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1 06:38: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培訓班作業輔導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開拓創新,努力實現學歷教育的校本化
學歷教育是教師研修的內容之一,它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學歷層次,拓寬教師的知識背景,改善教師隊伍的專業結構,促進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傳統的教師學歷教育以函授為主要形式,這種形式存在的問題:一是集中面授時間長,工學矛盾大,進修成本高;二是專業設置少,不可能顧及到中小學每一個專業的所有教師;三是內容也只能以經院式通識性的理論課程為主,以致出現學歷提升了,文憑拿到了,但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幫助不大。為了搞好學歷教育,我們提出開拓創新,努力使學歷教育校本化。我們和西南大學網絡教育學院聯合辦學,通過遠程網絡,讓教師不受時空的限制,足不出校就能完成學歷提升的教育。我們面向中小學各學科教師開設了27個本、專科專業,參加學習的教師結合本職工作通過在崗自學教材、教授視頻輔導、同事互助研討、網上作業答疑等多種形式進行個性化的校本化的學,深受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的歡迎,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學歷教育的校本化。2005年以來,我市網絡學歷教育共錄取2535人,至2010年已有1524人順利畢業,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
二、因地制宜,不斷追求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校本化
我們所說的教師非學歷繼續教育,主要有兩種:一是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的、每一個在職教師每年必須完成的一定課時的專業教育,這是一種全員的非學歷繼續教育:二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或業務部門為了一定的目的要求、組織開展的各類專題或骨干培訓,如校長及各層級學校管理干部的培訓,各學科新教師或骨干教師培訓等。十一五以來,我們采用了兩項措施:一是通過網絡實施全員的非學歷繼續教育。(1)與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合作。我們與北京師范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合作,為中小學教師開設的270多個專題和課程,每年組織需要參加全員培訓、需要完成繼續教育課時的數千名中小學教師,結合本校本崗位本人的具體實際有選擇地進行個性化的校本培訓。(2)提供校本化繼續教育平臺。我們根據具體情況,自主研發,通過自學教材、視頻輔導、網上討論、網上作業、網上考核等方式,對全市的中小學教師進行“職業道德與創新能力”、“有效教學、”“塑健康心理,做陽光教師”的全員遠程非學歷繼續教育,為所有需要完成繼續教育課時的教師提供了校本化的繼續教育平臺。
二是將各類專題培訓班辦到基層的學校,實現教師研修的校本化。近年來,我們和以往一樣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的委托,舉辦了各種專題培訓班,有校長培訓班、教導主任培訓班、小學(語文、數學、外語)骨干教師培訓班、初中(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骨干教師培訓班等。為了使這一類專題骨干培訓實現校本化,這幾年除了理論的通識的專家講座集中在進修學校進行外,更多地把培訓班放到基層學校。在培訓中,做到培訓工作與學校的管理實踐和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聽匯報、看資料、開座談會、問卷調查、觀摩活動、聽課評課、研討交流等形式,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將培訓落到實處。
三、以課題為抓手。對實驗學校進行校本研修的指導
為了適應形勢,努力實現教師研修的校本化,十一五期間我申報了“校本研修與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市級重點立項課題。我們以課題研究為抓手,除了組織本校的專業教師進行理論的研究外,還組織一批有豐富經驗的地方專家對實驗學校進行校本研修的指導。五年來,我們結合課題組年度的工作會議,分別到昭關中學、丁伙中學、雙溝中學、昭關小學、丁伙小學等實驗學校進行現場的研修指導。專家組幫助學校分析學校的教師隊伍狀況和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的狀況,總結經驗,肯定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還幫助學校制定新一輪的校本研修計劃。幾年實踐下來,效果顯著,反響很大?!度嗣窠逃贰ⅰ督K教育通訊》等報道了丁伙中學、雙溝中學在這方面的做法,我們通過各種會議、培訓班和刊物、教苑網向全市推廣,起到了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的功效。
——2011年遠程培訓班主任工作總結
符美珍
為認真落實市、縣教育局文件精神,扎實搞好我縣2011年中小學教師遠程網絡全員培訓工作,在縣教育局的領導下,我校積極行動起來,扎實有序地開展了各項工作。至今,本年度的遠程培訓已圓滿結束,作為 班的班主任,與學員們同呼吸、共命運,并肩戰斗了兩個多月下來,我感觸良多?,F將此次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訓前洗腦,明確責任
6月28日,我參加了 縣2011年中小學遠程網絡全員培訓項目啟動暨班主任培訓工作會議,通過學習相關文件和班主任業務培訓,讓我深刻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明確了職責,也提高了業務操作能力,對班級管理和輔導有了新的認識。
二、多項舉措,保證實效
為了確保培訓優質高效,我通過多項舉措及時跟進培訓進度,關注培訓質量,努力打造團結進步、爭優創先的班級文化。一是充分利用QQ群聊作為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兩個多月以來,我風雨無阻,堅持每天登錄QQ以便及時掌握學員反饋的信息并進行相應處理。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回家太晚,實在是累了、困了,也咬牙堅持,很多消息都是我在凌晨發送出去的。二是發揮班委干部的自主能動性,有利保障培訓的順利進行。我們班注冊學員有 人,為了便于管理,我首先成立了班委,以 老師為班長, 、 、 、 老師為學習委員。其次將全體學員分成了六個小組,分別由班委干部協助管理、督促。經過實踐證明,班委干部不但率先垂范,成為學員們學習的榜樣,同時,由于他們工作積極主動,認真負責,有力地保障了培訓進度和實效。三是精心編寫班級簡報,表彰優秀,鼓舞士氣。培訓期間,我根據培訓情況編寫班級簡報,圖文并茂、形象活潑,并借助簡報活躍班級,表彰班級優秀,鼓舞了學員們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高班級學習實效。四是竭力認真批改作業,為學員保駕護航。每次作業后,我總會提醒學員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批改作業時本著對每一位學員負責、為他們保駕護航的出發點,認真負責,嚴格要求,對于不合格的作業,一定會給予中肯的修改意見,督促學員及時修改至合格為準。很多學員虛心聽取建議,經過多次修改,直到滿意為止,全面提高了班級學習成績。
三、踏實工作,初見成效
一、培訓主題
掌握小學體育教學的新技能、新方法和新技術。
二、培訓目標
進一步提高培訓對象的體育教育教學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提高他們開展小學體育教師培訓和專業發展指導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地方各級教師培訓中發揮骨干作用。
