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低保清理整頓工作總結
時間:2023-01-12 18:33: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低保清理整頓工作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基本情況
XX鄉轄5個村、48個社, 12600 人,2630 戶,此次清理檢查城鄉低保對象296戶762人,優撫對象63人,五保孤兒38人,高齡老人104人,覆蓋面達到了100%。通過對全鄉28戶35人城鎮低保對象和268戶727人農村低保對象的核查,共取消180戶497人的城鄉低保資格,清理出已死亡高齡老人6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一安排部署,明確清理檢點
為了保證清理檢查工作的順利開展,我鄉成立了由鄉長程飛雨任組長,人大副主席白海善、民政辦主任梁強為副組長,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民政對象清理檢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五個清理檢查組,檢查組組長由聯村領導擔任,每個組有2-4名工作人員,村社干部隨檢查組全程參與,鄉、村干部人人簽訂了清理檢查責任書,確保清理工作有序推進。同時根據我鄉實際情況,制定下發了《XX鄉民政對象清理檢查實施方案》,明確了清理檢查工作的指導思想、方法步驟、對象范圍及時間要求等具體內容,并在全鄉民政工作會議上由鄉長程飛雨對清理檢查工作進行了動員部署,明確了清理檢點。一是城鄉低保對象。把清查低保亂象問題作為清理整治重點。逗硬清查是否嚴格按程序審核審批,“土政策?!?、“關系保”、“人情保”是否整治取締到位,是否還存在違反低保政策、擴大保障范圍的保障人員,是否存在“一戶多折”或“一折多戶”,是否存在干部保管證折、低保金未到戶、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和貪污等問題,是否存在干部職工家屬享受低保,是否嚴格按政策清退不符合條件對象,鄉、村調查核實的主體責任是否落實,是否在低保辦理過程中存在違法違紀問題。二是重點優撫對象。重點清查自然減員對象是否及時取消、上報,是否存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或離退休人員享受優撫待遇現象,是否存在未服兵役人員享受優撫待遇問題,是否存在干部職工違規持有或保管證折情況,是否嚴格按程序審批,是否在優撫辦理過程中存在、弄虛作假、靠山吃山、貪污賄賂等違法違紀問題。三是高齡補貼對象。重點清查自然減員對象是否及時取消、上報,是否存在干部職工保管證折,是否存在身份信息造假、虛報冒領等違紀違規行為。四是特困供養對象。重點清查自然減員對象是否及時取消、上報,鄉、村對散居五保、孤兒、“三無”人員是否落實了代養責任人,是否存在符合政策條件對象未納入保障范圍的情況,是否存在干部職工保管證折,是否存在弄虛作假騙取補助資金行為。從而提高了民政對象清理檢查工作的針對性、嚴肅性,保證了清理檢查工作有序開展。
(二)強化宣傳動員,創新工作機制,提高清理整頓工作實效
為了擴大這次民政清理行動的影響力和民政政策的知曉率,我鄉多措并舉加強了民政對象清理檢查和民政政策的宣傳工作。一是利用會議、墻報、標語、手冊、傳單,對清理檢查工作的目標、要求、范圍、時間和對象進行廣泛宣傳,對民政政策強化宣傳,大力營造專項清理檢查活動的氛圍。讓群眾人人知情,個個參與,搞好政策宣講和普法宣傳,推動民政政策進鄉村、入人心,促使民政工作接地氣、受歡迎。讓廣大干部群眾真正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在全鄉有效形成全力支持清理檢查工作的良好氛圍。二是設立了城鄉低保義務監督員,吸收部分村民代表參與城鄉低保清理檢查工作并對日常城鄉低保工作進行監督。三是開通舉報電話,暢通舉報渠道,接受舉報投訴和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接受社會各界對城鄉低保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細化了工作措施,拓展了清理整頓工作的途經。
(三)細化工作措施,明確工作責任,全面開展清理檢查工作
為了做好此次民政對象清理檢查工作,清理檢查組與各村、社聯合行動,社社召開群眾會議,群眾評議,張榜公示。對正在享受保障待遇的民政對象家庭情況進行全面入戶清查。在具體工作中采取了入戶調查、走訪調查等形式進行全面了解。入戶調查即工作組深入到低對象家中,核對戶口簿和低保本,詳細查詢對象收入狀況,客觀評估經濟條件,并認真填寫“民政對象入戶調查表”,將情況發生變化、目前已不再符合政策的保障對象及時清退;走訪調查即工作組通過向正在享受保障待遇的民政對象的鄰里及村干部等知情人士了解情況,并填寫“民政對象走訪調查表”,對群眾反映已不符合保障政策的重點對象進行二次復查,對經查實確已超出低保保障范圍的補助對象予以取消。在清查工作中,嚴格責任追究,落實“誰清查、誰簽字、誰負責”的工作責任制。檢查人員必須如實在清理檢查表上簽字,對由于核查不認真、不全面、漏查、錯查等問題,引發矛盾的追究檢查人員的責任。對清退對象講清政策、說明理由,認真做好解釋工作,爭取他們的理解支持,并經公示無異議后上報縣民政局,停發或減發低保金,避免矛盾的產生和激化。在清理檢查中做到了應保盡保和應退盡退,實現了真正的動態管理、分類施保,專項清理檢查取得了明顯效果
(四)完善制度建設、形成長效機制,鞏固清理檢查成果
現將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年工作總結和*年工作要點報告如下:
一、*年工作總結
