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8 02:19: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市場與機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合理的金融結構對于促進資源配置、完善資金結構、平衡社會供求和提升經濟運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20年,金融市場在規模上得到了顯著發展,但結構上的許多弊端制約了金融功能的發揮和金融效率的提升,本文分析了我國金融結構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并對金融效率做出評判,最后對金融發展的未來趨勢進行分析。
【關鍵詞】
金融結構;金融效率
1 金融結構的定義
金融結構的概念首先是由戈德史密斯(1969)在《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一書中提出。他指出一個社會的金融體系是由許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組成,而不同類型的金融工具與金融機構結合就形成了不同的金融結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列文指出,從宏觀上講,金融結構是指社會金融體系及金融政策的結構性方面;從微觀上探討金融結構則主要涉及金融契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總體關系。王廣謙(2002)認為:“金融結構是指構成金融總體(或總量)各個組成部分的規模、運作、組成與配合的狀態,是金融發展過程中由內在機制決定的、自然的、客觀的結果或金融發展狀況的現實體現,在金融總量或總體發展的同時,金融結構也隨之變動?!?/p>
本文將沿襲以上分析,從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資產三個角度入手對中國金融結構特征進行分析,并分別對上述三個分支的效率進行探討,進而總結出中國金融結構的運行效率。最后,本文將對未來中國金融結構的發展趨勢做出預測和展望。
2 中國金融結構特征
2.1 金融機構特征
金融機構主要是指包括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的內部市場份額架構。分析金融機構的特征,主要是研究其存在形式及各類金融機構所占的比重。從改革以來,我國由銀行業主導型變成了多行業共同主導,由單一銀行制逐漸發展成為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租賃公司等多元化金融組織并存的發展格局。下圖顯示了近五年主要金融機構資產總量變化以及各自在主要金融機構中的占比。
通過圖1可以看到,銀行業在我國金融結構中仍然占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資產占比總量達到90%以上。而作為資本市場最為重要的證券行業,其發展并沒有真正跟上中國金融市場飛速發展的步伐,與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地位相差甚遠。保險業機構在金融機構中的份額僅次于銀行業。2011年保險業從業人數達到390萬,甚至超過了銀行業的308萬人次,保險業在我國的發展迅猛,前途不可估量。最近幾年才逐漸熱火起來的信托業發展良好,這與我國相關政策放松和金融從業人員思維理念的成熟有很大關系。
2.2 金融市場特征
我國金融市場可以劃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其中貨幣市場包括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大額定期存單市場、商業票據市場以及外匯市場等短期市場。資本市場主要包括交易期在一年以上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
中國的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規模、結構的變遷帶有顯著的發展中國家特色。發展中國家在建國初期都會采取各種政策措施吸引外資以啟動經濟,充分培育本國資本市場,擴大資本市場規模。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再開始全力培育貨幣市場的發展,1999年后,我國貨幣市場呈現出一種爆發式的迅猛增長態勢,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0%。貨幣市場的這種跳躍式發展改變了長期以來我國貨幣市場發展滯后的局面。
2001-2011年以來,貨幣市場交易額飛速增長,在2007年到達極大值,然而金融危機挫敗了它的強勁發展勢頭;資本市場發展則緩慢,2005年末,貨幣市場規模是資本市場規模的8.01倍。龐大完整的貨幣市場是社會經濟活動的資金供給的必要條件,美國、日本等資本體系較為完善的國家貨幣市場規模都遠遠大于資本市場。因此我國貨幣市場規模超過資本市場表明了一定程度的結構優化。
2.3 金融資產特征
金融資產是金融業務中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和債務憑證,也是金融市場中進行流通、交易和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契約。全社會的金融總資產大致可分為三類:貨幣類金融資產、證券類金融資產和保險類金融資產。貨幣類金融資產主要指現金、本外幣銀行存款;證券類金融資產主要由債券、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構成;而保險類金融資產則包括商業性保險資產和政策性保險資產。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金融資產總量大幅增長,由1978年的1512.5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116萬億元。改革開放前,我國金融資產只有現金和銀行存款等幾種,金融資產結構簡單。隨著金融改革的演進,資產多樣化趨勢明顯。銀行體系開發的信用卡、國債回購、短期融資券、外匯理財、利率互換等多元化金融資產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收益權證、資產證券化、QDII等資產的避險增值功能更加突出。并且,金融資產的構成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其總體趨勢是:貨幣類金融資產比重在下降,證券類和保險類金融資產比重穩步上升。目前貨幣類金融資產占金融資產的比重占全部金融資產的46.6%,構成了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的主體。非貨幣類金融資產增長迅速,特別是證券類金融資產,占比50.19%。從1980年中國恢復商業保險以來,雖然保險業規模不斷增長,但保險類金融資產僅占4%左右。
3 金融效率分析
金融結構的合理性直接關乎金融效率的發揮,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分析金融結構的運行效率:
3.1 對融資需求的滿足能力和便利性
資金短缺和盈余雙方的融資需求和投資需求能否被有效滿足,并且渠道是否便利,將直接說明金融體系的效率高低。目前來看,我國依然存在著大量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情況。中小企業得到的新增貸款只占年新增貸款總額的8.5% 左右,而中小企業所創造的GDP占全部GDP的一半以上,70%以上的新增就業機會由中小企業創造。溫州私人借貸和鄂爾多斯地下錢莊的出現表明我國金融體系的低效率性。
