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6 17:03: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人文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引進“翻轉課堂”教學有望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教學中思維與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以我校醫學人類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經驗為基礎,本文討論了醫學人文課程“翻轉課堂”中學生與教師、理念與工具、課堂內與課堂外、師資與課程的關系。
關鍵詞:醫學人文;翻轉課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6-0129-02
一、導言――當醫學人文遇上“翻轉課堂”
醫學人文教育能培養醫學生作為“全人”的通識,健全其知識結構,助其正確看待醫學與社會的關系,使用人文知識和方法強化臨床技能,正確處理臨床實踐所面對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問題,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1]。然而,我國目前的醫學人文教育面臨一系列挑戰,其中之一就是醫學人文類課程教學方式較陳舊,以課堂講授為主,與實踐脫節,不利于思維與實操技能培養[2-6]。移動互聯網催生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醫學人文課程改革帶來了契機,通過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學習時間,將學習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有望讓學生獲得更實在的思維訓練和實操技能學習[7]。
二、醫學人類學公共選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實踐
此番“翻轉課堂”的改革嘗試是針對我校四、五年級醫學專業本科生醫學人類學公共選修課開展的,希望通過局部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加強醫學人文課程思維培養、實操訓練、學習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徑。
1.重新設計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案。選擇醫學人類學課程中醫療多元化、健康與疾病、過度醫療化等幾項重點內容或專題作為“翻轉課堂”的切入點,進行教學內容、教學程序的重新設計,并相應改革課程考核體系。教學內容上,以學生為中心重組教學內容。第一,把課堂外學習納入教學設計,基本知識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為主。第二,課堂內教學采用基于項目的方式進行,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有助思維訓練或者實際問題解決的專題辯論、研究和案例等項目,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式學習。教學程序上,以課堂外學習為先導,按照從易到難、從淺入深的方式安排課外學習內容,每個關鍵知識點配注解和相關提示,引導學生自主安排學習節奏。加強學生互動,設置一些環節讓學生能就知識點展開在線討論,在相互激發和思維鍛煉中深化理解。以課堂協作和老師指導為輔助,提出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尋找解決方案。教學考核上,設計了4∶2∶4結構的三個層次綜合考核體系,以在線小測驗的方式考核學生課堂外對基本知識點的學習(40%),以平時成績考核課堂互動狀況和思維辨析能力(20%),以小組項目成果考核問題解決能力(40%)。
2.教學資料制作和平臺搭建。首先,設計、制作用于移動網絡的多媒體教學資料。把傳統教案、教科書和參考資料進行綜合整理,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制作成適合“翻轉課堂”教學的資料。如,設計腳本,把知識點講解制作成網絡小視頻或動畫;整理、編輯參考資料,制成小型電子書或網頁;設計在線測試的試題庫;設計對知識點的在線討論問題。然后,搭建并維護移動互聯教學互動平臺。使用學校moodle在線課程系統搭建課程教學平臺,并建立班級微信群和QQ群作為輔助,初步形成四大功能區塊:有教學視頻、電子書和討論區鏈接的自主學習區,對設定主題或自選主題進行在線探討的討論區,具有在線考核、評分和講評功能的在線考核區,以及學習資料的上載、下載區。
3.教學評估、意見反饋及持續改進。醫學人類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總結為一套教學大綱,內含章節內容、教學組織方式、教學媒介、學時、考核方式等。教學實踐一輪之后,通過觀摩、訪談、評分等方式收集了改進意見,并據此進行持續改進。學生感受到學習途徑變的多樣化,覺得自己在學習中有了選擇權和自,體會到了學習的價值,大部分學生能積極承擔起自己的學習責任。授課老師反饋教學質量和效果有所改善,和學生面對面互動時間增加了,有利于實施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教學,發現學生動腦、動手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思辨、團隊合作、與人溝通和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明顯鍛煉,課程考核成績較理想。教學督導和教學管理部門評價,“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新穎,教師角色轉變為輔助型教練,課堂氣氛活躍,有推廣意義。
三、醫學人文課程“翻轉課堂”實踐的反思與討論
醫學人類學課程的“翻轉課堂”實踐提示,在醫學人文教育中應用“翻轉課堂”理念要注意以下幾組重要關系。
1.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學習有幾種主要途徑,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學習;二是,學生通過實踐,在做中學,自己生成知識;三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討論、合作、互動,相互學習。傳統的醫學人文課程偏重第一種學習,“翻轉課堂”后,以后兩種學習為主,通過基于項目的小組學習和課堂討論,鼓勵學生們相互學習。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變成知識的主動吸納者、制造者、思辨者,承擔學習的主要責任。教師從知識傳授的中心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輔助者。
2.理念與工具的關系?!胺D課堂”開始于互聯網在教學中的運用,但是已經超越互聯網應用,發展成一整套翻轉教師與學生角色、翻轉課上與課下學習內容、翻轉自主與被動學習的教育理念。本次教學改革設計了課堂討論、線上自主學習、小組項目、現場答疑、辯論等多種師生互動的教學環節,互聯網的應用僅是其中一部分。網絡只是實現“翻轉課堂”理念的途徑和工具之一,“翻轉課堂”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課程的網絡化、信息化程度不應該作為評價“翻轉課堂”理念貫徹程度的標準,謹防用工具綁架理念。
3.n堂內與課堂外的關系?!胺D課堂”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把學生的課堂外自主學習納入課程設計,使課堂內、外學習相輔相成。醫學人類學課程改革將不需要教師親自講授的基礎知識點制作成小視頻和電子文本等網絡資源,鼓勵學生進行課堂外學習,然后帶著疑問、感想、案例回到課上參與討論和小組項目,通過課堂內學習實現知識的深化、內化和應用。學生覺得課程設計很有意思,但學習時間投入比其他沒有使用“翻轉課堂”教學的同學分課程大,感覺“不劃算”。這既反映出高校醫學生學習醫學人文課程的功利心態,也反映出“翻轉課堂”實踐需要能計算課堂外學習時間的學時計算方式?!胺D課堂”的平臺搭建、資料準備、課堂設計比傳統課堂需要更長備課時間、更多投入,可是在目前的教學工作量計算中無法體現,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處理好課堂內、外的關系是“翻轉課堂”教學管理的關鍵。
4.師資與課程的關系。醫學人文類課程屬于醫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的交叉學科課程,要求教師既要諳熟社會人文科學的教學,又要熟悉醫學實踐,對師資質量有較高要求。實踐“翻轉課堂”教學,要求教師不單要能熟練掌握傳統課堂教學技巧,還必須能駕馭視頻錄制、電子資料制作、網絡平臺使用、網絡課程方案規劃等新技能,對師資有更高要求。而且,“翻轉課堂”教學需要大量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適合小班教學,因此,需要更多高質量師資以滿足授課需求。然而,目前醫科高校醫學人文教育普遍“重醫輕文”[8],對醫學人文師資的激勵、培育和支持不足,很難保證醫學人文課程“翻轉課堂”模式對師資數量和質量的要求,在全校醫學人文課程中推廣“翻轉課堂”理念及實踐還面臨較大挑戰。
參考文獻:
[1]喬利平,劉云章.21世紀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3,(4).