過去的一年,承接“十一五”良好開局之勢,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領導下,在市人大、政協監督和支持下,依靠全市人民,團結奮斗,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融入大局,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前鋒平臺優勢,踐行“四個重在”、傾力打造“五個重要”,超額完成了本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在建設海峽西岸國際性旅游度假城市的征程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一)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勢良好,各項指標超過預期,“十一五”規劃部分指標已提前完成。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1億元,比增16%;財政總收入3.7億元,比增68.54%,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62億元,比增60.3%,財政總收入增量和增幅均居南平十縣(市)首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4億元,比增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7億元,比增13%;外貿出口2789萬美元,比增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0元,比增20%,農民人均純收入5632元,比增1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2.26億元,比增4.6%,各項貸款余額27.18億元,比增33.72%。連續兩年被評為“福建經濟發展十佳縣(市)”(名列第4)。
(二)旅游產業素質穩步提升。武夷山景區被評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入選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并納入旅游精品線路;在中國風景名勝區網絡評選中,被評為“最佳資源保護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最受群眾喜愛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全國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十佳單位”。持續開展“百座城市亮武夷”營銷活動,實現新增百萬游客的目標,共接待游客542.14萬人次,比增22.4%;旅游總收入23.27億元,比增23.9%。開行旅游專列131對,旅游包機317架次。茶旅整合營銷成為全年旅游市場營銷的重頭戲和亮點,先后在晉江、上海、福州、北京、泉州成功開展“浪漫武夷、風雅茶韻”茶旅營銷活動,母樹大紅袍送藏國家博物館,成為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首份現代茶葉。大紅袍首次敬獻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借助大篷車、大活動、大媒體、大網絡、大企業等多種方式,有效開展營銷。成功舉辦全國主流電視媒體聯合采風大賽、奧運選手舉重選拔賽、全國定向運動錦標賽、首屆武夷山國際禪茶文化節、億萬老年人健身展示大賽暨首屆中國武夷山老年文化旅游節等大型活動;組團參加云南昆明國際旅游交易會、蘇州中國國內旅游交易會、長江三角洲旅游交易會、沈陽世界遺產節、湖南旅游精品博覽會、中國(寧波)旅游投洽會、廣州國際旅游文化節、大連東亞國際旅游博覽會、廈門國慶黃金周大型花車巡游等10多個國內專業會展及促銷活動;在央視、《中國旅游報》等國內主流媒體和香港、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開展旅游形象宣傳;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旅游帶、徐霞客旅游帶等區域加強交流合作;深化與臺灣“兩山對接”、“兩門對開、開門見山”旅游合作。開展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摩的”、“野導”拉客,旅行社非法經營、低價競銷、假冒星級飯店、餐飲購物欺客宰客等行為,強化對旅游飯店、旅行社、導游員動態管理,促進旅游市場規范化。扶持旅游企業發展,高爾夫酒店申報五星級旅游飯店通過國家旅游局明查程序,悅華酒店啟動創建五星級旅游飯店,海晟國際大酒店、望峰花園酒店獲得全省金葉級“綠色旅游飯店”稱號,武夷山海外國際旅行社成為全省首家民營出國游組團社。全年旅游持續“安全、質量、效益、有序”。
(三)項目運作取得成效。全年投資2000萬元以上新辦項目60個,比增87.5%,50萬元以上新開工項目320個,比增15.3%。列入省、南平市級重點項目10項,累計完成投資4.9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34.34%;列入南平市“四個一百”項目104項,完成投資15.4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26.49%。市本級60個重點項目(其中25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3.36億元。一批事關全市發展大局的重大項目被引進、建設或規劃之中,總投資2億多的武夷廣場(含山水實景演出)項目動工建設;濱江大道項目完成整體規劃設計,度假區段已動工建設;引進寶龍集團投資30億建設國際會展中心,引進三木集團投資8億建設年接待60萬人次的自駕車旅游服務基地。高教園區四期、九曲溪上游旅游資源整合、高爾夫球場三期擴建、機場擴容提升、楓坡至公館道路拓寬、桐星公路改造等重大項目扎實推進。浦南高速有望今年國慶前建成通車,武邵高速公路已入場施工,寧武高速公路的外業勘測和施工設計有序進行。完善項目工作機制,建立項目評審制度,評審項目17個。加大項目征地、拆遷力度,成立項目征地、拆遷工作領導小組,集中半年時間持續抓征地工作,全年共征收土地1534.1畝,支付征地補償款6721.75萬元。