3.2 金融資產價格對信息的反映靈敏程度
在高效的、健全的金融系統中,任何一個經濟或者政治信號的都會在金融資產的價格上得到迅速的反映,這種靈敏的反映是金融體系高效率的表現。我國資產價格長期偏離經濟基本面定價,內部人操縱資產價格現象時有發生。金融資產之間的聯動機制不完善,導致資產價格在我國金融市場并不能反映出真實的市場波動和信息傳導情況。
3.3 金融體系中金融資產效率及創新能力
我國金融資產中的避險型工具幾乎沒有,根據西方金融學理論而得出的多樣化投資組合在我國也不能有效實現。我國金融創新仍顯不足,諸如賣空、期權等對沖型金融產品都未能實現,證券公司、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管制過多,無法為投資者提供適宜的金融服務,導致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與基礎銀行業業務進行過度競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體系運行的效率。
3.4 金融系統傳遞宏觀經濟政策的時滯
一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匯率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一般都通過金融機構信貸反應、金融市場利率波動、金融資產價格調整等渠道來發揮作用。按照相關學者的實證分析可知,貨幣政策的發揮一般在滯后第二期發揮,財政政策則滯后五期才起明顯作用。這也說明了金融結構所運行的效率不高。
3.5 金融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金融交易活動中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價值量。1991年我國印花稅曾高達6‰,而2008年降至1‰的水平。眾多券商實行的低費攬客規則也導致金融業的交易成本越來越低,報表中的手續費和傭金收入也呈直線下降趨勢。2010年滬深市場股票交易1200余億元的經紀業務收入相比較,2011年全行業經紀業務收入僅為798億元。然而銀行業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等相關費用卻持續上漲,相比2010年同期,2011年多數銀行傭金凈收入的上升幅度超過30%。
4 金融結構發展趨勢
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參考發達國家金融結構演變的過程,我國金融結構的長期走勢如下:
(1)金融機構發展趨勢:各分支金融機構的市場集中度將不斷提高;個性化、專業化的中小金融機構地位日益突出,證券業、保險業和信托租賃業的發展步伐將加速,我國特有的市場結構和政治導向使得銀行在長期內仍將占據金融機構主導地位,非國有銀行市場份額提升,金融機構各行業均衡發展,提升金融功能。
(2)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心仍在貨幣市場以及貨幣市場中銀行間同業市場,這由我國正在轉型階段的特殊國情以及銀行業的特殊地位決定。債券市場將得到規范和發展,國債市場的功能和作用得到發揮,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聯系得到加強。短期內,貨幣市場制度基礎得到進一步完善;長期中,健全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的比重,規范股票市場的運行發揮資產價格渠道的傳導作用,順應經濟發展證券化的趨勢。
(3)貨幣類金融資產和證券類金融資產為主體的金融資產結構是中國金融業漸進式改革的結果,這一結構將長期維持。我國將堅持金融資產結構的動態調整,以總量增長帶動結構優化,積極開發創新能滿足包括流動性、安全性、增值性等需要在內的多元化金融工具。
【參考文獻】
[1]王廣謙.中國金融發展中的結構問題分析[J],金融研究,2002(5)
[2]易綱,宋旺.中國金融資產結構演進:1991—2007[J], 經濟研究,2008(8)
[3]易綱,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分析及政策含義[J],經濟研究,1996(12)
[4]王計樂,基于金融效率的中國金融結構分析,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5]謝清河,金融結構:路徑、效率與改革,廈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6],中國金融結構對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的影響研究,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7]張楊,我國金融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總量層面和產業層面的實證分析,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作者簡介】
[論文摘 要]金融市場是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不斷發展的,本文通過對金融市場現狀的分析,闡述金融市場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并探討了金融市場的發展方向。
金融市場,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場所,如貨幣資金借貸場所,股票債券的發行和交易場所,黃金外匯買賣場所等等。它是中央銀行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對經濟進行間接調控的依托,是以市場為基礎,在全社會范圍內合理配置有限的資金資本資源,提高資本,資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時也是發揮資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靈活的融資方式把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和場所。國家和中央銀行根據金融市場發出的信息,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同時,金融機構和企業也可依據金融市場信息做出相應的決策。
一、金融市場的現狀
金融市場按使用期限劃分,可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作為短期資金融通場所,滿足了參與者的流動性需求;資本市場作為長期資金的融通場所,為參與者提供了安全性和盈利性保障;各個市場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場體系。發育完善、健康的金融市場體系,能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迅速、有效、順暢傳導,促進經濟穩定發展。要想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金融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必不可少。隨著經濟體制和金融體制朝市場化方向的不斷發展,我國金融市場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參與主體日趨廣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規模、分工明確的市場體系,成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市場創新繼續穩步推進,已有創新產品發展迅速; 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涵蓋面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金融市場改革進展順利, 市場功能日趨深化;金融市場結構不斷優化,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我國金融市場正在向以建設透明高效、結構合理、機制健全、功能完善和運行安全的目標邁進。