三、培訓對象
100名小學體育骨干教師,來自吉林、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四個省(地區),高級職稱,年齡在35-45歲之間。
四、培訓學時
60學時??傮w上分成四個內容模塊,其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成長內容15學時,小學體育教師基礎理論知識內容15學時,小學體育教師實踐教學技能內容20學時,小學體育教學互動與研討內容10學時。其中觀摩內容6學時、研討內容2學時,參與競賽組織活動2學時、觀摩學校體育競賽2學時,學員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作業。
五、課程設置(見表1)
六、實施建議
1.實施方式
(1)組織管理上,行政業務雙線并行
在省教育廳和相關體育部門聯合成立的“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培訓”領導小組指導下,組織管理實行行政、業務雙線并行,形成省、市、縣、校四級行政組織管理網絡,建立并形成了省項目辦、執行團隊、“三支隊伍”(專家團隊、輔導團隊、技術服務團隊)、培訓班級四級業務組織管理與培訓體系。
(2)業務指導上,國家級教學輔導、省級輔導與班級輔導的層級聯動
學校培訓機構嚴格遵循省有關文件的培訓要求,加強教學管理,組建國家級教學輔導團隊,由熟悉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實踐的高水平專家和一線優秀體育教師組成,并設立了專家組、理論教師組和實踐教師組。
(3)理論授課與實踐課研修相結合
我校在近年來的培訓過程中逐步建立了“兩段施訓”培訓模式,集中培訓與遠程指導相結合,在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培訓中逐步開展了遠程指導和實踐指導項目,以突出實踐取向、能力為重的培訓理念,形成了從培訓源頭到培訓過程,再到培訓效果的全程監控,形成了鮮明的東北師范大學特色。
例如,在對長春市優秀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中,將培訓階段分為“學思”與“知行”兩個部分。“學思”階段主要進行了集中的講授學習,包含“師德教育專題講座”“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實施”“觀課議課專題講座與課例點評”三大模塊內容,同時學科導師指導組內的主題研討和學科答疑活動?!爸小彪A段組織并指導參訓教師開展校本在崗實踐“五個一”活動:學一組體育教研方法報告、學員獨立寫一份體育教學設計、參與一次體育教研活動(面對面或在線研討:班級沙龍研討或QQ群)、修改一份體育教學設計、提交一份作業,通過互動交流、答疑研討等形式,結合課程內容和在崗實踐指導內容,進行課例研究方式的校本研修。
(4)建立網絡培訓效果跟蹤調查體系、實時跟蹤和掌握培訓效果
每次培訓結束都要建立學員培訓交流QQ群,通過網絡平臺交流培訓心得、培訓收獲、培訓需求以及培訓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定期調查問卷、電子郵件、網絡聯系等方式了解培訓取得的效果。
(5)課程資源上,符合時代需求,貼近參訓教師需求
本著發揮骨干教師示范引領作用的原則,在課程設計上,本次培訓緊密結合吉林省中小學體育課程設置的特點,緊緊圍繞《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安排培訓內容,切實做到使參訓教師可以在自身體育課教學中用到、用好培訓中所講授的內容。
2.師資要求
根據國家教育部“國培計劃(2011)”的相關規定,加強教師培訓團隊建設,完善培訓項目首席專家制度,組建高水平專家團隊,省域外專家原則上不少于三分之一,中小學一線優秀教師(教研員)不少于40%,要優先遴選“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加強優質教師培訓課程資源的開發整合,充分利用“國培計劃”資源庫,有效開發適用的新資源,注重生成性資源的加工利用,促進優質培訓資源共建共享。遴選優質中小學校設立“國培計劃”參訓教師實踐基地,強化教師培訓實踐環節。我校根據緊缺薄弱學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的要求,開發和使用了以下有效資源:
(1)充分利用和開發“國培計劃”專家庫和“國培計劃”課程資源和資料庫;
(2)邀請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馬凌主任作為我?!皣嘤媱潯毙W體育骨干教師培訓首席專家,充分利用該專家的學術資源和人事資源;
(3)充分利用吉林省、長春市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相關資源,邀請多名吉林省、長春市著名中小學教育的調研員作為授課講師,充分開發和利用吉林省、長春市基礎教育師資資源;
(4)聯合長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合理打造小學體育教師培訓的調研團隊和培訓教師團隊,充分利用已有調研資源和師資資源;
(5)充分利用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在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方面的豐富成果資源和師資資源;
(6)廣泛利用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一級博士學科和四個二級碩士學科的有效資源,以及東北師大體育學院在體育學科基礎教育研究方面的豐富成果資源和強大的師資資源;
(7)充分開發和利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在基礎教學一線實踐的有效資源,以及附小的教學硬件、軟件等方面的豐富資源;
(8)廣泛利用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現有的場地設施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體系資源,包括管理制度、教學設施、實踐基地、食宿條件、醫療保衛等。
3.評價方式
(1)考核評價原則
a 集中講授與主題研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相結合:既注重學員的理論知識成績,又注重學員的實踐教學技能;
b 學習過程性與后續實踐性考核相結合:既要考查學員課堂學習過程的情況,也要考查每個專題學完之后,學員在崗位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技能改進工作、轉變行為、解決實際問題等情況;
c 合格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依據制定的考查合格標準進行評價,也要依據制定的評優標準表彰獎勵“優秀研討小組”“優秀指導與管理教師”“優秀實踐者”“優秀作業”“優秀項目組織者”“優秀學員”等。
d 專家評價與學員互評相結合:學員作業互相查閱,依據相互評價的情況,結合輔導員的評價,確定最終作業成績。
(2)考查合格標準
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3)作業基本要求
a 關于“案例分析”:
將培訓所學知識技能應用于小學體育課堂實踐過程中,或在解決體育課堂實際問題中,或在小學體育課余體育活動中所發生的事件的敘述與評析。
①所寫案例可以是正面的成功案例,也可以是未能解決問題的、結果不理想或不成功的案例。
②所寫案例必須是自己培訓之后發生的事件。
③所寫案例要有明確的課堂主題,案例圍繞某個主題展開,或事件能夠體現或說明某個主題。
④案例要符合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專業特點。
⑤案例要敘述體育課堂的實際過程和現實情況,并進行評析或反思。
b 關于“反思總結”:
將培訓所學知識技能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來體會,總結自己觀念和行為的變化及體育教學中的各種變化等并進行反思分析。
反思總結的撰寫要求觀點明確、重點突出、條理清晰、概括準確、邏輯性強,與小學體育教學和課余體育活動相關。文字樸實簡潔,不宜進行過多的文學渲染。
c 作業字數:
在600-1500字左右。
(4)評優獎勵