(四)工業平臺扎實推進。正確把握“旅游為主、工業為輔”的要求,持續工業發展。全市工業產值18.31億元,比增3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56億元,比增50%;實現工業稅收1.07億元,比增1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稅收0.97億元,比增227.3%。加快武夷新區建設,完善新區總體規劃,編制控制性規劃,拓展仙店東、南、北三大片用于發展保稅物流產業、生物科技產業和創意產業;投入500萬元完善區內路、水、電、訊等基礎設施,開展武夷新區三期用地的調整、征用和報批工作。建立健全工業服務體系,實行市領導掛點企業制度和部門選擇服務企業制度。嚴格做好新區環保工作,把好環保關;加大環保投資,加快推進新區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加強園區土地集約化管理,依法收回未按合同時限開工建設的土地100畝。目前,武夷新區入園企業38家,其中在建15家,已投產23家,用工2600人。園區工業企業實現產值5.16億元,預計全年可完成稅收1500萬元。
(五)新農村建設全面展開。出臺《武夷山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關于推進國際性旅游度假城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確定22個行政村作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并制定配套措施。在農業產業上:加快產業化進程,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總數達33家;新增茶園面積3982畝,總面積達10.6萬畝;種植煙葉面積2.8萬畝,產值4601萬元,實現稅收1012萬元;新增竹山面積700畝,新開竹山機耕路283公里,竹業總產值達4.14億元。在農村基礎設施上:完成農村飲水改善工程20處,受益人口8000人,投資近9000萬元完成農村公路硬化183公里,新增通車行政村25個,基本實現所有行政村通水、通路、通電、通訊。建設農村客運站2個、候車亭20座,開通28個自然村62公里機耕路。完成12個行政村25公里農村巷道硬化和21個行政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建設;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累計投入2065萬元整理土地1.06萬畝,受益涉及3個鄉(鎮)12個行政村;投資1300多萬元完成92個煙田基礎設施項目;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550口,投入93萬元建成8個垃圾焚燒窯、1座垃圾中轉站、83個垃圾池,有力保障村容整潔。在“三農”服務上:完善農村工作機制,推行“兩制一配套”制度,持續“南平機制”,下派第七批科技特派員51人;繼續開展“雙百聯動”,健全互動聯動幫扶機制,113個掛點單位為掛點村投入幫扶資金280萬元,扶持和發展各類經濟項目50個。加快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發展“農家店”14個,新建農村流通信息站22個。成立特色產業化經營組織27個,洋莊鄉綠源西芋專業合作社入選全國首批“千社千品”富農工程專業合作社。預計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4.5億元,比增6.5%。
(六)改革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成立茶業局,加強對全市茶產業發展指導;完善綜合行政執法機制,積極向上申報成立行政執法局。推進景區、度假區體制改革,制定《關于加強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工作的若干意見》,完善景區議事規則和決策機制,規范運作程序;全面落實5A級景區及全國文明旅游景區的管理標準。規范土地規劃管理,出臺《關于加強土地市場和城市規劃管理暫行規定》,依法處理幾年來違反容積率等規劃指標的項目,建立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動態巡查責任制和規劃、國土臨時協管制度,加大對違章建設的查處力度,全年共查處土地違法案件25件,通報房地產違章建設16件,拆除非法占用土地及違章建筑1.2萬平方米;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順利完成。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112個行政村的林改工作。穩步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實行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實施農村財務計算機網絡監管,建立覆蓋全市10個鄉(鎮)、街道及115個行政村的財務監管網絡;加強國有資產及“非經”資產管理,49個單位新納入管理;在武夷、興田、嵐谷啟動“鄉財縣管鄉用”改革試點。