二、我國金融市場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金融市場雖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與國外成熟的金融市場相比仍存在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一)金融結構失衡。我國的金融機構雖然呈現不斷優化趨勢,但現存結構狀態仍然不能夠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以及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甚至嚴重制約了金融效率與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二)金融創新乏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創新還很落后,且存在金融創新過于依賴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創新中,各領域進展失衡的狀況。這些都降低了金融資源的效率,削弱了我國金融機構的創新競爭力。(三)金融監管存在突出問題。從內部看,金融機構面臨著與國有企業一樣的困境,即如何真正解決激勵與約束機制問題;從外部監管看,首先表現為金融法規建設滯后,中國現行有關金融監管方面的法律經過多年修改,已經較為系統,較為完善。但由于我國的整體法律基礎不牢固,金融監管經驗不足,法律的涵蓋面并不廣泛,法律的局限性嚴重,特別是一些臨時性的管理條件、實施辦法,缺乏一致性、連續性、權威性,對金融市場發展極為不利。(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塞不通,人為割裂,迫使資金變相暗通,阻礙了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聯動效應,阻滯貨幣政策的傳導,減弱了貨幣政策效力,使貨幣市場的發展能有效地帶動資本市場的發展。且銀行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造成了金融市場的一些監管真空。
三、加快金融市場發展
加快金融市場發展,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成熟與完善貨幣市場的發展是資本市場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鑒于我國金融市場中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發展的不均衡現狀,筆者認為,應抓緊我國貨幣市場的發展,為各經濟主體提供一個發達的、高流動性、低風險性的短期資金融通市場;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其為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產業結構調整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產權制度的改革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加快貨幣市場的發展
首先,要重新認識貨幣市場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同業拆借市場。一是要規范、健全同業拆借市場交易網絡系統;二是充分發揮同業拆借市場的融資功能,在有效利用有形拆借市場的前提下,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穩步發展我國的無形拆借市場,提高我國同業拆借市場的融資能力;三是規范拆借市場行為,通過制定有關的交易規則和監管辦法,規范市場運作,嚴格市場管理和監控,使拆借市場運轉正?;?、良性化;四是加大抵押擔保拆借比重,改變我國拆借市場上基本以信用拆借為主要手段的現狀,以此達到防范和分散風險的目的;五是加大中央銀行的調控力度。
第三,大力發展商業票據市場。
(二)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
首先,應調整非國有經濟與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政策,適當擴大它們的投資需求;其次,進一步健全國債市場;第三、適當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第四,逐步使社會保障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第五、著力發展產權交易市場;第六、完善資本市場的組織結構體系;第七、發展機構投資者。
四、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趨勢
(一)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在金融體制和金融市場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對國有商業銀行要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起真正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體制, 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經營管理模式,最終使其成為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控機制健全、按照市場化機制運作的現代金融企業。同時,也要對股份制銀行進行制度創新,真正按照現代商業銀行的標準,建立內控嚴密、運轉規范高效的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全面提升其經營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保險市場運作機制。根據入世承諾,我國對保險業采取的過渡期保護措施2004 年年底到期,取消對外資的地域限制,保險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要轉變經營模式,徹底改變依靠低賠付率來維持高增長率的現狀,完善市場運作機制,使保險公司的工作重點切實轉換到完善內控、強化管理、創新產品、提高服務質量上來,這種轉變應該是保險公司自愿、主動適應市場機制的需要。
(三)建立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金融市場的發展一直伴隨并推動著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判斷一個金融監管體系是否有效的基本原則應為是否能逐步放松管制, 減少行政審批,為金融機構業務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要切實把監管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通過行業規劃、政策引導、市場監管、信息以及規范市場準入等手段,調控金融市場,防范化解風險,促進金融市場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