[2]李宇陽.關于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6).
[3]李衛中,刑建輝.大學生學習偏科現象探因[J].中國青年研究,2002,(6).
[4]徐朝陽,趙國勝,馬立驥.從醫學畢業生素質現狀調查談如何加強素質教育[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1).
[5]李雅梅,姚莉娜,洪津.醫學生的人文素質現狀調查與分析[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5).
[6]韓慧霞.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7,(4).
一、醫學院校人文課程現狀
醫學院校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門類偏少,學時比重偏低,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較差,他們熱衷于考級拿證、熱衷于上網沖浪,而閱讀詩歌、欣賞高雅音樂的不多。鑒于以上情況,許多高校開始重新修訂教學計劃,加快人文課程改革。經過幾年努力,醫學院校的人文學科建設出現了一些可喜勢頭,但總體來看還是十分薄弱的,大多數課程是依據教師的興趣開設的,缺乏學科的整體規劃,課程安排不夠嚴密,隨意性較強,課程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近幾年來,隨著高等院校對人文教育認識的重視,以及部分醫學院校合并入綜合性大學后,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師資較強,醫學院校在人文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國醫學人文學科的水平離它應當承擔的責任還相距甚遠,醫學人文教育依然任重道遠。
二、醫學院校人文課程存在問題的原因
1.對醫學人文教育認識上存在偏差
醫科院校對醫學人文教育的認識,把人文教育曲解為人文學科教育,認為開設了人文課程、講授了人文知識就是進行了人文教育,沒有形成一個對學生的內化教育機制。人文知識被老師概念化地體現在教學內容中,學生僅記憶這些知識的表面含義,而沒有理解其中蘊含的精神內涵。對人文課程的評價主要采用理論課程考核方法,采用開卷或閉卷的形式考核學生的人文知識,且考試結果與學分掛鉤,學生為獲得學分而學習。此外,醫學人文課程歸為一般素質教育范疇,沒有把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和醫學人文素質的培養結合起來[1]。
2.對醫學人文教育重視不夠
在醫學教育上,側重專業技術教育,忽視人文教育。我國高等教育長期實施文理分科,形成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長期對立的局面。醫學教育對醫學人文教育重視不夠,單純追求專業技術的提高,雖然在基礎醫學教育階段開設了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但課程設置較為單一,選修課為多,課時相對偏少,教學形式不夠靈活,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3.醫學人文教育師資匱乏
我國醫學人文教育起步較晚,師資力量薄弱。一方面,醫學人文教育橫跨醫學和人文科學兩個不同的學科領域,對師資素質要求較高,但專業從事醫學人文教育的教師非常少,醫學人文教育多由人文科學教師、醫學專業教師或醫學教育管理者兼職,醫學專業教師缺乏人文知識,人文科學教師缺乏醫學知識,教師的知識結構欠佳;較少開展對醫學教育領域教師的人文課程培訓,使得教師人文修養的后續培養不足。
三、醫學人文課程實施策略
1.合理設置醫學人文課程
按照循序漸進、不斷深化、不斷發展的原則,分階段構建醫學人文課程體系。第一階段為人文課程基礎內容學習階段,在大學一、二年級進行,主要使醫學生了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對醫學及醫學這個職業的相關知識有正確的認識。課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臨床醫學導論、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第二階段為人文課程綜合內容學習階段,在大學三、四年級進行,結合專業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對醫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教育,課程主要包括醫學社會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學、衛生經濟學等。第三階段為人文課程應用階段,在大學四、五年級進行,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提高學生處理和解決醫療和社會問題的能力,注重實踐能力鍛煉。課程內容主要包括集中見習、分散見習、案例討論、實習等。三個階段相互聯系,構建了相對完整的醫學人文課程體系。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現有教師知識結構不夠合理,影響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可以通過引進人文學科和醫學學科的雙領域人才、教師人文素質培訓、聘請外校醫學人文專職教師等方法解決。此外,在醫學人文專職教師的待遇、地位等方面加以重視,出臺相應政策支持鼓勵其繼續教育和深造,避免醫學人文專職教師人才流失。
3.提高課程建設質量
為了保證醫學人文課程的質量,要加強課程建設。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人文課程的管理,規范醫學人文課程的教學大綱,加強對課程的質量控制;二是改進教學方法,加強社會實踐,加強精品課程建設,提高教學水平;三是為醫學人文課程的學科研究創造條件,規定學生人文素質課程的學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通過醫學生人文教育研究的現狀,以學生為視角對醫學生人文學習進行探討,指出醫學生人文學習存在學習環境缺失,醫學生認知偏離、主體性不足三個層次的問題,針對每一層次的問題,提出的改進途徑,幫助醫學生創建良好的醫學人文學習環境,使醫學生對醫學人文形成正確的認知,主動地醫學人文知識,以達到改進醫學生的學習方式的目的。
【關鍵詞】
醫學生;醫學人文教育;學習方式