(七)人民得到更多實惠。扎實開展為民辦實事,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社會保障方面: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01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514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7%;深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市農民參合率達到92.75%,比增4.98%;完善災害應急體系,下撥救災款222.26萬元,落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放低保金561.2萬元;落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發放救助金13.99萬元,救助213人次。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發放五保資金121.82萬元。庫區后扶政策全面落實。成立市慈善總會,救助困難群眾220人,捐建村級敬老院2座。完成華僑農場“造福工程”156套住房建設。推行離任村主干養老補貼制度,175名離任村主干享受養老補貼。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市參保人數10136人。科教文衛方面: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獲國家科技部批準立項。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投資800萬元完成第二期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項目10個。武夷學院正式掛牌,招收首批本科生,武夷山職業學院正式招生;推動對臺文化交流,武夷學院、武夷山職業學院分別與臺灣吳鳳技術學院、南榮技術學院實現兩校合作?!皵底治湟摹毙罗r村信息化工程在22個村試點取得顯著成果,我市被評為“中國農業信息化領先地區”、“中國村絡工程國家示范基地”。改建武夷、洋莊2個衛生院,改建20個村級衛生所。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3.07%,人口自然增長率6.41‰。投資200萬元完成紅場改造提升,啟動世界遺產頻道申報工作,爭取國家資金支持,改造無線廣播電視轉播臺。改造5個鄉鎮文體站、20個村級文化俱樂部。興田城村村入選第三批“全國歷史文化名村”。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獲得“全國綠化模范縣(市)”稱號。投入1400萬元實施市容景觀提升工程,順利通過省級園林城市驗收。完成武夷大道(站前路至赤石橋段)景觀提升工程、武夷和圓一期工程,實施崇東大橋改造加固工程,將于春節前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資1500萬元的城市污水處理管網一期項目即將投入使用。出臺《經濟適用房管理暫行規定》、《廉租住房管理暫行規定》,啟動經濟適用住房與廉租住房建設。百花路北段、武夷學院段、職業學院段已建成通車。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涌現出李小化等英雄人物。創建平安武夷,建設市區治安監控系統,創建全國“平安暢通縣(區)”達標。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沒有發生較大安全生產事故。
(八)執政能力有效增強。自覺接受民主監督,4件人大議案、124件批評和建議、104件政協提案全部辦結,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超過96%。依法做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共清理上報審批項目452項。推動政務公開,全市共有33個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政府公告欄公開政務98版132期,31個單位在“數字武夷”政府網站設立公開欄。加強群眾投訴的受理、辦理工作,共受理效能投訴56件,辦結率100%。暢通渠道,加強市服務中心建設,在“數字武夷”設立市長信箱,開展網上辦公服務,回復投訴、咨詢件1152件,其中受理網上投訴件936件,辦結率91%。建立市領導下基層接訪工作制度。進一步增強政府辦事透明度,在“數字武夷”網站對政府采購、申報審批、村務公開等重大事項進行公示。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發展中的不足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偏小。與沿海發達縣市、與同類質旅游城市相比,經濟發展步伐還不快,綜合實力仍然不強。二是產業質量還不高。旅游國際化水平不高,尤其是境外游客少,國際品牌、高品位的旅游產品項目還沒有突破;工業科技水平低,具有高、精類科技含量的工業產品少;農業產業化仍處在初級階段,茶產業整體實力不強,產業配套不夠健全。三是規劃建設水平不高。按照國際性旅游度假城市標準,規劃建設相對滯后,市區、度假區規劃建設存在不足,市區路網、停車場等公共設施配套功能不夠完善,度假區休閑度假功能不強。四是重點工作存在一些薄弱之處。重點項目推進存在困難,部分重點項目進度比較慢,項目開發中征地、拆遷的瓶頸依然存在,環境保護存在一定隱患和壓力。五是運作機制薄弱。推進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還不足,政府職能轉變還存在越位、缺位、不到位現象。六是穩定的形勢依然嚴峻。個別地方和群體上訪事件仍有發生,保障民生的壓力比較大。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對待,積極采取措施逐步解決。