(四)規范證券市場主體行為首先是投資主體。我國的證券市場正經歷著從散戶與機構投資者并存向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要投資主體的過渡時期。發展和完善證券投資基金及逐步地允許保險資金等投資證券市場是投資主體深化的主要途徑。其次是融資主體。為國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創造積極條件,逐步實現資產存量的流動;在規范化的基礎上,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戰略性重組;擴大國有企業的債券發行規模, 完善國有企業的資本結構,改變對銀行信貸的過度依賴;加大國有企業經營的外在壓力,促使其轉換經營機制,提高管理質量。最后是證券公司。建立風險控制長效機制,在制度設計上嚴防證券公司挪用客戶資金,同時建立有效的融資融券機制;完善客戶保證金的安全保管和受償制度,確??蛻糍Y產安全;通過收購兼并的方式實現強強聯合,增強抵御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曹龍驥,貨幣銀行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金融;市場發展;競爭性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4-0-01
一、競爭性測算指標的選擇
市場的競爭性通常以集中度來反映,集中度越高,競爭性越弱,集中度越低,競爭性越強。國際國內測算市場集中度最常用的兩個指標是產業集中度(CRn)和赫芬達爾指數(HHI)。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現,普遍反映CRn雖然能夠反映前n大金融機構在市場中所占比重,但是無法反映金融市場內部結構變化。HHI彌補了這一點缺陷,能夠反映每家金融機構市場份額是如何變化的,并且數據靈敏度較高,通過“平方和”對前幾家金融機構的影響力進行擴大。
赫芬達爾指數是用某一特定市場上所有企業市場份額的平方和來表示。一般而言,HHI值介于0-1之間,越接近于1,表明市場集中度越高。但實際應用中常將其值乘上10000進行放大表示,故HHI值介于0-10000之間。該指數的具體公式為:
HHI=
其中,X——金融市場的存、貸款總規模
Xi——第i個金融機構的存、貸款規模
n——金融市場內的金融機構數量
美國司法部利用HHI作為評估某一產業集中度的指標,并且訂出下列標準:
表1 以HHI值為基準的市場結構分類
二、漢中市金融市場發展和競爭性分析
從1996-2013年漢中市金融市場HHI指數可看出,2004年以來漢中市存款HHI指數和貸款HHI指數一直大于1800,屬于高寡占II型,說明漢中市金融市場集中度較高,少數金融機構在漢中市金融市場占較大份額,市場競爭程度弱。
從橫向比較看,漢中市貸款HHI指數大于存款HHI指數,而且差額逐年加大。1996年,漢中市貸款HHI指數比存款HHI指數高出228.63,到2012年,這一差額擴大到910.03。雖然在2013年由于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促進了貸款市場的競爭性,拉低了貸款HHI指數,但由于其貸款份額僅占全市的1.89%,影響較弱,因此這一差額仍高達672.87??傮w上來看,漢中市貸款市場集中度高于存款市場,而且這一現象在18年間呈持續擴大趨勢。
從縱向比較看,漢中市存款HHI指數呈下降態勢,而貸款HHI指數呈上升態勢。2013年存款HHI指數較1996年下降了8.29%;2013年貸款HHI指數較1996年上升了12.15%。說明漢中市存款市場集中度不斷降低,而貸款市場集中度不斷上升。
從漢中市金融市場內部分析,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隨著金融體制改革,工、農、中、建四家行貸款審批權限逐漸上收,貸款市場功能逐漸弱化,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脫穎而出,逐漸占據貸款市場,成為漢中市貸款市場鰲頭,漢中市貸款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增強。2013年末,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占漢中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43.30%。
二是受金融機構經營策略轉變等影響,金融機構越來越注重于發展存款業務,實施存款立行策略,漢中市存款市場競爭激烈。尤其是郵政儲蓄銀行,充分利用其網點覆蓋面廣的優勢,大力發展存款業務,市場份額從1996年的6.24%上升到2013年的23.10%,提高了16.86個百分點。
表2 漢中市金融市場HHI指數
注: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合并為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進行測算。
三、加大市場競爭度的建議
一是在機構上,建議適度放寬政策限制,增加稅收優惠。實行“引進來”策略,鼓勵外部金融機構在漢設立分支機構;發展新型金融機構,充分發揮小額貸款公司對三農和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允許符合條件的優勢小額貸款公司向村鎮銀行轉型。
二是在業務上,建議工、農、中、建四家行合理下放信貸權限,適當下放審批權限,促進其充分運用資金,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郵政儲蓄銀行具有絕對資金優勢,應改進經營方式,拓展信貸業務種類,在滿足個人貸款需求的同時,積極滿足企業貸款資金需求。
三是在管理上,應注意在提高競爭力的同時,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嚴格控制資產質量;引進懂金融、會管理的專業人才,確保業務拓展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王紅.商業銀行的市場結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2]王棟,王靜然.中國商業銀行集中度與回報率背離分析[J].武漢金融,2000(4):7-9.
[3]王國紅.論中國銀行業的市場結構[J].經濟評論,2002(2):96-103.
[4]植草益.產業組織論[J].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該書的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著重論述了“國際上主要金融市場的法律與監管”,在這部分介紹了美國的證券法,美國的國際銀行法,銀行與證券領域的資本充足率監管,歐洲單一金融市場,歐洲貨幣體系和匯率體系,歐洲貨幣聯盟和日本銀行與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等問題。
第二部分介紹了“國際金融工具和離岸市場業務”。在這一部分介紹了歐元存款和銀行存款,國際支付系統,跨國的資產凍結,歐洲債券和全球債券,國際資產證券化,國際股票市場的競爭,國際清算結算系統,國際期貨與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國際掉期和離岸互助基金等內容。
第三部分介紹“國際新興金融市場”。這部分著重介紹了亞洲一些國家的項目融資、新興市場國家的民營化與機構投資者、亞洲貨幣危機。
從內容來看,書中收錄了兩位教授的有關論文,選摘了其他著名教授的有關論文和著名著作中的片斷,還引用了一些法律和國際條約的原文,嚴格說來,本書是作者“半寫半編”而成的。由于本書的領域涉及廣泛,內容復雜,每部分都請最好的專家來寫,請最有名的權威來支持。這種既突出重點,又體現合作的方法,使本書內容的每個部分都是最好的,全書也是最好的。