a 采用內部評估與外部評估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過程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方式,評選出優秀培訓學員并頒發相應獎勵證書。
b 優秀作業評價方法
①學員評價:作業通過郵件發給每名學員,作為評價參考;
②班指導教師評價:在學員互評基礎上,每班按總學員數的2%選出班級優秀學思作業和3%的優秀知行作業;
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合作的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為了探索在當前形勢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模式、途徑和方法,以便總結可推廣的經驗和有效機制,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重慶市農委決定2013年在全市較大范圍內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其試點工作方案如下:
一、試點區縣
經區縣自愿申報、專家評審、市農委主任辦公會研究審定,萬州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榮昌縣、潼南縣、豐都縣、忠縣、開縣、巫溪縣、秀山縣、石柱縣為市級試點區縣;黔江區、巴南區、武隆縣為農業部試點縣,在完成農業部試點任務的同時,完成市級試點任務。
二、培訓任務和要求
培訓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基礎。要在總結過去幾年農民培訓工作經驗基礎上,結合職業農民培訓對象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思路和辦法措施,使培訓對象、內容和方式更有針對性、有效性,培訓的管理更加規范化,探索新形勢下職業農民培訓的新途徑、新模式、新機制。
培訓試點突出專業、就近辦班和實訓的培訓特色,以提高職業農民(培訓對象)的農業生產專業科技水平和農業經營管理能力為目的,政府辦班培訓為主,探索政府主導、龍頭企業參與合作辦班培訓的途徑和機制。全市2013年試點工作培訓任務1萬人以上,其中試點區縣培訓完成8200人(不包括農業部試點任務和龍頭企業參與合作培訓任務);農機專項集中培訓500人;市高等職院校承擔培訓1200人。
(一)試點區縣培訓
1. 培訓對象。試點區縣按市農委下達的試點培訓任務和培訓辦班的要求,及時落實具體的培訓對象。培訓對象為家庭經營以農業為主,本人就業為農業生產(種植業或養殖業),即全年80%左右勞動時間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且原則上具有初中畢業以上的一定文化基礎和年齡50歲以下的農民,本人自愿。重點以種養業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為主。
2. 培訓辦班。以同一產業辦班和盡可能方便受訓的農民為原則,原則上凡能進鄉(鎮)或村按一個村或幾個相鄰村或鎮辦專業培訓班的,都應到村里或鎮里利用農民田間學?;蛑?、小學等場地辦班培訓。若某些培訓班培訓對象分布于試點區縣各鄉鎮的,亦可考慮在試點區縣某地集中辦班培訓。
3. 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參與合作辦班培訓。試點區縣培訓新型職業農民,采取政府主導,以辦糧油、蔬菜、畜禽等主要農產品保供給的種養業專業培訓班為主;同時,鼓勵圍繞有關區域性特色效益農業,開展政府與龍頭企業的聯合辦班,培訓與龍頭企業密切聯系的生產基地的種養殖大戶,以推進生產基地的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以提高產量和產品質量以及土地綜合產出效益為目的,實現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民緊密合作共贏,如:煙葉生產、蠶桑生產、某一特色水果生產等。龍頭企業參與合作辦班,承擔培訓費用的約1/3,政府承擔的培訓經費不低于2/3,培訓方案由試點區縣農委與龍頭企業共同研究制定,共同組織培訓,共同監督。
4. 培訓內容、方式、時間。培訓以提高受訓者農業專業生產技能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為目的,促進提高產量、質量和效益。培訓內容和方式應針對受訓農民的特點,適應農民的需求。培訓時間為10天,每天凈培訓時間不低于6小時,可一次性培訓,也可根據專業性農事季節的需要和特點分幾次完成。(1)專業技能提升培訓:主要培訓種養業專業生產有關的科技知識、高產優質關鍵技術、病蟲害及自然災害防控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證技術等,采取理論講授與案例分析結合的課堂授課為主,教與學互動式討論、答疑為輔的方式培訓。培訓時間約占總培訓時間的30%。(2)農業經營管理培訓:主要培訓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經營和管理方面的知識、農產品市場營銷與物流方面知識、農業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知識等,課堂授課為主,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突出農業生產經營實踐的案例分析。所占時間為培訓總時間30%以上。(3)實作訓練:在培訓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基礎上,開展技能操作實訓和解決生產技術問題、經營管理問題的實踐培訓。所占時間為培訓總時間的30%。(4)座談討論和培訓考核、技能鑒定:所占時間為培訓總時間的10%。
5. 培訓機構及師資。培訓工作由試點區縣農委組織實施和管理。具體的培訓機構可以是試點區縣的農廣?;蚱渌哂新殬I農民培訓資質的培訓機構,提倡通過競爭機制由區縣農委確定培訓機構。承擔培訓任務的師資應充足,應具備有與培訓課程內容要求的專業和中級以上的專業職稱,并且熟悉農村、農業、農民情況,有較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和教育培訓農民的經驗。承擔技術操作培訓的可以是農村土專家和經營管理能人,其師資條件可適當放寬。區縣師資名冊應報市農委領導小組審查備案。同時,市農委將從有關單位選擇確定一批師資,以支持有關區縣開展培訓工作。
6. 培訓教材。今年試點工作暫選用以農業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和我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新編寫的有關專業教材為主。各試點區縣結合培訓班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組織相應的培訓輔助教材。在總結培訓試點工作基礎上,今年適當時候,市農委領導小組辦公室再組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系列教材的編寫工作,以保證職業農民的培訓教材更有針對性、實用性、規范性和專業全覆蓋。
7. 經費安排。市農委按培訓農民每人補助1500元安排,主要用于培訓農民生活、住宿、交通補助、培訓教材、教具、考察實習等費用開支,講課補助等。
(二)農機專項培訓
由市農機校和三峽職業學院承擔,共培訓500人。受訓對象為農機專業合作社帶頭農民;培訓內容為農機作業操作技能、農機維修養護技能、合作社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經營管理知識等,時間10天;培訓補助經費按每人1500元安排。由市農委農機綜合處負責組織實施和管理。
(三)市涉農院校培訓
分別由西南大學及其榮昌校區、三峽職業學院、重慶市廣播電視大學、市農業學校、市農廣校承擔培訓任務,共培訓1200人。
1. 青年農民創業培訓班:由西南大學培訓中心承擔,培訓100人,對象為初高中畢業返鄉青年農民、返鄉農民工、復員退伍軍人等,由各區縣農委、團委組織申報、推薦,市農委審查備案,培訓具有農業種養業、加工業創業的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本領。
2. 畜牧重點養殖大戶培訓班:由西南大學榮昌校區承擔培訓50人,對象為榮昌縣重點畜牧養殖大戶(養殖場)或專業合作社,以提高養殖、疫病防控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為目的,由榮昌縣畜牧獸醫局組織落實人員,并與承擔培訓任務學校共同制定培訓內容和方案及監督措施。