二、*年工作要點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4.5%、財政總收入增長16.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旅游接待人數增長12%,旅游總收入增長20%;工業總產值增長25%,其中規模工業產值增長30%;農業總產值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外貿出口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減少11.2%、3.8%。
圍繞上述要求和目標,今年要著重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項目帶動,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
一是集中精力抓重點項目。今年初步安排市重點項目46個,其中在建37個,省上、南平市預備重點項目8個,總投資25.26億元,當年計劃投資2.8億元。全力抓好“四個
一、兩館、兩場”項目:“四個一”即“一臺戲”——武夷廣場(含山水實景演出)項目,“一個中心”——國際會展中心項目,“一個整合”——九曲溪上游旅游資源整合項目,“一個基地”——自駕車基地;“兩館”即武夷山自然博物館和武夷山歷史文化博物館;“兩場”即高爾夫球場三期和機場擴容提升項目。實施景區暢通工程,抓好云窩和大紅袍精品線路、岸上九曲、九曲中心碼頭等項目的改造和建設,著力打造高爾夫休閑區、自駕車旅游區、武夷莊園休閑區、三特度假養生旅游區。啟動月光旅游工程。建設武夷山世遺展示中心、下梅古茶道古民居、朱子文化旅游項目。全力推進濱江景觀大道、楓坡至度假區快速通道建設,配合省上、南平做好三條過境高速公路和三條快速鐵路建設前期工作,做好桐星公路改造掃尾工作,投資2500萬元實施高蘇坂至星村17.3公里道路改線、建橋及路面改造,投資300萬元完成三座危橋改造;加快出省公路建設,拓寬改造角亭——下梅段省道,提升現有市內公路等級。
二是持續抓好工業項目。繼續工業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武夷新區內路、水、電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武夷新區總體規劃;以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加快做好園區三期3369畝建設用地的農轉用報批工作和征地工作;調整園區內低效、高耗及有環保問題的工業企業;加快推進武夷山鐵路集裝箱貨運站及保稅物流園區項目建設;扶持壯大食品加工、旅游工藝、生物科技、茶葉加工等四大產業,啟動軟件園、創意園建設,突破創意、軟件等高新產業項目。
三是推進旅游房地產項目。理性善待房地產業項目的發展,嚴格界定旅游房地產,扶持符合武夷山旅游產業政策導向、具備旅游功能要素的房地產配套開發項目,通過規劃和政策等手段,引導房地產項目向生態休閑、高品質的旅游房產發展。積極推動武夷山高爾夫酒店公寓、自駕車基地、國際會展項目、迎賓館等旅游地產建設,促進一批新的旅游地產啟動建設。繼續規范房地產市場開發,嚴格按規劃要求高品位開發。
四是優化項目帶動環境。創新項目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重點項目推進機制,完善重點項目掛點領導責任制,強化重點項目扶持、激勵、服務機制,嚴格崗位責任制。圍繞“在談項目抓落地、落地項目抓動工、動工項目抓投產、投產項目抓達效”要求,轉變職能、實施流程再造,減少中間環節、縮短審批流程,提高落地效率。建立以行政投資服務中心為主體的流程平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項目策劃、審批、動工、在建等全過程跟蹤管理服務,組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帶動信息促進網絡,為項目建設提供一個快速通道。繼續集中精力、下大力氣破解制約項目發展的瓶頸。嚴格干部管理制度,完善項目選人用人機制,嚴肅干部紀律作風,對項目帶動工作中失職、瀆職、推諉的干部實行效能告誡、調整、易崗直至就地免職處理。
(二)著力品牌帶動,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
發揮武夷山“雙世遺”主導的品牌優勢,堅持以品牌帶動提升發展水平,把品牌作為區域經濟的象征和城市名片,進一步打響以大武夷為主的旅游品牌、以大紅袍為主的茶葉品牌、以大公司為主的企業品牌,進一步打響以養生、休閑、度假以及特別適合人居環境為主的城市品牌。突出做好品牌帶動三組文章:
一是做好“三提”。提高知名度。通過有效的廣告宣傳、節事活動、重大事件等形式,加強品牌深度推廣;深挖“大紅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茶品牌內涵,延長茶產業鏈,拓展品牌延伸。借名人品牌,建設名人國際藝術學院,推動文化教育品牌發展。培育扶持企業實施名牌產品發展戰略。提優美譽度。做好旅游形象規劃,突出武夷山生態、休閑、養生等旅游特色;精心企劃一批旅游景點建設、線路包裝、休閑娛樂等項目,打造精品景點、線路等旅游產品;做深生態文化旅游,做大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提高朱子文化、茶文化、古民居文化在游客中的認同和好感。提升忠誠度。強化以游客為本的理念,注重細節管理,人性化滿足游客需求;加大旅游軟硬環境建設,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為游客創造安全、舒適、溫馨的旅游環境,提高游客的入住率和滿意度。