醫學人文教育將人文精神與醫學科學、醫學實踐相結合,需要的不僅是一種知識的習得,更重要是在醫學實踐活動中的融入,目的是培養醫學生的成為高素質的衛生專業人員。醫學生是我國醫藥衛生發展的中堅力量,肩負我國醫學科學研究,教學傳承與醫療工作的希望。因此,加強醫學生的人文教育,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對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逐步加深,對醫學生人文教育的研究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在研究視角上,以單一的視角為主,主要涉及學校、教師、學生三個方面,其中學校視角占絕大部分。學校方面研究主要從課程設置方面探討,周萬春等[1]指出,醫學生人文教育不足主要體現在醫科院校設置的人文學科之間缺乏互動聯系,人文教育課程與醫學科學課程未能緊密結合,是影響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源。蘇強[2]認為,醫科院校缺乏對醫學人文的認同,人文課程設置不嚴謹,課程結構單向性,醫學人文學習與醫學專業學習存在較大的割裂現象,醫學人文難以對醫學生的人文素養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方面的研究則是關注教師的人文素質和人文課程的授課方式。呂青波[3]認為,教師隊伍建設十分關鍵,當前的醫學人文授課中,人文精神未能有效傳遞,教師自身對學生沒有起到示范、引導作用,使學生僅在乎學分和成績,無所謂自我塑造,教師的人文素養有待提高。楊佳[4]通過醫學生人文教育需求的調查,醫學生對人文課程的授課方式提出了看法,人文學科教師多使用陳舊的教學方法,課程缺乏吸引力,授課內容缺乏新穎力,導致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很難與醫學實踐相聯系。學生方面的研究,以學生為視角研究醫學人文教育較少,且大部分是研究學生對醫學人文精神的認知。李鈞[5]認為,醫患關系緊張是由醫學人文教育不足直接導致,而在傳統培育模式影響下,醫學生僅看重專業內容的學習,對醫學人文精神缺乏正確的認知,忽視人文知識的學習,忽略自我塑造,醫德修養欠佳。李貞玉[6]通過對某醫科大學在校醫學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發現醫學生在對人文課程重要性的認知不足,醫學生更偏重于可以在臨床醫學活動中運用的人文科學,但是對于可以擴展思維和開闊視野的人文課程不夠重視。當前醫學人文教育的改革依然在繼續,可是醫學人文教育的實效性卻沒有明顯的進步,人文教育一直都處于薄弱狀態,醫學人文教育改革缺乏,從醫學生學習的視角研究當前我國醫學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陷入了教育單向性的困境中。
1醫學生醫學人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分析醫學生在醫學人文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是為醫學生提供學習醫學人文方式的前提,當前醫學生醫學人文學習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3個層次。
1.1醫學生醫學人文學習環境缺失
醫學人文的特殊性質決定了醫學人文教育中理論與實踐不能形成二元結構,它們必須要融為一體,理論是實踐的指導,而實踐是對理論和認知的最適合的修正。我國已經開始重視醫學人文教育的開展,然而醫學人文教育過程主要局限于課堂之中,教育的內容也無法按照學生自己的個人興趣與愛好自由組合與搭配。首先,在課堂中,醫學人文教育無法利用固定的儀器或設備指導與檢驗學生對理論的學習,學生更不能通過自學獲取探究理論與實踐的差異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判定自己對醫學人文知識的學習到達了何種程度,也很難在課堂上激發同學們對醫學人文的興趣,甚至有些學生會主觀判斷醫學人文知識是晦澀的,畢竟他們對醫學人文的學習脫離了環境。其次,即使教師在課堂中盡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教學手段營造一份醫學人文氛圍和實踐情境,一方面課時及營造的環境都是具有局限性的,另一方脫離了課堂醫學生的醫學人文學習環境就發生了缺失。在課堂外,學生沒有固定的人文環境供他們進行醫學人文的實踐性學習,學生對于醫學人文知識的把握遠離實踐,醫學生對醫學人文的學習只有表層學習無法達到深層次的學習。此外,校園環境中人文的缺失。很多學校往往過多的注重對科學精神的追求,在校園環境中更多是科學精神的營造和體現,而醫學人文精神則無法更好的融入在校園環境中。
1.2醫學生對醫學人文學習認知偏離
醫學生接受醫學人文教育時秉持的認知,決定了學習醫學人文對于他們而言只是一個課程。首先,醫學生并不完全認同醫學人文的價值,尤其是實踐過程中,他們更容易接受醫學科學給他們帶來的明顯成果與滿足感,而將通過學習醫學人文而獲取的成果和滿足感屈居此位,甚至是在醫學科學學習任務增多時,選擇放棄對醫學人文的學習。其次,醫學生學習醫學人文是被動式,即對醫學人文本身并沒有興趣,而是為了獲取學分或者其他動機,這樣非主動性的學習,往往采用的是背誦、記憶式的學習方式,在考核結束后很容易隨著時間推演而遺忘,這樣醫學生對醫學人文的學習也只是應試的原因,無法遷移應用到實踐活動中。最后,一直受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醫學生對偏重對醫學科學知識和技術的學習,認為醫學科學知識和技術可以受益終身,忽視了自己對其他學科的興趣,尤其是當學校開設的人文課程選課自由度低、教師授課方式局限時,醫學生更容易錯誤認定自己對人文學科不感興趣,這樣錯位的認知無法激發醫學生學習醫學人文的興趣及使用更多元化的學習方式。醫學生正確的學習是影響醫學生有效學習醫學人文的主要因素之一。
1.3醫學生對醫學人文學習主體性不足
以往的醫學人文教育改革從未停止過對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狀態。教學方法在不停的變革中,老師也在盡可能的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完成醫學人文教育活動,然而在教學方法變革的背后,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將師生之間定位于主客體關系,教師作為醫學人文教育的主體,而學生成為醫學人文教育活動的客體,教育者主要通過教授知識的方式傳遞信息,連結主體與客體,他們之間形成了主動講授被動學習的狀態。教師通過各種主動的途徑將自己的醫學人文知識與技能傳授給醫學生,而學生按部就班的接受著老師傳遞過來的信息,無論對錯全盤接收,依舊保持著應試的心態,以復制性的方式完成醫學人文的學習。醫學人文教育是凸顯人的教育,就應該在教育的過程中體現師生之間的交互主體性,雖然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尤其是在醫學人文知識方面,但是不能因此而剝奪了學生主動性。當前醫學人文教育面臨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是主體之間間隙大,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受阻,缺乏有效互動,沒有走進彼此的世界。老師和學生兩主體之間參與度不高,未能搭建多方位、多層次的醫學人文學習,難以提高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水平和效果[7]。
2醫學人文教育中醫學生學習改進途徑研究
學習方式對醫學生學習醫學人文知識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要提高醫學人文教育的質量,轉變和改進醫學生的學習方式極為重要。醫學生當前的學習方式既受到醫學生自身因素影響,同時也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為了結合我國醫學人文教育改革的趨勢,通過營造醫學人文學習環境,幫助醫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認知以及采用多元化的學習方法,從而改進醫學生的學習方式。