這兩位法學教授在分析國際金融法的時候,不是就有關法律條文或判例進行介紹,而是從經濟學與統計學的方法出發,用統計數字和圖表向讀者展現國際金融的現狀與發展,然后進行金融市場的各種交易分析,再轉入各國的國際金融政策分析、國際機構的政策分析,最后才落實到各國的有關法律和國際金融機構的條約。這種風格是本書的一大特點。
同美國法學院著重案例教學和司法技術研究不同,在曾經創立了案例教學法的美國哈佛法學院里,這兩位教授居然不用案例分析,卻用經濟統計的數字來分析,以引起讀者對國際金融宏觀的興趣。
維侖斯教授進入法學院之前,是經濟學教授,而斯卡特教授則是歐美“30人小組”的專家之一。這個小組的主要成員幾乎都是著名的經濟專家,斯卡特教授作為法學專家參加這個小組可見他的經濟學功底之深厚。
論文關鍵詞 金融監管 金融安全 功能性監管
一、序言
“金融監管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中央銀行或其他金融監管機構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的授權對金融業實施監督管理?!?“金融監管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上金融監管的對象和內容十分寬泛和復雜,涉及金融交易的內容、途徑、市場、行為以及各種相關服務,而狹義上的金融監管,側重指金融監管當局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對包括金融機構及其所從事的各項業務活動在內整個金融業所實施的監督管理?!?本文所討論的金融監管限在狹義意義上來討論。
二、我國金融監管現狀與問題
我國目前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單一體制。即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以及保監會分別主要負責貨幣政策、證劵期貨業監管、銀行業監管和保險業監管。這種分業監管的體制在以往的確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利于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和化解風險,但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一)分業監管不適應現代金融混業經營監管的模式
“作為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自由化的結果,混業經營成為主要經濟體金融業和國際金融業發展的主導模式和趨勢?!?因此在如今金融業市場分業監管的模式不能解決金融各個行業交錯復雜產生的各種狀況。且混業模式下的經營,金融機構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一個機構可能經營多種業務,涉及多個行業,這就可能造成重復監管,監管沖突的問題比如銀行業從事保險業務,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都開展基金管理業務等等,這就容易出現監管盲區或重復監管的情況。 從目前我過的監管體系來看,一行三會各成體系,各有標準和目標,各部門之間容易沖突,監管對象要承受各個監管部門的壓力,交易成本增加,不利于交易有效率的進行,長期如此,對整個金融市場的運行非常不利。
(二)機構監管逐漸暴露出問題
機構監管是監管當局對金融業內不同機構實施監管的制度安排。這與我國的問責制有很大的關系,每個機構分配了具體的任務,明確職責,我國的行政機關大多都是這樣的模式,而對于如今的金融市場卻不太適合。單一機構的監管模式適應于金融業發展的初期階段,金融品種少,業務量小,這樣的監管有利于明確職責,提高效率。但在金融發展水平較高的階段,金融品種豐富,每個品種所涉及的行業不止一個,金融風險較高,機構監管將不能滿足這樣的需求,特別是我國正處于金融行業轉型發展的階段,市場比較寬松,金融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機構監管已不能適應我國目前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
(三)監管機構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
我國當前各個監管機構之間協調監管事務主要是通過“聯系會議制度”,僅僅是為了便于溝通信息,而沒有建立實質的聯合監管,這也是很多學者都談到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這與我國分業監管的體制有關,各個部門之間的職責劃分明確,如銀監會監管的事務涉及到保監會,會對保監會造成不利的影響,但并不在銀監會職責范圍內,即使問責也問不到銀監會。似“九龍治水”,不利于整個金融市場的發展。
三、我國金融監管完善建議
(一)我國金融監管應堅持的理念
1.金融監管建設應服務于金融活動
我國經歷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時代,以前經濟問題是由政府一手主導,計劃操作,如今市場經濟下,在金融監管這一塊應尊重市場本位的前提,再去談監管,監管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合理、公平的競爭環境,維持穩定的經濟秩序,相對應的金融監管的法律應堅持這樣的理念,為了更良好的競爭環境,為了更好的服務于金融活動,而不應以傳統家長制的作風來一手操辦。金融監管應以市場為基礎,運用市場機制規范金融活動。
2.金融監管應兼顧公平
英國經濟學家Michael Tavlor提出了著名的“雙峰”理論(Twin-peaks):“認為金融監管存在兩個并行的日標:一是審慎監管目標;二是保護消費者權利的目標。 這里的消費者即投資者,其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也一直以來是金融活動堅持的原則,而在我國金融活動中這一理念并沒有得到最佳踐行,不利于營造一個相對公平合理的環境,保護弱勢群體利益。且金融監管機構代表著一種公權力,相對于其他的私權力,金融監管機構更有力量和權利,更有條件去做到兼顧公平,在金融監管活動中應領頭引入兼顧公平的理念,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
3.以金融安全促金融效率
金融安全是金融監管的初衷和最重要目標。但金融安全與金融效率長久以來呈矛盾狀態。例如金融危機的治理會陷入一種循環,即“金融危機—強化金融安全,加強監管—克服危機,經濟發展—強化金融效率,放松管制一經濟繁榮,盛極而衰一金融危機—新一輪強化金融安全,加強監管—克服危機一新一輪強化金融效率,放松管制……” 如邢會強教授提出的三足理論:在金融安全與金融效率中加入消費者保護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來相互牽制,相互制衡,這樣才能找到一種平衡點。筆者認為,金融效率與金融安全是相輔相成的,當然這種金融安全目的是為了金融活動更有序的進行,維持良好的金融秩序。從而借金融安全來提高金融效率,良性競爭會更有效率。
(二)金融監管完善具體建議
1.金融監管以市場為導向
金融監管應為金融市場服務,我國的金融監管融入了過多的行政化的色彩,我國的金融市場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階段,用單純的行政手段來駕馭必然是不可行的,金融監管應該以市場導向作為出發點,為金融市場更好的發展提供環境和條件,并且要維持好金融安全。如美國的次貸危機,是金融監管的缺位,因此完全以市場自身來調節亦是不可行的,這就需要政府以市場為基礎,把有形的手于無形的手相結合,使金融市場有序持續的發展,尊重金融行業本身市場規律,不能把金融監管當成單純的行政事務來完全,要融入市場,服務市場,盡量不要采取強行命令性的要求,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性,應給予相對寬松的環境來發展金融,把握好底線來維持金融安全,這不僅僅只牽涉到金融行業,還會波及到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的穩定,如有些學者提出過的適度監管原則,即金融監管主體必須以保證金融市場調節的基本自然生態為前提,尊重金融市場的規律,運用有效的監管措施增進金融效率,以此促進金融業的發展。