二是做好“三化”。市場化帶動。認真開展“中國奧運旅游年”活動,突出旅游市場營銷重點,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加大日韓等境外客源市場的促銷力度,力爭今年境外游客接待人數突破27萬人次。大力宣傳推介傳統精品觀光游產品,加大武夷山度假、休閑、生態、養生等方面旅游線路的營銷力度。繼續實施茶旅整合營銷,創新營銷方式和手段,開拓北京、廣州等全國茶葉重要市場。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推動區域營銷合作,更加注重“兩山對接、兩門對開”后臺灣旅游市場的拓展工作。規范化帶動。加強旅游行業管理,狠抓旅游安全,整頓旅游市場秩序,開展部門聯合執法,打擊“摩的”拉客、無證經營、假冒偽劣等擾亂旅游市場的行為。規范旅行社經營行為,繼續扶持大型國內、國際旅行社提高組團能力,加大對非法經營旅行社業務的違法違規行為查處打擊力度。繼續強化導游員、旅游飯店等旅游行業協會管理職能。信息化帶動。加強“數字武夷”旅游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管理與有效運作,擴大網上預訂游客人數比例;強化政府與企業、游客互動的旅游信息網絡,啟動“商旅通”平臺建設,為來武夷山旅游的手機客戶提供商業、旅游綜合信息服務。逐步整合全市旅游資訊,建立以目的地營銷系統為核心的信息化體系,利用分銷系統實現網上促銷、網上預定、網上會展,適應現代旅游發展需要。
三是做好“三調”。調高產品結構。加快旅游產品由觀光型單一產品結構向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為一體的多層次產品結構的轉變,由低檔次產品結構向高品位產品結構的轉移,加快推進武夷山旅游產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加快茶產品從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工業產品升級換代,突出發展以高新技術武裝的食品加工業、旅游工藝、生物科技和茶葉深加工工業;出臺配套措施推動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引進高科技、軟件、創意產業,提高工業產品層次。調優產業結構。持續“旅游為主、工業為輔”,做大做強以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其中對旅游六要素進行科學的產業組織,使六大要素成為六個大產業,各產業形成有機的聯系和高效產業鏈。通過旅游帶動工業、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調整投資結構。加大對必須調高、調優的產品和產業的投資力度,促進產業素質提升和城市品位提高。加大旅游、茶產業的投資,今年市政府將加大安排專項經費用于開展茶旅結合的宣傳促銷活動,加大對茶產業的扶持,重點扶持茶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和茶葉加工區建設,啟動茶葉交易市場的建設,辦好第二屆中國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繼續集中新增財力,加大對關系民生、民心領域及弱勢群體的投資。
(三)著力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提高統籌城鄉發展能力
持續統籌城市和農村協調發展思路,以提高品位為重點建設城市,以促進農民增收為重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城帶鄉,實現城鄉互動聯動發展。
一是抓好城鄉規劃。貫徹實施《城鄉規劃法》,推進依法規劃工作。城市規劃:加強規劃執法,加大城市規劃方面投資,完成武夷山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綜合農場片區建設控規、杜壩片區控規、市區和度假區重要地段城市設計、武夷新區物流園區規劃、城鄉結合部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配合南平做好創意產業園區規劃。農村規劃:抓好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引導農村發揮自身優勢,統籌產業布局;加強村鎮建設規劃管理,科學配置土地,合理引導農民有序建房,對區位優越、條件好的中心村優先規劃發展,今年要完成50%以上行政村的建設規劃編制;加強勞動就業規劃,促進農村勞動力素質提高和充分就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規劃,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加大村鎮建設規劃執法力度,執法延伸到村。