2.1營造醫學人文學習環境
醫學人文學習環境的營造,應按照3個層次進行規劃發展。首先是對學校整體醫學人文學習環境的營造,在整個過程中要改變以往的各個高等醫學院校的統一性,結合本校歷史及實情進行適宜的學習環境營造。醫學人文學習環境的營造既要包括硬件設備的提供,還要包括軟件設備。為醫學生醫學人文學習提供相應的設備,如人機對話模擬設備,模擬與患者的醫療活動全過程,同時也要注重人文類校內活動的開展,從日常的校內活動中,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其次,課堂環境的營造,醫學人文從知識到踐行,需要利用課堂進行轉換,盡可能為學生營造課堂環境疊加臨床環境的大環境,在課堂環境下醫學生仔細觀察學習,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臨床課堂下學生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可以模仿甚至是發揮使用自己學習到的醫學人文技能。最后,臨床實踐教學環境的構建。改變以往醫學生臨床教學活動主要是以醫學診療活動的開展為主的情況,將醫學生部分醫學人文教育轉移到學生到臨床實習期間開展,醫學生可以在醫療診療互動中真實的感受到醫學人文的重要性,由臨床醫生為他們開展教學活動,有著更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打破了傳統的師生關系下單向的教育模式。
2.2構建良好的學習認知
在醫學人文學習活動中,醫學生認知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認知不同,影響著他們在對醫學人文學習時加工策略與管理策略以及動機等,這些方面存在的差異均會導致醫學人文學習的質量不同。首先,協助醫學生正確認知醫學人文教育。引導學生了解醫學人文的重要性與關鍵性以及它對醫學實踐活動的協助作用,打破傳統生物醫學模式下對人的認知,為他提供實例證明,醫學人文存在的現實意義。在醫學新生入校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添加醫學人文教育的認知活動,將醫學人文教育活動的開展先于醫學科學教育,從意識層面構建一個對醫學人文的認知。其次,了解幫助醫學生盡可能了解醫學人文與醫學科學學習的差異,學習的主體與環境都發生了轉變。醫學人文的學習既強調個體的獨立思考又注重與他人的聯系的緊密性;既要保留醫學的工具性,還要秉持醫學的人文性。所以醫學人文的教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在尊重他人意愿時能獨立思考。醫學人文的學習不能僅僅被動的學習參考書籍,比對已形成理論,而是要積極探索,主動發現,找到與當時的情境最為適合的知識與技能。最后,改變當前醫學生學習醫學人文的獲取學分、資格或者證書的低層次學習取向,盡量轉變為興趣取向、成就取向或者意義取向的高層次學習取向。通過開設更為多元化、貼近時代背景的人文課程,以此來激發學生對醫學人文的興趣及求知欲。同時,改變考核方式,事實上,在不同課程背景下對醫學人文的學習結果的考核方式是無法統一且只用一張試卷判定的。此外,在醫學人文學習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的學習行為,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滿意度,學生即使是走入誤區,老師也要通過合理方式幫助他們修正,正確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并且鼓勵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及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
2.3采用多元化的學習方法
多元化的學習方法將改變學生課堂中被動式的接受醫學人文教育,提高醫學人文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徑。首先,開展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劃分成小組,同伴之間不是自由搭配而是遵循學生成就、能力、性別等因素互補分組。通過相互配合的方式共同完成學習,以小組之間互相評價作為考核依據,考核成績以小組整體為單位,單獨個體的優秀并不能成為評價的最終結果。合作學了考慮對醫學人文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將人文精神融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將學習的權利和學習考核的結果交接到學生手中,從被動式學習漸進為主動學習或者同伴拉動學習。其次,改進問題式學習?;趩栴}的醫學人文學習方式在當前醫學人文教育的課題被廣泛使用,但是效果卻是差強人意。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高中教育的影響,學生對于傳統的問題式學習并不能完全適應,改進問題式的學習方式也成為了醫學人文教育中醫學生學習改進的途徑之一。大規模開發在線課程(MOOCs)具有開放程度高,課程內容可反復學習等特點,應用現有的MOOCs幫助醫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和運用工具,學習醫學人文知識及修取學分[8]。MOOCs的使用可以擴充學生選修醫學人文課程的方式,減少醫學生為修學分而選修自己不喜歡醫學人文課程的現象。學??梢远ㄖ茖僬n程并為學生提供在線教師指導,指導教師與學生彼此匿名針對問題進行探討,學生們也自發組成微課堂與教師進行交流,將基于問題式的學習方式有所改變,更好的適應學生的需求。最后,存有研究性學習。在醫學人文中可以少部分的開展研究型學習,研究性學習目的是為了醫學生在醫學人文教育活動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在教師的指導下,采用科學研究的方式獲取醫學人文知識和應用的方式,進行醫學人文的學習。教師為學生創設一種有利于科學研究醫學人文知識的情境和途徑,學生通過科學研究的方式回應教師,形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模式。教師對有關醫學人文精神的現象和問題提出疑問,醫學生可以通過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或者場景模擬等方式回應并根據自己學習情況探索解決問題。在不斷的研究是互動過程中,培養醫學生對學習到醫學人文知識的反思。在醫學人文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醫學人文教育的重心由向學生傳遞固有的信息,轉向支持學生深度的學習,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主動獲取信息、有效遷移應用到醫療服務活動中,同時在學校與臨床實踐活動中,營造主動學習的情境,增加對醫務工作者的人文關懷,讓醫學人文精神由內而外的形成。
作者:盧柳衡 鄧硯 單位:廣西醫科大學信息與管理學院 右江民族醫學院校黨委
參考文獻
[1]周萬春,于淑秀.關于醫學人文教育改革整體設計的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4,35(11):48-50.