2.分業監管模式向功能性監管模式轉變
“功能性監管是指從對特定金融機構的監管轉向特定金融業務的監管,是監管部門職能性、功能性監管方式的改變?!?這種監管方式以美國為代表,比較適合于混業經營的金融模式,是金融水平發展到較高的水平,比較常適用的一種方式,它的好處在于“能夠有效解決混業經營、金集團化條件下金融創新產品的監管歸屬問題,能針對金融業務的互相交叉現象層出不窮的趨勢,實施跨業務、跨產品、跨機構、跨市場的監管?!?我國金融行業正呈現混業經營的趨勢,分業監管的方式逐漸不能適應混業經營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這對于金融創新、金融交易的的效率問題是個比較大的障礙。由此,可逐步推進分業監管向功能監管模式轉變。
3.建立監管機構之間良好的協調機制
由于機構監管的方式,各個機構各自為營,未形成系統的協調溝通機制,這對于現在界限越來越模糊的金融行業現狀,辦一項金融業務常會關聯到幾個機構,需每個機構的批準,步驟復雜,過程較長,不適應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的步伐,這就需要建立系統的協調機制。首先,要實現信息的共享,一行三會需要建立一個共同的監管信息平臺,這樣可以提高監管的效率,降低成本。其次,可建立聯合的監管機構,類似于現在一些行政部門聯合辦理業務的平臺,只需要在一個窗口或者一個地點就可以找到各個相關的辦事部門,這種方式目前在國內一些地方試點并在推行,尤其是對于金融行業,筆者認為這更是有必要的,金融行業信息變化迅速,一個重要的信息可能決定是否盈利虧損,因此其非常追求效率,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利益,像這樣的聯合監管機構,可以在金融行業中試行?!袄缫獯罄谥醒脬y行、股票和資本市場監管委員會、國家壟斷局等相互獨立的金融監管機構之間建立“常設協調委員會”以最大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克服監管分散的缺陷?!?/p>
【論文摘要】我國農村金融改革已經走過了十幾年,本文結合我國農村金融的現狀,著重分析了目前我國農村金融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完善農村金融的相應措施。
從1996 年《國務院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至今,我國農村金融改革已經走過了十多個年頭。改革中,我們逐步認識到,完善信用社治理結構必須要有競爭的市場,實現有效監管也必須要有競爭的市場,而多元化的農村金融需求同樣需要多種形式的農村金融組織形式去滿足。因此,開放農村金融市場、實現金融多元化成為解決農村金融問題的關鍵。2005年人民銀行主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2006年銀監會調整放寬農村金融市場準入,2007年銀監會又將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擴大到全國,農村金融市場開放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1 我國農村金融的現狀
經過多年的改革后,目前我國多元化農村金融體制已初步建立,即以合作性金融為基礎, 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協作、證券市場和外資為補充的多元化農村金融體系。同時,農村金融組織民營化程度加大,鄉村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的試點擴大了各類資本合作的參與路徑,并促進農村金融競爭機制初步形成,使得財政資金、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外資和非營利資本角逐農村市場的競爭機制初步建立起來,打破了長期以來農村金融市場農信社壟斷農村金融市場的局面。隨著國家財政管理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 農村金融主體呈擴大化趨勢,逐步形成了由各級政府、具備國有、集體、外資、港澳臺、私人等各種資本背景的企業、農戶和其他私人投資者構成的多元化金融主體格局。
2 我國農村金融中存在的問題
2.1 財政投入不足
根據公共財政理論,對于農村準公共產品的提供,市場機制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農村公共產品的基礎性、效益的外溢性特征,政府仍然應發揮主導的作用。但據統計資料顯示,建國以后至2005年,除個別年份外,我國政府的財政支農資金絕對額是增長的,但財政農業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卻呈下降趨勢,財政投入不足10%的水平與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極不相稱。
2.2 農村金融服務渠道單一化
雖然經過多年改革,但是農村金融服務渠道單一化的現象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農村金融體系主要由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和農業發展銀行構成,而除了中國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外,其他銀行機構很少在農村地區發放貸款,大都把資金轉到城市。同時,商業銀行在農村吸收的資金絕大部分流回城市,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實際上也成為農村資金流出的重要渠道?,F實中,實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重任只能落在了農村信用社的肩上,然而在實際運作中,農村信用社過分看重業績增長,以追求贏利為主要目標,偏離了為社員服務的主要原則,難以達到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目的。
2.3 農村金融產品單調,業務單一
由于長期以來農村金融業處于無競爭狀態,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大多缺乏金融服務意識,經營方式粗放,不注意金融產品的需求創新,滿足于坐等顧客上門;農村可選擇的金融產品僅有存款、貸款、保險等,且基本上是城市金融產品的簡單移植,金融機構沒有適時根據農民需求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就是在一些傳統業務上,也缺乏創新。
2.4 民間金融組織活躍但缺乏有效監管
正規金融機構缺乏活力,在客觀上為各種民間金融活動提供了發展空間, 很多地方民間借貸甚至成為農村資金融通的主要渠道。據調查,民間借貸占整個農村資金市場總量的30%到70%不等,且越是落后的地區民間金融組織越為活躍。雖然民間金融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資金緊張的壓力,但是,民間金融活動中存在的不規范、風險高、糾紛多、盲目性大等弊端容易造成社會動蕩,很可能會加重農戶及農村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和風險。
3 完善農村金融的措施
