來保證,新制度還通過制度設計來完成這一目標。新制度明確了公共衛生服務等資金的使用范圍、對象、支出渠道、支付方式以及會計核算流程、賬務處理方法等,有利于鄉鎮衛生院對照執行,規范使用。(4)在專用基金中設置獎勵基金,提高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執行核定收支等預算管理方式的鄉鎮衛生院,在年度終了對核定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績效考核合格后,可按照業務收支結余的一定比例提取獎勵基金,結合績效工資的實施用于職工績效考核獎勵,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促使醫務人員更好地參與醫改、服務醫改。
5.優化內部組織架構,完善鄉鎮衛生院內部控制制度。(1)完善治理結構。依據主管部門的授權范圍制定管理層議事規則,明確院委會、工會等機構在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的職責權限,形成制衡機制。對“三重一大”事項,堅持集體決策和申報審批制度。(2)完善管理責任制度,細化各部門職能,崗位職責。優化業務流程,對醫療、公共衛生服務等業務的流程設計一方面要有利于管理效能提升,另一方面要保證量、質控制有效。(3)完善業務審批、執行相分離的授權控制制度,特別注意規范不相容職務的授權,加強對員工離崗、臨時離崗的交接管理,明確責任。(4)完善業績考核制度,業績考核不能滿足于經濟效益指標,醫療業務還應重視床位使用率、次均醫療費、次均藥品費,公共衛生服務業務要強調支出效果等效率指標,社會滿意度等質量指標。
二、當前鄉鎮衛生院運轉仍存在的問題
1.鄉鎮衛生院發展環境有待改善。
(1)鄉鎮衛生院業務的正常開展需接受多個部門的日常監管,但環保、物價、藥監、技術監督、安檢、防疫等多個相關職能部門的檢查均要收費,其中部分部門沒有真正幫助糾正和解決問題,而是以收費為目的。作為非營利性的事業性的機構,規費已成為鄉鎮衛生院的一項經濟負擔。
(2)基本醫療市場環境有待規范。鄉鎮衛生院處于廣大基層農村,與非公立醫療機構(主要包括原鄉鎮衛生院民營化改制、新建等形式建立的非營利性、營利性的民營醫療機構、個體診所等)共同構建了農村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市場的供方。但是即使是非營利性的民營醫療機構在現階段也具有強烈的逐利性動機,部分機構通過廣告、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夸大療效、欺詐宣傳,對介紹患者至其院就醫的鄉村醫生、公立醫療機構臨床醫生等一切可能接觸患者的人群支付一定比例的送診業務費,甚至動用醫托等方式招攬病員,在治療過程中大處方、濫檢查、巧立明目收費,并盡力鼓吹自己的能力、水平,詆毀其他機構。這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干擾了正常的醫療秩序,侵害患者利益。筆者曾調查過一所只有25名(其中臨床醫生6名,專職市場運作人員8名)員工的民營醫療機構,2010年醫療業務額960萬元,當年發生廣告宣傳費120萬元、送診業務費168萬元(按患者醫療費總額的20%支付)。 轉貼于
(3)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的分配形式有待探討。公立鄉鎮衛生院與民營醫療機構均可參與部分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但民營醫院有選擇權,可以挑肥揀瘦,補助標準高的做,補助低的甚至零補助的不做,醫療業務忙時不做,閑時做。而公立醫院往往沒得選擇。
2.部分服務項目經費不足。國家實施的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已經有對應的完善的補償機制,而一些突發的、偶發的服務項目支出則沒有固定的補償方式,發生支出的額度也常常不能正確預計,經常是做義工。而且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補助也不包括公共衛生服務人員工資,從而形成了“以醫養防”的現象。
3.部分業務收費標準過低。鄉鎮衛生院一些依行政指令開展的項目不能依據正常收費標準進行收費。比如某地由人社局組織退休人員每兩年一次免費體檢,檢查項目包括心電圖、B超、血常規、尿常規等14個項目,正常收費標準284元,但財政僅支付40元,尚不足以補償體檢過程中消耗的醫用材料,更別說人員工資了。這種賠本買賣業務常常發生。
4.各信息系統孤立運行、條塊分割,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增加管理成本及管理難度。目前,以信息化為手段的管理,在鄉鎮衛生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各職能管理部門、醫療保險部門也充分運用信息化管理加強了對鄉鎮衛生院的日常監管。但各信息系統大多獨立運行,新農合結算軟件、醫保結算軟件、救助結算軟件、離休病人結算軟件、藥監系統軟件、藥品招標采購軟件等均由不同的職能部門開發、管理,互不兼容。大多數信息均要在不同系統中重復錄入,各系統信息也成了信息孤島,對各系統的維護、升級困難,對本就缺乏信息化人才的鄉鎮衛生院來說,困難重重。