[2]蘇強,呂帆,林征.醫學人文教育的危機與重塑[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4):66-70.
[3]呂青波,劉翔,邵奇鑫,等.醫學院校醫學人文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8(6):986-989.
[4]楊佳,徐一楠.關于我國醫學人文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29(1):122-125.
[5]李鈞,劉寧生.基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醫學人文教育回歸的思考[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3,33(5):668-669.
[6]李貞玉,劉文超,孔祥金.醫學生對醫學人文教學認知的調查分析[J].醫學與哲學,2014,35(13):72-75.
“復旦大學醫學院研究生投毒致死案(以下簡稱‘復旦投毒案’)”中,林森浩從一個學習救死扶傷技術的醫學生墮落為一個殺人犯,充分反映了我國醫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反思“復旦投毒案”,探究造成這種現象背后的醫學人文教育不足的原因,完善醫學生的人文教育體系,加強醫學生的人文教育,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讓醫學生在醫學精神和醫學技術上回歸救死扶傷的天職。
[關鍵詞]
復旦投毒案;醫學生;人文教育
2015年,備受社會關注的“復旦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被依法執行死刑。當我們將焦點從令人心痛的案情轉移到當前國內高校醫學生人文教育現狀,我們不得不反思當今國內高校醫學生人文教育存在的諸多不足,追問其根源,探索解困之路。
一、我國醫學生人文教育不足的現狀
1.醫學人文教育課程設計不完善。
我國醫學院的醫學人文課程所占的比重有限,約占總學時8%,其中86.21%為思想政治課程。在人文課程設置時間上,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學年,當學生進入醫學專業課程學習和臨床時間教學階段,幾乎中斷了醫學人文的教學,導致人文課程體系缺乏橫向的關聯性與縱向的序貫性[1]。同時,醫學生人文教育的形式大多為選修課和閱讀、社會實踐,開展程度取決于各學校情況和學生興趣,缺少統一標準和衡量指標[2-3]。教師開課的隨意性與學生選課的盲目性,破壞了人文知識的系統性,嚴重削弱了人文教育的教學效果。
2.醫學人文教學方式不豐富。
當前醫學人文教育依然以集中課堂講授為主,缺乏師生互動,以書面理論知識灌輸為主要形式,教學呈現方式單一;教材沒有根據醫學生的特點個性化設計,不能滿足醫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求;醫學專業教育和人文教育各行其道,相互脫節;教學內容偏于理論化、簡單化、片面化,理論與臨床醫療實際脫離。
3.醫學人文課程學習不積極。
一方面,囿于龐雜的基礎醫學內容,醫學生往往無暇顧及人文課程;同時,醫學人文課程在整個教學評價體系的比重不大、學分不高,也使醫學生更偏向于醫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臨床實踐經歷和教師的引導,醫學生對人文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普遍認識不足,學習目的不明、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
4.醫學人文教育效果不理想。
“復旦投毒案”并非個案,就在該案發生前不久,昆明醫科大學也發生一起砍人事件。暴力傷醫事件愈演愈烈,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人文缺失,醫學實習生不尊重患者的事件屢遭曝光,醫務人員屢遭傷害,反映出從醫者在自身人文素養的培育、心理健康建設、醫患關系引導等方面存在著普遍而嚴重的不足。
二、我國醫學生人文教育不足的原因
1.頂層醫學人文教育不重視。
整個醫學教育體系對人文教育的不重視是當前醫學生人文教育問題重重的根本原因。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高校實行了科技與人文教育相分離、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并行的政策,重理輕文和智育至上成為院校辦學普遍的價值觀念,醫學生人文教育被削弱。
2.實際醫學教育體系不完善。
基礎教育、臨床教育和人文教育本應是醫學教育的三大支柱,不可偏廢。然而當前國內高校醫學教育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踐都“偏重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和技術能力的培養”[4],沒有從教育理念上完全認同人文教育是現代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明確將人文素質列入醫學生的培養目標。在教學上,沒有形成完整的“醫學—人文”學科體系,人文學科教育與醫學專業教學互相脫節,人文學科的教學分散在醫學之外,教材和課程設置沒有系統性;在教學評價體系中,缺乏對醫學生人文素質的評價指標[5]。這一切成為當前醫學生人文教育失效的直接原因。
3.教師知識結構不合理。
人文社科教師對于醫學知識缺乏基本的、系統的了解,不能根據醫學專業教育的特點,在人文社會科學教學中有機生動地結合醫學知識和臨例進行授課。同樣,醫學專業教師又沒有很好的人文學科背景,缺乏深厚的人文學科功底,一般都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對學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在醫學教育理論與實踐教學中缺少對人文知識的滲透。
4.醫學人文教學方法手段陳舊。
教學手段創新意識和創新成果有限,教學形式單一,極大地影響了人文教育的成效。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被廣泛應用,但教學方式仍以以學生被動接受、傳統的灌輸教育為主,學生與老師缺少交流,,阻礙學生人文知識的內化和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
三、改變我國醫學生人文教育現狀的對策
1.轉變醫學人文教育理念。
20世紀80年代,美國醫學會醫學教育委員會(CME)及英國醫學委員會(GMC)提出要加強醫學生人文社會學教育。2002年國際醫學教育研究所(IIME)公布《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提出7種核心能力,其中4項與醫學人文素質有關[5]。近年來,我國出臺的一系列制度規范也對醫學生醫學人文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醫學生教育體系應當順應時展,轉變教育理念,重視醫學人文教育,找回人文教育在醫學教學及評價體系中的應有地位,為未來醫生職業生涯的人文素養和從醫技能奠基。
2.完善醫學人文課程體系。
在不增加乃至合理減輕醫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以醫學生實際崗位需求為出發點,打破學科界限,突出學科交叉互動,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完善課程設計,增加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衛生法學、醫患溝通等人文課時的比重,合理安排課程開設順序,加深各門課程之間及其與臨床工作之間的有機聯系,使人文素養培育貫穿醫學生培養的全程。第一,完善醫學生人格培養的課程內容。復旦投毒案表明,加強醫務人員人格培養和美德建設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醫學人文教育應當幫助醫學生喚醒對生命的仁愛和敬畏,著力重塑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醫學追求和理想信念。第二,完善醫學生心理健康的課程內容。有關調查表明,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國普通青年,其癥狀主要表現在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敵對、偏執、焦慮等方面[6]。應當引導醫學生正視職業壓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及充足的工作熱情,為病人提供滿意的服務。第三,完善醫學生溝通技能的課程內容。在醫學高速發展的今天,國內外一致承認的疾病確診率僅為70%,各種急癥搶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7]。醫患雙方積極充分的溝通,能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相關的醫學知識、醫療實踐的特點和醫學發展水平的客觀局限,以及理解醫師職業的艱辛,促進醫生與患者的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為達到有效溝通,應在醫學生人文教育中加強溝通意識和溝通技能的培養。第四,完善醫學生文明禮儀的課程內容。醫學生人文教育中,注重文明禮儀和習慣養成,讓醫學生逐漸樹立文明禮儀的意識,遵守文明禮儀的規范,從而在崗位實踐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樹立病人至上的理念,以端正健康的形象、簡潔規范的著裝、文明有禮的言行,給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優質有效的服務。第五,完善醫學生法律素質的課程內容。“復旦投毒案”發生后,林森浩的177名同學校友聯合簽發求情信,企圖以輿論阻止林被判死刑,集中暴露了當前醫學教育中法治教育的缺失[8]。醫學人文教育應當開好上好醫療衛生法制課,引導醫學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樹立法律意識、培養法律思維,讓自己的從醫行為在法律的陽光下執行,讓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權益都得到法律的保護。