3. 農業生態旅游經營服務能力提升培訓班:由市廣電大學承擔培訓100人,對象為從事農業生態旅游經營的農民大戶,培訓以規范和提高經營服務水平的內容為主,各區縣農委協助做好培訓對象的申報、推薦工作。
4. 農業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提升培訓班,共850人:一是由三峽職業學院承擔在萬州片區的區縣辦班培訓200人;二是由市農廣校與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在潼南、璧山、銅梁三個重點蔬菜基地縣培訓200人;三是由市農校在豐都縣、酉陽縣、石柱縣等地培訓300人;四是由市農廣校承擔在江津區、萬盛經開區培訓150人,培訓對象都為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重點大戶、農民示范性合作社、家庭農場主等,以培訓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為主,提高生產技能和經理管理能力為目的,由相關區縣組織申報、推薦并參與培訓過程的監督和管理。
以上四種類型培訓班,培訓時間為20天(每天培訓凈時間不少于6小時)。培訓經費按每人4000元安排。培訓機構制定方案報市農委審查同意后實施。
5. 培養農業企業高級管理人才班:在西南大學榮昌校區、三峽職業學院、市農校等涉農院校在讀學生中選錄100人,每所院校錄取人數不少于20人。目標為農業企業培養既熟悉農業專業理論、專業技術,又有一定經營管理知識和能力的實用性高級管理人才。選錄的條件是:在我市涉農院校就讀種植、養殖類農業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中高職二年級學生(原則為高職專科生),重慶籍學生,原則上出生農民家庭,學習較優秀,在校表現良好,能吃苦耐勞,有到農業企業去工作或創業的意愿,學生自愿申請,學校審查簽署意見,市農委核定。培訓在不影響院校正常教育管理的前提下,組織錄入學生研修與管理和農產品市場營銷有關的課程3~4門,采取自學加輔導加到農業企業實踐研修、實訓的方式培訓,在每個學期中對每門課組織輔導1~2次,每次1天;在假期,先集中培訓3~5天,然后帶著學習目的安排到有關企業實習研修,于學校開學前再集中約2天左右開展座談交流討論式培訓。錄取的學生,每個月由市農委補助100元學習、生活費,一年1200元(含實習保險費),學習資料及培訓費用由市農委解決,并對所在院校按一年每個學生安排日常管理及協助培訓經費補助500元,今年100人的培訓計劃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專項經費中預安排50萬元。學生畢業時,經組織考試考核,合格者由市農委頒發“農業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培訓結業證書”,并根據學習情況、個人潛能情況向有關農業企業推薦,經雙方選擇進農業企業工作。100名學生整體為一個大班,由市農廣校一名領導擔任班主任,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日常聯系和管理,組織培訓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每個院校的學生(20名以上)為一個小班,同一專業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學校落實一名同志做好日常管理和上下聯系相關工作。
(四)培訓管理與考核
1. 培訓管理責任。分別為市農委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試點區縣農委負責培訓試點工作的管理責任,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工作,負責試點結束后的總結。
2. 培訓過程監管。由試點區縣農委和市農委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對區縣培訓班、市集中培訓班派員,對各培訓班全過程實施全程監管,重點監管參加培訓的人員、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效果等,建立培訓日志記錄和檢查登記、資料歸檔制度,作為查驗和考核評價的參考依據。
3. 建立培訓效果雙向考評制度。一是對培訓對象的考評。主要考核參訓情況和學習效果并在培訓結束時,進行農業專業職業技能鑒定,對達到專業技能標準和職業農民標準的,分別發給農業專業職業技能證書和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書。二是對培訓機構和培訓教師的考評。在培訓結束時,由各區縣農委組織,培訓過程中專項監督人員參加,參考培訓過程中相關記錄資料,由全體參訓人員和鄉鎮、村領導代表等參加評分,同時通過開展電話調查等多種形式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對承擔培訓任務的機構和教師完成任務情況及培訓效果等進行考核、測評??荚u結果作為是否全款兌現培訓補助資金的依據和是否繼續承擔培訓任務的參考。對培訓機構、培訓教師和受訓農民的具體考核、評價辦法,將由市農委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制定,另文下達各區縣參考。
三、認定工作試點
(一)制定各類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條件、標準。由市農委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組織有關方面的專家在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基礎上,經廣泛討論、征求方方面面意見后制定現階段重慶市各類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條件、標準和認定工作程序。
(二)開展認定試點工作。在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條件、標準及認定程序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后,組織按照農業部的要求,開展認定試點工作。各試點區縣選擇有代表性的鄉鎮1~2個,按統一部署和要求有序開展試點,認定證書由市農委統一制作。市農委將安排一定的認定試點工作補助經費。
四、培育機制探索
培訓是基礎,培育是關鍵。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需要時間,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事關未來農業是否科學、穩定、持續的發展,事關農業現代化是否順利推進。在試點工作中,要發揮各試點區縣的創造、創新作用,探索有利于重慶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健康、快速發展的機制。
各區縣在試點工作中,要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研究一套培育職業農民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積極探索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的實踐行動。一是要對職業農民,加大現有扶農惠農政策的協調兌現落實力度,該傾斜、可傾斜的政策要傾斜;二是要積極主動研究更有針對幫扶職業農民的政策措施,形成培育職業農民隊伍健康發展的、政策體系激勵機制;三是要對職業農民的長遠教育培訓工作盡快研究制定針對性更強的規劃和工作計劃;四是要將職業農民作為農口部門的重點服務對象,建立區縣和鄉鎮農業科技人員聯系幫扶新型職業農民制度;五是加快農民技術員職稱和農村優秀實用人才的評定工作,并制定能更好發揮作用的政策措施。
在今年試點工作結束時,要在認真總結各區縣試點工作經驗和進一步調查研究基礎上,擬制定全市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指導性意見。
五、組織保障措施