二是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推廣“五新”(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新機具)項目,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突出農業標準化生產,集中扶持武夷星、友青食品、綠美竹業等一批優勢農業龍頭企業,做大茶葉、旅游工藝、食品等產業,爭取新增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家。重點加快茶葉生產發展,新增茶園面積2000畝,鼓勵茶農種植無公害、有機茶葉,引導茶企業開展QS認證,支持創建省級以上著名商標。種植煙葉面積3.145萬畝,竹林撫育10萬畝,建立毛竹高效豐產示范片1000畝,新開竹山機耕路100公里,竹山滴灌示范片3000畝。穩定糧食種植面積35萬畝、糧食產量11萬噸。推進農業組織化建設,進一步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加快培育農產品行業協會。大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強基本農田建設,投資950萬元實施嵐谷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1000多萬元改造五夫、星村鎮中低產田;投資2000萬元建設406項煙田基礎設施。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加強規模人口以上自然村農村公路路面硬化及客運網絡化建設,建設五級客運站2座,新建候車亭20個,力爭實現一鄉一站、一村一亭。開通農村客運班線5條,使全市建制村通客車率提高到95%以上。繼續實施農村巷道硬化工程,完成20個村40公里巷道硬化;繼續做好“六千”水利和“651”水利工程,分三年投資1391.34萬元開展水利化縣市建設工作。啟動“數字武夷”新農村信息化二期工程,新增50個試點村。加強防災減災和重大動物疫情疫病防控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覆蓋市、鄉、村三級災害監測網絡和防災預警系統。抓好農業污染源普查,推廣“一池三改”新技術,完善后續服務,建設沼氣池500口。支持鄉鎮建設垃圾填埋場或焚燒窯,健全農村垃圾整治長效運行機制,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強化農村公共服務。深化“雙百聯動”,落實南平機制,完善村級農技員、動物防疫員等“九大員”隊伍建設管理,健全農業防疫體系。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加快改善農村公共醫療條件,開展鄉村醫生全員培訓工作。用足用好庫區后期扶持政策,促進庫區發展和穩定。加快崇安、五夫敬老院建設,推進農村信用戶、信用村和信用鄉鎮創建活動,完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服務。推動閩臺農業合作。加強對臺合作,推進閩臺農業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閩臺農業合作試驗區產業規劃、政策制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
三是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完善基礎設施:加快城市路網建設,實施武夷大道千年祭至站前大道、迎賓路、百花路人行道和工業路改造,建設站前大道西段和里洋路,實施城東路路面和排水改造、溫嶺街和崇安街路面、排水以及人行道改造;推進百花路全線貫通,啟動崇安(黨校)大橋建設。建設城市污水處理管網二期、夜景工程、綠化美化工程、武夷和圓二期、崇秀公園等項目。增加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建設交通安保工程;突出公交優先發展,完善城市公交線路規劃,加密公交線路,完成市區、度假區公交站點及公交專用場所建設。完善城市配電網建設,啟動10kV茶場線、10kV三西線、10kV高教線、10kV學院線線路改造工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整合行政執法隊伍,加快申報成立行政執法局。加大對市區、度假區以及城鄉結合部違章建筑的執法力度,繼續對摩的摩導、占道經營、不規范戶外廣告、噪音擾民進行整治。推進環衛體制改革,落實“門前三包”,擴大市區保潔覆蓋面;規范物業管理,探索長效機制,推動成立行業協會,提升社區公共服務能力。
(四)著力改革創新,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
堅持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以改革促活力,以創新促發展。
一是深化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政府與景區、度假區的運作體制,加快景區股份公司上市步伐。健全服務企業體系,建立科技風險基金,鼓勵企業科技創新。進一步深化財政管理制度改革,依法強化稅收征管,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將未納入核算中心管理的行政事業單位全部納入核算中心管理;探索對屬于國有、壟斷性資源的企業財政收支兩條線管理。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重點支出項目的財政保障力度,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和公共服務支出需要。
二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鄉鎮機構改革,全面推行鄉鎮人員編制實名制管理,進一步完善“兩制一配套”制度,建立依法、規范、民主的新農村管理體制;做好“鄉財市管鄉用”試點工作,探索現代農業試點工作,推進土地流轉平臺建設。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大掃尾攻堅力度;啟動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改革,建立新型的林農經濟合作組織,促進林改后林業經營的規?;⒓s化,進一步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產權交易等工作;繼續推行小型水利、煙田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切實發揮工程效益。