3.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師資力量。
教育部門和學校應當加大對人文教育師資力量的建設,完善教師培訓機制,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創新教師考核機制,細化人文素質教學考核指標,將教師的人文精神培養納入醫學教育體系中。在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注重醫學類和人文類教師專業素養的互融互通。人文學科教師應當深入研究臨床醫療現狀和醫患關系,了解醫療實踐中人文精神的內在實質以及人文精神的可實踐性;醫學專業教師應當提升自身人文素養,自覺將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融入基礎醫學教育和臨床醫療實踐。
4.豐富醫學人文教學手段。
醫學人文教育中,應將醫學技能活動的提高和人文修養相結合,使得人文教育更加貼近學生,以提高實效性;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互聯網絡技術,利用音視頻網站、QQ、微信等形式,探索建設“互聯網+醫學人文教育”模式,實現醫學人文教育的多角度全方位終身覆蓋;要積極探索多種教學方法,促進理論知識和能力訓練的有機統一;要善于運用體驗式培訓、課題型社會實踐研究等新型人才教育培養方式。
四、結語
醫學人文教育要高揚愛的旗幟,以提升醫學生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愛為目標,加強國內外橫向比較和研究機構、醫學院校、醫療機構三者間縱向聯系,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充分發揮教育管理者、教學承擔者、臨床實踐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豐富和改進頂層設計、課程設置、師生參與度和臨床實踐反饋,形成良性循環,最終為關愛醫患雙方,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共同攻克醫學挑戰服務。
作者:章天順 單位:浙江醫學高等??茖W校
[參考文獻]
[1]吳冰,姚小飛,秦文剛.對普通高等醫學院校人文課程教學定位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3):54-55.
[2]申寧.南京某中醫藥大學學生人文素養現狀調查與啟示[J].醫學與社會,2013,26(12):94-96.
[3]陳化,田冬霞,林楠.廣東省某醫學院醫學生對醫學人文課程教學改革的認知探討[J].醫學與社會,2013,26(6):89-92.
[4]張?。斚赂叩柔t學人文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32(8):64-66.
[5]陳思東.從醫患關系探討積極開展醫學人文教育的必要性[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2,2(1):51-52.
[6]郝明揚,劉曉芹,孫宏偉,等.不同年份及不同行為類型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12):1118.
關鍵詞:醫學教育;人文素質教育;醫學生
醫學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高度結合的綜合性學科體系。其研究對象是人,因此,醫生不僅要了解健康與疾病的關系,而且要了解疾病的主體-患者,更要了解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變遷,醫學已經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換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為醫學學科領域不可或缺的基石[1]。人們日益增加的人文關懷的需求與診療過程中臨床醫師對患者缺乏應有的尊重和人文關懷之間的矛盾,也使我國醫患矛盾越加突出,甚至出現一些極端事件。因此,對醫學生進行醫學人文素質教育,使其在學習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人文素養是非常必要的。
1什么是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是指與科學素質相對應的人的基本素質。從教育學的角度進行解釋,在教育過程中,個體將人文知識與人文精神內化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是指人之所以為人的各種理性意識、理論闡述和實踐規范,它包括對人的立身處世的現實規范,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價值追求的理論升華[2]。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等教育活動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
2我國目前臨床醫學教育中人文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的臨床醫師的人文素質存在很多的問題,具體分析大體原因如下。
2.1歷史的原因
在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尤其是近年來現在科技的發展以及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使得疾病的治愈效果大幅提高,這促使醫學生更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臨床技能的訓練,使醫生對醫學技術和疾病本身的過分關注而忽視了對疾病的主體——人的關注。導致醫學院校缺乏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導致了醫生缺乏對病人的人文關懷,醫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目前醫患糾紛增多的原因之一。
2.2課程設置不合理
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雖然開設了人文課程,但選修課比重在增加,課程設置向“小課程”方向發展,各校課程設置標準不一、結構不一、學時多少不一、課程門類不一,需要完善課程設置方案,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4]。時間上醫學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主要集中安排在醫學院校的低年級,這一時期的學生還未接觸到臨床實踐,缺乏對病患的理解,無法很好的理解醫學人文素質核心,更不可能將所學的人文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對人文素質精神在臨床中的作用體驗不深。
2.3師資力量不足
對醫學生進行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施教者主要是醫學院校的教師和臨床醫生,任天波、張焜等[5]的研究發現臨床醫師醫學人文素質薄弱,缺乏醫者仁心的人文理念、哲學辨證思維、綜合醫學人文素養、心理溝通藝術、法律意識等。因此,在臨床醫師教授臨床知識時不能很好的對醫學生灌以醫學人文教育,不足以引起學生注意。
3如何提高醫生的人文素質