(一)成立領導小組。市農委成立以夏祖相主任為組長,分管領導劉啟明副主任為副組長,市農委計劃處、財務處、科教處、糧油處、畜牧處、水產處、特經處、蔬菜處、審計處、監察室等相關處室和市農廣校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市農委科教處,由科教處處長擔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試點工作進行領導,對試點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困難給予及時協調、解決,對試點區縣的工作,開展檢查、督促和指導并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各試點區縣根據自身情況相應成立相應的機構,以保證試點工作有組織有領導的有序開展。
一、學不生厭
“學不生厭”就是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當作生活的必須,這樣自己就會心甘情愿地學習,主動地學習,并且能在學習中享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和幸福。為了提高工作本領,我根據形勢需要與自身的本職工作的要求,始終“咬定學習不放松”,使學習與工作相得益彰,學用相長: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尤其是注重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用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指導工作;系統學習了有關培訓管理工作知識,參加了總局在江西稅務學校舉辦的西部地區培訓管理培訓班,使自己的培訓基礎知識更加扎實;學習了管理學知識,用管理學的前沿知識指導我局的規范化管理和個人績效管理工作;學習了文化管理知識,以不斷充實、勤于鉆研精神去探索和實踐,在領導、同事的幫助下,注意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在實踐中鍛煉成長,在積累中總結提高。
二、勤不言苦
“勤不言苦”在于勤能補拙,更在于勤能生巧。做任何工作,都要勤思考,勤動手。學習要勤奮,工作,同樣需要勤奮。長期以來,我負責教育培訓、規范化、地稅文化三項工作,就只有用一個“勤”字來彌補,勤,而不言苦。
(一)樹立人本理念,強化憂患意識,教育培訓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2010年,全市地稅系統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8期,圓滿完成了全年的培訓工作任務。為了保證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年初制定了全年的培訓工作計劃及培訓工作要點;出臺了《XX年-2010年度教育培訓工作規劃》及《2010-2010年度教育培訓工作方案》,為全系統教育培訓工作早布置、早謀劃;為了加強“六員”的教育培訓工作,我們及時下發了《新余市地稅系統“六員”培訓實施方案》,明確了各崗位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人員的學習內容、要求和目標;按照民主推薦、競爭、擇優的原則,在全省地稅系統率先聘請了13名系統內部兼職師資,修訂了兼職師資聘用與管理作業指導書,在舉辦的第一期稅收管理員培訓班與第一期辦稅服務廳人員培訓班中,系統內部兼職師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組織了第四次業務基礎知識考試,全系統共有110人次參加了第四次業務基礎知識考試,全部順利過關;在長沙稅務培訓中心舉辦了第五期科股干部培訓班,至此,第一輪科股干部培訓工作全部結束,培訓面達到99%以上;繼續抓好市局機關“每日一課”學習,精心挑選、策劃“每日一課”學習內容,克服大家的厭煩情緒,保證了“每日一課”學習的生命力。
(二)夯實管理基礎,探索管理新路,規范化及個人績效管理取得突破
針對規范化管理工作已經開展了三年,2010年度,我們主要探索了規范化管理職能如何歸位的問題,如何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在規范化管理過程中的作用的問題,在全省十一個設區市局,我們率先制定了《規范化常態管理實施辦法》,努力實現了日常工作規范化、規范化管理常態化;強化了規范化文本的評審與修訂工作,嚴格按照pdca循環的要求對工作過程進行控制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進及預防措施;充分發揮了規范化審核和管理評審的糾錯功能,用系統的觀點審視規范化管理體系以及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全面規范地稅人員稅收執法和管理行為,在省局組織的規范化達標驗收過程中,全市地稅系統各個單位全部驗收合格并得到了省局達標驗收考核小組的好評;認真抓好個人績效管理試點工作,深入分宜縣局基層,與干部職工一起探討如何優化績效指標體系,如何改進輔導與考核方式,積極參與績效管理重點課題調研,為試點工作診斷把脈,2010年,個人績效管理試點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三)挖掘文化內涵,拓展文化載體,地稅文化建設如火如荼
緊扣我局“文化耕心、以文化人”地稅文化建設主題,從培育干部職工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理念出發,我們制定了地稅文化建設實施綱要,出臺了2010年度地稅文化建設實施意見,將地稅文化建設的工作項目在各單位、各部門進行分解和協調,做到工作有計劃,分解有指標,落實有依據,為全市地稅文化建設謀篇布局;開展了地稅文化演講比賽,在全市地稅系統引導干部職工深入開展對“繼續解放思想,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不斷推進地稅文化建設,促進地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思考;加強地稅文化工作調研,就“如何在全系統營造崇尚先進、爭當先進濃厚氛圍”,引導干部職工愛崗敬業,崇尚先進,使“和諧聚力”的文化理念落到地稅工作的實踐當中;組織人員深入新鋼公司考察“學習型組織”創建活動經驗,探索“學習型組織”與地稅文化建設,與讀書活動的結合點,推動干部職工的學習熱情,激發地稅文化建設的活力。
三、廉不言貧
由于民辦幼兒園量大面廣,從質量的角度去審視,存在著諸多令人擔憂的問題,特別是師資隊伍建設這一根本性工作十分薄弱。為了提升民辦幼兒園師資素質與能力,提高民辦園保教質量,我校緊緊抓住民辦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這個關鍵,開展了民辦幼兒園“有效師訓”的策略探究與實踐。
一、構建有效的實施框架
民辦幼兒園“有效師訓”是以民辦幼兒園教師為對象,緊緊圍繞教師的實際需求,為教師的專業成長而開展的深受歡迎、富有成效的系列培訓活動,它包含培訓項目、內容、方法、模式、評價等各個環節的有效實施。為此,建立有效的實施框架是民辦園教師培訓活動有序有效開展的關鍵所在。多年來我們在實踐的基礎上構建了如下實施框架。
整個實施框架涵蓋了培訓對象、管理體系、項目研發、內容設置、教材開發、模式探新、培訓評價等。多年的實踐證明,這個實施框架確保了民辦園教師培訓的有序性和實效性。
二、確定有效的培訓對象
培訓對象的確定,直接影響著民辦幼兒園師資的培訓質量。針對我縣民辦園教師數量大且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我們根據分層分類的原則,不斷拓展培訓對象。
在開展民辦園園長與教師全員培訓的同時,我們深切的意識到,幼兒園保教質量實質性的提升以及幼兒園的整體發展離不開保育員、保健員這兩支重要力量,2008年,我們又將目光投向廣大民辦幼兒園的保育員與保健員,組織了保育員和保健員在職崗位培訓,促進民辦園保教工作全面均衡地發展,以進一步提升保教隊伍的整體素質。至今,我縣的民辦幼兒園師訓對象涵蓋了園長、教師、保育員與保健員等所有從教人員,真正體現了橫到邊、縱到底的服務型培訓范疇,實現了培訓對象的全覆蓋與有效化。
三、理順有效的管理體系