3.1 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
要進一步推動政策性金融機構拓展支農金融業務,針對“三農”的特點, 在進行農村金融體系設計時,必須加大國家對農村的政策性金融投入, 應建立以農業政策性金融為主線, 符合現代市場經濟和農村特點的新型農村金融體系。同時,要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的金融支持作用,商業性金融是金融體系的主要力量,能夠圍繞農村經濟和生活的發展,及時提供相應的服務供給, 滿足農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這也成為政府支農手段多元化的重要政策選擇。另外,我國還要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使其充分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農村信用社是農村現有正規金融的主體,所以必須堅持農信社“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的終極定位,只有農村信用社發展壯大, 才有能力支持廣大農戶發展經濟, 帶來農村經濟的繁榮。
3.2 完善準入、退出制度
壟斷不利于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必須要完善市場準入退出制度,建立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市場。要在綜合評估各地農村金融市場容量、條件以及當地風俗的基礎上,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適當放寬農村金融市場準入。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堅持產權關系清晰、組織形式多樣化原則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小額信貸組織、村鎮銀行、貸款子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構建真正的農村金融競爭主體。同時,要抓緊健全市場退出機制,這也是強化外部約束、保障農村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促進不斷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重要條件。
3.3 規范引導民間金融
盡管民間金融組織不夠規范而且存在許多弊端,但對于現階段我國正規金融機構無法滿足農村資金需求的情況下,民間金融活動對于我國的農業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承認和正確對待民間金融,鼓勵其合法發展,使其成為農村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要通過正確的形式對其進行規范和引導,而非簡單、粗暴地取締民間金融組織及其活動,以達到讓其填補目前國家在農村金融方面的空白,推動現階段農村農業正常發展,保證我國農村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梓舟. 從農村金融需求的視角看農村金融的改革[J]. 南方農業,2008(1)。
[2] 馬君實. 完善農村金融支持戰略的幾點思考[J]. 中國金融, 2008 (1)。
〔論文摘要〕 我國金融業目前面臨著金融市場效率低下,銀行規模較小,不良資產比例過高,證券監管機制透明度較差,金融市場開放等問題。加入WTO后,這些問題將愈益突出,必須及早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應對挑戰,爭取雙贏,保證中國金融業的健康成長。
隨著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金融業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日益嚴重的金融風險威脅著現代金融業的健康發展,甚至發展成為嚴重危害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金融危機。中國加入WTO,從總體上講,是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的需要,是加速中國經濟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進入國際經濟大循環,走向世界市場的必由之路。但是,從目前看,加入WTO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和深刻的。因此,尋求化解入世給金融業帶來的風險就成為重要課題。
一、我國金融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金融市場效率低下。金融市場是由貨幣資金的供需雙方以金融工具為對象所形成的市場,有廣義金融市場和狹義金融市場之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市場的基本功能是為經濟發展提供融資服務。一國金融市場體系的發育越健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潛力就越大;一國金融市場運行的效率越高,整體上的資源配置效率就會越高。我國在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中,已初步形成了金融市場的基本框架。然而,從整體上來判斷,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仍然比較明顯地缺乏效率。導致金融市場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是在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過程中,金融市場的開放相對較晚和相對不足。主要表現在:(1)金融市場的有效競爭不足,金融業的高度壟斷堡壘仍未打破;(2)金融市場的制度創新不足,限制了公眾在投資市場上的經濟活動;(3)金融市場的工具創新不足。這大大制約了我國金融市場效率的提高。
2.我國銀行的規模較小,不良資產比例過高,銀行業的競爭力較弱。已經進入或將要進入我國的外資銀行,其規模皆較大,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優良的資產質量,與我國的銀行相比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如美國的花旗集團,資產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以上,相當于我國四大商業銀行的資產總和。從資產質量上看,美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比率僅為0.67%。我國銀行,不良資產總和比例過高,如美林公司1998年估計的中國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壞帳的平均比率為29%,J.P摩根銀行的估計為36%,IMF(1997)的估計為20%,高峰期比率則大于25%,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這一比率是相當高的。如此高的不良資產比率,增大了銀行業自身發展的金融風險,也是不利于經濟穩定發展的。