(1)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提升醫療團隊的人文素質水平。目前,針對我國醫療事故高發的現狀及我國醫學院校及執業醫師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薄弱和缺失情況,國家應該設立嚴格的醫療法規,不僅對提高臨床醫師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認可,還有利于對醫學生的培養,從本質上重視醫學人文素質教育。(2)調整對醫學生的培養計劃,合理設置文理課程、豐富教學方式方法使醫學人文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相結合,貫穿在整個醫學教育與臨床執業過程中。當前,教育界正在進行教學改革,醫學院校也在探索醫學教育的可行之路。針對臨床上執業醫師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設置更應該著眼于醫學教育的全過程,形成與醫學專業知識相結合的課程體系。醫學人文課程的設置,既要有醫學倫理、醫學心理、醫學史及醫學法律等的基本課程,并滲透在醫學專業課程中。課程要求上,不能只作為考查課程,還應增加課時,提高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要求。而在教學方法上,應將醫學人文教育融入到各種教學改革中,將對學生的人文情懷的啟發和思考貫穿在整個醫學教育過程中。甚至可以讓學生以患者的身份走入臨床,深刻體驗患者在就醫過程中遭受的種種不易。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文關懷精神引起醫學生的重視,使他們在學習醫學知識和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并形成自身的醫學人文素養。(2)重構臨床醫師醫學人文教育模式、加強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培訓教師。任天波、張焜等[5]指出建立臨床醫學人文執業技能培訓基地,重視臨床醫師的人文執業技能培訓,對醫師的上崗應該提出一些新要求,把“雙證制”(醫師資格證和醫學人文執業技能合格證)作為醫療機構行業就業的必備要求,將是提升醫學人文素質的一個把關口。對醫師進行醫學人文執業技能培訓和考核,是提高醫師人文素質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從業以后加強醫學人文素質培育,時刻不斷的提醒臨床醫師的注重自身的人文素質提升,有利于強化醫師醫學人文執業的理念。提高臨床醫師的醫學人文素質水平,加強醫患之間的有效溝通,能大大減少醫療糾紛,緩解社會矛盾。只有加強對臨床醫師的人文素質教育,培訓老師才能確實有效的提升醫學院校對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
4展望
隨著以人為本的醫療模式的建立,隨著醫療改革地不斷深化,以及醫學教育改革地推動,醫學教育全面發展,醫學人文素質教育越來越成為培養高質量的醫藥衛生人才的必經之路。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也有利于緩解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事實證明只有“仁心”才有“仁術”。
參考文獻
[1]馬存根.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理念與實踐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03,8(6):31-33.
[2]王瑛.當代中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3]沈湘平.高度重視人文素質現狀的調查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19-121.
[4]崔明辰,劉國良,王福青,等.42所院校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分析,中醫教育,2014,33(5):67-69.
[5]任天波,張焜.臨床醫師醫學人文認知缺失與教育重構[J].醫學與哲學,2016(37):76-78.
關鍵詞: 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存在問題 對策
一、我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1.人文教育理念缺乏。
首先,在教學中重專業知識教育輕人文素質教育?,F階段,我國的高等教育過于強調過窄的專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而忽略人文素質培養,醫學教育也不例外,導致學生知識面狹窄、人文素質較差等問題。其次,教育實踐中注重技能培訓忽視人文精神。在醫學教育中,臨床實習是其中關鍵的環節,醫院是臨床實習的基地,進入醫院后,帶教老師傳授給他們的是豐富的知識、嫻熟的技巧和成熟的經驗,很少有人給他們講解本學科思想觀念的演化歷史、價值遺產和醫學理論的淵源。因此,學生也只顧追求純粹的知識與技術的提升,而對于醫學本身具有的社會意義,醫術之外的文化、倫理特征過問較少。
2.人文課程設置不合理。
首先,人文素質教育內容薄弱。我國醫學院校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學時大約占總學時的8%左右。人文課程設置缺乏系統設計。課程的開設呈現隨意性、散在性,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人文課程的教學安排集中在低年級,課程設置缺乏全程化和系統性。這種簡單地堆砌人文課程而非真正從整個醫學課程體系出發,不能與醫學專業素質協調發展,自然限制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其次,教育內容理論性強,實效性差,缺乏醫學關聯性。我國醫學院校人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注重理論的探討,普遍側重于范疇、體系的教授,力求知識的完備,而非以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為重點。一些課程內容陳舊老化,未能及時反映當代科技和醫學科學發展的要求,缺乏與醫療實際的聯系,實效性差。并且人文內容孤立,未能與醫學有機地結合,人文社科知識與醫學專業知識間缺乏相互聯系與滲透,缺乏整體優化和靈活性。
3.人文素質教育評價標準單一。
我國人文課程的評價方法以理論考核為主要評價標準。醫學生的人文知識考試成績代替人文素質評價,粉飾教育的效果,產生學生考試成績優秀則人文素質教育措施得力、學生人文素質高的錯覺。這種評價方式達不到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同時也容易把人文素質教育引到應試教育的岔路上去。
4.醫學教育的方法單一。
我們現有的醫學教育方式因受社會就業、競爭的壓力等影響,基本上沿用了中學生的應試教育方式,教學中往往是偏重名詞概念的解釋、基本原理的灌輸,而忽略了展示邏輯推理思維的能力,缺少對分析問題的角度、方法的教育,達不到應有的人文素質教育結果。同時醫學院校的專業教師多是在實驗醫學模式下教育培養出來的,其知識結構中存在人文素質內容缺失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對醫學生進行醫學人文精神的教育,自然很難做到在傳播醫學科學知識的同時,自覺地滲透醫學人文精神的內容。而擔任文科教學的教師又由于缺乏醫學科學基本知識,在授課過程中也不能有效地進行醫學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滲透教育。
二、我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對策分析
1.更新人文教育理念。
面對醫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普遍偏低和傳統醫學教育對人文精神的忽視的現實,只有人們認識到了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才會真正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根據高等醫學教育的現狀,在現階段,尤其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力度,并且要注重醫學生的人文知識向人文精神層面的提升。要花大力氣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教育環境中的每一位師生員工,包括教學醫院和實習基地的帶教老師,深刻領會人文素質教育對于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意義,使這種觀念深入人心、融入每位老師的教學實踐。更新觀念,將人文社會醫學課程納入整個醫學教育學科體系之中,形成自然科學基礎、工程技術科學基礎、醫學保健科學基礎和人文社會醫學基礎并重的新教育體制。各類學校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建立相應的教學與研究機構,以保證人文社會醫學教學的有效實施。
2.完善人文教育課程設置。
在課程體系建設上,加強人文學科課程建設,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構成。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內容應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層,以學科構建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學、“兩課”等;第二層,人文社會科學與醫學交叉產生的邊緣學科課程,主要有:醫學哲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醫學史、衛生法學等;第三層,由多學科融合后形成的綜合課程,主要有:社區衛生保健、醫院管理、人口學、運籌學等。三個層面課程相互聯系。醫學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學內容應保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講授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更多分析和研究醫學領域的人文社會現實問題,并讓學生參加研究和討論,避免單純解釋理論和定義的純理論式教學。醫學人文社會科學教學要重視學生能力的訓練,加強醫學生研究分析并解決醫學領域的人文社會問題的能力。