5.醫療保險報銷標準差異,醫患溝通難度大。目前,基本醫療保險主要包括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一方面三制度報銷標準不一致,差異較大,特別是個人繳費標準與收益不成正比,引發群眾不理解,增加醫患溝通難度。筆者了解到某地居民原本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每年每人繳費45元,住院報銷比例為70%。2010年,因行政區劃調整,所在鎮與縣城駐地區劃合并,社區居民只能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每年每人繳費提高到110元,住院報銷比例卻下降為50%?;颊邔@種繳費提高、收益率卻下降的現象常常不滿意,也影響了醫患關系;另一方面醫保制度不配套,如有些收費項目明文規定由醫保統籌金支付或部分支付(如一般診療費),但是由于職工醫保門診采用個人賬戶制度,門診醫療費均從個人賬戶中支付,不能享受統籌支付。三大醫保制度的差異還表現在財政對不同身份、不同人群的補助標準不一致,不同地區的鄉鎮衛生院面對不同的人群,鄉鎮衛生院也面對著不同的政府付費補償方式及標準,影響了正常的收費補償機制。
6.基本藥物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有待進一步商榷。合理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以藥養醫”、“看病貴”的問題,但是一些習慣用藥、甚至個別常用藥并不在基本藥物目錄中。另外,雖說大部分藥品的價格是下降了,但也有極少數藥品,價格比過去加成之后的價格還要高,基本藥物的中標價比市場上同品種的批發價還高的現象屢見不鮮?;舅幬镏贫鹊男Ч艿接绊?。
三、實施新制度,完善配套措施,確保鄉鎮衛生院轉換職能的幾點建議
1.盡快落實新制度的各項實施細則,對制度中確定由政府投入的部分加快補償機制的形成、完善。謹慎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財務集中核算對財務基礎薄弱、財務管理人才缺乏的鄉鎮衛生院加強財務核算與事后監督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對其他鄉鎮衛生院來說,卻可能削弱了鄉鎮衛生院財務管理、計劃、決策及事前、事中監督的能力。而提高鄉鎮衛生院管理能力,對維持鄉鎮衛生院的正常運轉的作用不可忽視。對財務人員實行委派制,適當提升財務人員在鄉鎮衛生院中的管理地位,可迅速提升鄉鎮衛生院財務管理的能力,對鄉鎮衛生院的發展意義重大。
2.加強對民營醫療機構醫療行為的監管,對其業務范圍進行規范,治療措施進行論證,開拓醫療市場的方式進行監督,凈化醫療市場的環境。加強對非營利性民營醫療機構的財務監管,對出資人一方面享受非營利性政策優惠,另一方面卻大肆享用業務結余的現象進行打擊,消除其趨利性動機,確?!胺菭I利性”名副其實,促使其公益性回歸。
3.界定基本醫療的范圍及鄉鎮衛生院在基本醫療服務中的角色、業務要求、工作目標,在此基礎上嘗試城市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的集團管理模式。既防止鄉鎮衛生院截留危、重、疑、難病人,也能防止鄉鎮衛生院在享受政府補貼、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消極對待醫療業務的開展,將病員推向城市醫院,造成“看病難”的問題。建立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在基本醫療中的雙向轉診、分工協作機制。
集團化管理還有利于城市醫院通過臨床服務、人員培訓、技術指導、設備扶持等方式,提高鄉鎮衛生院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完善基層醫院財務、會計制度,以適應多種形式的鄉鎮衛生院管理模式也十分重要。
4.改革醫療保險制度,縮小直至統一不同人群的財政補償標準及險種報銷水平,以體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的公平性。
現有制度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補貼最高,其次是居民醫保,再次是職工醫保。最初的設想是按居民支付能力大小確定補償標準,但實際情況可能更為復雜。
取消門診賬戶制度,醫療保險是針對患病居民的保障制度,對未發生醫療費的居民本就不應給予醫療基金補貼,造成不需要的想辦法用,于是就出現了醫??伤⒋竺椎葮O端現象,而需要的卻不夠用。
縮小甚至可以統一門診、住院報銷標準(目前除了個人賬戶制度,門診報銷比例大大低于住院報銷比例),只要是基本醫療,不應區分就醫形式,現有制度對慢性病患者尤其不公平,促進、鼓勵住院治療,加劇了醫療資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看病貴、看病難。
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集醫療保險、救助、管理、居民健康信息等于一體,實行居民就診、約診、轉診、結算、接受醫療、公共衛生服務一卡通。將居民就診、接受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費結算、醫保報銷、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基本醫療任務管理、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促使鄉鎮衛生院規范收費行為,確保醫療費報銷數據準確,杜絕套保行為;另一方面可以實時反饋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的開展情況,夯實鄉鎮衛生院業績數據,簡化考核方式,防范“筆頭”服務,保證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質量。
二、衛生宣傳蓬勃開展,醫患關系日趨和諧
三、目標管理有序進行,全年任務穩步推進
四、衛生學協會職能優化,活動開展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