3.證券監管機制的透明度較差,降低了監管效率,增加了證券市場的交易風險。所謂證券監管機制的透明度是指證券監管機制的監管活動和程序具有相當開放度與公開度。我國證券監管機制的透明度存在許多問題:一是證券監管機構本身包括內部組織機構、機構名稱及工作程序等方面,由于沒有法定性而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就連業內人士對此也不甚清楚。二是證券監管部門制定規則和決策事項時也缺乏必要的透明度。迄今為止,證券監管部門很少就起草某項規則舉行公開聽證會,因此,造成實踐中許多規則缺乏可操作性。三是在查處證券違規違法事件中,經常性地出現暗箱操作情況。由于透明度差,對案件處理結果,投資者往往不滿意。也由于透明度差,助長了證券市場交易中的內線操作、大戶操縱、虛假信息及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的發生。這又增加了證券交易過程中的金融風險,也蘊育著潛在的金融風險,在一定條件下會演化為中國的金融危機,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4.保險業面臨嚴峻挑戰。中國在入世談判中已承諾:外資在人壽保險公司的持股比例可達50%;非人壽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可獲準在合資保險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為51%,并可在三年內成立合資的分公司。這樣優惠的條件,使我國保險業務面臨的壓力愈益增加:一是外資將搶灘中國保險市場,民族保險業市場份額將會下降。目前,我國國民保險人均僅為100元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已近4000元人民幣,經營壓力增大。二是外資資本雄厚,多渠道經營理念對中國保險業造成心理壓力。世界上最大的25家保險公司資產任何一家都比中國保險資產總和都大。三是外資保險業務悠久,開發保險品種多,覆蓋面廣,再加之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務,也對我國形成強烈的競爭壓力。由于外資保險注重品種開發和售后服務,整個流程注入了科學化管理,這都是我國保險業望塵不及的。四是外資保險先進機制和優厚待遇的吸引,勢必影響我國保險業人才大量流失,而我們的經營模式還有計劃經濟的色彩,與外資保險在市場經濟下的工資、福利、待遇不可相比,難免造成人才流失,減弱民族保險業的綜合實力。
5.金融市場開放將對我國經濟產生重要影響。1999年,經過世界各國艱苦的談判和努力,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協議終于正式簽字和生效,我國政府也公開和明確承諾將承擔金融開放的義務,并于近年內連續出臺了一系列金融開放政策,如宣布經常項目下的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取消外資銀行在中國中心城市設立分支機構的限制等。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我國,對我國金融業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我國金融市場尚未發育成熟,金融體系還不完善,金融機構缺乏競爭能力,金融監管經驗不足,因此,開放金融市場對我國經濟也有一定副作用,體現在:(1)對國內金融業形成沖擊。外資銀行爭攬了大量績優的三資企業、外向型企業,使我國銀行遭受了客戶流失的風險。(2)導致“外資替代現象”的出現。企業從外資銀行獲取的部分貸款,實際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外資”,而是這些外資銀行在中國獲取的資本。(3)逃避監管。有的外資銀行多存少貸、轉移資金,有的外資銀行則轉移利潤,逃避稅收等,給經濟秩序的穩定帶來不良影響。這些現象的出現與發展,對我國金融業的健康成長構成嚴重威脅。
二、對策與措施:尋求中國金融業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
加入WTO后,中國金融業面臨的危機與困難愈益明顯,如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中國金融業的健康成長將受到阻滯,這也將從根本上動搖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與質量。
1.提高我國金融市場效率。
(1)增加外商的進入,促使國內金融機構提高效率。實踐證明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后所形成的競爭壓力,對于改善國內金融機構的效率是明顯的。
(2)提高交易的自由程度,改進外匯市場效率。當前我國存在寵大的外匯儲備,人民幣面臨升值的壓力,這是外匯市場缺乏效率的一個明顯表現。如適當開放股票市場等,可增加對外匯的需求,大大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這有利于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也有利于提高整個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3)擴大金融市場準入程度,提高金融創新效率。通過學習發達國家金融業所開展的金融創新,降低我國金融制度創新和工具創新的經濟成長和時間成本。同時,通過金融業務開放刺激對金融創新的需求,有利于金融創新效率的提高。
(4)改善政府監管效率。推動我國金融業發展的市場化進程,適當放松政府對金融市場的過度干預,政府對金融的監管職能向國際標準靠攏,這對提高我國金融市場效率有重要意義。
2.體制性改革與商業化經營同時并舉,增強中國銀行業的競爭力。中國銀行不良資產很大程度上是由體制性原因產生的,是歷史的長期積淀,主要起因于國有銀行與企業之間“軟約束”的債權債務關系。在處理銀行不良資產問題上,銀行的商業化經營與中國經濟的體制性改革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加入WTO后,我國必須實施金融趕超戰略,才能迅速提高我國銀行業的競爭能力。具體為:(1)政府的積極參與與扶持。國際實踐證明,要實現金融趕超目標,必須有政府的扶持。(2)啟動金融趕超,很重要的一條是要有不同質的金融產權主體。(3)抓緊培養高素質的金融管理人才,同時創造良好的用人環境,以吸引和留住人才。(4)嚴格遵循國際銀行業經營管理的統一原則,接受以《巴塞爾協議》為準繩的國際銀行業監管原則、標準和方法。加強全面風險管理,完善內控制度,改進信息披露制度。
3.增大我國證券監管機制的透明度,完善監管機制,提高監管效率。在立法方面,我國立法機關應對證券監管機構的法律地位、組成人員、名稱及其職權等內容明確作出規定,對其運作程序規定更加詳細。證券監管機構本身立法及司法解釋,也應增大透明度。在執法方面,證券監管機構更應增加透明度,特別是對違規、違法交易現象的處理結果及時向公眾公布,這實際上也是增強證管會本身的權威性和社會公眾對證管會的信任度。
4.完善我國金融法制,適應金融服務貿易全球化的需要。(1)逐步對外資金融機構實行國民待遇。隨著全球金融服務貿易領域競爭的日趨激烈,我國金融業應盡量參與競爭,才能處于有利地位。近年來,我國已逐步對外資金融機構開放人民幣業務,開放外資金融機構設立的國內地區性限制,那么,相應地也應取消外資金融機構享有的超國民待遇,使內外資得以在同等條件下競爭。這有利于我們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完善我國對外金融秩序的穩定性。(2)建立對外金融機構的有效監管制度?!栋腿麪枀f議》的設立目標是通過對外資銀行業進行全方位的風險監控,建立銀行業監管的有效系統,實現國際銀行體系的健全和穩定,因而巴塞爾協議致力于制定統一監管的國際標準,促使各國銀行在同一監管水平上公平競爭。由于該協會對銀行監管重點(如資本充足率、市場風險的資本要求等)做了規范性的規定和要求,因此實施該協議無疑將有助于促進我國的監管制度與國際慣例接軌,改變重引進、輕監管狀況。(3)借鑒其他國家的立法經驗,修改《商業銀行法》,使之能適應金融開放的需要。 轉貼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