培訓工作的有效運行,往往取決于管理的有效性。民辦園教師培訓的管理不同于鎮鄉(街道)中心幼兒園教師的培訓管理,其面廣、量大且辦園地分散,甚至有的幼兒園交通、信息等極不方便,因此,組織管理上具有更大的難度。我們明確地意識到,要組織好全縣民辦幼兒園教師培訓,達成“有效師訓”的最佳成效,除了縣教師進修學校的組織管理外,具有良好條件的中心幼兒園的引領與管理是一種既直接又有效的管理策略。于是我們從2002年起就提出了建立園本研訓試點幼兒園的構想并付諸于行動。通過幼兒園申報、現場考評,19所中心幼兒園被縣教育局批準為園本研訓試點幼兒園。這些培訓點除了開展本園教師的培訓外,還承擔著組織轄區內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全員培訓,形成了一個條塊分明且園與園結對互動的培訓網絡。由此逐漸構建起了縣教師進修學校園本研訓點民辦幼兒園的三級服務型培訓管理體系:即以縣教師進修學校為龍頭,統籌指導全縣各級各類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工作,制訂培訓計劃,出臺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各類縣級集中培訓:以19所園本研訓點為培訓主陣地,指導、帶動全縣各級各類民辦幼兒園開展全員培訓:各民辦園除了落實上級指定的培訓內容外,還要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各種適合本園教師發展需求的活動。
經過多年的實施,三級培訓管理體系運行順暢,管理職責明確、到位,為民辦幼兒園教師培訓的有序、有效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特別是19所園本研訓點在實踐的過程中也構建起了適合本培訓點特色的園本研訓輔導模式,充分發揮了大園帶小園的示范輻射作用,保證了我縣幼兒教師培訓管理體系的有效運作。
如縣中心幼兒園對輔導轄區內的17所民辦幼兒園實施了質量提升“六個一”工程?!傲鶄€一”工程分別是每所民辦園的教師每學年在本園上一堂教學公開課;每所民辦園每學年向整個輔導片展示一次教學觀摩活動;整個片區每學年組織一次民辦園教師業務競賽活動:片區每學年組織一次工作先進評比;片區每學年組織一次民辦園檔案管理評比;輔導片每學年組織一次民辦園幼兒發展水平總體評估?!傲鶄€一”工程實施以來,轄區內民辦園紛紛響應,對照要求認真實施。同時,片區還成立了互助獎勵基金會,獎勵基金用于獎勵“六個一”工程評比中的先進園或獲獎者,從而健全了輔導管理機制,提高了培訓輔導轄區內民辦幼兒園的辦園質量以及教師整體素質,同也使這些民辦園找到了歸屬感和幸福感。
四、研發有效的培訓項目
培訓項目的研發,將直接關系到培訓質量的高低。我們針對民辦幼兒園教師的需求,開發了適合本地實際、切實可行的培訓項目。按參訓對象劃分,有園長培訓、教師培訓、保育員培訓、保健員培訓四大類共15個類別的培訓項目,如園長培訓有任職資格培訓、提高培訓、專項培訓;教師培訓有教學基本技能專項培訓、任職資格培訓、按需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學歷培訓、教師資格認定考前培訓等:保育員培訓有職業資格培訓、上崗培訓、復訓、骨干保育員培訓:保健員培訓有上崗培訓、復訓等。同時我們還根據民辦園早教工作的現狀,為規范早教辦學行為、培養合格的早教人員,提高早教質量,開展了育嬰師培訓。每一個類別的培訓項目均按參訓對象的狀況與發展需求設置課程和組織實施,層層深入、不斷遞進與完善。
這些培訓項目的研發與開展,實實在在的提升了廣大園長、教師、保育員、保健員的綜合素質。園長任職資格培訓的開展,使我縣民辦幼兒園園長執證上崗率率先在整個寧波市達100%,落實了園長持證上崗制度,并得到各級肯定與推廣;骨干教師的培訓,發揮了她們在民辦幼兒園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激發和帶動了一大批教師學習業務的熱情和能力的提升;教師資格認定考前培訓的開展,使更多的民辦幼兒園教師符合了準入制度,成了一名真正有資格的幼兒園老師:教學技能技巧的專項培訓,使基本功薄弱的教師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舉行的各類教學技能技巧比賽中,民辦園教師獲獎率明顯增高;育嬰師職業資格認定考前培訓,近200名教師通過考核,獲得中高級育嬰師資格證書,成為一名合格的早教老師。近年來更有部分民辦園的教師考進了正式教師編制。
五、設置有效的培訓內容
在民辦幼兒園園長、教師、保育員、保健員培訓中,我校堅持調研在先的培訓機制,深入幼兒園,通過與教師(園長)座談、個別交流、發放問卷等方式了解廣大園長、教師、保育員以及保健員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礎上精心設置培訓課程。如進行《寧海縣非在編幼兒教師現狀調查問卷》,分析我縣非在編教師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實施措施;進行《民辦幼兒園園長、教師培訓需求調查問卷》調查,建構起了分層分類培訓模式和群集型與分散型相結合、幼教領域內容與幼教領域外拓展性內容相結合的課程模塊。如,縣級長期培訓班(培訓時間跨度為1年或1年以上的班級),課程內容以群集型為主,以主題形式設置,每個主題又由若干相關專題構成。短期培訓班內容以分散型為主,根據需要組織若干研討性專題。這些課程的設置,圍繞著培訓對象與類別開展,既體現理論培訓與實踐培訓相結合的原則,又呈現針對性和靈活性相統一的特色,深得廣大園長與教師們的好評,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滿足了教師們的不同需求。
六、開發有效的培訓教材
目前,適合在職幼兒教師培訓的教材不多,而符合在職民辦幼兒園教師需求的培訓教材更少,因此,我們組織本校教師以及幼兒園骨干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匯編了我縣民辦幼兒園教師的系列培訓教材,如《教學簡筆畫一寧??h幼兒教師基本功培訓教材(試用)》《手工制作一寧??h幼兒教師基本功培訓教材(試用)》《幼兒歌曲彈唱一寧??h幼兒教師基本功培訓教材(試用)》等。這些培訓教材應用于全縣幼兒園園長、教師培訓中,園長和教師們均把其作為一份寶貴的教學用書珍藏并在實際管理與教學中使用,甚至在幼兒教師考編、教師資格認定中,這些培訓文本也成為了她們手中重要的參考資料。上級領導對我縣自編的系列培訓教材十分贊肯,《教學簡筆畫》等培訓用書曾被部分兄弟縣市采用,我縣職高幼師班還將我們的自編教材作為教學補充材料。
七、探索有效的培訓模式
培訓模式是人們在實踐中對培訓工作方式規律性的認識,是培訓內容的支架和載體。但當前幼兒教師培訓普遍存在著培訓方式單一的現狀,培訓方式更多的只停留在專家講座,以講授為主的形式,缺乏教師間的互動與交流,不利于培訓實效性的提高。于是,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進行了培訓模式多元化與有效性的探索與實踐,主要有分層分類式、科研推動式、菜單式、與企業聯姻式、小組交流式、案例研討式、異園蹲點式、以賽促訓式、骨干引領式、主體參與式等十種。
如異園蹲點式在園長提高培訓中實施,使園長們實實在在得到了收獲,促進了自我成長。異園蹲點原則上按不同班級園長的需求開展。針對甲班27名來自辦園規模大,上星級的民辦園園長的需求,安排她們到縣級中心園取經,深入了解縣級中心園的辦園理念、管理模式、教學風格、辦園特色、校園文化等,使之能將蹲點所獲來指導自己的辦園行為,進一步提升辦園水平。乙班的園長來自規模較小、無星級的幼兒園,該班的80多名園長想到同樣類型但有較高聲譽的民辦幼兒園去學習取經,了解她們的管理模式、教育教學等,我們就有針對性地把她們安排到興華幼兒園、金蘋果藝術幼兒園等上規模上等級且辦園理念新、管理效益高的民辦園蹲點。通過參觀環境、聽取匯報、觀摩活動、查看資料、參與式研討、特色講座等解剖麻雀式的蹲點活動,收到了極佳的效果,深得園長們的一致歡迎,大家期盼著有再一次的異園蹲點活動。
這些培訓模式均來源于實踐,并經實踐所檢驗,均取得了極佳的培訓效果。
八、嘗試有效的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的構建,將促進培訓更加規范、科學、有效。我校在民辦幼兒園教師培訓中,邊培訓邊摸索,’初步構建了有效的評價體系,并在培訓中試行。
評價主要涉及四個層面:
其一,對培訓機構的的培訓工作進行評價。我們教師進修學校每舉辦一期長期培訓班,均組織學員進行對培訓機構的評價,主要評價培訓機構培訓內容的設置、培訓的組織服務工作等。同樣的,每辦一期短期培訓班則以學員書面評價、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為下一期培訓組織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提供經驗。