3.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從事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學科的教學,不僅需要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而且需要一定的醫學知識。中國的醫學院校,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一般由馬列主義教研室的老師承擔,有的學校由包含哲學、歷史、經濟學、德育、自然辯證法、管理、心理咨詢等社會醫學和科教研單位的人文社科系承擔。目前從事醫學人文科學教學的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現象還普遍存在,無論是學歷層次,還是知識結構,水平參差不齊,學人文的往往醫學知識欠缺,而學醫學的又往往人文知識不足,師資水平也成為制約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目前這種狀況,可以讓更多醫學專業教師兼職參加醫學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學工作,同時,培養醫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雙學位人才,畢業后可同時從事醫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學、研究工作,為建設具有合理知識結構的醫學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師隊伍提供根本保證。
4.在醫學實踐中培養人文素質。
醫學的實踐性特點,要求在醫學教育的見習、實習階段,尤其應注重加強人文素質教育。聯系醫學生見習、實習時所接觸的典型實例,進行醫學人文專題講座和案例分析,將醫學人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使醫學生學會從醫學、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去解決醫療問題。醫學生的實習階段不僅僅是對醫學知識技能的實習,還是對醫學人文知識和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的實習。臨床實習期一般是一年,但是這一年對于醫學生的影響可能是終生的,必須把握住這樣一個關鍵時機,加強人文精神的教育,積極創造條件,加強醫學生與社會、病人的接觸,培育學生關愛病人和生命的情感,為他們以后成為不僅具有過硬的醫學素質,而且具有高度的人文素質的高水平醫師打下基礎。
5.改革課堂教學,培養人文素養。
為提高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效果,必須利用一切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發展的現代教學方法。第一,互動式教學。即主張在教學中,教與學雙方互相交流、溝通、協商、探討,在彼此平等、傾聽、接納、坦誠的基礎上,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交融,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如舉例法、案例分析法、討論辯論法等,注重自學與輔導、提問與討論的結合,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人文素質的內化,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實施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第二,體驗式教學。教師應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體驗”的活動情境,采取體驗式教學方法。如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媒體展示或同學表演,再現一定的情境,如看病貴、看病難、看病煩、大處方、醫生冷面孔以及優劣不同的醫德和醫術給病人生命和健康帶來的不同影響等,調動學生切身的感受,引發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渴望。第三,自主式教學。即學生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指導,借助教材和其它工具書、文獻資料,結合臨床,自主學習。特別要加強對選修課的自主學習。教學內容以學生自學為主,帶教老師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以加深理解。教學組織形式由過去單一大班課形式改革為以小組課、床邊教學和病例討論為主體,講座、科研訓練等為補充。學生邊當“醫生”邊學習,由理論到實踐或由實踐到理論,充分利用臨床條件,自主學習,接觸社會,提高素質。
三、結語
總之,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就是要使醫學生明白:醫學是怎樣產生的,醫療實踐是怎樣組織和發展的,在醫療實踐活動中和日常的社會活動中對自然、對社會、對別人、對自己應該有什么態度。什么是正義,什么是邪惡,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應該捍衛,什么應該擯棄,等等。總之,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可以使醫學生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對社會的責任,了解醫學對社會的責任,了解自己的醫療行為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培養真正合格的當代醫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郝希山.融人文精神于醫學教育之中[J].醫學與哲學.2003,24,(3).
[2]張金鐘.醫學教育的人文底蘊[J].醫學教育,2003,(3).
1醫學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顧名思義是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它的核心是人,包括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2]。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醫學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醫學實踐領域中的體現,核心是以人為本[3-4]。醫學人文精神的涵義可理解為關愛生命、以人為本,其核心內容是對人的關照。對于醫學院校來說,人文精神教育應與醫學理論和技術教育同步。
2口腔醫學生人文精神缺乏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人文精神教育未能與國家經濟水平發展的步伐同步,醫學領域同樣如此。臨床醫學人文精神的缺失在于現代醫學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在我國,一些醫學院校和實習醫院未能重視學生的人文課程滲透,對帶教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教學素質缺乏嚴格考核,甚至沒有專門從事醫學人文教育的師資團隊。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學校已具備嚴格的標準和激勵制度來選拔優秀帶教教師,醫學人文課程貫穿醫學本科教育和醫學教育的整個階段?,F代醫學教育體系的變革要求高等醫學教育不僅要關注軀體疾病,也要綜合生物、心理和社會3個因素研究人類的健康與疾病??谇会t學是醫學的重要分支,口腔醫學的教育方式同樣需要不斷變革與創新。然而,我國一些口腔專業教師只注重醫學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而缺乏對醫學人文素養的培養和人文關懷技巧的訓練,同時在我國部分院校,存在口腔醫學專業課教學與醫學人文精神教育脫節,強化了學生“重專業、輕人文”的理念[5]。此外,教師配置方式和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不合格的帶教教師易對學生產生相應的負面影響。隨著醫學發展,社會對醫務工作者的行為和人文素質的要求逐漸提高,新的指導思想對未來醫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6]。這對未來醫學的發展與社會和諧進步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3人文精神培養的改革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