三是擴大對外開放。發揮國家一類航空口岸優勢,爭取開辦落地簽證(注)業務,提高境外游客可進入性。推動與廈門航空公司的戰略合作關系,建立利益共同體,促成廈門航空公司在武夷山成立分公司。爭取香港航班旺季增加到每周4班,加密武夷山至北京、上海、廈門、福州、深圳、廣州等地航班班次,積極尋求廈門包機及與國內其他航空公司的合作。爭取更多航線在武夷山中轉。加強與深圳航空公司合作,推動飛行員療養院項目建設。努力開辟武夷山——韓國航線。以“5·13”、“6·18”、“9·8”等經貿活動為載體,更有效地廣泛開展招商選資活動,加強山海協作,拓展對外交流,吸引發達地區的產業、技術和資金,不斷提升經濟外向度。
(五)著力民生民心,進一步體現發展為民實效
堅持以人為本,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要求,著力民生、著力民心,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進一步把發展成果體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質量上,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一是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深入實施“科教強市”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繼續落實“兩免一補”政策,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做好“雙高普九”迎檢各項工作,建立覆蓋全市中小學校的電子網絡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全面整合提升城鄉教育資源,加快城鄉中小學布局調整,啟動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改擴建工程,實施農村中小學第三期危房改造項目13個;加強薄弱校建設,促進城區、農村中小學教育均衡發展。做好武夷學院四期征地工作,推動動漫學院建設。啟動市立醫院整體搬遷項目建設,推進鄉鎮衛生院改革,完成對新豐、五夫衛生院改建,組建崇安、新豐、武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圍繞創建計生一類縣市目標,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建設中國體育訓練康復基地、武夷山市文化藝術中心;做好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九曲溪民俗講解、興田楓坡“拔燭橋”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普及城鄉“數字電影”廣場,做好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力爭世界遺產電視臺申報成功。完成無線廣播電視轉播臺改造及農村有線電視網絡改造工作。推進中心農貿市場、三菇農貿市場農改超項目實施。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建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二是擴大就業和再就業。擴大就業和再就業,繼續落實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政策,力爭新增城鎮就業2000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00人,其中“4050”人員300人。繼續實施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力爭新增農民職業技能培訓3000人次以上,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5000人。
三是完善社會保障服務。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做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試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低保等社會保障工作。積極探索建立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優撫安置工作。發展社會福利事業,促進慈善總會建設,加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工作力度,做好老齡工作。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繼續開展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完成300套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設,逐步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繼續集中新增財力,辦好教育、醫療衛生等八個方面的惠民利民實事。