其二,采取了“評上促下”的評價方式,對民辦幼兒園的管理指導層19所園本研訓點進行檢查評估工作,評價其對民辦園全員培訓的指導工作,達到窺一斑見全豹的效果。在“十五”、“十一五”收官之年,為貫徹“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理、以評促發展”的工作方針,進一步總結提煉“十五”、“十一五”期間園本研訓工作的有效做法與特色亮點,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從而提高園本研訓的規范性與實效性,開展了全面評估驗收工作。通過評估檢查,分別評出優秀級、良好級以及合格級園本研訓試點幼兒園。
其三,對培訓者進行評價。評價涉及組班教師的服務管理工作、講課教師的講課內容、講課方式、課堂效果以及改進意見等。
其四、對參訓者進行評價。主要評價學員的學習態度、出勤、作業等,評價方式有學員自評、小組評價、集體評價、作業展示、操作競賽等,在評價的基礎上,評選出優秀學員,以達到培訓效果的最大化。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人才培養關鍵期;教學理念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遍應用,社會各行各業都急需大量的、各個層次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是剛性的[1]。美國勞工部統計局2008年報告預測,計算機專業人才是2006~2016年增長職位最多的。但是,我國目前卻有相當一部分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很難就業,因為大學期間沒有把握好學習機會,不具備基本的專業能力和素質,看著機會從眼前丟失。這些學生悔恨、愧疚,心情非常復雜,在二類本科院校中,這種狀況更加突出。
本文通過對3個二類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的調查分析發現,二類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教育存在一個關鍵時期,如果學生在這個關鍵期內能夠把握住學習進度和質量,則會有效地提高專業素質。
1本科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關鍵期
每年6、7月份是高校畢業生集中就業的高峰期,經常有用人單位來學校招聘,不少學生能很輕松地找到滿意的單位,順利走向工作崗位;也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無法就業。為此,我們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了3所二類本科院校,開展問卷調查。問卷涉及了近幾年來計算機本科畢業生的實際就業情況,結果顯示,大約有60%的畢業生可以直接就業,15%~18%的畢業生考取研究生,余下的22%~25%的學生中,有一部分繼續參加社會上的就業培訓,還有一部分成了“啃老族”。通過對畢業生和家長的調查,集中反映了一個共同問題:學生在大學一、二年級太放松了,對基礎課程沒有學習興趣,掛了一些課程,大三雖然開設了感興趣的專業課程,可是前面兩年沒有學好,重修課程太多,沒有精力認真學習三、四年級的專業課,只好混日子。
調查問卷有30多個問題,從不同角度采集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點、學習壓力、成長環境、考試成績等信息,共印發了1000份,分春季和秋季兩個學期調查。調查對象是3所二類本科院校的計算機系學生,共收回有效調查問卷863份。下面對幾個普遍性問題的調查結果進行詳細分析。
1.1課堂出勤率的調查統計
課堂出勤率是考察學生學習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調查問卷中設計了如下問題:
我()無故缺課。
備選答案:(A)從不(B)偶爾(C)經常
表1和表2顯示了兩個學期的調查結果。
調查統計數據表明,二、三年級學生的課堂出勤率各自相比變化不大,而大一下學期的出勤率較大一上學期變化比較大。通過與其中一所學校的學生座談,我們了解到:秋季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參加完高考,有近三個月的時間閑散在家,非常向往大學的生活和學習。因此他們剛入學的時候熱情很高,第一學期課程出勤率很高,作業完成情況和考試成績都比較理想。從這里得出的結論是,本科第二學期應該嚴格抓課堂出勤率,加強學風建設。
1.2期末考試成績統計
考試(核)成績可以反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區分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由于各個學校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課程和講述的深淺程度不同,完全用分數統計會有一定誤差,因此調查問卷設計的題目是:
你認為上學期期末的考試題()。
備選答案:(A)很難(B)適中(C)過易
表3和表4顯示了兩個學期的調查結果。
從調研數據統計看出,2007年春季的調查結果反映的是2006年秋的期末考試情況,也就是大一新生的第一次期末考試統計數據。大一新生認為期末考試很難的為2%,有的學校甚至為0%,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人認為期末考試很難;而認為期末考試過于簡單的大約是55%,這個比例是比較大的,而此后各學期的比例大幅下降。
在某學校的學生座談會上,學生們反映: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習,期末考試時,大一新生發現考試題比想象的簡單多了。甚至有些學生感到有些失落,覺得一學期的辛苦努力不值得,由此以后就不那么刻苦了。第二學期開始逃課、玩游戲、睡懶覺,逐漸出現了幾門掛科。轉眼到了大三,核心專業課開始了,基礎好的學生紛紛進入了老師的項目組,邊學習邊實踐,大學生活進入佳境。這對前面逃課的學生有極大刺激,想想入學時大家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現在卻有這么大的差距,但是后悔已晚。
在大二到大四的期末考試統計數據中,學生感覺很難的占23%~48%,這并不說明考試難度增加了,而是基礎知識沒有學好,課堂出勤率下降導致的。
通過對本問題的調研統計,得出結論: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應該讓30%以上的學生認為有較大難度,5%以下的學生認為過易,其余的認為適中。適當給學生增加壓力和緊張感,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1.3核心專業課程及課時分配
2002年,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簡稱CCC2002)提出了本科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知識體系,包括14個基本的知識領域[1]。各個學校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師資條件,制訂了本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計劃。被調研的三所院校中,計算機核心課程的安排均有所不同,我們選擇比較典型的一個進行分析,如表5所示(課程名后括號中的數字是該課程的總學時)。
從表中看出,該校計算機專業第一學期安排了計算機導論和C語言I兩門課程。第二學期安排了C語言II,這是C語言程序設計的實驗課,每周2學時。第五、六兩個學期開設的專業課程比較集中,學生的熱情比較高。通過與教師座談,發現第二學期集中開設了物理、高數(下)等公共課,因此專業課程的分量減輕了。授課教師反映:大一學生對實驗課的認識還停留在中學時代,認為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課,因此重視程度不夠,經常是不做任何準備就來上實驗課。另外指導教師人數過少,通常是2個老師帶4個班,大約100多名學生,實驗課效果很差。這是計算機專業的第一門實驗課,如果養成相互復制、抄襲的惡習,對以后幾年的實踐性環節影響極大。
對本問題的調研結果說明,應該在第二學期加強專業課力度,特別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作風,加強實驗指導。
1.4針對畢業生的調查問題
為了更全面地反映專業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我們專門對已畢業的學生進行了追蹤調查,問題之一是:
()課程對自己的專業水平提高影響最大。
備選答案:(A)C語言(B)操作系統(C)數據結構(D)其他________ (允許多選)
對于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畢業生的回答中都有“C語言”選項。
綜合調查問卷中其他問題的統計結果,我們分析,計算機系的學生第二學期的出勤率、考試成績、自主學習時間、實驗指導不夠等問題比較集中,而優秀學生在這個學期的自主學習時間比較多。也就是說,如果第二學期能夠在學風建設、課程安排、實踐指導等環節采取有效措施,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成材率。因此,我們確定第二學期是二類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期。
2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關鍵期的教學改進
通過分析調查問卷,我們對其中一所學校的專業教學計劃進行了適當調整,并做了一些教改嘗試。
2.1調整教學計劃,保證專業課程體系的連貫性
經驗告訴我們,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第一、二學年基礎課程的學習十分重要[2]。因此,在調整教學計劃時,應該主要考慮基礎課程的連續性,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加強第二學期專業課的力度。把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增加到96學時,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各占48學時。C語言I的重點是程序設計入門,為了降低難度,只講到指針的簡單應用;C語言II是提高部分,講述一些復雜指針的應用,重點放在實踐環節。同時增加輔導教師的力量,每5名學生配1名輔導教師,如果按120人同時上機計算,大約需要配備24名輔導教師。為了保證輔導教師的投入,我們選擇了20名碩士研究生,即每30人配1名教師和5名學生,共投入24人指導實踐環節。實踐證明,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基本保證了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比較細致的指導,杜絕了多年來屢禁不止的互相復制和抄襲程序的混亂局面,普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
我們認為,學生還應該有適量的課堂專業課學習時間,因此在第二學期增設了選修課Web應用技術,共32學時,主要讓學生了解Internet環境下的基礎應用技術,介紹Web網站建設的基本方法和相關技術,提高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增加成就感和自信心。該課程講課16學時,上機操作16學時,每15人配1名輔導教師。課程結束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建設一個小型網站,并提交網站策劃書和完善方案,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策劃能力和撰寫論文的能力。
2.2加強實踐性環節,因材施教
培養實踐型、創新型人才是社會對高校提出的新要求[3]。為了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和專業素質,該校組織了兩個課外輔導班。一個是ACM大賽輔導班,每周1次,由專業教師授課。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被譽為“計算機界的奧林匹克”,是世界公認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參賽對象以大學為單位組隊,每支隊伍由教練及3名正式隊員組成,其目的是展示大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軟件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由于ACM大賽對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有很大幫助,因此獲得了全世界高校學生的重視,每年全球總決賽的參賽學校都包括MIT、CMU等世界一流大學。從2007年開始,該校已經參加了3年不同賽區的選拔賽,比賽名次逐年提高。這個培訓班的成員是經過嚴格選拔的,要求學生數學基礎好,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參加培訓班的學生首先從心里上很有優越感,認為自己是智力超眾,成績優秀。他們在培訓班中的學習非常自覺,老師只管上課,不必負責上機指導。
第二個輔導班是該校計算機系與北京亞和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軟件人才實訓實驗室,該實驗室一天十幾個小時隨時接待學生,全天有公司派的輔導員指導。實驗涉及不同內容、不同層次和不同技術;培訓教材是一套精心設計的上機實訓教例,內容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適合不同層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至今為止,該校接受這套培訓課程的學生已有數百名,他們的專業水平和素質均有了明顯提高。這個培訓班的特點在于,不論學生的程度如何,一定有適合他的訓練內容,遇到問題隨時可以獲得指導教師耐心、有效的輔導。每位學生跟著培訓教材學習,能力自然提高。
2.3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能嫻熟而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策略完成教學任務,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4]。對初登講臺的年輕教師來說,要解決“會教”的問題,需要廣泛地學習。選擇一種基礎、穩定、簡潔的教學模式進行模仿嘗試,是最簡單、可靠的方法。而教學模式付諸于教學實踐,須經歷三個過程:理解教材、教學設計、課堂講授。對這三個過程的處理,體現著教師的教材分析處理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板書設計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綜合素質。
3總結
隨著高校教師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試驗,我們逐步積累了一些寶貴的數據。本文通過分析調查問卷采集的數據,說明二類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第二學期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通過合理地調整教學計劃,加強實踐環節的指導力度,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設計有效的課外作業和實踐課題,可以有效地豐富學生的閱歷,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素質。
參考文獻:
[1]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研究組.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 呂品. 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中需正視的問題[J]. 理工高教研究,2005(8):111-112.
[3] 周曉梅,薛雁丹,湯銘,等. 大學生實踐課程實施初探[J]. 計算機教育,2009(15):107-109.
[4] 殷壹.關于提高教師授課水平的策略與途徑[J]. 中國輕工教育,2006(增刊1):154-155.
Exploration on Colleg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Critical Period for Computer Specialists Training
WU Jie-m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